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医用材料行业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6 17:25:27

医用材料行业分析

医用材料行业分析篇(1)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2009年达到40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736元。

材料一

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8、图9所示。

材料二

最近几年,中央财政用于民生指出的增长幅度远高于中央财政预算的增长幅度。根据2012年财政部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作的报告,2011年中央财政实际支出比上年增长16.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7.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7.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3.9%,住房保障支出52.8%。在2012年中央财政预算中,中央财政支出增长13.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6.4%,医疗卫生支出16.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1.9%,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3.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14分)

分析:本题实际上是两小问,而且是根据材料一回答,仔细阅读材料一不难发现,材料一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文字材料,由此可以概括出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所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所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本题涉及考点:个人收入分配,效率与公平。以我国的居民收入与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对比和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对比为背景材料,要求学生运用收入分配与公平的相关理论对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问题进行“描述和阐释”,再进行“论证和探究”。

第二问实际上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教材对我国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应对手段给出了明确的说明,考生只需将教材上的内容答出既可。

答案:(1)问题: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低。 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对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重。

分析:本题为原因类试题,设问内容直接明了,所用知识为“政治生活”,主体为“我国政府”。本题涉及考点:我国政府,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作用、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以近年来我国政府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为背景材料,要考生运用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的相关理论对我国政府为什么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进行“论证和探究”。因此考生只需对我国政府的性质、职能、宗旨、原则以及“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的意义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樟脑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治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涎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香中无出其右者”。不知从何时起,龙樟脑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了一颗野生龙樟脑树!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医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樟脑原料林,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传统龙脑提取方法,开发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樟脑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12分)

分析:本题涉及考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以我国科研人员光大中医药文化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对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进行“论证和探究”。结合材料,尤其是最后一段材料,联系设问中的“光大中医药文化”,可以确定属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别进行概括、总结、然后对应相应的知识做答即可。本题以对龙脑的开发研究为背景,首先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和理解,结合教材内容,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开拓创新,还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而材料最后一段中的几个分号正是我们把握该题的重要提示。其次要着重把握“现代科技”对“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的理解。不可用“传统文化、优秀文化”代替“现代科技”,也不可用“中医药”代替“中医药文化”。

答案: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有利于培育珍稀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成功开发龙脑。(10分)

分析:本题涉及考点: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辩证的否定观。以我国科研人员光大中医药文化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辩证的否定的知识对科研人员能成功开发龙脑进行分析说明。本题设问清晰明了。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科研人员是如何成功开发龙脑的,而运用的知识是辩证否定观。因此,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知识点就成为了回答本题的关键,比如“辩证否定的含义、实质、特点”以及“开拓创新”,坚持什么,反对什么。

答案: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的否定观要求立足实践、不断创新。科研人员批判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克服传统龙脑生产的局限性,创新发展思路,开发新产品,从而取得成功。

医用材料行业分析篇(2)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253-03

本―量―利分析是对成本、产量(业务量)、利润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简称,也称CVP分析(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这一分析方法是在人们认识到成本可以也应该按性态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通过分析产量(业务量)、价格、成本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盈亏变化的规律;根据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等历史和预测信息建立本量利分析模型,揭示目标利润、目标业务规模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利润的敏感性分析,揭示业务量、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等的变动对目标利润的影响,为经营决策方案进行评价;根据历史数据信息借助各种预测模型预测各项经营指标;规划目标利润和目标业务规模,为编制全面计划预算奠定基础,从而指导医院选择能够以最小的医疗成本实现最大产值并可使医院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的经营方案。量本利分析法能使医院的管理者从追求收入和速度转变为注重提高经济效益,知道预期的经营成果。在医院中应用量本利分析,能够为我们进行预测、计划、决策、规划出最优盈利方案,实行目标管理,提供定量依据。

为做好2016年的医院经营管理工作,有效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控制与监督,根据2016年我院预算业务收支计划、医疗成本、业务量和收支结余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对2016年的经济活动过程、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预测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以寻求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确保我院经营目标的实现。

一、预测保本点及分析

保本点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指医院完成工作量或业务收入额实现保本经营的界限,它客观的规定着每个医院必须最低限度的向社会提供服务量。因此,医院的管理者必须经常对其保本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随市场和医院内部因素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以减少经营的盲目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保本计算分析应用数字是我院2016年的预算数字

2016年我院计划完成门诊诊疗人次:49万人次,平均每诊疗人次收费:154.19元,预计2016年门诊医疗收入:49×154.19=7555万元;计划完成住院床日16万床日,平均每床日收费578.06元,住院医疗收入为:16×578.06=9249万元;其他收入预计24万元,合计业务收入16828万元。

计划安排业务支出:17828万元,其中药品费支出:8800万元,卫生材料费及其他材料2000万元,本年度差额预算补助:1000万元。(本次测算暂不考虑差额补助项目、出院病人欠费问题及医保超支单位自负部分)。

(二)计算我院2016年无差额预算补助下的保本点

1.保本业务量(人次)=固定成本÷(单位业务收入-单位变动成本)

2.保本业务收入(元)=保本业务量(人次)×单位业务收入

3.求变动成本:(其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化比例增减的成本)

变动成本=药品费+卫生材料费+其他材料

代入公式:变动成本=8800+2000=10800(万元)

4.固定成本:(除药品费、卫生材料费和低值易耗品以外的支出均划入固定成本,差额预算补助属上级拨款本次测算暂不考虑。)

固定成本=业务支出-变动成本

代入公式:固定成本=17828-10800=7028(万元)

5.总成本:

总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10800+7028=17828(万元)

6.综合业务量:业务工作量指标是指门诊诊疗人次和住院占床日数。《医院会计制度》中支出科目不分门诊与住院。为便于计算将每门诊诊疗人次作为综合业务量标准,以平均每诊疗人次收费为标准,将住院业务量折成综合业务量。

综合业务量=门诊诊疗人次+(平均每床日收费÷平均每诊疗人次收费)×住院占床日数=49+(578.06÷154.19)×16=49+59.98=108.98(万人次)

7.单位业务收入:

单位业务收入=业务收入÷业务量=16828÷108.98= 154.41(元)

8.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变动成本÷业务量=10800÷108.98= 99.10(元)

9.计算得出保本点:

保本业务量=7028÷(154.41-99.10)=127.06(万人次)

保本业务收入=127.06×154.41=19619(万元)

(三)分析

1.按照门诊诊疗人次和住院占床日数占综合业务量的比例,分别计算门诊保本量和住院保本量。

门诊保本量=(门诊诊疗人次÷综合业务量)×保本业务量=(49÷108.98)×127.06=57.13(万人次)

住院保本量=(住院床日折合门诊诊疗人次÷综合业务量)×(平均每诊疗人次收费÷平均每床日收费)×保本业务量=( 59.98÷108.98)×(154.19÷578.06)×127.06=18.66(万床日)

即:2016年门诊完成57.13万人次,住院完成18.66万床日,方可达到保本业务量127.06万人次。(2016年预算在不考虑差额补助情况下结余―1000万元,所以此次测算门诊人次和住院床日比预算数大,方能达成收支平衡。)

2.按2016年计划数,若床位使用率达80%,即完成15.06万床日(16÷85%×80%),则需完成门诊量70.6万人次;若床位使用率达85%,即完成16万床日,则需完成门诊量67.08万人次,若床位使用率达90%,即完成16.94万床日,则需完成门诊量63.55万人次,方达到保本业务量127.06万人次。

3.在保本点不变的情况下,凡业务量超过保本点的一个单位,即多结余一个单位的贡献毛益。当业务量超过盈亏临界点时,实现的结余额同业务量增长呈完全正相关关系,当业务量不足盈亏临界点时, 实现的亏损额同业务量增长呈不完全负相关关系。

4.在业务量不变的情况下,保本点越低,潜在的结余越多或潜在的亏损越少,反之,保本点越高,潜在的结余越少或潜在的亏损越多。

5.在业务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保本点的高低,取决于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的高低,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越高,保本点越高;反之,保本点越低。

二、预测业务收支结余

本、量、利三者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总业务量×(单位业务收入-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结余

2016年度预算业务收支=108.98万人次×(154.41-99.10)-7028万元=-1000万元;

2016年度预算业务收支亏损1000万元,加半年度差额预算补助1000万元,实现年度收支平衡。

三、敏感性分析

医院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业务结余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单位业务收入(每诊疗人次收费、每住院床日收费)、业务量(门诊诊疗人次、住院占床日数)、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等,那么分析以上各因素变动对医院结余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称为敏感性分析。

结余受各因素影响的敏感度,就是在原来或现在的基础上,结余的增减率与引起其增减因素的变化率的比例。

各有关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对结余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掌握各因素变动对结余影响的敏感度,对医院管理部门增强预见性,并采取措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是非常重要的。为寻找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结余的最有效因素,预测各有关因素每变动1%对业务收支结余的影响程度。

从上表看出我院2016年在影响业务收支结余的有关因素中,以单位业务收入的敏感度性最大,单位变动成本第二,固定成本第三,业务量第四。

根据以上敏感性分析,我院在今年计划的基础上增加结余的主要途径有:

一是努力提高单位业务收入,只要提高1%,即每诊疗人次收费平均提高1.54元,每住院床日收费平均提高6.78元,全年就可增加结余168.3万元。

二是固定成本在成本费用中的比例(39.4%)还可以,随着医院业务发展可适当增加固定成本。只要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等支出压缩1%,全年即可增加结余70.28万元。

三是减少单位变动成本,只要药品和卫生材料等支出减少1%,全年即可增加结余108万元。

四是门诊量、出院病人数少是困扰我院业务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增加业务量,只要门诊量增加4900人次,每天只需增加13.4人次,住院床日增加1600床日,每天增加4.38床日,全年即可增加结余60.28万元。

假设2016年分别按以上变动程度提高或减少1%,将会增加结余额406.84万元。

四、建议

(一)开源:增加业务量

1.增加工作量,不仅要保持住现有的患者,还要不断发展新的消费群体,医院面临的市场已从过去的已知消费者群体转向包括潜在的消费者在内的多样化的消费者群体,因此我院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同时,还要扩大在整个医疗市场的知名度、信誉度,加强医院的品牌效应。

2.“一卡通”为建立会员制医院提供了实施平台,实行会员制医院,对会员病人医疗检查等费用给予优惠,形成相对固定的就医群体。

3.制定主要业务量绩效考核关键指标,促进以目标为导向的绩效管理方案的形成,发挥绩效管理导向作用,促进我院业务量提高。

4.优化病人就诊流程、医生门诊出诊、义诊形式和地点、医疗宣传等服务环节,提升病人就诊体验。

(二)节流:降低运营成本

1.人力成本控制。随着医院业务量的增长,医院职工人数也在不断增长。按照医院实际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积极推进“因事设岗、以岗定员、逐级聘用、优化组合、竞争上岗”的制度,将人员费用合理调配,减少人员支出。

2.降低药品费用、卫生材料费用支出。(1)拓展传统医院预算范围,建立医院预算年度药占比、耗占比预算指标。依据医院以前年度医疗收入结构,本着逐步降低药品收入(特别是取消西成药药品加成后)、卫生材料收入占比,提高医疗劳务类收入占比的原则,为实现不断降低医院运营成本的目的,制定医院药占比、耗占比预算指标。(2)制定各临床科室药占比、耗占比绩效考核指标。参考各临床科室近三年来医疗收入结构,充分考量医改收费价格调整及医疗技术发展等诸因素对医疗收入结构的影响,制定各临床科室药占比、耗占比绩效考核指标。按月对各临床科室进行科室药占比、耗占比KPI的考核,考核结果直接应用于科室人员绩效、奖励性工资的奖惩。(3)实施卫生材料二级库控制。制定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能计费的各类卫生材料安全库存定额,依据HIS提供的各科室各类材料实际计费数量,补充各类卫生材料科室二级库存,实现“以用冲库”的管理模式。(4)将高值耗材、消毒用品、不可收费卫生材料作为卫生材料成本管控的重点。

3.降低日常管理费用成本。物资采购追求性价比,讲求实用原则,提高物资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完善物资材料领用管理制度,杜绝科室物资领用、病人使用、收费记账和剩余管理脱节;加强水电油督查和设施车辆维护维修监督。

4.项目建设、装饰、维修成本。基本建设工程是医院发展的前提,但也是浪费的“重灾区”。招投标制度落实,严格控制预算、控制结算,推行施工材料多方询价制度,实行事前、事中控制;选好工程监理单位,保证施工质量,防止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

5.设备运行成本。医疗设备购置有关科室提出申请,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经院领导及相关人员集体讨论可行性报告后实施;对病源少、产出低、效益差的仪器设备进行严格的控制购置。完善医院办公用品、电脑及周边设备的报废、报修制度,做到“能修的不换、能换的不买”,最大限度地节约支出。

应用量本利分析预测我院2016年经济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在2015年各项经济指标完成的基础上,在2016年获得更多的结余,加速我院的发展步伐。只要我们增强责任感,站在全院整体利益上,把增收节支工作落到实处,就会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医用材料行业分析篇(3)

蓬勃发展的中国预防医学事业及各级预防医学档案工作也逐步走上科学管理规范化的轨道,尤其档案标准管理活动使档案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将极大地促进预防医学档案工作的发展。随着档案工作的发展,研究如何提高档案工作的研究,深入发展档案资源已成为在预防医学部门的档案工作重要的任务。以我中心研究工作在预防医学专业的特性,编演材料有很强的专业性,实用性,受到本行业人员的欢迎和好评,我们意识到在工作中制定预防医学功能研究的档案材料,必须把握以下几个部分:

1 以业务档案工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

预防医学工作的开展以健康预防为中心,形成大量的文档、业务技术、科研、基础设施、设备,会计,如教学、视听、实物文件。预防医学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工作,反映和记录工作载体也有很强的专业业务档案。此外,预防医学业务连续性的特点,了解疫情流行规律和发展公共卫生监督监测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业务档案记录。因此,档案工作进行研究时,应首先,从业务的角度记录,研究材料的专业特征,可以更有效地开展健康预防、监督和监控服务。

2 选题业务档案记录为主要任务

材料档案要有特点,服从中心工作,反映了单位和主要业务活动。脱离主要业务的选题,更不用说学习材料的专业性。为此,应该做到两个要点。 1理解和掌握单位的中心工作

研究通过档案工作的安排,必须首先明确使用需求档案文件的趋势,为了确定研究主题选择,确保学习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只有通过了解和掌握单位的中心工作,工作的研究,以确保做到心中有数,确保研究主题在大的方向上符合单位的中心工作,不要偏离使用需求,使服务中心工作做的更好。

2理解和掌握业务工作内容

预防医学的主要业务,地方病防治传染病、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劳动卫生监督和监测。档案人员在特定的学习各种专业计划,应针对以上操作的特点和内容。确定研究的主题材料和合适的类型。为此,档案人员应该经常到各个业务部门广泛与业务人员沟通,了解所有的对象和范围的工作职责,熟悉业务流程和工作内容,掌握业务人员的使用需求。此外,还可以在图书馆开展项目使用登记、发放使用影响板的使用和分析等形式,充分认识和理解业务人使用需求。这个研究是确保课题的专业,可以满足业务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 积极开展深入学习档案材料

档案使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档案的内容和学习的特点可以展开各种层次的处理。随着预防医学档案发展多年以来,卫生部国务院和市政府了多项卫生传染病管理和技术规范,规则,规定,程序,和业务。预防医学部门作为执行机构由卫生行政机关委托,在职权的职能必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档案是预防医学相关的业务根据性的集合,可以非常有效地满足业务的需要。因为预防医学的业务连续性是一个很强的工作,分析和预测,预防和控制疫情和公共卫生战略的过程中监督和监控,都需要掌握监督监测数据和对比,特别是在预防医学,科学研究需要更多的基于年度数据对比。因此把档案监督监测数据的文件一起,做一个有针对性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使用档案变得更加直观,更加系统可以大大节省业务人员的时间。从实践中,根据专业的需要,开展统计分析的时事性更适合科学研究、调查和实际项目的实际工作:档案部准备独特的统计分析材料,应注意以下问题:

1应积极争取业务合作。根据文件的选题, 以中心藏档案为依据,在完成对各年度相关数据统计后交予业务科室,完成后相关业务部门的统计数据,每年由专业分析报告,使档案材料更具专业性。

2时间跨度的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的时间跨度越大, 越能揭示出规律性、本质性的信息,越能有助于业务人员认识和总结疾病流行规律及公共卫生发生趋势。如果所跨时间跨度过短,就没有多少实用的价值,不能为揍编研材料的数量忽视编研材料的实用性。

医用材料行业分析篇(4)

张菁(2010)提出了完善医院预算管理的策略;徐岩(2010)指出了医院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时应注意的问题;杜恂(2008)提出了完善医用卫材的内部控制措施;彭华初(2009)则提出对医院卫生材料实行管理和使用权分离等建议。由于高值耗材的特殊性,对高值耗材的管理也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罗军(2007)提出医用高值耗材宜采用反向物流的采供管理方法;李倩(2009)、许颖(2011)建议对高值耗材实行“零库存管理”和“二级库管理”。

结合医疗卫生材料行业的市场背景和实践研究,笔者从预算管理和存货管理两个角度分析了当前医院在卫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据此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和改进措施,以帮助医院改进流动资产管理,为医疗卫生材料的有效管理提供参考,促进我国医疗机构内部管理逐步完善。

二、医院卫生材料管理现存在的及成因分析问题

(一) 医院卫生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卫生材料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综合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力,影响着医院的经营效益和长远发展。随着医药行业整体市场化的推进,医院在卫材管理方面的很多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医院在卫材的预算管理和存货管理这两大流程中。综合来说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就预算管理而言,大多数医院没有专门的卫生材料预算,具有医院的整体预算也大多流于形式,卫生材料采购成本不断增加。第二,卫生材料的存货管理混乱,信息更新不及时、分类不明确、监督不严格滋生了过度浪费和贪腐现象等众多问题都增加了卫生材料的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

(二)医院卫生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 结合卫生材料行业的发展状况和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情况,笔者认为导致上面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架构与人员配置不合理。大多医院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缺少专门的卫生材料管理部门和专业的卫生材料管理人员,导致沟通困难和面对问题推卸责任的现象频发。库管人员缺乏卫材相关专业背景影响了卫生材料的质量审核和科学合规管理,同时,库存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滋生了贪腐、浪费现象。

(2)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系统的预算管理体系和严格的预算执行和监督造成卫材零星采购情况频发,导致了采购成本增加;另外,预算的执行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监控和预算反馈,使预算只是纸上谈兵。

(3)缺乏专业的库存管理人员和科学的存货管理方法。一方面,很多医院卫材入库验收人员、存货管理人员缺乏专业背景知识,无法鉴别卫材质量,管理方法粗糙,易导致因管理不善而损毁的现象。且人员配置方面经常是一人值班,缺乏互相监督的机制。另外一方面,卫生材料盘点次数少,信息更新不及时。对于卫生材料的库存管理缺乏严格监督,很少进行存货盘点,存在工作人员营私舞弊的情况。最后,卫生材料使用过程中,终端控制和监督不严,导致科室浪费。

三、医院卫生材料管理对策和建议

(一)医院管理制度方面 针对医院卫生材料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成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来改善医院卫材的管理状况:

(1)调整医院组织结构。许多医院尚未针对卫材管理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科室只是根据需求申报和领用卫生材料,导致卫材缺货或存货过度等问题,且难以查明责任。因此作者认为医院应成立专门的卫生材料监督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卫材的监督管理,减少医院的成本。优化后的医院组织结构图如图1所示。卫生材料监督管理委员会由医院分管卫生材料的领导负责,在临床科室选择医生及职能科室中选择责任人担任委员。该部门主要职责为:根据医院的经营发展需要,于每年末组织相关部门制定下一年度的卫材预算方案,并追踪核查卫材预算方案的执行,进行阶段性反馈,加强卫材的预算管理;制定卫材的管理和使用制度,并监督制度执行情况;定期调查卫材的使用情况,淘汰医生满意度差的卫材。

(2)优化人员配置。针对许多医院在卫材的入库、库存方面存在缺乏专业人才的现象,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改善:第一,在岗位人员分配时应重视专业素质,卫材的验收和保管等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卫材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第二,须配备至少三名库管人员并保证至少两人在岗,以互相监督。验收入库时,须有两名验收人员签字确认;保管时,应保证每个时间段都有至少两名工作人员互相监督。第三,新招聘的人员要进行入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疗卫生行业相关规定、卫生材料实践业务等。

(二)医院卫生材料预算管理方面 许多医院中并未对每一年度所需的卫材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因此,笔者认为医院在卫材预算管理方面采取动态预算管理,增量预算和归口预算相结合,同时严格监督和控制预算的实施,并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预算反馈。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第一,确定医院整体目标。根据过去几年医院的经营发展状况确定医院总体增长率、卫生材料消耗增长率,预测下年度医院接诊总人数及卫生材料消耗数量和类别。第二,确立科室目标,制定科室归口预算。各个科室根据最近几年接诊病人的类别和数量、领用和消耗的卫材种类和数量等因素预测科室在下年度的接诊人数和病人类别,预测下年度可能需要的卫生材料。由于辅助科室无法具体细分作业量,因此在做预算管理时,对临床科室采用作业量预算,而对辅助科室主要采用增量预算。第三,汇总、审核科室预算。汇总各个科室的卫材预算至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核,并结合医院的整体目标进行沟通、调整,对不合理之处再返回科室修改,然后再次汇总,如此反复至制定出合理的卫材预算方案。第四,预算执行。一套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确立预算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将预算方案付诸实践,这需要医院各个层级、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同时监督管理委员会也应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第五,预算控制。对卫材的预算进行动态的管理,不定期地对卫材的实际耗用量和预算量进行对比,若差异较大,应及时寻找原因,发现预算的不合理或是实际使用中的浪费等现象,对卫材的预算实施动态、科学的管理。第六,预算反馈。对每年度的预算管理进行总结和分析,汲取之前年度的经验,为未来年度预算提供参考,在不断地总结和分析中寻求最适合的预算管理方法。

(三)医院卫生材料存货管理方面 笔者对医院卫材的采购管理、入库管理、库存管理、出库使用管理以及高值耗材的管理提出了相应对策。

(1)采购管理对策。卫生材料采购是医院卫材管理至关重要的一步,卫材的质量好坏及卫材采购过程是否合理、监管是否严格直接影响医院对卫材的后续管理。因此医院应改善卫材采购流程,使卫材的采购能够科学、合理、公开地进行。一个完善的采购流程应该包括市场调查、确定供应商范围、供应商质量现场审核、确定供应商、购买卫生材料、使用信息反馈等几个方面。

(2)入库管理对策。对于卫生材料的入库管理,医院可从以下方面改进:第一,严把入库关。由于在采购时无法检查所有的产品,库管人员应依据采购申请单,对到货的医用耗材进行验收。要求货物包装完整,品名、数量、厂家、生产日期、消毒日期、有效期标识清楚,进口产品包装上要有中文标识,产品检验合格证书、相应批号的检测证书,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如验收中不合格,可当场退货或存放待处理区等待退换货处理。所有耗材的产品检测证书收集归档以备相关部门审查时用。第二,及时更新卫生材料信息。验收合格以后,库管人员应及时对卫材进行分类登记,及时更新医院相关信息系统中的卫材的种类和数量,方便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查询,提高卫材的使用和管理效率。

(3)库存管理对策。根据存货管理方法和实践经验,笔者者给出以下改善卫材库存管理的对策:由于卫生材料具有量大、品种多、规格不一等特点,库存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医院对卫材库存管理可采用ABC分类管理法。对于A类卫材应保证供给的同时,降低库存、提高库存周转率。具体措施为:勤进货、勤发货,放置于便于进出的地方;增加存货盘点次数,提高对库存的精确掌握;与科室和供货方常联系,了解需求和供给动向。对于C类卫材的管理办法则和A类相反,无需投入过多管理精力,多储备、少订货,避免零星采购。对B类卫材的管理办法则介于A类和C类之间,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

但是单纯的ABC分类管理法容易轻视C类卫材管理而引起成本增加或者存货积压的现象,因此笔者认为应对C类存货进行优先级分类。在C类存货中进一步实施ABC分类管理法,降低卫生材料管理成本。

(4)出库管理对策。在出库管理使用方面,最重要的是改善出库流程。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是避免管理漏洞最直接的方法。第一,将管理权和使用权相分离。一般医院设备科负责采购,一级库房负责管理,配送中心负责配送到使用科室,同时卫材监委会应该对卫材使用情况加强监督。第二,除了低值易耗品以外,各科室对卫生材料实行零库存管理方法。第三,卫材监督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将科室预算和实际领用情况对比,对于超过预算的部分应及时查明原因。

(5)高值耗材管理对策。对高值耗材的管理采用大多零库存的管理办法,但很多医院在使用零库存管理方法时存在货源不稳定的问题,增加了医院的成本和医疗风险。因此,高值耗材管理的重点除了使用和计费管理外必须保证货源稳定性及供货及时性。医院在对高值耗材管理时应注意:每年确定固定2~3个高值耗材的供货商,保证货源稳定性;高值耗材采购人员应该经常与供货商联系,保证在需要高值耗材时能及时获得,并可以安全运达;采购人员应经常与科室人员保持联系,及时了解高值耗材的需求情况。

参考文献:

[1]张菁:《探索医疗体制改革下医院预算管理的新思路》,《理论研究》2010年第2期。

[2]徐岩:《关于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10

年第23期。

医用材料行业分析篇(5)

一、转变医院运营管理思路

1.新医改下,要积极转变医院经济运行发展模式,医院要从关注经济业务总量向关注成本效益转变,从重业务轻财务向业务财务运营并重转变,注重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找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内涵式发展道路[1]。

2.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业务技术是关键。以舒适的诊疗环境、高超的诊疗技术、便捷的服务流程和优良的服务态度赢得患者,运用科学手段挖掘潜力,整合并有效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引入竞争、末尾淘汰机制,使医院充满活力和生机。

3.下大力气进行收入结构调整改革,提高医疗收入,减少浪费;加快床位周转,缩短病人实际住院日,提高设备利用率,充分利用经济杠杆效应;扩大增值性、高技术性医疗服务范围,开拓新业务、新项目等。

4.近年来,在财政补助无明显增长的情况下,做好医疗服务项目的保本量数据分析。在目前的物价政策环境下,医院要挖掘潜力,通过发挥自身医疗技术、设备条件和管理运营来实现收支平衡。地级市医院要增加具有高附加值、高难度的医疗项目,不能在技术上与基层医疗机构同质化,提高有效服务收入的比例。

二、提升资产利用效率,发挥资产效能

(一)固定资产管理会计

注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对医院医疗设备开展利用率(工作负荷)分析,加强对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率分析。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使医院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合理的利用。对院内闲置设备开展排查,通过院区、科室之间的合理调配,将可用设备充分利用。

推行固定资产的成本核算,精细化成本核算、精准化成本控制。要运用计算机网络管理,将固定资产折旧纳入科室成本范围,实施固定资产(医院经济资源)有偿占有使用。合理安排固定资产的维护和更新,加强成本费用意识,保证固定资产得到及时更新和维护。促进科室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和利用,要树立投资有回报、占用资产要付费的意识。用经济杠杆调节医院资金投向与流向,优化医疗装备资源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益。

强化大型设备效能分析,大型医疗设备在医院具有很高的价值,除了在设备论证、购买、变动、维修、保养、计量等环节进行全面化管理以外,对固定资产数量、价值、运行实行全面化管理,这是医院资产管理的重点。对设备收入、成本消耗进行效能分析评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满足物流、账务两方面的要求,对部分医技科室的大型设备进行单机核算。

抓好固定资产源头环节控制。严格医疗设备和医疗器械的采购和领用程序,杜绝临床医务人员指定品牌供应商,他们的职责是提供设备和器械功能的需求。加强采购前科室论证工作,医疗设备和器械必须经科室民主讨论形成效益预期报告,对投资造成损失的和利用效率低的要进行追责。要从医院、学科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身规模结构确定固定资产需要量,避免盲目与重复投资。

(二)非固定资产管理会计

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药品、材料的核算和管理,降低药品和耗材费用,切实减轻患者负担。(1)开展“两票制”工作,完善药品的业务流转及科学严谨的流程控制。充分发挥药学部的职能,覆盖临床药师的指导工作,使临床科室规范合理用药,强化用药监督机制,全面全程开展用药监测工作。(2)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减少对药品收入的过度依赖,加强药品集中招标,开展药品二次议价,降低药品采购价格,严管大处方和贵重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3)定期对科室的药品进行整理,通过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规范药品合理使用,限定药品的使用种类和数量,降低药占比,城市公立医院的药占比要控制在30%左右。(4)深入理解药品零差价政策,科学地分析药品零差价实行后对医院的影响,净化采购流程,杜绝滥用药物行为。

(三)加强材料管控,有效降低医疗费用

1.卫生材料尤其是高值耗材的管理是医院材料成本控制的重点。应利用医院信息化系统(HIS)医嘱、收费与科室实际材料消耗的配比分析,及时发现不合理收费、漏费、材料丢失、材料浪费现象并进行改正,对不收费材料做出定额管理,设置二级库管理,避免材料的积压浪费。

2.材料成本的控制是控制医院材料费过快增长,?p轻患者负担的重要途径,主要是继续加大材料价格的下调力度,最大限度控制材料占比的增长,并将材料费用控制的相关指标纳入科室绩效核算当中,以促进合理使用材料,提高各科室诊疗水平。将各科室的材料消耗占医疗收入比例定期公布排名,使科室自身加以重视,从而有效地降低材料消耗。

3.降低采购成本,完善采购制度,继续推进医疗设备、材料公开招标,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尽量用价格低廉的国产材料代替进口耗材,医院每百元收入材料消耗要控制在20元以内。

三、实施医院精准化成本控制

医院成本控制是一个常态话题。成本控制不能以降低服务水准为代价简单粗暴地去控制,而是要找准“靶心”用好手段,做好精准控制。要更新理念,提高医院全体职工成本控制意识,重点是不能出现浪费。通过对医院和医疗服务成本的核算与管理,实施精准化控制,提高效益与效率,保证医院生存与竞争能适应医疗市场环境变化。

(一)严格实行预算管理,用预算控制成本

预算是成本控制的“杀手锏”,要高度重视预算的控制作用。从上到下要建立完善预算架构,使预算管理制度化、体系化、常态化。将全部收入成本纳入预算管理,使每项支出都在预算中进行把控,力争成本预算的准确可靠。各预算项目实行指标分级归口管理,明确责任单位和费用使用情况,促使各科室科学合理地编制成本预算。对执行情况在发生前和发生时进行监督,及时发现成本费用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寻找对策[2]。

(二)能源消耗管控

水电气料是医院成本耗费的大头,要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加强和完善节水节电的改进措施。各科室要落实节水用电责任,对重点耗能单元采取针对性的节能措施,如在空调方面,规定冷热气供应标准,适当调整冷媒水、冷却水的温度。夏天适当提高冷媒水的温度,冬天适当降低热媒水的温度,使冷水机组的能耗大幅度减少。合理设置电梯开启的数量、楼层和时间,实施电梯系统智能化控制。要对成本数据分析,深入挖掘成本数据背后存在的问题,找出成本控制潜力。

(三)医院管理费用管控

严格实行预算管理,将医院的全部花费、成本费用纳入预算,做好相关支出预算数据的测算工作。明确责任单位和费用的使用情况,分析费用计划完成情况,严格控制管理费用,建立完善的审批报销制度,层层把关。节约消耗就是节约资金,对日常维修及零星工程要有效管理,堵塞漏洞,努力做到医院每花一分钱都要找到支出的责任科室,区别全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的边界标准,在科室KPI考核中增加成本管控考核指标,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

(四)加强洗涤费、物业费、保洁费等大额开支的管理

洗涤费、物业费、保洁费是医院运营成本中金额较大的开支,特别是实行物业托管的医院更是如此,要对每床日保洁费、物业、洗涤费进行分析,对异常上升现象(病人量没有增加的情况)要找出原因,医院要强化科室的洁净意识和护士长监督职责。总务后勤部门要定期对物业保洁、洗涤情况进行检查、巡视,增强物业公司的约束机制,使保洁、洗涤等成本得到持续控制。

(五)加强人力成本控制,充分发挥人员效益

1.建立人力成本预算管理制度

为有效做好人力资源成本控制,首先要做好人力成本的预算,按岗设人,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规划、沟通、协调职能,增强人力成本的可预见性,避免或减少人力资源成本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人力资源部门与各相关部门协调,密切配合,制定人员经费预算,对职工薪酬、培训、进修等费用实施管控,运用本量利分析法对临床科室的业务量加以分析。

2.建立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

合理的薪酬分配管理体系,不仅能有效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提高效率,还能为医院节约出更多的人力资源成本,在医院绩效方案中,要结合医院自身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将“工作效率、管理效能、服务质量、劳动纪律、技术能力”五个方面的考核结果,作为衡量绩效考评的依据,充分考虑岗位性质、技术难度、风险系数、工作强度、职业道德操守、医德医风及成本控制因素,使之对内具有激励性及公平性,对外具有较好的竞争力薪酬,激发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3.优化组织机构、实行定员定岗

医院应以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需求为原则,科学设置医疗科室及行政后勤科室。根据具体情况,明确岗位名称,设置人数、工作职责及考核标准,按岗设人、一人多岗,充分发挥每名职工的工作效能。

四、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推行责任会计中心

持续强化科室目标管理工作:(1)科室目标管理工作就是科主任、护士长使命感的载体,要促进科室工作能够在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流程中进行。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同时,要提升科室运营管理的效率与效益。(2)提升门诊工作量的考核,注重专家、科主任的门诊出诊率,推进一卡通建设,简化就医流程。(3)三级医院的重要职责就是疑难危重、急重病人的收治、救治能力,要新增各科对急难危重比的考核,这个指标的提升,是科室技术水平提高的标杆。(4)要在外科系统中新增手术率的考核,使外科科室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增加三级、四级手术技术力量,加大难度高、风险系数高手术的例数,从多方面提升技术水平,积极顺应分级诊疗的要求。(5)科室效率提高的重要抓手就是缩短住院日,依托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方式,以特定病种的平均住院日为重点,合理控制平均住院日。分季度分析手术前后住院日、疑难危重病住院日等相关指标,尤其要重视产生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规范临床科室诊疗流程,制定标准住院天数,有效降低住院日,为了缩短诊疗时间,规定医技科室检查项目完成时间和检查结果出具报告时间,在医生工作站开发住院时间超预期预警机制,对于即将超过某病种标准住院天数的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病人得到更加有效合理的治疗。(6)逐步推行责任目标成本制度,结合医院管理的实际,按照能够控制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目?顺杀荆?将降低医院成本的目标分解落实到相关职能科室,进行医疗成本的对口管理,实现医疗成本的事前控制。在医疗业务过程中,将医疗成本的实际消耗与责任目标进行对比,加强医疗业务事后管控,总结经验,查找原因,防微杜渐,完善医疗成本管理责任制。揭示各医疗成本项目差异,查明责任归属,明确医疗责任制,把医疗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最大限度地优化利用医疗资源[3]。

五、打通数据通道,推进医院信息链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全院完整化的大信息平台系统

整合医院现有信息资源,要建立医院资源计划(HRP)运营管理平台,通过对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医学影像系统(PACs)、财务核算、固定资产管理、物流管理、人事管理、绩效核算等系统的有机衔接和整合,建立支持医院整体运营管理,实用、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系?y化医疗资源管理平台,提高各主要业务线的管理和综合运营水平。在良好的整合医院数据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设计安装医院BI系统,服务医院发展[4]。

六、关注医保病人费用管控

随着医保、农合病人的统一管理,病人住院次均费用的严控,单病种付费的推行,医保病人费用控制成为医院管理的当务之急。(1)医保工作要追求精细化、从服务患者职责拓展到医保病人的管理、医保付费的运作、医保政策的扶持与争取、医保病源分析等,按照未来医保预付制度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医院、科室医保控制额度,有效地保证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对医保病人诊疗全过程行为进行规范,保证诊疗行为统一、合规。为了防止过度医疗,保证基本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医保部门设专人监督检查临床科室医保协议落实情况,关注医保患者构成、患者自费负担和知情情况,保证患者对自己所有治疗行为的知情权。(2)要定期组织专家对医保病人出院病历进行终末质量管理,对治疗过程掌握,是否遵守用药管理规定、因病施治原则,是否合理用药以及用药适应症选择,有无过度检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考评,结合医保质量考核办法给予处罚。

七、注重卫生材料的管控

1.医院要制定适用的《医疗器械(医用设备、耗材)使用管理规定》,规范医院准入使用的耗材,加强耗材监管,降低医用设备、耗材使用风险,保障临床使用安全,重点是对检验试剂、手术材料、医疗检查设备耗材的监管。

2.成立由科室民主管理小组成员组成的新增医用耗材议价小组,使采购流程更加公平、公开、透明、阳光,提高医用耗材采购效率,降低医用耗材采购成本。

3.完善卫生材料采购成本,规范采购流程,严把材料的招标采购及供应商资质关,降低采购成本,提供优质价廉的材料供应。

4.对心脏、骨科植入类和血液透析类部分高值耗材要公开招标,医院对招标的产品进行二次议价与谈判,进一步调整价格,降低采购成本。

5.要成立检验试剂、手术室预备库房(二级库),对高值耗材实行预库存管理,这样既保证临床手术的安全、及时,又降低高值耗材的库存成本。

八、发挥财务与管理会计职能,服务医改

医用材料行业分析篇(6)

所谓卫生材料,是指医院在给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所需耗用的各项医疗器械、手术用的卫生材料、诊疗用的卫生材料等,又分为可收费材料和不可收费材料(即医用消耗性材料)。在医院财务体系中卫生材料成本占据了一定的比例,随着国家取消药品加成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卫生材料在医院医疗收入和成本中的占比都有连年扩大的趋势,即限制了医院总收入的含金量,又增加了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家政策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医院在发展中更加重视成本与收益,因此,为促进医院长久发展,主导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保证为患者提供优质优价的医疗服务,加强医院的成本控制和卫生材料的管理,成为现在公立医院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成本控制概述

在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成本控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好的成本控制制度在降低消耗的同时,也促进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并增加了医院自身的竞争力。在新医改背景下,如何应用成本控制深化医院改革成为了一项难题。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在医院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对产生的耗费进行预算、计划,目的是降低医院的医疗服务成本,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现阶段,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成本控制理念得到普及,越来越多的医院重视成本核算,并将成本与经营业绩挂钩进行考核,在提高财务人员管理能力之余,也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医院卫生材料管理现状

基于成本控制的要求可以了解到医院卫生材料管理作为其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医院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社会中所存在的“看病贵”的现象与卫生材料成本未得到有效控制互为因果,因医用卫生材料的普及使用和耗费都比较严重,导致整个医疗成本提高,因此需从成本控制角度分析医院卫生材料管理现状。

(一)采购太过随意

首先,部分医务人员的成本意识不够,采购医疗材料未经过严格预算,且申报计划的制订过于草率,导致医疗物资采购过于随意,医疗卫生材料浪费现象严重,无法有效控制成本。其次,部分医院在编制材料采购计划的时候会依据往年的数据,不以医院实际消耗和库存制订采购方案,必然无法保证采购计划的准确性,如此一来,就会导致卫生材料在入出库时出现缺货或者压库的现象。

(二)使用和库存缺乏科学管理

卫生材料使用和库存管理都是至关重要的,现阶段很多医院改变以往消毒循环使用医疗器械,为省时省力大量使用一次性耗材,如一次性中单、一次性雾化器、一次性电极片等,这些一次性耗材在物价规定上多由病人自愿购买,从而大大加重患者的诊疗成本。在卫生材料入库时医院大多会加强数量核对,但对卫生材料的质量却未严格把关,医院为降低成本采用集中招标整体打包降点等多种措施,供应商为谋取利润采取降价降质等对策,导致卫生材料质量较差。与此同时,部分医院所实施的库存处理方式是科室按计划申报采购后入库,经销商直接送货至科室签收报送发票进行出库销单,从而导致各个科室承担库存任务,无法实现卫生材料库存的有效整合,并且缺乏对卫生材料库存量和使用的监管,出现重复购置与材料积压的现象。

(三)缺乏明确的管理职责与监管体系

众所周知,卫生材料从计划编制到入库、验收、使用,整个过程是紧密衔接的,并且涉及到多个环节与部门,由此易导致医院管理职责过于混乱。此外,设备库房只是一个流程环节,无法监控卫生材料的数量与库存,虽然医院财务部门对成本比较关注,但却无法知悉材料的使用情况,无法实现对卫生材料的有效监督与管理,导致卫生材料的管理较为混乱。

三、成本控制视角下医院卫生材料管理的对策

从成本控制角度分析,医院在新医改发展的背景下需加强卫生材料管理,积极提高自身的经营水平,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首先,要体现医院卫生材料采购的计划性与合理性,从源头上为成本控制提供基础。医院应逐年计算百元收入卫生材料消耗成本,并根据当年的收入预算情况预计材料消耗量,从而制订科学的采购量。另外对卫生材料应该采用集中招标采购,禁止科室与经销商直接发生销售关系,严格控制卫生材料的质量与性价比,需要依据当年的经营业务计划对各个采购品种进行确定,对采购环节进行严格把关,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真正做到采购的卫生材料适量实用。

其次,要实现卫生材料库存的有效管理,强化内部控制。通常情况下在卫生材料入库的时候要对材料数量以及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卫生材料质量合格再进行登记。同时还要加强卫生材料入库之后的管理,避免在库存过程中出现损失。在出库的时候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严格遵守相关的出库规则,相关人员还要对卫生材料的流通过程做好记录,从根本上提高卫生材料管理的可控性。与此同时,在使用卫生材料的时候医务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成本意识,遵循节约准则,避免出现人情浪费与过度消耗等现象。当然,医院管理部门也需要构建相应的成本控制制度,采取登记、检查等方式保证医院卫生材料的合理使用,加强财务部门的监督与管理,保证成本控制的有效性,积极引入有效的监督机制,提高卫生材料的利用效率。

再次,要实施医院卫生材料的信息化管理与控制。随着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不断开展,我国医用卫生材料使用品种和数量明显增多,其管理的复杂程度也明显增加,积极采取信息化管理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医院卫生材料管理必须走的一步,医院需要结合成本控制理念对卫生材料管理进行分析,并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其中,保证卫生材料使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使用信息化技术对卫生材料进行监督与管理,无论是从材料的采购、入库还是出库等环节都需要实现系统化处理,提高医院卫生材料的整体管理水平。医院还需要加强成本核算与信息化的相互结合,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成本控制系统,以耗定存,以存定购,并将科室床日材料成本、百元收入材料成本、可收费材料进销差率等指标与卫生材料管理整合起来进行考核。

最后,医院需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与采购制度。医院所制定的预算制度中需要包括预算申请、预算审核、预算批准等。医院需要结合往年的业务量及材料成本率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医院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切实有效的总体预算。医院内的各个科室也需要依据历年的运营情况以及当年的业务开展情况对卫生材料的使用进行预算并及时上报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需对各个科室提出的预算进行审核、沟通、汇总,制定出有效的预算方案,且在预算批准之后的预算执行中进行监督与控制,避免预算管理趋于形式化。当然,对于超出预算的科室需进行调查,并了解预算超出的基本情况,及时对下一季度的预算进行调整,形成完善的预算管理方法与预算管理体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卫生材料的成本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两个效益,在医院的经营发展过程中,需加强卫生材料管理,积极控制运营成本,从而不断增强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医院自身的竞争力。另外,医院卫生材料管理需从实际角度出发,针对当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成本控制角度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实现医院经营的持久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林娜.基于成本控制医院加强卫生材料管理的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2,(9):53,55.

[2]刘丹.医院卫生材料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17):33,35.

[3]程敏.加强医院卫生材料“零库存”及“二级库”管理的审计意义[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5):35-36.

[4]莫雪萍.关于医院卫生材料成本管理分析[J].财会学习,2015,(12):63-64.

医用材料行业分析篇(7)

二、县级综合医院加强卫生材料管理的意义

卫生材料是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耗用和医疗服务过程中所耗用的卫生材料越来越多,卫生材料的耗用价值已经占医疗成本比重达25%以上,如何管理好卫生材料已经成为医院经济管理的重点之一。在医院的经济管理中,卫生材料相对于其他方面的管理还相对滞后,这无形中影响了医院的发展。目前,我国医院中的卫生材料品种繁多,每次的采购量都非常庞大,医院需要提高经济管理的信息质量,来满足管理者对经营数据的分析和决策。这就需要医院建设完善的仓库管理体系,更新管理方式,使其能够清晰准确地记录卫生材料出入库的信息,划分各类卫生材料的使用成本,明确材料的使用方向,为分析收支平衡、落实成本核算、加强成本控制提供准确而详细的数据,同时也有利于医院推行绩效考评,提高医生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加强医院卫生材料的管理还有利于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在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环境中,医院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必须强化内耗管理,杜绝从采购、备货、供货到验收、使用等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和不必要的浪费,从而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院资金周转,进一步解决百姓看病贵等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医院竞争力。

三、卫生材料管理现状

(一)卫生材料申购流程过于简单,造成卫生材料品目较多

申购流程一般是由卫生材料使用科室提出申请,卫生材料管理科室审核,交医院耗材采购管理委员会讨论是否购买。整个审批过程流于形式,执行环节监督不到位,临床科室对新购耗材申购的必要性认证不足,很多情况是听取材料供应商的推荐,至于必要性,或者病人负担等问题考虑不足,在申购方面有些盲目,而卫生材料管理科室对新耗材的把关也不专业,主要是听临床使用科室的意见。这样必然造成医院卫生材料品种多,病人负担加重,医院成本增加。另外,在采购过程中,由于受到利益的诱惑,很容易出现卫生材料的质量参差不齐,采购浑水摸鱼等情况,给医院和患者带来重大隐患。

(二)卫生材料一级库库存积压大,采购数量不科学

在医院采购环节中,采购卫生材料的数量占比大,有一些卫生材料的单位价值较高,长期不规范的采购占用了医院大量的流动资金,造成一级库存的積压。目前,对于卫生材料的采购数量一般也是由临床科室报计划,管理科室根据已审批的品目和科室需求负责按流程采购,在数量把控上没有硬性标准。如,是按一年量采购还是按一个月量采购,管理科室没有规定。这样的管理模式下,采购数量没有控制,导致医院卫生材料积压大,造成资金周转慢和卫生材料过期与浪费现象严重。

(三)卫生材料二级库浪费及漏费现象严重

卫生材料的采购入库后,首先由医院管理科室(即一级库)保管,一般采取领取材料出库,依据领用材料计算消耗,然后再根据各临床科室申领至二级库。而医院的会计监控和核算大多只到一级库房环节,对二级库缺乏控制。在临床二级库,常存在卫生材料并非一个保管,甚至有的科室任何人都可以自取,直接导致了出库的卫生材料实际去向不明、实际数量无法控制等,造成责任意识不强的浪费,甚至出现恶意浪费的情况。由于缺乏对各科室卫生材料使用的监督,使得医院没有办法量化卫生材料真实的使用成本是否是临床正常需要,从而影响了成本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四)卫生材料二级库盘点制度执行不到位

卫生材料有别于医用药品,如手术、检验和一般医用材料等,大到价值好几万的心脏支架,小到价值几毛的医用纱布,种类繁多、规格各异。医院虽对卫生材料实行成本控制,可是有的医院以领代销的方式核算,这样的核算模式必然存在二级库在库问题,诸如耗材库积压、过期等原因引起的报废。有的医院实行二级库盘点模式,倒挤出当月实际使用金额,这种方法理论上可行,但因盘点工作量大,导致盘点的准确性得不到保障。卫生材料的管理关乎着病人的生命安全,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加强卫生材料消耗、支出管理,实行零库存及二级库管理意义重大。

(五)卫生材料中的高价值耗材收支不匹配

高值耗材一般是直接用于人体,单位价值较高、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的医疗用品。特别是外科使用的植入性材料,存在先使用后入库的情况,主要原因是该类材料因人而异且存在多种型号,同时在手术前无法判断其型号大小,只有在手术开始后才能确定,这种情况,大部分医院是不给予先入库,而是先使用,而后办理入库手续。这使得当期卫生材料的收入与领用支出不配比,数据信息不准确、不完整,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无法追踪管理。一旦出现供应商召回因质量出现问题的耗材,不能够第一时间及时查找到,只能翻阅医疗记录进行人工查找,存在医疗安全隐患。

四、卫生材料管理方法探索

(一)加强卫生材料申购审批流程管理

医院要想降低库存,减少资金的占用,必须从强化医院卫生材料的采购环节入手,实行计划采购,公开招标,统一核算。采购计划由使用科室提出,依托政府相关招标平台,公开招标信息,指定采购部门专人统一采购,供应商统一到财务部门结算。这样统一采购、入账,便于医院管理和及时掌握所购进卫生材料的数量和价值。另外,通过对供应商资质的严格审核,也保障了卫生材料的供应质量,有效地避免了鱼目混珠或浑水摸鱼等情况的发生。同时,还要从医院管理制度、岗位责任上约束审批各环节人员的权责,使得申购流程各环节管理部门人员都不能随心所欲,制定科学的量化考核机制。如,在申购论证报告中,必须有充足的理由,而不是流于形式,是否为不可替代的卫生材料,其优点及估计使用量等详细内容。通过内、外双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实现医院利益最大化。

(二)测算合理库存量,防止库存积压

对卫生材料的库存管理应该区别于医用药品管理,它种类繁多、规格各异,还有一部分属于医院的纯消耗品,如果不合理的大量库房积压,会出现过期报废、跑冒滴漏等问题,所以医院势必要采用零库存和二级库管理模式。首先,通过以往数据测算出各类卫生材料的日使用量,严格把控临床科室申领数量,从卫生材料类别上有效区分哪些需要入二级库存,哪些需要零庫存。对于需要入二级库存的卫生材料,实行精细化管理,定期查看库存,降低材料消耗,防止材料流失,如出现库存接近预警值时,须立即联系供应商进行补货,谨防出现材料短缺,而影响医院业务的正常运行。对于可以实现零库存管理的采血管、一次性输液器等材料,采取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由供应商直接送到使用科室,并由其负责人和材料管理人员签字确认,月底汇总上交财务部门,统一审核,统一付款。这样一来,最大化的降低了医院卫生材料的实物库存,从而降低了医院的运营成本,加快资金的周转。

(三)建立卫生材料二级库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当前,医院的业务量大大提升,这需要医院更好地完善自身管理系统,才能有效地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首先,引进二级库概念,指定专人对购入的设备耗材进行细分,依据材料价值的高低、数量的多少、是否易耗等特点进行细致分类,这样既能有效地保管和使用材料,又利于精准入库,同时还要对入库材料进行严格检查,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进行退换并登记,确保入库材料安全可用。然后再由各科指定专人负责卫生材料二级库的领、销环节,并制定岗位责任制,确保每笔卫生材料的使用去处一清二楚,杜绝浪费及漏收。

(四)严格材料的入出库,确保达到收支配比

医用材料行业分析篇(8)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一、医院医用材料仓库管理的背景及内涵分析

医院医用材料的仓库管理在行业内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在这样一种管理工作进步和发展的过程当中,人们对其所做的研究中始终不断,且都对医用材料仓库管理的创新与进步做出了贡献。在经济条件日益发达的今天,财务管理在医院医用材料的仓库管理当中就体现出了极高的重要性,实践过程中只有把握好这样一个显著特点并充分利用,才能够真正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文我们将首先对医用材料仓库管理的内涵进行说明和分析。

在国际范围内不同的专家学者对于医用材料的仓库管理都有着不同的见解和认识,但即便是这样,不同的观念认识中还是存在着一个集中的共同点的,那就是尽可能采取良好的措施来对其医用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具体来说,实际上就是将医用材料的仓库管理看做是医用材料信息化和系统化的良好整合,财务管理的良好展开和顺利进行也将建立在这样一种大的前提和基础之上,其目的就在于最大程度、最快速度地将医用材料信息转化为生产力、竞争力和其他新的价值。

二、医院医用材料仓库管理中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1.医用材料的应用成本。在对应用材料的应用成本进行说明和分析时,通常需要综合性结合以下多方面的费用消耗来进行探讨:一是人员费用,主要是指医用向医用材料仓库管理人员以及应用人员所发放的工资、奖金以及津贴和其他的福利费用等,简单来说就是医用材料仓库管理相关人员的支付费用;二是损耗费用,该方面费用的组成及其确定在《医院材料制度》当中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往往针对于材料本身的价格、功能上的区别会有所不同,医院在使用过程当中对医用材料的态度也会有所差别,对于一些价值不是特别高且不是特别贵重的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就很有可能存在着不小程度的浪费;三是医用材料的消耗费用,这样一项费用的之处组成部分非常明确,就是每月实际消耗的医用材料费用以及相应的购置费用;四是公务费,医用材料方面的公务费和一般性公务费组成基本相同,主要就是办公费、邮电费、差旅费和其他的公杂费用等。

2.重要医用材料实施单向管理。在绝大多数的大型医院当中,全成本核算都是非常常见的核算方式,具体来说,就包括将重要医用材料所涉及到的各项成本以及收入状况纳入到核算的范围当中来。与此同时,医院还可以利用不同科室作为核算单位来进行核算,这样就可以将部分属性基本一致的科室综合性来考虑,这样一种做好的好处在于不仅能够使得医院简便快捷的进行统一管理,还能够使得医用材料管理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的更正和调整,以避免更加不利状况的发生。在此基础之上,医院还可以根据部分医用材料的实际特点来建立起跟踪考核的单独考核制度,并对其各项指标严格控制和把握,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医用材料的使用率和收益率。

三、医院医用材料仓库管理中常见的财务问题及其对应的策略

1.医院医用材料仓库管理中常见的财务问题

1.1会计实务繁杂。医用材料仓库管理本身的成本计算相对比较容易,只需要进行必要的入库记录、出库记录以及相应的期末耗品库存记录即可,但考虑到实际管理状况下医用医用材料品种繁多且特征独特,记录过程当中还会多方面遇到涉及全国各地的不同厂家、部门和科室,加之药品本身在种类和规格上的多方面区别,就是的整个医院医用材料的仓库管理及其对应的财务管理都非常繁复复杂,操作过程庞大而杂乱,在这样一种现实的状况之下,各种问题及不足就会相继出现。

1.2会计人员欠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医院技术在此过程当中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在医院的资产当中,医用材料所占的比重也开始不断增加。在这样一种现实的状况之下,医院必然有必要对医用材料的仓库管理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具体来说,就可以利用专门的财务人员进行管理和实施,医院对此方面人员的设置和编制就应当由相关财务部门的人员来进行管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医院医用材料方面的仓库管理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就容易涉及到较多方面的问题,针对于此,好的医用材料仓库管理财务管理模式就应当具备准确的管理数据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在这里我们首先提出的一点就是我们国家医院医用材料方面的管理人员普遍专业素质不高,在专业化的会计人员方面非常欠缺。

2.医院医用材料仓库管理中常见财务问题的对应策略

2.1 完善相关方面的管理制度。在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当中对于医用材料仓库管理的财务管理有统一而明确的规定,所需要做的就是再次基础之上对各项材料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健全和补充,具体来说,就是在规章制度的范围之内来对购买基金提取率进行确定,除此之外,还需要定期对材料进行检查,以此来保证材料的有效率和使用效率。对于一些非常常见的医用材料就可以进行分类和分级管理。

2.2 严格成本核算。成本核算同样是科学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它是以核算耗费和补充的具体形式为对象来进行的管理工作。在核算过程当中,将货币作为基本的计量单位,在一定的规范和标准指导之下来对医用材料进行估计,并及时对医用材料增减变动详情进行确定和控制。实际上,对于医用材料价值的确定非常有利于医院对其的管理,甚至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之上提高医用材料的实际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并相应减少库存与管理的成本和开支。一般来说,对医用材料所进行的计价标准包括原始价值和安全价值,所谓原始价值就是历史价值,也就是医院在购入时候所花费的购入价,具体包括包装费、保险费、装卸费以及运输费等多个方面费用的综合,而安全价值则是在现有的经济市场和生产技术之下重新购置全新材料所需要的费用。

2.3 分析经济活动。事实上,对医院医用材料所进行的管理、控制与利用过程本身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活动,针对于此所建立起的经济活动定期分析制度无疑会对医用材料的使用效率以及相关人员产生非常良好的积极作用。首先一点,就是医院以及医院相关方面管理人员所表现出的观念上的创新,能够有效促进和保障医用材料的升值和发展;其次就是医用材料相关人员必须动态的从自己的工作出发来发现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相应地寻找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四、结语

总之,对于医院医用材料仓库管理的财务管理,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是明显表现出新的特质的,必须在把握和利用这样一种特质的情况下来予以管理。

参考文献:

医用材料行业分析篇(9)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159-03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9年10月试行)规定,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设置和评审体系应该贯彻“面向社会,针对岗位,辅助主修,强化应用”的方针,要分类指导,体现特色,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以职场交际为目标,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虽然适度强化行业英语教学也是多数学生的共同愿望,但是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7年以问卷的形式对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现状作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后发现,实际教学过程对此所做的努力则明显不足:相当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占41%,其中,发达地区、比较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所占比例依次是37%,41%,45%)至今都没有开设行业英语课程;有些院校即便开设了行业英语课程,也往往存在着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的合理过渡与衔接问题(刘黛琳,2009)。

笔者所在学校这一问题也非常突出。一方面,根据学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际存在的就业压力,通过英语课程学习,既要使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同时,为使学生毕业后有更好的职业前景,又要指导学生通过一些英语水平考试,如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O A/B级)和高级职业英语证书考试,甚至是超越大纲要求、但社会认可度高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 4/6)。另一方面,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设置和评审体系应该贯彻“面向社会,针对岗位,辅助主修,强化应用”的方针,要分类指导,体现特色,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以职场交际为目标,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在课程建设上,既要注重校内实训,也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采用灵活、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网上教学内容。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实践“基础+行业”的英语教学模式,即“3个学期的基础(公共)英语+1个学期的行业英语”。然而,我院各专业的英语课程只开设两个学期,共136学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只能完成两册公共英语的教学任务,要完成“基础+行业”四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显然是不可能的。

我院自2009年起一直在探索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结合的有效途径,尝试进行了一些改革实践。比如,在第三学期开设《医护英语》公选课。但第二学年各专业的专业课程普遍较紧,且作为公选课,覆盖面和学生的重视度都不够,孤立地学习行业英语,收效甚微。此外,我们在教学中尝试拓展教学内容,如学习公司架构时布置学生利用到医院见习的机会绘制医院的英文科室结构图;在口语、词汇或语法教学中,尽量选择与医学相关的例子。但是这种由语言教师选取的例子主观性、随意性强,未必具有真实行业的代表性,同时也无法确定例证的量和度。

为解决卫生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基础和行业的衔接问题,笔者自建了公共英语教材《高级职业英语》语料库和高职高专医护行业英语教材语料库,以期通过两个语料库进行词汇、话题分布、语法分布研究,找到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的结合点,探讨基于语料库手段如何将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最核心的知识合理、有效地结合,使学生通过两学期的英语课程学习,既能打下一定语言基础,通过相应英语水平考试,帮助就业;又能满足其未来职业对外语应用能力的实际要求,充分体现“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接轨,基础课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宗旨,为卫生类职业院校的英语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1 教材语料库发展现状

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在国内的蓬勃发展,我国建立了一批英语教材语料库,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华南师范大学何安平教授主持建设的300万词次的、以国内外初、中级英语教材为主体的大型EFL教材语料库(含110多套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英语教材以及从国外引进的同类享有较好声誉的或者是独具特色的教材);由上海交通大学郑树棠教授等研制开发,规模达到150万字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语料库,以及广东中医药大学薛学彦老师建立的COLEN语料库(包含《21st Century College English》、《college English》、《Complete New College》、《New College English》四套教材。)等。

在国内外通过语料库来研究教材逐渐形成一种新趋势,其中包括探讨英语教材语言输入的真实性、基础性和典型性;也包括对教材内容的排序以及练习指令语的分析来揭示教材隐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参看何安平、郑旺全,2009)。王战旗、吴欣(2008)运用英语教材语料库对小学教材进行词汇分析。谢家成(2010)利用语料库方法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调查国内中学英语教材对“大纲词汇”和“基本词汇”的覆盖情况和对常用语义与典型范式的呈现情况,调查展示了教材词汇评估的多维度框架及语料库工具、方法和实证资源对教材词汇的选择、呈现和评估的重要价值。冯一晗(2010)通过大学英语教材语料库的建设和相关软件的编制,利用大学英语语料库对所选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进行定量分析,统计出教材中有关的量化数据,尤其是对词汇的分析,给教材的编写提供一定的参考。何安平等(2009)对高中英语教材的教学内容(如:听读内容、语言知识呈现等)和教学设计(如:各种学知识、练技能的活动)这两个方面做质和量的分析,并由此推导教材所显现的或隐含的各种教育教学理念。

虽然目前运用语料库手段对教材的词汇、常用语义、典型范式及教育教学理念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均有关注,但大多数是基于建设较为成熟的中、小学或大学英语教材语料库而进行,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材的语料库建设相对滞后,卫生类行业英语教材语料库的建设更是少之又少。在这种背景下,建设高职高专医护行业英语教材语料库对卫生类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研究很有意义,也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2 教材语料库的建设目的、设计思路、构成和应用

(1)语料库建设目的。

建设这一语料库的主要目的有三个考虑。首先,弥补高职高专医护行业英语教材语料库建设的不足。近三十年来国际上语料库语言学发展迅速,建立了多个英语教材语料库,主要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英语教材及部分基于某个语域或专业学科的英语教材语料库,高职高专卫生行业英语教材语料库的建设非常少,有待于丰富。

其次,通过建设医护行业英语教材语料库,再结合笔者早期建设的公共英语教材《高级职业英语》语料库,通过两个语料库进行词汇、话题分布、语法分布研究,找到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的结合点,探讨基于语料库手段如何将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最核心的知识合理、有效地结合,使卫生类职业院校极为有限的英语教学课时得到最有效利用。

再次,以教材语料库收集、整理教材语言素材并赋予适当标注,使研究者更充分地观察和分析教材,做出更为客观的教材评估;同时利用语料库和相关检索工具,更好地满足教、学所需,使教材的使用更为灵活和科学,有利于DDL(data driven learning)数据驱动学习模式的构建。

(2)语料库的设计思路。

语料库的总体设计或研制方案,是决定今后语料库研究和应用的关键。如何选材,如何架构,都决定了语料库的后续发展,甚至决定了能获取什么样的研究成果(Sinclair,1991:13)。笔者首先对语料库的规模、用途等进行了整体设计。总体考虑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设计目的:应用于教材评估、教学研究、DDL学习模式构建。

②语料库规模:高职高专医护行业英语教材语料库,初期收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医护英语》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新标准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系列教材之《医护英语》两套教材,上述两套教材为我院开设选修课的参考教材。待时间和人员充足时再收录其他教材。

③语言类型:作为建库第一阶段,主要考虑英文文本,语料存储格式为后缀“.txt”的纯文本文件。为满足DDL学习模式的需要,另外建设一个包括:阅读材料、翻译练习、语法归纳和练习汉语译文的部分双语子库,为老师课堂教学、学生课后复习提供帮助,也为进一步利用该语料库,如建立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做准备。

④取样和先导分析: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医护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进行先导分析,确定了文本采集的方法、内容、存储格式、篇头(Header)标注样式等。

⑤标注加工:首先做到教材各部分语料经系统的整理,可链接检索,以方便各种研究上的需要;其次是初步的词性标注,并预留今后在句法、语义等层面上深加工的余地。

(3)语料库的构成。

高职高专医护行业英语教材语料库包括4个子库,分别是:外研-医护英语库,29090词次、收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医护英语》教材词汇、课文及练习等;外研-语法库,收录上述教材中每单元归纳的语法内容和相应练习,因含有中英文,以word文本记录,约20000字,48100字符(不含空格);外教-医护英语库,27184词次,收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新标准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系列教材之《医护英语》全部内容;外教-录音文本库,8281词次,收录外教社上述教材中的录音文本。

(4)语料的标注加工。

标注(annotation)是语料库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标注格式(annotation format)和最终的文本呈现方式、信息检索都有极大的关系。(薛学彦,2005)作为英语教学资源来使用的语料库,如果不进行加工它的价值会大打折扣。通过对语料库进行标注可以给它带来“附加”的价值,通过标注明显地扩展了语料库的语言信息含量,从而提高了语料库的使用价值。

笔者对收录的文本进行了整理和校对,并进行了元信息标注。为以后可能进行的研究需要,参考华南师范大学何安平教授主持建设以国内外初、中级英语教材为主体的大型EFL教材语料库的标注方式,对单元标题、指令语、输入语料、听力、写作、语法等各个部分分别进行了标注。利用Treetagger软件对语料库进行了进一步的标注,另存为标注版。

(5)高职高专医护行业英语教材语料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教材语料库是一种专门语料库(special

ized corpus),它虽然不具备大型语料库的许多特征和质量,但具有极强的教学针对性和实用性(何安平,2010)。建设卫生行业英语教材语料库对高职高专医护行业英语教学研究很有意义,也会对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一方面可以用科学可靠的方法研究教材。另一方面,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材料的选取、教学的实施、学生的自主学习等都可借助语料库来进行。以下举例说明卫生行业英语教材语料库在我院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①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利用语料库的检索功能,从行业英语教材语料库中获取包含该检索词、语法项的例句。利用语料库特有的批量语例呈现和凸显手段让学生作局部的或周边的语境观察,发现倾向性或典型性的语言特征;利用语料库的语境共现界面,将教材中出现的语言点批量呈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图式而进入大脑记忆。例如,利用语料库检索工具关键词居中索引(KWIC),记录语料库重点所有词形每次出现的信息,据此就可以提供指定词形每次出现的上下文信息。教学英语单词时,不管是学习生词还是复习旧词,都可以使用KWIC来检索例句,老师使用起来会十分方便。利用行业英语语料库检索,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对该词汇或语法知识的认知。另一方面,行业英语教材语料库所呈现的例句与医护行业相关,可帮助学生拓展医护行业英语词汇和表达,可谓“一石二鸟”。

②教学题材的有效结合。通过行业英语教材语料库与笔者之前建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语料库《高级职业英语》教材语料库(笔者所在学校公共英语教学使用该系列教材)相结合,将相似题材的章节有效融合,既节约了的教学时间,避免了内容的重复,也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例如,公共英语教材中第一单元主题为“Adjust to new environment”,教学内容涉及机构组织的介绍等。通过检索行业英语教材语料库的相关主题发现,外教-医护英语库中第一单元“At the surgery”中涉及医院科室的介绍等,于是教学中利用语料库进行了内容的整合。

③构建DDL(data driven learning)数据驱动学习模式来辅助专业词汇学习。语料库研究手段(如:词语索引行、词频表、关键词表等)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实施。(何安平,2010a)如对语料进行关键词检索(KWIC)进行词汇学习,通过抽取有意义的搭配(collocation)进行词块学习等。辅助专业词汇学习的模式之一是利用行业英语教材语料库来辅助生成一个医护行业英语词汇表。应用Wordsmith Tools等词汇索引软件对语料库重点词汇进行检索和复现率统计,剔除像the,and,of,to等这样的功能词后,把在教材中复现率超过一定次数的专业词汇按词族(word family)和词形(word type)归类,从而形成一个小型的专业词汇表,用于扩充学生的专业词汇学习,提高医护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和针对性。利用本研究建设的语料库和其他已有大型语料库,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再进行深加工,设计成教师备课参考、直接走进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合适材料。对教师而言,语料库可以用于备课,自编和设计适合自己学生水平的如:语音、词汇、语法和阅读练习活动;对学习者而言,可用于课堂内外的拓展学习,便于自主学习,利于探索学习,构建学习者自己的知识体系,切实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3 结语

因为课题组成员知识、经验所限,再加上研究时间仓促、工作量较大,语料库的建设过程和结果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目前建立的行业英语教材语料库仅收录了两个出版社的教材,规模有待扩大。其次,原计划将教师用书所有内容收录进该教材语料库,在研究中因工作量大、人手不足等原因,暂时未能收录。最后,语料库收录了部分音频、视频资料和常用的语料库建设、分析软件,也初步建立了语料库教学平台,但各项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

目前,初步建成的高职高专医护行业英语教材语料库已开始应用在我院的外语教学中,同时,基于该语料库的教学研究也正陆续进行。我们期待该语料库能为更多同行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 Sinclair, John. Council of Europe Multilingual Lexicography Project[R]. Report submitted to the Council Of Europe under contract no.57/89, 1991.

[2] 刘黛琳.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2009(6).

[3] 何安平,郑旺全.语料库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教材与教法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 王战旗,吴欣.英语教材语料库与小学教材词汇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8(6).

[5] 谢家成.中学英语教材词汇语料库分析[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

[6] 冯一晗.语料库与语料库检索软件在英语教材评估中的作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医用材料行业分析篇(10)

对于医院仓库的管理,首先,仓库内部工作人员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 要求仓库工作人员做到“三清”:即数量清、材质清、规格清;做到“三符”即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物相符。对于未达到的上述条件的物品,应找出原因,及时纠正。并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做出书面解释,同时报请有关领导对该类事件进行处理并留档。

二、 要求仓库工作人员对于仓库物资在入库、出库、退库、退货、报废等过程中产生的相关单据,进行分类整理并且编号,而且每月装订,不得缺号。

三、 要求仓库工作人员制定初始采购计划,由仓库材料会计根据上月仓库领用情况给出相关意见,制定出合理的最终采购计划。

四、 要求仓库工作人员在物品发放时严格遵循先进先出法的原则,不得随意变更;只能在本工种使用的工具材料范围内发放物资,不得跨工种发放,如遇特殊情况,确需超出范围,须由该科室书面提出申请,并经仓库上级领导审批同意后,方可发放。各科室所需物资、材料等都应填写相应的请购单,无该单者且无上级领导同意,不得随意进行采购。

五、 要求仓库工作人员主动索取“三证”即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若不直接从生产企业进货,而是通过中间经营商间接进货,除了索取该生产企业上述“三证”外,还要该企业提供企业经营许可证。上述证件缺一不可,否则不得入库。一旦上述证件即将到期,应及时索取已更新的上述有效证件。

六、 要求仓库工作人员对于每次进货记录都有记录,由仓库材料会计人员监督工作人员是否在采购过程中有不当的行为(如收受贿赂,以个人利益为交易条件等等)。

七、 要求仓库工作人员对于仓库个人负责的物资进行每月一次盘点,做到日清月结,年终进行全面盘点,并由仓库材料会计人员在旁监督,共同盘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其次,仓库材料会计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要求仓库材料会计必须将办公室驻扎于材料仓库中,做到直接做账,直接监督,直接管理。

二、 要求仓库材料会计从仓库工作人员处索取当月已经入库的发票,发票检查抬头、金额、盖章等等是否有误,发票上物品明细、金额与附于发票后面的入库单物品明细、金额核对(如物品名称有误、分类有误、发票金额与入库单金额不符等等),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入库。每月收取的发票必须手工登记相关信息(如发票号码、金额、明细、所属类别等等),以备查阅,完成后及时将发票上交仓库上级主管部门。

三、 要求仓库材料会计从仓库工作人员处索取当月已经出库的出库单。出库单必须连号,不得缺号,缺号需问清情况并及时补上。

四、 要求仓库材料会计每月完成上月医院修理费的支出,对于不能及时落实部门费用的部分支出,及时询问修理人,该修理支出时的具体情况(如修理主体、地点等等),及时落实科室,做到修理费与科室支出一一对应。

五、 要求仓库材料会计月底结帐时日清月结,报表及时上交,盘点中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当月发票必须当月入账,如碰上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入账,应书面说明情况解释原因,下月及时入账。月底盘点时,仓库材料会计人员在旁监督仓库工作人员盘点物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医用材料行业分析篇(11)

是将相关财务数据或财务指标数值与所确定的比较标准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其差异数,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或以此推测指标变化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

(二)国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指分析某一因素变化时,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定各个因素变化对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的计算方法。医院的很多指标往往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共同决定的,当这些因素发生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变化时,对相应的财务指标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对这些财务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寻找问题的成因,便于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三)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将相关的财务项目进行对比,计算出特定经济意义的比率,据以评价医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分法。比率是一种相对数,它把某些用绝对数不可比的指标转化为可比的指标,并以百分比表示,从而将复杂的财务资料予以简化,获得明确与清晰的概念。

二、医院财务分析的内容

医院财务分析的内容取决于其分析主体和分析动机,不同的分析主体所关注的经济与财务重点不同,因此分析的内容也有差异。通常来说,医院财务分析有以下一些内容。

(一)预算管理分析

预算管理分析主要用于反映和评价医院预算执行结果,便于主管部门对医院预算执行、成本控制以及业务工作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1、预算执行率预算执行率包括预算收入执行率和预算支出执行率,反映医院预算管理水平。

(1)预算收入执行率=本期实际收入总额/本期预算收入总额该指标的理想状态是100%左右,过高或过低的原因,表示在年初编制预算时没有充分考虑医院的经营状况和环境条件,预算编制不科学;另一种可能是经营管理不善,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收入水平,应予高度重视。

(2)预算支出执行率=本期实际支出总额/本期预算支出总额预算支出执行率反映医院对支出的预算编制和管理水平,该指标过高或过低说明医院预算编制或支出控制方面存在问题。

2、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本期财政项目补助实际支出/本期财政项目支出补助收入该指标反映医院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的执行进度。

(二)结余和风险管理分析

结余和风险管理分析主要反映医院收支管理水平以及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情况。医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保证运营的安全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应贯彻适度举债的原则,严格控制医院的财务风险。反映医院结余和风险管理的指标主要有:

1、业务收支结余率业务收支结余率=业务收支结余(/医疗收入+财政基本支出补助收入+其他收入)业务收入结余率反映了医院除来源于财政项目收支和科教项目收支之外的收支结余水平,能够体现医院的业务收入与成本费用控制的关系,以及医院的管理水平、技术状况等。

2、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该比率揭示了医院资产与负债的依存关系,反映医院的资产中借债筹资的比重.在医院的管理中,鉴于医院的性质及特点,资产负债率不应太高。医院应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所处竞争环境和技术发展状况等客观条件,确定一个合适的水平。一般来说该比率在60%~70%比较合理。

3、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比率揭示了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对应程度,考察医院短期债务偿还的安全性,反映医院的短期偿债能力。通常认为流动比率以2∶1为好,负债不宜过高,以免影响医院正常业务开展。

4、速动比率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比率反映医院在某一时点运用随时可以变现资产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医院的速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等。由于剔除了存货等变现能力较弱且不稳定的资产,因此速动比率较流动比率更能准确、可靠地评价医院资产的流动性及其短期偿债能力,一般情况下认为1∶1的速动比率较为正常。

(三)资产运营分析

医院运营能力是指医院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通过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组合而对医院财务目标所产生作用的大小。运营能力是对医院获利能力的补充,通过对医院资产质量和和资产运营能力的分析,有助于评价医院驾驭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能力,从而可以对医院的资产管理水平予以正确评价,并为医院提高经济效益指明方向。反映和评价医院资产运营能力的指标主要有:

1、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医疗收入+其他收入)/平均总资产该指标反映医院总体资产的平均运作效率,周转次数越多,表明运营能力越强,反之,说明运营能力较差。

2、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医疗收入+其他收入)/平均流动资产该指标反映医院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和流动资产利用效果,医院医院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越好,反之,说明医院流动资产的运营能力较差。

3、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应收账款余额x365/医疗收入该指标反映医院应收账款的流动速度。应收账款在医院的流动资产占有很大份额,医院应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因为应收账款对于医院而言是一种风险和成本,包括坏账损失、管理成本、收账成本、资金的时间成本。

4、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医疗支出中的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支出)/平均存货支出该比率反映医院取得的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投入医疗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效率,体现管理水平。存货过多会浪费资金,过少则会影响医院的正常医疗活动,因此,医院应根据医疗服务的规律确定最佳存货水平。

(四)发展能力分析

1、医疗收入增长率医疗收入增长率=(本年医疗收入-上年医疗收入)/上年医疗收入此比率是衡量医院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医疗收入增长率越高说明医院发展越快。

2、总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期末总资产-期初总资产)/期初总资产该指标从医院资产总量方面来反映医院的发展能力,表明医院规模水平对医院发展潜力的影响。该指标越高,表明医院在一个营业周期内资产规模扩张的速度越快,但应注意资产规模扩张的结构、质量、医院发展能力以及举债的风险程度等,避免资产规模的盲目扩张。

3、净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期初净资产该指标反映医院净资产的增值情况和发展能力,大于零是医院健康发展的标志,其增长速度展示了医院的发展潜力,小于零则表明医院的净资产受到损失。

(五)收支结构分析

收支结构指标反映医院收入以及支出的结构,可以用构成方面来分析与评价医院的收入及成本的管理水平。

1、人员经费支出比率人员经费支出比率=人员经费(/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它支出)该比率反映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及薪酬水平高低,也可以反映医院的支出结构是否合理。

2、公用经费支出比率公用经费支出比率=公用经费(/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它支出)该比率反映医院的商品与服务支出水平,公用经费支出在医院的支出中占有很大比重,加强对公用经费支出的管理对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3、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该指标反映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与以前年度比较可以了解医院管理费用的变化情况;与其他医院比较,可以找出差距,有利于控制医院的管理费用开支。

4、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率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率=(药品支出+卫生材料支出)(/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该指标反映药品、卫生材料的耗费程度,与以前相比可以了解药品、卫生材料使用的趋势变化,与同规模的医院比较,可以找出本单位在药品、卫生材料使用方面存在问题,以便加强管理,科学合理地使用药品及卫生材料。

(六)成本管理分析

成本管理的指标主要反映医院成本费用管理水平以及病人费用控制水平,同时也反映医院对于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状况。

1、门诊成本指标

(1)每门诊人次收入每门诊人次收入=门诊收入/门诊人次该指标对于医院来说反映医院单位服务量的收入水平,这一指标的高低应该同医院的技术水平、医疗质量相适用。

(2)门诊收入成本率门诊收入成本率=每门诊人次成本/每门诊人次收入该比率反映医院的收入水平与成本费用控制状况,以及医院的管理水平、技术状况,也反映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住院成本指标

(1)每出院人次收入每出院人次收入=住院收入/出院人次该指标反映医院单位服务量的收入水平,这一指标的高低反映医院的技术、质量及管理水平。

(2)住院收入成本率住院收入成本率=每出院人次成本/每出院人次收入该指标反映医院的收入水平与成本费用控制状况,以及医院的管理水平、技术状况,也反映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