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七年级数学规律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3 16:36:11

七年级数学规律

七年级数学规律篇(1)

地质野外队和测绘外业的干部,可按(72)计劳业字69号文件《关于地质部门的职工在机关与野外队之间相互调动工作时工资问题的复函》的规定,确定工资相当十七级及其以上干部的范围。

二、矿山井下工人“调整工资的人数少于一九七六年底以前下井的井下工人总数百分之四十的,可以调整到百分之四十”,是指现有井下工人中一九七六年底以前下井,以后一直在井下工作的工人,可以调整到百分之四十。一九七六年在井下工作的工人,以后因工作需要调到井上工作,一九七七年九月底以前又因工作需要再次下井当工人的,也可按井下工人调整工资办法调整工资。

在井下工作的干部,应按井上职工的调整工资办法调整工资,不能按井下工人调整工资办法调整工资,以免影响其他干部。

三、各种形式的轮换工,亦工亦农工人,均不属于这次调整工资范围。

四、一九六六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中专毕业生,不论是哪一年参加工作的,也不论是当干部或当工人的批准调整工资的,均可按“也可增加七元”的规定执行。

一九六七年以来分配工作的一九六六届中专毕业生,应从报了到开始工作之日起计算调整工资的工作年限,因此不能按“也可增加七元”的规定执行。

一九六六年底以前参加工作,一九六六年以后又进中专学校毕业的,不能按“也可增加七元”的规定执行。

五、技工学校、半工半读学校的毕业生,不属于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不能按中专毕业生“也可增加七元”的规定执行。

六、这次调整工资的职工(包括中专毕业生),调整后的工资额超过原上一级工资时,执行原上一级工资的,不得“坐车”,即不得“靠”到下一级增加工资后的工资额,也不得改变现行工资标准。

七、按参加工作年限属于调整工资范围的职工,现在当学徒(练习生)的可以参加调整工资。批准调整工资的,可在本人原待遇的基础上,按本工种一级至二级的级差和这次增加工资办法增加工资;转为一级工以后,其工资按本岗位一级工的工资加上这次增加的工资执行;定级以后,其工资按本岗位定级工资执行。

八、调动工作的职工,凡是原来有工资等级的,一律按原工资等级确定调整工资范围,不能按工资额确定调整工资范围。

矿山井下工人调到井上工作的,未按井上工资等级执行的,应改按井上工资等级执行,并按井上工资等级确定其调整工资范围。

九、国发(1977)89号文件附表规定的“按工资额增加工资的范围和增加工资后的控制数”,是按国家机关工资区类别确定的,不执行国家机关工资区类别的单位,也应按该单位所在地区国家机关工资区类别的“控制数”执行。

十、已经拿到最高等级工资的工人,也属于这次调整工资范围。批准调整工资的,可按本人原等级与下一等级之间的级差和这次增加工资办法增加工资。

十一、实行纺织岗位工资制的工人,一九七一年调整工资时,规定一、三岗相似一、二级的,一九七一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二岗工人和一九六六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四岗工人,可分别视为一级半、二级半,这次调整工资时,可按百分之四十调整面的规定调整工资。这次未能调整工资的,表现好的和比较好的,可分别按同期参加工作的一、三岗工人调整工资后的工资额发给工资。五岗以上的工人,属于百分之四十调整面的经批准调整工资时,原则上可按两岗的级差和这次增加工资办法增加工资。有的单位,经过群众评议,党委批准,也可对有的工人调高一岗(增加工资最多不得超过三元五角。但应按两个人折合一个人计入百分之四十的调整面),同时调高一岗的人数,折合的调整面,一般不要超过五岗以上工人调整面的百分之十。

实行有半级制工资标准的职工,试行一条龙工资标准加副级的职工,也可按上述办法调整工资。

十二、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没有确定过工资等级的职工,这次调整工资时,应按本人工资额接近本单位现任工作岗位工资标准的工资等级确定按哪一个等级对待。

十三、有保留工资的职工,这次调整工资的,原则上应抵销其保留工资。具体办法,由各省、市、自治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研究确定。

十四、普通高等学校工农兵毕业生,分配到船上工作的,可按工农兵大学毕业生分配工作后的工资待遇加上“船岸差”执行;分配到矿山井下当工人的,可按矿山井下工人的定级工资执行,如果井下的定级工资低于毕业生分配工作后的工资待遇时,可按毕业生分配工作后的工资待遇执行;分配到地质野外和测绘外业工作的,可根据(72)计劳业字69号文件的精神,按工农兵大学毕业生分配工作后的工资待遇加上野外和机关、外业和内业之间的工资标准差额执行。

十五、一九七一年调整工资时,规定两个工资等级相似一个工资等级的,这次调整工资时,只能按工资等级的顺序级差和这次调整工资办法增加工资,不能跳过一个工资等级来计算级差调整工资。

十六、劳动总局(77)劳薪字110号文件第十条第2项意见,关于“半工半读、技工学校以及中等专业学校从社会上招收的学生,在校期间(包括延期毕业的),均不计算为工作年限,一律从正式分配工作后开始计算工作年限”。所谓“一律从正式分配工作后开始计算工作年限”,是指从报了到开始工作之日起计算调整工资的工作年限。

十七、在职职工进入学校学习期间,是否计算为工作年限的问题,应按原国家计委劳动局(72)计劳业字35号文件执行,即:“在职职工因工作需要或为培养深造,经组织批准进入大、中专和技工等学校学习,学习期满后又回原单位或另行分配工作的,不论他们在学习期间是照发原工资或是享受人民助学金,在这次调整工资时,其学习期间都可以计算为工作年限。至于他们在享受劳动保险待遇时,其连续工龄的计算,仍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七年级数学规律篇(2)

一、“二言绝句”,从低年级扬帆起航

纵观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诗歌起源于生产劳动。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发出有节奏的“吭唷”“吭唷”之声便是最早的诗歌,如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首诗对我们很有启发:原始社会的人类在语言系统还不够完备的情况下可以创作诗歌,那么低年级的孩子在学会汉语拼音、词汇还不丰富的情况下也可以有适合他们自己的诗歌,二言诗就是不错的选择。当然,我们现在教一年级的孩子写二言诗,不能等同于原始的“吭唷”之声,要把目光投向未来完美的“格律诗”,要讲究押韵和平仄。这样的符合格律的二言诗暂且就称它为“二言绝句”吧。“油菜,蜜蜂。绿草,春浓。”就是我尝试创作的“二言绝句”,它的平仄样式来源于七言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是通过截取对七言平起首句不入韵式末尾平仄的保留,具体平仄就是“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再如,“水流,鱼游。捉蟹,荡舟。”则是从七言仄起首句入韵式的截取并对末尾平仄的保留,它的平仄样式是“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二言绝句”的平仄是否有规律可循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二言绝句”的平仄来源于律诗。律诗的格律既然有规律可循,“二言绝句”的格律当然是有规律的。“二言绝句”和律诗一样,偶数句最后一个字全部是押韵的,第一句最后一个字可押韵,可不押韵,凡是押韵的字的平仄是一致的,不押韵的字的平仄与押韵的字的平仄相对。“二言绝句”的第一个字的平仄要符合格律诗的“对”和“粘”规则:第一句、第二句的第一个字平仄要相“对”,即相反;第二句、第三句的第一个字平仄要相“粘”,即相同;第三句、第四句第一个字平仄也要相“对”。

二、“三言绝句”,在中年级承前启后

掌握了“二言绝句”的平仄类型,学会了写“二言绝句”,再写“三言绝句”就简单多了。“三言”就是在“二言”前面加一个字。“二言绝句”若要变成“三言绝句”,所加的这个字的平仄规律更简单。如果“二言绝句”某句诗两个字平仄是相同的,则在前面加一个平仄相对的字,如“平平”前加“仄”变成“仄平平”,“仄仄”前加“平”变成“平仄仄”;如果“二言绝句”某句诗两个字平仄是不同的,则在前面加一个和前一个字平仄相同的字。如,“平仄”前面加“平”变成“平平仄”,“仄平”前面加“仄”变成“仄仄平”。对于“三言绝句”的平仄规律,也可以更简洁地理解为:每句诗第一个字的平仄要与最后一个字的平仄相反。如,“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变化为“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即变成了“三言绝句”的一种平仄类型。依此方法,“三言绝句”的所有平仄类型都可以轻松掌握。

目前,许多学校都提倡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三言诗,为学生写“三言绝句”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营养,再加上小学生进入了中年级,知识面拓宽了,词汇丰富了,这让写“三言绝句”更加可行。“蝴蝶舞,小鸟飞。田野里,竞芳菲。”就是一首正格的“三言律诗”。

三、五绝七绝,在高年级开花结果

七年级数学规律篇(3)

数学往往因其枯燥而不被学生喜欢,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和心理素质还不够健全,让他们去学一种他们并不感兴趣的东西,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感。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厌学。从八年级或九年级的学情调查反馈中表明,好大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存在苦学或厌学的情绪。造成这种情绪的原因有多方面,有苦学或厌学情绪的这部分学生中,好些与中学起始蘳年级不太喜欢数学有一定的关系。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在七年级就减少学困生,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下面结合我自己在七年级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一些教学点滴。

一、教师要强调七年级学生养成自己做作业的习惯

数学作业是巩固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训练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有些同学视作业为负担,课后只凭着课堂上的印象匆忙作答,往往解法单一;有的还字迹潦草、马虎粗心、格式不规范、甚至抄袭。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自己做作业的好习惯,方法有:(1)严格要求,规范书写的习惯。书写潦草,格式混乱,粗心马虎,都是造成错题的原因。要保证作业的正确性,就要克服这些不良的习惯。(2)要养成独立做作业的习惯。若有特殊情况,不能如期完成,可向老师说明情况:如遇到难题不会做时,可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弄懂以后独立完成。切不可为了应付任务而去抄袭。(3)先复习后作业。这个习惯主要针对家庭作业来说的。有许多七年级学生,在做家庭作业的过程中,一边翻书看书中的公式或例题,一边做题。这样虽然也把作业做完了,但并没有真正达到做作业的目的。(4)作业独立思考,当天作业当天完成。

二、创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使七年级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和动力,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组织教材,用数学本身的美去感染学生以提高兴趣,用巧妙的课堂教学安排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要让每一位七年级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作为七年级数学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总之,要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四、要教给七年级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获得知识,一是从被动接受中获得,二是从主动学习中获得。我们应提倡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改变重视“教”而忽略“学”的现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并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方法上,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小学,教师讲得细,练得多,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的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了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讲细,只能讲一些具体有典型性的题目,因此,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教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然而,对于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的学法,对于预习,复习及总结和自我调整的学习习惯尚未养成,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五、承上启下,教师要抓好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总是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抽象、从单一到综合的这一过程。整个认识过程是不能割裂,更不能随意地跳跃的,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这一认识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学生,要立于善于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主动地在学中问、问中学,同时抓好六七年级数学知识和衔接,搭好桥梁是让学生能较为容易完成这一认识过程的好方法。因此最初的数学教学不是急于讲授新课,而总是花一周左右的时间去了解学生们在小学阶段里对数学知识掌握的基本情况,接着才开始向学生传授新内容。

学生在小学阶段对非负有理娄的认识经历了六年多的时间,而到了中学经过五六个星期的课程就把数的概念扩充到有理数域,同时还得完成相应的五则运算,所以教师得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由旧知识引入新内容,在学生自己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上,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学生把新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过程中,为以后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奠定牢固的基础。

七年级数学规律篇(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更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以及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能够表述发现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水果,课件,磁铁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上周星期天,老师去魔法城学习了魔法,今天就给大家变变魔术。猜一猜,老师会变出什么?(老师变水果)苹果,再猜一猜,老师会变出什么?(梨子)继续猜一猜,老师会变出什么?(苹果)再接着猜会变出什么?(梨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

(二)新授

复习微课视频,到魔女城――找规律。

提问:什么是规律?

几个物体为一组重复出现就是一种规律。

你还能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有规律的事物吗?

(强调音乐、舞蹈中也有规律)

(三)讲解自学任务单的错题。

(四)游戏练习。

同学们, “乱七八糟魔女城”这么有趣,大家想不想去?

(想)但是魔女却说:想进魔女城还得过三关。

第一关火眼金睛找规律。

(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规律,从而直观感受、理解规律的含义。)

第二关进阶检测闯关。

(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

第三关小小设计师。

“乱七八糟魔女城”要举行联欢会,请你为联欢会的入场券设计出有规律的花边。

学生上台展示作品,交流欣赏。感受规律美。

(五)小结

恭喜大家顺序地闯过了三关,下面请拿着各自的入场券准备参加下次的联欢会吧!

(六)教学总结: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翻转课堂的家教混合式教学,通过四个步骤进行教学。1.创设情境变魔术引入“乱七八糟魔女城”微课,在课中继续巩固新知。2.讲解自学报告单的学生错题。3.“乱七八糟魔女城”闯关练习。通过圈出重复部分,有节奏的读出重复部分等操作活动,突出“重复”这个规律的核心,加深学生对规律含义的理解。4.小小设计师。以“乱七八糟魔女城”的联欢会为情境,设计有规律的花边。让学生自己创造规律,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总而言之,翻转课堂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需要引导学生充分掌握这一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前预习、课中研讨以及课后提升的教学规划中落实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同时加大学校和学生的参与程度,在此基础上使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清晰,从而更好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杨豫晖,魏佳,宋乃庆. 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及呈现方式探析[J]. 数学教育学报,2008(04).

[2]刘娟娟.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研究[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8(05).

七年级数学规律篇(5)

促进就业和治理失业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在我国更是各级党委、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确保了就业局势稳定和民生持续改善。但还必须看到,我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大、农业富余劳动力规模大、就业困难群体数量大,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就河北的情况看,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劳动力大省、农业劳动力大省,这一问题相对其他省份更为突出。

七年级数学规律篇(6)

人的心理发展有它固有的规律,影响心理发展的不同因素都在这些规律的制约下发生作用。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不均衡性和个别性三个基本特点。这些特点,制约着学校教育的最终结果。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基本依据。

一、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有一定次序,这个次序不能颠倒,也不能超越

如思维发展是在小学创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由相对低级的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小学时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而到了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慢慢发展到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思维活动,至高中二年级已基本成熟。但天资再好的学生也不可能跨越思维发展中的具体形象阶段,由动物思维经直进入抽象思维阶段。辩证思维在七年级阶段已开始出现,但水平低下。

二、学生的心理发展,在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

思维发展从小学毕业到七年级前后,就是思维加速发展的阶段之一。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注意中小学知识的衔接,教学方法上注意教学的直观性,并逐步向抽象过渡。七年级上学期数轴的引入,让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了数形结合,看到小学学过的数现在可以用图形来表示了。数轴上的点可以表示数了。数的大小也可以通过图形来比较了。由对图形的初步认识过渡到下学期对一些几何问题的简单证明,由演算过渡到推理。这些对学生的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提出较高的要求。只有抓住初中生思维发展中的这一重要时刻,有意识地在教育教学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有可能使其思维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帮助七年级学生顺利地渡过“适应期”。

至八年级阶段,又增加了学科的难度和门类。如物理,既要求有良好的语文、数学基础,又要求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数学上如何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一些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通过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数学的无处不在。初步让学生感受到怎样用数学来思考现实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再加上对稍复杂的几何问题的证明,使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可见,八年级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品德发展的质变期,其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直至高二才趋于完成。

九年级阶段,学生的认识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思维能力的发展已接近成人。初中生已能进行符合逻辑要求的判断、推理和论证,并具有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作为教师,应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充分利用关键期与转折期这些重要阶段,努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相对于心理发展规律的共同性而言,心理发展同时亦具有个别性的特点

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学,使思维得到理想发展。

根据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这些规律和思维发展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应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有目的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七年级阶段,由于一般学生处于形象抽象思维水平,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直观依据的提供。一是注意直观材料的典型性并能适合学生的经验。二是注意直观材料量的多少和感知时间。如在进行有理数教学中就应注意多利用数轴这个直观工具,对学生理解有理数,掌握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均有明显的帮助。

八年级阶段学生处于经验型的逻辑抽象思维阶段。是逻辑抽象思维发展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在概念教学中应抓好以下几点:

①通过实例观察概括,充分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准确理解概念。

②在概念的发展中,掌握数学概念的逻辑结构。

③在概念的扩展中,形成和发展数学思想。

④通过概念的应用,不断巩固概念,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要重视逻辑初步知识的学习和解释,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逻辑方法。如结合学生需要,分散地配合数学教材向学生介绍:属性、概念、一般概念和特殊概念,概念分类及分类规则,概念的定义,命题,条件命题,真命题和假命题。命题的四种形式,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数学证明,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等基本逻辑知识。

另外,可通过解题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让学生熟悉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三段论。在七年级代数中,进行数或式的运算时,要求步步有根据。如:

计算:(+16)+(-25)+(+24)+(-32)

解:(+16)+(-25)+(+24)+(-32)

=[(+16)+(+24)]+[(-25)+(-32)](加法交换、结合律)

=(+40)+(-57)(同号两数相加的加法法则)

=-17(异号两数相加的加法法则)

在此类批注理由训练的基础上,再利用代数恒等式的证明,初步养成逻辑推理的思维习惯,为学好几何证明打下基础。

其次,初学几何时,要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格按照三段论式进行基本的推理训练,并逐步过渡到通常使用的省略三段论式。

通过解题,旨在加强逻辑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严谨性,提高分析推理能力,促进派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九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较七、八年级时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在数学教学中着重讲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和典型例题,在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的同时,给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原则和具体方法,作一些一定范围内的一般方法的探讨,形成良好的思维定垫。同时,配合练习一些开放型的题目,促使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联想,消除学生被动记公式、生搬硬套的学习,防止思维定势,培养创造性。在解决一类问题时,要引导学生能同中变异,异中求同,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训练,使学生思维向纵向延伸。如“以边长为■的矩形ABCD的顶点B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当顶点A落在DB上时,矩形旋转扫过的图形面积为多少?”这样给学生创造意境,去探索、去研究图形的形状。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练习了扇形和矩形的面积的求法。又如“两圆内切于P点,大圆的弦AD交小圆于点B、C。求证:∠APB=∠CPD”可变成“两圆内切于点P,大圆的弦AB切小圆于点C,求证:∠APC=∠CPB。”再启发学生思考:上面两题中的“两圆相切”改为“两圆相交”又应怎样证出∠APC=∠CPB呢?通过比较、鉴别,进而达到不仅会解一题,而且会解一类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育是初中生心理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作为教师应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学生的内部需要,将教育目标同学生的需求目标统一起来,衔接起来,唤起学生的意识状态,使他们主动接受或积极意识到这种需要,从而,通过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教学,来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良好发展和提高。

七年级数学规律篇(7)

一、如何创造数学

1.创造几何。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我就让学生通过欣赏生活中的丰富图形,有著名的建筑物,有惟妙惟肖的人物肖像,也有简单的立方体、圆柱体等图形,让他们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把图形更简单的表示在纸上,从而引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归纳它们的共同点,得出更简单的点、线、面等几何术语,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创造出几何。

2.创造数。小学学的正整数、正分数已经不够用了,在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中,我们就需要引进有理数。在引导学生如何创造负数、有理数时,我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的不够用,让学生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去创造他们认为可行的负数的表示方法。通过比较各种各样的表示方法,最终达成一致的负数表示方法。创造了负数后,引出有理数的概念。这种创造性教学方式让学生觉得负数就是他们创造的。那么创造的数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就必须引入数轴和绝对值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他们创造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与小学学的整数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学生学会创造数、应用数,知道创造过程标准应用的重要性。

3.创造代数。我们所有的数要一一写出觉得很费事,有没有更简单的处理办法?学生在创造了有理数后,尝试到创造数的快乐,那么对于如何用简单的方法表示数自然而然就有了创造字母来代替很多数的欲望。引入代数式概念后探究代数式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何不同,得出合并同类项等规律。

4.创造可能性。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在玩福利,玩转盘游戏。大家都相信那是运气,用什么数学来描述这种运气呢?这些运气有没有一定的规律?能否通过某种方法来创造这种可能性呢?我在教学中先通过了大量的简单的游戏让学生切切实实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让学生创造可能性,发现可能性的规律。

二、如何选择数学

1.选择几何。我们在学习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就是要让学生从生活常识中总结出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有关概念;七年级数学下册第2章《平行线与相交线》,让学生探究平行线的特点。这实质上是选择了欧式几何学习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让学生比较非欧式几何与欧式几何的不同,让学生选择学习目前生活中用处最大的欧式几何。

2.选择数。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生活中的数》,与通常的数比较,选择科学记数法、统计图等方式更直观、形象的表示数,让学生明白数来源于生活。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选择对我们有用的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明白数在生活中够用就可以了。

3.选择代数。代数在数的世界里意义是非凡的。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就是通过选择代数来表示生活中具有等量关系的式子来解决实际问题,引入解方程概念。让学生发现选择代数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是相当管用的。继续研究字母表示数。

4.选择概率。可能性如何用数学的语言描述?7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概率》引入概率概念,并简单的探究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特点。

三、如何应用数学

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采取创造数学,选择更简单的处理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法大大推动了人类进步。数学的简单性处理在物理中得到大量应用,这种简单的思考方式也深刻的影响着现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仅从几方面举例简单性处理在七年级数学中的应用。

1.应用几何。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平行线选择欧式几何的应用,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研究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对称美。

2.应用数。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课题制作“人口图”,统计图的选择,各种表格的应用,就是为了更加直观、形象的描述生活中的数。

3.应用代数。解方程能够大量简单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于是继续研究。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两个表示数的字母的关系。探究温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为今后学习物理、化学打下坚实基础。

七年级数学规律篇(8)

根据县教育体育局的考务会议精神,交叉巡视员xxx老师来到**中学后在xxx教务主任配合下,在考点主任xxx老师的领导下,从考务会的召开和考场布置开始,一丝不苟的进行落实。七年级考生64人,八年级考生63人,九年级考生87人,实际考生88人,有一人是从元谋一中转回到本校进行考试的考生杨毓琳。九年级的考生按照县教育体育局的要求进行单人单桌考试,共设三个考场,一考场30人,二考场30人,三考场28人;七八年级考生进行交叉安排考场,第四考场七年级考生22人,八年级考试考生22人;第五考场七年级考生22人,八年级也是考生22人;第六考场七年级考生20人,八年级考生19人。考场的布置和安排都按照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要求来进行。在考试期间八年级学生有2人缺考,七年级学生有1人缺考。七年级学生李福除数学、历史科目参加考试外,其余科目都是缺考。八年学生级罗志付除参加道德与法治科目考试外,其余科目都是缺考;百川同学除参加语文与道德与法治科目外,其余科目都是缺考。**中学监考教师严格按照司时用语,不创新,不缺项,不落单,准时准点进行考试,做到程序一致,规范统一。

二、加强思想意识,提高政治站位,落实监考责任

从到xx县**中学巡查来看,**中学在交叉巡视员xxx老师的督查下,xxx校长的具体安排下,在学校教导处的精心组织下,在全体教职工的通力合作下,圆满顺利的完成本次期末考试。在监考过程中,监考教师监考工作完成得相当好,没有出现任何违纪现象。考务工作做到了安排合理,组织得当,**中学监考教师无一人迟到、早退现象,监考期间严肃考纪考风,决绝做到严守考试纪律,所有监考人员的手机不得离开考务办公室,工作期间不饮酒,严格按照学业水平考试(即中考)和高考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扫描试卷按照县教育体育局的考务会议精神的要求执行,扫描期间巡视员坚决坚守岗位,做到卷不离身,直到所有科目扫描结束,把答题卡入柜上锁才算本科目的考生工作才完成。每一位监考教师都做到了为学生服务,时时服务于学生,认真监考、清理试卷,清点答题卡,尽职尽责、认认真真地完成了本职工作。

三、教育学生沉着应考,教师严肃考风考纪

考试前,学校组织了监考教师培训会和学生考前动员会,在会上加强了考试纪律教育,考场规则、考试的注意事项及安全教育,做到诚信应考和安全应考。班主任也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考风考纪及安全教育,并提出了明确细致的要求。所以在考试过程中,学生都做到了沉着应考,仔细、冷静的答题,考场的考风和考纪都非常好,没有一个学生出现将试卷带出考场及试卷损坏情况,这也充分反应出监考教师职责分明,**中学学生的纪律意识强,思想道德素质好。

四、安全措施到位,落实考试要求责无旁贷

县教育体育局非常重视本次期末考试工作,在考试前,就要求各学校制定好期末考试方案和期末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中学不但在学生考务会、年级会、班会上对学生进行认真的宣传教育,做到诚信应考和安全应考,而且班主任在班上也针对这次考试进行了安排了培训,同时签定了安全责任书,并安排学校保安对两大校门进行守护,考试期间做到了尽量杜绝外来闲杂人员进校园。确保了本次考试的顺利进行,并安全地完成了本次期末考试。

七年级数学规律篇(9)

根据县教育体育局的考务会议精神,交叉巡视员xxx老师来到**中学后在xxx教务主任配合下,在考点主任xxx老师的领导下,从考务会的召开和考场布置开始,一丝不苟的进行落实。七年级考生64人,八年级考生63人,九年级考生87人,实际考生88人,有一人是从元谋一中转回到本校进行考试的考生杨毓琳。九年级的考生按照县教育体育局的要求进行单人单桌考试,共设三个考场,一考场30人,二考场30人,三考场28人;七八年级考生进行交叉安排考场,第四考场七年级考生22人,八年级考试考生22人;第五考场七年级考生22人,八年级也是考生22人;第六考场七年级考生20人,八年级考生19人。考场的布置和安排都按照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要求来进行。在考试期间八年级学生有2人缺考,七年级学生有1人缺考。七年级学生李福除数学、历史科目参加考试外,其余科目都是缺考。八年学生级罗志付除参加道德与法治科目考试外,其余科目都是缺考;百川同学除参加语文与道德与法治科目外,其余科目都是缺考。**中学监考教师严格按照司时用语,不创新,不缺项,不落单,准时准点进行考试,做到程序一致,规范统一。

二、加强思想意识,提高政治站位,落实监考责任

从到xx县**中学巡查来看,**中学在交叉巡视员xxx老师的督查下,xxx校长的具体安排下,在学校教导处的精心组织下,在全体教职工的通力合作下,圆满顺利的完成本次期末考试。在监考过程中,监考教师监考工作完成得相当好,没有出现任何违纪现象。考务工作做到了安排合理,组织得当,**中学监考教师无一人迟到、早退现象,监考期间严肃考纪考风,决绝做到严守考试纪律,所有监考人员的手机不得离开考务办公室,工作期间不饮酒,严格按照学业水平考试(即中考)和高考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扫描试卷按照县教育体育局的考务会议精神的要求执行,扫描期间巡视员坚决坚守岗位,做到卷不离身,直到所有科目扫描结束,把答题卡入柜上锁才算本科目的考生工作才完成。每一位监考教师都做到了为学生服务,时时服务于学生,认真监考、清理试卷,清点答题卡,尽职尽责、认认真真地完成了本职工作。

三、教育学生沉着应考,教师严肃考风考纪

考试前,学校组织了监考教师培训会和学生考前动员会,在会上加强了考试纪律教育,考场规则、考试的注意事项及安全教育,做到诚信应考和安全应考。班主任也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考风考纪及安全教育,并提出了明确细致的要求。所以在考试过程中,学生都做到了沉着应考,仔细、冷静的答题,考场的考风和考纪都非常好,没有一个学生出现将试卷带出考场及试卷损坏情况,这也充分反应出监考教师职责分明,**中学学生的纪律意识强,思想道德素质好。

四、安全措施到位,落实考试要求责无旁贷

县教育体育局非常重视本次期末考试工作,在考试前,就要求各学校制定好期末考试方案和期末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中学不但在学生考务会、年级会、班会上对学生进行认真的宣传教育,做到诚信应考和安全应考,而且班主任在班上也针对这次考试进行了安排了培训,同时签定了安全责任书,并安排学校保安对两大校门进行守护,考试期间做到了尽量杜绝外来闲杂人员进校园。确保了本次考试的顺利进行,并安全地完成了本次期末考试。

七年级数学规律篇(10)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038-003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育人,育人就是对人的礼仪素养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智力因素是指课堂教学中理论课学习,如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等。非智力因素指人的各种非理性的个性品质,如本能、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灵感、气质、情绪等,与智力因素一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出操”是学校的一项常规的工作。我们所指的出操并非仅仅是做“广播体操”,而是包括广播体操、眼保健操、集会、安全演练等到教室以外开展的系列活动。而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往往会忽视这一方面的教育,仅仅是完成一个任务,或完成一个仪式。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不重视对学生出操纪律的管理,不会利用“出操”时机对学生进行纪律观、集体感等的教育,据对农村三所初中的大课间活动观察,大多数学校在组织时都是统一组织,统一结束。班主任也是远远地观看,跟班的也是提醒不要讲话,排排整齐一点而已。将出操纪律教育上升到制度化、规范化、体现班级文化精神的很少。本人在8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一直重视对学生的“出操纪律管理”,并将其上升到班级“出操文化建设”的层面,在优化班级育人环境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班级出操文化的建构框架

学校教育在于帮助每一个孩子体验成功,促进成才。1995年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发表《情感智力》一书中提出: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是非智力因素。三国时诸葛亮在其《将苑・知人性》中,曾列出七条识别人才的标准,其中除了两条属于智力素质的以外,有五条是非智力素质的要求。可见非智力素养对于一个人的发展的巨大作用。非智力素养包括“兴趣、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发展。那么如何促进学生非智力素养的发展呢?我认为“班级出操文化”的构建可以成为一个有效平台。

“班级出操文化”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基于班级范畴的制度文化,是班级为管理好“出操活动”而经全体同学商定的本班出操制度。包括出操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全体学生在出操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自主的一种情感、责任、团队的非智力素养。针对七年级学生开展“出操文化建设”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其基本框架如图1:

三、“班级出操文化”构建的理性思考

(一)理想价值追求

出操活动中学生的态度、心情、队列、动作、着装等方面的情况,无不展现出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状态,直接反映或影响学生的在校学习质量。当然学生在出操方面的表现跟学校、班级在出操环节的内容和要求有很大关系。因此,我想通过班级出操内容、制度等方面的建设与管理,创造一个属于本班的“班级出操文化”,以促进学生非智力素养的发展,进而通过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同时形成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协同作用,促进全面发展。

(二)价值指标

通过引导、鼓励学生在出操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积极的态度、愉快的心情、整齐的队列、统一的着装、有力的动作、团队的责任、艰苦的品质、合作的精神”等,实现“班级出操文化”的构建。

(三)现状距离分析

六年级学生与七年级学生临近成长期,可是在“出操活动”中的表现却截然不同。六年级学生的态度认真和七年级学生的嘻嘻哈哈;六年级学生的心情愉快和七年级学生的近乎勉强;六年级学生的精神抖擞和七年级学生的有气无力等等,这些鲜明的对比,至少可以看出七年级学生对待“出操”积极性低下,更深层次看出学生心目中认为“出操”对于“学习”是没有帮助的,即非智力素养对智力素养的提高并无作用。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对于“学习”的概念存在认识上的差别。小学生对于“学习”的概念认识相对广泛些,他们普遍认为在学校里的学科成绩和其他的一些活动都是学习。因此,他们大部分人会积极主动、激情高昂地参加每项活动。而初中生对于“学习”的概念的理解相对狭隘一些,他们普遍把“学科成绩”等同于学习。因此,他们中很少有人会以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状态投入到除了学科成绩以外的一些活动中来。

2.生理、心理上的自然差别。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是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的,这与他们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强是分不开的。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而初一的学生开始由依附服从变成独立反叛、由温顺平和变成倔强好胜、由尊敬老师变成鄙视老师等等,总之,初一学生的个人意识日趋加强。这些都是导致“出操活动”在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现状,但是初一的学生还是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

因此,我认为在这个非常时期,只要做好“唤醒童心、顺延个性”,是可以把七年级学生的出操活动做得生动、有效的。

四、“班级出操文化”构建的实践尝试

(一)优秀出操案例学习与实践――体现出操的教育价值

价值取向是决定一件事情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只有当我们认为这件事有兴趣、有价值的时候,我们才会投入精力、付出努力。因此,要做好“班级出操文化”构建,首先要做好学习与实践:

1.从认识上导入,行动上实践。组织一些讲座、座谈、班会,向同学们渗透“出操”是一项集体活动,也是展现个人优点或魅力的平台,需要认真、情感、责任、团队等意识的投入。2014年9月第二周的班队活动课,我班组织了一次以“安全演练”为主题的活动,过程如下(见案例一):

案例一:主题――七(四)班主题班会“安全演练”活动

流程:1.活动内容:预设地震从教室(三号楼2楼)逃生到操场。

2.学生组织讨论逃生时的要求:安全、快速。

3.逃生路线:教室教室外走廊下台阶过平地下台阶到操场

4.逃生距离及要求:

(1)教室内听到“地震预报―短哨声”开始集队(时间5秒)

(2)从教室到楼下平地(教室外走廊5米、下台阶30个、平地15米)时间为18秒。

(3)楼下平地下台阶(40个)加一平地10米,时间约20秒。

(4)到操场进场地为40米约9秒。

要求在1分钟之内完成整个逃生过程。

过程:1.班主任在活动开始前提出要求:队形整齐,组织有序,下台阶要低头看准台阶,脚要踩准,前后同学要注意保持50厘米距离,速度一致。同学之间要低声提醒。2.活动开展:由班主任吹口哨,活动开始,学生沿路线进入场地。3.由班主任邀请的学校政教处主任负责评价(计时和监督学生是否按要求完成)。4.活动开展2次,中间班主任再次提出要求。

活动效果:

1.都安全到达操场指定地点――主席台前15米处。

2.队形整齐,前后距离一致。

3.两次计时成绩:第一次58秒;第二次53秒。

总结:

1.班主任: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开展了防震逃生演练,从效果来看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防地震演练是提高安全意识、增强遇紧急情况的心理素质、提高逃生技能和如何团队合作,在有限的时间逃离到安全地域的活动。第二次活动比第一次有进步,同学们应该总结,争取获得更好的效果。下面,我们请政教处领导给我们提出宝贵建议。

2.政教处邵主任:首先感谢你们班主任邀请我担任本次活动评价监督。本次你班组织的演练是我校以班为单位开展的第一次。整个活动过程组织严密、同学们参与态度认真,充分体现了集体组织性、纪律性,这次演练从成绩来看是比较成功的。但我要说的是第一次演练和第二次演练成绩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相差5秒钟,就是因为班主任经过简单总结后,同学们在下台阶的动作和前后同学之间的间隔有了变化,因此从整体上提高了演练速度。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争取更好成绩。

以上案例记录使我们看到,本次班队课既是一次安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更是一次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学习先进学校学生对待出操的态度,比照提升。观看小学、初中的一些优秀的出操图片、视频,直观地感受出操活动的意义,实现自我反思与意识震撼。例如为了让我班的同学直观感受大课间活动(升旗仪式)的有序、规范,我把学校组织到绍兴实验中学参观考察时带回来的光盘在主题班会课进行播放,要求同学们边学习边写体会,其中一位女同学是这样写道:“他们学校的学生太有精神了,从教师到操场都整齐一致,在走的过程中还整齐叫‘1-2-3-4’口号,活动内容也丰富,还有男女同学的体育舞蹈,真羡慕他们。”可见通过媒体、光盘可以使学生直观了解成功组织出操活动的一些先进做法。学生也会对自己有一个比较,使他们深刻体会出操的意义。

3.积极参与到班级出操文化建设中。组织学生回顾自己在参与出操活动的感受,根据自己对一些出操先进经验和做法学习的体会,要学生在主题班会课谈谈自己实践时候的一些出操的情况和感受。同时,班主任在总结同学们发言的基础上,提出本班在出操方面的目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为实现目标的建议。例如通过2014年9月―10月两个月时间的实践,我班在11月第一周的周三班队活动课开展以“出操文化建设金点子活动”为主题的活动,大部分同学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其中一位陈××同学提出“班级建立出操纪律监督小组,检查出操情况,被扣分的同学不得在学期结束时评先进”;还有一位顾××同学提出“出操不认真,被扣分的计入综合素质评定,以作惩罚”。以上例子可见,学生参与到班级出操文化建设对班级凝聚力和创设良好的育人环节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班级出操制度建设与实践――体现出操活动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在有了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建设的基础上,班主任要组织班上的骨干力量进行出操制度建设,主要包括目标、内容、纪律、评价等几个方面。

1.目标统领。把经过同学商定的目标和建议,进行整理撰写,并以一定的形式在教室的某个合适的位置张贴。我班在班级的前面黑板左侧贴有我班经过公开征集的目标,具体内容为“整齐一致、精神饱满、合作共进、看我四班”。这个目标一直鞭策我班同学,使我班在出操活动中始终为全校最优班级。

2.内容确定。根据我校的常规活动及本班学生的特点,经班委会讨论,确定出操内容,并制成表格,张贴于班级相应位置。(如下表1:)

3.纪律宣布。目标、内容确定之后,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讨论并通过本班的“出操纪律”,同时做好纪律上墙工作。(附本班出操纪律:)

桐庐县某初中七年级(四)班出操纪律规定

第1条:无特殊情况,每位同学必须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各项出操活动。

第2条:组织协调、合理分工,全员参与每项出操活动。

第3条:态度端正、积极参与、认真负责、团结奋进。

七年级数学规律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120

当前,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以上,其中15-16岁的少年犯罪又占青少年犯罪的70%以上。15-16岁正是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二学段(7-9年级),正是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如何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成为我们教师忧心、揪心的问题。青少年犯罪率急剧上升,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是其自身的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因此,我们在对青少年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道德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呢?这是当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所任教的科目是数学,但是,笔者在上课过程中除了教给学生数学学科必备的知识,还要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传授一些适合学生的案例。笔者认为: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制观念、行为习惯的养成等,不只是班主任、政治教师的责任,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有责任。因此,在各科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契机,适时渗透法制教育,会大大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认识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无时不有、无时不在。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法律法规资源,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渗透法制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还可以增强数学知识与社会、法制三者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这样,我们既完成了法制教育的任务、实现了法制教育的目标,又能更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的任务,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效果,实现法制教育和学科教学的双重目标。

二、研究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充分挖掘与本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找准法律法规知识的渗透点和切入点,然后按照科学融入、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达到潜移默化教学效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地、快乐地接受法制教育。如在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学时,在“多个有理数相乘”法则中,“多个有理数相乘,只要有一个因数是零,结果就是零。”笔者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渗透。“一个人的人生千万不能乘以零,否则你的一生就等于零,如果一个人一旦染上就相当于将你的人生乘以零。所以,同学们千万要拒绝,远离,莫让你的人生乘以零。”通过循循善诱的教诲,学生三年的时间能够在思想上坚定地拒绝,防范。

三、教师要以身作则、遵纪守法,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学生在校期间与教师接触的时间最长,教师的思想素质、道德观念、言行举止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知识,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用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增强依法执教的法制意识和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于律己、言行一致。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教育。

四、找准法律法规知识的渗透点和切入点,进行科学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