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品管圈护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2-27 13:12:33

品管圈护理论文

品管圈护理论文篇(1)

2结果

2.1有形成果改善值为23.1%,与改善前的8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目标达成率=108%,进步率=72.6%,有明显进步。

2.2无形成果用本圈圈员设计的评估问卷10分量表,从品管手法应用、责任感、沟通能力、团队精神、护理品质改善、积极性6个方面对无形成果进行评估,取得显著的无形成果。

3讨论

3.1保证医疗护理安全防范护理差错和事故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目前,手术病人不断增加,连台时因忙于清点、整理、检查工作,常疏忽了护理记录的及时性。工作流程不合理,人员分工不清,因忙乱极易造成代签名、记录错误现象发生,从而引起差错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品管圈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原因分析,找出最根本原因,针对要因制定对策、实施对策,通过效果确认、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规范了手术护理记录的工作程序,有效规避了医疗风险。

3.2提高手术护理记录单病历质量强化安全意识与法律意识,组织全科护士学习相关的法规条例,进行案例分析及手术护理记录单书写规范化培训。实施中通过交班、检查、考核等形式反复强化手术护理记录单书写的内容与要求,保证护士的执行力。改善前文书不规范发生率为84.4%,改善后为23.1%,此次品管圈活动取得明显效果。

3.3促进标准化的建立将手术护理记录流程列入科室质量管理体系,纳入洁净手术部护士各班岗位职责与护士量化考核细则中,从而形成标准化作业规则,护士长以此为依据对全体护士进行检查、监督、评价,通过项目标准化而达到巩固成果和持续改进。

品管圈护理论文篇(2)

2方法

2.1品管圈的建立

根据自愿参加的原则进行招募,建立品管圈,取名“手长圈”,寓意手术室护士共同进步、一起成长。共12人,圈长1名,负责组织开展圈内活动,监督圈内活动内容;指导员3名,负责护理技术指导、示范及音视频采制、多媒体制作等,其余为圈员,均为新护士。

2.2主题选定

采用头脑风暴法确定“视频教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品管圈活动主题。通过采制最新的临床影像资料,配合既有多媒体技术资料,在品管圈质量管理体系引导下,进行学习、培训与交流。

2.3活动规划

确定品管圈的活动周期、活动细则、工作职责、圈员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式等。品管圈成员采用六何分析法(5,W1,H原则),通过每周的圈会进行相关资料的学习,交流学习经验和体会,总结和分析教学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并收集、整理各种信息反馈。

2.4现状分析

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专业性强、无菌操作要求高、突发事件多等特点,护理工作紧张而繁杂,新护士在参加工作初期难免会感到无所适从。通过品管圈活动的问卷调查,根据帕累托法,将存在的问题进行排序,列出问题比较突出的前5项,分别为:术式复杂与医生沟通配合难;无菌操作要求高,容易出现操作失误;手术器械繁多,熟悉度低,物品准备不足;心理紧张,忙中容易出错,自信心不足;手术室环境布局复杂等。

2.5对策拟定与实施

根据手术室新护士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拟定整改方案。定期开展品管圈活动,了解圈员的实际需求,在圈会活动中交流心得体会,通过有针对性的视频教学培训,提高新护士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工作质量。具体措施包括:①圈长和指导员方面,将手术室的各项专业操作技术拍成视频短片,制成多媒体资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分析异同点,使抽象的无菌化操作具体化,对较难掌握的部分可以重复播放,并指出其重点和难点;注意收集新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症结,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并进行示范引导,分享临床实践和思想的心得体会,注重圈员核心能力的养成;运用双向反馈机制,通过对新护士圈员的综合考核及量表调查,评价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进展情况,掌握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动向。②新护士圈员方面,培养无菌观念,熟练掌握手术室操作的基础理论和无菌操作的基本技能,通过视频和多媒体资料的学习,对照自身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适时加以改正;强化自身综合能力,通过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有意识地提高在临床手术工作中的沟通配合能力和心理素质;在圈会中积极提出临床遇到的困难,分享在实践中学到的好方法和心得体会,在互相交流学习中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克服工作压力,树立在临床工作中的自信心。

2.6效果评价

在品管圈视频教学活动前后,对新护士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进行考核,理论考核主要采取试卷形式,操作考核计算多项技术操作所得分数的总和,其中包括器械物品准备的完备率、专业手术器械的熟悉度、临床实际操作的正确率等;通过向临床手术医师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新护士在活动前后与医师沟通配合能力的变化;通过发放自我满意度评价调查问卷,了解新护士在活动前后心理承受能力、行为控制能力和对自己工作水平主观感受的变化。

2.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结果

3.1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工作质量的比较

活动实施后,器械物品准备的完备率、专业手术器械的熟悉度、临床实际操作的正确率较实施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医师满意度的比较

活动实施后,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人数较实施前增多,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的人数减少,满意度呈上升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自我评价满意度的比较

活动实施后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人数较实施前增多,一般和不满意的人数减少,满意度呈上升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新护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助于快速掌握手术室无菌操作的技术要领,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和基础护理的工作质量。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将现代化的视频影像技术应用于新护士的培训教学之中,有利于新护士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通过指导人员的亲身示范讲解,并与自己的实际操作进行对比,从而更容易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品管圈管理模式的应用,加强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有利于新护士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主动发掘自己的能力特长和工作中的诀窍,再通过与其他圈员的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品管圈的开展有利于指导员及时发现新护士的技术短板,把握培训的重点和难点,剖析热点问题,并实时更新视频教学内容,就圈员关心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示范。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圈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与医师的沟通协调和配合能力,有助于圈员开放个性,增进护士及医师之间的熟识和沟通交流。此次品管圈活动得到了外科医师和麻醉医师的大力支持,在视频的采制过程中,突出了手术配合的流程以及手术医师的习惯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指导,有效地促进了医护间的沟通,提高了临床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使新护士通过不断学习,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逐渐提升自身能力和综合业务素质,这些改变都有利于提高新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品管圈护理论文篇(3)

品管圈是以全员参与的方式,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管理及改善工作场所,提高工作质量,使得职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1]。我科自2013年1月起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现将其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年龄21~31岁,平均年龄(25.3±3.5)岁,其中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15人,中专1人。所有护理人员均自愿参与本研究且同意参加品管圈活动。

1.2 方法

(1)请专家对病区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及讨论品管圈理论知识;(2)成立品管圈小组,采取品管圈的方式提出2013年需要改进的护理质量问题;(3)将选定问题按品管圈的方法写出相关的护理流程、评分标准等;(4)至少每月组织圈员对问题、拟定、措施等进行检论、分析,确认效果,总结成果,将讨论的结果以及成功的经验纳入到品管圈管理内容,从而巩固品管圈品质管理的成果。

1.3 观察指标

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病区护理质量情况,主要从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整体的护理质量、病房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满分100分。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部查房检查的评分情况,护理部主要检查的方面包括:病房管理(20分)、护理人员素质(10分)、病区环境(10分)、患者病情动态的掌握情况(20分)、护理服务质量(25分)及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15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l7.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3 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健康观念的更新,患者对护理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2]。护理质量管理在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促进患者康复、满足患者需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3]。在圈会上,参与品管圈活动的护理人员脑力激荡,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畅所欲言,创造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了激发[4];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基础护理的、健康教育、整体的护理质量、病房管理等方面的落实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前(P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通过品管圈活动改进护理质量管理,全员参与管理,较规范地使用质量管理工具,同时它融入了较多的护理文化内涵,如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等。

参考文献

[1]周东梅.品质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社,2008:1501―1502.

品管圈护理论文篇(4)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to raise the new division of neurosurgery nurses the role of the quality of nursing records and its influence,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nursing papers and materials, summarizes the effective conclusion.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selecting a hospital neurosurgery since 2013 new nurses 20, according to the time sequence, nursing medical records can be divided into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 before, namely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activity, the research team, comparing two phases of the same nurses the quality records of nursing documents. Results: the team record nursing document quality is very good, LaShiLv was 97.34%, the observation record in detail, the medicine nursing related performance consistent with real patient extremely, the situation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75.44%, and record more loopholes, is not very consistent with the real condition,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to exercise the new division of neurosurgery nurses nursing documents writing experience and ability are of great help, can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nursing records departmen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 Neurosurgery; New families and nurses; Nursing documents; Record the quality

品管圈也称“质量管理小组”,它是指在医疗护理机制中,围绕医院拟定的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及指标,以改进质量和降低消耗为原则,组织起来的活动团队[1]。品管圈活动在我国医院工作机制中的应用时间并不长,自2013年开始,我院便开始引入品管圈活动机制,专门针对神经外科新入科护士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遗漏不足、内容不真实等问题,展开的工作改革活动,收到了显著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某院2013年开始神经外科新入科护士20名,检索他们在工作期间针对于看护的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病历,根据时间顺序,将护理病历资料分为品管圈活动之前,即对照组,护理文书记录78份,活动之后,即研究组,护理文书102份。

1.2研究方法

把神经外科新入科的20名护士所写的护理文书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同位护士在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品管圈活动的方式和规则如下:

首先,针对神经外科科室的护士组成立品管圈,推选圈长,圈长由护士长、护龄长有经验的护士担任,把神经外科新入科的20名护士全部纳入品管圈,作为种子圈,对其进行专业培训[2]。

其次,对新入科的20名护士进行集中培训,内容有:①向其发放护理文书的写作规范及标准手册,并熟悉有关护理文书法律责任的文献资料和法律法规,以从态度上端正护理文书书写的态度,使他们拥有正确的法律意识,面对护理文书记录工作;②监督、观察每位新入科护士的护理工作态度及表现,向他们看护的患者及家属询问护士的服务表现,再对照护理文书中的记录内容,对比评价护士存在哪些态度及能力问题,及时纠正、整理;③定期组织学术交流,对品管圈的活动要求和目标任务展开细致的分工和讨论,根据具体的病案实例,讨论品管圈下一阶段的工作细则,同时围绕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类型患者的护理文书记录基础要求,出示模板,以便其他护士竞相效仿[3]。

最后,关注品管圈活动在护士护理文书记录表现的影响作用,如:重点护理问题的记录落实率、用药后观察记录落实率、护理记录内容与病情的相符性,品管圈圈长负责记录每位新入科护士的护理文书记录表现,并把相关护理文书资料复印、收编,作为最终评价依据[4]。如果在护理文书质量检查中发现问题,圈长必须马上与书写该护理文书的护士进行详细沟通,指出他在工作中存在的意识、思想,亦或是专业能力上的问题,拟定对策,给出建议,以有效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加强质量监控保证护理记录的质量。

经过品管圈活动之后,对比神经外科20名新入科护士在护理文书记录质量方面的差异变化,总结品管圈活动的应用价值。

1.3评价标准

对收集到的180份护理文书(研究组102份、对照组78分)护理文书进行统一的质量评估,标准为:护理文书的格式内容是否正确、标准,如: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等类型文书的书写差异是否体现了出来;护理文书中所呈现的内容是否与现实护理工作表现相符,与患者其他病案资料做对比,以及询问患者主治医生等;考核调查护士对护理文书记录方面的认知及了解程度,总分100分,记录考核分数,与上述了解情况,统一评价得出结论[5]。①优秀:X≥90分;②良好:80分≤X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 结果

研究组记录护理文书质量非常好,落实率为97.34%,用药后观察记录详细、护理相关表现与患者现实病情极为相符,各项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75.44%,记录漏洞多、与现实病情不是很相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护理文书记录质量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

3 讨论

本组研究证明,品管圈活动对神经外科新入科护士护理文书记录质量的影响是显著且有利的,它的应用价值很高。本文所选择的20名神经外科新入科护士,都是刚入科室工作不到1年的护士,他们在护理文书书写方面的经验、能力,甚至于法律意识和职业思想都相对薄弱、不正规。护理文书书写经常会出现一些格式错误、内容漏洞,甚至于严重不符合病案现实,导致不良事件的产生。对照组中78份护理文书中,仅有54份完全合格,其余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相比之下,经品管圈活动后,研究组多获得的102份护理文书,质量水平普遍都非常高,完全合格99份,仅有3份护理文书不合格,且问题都比较小。可见,品管圈活动在提升护士护理文书质量方面的应用影响是很大的,之所以有这样的优势。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品管圈活动能够针对神经外科患者的疾病表现,给予新入科护士最符合护理工作真实情况的建议和指导,便于护士理解,并将学到的内容运用到真实的记录工作中,不像一般新入科护士护理文书工作培训,只针对基础性的知识内容展开培训,无法让护士更加深刻理解到护理文书书写的类型差异和实践影响[6]。

总而言之,未来几年,品管圈活动在医院工作机制中的普及范围会越来越大,它的应用价值也会被深层次的挖掘展现出来,对于本次对神经外科新入科护士护理文书记录质量的研究,是临床工作资料最有价值的积累与丰富,应当多开展、多普及。

参考文献:

[1] 汤玉琴. 品管圈活动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21):97-100.

[2]吴志萍.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外科护士护理评估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9(102):114-115.

[3]张群花,严小芳.品管圈在提高神经外科低年资护士吸痰有效性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4,11(122):3466-3467.

品管圈护理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5-013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on improving accuracy of pupil observation for nurses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Metho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was established. The theme of the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urgency and circle capacity, and activity proposal was decided. Investigation on current situation was carried out, and objective was set according to the focus on improvement and circle capacity. Reasons were analyzed, and feasible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Accuracy of pupil observ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QCC activity was compared, and the effec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CC was confirmed. Results As for tangible results, the scores of examination on specialized theoretical knowledge for nursing practitioners was (83.11±4.55) before the QCC activity, and the scores were (90.59±3.57) after the activity, the specialized theoretical knowledge for nursing practitioner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Pupil observation; Specialized nursing; Execution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1]是指由同一工作单位或工作性质的相关人员,自发组织起来,科学地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业务的小组。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其中神经外一科实际开放床位33张,配备护士18人,以低年资护士(工作时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品管圈由8名护士自愿组成,均为女性,年龄26~39岁,平均(32±5)岁;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3人,护士3人;学历:本科5人,专科3人;护龄>10年2人,5~10年3人,

1.2 方法

1.2.1 成立QCC小组 本活动采取自愿报名[2]的方法,要求圈长为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护师担任,圈员条件不限。最终有8名护士自愿组圈,辅导员1名,由护士长担任,负责督促指导QCC小组活动及协调工作。圈长1名,负责QCC活动的统筹安排及管理,圈员6名。采用投票的方式,选定圈名为“中枢圈”,即人类的大脑,神经中枢、呼吸中枢、语言中枢的集结地,命令的发出者,我们是中枢的守护者,在此,爱在无声中传递,生命得以延续。

1.2.2 确立活动主题 由圈长组织圈会进行讨论,采用脑力激荡法,圈员们提出了多个主题问题,并按照解决问题的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3],采用5、3、1打分标准,最终确立以“提高瞳孔观察准确率”为活动主题。

1.2.3 现状把握 首先对全科护士进行一次关于瞳孔观察相关理论知识的测试,并对现阶段神经外科护士对瞳孔观察的现状进行调查,入选标准为医嘱需要观察记录瞳孔变化的患者,时间选择在晨交班或夜交班时,由辅导员及圈长(2名护士长)观察责任护士观察患者瞳孔变化是否存在缺陷来完成。对于瞳孔观察过程或结果不准确的均为瞳孔观察缺陷,如观察手法不正确、手电筒亮度不够、未正确评估病房瞳孔观察环境、未及时观察瞳孔变化、观察瞳孔大小不正确等,共调查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20例,存在瞳孔观察缺陷的为63例,缺陷率为52.5%。

1.2.4 目标设定 根据收集的瞳孔观察缺陷的原因分布,按照“80/20”原则[4],最主要的原因是观察手法、标准不一致,执行不到位及观察工具、环境不统一。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5]=52.5%-(52.5%×91.49%×80%)=14.7%,即通过QCC活动后,瞳孔观察缺陷率的目标值降低至14.7%。

1.2.5 原因分析 针对瞳孔观察缺陷的原因,圈长组织圈员进行分析讨论。从护士因素、患者因素、管理因素及其他4个方面,绘制出鱼骨图(图1)。

1.2.6 对策拟定及实施 针对现况调查中的问题点,进行原因分析,从而拟定对策,严格按照PDCA管理工具[6]落实措施。①加强护理人员瞳孔观察手法及标准的培训:成立学习小组,明确培训要求,圈长为学习小组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培训方案的拟定及执行。对全科护士进行瞳孔观察方法的统一培训,并将瞳孔观察的规范操作流程制作成视频,方便护士随时反复学习。同时制作瞳孔大小观察标准卡尺,粘贴于病床床头,并发放给科室护士,使观察测量标准达到统一。②统一瞳孔观察手电筒及病室环境:科室统一更换同一型号的手电筒,观察瞳孔时保持病房适当光线及温度,以免影响手电筒的亮度。③讨论确定眼睑肿胀患者的瞳孔观察最佳方法:组织医生护士,共同讨论眼睑肿胀患者的观察瞳孔方法。经过讨论,最终确定,对于眼睑肿胀难以观察的患者,在使用药膏促进消肿的基础上,可应用凡士林油纱及棉签将眼皮卷下再行观察,可提高护士对眼睑肿胀患者瞳孔观察的执行力及准确率。④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加强监督,定时观察:护士长定期强调护士定时观察瞳孔的重要性,提高护士对定时观察瞳孔变化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监督,将定时观察瞳孔纳入质控范围,主要由圈长对责任护士进行不定时监督来完成。

1.2.7 评价方法 主要通过QCC活动前后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水平、瞳孔观察准确率及圈员的成长进行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成组设计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2.1.1 QCC活动前后护士专科理论知识水平测试成绩比较 QCC活动前后护士专科理论知识水平测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1.2 QCC活动前后护士瞳孔观察准确率比较 QCC活动前后护士瞳孔观察准确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无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前后8名圈员的评分比较显示品管圈活动后8名圈员在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协调沟通能力、团队凝聚力、自信心、积极性、品管圈手法的运用能力及幸福感8个方面自我评分均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水平、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与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张和妹[7]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更多的护理人员参与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工作中来,使我们发现了在专科护士培训、管理及质控等方面的缺陷,并积极分析原因,制定整改策略,进一步规范专科护理的流程、方法及标准,并积极用于临床实践,提高了全科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及整体素质。

无形成果方面,本研究结果与其他许多研究结果[8,9]相一致,即品管圈活动开展后,圈成员的解决问题能力、责任感、自信心等方面较活动前均有所提高。表明品管圈活动,作为一种共同参与管理[10]的工作模式,使更多的护理工作者参与进来,对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探讨,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使自己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主导地位,可提高圈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沟通能力等,可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执行力、和谐度及幸福感,能更好地发挥每一位成员的潜能。

活动开展前,全科护士接受了系统的品管圈业务知识培训,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又将品管圈手法应用于各个环节,通过活动的开展,全体圈员齐心协力,坚持不懈,灵活掌握和运用品管圈的步骤与方法,使圈员学会使用品质管理工具来解决护理工作遇到的问题,品管圈活动的理念[11]在科室得到广泛传播。

然而,在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在定时观察并记录瞳孔大小变化方面,改善较小,这主要与神经外科的工作特点有关,神经外科的住院患者多为急诊入院,大多要求护士做好急诊手术准备工作,进行抢救,加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较多,工作繁重。因此,观察记录不及时,疏漏观察记录等现象依然存在。有些患者瞳孔变化非常迅速,同时也意味着病情的变化,作为与患者接触时间最多的护理人员,若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瞳孔变化,医护人员不能及时实施一系列的抢救措施,就会失去最佳的抢救时机,给患者造成的严重后果。因此,品管圈成员应该继续分析原因,制定可行有效的对策,最终使全科护士做到及时、准确地观察记录患者瞳孔变化。

据有关报道,随着时间的延长,品管圈小组活动的效果和效益会降低[12],为保持品管圈小组活动的积极性,需要定期改变品管圈活动小组成员及目标,另外还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绩效和竞争进行奖励。除此之外,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还需要高层或中层管理人员的支持,在品管圈活动开展之前要得到领导的批准及支持,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需要定时与领导沟通,保证品管圈活动的顺利进行。

综上,通过开展此次QCC活动,提高了全科医护人员对QCC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掌握了一系列品管手法,为持续推行品管圈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下一期品管圈活动更好地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参考文献]

[1] 肖远莉,刘红,吴胜林,等. 品管圈在提高护士对高危药品认知中的应用与效果[J]. 护理管理杂志,2014,14(2):129-130.

[2] 刘庆兰,郑文龙. 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9):2404-2407.

[3] 黄玉婷,王斐,陆敏,等.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泌尿外科护理教学质量的效果[J]. 护理管理杂志,2014,14(2):118-120.

[4] 杜天平,李莉,王治霞,等. 品管圈活动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8):943-945.

[5] 李克佳,胡建军,于俊叶,等. 品管圈在提高护士“三查七对”正确执行率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 11(4):80-81.

[6] 张莉萍,戴晓冬,杨宁硎. 品管圈活动在造口患者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13,28(22):71-72.

[7] 张和妹,柯雅娟,许晨耘,等. 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瞳孔测量准确率[J]. 护理学杂志,2013,28(20):81-82.

[8] 校爱芳,冯国琴. 品管圈管理在抢救车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210-212.

[9] 陈媛孀,王博,王戈,等. 品管圈方法减少神经内科病区呼叫铃声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2014,39(4):540-542.

[10] Lin-run Wang,Yang Wang,Yan Lou,et al. The role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s in sustained improvement of medical quality[J]. Springer Plus,2013,2:141.

品管圈护理论文篇(6)

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应用科学统计工具及管理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急诊科作为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首批开展QCC活动的试点科室,自2013年8月开始将QCC工作模式应用在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对护理质量管理工作运用品管手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已先后成立5个品管圈小组,取得良好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急诊科在岗执业护士26名,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为(30±2.8)岁;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6人,护师8人,护士11人;学历:本科17人,大专9人。本研究对实施QCC活动前后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效果进行评价,QCC活动前随机选取2013年2—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男性72例,女性48例,年龄19~81岁,平均(40.6±5.7)岁;QCC活动后随机选取2015年2—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男性69例,女性51例,年龄18~79岁,平均(41.2±4.8)岁。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理论培训。开展QCC活动前护理部成立QCC推动委员会,确定QCC推动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和组建原则,由QCC推动委员会邀请国内和省内专家对全院护士进行品管圈知识培训。培训内容丰富充实,主要涉及品管圈的相关概念、发展现状、新旧七大手法及应用技巧、实施步骤及关键点等方面[2]。对部分护理骨干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方式,本科室选派4名护士参加由省卫生计生委组织的QCC运作和管理的相关培训,进一步深入学习QCC活动的品管手法、质量管理理论、原则和开展QCC活动的意义。

1.2.2确定各品管圈活动思路。由医院QCC推动委员会和急诊科全体护士共同讨论科室目前在护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上存在的管理缺陷及薄弱环节,如护理质量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法律意识薄弱,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护理安全管理力度不够;护士的层级管理不合理,没有充分发挥不同层级护士的工作积极性;高端急救物品科技含量高、性能复杂、多使用英文界面,在使用时护士仅进行常规操作致使其很多功能不能发挥作用;低年资护士对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思路和抢救流程不能完全掌握,医护之间的配合与默契需进一步提高。因此,从科室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客观地分析问题,采用头脑风暴法确定各QCC活动思路。

1.2.3成立品管圈小组。各QCC小组由4~8人组成,圈员采取自愿参加、上下结合的原则参加,1名护士可以交叉参加不同的QCC小组活动。以民主投票的方式选举辅导员和圈长,选定圈名与圈徽,成立QCC小组均需上报医院QCC推动委员会审核并备案,督导员由QCC推动委员会委员担任。QCC小组活动严格遵守戴明环(PDCA)程序,按PDCA循环管理的10个步骤进行护理质量控制,持续不断地改进护理质量。每个QCC小组活动周均为6个月,圈长召集全体圈员每2周进行QCC小组讨论一次,共同讨论活动主题,反馈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法。急诊科先后成立了5个QCC小组:急救物品管理小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急救技术管理小组、优质护理小组、护理安全管理小组。

1.2.4各品管圈活动。(1)主题选定。各QCC小组根据已确定的QCC活动思路,运用头脑风暴法,全体圈员共同讨论本小组在护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上要改进的主要问题,通过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等,确定活动主题,并上报QCC推动委员会审批。(2)拟定活动计划书。用品管工具“甘特图”拟定活动计划书,作为此次QCC活动进度的依据,时间为6个月。(3)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根据选定的活动主题,调查科室目前护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现状,收集数据,采用品管手法柏拉图及根据80/20原则进行要因分析和研究,确定本次QCC活动需改善的重点内容。(4)按照QCC的相关公式: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现状值×圈能力×改善重点)计算出目标值[3]。(5)制定对策并实施。圈员共同讨论活动主题,根据本次QCC活动在护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按照5W1H原则,从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方面制定改善对策并实施,实施对策的过程由圈长和辅导员进行督导。(6)检查效果、标准化、总结经验。在QCC实施过程中,全体圈员每2周对活动主题进行讨论一次,反馈对策实施的有效性,进行效果确认,制定标准化的护理流程,形成长效护理工作机制。每个QCC小组活动开展半年后,客观评价本次活动,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3效果评价

对急诊科实施QCC活动前后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效果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行设计调查表,对急诊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回顾性调查,发放120份调查表,回收率100%,对实施QCC活动前后科室护理文书书写、急危重症病人护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士急救技术、急救物品缺陷率进行比较;患者出院时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对护士急救技术、病房管理、护理服务质量等内容评分,共20项,很满意5分,满意3分,不满意0分,满分100分;所有参加QCC活动圈员从专科知识、沟通协调、解决问题能力、QCC方法运用、护理管理意识、团队凝聚力等8个方面对QCC的无形成果进行评价打分,每项1~5分,8项共40分,每项平均分作为评价依据,对实施QCC活动后圈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进行比较。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有形成果

急诊科作为医院首批开展QCC活动的试点科室,至今科室已先后建立5个QCC小组,各小组均完成QCC活动目标值的设定,达标率为100%;在QCC实施过程中,完善应急预案3项,制定标准化的护理流程9项;开展QCC活动后科室在护理文书书写、急危重症病人护理及护士急救技术均显著优于活动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7.50%降至1.67%;急救物品缺陷率由13.33%降至5.00%;患者满意度由活动前91.67%增至97.5%;实施QCC活动前后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效果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无形成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士的专科知识、沟通协调、解决问题能力、QCC方法运用、护理管理意识等能力和素质均得到提升(见表2)。运用雷达图对QCC活动的无形成果进行确认,取实施QCC活动前、后每项的平均分作为评价数据。

3讨论

3.1品管圈活动增强了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

在品管圈活动过程中,通过“头脑风暴法”,圈员们主动寻找工作中存在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挖掘圈员们的管理潜能,实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共同确定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工具以数据为基础进行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科学实施并检查实施效果,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及时总结经验。护士有参与管理意识和愿望,通过共同参与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提高了护理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的执行力和效果[4]。本研究的无形成果中显示,在品管圈实施的过程中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得到增强,从而提高了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效果。

3.2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在QCC实施过程中注重对护士专科知识、急救技术、突发事件处理和抢救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科室进行急救理论知识和急救演练的培训,使护士明确抢救思路和流程;能熟练使用具有英文界面的高端急救仪器和物品,充分发挥多种功能;加强医护之间对急危重症病人救治的配合与默契,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实施QCC活动后护士急救技术合格率为95%,急危重症病人护理合格率91.67%,与活动前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由于急诊科工作的高风险性,护士在工作中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发生严重的护理差错、事故,医院在急诊科开展品管圈活动中针对科室目前存在的护理安全管理上缺陷及薄弱环节,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及风险意识,转变出现差错、事故消极处理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把差错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注重对护士防范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护理安全质量控制上加大监督和考核力度。实施QCC活动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7.50%降至1.67%,急救物品缺陷率由13.33%降至5.00%,实施前后效果比较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品管圈工作模式应用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圈员们运用品管圈的思维理念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护理质量进行动态持续的PDCA循环管理,实现了由点及面、由下而上、由局部到整体的质量管理活动,建立护士质量改进的意识和方法,实现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5-6]。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由91.67%提高到97.5%。因此,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尹国华 赵艳晶 刘卓 单位: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刘庭芳.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

[2]许晨耘,符林秋,陈克妮,等.以点带面全面推行医院护理品管圈活动[J].护理学杂志,2013,28(13):4-6.

[3]张志娟.ICU患者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15-17.

品管圈护理论文篇(7)

品管圈活动(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要解决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结合成一个小团体,然后分工合作,在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的原则下,应用各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中的障碍问题,以达到改善工作品质、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成本的目的[1]。我院于2013年3月开展QCC活动,我科根据护理部QCC活动计划,开展了一系列QCC活动,拟定活动主题为减少体温计遗失率,经过5个月的活动周期,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 我科在护理部动员会议后,立即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召开第一次圈会,成立QCC活动小组,根据自愿报名参与的原则,共由10名护理人员组成,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5名,选举产生圈长,由具有较丰富临床护理经验并有一定组织号召能力的具有本科学历的护师担任,护士长担任辅导员。通过投票确定圈名为"光明圈",其寓意为光亮、明亮;也比喻给住院患者予以正义和希望。同时制作了圈徽。

1.2确定活动主题 通过脑力激荡[2],收集我科目前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各位圈员勇跃发言,各抒己见,罗列出了9个存在问题,应用品管圈的迫切性、圈能力、可行性、上级政策进行评价,最后确定本次活动主题为:如何减少体温计遗失率。并向护理部提交了本次活动申请表。

1.3拟定活动计划 确定活动时间为2013年3月~7月,通过绘制甘特图拟定活动计划。

1.4现状调查 各圈员根据各自的职责开始收集资料:遗失体温计0~2支/d,6~19支/月,平均10.7支/月,平均0.4支/d,收集3~4月份共发放体温计1924支,遗失体温计26支,遗失率达13.5%。圈员记录导致体温计遗失的原因,统计汇总如下,见表1。

根据查检数据表明:患者下床活动,患者躁动,护士未及时收回体温计等是主要原因。运用80/20原则,得出最主要的原因是前三者,故本次圈活动改善的重点是从患者方面改进体温计的管理方法,对责任护士进行责任心教育。

1.5要因分析 采用鱼骨图分析体温计遗失或损坏的原因有:患者方面:患者下床活动不慎将体温计滑落于地上摔坏;患者躁动;护士没有及时收回体温计。 1.6设定目标 经QCC小组讨论,依据目标设定原则,设定目标,在2013年3月~7月体温计遗失率由13.5%下降至2%,下降率达81.2%,目标值为0.2支/d。

1.7制定措施 针对主要原因,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寻找改善对策,并对每一对策根据可行性、圈能力、经济性等指标进行评分,按80/20原则共拟定2个对策进行实施。

1.7.1制定新的体温计管理方法,实行体温计专人使用 在每一位患者入院时,接诊护士向住院患者收取5元押金,发放体温计1支,专人专用,由患者自行保管,并且作好登记手续。每次测量体温时由责任护士直接到床旁帮助患者测量体温,并按规范要求时间记录患者体温数值。出院时患者退还体温计,护士返还患者押金[3]。

1.7.2责任护士加强对住院患者及其家属使用及保管体温计的宣教工作。

1.7.3为住院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测量体温前向患者解释测量体温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并充分评估患者,取舒适,为患者提供一切生活所需和排空大小便,以免患者在测量体温中途进行其他活动, 若为老年、小儿、昏迷及躁动的患者测量,应专人守护,防止意外[4]。勿叫患者自行甩体温计和测量体温。

1.7.4护士及时取出体温计读取数值,避免测量时间过久患者遗忘或者不耐烦导致滑落而破损或其他意外发生。

1.7.5带教实习生的老师,指导实习护生正确的测量体温方法、使用体温计方法及消毒方法等。

2 结果

2.1有形成果 经过2个月的改进,于2013年7月进行数据采集,统计2013年6~7月住院患者共计1912例,发放体温计1912支,共遗失6支 ,平均0.1支/d。与改善前体温计遗失或损坏率0.4支/d比较,改善幅度达66.7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成组设计四格表卡方检验,改善前后体温计遗失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

2.2无形成果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各位圈员的圈能力、团队精神、逻辑思维能力、专业知识、人际关系、护理品质意识、责任心、工作积极性等方面均得到提升;住院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3 讨论

3.1品管圈活动降低了体温计遗失率,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少由于破损的体温计对患者、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及由于水银未及时处理甚或是无法处理造成的环境污染。

3.2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护士的成长 品管圈活动是采取脑力激荡的形式寻找工作中存在问题,然后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全体护理人员通过参加培训,整个团队学习品管圈的手法,在整个活动中,每位护士都充分参与,并发表意见,将品管圈方法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工作中认真观察、学习,找出工作中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建立,促进脑力开发,提高了沟通协调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护患关系,增强科室的凝聚力。提高了护士素质和责任心,取得了患者的信任,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品管圈活动不仅有利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统筹管理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护理质量及护理科研水平的提高。

我科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极大地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质量。随着品管圈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患者提供优质、低耗、高效的护理服务,护理工作应当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处处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想患者之所想,积极寻找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吴芳,杨立利,王玉琼,等.品管圈活动降低护理人没逾期下班率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5):419-421.

[2]明雅.脑力激荡法在病区班次改革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13):1196.

[3]尹芳,兰凤敏,沈杰,等.不同体温计管理方式对护理人力成本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5):3054-3055.

[4]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2-154.

[5]李红,吴洪美,余春华. 品管圈管理在晚期肿瘤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A]. 第八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 2012.

品管圈护理论文篇(8)

全面品质管理和“品管圈”在上世纪90年代被引入到医院管理领域,在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地医院中开展广泛,效果肯定。近几年,随着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一种具有护理特色的、与社会同步发展的群体文化正在护理队伍中萌生,这种内生性的意识激发起广大护士的聪明才智和管理热情。品管圈活动己经在护理质量管理、临床护理、护士素质、健康教育、仪器管理这些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

1、什么是品管圈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也称为品质圈)由日本石川馨博士在1962年首创,后来在英国、法国及韩国等地得到广泛应用,是指同一工作单位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通常为3-10人),自动自发组织起来,科学运用各种工具,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业务的小组。

2、如何在护理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

2.1培训

对全体护理人员由专项推行员进行品管圈活动开展的目的、操作步骤和方法等相关内容培训,重点在于强化观念和达成共识,达到想做、要做和会做的目的。并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知识理论考试,对圈长、护士长和带教老师实施应用能力考核,如资料的收集、问题的选定等,来评价培训效果。

2.2组圈

QCC小组一般由3-10人组成,人太少则达不到改进效果,人太多则对组织能力要求太高,同时也不利于统一意见和行动。QCC小组中角色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圈长,一种是圈员,一般由护士长或资历较深的护士担任圈长,其他护士作为圈员。

2.3实施

QCC小组活动整个过程分为选择课题、现状评估、设定目标、根因分析、对策拟定及实施、效果评估及成果总结7个步骤。

3 品管圈在国内护理工作中应用现状

3.1护理质量管理

通过调查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护理环节质量检查中,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病人满意度由90. 5%提高到96.5 %,认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护理环节质量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护理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综合满意度由之前的94. 54%上升到97. 55 %,护士综合素质从90. 06%提高到93. 32%人性化护理服务病区护理质量由90. 22%提高至97. 18%,经统计分析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临床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进入“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发展阶段,并进一步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方向发展。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完成基木操作,还要求其应该从患者角度出发,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服务水平,促进患者健康。我国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来,最早将其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后来应用于质量的范围不断扩展,均有显著效果,充实了临床护理文化,充分发挥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了相应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万,保证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目前,品管圈]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包括预防医院感染、加强护理操作技术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3.3护士素质

以“提高低年资护士护理理论水平”为课题的品管圈活动,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理论考试及格率由52. 6%提高到100 %,取得了较好效果。探讨“品质圈”活动在提高护士疼痛评估技能中的作用,结果实施前后护士对疼痛评估技能优秀率由原来的13%提高到89 % 。

3.4健康教育

为提高护士对神经内科口服药知识水平及对患者口服药健康教育的效果,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护士在品管圈活动前后口服药知识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在护理人员中开展是行之有效的,能提高护理人员参与管理意识和护理管理制度执行力,是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较少,如何用品管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杨英华.护理管理学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0.

【2】工复苏.从台湾经典案例谈医院的全而品质经营管理田.当代医学,2002.8(9):22.

品管圈护理论文篇(9)

【关键词】

品管圈;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

门诊输液室工作量大、人员流通性强,工作内容较为繁琐,因此很容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威胁患者安全。品管圈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护理临床中的管理效果非常理想,能够让更多的护理人员参与到临床管理工作中,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我院在2014年9月开展品管圈活动,现对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间70例门诊输液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同时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70例门诊输液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无精神类疾病,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调查。

1.2一般方法

(1)组建管理小组:组织科室内成员共同学习品管圈的相关知识、活动内容、活动方法,同时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有所有人员共同推举一名人员作为组长,护士长担任监督人员和辅导员。(2)确定护理主题:鼓励科室成员积极发现问题,并对相关问题提出改正方式,归纳总结适合解决方式,筛选合适的主题。(3)加强沟通:小组成员通过集体讨论制定输液室患者护患关系调查表,同时对文化水平低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1]。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画册,内容主要为输液流程、输液注意事项,同时要对患者存在的疑问疾病解答,对阅读能力差的患者进行讲解,直到患者能够理解为止。

1.3效果观察

对管理后门诊输液室的护理管理质量进行调查,同时对所有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质量越好。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度=满意比例。1.4数据统计文中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质量:管理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为(92.4±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0%,对照组为77.1%,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维权意识不断提升、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临床中的管理模式、服务质量以及技术水平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护理工作。门诊静脉输液室是患者治疗的主要场所,也是衡量医院实力的重要体现[2]。因此,加强门诊输液室的管理不仅能够提升医院的管理质量,同时还能够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品管圈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能够集思广益对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能够对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进一步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对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5]。我院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输液室的护理管理质量明显提升,说明我院输液室的护理质量也有所提升。在调查中还发现,活动开展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0%,活动开展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7.1%,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我院的调查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品管圈活动不仅能够提升输液室的护理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同时还能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拉近护患距离。

总的来说,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同时还能够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启发护理人员思维,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银燕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李晓真,皮红英,王玉玲.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07):521-522.

[2]朱品俐.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2):2116-2118.

品管圈护理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2-0164-01

品管圈为一种全员参与的工作方法,立足于尊重人性角度,运用愉快、轻松的管理方式,有效改善工作场所,提升护理质量[1]。笔者对我院产科实施的品管圈活动的效果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共有30名护理人员,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3.3±1.7)岁;职称:10名护士,5名护师,14名主管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工作年限:8名1~5年,6名5~10年,9名11~20年,7名20年以上;学历:3名中专,12名大专,15名本科。本组研究孕产妇共500人。

1.2 方法

1.2.1 建立品管圈小组 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品管圈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品管圈的特点、原则、方法等,使护理人员熟悉品管圈的应用;然后建立品管圈小组,将护理人员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十人,主要包括孕产妇护理品管圈、新生儿护理品管圈和健康教育品管圈。

1.2.2 品管圈活动 ①孕产妇护理品管圈:制定严格的巡视制度,有效解决孕产妇在医院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护士、助产士在待产过程中及时将患者情况告知主治医生,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注重患者隐私,由于孕产妇情况比较特殊,避免随意将产妇躯体暴露出来,如有需要,护士和助产士要和孕产妇及家属加强沟通,有效防止侵犯患者隐私权[2]。②新生儿护理品管圈:由于新生儿易出现胸牌、手圈脱落的情况,因此,要集中讨论整改措施,讨论结果表明,发生风险缺陷的关键原因在于孕产妇和家属不够重视手圈、胸牌,护士没有系紧手圈等,针对其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整改方案:第一,将存在的情况告知医院采购科,购买质量好的手圈、胸牌;第二,对护士进行集中培训,培养其运用标准、规范的手法将胸牌、手圈系到新生儿手部;第三,嘱咐孕产妇、家属平时多加注意新生儿的手圈和胸牌,避免发生脱落。

1.2.3 健康教育品管圈护理 加强产科的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措施:①制定健康路径表:护理人员通过运用查阅资料、专家指导等方式,为产科孕产妇编写出健康教育资料,将其交到护理部门,经护理部负责人员审定后,编制为健康教育路径表;②有计划性的对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确保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健康教育路径的内容和方法;另外,注意培养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③为孕产妇讲解健康教育路径表中的内容、作用,取得孕产妇的配合;责任护士严格根据路径表要求,对孕产妇和家属进行分期、分段以及计划性的教育和评价[3]。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4] 对实施前后的新生儿护理缺陷发生率、知识掌握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其中,新生儿护理缺陷主要指的是胸牌、手圈丢失等;孕产妇知识掌握率以超过80%为基准;护理满意度将孕产妇填写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为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的新生儿护理缺陷率对比 实施后,新生儿护理缺陷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

2.2 实施前、后的知识掌握率和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施后,知识掌握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

3 讨论

产科是医院中的高风险科室,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发生护理纠纷、医疗事故等。因此,为有效降低风险率,保证医疗护理安全,需要有效加强产科风险管理。本组研究中,通过对我院产科护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通过建立新生儿护理、孕产妇护理、健康教育等品管圈小组,确保使科室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到品管圈活动中,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进而推进管理,保证工作场所的规范化,进而不仅使工作人员获得成就感,而且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率[5]。结果表明,实施后,新生儿护理缺陷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

综上所述,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进行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孕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和知识掌握率,并能够降低护理缺陷率。

参考文献

[1]贾慧琴.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9):163-164.

[2]周美珍,吴秀芳,周春霞.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825-826.

[3]李凤琴.品质管理圈在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4,14(6):265-266.

品管圈护理论文篇(11)

【摘 要】目的:为有效提升精神科临床护理质量,论述品管圈在精神科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应用及成效;方法:我院精神科于2013 年6 月-2014 年12 月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打造专业护理团队”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病患临床效果、病患与其家属满意度”等相比较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精神科临床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增强病患与其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品管圈;精神科;临床护理

当前伴随精神疾病被社会群体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如何查找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扎实开展优质的护理服务满足病患与其家属要求是医护人员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我院精神科于2013 年6 月-2014年12 月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打造专业护理团队”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与经济效益,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组圈背景

选取2013 年6 月-2014 年12 月入住我院精神科的176 例病患,全部病患依据随机双盲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8例,两组病患“性别、年龄、病情、治疗时间”等一般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

1.2 方法

选取我院精神科医护人员12 名,选1名经验丰富的护士为圈长。依据我院优质护理的相关文件结合精神科护理的一般要素,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确定本次活动主题定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打造专业护理团队”本次品管圈活动共开展一年半的时间,圈员于每周定期参加圈会对活动期间的内容进行讨论记录。[2] 全体圈员通过品管圈活动总结影响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具体因素 。

1.3 对策拟制

针对上述所分析出影响精神科病患护理质量各类因素,全体圈员利用头脑风暴法讨论并敲定应对改善措施,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3.1 制定人性化入院宣教与检查内容

当病患入院时医护人员应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主动向病患与其家属讲解病房的环境、科室的主要成员等内容,帮助病患与其家属理解并掌握。病患入院时检查病患带入的鞋袜是否具备防滑功能,对存在“视力障碍、蹲起障碍、平衡失调与步态紊乱”的病患建立风险警示牌。依据该次品管圈活动主题由圈长与圈员共同起草宣教内容并整理打印成册。[3]

1.3.2 营造良好的休息与娱乐环境

“新鲜流通的空气、柔和的光线、舒适的床位”能够保证病患有良好的休息环境,病房内应定时进行通风换气以保持空气新鲜且温度在20oC 左右(湿度在60%左右)。全部病患应穿着宽松的内衣,定期清理换洗床单保持病患皮肤清洁。医院应为病患提供充足绿化面积的休息区方便病患进行户外活动,医护人员可依据病患的“年龄、文化程度、个人爱好”等等组织一些适合病患的集团活动并鼓励其积极参加,例如“象棋、扑克、唱歌、羽毛球”等一些活动帮助病患有效释放紧张情绪。[4]

1.3.3 减少护理工作时间强化护理问题警示

由于精神科护理工作强度较高,各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与工作流程需要准确设定。每4-6 小时定期轮班并设置护理人员休息区。病区走廊应粘贴图文并茂的健康宣传图片,每位医护人员的照片应上墙,便于病患与其家属的查找。此外,对于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作成相应的警示牌摆放于醒目位置,有效提升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并便于病患与其家属监督。

1.3.4 设置家属交流方式

医院应为病患家属设立交流活动日,医护人员需要给病患家属发放精神疾病的知识宣传手册,并将病患的病情及时告知其家属,降低家属的担忧。建立家属留言册,记录医患双方的意见与建议。

2 结果

2.1 病患临床效果比较

经过护理,两组病患的临床效果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病患“病情控制时间、护理依从性、意外事故发生、康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日本石川博士于1962 年提出了品管圈(QCC 质量管理)活动这一概念至今以有50 多年。本文研究证实通过该活动精神科的医护人员都本着自动自发的精神进行紧密分工合作,不仅运用品管工具进行细致分析查找出影响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具体因素,并积极的解决解决工作中最为关键性的问题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善,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章飞雪, 于燕燕, 徐枝楼, 黄建莉,戴晓知, 黄瑜, 李云霞, 梁芸, 王莲群. 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