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工学结合的意义大全11篇

时间:2024-04-02 14:42:35

工学结合的意义

工学结合的意义篇(1)

一、引言

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有关词汇初始输入的理念与实践尚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不恰当做法,如缺少初始输入,初始输入的方法不当等,这直接影响词汇学习的效率。对此,本文以现行人教版高中《英语》课本第一册(简称NSEFC(I))的词汇为例,探讨中学英语词汇初步学习的过程中,以词汇理据为基础的显性输入加工问题,以期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一点思路。

二、词汇理据性

词的理据是指人类依据某种相似现象将自己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投射于单词所形成的一种象似性关系,它具体表现在词汇的语音、结构形态、意义三个方面。词汇基本上是有理据的,就NSEFC(I)词汇表里的225个词而言1,我们能找到理据的就占总词数的94.7%。

词汇的语音理据指的是词汇意义通过其语音来体现,是用被描写对象的典型特征音来描摹和代表它的某种意义。语音理据词包括直接拟声词和语音象征词两类。如cuckoo、buzz为直接拟声词,前者以布谷鸟的叫声反指能发出这种叫声的鸟,后者是对蜜蜂、苍蝇的直接拟声。语音象征词是指在音和义之间存在着一定理据联系的词。例如,boil[bɔɪl]相似于水开的声音,crack[kræk]象似于树木“裂开”,flow[fləu]与河水“流动”的声音象似。其中,flow一词的发音,辅音[f]轻缓,[fl]象似流动、飘动,元音[əʊ]也较滑长,整个单词发音与水不太急速的流动吻合。与此相反的是,rapids (=[´ræpid]+[z])中的元音[æ]较响,且和[i]一样急速短促,而辅音[p]本为清音,因为紧跟短元音[i],受了它的影响,也变得短促,造成象似于河里的水快速流动的样子,再加上[z]的语法功能,将rapid形容词变为名词,这样,这些急速短促的语音理据与语法功能合成rapids,表示“激流”的意义。

形态理据是词的书写构成成分、形态结构与意义之间的联系。具有形态理据的词包括派生词、复合词和部分自由词根词,其中前两者占词汇总量的大部分。各类词的形态理据举例如下。派生词active由act和-ive合成,act的意思是“行动,做,行为”,-ive为形容词后缀,表特征、特性等,二者结合既有词性语法特征,又有源于根词和词缀的意义。复合词earthquake由名词earth和动词quake合成一个新的名词,生产出不完全同于两个根词本有意义的新意义。自由词根词tip中的[i]音开口的形状小,发音也没有其它多数元音重,它的两清辅音[t][p]发音也轻,所以有象似于“小”、“轻”的意义,再经过隐喻或转喻,形成或多或少含有“小”、“轻”的“提示;技巧2;尖;尖端;小费”等意义;而tip做动词“倾斜,翻倒”时,一是词源上与top, topple有关,一是“小”且“轻”的东西本身就容易倒。与tip相反的是,giant中的[ai]音张口大,与“巨大的;庞大的”有形义象似性。

语义理据是指人类借助隐喻和转喻等认知方式将词义从词的始源义延伸开去,逐渐发展、变化出其它意义。因为这常要追溯到词的始源义,所以就较多地涉及词源理据。如meander一词来源于从土耳其到希腊爱琴海的河流Maeander,因为河流的弯弯曲曲,也可能这条河的河水流速不太快,所以自然有了“(指河流等)蜿蜒缓慢流动”的意义。再如mine表示“挖矿石的地方”,其来源是古英语mīn,表示矿石(ore)的意义,经过转喻的作用,就有了现在“矿;矿山;矿井”的意义。

三、词汇理据性初始输入加工的原则与策略

词汇理据性初始输入加工是指以词的音、形、义理据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为依据,调动与单词有关的视觉、听觉与义理形象,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对单词的基本信息进行初步学习记忆的显性加工,是词汇直接学习的初步阶段,它包括了对词的有意注意、编码、表征、初步记忆并形成初步性的被动词汇过程,是使学习者的词汇知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要准备阶段。要处理好课堂词汇教学与学习的显性初步加工,必须把握好适当的加工原则与策略。

(一)坚持以意义加工为中心

坚持以意义加工为中心是词汇显性认知加工的基本原则。初次加工词汇,首先需要加工的是它的基本意义,而不是非基本意义,要从基本意义开始,逐渐过渡到非基本意义。违背了此条原则,词汇的教与学很难保证成功。另外,必须注意的是,这种加工需要追根溯源,要以古代而不是现代社会生活为词汇意义原型。具体加工方式如下。

1.形义结合。把握好词形与意义结合这一方式有利于词汇类推学习,减轻记忆负担。如altitude由词根alt (高)和名词后缀-itude(表“性质、状态”等)构成,生成“海拔高度;高处”的意义。express则由前缀ex(出,外面)和词根press(挤、压)合成,生成的基本意义有:a.把(思想)挤出来,即动词“表示;表达”;b.挤压式流出而非自然流出,所以更快、更直接,因而转义变化出名词“快车;速递”。用这些词根、词缀类推学习的词有很多,如altimeter, attitude, excite, impression等等。

2.音义结合。词汇语音与意义的结合有显性与隐性两种方式,需要理清和把握好它们结合的规则性。如leap源自古英语hlēapan,它比leap更象似于人或动物跳起和落地的声音,以音喻义,产生动词“飞跃;跳跃”。bend的意义与音[bend]同构,象似于树木类物件折弯时所发出的较硬声音,所以有动词“使弯曲”,再转喻为动词“弯身;弯腰”和名词“弯;拐角”。

3.音、形、义结合。建立和利用音、形、义三者结合更有利于词汇的记忆。如fare的古英语词是faran,原为“旅行”,因为旅行要花钱开销,所以转喻做名词“费用”,巧的是,它的发音与汉语意义对应词“费”类似,所以可以借用汉语发音做记忆提示。selfish由词根self (自己)和通常为形容词后缀的-ish构成,而依附于词根的-ish中的[∫]音与人们通常表示不好、不屑、瞧不起的音象似,所以有贬义的意义“自私的”。

(二)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新知识的建立所依赖的基础是已有知识结构,它需要在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建立与已有知识的联系网络。从词汇加工的过程看,如果一个新单词的音、形、义能够和学习者的已有知识明显地对应和联结起来,则新单词容易引起学习者的注意,这将有利于学生接受新单词知识和提高词汇记忆技能与学习成绩,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英语学习观念、态度和兴趣,反之,学习就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1][2]例释如下。

Bible一词来自biblio,意思是书。该词是大写字母表示的专有名词,这一学生所熟稔的语法范畴说明了该词有“独一无二”的含义,该语法含义和词汇本有的意义“书”相结合,就顺理成章地构成了“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书”这一词汇意义,于是,该词表示“圣经”的意义也就一清二楚了。delta原为希腊语的第四个符号Δ或δ,是一个常用的数学象形符,它们之间的相等关系告诉我们,该词的意义就是它所代表的象形符号的意义,这样,通过符号象形这一基本知识,delta 表示“三角洲”这一转喻意义便清楚明白了。recover由前缀re-(又、再次、重新)和词根cover (盖)构成,预设了东西再次盖起来之前是暴露在外,没有保护好,因而容易丢失、受到破坏等,重新盖起来就等于修复好、保护好,所以有“痊愈;恢复;重新获得”的意义,这是利用生活常识帮助记忆加工。

(三)加工维度与方式要多样化

根据认知加工层次理论,词汇习得的深度与记忆的保持,关键在于加工方式。加工的层次越深,维度和角度越多,信息和信息联系越丰富,学习者的注意力越集中,词汇记忆的效果就越好,保持也越长久。具体说,学习者对新词的发音、拼写、语法范畴、词义等诸多信息作精细加工,要比只作简单粗糙加工(如只注意上述一两项内容)所获得的多得多。[1][3]除音、形、义层面外,词汇初始加工还可以利用与词语相关的具体形象、图解等,在词汇与具体可视的形象之间激发主动联想,以促进学生利用视听形象获得词汇知识。

词汇初始认知加工的具体方法很多,如比较法、分类法、对比法、归纳法、联想法、图示法及这些方法的组合等等,为节省篇幅,以下仅以其中少数几种方法为例,略作例释。

如NSEFC(I)中两个词形类似的单词journal和journey,它们有共同的词根journ,其意思是day(日)。词根journ加上后缀-al (物),生成本义“每天记下来的东西(日记)”,又因为词源的历史变化,产生了类似范畴的“杂志;定期刊物”的意义,而journey的后缀-ey表示“场所、地点”,和词根一起构成“每天到一些地方”,表“旅行;旅程”的原义。这样的归纳类比除了可用于同根词外,也可用于具有其它方面理据的词。如上文例释的tip一词,其所含字母i拟像意义“小、轻”,这一理据可解释很多词,如little, pick, lip, micro, mid, middle, sip等。对于catfish、overcoat、president这类有具体意象的词,除了可以采用音、形、义来解释,很方便采用图示或言语形象来加强学生记忆。如catfish一词,不就是指象猫(cat)一样嘴上长有须的鱼(fish)“鲶鱼,鲇鱼”,而president不就是坐(sid=sit)在众人前(pre-)的人(-ent)“主席、总统”吗!

四、结语

中学英语词汇学习中,间接学习很重要,但直接学习在多方面是间接学习所不可替代的(董燕萍,2005:47-48)。利用词汇自身规律进行词汇初始性直接加工,是全面深入获得词汇知识与能力的热身准备活动,它有利于增强词汇的可学性和记忆效果,改善和增进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观念和策略等。当然,这种学习所获得的词汇只是认知型被动词汇,离掌握一个单词的全部知识有较大差距,所以,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有语境的直接和间接加工,以更好地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

注释:

1.以下几类词不在统计之列:1)人名、地名、首字母缩略词;2)与国家、地区名相关的词;3)非独立词素,如《英语》第一册词汇表中独立列出的前缀anti-。

2.经查多部词典,tip作“技巧”注解并不太恰当,与“小”、“轻”的意义也有些扞格不入。

参考文献:

[1]孙蓝. 2001.从认知制约看心理词汇[J].外语教学,(4):25-27.

[2]洪显利,张荣华,冉瑞兵. 2003.组块构建记忆策略训练——提高高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质量的实验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6):40-45.

工学结合的意义篇(2)

王维贤(1991)指出,“形式和意义的对立和相互制约是语言的本质,如何在语言研究中解决形式和意义结合的问题是永恒的主题”。在以往的研究中,不同领域的学者对于句法和语义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长久的讨论和思考。本文从理论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两个方面着手,对句法和语义关系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

一、理论语言学对句法、语义间关系的研究

在汉语语法研究的不同时期,对于句法和语义研究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从中也反映出理论语言学者们对于汉语句法和语义间关系问题的思考。

(一)早期的语法研究以语义分析为重

由于汉语缺乏形态标记和形态变化,不能同印欧语法一样按照形态对词类进行划分,所以在1898年《马氏文通》中转为以意义作为划分词类和句子成分的标准。认为“故字类者,亦类其义焉耳”“义不同而其类亦别焉”“字无定义,故无定类”,同时根据语义进行句子成分的分析,划分出起词、语词、止词、转词、表词、司词、加词等。正如熙所说,早期的语法学著作难免要以印欧语法为蓝本,“但由于汉语和印欧语在某些方面有根本区别,这种不适当的比附也确实给当时以及以后的语法研究带来了消极的影响”。(熙,1980)

(二)语法研究以句法分析为重

语法研究以句法分析为重这种研究态度的转变主要受到西方结构主义的影响。结构主义语言学提倡语言的科学描述,主张从形式入手,谨慎对待意义。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汉语语言研究者开始注重结构形式分析,“凭形态而建立范畴,集范畴而构成体系”(方光焘,1958)。在词类划分上,有的学者注重从词形形态变化、形态标记等“狭义形态”上着手进行词类划分。这样的狭义形态在汉语中不具有普遍性,因此这种研究方法与汉语语法特点是不相符合的,由此总结出的语法规律必定缺乏概括性、强制性,最后导致得出汉语没有词类的错误结论。在句法分析上,有的研究者从句法结构形式入手进行语法研究,如邢公畹(1955)认为“主语就是一句话里在前头的体词或体词结构”“宾语是谓语中的体词或体词结构”。吕叔湘(1979)指出,如果按照这个定义来确定主语和宾语,“干脆倒是干脆,只是有一个缺点:‘主语’和‘宾语’成了两个毫无意义的名称,稍微给点意义就要出问题”。在这种观点影响下,语义研究多是在对句子主语、宾语语义类型的讨论上才被提及,语义研究成为句法研究的附庸。

(三)语法分析中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并重

由于语法研究的外因和内因两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并重。随着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对歧义结构的研究,逐渐暴露了单纯依靠结构主义的层次分析、变换分析等研究手段的弊端。例如:层次分析法只能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线性语法结构关系,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所隐含的语义结构关系,所以对于“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这种由于语义结构关系的不同造成的歧义句,就不能用层次分析法来加以分化。另外,变换分析虽是用以分化歧义句式的有效手段,但是却不能用来解释歧义形成的原因。上述因素是影响语法分析的内因。

外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外语言学开始了对语义研究的重视。这表现在生成语义学、格语法、关系语法、功能语法、蒙太古语法等重视语义研究的学说相继出现。此外,对于推崇句法应该是自给自足的生成语法理论也由最初的完全排斥语义,转变为在“标准理论时期”将语义引入并定义为投射规则,把深层结构里各个成分的语义信息按结构关系逐步合并,最后形成全句的语义。“修正后扩充标准理论时期”进一步提高语义的地位,语义表达式不再同深层结构有任何直接关系,改为由表层结构导出,导出过程必须通过语义规则的运用得以完成,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句法结构的投射直接获取,发展至“支配和约束理论时期”及“最简方案”时期更是专门提出与语义相关的格理论和题元理论,足以可见对语义在语法中重要性的肯定。二是计算机语言学的发展提醒语言研究者对于汉语研究不能仅仅着手于形式,还要关注语义研究。有学者认为在自然语言的发展中,格语法理论对许多系统的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相关的研究在汉语理论学界并未受到重视,从而延误了语义组合关系理论在大规模自然语言系统中的应用。也有学者表示从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理解或翻译来看,动词和形容词是句法结构和语义解释的中心,因此对动词与其周围的名词性成分发生的语义组合关系做出具体详尽的描写就可以大大提高自然语言理解系统或机器翻译系统的性能。

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语言学者在句法结构研究的同时加强了对语义的关注。熙(1980)提出区分显性语法关系和隐性语法关系,指出两者不是一回事,并在《语法答问》中强调“要使形式和意义相互渗透。讲形式的时候能得到语义方面的验证,讲意义的时候能得到形式方面的验证”。陆俭明(1990)指出,句子成分之间总是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即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吕叔湘(1984)再次强调要区分语法结构与语义结构,“语法结构是语法结构,Z义结构是语义结构,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分别。”胡明扬(1994)、邵敬敏(1997)、马庆株(1998)等提出语言研究的三个平面和“语义语法”概念,希望通过建立在语义基础上的更为抽象的语义范畴对汉语语法进行研究。至此,学者们开始重视语义对句法的制约作用并展开研究,利用语义特征分析、配价、语义指向等不同的语义分析手段使汉语的语法研究逐步深化。

(四)句法、语义关系的争议

回顾理论语言学对于句法、语义方面的研究历程,可以明确理论语言学领域逐渐明晰了句法和语义在句子中都承担了一定的作用,尽管如此,对于句法和语义究竟是如何相互影响的问题仍然没有给出让人满意的答案。如例(1)~(3)所示,在汉语中同是“动词+动词”“名词+名词”“动词+名词”的词类序列,却可以构成不同的句法结构,表示多种语义关系:

(1)打算回家(述补结构) 研究结束(主谓结构) 唱歌跳舞(联合结构) 挖掘出来(述补结构) 访问回来(连谓结构) 生产管理(“定―中”结构) (他)讽刺说(“状―中”结构)

(2)祖籍安徽(主谓结构) 北京上海(联合结构) 首都北京(同位结构) 北京胡同(偏正结构)

(3)训练工作(定中结构) 训练队员(动宾结构)

按照一般语法教科书的解释,不同的语义关系由不同的句法结构决定。但是有些学者认为是词语之间语义关系的不同决定了句法结构的不同(史锡尧,1995;邵敬敏,1995;张黎,1996;陆俭明,2001、2004),有些学者提出“语义决定性原则”,即汉语语法的决定性因素是语义,而不是形式(邵敬敏,1997),“语法是意义之法,……句法形式上的规则只不过是意义的组合之法的表现形式,”(张黎,1996),“语义关系制约着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构造层次的不同只是不同语义关系在句法结构的线性层面上的反映”(何洪峰,2003)。当然,也有些学者表示“我们能把它们区分开来,凭的不是严密的规则,而是综合了语义理解、自己的经验和部分句法规则”(陆俭明、郭锐,1998),是各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心理语言学对句法、语义间关系的研究

心理Z言学认为句子的理解是一个包含了多个层级结构(句法、语义、语用)的复杂加工过程,但针对各个层级在加工中如何运作持有不同的观点。

(一)句法自主理论

句法自主理论又称模块化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句子加工中句子不同层级的信息是由大脑的不同功能性模块完成的。句法加工是一个独立的模块,只受到句法结构信息的影响。语义、语用信息的加工位于句法加工之后,处于第二个加工阶段,根据语义和语用信息可以对句法分析结果做出评价,如果句法分析结果与语义分析结果有矛盾,将重新进行一次句法加工过程(Frazier&Rayner,1982)。由于这种理论认为句法和语义加工阶段有先后之分,因而又称为序列加工理论。

花园路径模型(The Garden Path Model)是最为典型的句法自主理论的模型,由于强调句法结构的作用,又称为结构驱动模型(Phrase Structure-Driven Models)。模型的构建来源于对花园路径句子的研究。所谓的“花园路径句子”是对将读者的理解引向暂时性错误的一种句子的隐喻性说法。当我们对这些句子进行加工时,可能会按照通常情况下句子的理解策略,无意识地形成暂时性的理解错误,直至句子后面相关的信息出现时才能发现理解错误,然后再重新找回正确的理解方式。例如:

(4)董事长解雇了李经理十分信任的一个工人。

在例(4)中,当读到“李经理”时,通常会将“李经理”作为动词“解雇”的直接宾语先进行加工,认为“董事长”解雇的是“李经理”,但当“李经理”之后的信息出现时,才能发觉“李经理”实际上是“工人”的修饰限定性成分,“董事长”真正解雇的是“工人”。是什么样的加工机制使人们产生这样的理解方式呢?

花园路径模型认为,在句法加工的早期,读(听)者的句子理解策略是使用词类范畴信息,根据构建短语结构的相关原则,将句子中的词语指派为短语结构成分,这是对句子进行初始化的加工。语义信息在句子结构构建的基础上产生作用,对初步结构构建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当句子包含歧义时,读者会放弃最初的分析结果,重新开始构建句子的结构。(Frazier&Rayner,1982)

Friederici(2002)在总结了相关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句法、语义加工时间进程上分化出句子加工理解的三个阶段:1.基于词类范畴信息的初始句法结构的构建阶段;2.词汇―语义和句法形态加工以及题元角色的安排阶段;3.不同信息的整合加工阶段。

(二)交互作用理论

交互作用理论认为,在句子的加工中,句法信息和语义信息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词汇、语义和语用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初始的句法分析判断和句法结构构建。

Marslen・Wilson&Tyler(1980)在实验中分别给被试朗读了四个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即例(5)~(8),实验任务是让被试听到句中“guitar”这个单词时作出反应,这些句子的后续句都是“The crowd was waiting eagerly”,句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对谓语动词的语义合适度作了改动,实验结果是当动词结构中动词语义上由合理向不合理转化时,句子加工时间是相应增加的。

(5)The young man grabbed the guitar.

(6)The young man buried the guitar.

(7)The young man drank the guitar.

(8)The young man slept the guitar.

由此,他们提出了限制满足模型(Constraint Satisfaction Model)。该模型认为句法分析不需要任何策略性的加工原则,只要符合语义、句法规则的分析都可以同时得到激活进行并行加工,直至最后判断出正确的理解方式。但是这也不意味着句子所有的理解方式都可以被激活,每种理解方式的激活强度受到频率、语境、心理预期等因素的影响,最后形成的理解方式必须满足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限制要求。词汇信息在对被激活的各种可能句法结构的判断、评价、选择中起决定性作用。

Trueswell(1996)的实验说明了动词在语义上限制了与它共现的名词时,句子更易于加工,可见语义即时参与到句子的加工中来。实验设计了两种句子。例如:

(9)The witness examined by the lawyer was useless.

(10)The evidence examined by the lawyer was useless.

如果按照花园路径模型的推测,根据最小附加的原则,两个句子具有相同的句法结构应该使用相同的加工方式,但是实验结果显示,对例(10)的加工速度要快于例(9)。Trueswell认为,只有限制满足模型可以给予合理的解释。根据限制满足模型,动词识别后将同时激活与动词有关的论元结构,各个结构的激活强度则取决于其不同的使用频率,句法信息限制论元结构的选择,而论元结构又随动词的识别影响句子结构的构建。在例(9)和例(10)中,“witness”本身在句中既可以作为施事出现,也可以作为受事出现,所以在例(9)中,“examine”不能即时地对题元角色起到限制作用。但在例(10)中,“evidence”只能作为受事存在,“examine”可以直接对题元角色起限制作用。正是这种语义的限制作用使例(10)较例(9)更便于加工,加工难易的不同并不是由句法结构分析的不同造成的。

以上两种理论和模型最根本的分歧在于句法的早期加工是否具有独立的地位,语义信息是否会对句法分析产生即时的影响。西方学者对此产生了很大分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言理解中,句法和语义的关系研究还存在很多争议,理论语言学在经历了以意义研究为重和以结构形式的句法研究为重的两个r期之后,逐渐明确了语义研究的重要性,强调汉语语法研究在重视句法研究的同时,语义研究不容忽视。对于两者的关系问题仍然有分歧,并且对于句法和语义信息究竟在句子理解的过程中如何即时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存在争议,这是理论语言学依靠静态思辨论证的研究方法不能解释的。心理语言学理论更注重从人类认知规律出发探讨语言理解中句法和语义加工的认知机制,是未来厘清句法和语义关系问题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4YJC740122];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3YYC016];江苏省高校哲学社科基金项目[2014SJD415]。)

参考文献:

[1]方光焘.体系和方法[A].中国文法革新论丛[C].北京:中华书

局,1985.

[2]何洪峰.句法结构歧义成因的思考[J].语言研究,2003,

(4):26-31.

[3]胡明扬.语义语法范畴[J].汉语学习,1994,(1):2-4.

[4]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吕叔湘.从主语宾语的分别谈国语句子的分析[A].汉语语法论文

集(增订版)[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6]陆俭明.“VA了”述补结构语义分析[J].汉语学习,1990,

(1):1-6.

[7]陆俭明.关于句处理中所要考虑的语义问题[J].语言研究,

2001,(1):1-12.

[8]陆俭明.词的具体意义对句子意思理解的影响[J].汉语学习,

2004,(2):1-5.

[9]陆俭明,郭锐.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挑战[J].世界汉语教学,

1998,(1):3-21.

[10]马庆株.结构、语义、表达研究琐议[J].中国语文,1998,

(3):173-180.

[11]邵敬敏.“双音节V+N”结构的配价分析[A].沈阳,郑定欧.现

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2]邵敬敏.句法语义的双向选择性原则[C].中国语言学报(八),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3]史锡尧.论句义的表达和理解[J].汉语学习,1995,(6):

13-17.

[14]王维贤.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些方法论问题(论纲)[A].语

法修辞方法论[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

[15]邢公畹.论汉语造句法上的主语和宾语[J].语文学习,1955,

(9):25-27.

[16]熙.汉语语法丛书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7]张黎.语义搭配律刍议[J].汉语学习,1996,(2):41-44.

[18]Frazier,L.,Rayner,K.Making and Correcting Errors

during Sentence Comprehension:Eye Movements in the Analysis of Structurally Ambiguous Sentence[J].Cognitive Psychology,1982,(14):178-210.

[19]Friederici,A.D.Towards a Neural Basis of Auditory

Sentence Processing[J].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2002,(6):78-84.

[20]Marslen-Wilson WD,Tyler LK.The Temporal Structure of

Spoken Language Understanding[J].Cognition,1980,(1):1-71.

工学结合的意义篇(3)

一、自查自纠工作基本情况

一是抓好政治思想学习教育,提高政治站位。认真组织支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组织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关注XXX方面问题。支部做好“三会一课”,强化政治思想教育,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积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认真查摆问题。支部针对实施方案中重点整治的问题及其表现,结合中央纪委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意见》列出的4个方面12类问题和《XXX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列举的7个方面的重点问题全面开展自查自纠,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二、问题清单

一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政治理论修养有待提高。学习形式比较单一,学习方式不够创新,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上级文件精神没有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结合实际谈认识、谈体会、谈感悟不足,还没有真正到达深读精读、读熟读好。

二是一定程度上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业务科室工作多、任务重,有时会片面地认为党建工作是软任务、业务工作才是硬指标,产生“忙时先抓硬指标、闲时再做软任务”的侥幸心理,因而会出现“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支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结合程度不够高。

三、整改措施

一是抓住关键,增强理论学习。强化党建引领业务的思想意识,进一步加强支部学习,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积极开展联学、考学、现场学、交互学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深化学习效果。充分发挥各党小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微课堂”和“学习强国”等APP,突破学习的时间和地点限制。

二是围绕中心,提高工作能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心,努力增强中心意识和大局意识,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寻求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两手抓、双肩挑”。

四、整改进展

工学结合的意义篇(4)

对于“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这一“两结合”创作方法,在“”之前虽然有过争议,但理论界一般都将其认作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之后至新时期之前我国文学创作方法的标志。而进入新时期之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却有不少人对此提出了质疑。如有人问:“两结合”是一种独立的创作方法吗?更有人指出:“两结合”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值得怀疑。

回首争议的前前后后,一个问题萦绕在笔者的脑际:姑且认定“两结合”是1958年之后中国主流文学(工农兵文学)的创作方法,那么在1958年这一创作方法提出之前,工农兵文学采用的是一种什么创作方法?进而还有一个问题:从1940年代初到1970年代后期的整个工农兵文学有没有统一的创作方法?如果没有,那么该怎样理解工农兵文学的整体性?如果说有,那这一创作方法又是什么?

众所周知,文学的创作方法与作品的形态是直接相关的,因此研究创作方法关系到对整个工农兵文学的认识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对工农兵文学争议颇多的情势下,对其创作方法的研究具有特别的意义。

一、两种创作方法的提出以及各自的涵义

实际上,在“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提出之前,工农兵文学的倡导者早就提出了他对创作方法的主张。1938年4月,他在对鲁迅艺术学院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主张艺术上的现实主义,但这并不是那种一味模仿自然的即流水账式的‘写实’主义者,因为艺术不能只是自然的简单再现。至于艺术上的浪漫主义,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这反映出他一方面主张现实主义,另一方面又不满足于一般的现实主义。他提倡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去描写生活,但这“生活”又不是原本的形态,而是融进了理想的“现实”。他又说:“一种艺术作品如果只是单纯地记述现状,而没有对将来的理想的追求,就不能鼓舞人们前进。”基于此,笔者曾把他的主张概括为“理想化现实主义”。1939年5月,在为鲁迅艺术学院周年纪念题词时,又一次重申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重申他所主张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联系,实际上也就是强调现实主义与理想的联系。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虽然没有专门论述创作方法的问题,但是他说,“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这里对“普通的实际生活”和“理想”的强调,也是对“理想化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表述。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工农兵文学在初创时期,就有统一的创造方法的指导。或者说,早期的工农兵文学,它所奉行的创作方法是理想化现实主义。

至于“两结合”的问题,1958年3月,在成都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在谈到中国新诗的发展道路时指出:“形式是民歌,内容应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对立的统一。”这里说的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两者“对立的统一”,虽然没有直接说到“两结合”,但“统一”自然有“结合”的意味,这是毋庸置疑的。正式称之为“结合”的是郭沫若。在1958年4月出版的第7期《文艺报》上,郭沫若发表了就《蝶恋花》答该刊编者的信,信中称的这首词是“革命的浪漫主义与革命的现实主义的典型的结合”。而更大规模地宣传“两结合”创作方法的则是周扬,在同年6月1日的《红旗》创刊号上,他发表了《新民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对“两结合”作了理论上的阐释和论证。

然而,“两结合”到底是什么意思?或者说,是革命现实主义的什么与革命浪漫主义的什么相结合?“”之前最具权威的解释者是周扬,他特别指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者中,强调的是浪漫主义,而浪漫主义意味着理想,革命的浪漫主义则是意味着共产主义的精神和理想。因此,所谓“两结合”,指的就是现实主义所体现的生活的“自然”式样,同浪漫主义的“理想”的结合。也就是说,作品一方面要表现生活的原本形态,另一方面又要体现革命的理想。在当时,人们特别强调理想、想象和夸张。在1960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文代会上,正式确定了这种创作方法,并以之取代了原先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二、对工农兵文学总体创作方法的认定

其实,所谓“结合”,应该是两者本质特点或独特因素的结合,而“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却并非如此,因为“理想”并非是浪漫主义的本质特点,亦非他的独特因素。从这一意义上说,这“两结合”并非是本质意义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正因如此,“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是否存在,确实是值得怀疑的,需要作深入的论证。

笔者要进一步论证的是:既然“理想化现实主义”是提倡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去描写生活,但这生活又不是生活自然的原本的形态,而是融进了理想的“现实”;而“两结合”,也就是现实主义所体现的生活的自然式样同浪漫主义的“理想”的结合。可见,两者都特别强调“理想”。如此一来,我们很快就能找到“理想化现实主义”和所谓“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即“两结合”)这两种创作方法的共同性或一致性:一方面按照生活的自然面貌去描写生活,另一方面从中表现出理想。这样,我们就可以认定:这两种创作方法其实是一样的。实际上,所谓“两结合”,其实就是“理想化现实主义”。或者说,就是谈到“我们的现实主义”时所说的“理想的现实主义”。

还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周扬说的“两结合”,他提出的现实根据是“当前”即“”时代的特点和需要,认为在当时全民奋进而又困难重重的政治情势下,文学应该以革命的理想激励人们前进,着意于表现理想,实际上是认为革命的现实主义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才又另外增加一个革命的浪漫主义,所以,“两结合”只是在某种特定时代的一种特有的说法而已,并不是“理想化现实主义”之外的一种新的创作方法。由此,我们完全可以把“理想化现实主义”和“两结合”统称为“理想化现实主义”。这也就是说,从1940年代初工农兵文学诞生开始,它所采用的就是“理想化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1940年代初至1970年代后期历时30余年的工农兵文学的创作实际看,“理想化现实主义”也的确是工农兵文学一以贯之的创作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的“理想化现实主义”,不但是一种创作手法,更是一种创作精神。它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对其解读的关键在于对“理想”的理解上。

在强调“理想”之后,紧接着说:“在现状中看出缺点,同时看出将来的光明和希望,这才是革命的精神。”所说的“理想”,就是“光明和希望”。所谓“理想化”,就是要在作品中表现出“将来的光明和希望”。而“理想化现实主义”,就是不但“在现状中看出缺点”(这“缺点”包括工作中碰到的种种困难和挫折),更是要“看出将来的光明和希望”。工农兵文学,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即早期的工农兵文学,就是依照这一精神去表现生活的。例如工农兵文学的代表作品――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所表现的就是:新的婚姻、爱情观念在同旧的传统观念作斗争的过程中,虽然遇到了重重困难和挫折,但终于结局圆满,心想事成。它让广大工农兵群众看到了婚姻爱情的“光明和希望”。同样,反映运动的《暴风骤雨》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所描写的都是工作队进村后,虽然遇到了地主阶级的反抗和破坏,但在贫下中农的支持下,终于斗垮了地主,取得了斗争的胜利;反映抗日斗争的《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洋铁桶的故事》所描写的也都是中国军民在抗日斗争中克服了种种艰难困苦,最终战胜了日寇……这些作品无一不展现出革命的前景,展现了工农兵的革命理想。

在“”之前即中期的工农兵文学作品中,这种不但“在现状中看出缺点”,更要“看出将来的光明和希望”,即特别重视展现革命理想的创作思想,同样表现明显。比如反映大革命运动的《红旗谱》《青春之歌》《三家巷》等,同样不但写出了革命所受到的挫折,更是写出了最终取得的胜利;反映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上海的早晨》,也一方面写出了改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艰难,又写出了最终这一改造又得以胜利完成;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创业史》《山乡巨变》《三里湾》,也是一方面写出了运动中的种种矛盾和斗争,又写出了最终是以胜利告终。即使是那些不是反映政治运动而是反映新的精神生活的作品,如《新结识的伙伴》《李双双小传》等,也是一方面写出种种思想矛盾,又写出了最后新思想得以确立。甚至那些“”期间被认为是工农兵文学消亡期出版的作品,如《万山红遍》《海岛女民兵》《金光大道》等,也莫不如此,都是以革命的胜利、理想的实现为结局的。

上述是对“理想”的一种理解,也是“理想化现实主义”的内涵之一。还有另一种理解,或者说“理想化现实主义”还有另一种内涵――在上面的相关引文中,是把“理想”与“集中”、“强烈”、“典型”相联系的。这又告诉我们:“理想化现实主义”不但要求“看出将来的光明和希望”,而且要做到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比实际生活“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强烈”。只有“更集中”了、“更典型”了、“更强烈”了,才能做到“更理想”,从而达到“理想化”的效果。也就是说,作品的故事和人物,要“集中”地、“典型”地、“强烈”地体现出党的革命思想和政策,表现出工农兵群众的精神,突出地表明作者的“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这才是“理想化”。“”之前的工农兵文学,实际上就是这么做的。无论是政治运动,还是抗日斗争的各种描写,都比实际生活更“集中”、更“典型”、更“强烈”地表现出斗争的形势,从而也更“集中”、更“典型”、更“强烈”地凸显工农兵的革命精神和政策精神。那些反映农业合作化的作品,地主、富农的暗中阻挠和破坏,中农的徘徊、动摇,贫下中农的坚定,已经成为故事情节的基本框架,这框架是完全符合工农兵的阶级立场的,完全符合“理想化”的原则的;而日寇的凶残,汉奸的为虎作伥,八路军的不怕艰难、不怕牺牲,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以及最终的胜利,也成了表现抗日斗争作品内容的基本框架。同样,表现社会新面貌的作品,也都“理想化”地写出当时各种“新”的思想和精神。诸如“”、、大炼钢铁以及“大字报”、“大锅饭”等。总之,工农兵文学作品,都是“理想化”地展现党对革命形势的分析和党的政策,“理想化”地展现工农兵的理想和工农兵群众的革命精神。

三、“理想化现实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之比较

在以往的文学史著作和评论文章中,多是把“两结合”之前即1958年之前工农兵文学创作方法称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上面的相关引文中所说“原先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就表明了这一意思。

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在“两结合”提出之前,我国文艺界、学术界所讲的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但正如上面所说,实际上奉行的创作方法是“理想化现实主义”。之所以声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只是在学习苏联的背景下,我国表明的一种“学习”和“顺从”的姿态罢了。事实上,我国所奉行的“理想化现实主义”,与苏联奉行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有着很大的不同。

我国的工农兵文学在“理想化现实主义”特别是“理想化”的思想指导下,尽管说要表现生活的原本形态,但作品中的生活面貌,其实同实际生活之间有不小的距离,或者说有不少的差异。我们认真审察一下会发现,无论是早期还是中期的工农兵文学中的人物和故事即使描写得生动逼真,但都不完全是生活的自然面貌。这表现在:描写政治运动的作品,都有明显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思想影子。一些作品如《三里湾》,因为作者赵树理在农村合作化运动中,对于“富农在农村中的坏作用”,他见到的不具体,所以没有写出,因而就受到一些人的非议。而广东作家陈残云的《香飘四季》,从“阶级斗争生活的移位”等三个方面改写了当代文学中有关农业合作化题材长篇小说的创作模式,在1960年代就得不到一些批评家的认可。生活事件中阶级阵线的分明、人物性格中阶级本质的突出,是工农兵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也是它们失真或者说部分失真的表现。这样,它们就成了宣传革命的“思想的教科书”。而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理想化”的政策处理,又使它们成了“政策的读本”。

而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则不同,1934年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通过的苏联作家协会章程规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描写现实”,它虽然也有“理想”,但其核心并不是理想化,而是“写真实”,即要真实地反映苏联的生活,写出生活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依照这一要求,苏联文学的故事情节都是生活的自然形态,即按照生活本身的发展规律,而不是按照作家的臆想去编造生活。例如法捷耶夫的《毁灭》,它写一支队伍在抗击白军时,以冲出包围圈时损失许多战士,队伍被击溃而告终。作品在构思时原本要把主人公美谛克写成自杀的,后来却没有这样描写,这是因为作家遵循生活的“自身的逻辑”,主人公“带领着艺术家向前走”,终于“没有力量自杀”再如绥拉菲摩维支的《铁流》,它写一支被击溃的苏维埃军队和无组织的农民,在撤退时,因为抱怨苏维埃政府不能给他们办事,不能保护他们,因而不愿意服从长官的命令……直至最后,他们受尽了千辛万苦,到达了目的地。这时他们才感觉到:“是的,唯一的救星是――苏维埃政权”。作者说:“我取了陷于无政府状态的、不服从自己长官的、时时刻刻都预备着要把自己的领袖杀害了的群众,经过了艰难,经过了痛苦,率领着他们一直到了他们觉得自己是组织的力量的时候为止。对于我,这已经足够了。”这样写革命的“铁流”,完全是从生活出发的。他特别强调:“在文艺作品里首先要免除的是撒谎和粉饰现实。”同样的情形还表现在《夏伯阳》(《哈巴耶夫》)、《母亲》等作品中。事实已经很明显:苏联文学遵从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坚持写真实、坚持从实际生活出发。所以我们所看到的作品,都保持了生活的原本样式,从而显得自然和亲切。

正因“理想化现实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有着不小的差别,所以笔者认为:“两结合”之前的工农兵文学采用的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四、对于“理想化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思考

1 “理想化现实主义”的急功近利性和工农兵文学文学性的减弱

创作方法的采用不是随心所欲的,它与写作的目的有关,或者说,创作方法为写作目的所决定。古典主义文学如拉辛的悲剧,之所以严格遵守古典主义的“三一律”,是由于这样做符合实际需要,这种需要,就是指戏剧创作服从理论的支配,服从封建王权的统治。西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之所以采用批判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充当“社会”的“书记”的职责,编制恶习和德行的清单、搜集的主要事实,是因为他要给人们生动地描绘出法国在1816―1848年间,在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势力逐步崩溃时期,整个人欲横流的社会面貌;而西方现代派文学之所以采用象征主义、意识流等创作方法,就是因为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种种矛盾日益加深,一些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彷徨、迷惘、不满、痛苦、失望甚至绝望的作家,认为传统的创作方法不能充分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从而努力寻求别的艺术手段来表现他们特殊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

而工农兵文学的创作目的,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它的本质是人民性。别的同样以人民性为本质的文学如五四新文学、苏联文学,虽然也十分重视教育性,但旨在潜移默化,而工农兵文学却强调立竿见影的宣传效果,正是这一急功近利性,促使它要采用“理想化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这种“理想化”地对现实生活的处理,能直截了当地、尽快地、理想地宣传旧制度,解放劳动群众的革命思想和党的阶级政策,并使人民群众充满胜利的信心。但这样一来,又减弱了工农兵文学的文学性。从这一方面看,“理想化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 “理想化现实主义”的规范化和工农兵文学的趋同化

工学结合的意义篇(5)

关键词:法律 高职 工学 结合 权利保护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工学结合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创新教育培养模式,积极推行工学结合,学生权利保障是关键。学生是工学结合中最重要的主体。他既是受教育者,也是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者、提供者,同时更是生产第一线最直接的体验与风险承受者。这种复杂身份与学习场地和方式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使学生权利保护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从法律视角研究和探讨工学结合中的学生权利保障,对规范和完善工学结合保障制度,促进工学结合健康、快速发展,全而提升教育品质,意义重大

    一、当前工学结合学生权利保护的司法实践考察

    (一)从学生法律地位来看,工学结合中的学生不是法定意义上的劳动者。我国《劳动法》所指称的“劳动者”,是指依据劳动法律和劳动合同规定,在用人单位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对于工学结合中的学生而言,其所有的档案户籍关系都在学校,其主要任务是在学校学习,其在校期间的工学结合行为无论是经由学校介绍还是通过自己寻找,都只是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教育大纲的要求而实施的旨在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理解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他只是教学方法、教学场地等方面的改变,是学校课堂教学内容的自然延伸。工学结合本身是基于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其实践内容仍属于学校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其工学结合时间也归属于相关法律所规定的学制年限。工学结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在校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更好的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做积累。所以工学结合期间学生身份仍然是在校学生,不属于法定意义上的劳动者。

    (二)从法律关系来看,工学结合中学生与企业不是法定的或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依照国家劳动法律法规规范的劳动法律关系,即双方当事人是被一定的劳动法律规范所规定和确认的权利和义务联系在一起的,其权利和义务的实现,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的。劳动法律关系的一方(劳动者)必须加人某一个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并参加单位的生产劳动,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而另一方(用人单位)则必须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或质量给付其报酬,提供工作条件,并不断改进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劳动关系是由当事人双方按照平等协商的原则建立的,双方当事人各自有平等的相互协商的权利;但劳动关系一经建立,则劳动者必须听从用人单位的指挥,把劳动力的支配权交给用人单位,服从用人单位的管理。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性质,兼有平等关系和隶属关系特征的社会关系。工学结合中的学生是为了积累实践经验,不是以劳动作为自己谋生的基本手段,用人单位也没有为学生付出的劳动支付对价的意思。尽管有的单位会也会给付一定数额的费用,但是这种费用只是一种补偿性的报酬而不是劳动关系意义上的工资。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虽然得服从企业的实习管理,但是对企业并不具有依附性。因此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与用人单位建立的不是劳动关系。

    (三)从权利救济途径来看,工学结合中学生因工伤害按一般民事侵权处理。因工学结合中的学生不是法定意义上的劳动者,其与企业的关系也不是法定的或事实L的劳动关系,加之国家对工学结合中学生因工伤害的责任承担及承担形式又缺乏特别法的规定,尽管有教育部制定并于2002年9月1日起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但对此问题的处理,《办法》也无明确的规定。故工学结合下的学生因工伤害既不适用《劳动法》,也不适用《工伤管理条例》,而是据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按民事侵权纠纷处理,适用《民法通则》及相关民事法律规定。

    二、工学结合中学生权利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司法资源缺失,学生权利保护难有法依。从现有法律规定来看,无论是《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还是《职业教育法》,对工学结合只有原则性、抽象性的规定,而且这些规定都只是些倡议性规定和指导性规定,缺少义务性或强制性规定,加之相配套法律法规与规章还没有构建,在实践中,这些本就不完善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对工学结合中学生权利保护作用甚微。更重要的是,这些司法资源对工学结合中各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工学结合中权利损害与责任承担及相应的归责原则都无规定。同时,国家也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学生工学结合期间的合法权益,学生工学结合权利保护属于法律管理的“真空地带”,造成大学生实习生活中权益受到损害时无法可依。

工学结合的意义篇(6)

为加强学习组织,确保学习效果,站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由总支书记、站长挂帅,副站及各组组长组成的学习《宪法》领导小组,明确小组各成员的责任和分工,下设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由专人负责活动日常工作。在组织学习中,各车间结合工作时间和实际特点,认真制订了《宪法》学习计划和学习运行表,要求各车间严格按照安排进行学习,并以车间为单位,定期进行学习情况汇报,将学习情况列入车间精神文明考核中,增强了各车间学习的自觉性。目前,各车间学习已按计划完成了《序言》、第一章《总纲》及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的学习。

二、加强宣传努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在学习中,站里充分利用宣传栏、板报等阵地,职工大会、班组长会等时间,认真传达学习活动重要意义。重点组织职工对上级文件精神和内容进行了深入学习,把学习贯彻实施宪法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对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对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等方面的重大意义给职工讲清讲透,深入人心,不断加深职工对学习活动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对学习贯彻《宪法》的认识,激发职工学习热情,引导职工自觉投入到学习中。

通过一个月的宣传教育,广[文秘站:]大职工学习《宪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到了较大提高,全站已形成了学习《宪法》的浓厚氛围。

三、活跃形式不断增强学习效果

工学结合的意义篇(7)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尤为迅猛,令人才越发珍贵。在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定义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学有所长,而应当从整体上具备科学技术,还需具备相应的人文素养,如此才可以称作现代人才,满足当前时期的发展以及国际社会的需求。

工学结合作为培养学生整体素养、综合能力以及就业竞争的主要方面,通过学校和企业的结合,运用不同的教育氛围以及教学资源,通过课堂教学与参与实际工作相融合的形式,建立符合各个用人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方式。源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英语公共教学,通过实践进行课程教学,透过情景模式、任务驱动的形式,将教、学、做相结合,对于仿真的英语工作环境中培训学生的语言,完成课堂学习与岗位所需,将培训人才以及社会所需相结合。

一、通过意义协商方式,深入“工学结合”的英语教学

1.意义协商方式的概述

意义协商在1991年被Melrose提出,意义协商包含了社会话语与实践、情境类别与协商过程,如图1所示。

在意义协商模式中的教育实践体现在对社会话语及实践、沟通过程、语境类别等方面的综合探讨,并且对语篇进行分析,找出主要的功能成分,当做学习的重点目标,以此为基础进行交际培训。

这一模式的特征则为把意义的层次通过动态形式进行展现。英语学习作为一个沟通的过程,在这一方面与工学结合十分贴合。可以看出,意义协商模式中的社会话语与实践和教学过程方案设计十分相同,情境类别与教学过程分析十分相近,协商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总结归纳十分相同。

2.意义协商模式在工学结合中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使用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形式中的公共英语课程能够描述成通过一个学年作为单位,依照授课专业学生的专业标准,依照选择的文本材料,再次进行规划,协调单元的顺序。依照任务的属性重新分类所有单元,提高与学生专业相似或相符的项目实施过程。

二、意义协商模式在工学结合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应用

在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当中,英语公共课程可以作为通过一个学年作为单位,依照授课专业学生的专业所需,依照所选择的文本素材,再次进行策划、协调单元的次序。依照任务的属性把所有单元再次分类,与学生专业靠近或相关的项目在执行当中加大课时的比例。

意义协商模式的进入,能够更好的引导老师进行源于工作当中为导向的公共英语课程的规划,所以,只有将两者相互融合,才可以把工学结合理念有效归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当中,令这一服务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课可以展现出职业的特征。

三、调整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无需将英语课程当作一个传授基础英语知识以及技能的单独课程,而需作为一门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乃至未来就业服务的课程,在教学当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把就业所需以及岗位所需有效融入其中,持续加强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调动学习英语的热情,提升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改革教学形式

在当前时期,高职英语老师需依照职业所需以及岗位工作所需,把学习语言知识以及培训技能融入到课堂工作当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任务的抉择与规划必须符合现实,容易达成,令学生存在身临其境的感受,并且还需展现出相应的知识性、文化性以及趣味性。老师在所有课堂教学中只需提出具体的任务标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与训练,及时做出适当的点评。学生自行或通过小组方式完成课堂任务。

五、改良教学方式

在校企合作当中,老师能够积极收集企业在接待外宾、外商谈判、展销会等实况录像,以便令课堂教学的素材更为丰富。老师需有效运用网络资源,规划出和单元主体有关的课前及课后的任务,建立学生的信息检索以及总结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且透过专题发言、在线操作、在线检验等形式对学生的网络学习状况进行分析和检验。并且,老师需将网上学习论坛当作课后师生沟通的平台,了解学生的感受,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引学生学习,完成第一堂课后,思考第二堂课的发展。

六、加强实践教学

先要在当前的课程体系中加大实践性教学的课时率,丰富职业英语技能培训的内容。在所有学期的期末通过两个星期进行综合实践教学,或在所有单元教学结束后通过一至两个课时举办专题实践教学。选择教学内容需符合工作实际,教学的形式应当展现出多样化、趣味性。并且,需透过进行丰富鲜明的第二课堂展现出课外实践教学的意义。并且还需不断与企业进行合作,以便获取校外实践教学的机遇。

七、创建丰富动态化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形式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应当具备以下特点:首先,评价的内容需极为丰富。不但要检验学生的语言能力,还需检验学生的职业能力,更加要审核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其次,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课程的教学评价融汇于整个教学当中,特别需加强评价学生阶段学习成果的构成。再次,评价主体的丰富性,也就是把单一的教师考核变成老师、学生、同行专家、用人单位等一同参与的审核。在全新的评价体系中,源自同行及企业的评价特别关键,其在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方面更加真实,并且能够有利于老师及时找出并处理教学中的问题,让高职英语教学更加符合企业与社会的所需。

八、结束语

总而言之,工学结合模式对高职公共英语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高职公共英语需通过培养符合社会与市场所需为目标,通过就业为指导,让英语学科在高职教育中展现出更加有效的实用性及针对性,让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在社会中拥有更为有利的竞争性。

参考文献:

工学结合的意义篇(8)

关于“民族形式”的问题,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就已在全国进行了理论层面上的广泛讨论,其中最具影响的是毛泽东的观点,他提出了“把国际主义的内容和民族形式”紧密地结合起来,创造“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问题;1940年初,又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的著名论断,这些观点直接影响了建国后的文学创作实际。对民族形式的选择一方面有赖于社会心理的诉求,同时也标示了作家、艺术家和读者的特殊关系。“形式通常至少是一种因素的复杂统一体:它部分地由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学形式的历史所形成;它是某种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结构的结晶……因而在选取一种形式时,作家发现他的选择已经在意识形态上受到限制。他可以融合和改变文学传统中于他有用的形式,但是,这些形式本身以及他对它们的改造是具有意识形态方面意义的。”所以说,在“十七年文学批评”中,民族形式浸透了一定的意识形态感知方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其“意味”可以从当时占主流的有着文学“性质”的两种题材(即农村题材小说和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和替代传统的社会主义现实义的“两结合”(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创作手法中见出。

在十七年文学创作实践中,“革命历史题材”并不能等同于“历史题材”或“历史小说”,而“农村题材”也不同于“五四”新文学以来的“乡土小说”或“乡村小说”,农村题材小说和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尽管大都采用了传统的章回体小说的通俗形式,适合广大人民尤其是工农兵的口味,这一点早在建国前就曾被给予肯定:“新文艺在普遍上不及旧形式,是不容讳言的。其原因,固然新文艺工作者不能全部卸下他们的责任,但主要还是在于精神劳动与体力劳动长期分家以致造成一般人民大众的知识程度低下的缘故。而旧形式之所以仍能激引观众和读者的原因也在此。”但这并不表明“民族形式”与“民间形式”能划上等号,因为在新的时代环境中,旧有的通俗形式、民间形式的优良成分已渗入到新文艺中来,并加进民族新鲜的血液,给新文艺以清新刚健的营养,使新文艺更加民族化、大众化。“政治性”便是民族形式中“有意味”的东西,它们强调的是这些领域的社会政治活动,以便适宜于新的社会需要。“没有无形式的内容,正如没有无形式的质料一样”,“内容所以成为内容是由于它包括有成熟的形式在内。因此,民族形式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呼应着时代政治的诉求。在表现内容上,十七年的农村题材小说热烈地响应着“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号召,极力塑造社会主义时代的农民“典型”,即新的工农兵形象、新农民英雄人物形象。从社会心理诉求来说,“为了达到描写上的‘深入核心’,作家在立场、观点、情感上,要与自己的表现对象(农民)相一致。”’故农村题材小说要求作家关注那些显示中国社会面貌深刻变化的斗争,以实现对新中国“工农兵”主人公的重视和称颂。如柳青的《创业史》这部小说便是通过一个村庄的各阶级人物在合作化运动中的行动、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反映了“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主题,并表现出农民阶级的本性,塑造了无产阶级先锋队成员的性格特征,在作者看来,梁生宝是党的忠实儿子,这是当代英雄最基本、最有普遍性的性格特征。但我们可以看到,在“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赵树理的创作实践中,这些“民族”内容却是通过他对传统戏曲中旧形式的运用才得以实现,“哪一种形式为群众所欢迎并能被接受,我们就采用哪种形式。”更重要的是,民族形式的外衣下包裹着文艺的政治教化功能,“我们在政治上提高以后,再来研究一下过去的东西,把旧东西的好处保持下来,创造出新的形式,使每一主题都反映现实,教育群众,不再无的放失。”农村题材正是借助于这样“有意味”的形式,深入到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内心,从而占领了十七年文学的半壁江山。

对于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来说,“回忆”过去斗争的历史胜利以诠释所建构的新政权的合法性便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把笔触伸到历史深处,在对历史的一片赞歌中证实了新政权的合法性。正如批评家所指出的那样,对于那些讲述“革命”起源、发展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斗争历史,“在反动统治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域,几乎是不可能被反映到文学作品中来的。现在我们却需要去补足文学史上这段空白,使我们人民能够历史地去认识革命过程和当前现实的联系,从那些可歌可泣的斗争的感召中获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大信心和热情。”

这些“民族”内容的表达却依托于传奇小说的叙事机制,如《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烈火金钢》《林海雪原》等,“这些作品所具有的文化同一性,就是传奇形式中的民族性建构。这些作品延续了传奇小说的叙事形式和内部构造,它们装进了‘新的内容’,起到了教育人民、建构民族的防卫屏障的同时,也替代了过去言情、武侠、侦探等通俗小说的娱乐功能。”“也就是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在社会心理诉求与读者阅读心理习惯的张力中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临界点,“在既定的意识形态的规限内,讲述既定的历史题材,以达成既定的意识形态目的。”从中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青春之歌》《红岩》《保卫延安》等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在十七年里成为畅销书的原因了。

农村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在意识层面上迎合了政策所提倡的“工农兵”审美趣味,在无意识层面上则暗示了作家、艺术家对充斥文坛的教条主义写作模式的不满和无可奈何的心理。何其芳写作上的困惑很具代表性:一方面,他在写作的时候力求在结构上、语言上、故事的组织上、人物的表现手法上、情与景结合上都能接近民族风格,并且对《三国》《水浒》等这些具有民族风格的作品不仅能讲,甚至最好的章节都可以背诵;可另一方面,虽然深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日日夜夜》等文学名著中高尚的共产主义品质道德及革命英雄的教育并陶醉在其伟大的英雄气魄里,但对这些“内容”却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作家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有意味”的东西,正是“民族形式”“社会主义化”过程中增添的新质,即意识形态的内容,农村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则借助民族形式强化了这“有意味”的内容,在当代文学创作原则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到“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过程中,政治话语有所减弱而审美话语开始加强,但这并不能根本改变中国当代文学“政治性”的命运。“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口号被取代,明确无误地传达了中苏两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中国将用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意识形态话语表明同苏联的区别,并明示了疏离关系已成为事实,这一事实告知了中国向苏联‘一边倒’时代的终结,并开启了中国争取独立的文化身份以及建立中国独立的文学时代的开始。”这样,在切断唯一与苏联在文艺领域内单向的文化流通之后,封闭的中国文化须独自面对来自国际上强大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意识形态的挑战,那就得尽快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因政治焦虑而使文体需求与现成文本匮乏之间产生的尖锐供需矛盾产生,于是,改写多年追随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最为集中的理论命题便成了一种快捷方式。另外,苏联的“解冻文学”思潮,为中国文艺界冲击教条主义樊篱提供了一个契机。事实上,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已经受到普遍质疑,正如当代学者在对赵树理的评价中所指出的那样,“进入50年代以后,文学界对于赵树理的评价也有些犹豫不定。在继续把他作为一种‘榜样’来推崇的同时,他的小说的‘缺点’也在不断发现。这种发现,是‘根据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来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另外,当时有人也指出他的小说《三里湾》存在着没能很好地塑造“农民中的先进人物形象”、没有表现出两条路线斗争的“尖锐性”的“缺点” “赵树理的作品从一九五六年以后,迟缓了,拘束了,严密了,慎重了。因此,就失去了当年的青年泼辣的力量”¨等问题。究其实质,这些“缺点”所指的便是革命现实主义精神的大为减弱。当此之际,中宣部副部长周扬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就自己分管的文艺部门工作不失时机地传达了毛泽东提出的“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强调了毛泽东所提出的“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应当成为我们全体文艺工作者共同奋斗的方向”,并把新民歌作为毛泽东提出的“两结合”的创作方法的范例,称它“开拓了民歌发展的新纪元,同时也开拓了我国诗歌的新世界道路。”从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歌人手,以“两结合”取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这是苏联文艺“中国化”过程的开端。

工学结合的意义篇(9)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和企业行业合作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促进高职教育不断地、可持续地、健康地发展,这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浙江省义乌市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于2008年10月经义乌市政府批准创立义乌市创意园,至2010年底止引进企业55家,其中有浙江大学现代工业设计研究所等研发机构9家。搭建校企合作的产学研平台,引进创意人才,开发集聚义乌创新、创意的智慧,促进义乌小商品转型升级,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众多高校学子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学习、实践、调研、设计、创新,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使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相结合,为大学生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向社会输送合格过硬的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高技能人才。本文试图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及运行特征,并提出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的思考。

一、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义乌创意园的实践探索

义乌具有闻名全球的国际商贸城,有批发零售各种商铺6万多家。截至2011年9月底,有针织、内衣、服装、饰品、玩具、拉链、文具、工艺品等行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20546家,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不多。创立创意园,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可以服务义乌产业经济,促进义乌经济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

1、政府助推校企合作。义乌市政府为创立创意园公布了《关于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义政发〔2008〕66号)等文件,明确了入驻义乌创意园的条件、奖励措施,管理要求;下拨了人民币500万元启动建设义乌创意园,制定了创意园按年度预支管理资金的办法。创意园管理人员由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和聘任校外人员组成。2009年11月国家旅游局在义乌创意园成立了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由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兼任主任,先后有多家企业进驻,并且和义乌市旅游户外用品行业协会、义乌市文化用品行业协会进行业务联系、洽谈合作。在2011年中国义乌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上,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组织40余家旅游研发机构、企业,在义乌国际会展中心D1馆设立了34个展位,展览旅游、文化等新产品近300项。推动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措施,来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并且政府通过搭建研发、展览的平台,将学校和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明确并协调校企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从而通过制度和形式来保障校企合作的良性进行及发展。

2、校企合作研发创新。2010年初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研创中心进驻义乌创意园,并和义乌爱之语化妆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帮助该公司的化妆品外包装设计。该校发挥美术、产品、艺术设计的专业优势,与义乌国际商贸城的企业、商家需求相结合,帮助企业进行装饰设计、包装设计、产品设计等研发创新工作,将创意设计转化为经济成果,服务企业、服务社会达成双赢。

作为入驻义乌创意园的高校之一的江苏大学,2010年3月由一名工业设计系副主任带队,1名教师和18位研究生、本科生参加校企合作的研发队伍。通过调研、参观学习,7天内在义乌创意园提交了30余种设计作品,并通过企业和专家的评审,对于设计作品浙江真爱毛纺有限公司表示满意。随后江苏大学与浙江真爱毛纺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就设计成果转化,校企合作、毕业生就业等方面愿意继续深入合作。把企业文化和管理引入创意园,学生在创意园就可以接触到市场经济的需求行情,熏陶到企业文化、职业心态;提升专业知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筑艺术分院在创意园通过建立研发设计中心等,构建企业化真刀真枪的真实环境,在近2年时间已有数百学生先后在创意园学习、实践、设计、出作品成果,参加了中国义乌文化产品博览会、义乌小商品国际博览会。义乌的一些知名企业,之所以诚心诚意和义乌创意园合作,是源于这些企业的人才需求恰恰切合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开拓创新和发展都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企业通过校企合作,获取了智力、创造力的源泉,同时也传播了企业文化,增强和扩大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提升了企业形象和社会知名度。

工学结合的意义篇(10)

1、探索了新形势下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党员素质得到新的提高。

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切中时弊,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寓意深远,意在摒弃和铲除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各种丑恶现象,制止因市场经济化所带来的道德缺席,以确保社会主义中国能够继续健康发展。广大党员通过学习增强了党性观念,提高了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广大党员通过学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论述,思想、作风有了新的好转,为教职工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多了,工作的责任心明显加强了。

2、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新的加强。

一是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作用,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加强党内监督,不断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二是切实加强学校党支部建设。按照规定,严格按期召开支委会,研究安排支部的日常工作,加强对广大干部职工和党员的教育,积极培养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定期开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组织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全体党员敞开思想,联系工作,结合存在的问题,遵循“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积极开展严肃的、真诚的、实事求是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四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定期召开党外干部群众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并公布监督电话,设立意见箱。对征求到的群众意见,坚持做到条条意见有记载,个个问题有回复,件件事情有着落,项项工作有改进。五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支部委员带头做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先导、团结、凝聚和鼓劲作用。六是结合当前开展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争创先进党支部。

3、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党群干群师生关系得到新的改善。

学习“八荣八耻”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党员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学习“八荣八耻”教育活动中,通过边学边改,边改边补,诚心诚意征求意见,解决了一批教职工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群众看到了学习“八荣八耻”教育的成效和带来的可喜变化,维护了党的形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一是针对校园面积问题,学校领导积极主动与相关政府部门联系,争取扩建校园规模。二是针对学校学生多、就餐、住宿问题难的问题,学校到各年级了解实际的情况,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做了具体的登记,准备扩大食堂规模,修建学生公寓。三在实验室设备等方面加大投资,尽量完备各个学科的具体要求,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作好物质方面的准备;四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条件,给教师获取教学信息提供方便,建立现代化信息平台,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学校自筹资金70多万,建成全县一流校园网,已于2005年10月10日正式投入使用。许多教职工和群众反映:这次活动非常及时,搞不搞活动就是不一样。五是在4月10日上午,职中召开了校行政职业教育专题研讨会,会上,校长李光宇简要概括了职中职教发展21年的情况,并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指导思想,其他领导也纷纷发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设想,最终在三个方面达成了共识。

4、结合学习“八荣八耻”教育活动,狠抓学校“三风”建设。

1、在对住宿生的管理力度、学风、校风及高中生管理工作方面,学校采取了7项措施:

一是针对部分学生晚归、甚至不归的情况,加强住宿生管理力度,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和每日查房制,并设置相关惩处措施。二是针对学生迷恋上网打游戏,学校与文化部门联系,促使“绿色网吧”的开通,并通过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网络知识的引导。三是针对学生穿着怪异,由学校和班主任一起,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正确的审美观念的培养。四是开展“一教二”转化后进生和“一帮一”帮扶特困生活动,党员按支部指定的帮教学生,多渠道进行后进生转化和特困生帮扶;五是通过开展“全员育人”活动,党员参与班级管理,参与养成教育。六是针对学生进校后骑车飞快的问题,学校实行了班级轮流自主管理制度,由值日学生每天上、下课前后在学校门口进行督导,让全体师生养成下车进校、推车前行的良好文明氛围。七是学校投资7000多元为住宿生统一印发带有“职中”字样的床单等生活用品。

2、在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方面,学校采取了4项措施:

一是针对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学校继续贯彻落实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工作,增进新老师对老教师良好的教学经验的学习和接见,加强老教师对新教师的指导,并在双方的沟通中求得共同的提高。二是针对教师教研水平有待提高,学校组织加强各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促进新老交流;并加大对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奖励力度,落实教师评价体制。三是针对部分班主任压力大,学校组织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定期召开培训,由政教处负责定期组织专题班会。四是针对师德问题,学校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互相促进。五是在4月份学校又对班主任提出了“六关注、六到位、三要求”的具体实施措施。“六关注”即关注学生的早读、关注学生的课间表现、关注学生的课外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关注教室和楼道及校园责任区的卫生、关注学生的平时纪律。“六到位”即两操到位、两自习到位、大型集会到位、班会到位、升旗仪式到位、课外活动到位。“三要求”即要求班主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加强学习,强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求班主任切实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班主任热爱、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语言文明,平易近人,公正公平。为使这项措施落到实处,学校行政和政教处多次组织班主任召开相关会议,进一步强化了广大班主任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热情。

5、密切联系群众。

学校先后为帮扶村南坝乡河家湾村捐助资金4千元,并为河家湾小学购置了课桌60套,电脑6台。给贫困农户捐送化肥40多袋。并给农村七所小学共捐赠课桌634套。结合教育资源整合,教育结构调整工作,我校免去东寨乡山上庄、下二坝等地的30名学生连续三年的借读费达7.2万元。及时落实“两免一补”工作,把14000元的帮扶款落到实处。2006年3月份,学校又动员广大党员干部为群众捐衣捐物,并及时送去化肥10袋和一批办公沙发、桌凳等物品。

6、在全体学生中掀起了学习“八荣八耻”教育活动的热潮。

学校团委在组织全校学生学习贯彻“八荣八耻”的过程中抓好“七个结合”,实施六项措施。“七个结合”是:把学习、宣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起来,与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创建良好校风学风活动结合起来,与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结合起来,与中学生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活动结合起来,与节约型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学生会等的组织优势、活动优势,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全校团员青年和全体学生中努力营造争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倡导者、践行者、示范者的良好氛围。

六项工作措施是:一是要充分利用团属宣传阵地,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氛围,掀起学习、宣传的热潮;二是开展“知荣明耻,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者、践行者、示范者”主题团日活动;三是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列为2006届职中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主要内容,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四是深化“感恩教育”活动,开展“明确三项责任(自我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培养五种情感(爱自己、爱家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活动;五是大力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六是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构建和谐校园先锋”主题教育活动。

目前,职中全体师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以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为标准,爱国爱民,守法守纪,勤奋学习,时时刻刻对照自己的一言一行,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限,通过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手拉手”、“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进一步凝聚人心、提升境界、激发活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构建平安校园、和谐。

二、具体措施

1、主题显明,目标明确。

学校在这次以“八荣八耻”为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中,一开始就注意做到早着手,早动员,广泛宣传,真抓实干。结合学校实际工作,确定了教育活动的主题,即“我与学校共荣辱,校荣我荣,校耻我耻。”学校把组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举措,摆上突出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做到八个结合:一是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二是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庆祝七一系列活动结合起来;三是与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起来;四是与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加强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结合起来;五是与法制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六是与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塑造“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结合起来;七是与课堂渗透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八是与教育毕业班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在教育活动中,学校党支部、政教处、工会、团委和学生会发挥职能作用,统筹协调安排好全校的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开展富有特色的学习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活动实效,推进我校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深入。

2、坚持加强领导,不断提高对学习“八荣八耻”教育活动的认识。

学校领导一致认为:开展学习“八荣八耻”教育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学校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尽出力、出全力、负全责,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及学习“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工作见成效、有特色、出经验,向中央、省、市、县、局党委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学校在各种会议上反复强调学习“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论述,为深入开展打下了舆论基础。学校领导在这方版权所有!面做到“五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二是组织体系到位。三是领导责任到位。四是督查指导到位。五是教职工和群众监督到位。

3、坚持强化宣传,为学习“八荣八耻”教育活动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大会动员。学校党支部及时召开了学习“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工作动员大会,学校党支部书记杨永新及校长李光宇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之后在领导干部组织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上又做了进一步的安排部署。二是利用黑板报、标语、印制横幅、专栏等多种形式宣传。三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我校以“八荣八耻”教育为主的法制教育大会和义务植树劳动都在县电视台播出,收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四是开展活动进行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学校结合开学典礼、法制教育大会、清明节扫墓、校园文化艺术月活动、强化校园精神文明活动、党员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组织生活会、教职工大会、开展各类形式的文体活动、组织参加义务植树劳动、书画作品竞赛活动、全校风筝比赛活动、主题班会、主题团会、讨论竞赛、论文评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将职中“我与学校共荣辱,校荣我荣,校耻我耻。”主题教育活动融入、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激发了全体师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了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平安校园、和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工作扎实开展。

首先,抓学习,保证教育成果。在思想发动、学习培训阶段,我们制定了周密的学习计划和严格的学习纪律,要求学校全体党员都必须参加学习培训,要认真记读书记录、写心得体会。其次,抓关键,搞好民主评议。学校党支部明确规定征求意见“五不过关”,即不按规定程序进行的不过关、范围达不到要求的不过关、有建议无意见的不过关、与平时一贯表现不符的不过关、问题查找不深不透的不过关,全体党员就先进性教育整改提高阶段中总结出的未能及时整改完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和落实。其三,抓整改,切实解决问题。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党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确定整改时限,并采取公开承诺、跟踪问效、定期检查、逐条销号、群众评判等办法,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许多教职工对此感动地说:“整改为我们整出了实惠,我们十分满意。”

5、坚持通过学习“八荣八耻”教育活动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工作中,一是采取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理顺关系,切实解决教师党员在学习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二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制定整改措施,扎实整改,找准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加以解决。三是切实解决贫困学生的实际问题及党员、教职工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四是完善制度,搞好结合,通过建立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在活动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6、坚持经常座谈和研讨。

座谈和研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职中在学习“八荣八耻”教育活动中,师生热烈地讨论,互相交流学习经验。最后大家一致认为,一定要将“八荣八耻”落实到实际学习生活中,而不能只将“八荣八耻”当作口号。比如,“热爱祖国”可以与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环境结合;“服务人民”与关心别人、助人为乐联系;“崇尚科学”与发奋学习,勤于思考结合;“辛勤劳动”与帮助家务,搞好个人卫生联系起来;“团结互助”要与班集体活动,同学关系联系起来;“诚实守信”要与反对考试舞弊,反对说谎话联系起来;“遵纪守法”与遵守校规校纪,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结合起来;“艰苦奋斗”要和勤俭节约,不攀比,不浪费联系起来。

三、问题和要求

1、存在问题。

在学习“八荣八耻”教育活动中,我们的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主要有:个别党员在真学实干方面仍有一些欠缺,自我批评的力度还不够大,尚有一些同志可能有些顾虑;学习还需深化,体会还需深刻,触及灵魂的整改问题还不够彻底;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待增强实效性,应更实在地帮助教职工解决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2、以后努力的方向。

推动“八荣八耻”之论述精神的学习宣传固然是极其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乃至每个人在认真学习、深入探讨、总结心得之后,如何坚决推行“八荣”,能够不断自我检讨、自我反省,坚决远离“八耻”;而不是把学习宣传“八荣八耻”当作某种形式敷衍了事。职中党支部明确提出四个方面的认识和五个方面的努力方向。四点认识:

一是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时代呼唤,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趋向和行为准则,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观的系统总结,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作为中学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认真学习、全面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把握其思想精髓,并以此指导实践。

二是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理应成为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和率先实践者。我们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道德实际,将学习、宣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当前的一项政治任务来抓。

工学结合的意义篇(11)

爱国守法,反映的是公民个人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最基本的规范。对于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对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维护国家利益,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对于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对于规范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强化公民法律意识,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及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爱国守法作为基本的公民道德规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爱国,二是守法。爱国,是现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也是对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守法,是现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每个公民必备的文明素质。要通过开展“爱国守法”学习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爱国主义观念淡薄、法纪意识缺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爱国爱企、遵纪守法成为全局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让职工深切理解我们从事的每项工作,都是祖国建设大业不可缺少的,爱国就要从爱岗开始,立足岗位做贡献,引导职工从遵守厂规、劳动纪律和安全生产规程做起,自觉遵守和维护各项公民规范和国家法律,积极为我局的改革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的“一强三优”现代化供电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开展“爱国守法”学习教育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爱国”为核心、“守法”为重点,以突出群众性、注重针对性、强调实效性为基本要求,大力开展思想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

二、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

㈠基本思路:坚持以教育为先,不断创新教育载体,积极探索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方式方法,注意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广大干部职工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把强化教育与制度建设、评价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对职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规范。

㈡主要目标

1、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国家观念和爱国情感,使广大干部职工做到:关注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维护国家的独立、统一、安全和尊严,维护民族的团结;热爱祖国和家乡的历史文化与优良传统,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积极承担公民义务,把爱国爱企之情转化为敬业奉献的实际行动,为我局早日建设成为“一强三优”供电企业多做贡献。

2、开展知法守法教育,增强法制观念,使广大干部职工做到:具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自觉维护社会稳定;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人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依法办事。并延伸到自觉遵守我局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规程。

三、时间安排及方法步骤

我局“爱国守法”学习教育活动从2月份开始,到12月份结束,主要分为部署动员、组织实施、考核总结三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如下:

第一阶段:部署动员阶段(2月10日-3月31)

各单位党总支(支部)要认真做好本单位职工的教育引导和组织发动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宣传“爱国守法”学习教育活动的目的、意义、内涵,扩大活动的舆论影响,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掀起“爱国守法”主题教育活动”的热潮。同时各单位党总支(支部)要结合各自的实际,进一步充实活动内容,认真制定活动安排实施意见,并于3月1日前将制定的实施意见上报局党委宣传部。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4月1日-11月30日)

㈠认真抓好学习。要把“爱国守法”学习教育活动作为党员培训、职工培训、岗位培训和班组学习的重要内容,有的放矢的确定学习重点,并通过网络教育、集中学习、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学习,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深化对“爱国守法”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并落实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㈡创新活动载体。开展“爱国守法”学习教育活动要突出群众性,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主体作用。在活动开展中各单位党总支(支部)要切实做到讲求实效,防止形式主义,常抓常新,鼓励创新,要充分利用各种重大节庆、纪念日和“六五”普法教育,广泛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第三阶段:考核总结阶段(12月1日-12月20日)

本次主题教育活动纳入20*年党群目标管理考核,由局党委宣传部按月(季)度进行考核。各单位党总支(支部)在12月初要认真对本单位的“爱国守法”学习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于12月20日前将活动总结上报局党委宣传部。

四、工作要求

㈠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党总支(支部)要把组织开展“爱国守法”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健康有序地推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