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地理学科素养在课堂的运用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9 16:35:33

地理学科素养在课堂的运用

地理学科素养在课堂的运用篇(1)

“双活动”教学模式。将课堂活动教学与课外活动教学相结合,将知识和技能整合到生活世界当中,将地理知识放到整个生活世界中去学习和思考,注重学习活动的实践性和学生活动的主动性。教学原则:把握课外活动与课堂活动教学内容的衔接以及学科素养的提升;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科素养培养搭建多样的活动平台。基本程序: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据此开展课堂活动、指导学习;学生探讨问题,自主研究,总结提高。实施建议:以课堂活动为主,课外活动为辅;指导全体学生探索有“学习价值”的地理问题,指导优质学生探索有“研究价值”的地理问题。

“双课堂”模式。将虚拟课堂活动与现实课堂活动相结合,借助网络为活动教学提供更丰富的地理信息、更广阔的活动平台,营造自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和学科综合能力。教学原则:利用虚拟课堂网络交互性强的特征,营造自主平等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现实课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解决虚拟课堂中的共性问题、方法问题、能力问题。基本程序:首先,学生在虚拟课堂中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其次,教师在现实课堂中进行知识引导、解决问题;随后,回到虚拟课堂,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成果展示;最后,在现实课堂中评价修正、归纳总结。实施建议:规范课堂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条例,制定课堂讨论的质量评价标准,及时发现并指导学生解决活动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三项实施策略

培养目标综合策略。将单一地理能力的培养转变为综合学科素养的培养,以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践中,在同一项“活动”中设计多个素养培养点综合培养学生素质。实施步骤:植根生活实践,选择活动载体;明确培养目标,承载多样功能;知识和方法结合,综合提升能力。

活动内容整合策略。将狭义的地理活动教学扩展为广义的地理活动教学,打通课外和课内的界限,融通课本与生活,以主题活动为桥梁,将地理知识、技能和情感整合到学生生活中,整体构建高中地理活动教学方案。实施步骤:选定课程内容,设计活动主题;围绕主题活动,构建整合方案;课外活动发现地理问题,收集学习素材;课堂活动运用活动强化,探讨解决问题;学生自选研究课题,深化课程学习,提升学科素养。

活动类型选择策略。依据不同类型活动的不同教育功能,设计系列活动,构建学科素养综合培养的链条。例如,野外考察类(发现与探索,技能与情感);课堂教学类(分析与归纳,知识与能力);专题研究类(研究与表达,能力与情感)。实施步骤:依据活动特点,选择活动类型;不同活动组合,形成活动系列;分项承担目标,全面提高素养。

四条培养途径

学科思想引导培养方向,教学全程渗透。引导学生运用地理观点和地理思想观察生活、反思科学。地理观点与地理思想的养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渗透到整个学科教学过程之中。

地理学科素养在课堂的运用篇(2)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可概括为三大核心素养: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如图1所示)

地理科学素养由地理科学知识、地理科学能力、地理科学方法、地理科学品质和地理科学意识五个组成部分构成。地理人文素养主要包括全球意识、“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人口道德”意识、“资源道德”意识、“环境道德”意识、国家意识、地理美等内容。而地理技术素养主要包括地理技术知识、地理技术能力和地理技术观点三个部分。

二、传统课堂的局限性

1.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

传统课堂的教学环节一般由导入、教师知识传授、练习布置与讲解等主要环节构成(如图2所示),大多时间由教师支配用于教材知识的讲解,学生课堂内化知识的时间很少。

2.传统课堂教学功能的局限性

结构决定功能。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多是以教师为主导,地理教学中以下三个特点仍然比较明显:

第一,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以教材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第二,课堂活动类型少,时间少,师生及生生互动少,知识自我内化机会少。

第三,多样化课堂活动流于形式,部分合作探究活动重形式,轻效果,并未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因此,传统地理课堂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地理学习的乐趣,也不利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和高效培养。

三、翻转课堂的优势作用

1.探索与转机

2015年6月至12月,安徽省高中地理教研团队以省优质课大赛为推手,在全省率先尝试举办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大赛。笔者亲历三轮比赛,从观摩中不断学习、总结与反思,充分地感受到了它在地理核心素养培育中的作用。

2.翻转课堂课例分析

(1)对学生地理科学素养培育的实践――以《图解太阳视运动规律》一课为例

①课堂实施的主要环节及统计

《图解太阳视运动规律》一课由亳州市利辛高级中学的孙老师执教。本节课主要内容如下:

课前:对不同地区、不同日期太阳视运动的相关知识,孙老师制作了形象而生动的微课,并通过任务单明确了学习目标和要求。学生在任务单的指导下,通过观看微课,完成对太阳视运动规律这一地理科学知识的自主学习,并初步形成了一些地理科学分析的能力和方法。

课堂:首先,孙老师结合比赛时刻太阳方位的实际引入课堂,简单回顾微课主要知识后,紧接着,呈现学生任务单完成情况,通过定量的统计结果,依据学生学情反馈,孙老师指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过程,学生分工协作,紧密配合,顺利完成绘制活动,并派代表上台合作展示绘制成果,阐述过程。学生分组展示完成后,老师及时给予完善和点评。最后,呈现经典试题,按照试题难易程度,由易入难,层层递进,继续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展示讨论结果。通过习题,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过观摩后的认真统计,聚焦《图解太阳视运动规律》这节课的教学实施和课堂活动,得出该课的时间结构(如表1所示)。

②对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培育作用

结合本节课的时间结构,不难发现,本节课堂教学有两大特点:

第一,学生活动时间充足充分体现和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学生活动质量提升。在教师的指导下,一个个高质量而有递度的探究和展示活动,从质量上真正实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这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最终必然促进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培育。

(2)对学生地理人文素养的培育作用――以《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一课为例

①课堂实施的主要环节及统计

《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一课由合肥一中的王老师执教。本节课主要内容如下:

课前:学生观看莱茵河流域鲑鱼变化的相关微课视频,完成任务单内容。

课堂:首先,由鲑鱼导入,学生概括鲑鱼主产区莱茵河流域自然环境特征――指出因素。教师结合两份任务单中的典型作答,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规范答题。继而,开展学生合作探究活动,分析20世纪50年代后鲑鱼在莱茵河流域消失的可能原因――分析原因。针对探究结果,王老师及时给予点评,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了不严谨和不足之处。教师提出如何让鲑鱼重返莱茵河的探究性问题,并提供莱茵河流域图,让学生分四组进行角色扮演,展开讨论。在展示交流环节,不同角色出现激烈而精彩的辩论,在充分听取学生各组的意见后,王老师又呈现视频资料,展示莱茵河流域治理的有效措施,最后,老师以简洁的板书呈现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和结构,并以引导学生继续课下探究结束本节课。

经观摩后认真统计,聚焦《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这节课的教学实施和课堂活动,得出该课的时间结构(如表2所示)。

②对学生地理人文素养的培育作用

本节课属于选修内容,而且内容相对抽象和空泛,但仔细深究,涉及的课标较多,也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人文素养的内容。在具体实施中,王老师以鲑鱼消失再回归,这一具体而生动的案例作为载体,按照“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探究活动(课堂学生活动共用时29分钟),并通过角色扮演,调动学生积极、自主参与,辩论激烈,精彩迭起。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全球意识、“尊重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人口道德”意识、“资源道德”意识、“环境道德”意识和国家意识等地理人文素养的培育,在潜移默化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落到了实处。

3.翻转课堂在“地理核心素养”培育中的优势

(1)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

通过以上两个真实的课例,我们不难看出翻转课堂的主要教学结构(如图3所示)。

翻转课堂,学生首先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教师制作好的微课视频等资料包,自主把握学习的进度,随时暂停,重复观看,直到学懂为止,这充分地适应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任务单上的课标要求,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准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而进阶练习的设置,检验了学习效果,初步实现知识的内化。针对进阶练习和资料包学习中存在的困惑,通过有效途径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在获取信息反馈后,依据学情反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分组,有针对性地开展围绕问题主题的各类探究活动。组内学生分析素材,合作交流,取长补短,最后通过代表展示交流成果,而组间随后的相互质疑、补充与完善,使学生的自主分析、交流、辩论,渐入佳境,实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效果。最后,教师从更高角度进行点评,完成知识的拓展和升华。

因此,在翻转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特点为: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以学评教。

(2)翻转课堂的教学特点

经认真、反复观摩基于翻转课堂环境下的安徽省地理优质课大赛中16位优秀选手的课堂,不难看出翻转课堂的以下特点:

第一,翻转课堂基于微课,内涵又远高于微课。其中,任务单地位突出,它引领着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方向,既是课前微课等自主学习和翻转课堂之间联系的纽带,又是翻转课堂的起点和落脚点。

第二,学生探究活动是翻转课堂的重要载体,探究的内容和质量将决定翻转的成败。按照“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探究思路,首先,基于学情差异,学生科学地组成若干个探究单元,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其次,探究问题的设置依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反馈和课标或课标群要求,遵循少而精、由易入难的原则,体现了层次和梯度,侧重实现学生的能力迁移而非简单的知识迁移。其次,各组活动成果的代表呈现及组内、组间的相互补充,相互质疑,相互辩论或相互点评等课堂活动环节,充分地发挥了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翻转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体现教学相长。如果把一节课比喻成一部电影,那么教师既要当好“编剧”,更要当好“导演”,还要适当充当“跑龙套”的角色,服务“主演”们演好“剧本”甚至“剧本群”,让课堂翻转起来,在翻转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提升多项综合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3)翻转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的优势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翻转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转换了教学中师生角色,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也便于教师对学生个别辅导。这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革新,增强了学生在地理知识与技能习得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有利于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

四、结语

翻转课堂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来说属于新生事物,它对传统教学的改变具有一定的颠覆性,对师生要求更高,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培育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助推作用。未来可能还会出现更多、更新的教学模式,但无论教学方式如何变化,有一点将始终不变,那就是:立足学情,高效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向东,袁孝亭.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66-69.

地理学科素养在课堂的运用篇(3)

课堂教学改革在任何时候都应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当前,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进行?笔者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课堂教学的三个层次

对当前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考试而教的课堂。特点是:题海战术,支离破碎。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组织教学工作的着眼点是为了考试,“考点”决定了课堂教学中的“教点”和“学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是要把考试可能考到的内容教到位,因此,课堂设计没有了整体感,显得很零碎。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样的课堂教学弊端很多,但仍有不少教师不愿抛弃这陈旧的套路,因为在考试改革没有太大作为的情况下,这样的课堂,“应考”的效果确实还不错。 第二个层次: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教的课堂。特点是:缺乏情趣,效率不高。当前,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处于这个层次上。本来,加强“双基”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致力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无可厚非的。第三个层次,为发展而教的课堂。特点是: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重视与学生情感的沟通,他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励学生,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样的课堂,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是一致的。许多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这个层次的典范。

二、课堂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新课程标准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实施的,“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也应致力于学生的发展,致力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科素养又可分为四个方面的素养:基础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1.基础素养:指本学科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2.人文素养:主要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这是新课程标准所特别强调的,也是过去的课堂教学中重视不够的。 3.科学素养:主要指过程和方法等方面。这是时代的新要求,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4.信息素养:狭义的理解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广义的理解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听、读、思、辨等过程搜集和处理课堂信息的能力。其中“基础素养”是各学科所特有的,而“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是各学科所共有的,且在内涵上有一致性。学生各门学科的“学科素养”提高了,综合素养也必然提高。

三、综合运用多种课堂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以下几种课堂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1.正确理解“主导”与“主体”的含义。(1)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来看,教师和学生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在这组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着班级风气的优劣……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是“主导”。(2)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在这个运动的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自始至终成为主角,而不是教师的“自我表现”。2.转变学习方式。(1)鼓励学生质疑。(2)让学生去尝试。3.处理好基础知识的教学。4.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是暂时的、变化的、零碎的,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是持久的、影响学生终身的。5.加强课堂教学的综合性。 加强课堂教学综合性的过程,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过程。加强课堂教学综合性的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加强学科内教学内容的融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做好归类、合并工作,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一是加强学科间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促进学生的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和多维的思维方式。6.有效地向课外扩展。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而课外学习的空间是无限的,时间是终身的。我们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将课堂学习作为一个示例,然后积极地向课外扩展,真正做到让学生的“功”形成于课外。课堂教学如何向课外扩展?(1)维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在课堂上培养起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外去,并不断地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使这种兴趣得以巩固和升华。如果学生在课余时间仍很迷恋这门学科的学习,那么教师的教学一定是成功的。(2)训练坚定的毅力。学习的过程并不全是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有困难,也有挫折,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坚定的意志,让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3)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显著特点是自主性、综合性、开放性。课外学习广阔的空间、灵活的时间更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题、自主展开学习过程、自主总结学习成果,这是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具体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地理学科素养在课堂的运用篇(4)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前提下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中,尤其是在理工科院校人文类课程里,由于受到课程性质、课时、学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够有效通过新课型实现其课堂管理生态化及课程模式精品化,因此很难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此,应该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关注此问题,运用新课型全面打造生态化精品化人文类课程新模式,有效促进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1 问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1.1 为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依据

通过发挥新课型的优势作用构建生态化、精品化的全新人文类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升素质教育实效性。进一步有效拓展课型应用和推广领域,从实际应用角度论证和丰富相关教育理论,为其提供实践依据。

1.2 为素质教育实践提供全新思路

在现代课程观中,提倡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课程内容体系,体现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意识增强、能力提高、人格发展,课程运行呈现开放性和多元化。人文类课程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其教学实践中以全新的素质教育观指导下实现课程教学的生态化、精品化,将改变传统教学观中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一观念,实现主体性教育为指导思想的课堂教学新秩序模式。

2 新课型模式的基本特征描述

所谓新课型模式即由“咨询型、辩论型、参与型、研究型”等新课型通过角色交叉、优势互补来实现人文素养通识课生态化、精品化的全新教学模式。

其应用能够有效的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生态式”互动优化关系。这种课程类型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规律的探寻,而且也是对学科课程本质的反思,因而代表了当今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目前较为先进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和最佳实践途径。素质教育观下的“课堂生态管理观”,即指通过构建“生态式的课堂”,让课堂生态实体――教师和学生在自然和谐的环境下富有个性地自由开放地合作、研究及学习,课堂生态管理观主张师生平等民主的新型关系。

新课型可有效实现提高认知、提升能力、培养情操为核心的课程目标;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以学生咨询为前导,以学生积极参与、热烈辩论、主动性研究为主要课堂组织形式,创设轻松而热烈的生态化课堂管理秩序,使学生在自然和谐的环境下富有个性地自由开放地合作、研究、学习,提高学生知识获取积极性;在课程评价上,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观为指引的课程评价体系,最终通过新课型的全面运用打造出素质教育观指导下生态化、精品化的人文素养类课程新模式。

新课型模式的特色描述:

(1)新课型优势组合与角色互补为基础。多种新课型的有机互补,实现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与现场辩论、课堂参与、课下与课堂咨询、主动研究等有机结合。有效实现良好认知的基础上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

(2)生态式课堂管理策略为实现手段。如何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将多种课型综合运用的原则、方法与精神贯彻到人文类课程教学当中,全面营造和谐、轻松、自由的生态式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由个性的状态,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与实践。

(3)精品化课程模式为最终呈现形式。人文素养通识课程精品化是一个系统化的建设过程,其课程建设目标应该以应用先导性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学生主体性为特色的教学模式、育人全面性为目标的教学实践等突出特色的精品化课程,从而有效提高和促进现代高校素质教育实效。真正在课前、课堂、课后皆实现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互动、生生参与、紧张热烈、深入研究的课程教学新模式和新局面。教师的作用在于积极引导,教学以学生主动探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主要形式。最终构建教学内容充实、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评价科学的生态化、精品化人文类课程新模式。

3 新课型教学模式构建的具体实施

人文素养类通识课程生态化、精品化新课型教学模式构建,具体说来就是一个由创新的课程组织形式、系统的课程教学内容、丰富的课程互动方式和科学的课程评价办法构成的一个新课型模式。

3.1 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结合课程特色、运用多种新课型构建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多种课型在同一课程中综合运用的优势,实现多种课型角色的平衡和互补,创造课上课下活泼、轻松、协调的气氛,实现课堂教学生态化。全新教学模式中新课型的应用主要包括:首先课前要体现内容的先导性,主要应用课型有咨询型和研究型课型;其次课上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要应用课型有:辩论型、参与型、咨询型和研究型;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为基础,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轻松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最后要体现育人的全面性,主要应用的课型有参与型和体验型。

3.2 实用的课堂教学内容

以搜集学生集中关注的课程问题为先导,结合教学大纲和总体进度,适当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中的侧重点。这是教学内容实用性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途径和办法。所以在课前采用咨询型课型对于本类课程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咨询型课型改变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课程结构、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等,教师要了解学生关注的问题,在课堂上围绕课堂内容设置实用、活泼、深刻的话题进行课堂讨论。

地理学科素养在课堂的运用篇(5)

小学数学是小学义务教育中的核心课程,是一门需要学生合理开展逻辑思维能力,充分动用想象力和运用数学理论知识的复杂学科。近年来,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不断完善,“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和广大教师在课堂上教育的关键点。本文根据当代信息技术的科教手法,对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进行探究和分析。

1、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扩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当今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课堂授课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小学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并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和科技性等特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扩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独特结晶,其主要的构成部分是数学人文、逻辑思想、数学意识,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审美表达是数学教学的切入点,换句话说,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让学生爱上数学,并让学生掌握合理和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经历一个“愿意学、敢于说、勇于做、能做好”的数学学习过程,从而扩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把学习数学与实际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主动地思考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统计表与统计图”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认数、计算、测量、统计”等的理论知识时能有较高的感悟和理解,比如下面这个统计图中,A、B、C分别占有46%,38%,9%的比例,求D的区域占整个圆的百分比。根据图中的示意,我们可以得到D的百分比的求法是1-46%-38%-9%=7%,由此得到D占整个圆的百分比是7%,教师要充分锻炼学生的数学核心思想,让学生遇到概率数学题目时,有效地围绕中心思想,即概率知识,进行解答,能提高做题效率和准确度。锻炼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2、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元素――丰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要求极高的学科,要想学好数学,学生不仅要熟知课本上的理论教学知识,还要有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小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对许多复杂的理论知识和数学逻辑不能很好地掌握和记忆,教师要做好引导的作用,利用好网络这个强有力的工具,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发展学习耐心,提升做数学题的运算速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元素,能为小学数学课堂带来强有力的效果,让学生明白数学的核心内容就是逻辑思维与实践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学习的工具,利用网络资源教学让课堂高效率和高质量的进行。数学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有:抽象推理、数学模型、运算能力、数据分析、空间概念等,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的元素,对学生进行教学。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模型结合” 的教学方法,即通过让学生观看数学模型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多面体的结构了解,如粉笔盒可以近似地看作“正方体”,钢笔可以近似地看作“圆柱体”等等,教师要从现实世界到数学内部,把数学课堂上的研究对象推广到实际生活中,引发学生的构思和想象,再通过各种命题的推理和演算过程,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加强运用技巧,使小学数学课堂具有“实用性”、“多元性”、“核心性”等特点。

3、加强“信息技术”的教学探究――提高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效率

社会和科技在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势必会成为当代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教学理念,既然选择了网络资源教学作为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师就要有效地运用其优势,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和课堂模式的探究过程,把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发挥到极致,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效率。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多运用一些例子,让学生学会自主地探究和学习,利用科技技术,找到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学习内容,另外,教师应当多找一些关于教学内容的资料,学生感兴趣了自然就会认真听课,自觉地集中课堂思想,紧跟教师步骤学习,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例如:在教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一课时,教师要注重“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答关于直角三角形的数学例题时,充分发挥数学核心知识,比如下面这题,在直角三角形ABC中,两条直角边边长是3和4,求另一条边的长度,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求得斜边的长度为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再开方,最终得到5,教师要严格培养学生的做题经验,让学生形成数学逻辑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让学生具备了“核心素质”的学习观念和意识,才能落实小学数学核心教育的高效课堂。

总之,“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是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新目标和新理念,是深化改革体制和教育体制的重要核心内容,也是当代小学数学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一定要从日常的教学工作入手,结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再数学课堂中加入有效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教学,促进“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可持续、全方面的发展,切实提高小学数学科教课堂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章红波.信息技术与现代化教育[J].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Z1期

地理学科素养在课堂的运用篇(6)

一、教师发挥主导性作用,落实素质教育

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小学美术素质教育得以落实与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教师具体做法如下:

1.教师教学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小学美术教师以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导,将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落实到具体教学中。

2.教师在课后逐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及学科素养。小学美术教师的言行举止需要对学生的行为和品格发挥好的影响作用。

3.教师逐步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小学美术教师要沿袭原来比较有效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还要不断地引用当前创新型的、比较受追捧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二、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落实素质教育

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充分发挥是落实小学美术素质教育的关键。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改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引导和完善学生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使学生能够养成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律,积极主动、乐观向上,具有团结、合作、协调的精神。

三、教学模式多层次、多样化,落实素质教育

在新课改背景下,可以把原来传统的枯燥、重复性地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的方法运用到课堂练习中,可以将传统的比较有效的故事教学法应用到课堂中,可以直接运用类似的非常必要的传统模式或已经取得良好效果的传统模式,也可以运用优化后的传统模式进行知识传输,还可以运用一种或多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新鲜感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四、从多个细节做起,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素质教育对于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是把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等教学细节中。当前的小学美术课堂,在素质教育目标实现和具体实践等方面,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注重对绘画技巧的理解与应用,注重对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对一般学习能力的培养,但在以下几方面处于忽视状态:

1.美术学科的历史与发展。

2.美术学科与学生的真善美培养,美术学科与社会、生活、个人的教育。

3.美术学科与学生的习惯及作风教育。

4.美术学科与学生的心态培养等等。这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把这些教学目标渗透到每一堂美术课堂上,渗透到美术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地理学科素养在课堂的运用篇(7)

小学数学尽管简单、浅显,但仍然具有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应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小学数学素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文化素质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已渗透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数学文化具有初级、高级之分。小学数学是数学文化的初级形态,小学数学文化知识素质的形成,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主要包含下列内容:1.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小学数学的概念、法则、定义、公式;2.正确、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3.正确理解和掌握简单的几何形体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概念;4.能根据数量关系正确地分析和解答应用题。

2、能力素质

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学生可形成数学技能,获得到数学问题的观察力和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力,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比较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思想素质和个性品质

根据数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启蒙教育,学生可形成严谨、缜密、科学的数学品质和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克服困难的精神,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应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进行。如课堂教学、数学竞赛、数学问题征解、数学问题讨论、数学小论文写、数学应用性调查、数学家治学精神的介绍等,都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好方法。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当设计更科学的教学过程,采用更好的方法、手段,选择更有实践价值的内容,使学生既花时少、又学得好、学得活,既使学习有余力的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提高了数学创新能力,又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能学到基本的数学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

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目标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改进,也只有改进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进,我们可以 从改进教学方法上来进行:

1、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应用包括两个方面:实质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实质性目标,即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这是教学目标的基础。发展性目标,即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受到能力训练与人格精神的教育培养,这是教学目标核心。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核心,设计扎实有效的教学过程。

2、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培养发展的过程。只有当学生本身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全过程时,老师的教学才有望获得成功。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才有望成为事实。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一定要努力创设情境,为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供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在素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积极主动参与其中的满足和乐趣,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自主性不断得到培养,个性不断得到发展,使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的主人和良好个性品质发展的主人,这正是我们注重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根本着眼点。

3、重视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课堂教学不仅要对学生的现在负责,而且要对学生的将来负责,具体地说,课堂教学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只看到当前的学习成果,更重要的是应教会学生掌握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有序观察的方法、科学记忆的方法、主动合作与大胆求知的方法等等。

4、讲解直观,操作与口述算理相结合

课堂教学要注意数学学科的特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认识规律,用准确、生动、简洁和富于儿童化的语文形象,清晰地陈述,说明或验证数学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精细地观察,一丝不苟地操作,准确完整地口述算理,从而有效地促进知识内化。

地理学科素养在课堂的运用篇(8)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等;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比较异同,汲取精华,尊重差异等方面。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

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英语教学应强调使学生形成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营造一个能进行交际实践的学习环境,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自主学习模式。

人的素质是指在人的先天和后天生理特点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将人类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内化、积淀于个体身上形成稳定而巩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属性。英语学科有着它自身的教育规律和特点。

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

语言能力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

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

理解口、笔语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并赏析其恰当表达意义的手段;

有效使用口、笔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

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强,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

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

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

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够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反思、调整和评价自己的学习。

几位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都非常注重学生英语听说技能的培养,深入挖掘材料内容,结合生活又跳出语篇高于生活,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彼此交流互动,受益匪浅。

二 观摩心得

借助远程研修平台,我得以观摩三位老师优秀的课堂实录。从三位老师的精彩的课堂实录中得到了丰富的教学启示与教学经验,受益匪浅。三位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和授课过程非常成功,优点很多,对我的教学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下面简单谈谈我的观摩心得:

一、三位老师对教材与学情分析准确、全面。教学目标定位准确适切,契合学段、学期和单元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目标表述清晰规范,可观测、可操作、可评价。教学活动内容丰富,有利于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升,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蕴含学科核心素养,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教学流程设计相对完整,指向预设目标,重点突出。

二、教学环节设计能够联系生活,教师将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激发了 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都能以丰富的形式组织教学,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充分挖掘生活资 源,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感悟、获得各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特点突出,几位老师都以不同的形式展示了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直击学 生的兴趣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有效地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巩固了知识的掌握,完成的教学目标的学习。

四、三位老师能够熟练、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课堂交流和教学评价。都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恰当地运用到教学中,课件使用随课而动,直观高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结合运用了丰富的课件,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同时,也对课堂教学有明确的归纳与总结,恰到好处。

五、三位老师较好的处理了基本素养与创新潜力的关系。在教学中,注重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中,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适当选取教学策略,促进了学生英语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位教师的课堂精彩纷呈,教学目的明确,环节清晰,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学习与借鉴的,我将不断 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学科素养,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多样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 打造高效课堂

本次研修观摩了三位优秀教师的课,和以往一样很受启发,三位老师的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的优点,受益匪浅。同时我也开始反思:我们一直所提倡的高效课堂,究竟怎样才能打造出高效课堂?现将我的一点反思展现如下:

首先,我认为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学设计。做好教学设计是教师上课的前提,教学设计是教师上课的指南针,它指引着教师在课堂上的“方向”。所以说,高校课堂能否实现,一大半取决于教师在备课时的教学设计是否做好。

其次,教学设计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导入环节。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的设计关系着整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环节要求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的学习中,所以,导入环节的设计至关重要。

再次,教学任务的设计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教学设计涉及的问题很多,主要在重难点的突出和学生活动设计两个方面容易出现时间掌握不好的情况。重难点的突出和学生活动设计两个方面容易出现时间掌握不好的情况。重难点如何突出?首先应该在时间分配上体现出侧重,可是我们常看到的现象是课堂上教学导入占用时间过长,课堂复习旧知识环节拖沓,教师对重难点问题的铺垫过多,导致学生真正思考探究的时间不够,甚至刚要到解决重难点的问题环节时,时间已经所剩无几,只好草草收场。这样的课教学效果不好,而且恶性循环,每一节课都要弥补上一节课未完成的任务,又造成了新一节课的时间分配不合理。

如今的新课改,提倡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式学习。那么,如何才能把活动设计好呢?由于学科的特点和教师个人风格的不同,活动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但高效的活动一定有共性之处,我想我们一定要做到:一定目标,我们的教学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以便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二定时间,也就是完成次任务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三定方式,也就是如何开展活动,是独立完成,还是独立后再合作。四定反馈,也就是如何检验活动效果,是抽签提问、随机提问,还是每个组都展示。五定评价,也就是评价标准。

以上是我的一些反思,还应该结合实际教学进行不断的调整和磨合,以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

四 观课报告

本课既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纵观整节课的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一、教学特色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通过Warm-up中的Let‘s sing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有良好的情绪准备进入新课的学习之中。游戏,看不完整的图片猜单词和听声音猜单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新课导入将学生的心理活动引入到一个新的知识情境——Old Macdonald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认识上的需要。学生欣赏着生动的电脑画面,听着优美动听的歌曲,以无比喜悦的心情进入英语课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

2、依靠多媒体技术,整合教学资源。

充分运用电脑及网络资源,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将网络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导入新课时,电脑出示bird、mouse、squirrel的漂亮图片以及播放pig、elephant的声音导入新课单词,既生动又形象。巩固单词时,用电脑出示小动物,让学生说出英文单词、并做出Fly like a bird.等的动作,检测学生在本节课中对单词、句子的掌握程度,还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反馈信息,为进一步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收集第一线的资料。

二、教师素养

我佩服老师整个身心都投入进去,整节课都面带微笑,以饱满的热情感染每一位学生,教学基本功扎实,师生关系融洽,尝试以学生为主体,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教师声调不断变化并配以手势,学生朗读的形式丰富多样,这样学生的基本知识巩固扎实,在区别mouse和 mouth两个单词读音时,老师用手势示意学生看老师的口型,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

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层层递进,目标明确。教学设计中的活动、儿歌、游戏等都有一定的目的性,虽然花样多,但是都服务于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机智。拓展部分,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我门要爱护动物,一句话把所学的内容与人们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教师个人语言功底深厚。教师对于学生的每一次读单词都作出了感应,表扬的形式多样,并且加以纠正,尽可能地让学生发音正确,使知识学习更加扎实,这也正是教师指导功效的体现。

三、教学建议

1、在教句子Fly like a bird.时,老师一开始就加上自己的肢体语言就更好。

2、教师评价学生多,学生评价学生少。

3、小组操练少,应多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

五 砥砺前行,蕾结硕果

通过本阶段的远程研修,我从三位老师的精彩的课堂实录中得到了更丰富的教学启示与教学经验,受益匪浅。几位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和授课过程非常成功,优点很多,对我的教学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 教师基本功扎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各位老师口语流利,发音准确,整堂课轻松、活泼。教师教态亲切,身体语言丰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平时我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因此,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各位老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

二、三位老师的教学特点突出,针对本年级段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运用的资料齐全、信息丰富。

老师们的课件素材选取范围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也对教材内容的生活化和实效性进行了提升。

三、教学环节设计能够联系生活,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带动课堂。课堂学习的生活常识都是来自生活,激发了 学生的兴趣。在这三节课中,教师在教学中都能以丰富的形式组织教学,很好地突出了活动性和趣味性,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充分挖掘生活资 源,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感悟、获得各方面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特点突出,三位老师都以不同的形式展示了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都有效地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巩固了知识的掌握,完成的教学目标的学习。

五、三位老师都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恰当地运用到教学中,课件使用随课而动,直观高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同时,也对课堂教学有明确的归纳与总结,恰到好处。

三位教师的课堂精彩纷呈,教学目的明确,环节清晰,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对学生的社会体验有实际的意义。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学习与借鉴的,我将不断 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学科素养,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多样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

六 观课有感

收看学习了三节优秀课例,感受颇深。三节课的执教老师都能熟练驾驭教程,对教材与学情分析准确、全面,教学目标定位准确适切,契合学段、学期和单元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目标表述清晰规范。教学活动内容丰富,有利于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升,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蕴含学科核心素养,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

最引人入胜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三位老师教学流程设计都非常完整,指向预设目标,重点突出教学实施指向教学目标,循序渐进,促进心智发展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课堂教学结构完整,课堂容量适当,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根据教学目标需要灵活多样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方法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学习过程中面向全体、注重差异,保持学生持续学习的热情。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反馈。采用了多样的评价方法。评价活动指向教学目标,尤其是指向语言运用能力。评价话语反馈清楚、适时、体现人文性,激励性、启发性。能够熟练、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课堂交流和教学评价。教师话语准确、规范、得体,具有示范作用;

英语使用充分,母语使用符合教学需求。三位老师在上课时有各有千秋,济南外国语的谭老师善于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利用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既巩固了所学内容,又练习了口语写作等能力。淄博的张老师口语驾驭课堂的能力非常强,她选择的是高三的语法专项学习复习,利用练习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所学的语法项目,使之更加清晰,这比较符合高三的复习节奏。成武一中的刘老师是一节新授课,利用大量的图片,数字,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反复的进行操练以达到巩固的学习目的,美中不足,如果英语口语再完美一些,这不失为一节容量大,内容充实的优秀课例。

三节课都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基本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各有收获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另外三位老师都充分利用了新型的多媒体授课方式,极大地扩充了课程容量,课件运行正常,链接准确;

视频拍摄内容完整、画面清晰,声画同步。这都展现了三位老师良好的专业能力。

七 英语阅读课观课报告

非常感谢山东省教育厅提供的远程研修平台,能提供给我们教师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使我们本次学习有了新的理念和技术的冲击,让自己更明确了前进的目标和力量。我有幸聆听并认真学习了三节不同特色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各位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让我受益颇深。三位老师授课中娴熟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他们个人所表现出来的驾驭课堂能力和自身的综合素养,让我收获很大。

一、总体评价

总体来说,三位教师综合素质较高,他们的教学基本功扎实,都认真研究了课程标准,深入挖掘教材,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教学目标明确,三维目标的设定准确,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突出,使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学会知识。

三位教师在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考虑师生的共同参与性与互动性,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教师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使整堂课学生的参与面广,参与度高,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拉近了师生距离,活跃了课堂教学。

教师们的口语流利,教态自然、亲切、大方。利用多媒体创设语言运情境,促使学生感悟和体验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内在联系,着重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教学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二、主要优点

1、教学设计合理、有效、全面。

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情分析,将教学任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新知识的建构更加自然顺畅,真正是水到渠成。采用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灵活多样,寓情感教育于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教材与学情分析准确、全面。教学目标定位准确适切,契合学段、学期和单元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目标表述清晰规范,可观测、可操作、可评价。教学活动内容丰富,有利于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升,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蕴含学科核心素养,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教学流程设计相对完整,指向预设目标,重点突出.

2、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内容高效

从课堂组织来看,三位教师对教学理论的理解无疑是深刻的,并做了大胆的尝试。面向全体、注重差异,保持学生持续学习的热情。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反馈。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评价活动指向教学目标,尤其是指向语言运用能力。评价话语反馈清楚、适时、体现人文性,激励性、启发性。情景教学,任务教学,合作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理念的运用,使我对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有了更深的领悟。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效果显著。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 发展能力。授课教师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内容丰富,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操练句型,很好的贯彻了 “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改变以往的教师讲授,而是大胆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试题,我认为效果远超我们老师平时的一遍遍的讲解,同时还锻炼了学生们的能力。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造精彩英语课堂

(1)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位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初中生活泼好动,接受新事物快。他们对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影片很感兴趣。

(2)利用信息技术补充教学资源,设计多层次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学生“温故知新”的必备环节。三位老师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优势,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轻松练习。

4、教学评价及时有效

三位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他们采用多元化评价,例如全班的整体评价与学生个体的评价相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小组同学间的评价相结合,课堂的及时评价与课后的整体评价相结合。对学习的评价也从重知识、重结果转到了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来。这一点非常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三、课后反思

通过这次英语“观课评课”活动,我们要把课堂观察视角和着眼点放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上,也就是要关注教师的课堂设计,关注课堂师生互动以及课堂目标达成度,通过开展有效的“课堂观察”能够更好地引导教师去研究课堂教学,更好地提高英语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从而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性。同时,在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性、生动性与创造思维能力培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我的收获

通过此次的观课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我学习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吸引学生的兴趣,设计分层次的练习,延伸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我认识到教学活动的设计一定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不仅分析教材还要分析学生。在活动设计的时候,以教学目标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活动。

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的关注。

总之,作为英语老师,我们既要精心备课,做到有特色有创意,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师素质,以精湛的教学艺术获得学生的认可。只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做有心人,处处为学生着想,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就一定能在教学方面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八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体现

当前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新课改中我们听到的最多一个词就是“学科核心素养”,那什么是英语学科素养?我们当前的课堂中有没有体现这样的目标?以下就三位老师的课堂探讨一下我们当前课堂中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需要改进的环节。

英语学科素养是指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实现理解表达和交流的基本素养。它被概括为语言能力、 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四大核心素养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整体,其中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保障,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要将培养的总目标从强调培养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转为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以上理论可以看出三位老师课堂中的很多环节也体现了英语的学科核心素养。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张老师的I Have Seen Amazing Things这堂阅读课通过完成课堂阅读任务 ,整合了相关信息,让学生来描述未来的发明。这个情境的呈现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锻炼,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语言表达。二,问题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三位老师的课堂中都精心设计了很多问题,由浅到深,让学生在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五个方面得到训练。三,加强交际,扩展学生的文化意识。韩老师的Philosophers of Ancient China不仅仅是了解了三个中国古代的三个哲学家以及他们的思想,更是引出语篇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影响力。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创新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取代了先前的学习策略,让学生不仅在学英语,用英语的过程中应用学习策略,更要形成英语学习能力,为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李老师的课上很多地方都很出彩,尤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非常突出,让学生通过题目总结策略,并随之应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当然三位老师的课堂上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来适应当前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例如关注整体课堂的活力,教师对课堂的构建能力,拓宽语言的运用形式,文化品格的培养。

总之,当前的课改保留先前教学中的精华部分,通过学习和借鉴改进不符合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方面。提升教师自身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九 优秀课例观评学习心得

通过这些课例的学习,我的收获颇多,现在结合我个人的教学经历,就英语教学的核心素养与教学策略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不言而喻,高中英语学习的首要关键,即是夯实学生的英语知识基础。作为英语学科素养重要构成部分的语言能力,应采取何种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其一,教学氛围营造。语言学习,与周围的语言环境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课堂参与欲望。追本溯源,营造语言教学氛围的关键核心,是要全面、深入、及时、细致的了解学生的心理,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热情洋溢。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聪明有余,而柔韧性不足。英语学习循序渐进,想要显著提升英语水平,并不能快速性、跳跃式的达到,需要学生意志坚定、肯下苦功。许多学生告知笔者:“英语学习事实上并不困难,但长期的背诵、记忆过于枯燥,因此很难坚持下去。”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采取引导式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语言的趣味性,转变教学风格,摒弃“一言堂”模式,让学生切实的参与进来。其次,整合学习内容。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高中英语学习并没有固定统一的学习方法,而学习的内容也应拓展性的向外延伸。例如,阅读教学中,可组织学生阅读英文报刊、英语成语、名人轶事、英语故事,乃至英语笑话等。听力教学中,可鼓励学生观看英语歌剧、歌曲、电影(最好是中英双字幕)等,扩大听力练习,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二)我们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有效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良好的学习能力,是英语学科素养必备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一,鼓励独立思考。高中英语学习,尤其是阅读教学,要做到此“三到”。然而,许多学生“眼到心不到”,只是盲目性的浏览,对于重点词汇、句型不加记录、思考。阅读过程中,遇见晦涩的词汇,不愿意翻动词典,也不联系上下文猜测,而只是一味依赖他人。为此,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强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心到”。其次,小组学习模式。一方面,小组学习模式能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组间同伴也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另一方面,小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深远。更能让学生在在语境、活动、模拟的过程中学习英语,感受英语的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每当一个小组演讲之后,笔者要求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打分并补充。

(三)我们要把握问题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品质

学习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维品质得以提升的重要途径。英语学习并非单一的死记硬背。相反,英语学习对学生语言思维的塑造,对逻辑思维的发散作用十分明显。而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和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求知的第一步,即是发现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以问题为载体,进而才能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精神,教师除了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之外,还应重视课堂节奏的把握。比如,课堂应有“留白”,在客观上保证学生有思考、提问的机会。又如,课堂教学应尽量“放松”,对待学生的提问,教师应认真。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往往为教师的一句口头赞扬、一个鼓励眼神所触动。

(四)我们要让学生加强交际,拓宽学生的文化意识

现行高中英语教学,除了加强学生英语素养之外,还应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意识渗透。从教育理念角度分析:教育应“德才并举”。技能的学习固然重要,但“育人”的功能不可或缺。社会的进步,依赖于高素质的人才精英。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文化意识的渗透,正是完善学生“素质组建”的重要环节。

教育要回归原点,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正是对学生发展的全面重视,是对新世纪人才培养的有力举措。作为一线教师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在实际教学中思考和探索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与方法,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英语的学习及应对全球化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 阅读课观课报告

在三节优课中,乐陵一中贾敏老师的阅读课让我印象最为深刻。整节课贾老师用她过硬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征服了我。整堂课亮点频频,课堂活跃而有序,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效果好。

这节课的第一个亮点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介绍作者,贾老师让学生展示了在预习材料中了解到的狄更斯的知识,以及他的小说和小说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本篇文章的情境中,自然过渡,并诱发学生思维,启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新课,很快就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非常细致、落实的铺垫。

这节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征。在在问题的设计方面,贾老师以任务驱动性的教学活动设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以疑激思,善问善导。这是第二个亮点,也是贯穿于整堂课最大的一个亮点。首先,让学生自己找出小说的脉络,概括总结。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把握篇章结构的能力。然后让学生找出描写饥饿的句子,认识文章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随后让学生找出描写Tall boy的句子,教会学生体会作者设计人物的意图。再依次找出其他的人物,分析人物的性格,并带感情的读出句子。

地理学科素养在课堂的运用篇(9)

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学习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如何选择正确的课堂教学途径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每位地理教师应思考的重要问题。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另外,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应领会新课改精神,学习新课程标准,重塑新课程理念,把握新课程教材,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在努力学习、积极尝试、勇于探索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进而转化成教学成绩。

二、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各位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及教学过程,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了解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教学。

(二)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途径是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

1.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是紧密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变革现象,激发兴趣。在地理教学中,若能将课本的资料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赋予学科一定的生命力,使其呈现知识的价值,那么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另外还可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上你的课,这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中学生处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往往是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去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课堂上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教师诙谐的语言、优雅的教态、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素养、某一个特长等等,这些都可成为学生崇拜的焦点,也是良好关系建立的条件。这样就可形成由崇拜到愿意和你接近,愿意上你的课,教学效果自然会达到最佳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包括道德、思想、业务及工作素质,还有业余爱好特长素质。

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现在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在我们的教学中,也应是这样,在课上,我经常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体会,然后问:“你学到了什么?”“将你学到的知识怎样列成体系?”“还有什么疑问?”当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学生学习的爱好会更浓,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三)加强学习研究,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地理教育目的看,对学生的培养由“知识型”人才,逐渐转变为“能力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对地理教师在如何挖掘教材、拓展新知识、开发课程资源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新课程对地理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地理教师必须要重视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且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四)课后及时总结

你的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达到的标志是什么?你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你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这次课你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什么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在下次课中你打算如何克服在这次课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等等。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也会有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地解决,在课后要及时地回顾总结,不断地调整、改进,以期达到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也正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的方面。

总之,广大地理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以改革为动力,在新条件下适应时展要求,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育效果,切实以素质教育为教学重心,有力地促进广大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地理学科素养在课堂的运用篇(10)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我们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本上淘汰了过去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的设计核心定位于“以学为本”,注重处理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并且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自主学习的培养、体验与感悟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说,原来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已不适应我们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了。

一、树立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过度强调知识体系,忽视了人文素养,以考试成绩为评价形式,这种重成绩、重结果的评价机制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新课改下的评价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与热情,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要想达到这样的理想目标,就需要我们教师树立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并使之内化成教学行为,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学习兴趣、认知水平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并积极运用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主动地思考与大胆的实践。我的具体做法是:

1.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新课改下的考试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把学习语言能力和运用能力定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强调语言实践的重要性。因此,我在讲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研版)的初中英语教材时,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把教学的中心转移到指导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提高能力上。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只有在疑问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发展与创造。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受到压抑,他们被框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里。所以,我在讲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研版)的初中英语教材时,我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鼓励他们进行大胆的自主质疑,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学习Module 1 Wonders of the world这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研究,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Have you got a nice holiday?(2)What impressed you a lot in the holiday?(3)There’s also something nice in the school. What is it?

二、建立民主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过分的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了对学生的激励;评价内容过分地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他们的个性差异与全面发展。这样的评价方式实际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无形之中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很长时间以来,教师被看成是知识的化身,在课堂上是主角。可是,新课改下倡导的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从不过多的表现自己,而是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对他们进行民主性的评价,绝不一人说了算。例如,在学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研版)的初中英语教材Module 4 New technology这一课时,对于本课的单词与句型,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总在一个表格内,组织学生选出优胜小组,并把优秀的表格张贴在教室里供学生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了思考、创造、应用的机会。

三、运用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怎样把素质教育真正地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自我,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到进步与成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教学评价指标。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兴趣、自信等人文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对学生的评价往往采用标准化的试题,通过分数衡量学生的进步,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讲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研版)的初中英语教材时,我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把英语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培养人的素养上来,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我的具体做法是:

1.运用“特长”评价

例如,在学习Module 7 Planes, boats and trains这一课时,有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学习这篇课文,有的学生编成歌曲,有的学生画出漫画。

2.运用“星级”评价

在学习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研版)的初中英语教材时,我常常根据学生的表现评出“班级之星”,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无论运用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教师都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采用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地理学科素养在课堂的运用篇(11)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科学素养是现代人一项必备的素养,但作为国家发展中坚力量的文科生,科学素养状况不容乐观。文科生最欠缺的科学素养是什么?调查中,“理性思维”被排在首位(68.5%),其次是“逻辑思维能力”(65.5%),第三是“科学常识”(60.4%)。接下来还有质疑精神(56.3%)、分辨能力(53.1%)。高中阶段是学生最容易、也是最有时间接受科学知识的阶段。所以,在高中阶段教师应该加大科学素质教育。物理作为科学知识的主阵地,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规定了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制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且《标准》中新课程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那我们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文科生的科学素质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整合资源,激发兴趣

由于物理学科的特点,高一结束后,大多数文科生对物理已彻底失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这就要求从他们的思想工作做起,再次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才有可能在物理课堂上培养科学素质。

1.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首先应该从教学内容上优化,帮他们找回学习物理的信心:要善于开发教学资源、善于整合教学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来辅助、完成我们教学,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2.介绍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毅力。如,讲牛顿是怎样勤奋学习、废寝忘食工作、为人类做出非凡成就的;伽利略是怎样为追求真理与教会作斗争的;法拉第是怎样把人类带入电的世界的,通过讨论会、辩论会等活动,渗透物理知识。

3.调控课堂,让学生对你没有反感情绪。课堂气氛应保持活跃,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让学生笑起来,老师上课过程应持续保持幽默感,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做到这几点,基本上学生会跟着你学习了,其他就好办了。

4.多媒体技术运用于物理课堂教学,可以成为物理教学活动的剂。它是一种把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正确适当地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质的改善和提高,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它能在有限的时间(课堂)、空间(课间)内打破地域,展现古今中外的科学现象,使经验较贫乏的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很感性地认识教材中的事物,达到知识领域、情感领域的目标。

二、降低难度,循序渐进

在新授课的过程中,知识讲解不应该太难,本身学业水平测试要求的多为理解性的偏多,对于较难的知识点应从多方面入手突破,使学生感觉很简单、很容易,并通过考试成绩鼓励他们,这样无形中信心就重新回来了!第一次教高二文科班物理的时候,班级比较多,工作量大,再加上没有经验,总感觉都高二了,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应该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小测验时选题就没考虑那么多,从网上下载一些题,稍微修改一下,就进行测试,考试或总复习的时候,总会让我很吃惊:备课、讲课可以说相当细致了,而学生当时也是听懂了,可是一旦做题就无从下手,尤其平时成绩就比较薄弱的学生。这让我充分认识到,文科生之所以想选择学习文科是有一定原因的。所以,以后无论是备课还是给学生出试题测验,我都要经过精挑细选,让知识容易理解,让试题由简单到较难,并有适当梯度,效果很好。

三、做好实验,增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