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网红经济现象大全11篇

时间:2024-02-10 16:35:48

网红经济现象

网红经济现象篇(1)

不仅如此,喜茶、丧茶、鲍师傅等餐饮食品也曾相继引发过一阵追捧,虽然未能像小龙虾一样成为现象级产品,但从餐饮行业塑造出新的网红品牌,无异于是打破网红经济沉寂态势的一个新思路。

不过当网红走过微博、微信、短视频和直播崛起的时代,发展至现在的美食网红,主体由人转变为物,内容创造的实质正在被淹没,这是不是网红经济的一种没落?又或者阶段性的昙花一现,是不是意味着网红经济只能是一种短暂的商业现象?

从人到物,是不是网红经济经的一种衰退?

当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传播媒介的主流,网红的诞生也就成为必然,这就和电视时代衍生出影视明星的情况类似,所以广泛来讲一切在互联网平台上火起来的人都可以称之为网红。只不过网红经济的产生就稍微缓慢一些,它的形成前提是网红寻求变现成为普遍意义上的现象,这也就决定了它存在的根基是将人气转化为价值。

最早的网红其实可以追溯到互联网接入初期,众多文学网站和社区催生了以思想和文笔见长的“互联网人”,比如中文互联网第一读书社区榕树下,曾经汇集了安妮宝贝、韩寒、宁财神、郭敬明等一批相当早的成名作家,而天涯风生水起之时他们又混迹于此,为其创造了“最有人情味的社区”。

虽然这并不是现在狭隘意义上的网红,但明显可以看到这个时期的名人,同样是借助网络媒体获取粉丝,只不过更倾向于使用纯粹的文字信息表达,这对应的反而正是以文字交流为主的社交方式。

2010年以后,微博和微信的相继来临除了涌现出一批入驻较早的明星达人和大V,还使得网红群体从精英化逐渐转向平民化。一方面是因为社交平台的变化直接推进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类营销或内容生产账号层出不穷,尤其是各大平台的助力,致使自媒体的门槛不断降低。不过现在能真正拥有海量粉丝、流行于普通网民的自媒体“网红”愈加减少。

另一方面,这个时期的网红产生,显然已经不是凭借内容输出这种单一途径,外貌、恶搞、言辞犀利等皆可以成为以“奇”致胜的方法,因而网红的人群数量呈现指数式上升。同时也正是因此,网红开始推动自身积累的名气转向商业价值变现,通俗意义上的网红经济应运而生,而且电商网红、自媒体网红等分支也意味着,网红经济在向纵深垂直方向发展。

随后短视频和直播的风口渐起,这种全新的社交互动方式,可谓是推动网红经济走向发展巅峰,当然背后不仅是移动互联网普及带来的改变,更是因为网红泛娱乐化的趋势更容易吸引网民的关注度,尤其是全民直播时代的火爆,即使是稍纵即逝,也使得“网红”一词深入人心,成为2016年资本竞逐和市场追捧的集中对象。

且不论网红变现的难题,单从人气累积或者暴涨的时机来看,无论是曾经的微博大V、自媒体大V还是如今的短视频网红、直播网红,背后或多或少都对应着一次次风口的掀起,甚至可以换句话说,这些社交平台的产品更迭孕育了一批批风格各异的网红群体。只是当这些风口次第回落,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被暴露出来的网红经济的真实面貌。

当然,网红经济发展至今少不了政策指令的干预作用,尤其是近两年互联网经济的风云变幻,都跟其有直接联系,也同时直接切断了网红的进阶之路。

一则直播网红的扼杀是因为其渐趋低俗性的错误方向,这令网红经济接触了政策底线,二则涉及到内容输出的短视频、自媒体等形式,近来因为思想意识的抓紧而变得更加如履薄冰。所以现在想来,也唯有只能饱口舌之欲的美食和互联网的结合,才不会遭致飞来横祸似得的政策风险,由此短视频网红和直播网红让位于美食网红。

不过纵观这些没有风口支撑的美食网红,喜茶、鲍师傅等皆稍纵即逝,而且更多的只是小众范围的火爆,所以网红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是不是代表着一种衰退呢?

现在的网红经济已经偏离内容创造的本质

随着风口的持续消退,网红经济理所当然地进入缓慢成长期,甚至有很多已经在洗牌期被市场淘汰,因而这种衰退趋势仅仅从相关数据就可以看出。

以直播网红为例,腾讯研究院最近推出的《2017网络主播新风尚》报告中显示,在对全国4500多位主播进行问卷调查后统计发现,直播月收入1万元以上的头部主播占比仅为5%,而月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普通主播占比却高达95%,其中月收入仅在100元以下的主播占比超过7成。

再者,全民直播时代崛起的知名网红如今也在面临着大量粉丝流失的问题,据业内人士透露,2016年上半年几大直播平台上排名前五的头部主播,活跃粉丝数据可以达到几十万个,但到了去年年底,活跃粉丝数据就已下滑到5万个。

直播本身遭受的打击使得该行业一蹶不振,不止如此,“直播+网红+电商”这种一度被资本市场看好的商业模式,现在也因为直播受损,破坏了原本三角支撑的商业关系,从而重挫了网红电商的行业发展。除此之外,逻辑思维和papi酱的分手似乎也是网红难以为继的重要信号,总而言之,种种数据和事件都在暗含失去风口后的网红经济,正在走向沉寂。

不过在网红经济的高潮期,政府的强制干预扮演了太过重要的阻断角色,它使得直播的步伐戛然而止,令短视频、自媒体行业发展受限,因此这一外在阻碍似乎成了网红经济衰退的罪魁祸首。而且很多人认为政策清理低俗内容无可厚非,但它却在用“一刀切“的方式,破坏网红经济已经成形的商业模式,所以必然要承担主要责任。但现实情况真的如此吗?

显然这样说只是表象,风口助推毕竟是外部力量,尽管它在网红崛起的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但内因依然是网红个体传达的理念、价值观甚至是性格特征,正因为这些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切合普通网民或部分网民的需求,所以才能向品牌转化、进而催生商业价值。一旦只依靠外在模式,等到风口停歇时自然会暴露在市场检验之下,淘汰只是迟早的事。

因而单从已经扫地出门和正在挣扎求生的网红对比来看,即使是有内容输出的网红,在同质化竞争中也已举步维艰,更何况是一些哗众取宠、图一时之快的投机者,这也再次证明网红经济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内容生产形式,无论是营销造势还是资本运作,都是在为个性化品牌服务。

但是从知识网红到现在的美食网红,可以发现,随着用户群体的平民化和形式的多样化,内容要素逐步受到强烈冲击,不仅其内涵渐趋浅薄,而且内容对网红发展的核心作用不断被淡化。就比如从郭敬明到凤姐,再到只会卖弄自己身体的美女主播,内容价值可谓是逐级递减,而劣币驱逐良币,这部分人恰恰能迅速成为网红群体的主流,这不可不谓是网红经济的畸形发展。

再来看如今的美食网红,借助既定的商品,贴上某种精神需求的标签,只不过是一种变相的营销方式罢了,更何况在这一过程中连实质性的内容产出都没有,因而也就导致各类网红美食或者网红店只能小规模、短时间地存续。而这种网红主体由个人转化为商品的趋势,正是将内容要素近乎抛弃的表现。

总而言之,就像实体业少不了制造的内核、虚拟经济少不了平台和服务的根基,网红经济完全背离内容要素,实际上就是一种衰退。

网红经济在现阶段依旧只是一种商业现象

网红经济经常被拿来和娱乐行业相比较,尤其是一夜爆红的偶然性和依赖粉丝等特性,令这两者有了很多相似性,再加上知名网红和娱乐圈的相互输出,已经预示着现实的商业联系。也正是因此,通过两者的对比,更能发现网红经济难以从商业现象转化为成熟行业的原因。

其一,影视内容是普通观众或用户的娱乐需求,甚至可以说在电视时代就已经形成刚需,因而尽管现在所处移动互联网时代,本质上也只是拓展了其传播的媒介,这就决定了影视资源在娱乐行业占有主动地位。

而网红群体满足的是多元化的娱乐需求,在波及范围和持久性上难以和影视剧相比,再者他们更多的依附于互联网平台,尤其是过度地依赖风口之上的资本追捧。也就是说在运营过程中陷于被动,往往在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时,就被资本抛弃,因而网红经济带有极强的短暂性。

其二,影视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稳固的运营模式,而且其音乐、影视、综艺等细分市场,既拥有广阔的开拓市场,也能够彼此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况且相关娱乐公司、传媒影视早已格局既定,所以只要内容过关一般情况下能够获得利益来源。

而网红经济仍在停留在寻求变现的道路上,仅靠打赏和小部分的广告投放,难以维持稳定收益。而且背后维护网红运营的孵化公司和承载平台,有很多都是和网红一样处在发展初期,一方面要面临各自的发展困境,另一方面它们的利益状况和网红收益并不是完全重合,也就是说即使平台做大,网红也不是最终的受益者。

网红经济现象篇(2)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前言

我国网红群体初受关注时是在2013年间,其经过两三年发展后,如今网红群体数量逐渐庞大,各个网红拥有的粉丝数量也在壮大,导致出现了网红经济,其真正开始爆红是在2015年,年度十大流行语中网红即是其中一种。网红本是贬义词,但在当代社会中其却成为很多人追逐的对象,网红存在的形式多样,载体可以是现实生活,同样也可以是网络世界,能够成为网红主要是因为其自身特点、行为或参与的相关事件引发网民关注,直至走红,其在网络中能够轻易吸引“路人”关注,成为其粉丝。

一、网红概述

自互联网出现伊始,网红即随之出现,并且相伴走过十几年时间,在这期间,互联网方面经历多次变革,而变革后即会出现与之特点相符的网红群体,并且其可以推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可见两者间的关系。网络小说红极一时,文字网红更是多不胜数,如今虽然该方面不似往常火爆,但依然活跃在大众眼前,而当进入图文时代时,图片即成为了网红利用的工具,其能够轻易为网红博取眼球,并且迅速发展成为关注热点[1]。

自媒体崛起,使得人们将网红视为“新经济物种”的一种,并且极受关注,如今不仅是娱乐圈的美女、帅哥可以成为偶像,网红世界中的锥子脸或经滤镜修饰过度的男男女女,也变成了偶像体系的一个分支。另外,视频媒体人讲解事物的新论点、新模式,使得很多人对其产生兴趣,甚至无止境的追捧。微博如今是当代社会中极为常见,也极受欢迎的社交平台,其中很多网络大V均是网红,其通过多种形式的营销是自己集聚网粉,动辄上百万,可谓网民代言人。

网络营销中,美貌是必不可少的,在网红席卷全球时,网红脸也成为茶余饭后的探讨对象,身材性感、锥子脸以及大眼睛是其标志性特征,而网红日常自拍必备物自然要有奢侈品。故,网红模式本质上即是为大众展示美的生活日常。

二、网红经济发展现状

网红经济中网红个体店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店铺经营者往往一人独揽多重任务,包括选款、进货、更新、粉丝运营以及最终的销售,而在众多网店达人中,则有许多思想先进、营销技能强、组织能力强的人开始构建孵化器公司,其通过网络交流将众多网红个体店铺组合到一起,开展整体经营。孵化器公司如今也已经渐渐步入正轨,甚至形成了培养新模式,其具有娱乐圈经济人的特质,能够使“路人”迅速发展成网红。

网红所发出的视频、图片以及文字等,均已经成为了当代耗费大量流量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移动、联通或电信均因此方面获取很大收益,相关调查表明,“网红经济”如今已经不再是单独发展的时代,其已经引起了投资界的注意。我国较为著名的网红当属姜逸磊,其经常在网络中播放自己录制的小视频,而此类小视频多以高效、犀利或动作浮夸为主要特点,但正是这些特点引起了大众关注,播放量往往可以在几分钟内破10万,其中产生多大的流量总量自不必多言。并且此后其还不断对自己的小视频进行加工,如加速、加特效等,逐渐将其打造为言辞犀利、敢于自黑的当代女青年。如今姜逸磊频繁出现在微博热搜中,1000多万的粉丝、超过10万次的阅读量均使得其成为当代著名网络红人之一[2]。

三、网红经济发展走向

虽然网红经济并不是直销经济,但其通过不同的营销方式却能够带来更大的收益,因此其不仅是社会现象,也是全新的营销路径,广告、会员等均是其重要的盈利模式,其中广告的变现作用更为突出。因网红通常对广告内容驾驭力较好,容易引起粉丝共鸣,并且当代社会的粉丝对于自身偶像具有很强的忠诚度,因此粉丝对于广告的接受度也很高,除此之外,粉丝打赏以及卖会员也是粉丝经济的另一种形式[3]。

以网络大V为例,其粉丝量众多,的内容浏览量也较为庞大,10万是其较为基础的浏览量,而在10万浏览量中按概率算,基本均会超过900人会打赏,而打赏的额度在2~20元左右,如此一来仅仅以一条链接,网红即可以收入过万。如今网络平台较为强大,可以为网红群体提供足够的平台,并拓展发展空间,使网络红人的优势得以挖掘和展现,但网红经济并不是十全十美,由于当代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也导致了很大一部分人对网红有着深深的排斥感,甚至会受到主流价值观的抵制,因此其今后究竟可以发展到何种地步、会不会有更全新的经济物种代替、其是否能够变成主流经济均是未知数。

四、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关于网红经济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走向如何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也对娱乐事业产生了冲击,网红存在的意义为何?是否有继续发展的必要?如何使其保持健康发展?等问题急需解决。自媒体时代下,新经济物种层出不穷,网红经济更是备受关注,其由网红自身的影响力所聚集的粉丝数量极为庞大,甚至超越许多二三线明星,并且网红群体的粉丝十分乐于追求同款,如同款衣服、同款鞋子等,为相关赞助商带去了巨大经济收益,但此种现象能否长久还是个未知数。

参考文献:

网红经济现象篇(3)

台湾中时电子报6月23日以《漂亮可以当饭吃?大陆“网红”经济正夯!》为题报道称,一般人可能会好奇,网红到底是些怎样的人?据了解,他们都是有某些特质或长处的普通人,因为网络的传播效果而被放大关注,或结合偷窥、刺激、娱乐、崇拜等心理吸引人。网红多是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发迹,也就是靠着对手机镜头自言自语、走到哪拍到哪的所谓“网络主播”。据中国大陆《网红经济白皮书》报告,这类型红人在大陆超过100万名,其中82.5%都是美女。

据了解,除了享受被人瞩目的虚荣心,成为网红更有实质商业利益。在网络直播过程中,可以透过与网友互动累积人气,进而透过受赠虚拟礼物兑换现金。平台就会根据每月受赠礼物价值,去跟主播进行分成,通常可以从中获得30%到40%的等价金额。

网红经济现象篇(4)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网红经济;发展

自2014年开始,“网红”这个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虽然发端于网络,但已经时时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涌现了大量的网络红人,他们通过其巨大的影响力,增强了营销价值和品牌传播杠杆,这样具有互联网的高传输效率。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使更多的粉丝对其关注,和粉丝们做好互动,从而实现巨大的商业价值。而围绕网红延伸出的商业链条和盈利模式,则称为网红经济。这种模式创造的商业价值和行业前景是值得我们分析探讨的。

1网红和网红经济

网红其实就是网络红人,就是在现实或者网络上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种行为而被广大网友关注,成为焦点人物从而走红的人。迎合了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追求刺激、窥私、臆想等心理需求,从而成为网民追捧的名人。网红经济是以一名绮年玉貌的时尚达人为形象代表,以红人的品味和目光为主导,进行选款和视觉推广,在社交媒体上汇集人气,依靠广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这样就可以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

2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式

2.1网红经济商业模式的实质

网红经济商业模式的实质就是“内容+社群+电商”。网红经济就是网红要依靠自己敏锐的嗅觉生产出质量较高的内容产品,然后以此来吸引粉丝的关注,通过社交平台和粉丝进行互动,进一步了解其需求意见以及近期感兴趣的话题,并及时对自己的着手点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生产出更具“热度”的内容产品。网红利用率较高的社交平台目前包括微信和微博,其中多数网红将自己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微博微信公众号的维护当中,在账号中分享自己的生活方式、旅行攻略、食物、图片、推荐产品、评论影视剧以及吐槽社会问题等。长时间的做这些事情就会将粉丝的关注度引导到网红的推荐点上。有粉丝关注就说明还有商机的,所以需要电商平台作为支撑。

2.2网红经济的产业链发展

一个网红有平台展示自我和推荐产品,其中有渠道提货样基本上形成了网红经济的产业链。网红经济的产业链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上游、中游和下游。第一,网红经济产业链的上游,即社交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平台是整个网红产业产生的一个前提条件,如果没有社交平台的话就没有网红,自然也就没有和粉丝进行交流的场所,更加没有展示自己个性及才华的平台,那么后续的变现也就无从谈起。由于粉丝群众基础越大、社交平台越大就大,那么网红能够获取的资源也就越来越多,所以,社交媒体平台在网红经济产业链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第二,网红经济产业链的中游:网红经济公司。网红经济公司其实就是对网红进行挖掘、培养、经营以及运作的机构,因此在网红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是对各方进行协调。网红经纪公司不但要负责发现网红并签约网红,同时也要帮助网红来经营相应的社交账号,从而保持粉丝的关注度,另外网红经济公司还要为网红的变现提供相应的渠道,从而确保销售产品生产与电商平台之间的联系。第三,网红经济产业链的下游:电商平台。电商平台其实是网红经济变现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网红最主要的经济性体现的一个环节。通过社交平台,网红可以为他们推荐产品,而供应商生产产品,再通过电子商务的渠道进行产品的销售。目前小红书、苏宁、聚美、京东以及淘宝等电商平台以各自的平台特性和商品覆盖领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而这些消费者也是网红关注者的重点人群,如此一来就形成了网红经济产业链的闭环式运作。

3网红经济未来发展策略

3.1拓展延伸产业链条

为了发展网红经济,因此需要在网红的内容创造、平台服务的提升以及经济资本的集合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延伸。例如网红张沫凡就是从一些小视频起家的,当的视频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关注后,他就趁热打铁,开始向自己感兴趣的护肤品行业进行拓展,从而创建了属于自己的护肤品牌,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丰富内容他还定期在社交平台上关于搞笑视频、时装搭配以及护肤等内容来维持自己的粉丝关注度。由此可见,未来的网红经济就是全方位、多维度、多产也以及多元化的全能型的产业链发展。

3.2共享经济模式的持续发展

网红经济开创了网红与供应商、运营方、社交平台、变现平台等多方共享的经济模式,微博、微信、支付宝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社交支付平台将继续为共享经济模式提供发展机遇。

3.3粉丝经济的运用

粉丝经济就是架构在粉丝以及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是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来增值情绪资本。其主角是消费者,通过消费则会来主导营销手段,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企业借力使力,从而达到为品牌和偶像增值情绪资本的目的。小米科技在商业界内应该算得上运用粉丝经济最成功的,主要是通过各个领域爆款产品的粉丝经济的运营,从而将小米科技打造成了世界知名企业。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及成长,越来越多的商业机构开始运用粉丝经济来运营公司和产品,一时呈现出圈层化和小众经济的现象。因此,移动互联网时代必须打造良好的产品及服务,并掌握用户的需求及心理期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粉丝经济的才能,从而促进网红经济的发展。

4结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诞生记应用,人类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社交网络世界中,每个个体都有公平公正的。网红只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出现的一种现象级事件,不过对人类世界也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只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正向需求的存在,那么网红和网红经济也会促进商业的繁荣及社会的进步。参考文献:[1]杨吉.网红经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红利市场[J].传媒评论,2016(6):95-96.

网红经济现象篇(5)

孩子们的理想大多是单纯的,网红之所以成为他们羡慕的对象,无非是粉丝众多、收入颇丰,而且似乎没什么门槛。北京多所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有八成小学生希望成为网红,一些家长甚至为孩子报了“网红培训班”。然而与此同时,一些网红的表现却令家长们失望,炫富、炫身材、爆粗口,甚至还有一些少儿不宜的淫秽色情内容。如果任由这类内容主导青少年的价值观,将是互联网作为一种文化的失败,也是成年人社会的失职。

网红作为互联网文化的产物,从一开始就有着草根化、粉丝化的特点。他们最早是一类网络名人,或者热点新闻的主角,其中不乏励志型人物,比如“布鞋院士”“最美教师”等。然而,随着一些人刻意“博出位”吸引大量粉丝,一些商业公司从中嗅到商机,靠炒作、制造话题等模式“吸睛、吸粉、吸金”,开启了一个泥沙俱下的“网红2.0”时代。目前这一轮则可以称为“网红3.0”时代,与之前单靠“颜值”“出位”“打擦边球”等走红模式相比,这一轮网红经济在内容策划上更加精准,粉丝运营更加商业化,网红本身的形象和能力要求也更高。

网红经济现象篇(6)

网红的火爆更多是背后的资本在推动

我们知道,网红早已有之,比如很早之前的芙蓉姐姐、天仙妹妹、网络小胖、龅牙哥、凤姐甚至犀利哥都可以算网红。那时候的网红没有今天成为一个极强的概念性的话题现象,在于当时期的网红,被网民消费病毒式传播,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缘于社会转型期间网民情绪的一种自然表达,继而被病毒式传播,彼时的网红往往成为大众嘲讽和解构的对象。少有背后资本方推动与利益掺杂其中,显得更为纯粹。

但今天的网红不一样,今天的网红其本质目的是为了赚钱,而且在网红背后,多有资本利益方在推动。比如就拿网红扎堆的直播平台来说,斗鱼直播在3月刚宣布完成新一轮1亿美元B轮融资,紧随其后的是王思聪的熊猫TV;知名时尚博主gogoboi、影评界网红毒舌电影等也纷纷将首个自频道落户优酷,其背后都有团队与产业链资源在运作。也就是说,网红的火爆更多是背后的资本在推动。

资本方为何要推动网红经济?

事实上,这就如O2O、微商的火爆是同样的道理。在资本市场,永远在追逐新的概念,所谓的网红更多的是粉丝经济的变种,它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资本全力在背后打造网红的背后其目的就是迅速获利。

资本市场有个周期性的规律是挖掘新概念,从互联网思维、O2O经济,到微商经济、P2P模式、IP概念、网红经济莫不如此。目前挖掘出“网红经济”,是缘于在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已经从高速增长步入到平缓期,资本逐利的惯性上来讲,它需要更具想象空间的投资渠道与项目快进快出获利,而网红经济可以迅速变现的暴利符合资本市场迅速圈钱的逻辑。

Papi酱在优酷平台上40多个原创短视频获得1200万元融资之外,网红迅速变现的暴利屡屡出现,比如静言股市在优酷自频道单场直播收入88万,金融圈里某美女券商分析师通过直播平台进行直播路演和观点分享,直播20分钟,粉丝刷礼20万元等,诸如此类网红事件屡见不鲜。

而资本市场通过网红概念炒作一轮,可以带动影视文化、动漫音乐、通信、互联网零售、电商等多个板块的概念股大涨,带动所谓的“二次元经济”、“粉丝经济”概念持续火爆,资本方就能从中持续获利。比如我们看到日前网红市场规模过千亿,不少网红概念股一路涨停,就是资本方推动网红经济背后可迅速获利的本质。

从创业者角度来看,这两年以来,万众创业背后是尸骨累累,失败者居多,许多创业者在关键时刻没有得到投资,也没有资源来满足其基本需求。整个创投圈弥漫着悲观气息,网红创业这应对了当前创业者快速致富的内心诉求。

资本追捧网红的负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

但创业者需要考虑的是,今天的资本市场对烧钱模式但又看不到盈利前景的项目已经不感冒,网红经济符合金字塔规律,它的火爆都有其基本规律,从pipa酱到咪梦,基本属于本身在细分领域紧扣粉丝心理诉求的内容创业者,她们的特质不具备可复制性。

另一方面,网红经济目前也都是烧钱模式,不具备可持续性,直播平台作为网红孕育的平台,比如说,当前大多数直播平台仍处于烧钱阶段,并没有商业化的手段。目前直播平台的核心资源就是网红,而且知名主播的签约费水涨船高,目前最高纪录是电竞女王MISS,被虎牙以1亿元签下3年合约。

当网红成为风投竞相追捧的新概念,网红背后的平台价值也会跟着水涨船高。但资本追捧网红的负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就是大量网红涌现,竞争日趋激烈,为迎合低俗趣味,许多直播平台的网红为吸睛为导流获取用户,不断打擦边球触碰底线来搏名获利,导致平台方触碰政策红线的风险也与日俱增,由此导致政策层面对其约束。

比如不久前,文化部将斗鱼、虎牙直播、YY、熊猫TV、战旗TV、龙珠直播、六间房、9158等多家网络直播平台列入查处名单,而背后的诸多资本方也浮出水面。显然,直播平台与主播之间的存在高度契合的利益关系,对于打擦边球的游戏,资本方自然心知肚明。因此由资本驱动的网红的背后,就是整个网红经济病态式发展的根源。前面说到政策钳制网红的问题,我们拿直播平台的网红为例,当更多社会资本和创业公司都进入直播市场,网红的红利可能由于政策而趋于边缘化。这对于要做网红的创业者来说,并不是利好消息。

另外,大多数多数网红并没有新的商业化的手段。当前网红的变现还主要停留在卖周边产品(化妆品、服装等),以及微电影、电视剧、综艺、电影、广告等。当然,许多网红依赖于此确实赚钱了,比如广告模特张大奕在淘宝开店,凭借400万微博粉丝导流,店铺的年销售额在千万元以上;一些电竞主播依靠平台签约费、电商分成、流量广告合作等方式也日进斗金。但目前除了服装行业、网络直播、广告等领域,网红很难从其他领域真正获利。papi酱目前也表示拿了投资后商业化也还没想的很清楚。

对于创业者而言,要积累粉丝称为网红本身是一道极高的门槛,加之网红目前的变现模式并不具备普适性,而缺乏资本推动的网红往往会呈现昙花一现的结局,网红未来被政策钳制的可能性大增。而可商业化的网红,往往是拥有资源和资本的大佬在背后助推,能跨越产业链和平台,未来可从内容生产者向用户经营者转型。

但对于缺乏资本与资源助推的创业者,想成为网红的机会与概率并不大,因为目前的网红群体已出现内部分层,形成较为稳定的金字塔结构。这个时代的消费者,事实上其理性程度远超想象,在直播网红之外的多数领域,用户还是会选择为优质产品买单,而不是为网红本人买单。

网红创业更像是一种玩票和忽悠

另外,当今的“网红”和淘宝、广告、套现、融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资本市场利益链上的一环,它并不适合多数领域的创业者。创业者在各种资本市场环节与条件缺失的情况下,想成为网红只能是无米之炊,反而将自身陷入各种成名博眼球的误区之中,而忽略本身的产品战略与用户经营。

创业者要脱颖而出,品牌与定位差异化是核心,但当创业者太多,网红不够用的时候,就会走入同质化,继而网红会逐步蜕变成为一种负面词汇与形象,而且创业者是网红的这种标签反过来还将可能伤害产品品牌本身。也就是说,创业者应该做网红,做不了网红的就不要创业的言论其本质是本末倒置。

这种逻辑大致意思是拥有粉丝就可以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但很显然,明星效应创业无疑比网红的段位更高,但我们看到许多明星投资创业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在手机行业,崔健、林志颖、周杰伦、韩庚等诸多明星做手机多数已销声匿迹。也就是说,对创业者而言,网红效应无法改善目前供应链效率较低以及客户精准营销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网红的变现模式多数就是承担一个导购的意见领袖的角色,向粉丝卖广告或者电商经营,但这种形式本身不具备持久性,也不是对供应链生产效率的改善,更解决不了产品本身的竞争力问题,更无力改善库存、资金链等创业者关注的核心问题。

归根结底,创业者的核心始终要解决产品创新、资金、技术、商业模式以及用户获取、运营等环节的问题,而不是思考如何先打造好个人形象、博取眼球先吸粉的问题。在目前来看,或许对于理性的创业者而言,技术资源、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网红资源都应该是为产品服务,网红是其中一个拉动环节,而不是将自身打造网红。

而网红创业显然也是一种低段位的创业,所以有明星就表示自己不愿把自己跟红人混为一谈,因为网红过于三俗,粉丝也会进行区隔。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不少网红卖衣服门槛低,挣钱快,转化率高,复购率高,资本变现能力强。这反映出网红的共性问题是:大多数打算趁自己还红的时候,捞一笔走人,这是暴发户,而不是企业家。从这个意义来看,网红创业更像是一种玩票和忽悠。

网红只是一种快餐式消费的文化

网红经济现象篇(7)

“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奇女子”papi酱,以制作一系列的搞笑短视频迅速扩散为现象级自媒体。她2015年10月开始上传原创短视频,对日常生活进行种种毒舌的吐槽:“为什么你送的礼物女友总是不喜欢?”“槭裁磁孩儿要逛街?”……不仅犀利,而且非常贴近生活,许多粉丝对她的评价是“说的正是本宝宝的心里话”!与那些脸尖如锥的标准化网红不一样,这个长刘海鹅蛋脸的中戏导演系女研究生更是朴实到了“家”:她的短视频全是在陈设简单的家里拍摄,你甚至想象不出除了摄像器材和人力制作成本,还有什么环节需要花钱。但就是这些朴实到“家”的视频,在短短几个月内为她赢得惊人的粉丝数:微博751万、微信公众号1012万。从其公众号的阅读数以及粉丝的狂热程度来说,“Papi酱”当之无愧为2016年第一网红。

“有人看到的是网红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宿命,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人转型升级的无尽空间。”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这样解释他为何投资papi酱。

传统意义上网红的走红,大多离不开发高“颜值”美照、制造话题等套路,而随着自媒体的升级,处处都是美图秀秀的现在,还想只做个“颜值网红”,你就out了!papi酱“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表面看是靠着搞笑的变声器、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来吸引人们关注,但细细斟酌不难发现,她每条段视频无不紧贴社会生活的热点,以赢得大量关注。在3月初的《2015年中国网红排行榜》上,papi酱紧随王思聪之后,夺下年度第二名。正如网友将网红分为颜值派、气质派和才华派,三者当中,才华派显然能走得更远一点。

当然,从过去的经验看,网红通常是“各领三五年”,Papi酱会不会持久很难说。网红经济这个现象或许会持续下去,但是就单个网红而言,没有更深厚的底蕴极有可能只是过眼烟云。

网红经济现象篇(8)

而一切都在2016年发生了改变。想必所有人都知道最近风头正劲的一位网红——主打短视频吐槽的papi酱。这个号称集美貌才华于一身的女子,以平均半周更新这一条有笑点的视频,在每个平台的自媒体账号都能通过打赏的形式获得成千上万的直接收入。之后融资1200万,首次广告拍卖价2200万,在所有人的目瞪口呆中,彻底将网红经济引爆到当前最受关注的风口之上。

从吸睛到吸金,网红正在去贬义化

实际上,在网红这一个概念出现之前,网红就已经出现在了互联网中。从表现形式上来说,早期的dodolook、芙蓉姐姐到凤姐,乃至到打色情擦边球的兽兽,当时大多数都是以炒作为主要目的。

除了走可爱俏皮路线的dodolook,同时期的网红几乎都以审丑和恶搞为手段,积攒虚无的网络人气,以此满足其个人的出名需求。

这都可以概括的成为网红1.0时期,总的来说,这个时代的网红们,更多的是为了获得关注度,然后借助关注度,向别的领域拓展,网红只是一种手段,本身变现环节及其薄弱。

此时的网红更多的寄生于传统媒体,门户和论坛博客之上。而这些在那时看来,不过是旁门左道而已。也正是如此,那时候即便是当时最为优质的网红dodolook——这位从2005年左右因为制作搞笑短片而火遍互联网的美少女——在那个蛮荒的互联网时代,虽然达到了现象级的网红,并且借此想要拓展到娱乐圈,成为一个明星,但却未能挤入主流的娱乐圈中,最终难逃销声匿迹的命运。而其他如凤姐、芙蓉姐姐不得进行更大痛苦的转型,勉强刷着存在感,而依赖色情获得人气的兽兽之流更是昙花一现,为人所不齿。

之后微博的兴起,开启了网红2.0时代。

朝阳V姐、、嫩模、传统秀场主播们成为所谓网络红人的主力军。并且将吸睛效应发挥到了极致,在这个时候,郭美美、干露露成为最为著名的一批网红,其次是主打美色经济的秀场主播们。

此时的网红们已经又有了一定的变现能力,但是,由于层出不穷的负面事件,导致网红与低俗媚俗绑定到了一起,使得网红一词被彻底贬义化。加上各种最美XX的泛滥和说教,网红开始引起大众的反感。所以,虽然此时网红开始层出不穷的涌现,但不论是相比网红初期还是后面的3.0时代,这个时期依旧是网红最为低谷的阶段。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大兴,美拍等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崛起,手机短视频和全场景直播逐渐被大众所接受,网红诞生的渠道变得畅通起来,开始从负面的沼泽中艰难挣脱。

大众也开始越来越接受“网红”这一概念,网红逐渐去贬义化。加上网络监管的加强和网民的审美水平增高,单纯的依靠低俗媚俗成为网红已经极为困难。这促使一系列优质有趣或者具有审美情趣的网红相继诞生。

这些新网红因自身粉丝形成的巨大流量,让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现能力得到大大的加强,使得网红正式进入了3.0的吸金时代。他们或生存于美拍等直播短视频的平台之上,依靠平台变现,或生存于社交媒体之上,依靠结合自身优势做电商变现。

15分钟成网红的前提是需要内容积累

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曾经作出过两个相互关联的预言:“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加起来耗时半个小时,就能搞出一个名人,然后再搞死一个名人。

曾经很多人都认为不可思议,但是自从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这两句话已经被彻底实现。而这一著名的15分钟定律更是被奉为网红界的圭臬。但是事实上,这误导了非常多的人。因为想要成为网红,绝对不可能仅仅是因为抓住了十五分钟。这看似十五分钟的爆红,可能背后是数年无人问津的积累和沉淀。

正当红的papi酱很容易让老网民想起曾经的在10年前火爆一时的dodolook。可以这么说,伴随着网红3.0时代的到来,papi酱几乎复制了当年的网红1.0时代的前辈dodolook的成名路径,成为的16年第一网红。

但很显然,今时往昔不同,papi酱赶上了网红经济爆发的前夕,并幸运的成为网红经济最终爆发的导火索,因此名利双收。而曾经在网红1.0时代造成现象级的dodolook,在网红大潮重新爆发后,也开始借助美拍平台,重新回归大众视线,甚至依靠其话题扩散能力,重新回流了人气,成为网红3.0时代的新网红。两人之间的角色变迁,颇有一种宿命论的味道。

而抛开宿命论,纵观papi酱的成名路线,其经历了很长的一段内容积累期。在早期,Papi酱的微博多为段子和gif,直到去年7月开始陆续发短视频,但都是相对常见的无厘头恶搞视频。在这个过程中,她的风格不断迭代,也始终与粉丝保持互动。直到2015年10月开始,她开始利用变音器原创短视频内容。

在那之后,papi酱在各大内容平台的人气都一路高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迅速积累了几百万粉丝,并最终引爆互联网成为了现象级网红。如果没有前期的积累,很难说,papi酱经能够形成现在的风格,并且最终爆红于网络。

而作为曾经的第一网络美少女dodolook,从销声匿迹到重新建立起强大人气,更经历了大量的积累。在网红经济即将爆发的时期,dodolook很敏锐的感受到了这一趋势,从去年开始坚持在美拍发60秒日常,几乎从未间断。

到如今,其美拍视频播放次数已经达到2.9亿,共3万人参与她所发起的这个话题,导致这成为了短视频内容创新的一种新走向。而借助如今重新凝聚的强大影响力,dodolook开始拍摄电影、电视剧、MV,广告代言、出版书籍《I’m dodolook》,不论是人气还是市场前景,相比以前,都有了更大的提高。而正是其对优质内容坚持不懈的积累,才让这位过气网红有机会依靠平台重新崛起。

所谓的长期积累,其实本质上是网红自身的一种价值观的建设和输出。papi酱输出的内容极具个人特色,可以说成是自身价值观的一种传递,而dododolook也是如此。

这又涉及到一个有趣的话题。曾经最早一批的网红中,为什么只有dodolook能够重新依靠内容积累崛起,而芙蓉姐姐和凤姐只能跨界转型?这其实非常的简单,因为前者是生产内容,输出价值,而后两者在当时,只是单纯的吸睛模式,并无固定的价值输出。

网红经济是不是一种短命模式?

事实上,关于网红经济的争议,自这一概念崛起那一刻起,就没有停止过。尤其是有一个最为激进的问题,网红经济是不是泡沫,会不会和其他互联网出现的众多风口一般,只能各领风骚三五年,最终成为一种短命模式,过一段时间就会销声匿迹?

目前来看,网红可能会从火热爆发期进入一个稳定期,但要说其是短命模式,还有待推敲。因为作为一种能从1.0进化到3.0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不论是从产业链完善度还是从变现能力上来说,网红经济都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概念和方向,不像一些从未出现过的模式,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近日的《2016中国电商红人大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红人产业产值(包括红人相关的商品销售额,营销收入以及生态其他环节收入)预计接达580亿人民币,这一数字有多大呢?对比越来越火的电影票房市场,580亿这个数字远超2015年中国电影440亿的票房金额。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网红经济将会持续走红下去。而这种持续,必然会改变现有的互联网消费方式。

1.网红经济将会稀释明星经济

网红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与明星经济有着诸多相似的地方,都是形成个人品牌价值,然后依靠粉丝的流量变现。而明星经济的模式是依靠粉丝的流量来面向B端进行一系列的变现。即使粉丝会为其消费,也间接的需要经过B端这一渠道。

而网红经济则不同,是直接依靠粉丝自身的消费能力进行变现。那么,网红的变现能力相对明星,到底有没有可比性?有一个信息能够解答这一问题:据媒体报道,王思聪的前女友,电商网红雪梨的一年收入已经高达1.5亿,而范冰冰一年的收入也才1.3亿元。

由于网红进入门槛相对明星要低非常多,并且不需要明星那这种专业级别的团队运作,只要拥有一定内容制作能力,就可以通过美拍这类的网红孵化平台,有机会收获粉丝,成为人气网红。这种造星能力,不是传统明星公司能够比拟。

因此在未来,随着网红的崛起,这个群体将会大幅度超过明星,明星经济的注意力将被稀释,像四大天王这类家喻户晓、老少通吃的明星不会再出现。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网红,而这个网红,他的朋友可能完全都不认识。

2.网红模式变现手段与影响

目前来看,网红经济主要模式分为电商,广告,直播这三大类。2015年“双十一”期间,淘宝女装排行榜前十名的店铺中,2015年有7家为网红店铺。而一般的网红店铺在“双11”日上新可达500~1000万元的销售额。这必然会对以小量多样、低库存的快时尚商业模式形成冲击。比如H&M、Zara。因为网红经济比快时尚更快、更合身,为顾客量身打造的服务和互动。

而广告投放,目前也是网红变现的主要方式之一。本质上来说,网红的广告变现,分为内容+广告和人+广告两种方式。所谓的内容+广告,是在网红的短视频或者直播中,加入广告内容。而人+广告的方式,则是和明星代言一样,网红本人对产品进行广告代言。由于网红代言成本相对明星代言更低,势必会冲击到明星代言这一领域。

而除了网红+电商,和网红+广告,由于网红和直播的天然共生性,通过直播工具作为粉丝消费行为的闭环引导,让粉丝打赏也将是网红经济的重要变现方式。实际上,由于视频直播的不可控性,让这种模式一直以来都处在各大商业模式的鄙视链最底端。

网红经济现象篇(9)

现如今,网红借助于微博微信的优势传播平台,以短视频、直播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吸引粉丝的关注,无论是papi酱的短视频广告贴片,还是王思聪女友雪梨的淘宝店引发的粉丝购买热潮,都使“网红经济”这种盈利模式显示出新的活力。可以说,互联网群体传播的自发性、情绪性特点是促使网红迅速蹿红的催化剂,是促进“网红经济”发展的重要传播形态。

一、微博、微信:全民传播的优势平台

目前,微博、微信已经成为全民传播最重要的网络平台,以微博为例,在这个平台上人们利用转发、评论和点赞制造热门话题和热门搜索的舆论影响力,使热搜和话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资本的属性,上榜意味着能够得到更多的媒体关注和粉丝关注,从而引起新媒介环境下更多的注意力投入,进而带来广告或媒体的融资,这为网红能够借助大流量开放平台得以深入和持续的发展带来了资本上的支持,也使“网红经济”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经济发展的新样态。

以被称为“2016年第一网红”的papi酱为例来分析“网红经济”最合适不过了。日前,Papi酱获得由真格基金、罗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联合注资1200万元,估值10亿人民币;4月21日,papi酱的视频广告贴片招标会召开,最终以2200万成交,创造了史上单条视频广告价格最高的奇迹。这件事情轰动了整个媒体圈,使“网红经济”在这种碎片化的传播时代下极大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同时,网红也被赋予了更多产业链式的附加价值。其实最初,papi酱只是在微博上用小咖秀来进行模仿式的表演,效果并不理想,但是这种原始积累使她拥有了基础粉丝群,这部分粉丝相对固定,流动性不会太大,是引爆后来井喷式传播的重要节点。微博具有多元的传播特性,受众覆盖面相对广泛,门槛较低,话语权也开始往下层转移,网民通过评论和对评论的点赞的方式既实现了一定意义上的互动交流,又完成了自身对大媒体环境的融入,所以在这个平台上更容易通过转发、点赞产生自发式的群体传播现象,这也是Papi酱迅速蹿红的一个重要因素。

新的媒介环境为平民阶层提供了更多展示的平台,也提供了更多的“风口”,但是等风来的过程我们无法预知,只能预测。Papi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她的成功存在着很多偶然性的因素,是各种条件共同合力的结果。不过,充分利用好大流量的网络开放平台,集结并发挥网友影响力,是提升网红自身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二、UGC的个性化内容打造热门IP资产

UGC即用户自产内容,Papi酱的所有视频内容都是自己的原创,她用一种吐槽的形式来引起大家的共鸣,“制作的视频节目选题设计出众、表现自由率真,既具有接地气的草根气质,又满足了年轻人的娱乐需求,使年轻人完成了与一个有趣的人“社交”。”①papi酱有鲜明的人格魅力,她称自己是“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又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大龄剩女的形象,对社会中各种常见的问题进行讽刺式的吐槽,对问题进行碎片化处理的同时又在短视频中整合分享,在生活压力极大的现代生活中,她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发泄的洪口,在互联网群体传播中极具爆发力和影响力。

Papi酱UGC的个性化内容形成了她的IP资产,尤其在获得融资之后,其背后的衍生文化产业链条就会愈加丰富,其中通过广告招标的方式变现是“网红经济”最典型的表现。“网红经济”具有极强的品牌传播价值和营销价值,在这里作为个体的人被放大,并放到中心注意力的位置,是整个产业价值链条的核心。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投资网红是需要担当风险的,因为网红是在互联网这种特殊的媒介下产生的,依托于特定的粉丝群体,而这些粉丝群体的黏性、忠诚度、转化度都因人而异,如果papi酱的创作能力降低,那么她的粉丝群可能就会流失,这样投资的风险就出现了。所以,“网红要红得持久,必须具备既持续稳定又新意迭出的创作能力,要有对社会现象的精准分析和表达。”②

所以,在互联网群体传播的时代,原创的内容还是引起网友关注的一个关键点,在大IP的争夺热潮中,市场的风口和泡沫同在。我们要抓住时代的脉搏,既看到“网红经济”的巨大潜力空间,同时也要做好资源整合的创新,推动网红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

三、互联网情绪化的传播方式推动“网红经济”的发展

互联网群体传播有情绪化的特质,开放的舆论环境和话语场能够将人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一个地方,而各种评论和点赞会将舆论场上的情绪迅速放大,往不同的集群中扩散,继而产生更大的影响力。Papi酱的视频是有负面情绪的,但是她通过变声、搞笑以及场景的不断变换将短视频的节奏、风格把握的十分到位;她集中分析了在生活中令大家崩溃的各种普遍性问题,并集中力量整合抛出,符合年轻人的口味,也符合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比如“微信有时候真让我崩溃”“少年们,要勇敢面对双十一”“papi酱的新年灵魂鸡汤等”不仅在微博上获得了超高的播放量和点赞量,也在微信公众号上收获了大批的粉丝,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互联网群体传播情绪化的特点使网红更容易在网络情绪的推动中积聚人气,从而更具有营销的价值,加剧“网红经济”的资本积累,进而使其更有投资回报率和产业链发展的价值;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互联网这个特殊的环境下,情绪化的传播很容易使内容的传播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如果处理不好,极易引起网民的不满,甚至会引发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2016年4月1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表示,papi酱系列视频因主持人存在表述粗口、侮辱性语言等问题,被勒令整改。对此,papi酱也做出了回应,表示要做一个正能量的papi酱。所以,面对当下的大环境,我们还是要对内容作出严格的把关,避免低俗、负面的东西在大众间的传播,只有以正能量的情绪作为催化剂,才能使“网红经济”的发展走向更加长远的道路。

综上所述,“网红经济”在如今的媒体环境下正爆发出巨大的潜力和升级空间,未来得发展还不可预知,但是仍需要更多地法律道德规范的制约。总之,我们既要从表面的内容构造、形式样态来分析网红的蹿红,又要懂得其背后的传播规律,才能更深入的了解这种新型的经济样态。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注解:

① 刘阳.“网红经济”昙花一现还是未来趋势[N].人民日报,2016年3月31日(第017版).

② 温济聪.网红经济的春天来了吗[N].经济日报,2016年4月5日(第011版).

参考文献:

[1] 刘阳.“网红经济”昙花一现还是未来趋势[N].人民日报,2016年3月31日(第017版).

网红经济现象篇(10)

从吸睛到吸金,网红正在去贬义化

实际上,在网红这一个概念出现之前,网红就已经出现在了互联网中。从表现形式上来说,早期的dodolook、芙蓉姐姐到凤姐,乃至到打色情擦边球的兽兽,当时大多数都是以炒作为主要目的。

除了走可爱俏皮路线的dodolook,同时期的网红几乎都以审丑和恶搞为手段,积攒虚无的网络人气,以此满足其个人的出名需求。

这都可以概括的成为网红1.0时期,总的来说,这个时代的网红们,更多的是为了获得关注度,然后借助关注度,向别的领域拓展,网红只是一种手段,本身变现环节及其薄弱。

此时的网红更多的寄生于传统媒体,门户和论坛博客之上。而这些在那时看来,不过是旁门左道而已。也正是如此,那时候即便是当时最为优质的网红dodolook——这位从2005年左右因为制作搞笑短片而火遍互联网的美少女——在那个蛮荒的互联网时代,虽然达到了现象级的网红,并且借此想要拓展到娱乐圈,成为一个明星,但却未能挤入主流的娱乐圈中,最终难逃销声匿迹的命运。而其他如凤姐、芙蓉姐姐不得进行更大痛苦的转型,勉强刷着存在感,而依赖色情获得人气的兽兽之流更是昙花一现,为人所不齿。

之后微博的兴起,开启了网红2.0时代。

朝阳V姐、、嫩模、传统秀场主播们成为所谓网络红人的主力军。并且将吸睛效应发挥到了极致,在这个时候,郭美美、干露露成为最为著名的一批网红,其次是主打美色经济的秀场主播们。

此时的网红们已经又有了一定的变现能力,但是,由于层出不穷的负面事件,导致网红与低俗媚俗绑定到了一起,使得网红一词被彻底贬义化。加上各种最美XX的泛滥和说教,网红开始引起大众的反感。所以,虽然此时网红开始层出不穷的涌现,但不论是相比网红初期还是后面的3.0时代,这个时期依旧是网红最为低谷的阶段。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大兴,美拍等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崛起,手机短视频和全场景直播逐渐被大众所接受,网红诞生的渠道变得畅通起来,开始从负面的沼泽中艰难挣脱。

大众也开始越来越接受“网红”这一概念,网红逐渐去贬义化。加上网络监管的加强和网民的审美水平增高,单纯的依靠低俗媚俗成为网红已经极为困难。这促使一系列优质有趣或者具有审美情趣的网红相继诞生。

这些新网红因自身粉丝形成的巨大流量,让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现能力得到大大的加强,使得网红正式进入了3.0的吸金时代。他们或生存于美拍等直播短视频的平台之上,依靠平台变现,或生存于社交媒体之上,依靠结合自身优势做电商变现。

15分钟成网红的前提需要内容积累

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曾经作出过两个相互关联的预言:“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加起来耗时半个小时,就能搞出一个名人,然后再搞死一个名人。

曾经很多人都认为不可思议,但是自从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这两句话已经被彻底实现。而这一著名的15分钟定律更是被奉为网红界的圭臬。但是事实上,这误导了非常多的人。因为想要成为网红,绝对不可能仅仅是因为抓住了十五分钟。这看似十五分钟的爆红,可能背后是数年无人问津的积累和沉淀。

正当红的papi酱很容易让老网民想起曾经的在10年前火爆一时的dodolook。可以这么说,伴随着网红3.0时代的到来,papi酱几乎复制了当年的网红1.0时代的前辈dodolook的成名路径,成为的16年第一网红。

但很显然,今时往昔不同,papi酱赶上了网红经济爆发的前夕,并幸运的成为网红经济最终爆发的导火索,因此名利双收。而曾经在网红1.0时代造成现象级的dodolook,在网红大潮重新爆发后,也开始借助美拍平台,重新回归大众视线,甚至依靠其话题扩散能力,重新回流了人气,成为网红3.0时代的新网红。两人之间的角色变迁,颇有一种宿命论的味道。

而抛开宿命论,纵观papi酱的成名路线,其经历了很长的一段内容积累期。在早期,Papi酱的微博多为段子和gif,直到去年7月开始陆续发短视频,但都是相对常见的无厘头恶搞视频。在这个过程中,她的风格不断迭代,也始终与粉丝保持互动。直到2015年10月开始,她开始利用变音器原创短视频内容。

在那之后,papi酱在各大内容平台的人气都一路高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迅速积累了几百万粉丝,‍并最终引爆互联网成为了现象级网红。如果没有前期的积累,很难说,papi酱经能够形成现在的风格,并且最终爆红于网络。

而作为曾经的第一网络美少女dodolook,从销声匿迹到重新建立起强大人气,更经历了大量的积累。在网红经济即将爆发的时期,dodolook很敏锐的感受到了这一趋势,从去年开始坚持在美拍发60秒日常,几乎从未间断。

到如今,其美拍视频播放次数已经达到2.9亿,共3万人参与她所发起的这个话题,导致这成为了短视频内容创新的一种新走向。而借助如今重新凝聚的强大影响力,dodolook开始拍摄电影、电视剧、MV,广告代言、出版书籍《I’m dodolook》,不论是人气还是市场前景,相比以前,都有了更大的提高。而正是其对优质内容坚持不懈的积累,才让这位过气网红有机会依靠平台重新崛起。

所谓的长期积累,其实本质上是网红自身的一种价值观的建设和输出。papi酱输出的内容极具个人特色,可以说成是自身价值观的一种传递,而dododolook也是如此。

这又涉及到一个有趣的话题。曾经最早一批的网红中,为什么只有dodolook能够重新依靠内容积累崛起,而芙蓉姐姐和凤姐只能跨界转型?这其实非常的简单,因为前者是生产内容,输出价值,而后两者在当时,只是单纯的吸睛模式,并无固定的价值输出。

网红经济是不是一种短命模式?

事实上,关于网红经济的争议,自这一概念崛起那一刻起,就没有停止过。尤其是有一个最为激进的问题,网红经济是不是泡沫,会不会和其他互联网出现的众多风口一般,只能各领风骚三五年,最终成为一种短命模式,过一段时间就会销声匿迹?

目前来看,网红可能会从火热爆发期进入一个稳定期,但要说其是短命模式,还有待推敲。因为作为一种能从1.0进化到3.0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不论是从产业链完善度还是从变现能力上来说,网红经济都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概念和方向,不像一些从未出现过的模式,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近日的《2016中国电商红人大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红人产业产值(包括红人相关的商品销售额,营销收入以及生态其他环节收入)预计接达580亿人民币,这一数字有多大呢?对比越来越火的电影票房市场,580亿这个数字远超2015年中国电影440亿的票房金额。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网红经济将会持续走红下去。而这种持续,必然会改变现有的互联网消费方式。

1.网红经济将会稀释明星经济

网红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与明星经济有着诸多相似的地方,都是形成个人品牌价值,然后依靠粉丝的流量变现。而明星经济的模式是依靠粉丝的流量来面向B端进行一系列的变现。即使粉丝会为其消费,也间接的需要经过B端这一渠道。

而网红经济则不同,是直接依靠粉丝自身的消费能力进行变现。那么,网红的变现能力相对明星,到底有没有可比性?有一个信息能够解答这一问题:据媒体报道,王思聪的前女友,电商网红雪梨的一年收入已经高达1.5亿,而范冰冰一年的收入也才1.3亿元。

由于网红进入门槛相对明星要低非常多,并且不需要明星那这种专业级别的团队运作,只要拥有一定内容制作能力,就可以通过美拍这类的网红孵化平台,有机会收获粉丝,成为人气网红。这种造星能力,不是传统明星公司能够比拟。

因此在未来,随着网红的崛起,这个群体将会大幅度超过明星,明星经济的注意力将被稀释,像四大天王这类家喻户晓、老少通吃的明星不会再出现。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网红,而这个网红,他的朋友可能完全都不认识。

2.网红模式变现手段与影响

目前来看,网红经济主要模式分为电商,广告,直播这三大类。2015年“双十一”期间,淘宝女装排行榜前十名的店铺中,2015年有7家为网红店铺。而一般的网红店铺在“双11”日上新可达500~1000万元的销售额。这必然会对以小量多样、低库存的快时尚商业模式形成冲击。比如H&M、Zara。因为网红经济比快时尚更快、更合身,为顾客量身打造的服务和互动。

而广告投放,目前也是网红变现的主要方式之一。本质上来说,网红的广告变现,分为内容+广告和人+广告两种方式。所谓的内容+广告,是在网红的短视频或者直播中,加入广告内容。而人+广告的方式,则是和明星代言一样,网红本人对产品进行广告代言。由于网红代言成本相对明星代言更低,势必会冲击到明星代言这一领域。

而除了网红+电商,和网红+广告,由于网红和直播的天然共生性,通过直播工具作为粉丝消费行为的闭环引导,让粉丝打赏也将是网红经济的重要变现方式。实际上,由于视频直播的不可控性,让这种模式一直以来都处在各大商业模式的鄙视链最底端。

网红经济现象篇(11)

所谓“网红”,简单地说,就是“网络红人”,即具有较多粉丝量的网络达人。因为具有较多的粉丝,其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比较强,能够产生和兑现的商业价值也就比较多。于是,“网红”就被打上了“经济”的烙印,诞生“网红经济”的概念。那些拥有较多粉丝的网络达人,也就都有了不菲的身价,譬如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因为在股市分析上具有较高知名度,也有很多粉丝,相关机构给予其“网红经济”的市场价值就高达10亿元,一些在财经界、特别是在股市中比较活跃者,也被估计有数亿元不等的市场价值。

因为“网红经济”的迅速升温,包括证券分析师、经济分析师,甚至普通大学生在内的网络爱好者们,也都开始了如何让自己迅速窜红、让自己成为“网红经济”的得益者、让自己商业价值暴涨的思考与设计。如不久前两位自称为证券分析师的“美女”,就各自在网络上播放了一段自编自导自演的股市行情及趋势分析视频。虽然分析毫无可鉴之处,但是,“美女”的身份以及装扮等,还是吸引了不少目光。

不过,这样的自我推介,虽然可以博得一时的眼球,但由于没有坚实的内涵做基础,没有足够的股市预测和分析能力,其成为“网红”的可能也是比较小的,不可能有太多的粉丝量。没有一定的内涵和积累做基础,企图通过一番网络炒作就成为“网红”,显然是一厢情愿。

“网红经济”是实现商业价值重要方面

在经济多元化、平台多样化、价值多层次化的背景下,只要具有市场价值的东西,就有实现的可能与希望,只要有内涵和真本领的人,也都有将内涵和本领转化成经济价值的空间和通道。自然,“网红经济”也是实现商业价值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前提是,确实要有价值、要有内涵、要有让人信得过的地方,而不是寄希望于网络炒作,就达到“网红”的目的,就实现“网红经济”的价值。

事实上,Papi酱能够一拍窜红,也决不只是一个“拍”字。在此之前,她已经做了大量的功课,并充分运用了其长期在媒体工作积累的经验,最终才实现了“网红”及其“网红经济”价值的目的。而两名美女证券分析师的视频,则完全是想通过炒作来达到“网红”的目的,显然是打错了算盘。

再来看李大霄,为什么机构给予其“网红”价值高达10亿元。粉丝多可能只是一个方面,其满足“网红经济”条件,才是最主要的。首先,必须持久关注某一领域或某一群体,从而在这一领域或这一群体中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信任度;其二,这个领域或群体要足够热、足够有人气,从而能够通过“网红”实现较高的经济价值。否则,也很难达到“网红”的目的;第三,要不断地新的消息或言论,能够让这一领域或群体的人经常可以从消息或言论中有所收获;第四,要具有可持续性,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热一段、冷一段;最后,就是要经常给网民带来一些可以接受的新概念、新名词、新说法。

很显然,李大霄就是这样的人,不仅身居热度最高、人群最多的证券市场,还不时地诸如“婴儿底”、“地球顶”这样的新概念、新名词,同时,天天都在抛头露面。自然,也就会粉丝越来越多。

Papi酱也好,李大霄也罢,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怎样的面目出现在网络,也不管其展示的“网红经济”价值是否真的有这么大,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些“网红”都不是简单的炒作,也不是“一夜走红”。“一夜走红”只是形式,实质是长期的积累和持续的运作。不具备这个条件,纵然能够窜红,也很快就会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