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初一政治复习提纲大全11篇

时间:2022-10-15 06:32:21

初一政治复习提纲

初一政治复习提纲篇(1)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277-02

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是正确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需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引导,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课程性质有其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特征。对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程的考查、考试,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渠道,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建设起重要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一、中考思想品德考试不足之处

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发展需要,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就对中考试卷有关思想品德的考察而言,其体现出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尽管教师对思想品德的知识传授和复习认真细致,应试中仍不尽如人意。

近几年,初中思想品德考试不足之处略陈如下:(1)主观上对课程重视不够,导致基础知识储备不足。(2)题意理解不明,答题无效。(3)所学理论与试题衔接无果,答题似是而非。(4)对灵活变化题型如漫画题等难悟题旨,答题无章。(5)审题不清,易受题目其他信息干扰,答非所问。

二、思想品德复习针对大纲和考查实际,有的放矢

初中思想政治在复习迎考实际中,以思想政治教学大纲为中心,以思想政治课程基本理念为参照,结合思想品德考查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纲举目张。

(一)学生自主高效学习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思想政治授课教师复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依照中考大纲制定学习计划,发挥主观能动性,从预习―课堂―课下三个节次入手,根据对个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通盘考虑,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复习。

1.课前预习。预习是学生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思维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思想政治教学和考查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考生复习课前预习以书本为依托,学生期待与教师的同步互动,对即将复习内容未雨绸缪,揣摩于心。

第一轮复习,是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判断、原理的温故而去知新。复习内容预告学生,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有书五本,应统筹安排,轻重自知,有条不紊地整合知识点,洞察秋毫地辨析易混淆知识点,夯实基础知识结构。做到“难题确保少失分,容易题一分不可丢”,而有同学不愿意花时间去整合知识体系,势必影响首轮复习效果。

第二轮复习是专题热点问题的复习。鼓励学生观看新闻,关注时事,并自觉学会运用所学思想品德知识、原理,力争去透析分析社会生活现象,从理性的视角去辨析、思考问题、解析实质。同时教师应该建议考生选择优质资料来帮助学生本轮复习。这样既增添民族自豪感、科技自信心,又突出本课程的思想性、教育,强化了学习的效果与目的。

2.授课时要求学生梳理识记知识点同时,做好复习课堂笔记、思想政治课堂笔记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教师列出的复习提纲,是复习的参照;(2)教师根据思想品德考试大纲而提出的重点和难点;自我评价需夯实的知识点;(3)教师授课的感觉到的困惑之处。对有疑则及时记下,并和老师探讨,不留疑问于考场;(4)注意记录教师有关试题分析时的思路方法和经验,尤其各类题型解题技巧的考场运用,颇有益处。

3.课后复习。及时复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把学过的知识及时进行课后回忆,也就是把老师讲的内容反思一次或数次,复习的方式可以自问自答,也可同学之互问互答,这对提高思想品德复习效果又直接的作用。

(二)中考思想政治备考策略

1.第一轮复习-梳理学科知识体系,掌握基本知识。中考思想品德复习以《考试大纲》为指南,狠抓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意通发通解。耐心细致,无一遗漏。尽量把之前没弄懂的弄通,同时加深难度。

2.第二轮复习――关注时政,对接课本。剖析近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大都富有鲜明时代气息,关注民生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议题等,大多试题以社会热点和新材料为背景。在复习时,一是以思想品德中考考纲为本,从时政热点中选专题,注意一个时政热点往往涉及多个领域,复习时紧扣大纲和依托课本,复习便有了针对性和现实性;二是国内外的时政热点,有关时政热点专题的选择,关注科技、民生,并与思想品德考试大纲相对接,有些时事题还有地方特色、民族区域的典型专题。

3.第三轮思想品德复习――试题模拟。试题演练对各科都是有益的方法,有目的地在课堂演练数套权威的中考思想品德模拟试题,一方面可以检验出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可在强化学生应试心理品质,毕其功于一役。模拟需适度,模拟以“有效、适度、实用”为基本目标。在模拟实战中,“模”以练兵,学以致用,分析各类题型思路、解决办法和具体答题技巧,从而提高考生的应考思想品德应是能力和知识水平。

三、分析中考题型,复习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运筹帷幄而决胜考场,对题型了解、答题策略的洞悉亦是要求考生要所要成竹在胸。

1.思想品德中考题型多样,教师对学生模拟测试时出现的代表性错误和试题评讲剖析,指出中考思想政治的重点,有的放矢;分析历年考试的难点,指点迷津,并讲解每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关于对各类题型特点及其应答,抛砖引玉,例举如下:(1)单选题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辨别能力的题型。要做好单选题,最重要的做到细致审题,复习中对基础和易混淆的知识要掌握的准确、到位。(2)简答题是要求做出简要回答的题型。其功能在于考查学生对概念、原理等知识的记忆和再现能力,设问明确,要求答案简洁、明了。(3)辨析题是近年中考的新面孔,源于辨别题、判断说明题,但在解题思路和解题能力上均要高于二者。辨析时要说明正确的原理以及错误的原因。具体解题一要认真审题,步步为营,层层分析,二要理据清晰,条理清楚,表达准确。(4)分析说明题是中考最能体现考生能力题型。对知识、思维能力水平都有较高要求。解题主要从题目两种思维模式考究。或为归纳题,或为演绎型。解答注意:(1)以敏锐的眼光细审所提供的材料,遴选答题有用信息。(2)回忆教材内容,对接与之关联的知识点。(3)有理有序回答所问,有时还需参照材料,将事实材料与相关理论判断结合起来,推演结果,归纳结论。

2.思想品德中考解题方法多样,殊途同归,主观题通常考学生辩证的或阶级分析的知识。答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积极实践相统一。用辩证、发展、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抓关键词,理解题旨。凡牵涉国家、民主、政治倾向性的问题,回答必须注意阶级性。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复习亦然。备考阶段,思想品德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形,及于其他相邻学科协调贯通,以大纲为指针,夯实基础知识,关注国内外时政热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并适当的应试技巧学习,答题书写规范得体,取得理想的中考思想品德成绩,亦是必然的期待。

参考文献:

初一政治复习提纲篇(2)

《纲要》全书共分为21个章节、近15万字。全书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主题,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线,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纲要》全文内容丰富、结构严整,忠实原文原著、文风生动朴实。在当前全国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背景下,是一份重要学习材料。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党的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时值正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纲要》的印发,正当其时。抓好《纲要》的落实,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切实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关键所在,是衡量“四个意识”是否增强、“四个自信”是否坚定、“两个维护”是否做到的具体体现。因此,大家一定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学习《纲要》精髓。因此,我特别提以下几点要求:

一是要坚持以理论学习打头、以理论学习贯穿、以理论学习带动、以理论学习见效,做好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的文章。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切实吃透核心要义、领会精神实质、明确实践要求、掌握方式方法,防止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防止浅尝辄止、敷衍应付。坚定信仰信念、真挚为民情怀、无畏担当精神、科学思想方法,在对标看齐中提高政治觉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二要紧紧围绕“八个明确”,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时代背景、历史贡献,理论特色、实践要求,深入领会这一思想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采取切实措施,创新方式方法,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在解决思想问题上下功夫,在学习成效转化上下功夫。

三要坚持不懈抓贯彻,就是要自觉做到“十四个坚持”,准确把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提高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党的作出的战略部署、确定的目标任务,对表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制定时间表、线路图,逐一抓好落实,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新业绩。

同时,学习《纲要》要把握好三个辩证关系。

一是要把握好“学读本”与“读原文”的辩证关系。《纲要》共21章、99目、200条,近15万字,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无疑,深入研学《纲要》有助于更加深刻全面地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但《纲要》终究出自原文原著,没有原文原著也就没有《纲要》。常言,读经典,必读原文。任何阐述终究要回归到原文和原理中。正是如此,《纲要》定位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将“学读本”与“学原文”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善于借助《纲要》阐述,在读原文中悟原理,真正吃透把准经典的精髓。

初一政治复习提纲篇(3)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72-01

初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中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教学成绩,一直是困绕初中政治课老师的难题,结合本人多年从事九年级政治教学实践,就九年级政治分阶段复习策略浅谈几点看法。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抓重点

一是研究《考纲》,明确考查要求。《考纲》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它明确规定了考试的性质,考查的范围,试卷结构,难度比例等。作为毕业班的教师,必须 认真研读《考纲》,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以及对知识点考查的能力要求,这样复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014年甘肃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思想品德命题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初中毕业生学业与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具有选拔和学业水平检测功能。水平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基本能力的提升情况,而选拔考试则在考查“双基”的同时,还要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即要对学生的分析性能力、应用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进行考查,其目的是正确引导广大师生以课程知识为基础,进一步重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明确这一点,就抓住了复习的方向和重点,增强了复习的针对性,避免了复习过程中的无序性和盲目性。

二是系统复习,夯实基础。在全面复习的过程中,首先要认真过好教材关。初中政治量大面宽,如果和学习新课一样,复习完五本教材的内容,就已经到中考了。所以教师在组织全面复习教材过程中,必须精心设置知识体系,可以按照每册单元设置知识体系,或者不局限于某册,而将五本教材中相关的内容按几大模块组合。初中五本教材的内容可以分为三大模块:一是成长中的我,二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三是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这样设置知识体系,复习时既化繁为简,又脉络清晰,不仅节省了大量时间,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教师引领,抓重点。中考考查知识点很多,但不可能面面俱到,总有考查的侧重点,哪些是考查的重点呢?纵观近年来中考政治试卷,我们不难发现,就内容而言,与学生成长、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教材内容作为考查的重点。如未成年人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厉行节约,美丽中国,依法治国,中国梦等,就是历年中考的焦点、热点。就各级教材而言,九年级教材是考查的重点,而九年级教材则以国情和国策为重点。只要抓住了重点,在复习中就会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复习的效率。

第二阶段:专题讲解,求突破

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作为政治学科,学科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突出。

政治中考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单项选择题较为简单,90%的学生获得60%的成绩应该没有问题。一般情况,好学生答满分完全是可能的。材料分析题是学生最为头痛的,它要占整个试卷60%的分数,所以答好材料分析题是获得好成绩的关键。

如何答好材料分析题呢?

依据《考纲》要求以及对近几年中考政治试卷材料分析研究,材料分析题可分为中国梦、聚集两会谋改革发展之路、依法治国、解决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关注生态、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两大战略、诚信社会及消费者权益的维护和学习先进人物承担社会责任十个专题进行复习。每个专题,结合典型的材料所涉及的问题,可以有效应对材料分析题,破解学生答不高成绩的难题。

第三步:加强练习,求提高

在夯实基础,抓住重点,做好专题复习之后,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进行巩固提高。

一是认真研究近几年本地区中考试题,把握命题的方向,可以避免练习的盲目性。

二是精心选题,杜绝题海战。题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学生的时间、精力有限,所以教师要多方面收集信息,精心选择质量高的试题,训练才具有针对性。

三是教师要做好试题讲评。作为一位有经验教师,在第三阶段的复习中,教师不仅要将试卷中每一道题相关的知识点再现给学生,同时还要给学生讲解答题的技巧。例如,解答单项选择题,首先要强调审题时不仅要明白题目的意思,还要一定注意是选正确还是错误的。尤其是平时粗心大意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反复提醒。其次,交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时,要通过对近几年中考选择题的研究而确定相应的方法。一般来说,选择题常用的方法是比较法和排除法。

初一政治复习提纲篇(4)

2019年10月8日

这个国庆假期,我静下心来认真扎实地研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一书,该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主要内容是“8个明确”“14个坚持”。“8个明确”偏重于理论层面的概括和凝练,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14个坚持”偏重于实践层面、方略层面的展开,每一个“坚持”都来自实践,又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8个明确”“14个坚持”有机融合、有机统一,凝结着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凝结着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深化、拓展和升华,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战略与战术相一致、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特色。

《纲要》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为世界谋大同的责任担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引导我们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正确理解和践行我党的“初心”“使命”,是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下面,我从深刻理解和践行我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维度和视角,谈一谈我学习领会《纲要》重要思想的一点心得和体会,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一、正确领会“初心”和“使命”  

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通过《纲要》学习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来深化理解。

1、从理论维度看《纲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初心”和“使命”的理论之源。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就立志要为“大多数人的福祉奋斗”。30岁的马克思和28岁的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宣告共产主义的诞生,明确提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和为少数人的利益,而共产主义运动是大多数人和为多数人的利益的独立运动”。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理想就是“无产阶级的解放”,“人类解放”,追求的共产主义就是“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确立了这个“初心”,并为了这个“初心”,自觉承担起了“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马克思出身“中产”,父亲是律师,爱人出身“贵族”,“初心”一经确立,就终身未改,在伦敦期间,马克思一家生活极度贫困,有两个孩子因病而亡。但马克思终身坚守“初心”,为“人类解放”的事业奋斗终生,直到1883年3月14日逝世,马克思在自己工作的“椅子”上停止“思想”,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全世界无产者都向马克思落下崇敬的眼泪。

2、从党史维度看《纲要》。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在于从成立那天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确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就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要解决的一个重要历史课题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土豪、分田地”, 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在站起来的基点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社会主义制度,为我们解决第二个历史课题“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供国家独立的政治前提,提供了思想资源、制度基础、实践经验。

1978年,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我们继续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历史之问,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我们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3、从实践维度看《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的“初心”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把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具体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发展来保障民生,努力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我们的“使命”就是完成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要求我们统揽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伟大实践。

4、从时代维度看《纲要》。从时代层面来理解“初心”和“使命”,有两个视角:一个视角就是“革命精神”。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评卷人。新时代要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必须进行“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精神,就因为我们党秉承马克思主义的“初心”和“使命”。

毛泽东曾明确提出:“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他们生根于人民之中,他们是人民的儿子,又是人民的教师,他们每时每刻总是警戒着不要脱离群众,他们不论遇着何事,总是以群众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强烈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初心”的重要内涵。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始终贯通“革命精神”,我们既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也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社会革命。邓小平称改革开放为“第二次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深刻的社会革命。 

第二个视角是“全球视角”。中国共产党不仅立志于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而且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立志为人类作出新的贡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是“人类解放”的崇高事业、追求的共产主义就是“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谋求的是“大多数人的福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我们以天下为公的精神,贡献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我们搭建了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的最大平台“一带一路”、编织了全球最大的“伙伴关系网”。我们按照“亲诚惠融”的理念处理周边关系、按照“真实亲诚”的理念处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我们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一系列务实举措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和使命担当。大道不孤,德必有邻。 

二、怎样践行“初心”和“使命” 

开展这次主题教育的总体要求是“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所以,我们就要从怎样去守好初心、践行使命,怎样去查找差距、抓好落实的角度,深刻理解《纲要》的重要思想内涵。

1、我们要从践行“初心”的角度,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一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最根本的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人民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人民是历史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

二是要坚守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核心要义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我们坚守“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解决好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坚持调查研究,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特别是网络化条件下的群众工作。

三是要站稳群众立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奋斗目标,强化公仆意识践行初心。

2、我们要从践行“使命”的角度,着力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情怀。

一是要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按照统揽四个伟大的要求,围绕实现伟大梦想的目标和使命,深入开展伟大斗争、推进伟大工程、建设伟大事业;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要求,通过经济建设创造物质文明,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物质基础;通过民主法治建设创造政治文明,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政治保证;通过教育、科技、文化建设创造政治文明,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通过社会建设创造社会文明,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社会条件;通过生态建设创造生态文化,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生态支撑。我们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初一政治复习提纲篇(5)

政治是中考必考科目,初三复习课知识量大、知识点多,而且理论性、灵活性强。对于初三年级学生,备考任务繁重。选择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复习效果呢?本人根据教学实践,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广大同仁简要探讨。

1. 全面复习,系统掌握,夯实基础

形象的说,这一部分应叫地毯式复习法,即将全部知识点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应学知识,以便做到理论知识掌握于心,在考场上才能灵活运用地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关键环节,因而必须目标明确,讲练做到有的放矢。“面”是全面、总体上把握教材的框架。犹如先构建框架,再添砖加瓦的房子比较牢固一样,政治科复习也应先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但由于中学思想政治课内容繁多,各知识点之间又相互联系,要全面、系统地掌握并非易事。因此,教师必须在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双基知识和重点、难点作全面、详细的梳理、排查,辅导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知识网络,而后进行巩固训练。

夯实基础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根据教学大纲中的目标要求及当年的中考说明,让学生通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各章节有个全面而又具体的认识。如:教材共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几课?每课共有几节?每节共有几框?每框需要理解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单元与单元、课与课、节与节、框与框、知识与知识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哪些问题是重点?哪些问题是难点?哪些问题容易相混?等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依次构建各章节的知识结构。这样,使零碎的知识互相联系,形成了知识网络,使之系统化、序列化。这一环节师生可共同进行,也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

再次,强化训练,巩固运用。强化训练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练习的面要广,量要大,题型要多;第二阶段着重突出重点、难点和能力培养。训练内容要精心设计和筛选,要注意层次性和灵活性。

2. 归类连线,综合训练,强化巩固

“连线”就是复习中用“线”把课、节、框的相关知识点串联、归纳起来。具体做法有:

(1)用“线”把相关知识点串联、联结起来。如:以“环境问题”的“线”把初二的环境问题知识点和初三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活动课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知识点贯穿一起,以“精神文明”的“线”把初二精神文明建设知识点和初三发展先进文化知识点串联起来;以“”的“线”把初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知识点与初三活动课一国两制的知识点联结。

(2)用“线”对教材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首先是“文字类”,即以关键字、词把相关知识点归纳起来,如:根本、标志、实质、关系、特征等;其次是“数字类”,即以一、二、三等数字来归纳相关知识点。如:一条原理、二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法律的两个特征;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四项基本原则、四条基本国策等。

3. 突出重点,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点”就是突出重点、关注热点、焦点。即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政治试卷,很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依据考纲,结合时政热点,回归教材。体现素质教育,突出能力考查;题型开放、灵活、鼓励创新。为适应这一命题趋势,教师应注意做到:

(1)重视对历年中考政治试题的分析和比较,仔细研究中考样题,从中发现中考政治试题的命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最大限度地掌握中考命题的有关信息。

(2)在指导学生复习时:一方面注重引导引导学生学会对书本知识的综合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走出课本,大胆创新,引导学生去认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以及和学生自身联系比较密切的问题,找准热点问题与知识的结合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多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

(3)以考纲为根据,关注时政热点,重点讲解教材中与时政热点紧密结构结合的内容,并可对内容进行分类处理:

政治类:如“中国梦”重要思想、“十的精神”、“两会”、“”“半岛问题”“”。

经济类:如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制假售假、消费者合法权益。

科技类:如“中国航母”、“神十”、创新驱动战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文化类:如“感动中国人物”、“寻找最美××”发展先进文化、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公民道德建设。

环境类:如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

未成年人类:如未成年人保护、义务教育。

法律(权利义务)类:如依法治国、人身权利、家庭中的义务、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等。

4. 讲练结合,加强解题技巧和答题方法的指导,提高答题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复习原则。 教师的讲无疑是重要的,但不能面面俱到,要讲到实处,讲在点子上;要突出点、线、面知识;对重点知识反复讲,对典型问题、热点问题重点讲;对易混问题对比讲。在教师讲的同时要保证学生有同步想、同步练的时间。通过这种以讲促练,以练带讲,讲练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准确审题,把握题意的能力、处理材料与知识联系的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和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组织答案的能力、简洁有序表达答案的能力。

5.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答题习惯,避免无谓丢分

初一政治复习提纲篇(6)

《考试大纲》是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它明确规定了考试范围、内容、形式、试题结构、难易度等,指明了中考的方向。所以在复习备考中,我们要认真研究2017年中考思想品德《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围绕考纲、新课标要求,牢牢把握考试动向,有针对性地复习,从而提高复习效果。

二、制订复习计划,讲究复习策略

(一)第一轮课本知识复习

2月中旬至5月上旬。主要是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复习,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1.注重知识系统化。主要将考纲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做到理论知识掌握于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把重点知识当作复习的主体部分,做到既有知识的系统化,又能突出重点,这是中考总复习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总复习质量的前提保证。

2.突显复习课的特点。

一“理”,即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如: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理出它的含义、特征、表现、起止时间、主要矛盾、总任务等,形成一条线;再理出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依据所制定的路线、方针、国策、战略等,形成整片知识。

二“通”,即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如: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而制定的国策、战略等。

三“联”,即引导学生把本课有关知识与其它课文相关知识联系整合,懂得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拓展延伸,让学生懂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如:九年级第6课《参与政治生活》与八下知识点“公民的政治权利、政治义务”相联系等,让学生回顾、理解相关知识。打破课与课、单元与单元、册与册之间的界限,将相关知识综合归类,形成一条条知识链,进行归纳复习,这就是“联”的过程,从而达到知识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二)第二轮时政专题复习

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主要是进行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时政年年变,因此,首先要正确选择时政热点,分门别类进行专题复习,并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分析、归纳、总结,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纵观多年来的中考试题,均是以重大时政热点问题为背景进行命题,即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所以在这一阶段复习中,结合热点问题,灵活运用教材知识进行分析,就自然成为此阶段复习的重中之重。

如:“十八届六中全会”重要专题中的“从严治党”以及“公报解读:理想.路线.发展”等热点涉及九年级的“依法治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共同理想、最高理想、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重点知识,在复习中应做到课内外知识相互联系,融会贯通。

(三)第三轮综合复习

6月上旬至中考。主要强化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通过模拟练习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结合历年的中考题,搜集相关的信息汇编成高质量的试题,并定时训练和讲评,务必使学生理解试卷内容、题型、答题要求等,做到考后100分。

三、注重学法指导,掌握答题技巧

(一)重视中考题研究,体会命题、解题思路

要重视对近几年中考试题的研究,尤其是今年的市适应性练习以及市质检试卷,这是中考试题蓝本与导向,从中体会到中考“怎么考”(命题思路),从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中体会“怎么答”(解题思路),研究试题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精选试题,强化模拟训练。

(二)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掌握解题方法

不同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和要求。具体体现在:

1.单选题。解题方法:①直接法:直接找到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②排除法:排错、排误、排异、排绝对化等。

2.非选择题。

(1)从总体看,思品试题无论怎样千变万化都离不开“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这三大问题进行设问。

是什么:含义、表现、特点、种类等。

为什么:作用、意义、重要性、必要性、依据、原因、功能、危害等。

怎么办:途径、方法、办法、方式、建议、举措、措施、出主意、启示、出谋划策等,涉及对象:国家、社会、家庭、学校、企业、消费者、公民个人、青少年。

(2)从具体题型看:①按设问分:除了上述三大基本问题,还有“体现”“反映”型题目、“认识”“分析”“评价”“评析”“辨析”型题目、谈“看法”“体会”型、“启示”型题目等;②按材料分:“漫画”题、“图表”题、材料分析题、案例分析题、实践题等。

对以上题型的解题方法指导应贯穿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从而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提高中考成绩。

例如: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

用时政热点、社会现象等作为背景材料进行设问,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进行归纳总结的题目。其中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图表材料等。

【解题要求】

答题步骤:

第一,审情境,提取有效信息,明确立意。

第二,审设问,确定立意范围。

第三,按要求组织答案。

答案要求:

第一,条理清楚。

初一政治复习提纲篇(7)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述以宏大的历史观,贯通历史、现实、未来,深刻揭示了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和百年党史的本质特征,深刻阐明了党的百年史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

党的百年史是一个接续奋斗、矢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过程

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锚定民族复兴的目标,领导人民披荆斩棘、不懈奋进,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从革命、建设、改革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一个接续不断、阶梯式递进、不断向着民族复兴胜利迈进的历史过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实现民族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我们党在成立之初就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这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前提。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党带领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性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确立并巩固了我们国家的国体、政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党领导人民在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开始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经过艰苦奋斗,在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尽管经过了曲折和起伏,经济发展总体上看是相当快的,从1953年到197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9%。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为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党带领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围绕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队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全方位实行对外开放,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针对国内外形势新特点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经过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不懈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百年接续奋斗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特有优势和品格

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牺牲奉献、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特有优势和品格。

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相统一。共产党人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建党之初,党就制定了自己的最高纲领:“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同时,共产党人也深刻认识到,党的最高纲领向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并不等于说共产主义可以一蹴而就,离开党在每个具体历史时期的最低纲领,抽象地空洞地谈论共产主义,就如同空中楼阁,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毛泽东在党的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同时,毛泽东又把党的最高纲领同最低纲领联系起来,指出:“一切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中国共产主义的同情者,必须为着现阶段的目标而奋斗。”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党有着强烈的使命意识,过去、现在以及将来多少代人的接续奋斗,都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

坚持战略性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统一。在各个历史时期,党总是根据不同历史条件,既提出比较大的战略安排,又相应地通过制定阶段性目标来落实这些战略安排。党成立之初,在科学分析中国性质的基础上,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明确了党在革命时期总的战略目标,具体到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党根据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变化,又提出了不同的阶段性目标任务。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先后制定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党的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对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顶层设计,并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战略安排。党的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到本世纪中叶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目标安排,体现了我们党在推进事业持续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优势和领导经验。

坚持积淀传承与开拓创新相统一。马克思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党的百年接续奋斗,是既继承前人,又开拓创新的历史。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既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前一时期为后一时期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后一时期是前一时期的历史演进和必然趋势,是递进发展、有机统一的,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共同目标都是指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国家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继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奠定了强大政治基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正是由于长期接续奋斗打下了牢固基础,才有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百年接续奋斗,其中有继承,有发展,有创新,体现了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生生不息,展示出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进取的生动历史图景。

坚持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统一。百年接续奋斗是一个有着崇高追求的先进政党不断强化历史担当、实现自我超越的历史过程。在推进伟大社会革命进程中,党一刻没有放松自我革命,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坚决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从建党初期与一些党员和党组织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斗争,到反对各种“左”倾和右倾错误;从延安整风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八项规定转变作风,到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党在革命性锻造中一次又一次实现“凤凰涅槃”,打造和锤炼出过硬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回望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现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之所以能在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中表现出卓越的领导力和强大的影响力,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在勇于自我革命中创造了中国历史的新天地。

从百年接续奋斗中汲取民族复兴的智慧和力量

深刻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党领导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接续奋斗的百年历程,为我们继续前行提供了深刻启示。

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是实现复兴伟业、持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在百年奋斗中,为实现民族复兴,党团结带领人民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一个时期接着一个时期干,一项历史任务接着一项历史任务去完成,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历史充分表明,党的领导是国家富强、民族兴旺、人民幸福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今天,我们党已经发展成为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立足新时代,要把民族复兴伟业持续推向前进,必须大力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从战略高度把握历史大势,进行科学预判和谋划,才能看得远,走得远。实现民族复兴任重而道远,需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清醒的判断力,深入研究中国的现实国情和时代的发展变化,科学预判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前景。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总是高瞻远瞩,对历史发展趋势和前景作出科学预见。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总是“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国际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战略安排,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战略预判和谋划,善于观大势、乘时势,牢牢把握了党的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根据不同的历史方位适时制定和调整方针政策,才能不断端正航向、胜利远航。一百年来,我们党总是立足所处的历史方位,适时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妥善应对前进中遇到的各种情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制定了一整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成功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以后,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方向。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方针政策,这是百年接续奋斗的一条重要经验和基本工作方法。

及时总结历史经验才能行稳致远、走向未来。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善于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延安时期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丰富经验,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中升华认识,并用之指导实践,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前进的。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

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才能把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直至光辉的彼岸。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向全党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立足新时代,多次强调,要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将革命进行到底,是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理想信念而矢志不渝、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凝聚着党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高尚品德、优良作风,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精神品质。百年已成过往,新征程的接力正在进行。新时代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方向;必须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理想信念,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必须坚持改革创新,顽强拼搏,永不言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初一政治复习提纲篇(8)

一、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自学的方法

自学是一种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多年教学实践告诉我,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很必要,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根据学习内容先公布自学提纲,对于简单的问题可让学生自拟提纲,在老师讲课时对自拟提纲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这样能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达到事半功倍。

无论内容难易,要求学生阅读时,第一次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二次精读,要求学生拿着笔,眼、脑、手并用,按提纲边看边想边用不同符号对概念原理重要句段勾划圈点。能够分清课文层次和结构,找出重难点和疑点,再深入思考,找到有关答案。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成功的教学是学生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教师一方面要指明路标,另一方面又要在精讲上下功夫。通过总结、点评、纠错,逐渐提高学生阅读自学能力。

二、 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

记忆是积累知识、再现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脑子积累的东西多了,思维和智力开发就有了前提条件。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几种记忆方法。

(一)趣味记忆法。这种记忆法主要用于知识没有多少联系的常识性内容。如我国十四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可指导学生把它们编成对联:大秦青边北上天,宁温福广南湛烟。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准。

(二)、提纲要点记忆法。在记忆内容较多的情况下,可采用提纲要点记忆法。这种方法就是把要记的内容列出提纲、要点进行记忆。这种方法适合政治理论观点记忆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记忆内容列出提纲和要点,这就离不开学生自己对事物的分析与归纳,因而便于学生记忆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随时强化记忆法。中学时期是学生长知识的重要阶段,许多内容要永久记忆在脑海里。因此,随时强化记忆是一种常用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要求学生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随时记忆强化效果。其原因是大脑不断再现记忆内容,反复记忆,加深印象,深化理解增强记忆的持久性。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把记忆的内容列成提纲并制成小卡片,在一些零碎时间里,拿出来看看,或在大脑里过个“电影”,以增强理解和记忆。

当然,记忆方法不止这三种,还有联想记忆法、形象记忆法浓缩法等。总之,要指导学生采用多种记忆方法,对已学知识加强记忆,使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为提高能力奠定基础。

三、 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

复习时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活动的继续和深化,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抓好复习这个环节,对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对学生的复习应给予以下指导:

初一政治复习提纲篇(9)

一、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实效性教育的原因

课程教学实效性是指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要求能够符合教学目标,我们就称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很强;反之,教学要求不能体现或者不能完全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则称之课程教学实效性不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是据与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05教改方案),于2006年秋季开始开设的一门政治理论公共课。根据05教改方案,该课程教学目标为“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国史,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其根本目的在于使青年大学生在了解国史、国情的同时,将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使“三个选择”的思想在青年大学生中入脑、入心。因此,从教学要求上来看纲要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就不能也不应该将其当作一门专业历史课来对待,而要以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史教育为平台,通过史料的介绍,完成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只有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我们才能说教学要求符合教学目标,纲要课的教学实效性才是强的。从我这三年的教学实践与教学改革来看,完成这一任务并不容易。影响纲要课教学实效性教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就从课程设置、认知主体、教学主体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从课程设置上障碍:内容重迭。

纲要课所涵盖的内容,与初高中历史课及其它几门公共思想课,有着绕不过去的重复、交叉部分。具体来讲,既和“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有重迭的部分,又和初高中历史教材有重复的内容。统计发现,纲要课教材相对于初高中的教材,内容重复的有70%。如此多的重复内容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已经熟知,而对已经熟知的内容进行重复学习,会降低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新鲜感,对教学的实效性提出了直接的挑战。

(二)认知主体障碍:学生知识结构特殊、思想认识特殊。

1.学生知识结构特殊。纲要课的教授对象为青年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部分中国近现代史学知识。但在完整把握历史发展的脉胳;准确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主要经验;深入了解“三个选择”(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有关的历史情况和思想认识上还存在问题。课程内容的重复,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处于特殊状态,不仅激不起学习兴趣,反而带来了深化困难。在这样不容忽视的现实景况下,大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对熟悉的因子就会缺少主动吸纳的积极性,在没有新元素对其知识结构进行刺激、整合的条件下,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减弱就不可避免了。

2.学生思想认识特殊。大学阶段是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成熟的重要时期。在校大学生主体基本属于“90后”,思想活跃,主体意识强,对问题的看法见解独立。但他们的思想认识也处于不稳定状态,又易认同与践行主流价值,也易偏离或逆转人生航向。而纲要课中的很多相关内容,在学术界、人们的思想领域中有不同的声音,存在混乱现象。例如,认为“殖民化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现代进程”;“没有西方殖民征服”,中国“将永远沉睡,得不到发展”;鸦片战争打晚了,如果提前到明朝,“我们中国就远不是如此的面貌了”。这些观点与理论完全粉饰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隐藏了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历史事实。再者,现代互联网络发达,青年大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娱乐也相当普遍。一些不适宜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及歪曲了的历史,会未加辨别地直接呈现于学生面前,致使学生质疑课程内容的真实性,思想认识陷入不得其解的困顿。总之,大学生思想认识的特殊现实,侵蚀了本来就有待提高的纲要教学的实效性。

(三)教学主体障碍:授课难、管理难、创新难。

1.教师授课难度加大。课程内容的重复,全新的课程设置,学生知识、认识结构的特殊,加大了教师授课难度。虽然纲要课教材篇幅是高中教材的1/2,但课程的理论性大大增加,对历史史料的记载的详细度大大减少,教师讲授难度加大。加上授课时数是高中授课时数的1/3稍多一点,又给教师传授知识增加了难度。因此,教师教学模式、方法的创新与适应,影响着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

2.课堂管理难度增加。相对于专业课程,公共政治理论课由于授课班级规模大,人数多,大多数都是大班教学,造成互动难,课堂教学管理难,对教学的实效性提高也制造了不少障碍。

3.教学创新难度更大。教学创新一直是教师面临的紧迫任务和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难点和重点。可以说,纲要课教学就是用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面对较熟悉的课程内容、需要知识结构转换更新的学生,教师教学创新难度不可避免地加大了。传统单一、枯燥以灌输为主的公共政治课教学模式,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难以提升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提高实效性

在现实教学环节中纲要课教学实效性不强的境遇,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现在的教学工作。如果不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显然无法完成05教改方案的任务。为了切实提升纲要课的教学实效性,我们进行多次探讨,并结合学院的教学改革工作,进行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这里我结合教学工作,谈谈提高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即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来入手。

(一)坚持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教学理念。

现代广义信息论认为,只有那些具有特定价值的信息,才能满足接受主体所需要的信息,才能进入接受领域中,成为接受客体。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种信息,必须具有价值性,即能满足接受主体(大学生)需要,才能主动地被大学生所接受。个体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前提和载体,充分考虑和满足大学生的个体需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被接受的关键。要想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的一门课程,成为对大学生成长有帮助、终生受益的一门课程,关键就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充分体现其价值性。

具体到纲要课教学上,要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就必须坚持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教学信念。一方面,通过讲授中国近现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增强大学生对“三个选择”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确实感受到纲要课程对指导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扩展他们的人文社科知识,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成才成长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如在讲述“农村包围城市,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探索”这一专题时,我们一方面介绍了“农村包围城市,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形成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也联系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即大学毕业后究竟是选择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到家乡,回到农村。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要求实践,我们就会发现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找准定位,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的革命道路。这同样也给广大青年学生很大的启示,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还是回到乡村,关键在于找准自己的定位,关键在于哪个空间更适合自己的发展。这样就将我们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及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与广大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回答这些问题,学生感受到纲要课不仅在讲历史,在讲政治,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纲要课是一门对其成长、成才非常有帮助的一门课程。

(二)教学内容求精不求全。

纲要课时间跨度自1840年到现在,长达170年,内容纵横交错,复杂繁多,而且目前各高校该门课程课时量都只有28-32课时,甚至有些高校更少,只有20课时,各任课老师普便反映学时不够用。如果面面俱到,只能什么内容都讲了,等于什么内容都没有讲,教学实效性仍然不强,学生也不爱听,因此还不如择其部分讲深讲透,这样不仅学生听,而且教学实效性容易提高。选择哪些内容来讲,这就涉及对教材内容的适当取舍。我在处理这个问题时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取舍。

1.引进地方乡土历史文化进课堂。乡土历史文化就发生在学生的周围,是学生比较熟悉而且感兴趣的知识点。我所在的福建省是红色革命资源大省,近现代史上诸多历史事件皆发生在福建,诸多历史人物与福建也有着不解的渊源。如禁烟英雄林则徐,洋务运动中马尾造船厂、马江海战、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林觉民,近代思想家严复、古田会议等。因此可以利用的历史文化资源相当丰富。根据接受理论,学生一般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更感兴趣。因此,我们在史料选择上可适当引进本省或本市的近现代史资料,以本省、本市,学生家乡的近现代史史料为线索,串起整个近现代史,吸引学生的兴趣,避免教本宣科,以及与高中阶段的历史课内容重复。如在讲述“对中国救亡道路探索”时,我们通过介绍、参观马尾造船厂的兴衰情况,启发学生思考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福州带来了什么,以及为了救忘图存,地主阶级对国家出路的积极探索,这样就使得课程更具有现实感与亲和力,也提升了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2.结合社会错误思潮讲述,促进学生科学历史观培养。处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大学生能轻而易举地接触到许多错误的思潮,教师如果不对其进行有理有据的批驳,不帮助大学生澄清错误认识,而是一味回避,势必弱化纲要课的教学实效性。相反,我们可以根据社会上流行的错误思潮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选择一些与错误思想相关的内容进行批驳,讲深讲透。这样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加课程吸引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课程教学,批判错误思潮,实现该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切实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有利于学生科学历史观的培养。如讲到第三章时,我结合近年流行的错误思潮即“告别革命论”(认为辛亥革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如果没有孙中山提供的暴力革命,走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主义道路,中国早就实现现代化),先组织学生讨论:中国当时不走革命道路行得通吗?康梁的改良主义道路究竟能不能帮助中国摆脱帝国主义侵略的厄运?在充分讨论、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基础上,再总结点评,这样对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有重要影响。

(三)教学模式上实践教学是提升纲要课程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据我了解,目前各高校纲要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还是灌输法。灌输法在纲要课教学方法中的应用,有其必要性,但脱离实际,从理论到理论的教育教学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以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课教学实效性不强的最大问题就在于理论脱离实际,使学生怀疑理论的真实性、实用性,最后使青年大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实践教学模式则能解决这个问题。

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寓教于“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是以理论知识为依据,以强调创造性和实践性的主体活动为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为特征,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加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各种实践活动,对社会现实生活广泛参与和体验,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得到优化的过程和方法。由于实践教学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实践中感悟真理,反思课堂教学的内容,在实践中了解现实,可以达到课堂教学所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入大众教育,许多高校都积极倡导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材培养,在由此带动的教学改革中,大学生的实践备受重视。纲要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更应从社会发展要求出发,主动适应这轮教学改革的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创造条件地让大学生尽早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其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以达到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这也是符合应用型人材培养目标的需要。

总之,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是一门系统工程,相信经过全国各大高校任课老师的不断努力,一定能够探索出切实有效的方法,为贯彻05方案精神,出色完成纲要课的教学改革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宋建设.“两课”教学改革探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为个案.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初一政治复习提纲篇(10)

一、首先要全面、系统地复习掌握基础知识。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和其它课程一样,都要把搞好基础知识的教学放在首位。因此,初三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首先也应把全面复习基础知识放在首位。 全面复习,也就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目的是通过全面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双基内容,夯实基础,这是搞好复习的前提。

由于初三思想政治课内容繁多,各知识点之间又相互联系,要达到全面、系统掌握并非易事。因此,教师必须在深钻细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双基知识和重点、难点作全面、详细的梳理、排查,辅导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知识网络。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应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实际,对基础知识认真设计好适量的书面练习,而后进行巩固训练,练习题力求做到系统全面,练习题的设计要尽量做到标准化,促使学生思考。这样,通过完成练习题,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熟悉教材的基本内容。

复习基础知识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根据教学大纲中的目标要求,让学生通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各章节有个全面而又具体的认识。如:教材共有几单元、几课?每课共有几节?每节共有几框?每框需要理解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课与课、节与节、框与框、知识与知识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哪些问题是重点?哪些问题是难点?哪些问题容易相混?等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依次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即知识结构)。这样,使零碎的知识互相联系,形成了知识网络,更加系统化、序列化。这一环节师生可共同进行,也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

再次,强化训练,巩固运用。强化训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训练要有计划性,切忌随意性和盲目性。具体地说,每节课、每个单元、每个阶段以及后期的综合训练,练什么、怎么练和训练时间都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精心设计。二、训练要遵循“狠抓基础,突出重点,辨别比较,联系实际,活跃思路,分析综合”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强化训练。三、训练要规范化。教师要讲清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要求,并根据要求进行规范化训练,以纠正答题中出现的诸如概念模糊、要点不全面、审题抓不住本质、不按格式回答等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答题规范化的好习惯。

二、把握重点内容, 锻炼答题技巧

由于初中毕业会考实行政史合卷,政治总分只有五十分,因此在保证学生全面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要突出教材知识的重点,使学生的复习能事半功倍。由于中学生的能力较差,不能很好把握住教材内容的重点,复习过程中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抓住重点单元、重点考点内容,引导学生首先掌握重点知识。这是搞好复习的关键。要达到这一目的,须做到以下三点:首先,选准重点。教师对每课中的重点要选准,并在复习过程中反复强调和训练,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教材中共有哪些重点?都要让学生心中有数。其次,对重点问题要讲深讲透,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坚决反对死记硬背。再次,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还要让学生多关心了解当今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及社会热点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启发诱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政治观点和原理来认识分析这些社会现象,从而提高复习效果。

在考试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答题不注意方法技巧,只知道照背照答,不能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因此,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把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作为一个重点,提醒和指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认真审阅、分析,弄清题目内容是属于教材的哪一部分或哪几部分,题目内容可以联系教材中的哪些考点,然后再根据题意认真作答。避免学生出现答案写得不少,得分却极少的现象。通过经常性地讲练,使学生熟能生巧。

三、关注社会热点,结合课本知识

时政热点是中考命题的重点, 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热点时政、 地方时政更是中考的重中之重。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也可以看出命题者往往注重以最新的时政热点材料为背景设计考题, 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考生不能从课本中直接找到答案,而是要自己先弄清楚时事材料所设计的问题, 再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关注社会热点,最好养成爱看电视新闻和报纸的好习惯。除此还应多关注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让中学生与时代的脉搏同跳动。这也是中考政治改革的目的。学生应该关注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比如从当前的“地沟油”、“瘦肉精”、“毒胶囊”等问题,可以联系到道德(诚信)、依法治国、“三个代表”、和谐社会等知识;从“低碳生活”、“绿色生活”、节能减排等时政热点,可以联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等知识。通过关注社会热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问题的强烈意识,又可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提高中考应试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复习课中,如果教师把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反映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联系起来形成问题,并进行讲授、分析,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强知识综合训练,促进知识巩固掌握。

临近中考的这段时间,教师要精心编选好练习题,并定时训练和讲评。

首先,精心设计符合中考类型的试题。加强中考题型的演练;其次,选薄弱环节训练,就是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练得多了,就会化难为易了。再次,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最后,选类型题训练,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见多识广,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题型训练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初一政治复习提纲篇(11)

初一年级学生中有的同学心理素质好,能及时调整自己适应特定的环境,性格良好;一部分同学活泼开朗,热情大方,属外向型性格;一部分同学沉着冷静,小心谨慎、沉默寡言,偏向内向型性格;也有极少数同学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偏差,如性格孤僻,忌妒心强。这些性格各异的学生都需要学习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操方面的知识,用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自己,以使自己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二、教材内容分析:

初一年级政治分为上下两册。两册书的内容都围绕着"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一中心内容来编排,内容编排逐层递进,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第一册由前言和八课书组成书的内容编排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时代感,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加强实践环节等推陈出新促进素质教育的理念。

三、具体措施:

1、做好日常教学工作,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2、每一课上课之前教师先出示所讲内容的提纲,学生根据提纲预习,然后教师根据提纲讲解。

3、课前布置学生到生活中自己收集相关的实例,带到课堂教学法中进行交流。

4、由于初一政治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心理方面的知识,内容相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较抽象,对课文中的理论阐述很难理解,所以教学法中采用结合实例的方法来理解知识点,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实例和同学们搜集来的实例,使知识点形象化。

5、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的小栏目进行讨论,归纳,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6、每上完一章后,利用练习中的活动材料组织同学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对此章进行课外辅导。

7、对学习差的同学多进行课外辅导。

8、每上完一章后,利用指导书上的检测题进行检测,及时获取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进度计划

第一周:认识新学生

第二周:第一课 生命最宝贵

第三周:第二课 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

第三周:第三课 不一样的环境 不一样的“我”

第四周:第三课 第三个项目

第五周:第一次月考

第六周:第四课 知识让人生更亮丽

第七周:第四课 第三个项目

第八周:第五课 友情伴我同行

第九周:第六课 师爱助我成长

第十周:期中复习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第七课 做自尊自信的人

第十三周: 第八课 走自尊自强之路

第十四周: 月考

第十五周: 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

第十六周: 第十课 宝剑锋从磨砺出

第十七周: 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