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对营销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大全11篇

时间:2024-02-07 14:45:33

对营销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对营销管理的认识和理解篇(1)

初识CRM

尽管我从事营销调研已有几年,然而直到去年才开始关注CRM这一热点,不过,在当时有关客户关系管理的文章中,并没有发现什么新颖的东西,无非是一些市场研究方法(如市场细分等)和数据库应用之类,并没有真正涉及到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

下面,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研究,从分析什么不是CRM入手来认识什么是CRM,以避免走入客户关系管理的误区。

CRM不是一对一营销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营销原理能够指导客户关系管理活动,因而,CRM应用开发商也就很难通过相关理论来推广其产品,唯一的选择就是针对一对一营销,同时,一对一营销也需要一些营销应用来证明其重要性,自然而然,一对一营销和CRM之间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伴侣关系。

这种关系让人们误以为CRM就是一对一营销,但是这种关系对CRM未来的发展十分有害:有时连我们自己也会承认一对一营销是关于客户关系,其实,只是一种可能的关系,即一对一客户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与客户之间的一对一关系是不正确的。

我在许多文章中都分析过,一对一营销并不是什么领先的理论。这是因为,第一,作为一种经营哲学,一对一营销本身具有伤害性,经理人员总是孤立顾客,对待不同的顾客采用不同的方法;第二,根据一对一营销原理,人们几乎不能开发任何营销应用方法(包括CRM),许多表面上看来是一对一的应用,实际上是基于集成的营销方法。

CRM不是个性化营销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现行的CRM无疑于个性化营销,差别仅表现在个性化营销通常应用于网上经营的场合,因此甚至有些人试图创造一个新名词:eCRM,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因为eCRM与个性化营销没有什么区别。

CRM不是统计模型

在网络营销中,我遇到过两类人,一类人强烈反感统计,认为统计对营销没有实际价值,另一类人则认为,统计就是营销。

我发现,对第一类人而言,产生这种观点的原因在于他们对统计知识了解太少,他们不知道营销理论的发展建立在统计模型的基础上,他们不了解统计对认识市场活动及制订有效的营销战略的重要性。

例如,一对一营销的拥护者如果了解统计知识,他们就会知道,在独立客户信息的基础上不可能制订任何营销战略。一些一对一营销专家曾经评论细分市场多年,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市场细分,更谈不上细分市场的运作了。

统计营销模型当然是制定营销战略的强大工具,在现行的CRM应用中,通常使用大量复杂的统计模型,但是,CRM并不就是统计模型。

认为统计就是营销的一类人,通常拥有显赫的学历和统计方面的知识,曾经有一个博士对我是否有资格讨论营销问题提出疑问,他说,他了解半打统计模型,认为一个没有博士学位的人就没有资格谈论营销问题。我只是建议他先看一些营销研究的杂志,暗示他他的统计学知识还很有限,而且统计学并不等于营销研究。这类人认为,一旦研究出几个统计模型,便成了营销专家。

CRM不是数据库应用

这可能有点费解,因为我们已经看到CRM就是数据库应用,你可以这样设想,在我们知道数据库之前,有客户关系吗?在有计算机之前我们能够管理客户关系吗?可见,数据库应用只是帮助我们更有效管理客户关系的工具,但数据库应用本身并不就是CRM。

更为重要的是,客户关系管理可以受一定经营和营销战略的指导,人们可以在经营哲学和营销模型技巧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关系模型,然后利用数据库技术对这一模型加以补充和完善。然而,现在几乎所有的CRM(包括个性化营销和一对一营销)应用都是由数据库开发者开发的,他们认为只要在一些相关的基础上制订一些“经营规则”,就可以帮助你管理客户关系。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CRM应用在管理客户关系及营销方面只能达到有限目的的原因。

CRM不是CRM

这种说法在逻辑上讲不通,不过实际情形就是这样!

对营销管理的认识和理解篇(2)

那么如何来理解本文所提到的“精益化管理”呢。众所周知,精益化管理首先产生于日本丰田公司,其核心理念便是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即追求“产出/投入”比值的最大化。将这一理念应用于电力营销之中,实则就在于促使其中的营销活动应关注经济效益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去看待客户规模的扩张。不难理解,若要实现这一经济效益则需要在营销管理上重视细化要求。

本文首先对精益化管理进行内涵解析,在此基础上展开目标定位;并在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建立实践路径。

一、对精益化管理的解析

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精益化管理要求企业的各项活动都必须运用“精益思维”(Lean Thinking)。 “精益思维”的核心就是以最小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设备、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及时的服务。从中,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化解析:

(一)电力营销投入的节约化

电力产品销售主要分为两大板块,工业电力产品和民用电力产品。从电力产品的同质化和不可替代性特点中可以知晓,电力营销将因电力产品的技术和资源垄断性,而有能力节约营销资源的投入。

(二)电力营销效益的最大化

对电力产品营销效益的评价,可以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来进行。笔者认为,电力产品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社会福祉的重要保障。因此,实现电力营销效益的最大化还应关注社会效益的实现程度大小。

二、解析基础上的目标定位

在以上解析基础上,电力营销精益化管理的目标可定位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营销成本控制目标

前面已经指出,因电力产品的自然和市场属性,其在营销成本的控制上具有天然的优势。那么在这一目标函数中又具体包括哪些要件呢。具体来说,主要包括:降低会计成本和减少交易成本要件。对于前者而言,可以从传统视域下来进行解读,即降低电力营销中的人工成本和其它业务成本;对于后者来说,则可以理解为减少搜索客户、与客户谈判等成本。从实现营销成本控制目标的难度来说,减少交易成本则是当前的难点和重点。

(二)营销效益提升目标

根据电力企业的资本循环公式G-W-C可知,电力营销活动主要在于拓展电力企业的客户群体,而通过客户群体所形成的市场需求来获得经济效益。从而,这里就需要明确一个问题,即实现营销效益提升的目标与其说是一个客户规模扩张的问题,还不如说是强化客户关系管理,通过技术匹配性来获得客户稳定合作关系的问题。

三、定位驱动下的实践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精益化管理的实践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深化对精益化管理内涵的认识

电力企业管理层需要深化对精益化管理内涵的认识,特别应从生产领域的精益化管理理念转换到营销领域中来。由于精益化管理追求“产出/投入”的最大化,因此就需要将其转换到如何提升营销活动的“产出/投入”中来。为此,企业管理层需要通过召开营销研讨会、对营销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等方式来实施认识活动。

(二)努力减少电力营销的交易成本

通过组建专门针对大客户的团队,在人力和物力上给予专业性的提升,从而改善大客户在获得技术和产品支持上的体验。具体的做法包括,增强相关人员的岗位意识和技能,在制度管理下形成与大客户沟通的长效机制。另外,还需要加大与大客户沟通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这样一来,便于精益化管理理念相契合了。

(三)完善客户关系管理的有效模式

电力营销中的客户关系管理与普通商品营销不同,前者需要电力技术作为支撑。为此,电力企业需要建立营销部门与技术部门的联动机制,该机制需要得到组织和制度保障。可见,这便是实施精益化管理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对营销管理的认识和理解篇(3)

市场营销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着重要意义,是任何企业部门都需要面对的重大项目,它是企业经营的命脉。市场营销活动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过企业来进行交换,双方互惠互利,满足消费者的欲望,提升企业社会经济利润的管理过程。营销计划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营销组织来管理。根据目标,组织一个高效的营销组织结构,需要对组织人员实施筛选、培训、激励和评估,由优秀团队来进行营销活动。在营销过程中不仅要制定一套适应企业发展的市场营销的策略,还要组成市场营销的众多项目进行具体的管理,只有制定正确的管理方案,才会更好地发展市场营销。

一、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重要性

现在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因此企业制定了符合自身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市场营销策略。市场的营销活动是根据众多项目活动构成的,为了使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顺利开展,前提条件就是对企业的项目进行正确的管理。因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是将项目管理作为关键因素的。所以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中占有关键性的地位。关于项目管理,它可以保证市场上的经济平稳发展,同时有利于维护企业经济模式和产品销售的基本需求,进而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通过项目管理可以提前对市场经济的变化进行了解,从而制定科学的、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市场营销方案。项目管理还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在进行营销的过程所发生的风险,对稳定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性的作用。良好的项目管理主要是对资料进行科学的收集和调查,根据实际的信息反馈来为企业的发展进行分析,为市场营销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营销管理的认识和理解篇(4)

1 《市场营销管理》课程介绍

《市场营销管理》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的核心内容,就是研究在买方市场的环境中,卖方如何从顾客的需要出发,制订企业发展战略,组织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从而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下,提高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的竞争能力,实现卖方长远生存和发展的目标。

《市场营销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比较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加强学生对市场营销管理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能够了解和分析市场营销环境,研究市场购买行为,制定市场营销组合决策,初步地掌握组织和控制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从而切实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市场营销原理解决实际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需要打下基础。

2 独立学院《市场营销管理》课程教学体系研究的重要性说明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强调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的锻炼,因此市场营销专业对核心课程的教学非常重视其系统性和针对性。《市场营销管理》课程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提高《市场营销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是让同学们更好掌握《市场营销管理》的基本理论和营销策略的有效途径。很多高等院校在《市场营销管理》的课程教学上都做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比如地域文化、学生来源地等,《市场营销管理》的教学管理应该在具体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系统设计,这样才能提高同学们学习的认可,进而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树立对课程和专业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独立学院有其非常明显的特点,如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比公办高校弱些,学生的生源地较公办高校要跟集中些,学生的学习也需要受到更到的刺激,这些都是独立学院在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因此在独立学院的基础上对《市场营销管理》课程教学体系进行研究可以加强我们对《市场营销管理》在独立学院中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在课程学习和专业学习的目标。接下来就以本文作者所就职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广西的独立学院)来进行《市场营销管理》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

3 独立学院《市场营销管理》理论教学模块改革

在理论教学模块中,独立学院跟其他本科院校一样,都非常重视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与逻辑,按照营销导论、营销战略、环境分析、市场购买行为分析、市场调查、竞争战略、STP战略、营销4P、营销管理和策划、营销的新发展这一条清晰的营销知识链进行理论授课,结合我们学院超市和零售店铺的经营实际进行案例教学,通过让同学们去店铺的实际感受所获取的营销感知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的对比学习,同学们能比较好掌握营销知识链的各个知识点。同时,为了让同学们能在接触市场营销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正确的营销理念的学习进行了一定课时的安排,这些课时也安排在《市场营销管理》授课的前面,如对营销伦理这一知识点进行了重点讲述与讨论,通过营销伦理这一知识点的案例(如蒙牛伊利事件等)分析与讨论,使同学们对市场营销的认识从一开始就有了一个非常正确和理性的认识,并为其后续营销专业课程指引了方向,通过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也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为《市场营销管理》课程的顺利开展打下了一个扎实和良好的授课基础。为了将独立学院《市场营销管理》理论教学模块改革的成果进行更好的宣传与交流,我们教研室将教学的成果出版成书,那就是有科学出版社于2011年8 月出版的有我们学院严宗光老师主编的《市场营销管理》,该教材出版后发行情况良好,广西的独立学院市场营销课程基本上都采用本教材,同时我们的老师在与其他院校同行专业探讨该教材时,将《市场营销管理》新的知识架构与同行专家交流,得到同行专业的认可。

4 独立学院《市场营销管理》实验教学模块改革

我们学院之前的《市场营销管理》课程实验内容由任课老师根据实验课时的时数来考量,如有12个课时的实验课时要求就安排3-4个实验。同时我们也发现,各实验之间没有形成体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实验内容的选择上有些随意,二是在实验研究对象没有延续性,如第一个实验是研究A公司,第二个可能是研究B公司,这样不能让同学们对实验教学形成系统认识,这与本课程实验教学要求和目标是有一定差距的。

因此,《市场营销管理》实验教学应该从有一个整体架构上的体系,我们也梳理了《市场营销管理》课程的实验体系,见下表。

每个独立学院的具体情况不同,开展实验教学的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各独立学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实验项目来开展实验教学。

以作者所在的独立学院,即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为例进行说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是桂林的一所独立学院,我们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基础要较二本院校弱,但我们也发现,我们学院的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和手段又较二本有很大差异。首先,我们学院的学生与外界沟通手段上更便利,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笔记本电脑并能无线上网,在线时间也比较长,对网络的应用更熟悉和有兴趣;其次我们的学生更乐衷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这些对于开展《市场营销管理》实验也有一个更好的基础。另外我们学院在尧山(花江校区)远离市区,出去市区开展实验活动受到更大的限制,因此实验开展以校园作为核心平台,充分利用我们的校园这个资源。比如对产品组合实验,就让同学们利用对我们学院后勤的生活补给站进行实验研究。。

5 独立学院《市场营销管理》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通过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相互支撑和验证,让我们的《市场营销管理》课程的教学反响良好,尤其是结合了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和学生特点等,让独立学院的《市场营销管理》课程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系统学习提供了更扎实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志明,严宗光.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市场营销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价值工程.2010,1.

对营销管理的认识和理解篇(5)

 

关键词:市场营销 逻辑前提 三重性

一、第一重:市场——基础与前提

关于对市场的理解,通常有狭义与广义范畴之分,狭义指的是买卖之间商品交易的场所,而广义则是指买卖之间商品交换关系之总和。市场就是市场营销行为所占用的场地、范围与领域。现代市场的概念又有新的变化,认为:市场等于人数、购买能力与购买欲望的总和;而被人们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的菲利普·科特勒则认为市场是由所有具有特定的需求或者欲望,同时愿意进行商品交换来满足需求或者欲望的那些潜在顾客构成。通过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市场含义的理解,可以很明确看出,市场始终不能离开人口、购买力以及购买欲望这三大要素,并且市场规模和容量的大小也都取决于上面的这三个要素。

 

市场的类型相当多,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划分出很多不同的种类。按照经营的商品的特性来划分,可以分为生活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务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按照商品进行交换的地理区域来划分,可以分为国内市场、国外市场;按照商品的竞争程度来划分,可以分为完全垄断性市场、寡头垄断性市场、垄断竞争性市场和竞争市场;按照商品的流通环节可以划分为零售市场、批发市场;按照买卖商品的目的可以分为生产市场、转卖市场、消费市场和政府市场。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根据更加细化的标准来划分,市场会被划分成更多更小的类型,这样有利于开展市场营销的主体进行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营销活动,有利于提高活动的成功率。

 

关于“显现市场”,主要是指当前已有相类似或同类的经营者或单位在该领域出售产品或者服务的市场。事实上,显现市场很容易被大多数的营销者寻找、识别并抓住加以运用,从而为经营单位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类市场存在的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潜在市场不同于显现市场,它并不能被大多数人发现,也很难被利用,然而,这类市场如果被适时的激发出来,也会快速地形成现实的购买需求并产生足够的购买行为。由于潜在市场具有隐蔽性,很难被发现,识别难度较大,如果企业能够及时抓住并利用这类市场,在缺乏竞争者的市场中,能够获得的效益较高。例如,由于消费者对某种新产品的购买力不足,及时当前存在购买欲望和消费者,企业也不能完成营销;如果营销者采取分期付款等方式引导消费者购买,则能够开发潜在市场,提高市场的占有率,获得经济效益。对于消费者购买欲望不足的情况,营销者要充分了解和深入挖掘消费者的真实的需求,并开展相应的营销活动,针对消费者的内心需求,激发消费者潜在的购买欲望,从而产生购买行为。尽管挖掘潜在的消费者和客户甚至营造新市场对营销者来说困难较多、挑战性强,但是这些潜在的市场往往能够为营销者带来更多回报。

 

深入理解当前市场和未来市场是企业持续不断健康发展的关键。当前市场是企业产品或服务当前销售的对象,是企业当前取得生存的根基;未来市场则是指企业产品或服务未来要销售的对象,是企业取得长远发展的保障。准确判断当前市场的变化并能够预测未来市场的发展,并结合企业当前的实际更新企业产品满足未来消费者的需要,是延长企业生命周期的关键。对当前市场的准确判断,可以是企业提前做好准备,对未来市场的预测能够帮助企业未雨绸缪,做好化解市场风险的措施,面对未来市场在条件成熟以后转化为当前市场的情况,企业能够抓住机遇,取得主动权,化险为夷,获得领先的地位。

 

二、第二重:“营”——方法与过程

“营”在市场营销中具有经营管理的含义,营销注重“销”的结果,也不能忽视“营”的过程,片面地认为营销就是销售,这是严重错误的认识。“营”是市场营销的过程属性,它对于市场营销的成功与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市场营销学”这门学科也属于管理类学科的范畴。

 

“营”首要的任务就是对企业生产产品的过程的经营管理。需要指出的是,产品的营销者不必亲自参与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但是必须熟悉这个过程,要能够把市场对产品的反馈信息用于产品的改进方面,从而帮助企业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企业开展的产品营销活动也需要营销者熟悉产品生产的过程,以便于在活动中准确、客观、全面地推广产品和介绍产品性能,帮助消费者解疑答惑。

 

“营”在市场营销中,对于营销者来讲,还需要对市场进行经营管理。因此,在市场营销中,需要营销者做好市场的分析、调查,通过对环境、市场类型、市场信息、目标市场选择等进行分析,做好营销战略的策划和布局。做好市场发展的规划,是营销者对市场进行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明确新市场的选择、如何开拓、怎么发展,要有科学合理的思路和规划。科学合理的理解市场的概念是营销者进行市场经营管理的基础,经营管理者必须把握这个基础,才能做好经营管理、市场开拓的工作。当前的市场状况十分复杂,对市场的经营管理也是一项非常困难、富有挑战的工作,经营管理者做好这项工作,离不开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和系统工程理论等知识,要把这些学科理论知识作为指导来开展工作。

 

“营”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过程特性,除去对产品的生产过程、市场的经营管理,还应该包括对销售的全过程的经营管理,销售前期、中期、后期都离不开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的最终目的不是卖出产品,而是得到消费者和客户的认同,在市场上树立企业形象和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成功的市场营销必须实现这样的目的。因此,做好销售前期、中期、后期的每个细节地方的工作,才能让顾客真正满意。销售前期的经营管理主要包括生产管理与销售前期的准备工作;销售中期的经营管理包括店面装修、物品摆放、场地安排、导购管理等与销售现场管理相关的工作;销售后期的经营管理包括售后服务、跟踪服务等,需要建立健全售后服务平台,做到快速处理顾客遇到的问题。

“营”在市场营销范畴中经营的不仅是产品,也是理念和水平,还是人——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营销团队。因此,企业的营销者在做好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学习新的经营理念和思路,加强学习,做好培训,提高管理者和营销团队的整体素质与能力。

 

“营”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营销者要明确营销的方法,学习营销的技巧,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与管理艺术,建立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的缺陷,及时引进新的管理技术和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奖励机制,强化人才管理走向科学化正规化,推广科学化的营销管理工作,提高营销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第三重:“销”——目标与落脚点

“销”从字面来看就是销售,就是把生产的产品卖出去,卖给消费者和客户。“销”是市场营销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销”是市场营销的落脚点,是市场营销的目标所在。有很多营销者错误地认为“销”是市场营销的最后环节,事实上,市场营销是一个循环的系统,不存在绝对的起点与终点。销售之后还有售后服务工作,还有市场信息的反馈工作,后面还有产品改进工作等等。一个合格的营销者需要有不断销售、不断反馈、不断更新的销售思维和观念。充分理解“销”,必须知道销售什么、怎么销售、销售给谁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涉及到很多细节的问题,例如怎么销售就涉及到以什么样的价格销售、用什么方法销售等具体的问题。

 

市场营销销售的是有市场需求的产品,这个产品的概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那个产品,它侧重于整体的概念,指的是那些在买卖交换中满足消费者和客户需求的实物和服务的总和。其中的实物产品包括产品的实体、特色、样式、包装和品质等;无形的非实物的服务是指可以为消费者带来其他利益和心里满足的售后服务、企业形象等。整体产品的概念包含三个层次:核心产品(产品所能满足顾客需求的主要功能)、形式产品(产品的物质或非物质形式)、附加产品(各种形式的附加服务如送货、安装、维修、使用指导等)。把产品推向市场,获得消费者认同,需要以营销者对产品内涵的全面理解作为支撑。

 

销售人员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担任重要的角色,所以做好销售的工作之前要组建好一支出色的有能力的销售队伍。对于市场营销的管理者来说,有人才规划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要学会引进有能力的销售人才,并注重培养和管理。一般说来,企业之间市场营销的竞争比拼的就是销售人才的竞争,销售产品依靠的是销售人才的能力。营销者在销售产品的同时也在推销自己,只有消费者认同营销者,营销者才有可能将产品销售出去。所以,对于营销者来说,懂得推销自己的重要性不比懂得推销产品的重要性低。

 

营销者要十分清楚地了解和掌握“销”的对象,也就是消费者。开展营销活动,要根据客户对象、特点和类型,要具有针对性。由于销售活动是在不同的市场领域展开的,所以,“销”不能脱离“市场”,只有充分了解市场、掌握市场,才能做好销售工作。

 

“销”是一项非常具有技术性的工作,在合适的地方、用合适的方式、以合适的价格把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消费者,这样才能做好营销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营销者充分发挥营销的技巧,结合数理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运用不同的手段如上门推销、广告营销等,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便捷的服务。市场经济的变化催生出更多“销”的方法,营销者必须不断创新不断适应新的环境,才能在营销竞争中处于上风。

 

四、结论

市场营销的三重属性:“市场”、“营”和“销”,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全面了解市场的前提下,做好产品、市场和人才的经营管理,企业才能占领市场,获得消费者认可,取得较好的效益。因此,市场营销不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的研究都不能脱离“市场”、“营”、“销”这三重属性。

 

参考文献:

对营销管理的认识和理解篇(6)

一、第一重:市场――基础与前提

关于对市场的理解,通常有狭义与广义范畴之分,狭义指的是买卖之间商品交易的场所,而广义则是指买卖之间商品交换关系之总和。市场就是市场营销行为所占用的场地、范围与领域。现代市场的概念又有新的变化,认为:市场等于人数、购买能力与购买欲望的总和;而被人们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的菲利普・科特勒则认为市场是由所有具有特定的需求或者欲望,同时愿意进行商品交换来满足需求或者欲望的那些潜在顾客构成。通过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市场含义的理解,可以很明确看出,市场始终不能离开人口、购买力以及购买欲望这三大要素,并且市场规模和容量的大小也都取决于上面的这三个要素。

市场的类型相当多,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划分出很多不同的种类。按照经营的商品的特性来划分,可以分为生活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务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按照商品进行交换的地理区域来划分,可以分为国内市场、国外市场;按照商品的竞争程度来划分,可以分为完全垄断性市场、寡头垄断性市场、垄断竞争性市场和竞争市场;按照商品的流通环节可以划分为零售市场、批发市场;按照买卖商品的目的可以分为生产市场、转卖市场、消费市场和政府市场。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根据更加细化的标准来划分,市场会被划分成更多更小的类型,这样有利于开展市场营销的主体进行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营销活动,有利于提高活动的成功率。

关于“显现市场”,主要是指当前已有相类似或同类的经营者或单位在该领域出售产品或者服务的市场。事实上,显现市场很容易被大多数的营销者寻找、识别并抓住加以运用,从而为经营单位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类市场存在的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潜在市场不同于显现市场,它并不能被大多数人发现,也很难被利用,然而,这类市场如果被适时的激发出来,也会快速地形成现实的购买需求并产生足够的购买行为。由于潜在市场具有隐蔽性,很难被发现,识别难度较大,如果企业能够及时抓住并利用这类市场,在缺乏竞争者的市场中,能够获得的效益较高。例如,由于消费者对某种新产品的购买力不足,及时当前存在购买欲望和消费者,企业也不能完成营销;如果营销者采取分期付款等方式引导消费者购买,则能够开发潜在市场,提高市场的占有率,获得经济效益。对于消费者购买欲望不足的情况,营销者要充分了解和深入挖掘消费者的真实的需求,并开展相应的营销活动,针对消费者的内心需求,激发消费者潜在的购买欲望,从而产生购买行为。尽管挖掘潜在的消费者和客户甚至营造新市场对营销者来说困难较多、挑战性强,但是这些潜在的市场往往能够为营销者带来更多回报。

深入理解当前市场和未来市场是企业持续不断健康发展的关键。当前市场是企业产品或服务当前销售的对象,是企业当前取得生存的根基;未来市场则是指企业产品或服务未来要销售的对象,是企业取得长远发展的保障。准确判断当前市场的变化并能够预测未来市场的发展,并结合企业当前的实际更新企业产品满足未来消费者的需要,是延长企业生命周期的关键。对当前市场的准确判断,可以是企业提前做好准备,对未来市场的预测能够帮助企业未雨绸缪,做好化解市场风险的措施,面对未来市场在条件成熟以后转化为当前市场的情况,企业能够抓住机遇,取得主动权,化险为夷,获得领先的地位。

二、第二重:“营”――方法与过程

“营”在市场营销中具有经营管理的含义,营销注重“销”的结果,也不能忽视“营”的过程,片面地认为营销就是销售,这是严重错误的认识。“营”是市场营销的过程属性,它对于市场营销的成功与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市场营销学”这门学科也属于管理类学科的范畴。

“营”首要的任务就是对企业生产产品的过程的经营管理。需要指出的是,产品的营销者不必亲自参与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但是必须熟悉这个过程,要能够把市场对产品的反馈信息用于产品的改进方面,从而帮助企业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企业开展的产品营销活动也需要营销者熟悉产品生产的过程,以便于在活动中准确、客观、全面地推广产品和介绍产品性能,帮助消费者解疑答惑。

“营”在市场营销中,对于营销者来讲,还需要对市场进行经营管理。因此,在市场营销中,需要营销者做好市场的分析、调查,通过对环境、市场类型、市场信息、目标市场选择等进行分析,做好营销战略的策划和布局。做好市场发展的规划,是营销者对市场进行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明确新市场的选择、如何开拓、怎么发展,要有科学合理的思路和规划。科学合理的理解市场的概念是营销者进行市场经营管理的基础,经营管理者必须把握这个基础,才能做好经营管理、市场开拓的工作。当前的市场状况十分复杂,对市场的经营管理也是一项非常困难、富有挑战的工作,经营管理者做好这项工作,离不开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和系统工程理论等知识,要把这些学科理论知识作为指导来开展工作。

“营”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过程特性,除去对产品的生产过程、市场的经营管理,还应该包括对销售的全过程的经营管理,销售前期、中期、后期都离不开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的最终目的不是卖出产品,而是得到消费者和客户的认同,在市场上树立企业形象和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成功的市场营销必须实现这样的目的。因此,做好销售前期、中期、后期的每个细节地方的工作,才能让顾客真正满意。销售前期的经营管理主要包括生产管理与销售前期的准备工作;销售中期的经营管理包括店面装修、物品摆放、场地安排、导购管理等与销售现场管理相关的工作;销售后期的经营管理包括售后服务、跟踪服务等,需要建立健全售后服务平台,做到快速处理顾客遇到的问题。

“营”在市场营销范畴中经营的不仅是产品,也是理念和水平,还是人――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营销团队。因此,企业的营销者在做好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学习新的经营理念和思路,加强学习,做好培训,提高管理者和营销团队的整体素质与能力。

“营”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营销者要明确营销的方法,学习营销的技巧,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与管理艺术,建立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的缺陷,及时引进新的管理技术和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奖励机制,强化人才管理走向科学化正规化,推广科学化的营销管理工作,提高营销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第三重:“销”――目标与落脚点

“销”从字面来看就是销售,就是把生产的产品卖出去,卖给消费者和客户。“销”是市场营销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销”是市场营销的落脚点,是市场营销的目标所在。有很多营销者错误地认为“销”是市场营销的最后环节,事实上,市场营销是一个循环的系统,不存在绝对的起点与终点。销售之后还有售后服务工作,还有市场信息的反馈工作,后面还有产品改进工作等等。一个合格的营销者需要有不断销售、不断反馈、不断更新的销售思维和观念。充分理解“销”,必须知道销售什么、怎么销售、销售给谁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涉及到很多细节的问题,例如怎么销售就涉及到以什么样的价格销售、用什么方法销售等具体的问题。

市场营销销售的是有市场需求的产品,这个产品的概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那个产品,它侧重于整体的概念,指的是那些在买卖交换中满足消费者和客户需求的实物和服务的总和。其中的实物产品包括产品的实体、特色、样式、包装和品质等;无形的非实物的服务是指可以为消费者带来其他利益和心里满足的售后服务、企业形象等。整体产品的概念包含三个层次:核心产品(产品所能满足顾客需求的主要功能)、形式产品(产品的物质或非物质形式)、附加产品(各种形式的附加服务如送货、安装、维修、使用指导等)。把产品推向市场,获得消费者认同,需要以营销者对产品内涵的全面理解作为支撑。

销售人员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担任重要的角色,所以做好销售的工作之前要组建好一支出色的有能力的销售队伍。对于市场营销的管理者来说,有人才规划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要学会引进有能力的销售人才,并注重培养和管理。一般说来,企业之间市场营销的竞争比拼的就是销售人才的竞争,销售产品依靠的是销售人才的能力。营销者在销售产品的同时也在推销自己,只有消费者认同营销者,营销者才有可能将产品销售出去。所以,对于营销者来说,懂得推销自己的重要性不比懂得推销产品的重要性低。

营销者要十分清楚地了解和掌握“销”的对象,也就是消费者。开展营销活动,要根据客户对象、特点和类型,要具有针对性。由于销售活动是在不同的市场领域展开的,所以,“销”不能脱离“市场”,只有充分了解市场、掌握市场,才能做好销售工作。

“销”是一项非常具有技术性的工作,在合适的地方、用合适的方式、以合适的价格把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消费者,这样才能做好营销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营销者充分发挥营销的技巧,结合数理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运用不同的手段如上门推销、广告营销等,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便捷的服务。市场经济的变化催生出更多“销”的方法,营销者必须不断创新不断适应新的环境,才能在营销竞争中处于上风。

四、结论

市场营销的三重属性:“市场”、“营”和“销”,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全面了解市场的前提下,做好产品、市场和人才的经营管理,企业才能占领市场,获得消费者认可,取得较好的效益。因此,市场营销不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的研究都不能脱离“市场”、“营”、“销”这三重属性。

参考文献:

对营销管理的认识和理解篇(7)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计,截至2010年,我国设置有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的高校共有591所。在供需问题在数量矛盾基本解决后,供需结构上的矛盾还比较尖锐,对本科市场营销毕业生的需求巨大且品种繁多。在这种背景下各高校思索本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定位和专业特色就成为必然。

湖北省是全国高教大省但还不是高教强省,众多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省属高校是地方市场营销人才供给的主渠道。笔者查阅了国内众多文献,虽然有相当多的文献研究了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和人才供需现状,但直接研究湖北地区市场营销人才供需的文献较少,基于前述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营销职能的发展,湖北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整体上湖北地区市场营销人才供需的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只有了解了这些基本信息后,湖北地方高校才可能按需要制订符合市场需求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湖北地区15家企业进行了调研,涉及教育咨询行业3家、激光制造行业2家、金融行业2家、网络行业2家、通信行业1家、医药行业1家、化工行业1家、汽车制造行业1家、消费行业1家、计算机行业1家。由笔者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实习学生和毕业生在工作单位寻找合乎条件的被访者作答,被访者要求是营销中高级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经理、企业副总以上高管人员,以保证问卷研究的有效性。

一、湖北地区市场营销人才的供需现状

1.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规格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的营销职能在短短的二十年时间里经历了西方企业用一百年时间走过的路,从简单的销售部门阶段到现代的营销组织,对应着营销职能的变化,企业对营销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湖北企业正经历着哪些变化?我们调研发现,单从学历来看,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的有4家企业,占全部被调查企业的26.7%,其中有1家企业还要求硕士以上学历,要求专科以上学历的有11家,占全部被调查企业的66.7%,要求高中以上学历的有1家,占0.7%。高职高专毕业生是湖北企业营销人员后备人才库的主体,表明目前湖北企业对营销人员的定位还是一种注重操作性的人才,但与五年前相比,大多数企业营销人员为高中、技校毕业生,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营销人员的12.7%,[6]情况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五年时间学历层次提高了一个档次。

从企业需求的营销岗位来看,销售(包括售前、集中和售后)、市场策划、市场研究是目前企业营销的三大主要职能,分别有89.7%、61.5%和46.2%的被访选择。渠道支持、公共关系和网络营销紧随其后,营销岗位的多样性要求营销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性。

2.市场营销岗位(职能)的需求分布

在问及“贵公司目前最需要什么样的营销人员?”,从岗位类别角度回答“销售与营销管理人员”频率为56.4%,排第一,表明企业最缺中高级营销管理人员,排第二的是“一线销售人员”,频率为51.3%,表明初级营销人才仍然有较大的需求,“营销策划人员”和“市场研究人员”以41%和25.6%列第三和第四位,表明企业对营销人才的“技术”含量有持续的需求。从营销人员专业、态度特征分析,湖北企业回答最需要“有行业背景的营销人员”频率为74.3%,回答需要“复合型知识的营销人员”频率为61.5%,回答需要“有一定经验的营销人员”频率为56.4%,排前三位。

3.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来源

从专业培养的角度看,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人并不一定是市场营销科班出身,这已被行业人士观察了解,一所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也不一定服务于学校所在地的企业,所以要想得到某个时期湖北地区市场营销人才的总供给量有难度,研究和了解湖北企业引进营销人员的主要渠道可以大致了解湖北企业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大致来源,可间接地推测湖北地方高校对市场营销人才的供给水平。从调查来看,56%的湖北企业从全国招聘,36%的企业从本地招聘,只有8%的企业从内部招聘,招聘渠道包括人才招聘会、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媒体广告招聘、熟人推荐介绍、猎头公司招聘等。

从企业营销人员所学专业情况来看,市场营销专业出现的频率最高为64.1%,其次为经济类专业,为53.8%,第三为工商管理类和工程技术类专业,均为38.5%,可见企业市场营销人员的专业背景相当复杂,这说明非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是企业营销人员重要的来源。我们在考虑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时一方面要考虑同类专业的竞争,努力构建专业特色,同时还要考虑不同类别专业之间的竞争,确立专业不可替代性优势。

4.市场营销人才供给的数量、质量及结构问题

有52%的被访认为“市场营销人才数量基本能满足要求”,33%的被访认为“数量不能满足要求”,10%的被访认为“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只有5%的被访认为“略有富余”。

38%的被访认为市场营销人才质量较好,认为质量一般的占62%。在回答“你认为目前市场营销人才供给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时,有74%的被访认为是“专业技能和能力不能满足要求”,21%的被访认为“营销人才品种结构不能满足要求”,只有5%的被访认为“人才数量不能满足要求”。

转贴于 二、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营销人员素质要求分析

能力素质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角色或达成某一绩效目标的一系列胜任特征素质的组合,又称为胜任力模型。笔者利用国内外对营销人员能力素质模型的研究成果,围绕知识、素质和能力三个方面设计了题目请被调查者回答。

1.湖北企业对营销人员知识素质的要求

被访回答营销人员最需要的知识素质按频率排序依次为“行业知识”(74.3%)、“营销知识”(66.7%)、“竞争和客户知识”(48.7%)、“商品知识”(46.2%)、“商务及礼仪知识”(28.2%)、“财务知识”(17.9%)、“法律知识”(15.4%)、“管理知识”(10.3%)、“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知识”(5.1%)、“贸易知识”(2.6%)。

2.湖北企业对营销人员技能素质的要求

被访回答营销人员最需要的技能素质按频率排序依次为“市场调查与分析的技能”(76.9%)、“营销策划技能”(69.2%)、“商务谈判技能”(56.4%)、“推销技能”(53.8%)、“口头表达技能”(46.1%)、“文字表达技能”(17.9%)、“网络营销技能”(15.3%)、“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技能”(12.8%)、“英语交际技能”(10.3%)、“其他技能”(5.1%)。从以上被访回答来看,市场调查与分析的技能、营销策划技能、商务谈判技能、推销技能是企业营销人员最需要掌握的技能。

3.湖北企业对营销人员能力素质的要求

被访回答营销人员最需要的能力素质按频率排序依次为“沟通能力”(79.5%)、“交际能力”(51.3%)、“商业判断力”(51.3%)、“创新能力”(46.2%)、“抗压能力”(41%)、“逻辑思维能力”(28.2%)、“组织管理能力”(28.2%)。

三、湖北地区市场营销人才供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供需问题在数量矛盾基本解决后,供需结构上的矛盾仍较尖锐

从前面的调查分析可知,从总量上看,营销人才供需基本平衡,按岗位层次划分,企业最缺销售和营销管理人员,按岗位内容划分企业最缺销售人员,按岗位特征划分企业最缺有行业背景的销售人员和复合型知识的销售人员。高校市场营销本科生大学毕业后经过若干年的企业实践历练,才可能成为企业营销管理干部,所以,市场上最缺的销售和营销管理人员不大可能直接从高校毕业生中直接录用,因此,解决湖北地区营销人才供需结构上的矛盾更多的要依靠企业自己解决,这个矛盾可能长期存在,企业要有清晰的认知。

2.市场急需的有行业背景的市场营销人才缺乏,各高校培养的营销人才趋同

调查发现,有高达43.6%的被访认为各高校培养的市场营销毕业生没有差异性,还有43.6%的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清楚”,只有12.8%认为“有差异”,说明当前各高校培养的人才特色不鲜明,定位不清晰。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的省属高校很多本身就是行业院校,如武汉工程大学是以化工为学校特色,湖北省化工企业80%的企业老总毕业于该校,三峡大学以水力电力为学校特色,武汉纺织大学以纺织为学校特色,长江大学以石油为学校特色,湖北经济学院以金融为特色等。这些学校只有面向行业,突出行业特色,服务行业,才能在与众多地方高校竞争时有立锥之地。

3.人才质量及类别市场认可度不高,企业不得不花大力气自己培养

这次调查还发现,有高达74%的受调查者认为湖北地区市场营销人才的专业技能和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其中,在学校应该解决的知识素质层面,认为学校培养的市场营销毕业生最缺的依次是行业知识、竞争者和客户知识、商品知识和商务礼仪知识;技能素质方面最缺的依次是商务谈判技能、营销策划技能、市场调查与分析的技能和口头表达的技能。在回答“你如何看待企业所需要营销人才的培养途径”问题时,有46.2%的人认为“主要通过企业自己培养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认为“主要通过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再加上企业实践锻炼”的只有43.6%,另有7.6%的人认为“主要靠员工的悟性与兴趣成长,没法培养”。这表明,学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还有相当的距离。

4.企业营销岗位仍较为单一,减弱了对高层次营销人才的吸引力

对营销管理的认识和理解篇(8)

1.学生专业基础素养有待提升

在现有高校教学中,市场营销学课程通常作为市场营销专业和管理类专业基础课,或者其他非管理类专业的选修课程,开设在大学前三个学年。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管是何种专业何时开设该课程,大部分学生对于企业及企业管理缺乏基本认识,而且难以将管理学、经济学这些市场营销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与市场营销学在学习过程中融汇贯通,缺乏对营销知识深入理解的能力。同时,现在有些专业由于教学计划和学分的调整,把市场营销学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学生就更难以理解营销的基础理论,更谈不上案例分析与实际运用。一些非管理类学生对市场营销学的理解片面,认为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和未来工作作用不大。此外,很多学生在由高中转向大学学习时,仍然习惯死记硬背、教师推动为主的方式,自学和自主思维能力较差,这也很难适应市场营销学以开放性思维为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

2.专业能力培养重点不突出、 教学目标不明确

市场营销学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为专业学生以后的学习建立营销系统性思维和理论基础;作为工商管理学科其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的全貌,以及营销管理与企业其他管理职能间的联系;而作为非管理类专业的选修课程,则主要为学生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辅助其本专业。Www.133229.COm不同专业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有不同的诉求,不能以一概全。而在现实教学中,大多数情况下是以一套教材、教案、课件面对所有学生。导致管理类专业学生感觉理论浅显和重复,而其它专业学生却觉得很难理解有关知识要点,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满意度不高。这样既无法体现市场营销学的重要性,也无法因材、因专业施教。同时,调查显示,市场营销专业的用人单位均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商品推销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和市场调研能力这五种专业技能有很高的期望和迫切的需求,但在营销专业的学生培养和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内容的突出。

3.以传统教材与教学方式为主

虽然当前不少高校都已经设计有辅助性的校内实验课程,但是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仍以传统的教师单向授课为主。主要表现在:一是所用教材内容体系相对比较传统,虽然在理论构架上相对完善,但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般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往往以传统教材为主,以理论讲授为重点,强调概念、注重理论,而对实践性较强的方法技巧、策略不够重视,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传授轻亲身体验的偏向。这就造成理论与实践课之间的失衡,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同时,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能很好地反映我国特色的营销环境,以及企业的营销管理实践与行为特征。关于技能训练、分析管理能力提高的实践环节比较少,学生在理论理解与实践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情况。二是讲授方式上,虽然大多采用以ppt课件为主的形式,但是一般仍主要表现为单向的自上而下的垂直传输方式,拘泥于书本理论架构,按章索骥,“填鸭式”教育痕迹严重。

4.新的教学手段和工具效果有待提高

市场营销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应用性学科,新理念、新理论和新方法层出不穷。而目前大多数学校所使用的市场营销教材比较陈旧,不能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虽然为了提高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效果和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很多高校广泛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工具,部分学校还开设了网上辅助教学课程,以期通过ppt、flash和视频等文字、声音和影像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授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与专业教师进行网络互动。但是,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ppt等形式的课件难以帮助学生在每堂课上形成直观的理论联系,更多表现为对单页课件内容的简单记忆,无法形成对理论的系统认识,也难以构建起完整的理论框架。同时,网络辅助课程设计上也与一般课堂授课基本无异,形式设计落后,内容更新缓慢,教师与学生的网络联系基本流于形式,难以起到预期的辅助学习、课后思考和训练以及师生互动的作用。

二、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1.课程设置合理化,引导学生提高专业基础素养

不同专业应根据自身专业特征,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除了考虑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可能及能力要求外,也要注意作为市场营销学基础理论课程的开设以及开设的时间。考虑到专业的就业倾向,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市场营销学课程与自身专业及未来发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通过课程设置和时间的合理化,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市场营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便于其理解营销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此外,在学生进入大学之初,应请专业教师介绍专业特点、各门课程彼此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在大学中学习等,让学生对专业以及专业学习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也通过学习方法和手段的介绍引导学生从高中依赖性学习向大学自主性学习转化。

2.注重专业能力培养,根据不同专业学习诉求明确教学目标

目前高校开设的市场营销学课程,一般管理类专业采用专业课形式,非管理类专业采用选修的形式。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应根据专业课和选修课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学时的不同,选择内容丰富程度、难易程度不同的教材,设计针对性的教案和教学课件。专业课应注重帮助学生建立起市场营销学的整体理论框架,通过关键理论的讲授、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营销能力,形成学生对组织营销管理的系统性认识。通过理论前沿的介绍和探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深入的学习,并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商品推销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和市场调研能力这五种专业技能侧重培养。结合不同专业探讨营销与其专业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对市场营销形成初步认识,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市场营销学对其专业的影响。

3.改良教学方式,引入新的教学手段

市场营销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使用现有传统经典教材的同时,采用创新与传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案例教材的编写与更新,结合现在在高校普遍开展的erp实习,提供学生运用理论的机会。同时也要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进行改良,借鉴和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

(1)案例教学。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景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是模拟教学的一种,通过借助于对环境、角色、活动的模拟来帮助学生理解市场营销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市场运作规律,掌握营销管理方法和操作技能,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的营销人才的教学方法。模拟试验指导书,让学生在熟悉知识点的情况下,扮演不同的情景角色,从而在模拟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营销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3)多媒体教学。这是一种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和解说理论知识的实践性教学形式。这种方式一般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或即将学)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对营销管理的认识和理解篇(9)

1.学生专业基础素养有待提升

在现有高校教学中,市场营销学课程通常作为市场营销专业和管理类专业基础课,或者其他非管理类专业的选修课程,开设在大学前三个学年。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管是何种专业何时开设该课程,大部分学生对于企业及企业管理缺乏基本认识,而且难以将管理学、经济学这些市场营销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与市场营销学在学习过程中融汇贯通,缺乏对营销知识深入理解的能力。同时,现在有些专业由于教学计划和学分的调整,把市场营销学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学生就更难以理解营销的基础理论,更谈不上案例分析与实际运用。一些非管理类学生对市场营销学的理解片面,认为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和未来工作作用不大。此外,很多学生在由高中转向大学学习时,仍然习惯死记硬背、教师推动为主的方式,自学和自主思维能力较差,这也很难适应市场营销学以开放性思维为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

2.专业能力培养重点不突出、 教学目标不明确

市场营销学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为专业学生以后的学习建立营销系统性思维和理论基础;作为工商管理学科其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的全貌,以及营销管理与企业其他管理职能间的联系;而作为非管理类专业的选修课程,则主要为学生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辅助其本专业。不同专业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有不同的诉求,不能以一概全。而在现实教学中,大多数情况下是以一套教材、教案、课件面对所有学生。导致管理类专业学生感觉理论浅显和重复,而其它专业学生却觉得很难理解有关知识要点,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满意度不高。这样既无法体现市场营销学的重要性,也无法因材、因专业施教。同时,调查显示,市场营销专业的用人单位均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商品推销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和市场调研能力这五种专业技能有很高的期望和迫切的需求,但在营销专业的学生培养和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内容的突出。

3.以传统教材与教学方式为主

虽然当前不少高校都已经设计有辅助性的校内实验课程,但是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仍以传统的教师单向授课为主。主要表现在:一是所用教材内容体系相对比较传统,虽然在理论构架上相对完善,但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般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往往以传统教材为主,以理论讲授为重点,强调概念、注重理论,而对实践性较强的方法技巧、策略不够重视,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传授轻亲身体验的偏向。这就造成理论与实践课之间的失衡,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同时,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能很好地反映我国特色的营销环境,以及企业的营销管理实践与行为特征。关于技能训练、分析管理能力提高的实践环节比较少,学生在理论理解与实践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情况。二是讲授方式上,虽然大多采用以PPT课件为主的形式,但是一般仍主要表现为单向的自上而下的垂直传输方式,拘泥于书本理论架构,按章索骥,“填鸭式”教育痕迹严重。

4.新的教学手段和工具效果有待提高

市场营销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应用性学科,新理念、新理论和新方法层出不穷。而目前大多数学校所使用的市场营销教材比较陈旧,不能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虽然为了提高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效果和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很多高校广泛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工具,部分学校还开设了网上辅助教学课程,以期通过PPT、FLASH和视频等文字、声音和影像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授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与专业教师进行网络互动。但是,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PPT等形式的课件难以帮助学生在每堂课上形成直观的理论联系,更多表现为对单页课件内容的简单记忆,无法形成对理论的系统认识,也难以构建起完整的理论框架。同时,网络辅助课程设计上也与一般课堂授课基本无异,形式设计落后,内容更新缓慢,教师与学生的网络联系基本流于形式,难以起到预期的辅助学习、课后思考和训练以及师生互动的作用。

二、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1.课程设置合理化,引导学生提高专业基础素养

不同专业应根据自身专业特征,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除了考虑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可能及能力要求外,也要注意作为市场营销学基础理论课程的开设以及开设的时间。考虑到专业的就业倾向,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市场营销学课程与自身专业及未来发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通过课程设置和时间的合理化,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市场营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便于其理解营销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此外,在学生进入大学之初,应请专业教师介绍专业特点、各门课程彼此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在大学中学习等,让学生对专业以及专业学习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也通过学习方法和手段的介绍引导学生从高中依赖性学习向大学自主性学习转化。

2.注重专业能力培养,根据不同专业学习诉求明确教学目标

目前高校开设的市场营销学课程,一般管理类专业采用专业课形式,非管理类专业采用选修的形式。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应根据专业课和选修课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学时的不同,选择内容丰富程度、难易程度不同的教材,设计针对性的教案和教学课件。专业课应注重帮助学生建立起市场营销学的整体理论框架,通过关键理论的讲授、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营销能力,形成学生对组织营销管理的系统性认识。通过理论前沿的介绍和探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深入的学习,并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商品推销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和市场调研能力这五种专业技能侧重培养。结合不同专业探讨营销与其专业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对市场营销形成初步认识,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市场营销学对其专业的影响。

3.改良教学方式,引入新的教学手段

市场营销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使用现有传统经典教材的同时,采用创新与传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案例教材的编写与更新,结合现在在高校普遍开展的ERP实习,提供学生运用理论的机会。同时也要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进行改良,借鉴和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

(1)案例教学。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景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是模拟教学的一种,通过借助于对环境、角色、活动的模拟来帮助学生理解市场营销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市场运作规律,掌握营销管理方法和操作技能,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的营销人才的教学方法。模拟试验指导书,让学生在熟悉知识点的情况下,扮演不同的情景角色,从而在模拟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营销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3)多媒体教学。这是一种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和解说理论知识的实践性教学形式。这种方式一般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或即将学)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对营销管理的认识和理解篇(10)

1、前言

电力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对市场经济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广大人民的生活也息息相关。由于电力企业的营销建设起步比较晚,没有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电力营销系统,电力企业有着较为薄弱的营销意识,对用户的服务意识较弱,对电力的需求侧管理没有引起必要的重视,存在比较多的营销问题。针对这些营销问题,电力企业应该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建立面向市场的营销思想,针对市场经济建立相适应的营销系统,向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营销服务,加强需求侧管理,提升电力企业的营销水平。

2、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电力营销问题

2.1 淡薄营销意识

由于电力企业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具有较为特殊的地位,所以电力企业和其员工具有淡薄的营销意识,认为垄断的电力行业没有必要进行市场营销,缺乏有效手段控制电力消费,没有深入了解电力营销的重要性。电力企业的部分员工还认为电力供应是短缺产品,其供应还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电力用户只能按照电力公司的要求来进行生产经营,电力公司只对电力供应的安全负责就行了。这种观点造成电力公司员工对市场营销不重视,存在一种盲目的优越感,没有对市场经济进行充足的心理准备。

2.2 不完善的营销系统

由于电力行业市场营销起步较晚,没有建立完善的营销系统,只是将原有的用营业部门改成了市场营销部门,没有建立专门的市场营销机构。电力企业的营销力量较为薄弱,营销人员在企业员工中所占得比例过低,没有进行专业营销调研和营销策划人员的招收,缺乏专业、高素质、优秀的营销队伍。电力行业的营销系统不完善,营销人员没有扎实的营销工作基础,对市场信息没有进行有效地调研,没有掌握电力市场和营销形成的消费需求,缺乏应有的电力营销心理和用电潜力分析。目前大多数电力公司对电力市场的特点和规律缺乏研究,不能进行有针对性地电力营销,不能及时针对市场变化进行营销策略的调整。

2.3 服务意识较弱

由于电力系统本身的特殊性,电力企业的服务方式和项目管理没有进行改进,服务意识较弱,不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普遍存在等待客户上门的现象。电力公司没有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推出不同的服务项目,提供的服务还仅仅局限于表面,如微笑服务、上街宣传和服务设备的更新等,没有触及到深层次的服务,办理业务的速度、供电的稳定性和减少停电损失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4 对需求侧管理重视不够

电力公司对需求侧管理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入,重视程度不够,还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部分电力公司甚至认为需求侧管理是政府应该负责的事情,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没有任何的好处,甚至会加大企业的运行成本,减少企业的经济效益。部分实行需求侧管理的电力公司对需求侧管理重视不够,认为需求侧管理仅仅是为了缓解电力供应紧缺状况的发生,对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开拓市场没有任何帮助。电力企业在进行需求侧管理时,没有设定正确有效的管理工作目标,没有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针对发生的问题进行有效地应对。

3、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电力营销策略

3.1 转变营销观念,建立面向市场的营销思想

电力市场的营销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电力企业的核心之一,全体员工应该服务于电力营销的需求,对电力营销引起充分的重视,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建立面向市场的营销思想。这种转变应该是电力企业全体员工的转变,传统“靠政策、靠行政、靠上级”的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电力企业应该强化市场意识,重视市场的变化,转变过去的营销观念,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思想观念,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用户是企业发展的基础,电力企业应该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尽量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向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低廉的电力产品,引导用户正确消费,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建立面向市场的营销思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利润。

3.2 针对市场经济建立相适应的营销系统

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电力企业应该主动研究市场的特点和变化,针对市场经济环境建立向适应的营销系统,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电力企业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营销系统,包括市场策划与开发、业务发展、需求预测、电力产品销售、电力新设备、电力新技术等,为用户同更加全面的服务,提升用户的满意度。电力企业应该对电力市场的各种信息及时掌握,根据调研调整营销方法和营销战略,改善电力企业营销系统。

3.3 向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营销服务

电力企业应该更新营销服务的理念,进行服务模式的创新,在战略中对营销服务给予必要的重视,设定较为合理的服务目标,努力提升营销服务的质量,建立具有企业特色的营销服务,向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营销服务。企业必须重视客户的不同需求,完善向客户提供的服务,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给客户,满足客户的需求。电力企业可以设置投诉专线和意见栏,征求客户对企业的宝贵意见,根据一件进行营销服务的调整,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3.4 加强需求侧管理

电力企业应该加强需求侧管理,加大对需求侧管理资金的投入,提升需求侧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适应时代对电力企业的要求。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进行电力企业需求侧管理,在电力企业中推广先进的需求侧管理技术,提升企业对需求侧管理的重视,加强需求侧管理,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

结语

电力行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应该加强电力营销,提升企业营销水平。电力企业应该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建立面向市场的营销思想,针对市场经济建立相适应的营销系统,向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营销服务,加强需求侧管理,提升电力企业的营销水平。

参考文献

[1]苏瑞雄.电力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强化对策的分析[J].广东科技,2008(16).

对营销管理的认识和理解篇(11)

品牌的其中一个释义是,让顾客愿意花比购买同类商品更多的钱,去购买你的产品或服务。相反,如果消费者在同类产品的选择中,不愿意花更多的钱去购买你的品牌,你就不能算真正拥有一个品牌――拥有的只不过是一个有名字的商品而已。

被漠视的营销

从纽约的通用电气,到洛杉矶的迪斯尼,全美国的公司董事会,都好像垂着一块厚厚的丝绒幕帘,将其中的营销派和管理派完全分隔开来了。这真是一个难解之谜。

“营销太重要了,”惠普创始人之一大卫・帕卡德说,“实非营销部门可以承担。”但是对于管理派的高层来说,营销又过于复杂了,管理派通常没有任何营销经验,而且他们对营销定律也一无所知。

这种鸿沟如今变得越来越宽。对于一个在商业或竞技体育上,想要取得成功的团队来说,它严重地削弱了内部凝聚力。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古老的箴言,也很难在当今美国企业的办公室走廊里听到了。在大多数公司里,左脑思维的管理派和右脑思维的营销派始终处于战争状态。然而,这对公司、对他们各自的职业、对顾客,甚至对整个经济都毫无益处。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曾经对欧洲五个国家的217位企业高管做了深入访问。根据事务所的报告来看,“绝大多数CEO认为他们的企业明白营销的角色,但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营销团队对此却坚决表示反对。”

《财富》杂志就曾经夸张地描述了这一鸿沟。为庆祝创刊75周年,杂志列出了“75本书,教你了解商业中你必须了解的事”。可是,这75本书中有几本是有关营销的?显然,他们认为营销并不是你在商业中“必须了解的事”之一,因为没有一本营销类的书籍被列入其中。

杰克・韦尔奇,这位被《财富》杂志誉为“二十世纪最佳经理人”的通用电气前任CEO,在他的两本畅销书《杰克・韦尔奇自传》和《赢》中,他提及到了哪些有关营销的内容呢?几乎没有。

然而,他却写了很多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人力资源主管应该是企业机构中第二重要的人。”(他确实很忙碌,可以取代那些通常任期只有26个月的营销总监们。)

当然,杰克・韦尔奇在通用电气干得非常出色。但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他不必为营销问题而担忧,因为GE已经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品牌了。如果让韦尔奇先生去掌管克莱斯勒,结果会一样吗?

消除鸿沟的桥梁

作为营销人,我们十分同情企业里的营销执行人员。可是,我们的营收都必须依靠那些聘用我们为公司提供营销战略的公司CEO。

作为营销战略咨询公司,我们很高兴(也很痛苦)要为不同行业的几百家公司工作。通常是公司的CEO聘用我们;通常是这些CEO列出公司正面临的问题;通常也是这些CEO来决定是否接受我们的建议。

那么,这些公司的营销派人员在哪儿呢?他们基本都坐在会议桌的一边,另一边坐着公司的管理派高层。在这双方之间就是那块丝绒幕帘。我写这些内容,就是想尝试把这块丝绒幕帘收起来,为鸿沟的两边架起桥梁。帮助营销派理解管理派,也帮助管理派理解营销派。

作为营销咨询,你可能以为我们很多时候都在为客户的营销项目提供战略和战术建议。事实并非如此。我们需要花很多时间,向管理层讲解营销规则。

大部分CEO都极为聪明。一个昏暗的灯泡很难照亮办公室的角落,当CEO明白了营销可以(无法)做到的事情,他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但不幸的是,聪明的CEO们对营销却有一个极为歪曲的认识。要摆正这些想法是很困难的,因为拥有很强逻辑性的左脑思维管理派。对营销的所有认识都是错的。

事实上,一家家公司接连陷入困境,正是因为它们聘用了学识和常识都很渊博却很难改变固有想法的CEO,这些CEO对营销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就拿克莱斯勒公司来说。2006年,克莱斯勒的销售业绩下滑了7个百分点,公司损失了15亿美元。这也是戴姆勒最终在2007年把公司交给赛伯乐资产管理公司的原因之一。

赛伯乐接下来做了什么?它们聘用了家得宝前任首席执行官罗伯特・纳德利,希望他带领克莱斯勒走出困境。

纳德利先生专长什么?据报纸报道称,他是一个“缩减成本,大规模生产”的专家。

克莱斯勒计划减少13000个工作岗位。纳德利先生对这一管理方法发表了看法:“做得更快、更有效率,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不够快?不够有效率?这是克莱斯勒的问题吗?每一个营销人都知道克莱斯勒的问题是什么。它不是一个大规模生产的问题,也不是价格问题。请说出一个你会购买克莱斯勒汽车的理由。我说不出来,你能吗?

克莱斯勒的营销问题

让克莱斯勒汽车价格更便宜、生产速度更快,这并不能解决问题。相对来说,克莱斯勒的售价已经比丰田、本田和日产汽车便宜了。

首席执行官一般很难认识到营销的问题。你之所以能成为CEO,是因为你十分热爱你的企业,并展示出你对企业品牌永久的忠诚。在你心中,即使是一个外行人,也会对你企业的品牌顶礼膜拜。

正如纳德利加入克莱斯勒时说的那样:“我不仅仅是为收入而来,而是要把令人无限崇拜的克莱斯勒品牌,把它带到应有的地位。”但如果你连问题都没有认清,又如何能解决问题?营销派会认为克莱斯勒是一个“令人无限崇拜”的品牌吗?梅赛德斯一奔驰还差不多,但是克莱斯勒呢?

从营销派的观点来看,大部分克莱斯勒的品牌简直一团糟。克莱斯勒是什么?是并不昂贵的PT漫步者(PT Cruiser),还是昂贵的克莱斯勒3007道奇(Dodge)是什么?是便宜的轿车,还是昂贵的卡车?

然而,根据公司的“常理”思维,它们需要全线产品,用它们的品牌名来做营销。

几年前,克莱斯勒收购美国汽车公司时,那家公司也是一团糟。美国汽车公司唯一具有较高认知度的品牌是吉普(Jeep)。即使这样,美国汽车公司也认为,它们的吉普经销商同样应该出售鹰牌(Eagle)客车。收购之后,被克莱斯勒保留下来的美国汽车公司品牌只有吉普。其他的都留在了历史的停车库里。

一种是管理主导行动,另一种是营销主导行动。早在1998年,戴姆勒一奔驰以360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克莱斯勒。《国际论坛先驱报》称其为“在全球汽车工业的未来蓝图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交易”。

这听起来像什么?对我们来说,听起来像是典型的左脑管理式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