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空气环境监测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12-06 10:59:17

空气环境监测分析

空气环境监测分析篇(1)

环境空气监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为了获得准确一致的数据,应从监测布点、采样、现场测试、分析测试和数据评价等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中间若有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其监测结果必然不符合实际的。环境空气监测的质量对于提高环境保护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必须要清楚现场采样的流程,然后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采样方案,保证采样的准确率。 以下就环境空气监测现场的采样进行探讨

1环境空气监测现场采样中的问题

环境空气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而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是环境空气监测工作的生命线,因此要把环境空气监测质量管理贯穿到环境空气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的环境空气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

环境空气监测质量管理重点大多放在实验室内部环节,而现场采样过程的质量管理重视程度和研究深度不够,缺乏有效、系统的质量管理和控制。现场采样除现场平行、全程空白等少数的质控手段外,基本游离于环境空气监测质量管理之外,而大多数环境空气监测站没有专职的现场质量管理人员,质量管理机构不能发挥足够的作用,特别是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现场质量管理没体现其相应的独立性和监督性。环境采样误差往往是最大且是最重要的误差,大多数单位都认为采样是环境空气监测中最简单、最容易的工作,认为谁都可以采样,相关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质量管理标准进行操作,导致采样误差,因此在环境空气监测工作中要改变以往忽视采样环节的错误做法。

2环境空气监测现场采样的流程分析

2.1合理选择采样点的位置,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和优化采样点的位置,经过验收后才能够正式开始监测工作。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对优化后的最佳测点数、站位、覆盖范围进行定期复验,当发现环境条件和周边污染状况有较大变化时,应作适当调整并报批。严格按照标准采样方法、采样规范的简单的监测任务,不必编制采样方案。

2.2采样人员应提前做好采样设备、器具、物资等准备工作,如大气和废气采样设备的流量校准、采样管的清洗与干燥、噪声测量仪的声级校准、水和废水采样器具和盛样容器的清洗、固定剂的配制等。

2.3监测任务的布点、采样应根据监测目的,确定采样点位、采样时间、频次、间隔时段和采样方法,使样品在数量上、时空分布上能正确反映被测物质的浓度水平和变化规律,保证所采样品数据有足够的代表性、完整性和可比性。项目负责人负责制订监测方案,方案应包含有布点、采样内容。监测方案应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必要时报同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采样工作主要由监测业务科室承担,每个点位应由两人协同采样,其中至少有1人参加过同类采样工作。

2.4现场采样必须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工作人员在开展采样工作时应该按照实现制定好的方案进行。如需加固定剂保存的水质样品,由采样人员在现场加入。采样过程中不得离开现场,以便应对仪器或环境的突发状况。每个样品采完后及时在包装容器上贴好标签、作好标识,并在采样记录表上做好详细采样记录(包括采样方法、环境条件、采样点位说明及相关图示、采样时间、样品数量及其表观描述、采样人签名等)。防止采样过程中样品被污染,环境空气监测采样时尽可能采集现场空白样,现场空白和实验室空白两种试验结果之间应无明显不合理差异。

3环境空气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

3.1建立现场采样质量管理制度

每次环境空气监测任务确定一名现场负责人,制定详细现场监测采样计划并组织实施。现场负责人要对现场采样的各个环节熟练掌握,同时做好人员分工和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发挥现场质量监督员的作用。现场质量监督员应对现场进行踏勘,审查采样点的设置和采样时段选择的合理性和代表性,在采样现场检查样品管理制度是否标准、仪器运转是否正常、吸附剂是否有效、采样数量是否符合要求、采样点位置和采样高度是否符合采样要求、污染源的影响是否避开。现场监测人员要依照规范进行操作认真做好采样记录,并妥善保管好样品,并附现场监测点位图或流程图,保证溯源性。建立现场采样科室内部的质量例会,定期对现场监测采样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操作或影响监测质量的问题进行培训学习,加强现场监测采样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规范操作技能。

3.2加强现场采样仪器与设备管理

现场采样涉及到的仪器与设备种类和台数较多易产生混乱,每台监测用仪器与设备均应设立档案,粘贴唯一性标识。除经常对仪器维护保养外,每年须将采样仪器送交国家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定,核发准用证后才能使用。每次现场采样前,需提前准备采样仪器与设备,确保每台仪器与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同时需要保证使用的仪器与设备在检定或校准的有效期内,仪器设备使用后及时填写好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监测时,应准备备用仪器,以便在突发监测仪器故障时,及时补充,保证监测质量。现场采样完成后,采样人员要对仪器设备进行清理、检查,核对仪器的数量及编号,做好入库记录。现场仪器与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填写维护保养记录,保证仪器与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3.3样品运输和保存中的质量控制

在环境采样分析时,不同项目样品需要选择不同的保存条件,样品久放会受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影响,某些组分的浓度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最终监测结果的失真。在采样过程中,容器材质对环境样品中某些组分有吸附作用,为了控制这类误差,必须根据监测项目的要求来选择材质合适的采样工具和容器。样品采集后根据不同项目及时添加固定剂,对需要冷藏或避光保存的样品从采集、保存到运输应及时冷藏或贮存于暗处。样品采集结束后及时贴好标签,填写好采样记录单,如有特殊情况应如实在采样记录单上注明。样品采集后应立即送回实验室,移交实验室时办妥交接手续,并签字确认,如样品不能及时进行分析测试,考虑到样品的稳定性,样品应贮存在温度低于4℃冰箱里。

3.4提高现场采样人员素质

要保证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体系有效施行,那就要对现有的环境空气监测工作人员加强管理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综合业务素质。现场监测人员操作技能的高低、责任心的强弱、工作态度的好坏将会主观地导致环境空气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现场监测人员须通过上岗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监测单位应定期组织现场采样业务培训和交流以提高现场采样人员的业务技能。环境空气监测人员的素质不仅包含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要定期进行监测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来提高现场采样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空气监测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保证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前提,现场采样是整个环境空气监测活动的开始,处于基础和核心位置。

参考文献:

空气环境监测分析篇(2)

采样人员: 刘康赵孝伟张海燕采样日期: 2011年7月29日―8月4日

采样仪器:TH110B KB-120F仪器编号:22708149 605218

项目名称

采样时间 样品编号 监测项目分析结果 单位:(mg/m3)

SO2 NO2 TSP

2011.7.29

10:00-11:00 I-1-1 0.025 0.007 0.820

2011.7.29

16:30-17:30 I-1-2 0.013 0.007 0.796

2011.8.4

22:05-23:05 I-1-3 0.034 0.007 0.333

2011.8.2

10:30-11:30 IV-1-1 0.005 0.007 0.163

2011.8.2

16:30-17:30 IV-1-2 0.005 0.007 0.143

2011.8.3

21:30-22:30 IV-1-3 0.043 0.007 0.306

2011.7.27

10:30-11:30 V-1-1 0.005 0.007

2011.7.27

16:30-17:30 V-1-2 0.005 0.007

2011.7.27

21:30-22:30 V-1-3 0.013 0.007

2011.8.1

10:30-11:30 VI-1-1 0.017 0.007 0.122

2011.8.1

16:30-17:30 VI-1-2 0.016 0.007 0.061

2011.8.1

21:30-22:30 VI-1-3 0.027 0.007 0.080

备注

分析人:审核人:签发人:

奎屯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空气分析结果报告单

共 3 页第 1 页

报告编号:

委托(受测)单位名称:奎屯市园林局

采样人员: 刘康赵孝伟张海燕采样日期: 2011年7月29日―8月4日

采样仪器:TH110B KB-120F仪器编号:22708149 605218

2011.8.3

10:30-11:30 II-1-1 0.048 0.007 0.286

2011.8.3

16:30-17:30 II-1-2 0.009 0.007 2.471

2011.8.3

21:30-22:30 II-1-3 0.066 0.007 0.420

2011.8.4

10:30-11:30 III-1-1 0.024 0.007 0.182

2011.8.3

16:30-17:30 III-1-2 0.015 0.007 0.592

2011.8.2

21:30-22:30 III-1-3 0.073 0.007 0.680

2011.7.29

10:30-11:30 III-2-1 0.056 0.016 0.225

2011.7.29

16:30-17:30 III-2-2 0.052 0.007 0.208

2011.7.25

21:30-22:30 III-2-3 0.117 0.010 1.060

2011.7.28

10:30-11:30 II-2-1 0.011 0.007 0.140

2011.7.28

16:30-17:30 II-2-2 0.005 0.007

2011.7.28

21:30-22:30 II-2-3 0.011 0.007 0.333

2011.7.28

10:30-11:30 II-3-1 0.016 0.007

2011.7.28

16:30-17:30 II-3-2 0.008 0.007

2011.7.28

21:30-22:30 II-3-3 0.045 0.007 0.163

备注

分析人:审核人:签发人:

附表空气质量监测项目分析依据

序号 检测项目 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 分析人员

1# 二氧化硫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 GB/T15262-1994 雷 珊

2# 二氧化氮 环境空气 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法 GB/T15435-1995 丁 琼

空气环境监测分析篇(3)

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工作是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环保为民、满足公众需求和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是健全和完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具体步骤。《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新标准实施,各市州在2014年年底前实现对大气臭氧、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等新增污染物指标进行适时监测要求。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面积的不断扩大,原有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周边环境和建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需要重新调整。

1 点位调整必要性

1.1 原有点位布设情况

松原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始建于2003年,依据环保部环发【2012】42号文《关于印发国家地表水、环境空气监测网(地级以上城市)设置方案的通知》,2012年松原市两个点位正式纳入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江南站经度:124°49′45″,纬度:45°05′16″,江北站经度:124°51′10″,纬度:45°09′51″。2个点位均位于宁江区,属于二类功能区内。

1.2 点位调整必要性和依据

由于原有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周边环境和建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现有城市点位采样空间缩小,现有江北监测点位一侧已建高楼;江南监测点位所在办公楼搬迁,原办公楼已划归开发商使用。两个点位均不符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HJ664-2013)标准要求。依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年第4号)中的相关规定,原点位已不能满足监测点位设置的要求,有必要对城市点位进行调整。

2 点位调整方案

2.1调整原则

(1)因城市建成区建筑发生较大变化,导致现有城市点采样空间缩小或采样高度提升而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可变更点位。

(2)因城市建成区建筑发生较大变化,导致现有监测点位采样空间缩小或采样高度提升而不符合本规范,在最近连续3年城市建成区内用包括拟撤消点位在内的全部点位计算的各监测项目的年平均值与剔除拟撤消点后计算出的年平均值的最大误差小于5%,且该城市建成区内的监测点数量在撤消点位后仍能满足本规范要求时,可撤消点位,否则应按要求变更点位。

2.2 调整实施方案

松原市原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只有2个,因1个采样空间缩小,1个面临拆迁,点位均不符合规范要求,经对建成区重新规划、专家论证,确定在勘探研究院内和采油工艺研究院院内新建两个点位,点位名称仍为“江南”、“江北”。

拟新建“江南”点位位于勘探研究院院内,具体地址在吉林省松原市源江西路。经度:124°48′4″,纬度:45°7′17″,海拔高度:125.6m。因松原市环境空气功能区未进行划分,均按二类区。

拟新建“江北”点位位于采油工艺研究院院内,具体地址在吉林省松原市长宁北街。经度:124°48′25″纬度:45°11′30″,海拔高度:142.2m ,功能区类别为二类区。

3 拟新建点位与原监测点位对比监测试验

3.1 近三年原点位空气质量监测数据

松原市2010、2011、2012年市区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三项污染因子监测数据详见表1。

监测结果表明,松原市近三年空气污染物变化趋势基本平稳。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3.2 拟新建点位监测数据统计表及结果分析

拟新建的两个监测点位分别于2013年6月3日至6月17日进行了连续15天的手工对比监测。监测统计数据详见表2。

根据监测结果分析:拟新建两个监测点污染物浓度日均值与原有两个点位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污染物浓度日均值相对偏差分别在-6.5~9.1%、-12.5~2.9%和-9.1~6.2%之间,符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中新建点位技术要求。

4 点位调整结论

拟新建的两个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监测点位,周围50米内无污染源,附近无高大建筑物,监测点位周围无强电磁干扰,周围环境状况稳定,安全和防火措施有保证,有可靠的电力供应,交通方便,通信线路易安装和检修。监测点周围有合适的车辆通道,便于设备运输和安装维护。

新建的江南站和江北站监测点位与原监测点位平均浓度偏差在±15%以内,符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中新建点位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Z].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年第4号.

[2]HJ664-2013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S].

空气环境监测分析篇(4)

中图分类号:Q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所谓环境空气监测就是指,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空气监测的程序及法规进行规定,对表示环境空气质量和发展趋势的各种要素进行全面的技术监测,并对环境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状况进行相应的执法监督、控制和评价。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高速的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提升,城市原有的环境、规划和人口分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原有的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环境空气检监测的需要,环境空气监测质量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一、环境空气监测中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影响环境空气监测质量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一些高精度监测点位的筛选确定及评估体系还不是非常完善;缺少高频次、高准确度、高分辨率的立体监测方法和设备;一些空气监测设备的质量控制技术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监测需求;监测所获得的数据信息无法得到充分深入的分析;缺少必要的环境空气质量和污染源归因和反控制技术;缺少必要的环境空气监测预警技术等。

二、环境空气监测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2.1、不断优化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布局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工业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原有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环境管理的需要,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已经成为一项迫切的需要。首先,对环境空气监测的点位网络进行优化,坚持、系统化、完整化及代表性的点位设置原则,对现有的环境空气监测点位进行充分的优化调整,实现点位网络的科学布局和设置。其次,点为网络应该逐步朝着基层和农村延伸,在基层和农村建立专门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从而实现空气质量监测的城乡一体化,从而建成一个覆盖面广,符合当前社会环境空气监测要求的环境空气监测网络。

2.2、不断提升环境空气监测的准确性和公信力

环境空气监测能力的高低主要是有科技水平决定的,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环境空气监测质量。当前,环境空气监测工作的复杂性越来越高,这也给环境空气监测科技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环境空气监测科技提升和变革的一次重大机遇。

2.3、以综合防治为基础,不断提升空气质量

环境空气质量的提升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不能简单的依靠某一种方式或手段来实现,应该多种方式共同努力的方法。环境空气监测是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的第一步,只有实现科学有效地监测,才能够更好的实现联合防治和控制。首先,不断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其次,实施环境空气防治责任制;再次,不断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最后,加强各种治污工程的建设。此外,还应该加大对机动车的监测和治理工作,利用旧车淘汰、标准升级、区域限行、油气回收等手段,强化对机动车尾气的治理工作。

2.4、加强相关环境空气监测技术的培训

要想实现环境空气监测质量的提升,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必须重视社会对环境空气信息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大力推动环境空气监测信息的公开化。首先,利用各种技术讲座的形式,对当前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并对相关的空气监测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培训。其次,邀请领导、专家、设备厂家进行环境空气监测知识的讲座,加强对PM2.5相关监测设备的技术培训,不断提升环境空气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此外,还应该不断培养环境空气监测人员良好的学习氛围,举办各种形式的环境空气知识竞赛活动,调动相关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空气监测技术知识的分为,最终实现提升环境空气监测质量的提升。

2.5、加强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联网

利用空气自动监测可获得连续监测结果的特点,实现省级和国家自动监测网络的联网,为省级和部级监测站实时分析评价区域性的空气质量,及时为环境管理服务提供了方便,各省级站将根据自己情况,逐步建立空气自动监测网络。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联网控制体系,同时空气自动监测已成为空气质量监测的主要手段,原有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也需要完善。随着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将根据国家环境管理的需要,确定全国的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空气污染的背景全水平和全国及各地方的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供监测和分析结果。

总之,判断大气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定地大气质量标准,科学监测是科学治理的基础,对环境空气的监测点选择应科学规范,最真实反映城市总体空气质量,避免人为因素影响监测结果。

参考文献

空气环境监测分析篇(5)

1.充分认识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是贯彻落实《意见》和《规划》的重要举措

推进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考核体系建设,优化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提高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水平,提升区域特征污染物监测能力,推进典型农村地区空气背景站或区域站建设,对于促使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状况,更加接近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具有重要意义。

1.2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是全面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重要保障

开展对新增指标的监测评价,需要实施分析方法选取、仪器检定选型、设备购置安装、数据质量控制、专业人员培训、系统调试运行、监测数据分析、监测信息等一系列工作,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是保障上述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1.3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是提高环境监测公共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

良好的环境空气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为满足社会公众环境知情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检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应及时准确环境监测信息,尽快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

2.自动质量控制监测系统的构成

总所周知,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部分组成。 监测子站的主要任务:对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状况进行连续自动监测;采集、处理和储存监测数据;按中心计算机指令定时或随时向中心计算机传输监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

目前,国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构成较为简单,监测站所得的数据由当地环监部门整理分析,在以行政管理系统依级次上报。与此不同,在英国的系统中,监测站数据直接上传至国家中心数据服务器,数据中心管理控制单元予以校正,处理及分析,各次级行政单位的空气信息均由中心管理控制单元。除此之外。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部门在两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位置大相径庭。在英国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由独立的质控部门管理,处于核心位置,它贯穿于整个系统的各个环节,相比较而言。国内质控和质保部门并非独立于监测及中央控制系统,所有的质保和质控手段基本由监测站人员实施。而英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系统的完善程度和复杂程度要明显优于国内系统,其数据的集中化,密集化管理为数据的可靠性,比较性,追踪性提供了优良的先决条件。其次,英国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由独立部门承担,不同部门的工作更加专业化,细节化,分工更为明确,值得国内借鉴。

3.自动空气质量监测中质量保证控制环节

3.1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我国环境保护总局的《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汇编》中,对于空气质量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目的进行了阐述:“规范监测手段,确保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准确可靠。”此规范中对于输出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两重要指标外,还对数据的可比较性及追踪性提出了要求。由国家空气质量监测部门对空气污染物的趋势分析,空气污染预报,以及数据校正,对数据的制式化,标准化做出高要求的工作可以看出数据的可比较性,追踪性尤为关键。

3.2具体完善促进实施手段

3.2.1质量保证环节包括

A.监测人员培训;B.设定标准监测方法;C.分析员筛选;D.站点考核;E.检测仪器的阶段性维护; F.仪器使用,校准,维护历史记录。

3.2.2质量控制环节包括

A.数据检查;B.数据处理;C.监测仪器的日常校对;D.监测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

从完善的角度来讲,质量控制环节应该做到数据的多元化比较,之后进行科学性的校准,最后完成独立评估,有效的为全程质量监测做出完善和促进。所以为更好的做到全面性的务实工作,以下将对空气监测实际操作过程中做出相应的具体规范,我国规范中的主要具体控制手段为:

3.2.3主要控制手段

A.监测时间与频次控制;B.监测数据有效性质质量控制;C.监测仪器校准;D.监测仪器性能审核;E.检测仪器,校准装置,标准物质等的质量检查;F.落实数据审核。

因在我国操作规范中并未明确的划分进行上述操作的明确责任范畴和权限的划分,在实际操作中很可能会导致责任重叠和责任空白的情况下发生。所以关键性的可行措施必不可少,对于不同的质控操作要做到有明确的权限以及责任划分。

4.质量控制操作责任划分

4.1监测站操作员质量控制环节责任范畴

(1)按照操作条例,执行监测站的例行操作和仪器的站内例行校准。(2)鉴定和设备报告,监测站环境的潜在变化和潜在问题。(3)鉴定和报告监测站的潜在安全问题。(4)对监测仪器进行简单的站内测试和维修。(5)定期参加质量控制部门的组织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操作培训。(6)当被要求时,参与质控和质保方面的监测站审计工作。(7)在监测站点巡查后24小时内,完成仪器校订电子记录表格并上传至中心数据服务器

4.2设备供应商、设备服务商部门质量控制环节的责任范畴。

(1)例行和紧急设备维护和维修监测及辅助设备。(2)保证所有监测站的年数据捕捉率高于90%。(3)保证两个自然日内到达故障站点排除问题。(4)保证所有设备非站内维修,非站内校准的历史记录。(5)保证所有校准原始数据的保存管理,为全局数据鉴定提供可靠的校准数据。

通过全面的测试及校准,对所有监测仪器的关键功能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评估做到完善行的独立质量控制。

5.建议与总结

就我国的自动环境空气监测工作目前形势所提出的质控质保过程的可实行的优质化建议与总结: 对于环境监测部门质控质保责任范畴划分的明确化,对于不同阶段的质控质保责任分配到户。如,仪器日常校准,仪器的年度审核,数据的分析,处理,优化应由专人负责。对于监测站获得数据,经手人应有明确的修改权限,和筛选权限,保证数据的原始性,在未来的审核或者调用中,有据可查。逐步建立空气质量区域化网络系统。21世纪是网络化与信息化的时代,大规模的信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信息的透明化可以作为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发展的一个目标,建设和完善空气质量信息系统,促进数据的集中处理、优化,提高空气监测数据的质量。

空气环境监测分析篇(6)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空气质量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关注。大气颗粒物污染监测是环境空气监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大气颗粒物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同时也是很多污染物的载体,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对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八级空气撞击采样器作为一种大气颗粒物自动采样技术在环境空气污染物监测领域的应用,将为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物的监测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八级空气撞击采样器又称八级分级采样器,它能够将不同空气动力学粒径的气溶胶粒子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被分离并采集到不同的采样膜上,适合进行重量和颗粒物成分分析。

此次试验选用的八级空气撞击采样器是Thermo公司生产的Thermo-Andersen非生物环境撞击采样器,它是基于惯性撞击理论并根据人体呼吸系统的尘采集特性设计的,共分为9级,其中级0~级7是小孔级,用于采集不同空气动力学直径范围的微粒,级8时采集级,用于放置后备滤膜采集未被采集到的次微米级的超细颗粒,各级采集的颗粒空气动力学直径范围见表1。

采样前,先使用经检定的流量计校验八级空气撞击采样器的采样流量,保证其有适合的采样流量,经校验、调节,确定采样流量为28.322L/min(≈1 CFM)。采样时间每次不少于24小时,采样后称重并与同采样高度的TSP、PM10、PM2.5(采用级4~级8的和)三台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器同时段数据进行比对统计。

结果分析:

在相同条件下八级空气撞击采样器得出的结果与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器的监测结果相关性较好,但八级空气撞击采样器得出的结果与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器的监测结果相比偏差较大,分析得出,这主要是由于相比于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器,八级空气撞击采样器不具有采样加热功能,不能将样气中的可挥发性颗粒物滤除所致;同时由于试验用八级空气撞击采样器属于多级瀑布式撞击采样器,如果不使用预分离器,样气直接进入锥形入口和瀑布式撞击层,有可能发生微粒反弹和被重新带走的现象,使用预分离器后,预分离器在阻止了大于10μm的颗粒物进入采样器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微粒反弹和重新带走现象发生的机率,所以使用预分离器后,八级空气撞击采样器得出的结果相对于未使用预分离器有了一些改善。

八级空气撞击采样器各级测得的结果在总颗粒物浓度中所占的比例和各采样范围累计的统计。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试验期间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物主要为空气动力学直径≤9.0μm的微粒(约占总采样颗粒物浓度的84%),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为0.65μm~1.1μm的微粒所占比例最大(约为14%)。

结论和讨论:

通过试验,相同条件下八级空气撞击采样器得出的结果与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器的监测结果相关性均较好。由于没有采样加热装置,不能将样气中的可挥发性颗粒物滤除,八级空气撞击采样器得出的结果与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器的监测结果相比偏差较大;

由于八级空气撞击采样器属于多级瀑布式撞击采样器,如果不使用预分离器,样气直接进入锥形入口和瀑布式撞击层,有可能发生微粒反弹和被重新带走的现象,从而造成监测结果误差增大,所以在使用八级空气撞击采样器时应使用预分离器。

八级空气撞击采样器可得出不同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微粒浓度在总颗粒物污染浓度中所占的比例和各不同采样范围累计的统计,同时八级空气撞击采样器采样滤膜可根据需要在试验室进行颗粒物组成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所以,八级空气撞击采样器可与环境空气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器配合,为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污染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源解析、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等方面的工作和研究提供技术保证和设备支持。

参考文献

空气环境监测分析篇(7)

[引言]:

工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同时也由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而正在付出代价。越来越多的污染物被释放到空气中,使得空气质量下降并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环境保护部门承担着环境空气质量监控的责任,面对目前的环境空气质量污染问题,就需要采用自动监测系统以执行连续监测工作,不仅可以提高监测效率,而且还能够保证获得准确的数据。但是,当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监测质量,这就需要实施必要的管理工作,并采取有效的技术维护措施,以确保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稳定运行。

1、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构成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包括中心站、子站、分析检验室和流动监测站。系统处于自动运行状态,从对空气的采样、对样品进行分析到获得分析结果,都可以通过监控系统获得[1]。子站将所采集的信息传递给中心站,中心站将所收到的信息进行汇总之后,指导子站的监测工作,子站则会按照中心站的指导对空气样品进行分析,并将监测所获得的数据传递给中心站。对于子站的样品分析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流动监测站会予以补充,使得指定区域的环境空气检测工作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对于空气样品的分析是在检测实验室中完成的。

2、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维护特点

要确保所获得的采样数据分析结果准,就要注重对自动监测系统的保养工作,并定期地对改系统进行维护,以确保自动监测系统能够在环境空气质量检测中准确运行。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维护工作中,点式监测系统和开放光程检测仪都是重点的维护对象。

2.1点式监测系统的维护

点式监测系统从构成上来看,包括空气采样装置、监测仪器、数据校准设备、数据分析系统。主要监测的对象为空气中所含有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等等,包括空气中所悬浮的颗粒也需要进行检测[2]。对点式监测系统进行维护,主要是维护好空气采样系统和空气监测系统。

2.2开放光程检测仪的维护

开放光程检测仪没有采样系统,所采用的测量方式是非接触测量,除了对一氧化碳气体进行检测之外,还要监测空气中的其他气体成分。在对开放光程检测仪的维护进行维护的工作中,主要的维护内容是监测仪器、子站系统。

3、对子站监测系统的检查

要确保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所采集的数据准确,就要做好监测子站的检查工作,包括采样系统、检测仪器等等的性能都要进行检查,确保一周检查一次,而且还要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调整检查的周期。检查子站监测系统的时候,要检查子站的站房内和站房外。在检查子站的站房外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仪器,选择相应的检查方式。如果所选择的是点式监测仪器,就是要对观测点周围的物态进行检查,包括建筑物、山等等都要予以准确定位,对系统的检查主要对采样器进行检查,看采样头以及管路是否出现了松动,采样点的四周是否存在污染点[3]。此外,还要检查各种相关的设备,包括气象杆、避雷针等等。对站房内各项影响因素进行检查,诸如室内空气质量,空气的湿度和空气的温度等等,要求各项指标都界定在标准范围内容,同时,还要对供电线路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诸如仪器的清洁程度、房屋是否有漏雨的现象等等。在检查仪器的时候,要对监测仪器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诸如仪器监测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等等。此外,还要对标准气体的消耗情况进行见检查,并对PM10 纸带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点式仪器的时候,要对空气中所含有的氮氧化物的漂移量以及二氧化硫漂移量进行检查,要求所获得的数据在规定的范围内。

4、对子站监测系统的维护

维护点式监测仪器的主要工作是对更换二氧化硫的滤膜、氮氧化物的滤膜以及颗粒物的滤膜,对滤膜的完整性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滤膜出现了空洞,就要停止气泵的运行,更换滤膜。在清洗氮氧化物以及二氧化硫的管路,在清洗完毕之后就要测试好防漏工作,以确保管路质量合格。清洗采样头的工作中,要保证采样工作能够准确执行。在检查空压机的时候,要对空压机定期清洗,对过滤网进行检查,但是否存在堵塞的现象。在检查站内的空调设备的时候,要对过滤网进行清洗,确保过滤网能够正常使用并发挥作用。在检查各种仪器的时候,要熟悉各种部件的维护说明,根据说明检查部件或者更换部件。在对各种仪器部件进行安装的时候,要做好校准工作[4]。在对标气进行更换的时候,要使用新标气冲洗减压阀。当测定氮氧化物的时候,要对仪器进行校标并调零,冷却器的温度要归零,确保反应室的空气压力处于恒定状态。在维护开放光程监测系统的时候,要注意更换氙灯的周期,每间隔六个月至八个月就要更换一次氙灯,还要对风扇进行清扫。维护望远镜的工作中,要注重清洗窗镜和反射镜,根据望远镜的使用实际情况对清洗频率加以确定。

结语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运行是否正常,直接关乎到环境空气的检测质量。每个子站的检测工作都要按照技术规范执行,但是,往往会由于自动监测系统的质量问题而影响到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对自动检测系统实施管理和维护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普力,陈程.空气自动监测站的运行维护与远程故障诊断[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2012(01): 36―38.

空气环境监测分析篇(8)

中图分类号:X8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13902

1引言

在污染治理过程中,如何选择空气污染监测点非常重要。监测点的布设是否合理对监测结果的有效性、准确性有直接的影响。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布设空气污染监测点存在着很多问题,研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确保空气污染点布设的科学性、准确性,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城市环境监测水平的提高。

2布设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基本原则

在布设空气污染点过程中,想要开展一系列的布设工作,需结合整个区域实际状况着手实施,在布设中分为低污染、中污染、高污染三个等级。通常情况下,还需考虑到结合地域条件、风向进行设置。针对两个风向点所设置的空气污染监测数量、监测类型也是有差异的。通常在实际工作中都是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布置下风向的空气污染监测点上,综合对比这两个监测点的数据,最后得出科学、精确的监测数据。在布置中,还应结合城市人口进行实施,在不同密度下进行相应的调整,为准确采样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在设计置点时,应选择最佳的设置地带,特别是地域范围的宽广性,但也要防止在监测点周围内出现成片、大范围的草地及森林,如果一旦存在大规模、大范围的植被、绿化带,那么肯定不符合设计的要求及标准,因此要避免在大范围的森林或者草地上布设监测点,以免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3布设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基本问题

3.1监测目的

在监测空气中,无论是监测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还是监测乡村环境空气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与整个城市污染存在着直接的关系。但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通常重视监测城市空气污染,轻视监测乡村空气污染。调查城市空气质量和空气污染物的分布情况,这是监测城市环境质量的主要目的,从而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3.2污染源基本情况

在布设空气污染监测点中,需要提前调查区域内污染源分布、构成等因素。这些因素在影响空气污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在污染源分布较均衡的地方,应利用规格网格法实施分布,还需深入分析污染源形成规律,同时在实际分析中,也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后面的工作,确保城市空气监测的有效性,为恢复城市空气质量做好各项相关工作。

3.3条件和地貌差异

在监测环境质量中,影响空气监测点布设有多种自然因素,如风场情况、地貌状况、地形因素等,在选择布设点工作中,一定要注意这些自然因素,结合地理条件和地貌的差异,因地制宜地选择布设方法,最终选择出合理、科学的布设方法,以确保最终的监测数据满足监测需求,为后续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各准备工作,保障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的一系列相关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令人满意的监测效果。

4确定采样站的数目

在进行环境监测中,如何进行布设采样站点,应结合实际采样要求实施。如果没有按照当地分布实际热量和人口密度等状况实施布设,那么所获取到的监测数据,是不科学的,也就不能作为保护环境和管理环境的依据。在当前环境监测中,一般状况下,都是结合人口数量的多少而判定出采样站的实际数目,在应用过程中,通常采用两种测控方式来完成收集及整理目标地区空气污染状况的数据,即自动监测、人工连续采样。在设置我国空气环境污染例行监测采样点数目表过程中,已明确掌握各档监测点数据中所包括的城市主导风向。在国际污染监控管理中,该表应用范围很广,在监测城市环境质量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表1为监测采样点设置数目表,表2为世界卫生组织应用的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数目表。

5布设采样站的具体方法

5.1功能区布点方法

功能区布点法具有实用性和经济性特征,被广泛应用在监测多种污染源实际工作中。在实际布设中,判定采样站的实际数量,应根据工业区密度和人口信息两方面的数据进行,如果只考虑其中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数据,那么采样站所判定的数量可能与实际数量不符,直接影响后续工作的进行。

5.2网格布点方法

在我国环境监测过程中,网格布点法的运用也是比较多见,主要是把整个监测区域地面划分为多个大小均匀的网状方格,将采样点设置在两条直线焦点处中心上,进而对整体进行布设。在通常状况下,在下风向中应多布设一些监测点,在上风向布设少量的监测点,这样容易对比。同时,在这一方法具体应用中,网格大小也会影响应用效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城市具体数据,对网格大小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如果规划不当或者不合理,那么势必会影响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所以合理规划对于网格布点方法的有效运用也起到关键作用。

5.3扇形布点方法

在监测孤立的高架点源中,可应用扇形布点法,且有明显主导风向的区域。顶点为所在的地区,轴线为主导风向,布点范围在下风向地面上划出扇形地区,以45°扇形角度为准。这样在实际布设工作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要求控制监测点的距离,最大程度地发挥监测作用。

在应用该布点法中,应全面考虑到高架点源排放污染物在实际传播中所具有的客观特点。如:对于在平坦地面上高度达到50 m的烟囱,表3为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出现位置和气象条件的关系,显然随着烟囱高度的不断增加,最大地面浓度出现位置也会随之加大,两者呈正比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很难出现这样理想化的应用环境,所以在应用多种布局方法中,应综合考虑各种方法,进而提高整体监测力度,在收集、整理空气污染数据中布点法的应用是比较常见的,从客观意义上来讲起到了很大的支持作用。另外,城市空气监测有关部门人员也要从多方面加强环境监测,利用一些技术和新方法监测城市空气,结合各地区环境受污情况,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解放方案,并采用针对性的措施,力求提高监测城市空气的水平。

6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的建设,在监测城市环境中,如何布设监测点是必须要重点考虑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如何布设监测点,无论对于顺利实施城市环境监测而言,还是对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而言,都是一项基本工作。因此,加大力度分析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点的布设,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贤勉.环境监测数据审核技巧及重点探讨[J].北方环境,2012(6).

[2]宋国君,钱文涛.城市空气质量连续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2(12).

空气环境监测分析篇(9)

1.2监测制度及频次矿区规划项目应进行一期监测,最好设置在不利季节进行。监测时间至少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d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监测时间的安排和采用的监测手段,应能同时满足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污染源资料验证及预测模式的需要。具体参照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监测制度。

1.3监测方法和其他要求具体参照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1.4监测结果统计分析以列表的方式给出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的不同取值时间的浓度变化范围,计算并列表给出各取值时间最大浓度值的百分比和超标率,并评价达标情况。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以及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等气象因素及污染源排放的关系。分析重污染时间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列图说明例行监测资料的变化趋势。

评价等级与评价内容的确定矿区规划环评评价等级的确定不能严格按照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大气评价等级的要求来确定,预测内容应该按照矿区规划环评所关注的影响预测内容来确定。

评价范围的确定评价范围以矿区规划边界为准,根据污染型建设项目分布情况适当外扩。外扩边界采用污染型建设项目SCREEN估算模式的Pmax对应的落地距离调整。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与设定预测情景矿区规划关注的规划实施后,环境是否能够承载,区域环境的变化趋势。1)给出各大型污染项目的SCREEN模式估算结果,Pmax和其对应的10%D;2)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均浓度;3)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均浓度。

预测模型选择根据影响预测内容和要求,矿区规划环评预测选取CALPUFF模式系统,同时收集近三年内的至少连续1年的逐日、逐次气象地面气象数据及对应高空气象数据。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其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的叠加影响,对最大地面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可考虑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叠加影响。叠加现状背景值,分析项目建成后最终的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分析典型日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分析是否超标、超标程度、超标位置、分析日均浓度超标概率和最大持续发生时间,并绘制评价范围内出现最大值时随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分析长期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环境影响,分析是否超标、超标程度、超标范围及位置,并绘制预测范围内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其他编制要求专题1.1~1.7是矿区规划主要区别于建设项目环评的工作内容,其他内容参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即可。

2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是指在保证不超出环境目标值的前提下,区域环境能够容许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特定的环境的容量与该环境的社会功能、环境背景、污染源位置(布局)、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环境自净能力等因素有关。环境容量是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依据,排放量小于环境容量才能确保环境目标的实现。按照区域环境质量目标确定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要求,并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环境容量专题主要关注的问题为:环境现状情况、矿区规划预计排污量、当地区域环境容量。

2.1区域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

2.1.1选择总量控制指标选择总量控制指标:TSP,SO2,NO2。

2.1.2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对所涉及的区域进行环境功能区划分,确定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根据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不同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情况,结合当地地形和气象条件,选择适当方法,确定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

2.1.3计算方法修正的A-P值法、模拟法、线性优化法均适用于矿区规划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

2.1.4当地环境容量收集当地环境总量,与计算值进行比对,核实计算内容和实际要求,按环境功能计算。

2.2环境容量和项目建设调整根据以上计算可以得出矿区环境容量,矿区内拟建建设项目通过工程分析类比计算得出环保措施后的排污总量。若矿区环境容量大于拟建规划矿区,则当地区域环境对矿区规划的实施没有制约,如果矿区环境容量小于拟建矿区规划排污总量,规划的实施将受到当地大气环境因素的制约。这时,环保措施、规划项目的调整成为重点。1)环境容量与现状监测的关系。通过对矿区规划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和收集当地历史及例行监测资料,可以了解当地区域环境情况。如果当地环境空气质量出现超标现象,说明当地已经没有环境容量,限批建设项目。矿区内如果规划的建设项目区域正好出现超标现象,建设项目需要调整到不超标的区域,根据当地环境现状值与项目贡献值的实际情况调整,如若没有空间,项目将不能实施。2)环境容量与矿区现状污染源的分布建设。当地区域有无环境容量,与当地建设情况有很大关系。如果当地没有排污企业,当地的环境容量相对较多;如果当地排污企业较多,环保措施没有落实,将通过对现有项目的环保整治,可为区域腾出环境容量;如果当地排污企业较多,当地已经没有空间为规划实施提供容量,那么规划的实施将需要整个区域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矿区内现有的污染源的分布和调查成为矿区规划环评的重点之一,对矿区规划的实施起着制约作用。矿区规划在矿区现有的基础上进行项目调整。3)区域总量置换。矿区规划主要分布在以煤炭资源为主的地方,当地区域一般建设项目多数集中在矿区附近。考虑到当地经济的发展,矿区范围外的总量可为矿区建设匀出部分总量,但不能全部置换给矿区规划建设。局地范围内不能同时建设大型污染型项目,对局地环质量造成的影响比较严重。4)兼顾其他规划建设。矿区规划的容量计算,是在现状的基础上,在计算当地是否有容量时,通常会忽略其他同期规划建设;在计算叠加贡献值消减时,应兼顾其他规划,如电力规划等。

空气环境监测分析篇(10)

一、我国环境空气污染现状

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人口的不断增长、资源的短缺以及各种自然灾害都已经成为人们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国许多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都呈现出恶化趋势,环境空气重污染事件频发,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包括北京在内的我国多个城市都曾经出现在世界大空气污染城市名单之中,对居民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危害日趋显著。随天气的恶化,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尤其是近几年的雾霾天气,提醒着人们PM2.5污染已经相当严重。

我国环保部在2014年2月份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以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数据显示,74个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39.7%,其中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最为严重,比例达68.5%,其中重度污染占22.6%,严重污染占19.3%。复杂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对监测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有的监测技术和手段已经难以全面反映污染特征,特别是在污染物防控和污染源解析方面,现有的设备明显力不从心。

二、环境空气监测的质量控制

1、气体污染物监测的控制

气体污染物监测方法主要是手工监测法、长光程空气自动监测法和点式空气自动监测法。从采样的空间范围看,手工监测方法和点式自动监测系统均是采集采样口附近狭小范围内的空气。长光程自动监测仪的采集样本更能代表这一地带气体浓度的平均值。从采样的时间看,手工监测方法要在24h内连续不间断的进行采样,而且每天采集的样品只能监测到该日的日均值。而点式空气自动监测法,对不同空气成分都会有对应的监测仪器,能够在各个时间段监测到气体浓度的变化。因此不同方法的特点来进行选择使用。

2、样品分析过程的控制

根据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在实际的具体情况下选择最佳的监测防范,并根据国家制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来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其标准见表1、表2。

(1)手工分析方法采用特定的吸收液吸收特定气体,然后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该方法或多或少存在吸收液吸收气体不完全的弊端。

(2)长光程自动监测系统是利用光学差分吸收光谱的方法,借助气体分子所吸收的波长的不同这一特征,从而确定气体分子的浓度。该方法较手工监测法更为准确的测定出气体浓度,避免了气体吸收不完全的缺陷。但是,在运用该种方法时,要注意天气情况,在风雨、浓雾等影响较大的天气不能使用。

(3)点式空气自动监测仪能够对每种气体进行分开监测,每种分析仪都会配备单独的采样设备,并通过采样仪进行特定的分析。点式空气自动监测仪不仅避免了气体吸收不完全的弊端,而且在风雨、浓雾等恶劣天气也可以进行使用。

表1 API对应污染物浓度限值

3、对固体颗粒物监测的质量控制

按照对固体颗粒物的监测分析方法,自动监测方法有TEOM微量振荡天平法和Beta射线法,手工监测方法即为重量法。

(1)采样过程的控制

三种监测方法均是对采样口附近狭小范围的气体采样。手工监测方法能够保证一天的总采样时间,从而保证了日均值的准确性。TEOM微量振荡天平法和Beta射线法则能够自动监测系统每天的总采样时间小于24h,可以出具时均值,能够反映出该日颗粒物浓度的变化趋势。

(2)分析过程的控制

手工监测方法是重量法,即根据采样前后的重量差来计算颗粒物的浓度。手工监测方法的滤膜在采样前后只需进行恒温干燥即可测量,挥发性物质损失极其微小。

TEOM微量振荡天平法是在质量传感器内使用一个振荡空心锥形管,在空心锥形管振荡端上安放可更换的滤膜,振荡频率取决于锥形管特性和它的质量。为了减少加温过程造成挥发性物质的损失,TEOM微量振荡天平法监测仪器可配置膜动态测量装置,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挥发损失。

Beta射线法则是利用Beta射线衰减的原理,环境空气由采样泵吸入采样管,经过滤膜后排出,颗粒物沉淀在滤膜上,当β射线通过沉积着颗粒物的滤膜时,Beta射线的能量衰减,通过对衰减量的测定计算出颗粒物的浓度。

三、结语

我国现阶段环境空气污染已经相当严重,空气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而且对植被和大气圈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控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法,可以有效的、准确的实施空气质量监测工作,为环境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潘本锋,李莉娜,解淑艳,王瑞斌.如何加强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建设[J].环境保护,2014(04)

[2]陈健鹏,李佐军.中国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与存在问题及若干政策建议[J].发展研究,2013(10)

空气环境监测分析篇(11)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92个成员国进一步商讨将生态环境保护、能源合理开发、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作为新时期、新形势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长期以来,生态环境却遭受人们肆无忌惮的破坏,“工业三废”的乱排乱放造成空气、土壤、水质的大面积污染,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不节制开采,不仅造成能源进一步枯竭,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破坏。为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力度,2007年根据《环境保护法》,我国环境保护总局了《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明确环境质量检测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求实创新的发展理念。

环境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及相应指标

环境质量监测主要是利用化学、物理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对环境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进行监测, 并通过监测划分评级,进而相关部门根据数据进行科学、合理 、全面分析,制定出环境治理措施。

、地表水质监测及其指标

根据《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地表水质监测主要对河流、湖泊进行监测,主要监测指标有PH值、水温、浊度、高锰酸钾、总氮、总磷;重金属元素、铜、汞、铅以及石油类的芳香烃等化合物。地表水质根据其监测方法可以分为、人力监测和自动检测,自动检测站对水体进行一天24小时内分阶段监测,并详细记录各指标数据。

、空气及大气监测及其指标

1、大气污染物监测主要针对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扩散、分布规律以及污染源的排放控制进行监测。针对分子状和粒子状两类污染物质。一氧化碳、卤代烃、碳氢化合物等为分子状物质,尘埃、悬浮颗粒等为离子状物质。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还包括风速、气压、太阳光辐射强度等物理因素。

2、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指一定区域内,可以代表该地区内污染物的主要形式如PM10、SO2、NO2等进行定期、定点监测,主要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可吸入颗粒、总悬浮颗粒等进行监测采用,并通过数据分析该地区空气质量。

、噪声、震动等物理污染监测及其指标

环境监测物理因素主要包括一定区域内的噪声、振动、热、光辐射、电磁辐射以及放射性元素等。每一项物理因素都有严格的监测时间空间、数据指标,如噪声,主要监测对象为交通噪声和城市居住区噪声,一般交通噪声监测为春、秋两季各监一次,每次为期两个月。

探析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诸多因素

(一)、采样质量影响环境监测质量

1、环境监测过程中,对于样品采样的布点、时间、天气情况都会影响监测质量,无法

真实测量该地区的环境实际污染情况;

2、在选择化学试剂时,部分酸碱溶液、试剂等容易受到野外环境湿度、温度、光照的影响而降低功效;

3、当在同一片区域内监测如水质、大气、物理因素指标时,没有根据三者各自的特点、规律、组成结构全面分析,三者之间互相产生影响,影响样本质量。

、采样设备影响环境监测质量

1、监测采样设备过于落后、灵敏度、分辨率、鉴别能力无法满足当下复杂的生态环境,导致监测数据失真,无法真实判断环境质量;

2、样本保存、运输、管理过程中,设备、容器选择使用规格、型号不准确,对于一些测量精度比较高的样本,存在误差;

3、容器、设备如玻璃、金属、塑料等设备本身的材料与样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物理反应,导致样本质量出现问题。

、监测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以及监测方法不当

环境监测人员,自身业务水平不高,对于设备应用不纯熟,导致采样数据失真;

2、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各监测人员职能分工不明确,对于出现“意外情况”如下雨、刮风等恶劣天气,监测步骤不清晰,自身综合素质不高;

3、监测方法的选择过于落后,受到经济条件、技术方法的影响。目前环境监测部门的监测方法都不能统一,导致数据数值失真。综合分析时,存在严重误差。

三、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对策措施

(一)、合理控制采集样本时间、空间,把握样品质量

现场采集样本要充分考虑天气环境因素的影响,保证样本的完整性、精确性、全面性,对于检测地点的选择要科学、合理具备代表性、可控性,信息采集真实可靠。并对采集样品的采集时间、数量、记录人以及其他相关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对其进行一一编号,并描述采集过程中的环境状态、监测方法,把握好样品采集质量。

、增加投资力度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进行监测

结合欧美等发达国家先进的监测理念和我国本土环境特点,制定出详细的环境监测方针,选取适合我国生态环境的监测技术。监测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等,针对运输、保存、管理过程中的设备利用,方法选择,要根据实际样品特点、属性、容量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化学、物理因素的影响。对于容器设备的应用要科学合理。对于选取的监测试剂,要保证其稳定性,不会轻易受到温度、湿度的影响而变质。

、健全监测管理制度,提高检测人员业务水平

1、健全环境监测管理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监测质量管理措施,相关领导对各环境监测站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审查,对各阶段环境监测工作开设研讨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