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对校园文化的建议大全11篇

时间:2023-11-06 10:02:57

对校园文化的建议

对校园文化的建议篇(1)

1.引言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谈道:“德智育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高校体育事关重大,而龙狮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虽在高校系统的发展时间还不是很长,但发展的势头迅猛,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学府开展的体育项目。高校龙狮运动比赛自2002年开展以来,以独特的魅力迅速把学生、老师和学校融为一体,在全国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使越来越多的人来观赏龙狮表演。龙狮运动的进一步扩大和开展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2.龙狮运动对高校校园文化的作用分析

2.1龙狮运动的社会需求和教育目的。

学校的任务取决于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目的。从广义上讲,教育是经验的传播,其目的是培养人才,但人才没有一个抽象的模式,总是相对于社会需要而言的。所以教育要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内容和方式。根据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综合是当今和以后教育的主旋律,学校的任务就是通过科学和人文教育,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

2.2龙狮运动体现学生的客观精神。

龙狮运动是一种体现学生意志的客观精神,其主要内容是继承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用体育拼搏精神去刻苦追求科学的真知,从而达到“强筋骨、增意志、调感情”的目的。体育本身充满着理性的思考和哲学思维,从更大意义上来说,理性精神强调知识和科学本身的价值,人文精神强调的则是追求、运用知识的良知、责任感和价值观,体育的精神也同样体现出追求、良知、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

2.3龙狮运动体现学生的价值。

龙狮运动是广大师生通过学校各个层面的创造活动及创造成果表现出来的。龙狮运动是学生在自己活动中的各种具体的形式的自我创造和自我产生,找到自己的价值取向。龙狮运动作为一种有一定意义内涵和指向的客观精神,总要通过某种载体表现出来,如从教育的目的来说,体现出龙狮运动在学校教育的深刻内涵。我们今天的教育方针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现代人的一个重要素质就是竞争与开拓精神,体育教育在这方面能起到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体育的教育内容极其广泛,在竞技体育中,运动员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全民族都起到教育和鼓舞作用。在社会体育中,也能培养人的坚持精神和集体主义等思想品质。所以,龙狮运动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

2.4龙狮运动的价值体系。

龙狮运动不仅是学校师生的创造结果,而且是师生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创造过程。作为结果的文化是可以外植的,学校可以通过接受一笔巨额投资改善自己的硬件设施,也可以通过某种强制手段暂时改变师生的行为方式。而作为过程的龙狮运动,它必须是内生的,不仅以强身健体为目标,而且以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为目标。因此,高品位的龙狮运动可以确立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体育态度、理想信仰等,这是龙狮运动的核心所在。

3.龙狮运动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3.1促进了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长期以来,高校学校体育内容以西方体育项目为主。据调查,目前在高校开展的近30个体育项目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尚不足1/5,这显然与当前大力推广和普及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目标是不相称的。[3]龙狮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历经千年而不衰,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可替代的当代文化传承价值。舞龙、舞狮运动具有突出的民族性、教育性、娱乐性、观赏性、审美性、群众性等特性,而且符合大学生热情活泼、积极向上的心理特点。大学生有一定的鉴赏和识别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能赋予民族传统体育以新时代竞争与奋进的精神内涵。高校又有很好的综合资源优势,能够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大学生龙狮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校园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3.2进一步深化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目前,全国有很多体育院校已经开设龙狮选修课,越来越多的普通高校也开设了龙狮选修课,这是龙狮运动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所必需的。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体育教学要以终身健身为出发点,而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特性,正适合这一出发点。龙狮课程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可以分为龙狮文化介绍、技术技能学习、套路编排、鼓乐伴奏、审美礼仪、小型表演、保护措施等许多方面。由于舞龙舞狮运动具有突出的民族性、表演性和观赏娱乐性,符合大学生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3.3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由于龙狮表演热情奔放、气势如虹、震撼人心,极具表演性和观赏性,因此,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高校的广大师生当然也不例外。湖南师大龙狮队以奥都龙狮俱乐部的形式在长沙甚至是湖南地区参加各种表演,参加了《快乐大本营》、《越策越开心》等娱乐节目,并在2009年12月份参加了成龙《背后的故事》的表演,影响甚大。凡看过湖南师大龙狮队表演的老师和学生,无不为之喝彩。它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增进了大学生对祖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热爱,也增强了学生爱校爱国的热情。

3.4使高校校园产业化成为可能。

经济基础决定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水平,学生不断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与教育、社会对高校体育的资金投入的矛盾,是制约高校龙狮运动发展的主要矛盾。体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融资渠道单一成为最主要的制约因素。[4]而高校龙狮队伍可以通过表演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实现以队养队,解决资金困难。龙狮运动场面壮观热烈,亦舞亦武,形神兼备,声色俱佳,神态万千,拟物惟妙惟肖,节奏时紧时缓,对欢乐情绪的宣泄酣畅淋漓,可以使人们在紧张的劳动之中,获得一份愉悦,因此深受各族人民和表演单位的喜爱,遍及大江南北,与时俱进,连绵不绝,并形成了极其灿烂的龙狮文化。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在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进程中,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不仅具有体育活动的特殊性和竞技性,而且必定融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并更深刻体现着时代的体育精神与主题。大学生龙狮运动的蓬勃开展对高校校园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深化了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并促进了校园体育的产业化发展。但仅仅做到这些事还不够,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转贴于

4.2建议。

4.2.1提高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为高校龙狮运动的开展创设条件。

对于高校龙狮运动的开展,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是非常关键的。各省市体育主管部门都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弘扬民族文化的政策、法规,积极鼓励、引导高校龙狮运动的开展,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购置龙狮运动器具,为高校龙狮运动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同时,为高校龙狮运动发展搭建可供交流的平台,采用培训班、讲习班、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龙狮师资培训,为龙狮运动的开展提供师资保障。此外,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了解龙狮运动、参与龙狮运动,促进龙狮运动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可持续开展。[5]

4.2.2狠抓龙狮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教师是教育的先行者,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针对当前高校龙狮运动师资紧缺的问题,建议中国大学生体协龙狮分会与各省市体育局组织、安排龙狮课程师资培训班,培训龙狮课程的骨干教师;聘请龙狮领域的资深专家、教授前来讲学,分析龙狮科研现状及发展趋势,提高龙狮教学的科研力度,为高校龙狮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4.2.3规范龙狮教材与教学大纲,确保龙狮教学的顺利开展。

作为课程,教材与大纲是主导,有统一规范的教材与大纲对规范高校龙狮课程的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及时筹建高校龙狮课程教材与大纲的编写组,组建专家小组进行教材汇编;定期举办高校龙狮课程的学术交流与研讨,加强业务学习,总结现行教材的不足,不断对龙狮教材和大纲进行完善与补充,使高校龙狮课程向着更加合理、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4.2.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龙狮精品课程教学既要有规范的教材大纲,又要有合理的教学手法,才能有效地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因而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力求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自我鞭策,注重言传身教,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重视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结合龙狮运动的特点,不断改进教法,采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仪器与手段,让学生在感知传统文化的同时掌握相应的龙狮运动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戴有祥.龙狮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06,(10).

[2]龚德贵,毛治和,吴步.论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J].2002,(03).

对校园文化的建议篇(2)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文化建设;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高校图书馆因有“文化”的历史积淀而生存发展,文化因有“图书馆”这一载体而传承后世。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育人。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最大的公共服务场所,拥有各种各样的文献信息资源,是高校开展多种形式教育、实现教育目标必不可少的场所,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阵地。因此,要充分重视和做好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培养出综合素质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

一、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由于其自身的性质、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具体表现在:

1、文化导向作用

图书馆以其独特的文化环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载体,营造了一个常有的、高层次的文化氛围,其拥有的信息资源有较为明显的教育导向性,基本上杜绝了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资源。图书馆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支配着学生的意识和行为,陶冶着他们的情操,优化着他们的心灵。

2、文化宣传作用

图书馆作为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具有很强的教育宣传职能。这是其它任何教育机构所不能相比的。图书馆传播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优秀文化和科学文化生活,对促进优秀文化交流,营造高校学生学习氛围,提高大学生素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文化教育作用

图书馆对学生的文化教育是通过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传播来实现的。许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学习,图书馆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1918年曾担任过北大图书馆馆长的说:“图书馆不只是藏书的地方,还是教育的机关”。

二、高校图书馆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为了有效地服务于教学、科研,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图书馆要依赖于先进的馆舍设备和丰富的文献资源,创造出一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刻苦求学的教育环境及文化氛围。

1、高校图书馆要与时俱进,确保校园文化的健康先进

图书馆要利用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环境优势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社会主义道德、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等方面的政治思想教育。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建立的时期,图书馆要长期坚持通过推荐好书、辅导阅读等自己特有的方式宣传、引导学生,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形成、改变并最后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图书馆通过搞各种专题活动向广大师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利用图书馆宣传窗口对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进行时事跟踪报道,及时提供与此相关的各种文献。积极宣传、推荐、流通各种优秀的政治读物和文艺作品,为学生提供精神食粮,例如有的图书馆在大厅播放《建党伟业》、《钱学森》、《信仰》等电影宣传片,在学生们中引起很大反响,后续又循环播放多部爱国主义大片,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加强文献资源建设,突出馆藏特色

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学院专业的设置优化馆藏数据,完善馆藏结构,加强特色馆藏建设,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资源保障。优化馆藏资源,必须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整体考虑书刊的购置。要注重采购一些知识与趣味并重,美感与情调相长,内容健康向上的书籍。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上除了配合新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组织藏书外,同时还要有敏锐的前瞻性,关注前沿学科的发展,为读者提供补充最新文献资源,保证馆藏资源的连续性和实用性。在完成本身馆藏建设工作外要加强自身资源的特色建设如专题书库、特藏书库、自建数据库等。积极收集学生对馆藏资源建设的意见,鼓励学生读者参与数据库试用,获取学生试用意见或建议。

3、加强对网络的管理使用,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图书馆要加强网络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网络观,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积极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馆藏不再以其拥有量的多少来衡量,而是以其存取能力的大小来界定,文献传输方式也由传统的单一印刷型方式转变到印刷型、电子型共存,图书馆要利用网络大力提升其存取能力。学生通过电子阅览室、手机等网络终端设备访问图书馆资源,检索、浏览国内外各种类型图书馆和学术机构,以尽快获取相关专业的最新信息和动态。同时图书馆要规范网络资源建设,对学生读者起到良师益友的作用。在网络资源上兴利除弊,既要开源,又要监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先进科学技术真正成为学生成才的有效载体。

4、加强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层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图书馆制度是在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的行为带有强制性,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图书馆制度建设的目的是引导读者、服务读者、发展读者。图书馆制度的完善有利于读者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使读者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迸发。图书馆要根据读者的需求、心理特征制定符合图书馆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图书馆制度。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要以读者服务为出发点,更好的满足广大读者在学习、生活中的不同需求。在制度的试行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广大读者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建立、健全并完善各项制度,务必使读者利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以保证广大读者开心学习。对于馆员,图书馆应不断更新管理思想,完善管理措施,制定业务工作规范,明确岗位职责,规定考核办法,激发馆员的积极性以便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5、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加强与读者的沟通

为了加大馆藏资源的宣传力度,增进图书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图书馆可通过成立读书会或者与学生社团联系,积极举办各种读书活动。鼓励各学生社团参与图书馆各项活动的筹划组织,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图书馆人力不足的压力,还可举办更贴近学生生活,更适合学生口味的活动。定期举办图书专题报告会、开展读书沙龙,举办读者座谈会、讨论会,与书商联合开办书展,介绍、推荐优秀作品,举办读书演讲比赛、优秀图书读后感征文比赛、校园文化设计比赛、书法比赛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利用各种方式对馆藏图书或电子资源进行宣传,如根据学校课程学习进度或社会各类考试为学生推荐相关书籍等方式鼓励、引导学生利用文献资源。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到图书馆的兴趣也可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能力,使其受益终身。

6、合理使用人才,强化馆员素质

图书馆管理层要根据馆员的个人专业水平、职业道德素质与工作需要进行合理配置,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构建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坚持公平竞争的用人原则,并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不断激发馆员的创造力与自身潜能,从而提升馆员整体素质。做好读者服务不仅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朴素的热情,还要知识广博,业务熟练。对馆员的继续教育可以通过短期培训、在职学习、脱产学习、组织学术交流、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进行,要特别注意对馆员进行网络管理、计算机管理等方面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培养,不断完善其知识结构。在加强业务素质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馆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列宁曾说过:“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要制定馆员道德规范、文明用语、服务忌语等加强馆员自身修养。馆员的人格、形象、语言、仪表行为对大学生是一种无形而有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肖雪花.书香满园,贵在导读[J].图书馆杂志,2006(8)80-90.

[2]许军娥.从阅读文学经典的视角关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湖北社会科学,2008(2)160-161.

[3]王爱霞.对高校图书馆创建校园阅读文化的思考[J].晋图学刊,2009(6)44-47.

对校园文化的建议篇(3)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作为大学校园里的灵魂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特别提出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

1 深刻认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人类社会进步的历程中,高效肩负着创新科学技术,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承民族文化传播先进思想的使命,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校园文化并不是学校里的盖几栋实验室或是宿舍楼,一所大学最重要的还是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文化和精神的渗透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道德情操。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分支系统。即是在大学校园这一生态环境下,是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社会的时代密切相关,反映着人们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又具有具有某大学特色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其灵魂和核心是反映大学全体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大学精神,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校园文化对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交往,促进学生的进一步社会化,提高学生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校园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特殊场所。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在高校特定区域内形成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

2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容

校园文化的内容,一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

大体来讲学校物质文化包括:1、校容校貌,学校的自然环境、建筑风格、教室布置、体育场所分布、生活条件等等。2、教学设备和科研条件。3、科技文化体育活动,表现在学生课外的文化艺术、科技学术、身心健康活动的品位、层次、频度等。学校制度文化是为了学校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运转而建立的各项制度,主要包括:教学和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科研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人事制度、违纪处分制度、奖助学金制度等等。学校精神文化包括:1、学校建设规划和目标,这是学校发展战略的核心。2、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3、大学长期实践中形成并永恒延续的精神,一般由校训体现。 4、校风学风,是全体师生具有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包括教学作风、科研作风、工作作风、学习作风、生活作风等。

3 对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外开放和迅速发展,高等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环境和对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其正面临着未曾有过的观念冲突和重新定位的压力,同时也迎来了未曾有过的自我更新,实现变革的发展机遇,分析新时期校园文化特征,目的在于更加科学的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更加清楚的认识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我校校园文化作五点思考。

3.1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历史,优秀的传统文化。《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得载物。”这种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奋发向上、宽厚坦诚、朝气蓬勃的民族精神,正是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融素质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把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任务。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附属于学生管理部门,着重强调控制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只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同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上。目前,高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主要表现是文化活动繁多,而且主要偏重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但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割裂开来,势必使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将极大地限制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

在推进“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程”,把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教育教学的各环节,逐步建立起内容覆盖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体系。对理科学生要多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对文科学生要适当开设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课程,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

3.2 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向纵深开发展。

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办好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艺术节、大学生运动会,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

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阵地。

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结合各类学生社团的建设,增加实践环节,为其个性的显现和发展提供机会和空间,使广大学生在接触社会、体验人生、增长才干的同时,加快了自身社会化的进程。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的德育功能,它以其特有魅力和育人功能与课堂理论教育相辅相成,成为高校德育的有效途径和有力载体,在塑造大学生道德品质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校园文化既是加强大学生文化修养的主渠道,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以某种特有的潜在作用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水平、改造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广大学生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对校园文化的建议篇(4)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的特别的文化”[1]“校园文化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精神,涵盖了反映学校风气与传统的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2]。校园文化是由学校的每一位成员,一代又一代创造、奋斗留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东西,带有明显的学校个体的特殊性,它全方位综合折射出校园精神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撼力。

二、校园文化的作用

当前学校之间的竞争,已从规模数量发展到文化质量的较量,或者说,已从表面的物质设施、教师与学生人数等方面的竞争,转向更深层次的学校文化理念的竞争。校园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成为一个学校兴衰荣枯的决定性因素。优良的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健康人格,发挥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增长学生的才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抓手,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凸显学校特色的旗帜。“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建设现代化大学的客观要求,是造就当代大学生全面成才的必然选择”[3]。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1.虚实转化

校园文化代表一所学校文化的灵魂和核心,体现了学校的精神,包括校园文化观念、历史传统,为大多数人认可和遵循的共同思想意识、价值观、生活信念、校风和学风。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思想、育人目标、育人环境、办学特色的综合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树立怎样的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4]。虽然校园文化的形式是抽象的、原则的,但它存在于各种现象之中,通过校徽、校训、校歌表达出来,通过各种形式和学校氛围自然流露出来。一旦形成,“就能向校园的一切领域渗透(而不仅仅局限于校园文化方面),时时刻刻作用于、渗透于现实之中.时时刻刻作用于、渗透于广大师生员工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之中”[5]。“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切实领悟它的虚实互补、虚实转化和虚实统一”[6]。为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具有学校浓厚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必须把学校的办学理念、指导思想、发展目标等内容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和新教师岗前培训中,把对校徽、校训、校歌的学习理解、领会作为每个新生和新教师的必修内容。

文化既是可感的,又是可物化的,但对于具体的有生命的人而言,它往往表现为一种气象,它稳定而多变,内隐又显现,因此,我们要对“让每垛墙壁都会说话”有全面的理解,给学生呈现的文化并不是越多越好,越细越好,越浓越好,有形的往往是有限的,无形的则往往是无限的。建设积极有效的校园文化,不仅需要我们有热情,更需要我们对文化有理性的理解与尊重。

2.前后贯通

学校传统是学校特色的灵魂,是一所学校有别于另一所学校的文化特质。作为学校历史的文化积淀,它深入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对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校园人产生巨大的教育作用。校园文化建立在学校传统基础上,是一种精神传统的继承和延伸。特色校园文化的产生是一种不断强化、不断“学习”的过程,更需要不断的创新。既要不断总结学校在发展、提高过程中的好传统、好经验,又要与时俱进,创造出更多符合实际、形式多样、富有效果的新内容。国内外历史名校深厚的文化内涵不是诞生在校长的话语里,而是形成于其后的传承中。“从校训、校风到日常行为规范,从校园的一草一木到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告诉学生从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就要知道学校的提倡与导向”[7]。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开辟新网页,建立校史展览观,一方面向师生员工介绍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实绩,著名校友的照片和事迹,激励学生“今天我以学校为荣”,培养学生“明天学校以我为荣”。另一方面介绍现有的教授、名师和教学骨干的奋斗历程和成功业绩,让学生以这些老师为榜样,发愤学习,努力奋斗。此外,通过各种典礼仪式,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运动会上的宣誓仪式,对形成校园凝聚力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教师要结合各时期的重点和学校的中心工作,不断改进和提高它们的影响力。

3.上下一致

校园文化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直接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更多的属于学校管理的范畴。校园文化活动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安排,从学校到院系,从领导到群众,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整体工作的规划之中,统筹考虑。学校领导要有效地利用环境,通过激励手段,把蕴藏在师生员工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掘出来,使他们心情舒畅,努力进取,施展才能,大显身手。组织师生员工展开课题研究和专题讨论,围绕校园文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校园文化的内涵、外延及其发展的规律,用理论研究成果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在正确理性的指导下

健康发展。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基本载体的院系,“在进行自身的文化建设时,就必须反映和体现本院系的学科和专业的特色,在学校共性的校园文化之下,各院系之间形成差异化的、多姿多彩的、充满个性和生命力的独特文化”[8]。要做好教师、学生骨干的培养、培训工作,通过他们的榜样和引导作用,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师生并重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就是要坚持用大学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教师和学生既是大学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大学文化的接受者。组织文化理念认为,只有当其成员对它有深入思考和深刻理解后才能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和自觉行为。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更要体现对教师、学生两个群体的人文关怀,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师生心情舒畅,激发出自内心的进取精神。正是基于这个思路,一方面学校在提出“三个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也要提倡“一切为了教师自主发展”,发挥师生的积极性,把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构想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理念。另一方面发挥教师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作用。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易被接受的导向载体之一,对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只有教师的参与,才能真正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和科技含量。要继续积极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增加校园文化活动的科技学术氛围。改变原来单纯学生组织、学生参加的现象,鼓励更多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特别是在课余活动、专题讨论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学业指导,扩大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率,使校园文化活动真正实现教育性、群众性的功能。借鉴国外高校关于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要求,可以奖励参与的教师以一定量的课时补贴,并作为年底考核的依据。“最终形成‘学校以育人为本,教师以敬业为乐,学生以成才为志’的优良校风”[9]。  5.软硬结合

大学校园文化硬件包括校园环境、建筑物、各种办公教学设施、社团组织、活动中心以及规章制度。软件包括校风、教风、学风,教师、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在学校建设发展上,要软件硬件一起抓,注重功能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坚持发展优先,育人优先,质量优先,协调优先。我们构建的是和谐的校园文化,不是绝对自由、混乱无序的无政府状态。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稳定性的校园文化制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学生的纪律规范,并不断地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建立健全各种管理机制,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同时,在校园环境布置,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教学科研设备水平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增添显示文化教育氛围的景观设施,让每垛墙壁都会说话。

目前大学宿舍已成为学生一天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建立宿舍管理机构,教师(不单是学生工作系统的教师)要深入宿舍,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情况。在宿舍区增设橱窗、黑板报、阅报栏,组织以宿舍为主体的各项文体、竞赛活动,发挥宿舍思想教育、人际交往、学习交流、文化娱乐、审美陶冶、自我管理功能。

6.内外共融

文化是一个系统,各种文化现象相互关联、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大学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形成和发展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校园以外的各种社会影响越过有形的校园围墙,作用于校园生活。而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也逐渐向社会开启窗户和大门,以自身的丰富性、先进性和创造性的校园文化,影响学校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利用校园内外的彼此交融、渗透,把地方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中,融入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中。一要把地方文化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目前一些高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存在重经济轻文化、与地方文化脱节现象,没有真正体现区域文化特色的内容。一要以课内课外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增加对地方文化的认知。二要实行开门办学、开放办学。走出去,请进来,利用各种资源,让学生了解“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南通精神,了解“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奋斗目标,了解“长三角”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只有了解家乡,才能热爱家乡,才能树立建设家乡的理想。三要加强校际联合,开展与兄弟高校的文化交流活动,以提高学校在南通的形象。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发展的作用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我们要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从中发现规律,丰富内涵,增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5]傅进军.大学校园文化[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1.

[3]宋德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8.

[4]祖国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3-4.

[6]袁炳飞.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8-3:29-30.

对校园文化的建议篇(5)

2.以人为本,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

校园文化建设总体上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校园文化中除了不断加强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外,更重要的是加强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各中小学应结合自身实际,在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中注意体现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内容。与此同时,必须对传统育人观念等进行大胆的改革:一是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必须首当其冲地贯彻人文精神,要学生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存在价值和自我学习权利,开放课堂、开放教学,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主导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和社会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发展。在改革传统教育观念和旧的教学模式的同时,还要彻底改变我们的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存在,承认学生的多元智能,绝不能只用分数的高低和驯服听话来评价、衡量学生的优劣。二是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事实上,人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最有效、最深刻的事情莫过于其个性的充分展示和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们的教育应该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营造"学习超市",让学生在学校里有更多的学习自和自主选择权。因此,我们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必须注意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人际关系文化和学习文化,培养学生多姿多彩的个性,发展学生生动活泼的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学习选择自由和个性张扬的空间,同时不会因为如此而受到讽刺与打击。三是关心学生的切身利益。在强调科学、规范的管理文化的同时,不要忽视建造集体主义和爱心世界的人文精神。不容否认,目前许多学校管理者往往处理不好科学管理和人文精神的关系问题,习惯于使用管理制度去管、卡、压学生,美其名曰:"一切让制度说话"。但是,在人们的生活实际当中,有许多问题不是制度可以解决得了的,解决人的思想问题不能只靠规章制度说话。如果只靠制度说话,忽视人的心理问题,这就严重的违背了人文主义精神。

3.坚持高格调,把握校园文化的正确方向

学校的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格调,让校园文化中的主流文化高扬,剔除非主流文化的影响。一是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二是优化社会大环境。三是加强人格的力量。四是建立系统的教育工程。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学习借鉴国外校园文化建设先进经验。西方发达国家的校园文化建设伴随着其经济的发达而发展起来,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我国的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起步较晚,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为了尽快缩短我国与国外的差距,使我们早日能够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我们必须学习借鉴国外的校园文化建设经验。然而,国外校园文化与我国有着诸多方面的差异,如社会历史条件差异、时代特质差异、价值体系差异、理论基础差异等。面对城市与农村特点兼顾、东西方价值观念碰撞直接、传统与现代思想交织剧烈的珠三角地区的特殊环境,大朗中学在学习借鉴国外校园文化建设时,必须更加注重批判地吸收、借鉴西方校园文化建设经验。

4.倡导多样性,使校园文化丰富多彩

对校园文化的建议篇(6)

论文摘要:高校校园流行语是一种特定的语言现象。校园流行语的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生活行为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认知、情感、态度和思维。通过研究校园流行语这一语言现象,深刻认知校园流行语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作用,真正使校园流行语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高校校园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大学校园里盛行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在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中广泛流传和口头使用的语言。当前,校园流行语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准则、审美倾向、行为方式、思维模式构造的重要参数。校园流行语是校园生活的即时反映,更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它生动地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浸染和渗透,高校校园流行语正逐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语言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而校园流行语就是形象反映大学校园生活的一面镜子。校园流行语以幽默风趣、新颖别致、简洁明快、形象传神等特征为大学生所喜爱,虽然校园流行语有时也夹杂愤世嫉俗、消沉粗俗的成分在里面,但总体而言,校园流行语这种校园流行时尚的确给原本单纯严谨的校园文化生活带来了新鲜感,注入了新活力,也给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内容,提供了新手段和教育途径。

一、校园流行语体现着校园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校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在校大学生思想开放、紧跟时代,追求新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获取信息渠道的无限畅通充分体现了校园生活的弹性化和校园文化的人性化,大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更广阔的空间去实践自己的意愿,去摸索自己的前进方向,去寻找自己的人生定位,在此期间出现的校园流行语覆盖了大学生活的众多方面,并为广大同学所喜爱和接纳,成为了大学生突显时尚和个性的标志,他们认为,能否创造或熟练使用流行语是他们在校园这个特定环境中彰显自我价值的重要方式。透过各式各样的校园流行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在校大学生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校园流行语关联着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与塑造

校园流行语是指某一时间段在校园青年群体中产生并流行,并以鲜活的形式表达特殊含义的词语。通过对近几年校园流行语的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校园流行语一般都存在时间短暂,可以说一定阶段或一个时期的校园流行语涉及所在时期社会重大事件、问题、现象以及大学生群体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能够生动地反映出大学生群体的心态和价值观。同时,大学生是当今社会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文化诉求——校园流行语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自我认知以及对社会的表态。从积极的方面讲,校园流行语体现了大学生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勇于创新和追求自身价值的个性特征,积极的校园流行语对青年大学生起到了引导和激励作用,充分表现了当代大学生在流行文化冲击下主流价值取向的提升。从消极方面讲,很多校园流行语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盲目追求个性和感官的新鲜与刺激,明显充斥着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倾向,甚至存在消极阴暗和粗鄙肮脏的一面,诱使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趋于“流行化”和“低俗化”。

三、校园流行语促进着青年时尚文化的培育与拓展

青年时尚文化是一种新兴文化,是大学生展示青春的一种方式,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尚文化能够反映一个群体的普遍思想状况,甚至是塑造其个人品质、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的重要社会化机制。从青年时尚文化的现实状况来看,校园流行语是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和最具典型的代表。校园流行语的形成和密集使用正是青年时尚文化的培育和拓展的过程,也是时尚文化对校园文化渗透并逐步同化的过程。反过来讲,青年时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校园流行语的盛行和发展。基于这种相互影响机制,大学青年时尚文化的研究应该有助于我们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状况,探索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

校园流行语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高校校园流行语对于大学校园文化的意义来看,它对充实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活跃校园言语氛围,调节大学生的社会心理,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影响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行为导向,缓解学习和竞争压力等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我们也必须承认校园流行语所折射出来的一些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培养有着很多不利影响。以校园流行语为代表的大学青年时尚文化现象给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挑战。对此,我们需客观承认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存在,适时正确地加以引导,以时尚形式传递主流文化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发展。

校园文化作为一所高校发展方向的引领者,更大的价值应该在于深入大学生的内心,成为每个学生追求的目标,并愿意不断用自己的智慧、行为为其创新、拓展。为此,在校大学生也应该从一定的思想高度上正确了解青年时尚文化,正确认识校园流行语现象,努力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言语环境,以积极的态度和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校园的生活和学习中来,为大力繁荣校园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作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涛流行语与社会时尚文化[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2]周运来,高校校园文化传承与发展,长沙:岳麓书社,2009

[3]郑欣,流行语:双重视野下的语言现象研究,青年研究,1999(10)

[4]韩希明,关于校园流行语的观察与思考,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

对校园文化的建议篇(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观念不断转变,生活方式也愈加多样化,各种价值观的碰撞和交织,使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显得更加严峻,与此同时,党风廉政监督管理机制日臻完善。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好党风廉政建设的持久渗透力?如何采取更加生动灵活、积极有效的方式让反腐倡廉工作更加深入人心?这是值得各界深思和探讨的课题。

廉政文化与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关联,它作为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为反腐倡廉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因此,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以廉政文化作为重要的思想道德支撑,以廉政文化的穿透力、亲和力和廉政文化的广泛性、独特性,巩固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辅助当前的廉政建设机制。在高等院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对学校反腐倡廉工作同样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对促进学校廉政建设的特点和作用

廉政文化建设不同于传统的党风廉政教育,它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廉政建设需要以文化为载体,文化建设应包括廉政内容,廉政与文化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廉政文化是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统领,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廉政文学艺术等为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是外延更加宽泛。党风廉政教育的“主体”是党政干部,可谓是执政队伍的内部教育,而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则将其外延扩大到全体教师、职工和学生,更加符合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实际需要,也更能体现反腐倡廉工作的社会性。二是内涵更加丰富。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具有很大的包容性,经过实践检验,只要能积淀成一种健康文化、有利于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都可“兼容并包”,如廉政观念、廉政思想、廉政理论、廉政文学、廉政法规等。三是形式更加开放。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能为学校党风廉政教育提供“异彩纷呈”的载体和“百花齐放”的平台。

二、当前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曲高和寡。相当一部分单位的领导认为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当前加强和巩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种极为有效、更易接受的新形式,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重视程度还不够,存在号子喊得响、活动配合节奏慢的现象,部分单位没有制定具体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总体目标、长远规划和近期工作安排,未开展活动或开展活动过少,也有部分单位开展活动时没有突出“廉政”二字,侧重点不突出,主题教育不鲜明,反腐倡廉氛围营造还不够浓厚。

(二)点高面低。调研中发现各个单位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方面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有些单位能够利用自身优势,开展诸多喜闻乐见的校园廉政文化活动,使校园廉政建设深入人心,但是这些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未得到及时的推广、宣传。也有部分单位没有充分利用好网络、宣传栏等文化教育阵地宣传媒介,载体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重形式、轻作用。个别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态度不端正,将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仅仅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持有开展一次活动就能完成任务的心态,有的甚至认为最后简单地写写报告、说说总结就大功告成了,对活动开展的参与率多少、活动开展的形式是否符合本单位情况、活动开展的覆盖面是否广等问题一概不管不问,从而导致活动开展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四)缺乏群众基础。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广大师生及各方面大力协调配合,但是,部分单位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只有部分党员来组织、参与活动,有的师生甚至对此项工作悄然不知,这就使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失去了最坚实的群众基础,营造不出全校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反腐倡廉教育的社会覆盖面也会相对缩窄,从而导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能更深入地开展。

三、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举措

对校园文化的建议篇(8)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3-0051-02

一 校园文化的概念

校园,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建设,尤其是现在大学和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那高校校园文化到底包括什么呢?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高校的办学过程中,为促进高校学生健康成长,为提高高校师生的文化素质、道德品质、审美情操,实现高校的教育发展目标,由高校师生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的总和。它随时都对师生产生着影响和熏陶,是一个巨大的“育人场”,是高校发展的根基和血脉。

其中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职业教学的最高层次,它具有高校的特点也具有职业学校的特点,它的培养模式和目标与普通高等院校有所不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多了一项内容,那就是“职业”特点的体现。

二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对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可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体现一所学校的综合实力,这也是为何现在高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现状与建议

关于增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笔者认为应从细节处抓起,从细微处做起。校园文化的建设很大一部分是由我们的学生承担着,他们的言行举止处处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文化。以下笔者从高职院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细节情况出发谈谈自己的看法。

1.从“软”件建设方面来加强校园文化氛围

作为校园最大的组成部分群体——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直接影响到一个校园的文化建设,在文化建设方面起到关键作用。面对“90后”的学生,新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概括起来在校园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缺乏对自己大学生涯的规划。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部分,它的主要教育对象——学生,和普通高校的学生有较大差异,相对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读书学习的积极性较低,对自己的未来缺乏规划,甚至对自己大学三年要怎么过没有清晰的认识,不知道自己要以怎样的面貌走出大学校园,走上社会;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等。

面对这一情况,建议从班导师到任课老师以及校方加以引导和督促,在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学期就写下一份自己的计划书,每学期设定任务指标,学期结束后检查完成情况,并对完成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

第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状态欠佳。迈进高职院校的教室,会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学生上课迟到现象严重,在课堂上吃零食、睡觉、聊天、玩手机等现象很普遍;上课不带书、带错书,带书后不打开书,不知道老师讲到什么地方;上课期间,无视老师存在,随意进出教室,个别学生甚至课堂上出言不逊,打架、吵架的情况皆有发生。似乎教室、课堂对他们来说不是学习知识的地方,而是一个消遣时间的场所。

对于学生的这些情况,建议校方可考虑加强日常课堂规范教育,让其对课堂上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印在脑子里;同时可考虑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纪律的重视。

关于这类情况除了从学生角度分析原因外,还应从老师角度进行分析,如老师上课的趣味性、实用性、生动性等,从教学形式和内容方面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学生生活习惯有待改善,自律性较差。现在高校的学生都是“90后”的孩子,在课余时间与学生接触的时候,发现较大部分学生生活习惯与自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宿舍卫生情况糟糕,不叠被子,衣物乱放,垃圾随地乱扔,内室物品摆放零乱,言谈举止毫无约束,其行为与大学生的身份不相符。作息时间不规律,晚上熬夜玩,白天精神萎靡不振,上课精神状态不佳,把教室变成了宿舍,把桌子变成了床——打瞌睡情况较为突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出言不逊,见到老师故意避开,在墙壁上四处涂鸦等,与大学生的言行相差甚远。

对于学生生活习惯、言行举止不妥之处,建议直接采取曝光的方式,进行批评式教育;同时增加对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宣传与表彰弘扬,让学生耳濡目染这些生活细节之处的良好示范,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管束自己的不妥行为,和那些不符合大学生形式的言行举止说“永别”。同时也可考虑将生活行为作为每学期的一门公共课程,如同其他课程相同,设置学分,若期末统计,不达标者则对应学分无法获取,并且该课程没有补考机会。

第四,课余生活内容单调,不知如何安排自由时间。学校一般在下午4点以后就没有课程安排,学生每天有较充裕的自由安排时间,对于一部分学生,他们能够较好的安排这些时间,如担任班干部或者校学生会职位的同学;但大部分同学是“普通百姓”,没有任何职务,他们对于这段自由时间不知道如何安排,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大了学生“不守规矩”的概率。

相对来说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裕,为了能够丰富学生业余生活,从玩中学,建议校方可在周一到周五课后联合学生会组织各类趣味活动,每天保证至少一个主题的活动,并且活动主题都是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内容,同时在校园公示牌公布每周的内容。同时要求每个班级也定期地举办班级活动。以此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的同时也可增长学生的见识,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通过不同组织社团给学生提供业余生活的项目,自然降低学生“不守规矩”的概率,减少打架斗殴、违反校纪校规事情的发生,创建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同时,校方或学校社团可考虑多与企业联手打造学生业务生活内容,这样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第五,互联网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现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时代到来,更是带动了网民的快速发展,而其中一部分人群就是学生。他们上课期间利用手机上网,玩着网上的各种新鲜事物,在课后继续沉迷网络。网络中的虚拟世界,有多种信息,充满好奇心的学生在网络世界里往往容易迷失自己,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侵蚀,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网络的出现淡化了学生的责任心。网络世界主要依靠网民的自觉和道德约束,在互联网上,人们似乎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这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学生在网络上的不良行为。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改变了原有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式,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班级文化的内容。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高校应好好利用网络平台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如师生可以通过QQ、BBS、E-mail、校园门户站、网上答疑等形式进行学习生活、信息咨询、意见观点的互动交流。对学生而言,通过正确引导,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见闻,更为重要的是,面对浩瀚如海的网络知识,学生势必会有所取舍,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网络去学习知识和认识新事物,而不是沉迷于网络中的虚拟世界。

2.从“硬”环境方面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除了对“人”的建设以外,还需要考虑对“物”的建设,下面主要从校园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提出笔者的看法与建议:

第一,校园内户外学习场所缺乏。教室是学习的重要场所,但面对高校学生,户外也是学生读书学习的一大场所,在这里他们可以大声朗读英语,大声练习演讲,排练各种节目,或者演练活动等,但这类场所的缺乏会直接导致有这类需求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得不到很好的发扬,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习氛围的营造。面对这一现状,笔者建议可加强建设以学习为中心的系列主题的花园、亭子、长廊、广场等,不同场所各有特色、特点,在向同学们传递文化信息的同时,还能供学生使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校园文化的一个侧面。

第二,取消校园建筑传统命名的方式,如第一教学楼,第二教学楼等,而是将校园的大小建筑都取个具有文化底蕴的名字。从教学楼群到食堂、再到宿舍等都取上独一无二的名字;同时校园内的道路也取上各自的名字,让校园小路从此脱离无名小路的时代。在命名方面可以考虑使用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学者的名字或相关的词语来命名,让人一进入校园就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彰显出校园的味道。

第三,建设校园代表人物。在国内许多高校一进入校园就能看见一座高高的雕像,有的是,有的是孔子,有的是其他人物雕像。对于高职院校,建议也可考虑在校园中心位置建设一座这样的雕像,在雕像选择方面,可以考虑在职业教育方面具有代表性,而且是多数人都知晓的一位人物,进入校园大门,一看见他就能产生关系联想,知道校园的一大特点。从某种程度也呈现出了高职院校的文化底蕴和特别之处。

第四,面对高职院校的“职业”特点,建议通过增加“职业”实训场所的建设来凸显高职院校的一大文化,各类专业的实训场所的搭建以及使用都能体现高职的文化特点,同时也可以通过校间合作、校企合作来提高实训场所的使用率,让这类设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而不只是一个摆设。把实训场所的建设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大特色来建设,成为彰显高职院校文化的重点代表。

四 小结

不管是在普通高校还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都非常重要,关于可以从哪些方面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可谓很多,笔者主要从自身接触到的点滴,从微视角出发浅谈了如何从“软件”——学生的角度和“硬件”——校园环境建设两个方面来增强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希望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能够让我们的学生获益,让我们的学校获益,让我们的社会获益!

对校园文化的建议篇(9)

目 录

摘要.................................................2

前言.................................................2

一、调查的组织实施...................................3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3

三、改进措施.........................................6

四、结论.............................................8

参考文献..............................................9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的发展和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推进,对校园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内容,从而对校园园林绿化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丰富的内涵,校园园林绿化规划与设计成为学校规划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据《淮阴工学院校园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后勤管理处对枚乘路、北京路、萧湖三个校区园林绿化现状开展专题调研,对调查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为今后学校园林绿地建设和改造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淮阴工学院 园林绿化 调研

前 言

淮阴工学院为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故乡、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学校始建于1958年,2000年升格为本科高校,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学校现有枚乘路、北京路、萧湖三个校区,校园占地2560亩,校舍面积67万平方米。设有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商学院、数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创新创业学院(台创学院)等19个教学科研单位,开设66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21000余人。

为了解师生对园林绿化的满意度,搜集师生对园林绿化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为淮阴工学院校园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提供参考依据,2019年8月2日至9月30日后勤管理处就师生员工对园林绿化工作的满意度及合理化建议为主题组织开展问卷调查。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的组织实施

后勤管理处按照抽样调查的规范要求,结合校园总体规划工作涉及的内容,制定了相关的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于2018年6月2日至5日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本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样本分布:参加本次满意度评价的调查对象以全校为总体,随机抽取1200人开展问卷调查,其中学生占调查样本总量的70%、教职工占25%、校内经营户占5%。

(二)调查方法:全部采用问卷式调查,具体为:以调查员入各校区、入教室组织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少量的随机拦截式现场发放问卷调查。要求由调查对象直接填写调查问卷后,再由调查员收回,对不便填写的调查对象可采用调查员访问记录的办法进行。

(三)调查内容:调查问卷内容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第二层是调查对象对目前校园园林绿化的评价,第三层是调查对象对学校园林绿化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接受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本次共成功访问了1200人,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200份。这1200人的基本情况是:按性别分,男性占68%,女性占32%;按年龄分,22岁以下占62%,22-50岁占36%,50岁以上占2%。

(二)师生对学校园林绿化工作的总体评价

对学校园林绿化工作的评价。调查问卷围绕绿地数量、绿地质量、绿地使用、环境质量四方面内容共7个问题请师生员工进行满意度评价。通过对7个项目调查结果综合计算得出:师生员工对学校园林绿化整体满意度为95.0%。详细情况见下表。

对7个项目调查结果综合计算得出:师生员工对淮阴工学院园林县城绿化整体满意度为95.0%。详细情况见下表。

调查内容

评价档次

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较不满意

不满意

1.您对本校的绿地面积和绿地数量是否满意

84.8%

11.1%

4.1%

0%

0%

2.您对本校的绿地景观效果是否满意

83.4%

11.3%

5.3%

0%

0%

3.您对本校园林景观的服务设施是否满意

82.2%

11.9%

5.9%

0%

0%

4.您对本校园林绿化日常维护是否满意

82.1%

12.1%

5.8%

0%

0%

5.您对本校园林绿化管理是否满意

72.9%

21.2%

5.9%

0%

0%

6.你对本校的空气质量是否满意

84.7%

11.1%

4.2%

0%

0%

7.您对本校的水体质量是否满意

82.0%

12.8%

5.2%

0%

0%

师生员工对园林绿化满意度评价

81.7%

13.3%

5.0%

0%

0%

1.对绿地数量满意度为95.9%。

2.对绿地质量满意度为94.7%。

3.对绿地使用满意度为94.1%。

4.对环境质量满意度为95.3%。

   (三)师生员工的建议

调查问卷设置了一道关于“您对创建园林校园、园林绿化工作有何意见或建议”的发散性话题,师生们积极谏言献策,收集到的新建议归纳如下:

1.经过几年努力,我校绿地数量有明显改观,但总量面积依然不足,绿化质量和档次有待提升,部分人行道绿化面积小,遮荫效果差,应加大绿化面积;住宅小区绿化数量很少,有的几乎没有绿化,建议学校继续进一步加强对小区的绿化建设,提升居民住宅小区环境,打造亮丽、绿色社区,提高园林校园整体绿化水平。

2.继续提升园林管理的技术水平,加大建设和管理力度。做好校园绿地及树木的长期管理,校园道路绿化及风景林地的管理和保护;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布局,避免绿化只种不管,盲目栽种,杜绝“今日栽、明日换,年年栽树,年年无看点”现象。

3.加大资金投入,扩展资金来源。建议设立专门的绿化专项经费;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用于学校绿化建设,通过捐资助绿、认建认养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学校绿化建设和管理。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校园活动,引导师生自觉地参与到双创中来;开展园林校园创建系列主题活动,让生态文明意识深入人心;通过开展全民植树或树木认养活动,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4.美观的绿化应能为游憩提供条件。在校园长期生活学习,学校已经成为同学们的第二个家。在生活中,同学们希望到户外进行如散步、坐息、交谈、阅读一类的活动,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树木葱绿、水体清净、环境优美的环境能有效促进同学们的交往。建议校园绿化在满足生理对自然的需求的同时,也成为精神上的调剂。

5.校园绿化是体现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内容,经过绿化景观规划的校园,建议绿化应与建筑有机结合,形成独特的校园特色。植物的自然特性,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上的美感,同时也是满足人情感生活的追求、道德修养的追求和人际交往的需求。

6.枚乘路校区是淮阴工学院着重发展建设的新校区,经过系统的规划,绿化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因为坐落于北方,冬天的校园显得太过萧条。建议以后在选择树木上应该在轴线及重要节点处多种植一些长青树木,避免出现冬季绿色绝迹的现象。

三、改进措施

(一)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学校园林绿化总体规划,突出规划的指导性、实效性、可持续性,强化规划的严肃性和执行的规范性,保证规划内容落到实处,逐年提高校园绿化率、覆盖率和美化率。

(二)丰富绿化植物种类。加大对北京路校区公共绿地的改造力度,在重点窗口区域家,坚持适地适树(花、草)的基础上,大力实施添景改造,在植物多样性方面寻找突破口,根据植物的色彩、层次和结构等形成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展现绿化的多样性,群落性、生态性和功能性,提升品位,打造亮点,彰显特色。

(三)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后勤管理处要制定管护工作的具体办法,强化长效管护机制,加强技术人员专业培训,坚持数量与质量、载植与管理并重,做到园林绿化与管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保证树木成活率,达到美观效果。针对各个湖泊边树木稠密问题进行科学移植,增加绿化的通透性;对校园里的树木要定期修剪,定期打药;修剪后的残枝及时清理,以防火灾。要彻底解决杨柳树杨花飘絮问题,改善全校的环境质量。

(四)加大园林绿化建设的宣传力度。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校园园林绿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种树绿化,大力开展爱绿护绿系列活动,努力营造爱绿护绿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做到人人关注园林绿化建设,共同创建美好校园。

(五)加大对毁绿的打击力度。以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为契机,制定严格的管护制度,量化细化管护工作,层层落实管护责任,提高校园绿化管理水平,严厉查处一切毁绿行为,确保绿化养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六)充分运用园林植物的景观特色,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园林特色和校园风格。因地因时制宜,根据校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以及植物生长条件和植物适宜性,采用不同的种植方式。从景观生态多样性出发,各类适宜生长的乔灌木进行互相搭配,形成植物群落,增加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充分重视人的心理反应,利用植物的造景艺术形式,彰显校园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时代使命感。 

(七)校园主体绿化植物应该突出本校特色。校园环境设计中应加强校园的垂直 绿化,合理利用乔木的层次结构,其次,增加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增强生态链的稳定性。同时给校内每一树种挂上不锈钢标牌 的“身份证”,使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学到树木分类知识。然后,将植物景观富有更加特色的文化内涵。

(八)加强师生监督机制,最大限度 发挥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三分建设,七分管护”,确保校园绿地可持续发展,并获得长期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校园绿地的养护与管理。

四、结论

优秀的校园园林绿化景观建设并非只是简单的材料堆砌,而应该能够很好的体现校园个性、办学特色,还应该具备浓厚的文化底蕴,能够传承学校的历史文化,并且为在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沟 通、交流感情提供怡人的空间场所。

【参考文献】

[1]秦祎,童星 关于师范类高校植物景观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以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为例[J].《人间》2016年28期 215-215

对校园文化的建议篇(10)

“我们需要文化,就像需要空气一样。”前苏联政治家加里宁的话揭示了文化的重要性。而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学校建设当中的重要方面,渗透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全校的师生。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大学校园文化的新格局,已成为各个高校的重要任务。

一、对高校校园文化的认识

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是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的总和,并且对生活在校园里的学生和老师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滋养作用。

1.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校园环境、文化设施

郑州大学校园建筑各具特色,每一处景观都寄予了师生殷切的希望;校园环境优美怡人,行走在校园里令人身心愉悦;校园规划井然有序,文化设施逐渐完善。这是莘莘学子放飞梦想的好地方。

2.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

郑州大学有着“明时务,达治体,文而不弱,武而不暴,蹈厉奋进,竭忠尽智,扶危邦,振贫民。”的校训;有着“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校风;有着“崇尚科学,严谨求实,科技创新,奉献社会。”的学风。这些理念的形成对提高全校师生的凝聚力,鼓舞师生的斗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校学生社团组织的主题活动、每年上千场的报告和讲座、每周的杏坛观影、周末舞会、校园KTV~无疑把我们的课余生活装扮得丰富多彩。

3.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等,是校园文化的“行为工程”,有利于学校的有效管理和各方面的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给师生提供了各种行为指导

郑州大学也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比如去年投入使用的图书馆座位预定系统,图书馆对使用预约系统的方式以及违规使用的惩罚都做出了明文的规定,给广大的同学提供了上自习的方便,也解决了占座的问题,受到了广大的同学的欢迎。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不足

1.对校园文化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缺乏建设校园文化的意识

先进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导向、激励、约束、凝聚、娱乐调节等功能,然而许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也没能积极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去,使得校园文化的功能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例如郑州大学有自己的校风校训,校歌学风,可并不是全校师生都知道,由此可见这些理念并没有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也就无法在学生和老师中形成强大的归属感与优越感。

2.创新意识不足,没能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办学条件、师资结构、学生来源等情况,这就决定了不可能有相同的校园文化内容。许多高校的校园文化出现趋同现象,甚至是盲目借鉴其他高校的文化建设经验,没有把自己独特的方面体现出来。例如郑州大学提出“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校风,是学校对全体师生寄予的殷切希望,但这八个字毫无创新性,没有蕴含郑州大学的个性特点,更不具有深刻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向心力。

3.校园文化建设不全面,集中于物质文化方面,弱化了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的三个方面相互作用、缺一不可,但是高校把大量精力投入到物质文化方面,使得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跟不上,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校园文化体系。近年来,郑州大学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美化校园,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在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上基本没有提出新的要求,任然沿袭旧有的文化活动与规章制度,不能够丰富全校师生的精神世界,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1.全面认识校园文化,形成全员共建意识,把建设校园文化落实到实处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能够为高校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依靠学校的某个部门的力量就能完成,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因此,学校领导和师生不仅要认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还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去,并且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2.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校园文化不能故步自封,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国内外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经验都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借鉴。需要注意的是,校园文化有其生存的根基,不能盲目借鉴,高校要正确认识到自身的特点,在对国内外高校的校园文化进行甄别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优势,继承优良传统,凸现个性特色,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校园文化,

3.正确利用网络,加快校园文化建设步伐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整个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充分利用互联网便捷、交互、信息传播快等特点,可以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向师生宣传积极的校园文化,把学校的最新动态及时呈现给广大师生,还可以公开征集全体师生的意见和建议,调动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共建的热情。

4.整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重点突出精神文化内涵

硬件设施、管理制度、文体活动等“显”性文化与“隐”性的精神文化都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方面,高校在要双管齐下,不能只重视其中一个方面而忽视另外一方面。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是连接全体师生的纽带,而“显”性的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为了建设全体师生“隐”性的精神家园,所以把精神文化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上,才能促进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以郑州大学为例的高校需要分析自身特点,积极大胆地探索,在实践基础上善于总结经验,有顺序有步骤的建设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许建萍,卢洪刚.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02)

[2]孙志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透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13-16

对校园文化的建议篇(11)

创建健康校园,请勿吸烟倡议一

广大同学们:

为树立和展现我校青年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创建文明、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校学生会、校自律会、校社联向全体青年学生发出倡议——“创建无烟校园,共享健康生活”!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让吸烟行为在校园销声匿迹!

“禁止吸烟,控制烟害”是世界的潮流,也是现代文明的体现。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一只小小的香烟有四千多种化合物,其中含有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都是对人体有极大危害的,而且也是校园里面引起火灾的主要隐患。我校学生手册也有明文规定,禁止在教学区、生活区、办公室及在校园内行走中吸烟,并对违反规定者给予相应的处分。校园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圣殿,传承文明的摇篮,营造一个无烟的校园环境,不仅杜绝由吸烟引起的安全隐患,而且对全民族体质的增强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建立都有深远的意义。

创建健康校园,请勿吸烟倡议二

全体老师、同学们:

学校是一个健康场所,是我们健康成长的摇篮。为树立和展现我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养成良好文明的生活习惯,创造文明、洁净、优美的校园环境。我们特向学校全体师生发出倡议,让我们远离香烟,走近健康。让教室、寝室、食堂等公共场所不再“乌烟瘴气”,让烟蒂、烟盒在校园销声匿迹。

为了大家的身心健康,为了让大家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世界“无烟日”来临之际,我们在此向全校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1.遵守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自觉从自身做起,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2.主动参与禁烟,给身边的人创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

3.老师不在教学区、校园内等公共场所吸烟,并带头戒烟,做戒烟先锋;学生不在寝室、校园抽烟,自觉远离烟草,争做文明学生。

4.如果看到他人吸烟,为了自己和大家的健康,请对其进行友好的提醒和劝诫。

5.积极参与宣传吸烟的危害,让你的亲人和身边的朋友明白吸烟的危害,自觉远离烟草。

各位老师、同学,为了自己和身边同学、朋友、家人的身体健康,为了创造洁净、文明、优美的和谐校园环境,请大家积极响应我们的倡议,“创无烟校园,我们在行动”

创建健康校园,请勿吸烟倡议三

全体老师、同学们:

学校是一个健康场所,是我们健康成长的摇篮。为树立和展现我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养成良好文明的生活习惯,创造文明、洁净、优美的校园环境。我们特向学校全体师生发出倡议,让我们远离香烟,走近健康。让教室、寝室、食堂等公共场所不再“乌烟瘴气”,让烟蒂、烟盒在校园销声匿迹。

为了大家的身心健康,为了让大家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世界“无烟日”来临之际,我们在此向全校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1.遵守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自觉从自身做起,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2.主动参与禁烟,给身边的人创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

3.老师不在教学区、校园内等公共场所吸烟,并带头戒烟,做戒烟先锋;学生不在寝室、校园抽烟,自觉远离烟草,争做文明学生。

4.如果看到他人吸烟,为了自己和大家的健康,请对其进行友好的提醒和劝诫。

5.积极参与宣传吸烟的危害,让你的亲人和身边的朋友明白吸烟的危害,自觉远离烟草。

各位老师、同学,为了自己和身边同学、朋友、家人的身体健康,为了创造洁净、文明、优美的和谐校园环境,请大家积极响应我们的倡议,“创无烟校园,我们在行动”。

倡议人:__

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创建健康校园,请勿吸烟倡议四

亲爱的老师、家长和同学们:

“吸烟有害健康”这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语几乎人人都知道,可在当今社会还有许多人在吸烟,在干着有害自己身体健康的事情。这句由千千万万的人痛苦经历凝成的箴言,并没有唤起周围人的警惕!在教育部《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实施之际,我们丰水源校园向全校师生发出“珍爱生命,拒绝吸烟,清新校园,无烟行动”的倡议书,倡议全体师生“拒吸每一只烟,做无烟新一代”,建议无烟校园,营造卫生和谐的校园环境,关爱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

1.我国烟民现状

中国控烟协会事务副会长许桂华主编的《走向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显示,我国吸烟人数3亿以上,吸二手烟人数7.4亿,不足5元烟人数1.5亿,想戒烟比例5.1%,复吸率比例33.1%,致病死亡人数每年120万。

2.本校园控烟做法

一、 学校领导重视开展禁烟工作。

二、 学校领导带头不吸烟,并加以宣传吸烟的危害性。

三、 校园公共场所禁烟,办公室、会议室不设烟具。

四、 校园内设醒目的禁烟标志。

五、 无烟学校的工作要变成学生和教职工的自觉行为,并与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德育工作创建相结合。

六、 对家长及外来人员做到不敬烟,并加以宣传劝阻。

七、 教育学生拒吸第一支烟,发现则严格批评教育,甚至记过处理。

八、 红领巾监督岗巡查实施。

九、 把禁烟活动作为评定学生思想品德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