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风景园林设计策略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7 15:03:17

风景园林设计策略

风景园林设计策略篇(1)

信息化和数字化是很多问题的辅手段,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这门学问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比如仿真技术、计算机建模技术等数字策略。这些策略一方面能够优化规划方案,使分析和设计更加科学、客观,提高工作效率,丰富表达形式,另一方面还能突破原有的限制,辅助相关从业人员提出新的设计理念[1]。本文将主要结合珠海横琴新区的市政道路工程,讨论数字策略对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意义,并介绍具体的应用方案。

1风景园林设计采用数字策略的意义

首先,数字策略可以使得规划设计过程变得更加便捷与高效[2]。采用数字策略的最大优势就是省时省力,大部分设计工作都可以在计算机中完成,免去了原先一些不必要的手绘、书写等耗时操作,减少了书籍与纸笔的使用,降低了工作量,使风景园林的规划与设计方便且快捷了许多,而且与传统的方案相比,计算机中的设计可以快速地完成修改过程,只需要花费较少的时间且不会破坏原始文件。此外,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涉及了大量学科领域,综合性极强,因此,设计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文献、学习各科知识,信息的查询与搜集对于设计过程非常关键,数字策略保证了可以随时随地找到相关的参考资料。其次,数字策略使得规划设计更加精准且便于优化。数字策略可以实现定量分析,通过建模和量化数据,精准地分析各类影响因素以及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等问题,这些是设计的主要依据。数字策略与传统设计方案相比,使得规划更加严谨、准确、合理,且能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同时,数字策略也可以用于校验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实际,从而进行修改和调整,校验的过程可以在设计初期进行,及时发现问题能够避免方向性的错误,避免浪费时间。再次,数字策略使得规划设计数据便于保存和查阅。在珠海横琴新区的市政道路项目中,合理使用了存储以及数据库技术,比如绿化项目中保存的数字信息涵括了地理信息数据、园林绿化设计、城市绿化现况等内容,从而便于管理者随时查看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便于管理。除文字信息外,各种CAD技术和3DMax软件的发展使得各类设计图纸也脱离了纸张,可以使用新的方法进行存储[3]。此外,保存的设计数据也可以实时共享,不同工作人员即使不在同一地区,也可以共同协作,完成设计任务。

2数字策略在风景园林中的具体应用

2.1设计过程中的数字策略

参数化的设计方案是一种园林规划经常使用的数字策略,使用先进的软件和新型算法可以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起到逻辑设计的功能,建模和综合分析整体形势和主要功能,通过结合各个不同的参数配置,建立相应的内在联系模型和约束关系,并使用编程手段得出整体最优化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方案在各类实际规划问题中都适用,也是一种趋势,取代原有的经验主义,更加客观和精确。在珠海横琴新区的市政道路项目中,根据各处不同的状况设计的道路系统不一样。道路系统整个城市的传送带,合理的设计有利于城市的交通和美感。为了同时满足道路的通达性、美观和稳定性,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考虑了各种实际情况,包括地形、植被、文化等,这就需要借助数字手段来设计并完成优化,数字策略既使得交通系统网络设计和线形设计都符合实际,且能够提高效率。举例来看,道路系统中的绿化工程是重要的一项环节,使用数字策略可以通过综合分析环境因素、自然条件得出合理化设计,包括绿化带的选线设计、植被选择、景观格局等,结合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和数字策略能够有效地辅助设计者规划和设计整个绿化工程,大大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及质量,合理的绿化设计方案不仅因地制宜,甚至可以成为一种标志,体现当地的文化。

2.2项目管理中的数字策略

以珠海横琴新区绿化项目为例,随着现有的计算机办公技术的发展,各类软件越来越智能便捷,这样园林绿化的管理就可以通过这些工具把控和监管整个项目,现有的很多管理软件不仅功能完善,使用便捷,且界面友好,运行流畅。这类管理系统用户体验佳,能够有效地辅助施工高效顺利的实施,减少了冗杂的工作量,优化整个施工和监管流程,进一步合理化人、物的投入,发挥最佳的用处,提高相关部门宏观掌控的能力。同时,管理者能够使用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打破空间限制,在一个地点对各个区域开展指导和管理工作,且可以实时监测各类静态、动态数据,对整个项目的推进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现有的各类绘图软件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高保真、高精度地复现风景园林的设计,方便了管理者调取具体模型信息,提高了时效性。另一方面,不同的责任单位间的沟通方式也更加多样化:首先,设计文档或实施成果可以通过办公软件演示,更加直观生动,便于理解并提出反馈意见,节省了很多报告者不断描述和解释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沟通的效率;其次,各个责任方间的会议形式也并不局限于线下,而是可以在网络线上完成,便于邀请更多的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进来,大有裨益。

2.3数据与信息的数字策略

风景园林的数字策略之一是汇编、整理和保存所有规划设计的数据和结果。这些内容包含城市的园林建设、绿化工程、各类标志性建筑、雕塑等,也包含当地的经济状况、自然条件、前期调研、需求分析、设计主题等。将各种原有、新设计的图纸和成果统一进行数字化并统一存储,建立数据库,这样就可以长久保存各种设计模型、参数配置、平面图、俯视图、效果图等,便于调用和查阅。在横琴新区环岛北片主、次干路(C#、E#、G#)景观工程中,负责人把项目中相应文字形式的基本信息都进行了数字化,包括该项目的基本情况、地理位置、设计方案、实施情况、责任机制等。同时,项目方整理了电子版的绿化种植工程主要工程量表,分门别类地汇总各类需要种植的植物类型及数量,全部数据内容条目上百种,不仅直观清晰,而查阅便捷、便于保存。随着旅游业的壮大和发展,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也越来越重要。风景园林或城市的规划也要把城市文化作为主要内容,比如用数字手段记录并在现场展示当地的历史事件、名人故居、纪念意义等,各类文字、数据、图像、影像是历史名人、悠久建筑、民俗风情、文化特色、名胜古迹的载体,一方面可以有助提高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发掘旅游价值,另一方面也具有教育意义,在人们观赏的同时宣传普及中华文化。风景园林相关的旅游信息与资源记载着当地的历史与文化,具有当地特色,具有积极作用,应当引起重视,也值得大家尊重。

3结语

本文讨论了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采取数字策略的意义以及具体实施方案,数字化的方案使得设计工作更加便捷。日后,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设计者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自己的设计,那时数字技术在园林设计方面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长杰 单位:珠海琴建园林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风景园林设计策略篇(2)

伴随不断强化的公众生态意识以及不断进步的相关设计理念,所有人的心中逐渐深入了生态理念,并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及认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样的环境背景下,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对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应当充分掌握生态学的设计手法,工程技术以及各专业会更多支持未来的发展中的生B设计,使我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进步得到促进。

1、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1.1生物多样性原则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理念

生物多样性主要指的是在一定区域、时间内所有生物物种及生态系统的总称,这种多元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为了提升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生态效益,必须保持一定区域内不同生物的多样性,确保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实现该区域内动物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实现生物物种及生态环境的协调。生物多样性设计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模块。目前来说,园林设计界对生态位原理的说法并不同意,有的学者认为生态位原理就是生境生态位概念,生境主要指生物群体所依存的生态地理环境,生物群体的生活环境对于生物来说意义重大,在风景园林设计环节中,需要重视这种生境生态位理念,进行生物群体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分析。有的学者认为生态位原理是一种功能生态位理论,这种理论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功能作用,不同的功能对于生物群体的影响不同,这些不同的说法都不同程度上诠释了生态位原理概念。在我国现阶段风景园林设计模式中,生态位主要指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物种在环境中的地位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1.2生态位理论概念复杂多变

无论是什么模式的生态位理论,其核心都包括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生态和谐等概念,为了解决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需要,需要进行风景园林设计区域全部物种的了解,这包括生物的生长周期、营养需求、生长特性等等,从而进行区域环境中物种的合理选择及种植,避免出现区域环境中生态物种结构的不均衡,避免园林资源的不合理使用,构造合理性的自然生态结构,提升风景园林的整体功能性,实现自然物种结构的分化、整合。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需要做好物种搭配的工作,进行物种生长阶段次生资源的利用,通过对次生资源的利用,实现区域环境内不同物种关系的协调,提升区域环境内物种结构的稳定性。

2、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策略

2.1分析场地特征

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很小心很认真地遵守当地的场地特征,在进行改造的时候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减少对地形地貌得不偿失的破坏,保留下场地的人工特征和自然特征,经过设计,予以强化。做设计遵循场地特征,就是在设计过程中,在实体与人们的关系上,以及文化层面和外形上,通过最小干预的设计手法,对相互交织的现状条件最大限度地调研、观察和综合事物的各种情况和联系,使做出来的人工环境就像场地中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与周围的环境共同友好生存。

2.2营造出乡土气息的植物群落

植物最主要就是生态效益作用,比如对空气、土壤以及水质进行净化,使城市中的噪音得以降低,城市之中的小气候更好的改善,减少环境的污染等。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基础是地带性植被类型,科学性和观赏性要兼顾,同时要保证种植的这些植物本身带有的生活习性要和准备栽种地区的湿度、气候等达到吻合的条件。配置的植物如果主要是具有乡土气息的,那么就要尽最大力把这个地区植物的主要特色很充分的体现出来。我们实际实施植物配置的时候,植物之间的单位是群落,结合乔、灌和草相互很合理地进行搭配,形成一个复合的群落稳定同时功能齐全的生态结构。使种间的相互补充更有利,从而达到相互协调的群落与环境、种群与种群。

2.3保护与利用水资源

对水的处理从生态因素方面来看,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一般集中在对水资源的节约与利用,形成人工湿地系统,对雨水的收集过程中,再就是对水质的过滤清洁以及地表水的不断循环等方面。

2.4利用废弃材料

一些景观设计师在后工业时期提出并尝试了设计思路―对场地最小干预,在改造废弃地的过程中,生态发展的进程与场地的景观特征要尽量尊重。这些设计当中,尽可能地循环利用场地上的能量和物质,很多供市民的日常休闲城市公园是由工业废弃地到从荒野再到工业区转变而来,而景观建筑的良好材料则由场地中的破瓦残砖、工业废料、土堆矿渣、混凝土板、铁轨等组成,它们的使用最好证明了“自然界是没有‘废弃物’的”,同时很贴切场地的历史氛围。

2.5尊重自然过程

生生不息的自然系统,需要提供各种过程和条件来维持人类生存和需求。自然是具有自我设计或自组织能力的。盖亚理论表明,自然在整个地球之中无处不在,它自己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自我完善设计、生存并延续。一个很普通的水塘,常年累月没人照管也会自己形成一个由藻类、杂草以及各种生物组成的完善的自然系统,逐步形成生物链。如果经过人工以化学物质维护或用水泥护衬,则不会形成这种群落。由此可见人的设计能力与神器大自然系统的自我繁衍、完善能力差距还很大很大。具备这种自我设计能力自然系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例如在建立城市中地域性生物群落中、治理水污染以及恢复废弃物等。目前污水处理系统之中广泛应用了湿地因其对污水的净化能力。

结语

作为人类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的重要反映,景观是人与自然的结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我国的现代化园林景观也在不断的加快,同时在生态学理论下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作为准则是园林景观设计进步的源泉,而且同样还是美化环境的选择。随着生态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必须站在科学的角度上对园林景观行业进行全新的审视,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与生态环境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风景园林设计策略篇(3)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70

现代园林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园林风景美观程度,还要考虑到设计是否将本地区资源最优化利用,受天气影响力度大小等问题。而计算机辅助功能则可以在这些方面为设计者提供可靠数据方便设计。是对于传统园林设计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也提高了现代园林设计艺术适用性与实用性。

1 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规划的意义

1.1 进一步完善了传统设计方案

在电子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数据库不仅存有海量数据还能及时调用选取,并时时刻刻进行更新。这是传统设计方案制定时,数据参考环节所缺失的。如当地人口数量、气候环境影响这些因素,都可以帮助设计者提高现代园林实用性,依据当地居民需要,为其添加园林服务设施,使园林不仅带给当地居民视觉享受还有服务性便利。

1.2 进一步完善了传统设计技巧

传统园林设计虽然有很多人性化处理方式,但在设计上缺乏物理角度思考,有些园林景观会因为应力分布不匀等问题导致稳定性较低情况,在受到一些外力冲击下如自然灾害或是施工,都会对其造成损害,再加之当地政府疏于修缮而发生一些事故。但计算机辅助系统会对设计方案作出检查,并从力学性能角度提出建议,提高园林建筑耐久度。而且利用AudoCAD平面制图,更利于设计者进行园林规划,在投建之前就能对整体效果有大致了解,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也能及时找到处理方案[1]。

2 计算机辅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策略

2.1 GIS与风景园林设计

GIS是一门复杂数字系统,它不仅包含数据查询、处理功能,还包含遥感技术,为设计者全面获取园林建设地点的环境资料。这些环境资料为设计者提供较全面参考数据,如当地动植物生态分布情况,设计者可以依据此类资料选择园林植物景观,将一些当地植物引入之外,还能引入一些对环境要求相同但是生与其他地方的植物,提高了园林观赏性,而且丰富了当地生态系统,通过构建稳定生态系统,提高园林自身抗外界能力与自我恢复能力[2]。遥感技术还能为设计者提供当地温度资料包括地表温度、平均温度与温度变化情况,设计者通过这些资料在园林建筑材料选用上,也更能因地制宜,从另一方面提高材料适应能力。

2.2 生态辅助系统与园林设计

随着计算机发展不断兴盛,生态辅助系统已经上升成为一项庞大的环境模拟系统,该模拟环境将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结合在一起,总共构成6类模拟环境:气象模拟、风环境模拟、光环境模拟、水环境模拟与生物环境模拟。不同模拟环境中还包含严密的数据分析,与一些精细化参考指标影响建议。如热环境分析中,运用DB软件,不仅可以模拟出建筑材料在日常光照下所显示表面温度,还能预测出建筑内温度变化情况,设计者可以通过转化建筑材料改变室内温度,以此确定最佳材料[3]。还有一些园林建筑中,可能会设置一些小型博物馆,对于馆内文物存放,光环境、热环境模拟系统可以帮助设计者规划最佳文物呈览地点,并且依照温度、光线变化情况,设计文物陈列柜,更好保存文物。另外对生态环境模拟还有助于园林内植物种植与保护[4]。

该系统还可以模拟城市灯光、噪音环境,由于现代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内施工建设也会对周围园林建筑造成影响。设计者可以依据模拟城市环境资料,将园林地点安排更加合理,减少城市内环境影响。如在园林设计上采用植物墙设计,既可以起到挡风功效还有助于抵抗噪音污染与光污染。而且用绿色材料代替水泥等建筑材料显得更加环保,并且加大了园林景观性质。同时,植物还能释放出大量氧气,吸收CO2起到净化城市空气作用。

3 总结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人类将自然环境与生活空间相融合的过程,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现代人将园林设计与电子计算机设计相融合,不但开创了新学科,还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提高了园林设计的适应性以及服务性,在提供游赏乐趣之余,还为现代城市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包瑞清.计算机辅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风景园林设计策略篇(4)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市场经济体制下,风景园林设计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一定改善,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促进我国风景园林的长远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风景园林建设的特色内涵和设计

风景园林建设涉及建筑、园艺、生态、文化、艺术、伦理、哲学等诸多领域,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园林,在这其中中国园林更是集众家之大成,悠久而美丽,例如文明于世界的苏州园林。而当代中国的园林建设理应继承传统,结合实际,立足当下。既有传统特色,又有时代风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个城市的风景园林建设不仅关系到表象上所表现出来的城市文化品位和精神内涵,更与当地人的生活密切相关,风景园林它自身就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一种与自然和谐的系统,而生活于其中的居民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长居于此,个人的审美、素质都会或多或少的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由此可见,风景园林建设的文化内涵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这点却常常为人所忽视。在园林设计方面,首先,风景园林建筑工程实施前,一定要慎重考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各方面的要求,是否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否与生态和谐,是否具有人文价值,是否符合城市发展的整体品味并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文明形象。其次,要考虑其在施工上是否先进科学合理,建筑结构方面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是否能达到投资商与消费者这两者之间的平衡与稳定。第三,要考虑风景园林建成后的使用功能是否完善,以及是否具有科学审美的人文内涵。这些都要求在设计制定之前,项目负责人要从整体出发,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并各个击破,找出符合各方利益的设计方案。建筑设计师们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所作图纸要准确反映所设计方案,科学合理准确无误的计算,各方各面的积极协调合作,以及施工进程的有序进行;而且,建筑设计师还要综合考虑所建建筑的科学人文内涵,让建筑成为城市的文化品位的标尺,以及对当地生态的影响,要做到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风景园林设计的主要问题

(一)不科学、不合理

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没有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没有从生态、科学等方面进行考虑,没有对设计方案进行科学检验,导致风景园林设计出现不科学、不合理等问题,使城市园林建设受到极大影响。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给城市经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二)专业性不强

我国风景园林设计没有完整的标准体系,缺乏有效管理制度,大部分城市园林建设没有全面规划,使风景园林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受到极大影响。由于风景园林设计的专业性不强,导致风景园林设计水平无法提高,在生态环境改善和城市园林建设上,不能给出可行、高效的意见,严重影响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

(三)设计中缺乏科学性

在设计时树立科学的态度,也不具备设计的立足点。现在很多建筑企业在进行园林绿化的设计时都不尊重科学,对已经设计出的方案也不进行科学的检验,这样就不能保证园林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导致修建出的园林不能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比如说,在有些设计中只考虑了设计的美观性,却没有考虑设计的可行性,这样在实际操作时就出现了问题,最终导致设计方案的修改或者是放弃。还有的方案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土体情况和基地的生态环境状况,这样在设计时就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所以这种设计是不可取的。

(四)技术水平相对比较滞后

另外就是在风景园林的施工技术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由于在沟通方面的问题,一些设计的意图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出来,一些比较好的设计思想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所以在效果上体现的不理想,这也就造成了施工技术不能够得到恰当的运用,再者就是由于我国的风景园林的市场还没有得到成熟的发展,在秩序的管理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从而在施工中会造成材料的浪费以及园林质量得不到保障。

(五)草多树少,空间利用单一

近几年来我国大多数的风景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主要是以种植草地为主,这样做虽然可以使绿化的面积和绿化效应得到了扩大和提高,但是绿化的生态效果却并不明显。街道两侧的行道树和大面积的草地,都是单一的空间利用,在风景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中应注重层次的凸显,注意花草灌木的的综合利用。

三、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对策

(一)风景式园林趋向社区化、复杂化

未来的风景式园林的规划设计需要的不仅是设计师的努力,还需要政府、开发商和社会各相关领域的合作,设计师不仅要设计图纸,还要参与相关咨询、政策制定、流程管理、以及完工后的意见处理等服务,未来的风景式园林设计将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化。随着设计的多元化,面对大型综合项目时要与很多不同专业的企业合作,就必须拓宽设计的宽度。设计师可以大胆创新,运用各种不同元素和风格,使用各种艺术与科学新技术,创造大众喜爱的风景式园林。

(二)加强成本控制

当前,我国的风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主要包括采购策划、预算控制、任务分配以及质量管理等。采购人员需要按照采购计划来开展采购工作,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防止出现工程成本增多的情况。还要加强对预算的控制,使得各个部门能够承担起自身的责任,提高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效率,降低施工能耗。做好成本控制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返工的情况,降低不必要的工程支出,这样不但可以确保风景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还可以保证施工进度。

(三)设计者尽量避免随意性

从整体出发,利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结合考虑当地的发展需求和人文历史进行整合设计。只有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发展要求与周围建筑物的合理协调,才能真正达到科学合理的目的。同时,风景园林绿化植物在配置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园林自身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及时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长形态,及气象环境条件对其的影响,从而对植物的配置做到科学合理的同时,避免植物在配置中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更加可以凸显出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及独特的风格艺术形态,使其更进一步的提升风景园林的整体绿化品位。

(四)加强风景园林乡土树种优势的发挥

在我国现代风景园林绿化中,乡土植物对风景园林的绿化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风景园林的观赏也能达到很好的视觉效果,乡土树种是指在本地区域环境下自然生长的树种。这些乡土树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经济性、观赏性以及抗逆性等优良特点,而且相对于其他外来树种而言,乡土树种更能适应园林建设施工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环境。确保植物在生理、生化 、生态方面的功能均可正常且健康运转,继而进一步的使风景园林绿化植物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得到充分展现出来。

(五)对园林设计进行低碳施工和管养

建造一个低碳园林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而是要付出行动,将园林建设成型,创造一个低碳园林实体。既然是环保节能的园林建设,那就是在园林施工过程中依然要采取节能环保的措施。具体的措施是减少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的使用率。除了采取节能的施工过程外还要注意对园林的养护工作。在园林养护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减少二氧化碳污染的方法之一就是用生态的方法和手段来处理生态系统的变化,例如在园林中多种植一些乔木,增加植物的多样性等。

(六)选择施工单位时采用招投标的制度

若园林绿化的规模符合了一定标准,其主管部门就要实行招投标的制度。应该选择施工技术较强并且施工资质较高的单位,这样以优胜劣汰作为原则,选择出信誉高、施工的质量好以及施工资质老的单位,就能够将施工队伍资历不够的问题进行解决。

(七)向着可持续性和生态方向发展

现代风景式园林在规划设计中要注意与自然相和谐的原则。在最大限度的适应自然的过程中,按生态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是构建现代风景式园林的要求。在现代风景式园林的规划设计越来越重视倡导生态审美观,主张自然的野外之美,打造真实的生态之美,是因为这些因素是我们城市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就需要规划设计者在将来的设计思维中不再停留于表面的美丽形式,而是将生态价值观与自然生态美学相结合,对于形式、功能和思想内涵的提升有更高的追求。在规划设计中还要注重可持续性,设计者要在节约用水用地、及时补充地下水、新清洁能源的运用以及恢复和保护本地特有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多样性进行提升。在可持续和生态问题上的思考是风景式园林发展趋势的关键。

结束语

传统的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一直没有引起行业和社会大众的关注,这使得在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着雷同感、陌生感、品味不高、文化内涵不丰富等问题,这不但会影响到市民对风景园林的欣赏和享受,更会对城市建设有着负面的制约。新时期,应该对这一问题进行彻底改变,通过行业内的积极思考,从积极发动公众参与、加强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科学行政管理、倡导结合等角度,形成风景园林设计的新体系和新方法,全面提高我国风景园林设计水平,为城市进步和发展、市民的休闲和生活,提供一个和谐、友好、清新、健康的场所。

参考文献:

风景园林设计策略篇(5)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2-0045-06

收稿日期:2015-08-27

修回日期:2016-12-22

Abstract: Diverse urban park styles determine different desig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urban park design perspectiv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sig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urban parks from four perspectives, such as spatial structure, road organization, landscape node and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zes the context inheritance, ecological safety, natural landscape and city vitality.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rban park; Park design; Design strategy; Design method

城市公园的设计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公园的质量,研究公园的设计要以创新为基本点。如何理解与看待不同风格的城市公园设计过程,以探寻值得借鉴的公园设计策略与方法,本文尝试从不同视角出发进行公园设计的分析。

1公园的设计方法研究

1.1研究困境

观察近年城市公园的建设可以发现,当下城市公园的设计趋势,已经由过去专注于环境营造与特定功能,转向在环境、生态等更广阔的视野下解决让使用者舒适的问题。然而,当前的公园设计方法研究并没有满足这种趋势。传统公园设计方法研究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公园设计的原则和运用。而设计运用是从公园要素、公园分区等角度研究讨论,鲜有根据问题出发的角度。一直以来着重介绍解释方法而忽略设计运用,导致目前的公园设计方法研究内容丰富但实用性不高。

1.2基于不同视角的设计研究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设计通常是对具体问题进行富有新意的解答。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前院长彼得(Peter G.Rowe)在《设计思考》一书中提出设计视角决定设计方法,而设计方法决定设计成果[1]。当设计问题清晰以后,设计师会基于自身经验、立场选择合适的设计视角,选择某种设计方法进行设计。设计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由设计师的立场视角决定,而这又来源于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公园设计面临的问题繁杂,环境意识可能促使设计师主要关注公园生态设计,而其他问题相对次要[2],这就是设计视角在设计过程中所起的影响。公园设计视角问题既涉及设计师认知层面的价值判断,也包含设计师个人偏爱与经验。如果主导问题较为明确,价值判断就会对设计视角的选择产生主要影响;如果主导问题不够明确,或者可供发挥的余地较大,设计师通常就会选择自己擅长的策略和方法来应对。通过对城市公园设计视角的研究,可以帮助理解城市公园设计中的思考方法与实践过程,辨明当今纷繁的设计风格与流派。

1.3公园设计策略与方法

设计策略Design Strategy在维基百科中的解释:Design strategy is a discipline which helps firms determine what to make and do, why do it and how to innovate contextually,both immediately and over the long term[3],即设计策略是涉及长期与短期,包含目标、原因与方法的一系列设计原则框架。公园设计策略为公园产生的问题提供解决原则与方法。具有较高价值的策略往往具有很强的理论支撑,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及较强的实践性。公园设计方法在本文中主要指在公园方案设计阶段为实现设计目标采用的方式手法。公园设计策略是针对各种具体问题提供的解决途径,公园设计方法是公园设计策略的贯彻途径。

2城市公园的设计视角

城市公园设计视角的选择是价值判断、理论积累与实践经验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代景观具有生态、社会与艺术三个价值维度,这同样体现在城市公园设计中[4]。中国传统园林成就非凡,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丰硕,相当多的城市公园设计实践以继承发扬传统为设计出发点。理论方面,学界探讨的一些理论热点,像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城市绿道等,已经影响公园设计。实践方面,近几年出现一批概念新颖、手法独特的城市公园项目,像遗址公园、棕地修复公园等,这些成功的实践经验引发对于设计过程的思考及设计方法的借鉴。城市公园设计项目繁多,涉及的设计视角学界研究较少。本文尝试选择文脉传承、生态安全、自然山水与城市活力这四种在当论与实践中的设计视角进行分析探讨。

3基于文脉传承视角的公园设计策略与方法

3.1文脉传承设计视角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地块更新与街道改造。这些建设在给城市居民工作生活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会导致一些富有城市特色与历史的街道等消亡,城市的记忆被抹去。一些景观设计师意识到这些问题,希望公园的建设不要只考虑营造美好的意象而忽略城市与场地的过去,并通过设计将场地中的某些特色与记忆保留下来,使公园延续场地的精神,而不是终点与新生[5]。公园设计中,像这样将场地中某些富有特色、能反映场地历史的元素保护继承下来的设计视角即是文脉传承视角。就城市公园设计方面来看,文脉是人与景观的关系、公园景观与其所在城市的关系、整个城市与其文化背景之间的内在关系[6]。

5.2.3园路规划强调丰富体验

自然山水视角下的公园园路线性一般设计成曲线。英国风景式造园家肯特的名言“自然讨厌直线”能很好的诠释这一点。自然山水视角下的公园造景的要素一般来自自然环境,近些年会在其中设置一些雕塑小品等,但总体风格趋向于自然与纯粹。在风格较为自然统一的大背景下,设计强调不同节点串联之后形成的空间、视线的丰富变化。例如在澳大利亚贝斯特霍夫公园(Besthoff Sculpture Garden)设计中,园路系统以圆曲线覆盖公园,串联各种属性不同的小空间,营造丰富的游赏体验(图6)。

6基于城市活力视角的公园设计策略与方法

6.1城市活力设计视角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生活的组成之一,公园地块是城市诸多地块中的有机组成,需要承担城市休闲活动的重要职责,提供丰富便利的休闲活动场地。不同于自然山水视角下强调公园内在自然体系的完整,城市活力视角下的公园设计更重视公园与周边城市空间、交通的紧密关联。城市活力视角重视将公园与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更好地提升城市活力。

6.2城市活力视角下公园设计策略与方法

6.2.1空间结构衔接模拟城市空间

城市活力视角下,公园主要给游人提供丰富的活动空间,所以空间结构主要考虑如何衔接模拟城市空间,使游人更好地适应空间的转换。一般来说,这种视角下的公园入口空间尺度往往与城市街道空间尺度接近,再通过内在一系列空间变化缓慢过渡到公园内部空间尺度。在空间形式上,往往以规则开放的空间为主,曲线闭塞的空间较少。

6.2.2交通流线对接城市交通

该视角下,公园的主入口需考虑对接城市主要交通,园路线性往往采用直线或曲度较小的曲线,以便将人流更好地引入公园。设计若干跨越公园地块的次要园路,以便于居民日常通勤。结合扬・盖尔对社会活动的三种划分,公园园路考虑日常通勤这种必要性活动,实际上是将某些必要性活动引入公园之中,丰富公园活动类型。例如美国休斯敦探索公园(Discovery Green)的主园路是一条笔直的林荫道,对接城市交通,串联起公园内部不同的空间(图7)。

6.2.3景观节点与周边场地融合

城市活力视角下,游赏功能不再是公园主要功能,不同节点之间不再是通过一条完整的主园路连接。节点空间更多的是融入公园舒朗的空间之中。例如美国圣路易斯市的城市花园公园,公园的节点之间没有明显的空间分割,似乎是将不同节点纳入统一的空间之中(图8)。

7讨论与建议

公园设计的视角分析是公园设计分析的环节之一,承接设计构思与设计策略方法。本文列举应用比较广泛的四个视角,从视角特点、空间结构、园路系统与节点细部等设计共同的层面研究探讨。可以看出,不同视角下对于相同的设计要素,设计策略方法差别大。这既体现了当代公园实践需要考虑更复杂多样的问题,也从侧面表明公园设计策略方法的学习运用具有一定的难度。公园设计策略方法繁多,如何运用这些策略方法需要具体仔细分析。从不同视角出发研究公园设计策略与方法,在方法论层面能更清晰地了解设计程序与过程,在认识层面能更清晰地理解公园设计,在实践层面能更有效地归纳总结公园设计涉及的丰富的策略方法,更有效地指导实际运用。

注:本文图1来自《承载园林生活历史的空间艺术品解读法国雪铁龙公园》(郭勇,2010);图2来自《韩国首尔的城市记忆――工业废弃地上的城市公园》(周妍、唐世斌、谈燕君,2012);图3~4为作者自摄;图5来自《河流再生设计―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俞孔坚,2005);图6来自《西德尼与瓦尔达・拜绍夫雕塑花园》(RichardSexton, 2007);图7来自《The Biggest Little Park in the World》(Daniel Jost,2009);图8来源于《城市花园》(章健玲,2011)。

参考文献:

[1] 罗 P R,著.设计思考[M].张宇,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138-139.

[2] 张永和.第三种态度[J]. 建筑师,2004(2):24-26.

[3] Wikipedia contributors. Design strategy[G/OL].维基百科,2016[2016]. https:// /w/index.php・title= Special:CiteThisPage&page=Design_ strategy&id=733289466.

[4] 王向荣,林箐. 现代景观的价值取向[J]. 中国园林, 2003,19(1):4-11.[5] 金云峰,项淑萍. 原型激活历史――风景园林中的历史性空间设计[J].中国园林, 2012,28(2):53-57.

[6] 承钧,张丹. 城市公园设计中文脉的体现[J]. 中国园林,2010,26(10):48-50.[7] 郭. 承载园林生活历史的空间艺术品解读法国雪铁龙公园[J]. 风景园林,2010 (6):113-118.

[8] 周妍,唐世斌,谈燕君,等.韩国首尔的城市记忆――工业废弃地上的城市公园[J].广东@林,2012,34(5):33-37.

[9] 金云峰,项淑萍. 基于原型的设计[C].和谐共荣――传统的继承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上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0] 俞孔坚,刘玉杰,刘东云,等. 河流再生设计――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J]. 中国园林,2005,21(5):1-7.[11] 于冰沁,王向荣. 生态主义思想对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的影响与趋势探讨[J]. 中国园林,2010,26(10):36-39.[12] 金云峰,俞为妍. 基于景观原型的设计方法――以浮山“第一情山”为例的情感空间塑造[J]. 华中建筑,2012,30(10):92-95.

作者简介:

风景园林设计策略篇(6)

1.1公园绿地分局不均,绿量严重不足

城区绿地总量较高,但各组团绿化相差较大,主要的公共绿地分布在园林组团、杨市组团和广华组团,其它组团绿地较少,尚不能满足居民最基本的休闲游憩需求。根据2014年潜江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调研报告,城区人均绿地面积不足9m2,各乡镇人均绿量更少。

1.2风景园林建设经费不足,绿化维护质量不高

纵观潜江市近几年的风景园林建设工程,普遍存在建设质量不高、维护经费短缺的现象。根据2013年度潜江市城区绿化建设项目竣工决算资料,章华南路、袁光大道宽幅带、紫月路、火车站、二支渠五个项目的绿化设计和建设施工中,每平方米总造价不超过170元。维护工作中,市园林局负责的范围包括城区25条道路行道树、10条绿化带、7处街头绿地的养护管理,总养护面积约40万m2,养护经费每年4元/m2不到,维护质量不高显而易见。

1.3政绩观明显,盲目追求大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模式

大多数中小型城市建设中,领导人的观念直接影响风景园林设计模式。实践工作中,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盲目追求大城市建设的表象或政绩工程的影响力,使得风景园林难以维护,甚至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2潜江市建设低成本风景园林的迫切性

2.1潜江市经济发展状况的要求

潜江市属于中小型城市,经济发展缓慢,严峻的经济形式,这为发展风景园林提出巨大挑战,要想普及风景园林,势必寻求用更低的建设资金和维护资金开展风景园林工作。

2.2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需要

潜江市7个城区组团中,仅2个组团有公园绿化场所,不利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在潜江市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创建背景下,其他5个组团居民的生活需求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并借此改善地区的卫生环境,实现地区效益的增值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3推动城镇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低成本风景园林可以作为城镇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法。低成本风景园林是在针对建设和维护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寻求节约的设计策略,建设满足市民生活的园林景观,这在推动城镇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3潜江市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原则

3.1以人为本,满足多种使用需求

公众对风景园林的使用需求按照风景园林的核心价值分为生态需求、美学需求、社会需求与文化需求[3]。低成本风景园林提出的前提必须是在不降低风景园林品质的前提下,满足这四种使用需求,为公众提供舒适、宜人的生活空间。

3.2遵循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

要以自然规律为建设准则,以生态学原理为支撑体系,开展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前要进行详尽的调研工作。从宏观层面上,分析风景园林建设场地,使风景园林的建设有利于区域生态系统的循环;从微观层面上,熟悉场地的气候、水文等信息,合理选用各种材料。

3.3巧用资源,降低工程建造成本

低成本风景园林即在风景园林建设和维护过程中,节约各种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在实践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合理利用场地资源,降低工程建造成本。

3.4减少维护成本,兼顾长远效益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园林景观的品质不仅要注重建设初期的景观效果还要注重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当前在政绩工程的影响下,投资者为了快速获得景观效果,不顾自身情况,花费巨额资金建设风景园林。在有限的经费条件下要兼顾长远效益,从节约能源资源、水资源、人工资源等各个层面开展园林景观设计工作。

4潜江市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策略

4.1低废弃设计———建立循环机制,高效利用资源

节约资源是风景园林设计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风景园林设计前期,要进行详细的勘察,使设计表达中的各种手法要合乎当地地域特色,选择材料要基于长远的角度思考,尽量减少材料更换成本;主张尽最大可能利用场地的现有资源、植物材料、水域资源等等,保留地域景观特色的同时,尽量减少资源的购买;其次要坚持变废为宝的设计理念,利用废弃材料进行加工处理,重新投入使用。如在2014年潜江市示范路工程建设中采用废弃的木材构筑树池花坛,使得景观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者达到平衡。

4.2低干预设计———引导自然做功,减少人工介入

当前城市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警惕人类不得不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共存将是唯一的解决方式。低干预设计策略是以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作为设计的目的,使风景园林以展示类作品为目的逐渐转变成以场地更新和生长为目的。同时低干预设计策略遵循对自然环境最低干扰的理念,探索通过最少的景观面积、最浅的景观深度、最小的环境影响力,达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同发展。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遵循“显露自然、引导自然做工”法则,如马昌湖公园综合整治工程中,采用最少设计,利用水生植物自我更新与修复能力,有效改善污染的水环境。通过较少的场地干预,较少风景园林的建设与维护成本,从而达到“低建设”和“低维护”的景观效果。

4.3低建造设计———遵循人性需求,精选实用资源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满足人类的心理需求不以风景园林要素价格衡量,而风景园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更不与设计成本成正比,这正好为低建造风景园林景观的发展提供契机。低建造设计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视地方材料的选用,以乡土树种为准;第二,在细节处理上借助艺术的手法,提升廉价材料的美学价值,营造高品质风景园林景观;第三,运用工业化风景园林施工管理理念,硬质材料的使用上坚持以标准模数进行建造和施工,减少废气材料的产生;第四,采用宣传激励的手法,降低人工费。人工费占工程成本费用的一大部分,合理安排风景园林各工序的先后顺序,有效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对节省建造成本有很大帮助;第五,风险规避。社会调研是工程建设采购中风险规避最重要的环节,宜选用距离较近的采购地点来规避风险。

4.4低维护设计———以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资源规划

低维护设计强调以持续发展的理念,把风景园林的建造和维护看着是一个持续运转的过程。在建造中通过植物材料的合理选择,减少风景园林的维护成本,实现低维护设计效果;利用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结合养护工作的季节效应,根据植物特色合理安排各项工作,避免出现繁忙时缺乏人手,闲暇时无事可做的现象。

5潜江市低成本风景园林实施驱动

5.1政府部门的政策鼓励

低成本风景园林以较低的资金投入创造高品质的公共环境,并且保证景观效果的长久维持,同时低成本风景园林为非经济发达地区提供公共交流空间,减少社会治安事件,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些方面值得政府部门的鼓励和长期推广低成本风景园林。在宏观上主要可以通过规划调控、资金支持和税收减免等措施来调节,对于低成本风景园林政府部门有义务和责任进行资金支持,同时在一些诸如利用废弃物进行生态型风景园林建设的项目可以进行适当的税收减免政策,最终使得风景园林的实施能够顺利的开展。

5.2社会团体的公益援助

社会援助的主体有基金会、社团、学校等,援助形式主要有财务援助和人力援助,援助目的主要是奉献自己的爱心来为社会做贡献。在美国,大型基金会是居住区风景园林开发和建设的动力,大型基金会主要将居民、志愿者和社会团体结合起来开展场地建设。这种开发模式改变了单纯依靠政府财政资金建设风景园林的方式,有利于低成本风景园林的开发建设,应大力发展这种开发建设模式。

5.3专业机构的研发推广

低成本专业机构主要邀请社会上的专业人士、设计师、培训学校等参与,研究低成本材料、低成本设计等技术,通过低成本技术的研发为风景园林设计师树立正确的职业伦理,并且提供低成本的建设与维护模式,这是低成本风景园林传承的纽带和进步的源泉。

风景园林设计策略篇(7)

1当前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城市风景园林建设雷同现象严重

各地城市园林建设相互模仿,对园林建设的规划及构思浮于表面,为了城市风景园林建设而建设。城市形象工程频频出现,缺乏实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地方城市风景园林建设缺乏人文精神

城市风景园林建设是一个地方的地标,在各城市跟风的城市建设中,在追求大而美的园林建设中忽略了自身特点,在园林设计中没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反映不出当地的人文风情和当地习俗。大面积雷同的城市风景园林建设,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区域设计。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韵,雷同的城市风景园林建设,掩盖了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缺乏历史文化的继承,造精神的缺失。

1.3忽视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因素

在不考察当地环境、地理风貌的基础上,照搬其他地方园林建设。追求新鲜、不同的设计,不合理的规划设计,不考虑当地地理条件是否能够承担起新的生物样种的引进和繁衍。不仅破坏了当地的植被和环境,造成资源浪费,也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巨大负担。

1.4加大了当地经济负担

不合理的城市建设规划,盲目的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不顾经济水平和城市发展速度的建设,加大了经济发展的负担。盲目地跟风建设,不切实际的大规模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财力的耗费。如果地方经济负担不起城市建设费用的支出,容易导致国家资产被挪用等经济案件发生。

1.5不适合当地环境的园林建设,维护成本过高

照搬其他地方的园林规划建设,不适合当地的城市环境的建设,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去维护,导致经济支出偏大,园林建设成本过高,容易滋生乱收费等问题。

2对于当前问题应该采取的对策

2.1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合理布局城市风景园林建设,可持续发展

在加快城市建设进程中,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发展蓝图,合理规划城市建设,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统筹布局,根据当地地理风貌和人文条件进行研讨和商议,综合考虑各方意见,制定合理的城市风景园林建设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长效的、可持续的风景园林规划机制。从制度上加以保障,有效规范和监督城市建设的有序进行。

2.2实地考察,园林建设注重当地生态环境

在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地貌、水文、植被、人居环境等因素,在城市风景园林的建设过程中,要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因地制宜,利用当地优势条件进行规划和设计,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举。

2.3坚持当地特色,保护当地人文风情

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要在城市建设中守护和传承历史文明。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必须结合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城市特色,在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中保留当地特色,这是古老文化的瑰宝,当地的风俗民情是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名片,是当地最真实的面貌,在追求现代文明建设过程中加强对古老文明的传承。

2.4科学、有序地进行城市风景园林维护工作

合理规划城市风景园林,根据当地的人员数量、分布等合理调配,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园林修护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园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2.5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要讲究“人”的因素,重视“以人为本”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更注重“人”的因素,城市风景园林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人服务,因此在整个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要注重人文因素,增强人性化设计,体现“以人为本”,提高城市的内涵和品质。

3结论

现代城市风景园林的建设,既要考虑当地地理地貌和人文风情,还要考虑当地经济水平;既要体现现代文明的发展,又要传承历史韵味。面对当前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暴露出的诸多问题,要改变思路,坚持可持续发展,实事求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坚持先进的设计理念,制定符合当地发展需要的城市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风景园林设计。

参考文献

1李泉煌.浅谈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5)

风景园林设计策略篇(8)

当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都比较注重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居住感受,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开发企业的品牌形象。所以,优化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对于居住者和开发商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1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优化策略分析

1.1完善园林景观的功能性设计

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往往存在误区,即过于追求小区环境表面形式上的光鲜亮丽,而忽略了园林景观设计核心:小区景观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当前,现代住宅小区的开发通常会将园林景观设计进行单独立项,设计人员需在项目成立之初,介入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有利于设计人员根据小区地貌、地形以及各种植被资源,合理规划设置小区园林景观的绿化功能、人车分流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等方面。在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须始终将景观的功能性与实用性放在第一位,将优化居民的生活出行作为设计的最终目的。

1.2坚持“以人为本”

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需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居民与小区环境的和谐统一关系,尊重居民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模式,让居民在实际居住过程中充满愉悦感和归属感。例如,现代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高节奏的工作使人感到紧张和压力,希望有个能放松心情、恢复体力、舒适健康的环境,有一种“回归自然”,“还璞归真”的内在需要。因而设计者在设计小区园林景观时,可将小区内环境设计得更贴近大自然,并适当增加小区环境色调的明亮性与多样性,注重小区内软景与硬景搭配的协调性,若条件允许可尽量选择种植带有清新香气的树木花卉。以此带给居民更加舒适、愉悦地居住体验。

1.3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融入

在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尽可能地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居住环境。例如,苏州地区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的设计,可依托于历史悠久江南建筑文化。苏杭自古就有“江南水乡”之称,苏州在中国文化历史中更是占据着重要地位。因而苏州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多利用小桥流水,亭台楼榭营造中国式的且具有苏州特色的古典韵味。同时,设计中可将与苏州地区相关文化名人或诗文歌赋,雕刻或镶嵌于小区内的石桥、假山、匾额、庭院等各处,以此凸显苏州地区悠久的文化历史氛围。

1.4遵循生态设计的原则

人和自然生态的和谐相处,是现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需贯彻绿色生态设计理念,营造和谐家园。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通过对原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或是节约使用,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设计人员可根据小区园林景观的建设的实际情况,在设计细节上体现生态设计理念。例如,垃圾的回收、雨水的回收、环保材料的使用、噪音的控制、节能的使用等等。同时,植物的栽种除了注重美观性以外,还要注意适树适地的方法,考虑其和小区风格是否吻合,再充分结合当地的季节性和多样性进行设置。不仅提升了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水平,同时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成本与开发企业的设计成本。

2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某市规划建设一个高档住宅小区项目,小区规划定位为英式花园住宅小区。其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求个性鲜明,中西融合,即在凸显英式花园定位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东方风格。针对项目的规划定位,该英式花园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方案,可将具有古典英伦文化氛围和英式花园形态的景观元素融入整区景观的营造,通过设计中对雕塑、喷泉、廊道、灯光、构筑物和其它小品运用而体现。不同组团以英国著名的文人及思想家名字命名,同时这些空间与周围的建筑有着相同的设计元素。本土元素与东方文化的融合,可借用亭、廊、花架、平台、假山等建筑小品,融入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本设计力求营造出一个真正适宜居住,并且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及艺术美感的高品质生活环境。

3结语

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优化,需尊重现代住宅小区住户的生活习惯,营造和谐安逸的居住环境,融入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遵循环保节约的原则,合理配置小区的绿化。同时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还需与时俱进,顺应时展的潮流,不断更新并主动创新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

作者:李慧颖 单位:青岛中景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风景园林设计策略篇(9)

1.前言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们不再只重视衣食住行方面的享受,更重视精神方面的享受,而风景园林作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可以给人们带来生活的情趣。近几年来,人们在生活上逐渐推崇低排放、低干预、低维护与低消耗的理念,但由于目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低成本的控制理念比较淡薄,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我国经济可持续地发展,因此,需要采取低成本控制策略,降低园林景观设计的成本。

2.风景园林的绿化设计原则

2.1可持续性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需要融合各种低成本方式,对可持续地发展战略进行优化。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难题,同时合理分析设计过程中的问题。事实上,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物种和个体间资源的分配,在原则上比较公正与公平。在公平、公正性的前提下,设计风景园林时需要设计者、公众与领导者三者之间形成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公众可以制约着领导者与设计者,从而形成合理决策的模式[1]。

2.2功能性

在设计风景园林道路时,不仅仅是设计几何二维的平面,同时需要充分考虑景观设计功能性,不仅需要与道路承重要求相符合,而且确保使用的安全与使用便捷性。如:如果步石间距设计不够合理,容易产生蹩脚情况。成年人的步幅通常时50厘米,在设计道路时要以此为依据,保证石板设计合理性。为确保风景园林道路的安全性,设计道路的路面时尽可能不要应用光面。

2.3艺术性

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普通群众,通常风景园林美学感受经常会用作一种标准来评估园林景观。居民从园林景观可以感受到良好视觉的氛围,从而在心理上得到放松。

2.4经济性

对于风景园林的景观设计需要重视功能与美感兼顾,同时要充分考虑经济性因素。准确计算中短期与长远的绿化指标,主要包含绿化的覆盖率、水土保持、人均的绿地率、灰尘量、立体绿量、有害的气体吸收量与植物配置等指标。经指标分析后,要选择科学绿化的方式。此外,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应用本土的植被,降低养护的费用,寻找大众化与低成本绿化设计的方式,促进景观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3.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措施

3.1风景园林施工中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水通常都是直接排放至下水道,这些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掉既浪费了大量水资源,又有可能引起污染环境,而我国经济在发展的同时,用水量也在不断提高,容易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在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一些可以二次利用的材料没有进行循环利用,导致大量资源浪费。因此,应当对各种有用资源进行二次利用,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将可利用材料输送到风景园林或园林建设施工现场。此外,生活污水在经过沉淀后,可以用来浇灌如乔灌木等耐受能力强的花草树木,同时风景园林施工现场也可以用充分利用生活污水。风景园林建设不是一两日就能完成的,因此还可以设计一套雨水收集装置,收集雨水来代替园林施工作业人员日常非生活用水,如果风景园林建设场地周围有河流、湖泊等,也可以在施工中利用自然水资源。风景园林耗水量较大的工程,园林浇灌设备也应当进行改造,做到均匀浇灌、喷洒等,避免浪费水资源,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园林景观建设的成本,而且可以节约资源[2]。

3.2节约各种施工材料

风景园林施工时需要用到大量建筑材料来进行框架构造等工程,比如风景园林施工时需要钢筋连接,以往一般都是通过搭接技术来实现连接,搭接技术不但需要耗费大量建筑材料,而且较为耗时,因此可以使用螺丝连接来代替。螺丝连接代替搭接技术不但在一定程度方便以后修复工作,而且螺丝连接的安全性比搭接技术更高,同时在能源节约上也有显著效果,从而降低风景园林设计成本。

3.3优选建设的材料金肯能减少人力成本

减少风景园林的设计成本并不是应用劣质的材料,需要在园林景观功能性、观赏性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选择较为容易获取的优质材料。此外,可以将废弃材料重复应用,或者是使用一些可再生的材料来建设风景园林,这样可以降低风景园林设计成本。近几年来应用较多的废弃材料是稻草秸秆、树叶与木屑等,这些材料不仅有价格比较低、容易获取等优势,而且观赏性比较好。不仅如此,降低人力成本同样能够降低风景园林设计成本,促进风景园林可持续发展,为此要从提高施工人员工作效率的方面着手,相关施工单位要制定奖惩制度,提高相关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推进风景园林建设,同时减小施工的成本[3]。

3.4合理应用场地的资源

风景园林的景观设计只有与生态原理、自然规律相符合,才是成功设计。换句话说,在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尽量使用既有条件,尽可能降低人为的干预。充分应用既有条件不仅要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理念相符合,而且可以节约风景园林建设成本,并且风景园林设计减少人为干预,可以给人们充分体会自然之美。例如:在常年风向主导区域设计数排弯曲人工的风障山,同时应用岩石来堆叠风口,灵活地应用风流动特性,创造灵动的美。此外,部分公园在建筑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垃圾与石子,这些废料可以进行分类后用来铺设公园路基,将生活垃圾用来加强土地肥力,将垃圾填埋污水和大坑相结合,从而产生湿地的景观,为人们带来良好视觉效果。

4.结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的背景下,风景园林建设的规模逐渐扩大,并且风景园林的设计内容越来越多,这就给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相关设计人员需要提高对城市风景园林的认识,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制定科学、合理设计的方案,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景观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风景园林设计策略篇(10)

[2]刘经钱.秀美螺壳山[EB/OL][2016-08-22].http:///Item/18331. aspx.

[3]唐小清,唐光大,郑明轩,等.广东肇庆市螺壳山种子植物资源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4):118~121,139.

[4]伍欣琦,林寿智.广宁“两园五基地”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搭平台[EB/OL].http:///2014/0216/191975.shtml?mobile.

[5]马秀芳,林媚珍.广东森林旅游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热带地理,2006(3):285~289.

[6]陈 海,罗卫东.广东森林旅游要走高品|发展之路[J].中国林业,2010(24):20.

[7]李冠衡,孙 鹏.浅析森林风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以福清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为例[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北京: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5.

[8]唐芳林.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0.

[9]王艳林.基于资源评价的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

[10]耿 静.翠屏山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评价及规划设计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4.

风景园林设计策略篇(11)

关键词园林植物;配置;误区;矫治策略

园林植物是园林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植物配置不再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广的意义。植物配置概念已经从传统的强调视觉效果向强调视觉和生态的综合效果转化。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园林植物配置也要适合时代的需求,在配置时要注重视觉效果和生态效益。园林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园林工程的质量,也直接决定园林植物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园林植物配置不仅应遵循美学原理,注意园林植物花色、花期、花叶、树型的合理搭配,即重视园林植的景观功能,还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遵循植物生长的自身规律及对环境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科学配置,使各类植物各得其所,乔木、灌木、地被、攀援、岩生、水生,以及常绿、落叶、草本等植物共生共存,即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地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1-3]。

然而,目前在许多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的植物配置仍存在不少误区,并且有些误区正呈现出扩展蔓延之势。在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总结了园林植物配置中常见误区,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1盲目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过度追求“高档次”

我国土地辽阔,地势起伏,气候各异,既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花卉植物,也有高山花卉、沼泽花卉、水生花卉等,是许多名花异卉的故乡,也是世界上花卉树木种类和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正是由于我国辽阔的土地、变化的地形、丰富的种质资源使我国的花卉植物品种在各地都有不同的分布,即使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域也使它们对外界条件的适应有一定的差异。

现在一些城市在搞绿化建设时,对本地的乡土树种不屑一顾,盲目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追求“高档次”,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造成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所以,进行绿化建设时一定要立足本地,在充分了解本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自然条件的前提下,大力开发和应用乡土植物,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大胆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这样既提高了本地绿化苗木的档次,也增加了本地的树木种质资源。矫治策略:因地制宜,科学配置,适地适树。

2过度“以草代木”,搞单一化品种

地球上多数自然群落不是由单一的植物区系组成,而是由多种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组合。进行园林绿化建设时,对园林植物的配置必须重视生物的多样性,如果植物种群单一,不仅在生态上贫乏,而且在景观上也单调。

20世纪末,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中刻意模仿国外园林某些风格而出现了过量“以草代木”的倾向,这样城市有限的绿地上大量被比较单一的草坪所覆盖,有些城市甚至出现大量伐树种草的现象,这种趋势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开展一系列对比试验发现,由乔木、灌木、草坪组成的植物群落,其释氧固碳、蒸腾吸热、减尘滞尘、抑菌杀菌、降低污染等生态效益是单一草坪的4~5倍[4-5]。从城市美化角度来说,复层结构应当成为植物造景的主旋律。进行植物配置时适当的疏林草地是可以的,这是在城市绿地布局中根据不同地段的合理利用,或是为了丰富城市的景观和适应城市景观变化的需要。但是如果以大面积的草坪点缀少量树木的种植结构作为主要模式来推广应用,就会在丧失“绿量”和生态效益的同时,仅仅得到大量雷同与单调的景观。

城市园林绿地的养护管理是园林效益和价值的维护、延伸和扩大。养护管理期限内逐年投入资金的总和往往超过绿地工程施工阶段的投入。研究和计算表明,草坪绿地的养护管理与乔、灌、草组成的群落绿地的养护管理投入的比例是3∶1。单一草坪的大量存在,将会在城市绿化管理中形成新的沉重的负担。特别是草坪要消耗大量的淡水资源,所以对国内一些缺水城市,对单一的草坪进行建植时作出合理的决策。

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园林绿地,营造出能够发挥最佳综合效益的绿化空间,是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过度地建设以单一草坪为主体的绿地,是对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那种“伐木种草”的做法更是对城市中宝贵绿色资源的严重毁坏。所以,应从生态效益、美学价值、投入与产出及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方面全面评价和确定草坪建植的合理规模,尽可能重视生物的多样性,建成乔、灌、草结合的生态群落。矫治策略:重视生物多样性,注重乔、灌、草相结合。

3过多使用大树,片面追求短期效应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近几年,在城市的绿化建设中流行广场色块风、木兰科植物风、大树进城风等,特别是大树进城风尤为盛行。在一些地方绿化中,移栽到城市中的大树数量已成为衡量绿化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某市2004年春季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有20万棵胸径20 cm以上的大树进城,该市某学校也有200棵大树进校园。

当然,根据规划的需要,要想在短期内建成绿化景观,适当移栽一些大树是必需的。但是,过多使用大树,片面追求短期效应,势必会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因此,在进行城市绿化建设时,一定要统筹兼顾,做好长远规划,在植物配置时更要从建立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来考虑,考虑其长远的生态效益、美学价值、投入与产出的比例[6]。矫治策略:统筹兼顾,做好长远规划。

4对人的需要及人性的关注不够

一个景点绿化植物的配置应由景观设计根据设计景点的地形、地貌、设置的目的和功能来确定[7-8]。然而,一个设计任务下来,人们可能花很大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而往往把景点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民众也常常忽略绿化植物的功能却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甚至把它的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等最基本的要求。当然,这种“温饱型”植物配置功能对长期以来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广大市民来说当然是相当满足,但这个美丽的误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自欺性。

目前,在大多数城市居住区内进行环境设计和植物配置时几乎无视人的需求。为了满足30%或更高的绿化率要求,小区内的道路、停车场的用地都被压到最低指标,像这样抠出来的用地被扩充为绿地,或用来满足绿地率的指标,或被开发商作为“高绿地率”来炫耀自己的实力,以期达到其商业目的。而所谓的绿地往往被理解为苗圃上简单地栽植几棵树,四周再用高绿篱一围进而达到防护的目的,而下一步怎么管养往往被忽略。

档次高的小区,看起来绿地大,植物配置很有规模,实际上很难再找到一块儿童嬉戏玩耍的场地,老年人也被迫只能与年轻的情侣坐在一排。笔者认为只要设计师在设计之前仔细考虑一下绿化配置所产生的效益,那么在同样资金投入时,完全有可能既遵循美学原理,又遵循生态学原理,把绿色植物的配置由“温饱型”功能变成“小康型”甚至“富裕型”。总之,应以“拟自然”为基础,进而达到创造的环境胜于自然。这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且形成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矫治策略:以人为本,师法自然,胜于自然。

5模仿之风盛行,缺乏创新

设计师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本应根据该场所的环境特点、功能要求、资金投入量以及设计师本人的创造力等因素来进行创作,在形式上,也应该是形式各异绝不可能雷同。然而,事实上,现在的景观设计特别是设计中的植物配置越来越趋于雷同。模仿之风盛行不衰,成功的创新之作一旦问世,便被毫无节制地复制、翻版。出现这种现象,一是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决策者或业主往往把某地自认为好的作品作为范本,要求设计者模仿,宁愿相信现成的也不愿接受新的构思方案。反过来,设计者为了顺利通过设计方案,也千方百计去迎合他们先入为主的思路。二是设计时间短、费用低往往也是造成大量模仿抄袭的重要原因。大型绿化景观工程通常是政府的行为,如城市广场、综合性的公园、滨河绿化带等是属美化市容、获取民心的工程,关系到最高决策者的政绩。这些工程往往从方案提交到工程施工都被限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其结果必然导致设计上,特别是在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的植物配置上敷衍了事,实施中粗制滥造。目前,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收费低廉,一般只是绿化工程造价的1%~3%,而一般项目的绿化工程只是作为建筑的配套工程,造价都被控制在较低水准。但如果把绿化景观工程设计做细,景观设计师的劳动付出却是巨大的,小体量的景观建筑、别具一格的小品设计、精心的植物配置,甚至场地装饰的方方面面都要花很多功夫,其工作量丝毫不比设计大型建筑少。在这种情况下,设计者模仿他人之作以取得急功近利的效益便不足为奇。三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因特网的普遍应用,也给设计趋于雷同提供了客观条件。成功作品的学习和模仿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难免使各地的绿化景观中植物配置越来越趋于雷同。

总之,必须正视这种现象,一方面希望职能部门进一步健全体制,防止对成功设计作品的模仿抄袭之风,并鼓励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因为创新是景观设计的生命力,模仿抄袭必将导致生命之水枯竭。所以作为设计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所处的环境和地方文化要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并融入设计。也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的作品。矫治策略:健全体制,鼓励创新。

6过度迷恋“效果图”

本来在景观设计时,效果图只是展示设计效果的一种直观的辅助手段,然而现在多数效果图成为“医治”拙劣设计的“灵丹妙药”。也就是说,景观设计师不必去精心设计考虑,只要随意添上一些图片,拼凑做出一个看似精美的方案就可以了。因为外行的决策者(或业主)对天书般的平面图的精妙构想,并不感兴趣,但很容易被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一帖帖优美的电脑动画配上美妙的轻音乐所打动。当人们苦苦期待着效果图上梦幻般的景象在现实中实现时,却发现场上已是另一般景象。而这种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可能还将会和工期冲突。所以,进行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时一定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而不能凭空想象,更不能天马行空,随意配置。矫治策略:注意实际,以图为辅。

7设计与施工脱节

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必然是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的结果,特别是对于植物配置来说,要达到理想的效果,从选苗到现场施工,设计师都必须置身于现场,才能更容易把握好植物配置及其他山、水、亭等周围环境的关系。但是,现在多数设计者和施工者分离,造成设计者设计完成之后就不再参与,而施工者也只管按图施工,即使出了问题也不是他们的责任。当然也有不少景观设计师有机会下工地,但他们缺乏主动性,而施工水平差的队伍也很少与设计人员沟通,最终往往造成设计与施工严重脱节,留下诸多遗憾。矫治策略: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

8园林植物美学欣赏方面对植物主观臆造

著名建筑大师赖特说过:“建筑像植物一样,从大地中生长出来,向着太阳。”这句名言同样也揭示了植物的自然形态和生长规律,对于生命而言,无论是可以运动的人,还是相对静止的植物都是遵循某种系统规律生存的生命体,而最美丽的生活状态无疑是自愿生活在适合环境中,人们所期望的建筑,是像植物一样呼吸的建筑,但另一方面却把活生生的植物变为扭曲的形态,不由得让人想起,是否创造过程就是为了改变而改变。从园林设计角度上讲,为了得到艺术效果,往往将植物作为建筑或者环境的附属品而进行修饰和改变,殊不知,这种层次上的改变,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植物的自然生长形态,如古典西方园林设计为了追求形式美的构成性,往往将植物规范成几何形;又如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为了追求植物的变化性,故意将植物进行剪裁,以上述2种手法的艺术形式在不同程度上的不正确使用,对植物的生存造成了破坏。矫治策略: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总之,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应在遵循生态学和美学原理的基础上,根据需要结合经济性、文化性、知识性等内容,扩大园林植物功能的内涵和外延,以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服务于人类。

9参考文献

[1]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花卉教研组-花卉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 陈道明.园林植物育种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 朱克恭,严敖金.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 唐学山,李雄,曹礼昆.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5] 周本琳,鲁小珍.城市绿地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