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外卖食品安全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10-30 10:24:15

外卖食品安全管理

外卖食品安全管理篇(1)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近几年,“O2O”商务模式热潮席卷各个领域,传统餐饮行业在借助这种线上模式开展了网络订餐外卖项目。网络订餐是互联网与餐饮行业共同合作的产物,不仅价格优惠,且配送方便,这种“鼠标加车轮”式的饮食模式迅速占领市场,尤其受大学生群体欢迎。但在网络外卖主体越来越多,消费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的今天,却频繁曝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问题。当前,我国对网络订餐的研究还集中在消费、风险、营销等方面,而对其背后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却较少,从经济法视角下对大学生订餐中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订餐中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

(一)网络订餐商家无照经营现象普遍

在线外卖主要通过网络来进行操纵,对餐饮商家来说简单方便,正在呈大肆扩张之势。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国于2009年6月1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进行施行,该法律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进行食品生产经营的商家必须拥有经营许可证,任何食品行业都需要具备食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等许可,才能正常运营。但在外卖网站中,很多与网站合作的商家并不具备经营执照与卫生许可证等,证照不全或无照经营的现象正在越来越普遍,给网络订餐食品埋下了大量食品安全隐患。

(二)网络订餐食品存在突出卫生、质量问题

根据多家媒体对外卖网站商家的调查发现,当前很多网络订餐商家餐馆后厨不仅垃圾成堆,同时存在苍蝇乱飞的状况,甚至有些店经常老鼠触摸,卫生问题堪忧,但在很多外卖网站中有些商家却成为网络订餐热销商家。另外,网络订餐隔断了消费者与商家的直接联系,商家在制作食品的过程中,材料采购问题也比较普遍,菜类食品清洗不过关、使用过期、变质食品材料现象屡见不鲜,尤其肉类食品中“僵尸肉”、“淋巴肉”的问题普遍存在,还有很多商家在制作食物过程中使用地沟油等。这些卫生、质量问题,给消费者群体生命安全带来很大威胁。

(三)“厨房店”的大量存在难以保障食品安全

在网络外卖网站中,还存在大量的“厨房店”。所谓“厨房店”,即指仅做外卖,并不为消费者提供堂食服务的网络订餐商家,该类商家仅在个人厨房中即可完成网络订餐服务,在操作过程中大量“厨房店”中不乏唯利是图的黑心商家。一些别有用心的商家,利用网络订餐服务的漏洞,在破旧棚户、黑作坊中开店设立厨房向大学生等消费者提供外卖服务;或者为应付网络外卖平台对小店面进行租用,但实际上却进行厨房店经营,甚至在一切向“钱”看中进行违法食品加工等活动,无法保障网络外卖食品安全,同时给食品行业的秩序带来严重扰乱。

二、基于经济法视角解决网络订餐中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在网络订餐中,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主要与网络订餐食品在安全监管上的复杂性、局限性有关,同时也与我国当前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有关,导致网络订餐商家缺少制度约束性等。基于经济法视角来看,对网络订餐食品的安全监管,需要政府、市场与社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一)加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立法

首先,应对网络订餐的市场准入机制进行完善。想要入驻网络订餐平台的商户,必须经过资格认证,取得相关许可证;同时实施信用登记制度,当商户出现食品安全或卫生等问题时,一经发现则立足取消其网络订餐经营资格,被所有外卖平拉入黑名单,以防商户侥幸心理。其次,应针对网络订餐食品,完善其食品标准、监测体系。与实体餐饮相比,网络订餐相对特殊,很多外卖平台难以做到对商家网络订餐食品卫生状况以及安全质量等进行全面检验,外卖订餐平台可加强与各地区卫生部门的合作,将外卖商家名单提交给卫生执法部门,由相关部门协助对各个外卖商家定期实施卫生检查,审核其经营资质。在这一过程中,外卖平台还应与有关监察部门配合,对网络订餐食品标准以及检验标准进行完善,通过风险评估,来促进监管立法可行性的提升,推进网络订餐食品监管立法工作。

(二)加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执法

首先,监管主体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对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的执法水平和管理意识。针对各大网络订餐平台所提供的商家名单,增加对商家不定期抽查,明确执法人员及其负责范围,提升执法活动有效性。执法部门还应加强对商户的走访检查,从各个角度落实食品安全监管执法,达到对消费者食品安全与健康利益的切实维护。其次,政府应适当地对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加强干预。政府执法部门可对监管执法主体数据库进行建立,明确各片区在网络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执法义务责任,加强各部门监管执法分工与合作;同时对网络追溯平台进行建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记录和保存各个商家网络订餐数据与投诉、评分数据等,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对于食品安全消费投诉较多的商家,严格立案处理,并下架出现食品质量的商品与商家。

(三)强化市场对网络订餐食品安全保护的调控

除了政府部门要做好立法与执法监管工作外,还应强化市场对网络订餐食品安全保护的调控。首先,政府应引导社会媒体平台等应加大对网络订餐食品安全问题的宣传,激发消费者自身食品安全权益保护意识。通过舆论引导,使消费者成为监管食品安全市场的另一主要参与主体,引导消费者对网络订餐食品问题积极举报,主动维护自身健康安全。其次,应对社会诚信体系进行建立健全。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针对网络订餐食品问题,建立相应的社会信用体系,不仅是法治经济的要求,也是诚信经济的要求。可针对网络订餐食品,建立一系列的监管、征信、评价等制度,确保网络订餐食品管理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程琳.网上外卖如何保证“舌尖安全”[J].食品安全导刊,2015,(11Z):30-31.

外卖食品安全管理篇(2)

改变,从指尖开始

超七成受访者经常叫外卖

曾经被周边餐馆的外卖菜单占据的冰箱门如今干干净净,取而代之的,是林华手机屏幕上,被命名为“吃饭”的应用群组――里面各种餐饮外卖软件已经放满了一屏。最近一个月,家住北京朝阳的自由职业者林华用这些软件叫外卖的次数超过了80次。

这么一算,林华自己也有些吃惊,平均一天近三次。

“是的,我有时候也买下午茶点和水果。”林华想了想,又补充说,“有时候早饭也等于是叫的外卖,因为我买面包。”

林华把自己频繁使用外卖软件点单归因于最近的天气,“有雾霾,天还冷,最好就是叫外卖了。”

“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显示,74.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经常叫外卖,10.1%的受访者偶尔会叫外卖,二者合计超过八成。而“方便快捷、不愿出门和天气恶劣”则是这些受访者选择外卖的主要原因。

“以前经常叫大一点的比萨,吃一天;或者小区饭馆儿叫盖饭,但我老怀疑那里的油不好。”林华回顾自己从前叫外卖的经历,觉得完全不能和现在相比。前一天中午,他在一家3.4公里之外的餐厅点了一份韩国炸鸡翅,“在点评网站上口碑不错,味道还行。”

几个外卖软件加起来,从潮汕砂锅粥到麻辣香锅,从烤鸭烤鱼到火锅,甚至于日本料理、韩国烤肉,应有尽有。丰富的点餐品类和便捷的订餐方式逐渐改变了林华的生活习惯:以前总是肚子饿了,才拿起商家的外卖单打电话点菜;现在,每天十一点左右,他就会拿起手机为自己筹划一单午餐外卖,“做好送来正好就到中午饭点儿了。”

一份小小外卖,映射的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在“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中,有82.6%的受访者表示外卖软件已经改变了他们的就餐习惯。不仅像林华这样的自由职业者,对于快节奏工作生活的城市工薪阶层来说,吃一顿午饭,甚至跟汽车加一箱汽油没有多大区别――都是为了补充能量,迎战紧张繁忙的工作。这种情况下,把外卖送到工作点,显然比放下工作去食堂、去饭馆排队就餐更省时、更高效。而“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73.2%的受访者表示一般会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中集中叫外卖。

外卖亦可“生活管理”

公司位于CBD商圈的苏眉,从去年初才开始频繁通过叫外卖来解决吃饭问题。

“以前觉得叫外卖就是不好好吃饭,凑合事儿的意思,除了快餐就是附近小饭馆儿,跟泡面差不多。”苏眉说,而快速跑马圈地的手机外卖软件改变了她的想法。

“没想到日料店现在都可以送外卖了。”注重健康饮食,少油少盐的苏眉对此很是惊喜,甚至她经常光顾的一家沙拉店也跟外卖软件合作,开展了送餐业务,“还有水果店在卖水果套餐,特别适合我需要控制体重的时候吃,一盒四种,切好的,中午在公司吃也没问题。”

因为常在微信群里分享外卖优惠券,苏眉变身外卖达人的情况终于被母亲发现了。“妈妈教育我不要老吃外卖,我就把我那几天外卖点单的记录发给她看,后来,她就不说我了。”苏眉不无得意地表示,“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吃饭问题啦。”

现在,苏眉的午饭晚饭、饮料水果几乎都通过手机外卖软件解决。不过,面对自己高频点单的行为,苏眉也会有点心虚,“习惯这事儿挺可怕的。我前两月去杭州出差,住在酒店里还点了个外卖。以前到别的城市,会看看点评网站找好评高的餐厅,这次就直接用外卖软件,看本地人都叫什么外卖,看着馋了就点了。”

苏眉发现,平均一个月外卖花销已经占她饮食总体花销的一半以上。而“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的调查也发现,62.5%的受访者月平均外卖花销占其饮食总体花销四成以上,其中4.5%的受访者表示外卖花销占其饮食总花销的比例超过六成。82.6%的受访者表示外卖已经改变了他们的就餐习惯。

不过,随之而来的苏眉发觉自己的生活更易于管理了:因为外卖软件大部分通过绑定银行卡结账,可以把刷卡记录直接导入记账软件;因为每次点单的内容都有记录,方便关注体重和营养摄取的苏眉掌握自己的饮食情况……

“以前自己也会记,但有时候落下一两天,后面就连不上了,现在等于自动有一份记录,有空的时候整理一下就可以,有点生活管理的意思。”苏眉说。

监管开始行动

外卖软件正润物细无声般地渗透进人们的生活,但也有不少人对其有大量的吐槽。在“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外卖满意度调查中,就有43.3%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不满意”,有29.6%的受访者表示“不太满意”;只有5.2%和2.5%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另外,“配送不及时、味道不满意、食品不干净”已成为受访者吐槽的前三名。

而在调查中亦发现,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已蔓延到外卖平台。“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在使用外卖软件时,遇到过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前有3・15饿了么黑作坊事件,近有美团外卖明星饭店餐饮三证不全,登记地点与实际不符……各类外卖平台安全事件频频见诸报端,让外卖平台受到了空前的关注。随之,各地相关部门对外卖平台食品安全的重视日渐提高。

以北京为例,大批量无证店铺被清退,许可证公示率已经由2016年8月底的86.5%上升到了11月份的89.9%。而在上海,早在2016年9月1日,《上海市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就正式开始实施,对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者和第三方平台应当履行的主体责任做出明确。今年年初,浙江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省通信管理局,集中约谈“饿了么”、“美团外卖”等16家网络订餐平台相关负责人,督促严把外卖食品“安全关”。

“目前看,现有监管力度仍显不足,未来监管仍需加强力度。”分析人士表示,比如对网上订餐网站和外卖APP公司等经营资格进行审查,提高准入门槛;要求外卖平台和实体商家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合同,明确双方权责。监管部门也要对网上外卖商家进行不定期排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要坚决予以取缔。

外卖食品安全管理篇(3)

目前,据一些知名大型外卖网站反馈,其都在把控食品安全、提升客满意度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然而,除了依靠各外卖网站自我约束,更为高效和科学的是出台配套的法律法规、建立监管体系、加强行业规范。2016年7月1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规定网络平台及通过其交易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向管理部门备案、进行数据备份、对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材料进行审查登记、保存食品交易信息等,进一步明确了第三方平台的责任和义务,也列明了平台违反相关规定的处罚措施。《办法》的出台使得新《食品安全法》规定的网络食品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各项法律责任更具操作性。而监管的倒逼无疑能促进外卖网站切实履行对进驻其平台的商家的审查监督职责以及对旗下送餐员的管理职能。同时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加强日常监管工作,定期对外卖网站进行抽检和工作指导,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部门监管、媒体监督、群众投诉举报要形成监管体系,形成监管常态。此外,可以鼓励网络外卖行业成立自己的行业协会,通过制定严格的行业操作流程和标准来对行业内部秩序和外卖商家的经营行为进行指导与约束。多管齐下,共同促进外卖行业的健康发展。

2.交管要“管”,加强对送餐员交通安全方面的管理,提高其安全意识,消除道路安全隐患。

交管部门应该加强对非机动车人员的交通安全宣传力度,必要时可以与外卖企业展开合作,对送餐员开展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同时,交管部门要加强对非机动车,特别是对电动车、摩托车逆向行驶、超速、争道抢行等行为的查处,形成严管重处的高压态势。对那些屡教不改、屡罚屡犯的送餐员,可向外卖网站通报情况。更重要的是,外卖网站对送餐员负有管理职责,应加强对送餐员在交通安全方面的培训和考核,倒逼其安全驾驶。一方面,在制定送餐时间的规章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到道路拥堵、商家耽搁、天气等因素,鼓励送餐员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送餐,而不应一味要求限时送达;另一方面,还可与送餐员签订就业安全协议,对遵守交通法规的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市民发现送餐员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可向外卖平台投诉,对多次违反交通法规的人员可予以罚款或辞退,从而促使送餐员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养成良好交通行为习惯,共同维护道路交通环境。

外卖食品安全管理篇(4)

(一)校园外卖的主要概念

外卖作为一个在中国发展了20多年的产业,最初源于日本物流和快递行业的“宅配模式”,即快递被直接送到收件人登记的住所,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在经济不断增长和国民消费能力显著提高的大背景下,餐饮业逐渐将“宅配”的概念应用于送餐服务中。早期,外卖并不是指送餐,而是指顾客在商店订购食物并直接将食物打包带走,从而节省用餐时间;新的外卖概念则是指客户在线或通过电话订购餐食,商家则任命相关人员包装和交付定制的餐食。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确保菜肴的新鲜度和美味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订购和微信订购成为订购外卖的两大主流趋势。客户无须离开家就能迅速解决餐饮问题,腾出大量时间忙于工作和学习。

(二)校园外卖的运作方式

中国外卖产业呈规模化发展趋势,相比以前的商家外卖模式,第三方外卖平台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美团”和“饿了么”两大主流外卖平台已成为白领和学生团体在线点餐的主要媒介。相比传统的配送方式,这些外卖平台将特定地区的商家整合在一起,并使用首单优惠、减免优惠和积分折扣等方法快速积累用户,再进行后续市场营销。各外卖平台采用的配送模式基本相同,即商家通过外卖平台收到顾客订单并使用“骑手管理”软件给骑手派单,商户为指定的骑手打包好食物,再由骑手直接送到客户指定的交付地点。但是,外卖平台出于企业利益以及市场竞争的考虑,对辖区内的外卖交付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通常限制在20分钟以内。若超出时间限制,骑手将以经济制裁的形式受到惩罚。通过这种方式,骑手会尽快送达餐食,以防止超时。在管理层面,外卖行业的大规模扩张,提升了相关企业对骑手的需求。一些平台将外卖模块外包给不同地区的第三方公司,这些外包公司采用外聘方式吸纳大规模的外卖从业者。由于骑手工资与绩效挂钩,在市场竞争力方面具有其他行业无可比拟的优势。外卖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大,一定程度上忽略对申请人基本信息和道德素养的考察,外卖行业人员构成相对混乱。

二、校园外卖对高校安全管理的影响

(一)对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产生消极影响

外卖行业独特的运营模式和服务理念使得骑手订单的完成情况受时间的限制。在金钱的驱动下,一些骑手抢行、闯红灯、超速等违法违规情况屡见不鲜。这些行为在提升外卖平台客户满意度的同时,也威胁了校园道路安全。一项相关调查显示,有9.34%的大学生曾被电瓶车剐蹭,其中4%重伤住院,还有2%的学生通过学校对外卖平台提出索赔。由此可见,高校安全管理受到外卖平台配送制度的影响。特别是在夜晚,校园行人众多,再加上照明设备有限,校园内多照明盲点,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学者秦锐、袁毅哲等人认为,中国的大学占地广阔,学生数量众多,安排专门人员来管理交通的可行性低,校园外卖交通问题是制约高校教育环境和安全管理机制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商业角度分析,外卖商家存在竞争业务、抢夺顾客的心理,这对骑手的工作状态有一定影响。配送时间的集中性和大量的配送任务,是使得骑手加快配送速度的主因。

(二)一些配送员易与校内人员产生矛盾或威胁师生财产安全

大量没有经验的社会闲散人员涌入外卖送货团队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外卖行业从业人员审查机制不健全,准入门槛较低。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外卖从业人员的主要背景结构中,白领占10%,农民工占30%,普通工人占20%,自由职业者占40%,其中不乏少数犯罪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的边缘人员。校园外卖交付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威胁大学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事件。有关研究人员指出,外卖行业鱼龙混杂,只依靠高校保卫处很难对此进行有效把控。如果忽略这一潜在危险,后果将是难以估量的。例如,如果学生与某个骑手产生矛盾,并且在平台上给差评,某些人品恶劣的骑手可能会报复学生。学者肖玲对此观点一致,认为曾有违法犯罪经历的骑手可能偷盗学生财物或者侵犯学生个人隐私。尽管高校发生此类事件的可能性较小,但参考相关社会事件可以看出外卖从业人员构成的复杂性,校园安全管理部门需要对此加强监管。

三、强化高校校园外卖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革新配送机制,设立配送场所

首先,外卖平台可以把时间机制作为评估绩效的辅助指标。以交付时间为考核指标,在短期内虽然有利于经济效益的增加和顾客满意度的提升,有利于平台取得竞争优势,但这一考核标准可能增加骑手发生意外的概率,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繁华路段,少数骑手抢行、闯红灯等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外卖平台要在保证整体交付质量的前提下,基于现实情况,将时间作为考核的辅助指标,完善用户沟通机制。也就是说,用户能够利用平台提供的功能与超时的骑手联系,以缓解骑手的紧张情绪和配送压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另外,高校安全管理人员应对骑手驾驶电瓶车或机动车辆进入校园进行限制,并配合平台相关机制,指导骑手省时省力完成配送活动,以保障校园安全。例如,高校管理人员可用校车将配送员送往指定地点,或者开设专门外卖存储点,将餐食集中到固定地点,并引导学生就近取餐。

(二)提高准入门槛,完善监管机制

面对外卖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的现状,外卖平台应进一步健全外卖准入机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拒绝有犯罪记录和道德低下的人进入外卖行业;从工作中常见问题出发,深入改进配送服务;对骑手心态进行纠正,将服务质量作为配送员考核主要指标。高校要对校园安全管理监督体系加以改进,高校安全管理部门要全面协调学校视频监控的分配,对在线监控系统加以改善。高校可以以楼层为单位管理学生宿舍监控系统,如果学生与骑手发生纠纷,学校可以立即进行干预,控制事态的发展,维护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三)整顿外卖商家,提升食品安全意识

在影响外卖平台发展和学生身心健康的众多因素中,食品安全占据重要地位。正因如此,市场监督部门应该联合外卖平台,对注册商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检,以解决外卖食品安全和从业人员资质问题。高校安全管理应加大对学生文明健康饮食的教育力度,开办健康教育普及讲堂,向学生传授基本生活知识、文明就餐和急救知识等,以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使他们养成合理膳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处理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降低外卖食品危害学生身体健康的概率。高校安全管理部门不仅要教授学生相关常识,还要关注外卖行业普遍存在的食品卫生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选择信誉度高、菜品质量好的商家点餐。另外,提高学生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校园外卖的兴起势必对高校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此,高校要引导学生遵循环境保护理念,定点投放垃圾,对校园环保工作进行科学筹划,为高校环境的整洁有序提供充分保证。

四、结语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高校外卖的出现是必然结果,外卖能够满足学生群体的需求,高校不能为了维护秩序而将校园外卖“一刀切”。高校应在与外卖平台配合的前提下,探析校园外卖和高校安全管理的关系,将校园管理实践与社会现实相结合,采取有效措施对高校外卖进行规范,促进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外卖食品安全管理篇(5)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升食品安全总体水平为核心,全面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坚持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日常监管与集中整治、严管重惩与诚信教育相结合,着力加强学校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

二、整治目标

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小卖部的食品卫生安全隐患得到彻底排查,学校食品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三、主要任务

1、实行定点采购制度。根据《市中小学幼儿园食品卫生与安全管理细则》第三章第八条“食品采购必须执行定点采购制度、索证制度和采购台账记录制度”等有关规定,全县所有寄宿制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必须到资质齐全的经营单位采购食品。在确定的食品原料采购点采购食品时,必须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保证食品质量。到2011年6月底,完成全县寄宿制学校食堂大宗食品(粮、油、盐)由县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招标确定定点经营单位,实行统一定点采购。

2、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小卖部的经营管理。根据《市中小学幼儿园食品卫生与安全管理细则》第八章第四十条:“义务教育阶段的寄宿制学校校内可以附设服务部(小卖部),非寄宿制学校内部不得设置服务部(小卖部)。”和第六章第二十六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与幼儿园食堂由学校自主经营,不得对外承包或变相承包经营。”等有关规定,我县将开展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小卖部食品安全专项行动,到2011年6月底,取缔所有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制学校小卖部,义务教育阶段的寄宿制学校,原则上只能附设1个小卖部,非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食堂、学校小卖部如实行承包经营时,学校必须把食品卫生安全作为承包合同的重要指标,并与承包者签订安全责任状。同时,进一步规范寄宿制学校食堂小卖部的管理。

四、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小卖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成立县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组。组成人员如下: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主任由县教育局副局长乔秉恭兼任,成员由县教育局勤工股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小卖部的食品卫生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

五、工作职责

1、县教育局。牵头负责建立和完善学校食堂大宗食品(粮、油、盐)定点采购制度,配合有关部门严格学校食品卫生许可管理,督促学校加强食品安全自身管理,并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对学校的考核评估。具体负责督促学校建立健全各项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发生食物中毒和其它食源性疾病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负责督促学校开设食品安全教育课,并督促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县综治办。负责对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的维护,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抗拒、阻碍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违法犯罪行为,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学校食品安全行政执法工作,负责侦破生产销售给学校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案件。

3、县财政局。对学校食堂财务实行监督管理,保障寄宿制学校和学校食堂经费投入。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完成学校食堂食品定点采购的有关工作。

4、县药监局。依法负责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经营的许可及监督管理,开展学校餐饮服务领域的食品安全抽检。依法查处学校餐饮服务领域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查处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学校食堂。根据上级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对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做到“三证”齐全,持证上岗。防控学校餐饮服务环节和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5、县质监局。牵头建立健全加工环节食品安全检测、监管责任、社会诚信体系。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严格执行食品生产许可、强制检验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配合教育等有关部门实行大宗食品定点采购的招投标工作,依法查处不合格、无证生产加工的食品流入学校等违法行为。

6、县工商局。配合教育行政部门,重点对非寄宿制学校小卖部的查处取缔工作。加强学校食品流通环节监管及该环节的应急处置,加强学校小卖部的监管力度,全面推进学校小卖部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测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食品流通环节的合法经营和索证索票制度。

六、方法步骤

1、方法。2011年6月底前,县教育局要联合有关部门进行招投标,按规定合法的程序对学校食堂大宗食品(粮、油、盐)实行定点采购,其它食品由各乡镇学区、县直中小学(幼儿园)依法进行招投标确定食品原料采购点。根据我县实际,原则上高中、职中寄宿制学校的招投标由本单位组织,组成招标领导组,在县招投标领导组的监督指导下,严格按照合法程序,选择合法规范的食品企业。有关档案资料手续交县、市教育有关部门查验备案。全县的义务教育阶段和幼儿园寄宿制学校食堂的大宗食品(粮、油、盐),由县有关部门统一招投标确定食品采购点。其它食堂食品,在县招投标领导组的监督指导下,由乡镇学区、县直学校组织自行招投标,确定食品采购单位,有关手续资料交县、市教育有关部门查验备案。

2、步骤。

第一阶段。各乡镇学区、县直中小学(幼儿园)按要求对学校服务部和食堂进行自查整顿阶段。

第二阶段。县有关部门对学校小卖部和食堂进行检查验收阶段。

第三阶段。县、乡镇学区、县直中小学(幼儿园),依法对寄宿学校食堂大宗食品进行招投标,确定合法营销企业。

七、具体要求

外卖食品安全管理篇(6)

一、美团外卖简介

近年来外卖O2O行业风起云涌,各大新兴的外卖平台之间开展了激烈的竞争,美团外卖也在其中争得一席之地。美团外卖是美团网旗下的网上订餐平台。用户需要注册美团外卖账号,然后浏览用户附近外卖餐厅,进行自助点餐,最后生成外卖订单。美团外卖提供从点餐到送餐的一条龙服务,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生活。美团外卖是时下使用较多的外卖APP,本文对该APP在上海商学院的使用现状展开了调研。

二、调研数据统计分析

1.调查概况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美团外卖的大学生用户较多,195人(约91.1%)使用过美团外卖订餐;剩余19人(约8.9%)则从未使用过美团外卖。以上数据显示出外卖市场在大学生一族中具有潜力,而美团外卖的品牌效应在大学生群体中也颇具影响力,若今后该品牌能推陈出新,悉心研究目标客户的真实需求,相信在未来能吸引更多的用户。

2.外卖平台使用频率

据统计,接受本次调查的在校大学生中,超过1/2的人选择“一周内使用外卖平台的频率为1-2次”,9.81%的人选择“不订购外卖”;仅有3.74%(约8人)选择“每天订购外卖”。(见图2)

通过对部分调查对象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在校大学生通常情况下以学校食堂为主,偶尔出于外卖送货上门的便利性,节约时间,食堂高峰就餐时间排长龙、天气等原因会选择使用外卖平台订餐。尽管大学生每周订购外卖的频率不是很高,但我国本科及专科院校合计约为2132所,若每一位大学生都使用外卖平台订餐,对外卖O2O领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随着品牌形象的深入,口碑效应的宣传等因素都将成为推动外卖行业发展的助力。

3.用户消费心理分析

(1)食品卫生与安全

从图3可知,大学生对于网上叫外卖,最关心的问题仍然是食品安全问题,比例高达82.24%,其次是送餐速度,占比为75.7%;后依次为餐品营养(71.96%)、价格(51.87%)、餐品口味(41.59%)、餐饮种类(30.84%)、优惠幅度(22.43%)、售后服务(9.81%)。仅有个别调查对象表示在订购外卖时不受上述情况影响。

随着外卖市场的兴起,或大或小的问题都开始一一浮现,外卖平台中的入驻商家从大型连锁品牌到高校附近的小餐馆,比比皆是,如何监管和审核,保障用户的利益应该是各大平台首要考虑的问题,只有首先把好食品安全这道关,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2)时间成本

通过对“订餐时用户最关心的问题”的进一步调查,了解到了大学生愿意等待外卖的时间。据统计,在校大学生对餐品配送时间的可接受范围为10―30分钟,其中10―20分钟占43%,20―30分钟占40%;而愿意等待外卖超过30分钟的相对较少,仅占8%。(见图4)

这一数据符合上一点的调查结果,送餐速度是大学生订购外卖时的第二大考虑因素。送餐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了餐品的温度、口感、品相等方面,甚至还能影响用户的情绪。试想一下,一位饥肠辘辘的客户迟迟未能等来外卖,这会严重影响到用户体验及下一次购买的心情。所以美团外卖不妨在物流配送方面多做努力,提高客户满意度。

4.用户满意度分析

为了了解美团外卖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和使用后的体验,笔者在本次问卷中设置了“为美团外卖打分”这一题目,共分以下九个选项,用1―5分别表示非常不满意―非常满意,受访者打分的比重如表1所示。

据统计,九个选项的平均分均低于4分(低于良好水平),以下是按照平均分从大到小的排列:餐饮种类>餐品口味>价格>餐品包装>餐品营养>食品卫生>送餐速度>优惠幅度>售后服务,其中餐饮种类得最高分3.66,售后服务得最低分,仅3.17。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用户对美团外卖持“中评”态度,美团外卖无论是从餐品品质、送餐速度到售后服务、优惠幅度等方面都有待改进。部分调查对象表示,有的菜品太过油腻,给商家留言的信息未能及时处理,送餐时间与预约时间不符等问题,这些都值得引起美团外卖的重视。

二、美团外卖的缺点及不足

1.订单配送管理混乱

美团外卖日订单数达百万件,但系统没有进入到餐厅后台,无法有效快速处理订单,处理餐品,也无法实时监控订单进度。订单一旦被送出,监管困难,而定餐者催单费时费力,以上种种问题都是由于美团外卖现在的订单配送管理存在问题,未能形成智能化管理所造成的。

2.送餐速度不均衡,难以保证

对于美团外卖而言,送餐速度无疑是其线下服务的关键,然而其线下配送明显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其线下的配送基本都是由餐厅本身员工进行配送,所以这就容易造成外卖人员配送外卖的时间不能有效的掌控,发生送餐慢、送错餐的情况。尤其是在订餐高峰时期,由于其线上的服务,大大增加了订餐的数量,这也就意味着,物流配送方面更加难以跟上订单的增加。显然,美团外卖存在的主要目标客户就是大学校园以及写字楼,而这些人员密集的区域的订单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大量叠加,如果没有很好的物流配送体系,这就会造成用餐时间的延误。无法保证消费者在他们需求的时间内完成他们所想要的交易。

3.平台间存在恶意竞争

由于外卖APP平台竞争激烈因此出现了刷单的现象,并且没有良好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来杜绝这种恶意竞争的行为。虽然可以通过限制每个ID(对应一个手机号)每天下单的数量,但刷单依然无法杜绝。

4.卫生情况难以保证

2016年3.15晚会中央电视台点名暴露了一系列外卖APP存在的另一严重问题,即:食品卫生问题,美团外卖自然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由于是一种线上消费行为,消费者只能通过商家提供的图片来了解店家的装修以及卫生情况,单图片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在暴露出这种事情之后,美团外卖能做的只有在引进这些商家的时候是有责任和义务去考察店家的真是环境和卫生情况的,严格审核商家资源,确保其卫生状况,让消费者相信在美团外卖APP平台上订餐也是一样干净卫生的。

三、改进建议与对策

1.品质为先,加强管理

“民以食为天”,外卖的品质与安全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健康,但外卖平台因入门门槛不高,监管力度不够,一时间鱼龙混杂,卫生问题令人堪忧。在如此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只有品质好了,才能说服用户使用自己的平台消费。面对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美团应严格审核入驻商家的资质和证照信息,严格把控外卖餐品质量,加强对入驻商家的管理,定期检查各商家的服务质量,产品品质,提高客户体验,进而使外卖市场走向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2.建立智能化配送体系,提高物流效率

随着互联网餐饮外卖的发展,人们对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物流效率已成为外卖市场的本能要求。因此,各大外卖平台在物流方面丝毫不敢懈怠。美团外卖可以建立智能化的配送体系。例如,某家餐厅要送餐到上海商学院,智能化配送系统可以以餐厅到上海商学院的路程为半径,划定一个配送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如果有订单,配送员可以一并配送。

美团外卖可以采用众包模式,例如在上海商学院校园里招聘兼职送餐员,有送餐需求的商家订单,送餐员抢单,将食品送到用户手中。美团外卖还可以和更多物流第三方合作,让第三方物流能够标准化地介入到整个外卖的链条中来,希望借此能催生出一批区域化物流团队,逐步建立起基于餐厅外卖配送的生态系统。

3.提高服务质量

美团外卖可以制定统一的送餐标准,为餐厅提供特制的保温箱、冰袋等设备,以保证食物送达客户手中时还能有好的品相和口感。此外,针对客户备注的附加要求(如放纸巾、加辣椒等条件),商家也应尽量满足。

美团外卖可以定期向客户进行满意度调查,将调查报告反馈给商家,让满意度较低的商家进行整改。

良好的客户满意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维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成功之道,所以美团外卖应重视客户的反馈与建议,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4.实现可视化、可追溯、每一个环节责任明确

美团外卖可以通过应用RFID技术实现外卖制作、配送等过程的可视化,扫描RFID标签,就可以知道食品原料的产地、储运历史、外观等信息,确保所使用的食品原料安全、健康、新鲜,此外,还能通过电子标签里的信息了解食品的制作过程、配送过程。

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个负责人,若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可以通过扫描电子标签,追溯到出现问题的环节,及时控制食品质量带来的问题,可以借此来对外卖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得监控和管理。

四、总结

本文首先分析了通过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了解了目前上海商学院在校大学生对美团外卖APP的使用情况及消费心理。然后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并查阅现有资料,指出美团外卖现在存在的缺点及不足:订单配送管理混乱、送餐速度不均衡、平台间存在恶意竞争、卫生情况难以保证。最后针对提出的问题,给美团外卖提出了几点建议:品质为先,加强管理;建立智能化配送体系,提高物流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有针对性的优惠―返利给忠诚客户;实现可视化、可追溯、每一个环节责任明确。

参考文献

[1]王统帅,张妍妍,臧倩. 从“美团外卖”手机软件浅谈O2O模式[J].中外企业家,2015,No.49109:43

[2]杜佳.美团外卖校园市场开拓营销的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No.51209:143-145

[3]张源.美团外卖网站责任风险分析及保险条款设计[J].经贸实践,2015(9):40-41,43

外卖食品安全管理篇(7)

每晚赶在超市下班前,购买既便宜又绝对安全的快过期食品,是很多英国人的做法。人们的信赖主要源于英国在食品安全上的严格规定和监管,若销售方不遵守法规,一旦查出将会面临被民众起诉和巨额罚款的危险。

超市里这些打折商品并不是食品过了保质期,而只是过了最佳食用期。英国食品标准局发言人说:“最佳食用日期标志着食物的口感,而非食物的质量。因此吃过了最佳食用期的食品,绝对不会导致食物中毒。”英国环保组织“废品与资源行动计划”发起过食品节约活动,挨家挨户教人们怎么理解“最佳食用日期”,如何区分“此日期前最佳”、“此日期前食用”和“出售期限”。

英国《食品安全法》条例严厉,一般违法行为根据具体情节就会被处以5000英镑的罚款或3个月内的监禁。情节和后果十分严重的,最高会处以无上限罚款或2年监禁。英国食品安全监管由联邦政府、地方主管部门及多个组织共同承担。例如,食品安全质量由卫生部等机构负责;肉类的安全、屠宰场的卫生及巡查由肉类卫生服务局管理;而超市、餐馆及食品零售店的检查则由地方管理当局管辖。

新西兰查出过期食物关店整改

新西兰对涉及千家万户健康的食品卫生问题高度重视,对食品安全控制得非常严格。

笔者留学期间曾在当地连锁餐馆打工,总公司会派出检查人员定期上门检查食物情况及整个店的卫生情况。如果几次检查发现店里有过期食物,就会被要求关店整改。如果顾客在餐馆里发现不卫生的食品,可以投诉。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局的会立即派人到店面检查,并责令尽快整改。

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还表现在对过期食品的严格处理上。奥克兰市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的部门经理艾琳说,过期的食物,超市会分类处理。过期的肉类食品直接扔进垃圾桶;乳制品由养猪场派人来收集做肥料;杂货食品和罐头食品送到慈善组织,由他们安排发给有需要的人。

艾琳经理还特别提到,超市食品外包装上通常有“食用日期”和“最佳食用日期”的标识。“食用日期”是指在这个日期之后继续食用该食品可能影响健康,超市必须停止销售。超市贩卖已经过了“食用日期”的食物属于违法的行为。如果被发现是故意贩卖过期食品,将受到罚款处理。“最佳食用日期”是指食品的质量在该日期之后就会减低,但继续食用不会有健康安全问题。在合理存放的前提下,零售商还是可以继续出售过的,但通常都也会降价处理。

日本过期食物做成有机肥料

日本人离不开便利店,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遍布大街小巷。食品架上,通常摆着便当、面包、饭团、三明治等保质期只有1-2天的食品,为保证新鲜,店主会在距保质时间几个小时前就丢弃。据悉,日本每天有几十吨食品垃圾产生。

那么日本便利店是如何处理这些下架食品的呢?总体上来说,日本便利店将下架食品都做成了肥料和饲料,从而形成一个循环再生系统。

拿日本24小时便利店“罗森”来说,商店将下架食品先交给“废弃物处理商”(日本专门帮企业等处理垃圾的公司),然后处理商会将简单处理过的、没有异味的食品送到日本“堆肥处理工厂”,在那里经过简单加工后,堆肥最后卖给日本肥料公司。肥料公司再加入鸡粪等有机肥料以后,将堆肥变成有机肥料,然后分发给和“罗森”有契约关系的农户。这些农户用这些有机肥料种植的蔬菜,将来被送到“罗森”的便当工厂,作为蔬菜沙拉或者便当内的菜肴。

“7-11”便利店早在1998年就在北海道札幌市内实施家畜饲料化实验,将下架食品加工成猪饲料,卖给养猪农户。农户将来再将饲养的猪卖给“7-11”便当工厂当原料,猪的粪尿则加工成有机肥料。

加拿大超市每天清理过期食品

晚上9点,在一家营业到深夜12点的大型连锁超市,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正逐一检查货架上的各类糕点,只见他不时地把各种面包放进了身边小车上的大塑料袋里。

笔者很好奇,走近了一步,发现自己常买的那种面包也被扔进了袋子里。“为什么不卖了,有什么问题吗?”“哦,对不起,这些面包明天就要过期了,所以要处理掉”。“这么好的东西扔掉多么可惜啊”。“不会的,我们今晚就会把这些糕点送到食品周济库,明天一早他们就会分发给需要食物援助的人了”。

据了解,把即将过期的食物减价出售或捐给慈善机构,把已过期的食品销毁是商家的惯常做法。在加拿大,几乎所有的超市都会在晚上结业前的2-3个小时内,把当天或是第二天必须卖完的食物以非常低的价格卖掉。那些即使打折后仍未卖完的食品就被当成垃圾处理了。如果因极个别疏漏,没有及时把过期食品下架,一旦被发现或收到顾客的投诉,他们会马上将这些漏网之鱼处理掉,确保消费者的利益和自己的声誉。

在法律上,加拿大严格禁止销售过期食品。卫生部《加拿大食品和药物法案》中明文规定:任何人都不可销售劣质食品。在卫生专家看来,食品存放时间过期,会增大被细菌感染的可能,对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构成伤害,因此理所当然归属于“劣质食品”类。加拿大疾病控制中心的食品安全专家林恩・威尔科特明确表示:任何商家都不应以任何形式来销售任何过期食品,这是违反政府法规的。

德美快过期食品用作慈善

即将过期和过期的食品,不少人都会丢弃。殊不知,在德国和美国,这些食物都会变废为宝。

在德国,近年来随着生物发电再生能源发电市场的发展,就连被倒掉的食品垃圾也被用来发电。德国联邦食品回收协会就有80家回收食品中型公司,他们利用这些食物垃圾发酵后产生的沼气来发电发热。上门回收处理餐饮业泔水的瑞食品公司,每年处理25万吨食品垃圾,发电5400万度,可供2.5万个家庭用电。发电后剩下的生物燃油,既环保又可赢利。联邦食品回收协会对笔者说,利用过期食品,德国每年节省至少200亿欧元。

在德国和美国,即将过期的食品常被用于慈善事业。“救济餐桌”是德国一家拥有800家分支机构的公益组织,仅柏林市内就有13家。据悉,德国有七十万人定期到救济餐桌用餐和领取食品,通常都是免费,也有的要求用餐者支付一欧元或者五十欧分的象征性费用。储存食品的场所由厂房翻修改造,配有运货车和冷库。司机每天早上八点开车出门,沿固定路线从超市、面包房、旅馆收集食品。

外卖食品安全管理篇(8)

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高校学生作为特定的消费群体,具有文化程度高、对社会问题较关注的特点。国内部分学者开展了高校学生食品安全认知情况调查,如毕瑞莉①对云南大学生“洋快餐”食品安全认知度进行了调查;王晓莺②对大学生食品安全健康教育调查与探讨等。大学生中不吃早餐、校外摊点进食等饮食习惯以及食品安全防范意识不强、营养知识不足的情形仍客观存在。为了解江苏某大学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现况,开展了本调查。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江苏某大学本科大一至大四学生及部分研究生参与此次调查,其中男生173人,占49.1%;女生179人,占50.9%。学生年龄在18-26岁,平均年龄(21.1±1.5)岁。

(二)方法

1.调查方法。在阅读了相关文献后,自行设计了大学生食品安全知信行调查问卷,问卷题型为不定项选择题,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食品安全知识题,食品安全态度题,食品安全行为题(如就餐地点选择、是否经常网购外卖及原因、对油炸食品认知及食用频率、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对食品安全管理中成本效益核算的认知等)。调查表共设计了30条题,其中食品安全知识题6题,食品安全态度6题,食品安全行为18题。

2.质量控制。所有调查员都经过了食品安全理论知识和调查技巧培训,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简单的调查问卷解说,调查对象不记名填写完问卷后当场收回,调查过程中要求调查对象态度严谨,积极配合,尽量确保调查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次调查共回收377份调查问卷,经过整理,剔除了一些无效问卷,有效问卷共352份。

3.统计分析。将所有问卷统一录入EXCEL表,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l7.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检验。

二、结果

(一)食品安全知识知晓调查

1.食品安全信息来源调查。调查的学生食品安全信息有一半是来源于广播电视大众媒体和网络,其次是家庭或朋友间获取,而从学校或医生那里得到的信息比较少(表1)。

2.食品安全知识知晓情况。从352份问卷总的结果来看,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不高,对于预防食物中毒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应调至多少度,只有14.5%的学生答对,有56.2%学生知道采用什么方式杀灭食物中的致病菌,知道油炸食品中存在丙烯酰胺致癌物的学生仅占25.9%。在膳食营养方面,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没有听说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或《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有20%的学生不清楚粗粮的营养价值和谷类食物的适宜摄人量。调查结果还显示男、女同学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看,对如何杀灭食物中沙门氏菌和是否知晓油炸食品中有害物质丙烯酰胺,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级的增高,所掌握这两方面知识也随之增多;而对于冰箱冷冻室温度,居民膳食指南、膳食宝塔,谷物适宜摄人量等,不同年级学生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二)食品安全态度调查

1.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现状态度。有83.8%的大学生对校园内外食品表示不太放心,甚至还有10.2%的学生非常担心食品安全隐患,仅有4%的大学生表示完全放心,还有12.2%的学生抱有无所谓的态度。

2.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首要原因。有58.8%大学生认为当前发生食品安全题首先是经营者诚信缺失唯利是图,其次有35.8%的学生认为是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不力,同时还有22.2%和15.9%的学生认为是国家法律不健全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所造成。

3.食品安全与财经工作关系。本次调查有137名财经学院学生参与,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70.1%)财经专业学生认为食品安全与财经工作有关联,食品安全与每个人生活相关,有28.5%财经学生觉得包括成本核算在内的评估分析可为企业实施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支持,只有7.3%的人认为没有关联或说不清楚。

4.大学生对油炸食品的认识。从统计结果看,有接近一半的大学生喜食油炸食品,其中非常热衷的占4.3%,喜欢吃占41.2%,表示不太喜欢吃的只占27.3%。探究喜食油炸食品的原因,有67.0%的大学生因为油炸食品口感好,味道香,所以爱吃;有11.9%的学生吃油炸食品是为了填饱肚子,仅仅为了充饥;还有1.7%的大学生觉得便宜所以选择油炸食品;也有18.8%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原因。对于最怕油炸食品带来的危害这道题,大学生们最担心的还是诱发疾病,占54.3%,其次是怕发胖,占38.6%,还有15.3%的学生担心摄人油炸食品会造成营养不均衡,最后还有3.4%的学生不清楚油炸食品给人体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三)食品安全行为调查

1.大学生日常饮食习惯。对352名大学生进行过去一周食物频次的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4.3%的学生每天坚持吃早餐,有将近5%的学生每天不吃早饭;有25.6%的学生每天至少能喝一杯牛奶、酸奶或豆奶,但仍有15.6%的学生过去一周没有喝过牛奶、酸奶或豆奶;对于过去一周是否吃新鲜水果蔬菜,有7.1%的大学生过去一周未有一天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有61.6%的学生摄入新鲜水果蔬菜每天不足1次,只有31.2%能够保证每天至少吃一次水果蔬菜。对学生食用油炸食物或烧烤的调查中,过去一周吃过油炸或烧烤食物的达到62.5%。

2.大学生日常购物习惯调查。大学生购物场所,有66.5%和75.3%的学生选择在超市食品店和食堂购物,选择网络外卖订餐的学生占42.6%,街边小摊购物的学生占29.3%;有84.1%的大学生会光顾比较干净的食品店,同时也有16.2%的学生表示会去卫生环境比较差的食品摊位就餐;大学生在超市购物时,对于什么时候将冷藏食物放入购物车的问题,有31.3%的同学选择在购物行将结束结账前,而68.7%学生选择任何时间都可以购买冷藏食物;对于食品标签,关注食品标签中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人数占绝大多数,达到90.9%,有25%的学生同时也关注食物成分表及生产厂家。

3.大学生选择外卖食品调查。在过去的一周中,有56.8%选择过外卖食品,其中平均超过1次的达到5-4%;对于选择外卖食品的主要原因,有67.3%的同学认为外卖食品送货上门,比较方便,有53.7%的人认为可以省去食堂排队的辛苦,在宿舍里通过互联网或者电话就可以订餐,也有18.2%的学生觉得外卖品种多选择余地大,而且价格便宜,仅有0.9%的大学生觉得外卖原料新鲜,菜品卫生有保障。调查学生外卖食品种类,绝大多数学生购买中式快餐,占82.4%,选择面食点心占25.6%,仍有10.2%人喜欢购买油炸食品。而大学生对于商户的餐饮许可证、健康证等资质,关注的学生仅有17.3%。

4.发生食源性疾病的处置。经过调查有39.2%的学生在食用外卖食品时发生过肠胃不适,而在发生了身体不适时,只有3.7%的学生会向监管部门举报,有31.5的学生会通过订餐平台投诉,有54.5%的学生仅仅是在平台上给予差评,更有24.4%的学生会自认倒霉,不采取任何措施。

三、分析与讨论

1.食品安全知识。通过调查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来源,发现源于广播电视、大众媒体和互联网的占绝大多数,从学校获知的仅占很少的一部分人群,说明学校对学生食品安全教育不够,而从另一方面来看,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借助媒体和网络这两个重要的信息平台向学生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偏低,对于日常使用的冰箱冷冻室温度、油炸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知晓率最低,提示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缺乏,学生食品安全认知现状有待加强和提高。通过不同性别知晓率调查比较,男生、女生食品安全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查中还发现高年级的学生对如何杀灭食物中沙门氏菌和是否知晓油炸食品中有害物质丙烯酰胺的掌握程度要高于低年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高年级学生懂得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有关,这一观点与谭维维、王建新等研究相一致。所以学校应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开设相关健康讲座或食品安全选修课程,利用宣传栏张贴食品安全宣传海报,举办食品安全知识竞赛等,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够多途径的系统、全面、准确的知晓食品安全知识。

2.食品安全态度。大学生对当前的食品安全现状表示担忧,觉得主要责任在于食品经营者的利欲熏心和监管部门的失职,有96%的学生知道油炸食品会带来健康危害可仍旧有超过一半的人还是会选择吃,仅仅是油炸食品很美味,出现了知识与态度相背离的现象。

外卖食品安全管理篇(9)

团体膳食外卖服务必须先取得证

不同于盒饭和桶饭生产企业,团体膳食外卖是基于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大型或特大型饭店,其主要经营项目仍然是堂吃,团体膳食外卖只是间歇性和单餐一次性,多数为举办聚会、大型宴请活动,配送对象为非固定餐饮场所。符合要求的将在核发的《餐饮服务许可证》备注栏加注“团体膳食外卖”。西式快餐(如必胜客宅急送)及其他临时打包形式的外卖不属于团体膳食外卖。

从事团体膳食外卖要求高

加工经营场所要求 加工经营场所除应符合“大型餐馆”或“特大型餐馆”的硬件要求外,还应配备快速检测和具有相应设备、设施的实验室。需要在供餐点加工制作成品膳食的,供餐点至少设置食品贮存、烹饪、餐用具清洗消毒(自带消毒餐用具除外)等食品加工和供餐等场所。若加工供应即食冷膳食的还应设置冷膳食专用加工场所。

设施设备要求 食品快速冷却、冷藏、冷冻、加热保温等关键设施需至少满足250人份团体膳食加工供应的条件要求。快速冷却设备数量、容量及技术参数应能保证热加工处理后的半成品和成品的中心温度在2小时内降至10℃以下,并需保证冷藏预制半成品和即食冷膳食的中心温度保持在10℃以下贮存、运输和备餐;需保证即食热膳食的中心温度始终保持在60℃以上贮存、运输和备餐。同时,还需配备相关快速检测设备和试剂,以及配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的实验室检验设备和设施。

供餐点设施设备要求 冷膳食专用场所、分装专间应设有专用工具容器清洗消毒设施和空气消毒设施,专间内温度应低于25℃,设有独立的空调设施。需要使用直接接触成品用水的,还应配备净水设备或自带合格的桶装饮用净水。

外卖食品安全管理篇(10)

网购食品也就是指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所需要的食品。这种交易方式有其独特之处。也给监管带来了难题。

(一)违法行为具有隐蔽性

与一般的线下食品交易相比,网购食品交易最大的特点就是缺乏实体店。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和不可靠性导致网购食品诸多隐患的存在。绝大多数网店没有在工商部门登记,无法出示购物发票。一旦食品质量出现问题,消费者因为没有消费凭证很难得到赔偿。

(二)食品安全无保障

通过网购的食品,很多是零售散装的,甚至有些就是卖家自制的。这些食品既无产品外包装。又缺乏必要的安全卫生。无论是品牌、厂家还是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消费者都只能得到买家的口头承诺。有些卖家销售的进口食品也没有中文标识,宣传图片与实物又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对消费者的安全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并且,这些网店通常都是“一人公司”,即从客服、采购员到老板全是一人担任,经营条件一般都难以达到卫生、环保部门的许可条件,进货来源很难保障,且在经营过程中所购食品大多未建立台账,进销货情况混乱,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赔偿能力根本没有保障。

(三)网购食品交易监控难

网购食品交易除了在一些综合性的网络平台上实现交易之外,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在相关论坛上发帖宣传。对于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交易的,网上交易行为中产生的数据更新速度很快,很容易被修改甚至删除。而对于通过相关论坛发帖宣传的,绝大多数网站实行言论自由,不给予过多的干涉,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监控。消费者通过网购方式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要获得证据支撑必须得到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支持。然而,现阶段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义务作出明确规定。

(四)违法成本低,违法行为反复发生

一般从事食品经营的实体店要设立经营,必须要取得工商、卫生、食品、税务等相关部门的许可。同时还要支付昂贵的房租。而网络类违法行为的违法成本较低,违法者容易更换地址后继续开展经营,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也无法追查。

二、拓宽食品监管领域,加强对网购食品交易安全的监管

尽管目前关于网购食品交易安全的规定法律仍是空白,但基于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的总体原则,相关部门应积极作为,扩大食品安全监管的领域,将视线投向网络食品交易这一盲区,努力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

(一)运用行政指导等手段,开展消费提示

食品是入口之物,关系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工商部门应充分利用12315和消费维权联络点等平台,积极开展消费提示,指导和建议消费者在进行网购食品时的注意事项及维权方法。比如,建议选择历史较长的综合性网站。因为这些网站比较成熟,有完善的售后服务规则、投诉体系和客户服务团队;比如,指导如何辨别伪劣食品的方法;比如,传授消费者查验卖家相关许可证的方法,通过卖家所在地的相关部门网站查询企业注册及许可证编号等信息;比如,建议消费者在交易时主动询问卖家该商品的一切信息,如厂家名称和产地、食品许可证号,尤其要问清楚生产日期、保质期,并事先协商好退换货细节,然后将一切聊天记录妥善保存,即使出了问题也有据可循。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

(二)加强对经营性网站的监管,促进行业自律

网站是网购食品信息最主要的途径,要避免因不良商家导致的食品交易安全的发生,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网络交易平台的监管。通过建议网络平台的提供者禁止卖家通过网络向消费者出售自制、未经许可的食品等方式,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对由于网络平台疏于监管而引发严重食品安全事故的行为,由网络平台提供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工商部门可以通过柔性监管的方式,引导行业自律。目前,国内已有网站对网购食品安全作出尝试。比如,去年8月份正式上线的专业食品网站“我买网”,其网上销售的所有食品均保证符合国家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都有QS认证,并严格遵守食品的进出库原则。这迈出了网购食品安全行业自律的第一步。今年1月份开始,淘宝网也开始全面启动食品类卖家的“索证准入”工作。这些对于规范食品网购市场,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三)完善协调机制,形成合力,积极查处网购食品交易违法行为

外卖食品安全管理篇(11)

但是一年过去了,美团外卖、饿了么等各个商家依旧旗鼓相当,经过一轮烧钱大战,并没有见自己独占市场,反而是当各种优惠和福利逐渐降低甚至于消失的时候,消费者逐渐感到有些不适应,以往花10元钱就能买到的大餐现在可能需要14元或者15元甚至更多。这样的心理落差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消费者对外卖软件的热情。

外卖O2O存在的价值

乍一看来,外卖O2O无疑给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尤其是在商务区写字楼里工作的人群,到了中午自然有午饭送上门来,既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也不用为了一顿午饭挤着人群去“拼命”。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季,不愿意挪窝的上班族们在舒适的办公室里就解决了午饭问题,这无疑让现在的年轻人感到方便舒服。

对于商务区的餐饮店而言,外卖无疑为它们拓展了利润的空间,一般来说,市区的餐饮店在中午和晚上为两个消费高峰期,这些店面一天可以盈利两次。

但商务区的消费人群有着特殊性,虽然中午各个餐馆人满为患。但到了晚上,商务区的很多人都下班回家吃饭了,整个写字楼都空空荡荡,这自然导致附近的餐饮店门可罗雀。在周末,很多餐饮店连中午的消费者都会比平时少很多。

以郑州市郑东新区为例,会展中心附近很多餐馆都曾多次改头换面,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真正坚持下来的并不多,有的餐馆为了在晚上吸引人气,甚至推出只要消费者中午在餐馆吃一碗烩面,晚上就送一碗烩面的优惠活动。

外卖O2O恰好抓住了商务区餐饮店的痛点,为其拓展了产品渠道,一个餐馆中午接待的客流量毕竟有限,这也就一定程度限制了利润空间,但通过外卖O2O,则可以无限扩大产品的数量,也就带来了获取更大利润的可能。

更重要的是,外卖O2O的出现,打破了“好酒也怕巷子深”的现象。之前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饭店,尽管饭做得好吃,但因店面太小或者位置偏僻备受冷落,而在外卖软件上,则是给所有餐饮店提供了一个公平透明的平台,只要你能获得消费者认可,自然会收获一大批“吃货”的拥护。

食品安全问题永不过时

对于外卖而言,食品安全是一个绕不开话题,前期外卖软件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使出各种手段招揽商户入驻。外卖软件上仅仅是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将饭菜展示给消费者,而实地走访后,发现商户水平参差不齐,有街边大的门店,还有偏远街区犄角旮旯的外卖小店。消费者看不到,工商系统管不到,卫生状况普遍较差。

但从2015年10月1日起,号称史上最严厉的新《食品安全法》开始实施,其明确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对应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当年10月下旬,深圳市市场稽查局端掉多家在网络平台售卖食品的非法营业商家,并对“饿了么”“美团外卖”“大众点评”“淘点点(口碑外卖)”进行立案调查。这是新《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全国首次对网络交易平台进行立案调查。

然而,更大的风暴则出现在今年的3・15晚会上,“饿了么”平台由于存在无证商户大规模利用其网络销售餐饮,且所供餐饭店在生产过程中惊现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时间,整个外卖行业都陷入了信任危机中。

饿了么官方反应迅速,仅仅两周时间,其就下线2万余家违规餐厅。这一数据既说明了餐饮线上平台存在诸多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严厉的政策监管下,餐饮O2O平台能快速自查,杜绝食品安全乱象发生。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外卖食品安全问题不是仅仅靠一次曝光就能解决的,第三方平台如何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自我监管制度才是重中之重,将外卖食品安全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方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潜在风险。

2016年餐饮O2O进入监管元年,国家正加大对平台的监察力度,同时资本对餐饮O2O投资热情消退,平台将迎来巨大发展考验,无论对于外卖平台还是各大商家,在新的法律法规面前,外卖市场也将迎来一次大调整,整个行业必将受到更加严格的约束,以往的无序竞争也将得到遏制,谁能顺势而为,方才有希望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

外卖平台之间是否有真爱?

回归到本质,外卖无非就是给消费者提供一顿可口的大餐而已,外卖软件其实是搭建了消费者与无数餐饮店之间的桥梁。但是外卖O2O本身并不生产产品,所以它提供的更多是服务,如何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好吃的大餐以及完善相应的服务才是生存之道。

外卖超人订餐平台创始人兼CEO 刘凯曾表示,做外卖O2O一定要看清楚最本质最有价值的东西。在花钱这一方面,自己更关注所花的钱是否有价值,是否可持续。外卖平台需要合作更多更好的餐厅,提高配送体验度,提升产品体验,在品质、速度和服务上给予用户更好的体验。

其实很多上班族在选择外卖时,需要的并不是有免费饮料喝,或者有免费水果品尝,而是仅仅为了吃上一顿可口的午饭而已,外卖平台的出口也必将回归到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上来。

根据Analysys易观智库数据监测显示,2015年第4季度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规模达到190.8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33.1%。从2015年全年来看,餐饮外卖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随着送餐物流的不断完善和技术进步等因素,预计未来5年,互联网外卖餐饮市场仍将维持高速增长态势。这也说明,国内外卖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值得可期。

在经历了2015年大规模烧钱阶段后,很多人已经对手机订餐相当熟悉,这也为外卖O2O市场打开了缺口。虽然各大外卖平台耗费了大量资金仍旧没有垄断市场,但这种烧钱并非毫无可取之处。

因为在大家都烧钱的同时,如果你不烧钱,你将会第一个倒下。更重要的是,大家一起烧钱,也借机把整个外卖市场烘托起来,而仅靠一家平台要想达到这种效果,艰难程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