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小组工作方案大全11篇

时间:2023-01-04 13:39:47

小组工作方案

小组工作方案篇(1)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为依据,按照“村落就近、宗族和谐、管理便利”的原则,选好配强农村新型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配套建设,进一步提高社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为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区稳定,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设置原则

全镇共有行政村31个,按照“村落就近、宗族和谐、管理便利”的原则,将原有的多个行政村组成新型社区,社区设置党小组,党小组委员可由原各村支委兼任或通过选举产生。

三、实施方法及步骤

社区建设是一个制度创新、城镇工作格局全面改革的系统工程,是搞好文明城镇建设,实现城镇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保证。建立健全社区管理体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计划在两年的时间里相继成立社区党小组。

1、调查摸底:镇党总支地符合条件组建新型社会村落的村小组进行摸底,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名单,报镇党委审批。经镇党委研究批复下发任命通知后,社区党小组正式成立。

2、召开会议,选出小组长:社会党小组的组长原则上在原党支部委员内选举,实行兼任制。

3、社区党小组及组长的工作职责:第一,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第二,团结、组织党员和居民群众进行社区建设;第三,支持和保证社区居民群众依法履行自治职责;第四,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第五,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做好群众工作;第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居民遵纪守法,保证和促进社区的发展与稳定。

4、社区党小组的待遇:在年终考核时优先考虑评先。

四、工作要求:

小组工作方案篇(2)

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村妇女小组长配备工作现场会精神,着眼基层妇联组织自身改革,广泛吸纳本村各类优秀妇女代表作为基层妇联组织成员,优化队伍结构,壮大基层工作力量,建立来源广泛、力量充实的基层妇联干部队伍,进一步拓宽联系服务妇女群众的渠道,延伸服务触角,增强基层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努力做到联系妇女全覆盖,服务妇女零距离,关爱妇女无缝隙。

二、妇女小组长的任职条件及产生方式

(一)妇女小组长设置。农村妇女小组以行政村的村民小组为单位设立。每个村民小组配齐配强1名村妇女小组长。妇女小组长为村妇联执行委员会委员。

(二)妇女小组长任职条件。妇女小组长的任职条件主要包括:1.年龄原则上在6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长期居住在本村民小组;2.政治思想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心为妇女儿童服务;3.有文化、有本领,有亲和力和组织能力,文化程度一般要求初中以上;4.密切联系群众,获当地妇女群众公认,自觉接受妇女群众监督。要注重在种养女能手、女经纪人、女党员、妇女代表等人选中推选妇女小组长。

(三)妇女小组长产生方式。推选产生妇女小组长步骤主要包括:1.下发通知。由村委在村小组召开推选妇女小组会议通知,并入户宣传;2.召集推选会议。村委或党组织做好指导员。3.清点到会人员。参会应有本组年满18周岁以上妇女过半数的参加,才可进行推选工作;4.选举。采取无记名投票或举手表决方式选举,张榜公告备案。填写表格及整理会议有关资料报乡镇妇联和县妇联备案。

(四)妇女小组长的任期。妇女小组长的任期与村妇联的任期一致,可以连选连任。妇女小组长出现缺额或需要更换的,应及时进行补选、调整。

(五)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根据疫情防控形势,严格执行各项常态化防控措施。

三、明确村妇女小组长的工作职责

着眼于推进乡村振兴和乡风文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妇联服务大局和妇女群众的需要,妇女小组长在村党组织和村妇联的领导下履行职责。

(一)当好政策路线的“宣传员”。积极向妇女群众宣传党和政府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参与为民服务的各项工作,主动联系、团结信教妇女,及时将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工作和活动通知到群众中,引导妇女听党话、跟党走。

(二)当好社情民意的“信息员”。主动联系了解妇女中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及时向村级妇联组织反应她们的呼声和要求,推动妇女参与基层民主自治实践。

(三)当好乡风文明的“先行员”。面向家庭广泛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和家庭道德责任意识教育,号召妇女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老敬亲、移风易俗,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小组工作方案篇(3)

二、具体工作和要求

1、继续组织语文组全体老师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领会其精神,重视学习语文教学新理念。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体语文老师学习各类教育刊物中有关语文教学的新做法、新思路,要求结合本校存在的问题,有重点的组织学习。依据新课标,评价师生教与学。

2、抓好教学常规,将素质教育要求落实到学科教学中,抓好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保证。抓常规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抓学生的学习习惯为重点,抓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抓良好的性格形成为重点。

3、抓好课题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目前我校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要更上一层楼,就要重视课题的管理,重视研究过程,将课题研究与培养青年教师结合起来,真正使课题研究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5、组织各种语文活动,让生活充满语文。

三、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制定语文组活动计划,各语文教师制定学科计划;

2、组织学习《新课标》解语材料;

3、教学检查。

三月份:

1、课题分工与设计;

2、组织讲故事比赛活动;

3、每月教学检查。

四月份:

1、学习有关教学新理念的文章;

2、组织写字比赛活动;

3、部分老师上研讨课;

4、期中教学检查。

五月份:

1、部分老师上研讨课;

2、组织手抄报评比活动;

3、每月教学检查。

六月份:

1、观看教学录相;

2、认真撰写教学论文,参加区论文评比活动;

小组工作方案篇(4)

作者简介张俊桃(1977—),女,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和心理学;江天光(1974—),男,南昌航空大学党委组织部,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和党建工作;(江西南昌330063)曾 勇(1976—),男,南昌高新开发区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江西昌 330096)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建设和谐校园视域下学校社会工作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SH0804)的成果之一。

每年九月,大学校园都会迎来一批批稚嫩而又对大学生活满怀憧憬和好奇的大学新生。他们告别熟悉的中学校园,告别父母、亲人和朋友,迈进了完全陌生的大学校园,这个环境与他们在中学经历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学习环境、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使很多大学新生感到难以适应。几个月后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很多新生就产生了心理问题。对于大学新生来说,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融入新的群体,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与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采取各种方法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显得非常必要。

一、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

根据笔者近年在高校中对新生进行的问卷和访谈调查得知,新生入校后的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学习方式适应问题

基于升学的压力,大学之前的教学方式大多是“灌输式”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进入大学后,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摆脱对老师的过分依赖。这对习惯了老师主导监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很多新生面对这一转变不能适应,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如何去学,往往表现为上课时茫然,下课后亦无所适从。

(二)专业适应问题

在入校之前,新生们一般对将要学习的专业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有部分学生进入该专业不是出于个人意愿,比如笔者所在的社会工作专业,很多新生对该专业一无所知,大部分学生都是调剂而来,导致对所学专业不认同或不满意。若缺乏专业认同,容易产生挫折感和茫然感,丧失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大学失去信心。

(三)生活适应问题

由于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大学新生有不少来自独生子女或少子女家庭,在家中被父母或亲人照顾和呵护着。进入大学后,他们开始独立生活,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需要具备自理能力,不少大学新生对此适应困难。

(四)人际关系适应问题

中学时的人际关系主要围绕父母、老师、同学而产生,在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同学交往方面,也主要以学习上的互动为主,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但进入大学后,人际交往的范围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大学新生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宿舍人际关系最容易出现问题,几个来自不同地方、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各不相同的人生活在一起,难免出现摩擦和矛盾。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又缺乏一定的交往技巧,往往易使矛盾激化。

(五)经济适应问题

在经济方面,学生主要是消费者,中学生的消费一般是由父母掌控,消费也主要用在学习方面。进入大学后,新生在学习独立生活的过程中,消费行为也逐渐自主。但大学新生缺乏自主消费经验,面对各种诱惑缺乏自控能力,同时大学中攀比消费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导致很多新生盲目和非理性消费,经济上出现问题。另外一些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一年几千元的学费使他们难以承受,很多贫困生甚至生活窘迫,常为生活费感到为难,同时,面对城市和农村生活强烈的反差,自己物质上的贫困常使他们感到自卑,深怕被别人瞧不起,强烈的自尊渴望与脆弱的情绪情感相交织,使很多贫困新生产生适应不良。

二、小组工作方法介入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作用

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之一,是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他们应付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这种方法强调通过小组过程及小组动力去影响组员的态度和行为。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透过成员间的分享、相互分担和互相支持而发挥出来。

小组工作的特点和工作方式,使它在介入大学新生适应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第一,小组工作符合大学生喜合群、从众性强的特点。参加小组活动的大学新生处于同一心理发展水平,他们有共同的成长课题,面临类似的困扰。小组工作有助于帮助成员学习群体经验,使他们不再感到孤独。

第二,小组的接纳性能使成员获得情感的支持。在小组中,成员能产生一种安全、温暖、依赖的感觉,找到归属感,彼此相互支持,共同去面对问题,有助于降低成员进入新环境后因为不适应而产生的焦虑。

第三,小组提供了一个模拟的社会环境,小组成员可以在其中发展适应。小组创造了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成员在小组中的言行往往是他们日常生活行为的再现,在充满信任的小组氛围中,小组成员可以尝试模仿适应行为,发现和改变自己不适应的行为。此外,在发展适应行为过程中,小组活动还有助于帮助成员学习社交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第四,小组工作能帮助成员重建理性认知。小组将不同成长背景的人员组合在一起,为每个成员提供了了解他人和自己的机会。在小组中,成员去观察、分析其他组员,了解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有助于帮助成员纠正不良的自我认知,建立新的自我认同模式和对他人的接纳态度。

三、小组工作介入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方案设计

(一)方案设计的理论基础

新生“适应与成长”小组的方案设计以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为依据。

1.勒温的群体动力学理论。该理论研究小组中各种潜在动力的交互作用,小组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团体成员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等。“适应与成长小组”应用群体动力学理论,可凝聚小组成员的向心力,催化小组内的气氛,激发成员建设性的行为与开放性的反应,在和谐温暖的小组心理气氛中,成员更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人通常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类行为进行观察学习。攻击行为如此,适应行为也是如此。大学新生通过参加小组活动,相互分享各自的人生经验,成员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从小组中寻找榜样,进行观察、模仿和学习,增加个人的适应。

3.柏恩的人际相互作用分析理论。该理论用于检查交往双方关系是相辅、互补,还是矛盾、冲突的。它有助于帮助人们了解他们与别人关系的本质,教育当事人改变生活态度.对人际交往获得深刻的领悟力,建立自尊的、成熟的人际关系。新生“适应与成长”小组借用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的研究,使成员可以观察到他人的变化与示范,逐渐了解自己的人格结构,并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

(二)活动项目的选择

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主要体现在生活适应、专业适应、学习方式适应、人际关系适应、经济适应等方面,据此可对小组的活动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通过“找变化”、“20个我是谁”、“戴高帽”等活动促进成员探索自己,深化自我认识,识别和接纳自己的独特性等,达到肯定自己、提高自信、拥有积极心态的目的。通过“火光熊熊”、“价值拍卖”、“丧失练习”等活动使成员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价值观,明确生命中最重要的、自己最需要的,确立清晰的人生目标。通过“撕纸”、“过关问路”、“自信训练”等活动,使成员掌握一些交往的技巧,增强他们与人交往的信心。通过“目光炯炯”、“玫瑰幻想”、“抛开你的烦恼”等活动,帮助成员掌握学习的方法,给成员必要的建议,帮助其摆正心态,正视困难,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通过“生活馅饼”、“生命线”、“自我SWOT分析”等活动,帮助成员明确目标,学会自我规划,使他们不再迷茫。

(三)活动方案的实施

小组活动共进行八次。

第一次 押相识。其目的是让小组成员互相认识,帮助成员消除陌生感、孤独感,制定小组契约,让成员更清楚小组的目的和限制,引导成员正向的沟通,逐渐形成小组合作互助的气氛。活动内容包括 押大风吹、滚雪球、棒打薄情郎、组员心声、签订小组契约等。

第二次 押信任之旅。其目的是进一步拉近小组内成员间的距离,使成员之间更加熟悉和了解,加强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合作,增强小组凝聚力,初步建立小组内成员的信任关系。活动内容包括:夹球比赛、众志成城、盲人探路、表露真情等。

第三次 押自我探索。其目的是促进成员自我探索,帮助成员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使成员学会欣赏自己的长处,勇敢面对自己的短处,接纳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我尊重和自信,在此基础上认识他人接纳他人。活动内容包括:找变化、20个我是谁、戴高帽等。

第四次 押价值观探索。其目的是帮助成员澄清自己的价值观,了解他人的价值观。帮助成员明确生命中最重要的、自己最需要的,确立清晰的人生目标。活动内容包括:解开千千结、火光熊熊、价值拍卖、丧失练习。

第五次 押沟通无限。其目的是鼓励成员进行积极的、主动的人际交往,走出人际交往的第一步。在活动中使成员学习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提升人际交往的自信心。活动内容包括 押撕纸、过关问路、自信训练、抛开你的烦恼等。

第六次 押学习之道。其目的是帮助成员回忆以前成功的学习生活,讨论现在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引导成员觉知自己的学习的困境。同时也给成员必要的建议,帮助其摆正心态,正视困难,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活动内容包括:凤凰涅、目光炯炯、玫瑰幻想等。

第七次 押畅想未来。其目的是帮助成员明确未来的目标,学会科学管理时间,规划自己的生活。活动内容包括:人椅、生活馅饼、生命线、自我SWOT分析等。

第八次 押总结告别。其目的是让成员整理自己在小组中的收获和感受,帮助成员得到其他成员的支持和鼓励,获得离开小组后的生活的信心,合理处理分离情绪,结束小组活动。活动内容包括 押我的收获、祝福卡片、歌声中告别等。

概言之,小组工作的特点和独特的优势,使之在帮助大学新生解决适应问题方面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对新生开展“适应与成长”小组,不仅能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而且能预防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但现阶段,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还比较缺乏,小组工作方法在高校中还不被重视、不够普及。应加快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使小组工作能在大学新生中广泛开展,让更多的大学生从中获益。

参考文献

1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刘斌志.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及其社会工作处遇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小组工作方案篇(5)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数字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和《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小组2021年工作方案的通知》(浙农字函﹝2021﹞229号)要求,切实抓好“数字三农”专班重点任务“肥药两制”改革集成应用,推动“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建设数字赋能,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职责分工

(一)机构人员

组长:皇甫伟国,负责小组全面工作。

副组长(常务):朱秀丽,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小组日常工作,协调对接相关单位。

副组长:宋兆祥,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做好自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网络公司与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的协调对接,4月底前完成系统对接;负责数字化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子平台、农产品合格证、农业主体生产记录等工作。

副组长:余晓华,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做好自建农资监管平台网络公司与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的协调对接,4月底前完成系统对接;负责数字化系统农资监管与服务子平台、“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肥药批发环节大数据统计等工作。

副组长:吴降星,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化肥定额施用示范区建设,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服务融入数字化系统,配合做好农业主体化肥购买施用环节的生产记录;负责农药定额施用示范区建设,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服务融入数字化系统,配合做好农业主体农药购买施用环节的生产记录。

成员:齐敬甲,“数字三农”专班成员,协助组长、副组长抓好各项工作,负责综合试点县创建、试点主体培育,筹办相关活动和会议;负责落实上级交办各项任务,做好相关文件材料的起草和信息宣传,联系网络技术开发公司做好数字化系统建设。

成员:章雯雯,负责与区县“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小组的对接联系,做好调度和统计工作,完成各项交办任务。

成员:周宏华,市农业综合执法队联络员,承担农资监管与服务子平台运维管理,组织开展示范农资店的创建验收,做好业务指导和操作培训,参加相关协调会议。

成员:曲龙,质监处联络员,承担农产品质量追溯子平台运维管理,配合开展试点主体培育,抓好农产品合格证和生产记录电子台账,参加相关协调会议。

成员:高湖滨,市农技推广总站联络员,承担“浙样施”平台有关功能叠加进数字化系统,会同科教处建立试点主体化肥减量跟踪监测调查制度;承担制定水稻化学农药定额施用标准和技术导则并导入数字化系统,参加相关协调会议。

成员:吕长淮,负责《宁波市“肥药两制”改革精准管控应用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建设方案》和局《“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改革项目实施方案》的拟制,负责与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和宁波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对接,负责做好系统平台建设招标、实施等工作。

成员: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人员,负责做好需求对接,提供技术支持,完成与数字化系统开发相关的各项工作任务。

小组办公室设在局科教处。

(二)工作任务

坚持从“农民生产绿色生态农产品、政府实现肥药双减量”的双向需求出发,以“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创建为载体,推动“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应用落地,加快构建快速响应、高效执行、精准追溯、科学决策的执行链,不断增强农业绿色发展内生动能和智治水平,打造农业高质高效金名片。

二、指标体系

(一)数字化系统。在系统中设置肥药实名购买活跃度、定额施用活跃度,肥药实名购买活跃指数、定额施用活跃指数4个核心指标。前两者用于评价农资店、试点主体“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应用程度,后两者用于评价区县“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应用程度。

(二)示范农资店。按照省厅“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评价指标体系(浙农法发〔2020〕5号),体系内包括数字化管理、绿色化服务、规范化经营3个方面共14个二级指标,对符合条件的报省厅认定为“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

(三)试点主体。按照浙江省农业主体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绿色生产、绿色环境、绿色资源、绿色管理、绿色形象5个方面,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业大类,差异化设置二级指标的内容及权重,对农业主体进行滚动式评价,在系统平台中以三色图形式展示。

(四)综合试点县。按照“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创建实施方案,在综合试点县创建评价体系中设置试点创建、制度创新、生产方式、资源循环、生态环境5个方面共25个二级指标,对完成创建的4个区县市报省厅进行分批认定。

三、工作体系

(一)下达计划。印发“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2021年工作计划,明确综合试点县、示范农资店、试点主体等各项目标任务,将数字化系统建设和应用作为强基固本的重点任务。

(二)组织实施。梳理“需求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改革清单”四张清单,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工作联系制度,实行“周报送、月通报、季会议、年考核”工作机制,适期召开“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协调会、座谈会、现场会。

(三)服务指导。依托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千家试点主体大轮训,建立面向农业主体的“一对一”联系责任制度,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现场调研和检查,切实抓好以电子台账记录为重点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四)评价验收。按照“县级自评、市级初评、省级验收”的流程开展综合试点创建评价验收。

(五)考核管理。推动肥药实名购买、定额施用活跃指数等指标纳入“五水共治”、乡村振兴实绩、平安宁波等考核体系,根据数据调度情况对区县市考核打分,压实各地政府职责。

四、政策体系

系统梳理“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工作存在的短板和弱项,有的放矢出台《关于开展“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试运行的通知》等政策文件。

五、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由两张画像组成,一是从绿色优质农产品比率、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等维度,勾勒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画像;二是从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量等维度,勾勒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画像,综合评价各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总体情况。

    

附件:宁波市“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任务分解和进度安排

 

附件

宁波市“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任务分解和进度安排

分任务

难点堵点

对策措施

责任单位

“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监管系统建设

在省厅统一建设的“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中,主体评价等模块以及活跃度、活跃指数等指标仍需完善

督促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根据要求于4月下旬完成相关模块和功能建设

科教处、农业综合执法队、质监处

“肥药两制”改革千家试点主体仍有4家未录入系统

督促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于4月下旬之前,根据各区县市提供的试点主体名单完成数据核查入库

种植业处、科教处

省市县一体化的“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建设仍需加快

4月底前,将今年的4个“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创建县率先接入省“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监管系统

科教处、镇海区、象山县、慈溪市、海曙区农业农村局

宁波以及县市区使用自建平台,还未实现无缝对接省“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

负责做好有关区县市农业农村局、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负责开发地方自建平台的网络公司三方协调对接,抓紧落实具体操作方案,4月底之前完成系统转移或者系统接入

质监处、农业综合执法队、区县市农业农村局

在局“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浙政钉、浙里办应用平台上无法直接打开“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

加强与“数字三农”专班对接,推动市“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接入“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和市政府数字门户,力争4月底之前系统上线并试运行

科教处、局“数字三农”专班

“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创建

对“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创建情况掌握不深

于4月下旬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检查,于6月上旬组织开展复查,重点检查网络连接、系统安装、硬件配套、主体操作等方面,加强对不达标农资店的监管和指导。建立“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退出机制,于年底省厅发文公布农资店验收名单时进行动态调整。

农业综合执法队、种植业处、政策法规与改革处

农资经营主体系统操作水平不高

在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培训计划中列入千家试点主体大轮训年度任务,指导各地认真开展农资经营主体系统操作培训

农业综合执法队、科教处

部分农资店硬件设备老旧,无法正常使用

开展示范农资店建设

农业综合执法队

“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主体培育

各地提供的“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主体质量不高,相比于改革要求有一定差距

于4月下旬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检查,于6月上旬组织开展复查,要求各地围绕生产台账记录,重点清理“空壳”合作社,结合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性家庭农场、数字化工厂建设,重新梳理选定培育对象,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扶持性政策

科教处、种植业处、畜牧处、渔业处、产业信息处、政策改革处、合作经济处

大部分试点主体还未能准确、完整、及时地开展生产台账电子记录

5月底前,率先在试点主体上推动合格证制度由主体追溯向过程追溯延伸,切实抓好生产记录电子台账

质监处、农业综合执法队、科教处、种植业处、畜牧兽医处、渔业处、农技推广总站

在农民素质提升培训计划中列入千家试点主体大轮训年度任务,指导各地开展数字化系统操作和生产台账记录培训

科教处、质监处、种植业处、畜牧处、渔业处

要求各地于6月底之前落实试点主体“一对一”联系责任制

科教处、质监处、种植业处、畜牧处、渔业处

推动试点主体培育情况作为绿色食品标识认定和产销平台推介的重要依据

产业信息处、农业绿色发展中心

线上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服务不够

5月底之前在系统内设置水稻化学农药定额施用试行标准,按照配套技术导则和重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产品推荐名录提供用药指导和建议。

农技推广总站

“浙样施”平台有关功能未在数字化系统内叠加

6月底之前,对接省厅“浙样施”平台有关功能在数字化系统实现有效叠加。

农技推广总站

试点主体培育情况缺少评价依据

7月底之前,按照省厅农业主体绿色发展评价管理办法并开展滚动式评价

科教处、种植业处、畜牧兽医处、渔业处、农业综合执法队

试点主体化肥减量情况缺少监测调查

11月底之前,制定出台试点主体化肥减量跟踪监测调查制度

农技推广总站

“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创建

地方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4月底之前,将肥药实名购买、定额施用活跃指数纳入“五水共治”、平安宁波年度考核体系,每月通报各地工作进度

科教处

将肥药实名购买、定额施用活跃指数纳入“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创建评价体系

科教处

 

 

 

 

 

 

小组工作方案篇(6)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数字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和《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小组2021年工作方案的通知》(浙农字函﹝2021﹞229号)要求,切实抓好“数字三农”专班重点任务“肥药两制”改革集成应用,推动“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建设数字赋能,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职责分工

(一)机构人员

组长:皇甫伟国,负责小组全面工作。

副组长(常务):朱秀丽,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小组日常工作,协调对接相关单位。

副组长:宋兆祥,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做好自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网络公司与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的协调对接,4月底前完成系统对接;负责数字化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子平台、农产品合格证、农业主体生产记录等工作。

副组长:余晓华,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做好自建农资监管平台网络公司与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的协调对接,4月底前完成系统对接;负责数字化系统农资监管与服务子平台、“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肥药批发环节大数据统计等工作。

副组长:吴降星,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化肥定额施用示范区建设,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服务融入数字化系统,配合做好农业主体化肥购买施用环节的生产记录;负责农药定额施用示范区建设,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服务融入数字化系统,配合做好农业主体农药购买施用环节的生产记录。

成员:齐敬甲,“数字三农”专班成员,协助组长、副组长抓好各项工作,负责综合试点县创建、试点主体培育,筹办相关活动和会议;负责落实上级交办各项任务,做好相关文件材料的起草和信息宣传,联系网络技术开发公司做好数字化系统建设。

成员:章雯雯,负责与区县“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小组的对接联系,做好调度和统计工作,完成各项交办任务。

成员:周宏华,市农业综合执法队联络员,承担农资监管与服务子平台运维管理,组织开展示范农资店的创建验收,做好业务指导和操作培训,参加相关协调会议。

成员:曲龙,质监处联络员,承担农产品质量追溯子平台运维管理,配合开展试点主体培育,抓好农产品合格证和生产记录电子台账,参加相关协调会议。

成员:高湖滨,市农技推广总站联络员,承担“浙样施”平台有关功能叠加进数字化系统,会同科教处建立试点主体化肥减量跟踪监测调查制度;承担制定水稻化学农药定额施用标准和技术导则并导入数字化系统,参加相关协调会议。

成员:吕长淮,负责《宁波市“肥药两制”改革精准管控应用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建设方案》和局《“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改革项目实施方案》的拟制,负责与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和宁波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对接,负责做好系统平台建设招标、实施等工作。

成员: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人员,负责做好需求对接,提供技术支持,完成与数字化系统开发相关的各项工作任务。

小组办公室设在局科教处。

(二)工作任务

坚持从“农民生产绿色生态农产品、政府实现肥药双减量”的双向需求出发,以“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创建为载体,推动“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应用落地,加快构建快速响应、高效执行、精准追溯、科学决策的执行链,不断增强农业绿色发展内生动能和智治水平,打造农业高质高效金名片。

二、指标体系

(一)数字化系统。在系统中设置肥药实名购买活跃度、定额施用活跃度,肥药实名购买活跃指数、定额施用活跃指数4个核心指标。前两者用于评价农资店、试点主体“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应用程度,后两者用于评价区县“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应用程度。

(二)示范农资店。按照省厅“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评价指标体系(浙农法发〔2020〕5号),体系内包括数字化管理、绿色化服务、规范化经营3个方面共14个二级指标,对符合条件的报省厅认定为“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

(三)试点主体。按照浙江省农业主体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绿色生产、绿色环境、绿色资源、绿色管理、绿色形象5个方面,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业大类,差异化设置二级指标的内容及权重,对农业主体进行滚动式评价,在系统平台中以三色图形式展示。

(四)综合试点县。按照“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创建实施方案,在综合试点县创建评价体系中设置试点创建、制度创新、生产方式、资源循环、生态环境5个方面共25个二级指标,对完成创建的4个区县市报省厅进行分批认定。

三、工作体系

(一)下达计划。印发“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2021年工作计划,明确综合试点县、示范农资店、试点主体等各项目标任务,将数字化系统建设和应用作为强基固本的重点任务。

(二)组织实施。梳理“需求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改革清单”四张清单,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工作联系制度,实行“周报送、月通报、季会议、年考核”工作机制,适期召开“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协调会、座谈会、现场会。

(三)服务指导。依托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千家试点主体大轮训,建立面向农业主体的“一对一”联系责任制度,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现场调研和检查,切实抓好以电子台账记录为重点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四)评价验收。按照“县级自评、市级初评、省级验收”的流程开展综合试点创建评价验收。

(五)考核管理。推动肥药实名购买、定额施用活跃指数等指标纳入“五水共治”、乡村振兴实绩、平安宁波等考核体系,根据数据调度情况对区县市考核打分,压实各地政府职责。

四、政策体系

系统梳理“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工作存在的短板和弱项,有的放矢出台《关于开展“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试运行的通知》等政策文件。

五、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由两张画像组成,一是从绿色优质农产品比率、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等维度,勾勒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画像;二是从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量等维度,勾勒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画像,综合评价各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总体情况。

    

附件:宁波市“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任务分解和进度安排

 

附件

宁波市“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任务分解和进度安排

分任务

难点堵点

对策措施

责任单位

“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监管系统建设

在省厅统一建设的“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中,主体评价等模块以及活跃度、活跃指数等指标仍需完善

督促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根据要求于4月下旬完成相关模块和功能建设

科教处、农业综合执法队、质监处

“肥药两制”改革千家试点主体仍有4家未录入系统

督促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于4月下旬之前,根据各区县市提供的试点主体名单完成数据核查入库

种植业处、科教处

省市县一体化的“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建设仍需加快

4月底前,将今年的4个“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创建县率先接入省“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监管系统

科教处、镇海区、象山县、慈溪市、海曙区农业农村局

宁波以及县市区使用自建平台,还未实现无缝对接省“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

负责做好有关区县市农业农村局、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负责开发地方自建平台的网络公司三方协调对接,抓紧落实具体操作方案,4月底之前完成系统转移或者系统接入

质监处、农业综合执法队、区县市农业农村局

在局“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浙政钉、浙里办应用平台上无法直接打开“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

加强与“数字三农”专班对接,推动市“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接入“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和市政府数字门户,力争4月底之前系统上线并试运行

科教处、局“数字三农”专班

“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创建

对“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创建情况掌握不深

于4月下旬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检查,于6月上旬组织开展复查,重点检查网络连接、系统安装、硬件配套、主体操作等方面,加强对不达标农资店的监管和指导。建立“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退出机制,于年底省厅发文公布农资店验收名单时进行动态调整。

农业综合执法队、种植业处、政策法规与改革处

农资经营主体系统操作水平不高

在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培训计划中列入千家试点主体大轮训年度任务,指导各地认真开展农资经营主体系统操作培训

农业综合执法队、科教处

部分农资店硬件设备老旧,无法正常使用

开展示范农资店建设

农业综合执法队

“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主体培育

各地提供的“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主体质量不高,相比于改革要求有一定差距

于4月下旬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检查,于6月上旬组织开展复查,要求各地围绕生产台账记录,重点清理“空壳”合作社,结合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性家庭农场、数字化工厂建设,重新梳理选定培育对象,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扶持性政策

科教处、种植业处、畜牧处、渔业处、产业信息处、政策改革处、合作经济处

大部分试点主体还未能准确、完整、及时地开展生产台账电子记录

5月底前,率先在试点主体上推动合格证制度由主体追溯向过程追溯延伸,切实抓好生产记录电子台账

质监处、农业综合执法队、科教处、种植业处、畜牧兽医处、渔业处、农技推广总站

在农民素质提升培训计划中列入千家试点主体大轮训年度任务,指导各地开展数字化系统操作和生产台账记录培训

科教处、质监处、种植业处、畜牧处、渔业处

要求各地于6月底之前落实试点主体“一对一”联系责任制

科教处、质监处、种植业处、畜牧处、渔业处

推动试点主体培育情况作为绿色食品标识认定和产销平台推介的重要依据

产业信息处、农业绿色发展中心

线上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服务不够

5月底之前在系统内设置水稻化学农药定额施用试行标准,按照配套技术导则和重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产品推荐名录提供用药指导和建议。

农技推广总站

“浙样施”平台有关功能未在数字化系统内叠加

6月底之前,对接省厅“浙样施”平台有关功能在数字化系统实现有效叠加。

农技推广总站

试点主体培育情况缺少评价依据

7月底之前,按照省厅农业主体绿色发展评价管理办法并开展滚动式评价

科教处、种植业处、畜牧兽医处、渔业处、农业综合执法队

试点主体化肥减量情况缺少监测调查

11月底之前,制定出台试点主体化肥减量跟踪监测调查制度

农技推广总站

“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创建

地方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4月底之前,将肥药实名购买、定额施用活跃指数纳入“五水共治”、平安宁波年度考核体系,每月通报各地工作进度

科教处

将肥药实名购买、定额施用活跃指数纳入“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创建评价体系

科教处

 

 

小组工作方案篇(7)

作为中俄档案合作工作小组第七次会议的重要内容,双方于8月23日共同举办了有关档案立法问题的研讨会,中俄档案专家就双方在档案立法领域所面临的问题做了专题报告并进行了讨论。

一直以来,中俄双方一直在稳步推进两国在档案领域的合作。中俄档案合作工作小组于2003年9月在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2007年更名为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成立。在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框架内成立“中俄档案工作小组”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两国档案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该工作小组由中俄双方工作人员组成,两国档案部门领导人分别担任工作小组中俄方组长。按照工作小组工作条例,工作小组每年召开一次会议,轮流在中俄两国举办,会上制定合作计划,总结工作进展。到目前为止,中俄双方共举办了七次工作小组会议。小组会议曾先后在我国的北京、青岛和大连举办。

小组工作方案篇(8)

现将我市案件管理工作方面的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案件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

委局领导一贯对案件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新一届纪委领导班子到任后还专门召开常委会研究案管工作,并提出了“基础建设上档次,机构设置讲实效,工作程序抓规范,工作内容求科学”的新要求。市纪委在人手紧张、办案任务重的情况下,把案件管理工作放在案件检查一室,并确定了一名年轻干部作为案管员,切实承担起案件管理工作的职责目前,市本级和各县区纪委都配备了专门办公室、专用电脑和激光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共有专、兼职案管员6人。不断优化的软硬件环境,利于工作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案件查处工作。 二、案件管理工作在案件查办中的作用

、抓组织协调,形成办案合力。

一是组织协调好市纪委内设各办案职能室的关系。为了充分发挥案管工作的组织协调作用,市纪委成立了以主管案件的副书记为组长、分管常委为副组长,有关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案管领导小组。这样内部协调运作起来既方便及时,又得心应手,效果较好。二是组织协调好市纪委与县区纪委在案件查处中的关系。我市下辖四县一区,县区纪委在查办案件上是一支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县区纪委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案管领导小组和案管人员从协调关系入手,加强了对县区纪委办案的指导和监督,促进县区纪委办案水平的提高。如在调查一重大案件时,在服从服务于省纪委检查一室的指挥下,我们对市、各县区纪委的办案力量统一调整,实行个案负责制和“两规”看护月轮班制。三是加强市纪委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首先,成立了大要案组织协调机构----大要案协调领导小组,小组由市纪委和市公安、检察、法院、审计等部门主要领导任成员,案管人员承担联系、综合、落实和反馈工作;其次,建立了大要案协调领导小组工作制度,我们先后制定了《查办大案要案协调小组工作制度》和《纪检监察机关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审计局协调配合办案暂行规定》,明确了相互移送案件和案件线索制度,并通过每季度一次的大要案协调领导小组会议通报、交流案件情况,协调重大疑难案件的查处,研究办案中涉及到的有关政策、法律及党政纪方面的问题等,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攻坚,扩大战果。这次1-5月全省禁赌专项斗争,公安部门移送党员干部5人。四是加强了查办案件的队伍建设。我们建立了办案人才备案库,加强了对办案人员的统一调度管理。成立联合办案小组,小组由市纪委主管案件的常委和临时抽调的基层办案人员组成,案管人员灵活调度,负责协调或直接参与基层办案以及案件的督办、查办工作。一方面解决了办案力量不足,当地办案人员容易受人情因素干扰问题;另一方面基层办案人员通过参与联查小组办案,能够在实践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办案水平,有效地促进了基层办案。

2、抓跟踪督办,加快办案进度。一是建章立制。我们于05年制定了《关于纪检监察案件管理工作暂行办法》,明确了督办案件的范围、时限以及其他相关事项。二是强化对县区案件的督办。案管人员根据市纪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对县区查办的需要上报结果和具有一定影响的案件,定期跟踪督办,并及时要求反馈案件查处的进展情况。首先,不定期地组织有关人员对基层纪委自办案件的查处情况进行抽查,防止重查轻处的现象发生。其次,每双月20日召开一次例会,由各县区纪委汇报案件查办案件的情况,帮助解决基层办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办案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三是领导直接参与案件督办。对一些疑难或久立未结的案件,纪委书记、副书记以及分管常委亲自带领案管人员和办案人员到案发单位现场办公,找出症结,帮助解决办案中遇到的困难。

小组工作方案篇(9)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政策性很强的管理类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与使用、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这些内容紧贴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因而其实践性非常突出。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过程应该注重实践环节、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特点,我们必须树立教学服务于学生的理念,必须重视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设计出更符合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师生互动性,是一种较为成功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案例的长短、覆盖的内容及其重要性等因素有机地、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方法,如研讨式、讨论式、分析式和诱导式等等。不同方法的使用可以获得不同的效果。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实践中,主要使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研讨式,即案例介绍和课堂讨论;另一种为分析综合式,即先由学生们阅读分析案例,再根据案例进行讨论并撰写分析报告,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和总结,最后模拟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以下是分析综合式在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一、选择案例、设计问题

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搞好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的首要环节。一般而言,适用的案例应是教师自己能把握的、易为学生所接受的、同时也是质量上乘的案例。案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而不应该拘泥于一种或几种形式。一些短小精悍的案例,形式上可能不完美,但由于具备了优秀案例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特点,因而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面的案例为例加以说明:

工作职责分歧。一个机床操作工把大量的液体洒在他机床周围的地板上,车间主任叫操作工把洒在地板上的液体打扫干净,操作工拒绝执行,理由是任职说明书里并没有包括清扫的条文。车间主任顾不上去查任职说明书上的原文,就找来一名服务工来做清扫工作。但服务工同样拒绝,他的理由是任职说明书里同样也没有包括这一类工作,这个工作应由勤杂工来完成,因为勤杂工的责任之一是做好清扫工作。车间主任威胁服务工说要把他解雇,因为服务工是分配到车间来做杂务的临时工。服务工勉强同意,但是干完后立即向公司投诉。

有关人员看了投诉后,审阅了这三类人员的任职说明书:机床操作工、服务工和勤杂工。机床操作工的任职说明书规定:操作工有责任保持机床的清洁,使之处于可操作的状态,但并未提及清扫地板。服务工的任职说明书规定:服务工有责任以各种方式协助操作工,如领取原料和工具,随叫随到,即时服务,但也没有包括清扫工作。勤杂工的任职说明书确实包括了各种形式的清扫工作,但他的工作时间是从正常工作下班以后开始。

思考题:试分析造成本案例无人打扫洒落液体的原因?你认为应如何杜绝此类问题的再发生?

该案例篇幅短小,文字简洁,情节也不复杂。案例的问题是精心设计的,很专业的设问很快将学生引入案例需要讨论的主题。这个案例经过多次课堂运用,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阅读案例、综合分析

这是一个基础环节,是学生熟悉案例、理解消化案例所提供信息的过程,是调动以往相关知识和经验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这个基础打不牢,就会影响到整个案例教学的效果。在这个环节,重点是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案例提供的情节内容和相关的背景资料,掌握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影响的。关键是培养他们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分析信息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归纳和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学生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主导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策划备选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培养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能力。

例如对上述案例,学生阅读后基本明确本案例涉及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工作分析这部分的内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关键在于各岗位的工作职责界定不清,一旦出了问题,机床操作工、服务工和勤杂工便相互推卸责任。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最基本的作业环节,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因而必须做到位、做好。工作分析的结果是形成工作说明书,包括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其中工作描述具体说明了工作的物质特点和环境特点,主要的工作内容与特征、工作责任与权利、工作目的与结果、工作标准与要求、工作时间与地点、工作岗位与条件、工作流程与规范等问题;工作规范也即任职要求,它说明担任某项职务的人员必须具备的生理要求和心理要求。学生在回顾了相关知识内容后,再根据本案例提供的情节内容和相关背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自己的一些看法。

三、小组讨论、形成共识

分组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我们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案例分析小组,每小组规模以6人左右为合适。选好小组长,并指定一人做好案例讨论记录。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组内成员各抒己见,充分表达各自的想法和意见。每个学生因为个人价值观、偏爱或对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认识的不同,可能会产生多种不同的看法。例如在上述案例中,就“导致液体大量洒落和无人清扫”这个问题,有些学生可能会认为对机床操作工的任职要求不够具体和严格,仅作了“操作工有责任保持机床的清洁”,显然约束力不够,从而导致大量液体洒落;有些学生可能认为对机床操作工、服务工和勤杂工所担任的工作标准与要求、工作内容与职责、工作时间与地点等并未作相应明确的说明,即对三类人员所担任的工作未作具体描述。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们能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更多了。各小组经过学生们陈述自己的理由和依据,并就不同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集思广益,最终达成共识,并形成案例分析报告。

这个阶段必须充分展开,教师也不能置身事外,而应该到各小组走走、听听、看看。有的小组可能比较沉闷,教师应给子适当的启发与提示,避免“冷场”;有的小组可能被一种意见约束了大家的思考,教师应点拨开拓大家的思路;有的小组讨论得积极而又热烈,教师就不要打扰他们。总之,教师应根据各小组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教师还应注意小组中各成员的行为表现,帮助学生克服性别不同、性格不同、身份不同带来的沟通障碍。有的学生性格外向、好表现,往往主导小组的讨论,教师要加以引导;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或羞于表达,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有些学生喜欢与关系密切的或熟悉的同学分在一组,教师不应迎合这样的要求,因为案例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与不同类型的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

四、全班交流、分享成果

全班交流是课堂教学的高潮,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是个人分析和小组讨论都无法体验和收获的。首先,案例分析小组所有成员走上讲台,对本小组的案例分析结果进行陈述,并接受和回答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和质疑。可以选出代表对分析结果进行讲解,小组其他同学可作补充;也可以组内每一成员各陈述其中一部分内容,让每一学生都能得到演讲的锻炼机会。在这个阶段,会有学生之间不同意见和观点的相互争论。特别是在各组学生充当不同角色时,争论的程度还可能更加激烈。由于学生的理论素养或语言表达方面的欠缺,教师要及时准确地归纳各小组的观点。有时,教师要有意突出各小组观点矛盾冲突之处,使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不断加强。这时全体学生的情绪都非常高昂,学习的参与度和专注程度很高,常常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体验式教学对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和难得,充分激发了他们蕴涵的潜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来思考同一问题的思维习惯,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评价教学的角度来说,也达到了良好的境界。各个小组把案例分析成果拿出来,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分享,符合人类心理及思维的发展规律,有助于扩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个性得到体现,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五、总结归纳、深化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扮演非常重要。通常教师都知道要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但关键的是把握好总结的分寸。一些教师的通常做法是对全班的观点进行简单概括后就将案例的答案或结局交给学生,例如在上述案例中,有些教师可能就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措施就是进一步完善工作分析、增强对员工不良行为的约束力、对工作说明书作宣传解释以引起员工的重视和执行,等等。这种仅仅交代一个简单结果的做法是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的,容易使学生形成惯性思维,即老师是权威、书本是权威,而难以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的思维,这是违背案例教学法的宗旨的。教师的总结应是着重讲清理由,评析学生每一种观点或结论的独到之处和尚存在的缺陷,鼓励这种独到之处,也承认和尊重存在的缺陷。

教师的总结还应该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余地,引导学生反思从案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中,感悟到了什么,得到哪些有价值的启示,是否通过案例学习启发和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及如何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加以应用,以实现学生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三个层次的改变和提高。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和反馈,以利巩固或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这个阶段的归纳总结过程,也绝不仅仅是教师的一言堂,不能简单地下结论或给出评判,还应该是集体评议。学生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和补充,都应该让他们讲出来,深化、丰富或澄清他们的认识。

六、实施方案、强化技能

总结归纳的过程还不是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过程的结束,最后的阶段是模拟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技能训练,更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技能运用的内化过程。一般来讲,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后,案例学习就基本结束了。但是,因为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政策性,学习它是为了使用它,如何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仍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案例背景下,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们在技能训练中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更深刻地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技能训练要以案例为背景,符合案例中解决方案的要求。其主要方法有:工作说明书的制定、模拟面试、人才测评、公文写作、会议管理、考核谈话、工作满意感访谈、薪酬设计、激励因素反馈问卷的设计,等等。关键是要求学生能够按照案例中的某个人物角色来完成这些人力资源管理任务。例如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对机床操作工、服务工和勤杂工三种不同的工作岗位制定好工作说明书。

参考文献:

[1]黄仲龙:管理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11

小组工作方案篇(10)

引言

榆济输气管道工程胜利油建线路三标段位于黄土高塬沟壑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地貌破碎。管道线路经过区段,地形起伏大,黄土墚峁连绵起伏,沟谷发育,多呈“V”型,冲沟切割较深。地势起伏大,黄土坡地形呈台阶状起伏,坡度一般为13°~22°,有的达到35°;冲沟险峻,两侧坡度接近90°,深度一般为15~50m,有的深达80m以上。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给管道施工带来了诸多不利。

为了降低施工难度,减少对地貌的破坏和开挖土方,加强水土保持、保护自然环境以及管道安全,对于坡度较大的黄土沟壑梁峁,采取了陡坎斜井的施工方式。

在确保安全措施的情况下,采用人工在陡坎地形开挖斜井,施工方便,省时省工,简单易行。胜利油建线路三标JLX073-3~JLX073-4段,沟坡约为30°,高差75m,经方案分析比选采用陡坎斜井方式施工,斜井入土角度为27°,陡坎斜井实长182m。

1 陡坎斜井

陡坎斜井主要应用在管道工程穿越黄土陡坡及沟壑地段,现状沟坡较陡,黄土层深厚且土质坚硬较好的区域,采用人工斜井正井法施工,即人工自上而下在陡坎上开挖形成斜井,为后期工程施工提供作业面。陡坎斜井在胜利油建线路三标段以及整个管道工程中普遍采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水土保持效益明显。

2 陡坎斜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2.1 陡坎斜井的特点

①自然地貌得到了最大保护

对于坡度较大,高度较高的陡坡,采用陡坎斜井方式,减少了工程的大量土方开挖,减少了工程弃渣,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对地表扰动和破坏。

②施工成本降低

采用陡坎斜井方式施工投入机械较小且较少,斜井支护材料当地容易解决,而且可以利用较小的场地进行施工,开挖土方较少,减少了土方周转,解决了工程弃渣难题,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

2.2 适用范围

陡坎斜井适用于8m≤H≤80m的黄土陡坡及沟壑地段,且土质需密实、整体性好的区域。斜井与水平地面角度一般在12°~30°之间为宜。

3 陡坎斜井方案的分析与评价

针对大开挖方案、定向钻方案和陡坎斜井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从经济、施工以及水土保持制约性方面进行评价各方案的特点。

按照胜利油建线路三标段JLX073-3~JLX073-4段进行对比分析,即斜坡高度75m,大开挖坡度按30°进行;陡坎斜井按坡度27°进行;考虑到地形的实际情况定向钻入土角按20°考虑。

3.1 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

①工程量对比

主要工程量见表1。

②投资对比

主要工程量对应投资见表2。

③小结

从经济角度仅考虑主要工程量对应投资分析,其中定向钻方案投资最大,大开挖方案次之,陡坎斜井方案投资最少,仅为定向钻方案的45%。陡坎斜井方案从经济角度对比分析有明显优势。

3.2 施工组织分析评价

主要从施工工艺、施工组织以及施工辅助工程方面对大开挖方案、定向钻方案和陡坎斜井方案进行分析评价。

①施工工艺

大开挖方案为自上而下的全坡面机械开挖方式,主要工艺为: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机械进场坡面开挖坡面下方土方清运形成施工作业面。

定向钻方案为自上而下穿越方式,先期引导孔,后期进行扩孔的施工方式,主要工艺为:施工准备测量放线设备进场穿越导向孔回扩回拖形成施工作业面。

陡坎斜井方案为自上而下全断面人工开挖方式,主要工艺为:施工准备测量放线设备进场斜井人工开挖形成施工作业面。

经施工工艺分析,大开挖方案技术成熟,工艺不复杂,主要存在问题为开挖土方堆置、施工中自然坡面破坏大、增加水土流失和坡面恢复问题。

定向钻和陡坎斜井方案技术都比较成熟。陡坎斜井采用人工开挖施工简单,能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而就采用设备进行分析陡坎斜井采用的设备较小,数量也较少,相对于定向钻机和相应的较大辅助设备,黄土高塬沟壑区具有明显优势。

②施工组织

大开挖方案施工班组主要由开挖组、装载土方组、土方运输组、协调组,测量组5个小组组成,可形成大开挖施工工作组,一般为7-8人,为机械施工。

定向钻方案施工班组由定位导向组、钻机控制组(班长)、泥浆工作组、钻机维护组、辅助工作组5各小组,一般为5-7人,为机械施工。

陡坎斜井人工开挖一般分为4个作业小组,即掘进小组、运土小组、洞外作业小组、测量小组。四个小组为一班,共同配合,即可顺利完成工作,一般为4-6人。

从施工组织情况进行分析,陡坎斜井方案施工组织较紧促,有利于施工控制。

③施工辅助工程

大开挖方案、定向钻方案和陡坎斜井方案的辅助工程各不相同,大开挖方案辅助工程主要为弃渣场及通往弃渣场的道路;定向钻方案辅助工程主要为施工中施工便道和工作场地,陡坎斜井辅助工程主要为长斜井需要进行的通风设置。

从不同方案的辅助工程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在黄土高塬沟壑区修建施工道路和设置弃渣场均属于较复杂工程,而利用黄土直立性设置通风井较为可行。

3.3 水土保持角度分析评价

主要从水土保持角度中的占地、土石方以及工程弃渣方面,对各方案进行分析评价,以便分析各个方案在不同要素中的优劣。

①占地分析与评价

大开挖方案主要占地为开挖放坡的占地,开挖土方堆置形成的弃渣场占地以及通往弃渣场修建的道路工程占地。

定向钻方案主要占地为工作场地、设备运输修建的道路以及泥浆处理。

陡坎斜井方案主要占地为工作场地占地和开挖土方临时堆置场地。

经榆济输气管道工程现场资料搜集整理,占地性质均按临时占地进行分析。方案占地情况见表3。

经对比分析,大开挖方案可利用作业带进行机械设备运输,施工场地和土方临时堆放均在作业带范围内,但需修筑运渣道路和设置弃渣场,占地面积最大;定向钻的泥浆需进行防护处理,采用机械较大需修建进场道路,施工场地面积也较大;陡坎斜井主要为施工场地和开挖土方临时堆场,占地面积均较小,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地表扰动。

②土石方分析与评价

根据JLX073-3~JLX073-4段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计算分析:大开挖方案开挖土方64050m3,全部为弃渣;定向钻方案操作坑和泥浆共计397m3,其中回填操作坑土方150m3,弃渣247m3,移动土石方总量为547m3;陡坎斜井方案开挖操作坑和斜井土方310m3,其中回填操作坑土方54m3,弃渣256m3,移动土石方总量为362m3。

经分析,大开挖土石方利用效率最低,开挖土方全为弃方;陡坎斜井方案移动土石方总量及开挖土方量均小于定向钻方案;因此,评价认为陡坎斜井方案存在较大优势。

③弃渣分析与评价

对不同的方案进行分析得出弃渣情况,见表4。

经分析大开挖方案产生弃渣量最大,定向钻方案由于断面为圆形,弃渣量最小,而陡坎斜井断面为城门洞型,弃渣量较定向钻方案略大。大开挖方案需设置专门的弃渣场对产生的一般土石方进行堆置拦挡,将增加水土流失和地面扰动;定向钻产生的施工泥浆往往具有较高的PH值、对环境有害的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等,任意排放将造成环境污染;陡坎斜井产生少量的一般性土石方,量较小无需设置专门弃渣场进行堆放,可以就铺处理。

3.4 分析评价结果

从经济、施工和水土保持角度进行多方面分析评价,三种方案优缺点如下:

大开挖方案:

优点:施工难度小,技术成熟,安全性高,可利用作业带减少施工道路。

缺点:完全破坏原地貌,土方量大,增加了地表扰动面积,且地表恢复的工作量大,不利于水土保持,施工造价较高。

定向钻方案:

优点:定向钻斜井破坏原地貌较小,减少对地表的扰动;产生土方量少,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不受施工高度的限制。

缺点:对周边环境要求高,对场地要求严格,泥浆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施工机械较大,增加了施工便道的长度。施工造价高。

陡坎斜井方案:

优点:陡坎斜井最小范围破坏原地貌,减少了地表恢复工作,有利于环境保护。造价低。

缺点:陡坎斜井受施工高度和土质条件限制,对安全设置要求较高,长度长时支护费有所增加。

经分析,在适用陡坎斜井方案施工条件的前提下,陡坎斜井方案在经济、施工和水土保持方面优势非常明显。

4 结束语

通过在适合的条件下采用陡坎斜井方案,有效地解决经济、施工和水土保持方面的问题。陡坎斜井方案的实施为建设环境友好型工程,减少地表破坏,减少工程弃渣,减少工程建设扰动,保持水土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国俭.黄土塬地区管道施工方法___斜井穿越法[J].石油工程建设,2007(6),23-25。

[2]张朝辉.黄土山丘人工斜井管道穿越[J].科技创业家,2011(12),38-39.

[3]邓方艳.综述水利水电工程中斜井施工技术的应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3).

小组工作方案篇(11)

学校社会工作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大方法。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个案工作在治疗学生偏差行为和问题行为中的运用

个案工作的形式主要是社会工作者对学生状况作出初步评估,运用人际关系、有关人的行为、人的发展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引发他们的潜能,然后制定专门计划进行指导,协助他们改变原有的生活态度,增强预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生活适应性能力。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中引入个案工作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积极面对问题,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河南科技大学从社会工作专业视角出发,积极尝试借鉴个案工作的方法对学生开展个案心理咨询,成立‘心灵驿站’个案工作室,由学校心理咨询教师和社会工作专业的师生运用个案工作方法,针对个别心理面临困境的学生开展个案辅导;截止到2011年,该校的‘心灵驿站’已开展了个案咨询一百多例。”该校通过招募高年级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为全校学生提供咨询服务(面对面咨询和电话咨询)。此外,该校借助个案工作室的平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管理系统、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组织班级心育委员的干部培训并开展朋辈辅导等服务活动。

在实践中,运用个案工作方法也要紧跟时代步伐,有所创新。比如,面对一些学生羞于谈论个人隐私问题的特点,可以将个案工作面谈辅导的方法改变成纸上辅导。近两年,在全国高职院校中推广的世界大学城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利用私信、留言等功能为师生之间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以上都是对个案工作方法进行紧跟时代步伐、贴近案主需求的改革和创新。

二、小组工作在促进学生群体成长中的运用

小组工作是“对有类似问题或需要的学生,运用小组方法,协助参与者发展个人潜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达到预防和改变的效果;小组的类别可分为治疗小组、教育小组、兴趣小组及成长小组等。”与个案工作相比,其最为显著的优点就是小组成员在彼此互动中通过小组动力达到改变的目的,由于参与的人数比较多,因此可开展较为丰富多彩的活动,可采用轻松自由的讨论、分享以及联谊会等形式,让组员进行自我和相互的总结,以期相互鼓励,提高离组后的信心。小组工作既是过程,也是改变组员的方法和手段;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彼此分享、支持、鼓励,来带动他们态度和观点的改变;此外,小组工作可以节约时间和人力,因此可以作为基础性、先发性教育来加强,以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团体自我教育的力量和作用,尤其在思想政治素养、入学教育方面,小组工作的方法可以成为主流。比如,新生的入学适应性训练、新生班级的团体凝聚力培养、考前压力缓解训练以及消除误会等方面,在学生社区开展心理知识普及教育,如开展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讲座活动,以及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来促进学生群体的成长。

在运用小组工作方法的过程中,可以结合高职院校班级活动可支配性较高,课余时间充裕,作息时间规范等特点,尝试将小组工作的方法扩展和延伸到课堂上,即具有中国特色的小组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课堂,进而形成系统性内容的社会工作课堂教程,为社会工作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开辟新的渠道。

三、社区工作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中的运用

社区工作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相比,其涵盖的内容更为广泛,种类和形式也更为多样,主要以学生、家长和学校为服务对象。首先,“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积极协助学校相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加快校园的硬件条件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然学习环境;同时,学校社会工作者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形成积极向上和宽松理解的氛围,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其次,学校社会工作者通过与学校附近社区的联系,争取社区支持,利用各种资源,协助学生健康成长。”平时可以利用学校的课余时间,多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例如,“河南科技大学创建了具有本校学生工作特色社会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开展‘成长论坛’、‘文化大讲堂’讲座,邀请各方面的专业人才、知名专家学者、知名校友及先进人物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另外,他们也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到洛阳市各办事处辖管的社区、企事业单位、福利机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关心社区、服务社区,树立服务社群,奉献社会。”

社区工作不仅能培养学生之间彼此关怀、互帮互助的美德,还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地融入社区和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此外,通过开展社区工作,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挖掘并发挥学生的领导潜能,同时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加社会实践的经验,为今后就业、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中运用社区工作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以上的介入策略,加强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宣传和践行,从而影响高职院校教职工的教育观念;通过普及和运用学校社会工作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巧来改进高职院校的教育理论和方法;通过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活动来改善亲子关系、教师与学生关系、家庭与学校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形成高职教育改革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刘海燕,胡小岩.社会工作者介入学校社会工作的策略分析[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1).

[2]王杨,陈树文.试论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介入[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86)

[3] 刘振江,赵罗因,任扬.社会工作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研究—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