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大全11篇

时间:2023-01-02 20:54:41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篇(1)

在媒体的新闻报道中,重大社会新闻事件因为其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相对深远,媒体要做好新闻报道,第一时间用最权威的新闻信息给受众做好舆论引导,发挥舆论监督的职能。在重大社会新闻事件中,媒体为更好实现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避免失语现象出现

在对重大社会新闻事件报道的时候,新闻记者有时候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舆论宣传的能力得不到施展,导致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失语,更有的甚至是新闻记者的新闻职业道德扭曲,导致有偿新闻等不良现象的出现,所有这些对重大新闻报道带来严重阻碍,例如去年发生的山西煤矿的“封口费”事件,在社会普遍关注受难民工的最新信息的时候,记者却趁机向煤矿负责人收封口费,这给新闻行业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在追求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的时候,新闻的真实性以及信息的公开性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能因为出了问题而躲避媒体的报道,第一时间报道事件的原委是媒体新闻报道最重要原则。去年的汶川地震中,媒体对信息的处理及时而公开,详尽、透明、全方位地透映出“以人为本”的理念,透映出关于危机、关于社会重大新闻事件信息的及时、公开原则。事实证明,关于重大灾难新闻的信息不公开、不透明,不仅是对公民知情权的不尊重,而且也不利于受灾地区的社会秩序的稳定。媒体避免新闻报道失语是做到新闻时效性的基础。

二、做好新闻报道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新闻敏感性原则要求新闻记者在接收到重大新闻事件的时候,采写独家新闻的意识使得新闻记者要在新闻报道中以最快的速度做好新闻报道的每个环节,实现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1 快速进人新闻现场

很多情况下新闻事件是在记者接到消息后感到新闻现场的,这个时候记者要尽自己的所能,努力地快速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了解并记录下事件的全过程。同时还要协助相关部门,对如何做好这一重大事件的处理进行研究和磋商。这是时候还要注意的就是,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由于多家媒体的参与,这就需要在新闻报道之前,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视角进行规划,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确保整个事件宣传报道口径与基调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与时间赛跑,与生命接力。2009年8月,对于台风莫拉克的造访,媒体工作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台风沿途经过的多个城市,新闻记者一直奋战在最前线,向民众最新的台风信息。湖州电视台《新闻60分》栏目记者时刻关注台风的最新动向,从气象专家预测台风的来临,到太湖水位的上升、台风带来强降雨,再到政府积极抗台救灾,记者快速进入新闻现场发挥及时的图片、文字报道,是实现新闻时效性的有力保障。

2 及时权威信息,引导社会舆论

一些比较重要的社会重大新闻事件,必定会在群众中引起惶恐、忧虑等不良情绪,社会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剧增。媒体的新闻报道要能够通过对重大新闻事件及时有效的权威信息信息报道阻止社会流言的传播,用权威部门的言论来稳定民众,因此及时有效的信息是有效进行舆论引导的手段。

3 做好团队之间的协作

从新闻报道的整个环节来看,为了实现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从进入现场到对你选题内容,都需要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机的配合,因此发挥新闻工作的团队协作精神是保证第一时间采写到新闻的重要力量。 转贴于

三、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质

重大社会新闻事件的发生有时候还会给记者的新闻报道带来一定的困难,例如在突发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中,对于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质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不仅是记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同时也是记者的专业素质的考验。在类似汶川地震这样的突发灾难性事件报道中,记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对新闻的制作要有充分的把握,让新闻报道的角度能够全面的反映地震过后灾区的真实情况,同时也满足受众的收视需求。同时为了实现灾难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这要求记者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地震过后的四川灾区,到处都是一片废墟,由于四川独特的地理因素,很多通往灾区的道路都被破坏掉了,横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困难是无法深入到灾区内部对受灾情况进行报道,这个时候新闻工作者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在电视新闻中我们看到的是我们的新闻记者跟着救援部队人员徒步深入到灾区进行报道,这对新闻记者来说是个艰巨的任务,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还是选择深入灾区进行报道,这说明记者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在新闻现场报道中,我们看到新闻工作者急促的报道口吻,受众不仅感受到了灾区同胞的遭遇感到心痛、救援人员的投入,同时也感受到了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报道精神。由此,为了能够实现对灾难新闻具有时效性优势上的报道,新闻工作者要加强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做好电视新闻的现场直播

在重大新闻报道中,现场直播报道的方式满足了受众对新闻真实性、时效性的收视需求。在重大新闻事件中做好现场直播报道是新闻工作者的工作职责。在现达的传媒环境中,做好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报道,是实现媒体对重大事件报道时效性的重要技术支持,还是以汶川地震为例,在地震发生后,央视等主流媒体在地震现场快速及时的报道,让全国乃至世界上关心这件事的人的以了解事件的进展,全面多点的报道,让震区内震区外的人,知道了自己此时此刻该做什么。CCTV的直播节目,不仅以“快”、“全”在报道着震情,实际上也在给震区以外的人做心里抚慰。现场直播是媒体做好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的一个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篇(2)

保证报道的真实性是当前新闻行业发展的关键,而对新闻报道有着直接影响的便是新闻编稿人员的文学能力和电视新闻的后期处理和编辑。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报道也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电视新闻打破了传统的写作手法,将文学手法融入其中,产生了全新的新闻主义,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视新闻的渲染力和可读性。[1]

一、电视新闻报道中运用文学手法的重要性

一般情况下,新闻的价值主要是由以下三个方面来决定的。[2]首先是新闻事件自身因素,不受主观的影响属于新闻的客观因素;其次是新闻报道人员对新闻事件的持续深入挖掘和报道;最后便是新闻报道人员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报道,主要影响因素是新闻报道人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将文学手法运用到新闻报道中能够将新闻事件的价值更好地呈现出来。

(一)更好地突出新闻报道主题

在新闻报道中新闻主题起着重要作用。在电视新闻报道中,为了更好地突显新闻主题,必须认真对待电视新闻制作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新闻稿件的结构安排、材料的挖掘还是写作手法,都需要精心的安排。从这一点来看,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特别是一些具有深度的新闻报道,借助文学手法能够将新闻主题更好地呈现出来。

(二)有助于提升电视新闻报道的可看性

将文学手法运用到电视新闻报道中,能够使新闻报道中的人物和情节更具渲染力,使观众产生共鸣,让观众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进一步提升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思考性。

(三)提高电视新闻报道的渲染力

将文学手法运用到电视新闻报道中,能够使新闻报道的内容结构和内涵得到升华,达到最佳的状态。想要写出让观众感同身受的电视新闻稿件,就需要编写人员细心、认真地挖掘事件的深层内涵,将丰富的事件材料与新闻叙事完美地结合起来,使文章达到情景交融的状态,从而增强文章的渲染力,引发读者深思,带给读者一定的启示。只有这样才能将新闻报道的价值发挥出来。

二、电视新闻报道中文学手法的运用对策

(一)编写具有艺术性的新闻标题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看书看皮,看报看题”。一般情况下,新闻标题能够将电视新闻报道中的真实性展现出来,新闻标题是新闻报道价值体现的关键所在。运用文学手法编写新闻主题,能够使其更具艺术性,从而紧紧抓住读者的眼球,吸引读者阅读。例如,在对高空作业工作进行报道时,可以采用比喻的方法,标题可以编写成《蜘蛛人命悬一线》,将作业人比喻成蜘蛛人,吸引读者阅读,进而了解高空作业的危险性。此外还可以采用拟人的写作手法,如《APEC走了,蓝咋办》《神八回家》等,通过将事件拟人化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沉思。

(二)进一步突出新闻事件矛盾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事件中的矛盾和冲突是吸引读者阅读的关键,具有戏剧性的矛盾冲突能够更好地引发观众思索。在文学创作中,采用具有戏剧性的矛盾和冲突能够更好地烘托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可以运用文学手法将真实的事件戏剧化。文学作品可以创造典型,而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必须选择典型事件,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当前的社会现象,引起人们的共鸣。电视新闻具有时长性和专题性特征,所以选取的新闻事件和人物也必须具有一定的特性。通过矛盾将事件和人物立体化、个性化,所以在编写新闻报道时,编稿人员会特意刻画和深化事件矛盾,从而提升新闻的感染力。例如,在对患者进行报道时,可以先描述温暖和唯美的画面,随后再描绘灰暗的画面,这样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新闻报道的价值最大化。

(三)将文字解说与镜头结合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可以通过直观立体的画面进行观看,若只是采用文字解说,则不能达到共鸣的效果,所以只有将文字解说与镜头“说话”完美的结合,才能使电视新闻报道更具感染力。首先,可以将蒙太奇手法运用到镜头的剪辑和制作中,可以将不同时间、地点发生的事故,通过相同秒数组合,利用蒙太奇的手法呈现给观众。其次是拍摄渲染力强的画面,进而更好地凸显出新闻主体。最后是通过摄像造型语言对生活场景进行提炼,从而提高新闻报道所具有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在报道古建筑拆除时,为了表现出人们不舍的心情以及古建筑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延时拍摄,通过造型语言将人们对古建筑的情感表达出来,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通过剪辑形式留白

留白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常用的创作手法,在文学作品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电视新闻报道中采用留白的方式能够缓解新闻报道的节奏,使新闻具有张弛度。留白可以使镜头剪辑更具内涵,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例如,在对一些事件进行报道时,被采访人可能会因为意外出现“无言以对”的情况,若将这些尴尬和沉默通过镜头展现出来,会给观众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感觉。

三、结语

通过对电视新闻报道中运用文学手法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文学手法可使新闻报道更具感染力,更好地达到了新闻报道的预期效果。通过一系列对策的提出,希望能够助推电视新闻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篇(3)

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特征

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能达到提升自身竞争力与增强公信力的目的,主要是因为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新闻本身就具有时效性,但是深度报道的新闻取材于当下手争议的话题或重大新闻事件,以此作为切入点,对事件发生的始末进行详细报道,从而使得新闻事件更具有影响力。受众不仅了解了事件发生的缘由与背景,而且对事件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了解。二是新闻报道内容的深刻性。内容的深刻是深度报道的灵魂,新闻报道不仅是事实本身,还包括一种新的认知,深度报道是通过事件来剖析更深刻的引人深思的本质与内涵,从而对受众具有一定的启发与感悟。三是报道的多样化。社会是复杂的,一个题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进行报道,使得受众对事物具有更深的认识。四是新闻报道的科学性。深度报道的题材选于现实,这对于电视新闻工作者提出很高的要求,需要从宏观的角度来把握大局,从而做出具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

三、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困境

(一)时效性与深刻性的矛盾。时效性与深刻性一直处于矛盾之中。新闻事件的发生需要及时的进行报道,然而深度报道需要探讨事件背后的内涵。深入报道需要足够的时间,尤其是调查类的深度报道,需要拍摄、采访等。不仅周期长,而且对技术要求高,具有较大的难度。通常来说,调查类的新闻报道要及时报道出来,很难做到深入剖析。新闻深度报道的广度与深度,是电视新闻工作者经常遇到的问题,因为时效性而对深刻性产生负面影响,或因要求深刻性而延误了新闻的及时播发。

(二)隐性采访与隐私权的矛盾。隐性采访又称为暗访,采访的结果更具有表现力与说服力。暗访是舆论监督类新闻中经常用到的方式,通常选择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这就导致了侵犯当事人的隐私。暗访采用的方式、尺寸把握不当,容易给被暗访方造成一定的伤害。隐性采访与隐私权这一矛盾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一直存在,隐形采访的方式、尺度把握非常重要。

(三)新闻工作者的主观性与新闻的客观性矛盾。深度新闻报道不同于传统的新闻报道,传统的新闻报道,新闻工作者只是一个局外人,从客观事实对新闻进行报道,无需发表言论。然而深度报道需要新闻工作者参与到新闻的各个环节中去,在向受众展示新闻的事实的同时,又要对新闻进行点评,向受众揭示新闻事件背后的本质,对于受众具有一定的引导性。新闻工作者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存在,与新闻事实的客观性存在一定的矛盾。这对矛盾体也不是对立与尖锐的,需要新闻工作者提升自身的素养,去合理的进行把握两者的关系。

(四)批评类报道居多,缺乏建设性的观点。在当前的深度报道中,舆论类新闻报道居多,一些新闻节目为了抓住受众的眼球,挖掘负面新闻,以制作爆炸性的新闻。新闻报道是还原新闻的真相,与受众公共了解并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批评类的报道应注意把握事件的尺,不能陷入恶性循环中。此外,深度报道缺乏建设性的观点,新闻工作者因为选题材或者其他原因,不能通过一个点来剖析一个面,不能对受众进行一定的启发与引导。这也是目前深度报道中面临的困境。

四、提升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策略

(一)做好新闻的选题。好的新闻题材,是深度报道得以传播的关键。在新闻选题上,要能把握受众关注的重点问题、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或者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新闻选题贴近生活,与受众生活息息相关,才能引起反响。选题意义重大,一个好的选题,进行理性的分析,揭示某种社会现象,对受众具有一定的启发,才能引起共鸣。在选题的把握上,要有创新,可以选择别人未涉猎的题材,或者已有的题材但是要从新的角度进行剖析。

(二)做好新闻的策划。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的策划并不陌生,新闻提前策划很重要。把握目前的热点趋势、方针政策等,预测未来的某个时间点能够引起受众反响的新闻事件进行策划。对新闻的选题、拍摄、后期制作等都要进行精细的预测与安排。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超前的思维与意识,能及时根据当前的形势把握新闻线索,并能预测新闻的发展趋势,提前计划好多种报道方式,并迅速的对后续工作所需要的人、财、力做出安排。只有全面的思维,才能缩短时间,做出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篇(4)

策划新闻又叫媒介事件和制造新闻,是组织的公关人员利用记者对于新闻的不断需求,而有计划、主动地制造出能够吸引记者报道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目的是引起新闻界和社会公众的注意,使组织的名字经常可以在新闻媒介中出现,从而达到提高知名度、树立组织良好形象的目的。

二、策划新闻与新闻策划的区别

(一)涵义不同

“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虽然只有“新闻”与“策划”两个词组合的先后顺序不同,但意思却差别很大。“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

1.“新闻策划”的涵义。“新闻策划”中,“策划”作名词,“新闻”修饰“策划”,合起来讲意思是“关于新闻报道的设计谋划”。进一步说就是围绕新闻设计谋划,或根据新闻需要设计谋划。新闻是目的,策划是手段。“新闻策划”是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重点是解决做好报道的问题,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新闻活动的行为,仍然属于新闻活动的范畴。

2.“策划新闻”的涵义。“策划新闻”中,“策划”作动词,“新闻”是“策划”这个动作的对象,合起来讲意思是“设计谋划新闻”。进一步说,就是依照设计谋划做新闻,或根据设计谋划需要做新闻。策划是目的,新闻是手段。“策划新闻”实际上是策划新闻事实,不属于新闻活动的范围。更类似于虚假新闻,往往是在事件发生之前,主观地进行制造新闻。

(二)运作不同

由于“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的涵义不同,使得其运作方式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1.“新闻策划”的运作。新闻策划,既然是围绕新闻设计进行谋划,或根据新闻需要设计谋划,是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那么,在运作过程中,应先有新闻事实后有报道策划。“新闻策划”是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如设置报道议题,制订报道计划,做好采访准备等。这里,新闻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保持了其本身的真实,新闻策划的运作遵循了新闻报道的规律。

2.“策划新闻”的运作。策划新闻,既然是依照设计谋划做新闻,或根据设计谋划需要做新闻,是对新闻事实的策划;那么,在运作中,应是先有策划活动后有新闻事实。“策划新闻”建立在策划的事实基础上,如新闻导演、炒作、造假等。这里,“新闻事实”是人为制造的,事实作为新闻本源被歪曲或造假,丧失了其客观、真实性,策划新闻的运作违背了新闻报道的规律,是新闻媒体被社会各种利益集团所利用,借助新闻报道以达到其利益扩张的目的,这一般被认为是新闻炒作而不是真正的新闻策划。

(三)性质不同

著名报人普利策说:“新闻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真假之别。”从中可见,对新闻的定“性”是以真假作为区分,而不是以好坏作为区别。倘若硬要以好坏进行区别,也只能说:唯一的标准就是真假。依照这个标准,不妨也将“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中的“新闻”作一个定“性”。

1.“新闻策划”的性质。根据“新闻策划”的运作分析可知:先有新闻事实后有报道策划,“新闻策划”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保持了其本身的真实,它遵循了新闻报道的规律。显然,“新闻策划”的新闻是真实的,是真新闻。

2.“策划新闻”的性质。根据“策划新闻”的运作分析可知:先有策划活动后有新闻事实,“策划新闻”建立在策划的“新闻事实”的基础上,事实是人为制造的,事实作为新闻本源被歪曲或造假,丧失了其客观、真实性,它违背了新闻报道的规律。显然,“策划新闻”的新闻通常是虚假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假新闻。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篇(5)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8-0008-02

近年来,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而且速度非常快,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涌现出来的新问题也越来越多。对于这些新的问题,新闻工作者一定要用合理的方法把这些新闻很好的展现出来,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而目前的新闻报到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目前的新闻当中“三多”的现象比较严重,使得许多观众对新闻产生了厌烦的心理。新闻的“三多”现象主要表现在:首先,现在许多新闻报道有许多的会议报道;其次,现在许多新闻容易把目光聚集到官员身上,对官员进行逐一的介绍,这样肯定会使得观众产生厌烦的心理;最后,目前许多新闻报道中参杂这许多低俗广告,这些广告使得新闻的质量大大折扣。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新闻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吸引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对新闻做出一定的改善,我们要保证新闻能够吸引广大人民群众。要使新闻能够吸引广大人民群众,我们必须要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使得新闻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这样广大人民群众就会很自然的被吸引过来。宣传工作也同样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宣传工作要充分把党的政策和方针很好的体现。

1 设定正确的新闻角度来报道新闻

1.1 新闻角度的内涵

新闻报道主要是为了把事件完整的展示给其它人,从而使得更多的人了解这件事情的过程。新闻报道相比于写作而言,新闻报道的角度相对较多,写作一般是从正面直接的阐明问题,而新闻报道则要从不同的侧面对事件做一个阐述。当然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样就使得新闻报道比写作更能吸引广大人民群众。

每一个事件都有许多的方面组成,我们在对事件进行报到时要尽量注意到每个方面,这样才能把整个时间更加全面的展示给广大人民群众。事件的每一个组成点都可以作为一个报道的角度,把世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就会给广大人人民群众提供不同的信息,这样我们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就要对新闻角度做充分的考虑,使得事件能够更好的展示给广大人民群众。

1.2 进行新闻报到时要从群众的角度出发

进行新闻报道时,我们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更好的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兴趣。目前,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对会议的比较反感,主要是由于会议的内容不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因此我们对会议内容进行新闻报道时就要从群众的角度出发,使得会议的内容能够很好的被群众了解,对不容易理解的地方可以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讲解,这样广大群众就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也能了解到会议的内容对他们的影响。这样会使得广大群众能更好的了解新闻,从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兴趣。

另外,我们进行新闻报道时要注意选择新闻的内容,我们可以选择时下较热的新闻作为重点来报道,这样就更能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球,从而获得更高的灌注度。我们还要对播报新闻的形式做出调整,做出一定的创新,这样广大人民群众就更容易接受。

2 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新闻的可看性

我们在对新闻进行报道时,一定要注重对新闻报道的形式,这样才能更好的增加新闻的可看性。对党和国家的新闻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时,一定要从群众的角度考虑,考虑他们的接受程度。我们要适当的对报道的形式进行调整,使得群众能更容易的接受新闻的内容。另外,对于党和国家的一些新提出的方针政策和相关领导人的一些工作指示我们一定要用群众能够很好接受的方式报道出来,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到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在进行报道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趣的方式和方针政策更好的结合,这样也能够使得新闻的吸引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也更乐于接受。

3 对播报新闻的方式做出调整,更利于广大人民群众接受

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中,新闻播报员往往都是直接按照稿子进行播报,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于这种播报方式由于长期的接触,已经产生了厌烦的心理。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对新闻播报的方式做出调整,以便可以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新闻播音员可以模仿主持人的方式对新闻进行播报,这样可以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在轻松的氛围下了解新闻。新闻播音员在进行播报时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播报风格,这样对更好的吸引群众很有帮助,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还可以形成明星效应。这样对电视台和群众之间的沟通很有帮助,能够保证沟通的顺利进行。新闻播报员在进行播报时,要注意语气和用词方面的一些调整,要利用一定的手法把新闻的主要内容很好的报道给广大人民群众,这样也使得群众能更好的把握新闻的内容,避免他们不能很好的理解,从而产生厌烦的心理。播报员在进行播报时,要注意运气的运用,语气可以运用得当就可以保证群众很自然的接受新闻内容。这种主持人类型的新闻播报员目前许多节目开始采取这种措施,并且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采用这种新闻播报方式,可以使得播音员能够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另外,电视台还可以采取一些手段使得观众和播音员之间能通过一些方式进行交流,使得广大群众参与到新闻播报当中,这样不仅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兴趣,还可以使得广大群众在收听新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4 结论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新闻报道的要求越来越高,新闻采编工作必须要根据实际的形势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新闻报道能更好的为广大群众接受。这样新闻报道才能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也是我们进行新闻报道的目的。面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手段进行解决,从而使得新闻报道有一个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波.浅议新闻采编工作中的团队精神[J].科技风,2010(17).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篇(6)

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和采编来说,需要进行深度的整合,而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也就是对新闻观念的整合、对新闻媒介的整合以及对新闻角色的定位等。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把相关的新闻档案和当前的新闻事件进行整合。例如,在舟山日报推出“平民英雄”丁红武系列报道中, 就可以将当前的发生的丁红武舍己救人事件和以往轴上历史上发生的相关新闻事件联系起来,通过对相关新闻档案的整合与总结来进行综合报道,这样一来,我们的新闻报道也就更加具有深度,也使得新闻档案开始为新闻事件增值。与此同时,我们对新闻档案进行整合与分析,也可以从中分析得失,进而进行有效的总结,以便更好的、更加客观和科学的进行新闻事件的采编与报道。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管理好新闻档案呢?对此,笔者展开了相关的分析。

1、新闻是在时刻发生着变化的,也就是说今天的新闻就会成为明天的档案,所以我们一定要管理好这些档案,进而扩大我们的视野。我们知道,新闻报道过后,经过一段时间相关的新闻就会成为人们眼中的旧闻,这对于这些新闻档案来说,看以已经没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力了,但是他却并没有失去自己应有的价值。就从上面我们所举的舟山日报报道“丁红武救人事件”中可以发现,我们的新闻报道通过对以往新闻档案的梳理和总结,进而将新闻广度、深度进一步的拓展开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对相似事件的分析和整理,将年以来舟山发生的类似事件、新闻故事等进行再次的回放,我们发现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蒋纪周舍己救人、年报道的巡警夏骑兵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妇女、年报道的灭火勇士陈建军、年报道的模范村党支部书记朱缀绒、年报道的海岛孩子的好师娘杨兰娟等。对于这些新闻时间来说,已经成为我们的新闻档案,但是我们把这些新闻和当前所发生的新闻时间贯穿起来,也就使得新闻报道更加全面,也大大的丰富了新闻的内容,实现了新闻的深度挖掘,增加了相应的新闻价值。

2、要充分的对新闻档案进行挖掘,把具有重要价值的新闻档案开发成能在当今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新闻。对于一些新闻档案来说,我们当前的新闻报道需要充分的进行挖掘和利用,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停留在对相关新闻事件的浅层利用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要进行深入的挖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利用相关的新闻档案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对比和说明上,更为重要的就是也不能仅仅把这些新闻档案当做背景来使用,更为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对这些新闻时间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对此,舟山日报就科学的利用了相关的新闻档案,进而深化了“平民英雄“ 丁红武报道, 在这方面,相关的新闻从业人员并不是对以往新闻档案的简单回放,而是把报道的重点放在“回访”,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派了一系列的记者进行调查,开展了大量的新闻报道, 从而充分的展现了“新闻背后的故事” 充分挖掘了故事背后的新闻。这样一来也就给受众一个更加完整、清晰的事物发展变化的情况,从而达到了与群众互动、共鸣共勉的效果。所以,这也就启示了我们对以往新闻档案的利用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其中有着加大的利用空间。

3、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也要充分的利用好数据库、数字化、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 进而来提高新闻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以及服务水平, 从而在最大的限度内实现对新闻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增加其相关的效益和价值。对于新闻档案来说,它们是已被新闻媒体所过的, 所以他和当前的某些新闻资源也是具有传承性和同源性的。所以,我们就要加强对这些新闻档案的管理,进行科学规范的分类,与此同时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以便我们在利用相关新闻档案的时候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利用。在当前的情况下,很多的新闻档案管理较为混乱,主要的就是一些报刊的合订本,同时在管理上业不是较为细致,没有进行很好的分类。这样一来,也就给采编人员获取相关新闻档案资料带来许多困难, 也给报道留下了不少遗憾。如果我们要在很短的时间里挑选出和报道主题密切相关、最具典型的新闻档案资料, 根本没有可能。通常我们是经过一些记者或者是编辑的印象和回忆。所以,在我们进行新闻档案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建设,需要对相关的新闻档案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加工和处理, 并且利用那个当前的信息管理手段来进行相关的制作, 能够很好的实现新闻档案资料齐全、检索查阅方便。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大力的促进互联网建设,让相关的报纸实现“联网”这样一来也就可以更好的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通有无,进而更好的利用以往的新闻档案来为今天的新闻报道和整合服务,实现为新闻时间增值的效益。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篇(7)

引言

新闻策划是指对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有目的和有准备的报道,通过对新闻事件深入的分析、构思、酝酿和调整,从众多的报道方案中选择最佳的报道方案,已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新闻策划体现了媒体新闻制作水平[1]。尤其是重大事件的新闻策划,更是对新闻媒体新闻制作水平的全面考查。新闻媒体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更需要提升对重大事件的新闻策划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浅谈如何做好重大事件的新闻策划。

1.新闻策划的意义

1.1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

在报道社会上已发生的重大事件前,做好明确、完善的新闻策划有助于顺利地报道事件。尤其是一些繁冗复杂的重大事件,它涉及诸多厉害关系,新闻工作者在把握各方面关系上存在很大的难度。而通过前期的新闻策划可以帮助新闻工作者理顺事件,掌握事件的本源,从而达到顺利报道新闻事件的目的。此外,好的新闻策划也有利于传播重大新闻事件本身。例如2012年众多中科院院士联名公开反对“中式卷烟”项目入围国家科技进步奖,此事件经过新闻报道后,立即引起强烈的舆论反映。与此同时,众多国家相关部门也针对此事件纷纷表态。

1.2树立媒体的权威性

在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初期,对新闻报道就提出过精确和系统的要求,依据当前的报道标准,精确和系统的对事件进行报道就是全面、客观的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而全面客观正是报道重大新闻事件的关键,全面客观的新闻报道可以探究事件背后的真想,从而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这种阶段性的报道目的对新闻发展脉络产生巨大的影响[2]。然而当前社会有报纸、电视和网络等众多新闻工具,通过新闻策划得到精确和系统的报道有利于抢占主流媒体的位置,尤其是对重大事件的报道,有目的和有准备的计划去发掘事件背后的真相,避免新闻报道停留于事件的表面。而媒体报道重大事件中也可以满足自身的新闻欲望,通过对事件合理的分析解释以及正确的引导,可以在报道重大事件中建立自己的权威。例如《人民日报》“中国质量万里行”、“地球上的红飘带”等等,都是成功的新闻策划的体现。电子媒体也是如此,电力媒体专业化进程也需要新闻策划,如央视的《焦点访谈》、《新闻纵横》和《实话实说》栏目。

1.3满足受众需求

好的新闻策划必然是得到受众群体认可的策划,因此在实施新闻策划前首先要针对受众的需求进行充分得分析和研究,了解受众的需求、爱好和关系。也只有了解受众的真实想法和实际欲求才能做好新闻策划,挖掘有价值的新闻,引起受众的关注,达到扩大的传播效果。否则,新闻策划如闭门造车,脱离实际。满足受众的需求要求新闻策划人员需要在思想上达成一致,达到及了解事件的过去以及现状,甚至预测事件未来发展态势的目的,满足受众,服务受众。

2.做好重大事件新闻策划的思考

2.1用超越思维突破“雷同”

随着新闻传播工具的发展,新闻资源的共享程度越高,使新闻媒体难以通过“我有你无”的方式提升自己的竞争力[3]。而“你有我有”的状况也导致新闻报道的“雷同”性也越来越高,新闻媒体之间无孰优孰劣之分,也无法拉开自身与其它媒体之间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好做强,新闻媒体就必须在思维上超越其它新闻媒体,在新闻策划是要积极运用创造性超前性的思维。例如1996年央视创办的《新闻调查》和《实话实说》栏目以及香港凤凰卫视开播的中文台,从当前的角度来看,央视的两个栏目与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就是运用创新和超越思维。央视的《新闻调查》和《实话实说》栏目在报道时注重事实而赢得观众的认可,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快捷性和评论性强,重视重大事件的直播,其影响力和权威性也在逐渐提升。这两个案例成功的经验启示在对重大事件进行新闻策划时要注重运用超前思维来突破“雷同”的局面。

2.2探究有价值的报道源

无论是要求新闻策划人具备应变能力以及在新闻策划过程中运用超前意识,它们的最终归宿都在于探究有价值的报道源。这一点要求媒体在策划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的过程和采访中要发现与政策、当前形势与事实相符的新闻事实,发独家新闻,才能得到受众的认可和喜爱[4]。新闻事实符合政策、当前形势与事实要求新闻策划人明确客观事实存在的空间和时间。然而新闻事实的空间和时间较为模糊,策划者和采访者需要去不断的摸索和认识。反言之,要做好重大事件新闻报道,需要记者、编辑和领导的认识达成一致。即重大事件新闻策划不是一个与外界独立的想法或突然的思想火花,而是与策划同步进行的系统工程。重大事件新闻策划有许多与之配套的创意和设计,并与创意和设计组合成一系列方案,任何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的都不可能赢得重大新闻事件和新闻事实报道最终的成功[5]。

2.3具备应变能力

在新闻策划中运用超前思维则需要新闻策划者具备较好的应变能力去发现具有价值的报道源,这是由重大事件新闻策划的现实决定的。重大事件新闻策划对许多媒体都是一个新的探索领域,新闻策划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都不充分。而我国市场经济却处于快速发展和完善的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新闻传媒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新闻媒体需要从新闻策划的广度和深度上才能得到突破,而广度和深度则需要策划人利用自身的应变能力去探究有价值的报道源[6]。例如“连线四川灾区报道”这一新闻策划,该新闻策划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如采访对象不确定,记者能否顺利完成采访任务等等。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策划人要具备处变不惊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依据实际情况积极变动新闻策划方案,及时修正和完善已有的新闻策划方案,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将新闻报道的主动权攥在手中,达到最好的效果。而现场采访记者也结合前期新闻策划的宗旨和现场情况进行采访,最终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完成“连线四川灾区报道”这一新闻策划。

3.结语

重大新闻策划具有很强的实践色彩,其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成为新闻报道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虽然重大事件新闻策划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不强,但是随着策划实践的丰富,其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会日趋完善,新闻策划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任何新闻媒介都需要充分认识到新闻策划的作用,深入研究重大事件的新闻规律,遵循规律并按照规律做好新闻策划工作,发挥新闻策划在报道重大事件中的作用,获得新闻策划的最大效益。(作者单位:亳州市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 曾青生.小舞台也能上演大剧目――专业频道如何做好重大事件报道[J].声屏世界,2009,(07).

[2] 刘先宏.化危为机 共创和谐――开县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做法与启示[J].新闻导刊,2007,(01).

[3] 赵.以专业精神开辟独家视角――浅谈如何做好重大行业新闻的报道策划[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7,(03).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篇(8)

二、电视新闻发挥好舆论导向作用的具体途径

(一)把握新闻的时效性

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始终注重新闻的时效性,第一时间把重大新闻事件传播给观众,尤其是针对突发性的灾难事件,电视新闻工作者尤其要重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利用电视新闻传播的优势,把新闻事件有效传播给观众,打破观众对灾难事件的猜测和误解。电视新闻在新闻传播上有一定的权威性,传播的新闻内容可信性比较强,当突发性灾难事件发生时,人们对灾难事件处于一种恐慌状态中,极易产生对灾难事件的种种猜测,再加上各种新媒体的传播,受众非常容易轻信一些不明确的消息或谣言。一旦谣言利用互联网传播迅速的特点得到广泛传播,就会给社会稳定带来威胁,不利于正确信息的传播,还会在人们心中产生恐慌感,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所利用。这个时候,电视新闻就要充分发挥好舆论导向作用,第一时间最新事实消息,利用电视新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给观众带来正确的新闻信息,打消观众心中的恐慌和不安,遏制网络谣言的传播,发挥好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篇(9)

1 前言

新闻记者所从事的是特殊的职业,我们心底的责任就显得格外的庄严而又神圣。记者的职业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媒体乃人类文化与文明传播、传承的枢纽,是因为媒体乃社会机体健康与否的良医,是因为媒体关联着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心灵世界,是因为媒体直接影响着社会进步与进化的进程。新闻,是媒体对于正在发生的社会事实的反映。要搞好新闻报道,就要让受众获知比消息更生动的内幕,比内幕更生动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新闻报道存在着的死板浅薄的沉闷局面,把新闻盘活、写好。因此,我们要求的新闻,在对事实的反映过程中,不仅要有感性的,更要有理性的;不仅要反映程序性的,更要反映 规律 性的。要有血有肉,有筋有骨。作为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必须在掌握好新闻特点的同时,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不断提高对新闻的宏观驾驭能力,实事求是的努力把好新闻报道关。

2 新闻报道要有全局观念

新闻报道有没有全局意识,将成为记者决定一则新闻报不报道、如何报道的重要前提。社会上的大众活动五花八门,只有把所报道的事实放到全地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背景中去观察、去分析、去研究,才能避免新闻报道中就事论事、不得要领、浅尝辄止等问题。在采编新闻的过程中,树立全局意识,就必须先确定新闻的采编选题背景是什么,即报道的针对性是什么。这个针对性首先是指当前运行的热点话题是什么,然后是媒体对事实可能披露的程度,这些都需要新闻记者在掌握微观事例的同时,熟悉宏观情况:胸有全局才能一览众山小。如果没有对全局的把握,仅靠微观事例,就很难采编到一则真正有价值的好新闻。立足全局看局部,一定要有全局新问题、新思考、新观点与局部新情况、新事例的对应和整合,否则,报道就会出现不足,让人读来深奥枯燥,感到头重脚轻,就是让人觉得像看多棱镜,事实庞杂,眼花缭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新闻记者的采访不仅要有全局观念,还要深入地感知眼前存在的事物,还要掌握许多背景,了解和预测那些隐蔽的、过去的和未知的情况。如此,仅凭观察显然不够,这时候所要推重的便是记者的思考能力。新闻记者应集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及运动思维的全部优势,形成一种卓然不群的独特思维品质,敏捷性、紧张性、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便是这种心理素质的浓缩。可以说,新闻记者从准备采访到稿件的完成,其整个活动都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能否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客观事物的变化迅速做出反映和判定,并能随时修正和改变原有计划,顺藤摸瓜,寻找新问题,发掘新线索,就是对记者思维敏感性的检验。所谓“机遇采访”和“突发新闻”的捕捉尤其需要这样的心理素质,这就是常说的新闻敏感。采访时要边听、边记、边观察、边思维,迅速判断,抉择写什么、怎样写;写作的过程更要追求快捷,争分夺秒,倚马可得。这种心理素质对于现场采访和现场主持节目的电视记者尤为必要。思维的广阔性要求记者要善于全面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多方面的联络,举一反三。而思维的独立性则要求记者善于透过问题的现象,深入问题内核,揭示事物的本质,从简单的、普遍的现象中发掘深刻的主题。记者的许多有影响的“深度报道”、“追踪报道”和“连续报道”等正是有赖于记者这样的心理素质与全局观念。

3 新闻报道要强调真实性

新闻记者对事实真实地反映,是新闻的根本。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新闻记者对事实的报道,却又难免会带有主观性因素。所以,任何见诸媒体的新闻,都是认识事实和披露事实的一种意识化了的活动结果。新闻应当用事实说话,应当是合乎客观实际的。但纯客观的报道又是不存在的。报与不报、多报与少报、报到什么程度,在报道中反映怎样的价值判断等等,都明显地受着主观因素的制约。

然而,真实地报道事实,这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报道不违反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要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强化存真意识,就必须处理好客观报道与主观选择的关系。所以,如何准确地选择新闻事实,就要根据新闻价值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当然,在客观报道中,都程度不同地包含着倾向。但倾向不是偏见。在报道中要求新闻工作者严格按照事实展开准确的叙述,说合乎事实和有充分事实根据的话,不在报道中夹带个人偏见,不夸大成绩和掩饰缺点。倾向在一般情况下只是潜藏在文字的背后。有些报道,受众认为不真实,并不是报道的事实不存在,而是因为以偏概全。所以,要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从主观上讲,就必须要考察分析它所处的具体环境,具体条件,切忌不恰当地下结论。

总之,媒体的报道,一定要与时俱进,要不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把那些最具典型意义,最有指导价值,最能引起注意和重视的事实,呈现给受众,以服务和引导社会活动和人民群众的生活。

4 新闻报道要有社会责任感

新闻记者所从事的是特殊的职业,我们心底的责任就显得格外的庄严而又神圣。记者的职业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媒体乃人类文化与文明传播、传承的枢纽,是因为媒体乃社会机体健康与否的“良医”,是因为媒体关联着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心灵世界,是因为媒体直接影响着社会进步与进化的进程。一个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不适合做记者;一个没有为人类文明献身精神的人,也不合适当记者。而记者职业要求的底线是职业精神和道德,我们不能不清楚底线,也不能忘记高标。既然做了记者,既然从事了新闻职业,那么,除了社会公众的利益,我们没有什么放弃不了的利益。除了人类所追求的真理和正义,我们没有什么值得患得患失。如果我们忠诚地履行了记者的职业操守,那也不过是尽了记者的本分和义务。

社会是由不同的职业组成,我们从事新闻职业,就是向社会签署了一份契约,忠于职守是这个契约的核心,履行记者职责和义务是契约的要求,遵守记者职业道德和纪律是契约的规定。我们既然是新闻职业人,同时也就是契约人,于是,我们活得并不轻松,也不省力,却活得很有价值,很有意义。因为记者职业对社会的运转来说应是不可或缺的,每一位新闻职业人都应具备服务于社会的责任。

5 结论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篇(10)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0-0012-02

现代新闻传播的特性决定了新闻报道对客观性的高要求,什么是现代传播的特性,现代传播的特性就是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对新闻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在报道过程中必须以新闻工作者反映新闻事实为基础,公正、透明、准确的捕获新闻的卖点,由于新闻本身的不确定性,有可能会造成新闻对个体和组织的伤害,在法制社会里这种伤害有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现代新闻传播的特性即是新闻从业人员必然要坚守的阵地,从新闻的特性到新闻报道的准确,都是客观性的具体体现。

1新闻报道客观性的重要意义

新闻报道的是对事件进的新闻挖掘,通过对人物、时间、地点和因果关系进行整理,对内容会有剪辑,对整个新闻的看点会突出,在这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新闻从业人员由于职业道德的缺失,而不能反映新闻事件的真实性给事件的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那么从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出发,必然要遵循新闻来源的完整,同时新闻记者要对来源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在确定信息源具有新闻挖掘价值的情况下对新闻事件进行挖掘,这个挖掘会涉及到能否公正地看待所发生的事件,从什么样的角度去认识新闻事件,新闻记者的主观性主导性有时也会影响到对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所以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不仅包括对新闻事实的真实反映;也包括在二次新闻剪辑和加工中的客观性以及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水平这几个方面,对于一个新闻事件报道的客观与否,是有着血淋淋的教训,由于新闻报道偏离了客观性给当事人和单位造成了损失,有时不是用时间和金钱可以消除的,新闻是舆论的监督的声音,由于其受众群众和传播性强的特点,所以在新闻报道后会迅速成为一个“新闻的事实”也就是常听到老百姓说,新闻都放了,是的这就是新闻报道的影响力给新闻事件当事人造成的影响以及对事件当事单位造成的正负反应,这些都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从客观真实的角度报道和反映新闻事件,以及擅用、[用传播工具,在使用新闻传播这一工具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新闻的纯洁和客观性。

2新闻报道客观性存在的问题

新闻报道客观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闻记者没有到一线采访

有许多新闻记者让通讯员上交一些素材或者自个编辑出一些新闻事件,还有一些是到了现场但没有接触到一线的当事人就新闻,造成了新闻客观性的缺失和新闻事实的严重弯曲,给新闻媒体形象和当事人造成了不好的后果。

2)新闻记者个人主导了新闻的“客观性”

新闻记者主导了新闻事件是时常发生的事,一方面由于编辑水平的有限,很多新闻素材拿回来以后一经剪辑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该剪的不剪,不该的剪的剪掉一大堆;造成了前后不能呼应,以及事件模湖不清,个人主导新闻事件,另一方是个人主观性过强,加入了很多自以为是的分析的评述,弯曲了事件的本身从而影响了客观性。

3)假事实掩盖了真事实

在很多次的采访中,会有一些搞不清真假的事件发生,比如,许多个人提供的身份信息都是不真实的,在新闻事件中不真实的内容过多,包括人物与人物的关系,以及需要有国家侦察机关出面的一系列问题,是新闻记者没有办法去弄清楚的,那么对这样一类的事件,我们在报道的角度上和报道的方式上需要有一些调整。

4)新闻“卖点”影响了新闻的客观性

现在一些媒体之间竞争非常激烈,导致相互之间竞争关系非常突出,为了让受众有一个好的评价和吸引眼球,过分的夸大和强调新闻的卖点,从而严重偏离了新闻的事实和客观性,其主要手法是,一些未经证实的事件提前暴光;二是一些涉及个人隐私的事件被放大;三是夸大新闻事件所反映的真实;给受众已不好的影响;过于追求新闻的“卖点”是导致失真的因素之一,所以要满足新闻的客观性就是要避免不过度追求新闻“卖点”。

3提高新闻报道客观性的措施

3.1 全面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素质

全面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新闻从业人员是新闻战线的先锋,是客观反映和如实反映新闻事件真实有效的关键因素,所以要从新闻从业人同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特别是要努力学习新闻从业人员报道新闻事件的水平和能力出发,对于一些新闻从业人员不能正确表达新闻事件所反映的真实性,往往是由于其自身的水平所造成的,那么就要从这个角度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显然是当务之急,并从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角度不断地完善新闻岗位从业人员的能力。

3.2以法制和规范来约束新闻报道的方式方法

任何社会的分子都应该在法律的框架下从事其活动,新闻报道也不例外,也要从新闻报道的客观事实角度出发,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从法律的角度去解读新闻事件的客观性,从而保证新闻报道是在公平、公开、公正,不针对任何团体和个人的情况做出的报道;对于正确的没有主观恶意的报道,法律同样要保护记者的合法权力,不能让记者正常的采方权力受到影响。

3.3不过分追求“利益”

有些媒体记者为了媒体的利益,比如拉一单广告,就给一些好的报道,反之就报道的偏离客观事实,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诚然媒体的经营是非常重要,但是作为记者还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不影响到当事人的人身利益的情况下,有权力向公众反应客观事实,同时也不能因为“卖点”而过分的追求新闻的大、奇、特和死亡率,这些都是违背了新闻发展规律的,一个媒体的发展是基于公众的认可而不是公众的奉献和牺牲对新闻客观性为条件。

4结论

现代新闻传播的发展,要求我们新闻从业人员,清醒的认识到自身从事这个行业的所应遵循的道德、法律和舆论的规律,特别是从业人员要正确的使用新闻传播这一工具,不能盲目的利用手中的资源,为了个人和单位的经营利益要损害公众的对客观事实的知情权,特别是夸大、虚假新闻对公众的伤害更为严重,所以要加客观性的认识,并通过提高人员的素质和加强约束以及管理来满足和达到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篇(11)

一、前言

新闻记者所从事的是特殊的职业,我们心底的责任就显得格外的庄严而又神圣。记者的职业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媒体乃人类文化与文明传播、传承的枢纽,是因为媒体乃社会机体健康与否的良医,是因为媒体关联着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心灵世界,是因为媒体直接影响着社会进步与进化的进程。新闻,是媒体对于正在发生的社会事实的反映。要搞好新闻报道,就要让受众获知比消息更生动的内幕,比内幕更生动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新闻报道存在着的死板浅薄的沉闷局面,把新闻盘活、写好。因此,我们要求的新闻,在对事实的反映过程中,不仅要有感性的,更要有理性的;不仅要反映程序性的,更要反映规律性的。要有血有肉,有筋有骨。作为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必须在掌握好新闻特点的同时,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不断提高对新闻的宏观驾驭能力,实事求是的努力把好新闻报道关。

二、新闻报道要有全局观念

新闻报道有没有全局意识,将成为记者决定一则新闻报不报道、如何报道的重要前提。社会上的大众活动五花八门,只有把所报道的事实放到全地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背景中去观察、去分析、去研究,才能避免新闻报道中就事论事、不得要领、浅尝辄止等问题。在采编新闻的过程中,树立全局意识,就必须先确定新闻的采编选题背景是什么,即报道的针对性是什么。这个针对性首先是指当前运行的热点话题是什么,然后是媒体对事实可能披露的程度,这些都需要新闻记者在掌握微观事例的同时,熟悉宏观情况:胸有全局才能一览众山小。如果没有对全局的把握,仅靠微观事例,就很难采编到一则真正有价值的好新闻。立足全局看局部,一定要有全局新问题、新思考、新观点与局部新情况、新事例的对应和整合,否则,报道就会出现不足,让人读来深奥枯燥,感到头重脚轻,就是让人觉得像看多棱镜,事实庞杂,眼花缭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新闻记者的采访不仅要有全局观念,还要深入地感知眼前存在的事物,还要掌握许多背景,了解和预测那些隐蔽的、过去的和未知的情况。如此,仅凭观察显然不够,这时候所要推重的便是记者的思考能力。新闻记者应集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及运动思维的全部优势,形成一种卓然不群的独特思维品质,敏捷性、紧张性、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便是这种心理素质的浓缩。可以说,新闻记者从准备采访到稿件的完成,其整个活动都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能否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客观事物的变化迅速做出反映和判定,并能随时修正和改变原有计划,顺藤摸瓜,寻找新问题,发掘新线索,就是对记者思维敏感性的检验。所谓“机遇采访”和“突发新闻”的捕捉尤其需要这样的心理素质,这就是常说的新闻敏感。采访时要边听、边记、边观察、边思维,迅速判断,抉择写什么、怎样写;写作的过程更要追求快捷,争分夺秒,倚马可得。这种心理素质对于现场采访和现场主持节目的电视记者尤为必要。思维的广阔性要求记者要善于全面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多方面的联络,举一反三。而思维的独立性则要求记者善于透过问题的现象,深入问题内核,揭示事物的本质,从简单的、普遍的现象中发掘深刻的主题。记者的许多有影响的“深度报道”、“追踪报道”和“连续报道”等正是有赖于记者这样的心理素质与全局观念。

三、新闻报道要强调真实性

新闻记者对事实真实地反映,是新闻的根本。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新闻记者对事实的报道,却又难免会带有主观性因素。所以,任何见诸媒体的新闻,都是认识事实和披露事实的一种意识化了的活动结果。新闻应当用事实说话,应当是合乎客观实际的。但纯客观的报道又是不存在的。报与不报、多报与少报、报到什么程度,在报道中反映怎样的价值判断等等,都明显地受着主观因素的制约。

然而,真实地报道事实,这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报道不违反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要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强化存真意识,就必须处理好客观报道与主观选择的关系。所以,如何准确地选择新闻事实,就要根据新闻价值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当然,在客观报道中,都程度不同地包含着倾向。但倾向不是偏见。在报道中要求新闻工作者严格按照事实展开准确的叙述,说合乎事实和有充分事实根据的话,不在报道中夹带个人偏见,不夸大成绩和掩饰缺点。倾向在一般情况下只是潜藏在文字的背后。有些报道,受众认为不真实,并不是报道的事实不存在,而是因为以偏概全。所以,要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从主观上讲,就必须要考察分析它所处的具体环境,具体条件,切忌不恰当地下结论。

总之,媒体的报道,一定要与时俱进,要不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把那些最具典型意义,最有指导价值,最能引起注意和重视的事实,呈现给受众,以服务和引导社会活动和人民群众的生活。

四、新闻报道要有社会责任感

新闻记者所从事的是特殊的职业,我们心底的责任就显得格外的庄严而又神圣。记者的职业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媒体乃人类文化与文明传播、传承的枢纽,是因为媒体乃社会机体健康与否的“良医”,是因为媒体关联着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心灵世界,是因为媒体直接影响着社会进步与进化的进程。一个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不适合做记者;一个没有为人类文明献身精神的人,也不合适当记者。而记者职业要求的底线是职业精神和道德,我们不能不清楚底线,也不能忘记高标。既然做了记者,既然从事了新闻职业,那么,除了社会公众的利益,我们没有什么放弃不了的利益。除了人类所追求的真理和正义,我们没有什么值得患得患失。如果我们忠诚地履行了记者的职业操守,那也不过是尽了记者的本分和义务。

社会是由不同的职业组成,我们从事新闻职业,就是向社会签署了一份契约,忠于职守是这个契约的核心,履行记者职责和义务是契约的要求,遵守记者职业道德和纪律是契约的规定。我们既然是新闻职业人,同时也就是契约人,于是,我们活得并不轻松,也不省力,却活得很有价值,很有意义。因为记者职业对社会的运转来说应是不可或缺的,每一位新闻职业人都应具备服务于社会的责任。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