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交通银行发展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8 16:37:19

交通银行发展

交通银行发展篇(1)

云南省交行把信息系统安全落在实处

交通银行发展篇(2)

一、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机制的性质

是指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之间通过建立有组织、多形式、制度化的合作,实现货币政策传导的有形化和具体化,有效解决政府、银行、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密切相互关系,推进政银企互动,促进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联动,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政、银、企“多赢”的目的。

二、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机制的主要内容

第一,建立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的组织体系,成立政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机制工作结构。

第二,建立日常联系机制。机制成员单位建立日常联系机制,畅通联络渠道,定期、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议题包括行业主管部门通报政府阶段性工作重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重大产业项目情况等;经济主管部门向银行机构介绍首都企业融资需求及面临的困难;银行机构对政府工作的需求和建议,推介创新产品和服务,金融市场信息等;企业融资需求信息,提出融资的具体要求,帮助银行及时掌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帮助企业及时了解金融产品和服务情况,促进银行业与实体产业协同发展。不定期联席会议根据成员单位需求分专题随时召开。

第三,建立协调联动机制。(1)加强政府部门与人民银行、银监局等相关金融管理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支持金融管理部门加强行业管理,听取金融管理部门对地方政府和地方金融发展的建议。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分析区域金融业发展情况,研究重点问题,制订工作方案并联合推动实施。帮助银行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解决应由北京市解决的重大问题。(2)加强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听取银行发展的需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协调落实相关政策,逐步完善市与区(县)一条龙、一体化、一站式立体金融服务体系。(3)加强与银行业协会的定期联系,借助行业协会的平台和窗口,为银行提供信息、培训等服务。(4)加强银行和企业的沟通交流,为银企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四,建立信息共享机制。(1)建立政银企信息交流和融资对接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政银企信息共享。(2)不断丰富和完善平台服务功能,及时交流银行的创新产品、业务发展动态、政策信息、行业动态及企业诉求等。(3)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及手段,逐步构建成员单位专用网络信息链接平台,方便成员单位及时交流信息。

第五,建立奖励创新和风险共担机。探索建立银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奖励机制和政银企风险共担与补偿机制,鼓励银行创新产品和服务。

第六,建立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评价机制。会同人民银行、银监局定期编制金融发展报告,综合分析银行业的经营发展情况等,并研究提出政策建议。探索建立银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分析,评价银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鼓励银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建立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机制的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信息沟通交流

进一步强化政府对银行和企业的服务,搭建政银企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促进银行服务与企业需求的高效对接,搭建银行业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快速通道。

(二)有利于引导银行业为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引导和鼓励银行信贷资金服务本市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行业发展,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和促进银行业为首都文化创意、节能减排、新能源、生态环境建设、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以及中小企业、“三农”及社会民生等领域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

(三)有利于鼓励和支持银行根据客户需求开发金融产品,稳步推进金融创新

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银行根据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并在京先行先试。加强研究,探索政府资金使用新模式和规避金融风险新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杠杆效应,积极探索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深度和有效结合的方式,激发银行服务企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银行同业合作,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联合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监局、市金融局和北京银行业协会等机构超前谋划北京市金融产业发展战略问题、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研究解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组织在京银行开展业务交流,分享先进服务和管理经验,提升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营造良好的金融氛围,促进首都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有利于引导银行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进一步促进银行与北京市各类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创造性地开展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活动,深化银行业对北京实体经济的认识,促进金融与北京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鼓励和引导银行关注首都经济、社会和民生,强化责任意识,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四、政府、银行、企业沟通交流机制的运行

成立政银企沟通交流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机制的日常工作,按季度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不定期依小组成员需要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整理并印发会议纪要;负责小组各成员间信息的收集和;负责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的开发、运行与维护更新;负责与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联系、协调工作。

各工作小组成员定期向工作小组办公室提供相关信息和材料,研讨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提议召开不定期联席会议等。

交通银行发展篇(3)

交通银行深化股份制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建立现代公司治理体制和机制,也就是要从体制机制上保证改革成果的巩固和扩大,从制度上消除长期以来使中国银行业产生不良贷款和巨大风险的痼疾。

交通银行的公司治理架构和制度在国内企业中具有桐当的先进性、按照国际银行业最佳实践标准和境内外监管规则的要求,建立起了包括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全、监事会及各个相关专门委员会在内的相对完备的公司治理架构,完善了与此相配套的公司章程,议事规则、工作条例、管理办法等基本制度-按照“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要求,逐步健全了以“党委核心领导,董事会战略决策,行长全权经营、监事会依法监督”为特点的公司治理机制。

然而,更为深刻的变化体现在运作机制的变革上。交通银行已经从股权结构,制度规范、架构搭建等外在的“形似”,逐渐深入到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理念的内在“神似”。

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衡、相互协调,形成了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管理层之间的制衡机制,既协调股东与企业的利益关系,也协调了企业内各利益集团的关系。通过上市,使得交通银行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充分发挥起各类股东的作用,并形成了对管理层的刚性约束,为完善公司治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度专业化和国际化的董事会使其战略决策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基础性的制度建设、专业化的外籍董事和非执行独立董事占有较高比例,是交通银行新一届董事会的突出亮点。上市之后,交通银行强化了“主动的投资者关系管理”,不仅在目前国内上市银行中堪称楷模,也赢得了市场和投资者的信赖与好评。

在新起点上寻求突破――加快推进战略转型

交通银行的目标是打造一流国际公众持股银行。从2005年初提出战略转型,到2006年加快推进战略转型步伐,交通银行战略转型的目标进一步清晰,明确提出了打造“国际公众银行、创新型银行、综合性银行、经营集约化银行、管理先进型银行”的战略转型目标,重点是打造一流的零售银行和建设一流的金融控股公司。当前,该行的战略转型工作已经破题,战略转型的要求已经深入人心。主要体现在:理念转型初见成效,股东价值最大化、经济资本等理念逐步融入经营管理;业务转型开始起步,对零售业务进行了重新规划,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有所提高,中间业务快速增长,对业务收入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管理转型加快推进,全面风险管理深入实施,数据大集中、管理会计等15个重点项目全面展开;综合经营迈出实质性步伐,设立了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等。

零售银行业务稳步发展

零售银行业务将是该行战略转型的重点之一。成功上市以及引进汇丰作为合作伙伴,为交通银行的零售业务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全行的零售业务收入已经连续4年保持50%以上的增幅。为实现这一目标,交通银行上市后首选“银行卡”与“个人理财”两大核心业务作为突破口,开始向零售业务进军。一年来,零售业务的发展速度和质量都有所提高,中间业务快速增长,贡献度提升。交通银行与汇丰银行合作推出的太平洋双币卡的品牌形象逐渐深人人心,高端客户财富服务品牌――“沃德财富”成为向零售银行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

中间业务快速增长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交通银行战略转型的方向之一。该行在努力抓好传统存贷款业务,促进存贷业务稳步协调发展,带来净利息收入增长的同时,正举全行之力加快发展中间业务,以此拓宽盈利空间,增加盈利来源,提升盈利能力。一季度业绩表明,交通银行收费业务收入增长迅速,对净营业收入的贡献进一步加大。截至一季度末,全行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人民币6.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43%;在净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达到6.44%,比上年同期上升1.30个百分点。为了加快发展中间业务,成立了中间业务发展委员会,加强中间业务产品的品牌建设;完善营销体制,推动产品的交叉和组合销售;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中间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综合经营迈出实质性步伐

加快推进综合经营是该行实施战略转型,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措施。上市以来,交通银行坚持双管齐下,加快推进综合经营。一方面,积极争取成为综合经营试点行,实现银行传统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保险业务、投行业务等有分工、有重点、集约化、可持续的多元化和综合化经营格局;另一方面,在现行监管要求和市场环境下,努力增强交叉销售的能力,大力发展基金托管、基金代销,保险、投资银行、企业年金等业务。

一年来,交通银行综合经营迈出实质性步伐。2005年8月,交通银行成立了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成功发行了2只开放式基金。设立了投资银行部,积极探索开展投行业务。今年一季度,交通银行又成功赢得了中国电信第二期短期融资券发行的主承销业务,交通银行结售汇做市交易量在15家做市商中位列前5位。在前两年取得12项新业务资格的基础上,交通银行今年又首批获得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交易业务资格。

全面风险管理深入实施

战略转型,理念先行。交通银行在国内商业银行中较早提出了用经济资本约束和推动业务发展的理念。风险文化、组织体制、技术工具三个层面,是交通银行风险管理的“三驾马车”。一年来,交通银行在推动风险管理持续改善,有效控制信贷风险成本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不良贷款保持“双降”,风险控制与化解能力明显增强,国际财务准则下各项质量指标继续改善,非信货不良资产稳中有降,维护和巩固了改革成果。

先进经营理念逐步融入经营管理

“把股东的风险偏好作为经营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以股东对风险的容忍度为风险极限,用风险偏好来调整各方利害关系”,这是交通银行强调根据风险偏好制定风险管理战略的风险文化理念。今年,交通银行在经济资本管理方面迈出了较大的步伐,在预算和考核中进一步引入经济资本理念,第一次将经济资本管理、经济资本计划作为预算考核的主要内容,以达到“风险总量可控,风险回报最优”的目标。“每个分

行都要计算自己的EVA”,这是管理理念的革命。经济资本正逐步成为我行经营的指挥棒和业绩的度量衡,其重要作用日益显现。

与汇丰合作――引智重于引资

交通银行按照黄菊副总理提出的“互谅互让、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16字方针,加强与仁丰的合作。通过引资、上市以及之后的不断沟通、合作,交通银行与汇丰之间已经建立了彼此信任,真诚合作的成功合作模式。

双方首个实质性合作项目――太平洋信用卡中心的太平洋信用卡发卡不到一年时间,卡量已达100万张,不仅发卡量和活卡率等指标在国内同业中占据较领先地位,其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和强大的品牌优势更足以傲视同侪。

根据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时共同确定的技术支持和援助项目(TSA)规划,交通银行已在资产负债、中间业务、风险管理、内审监控、资本管理和运作、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与汇丰展开了多方合作。一年多来,双方采用项目管理方式进行的管理合作项目总数达34个之多,不但为该行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其自主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从引资到引智,交通银行通过深化与汇丰的合作,有效地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并加速推进了战略转型的进程。双方的成功合作模式,正树立起中外资银行精诚合作、双赢互惠的典范。

IT发展之路――提升核心竞争力

近几年来,交通银行的IT事业在总行领导高度重视,总行各部门,各分行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广大技术人员团结、拼搏、奉献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交通银行由信息技术管理部、软件开发中心和数据中心构成的IT组织架构已基本确立。数据大集中工程从2002年3月启动,历经2年6个月,境内涉及92家分支行及2600多个网点,一期工程完成了核心帐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国际业务系统、事后监督及电子档案系统。二期工程2005年8月实现投产,完成了零售业务集中处理,个人贷款系统,外汇宝系统和基金代销等业务的信息共享。开始于2002年10月的境外数据大集中工程,继香港分行顺利实现新系统切换,奠定了香港分行成为交通银行海外数据中心的基础。随后,东京、新加坡、纽约、首尔分行的业务信息系统也相继集中到香港,标志着海外分行应用系统的集中工程全面完成。

在数据大集中工程之外,交通银行各类业务及管理应用系统也同步得到发展,例如信用卡,网银,企业年金等系统功能全面,在同业中具有领先优势;内部财务,管理会计、综合报表等系统全面提升了内部管理水平;办公自动化,电子邮件、IP电话,视频会议等让员工分享了IT发展的成果。

透过数据看交行――投资价值与品牌同 步提升

今年3月28日公布的海外上市后的第一份年报,净利润从2004年的16亿元一跃升至2005年底的92亿元,令所有投资者眼前为主一亮。今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交通银行各项业务继续稳步发展,盈利水平进一步提高,一季度实现净利润29.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70%;按照国际通用准则衡量一家银行好坏的资产回报率和股东权益报酬率指标,以年计算分别达到了0.77%和13.47%;同时,交通银行IPO一年后的资本充足率为11.02%,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31%,资产总额超过15000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下降为2.37%……各项财务指标均已跻身国内优秀银行行列,并正向着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目标迈进。业务经营取得的良好成绩,为交通银行后续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交通银行得以在国内同业中继续保持改革先发优势。

交通银行上市以来股价一路飙升,从2.8港元开盘价一度摸升至5.2港元,升幅达108%,不仅令大小股东从中分享了其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更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按发行价格计算,财政部及汇金公司在交行财务重组时通过注资持有的股份一年增值1.66倍,社保基金持有股份增值47.78%;若按2006年2月22日5.05港元的价格计算,增值幅度分别达到4.24倍和1.91倍。可以想见,交行作为优质的金融资源,随着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的逐步扩大,以及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的提高,其内在的投资价值还将进一步显现。

品牌形象不断提升

交通银行发展篇(4)

在“十一五”期间,交通银行的战略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一流经营管理水平的现代化金融企业集团。

交通银行与汇丰集团多层次、多领域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了双方企业文化的深层次交流与提升。

Q:请您介绍一下交行未来3―5年的战略规划。

蒋超良:未来3―5年是我国入世后金融业的全面开放的时期,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交通银行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行工作,促进各项业务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质量是第一责任、效益是第一目标、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用发展和改革解决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使发展转入又好又快的轨道。

在对我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以及我行优劣势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交通银行制定了“十一五”期间的战略目标到2010年,把我行建设成为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居国内领先水平的综合型金融企业。

未来3―5年期间,我行的战略重点:一是大力提升创新能区域和重点业务领域能力,增强以市场导向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意识,加快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二是优化经营结构。通过架构调整、资源分配和绩效考核等手段,优化业务结构、产品结构、客户结构、区域结构和渠道结构。三是推进综合经营。抓住稳步推进金融企业综合经营试点的时机,在保持合适资本充足率的前提下,以投资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方式,以股权为纽带,积极稳妥地实施资本经营。四是增强人力资本。建立符合国际公众持股银行要求、具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高全员素质和技能。

Q:根据中国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金融市场已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中资银行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深刻变革?

蒋超良:相比外资银行,中资银行目前在网点布局、客户基础、国家支持及适应中国文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会给中资银行带来重要的积极影响。中外资银行法律环境趋于一致,有利于平等竞争,促使中资银行提高竞争力;金融业开放会使中国银行业“蛋糕”做大,促进金融创新和市场升级,提高服务质量等。但随着外资银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中资银行的部分高端客户和业务骨干有可能流失,从而给中资银行带来一系列影响。

对此,中资银行必须增强紧迫感,积极应对严峻的挑战。一要抓住有利时机,通过业务扩张或收购兼并等多种形式打造在国内银行业市场中的相对规模优势;二要加快综合经营步伐,在做强银行业主业的同时,扩大在证券、保险等其他业务领域的发展,实现多元化经营,规避行业风险;三要大力扩展和完善国内网络,提高网点的经营效率和单产水平,进一步提升在重点地区的市场占比;四要根据自身特点灵活应对挑战,优势业务应主动出击,做大做强,弱势业务可以采取错位竞争等多种形式,行进入我国市场速度的加快,重点经营长避短、积极发展;五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提升人力资源价值,通过进一步完善薪酬体系、借鉴外资银行对人才进行有效激励的经验、研究股权激励计划等多种手段为全行业务发展汇聚更多的优秀人才;六要加强与外资银行在各业务领域及管理上的全方位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创造双赢或多赢的合作局面。

Q:交行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是什么?如何与汇丰的理念和文化融合沟通?

蒋超良:交通银行的经营理念是:诚信永恒、稳健致远。我们秉持诚信经营的原则,坦诚相待,竭诚服务,对客户负责、对股东负责、对社会负责,以诚实守信赢得市场、赢得客户;我们秉持稳健经营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科学把握速度、质量、效益的动态平衡,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交行的企业文化是责任文化,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责任意识,要求我们对事业负责,对企业的发展负责。每个交行人无论职位高低,都要树立起“责任在我”的强烈意识,在全行形成“人人都是责任者”的文化氛围。二是责任能力,要让责任心衍生出相应的工作能力,并体现在工作业绩之中。三是责任行为,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凡事雷厉风行,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把各项工作做好。

交行与汇丰之间建立了双方主席、高管层和业务合作三个层次的沟通机制,以保证双方的合作在各个层面得以深入进行。多层次、多领域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了双方企业文化理念的深层次交流与提升。交行引进了汇丰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效益导向理念以及大量的管理工具和做法,对自身在经营管理上与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差距认识更加充分,要求加快变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显著增强。这种理念上的变化正在交行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中逐步体现。汇丰则对中国市场及中资银行的企业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加快了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

Q:交行和汇丰合作对中国银行业具有怎样的意义?

蒋超良:引进汇丰作为战略投资者是交通银行向一流公众持股银行迈进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引进汇丰作为战略投资者不仅仅是为了补充资本金,优化股权结构,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技术和产品,推动体制机制的创新。

交通银行引进外资,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外资的加入充分体现了国际先进商业银行对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信心,这有利于提升中国银行业和中资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声誉。二是引进外资在有效充实中资银行资本实力的同时,对优化中国银行业的股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具有深远的意义。外资的入股将使中资银行得以借鉴国际一流银行先进的管理制度,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三是可以充分利用外资先进的管理经验、先进的产品和先进的技术,与自身的网络优势和客户基础形成互补,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增强竞争力;四是有利于促进中外资银行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的沟通,全面提升中资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加快中资银行变革的紧迫感与使命感,促使其按照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标准为股东、客户和社会公众创造更大的价值。

汇丰集团主席葛霖(Stephen K Green)

葛霖于1982年加入汇丰,负责企业策划,1992年成为汇丰控股有限公司的集团司库,1998年获汇丰控股委任为执行董事(投资银行及资本市场),2003年获委任为集团行政总裁,并于2006年5月成为集团主席。

汇丰的目标是成为世界领先的金融服务

公司,实现集团2003―2008年“增长管理”策略计划。

中国对于汇丰而言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

Q:您是否可以描述一下汇丰集团的战略?

葛霖:汇丰集团是世界上成功的大型金融服务机构之一,在全世界7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将近三十万名员工。然而要在当今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取得成功,我们需要每一名员工都致力于实现汇丰制定的一系列目标。这对于我们日渐重要,因为我们是在统一的全球品牌下开展经营,这意味着所有的集团公司要迅速地在世界范围内被我们的客户和股东所认知。

汇丰的目标是成为世界领先的金融服务公司,实现集团2003―2008年“增长管理”策略计划。

“增长管理”展现了汇丰未来业务发展的蓝图,我们的目标是确保增长收入和提高生产力,不断地给股东提供良好的回报,尤其是通过开展多元化业务。我们的经营战略清楚表明我们的收入不仅来源于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市场,而且还来自于中国和印度这样的新兴经济体。我们相信汇丰获得的稳定收入是广泛来自于亚洲、美洲和欧洲市场的均衡贡献。另外,我们还致力于多元化发展,以适应不同类型客户的服务需求一我们的个人客户业务约占总收入的一半,其余收入则来源于商业银行业务和企业及金融机构业客在任何时候都能信赖汇丰品牌提供一贯的高质量服务和在运作上用统一道德标准。以下是我们厘定的五大品牌价值:

洞察力。考虑到并去满足世界不同客户的需求,融合全球金务。

这就是汇丰的经营哲学。然而面对世界的快速变化,我们必需不断审视集团战略,去把握随时涌现的商机与挑战。而且我们还要持续不断地将汇丰追求的品牌价值和我们开展业务的宗旨与所有员工进行交流。

Q:是否能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下汇丰的核心品牌价值是什么?

葛霖:我们期望让顾融,实践地方智慧。

进取。我们承诺要使汇丰不断地发展壮大。

反应敏捷。以迅速的反应去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期望。

尊重。致力于所在地的社会福利事业和社区发展,遵守法律法规。

公平。诚实正直地对待我们的客户、员工以及供应商。

Q:对应汇丰5年“增长管理”策略规划,汇丰未来几年将关注的重点是什么?

葛霖:集团定义了2007―2008年经营宗旨的七大“环球支柱”,作为我们品牌价值的支柱。

致力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我们期望客户感觉汇丰是他们“最喜爱的银行”。

重视员工价值。我们期望员工感觉汇丰是“最佳工作地点”。

培育品牌。汇丰立志于建立高标准的行为准则,相信履行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取得长期成功与创造公司价值观三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的。

拓展全球网络。汇丰的全球网络是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我们将确保所有的网络有效整合以使我们的客户受益。

以持续增长为目标。我们将不断追求企业的成长,侧重于增加存款并有控制地增加优质的风险加权资产,并明确规定重点区域和业务,强调保险和退休业务。

整合技术与流程。继续投资于技术改造以加强客户接入与服务系统,并通过自动化流程缩减成本。

以集团总部和区域总部的智慧领导和信心授权为支持,汇丰的全球业务线都有责任秉承“环球支柱”精神去开展与经营业务。关注于这些目标,我们将保持并增强汇丰在当今激烈竞争市场中的优势地位。

Q:中国在汇丰集团战略中的地位是什么?

葛霖:无庸置疑,中国对于汇丰而言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这有诸多原因。首先是因为我们和中国的历史渊源。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是,汇丰于1865年在香港和上海成立以来,在中国内地的服务从未间断。

我们对中国非同凡响的持续增长能力充满信心。正如我们所知,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强国正在快速崛起,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实体,而且中国已经全面对国际开放其金融服务领域。在此背景下,我们希望以一种既盈利又能为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的方式来开展在华业务。而在海外,我们同样保证向中国相关业务提供全球银行服务。

交通银行是我们在中国最主要的银行合作伙伴,也是汇丰在中国的最大单笔投资,与交通银行的合作关系是我们在华战略的中心,也关系到汇丰自身网络的发展。通过全面贯彻技术支持与协助项目、人员互派计划、业务和IT合作计划和高管领导培训与访问,我们立志于将两行的战略合作打造成为中外资银行合作的典范。此外我们还在其他的银行、保险和基金管理公司作了投资,这显示出我们对中国未来和中国金融服务业的成功发展充满信心。

汇丰在中国已有142年的历史,这证明汇丰对于在中国发展业务拥有长期的承诺。放眼下一个142年,甚至在更长远的时间里,汇丰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中国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而作出贡献。

交通银行行长李军(Li Jun)

李军,1990年加入交通银行,历任交通银行武汉分行副行长和行长,1998年起任交通银行总稽核,2000年任交通银行副行长并担任董事,自2006年起任交通银行行长、副董事长。

Q:请您预测一下未来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李军: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出现了全能化、跨国化、大型化、零售化、网络化的新趋势。这些趋势对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重大的影响。中国金融业正处在快速发展和创新变革的关键时期,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金融业将呈现五大发展趋势,这五大趋势将会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

一是金融市场不断深化,利率逐步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趋于完善,综合经营管制将会适当放松。

二是证券市场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加快,证券市场制度正在深刻变革,金融脱媒进程加快。

三是银行业监管的创新和规范。我国监管机构日益重视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并着手建设存款保险制度等市场化的监管手段,监管规则稳步与国际接轨。

四是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扩大。随着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必将在机构数量、业务规模、业务品种、地域范围等方面加速扩张,对中资银行带来挑战。

五是商业银行客户需求的变化。一方面对公客户尤其是大型对公客户的融资结构发生变化,客户对业务的需求更趋综合化,对服务的需求更趋个性化;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长,个人金融业务的需求将迅速增长,中高端客户群体将产生巨大的理财需求,私人银行业务将在国内有长足发展。

Q:交行和汇丰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未来合作的前景如何?

李军:我们选择汇丰作为战略投资者,最重要的目的是引进汇丰银行先进的管理、技术、人才和品牌;在“引资”的基础上,侧重于“引智”和“引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两年

多来,双方合作不断深入,成果明显。双方合作共同拓展零售业务,发行联名信用卡,市场反响良好,交行引进汇丰的先进理念和工具,促进了交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双方在国际业务、资金业务、公司业务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合作。更为重要的是双方在文化理念上逐步互通互补。今后,交行将继续坚持“互谅互让、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在“三个确保、三个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把双方的合作打造成为中国商业银行与境外战略投资者成功合作的典范。这也是我们双方的共识,我们会朝着这一方向继续努力。

Q:目前,中资银行都在进行改革,包括上市、引进外资合作伙伴等,您认为对交行而言,改革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李军:最近,中资银行纷纷加快了改革发展的步伐,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交通银行的深化股份制改革始于2004年,是中国境内首家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并在海外公开上市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为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对中国金融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交行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

积极打造零售银行,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加快创新型业务发展步伐,深入推进交通银行战略转型。

努力把交行与汇丰的合作塑造成为中国商业银行与境外战略投资者成功合作的典范。

首先,应该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英明的方针政策。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有序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这增强了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信心和动力。

其次,国内经济金融发展的大好形势为我行的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前景,为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外部保障,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第三,交行股东的信任与支持,是我们改革发展的坚实后盾。交行改革的进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困难和波折,正是股东们在关键时刻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帮助与信任、鼓舞我们一次次克服困难,取得一系列成果。

第四,交行自身的周密规划和内部改革是成功的重要内在因素。在这一轮的改革发展中,交行苦练内功,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经营机制、风险管理体系、人力资源配套改革等多方着手,努力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今后,我们将在这些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Q:在未来的3―5年,交行将如何争取和把握住商业机遇、推进战略转型?

李军:为顺应金融业发展趋势,迎接未来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其中有两条主线,一是股份制改革,二是战略转型。目前,交通银行已率先完成了深化股份制改革的阶段性目标,下一步将把主要工作目标放在实施战略转型、实现科学发展上来。

“战略转型”的主要内容包括经营理念、体制机制、业务结构和风险管理转型等多方面。实施战略转型是商业银行抓住重大发展机遇的关键所在,也是在资本监管强化的条件下,实现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国内银行业转型的方向主要有积极打造零售银行,努力拓展中间业务,深入推进创新型业务,大力扶持小企业客户,以及探索综合经营等等。应该说,这些发展方向都是符合当前经济发展规律、大有可为的,但是具体到每家银行,由于各自特点的不同,制定的发展目标和改革措施又不尽相同。

交通银行是较早提出战略转型的银行之一,在战略转型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思考,对未来几年业务转型的重点和路径,已基本形成共识。制定了以”建设成为资产收益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居国内领先水平、经营管理稳健、金融创新活跃、公司治理规范、企业文化先进的综合型金融企业,跻身国际优秀大银行之列”的战略目标。

交行自2004年实施战略转型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股东价值最大化、资本约束和推动、全面风险管理等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已融入经营管理之中;零售业务快速发展:中间业务的收入贡献度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业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数据大集中、管理会计、内部评级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交行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功运作,综合经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为了实现我行的战略目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理念转型为先导、以业务转型为重点、以体制机制转型为动力、以重塑品牌为契机,进一步大力推进战略转型。

汇丰银行主席郑海泉(Vincen Cheng)

郑海泉于1978年加入汇丰集团,分别在财务部、策划部、经济及业务策略研究部工作,于1998年被委任为恒生银行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于2005年5月出任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

汇丰银行从未间断在中国内地的服务。

我们与交通银行的战略合作可以被定义为真正的共生关系。

Q:汇丰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您是否可以回顾一下汇丰在中国的成长历程?

郑海泉:汇丰银行在中国内地作为外国银行运营,并且被《亚洲银行家》、《金融亚洲》和《财资》杂志评为中国最好的外国银行。然而,我们并不是一家典型的在华外国银行,因为自从1865年在香港和上海成立以来,汇丰银行从未间断在内地的服务。

尽管汇丰在中国享有良好的声誉,并且为中国客户提供了长久的优质服务,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可以自然而然地从中国金融业开放的进程中获益。我们明白面对迅速变化的中国经济社会环境,我们必须要努力工作以保持在中国的位置。比如,多年来汇丰通过在中国成立分行来履行我们的长远承诺,在允许的条件下不断寻找机会来扩展在中国的网络分布。除此之外我们还加大在人员、服务和技术上的投资来强化我们的企业形象使其更加接近本地银行。

Q:汇丰是如何推进本地化进程的?

郑海泉:我们是中国第一家启动员工本地化的外资银行。长远而言,我们希望汇丰在内地的大多数经理人是从本地培养起来的,而我们相信这将成为我们未来成功的关键。从90年代初开始,我们开始招聘中国优秀高校的毕业生,并且派送到伦敦、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分支机构进行三年的全面培训。这是汇丰的一项重要投资,而当这些培训生在中国内地的办公室展示他们工作能力的时候,我们得到了回报。

Q:您是如何看待汇丰银行与交通银行的战略合作?

郑海泉:除了自身的成长,汇丰还选择中国内地的经济实体进行了约50亿美元的战略投资,包括入股交通银行19.9%的股权,这是汇丰在中国内地的单笔最大投资,因此交通银行也是我们在中国最重要的银行合作伙伴。

我们与交通银行的战略合作可以被定义为真正的共生关系。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单凭一方努力是难以实现的。对于汇丰而言,最明显的好处包括使我们的客户可以享用全国网络,这是单凭我们自身努力是不可能也不现实建立的。对于交通银行来说,好处包括引进了一个愿意分享技能和经验的长期伙伴,而非只对获取短期回报感兴趣的短期投资者。这一合作交流的很好实例,就是两行合作推出的双币信

用卡,这张联名卡由交行发行,汇丰提供技术支持。

Q:汇丰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有什么展望?

郑海泉:汇丰始终认为中国对全球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同时我们相信参与中国这个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国家的发展,对汇丰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家国际金融机构,我们的目标是在世界金融服务需求增长迅速,经济强劲增长的国家中发展业务,中国无疑在其中位居首位。

交通银行副行长彭纯(Peng Chun)

彭纯自2004年9月起担任交通银行副行长,2005年8月起担任交通银行董事并负责风险管理相关事项。彭纯历任交通银行行长助理、广州分行行长、南宁分行行长、乌鲁木齐分行行长、副行长。

只要双方继续保持坦诚沟通和密切合作,一定会趋利避害,将战略合作持续推向深入,共同分享丰硕的合作成果。

Q:您如何评价交行与汇丰的合作?

彭纯:交行与汇丰实现战略合作,是交行深化股份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交行改革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两年多以来,按照“互谅互让、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双方积极推进和不断深化各项合作,目标是要使交行―汇丰合作成为中国商业银行与境外战略投资者开展合作的成功典范。

交行和汇丰的最高层对双边合作都极为重视。目前,双方合作进展十分顺利,已建立起三个不同层面的合作沟通机制,并在公司治理,信用卡业务,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技术支持与协助(TSA)等领域全面开展合作。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合作目前已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逐步创造“互利双赢”的格局,这为下一步继续深化合作打下很好的基础。

引进汇丰作为境外战略投资者,给我行带来了显著的积极效应 : 一是汇丰以市净率1.76倍的较高溢价投资我行,增强了我行的资本实力,为我行2005年的H股发行定价和顺利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打下了重要基础;二是“汇丰概念”是我行IPO时的最佳投资亮点,并在上市后推动我行股价和市值持续攀升,使境内外股东所持我行股份实现了大幅增值;三是促进我行文化理念的转变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四是与汇丰这样一家国际著名的金融集团“联姻”,有助于提升我行的知名度、市场形象以及业务拓展能力。

同时,汇丰也从与交行的合作中获益很多,汇丰在中国境内的市场影响力和社会声誉大大提升;通过与我行开展信用卡以及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等方面的合作,汇丰在多个业务领域切实受益。

此外,交行引进汇丰作为境外战略投资者,也是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进程中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在国有五大银行中,交行第一家成功引进外资,为后续其他国有银行顺利完成引进外资工作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更重要的是,随着合作成效的不断显现,交行一汇丰合作已逐步发展成为中外资金融机构通过战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样板。

Q:在两行未来的合作中,主要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彭纯:展望未来,交行与汇丰之间的合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首先,合作有着良好的外部宏观经济金融环境的支撑。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由此促进银行业经营环境的持续优化。经济的健康增长和金融的稳定发展,为交行和汇丰进一步深化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其次,合作面临着境内外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伴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加快,大量跨国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同时,境内外居民的金融需求日趋丰富和多元化,这对金融企业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不断增长的市场潜力,交行将发挥在中国境内拥有广泛机构网络和客户基础的优势,汇丰则发挥拥有国际化网络和丰富跨国服务经验的优势,携手开展合作,共同分享市场机会。

再次,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交行与汇丰的合作前景日益广阔。为适应全球化的竞争,我国将会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积极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需求开展产品、服务和经营体制创新。这些都有利于交行和汇丰未来继续扩大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当然,在双方未来的合作中,也会面对一些现实挑战,例如如何正确处理双方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在现阶段双方合作领域和合作项目比较多的情况下,下一步如何注重突出合作的重点和提升合作的成效;如何将汇丰的先进经验与中国国情和交行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交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等等。我想,正如双方高层多次强调指出的,只要双方继续保持坦诚沟通和密切合作,一定会趋利避害,将战略合作持续推向深入,共同分享丰硕的合作成果。

Q:中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将如何影响交行和汇丰的战略合作关系?

彭纯:2006年12月11日,我国人世五年过渡期正式结束,金融业开始全面对外开放,这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开始迈上一个新台阶。

关于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对交行一汇丰合作的影响,正如上面所提到的,这将有利于交行和汇丰继续扩大双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道理很简单,在金融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双方合作的基础自然就比较有限。而在全面开放之后,交行和汇丰就可以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探索更加丰富的合作形式,寻找到更多的合作领域和合作项目,不断提升合作成效。

汇丰银行执行董事(香港及中国内地)王冬胜(Peter wong)

王冬胜于2005年出任汇丰集团总经理兼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负责香港及中国内地业务。王冬胜有丰富的银行经验,分别在花旗银行及渣打银行工作过。

建立了“交行―汇丰双边合作沟通机制”,为双方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共同面对挑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多层次的对话平台。双方高管定期地碰面讨论和解决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各个层面强化工作伙伴关系。个人而言,经我们将更为重视与交通银行的战略合作,希望双方能承诺一个长远的发展计划。

希望与交行的合作能创造双赢,成为中外资银行合作的成功典范。

Q:如何评价汇丰银行与交通银行的战略合作?

王冬胜:在过去的一年里,汇丰银行和交通银行的战略合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两行的合作不仅得到中国政府、监管当局和银行同业的认可,成为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战略合作的成功典范,同时两行合作的成绩也被市场充分肯定。

Q:在与交通银行过去十二个月的合作您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王冬胜: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双赢”局面,我们都深深体会到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在合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和分歧是避免不了的。而两行抱着共同的目标,本着 “互谅互利,求同存异”的原则,去正面直视潜在的问题与分歧,通过有效的沟通去克服障碍。两行过两年多的沟通,现在我跟交通银行的彭行长已经成为好朋友,可以无话不谈。另一方面,明确合作中的职责任务,并保证合作的透明性也是合作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

Q:对于两行的企业文化,您有什么体会?

交通银行发展篇(5)

中图分类号:F830.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770(2008)05-020-04

一、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一)资产负债规模不断扩大

商业银行是充满竞争的高风险行业。在我国资本市场波动性加大,央行持续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同业竞争加剧、市场需求变化迅速的经济环境下,交行加大业务拓展力度,使各项业务取得快速发展。截止到2007年末,交通银行资产总额达到21,104.44亿元,比年初增长22.74%;贷款总额(拨备前)达到11,075亿元,比年初增长19.42%;扣除拨备后贷款总额达到10,857亿元,比年初增长19.27%;客户存款达到15671.42亿元,比年初增长15.84%。

从过去5年总资产的增长状况来看,交通银行的总资产规模由2003年末的不到1万亿元增长到2007年末的2.1万亿元,在4年的时间里实现翻番。与此同时,交通银行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市场,使其在中国大陆银行市场中的占有率不断提高,由2003年的3.4%上升到2007年的4%。在我国国家控股的四家上市银行中,交行在总资产增长率、贷款增长率、存款增长率三个指标上均为第一。

(二)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银行发展史表明商业银行的发展与一国宏观经济是休戚与共的。交通银行自重建以来坚持以支持我国经济发展为己任,敢于面对“脱媒“时代来临的挑战,及时转变经营模式,循着一流零售银行的建设目标坚持优化业务结构,取得明显成效。近几年来,交通银行的贷款投向和客户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方面加大了对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等国家急需发展行业的贷款力度。另一方面在坚持严格审贷前提下,收益率较高的中长期贷款、小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也有了较快增长。2007年末,个人贷款和境内公司贷款占比分别比年初上升1.97个百分点和6.44个百分点;境内优质公司贷款客户占比比年初上升2.47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抓住市场利率上升的有利时机,重点投资国债以及信用等级较高的短期融资券,2007年末,人民币债券投资在全行人民币资金运作总量中的占比为25.58%,比年初提高了3.38个百分点,使资产结构更加合理,同时也提高了资金运作效率。

此外,交通银行主动调整负债结构,积极扩大成本较低的活期存款和同业存款总额,使负债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2007年末,活期存款占比为59.16%,比上年末上升7.39个百分点;同业存款占比为16.82%,比上年末上升2.33个百分点。

二、中间业务迅速拓展,盈利能力得到提升

衡量现代商业银行经营质量主要看其业务收入状况,其中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是一个重要指标。交通银行按照打造一流零售银行的要求,不断充实零售业务营销团队,加快发展中间业务,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与服务,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盈利能力。2007年交通银行实现税前利润311.14亿元,比上年增加137.09亿元,增幅达到78.76%;净利润达到202.74亿元,比上年增长65.18%。分析其税后利润的构成,主要来源于三方面:净利息收入、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其他非利息收入。年报显示,交通银行在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方面有较大提高。

(一)通过拓展中间业务加快收入增长速度

2007年,交通银行积极拓展中间业务,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人民币7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21%,大大超过净利息收入增速,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净运营收入的比重达到11.3%,比上年提高4.48个百分点;实现非利息收入8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25%,非利息收入占净运营收入的比重达到13.77%,比上年提高4.57个百分点。(见表1)

从交通银行收入组成结构来看,其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1)抓住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大力拓展与资本市场相关的中间业务(见图3)。2007年,基金销售收入达到21.91亿元,比上年增长20.32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277.99%,在全部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中占比达到26.57%,比上年提高了22.15个百分点。

(2)太平洋卡实现卡量和卡均消费的同步增长,带动卡业务收入的较快增长,实现银行卡业务收入20.17亿元,比上年增长79.77%,占比24.46%。

(3)托管资产规模和收入快速增长,托管资产规模达到5679.34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倍,实现托管业务收入5.3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倍。

(4)内地企业IPO、短期融资债券、金融债主承销、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加快发展,投行业务收入达到3.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倍。

(二)通过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扩大净息差

2007年交通银行净利息收入大幅增长,达到541.44亿元,比上年增长36.03%。利息收入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通过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扩大净利差:2007年交行贴现票据占比下降5个百分点至2.9%;中小企业贷款占比上升使贷款收益率同比上升63个基点至6.33%;增大高流动性债权性投资,并积极参与公开市场、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运作,保持资产流动性良好;面对中央银行10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造成银行流动性减少的不利影响,交通银行做到合理匹配资产到期日结构,通过多层次的流动性组合规避流动性风险,保持负债稳定性,提高核心存款在负债中的比重,使活期存款占比上升7.5个百分点,至59.6%。

(三) 加强成本控制能力,降低收入成本比率

交通银行积极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加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加快新巴塞尔协议达标工作,提高资产保全的集中度和专业化程度,不断加强成本控制能力,使收入成本比明显下降。2007年交通银行其他营业支出为252.95亿元,增幅为21.06%,低于净运营收入增幅43.23%。成本收入比从上年的47.66%降低到2007年的40.29%,下降了7.37个百分点。交行还积极开展不良资产清收工作,在2007年全年共清收压缩不良资产134亿元,从而大幅度降低了营运成本。

三、重视风险管理,取得良好效果

交通银行一贯重视风险管理框架的建设,在我国银行业中率先进行管理数据库建设,严格按照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成功推广资产风险管理系统和公司业务内评法等风险管理工具,加强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提高拨备覆盖率,贷款质量在国有控股银行中保持最佳,资本充足率逐年提高。

2007年末,交通银行减值贷款总额从2006年的234.77亿元下降到2007年的226.94亿元,减少了7.83亿元;减值贷款率由2006年的2.53%下降到2.05%,下降了0.48个百分点;信贷成本比为0.58%,比上年下降了0.02个百分点。

2007年关注类贷款减少107亿元人民币,占比约为5.3%,比2006年的8.06%减少了2.76个百分点。高质量客户贷款占比同比上升2.5个百分比。

面向出口和外贸企业发放的贷款约400亿元人民币,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约为4%,在这些贷款中,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占比分别为64%和28%。

为了提高抗风险能力,交通银行的贷款减值拨备也大幅提高。2007年末,减值拨备余额为217.76亿元,比上年增加了46.78亿元,减值贷款拨备覆盖率由上年末的72.83%上升到95.95%,如果考虑已计提的一般准备金106.36亿元,减值贷款拨备率已经达到142.82%。

随着资产质量改善,交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逐年提高。2007年末,交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44%,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27%,分别比上年末上升了3.61个百分点和1.75个百分点。同期,与其它在香港上市的银行相比,交行在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都名列前茅,整体风险度低。

从内在因素来分析,交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有序推进资本规划,2007年上半年成功发行了次级债250亿元,通过A股筹资247.5亿元,对交行的资本进行了有效补充;此外,交行坚持稳健经营,对资本充足率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坚持多元化经营,开拓国际市场

交通银行多年来始终坚持多元化经营的方针,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差异化竞争优势保持业绩不断提升。

交行的多元化经营是名副其实的,在国内具领先地位。(1)银期业务。在国内首家推出全国集中银期转账系统,上线公司达到80家,并成功争取到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唯一托管银行资格,积极筹备成为首批金融期货特别结算会员单位;(2)银证业务。在第三方存管业务上取得突破,2007年共与74家证券公司开展合作,开户数达到333万户;(3)投行业务。担任我国首只金融债的主承销商,在首批试点的7只金融债中主承销了3只,在金融债券承销业务中市场占比第一;(4)零售业务。推出“得利宝”系列理财产品和“新股随心打”、“基金定投”等新业务,全年销售“得利宝”理财产品374亿元;(5)托管业务。推出并托管国内保险资产管理行业首只债权资产支持产品;(6)推进利率市场化。在Shibor体系建设居于同业领先地位,并实现了票据贴现、同业借款、货币互换、协议存款等市场化定价产品与Shibor挂钩。

交通银行是我国最早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的银行之一,它秉承历史传统,有着良好的国际视野和开放意识,注重拓展国际市场。2007年末,交通银行海外分行资产规模达到173.63亿美元,比年初增长20.38%,实现净利润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09%。交通银行与汇丰集团的合作关系继续深化,在公司业务、国际业务、人民币资金业务等诸多领域开展了业务合作,合作项目达到55个,涉及具体产品47个;在信用卡项目上,与汇丰的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截止到2007年末,累计发卡量超过500万张,卡均消费超过1.1万元;汇丰银行在交通银行A股上市后增持其股份到19.15%。

五、注重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工作

2007年,交通银行的平均资产回报率、平均股东权益报酬率分别达到1.06%和18.16%,比上年分别提高了0.25个百分点和1.68个百分点,经营效率不断提高。交通银行取得如此良好的业绩不是偶然的,这与交通银行长期重视研究与借鉴国内外银行经营管理的先进经验,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及时掌握和运用现代银行管理理论与技术分不开。交通银行高级管理层十分重视研究与开发工作,组建了一支研发能力较强的队伍。交行是国内最早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的银行,该流动站建立以来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高级管理层身体力行,投入人才培养工作,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内外著名高校及研究部门的支持,吸引优秀人才进站研究银行经营管理所急需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银行决策部门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使交通银行在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的战术方面能保持领先地位。

为了更好地贯彻“打造一流零售银行“发展战略,交行非常重视员工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建立了条件优越、设备先进的培训中心,认真落实人才培训计划,及时将国内外银行经营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传授给员工,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使员工队伍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以适应现代银行经营管理的要求。

交通银行发展篇(6)

(一)二级市场交易的基本模式

目前中国债券二级市场交易有三种基本模式:一是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二是交易所市场交易;三是商业银行柜台交易。这三种模式的交易方式不同,服务的对象也有所区别。

银行间债券市场,是机构投资者进行大宗批发交易的场外市场,大部分记账式国债和全部政策性银行债券均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交易。场外交易的特点是以询价的方式进行,自主谈判,逐笔成交。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是依托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的债券簿记系统和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债券交易系统进行的,也就是说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交易系统提供报价信息、办理债券交易,通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办理债券的登记托管和结算。

交易所市场,是各类投资人包括机构和个人进行债券买卖的场所。交易所市场是场内市场,投资人将买卖需求输入交易所的电子系统,由电子系统集中撮合完成交易。

商业银行柜台交易,是商业银行通过其营业网点,按照其挂出的债券买入价和卖出价,与投资人进行债券买卖,并为投资人办理债券的托管和结算。经过两年多的准备工作,从今年6月份开始,柜台交易业务已在工农中建的部分分行进行试点。

根据国际经验,债券交易主要通过场外进行,场外交易的债券及其衍生工具数量也往往数倍于交易所中的交易。在我国,1993年至1997年6月间的国债交易主要在交易所进行。199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目前形成了交易所交易、场外交易和商业银行柜台交易三种方式并存的格局。从债券的发行量和交易量来看,银行间债券市场已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部分。

(二)二级市场交易品种及交易增长情况

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主要为现券买卖和回购两种。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处于发展阶段,债券交易的品种设计选择了最简单的产品,尚未开展债券期货、远期等衍生产品。

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的券种目前主要为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券种为国债和企业债券。近年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可交易的债券逐年增加。2002年8月末,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托管的债券为22462亿元,其中国债为13115亿元,政策性金融债券为8926亿元。在交易所托管的债券约为1800亿元。

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量逐年上升。市场成立前两年现券交易很少,1999年现券交易仅为37亿元,2001年现券交易增加到840亿元。2002年以来,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各项措施出台实施,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出现了大幅度增长。截至2002年7月末,现券交易为2977亿元,同比多增2747亿元,增长了近11倍。

2000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交易超过了交易所市场的回购交易,特别是2001年以来,银行间市场的回购交易量成倍增长,2001年银行间回购交易为40133亿元,是交易所市场的2.6倍,2002年1至7月,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交易为55925亿元,是交易所市场的4.7倍。从两个市场的交易情况看,交易所市场的现券交易比银行间市场活跃,现券交易量一直大于银行间市场现券交易量,但银行间市场的回购交易已大大超过交易所市场。

(三)债券的交易、托管和清算制度

债券产品由于种类不同,定价较为复杂,因此传统的债券交易大多采用电话询价的方式进行。从欧美发达的债券市场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透明度的不断提高,通过电子系统进行交易的方式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的有关规定,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交易是借助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交易系统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的簿记系统完成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利用覆盖全国的数据网络为债券交易提供电子平台,投资者在该平台达成交易后,再通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办理债券结算。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为债券的登记托管机构,债券交易的债券结算通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的簿记系统进行;债券交易的资金结算以转帐方式进行,商业银行通过其准备金账户和中国人民银行资金划拨清算系统进行,商业银行与其他参与者、其他参与者之间债券交易的资金结算途径由双方自行商定。债券交易的结算方式包括券款对付、见款付券、见券付款三种。具体方式由交易双方协商选择。

(四)债券市场的参与者

自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扩大市场参与者。

银行间债券市场建立初期,仅有16家商业银行总行成员。由于交易成员有限,因而交易不活跃。根据各类金融机构的需求,中国人民银行陆续批准了各类金融机构加入市场。2002年4月,为了继续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促进债券市场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银行间市场准入制度。从4月15日起,凡符合条件的各类金融机构只要持有效证件到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开户,并在规定时间向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即可从事债券交易。银行间债券市场准入制度的改革,将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效率,进一步扩大债券市场参与者。

截至2002年8月末,在银行间市场进行债券交易业务的金融机构已达817家,其中包括商业银行及其授权分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财务公司、租赁公司、中外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和农村信用社联社。从机构种类上看,已包括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绝大部分金融机构已成为债券市场参与者。

市场参与者的类型丰富多样,具有不同的资产负债结构,对经济、利率、通货膨胀的预期不同,都会促进二级市场流动性提高。目前银行间市场参与者还仅限于各类金融机构,今后,应创造条件吸纳非金融机构包括大型企业、各类社会基金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市场将成为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进行大宗债券批发交易的场外市场,市场参与者的范围覆盖到境内的所有机构投资人。

二、中国人民银行在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方面所做的工作

近几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交易量增长较快,同回购相比,现券交易不甚活跃,债券的流动性较差。衡量债券市场流动性的标准是,当投资者买卖大量债券时,能够在较短时间成交,同时不引起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因此,无论是银行间债券市场还是交易所市场都不具备较好的流动性。中国债券市场缺乏流动性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债券供给不足,目前发债主体主要为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第二,债券期限结构不合理,发行的债券大多在5年期以上,1年以下的短期债券非常少。第三,长期以来,商业银行资产以贷款为主,资产结构很不合理,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正处于资产结构的调整阶段,对债券的需求量较大。第四,尽管近年来债券市场参与主体的种类不断丰富,但从本质上讲都是国有单位,存在相同的价值取向,对债券投资的需求比较集中。债券市场流动性不足,提高了筹资者的成本,不利于债券市场的完善和发展。

为了提高债券市场的流动性,近来,中国人民银行积极采取措施,扩大市场参与主体,提高市场透明度,通过结算业务和双边报价等方式,积极推动债券市场发展。

(一)开展债券结算业务,帮助中小金融机构进行债券交易

由于银行间市场采用交易对手逐笔谈判、成交的方式,因此信息对交易双方至关重要。随着大量中小金融机构加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如何提高市场透明度,帮助中小金融机构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中小金融机构顺利进行债券交易,需要在专业人员配备以及设备配置方面达到一定水准。为了解决中小金融机构缺少专业人员和专业知识、缺乏信息等问题,降低其交易成本,提高盈利水平,从1998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就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工作,由一些规模较大、经营状况好的商业银行中小金融机构进行债券交易。2000年为了进一步推动结算业务,规范业务行为,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开办债券结算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2]325号)。目前,已有近30家的商业银行开展了中小金融机构进行债券结算业务,商业银行在帮助中小金融机构进行债券交易、提供交易信息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中小金融机构在债券市场的活跃程度明显提高。2000年末,中小金融机构回购交易量占全部交易量的比重为9.27%;2001年末,这一比重增长为10.02%,到2002年8月末已增长为14.04%.

(二)调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准入制度,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准入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

为了进一步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简化行政审批程序,2002年4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第5号公告,规定金融机构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实行准入备案制,即金融机构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交有关材料办理联网手续,同时向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提供有关材料开立债券托管后,即成为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市场参与者,所办手续完毕后三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人民银行备案。配合准入备案制的实施,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制定了相关配套文件,重新修订了《债券托管账户开销户规程》和《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债券交易联网管理办法(暂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第5号公告精神,分级落实备案管理。

(三)批准9家双边报价商,开展双边报价业务

为了进一步提高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今年6月份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了工农中建等9家商业银行成为债券双边报价商。双边报价商可以自主选择报价的券种,在交易时间内连续地报出这些券种的买卖双边价格。其他市场参与者如果认为报价商的报价合适,可以即时点击成交。这样,提高了交易效率,节约了交易成本。

三、进一步发展债券二级市场的政策措施

发展具有高流动性、高效率、公平、统一的债券二级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我国债券市场今后的发展目标。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管部门,将加强同财政部、证监会等有关部门协调和配合,积极采取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建设高流动性的中国债券二级市场。

(一)积极扩大债券市场参与者,丰富投资人结构

为了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必须进一步扩大债券市场参与者,允许具有不同的资金需求和资产负债状况的机构参与债券市场,丰富市场交易主体。目前,一些商业银行已经开展了中小金融机构买卖债券、办理债券结算的业务,但该项业务还未扩展到企业。应尽快通过开展债券结算业务,吸收企业等非金融机构加入银行间债券市场。

(二)增加债券交易品种

根据市场发展需要,有步骤地增加可供交易的债券品种。目前,发债主体只有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商业银行没有发债权,债券发行市场的广度显然不足。可考虑通过发行金融债券、住房抵押贷款债券、企业债券以及市政债券等,丰富债券品种和交易工具。

(三)建立统一的债券市场

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不联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参与者无法自由选择交易场所,自1997年商业银行退出交易所市场后,政策上还不允许商业银行到交易所买卖债券,而非金融机构投资者也无法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二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债券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托管,在交易所发行的债券在交易所的登记公司托管,除少数券种可以转托管到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外,绝大部分债券不得相互转托管。

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分割阻碍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应该尽快解决中国债券市场的分割问题,建立全国统一的债券市场。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在市场准入政策上已进行了调整,备案制实施5个月以来,已有近100家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办理了备案手续。因此,跨两个市场进行交易的参与者会逐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平衡两个市场价格和收益率的作用。另外,在适当时机,可尝试允许部分券种在两个市场进行转托管,从而为下一步两个市场之间债券的自由流动摸索经验。

统一的债券市场并不意味着交易方式、交易场所和托管系统的统一,交易方式和托管系统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发达国家的债券市场也分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统一的债券市场应是指交易主体可以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交易场所和交易方式,资金可以自由地在不同的市场间流动。

(四)进一步加强债券托管体系建设

债券托管体系是债券市场风险防范的核心环节,有关监管部门特别加强了对于债券托管体系的建设和管理。交易所市场的交易、托管系统不断升级,其价格发现机制效率高,市场的流动性强。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对中央债券簿记系统、债券发行系统、公开市场业务系统等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以适应市场不断发展的需要。目前,债券簿记系统以及债券交易系统都正在进行升级改造,债券簿记系统同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系统的接口工作也正在紧张地进行当中,预计明年可实现债券交易的券款对付方式。今后,为了适应债券市场的发展,需要对债券的交易系统、托管系统不断地进行升级,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人员素质,完善债券托管结算体系,以加强市场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交通银行发展篇(7)

目前中国债券二级市场交易有三种基本模式:一是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二是交易所市场交易;三是商业银行柜台交易。这三种模式的交易方式不同,服务的对象也有所区别。

银行间债券市场,是机构投资者进行大宗批发交易的场外市场,大部分记账式国债和全部政策性银行债券均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交易。场外交易的特点是以询价的方式进行,自主谈判,逐笔成交。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是依托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的债券簿记系统和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债券交易系统进行的,也就是说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交易系统提供报价信息、办理债券交易,通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办理债券的登记托管和结算。

交易所市场,是各类投资人包括机构和个人进行债券买卖的场所。交易所市场是场内市场,投资人将买卖需求输入交易所的电子系统,由电子系统集中撮合完成交易。

商业银行柜台交易,是商业银行通过其营业网点,按照其挂出的债券买入价和卖出价,与投资人进行债券买卖,并为投资人办理债券的托管和结算。经过两年多的准备工作,从今年6月份开始,柜台交易业务已在工农中建的部分分行进行试点。

根据国际经验,债券交易主要通过场外进行,场外交易的债券及其衍生工具数量也往往数倍于交易所中的交易。在我国,1993年至1997年6月间的国债交易主要在交易所进行。199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目前形成了交易所交易、场外交易和商业银行柜台交易三种方式并存的格局。从债券的发行量和交易量来看,银行间债券市场已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部分。

(二)二级市场交易品种及交易增长情况

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主要为现券买卖和回购两种。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处于发展阶段,债券交易的品种设计选择了最简单的产品,尚未开展债券期货、远期等衍生产品。

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的券种目前主要为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券种为国债和企业债券。近年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可交易的债券逐年增加。2002年8月末,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托管的债券为22462亿元,其中国债为13115亿元,政策性金融债券为8926亿元。在交易所托管的债券约为1800亿元。

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量逐年上升。市场成立前两年现券交易很少,1999年现券交易仅为37亿元,2001年现券交易增加到840亿元。2002年以来,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各项措施出台实施,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出现了大幅度增长。截至2002年7月末,现券交易为2977亿元,同比多增2747亿元,增长了近11倍。

2000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交易超过了交易所市场的回购交易,特别是2001年以来,银行间市场的回购交易量成倍增长,2001年银行间回购交易为40133亿元,是交易所市场的2.6倍,2002年1至7月,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交易为55925亿元,是交易所市场的4.7倍。从两个市场的交易情况看,交易所市场的现券交易比银行间市场活跃,现券交易量一直大于银行间市场现券交易量,但银行间市场的回购交易已大大超过交易所市场。

(三)债券的交易、托管和清算制度

债券产品由于种类不同,定价较为复杂,因此传统的债券交易大多采用电话询价的方式进行。从欧美发达的债券市场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透明度的不断提高,通过电子系统进行交易的方式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的有关规定,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交易是借助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交易系统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的簿记系统完成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利用覆盖全国的数据网络为债券交易提供电子平台,投资者在该平台达成交易后,再通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办理债券结算。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为债券的登记托管机构,债券交易的债券结算通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的簿记系统进行;债券交易的资金结算以转帐方式进行,商业银行通过其准备金账户和中国人民银行资金划拨清算系统进行,商业银行与其他参与者、其他参与者之间债券交易的资金结算途径由双方自行商定。债券交易的结算方式包括券款对付、见款付券、见券付款三种。具体方式由交易双方协商选择。

(四)债券市场的参与者

自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扩大市场参与者。

银行间债券市场建立初期,仅有16家商业银行总行成员。由于交易成员有限,因而交易不活跃。根据各类金融机构的需求,中国人民银行陆续批准了各类金融机构加入市场。2002年4月,为了继续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促进债券市场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银行间市场准入制度。从4月15日起,凡符合条件的各类金融机构只要持有效证件到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开户,并在规定时间向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即可从事债券交易。银行间债券市场准入制度的改革,将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效率,进一步扩大债券市场参与者。

截至2002年8月末,在银行间市场进行债券交易业务的金融机构已达817家,其中包括商业银行及其授权分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财务公司、租赁公司、中外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和农村信用社联社。从机构种类上看,已包括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绝大部分金融机构已成为债券市场参与者。

市场参与者的类型丰富多样,具有不同的资产负债结构,对经济、利率、通货膨胀的预期不同,都会促进二级市场流动性提高。目前银行间市场参与者还仅限于各类金融机构,今后,应创造条件吸纳非金融机构包括大型企业、各类社会基金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市场将成为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进行大宗债券批发交易的场外市场,市场参与者的范围覆盖到境内的所有机构投资人。

二、中国人民银行在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方面所做的工作

近几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交易量增长较快,同回购相比,现券交易不甚活跃,债券的流动性较差。衡量债券市场流动性的标准是,当投资者买卖大量债券时,能够在较短时间成交,同时不引起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因此,无论是银行间债券市场还是交易所市场都不具备较好的流动性。中国债券市场缺乏流动性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债券供给不足,目前发债主体主要为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第二,债券期限结构不合理,发行的债券大多在5年期以上,1年以下的短期债券非常少。第三,长期以来,商业银行资产以贷款为主,资产结构很不合理,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正处于资产结构的调整阶段,对债券的需求量较大。第四,尽管近年来债券市场参与主体的种类不断丰富,但从本质上讲都是国有单位,存在相同的价值取向,对债券投资的需求比较集中。债券市场流动性不足,提高了筹资者的成本,不利于债券市场的完善和发展。

为了提高债券市场的流动性,近来,中国人民银行积极采取措施,扩大市场参与主体,提高市场透明度,通过结算业务和双边报价等方式,积极推动债券市场发展。

(一)开展债券结算业务,帮助中小金融机构进行债券交易

由于银行间市场采用交易对手逐笔谈判、成交的方式,因此信息对交易双方至关重要。随着大量中小金融机构加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如何提高市场透明度,帮助中小金融机构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中小金融机构顺利进行债券交易,需要在专业人员配备以及设备配置方面达到一定水准。为了解决中小金融机构缺少专业人员和专业知识、缺乏信息等问题,降低其交易成本,提高盈利水平,从1998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就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工作,由一些规模较大、经营状况好的商业银行中小金融机构进行债券交易。2000年为了进一步推动结算业务,规范业务行为,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开办债券结算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2]325号)。目前,已有近30家的商业银行开展了中小金融机构进行债券结算业务,商业银行在帮助中小金融机构进行债券交易、提供交易信息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中小金融机构在债券市场的活跃程度明显提高。2000年末,中小金融机构回购交易量占全部交易量的比重为9.27%;2001年末,这一比重增长为10.02%,到2002年8月末已增长为14.04%.

(二)调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准入制度,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准入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

为了进一步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简化行政审批程序,2002年4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第5号公告,规定金融机构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实行准入备案制,即金融机构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交有关材料办理联网手续,同时向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提供有关材料开立债券托管后,即成为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市场参与者,所办手续完毕后三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人民银行备案。配合准入备案制的实施,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制定了相关配套文件,重新修订了《债券托管账户开销户规程》和《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债券交易联网管理办法(暂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第5号公告精神,分级落实备案管理。

(三)批准9家双边报价商,开展双边报价业务

为了进一步提高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今年6月份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了工农中建等9家商业银行成为债券双边报价商。双边报价商可以自主选择报价的券种,在交易时间内连续地报出这些券种的买卖双边价格。其他市场参与者如果认为报价商的报价合适,可以即时点击成交。这样,提高了交易效率,节约了交易成本。

三、进一步发展债券二级市场的政策措施

发展具有高流动性、高效率、公平、统一的债券二级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我国债券市场今后的发展目标。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管部门,将加强同财政部、证监会等有关部门协调和配合,积极采取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建设高流动性的中国债券二级市场。

(一)积极扩大债券市场参与者,丰富投资人结构

为了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必须进一步扩大债券市场参与者,允许具有不同的资金需求和资产负债状况的机构参与债券市场,丰富市场交易主体。目前,一些商业银行已经开展了中小金融机构买卖债券、办理债券结算的业务,但该项业务还未扩展到企业。应尽快通过开展债券结算业务,吸收企业等非金融机构加入银行间债券市场。

(二)增加债券交易品种

根据市场发展需要,有步骤地增加可供交易的债券品种。目前,发债主体只有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商业银行没有发债权,债券发行市场的广度显然不足。可考虑通过发行金融债券、住房抵押贷款债券、企业债券以及市政债券等,丰富债券品种和交易工具。

(三)建立统一的债券市场

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不联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参与者无法自由选择交易场所,自1997年商业银行退出交易所市场后,政策上还不允许商业银行到交易所买卖债券,而非金融机构投资者也无法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二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债券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托管,在交易所发行的债券在交易所的登记公司托管,除少数券种可以转托管到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外,绝大部分债券不得相互转托管。

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分割阻碍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应该尽快解决中国债券市场的分割问题,建立全国统一的债券市场。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在市场准入政策上已进行了调整,备案制实施5个月以来,已有近100家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办理了备案手续。因此,跨两个市场进行交易的参与者会逐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平衡两个市场价格和收益率的作用。另外,在适当时机,可尝试允许部分券种在两个市场进行转托管,从而为下一步两个市场之间债券的自由流动摸索经验。

统一的债券市场并不意味着交易方式、交易场所和托管系统的统一,交易方式和托管系统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发达国家的债券市场也分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统一的债券市场应是指交易主体可以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交易场所和交易方式,资金可以自由地在不同的市场间流动。

(四)进一步加强债券托管体系建设

债券托管体系是债券市场风险防范的核心环节,有关监管部门特别加强了对于债券托管体系的建设和管理。交易所市场的交易、托管系统不断升级,其价格发现机制效率高,市场的流动性强。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对中央债券簿记系统、债券发行系统、公开市场业务系统等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以适应市场不断发展的需要。目前,债券簿记系统以及债券交易系统都正在进行升级改造,债券簿记系统同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系统的接口工作也正在紧张地进行当中,预计明年可实现债券交易的券款对付方式。今后,为了适应债券市场的发展,需要对债券的交易系统、托管系统不断地进行升级,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人员素质,完善债券托管结算体系,以加强市场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交通银行发展篇(8)

2008年9月25日,中组部到交通银行总部宣布,胡怀邦出任交通银行党委书记。当日下午,交通银行召开董事会,胡怀邦被选举为董事长。至此,交通银行掌舵人正式由蒋超良变更为胡怀邦。

胡怀邦上任伊始,就把优化交通银行的发展战略作为头等大事。他首先充分肯定了交通银行近年来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并高度评价了上一届领导班子的贡献。他说,在以蒋超良同志为班长的行党委、董事会的领导下,交行再次成为新一轮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先行者。全行上下推进改革、加快发展,使交行成为我国第一家完成财务重组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第一家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大型商业银行、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内地商业银行。以此为契机,交行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盈利水平显著提高,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大幅提升,逐步成长为一家发展战略明确、公司治理完善、机构网络健全、经营管理先进、金融服务优质、财务状况良好的现代商业银行,已跻身全球银行百强行列。

但胡怀邦也清醒地看到,随着形势的变化,交行的改革与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矛盾。从外部环境看,受国际市场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同时面临通胀与增长趋缓的双重压力,下行风险加大,对外出口增速下降。而受成本高企和需求萎缩的双重压力影响,企业经营困难很可能导致贷款违约率上升,商业银行面临较大信用风险,面临投资损失加大和经营效益下降等多重挑战与威胁。受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影响,国内银行还将遇到利率和汇率波动导致的市场风险,商业银行“高利差”黄金时代即将结束。

胡怀邦实事求是地分析,从自身发展来看,交通银行的战略和定位仍需进一步优化。他说,虽然交通银行已经提出了打造一流公众持股银行和最佳财富管理银行的目标,但实现这一战略的具体目标、战略步骤与战略措施需要作进一步探索。同时,交通银行的业务经营特色不够鲜明。分析师和投资者普遍感到,交行各项业务发展总体都还不错,但还没有充分体现自身特色,盈利模式比较单一,发展方式需要转变。

长期的教研和监管工作背景,使得胡怀邦形成了鲜明的工作风格:既高屋建瓴、重视战略问题;又脚踏实地、重视调查研究。胡怀邦到交行的时候,正值中央在全党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交通银行作为中管企业,成为第一批活动党委。胡怀邦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其作为进一步找准交通银行科学发展定位、推动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难得机遇和重要举措。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在胡怀邦的倡议下,交通银行党委班子成员紧密结合形势,按照工作分工,分别承担了9个重点调研课题,先后召开调研座谈会20余次,实地调研30余次;通过多种形式,向各省市党委、监管部门、股东单位、重点客户以及系统内各分行、部门、子公司征求意见和建议1300余条;在全行广泛开展解放思想讨论的基础上,行党委组织召开了全行解放思想讨论成果交流会。

经过广泛的研究讨论,考虑到发展战略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本着对交行长远可持续发展负责的科学态度,经行党委集体讨论,胡怀邦将发展战略总体表述为“走两化(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两个银行(最佳财富管理银行、一流公众持股银行)”。

但胡怀邦并未就此止步,在他的建议下,交通银行邀请监管部门领导和金融专家学者,召集部分分行和总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召开了发展战略研讨会,对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专题、深入论证。而交行上一次召开这种类型的“务虚会”,尚要追溯到2001年了。经过新一轮深入探讨,胡怀邦又感到,关于战略的上述提法仍然没有理清“一流公众持股银行”和“最佳财富管理银行”两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充分考虑交通银行综合化发展的取向。在进一步听取意见后,胡怀邦把交通银行的发展战略总体表述为“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至此,交通银行新的发展战略总体表述的提法正式出炉。

国际化与综合化

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发展,一些中资机构的海外战略投资遭遇挫折,国际化步伐有所放缓。而在美国的投资银行纷纷倒闭或“转型”的情况下,为何交通银行仍将国际化、综合化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呢?

面对类似的问题,胡怀邦显得胸有成竹。他认为,“两化一行”是交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长期的努力,分几步才能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理解为短期行为。在短期内,交行要按照这一目标设定行进路线,在立足本土、做强主业的基础上,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加快修订完善“一个纲要(改革创新纲要)和两个规划(业务发展规划和全面风险管理规划)”,明确各阶段任务,并从体制机制、组织架构、财务资源、人才队伍、技术支持等方面做出更加合理的安排,为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胡怀邦提出上述目标方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充分考虑了经济金融发展的长期趋势和交通银行的实际情况。

先拿国际化来讲,从长期看,我国商业银行推进国际化经营是大势所趋。国际化是为了满足银行客户的国际投资以及跨国业务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是全方位学习借鉴吸收国际银行先进经营理念、手段、产品、技术等方面的需要;是分享全球经济发展成果,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高速发展成果的需要;也是拓展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市场的业务空间,适当分散国别风险的需要。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交行的国际化战略不仅是要实现机构网络和业务结构的国际化,也要通过深化与汇丰的合作,积极吸收借鉴汇丰在管理国际化方面的制度和智力成果,实现经营管理水平的国际化。

对于综合化,胡怀邦认为它是世纪之交国际金融业发展的最主要趋势之一。综合化有利于保持金融机构稳定。从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变来看,业务结构较为单一的投资银行所受的冲击较大,而综合性的大型银行则体现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综合化也是我行业务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新形势下,客户向我行提出了全面金融服务、有效防范风险、优化财富管理等方面的更高要求,也促使我行推进综合化经营战略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在胡怀邦看来,交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具备较好的基础。已经在香港建立了证券、保险、信托、财务公司等综合经营的业务平台。在境内也有了基金、信托、租赁等综合经营业务,保险等其他非银行业务也在积极谋划中。推进综合化经营可以充分发挥各机构的协同效应。

在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时,胡怀邦认为,在国际化和综合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反对两个极端。既反对盲目抄底,也不要以偏概全、消极悲观、因噎废食。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要考虑自己的战略需要,要积极稳妥地推进。

他说:“为强化国际化和综合化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坚持战略投资配置原则,适时、谨慎地进行海外投资;二是完善集团内部的风险管理体系,避免经营风险的传导和扩散;三是切实提高我行在跨行业、跨市场、跨文化方面的管理能力;四是实施更加先进的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五是强化一体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培养和引进相关人才。

另外,我们开展国际化和综合化经营,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即我们有一个‘好老师’和‘好伙伴’――汇丰银行。众所周知,汇丰在国际化和综合化发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且相当成功。汇丰成长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银行国际化和综合化的“教科书”。今后,我们将充分利用与汇丰战略合作的有利条件,借鉴其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更好地推进我行的国际化和综合化进程。”

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分工协作

胡怀邦意识到,与他在高校、央行和监管部门担任领导时不同,在交行这样一家境内外公开上市的商业机构担任董事长、党委书记,要十分重视处理好与高管层的关系问题。从其履历及其给人的感觉来看,胡怀邦都是一个善于与人相处、能够很好地团结班子成员的领导。无论是内部人还是外部人看来,到交行以后的半年时间里,胡怀邦和以李军行长为首的高管层的分工协作都是十分默契、顺畅的。胡怀邦明确地说:“目前我行的高管团队,是一支专业精干、团结进取、富有战斗力的队伍。在这支队伍的带领下,近年来交行取得了不俗的经营业绩,董事会对高管层的工作是满意的。今后,董事会将全力支持高级管理层自主经营,不干预高管层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

与此同时,作为来自十分强调公司治理、把完善公司治理作为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核心环节的监管部门的领导,胡怀邦知道,只有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才能为领导团队的分工协作奠定机制基础。

胡怀邦对于交通银行的公司治理有客观、全面的评价。他认为,在股份制运作和公司治理方面,交行自1987年组建以来,一直都处于同业领先地位。特别是2004年以来,通过实施深化股份制改革,交行已基本完成了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和制度体系的建设工作,公司治理运作总体上比较规范和协调,并逐步形成了特色,赢得了境内外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好评。

但胡怀邦也指出,持续改善公司治理、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是上市公司的永恒话题。交通银行的公司治理仍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对中国上市银行来说,要完成公司治理从“形似”到“神似”的根本转变、真正实现现代公司治理的目标,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交通银行将如何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呢?在胡怀邦看来,“既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又要立足中国国情,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交行特点的公司治理模式。”胡怀邦侃侃而谈:“具体可以分为七个方面,一是坚持党委统揽全局的地位,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与现代公司治理两大优势;二是完善公司治理制度体系,保持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依法合规、协调高效运作;三是尊重和维护全体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四是加强董事会的决策作用,不断提高董事的履职能力;五是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完善监督工作机制;六是进一步完善高管层执行、授权和报告机制;七是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主动开展信息披露。”

用人之道:德才兼备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再好的战略最终都要靠人来实施。胡怀邦当然深谙此道。然而,他任交通银行“一把手”已经将近半年时间,交行在人事方面并未作出重大调整。他仍在听取来自各方的声音,仍在熟悉、观察、考察。兼听而深思、谋定而后动,这也是他的一贯风格。

但是,对于用人之道,胡怀邦却没有半点的含糊。在与交行全体员工第一次见面的大会上,他就明确提出,交通银行选人、用人的标准只有十二个字――“德才兼备、实践标准、群众路线”。

胡怀邦感到,交通银行拥有一支久经实践历练、能够办好现代金融企业的优秀高管团队和一支精神状态良好、综合素质较高、能打硬仗的干部员工队伍。但党的建设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交通银行个别分行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不够高、科学发展思路不够清、精神状态与形势发展的要求不完全适应,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还相对滞后。

对于如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曾长期担任高校和央行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管人经验”十分丰富的胡怀邦有系统的思考。他说,要全面加强五个方面的建设,即思想理论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在上述每个方面,胡怀邦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例如,在能力建设方面,他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战略思维,注重整体协调,努力“谋大局、抓大事、管方向”。

交通银行发展篇(9)

我国银行卡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银行卡已经成为消费者的首选支付工具,并逐步走进千家万户,深入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促进了居民消费观念和支付方式的不断变革。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银行卡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内各商业银行非常重视银行卡工作,银行卡卡种和发卡量逐年递增,原来“自成体系、各自为政”的局面严重制约了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统一银行卡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实现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全国联网通用的目标,使持卡人真正实现跨行、跨地区和跨境使用银行卡。“十一五”期间,在人民银行的领导下,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经过同城联网通用、重点城市联网通用和全国联网通用三个阶段,基本实现了银行卡联网通用的目标,银行卡成为社会大众使用的最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银行卡产业发展之路。

一、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联网通用的不断深化和国内银行卡受理环境的不断改善,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用卡需求和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滞后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主要表现在:

(一)法制不健全,银行卡联网通用管理不规范。一方面现行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是1999年的,银行卡产业的法规、规章和参与方的权利、责任、义务、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风险防范和控制等方面,已不适应新形势和联网通用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人民银行职能的调整,给银行卡产业发展的领导管理工作留下了真空,形成了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联共同管理的局面,尤其是在地级城市,银行卡通用联网工作由人民银行管理,银行卡交易等具体业务由银联公司管理等。这两方面因素,使得人民银行没有把银行卡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已成为严重制约银行卡产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

(二)数据大集中给银行卡联网通用带来诸多问题。一是出现问题处理不及时。商业银行实现数据大集中以后,业务权限也上收到省级分行,当商业银行地市级和县级以下联网终端出现问题时,需要逐级向其省级分行反映和解决问题,工作效率低,解决问题时间长,严重影响了银行卡联网通用。二是资金清算周期长。商业银行实现数据大集中以后,银联公司每天只能对各商业银行的省级分行进行资金清算,然后再逐级向下清分,交易资金大约需要3-5天(不含节假日)才能到达地市级的银行卡账户,清算资金不能实时到账,在途时间较长。如果交易资金出现差错,则查询、查复渠道不畅通,资金在途时间会更长。三是交易手续费划收不规范。商业银行实现数据大集中以后,银行卡交易手续费直接划入了商业银行的省级分行,没有直接划入地市级和县级的交易行,并且省级分行截留和拖欠下级行手续费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银行卡交易系统运行不稳定,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目前的联网通用运行系统不够稳定,网络故障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一是交易超时、交易差错和突发性异常拒绝等情况时有发生;二是一些商业银行发卡机构未实现24小时运转,日常时间或营业结束后不能进行交易;三是交易出现异常情况时,各商业银行处理时间较长。

(四)银行卡相关技术标准滞后。虽然人民银行已经制定了金融IC卡相关标准,但是目前磁条卡仍然在被大量使用,并且易被复制、伪造;部分POS机存在“多机一密”现象,安全隐患较大;电话POS、移动POS在技术标准、业务管理和安全使用上亟待提高;ATM的维护和使用方面普遍存在服务外包现象,交易信息极易被泄露和盗取。

二、对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的几点对策

银行卡产业的高速发展对银行卡联网通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我国银行卡的整体风险防控能力,加快银行卡联网通用进程,带动银行卡产业升级。

(一)健全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人民银行负责组织制定推动银行卡工作的相关法规,商业银行要把银行卡作为单位重点工作对待,认真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精神,同时人民银行应尽快出台新的银行卡条例,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一标准、鼓励创新”的原则,真正实现POS、ATM机具“一户一行、一柜一机、一卡通”的联网通用目标。“政府引导”是在人民银行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对银行卡的全面推广进行政策指导和协调。“市场运作”是指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经营状况,按照市场原则进行运作。“统一标准”是要严格执行银行卡国家标准和金融行业标准,推动银行卡应用于国际支付体系的融合。“鼓励创新”是要鼓励银行卡产业创新发展,不断探索和满足新模式带来的发展需要。

(二)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改造受理环境。根据人民银行银行卡联网通用要求,自2013年1月1日起,实现国内所有受理银行卡的联网通用终端都能够受理金融IC卡,在小额快速致富环境中布放的联网通用终端应同时具备受理接触式和非接触式金融IC卡的能力。因此,各商业银行参照金融IC卡和联网通用技术标准,结合自身人力资源、技术应用和银行卡风险状况,科学配置资源,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改造受理环境。要针对数据大集中后银行卡业务出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将各种银行卡机具统一到人民银行制订的联网通用技术标准上来,特别是要重点改善地市及以下级城市用卡环境,形成全国“一盘棋”。

(三)增强风险意识,积极推进银行卡发行。人民银行的《2011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显示,银行卡透支余额快速增长,虽然商业银行加强了银行卡催缴管理的力度,但是个别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金额有所上升。近年来,国际、国内金融环境动荡加剧,外有欧债危机,内有民间借贷风险、股市低迷等风险。商业银行必须要增强风险意识,改变传统的“先抢市场,后控风险”的倾向,坚持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并重的原则,建立健全发卡审核机制、授信机制、巡查机制和可疑交易核查机制,从源头上控制风险,促进银行卡市场健康发展。

(四)完善交易系统,提高资金清算效率。一是中国银联和商业银行要严格落实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电子化标准,完善“银行卡联网通用集中交易处理系统”,提高跨行交易的成功率,增强交易系统的可持续性;二是建立银行卡交易评级制度,对银行卡交易各方进行激励和约束,提高联网通用效率;三是坚持“一切为了客户”的服务理念,改进交易系统,保持资金清算渠道畅通,实现银行卡交易资金实时到账;四是人民银行要继续加强银行卡联网通用检查工作,切实保障银行卡联网通用。

(五)以创新为动力,大力拓展行业合作。人民银行作为银行卡产业的主管部门,应注重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协调国家有关部门,促进公共服务领域多应用的开展,重点推广军人保障卡、金融社保卡、公务卡和农民工卡等具有特色的银行卡,使银行卡能有效承载更多的社会功能。同时根据银行卡发展情况,要及时补充完善相关规则,扩充系统承载能力,保障转接与清算及时、安全、高效。

(六)加强指导协调,落实银行卡工作职责。人民银行要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协调中国银联和商业银行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主要是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整合资源:合理利用现有的人员、网络、系统和终端资源,处理好金融IC卡与磁条卡的兼容受理,保障持卡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密钥管理:中国银联和商业银行要建立金融IC卡密钥管理制度,按照密钥安全管理要求做好密钥申请、生产、发放、使用、保管及回收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做到银行卡密钥不外泄。三是外包安全:采用银行卡外包方式建设的银行要全面承担安全管理责任,明确与外包单位的合作与分工关系,加强对开发、维护、运营等环节的安全管理,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有效防止信息泄露。

交通银行发展篇(10)

此后,信息技术革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微电子技术、软件开发、通信网络自动化、因特网、人工智能技术、卫星通讯技术、大规模光纤通信传播技术等高新科技不断发展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商业银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个人金融业务处理和管理的旧体制,促进了以信息为基础的自动化业务处理和科学管理的新模式的建立。起初是使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处理实现电子化,紧接着依靠信息技术实现个人金融业务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现代化,个人自助银行、个人电话银行、个人手机银行乃至个人网络银行等应运而生,并向广大客户提供各种能增值的金融信息服务。这是现代化银行的一个里程碑性的变化,使银行真正进入了电子化时代。

随着个人电子银行业务的迅速发展,电子货币的支付方式开始逐步代替传统的现金交易和手工凭证的传递与交换,大大加快了资金的周转速度。金融业已从单一的信用中介发展为一个全开放的、全天候的和多功能的现代化金融体系。现代金融业是集金融业务服务和金融信息服务为一身的金融“超级市场”。金融业的分销渠道已从砖墙式建筑向ATM、POS、网络等系统转移,提高了金融业的效率,降低了经营成本。与此同时,个人电子银行业务极大地提高了银行服务的准确性和服务的效率,增强了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大大拓宽了银行服务的范围,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出来,从而降低了客户的交易成本,缩短了交易时间,提高了客户的资金收益,增强了交易的灵活性,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利润空间。先行者将能获得利润与客户双份的收益,从而建立起竞争优势。

二、个人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概况

个人电子银行(Electronic bank 或e-bank)业务根据不同时期技术水平情况,有着不同的内涵。传统的个人电子银行业务主要是电子资金汇划、信用证、自动提款机(ATM)、销售终端(POS)以及SWIFT系统等业务。进入九十年代,随着信息产业、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个人电子银行业务的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个人电话银行、个人手机银行、个人网络银行等电子服务方式应运而生,并有冲击传统个人银行业务的势头。目前,世界范围内银行业对个人电子银行业务带来的机遇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纷纷采取对策推进个人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

通常所提及的个人电子银行业务主要指个人电话银行、个人手机银行和个人网上银行,并以此为对象探讨个人电子银行业务法律风险控制。

1、个人网上银行

个人网上银行又称个人网络银行(Internet Banking),是指基于因特网或其他电子通讯网络手段为个人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或虚拟网站。具体地说,个人网上银行是指以银行计算机系统为主体,以银行自建的通信网络或公共互联网为传输媒介,以个人的计算机为入网操作终端的业务处理系统,通俗地讲网上银行就是建在因特网上的虚拟银行柜台。

第一家网上银行是1995年10月由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 Bank)创建的,其后,网上银行数目的增加犹如雨后春笋,资产及客户规模都迅速扩展。网上银行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网上银行,即没有任何实质分行的虚拟银行,如英国的Egg、法国的First-e及美国的Security First Net Bank.另一类是由传统银行开拓的网上银行,这些银行在原系统内增设网上银行的功能,作为银行另一服务传送渠道。网上银行服务网站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分别为信息网站、通讯网站及交易网站,银行可以分阶段逐步推出网上银行服务,也可以待系统能够提供较全面的交易服务时才一次性全部推出。

(1)信息网站(Informational Website):这是第一阶段的网上银行服务。有关网站主要用作市场推广及传送一些公开的资料,如介绍银行历史背景及服务范围、刊登年报资料、推广新服务和产品、显示存款及贷款利率等。亦可让客户发出一些非敏感性的邮件,如申领小册子。这些网站可使银行收集游览网站者的资料数据,作为销售及市场推广的参考。

(2)通讯网站(Communicative Website):这是第二阶段的网上银行服务。有关网站允许使用者与银行互相传送机密资料,允许机密资料的上载和下载,让客户可以查询帐户资料,呈交有关贷款或存款帐户的申请等。

(3)交易网站(TransactionalWebsite):这是第三阶段的网上银行服务。有关网站允许客户进行实时的帐户查询、更新客户资料、转帐、缴费及进行其它交易,如股票及外汇买卖交易。

目前,个人网上银行业务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传统个人金融业务,包括存款、贷款、转帐等服务以及证券清算、外币业务、信息咨询、消费信贷等新型商业银行服务。二是在线支付,包括三种支付模式:(1)商户对客户(B to C)模式下的购物、订票、证券买卖等零售交易;(2)商户对商户(B to B)模式下的网上采购等批发交易;(3)金融机构间的资金融通与清算。三是创新金融服务,如企业集团理财,即集团客户通过网上银行查询各子公司的帐户余额和交易信息、集团公司内部的资金调度与划拨;发放电子信用证;进行国际收支申报等等。

个人网上银行业务与传统个人金融业务相比,具有以下特征:(1)可以提供“三A”服务。个人网上银行业务的“三A”是指能在任何时间(Any 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方式(Anyhow)提供服务,它的功能和方便程度远远超过电话银行,也不需要自助银行、无人银行的固定场所,客户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地进行有关业务的操作。(2)低成本、高回报。个人网上银行业务虽然也要支付诸如网上广告等费用,但相对于传统银行的设立来说,成本费用相当低,据美国银行统计,处理完成一笔业务,网上银行仅需0.01美元,并且能拥有高额的回报。(3)服务功能全。网上银行不仅有传统的银行服务项目,而且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平台,摒弃了传统银行由店堂前台承接业务的服务流程,拥有了如在线支付、客户与银行邮发电子邮件咨询信息、查询股票分析和金融新闻等更多服务项目。(4)无需分支机构。只要建立一个网站,有一个网址,无需设立任何分支机构就可以将触角伸到世界各地,所以也不需要众多的雇员。

1996年6月,也就是美国开始有了网上银行8个月后,中国银行在因特网上设立网站,开始通过国际互联网向社会提供银行服务。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的网上银行发展呈现以下特点:(1)设立网站或开展交易性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数量增加。截止到2002年12月,我国正式获准开办交易类网上银行业务的大中型中资商业银行(总资产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已达8家,占全部大中型中资商业银行的50%.(2)外资银行开始进入网上银行领域。目前,获准在中国内地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的外资银行包括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渣打银行、恒生银行、花旗银行等。另外,还有几家外资银行的申请正在审核之中。(3)网上银行业务量在迅速增加。这表现在客户数和交易金额两个方面。2000年底,我国中资商业银行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的客户数为41万户,交易金额6500亿元。到 2002年12月底,客户数已超过350万户,交易金额超过5万亿元。业务覆盖全国主要大中城市。(4)网上银行业务种类、服务品种迅速增多。2000年以前,我国银行网上服务单一,一些银行仅提供信息类服务,作为银行的一个宣传窗口。但目前,交易类业务已经成为网上银行服务的主要内容,提供的服务包括存贷款利率查询、外汇牌价查询、投资理财咨询、帐户查询、帐户资料更新、挂失、转帐、汇款、银证转帐、网上支付(B2B,B2C)、代客外汇买卖等,部分银行已经开始试办网上小额质押贷款、住房按揭贷款等授信业务。同时,银行日益重视业务经营中的品牌战略,出现了名牌网站和名牌产品。但目前我国尚未出现完全依赖或主要依赖信息网络开展业务的纯虚拟银行。(5)中资银行网上银行服务开始赢得国际声誉。2002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网站被英国《银行家》杂志评为 2002年度全球最佳银行网站,这表明中国银行业网上银行的服务水平已向国际水平靠拢和看齐。

目前我国个人网上银行业务有转账、外汇买卖、证券业务、在线支付、账户管理、代缴费用、异地汇款、个人质押贷款、个人理财等一系列功能,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金融需求。

2、个人电话银行

个人电话银行(Telephone Banking)是指客户通过电话,拨打银行开设的电话专线,即可获得银行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

个人电话银行在西方国家应用得比较早,是伴随着“家庭理财”的观念发展起来的,早在70年代末,银行为进一步扩展服务范围、服务时间和服务对象,推出了电话银行。电话银行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银行业的体现,是银行充分运用了计算机、网络通讯、电话信号数字化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了丰富、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应用电话银行,客户只要拨通电话银行的服务电话,就可以进行转帐、代收代付、金融信息查询、个人帐户资料的查询、个人支票保付、存折临时挂失、密码修改、个人证券买卖、个人外汇买卖等操作,实现所需要的服务。

实现个人电话银行的关键,是银行在原有业务处理系统中引入了“语音应答设备”(Voice Response Unit,简称VRU)的电子产品,该产品在银行计算机主机与客户电话机之间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使客户可以通过按键式电话直接查询主机上的资料,也可以通过电话银行进行交易。电话银行的主要功能分为客户管理和电话银行服务两部分。

个人电话银行的发展方向是建立电话银行中心,将电话银行的语音服务功能与人工服务功能统一起来,并将电话银行与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形成互动。

近年来,我国各家商业银行陆续推出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服务,如中国工商银行的“95588理财热线”、中国银行的95566电话交易系统、交通股票保证金电话转帐业务等电话银行“外汇宝”电话交易服务、招商银行“一卡通”股票保证金电话转帐业务等电话银行业务。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电话银行功能主要有:账户查询、转账服务、自助缴费、银证转账、银证通、外汇买卖、业务咨询、受理投诉、账户挂失、传真服务、外拨服务(银行主动以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客户联系,向客户发送有关贷款本息的追索、业务交易情况、理财申请和投诉的回复、各种重要通知、业务宣传资料等信息)、委托服务(客户可委托银行在授权额度范围内,按实际金额、指定日期自动从指定帐户划款交费)、预约服务(包括预约收单、上门收款,股票及外汇买卖达到预定价位的通知)、特约商户服务(特约商户可办理小额索权、查询止付等业务)。

3、个人手机银行

个人手机银行(Mobil Banking Service)是指银行通过移动电话,利用移动通信网络为个人客户提供银行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服务方式。

个人手机银行的使用原理是,移动通信向客户提供的SIM卡中,预先写入了由银行提供的功能服务菜单和密钥文件,成为个人手机银行专用的STK卡(SIM TOOL KIT),从而增加了个人手机银行的功能。个人手机银行的发展与个人电话银行类似,服务功能也基本相同,但个人手机银行与个人电话银行相比又具有自身的技术特点和服务优势,主要体现在:

(1)实现的方式有别。个人手机银行是通过移动通讯短信息实现的,个人电话银行是通过语音提示、应答系统实现的。对于某些查询信息,可以移动通信短信息的形式随时显示在收集的显示屏上,客户无需拨打电话查询就可查看到,既方便、快捷,又可以节省费用。

(2)安全性能更高。收集银行SIM卡与客户一一对应,并且信息传输全过程都有加密,手机信号不易被窃取,更易于使用者身份的确认,安全性能比电话银行高。

(3)使用更方便。个人手机银行的金融交易信息可以在手机的屏幕上显示,有文字、数字提示,屏幕显示操作过程比个人电话银行的语音提示更方便。

(4)交易成本低廉。据统计,通过个人手机银行成功完成一笔业务只需0.1元,而通过个人电话银行成功完成一笔业务则需要超过1元,故手机银行对客户的交易成本更低。

(5)体现个性化服务。由于手机与个人的关系密切程度比较高,客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手机银行服务;银行也可以针对客户的不同,设计、提供有特色的个人手机银行服务,体现了个性化服务的特色。

1977年,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无线星球四大移动通讯公司共同签订了“无线应用协议”(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简称“WAP”。WAP手机与STK手机相比,具有两点优势:(1)实时在线性强,即信息通过在线网络传输,实时性强;(2)更具灵活性,即WAP网站信息随时更新、功能亦可随时更新劣势在于:WAP手机相对于STK手机而言,存在对手机要求高,且信息传递安全保密性不够的缺点。但不论怎样,WAP手机无疑已经成为手机银行的发展方向。

2000年5月18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商业银行同时与中国移动通信联合推出个人手机银行服务,为客户提供了种类繁多、更为方便的服务工具。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手机银行的服务主要包括:账户查询、账户转帐、缴费付款、账户挂失、申请新业务、呼叫电话银行、用户设置、银证转账、外汇买卖等等服务。

三、个人电子银行业务中的风险

个人电于银行业务的风险主要是指个人电子银行业务经营中的各种风险。个人电子银行业务完全基于电子通讯、无线通信、WmR网等虚拟的载体,所以它不仅具有与传统银行业务相同的风险,并且因其自身的特点,还具有传统银行业务所不具备的风险。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依照其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立法滞后风险、客户行为风险、内部管理风险、技术操作风险。

1、立法滞后风险

个人电子银行改变了传统银行的运营模式,改变了银行交易的过程与方式,相应地也改变了业务的规范原则及法律责任归责基础,这样就要求有新的立法来规范新的业务行为。没有相应的立法,行为各方当事人权责不清或权利、义务不对等,不仅影响业务的快速发展,也客观上造成大量纠纷,并且在纠纷处理中司法裁判容易产生一定的随意性。对于电子银行业务,各国的立法都处于不规范的阶段,我国更是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规定。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通过《电子贸易示范法》以及WTOl32个缔约国签署的《电子商务宣言》等国际公约和惯例尚未被我国采纳,各银行在开办电子银行业务时都是按照本行制定的相应管理办法进行的,其业务管理办法及章程中不免过多强调自身的利益,对银行操作设定若干免责条款,这些条款的有效性除依据民法的公平原则来判断外,更需要专门的立法予以明确。由于电子商务立法的滞后,使电子银行的某些操作与现行的法律不一致,如:《票据法》规定,客户委托银行办理转帐业务,必须填写要素齐备的书面结算凭证,并在凭证上签章,而个人电子银行业务通过电话、手机或网络办理,电子数据代替了纸质凭证,密码(电子签名)代替了书面签章,这些形式与法律的规定完全不同,将影响到银行与客户的法律关系,也将使银行在新业务拓展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2、客户行为风险

客户行为风险因客户的违约、过错行为而产生,客户可能在达成交易后,逃避交易责任或者因为其经营恶化、倒闭破产等丧失履约能力,最终对银行将形成资产损失;也可能客户在日常生活中不慎将密码等有关电子商务信息失密,银行将对非真实客户的交易行为承担法定的赔偿责任。在个人电子银行业务中,因为银行与客户之间是不见面的,仅通过密码、证件号码等确认客户身份,可能发生他人假冒客户身份或盗用客户帐号等进行诈骗的情况,这种行为造成的损失在有些国家法律规定银行将承担主要责任,如美国1980年的联邦电子资金移动法(联邦EFT法)规定,当出现无权限交易时,即使银行已经证实消费者存在过失,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承担的损失额限于50美元(即50美元规则),所以个人电子银行业务中,客户的行为对银行将产生一定的风险。

3、内部管理风险

内部管理风险包括银行内部人员的窃取客户信息作案或操作失误等形成的风险,它可能直接造成银行资产损失或构成对客户的违约。个人电子银行业务中,技术含量比较高,某些业务人员利用工作的便利,可以快速地获得客户的信息,以利用客户的帐户进行交易,自己获取利润并将风险转嫁到客户身上,当事情败露后,银行将首先对客户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然后再对责任人员追究相应的经济责任。个人电子银行业务在经营中因业务人员误操作而产生的纠纷也大量存在,如电话银行业务中,某些非语音提示而以人工操作的业务,引起口头交易的特点,有时将“买”误操作为“卖”、讲帐号及错获奖金额记错等,对客户造成的损失银行都将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交通银行发展篇(11)

1.直联模式与间联模式的定义

所谓直联模式:指POS终端直接与银联系统相连接,当发生POS消费时,此交易信息先送至银联主机系统,由银联系统自动判断后直接送相关的发卡银行,然后信息在沿路返回。一般来说这种模式初期投入较大,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

POS间联:指POS终端连接到提供机具的商业银行主机系统,当发生跨行银行消费交易时,消费交易信息先送这家提供机具的商业银行主机系统,判断为跨行信息后送银联主机系统,由银联系统分选判断后再送相关的发卡银行,然后信息再沿路返回。一般来说,这种模式初期投资较少,起步时容易得到商业银行的配合,能够比较迅速地实现联网联合的目的。

2.直联模式与间联模式的利弊分析

2.1从成本和效益角度考虑

采取直联方式后,银联收取10%的跨行转接费用,收单行收取20%的收单利益,而作为各发卡银行,只获取本行银行卡收单收效益的70%。对于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来说比较倾向于直联。因收单市场投入较小,商户数量少,收单业务分利收入与机具费用到人员投入相比得不偿失,采用直联方式,可以不必投入程序开发费用、POS机具费用、人员维护、设备维护、及商户拓展费用,并获取银行卡跨行交易中银联规定的发卡银行手续费的分配比例,以极小的成本共享大行资源。

而间联模式下,POS商户由提供机具的商业银行进行收单,收单银行负责POS机具的布放、机具维护工作,同时收单银行除获得本行银行卡在此机具上POS消费所有手续费收益外,还可获得跨行交易手续费收益的20%收单收益。除手续费收益外在商户资金划转前收单银行还可得到商户所有消费资金沉淀。

2.2从业务发展角度考虑

商户POS渠道既是银行开展消费信贷和交叉销售的基本渠道,也是银行开展资金结算、全面金融服务的纽带。商户是银行服务的延伸,各发卡行信用卡都附加了各种特色业务,例如商户优惠折扣、信用卡积分、分期付款、交叉营销等增值业务。这些银行卡的支付创新在商业银行自己的间联POS机上都可以实现,但是直联POS机并不具有这些功能。

2.3从风险控制角度考虑

对于收单银行来说,间联POS模式是由收单银行负责和商户签约,银行、商户和收单机构之间达成协议,每一方承担相关的义务和责任,间联POS的特点是从商户出来的信息必须通过收单银行的审核环节,转给银联,由银联再转给发卡行。在此种模式下,收单银行可以检测到商户的交易情况。

直联方式就没有收单银行这一环节,相当于商户的交易直接到银联,再由银联到发卡行。采用直联POS的收单方式,对商业银行来说可能蕴含风险,收单布放的机构如果没有检查商户信息的真实性,如出现非法套现所有损失都由发卡行承担。

2.4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考虑

间联模式下,由于跨行信息必须先行通过某家商业银行处理后,再转给银联。一方面环节较多,效率较低,另一方面银联也无法控制前端的数据处理质量。某些银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处理消费信息的时候,往往是先处理本行的信息,然后再处理他行的信息。特别是当本行的交易处理很繁忙时,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另外,银行对于本行摆放的POS终端设备出现无法受理他行的银行卡等技术性问题时,常常并不积极进行排除,从而造成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易处理不及时,导致难以解决POS终端重复摆放问题。

直联模式下,环节少,效率高。在这种模式下,对于所有入网的商业银行来说,不分规模大小,地位都是平等的。商业银行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必须要努力提高自身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加快与银联的通讯能力。这种公平的竞争,促进了银行卡业务服务水平的提高,而且一家银行的新业务可迅速拓展到所有银行,降低了银行业务开发推广成本。

2.5从数据集中的发展趋势考虑

一方面,各大商业银行数据上收将在近一两年完成,届时分行所有终端的交易信息将直接发送到总行数据中心。如中行目前采取的直联总行和跨行交易总对总通过银联总中心清算的模式,实现总行集中收单模式,集中清算、集中后台支持,避免了人力和物力的重复投入和浪费。减少了中间环节,总体提高了交易和差错处理速度。这种情况下,秦皇岛中行无法与河北银联实现直联。

另一方面银联公司上海数据中心已经启用,所有城市中心的数据基本全部上收,上收后城市中心不再承担同城交易信息转发及清算职能,因此,POS直联分中心原有的缩短交易及清算路径的优点不复存在,反而是将各行原内部交易的授权及清算路径大大加长,不但造成各行系统资源的浪费,而且增加了各行的成本,同时还使交易和清算复杂化,增加了对账和差错处理的难度。

3.相关建议

3.1切实发挥商业银行主力军的作用

从中国受理市场的广度、发展阶段、地区差别等因素看,市场建设的主力还要靠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有遍布城乡的网点,有覆盖全国的网络、有完善的金融服务手段,有多年经营收单所积累的人才,能够为商户提供一揽子的服务。

应鼓励商业银行进行收单市场竞争与创新,可以“间联”,也不排斥“直联”。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根据自身资源、市场、成本等多方面考虑,自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POS网络连接模式。公平竞争、规范发展收单市场的最终目的无非是通过安全、快捷的渠道,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持卡人,同时各收单银行、发卡银行能够赚取更多的中间业务收入,通过充分发挥银行卡产业链各方主体参与积极性,共同促进银行卡事业的规范、成熟发展。

3.2努力强化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