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7-28 04:44:14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篇(1)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重大战略决策,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等地方贫困户生存发展问题,我区经过精准识别、评议、审核等程序,最后锁定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现将我区落实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全区锁定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涉及大幕乡、汀泗桥镇、官埠桥镇、马桥镇、**奶牛场等5个乡镇(场)。集中安置点6个,分别是大幕乡广东畈集中安置点、大幕乡西山下集中安置点、汀泗桥镇大坪村西关集中安置点、八角邱集中安置点、官埠桥镇窑咀村集中安置点、**奶牛场杨排洲集中安置点。

一、基本情况

全区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截止目前,全区6个安置点均已开工建设,5个集中安置点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各乡镇(场)具体情况如下:

**奶牛场XXX户XXX人,其中集中安置XXX户XXX人,分散安置1户4人。主体工程已完工,附属工程基本完工。

汀泗桥镇XXX户XXX人,集中安置XXX户XXX人,分两处安置;分散安置2户5人,主体工程已完工。

大幕乡XXX户XXX人。集中安置点XXX户XXX人,广东畈安置点正在进行附属工程建设,西山下安置点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分散安置XXX户XXX人。分散安置XXX户主体工程已完工。

官埠桥镇安置XXX户XXX人,集中安置XXX户XXX人,分散安置8户XXX人,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附属工程建设。

马桥镇安置XXX户XXX人,集中安置点已取消,分散安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篇(2)

二、资金筹措

我县多方面、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共计3085.1万元,其中2019年省级财政脱贫攻坚资金1246万元,易地搬迁结余资金1839.1万元。充分保证了我县623户2992人的高山半高山非建档立卡农村人口易地搬迁的落地生效。

三、住房建设情况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篇(3)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多次就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6年在青海、宁夏、安徽视察脱贫攻坚工作期间,每次都考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慰问贫困搬迁群众,并多次强调,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要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把移民搬迁脱贫工作做好。总理多次组织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易地扶贫搬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跨越中等陷阱的关键举措,要用好各类扶贫资源,合力攻坚。

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对易地扶贫搬迁作出重大部署,规格之高,会议之密集,前所未有。

2015年11月27日,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实施“五个一批”精准脱贫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明确提出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总理也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2015年12月1日,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副总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攻坚“当头炮”正式打响。

2016年3月和5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两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强调要理顺工作机制、明晰脱贫目标、守住政策底线、确保脱贫成效,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首战告捷。

2016年8月,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在贵州召开,总理再次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聚焦增强搬迁群众后续发展能力,创新思路机制,持续着力攻坚,切实落实省负总责和部门加大支持,充分调度广大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统筹有效用好宝贵的扶贫资金和资源,确保实现精准扶贫、稳定脱贫。副总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脱贫导向、理顺工作机制、推进项目建设、促进自力更生、推进考核监督,确保搬迁一户、脱贫一户。

部委合力攻坚 打响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

这一年,有关部门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集结攻坚,编制出台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明确住房、投资、财政、金融、土地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搭建完成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四梁八柱”制度和政策体系。

这一年,有关部门瞄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拿出“真金白银”,加大中央资金支持力度和财政贴息力度,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资金。各项资金八方汇聚,有效保障了全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这一年,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全面发力,将“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贯穿于政策制定、对象识别、搬迁选址、住房建设、后续脱贫和成效考核全过程,指导地方又好又快推进项目建设。

规划、政策、制度“三位一体”

全面搭建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四梁八柱”

出台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绘就时间表、路线图。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完成的《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9月印发实施,明确了搬迁哪些人、搬到哪里去、资金怎么来、房子怎么建、如何促脱贫等具体内容,22省(区、市)以国家规划为引领,同步编制省、市(县)级规划,建立了自上而下的规划体系。

严控25平方米建房面积“红线”,坚决杜绝因建房而影响脱贫。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严格控制住房建设面积的通知》,强调按照保障基本、量力而行的原则,合理确定住房建设标准,明确建档立卡搬迁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得超过25平方米的“红线”,防止贫困户因搬迁举债,防止因搬迁而难以脱贫。

扩大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范围,为贫困地区提供贷款偿还渠道。2月,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允许将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大力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同时,还为每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专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600亩。9月,财政部印发《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支持易地扶贫搬迁有关财政问题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收益使用办法。

投资、财政、金融政策密集出台,努力实现贫困群众少花钱或不花钱就能住上安全房。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并实行区域差异化补助政策,明确东中部省份按人均7000元标准补助,西部省份按人均8000元标准补助,部分特殊类型地区按人均10000元标准补助。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财政贴息贷款工作的通知》,对易地扶贫搬迁长期贴息贷款放贷规模、贴息安排、还贷期限、贴息资金使用管理等进行规范,明确了中央财政对2016年、2017年2000亿元贷款规模给予90%贴息的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及时出台《易地扶贫搬迁专项金融债券资金筹措方案》,明确专项金融债发行额度、发行方式、发行期限、贷款利率等具体内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出台管理细则或办法,不断完善资金运作机制,促进资金渠道上下贯通。

及时制定多项管理办法,确保资金安全、廉洁搬迁。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出台《易地扶贫搬迁专项建设基金监督管理办法》、《易地扶贫搬迁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办法》,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信贷资金衔接有关事宜的通知》,国家开发银行出台《关于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出台《易地扶贫搬迁信贷资金筹措使用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要求建立专项建设基金资金项目台账,确保基金“独立核算、分账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建立中央预算内投资、金融资金事前规范审核、事中强化监督、事后严格考核的机制,力求实现投资安排使用全过程监管。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计署、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不断强化监督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着力确保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依法合规使用。

全方位深入开展政策宣讲解读

推动各地系好“第一颗扣子”

全面开展政策宣讲,实现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省、市、县全覆盖。按照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部署,3月17日至25日,中央农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负责同志带队组成5个宣讲督导组,赴贵州、四川、陕西、甘肃等10个重点省份开展政策宣讲和工作督导。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又组织22个省份集中开展政策宣讲,宣讲范围下沉到县、乡、村三级,初步统计,直接听取宣讲的基层干部群众超过20万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政策,凝聚了共识。

举办专题培训班,围绕工作推进中的难点、重点开展专题培训。为确保政策实施不走偏,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组织有关部门到相关省份多次开展调研、宣讲政策,指导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举办6期专题培训班,重点围绕投融资政策、资金运作模式、操作流程及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等,对省级和市县级发展改革、财政、扶贫部门和省级投融资公司有关负责同志约1000人进行了培训,进一步提升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和π率逼谝椎胤銎栋崆ㄕ策的准确理解。

编发政策指引,阐释重点政策,推介典型经验,通报苗头性问题。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向地方编发16期“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指引,及时阐释住房建设面积控制、土地增减挂钩、金融资金等重要政策,大力推介贵州、湖北、湖南等地方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及时通报工作中发现的个别地方制度设计有偏差、一些安置点对象识别不够精准、户型设计不够合理等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要求对标检查,举一反三,确保政策执行不走偏。

举办2016年扶贫日论坛易地扶贫搬迁平行论坛,促进思想交锋和典型经验交流。去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以“精准搬迁、精准脱贫”为主题,举办2016年扶贫日论坛易地扶贫搬迁平行论坛,来自中央农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有关负责同志,全国22个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省份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以及部分省、市、县和乡镇从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干部群众,带动搬迁群众脱贫致富的部分龙头企业代表,共约180人参加论坛,解读交流政策要点,探讨各地典型经验做法,人民日报人民网全程直播。

千亿资金投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

249万建档立卡搬迁群众精准受益

资金是易地扶贫搬迁顺利推进的最大难点之一,为此,国家不断加大中央资金投入力度,并通过创新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引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资金,为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及时下达2016年249万搬迁任务及828.5亿元贴息贷款规模。为保证各地及时启动项目建设,2016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人民银行印发《关于下达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和贴息贷款规模的通知》,根据各地确认的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规模,下达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任务249万人,贴息贷款控制规模828.5亿元。6月,财政部印发《关于拨付2016年财政扶贫资金的通知》,下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贴息资金29.82亿元。截至2016年12月底,各地已承接贴息贷款662.45亿元。

193.6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全部下达,精准支持249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建设。在中央预算内投资总盘子没有明显增加、平衡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于3月和6月分2批下达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中央预算内投资193.6亿元,较2015年增长近3倍,实现了对年度计划内249万建档立卡搬迁群众住房建设补助的全覆盖。

一次性切块下达“十三五”时期专项建设基金规模500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核定的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分省规模,将500亿元易地扶贫搬迁专项建设基金一次性明确分省(区、市)控制规模。2016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基金规模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推动两行发行专项建设债券筹集资金设立基金后,根据各地基金需求实际,作为资本金分批注入省级投融资主体。截至2016年12月底,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已向省级投融资主体注入专项建设基金429亿元。

调整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约1000亿元,专项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财政部指导督促有关省份调整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十三五”时期安排约1000亿元作为项目资本金注入各省易地扶贫搬迁投融资主体,主要用于规划范围内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住房建设,以及包括同步搬迁人口在内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截至2016年12月底,各地已发行地方政府债717亿元,占“十三五”时期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地方政府债控制规模的64%。河北、山西、内蒙古、安徽、福建、江西、湖北、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份用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地方政府债已全部发行完毕。

以督导考核之严 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之实

为确保国家政策得到精准落实、年度目标任务能够如期完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等部门建立了联合督导、全面自查、定期调度、成效考核等督导体系,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

组织22省份开展全面自查,举一反三,防止出现颠覆性错误。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22个省份就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各省份共派出50余个检查组,对440个县、1436个安置区项目和537个迁出点进行了实地检查,入户走访建档立卡搬迁户2912户10856人,完成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的第一次全方位“体检”,及时纠正了工作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组织召开发展改革系统工作推进会,督导推动,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如期完成。8月23日,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贵州)现场会召开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精神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并组织召开22省区市发展改革系统工作推进会,通报工作进展,指出工作问题,推动各地按照现场会精神对照检查,要求进一步深化认识、严格落实国家政策、加快项目实施、落实脱贫举措,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开展常态化督导检查,纠偏纠错,对14个省下发整改通知。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并组织有关方面赴陕西、广西、云南、四川、湖南、湖北、、贵州、新疆、江西、甘肃、青海、宁夏、福建、内蒙等多个省份开展督导检查,及时指出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针对部分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对14个省(区)相关部门下发了整改通知,通报问题,限时整改。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篇(4)

一、履行精准搬迁责任,做到该搬才搬、应搬尽搬

我们聚焦“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地域特征进行了界定,对搬迁对象的条件进行了明确规定,对搬迁对象的识别选择规定了11步工作程序,最大限度地保证搬迁对象选择的精准性。坚持以贫困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重点,和贫困发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寨,组织12万名干部遍访全省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在此基础上,又开展村寨普查、入户调查、三轮全面摸排,精准识别出全省“十三五”需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0万人,加上7654个整体搬迁自然村寨中需同步搬迁人口32.5万人,共需搬迁162.5万人。2016年搬迁11万户、4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6万人,整体搬迁贫困自然村寨3200个。

二、履行保基本不负债责任,不让搬迁户因搬迁而影响脱贫

坚持三严标准,一是严格控制安置住房面积标准,规定搬迁到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服务区安置的人均安置房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在中心村安置的人均安置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二是严格控制安置住房建设成本,除建房用地由当地政府提供外,规定在城镇安置的房屋土建成本按1500元左右控制,在中心村安置的房屋土建成本按1200元左右控制。从实施结果看,城镇住房实际造价每平方米控制在1200―1600元之间,中心村住房实际造价每平方米控制在1100―1300元之间。三是严格兑现安置住房建设补助和奖励政策。对贫困户搬迁住房人均补助2万元,拆除旧房每人再奖励1.5万元。从已搬迁住户情况看,补助资金加上奖励资金,不仅可以抵消建房成本,还可以进行简易装修,有的还可以购置简易家具,基本实现了拎包入住。目前,我们正在总结实践经验,研究设计全省统一的安置房标准图册,对安置房建设的标准、规格和造价成本等作进一步的规范要求,标准图册拟从2017年的项目开始应用。

三、履行稳得住能脱贫责任,让搬迁户既挪穷窝又换穷业、既安居又乐业,实现搬迁脱贫、发展致富

坚持以发展条件相对较好、就业机会相对多的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服务区集中安置为主,尽量避免在农村安置和分散安置,积极推进跨县安置,以此阻断贫困因子的代际传递。今年第一批搬迁的30万人中,县城安置占29.1%、集镇占46.5%、产业园区占9.8%、旅游服务区占5.7%、中心村占8.9%,集中安置比例达到97%。安置区同步建设完善的路、水、电、讯、环卫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把安置点建设成为新型社区。

坚持产能需求和就业容量确定安置点规模,对搬迁户全部建立就业脱贫台帐,通过到当地企业和产业园区就业、到政府安排的公益性岗位就业、由政府组织规范化培训后外出务工等渠道解决就业,确保有劳动能力的农户均有1人以上稳定就业,目前已搬迁户户均实现1.5人就业,不少“30、40”等大龄单身农民搬迁后很快找到了对象结了婚。整合退耕还林、扶贫开发等政策资金,鼓励农业开发经营主体对搬迁农户原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进行打包连续片开发,搬迁农户按土地权益分享开发红利。

坚持就高不就低,由搬迁群众自主选择城乡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体系,最大限度降低搬迁贫困户患病医疗费负担,有的病种经“三重医疗保障”后甚至可以实现零负担治病。对贫困户子女上普能高中和中职学校的,免除学费、教科书本费、住宿费,并给予每年3000元的助学金;上普通高校的免除学费,并给予每年4000元的助学金。

四、履行资金统贷统还责任,让市、县、乡政府集中精力抓实施

坚持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由省负责统贷统还,专门成立贵州省扶贫开发投资公司,由省财政厅代表省政府与省扶贫开发投资公司签订政府购买服务协议,由公司承接、承贷、管理和偿还用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中央财政贴息信贷资金、省级统筹的相关补助资金、其他银行信贷资金本息。资金直接通过县级平台拨付到项目,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物理隔离、封闭运行。认真执行易地扶贫搬迁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节余建设用地指标实行全省范围内流转交易,交易收益全部用于易地扶贫搬迁还贷,今年前8个月已完成流转交易8050亩,交易金资金21亿元。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篇(5)

政府主导强基础

“开了3次市委常委(扩大)会议、1次全市推进会、1次全市现场督战会,经过多方讨论,易地扶贫搬迁思想才算统一了下来。”市负责搬迁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算了一笔明白账,按照要求,十堰市在3年内要完成60万人的脱贫任务,其中36万人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解决贫困问题,占全市贫困总人口的60%,这对十堰市的脱贫攻坚来说可谓意义重大。因此,易地扶贫搬迁是十堰市的一场大仗、硬仗。

“每人不能超过25平米”“不让我们因为建房而欠了债”“干部说了,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说起易地扶贫搬迁的各项政策,当地的老百姓门儿清。让搬迁群众准确理解搬迁政策,积极主动参与到搬迁工作中来,是易地扶贫搬迁顺利开展的基础。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十堰市在市、县、乡、村实行“四级联动”,分层培训,深入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做到宣传到村、动员到户、明白到人。在竹溪县水坪镇毛中垭安置点,63岁的刘道英老人提起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不由地竖起了大拇指,“别看我岁数大了,国家的搬迁政策我可是清楚得很。国家的政策好啊,我跟着政府走。”

为选准搬迁对象,十堰市下发了《关于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精准认定锁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采取“5个结合”,即对象认定与搬迁安置规划相结合、与脱贫规划相结合、与宣传政策相结合、与确定帮扶人相结合、与算好资金账相结合,逐一核实搬迁对象。对象锁定之后,对照“五个一”指标,即一份申请书、一份基本信息表、一份搬迁协议、一份政策明白卡、一套合法证件,为每个搬迁户建立一份档案,做到户有档、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案。

目前,十堰市的易地扶贫搬迁严格遵守“不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不建没有规划的房子”的规定。在实施搬迁项目之前,做足划,将规划作为一把标尺,来指引搬迁,引领脱贫,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改变住房观念,做到任务到县、计划到年、布局到点、落实到户。

强化举措推进度

76岁的徐英琴是竹溪县蒋家堰镇东桥村村民,虽然年事已高,但腿脚麻利。记者一到她家,便被她拉着进屋参观:50平米的屋子,南北通透,厨房、卫生间等一应俱全,还有个小后院方便归置杂物。“搬之前我们就来看过样子了。”徐英琴说。老人口中的“样子”,其实是当地建的样板房。为让老百姓住的习惯,十堰市先后4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房型设计,充分考虑传统文化习俗、房屋朝向、房间布局、外形设计等因素,确定了30多种户型设计方案供市县参考,并组织搬迁户参观体验,以便让群众放心满意地搬入新家。

为提高搬迁效率,十堰各地按照“细化流程、要件齐全、简化程序、限时完成”的要求,把握安置点选址、地址选址、规划勘测、工程招投标、质量施工监管、工程验收等关键环节,组织住建、国土、规划、林业、水务、环保等职能部门现场办公、集中审批、限时办结,切实做到程序服从项目建设进度。

在青山镇琵琶滩村易地搬迁安置点,记者看到了过来了解进度的村民,“这个房子是我家的,盖之前就选好了。”原来,为了防止工程竣工后搬迁户因为住房分配等问题产生矛盾纠纷,十堰市实行新建房屋与搬迁户“一对一”模式,即建房前明确每个搬迁户在安置点的对应房号,既防止了日后产生纠纷,又能够让老百姓时时监督自己房子的进展,一举两得。搬迁中,施工单位分别和镇村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与搬迁户签订《工程质量承诺书》,由搬迁群众代表和工程监理单位组成质量安全小组,全程参与工程的监管。

“新村有了公路,通了自来水,还有了网络,想听什么戏,我就让他们在网上给我找。村里还有小广场,有健身器械。”徐英琴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说着新村的好。十堰市的易地扶贫搬迁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相结合,统筹考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因地制宜地确定安置点,按户所需确定安置方式,满足搬迁群众多元化需求。

分类施策促脱贫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十堰市全面统筹并妥善解决搬迁户的生产生活问题,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断为搬迁户的后续发展搭桥铺路。

第一,完善组织保障机制,采取党政同责、县乡同责、单位与驻村干部同责的办法,确保每个安置点、迁出村、搬迁户都有县级领导、乡镇领导、村干部、帮扶干部包保。

第二,签订政府、市场主体、银行机构、保险公司和搬迁户五方协议,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新建特色产业基地,让搬迁户在产业链上得“三金”,即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务工挣薪金、农产品保护价收购获现金,实现稳定增收致富。湖北北斗星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吸纳358户贫困户入社,每户年均收入1万元以上。41岁的薛华,是习家店镇茯苓村村民,去年丈夫意外去世,留下薛华、72岁的老母亲和2个正在读书的孩子,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雪上加霜。公司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后,租用了她家的地,还安排她在公司上班,“我每月能得到土地租金,加上我在公司上班的工资,日子总算是能过下去了,感谢公司对我的帮助。”

第三,引导贫困户入股合作社,降低贫困户分散经营的市场风险。将扶持贫困户的产业发展资金和贴息贷款资金入股市场,获取保底分红和利润提成。房县土城村的黄酒专业合作社,与庐陵王酒庄合作,吸纳58户贫困户以每股股金50元入股,每斤黄酒提成0.5元,提成资金的60%用于股民分红,贫困户最高分红4240元,加上企业收益二次分红,最高获利1万余元。

第四,将部分扶贫资金投入到集体项目建设中,通过资产投资收益增加贫困户和搬迁户收入。竹溪县向家汇村由政府投资60万元,新建800亩茶园和400平米标准化茶叶加工车间,购置1套加工设备,将茶园和车间租赁给向氏茶叶合作社经营,村集体年可获得5.5万元收入,贫困户可增收6000元。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篇(6)

贯彻落实《自然资源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扶贫开发局转发<关于尽快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项目手续切实做好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的意见>的通知》、《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

二、出台目的

通过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攻坚行动,全面掌握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办证现状,形成实时掌握的工作台账和工期计划表,完善地籍测绘数据,有序推进我市易地搬迁安置房不动产登记,切实保障搬迁户的合法权益,让搬迁群众吃下“定心丸”。

三、制定依据

《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方案>的通知》

四、主要内容

《工作方案》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工作任务、保障措施5个部分。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办理有关政策文件精神,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合法权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二)基本原则

1.勇于担当,坚持“缺什么补什么,谁审批谁负责”原则,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应补尽补。政策不允许的,按照《自然资源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扶贫开发局转发<关于尽快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项目手续切实做好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将本工作方案及政府承诺(本方案附件)作为不动产登记依据,先行办理不动产权证书。

2.严格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免征易地扶贫搬迁有关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的通知》要求,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不得向搬迁群众收取不动产测绘、登记等费用。

(三)总体目标

在6月30号以前全面完成2505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不动产登记工作。

(四)工作任务

1.建立工作台账(三月底前全面完成),完成摸排工作,按套建立工作台账。

2.完善地籍数据,对未开展权籍调查的,由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组织开展权籍调查。

3.建立倒排工期计划表,由各镇建立辖区内倒排工期计划表并按周报送进度至市自然资源规划局。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篇(7)

我乡易地扶贫搬迁及连片扶贫开发项目涉及8个村,贫困户223户,643人。

二、评估工作开展及评估发现的社会稳定风险

(一)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3月30日,乡党委组织召开班子成员会议,专题讨论易地扶贫搬迁及连片扶贫开发项目的可实施性及潜在风险。由乡长宣读《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试行)》并提出讨论内容:一是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二是集中安置点的选址、建设内容、整体规划;三是搬迁规模及搬迁方式;四是项目投资预算、资金来源;五是占地补偿;六是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七是综合效益分析。其次,由各成员提出个人意见,最后党委书记作总结讲话。

(二)评估发现的主要社会稳定风险。

合法性方面:易地扶贫搬迁及连片扶贫开发项目是我国重点扶贫项目,中央、省、市、县相继出台相关政策保障项目落实,但县扶贫办只统计了各乡镇相关贫困户数和人口数,并未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及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制定详细方案,特别是资金方面没有政策保障。

合理性方面: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及连片扶贫开发项目,所需资金巨大,而本地政府无多余资金填补,且农户筹资困难,各村集中安置点建设项目难以实施。

可行性方面:通过对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安置,根本改善其生存和发展环境,实现脱贫致富。但集中安置点只能解决贫困户的住房问题,若搬迁后土地离住房太远,极大地影响了农耕,一些农户不愿搬离原住处。

安全性方面:集中安置点项目工程量大、选址难、涉及人员多,存在施工安全、饮水安全、用电安全等诸多风险。

三、防范化解社会稳定风险措施

(一)政策保障:上级部门制定出台相关文件,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及连片扶贫开发项目有法可依;

(二)资金保障:国家足额划拨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到各乡镇,确保集中安置点建设工程顺利实施;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篇(8)

一、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情况

**是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甘肃58个贫困县之一,也是甘肃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新一轮扶贫开发以来,针对南部山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际,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举全县之力实施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的新堡、干城、横梁3个乡镇实施整乡搬迁,对黑松驿、定宁、古丰等8个乡镇的58个完全干旱山区行政村实行整村组搬迁,新开发土地18万多亩,沿省道316线两侧集中规划建设12个移民新村和绿洲小城镇,累计搬迁安置贫困群众1.53万户6.24万人,县域内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得到显著优化,走出了一条高深山区贫困群众易地搬迁脱贫致富和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二、安置住房项目建设和分配入住情况

2011年以来,全县累计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4个(行政村内就近安置点11个),建成房屋16997套,安置农户16958户,人口68979人(建档立卡户13167户54906人,非建档立卡户3717户14073人)。其中:“十三五”期间共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6个(行政村内就近安置点11个),共建成房屋9227套(绿洲小城镇4790套,黄花滩康乐新村、富民新村、兴民新村、富源新村2678套,黄羊川镇、黑松驿镇、古丰镇、十八里堡乡、西靖镇行政村内就近安置点1759套),安置农户9227户34849人(建档立卡户6689户26113人,非建档立卡户2538户8736人。)

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由发改部门立项,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办理用地报批、征地供地手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办理规划许可、竣工验收等手续,安置点工程建设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安置住房的数量、分布、土地性质、土地取得方式等具体情况如下:

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共建设安置点13个,建成住房15583套。分别为:爱民新村747套,立民新村589套,富民新村1379套,为民新村926套,圆梦新村1000套,阳光新村1035套,感恩新村918套,富康新村335套,惠民新村768套,兴民新村1259套,康乐新村779套,富源新村1058套,绿洲小城镇4790套(小户型792套)。绿洲小城镇土地属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其他12个安置点土地均为国有土地,以划拨方式取得,其中圆梦新村、阳光新村、感恩新村、富康新村3288套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富康新村335套房屋属商铺,尚未进行移民安置。

行政村内就近安置点:共建设安置点11个,建成住房1759套。分别为:黄羊川镇一棵树村50套,菜子口村116套,周家庄村25套,石门山村131套,马圈滩村185套;古丰镇古丰村211套,西山堡村490套;黑松驿镇黑松驿村249套;十八里堡乡曹家台村71套,东庙儿沟村181套;西靖镇七墩台村50套。土地均为即有集体建设用地。

三、安置住房手续办理情况

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和绿洲小城镇13个集中安置点中,圆梦新村、阳光新村、感恩新村3个公共租赁住房安置点2953套住房规划、用地审批、竣工验收手续均齐全;绿洲小城镇4790套安置住房规划、用地审批、规划手续齐全,已完成62幢1476套的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剩余安置住房正在进行竣工验收。上述4个安置点共有住房7743套,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总套数的45.56%。其他安置点因位于规划区外,未办理规划手续,竣工验收由有资质的第三方和住建部门进行工程质量鉴定后,出具了《**农村住房危险性定性鉴定报告》或《住房安全等级认定(鉴定)表》,用地审批手续齐全,共7495套,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总套数的44.1%。11个行政村内就近安置点安置住房1759套,土地属即有集体建设用地,规划手续、竣工验收手续齐全,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总套数的10.35%。

其中:**“十三五”期间共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6个(行政村内就近安置点11个),共建成房屋9227套。具体为:绿洲小城镇安置住房4790套,规划、用地审批手续齐全,已完成62幢1476套的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剩余住房正在进行竣工验收,占51.91%。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康乐新村、富民新村、兴民新村、富源新村新建安置住房2678套,位于规划区外,未办理规划手续,竣工验收由有资质的第三方和住建部门进行工程质量鉴定后,出具了《**农村住房危险性定性鉴定报告》或《住房安全等级认定(鉴定)表》,用地审批手续齐全,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总套数的29.02%。黄羊川镇菜子口村等11个行政村内就近新建安置住房1759套,土地属即有集体建设用地,规划手续、竣工验收手续均齐全,占19.06%。

四、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情况

我县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自2015年开始,在黄羊川镇先行开展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17年全面铺开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工作。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开展确权登记,招标金额874.92万元,已支付532.04万元,支付率60.81%。目前已全面完成70995宗农村不动权籍调查工作,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完成权籍调查16997宗(“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完成4437宗)。绿洲小城镇162幢3998套楼房已完成楼盘落宗,正在进行楼盘首次登记。

为切实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稳得住”和“后顾之忧”,我县严格落实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通知》精神,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积极稳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不动产登记工作。一是明确责任分工。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住建、财政、林草等部门分管领导和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领导小组,建立易地扶贫搬迁登记发证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先后2次组织召开全县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推进会,结合实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明确各方职责,推动责任落实,为确权登记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等新媒体和出动宣传车、张贴宣传标语、发放《给群众的一封信》、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宅基地、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目标和政策法规,在移民区重点宣传实施异地搬迁的相关政策和《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百问百答》,争取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累计向移民区群众发放宣传资料2万多份,悬挂横幅38幅,张贴发证通告200多张,向各村组微信群发送信息300多条,召开各类会议20多场次,使确权登记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程序和所需资料做到了家喻户晓。三是坚持试点先行。坚持“依法依规、房地一体”“应登尽登、能发尽发”的原则,充分利用乡镇、村组底子清、情况明的优势,发挥乡镇的主体责任,在各移民乡镇设立不动产便民服务点,正在多方筹措资金架设专网、配备硬件设备、培训业务人员,确定1个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或新型农村社区先行开展登记发证试点工作,熟练掌握和总结登记发证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解决办法和措施,为全面铺开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登记发证积累工作经验,培养登记队伍,夯实工作基础。2019年11月19日,全省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颁证仪式在**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举行,现场为李应川等10户村民代表颁发了《不动产权证书》。四是主动下沉服务。为方便群众办证,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组成“心连心办证工作组”,利用节假日时间,携带笔记本电脑、打印机、高拍仪、复印机,到移民村现场进行拍照,对群众提交的身份证、结婚证、户口簿、房屋和土地权属来源材料提供免费复印,指导填写表格,咨询解答疑惑,受理群众不动产登记申请。针对老、弱、病、残等无法到社区当面申请的群众,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一对一进行办理。自工作开展以来,已累计上门服务100余次,为1000多户移民群众发放了不动产权证,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五是分类办理登记。对手续完备的安置住房,及时进行登记发证;对因规划许可、用地审批、竣工验收等手续不完善导致不能登记的,主动加强与发改、扶贫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认真摸清情况,梳理问题清单,按照“缺什么补什么、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采取联合会审方式,努力完善相关手续;对缺少竣工验收材料的,依据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出具的《**农村住房危险性定性鉴定报告》或住建部门出具的《住房安全等级认定(鉴定)表》,办理登记发证;对产权比例一时难以明晰的,在不动产证书附记栏注明“该不动产权属易地扶贫搬迁保障性住房,产权比例以县政府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为准”,先行办理登记;对在行政村内即有集体建设用地上就近安置的,由所在农民集体或村委会对宅基地使用权人、面积、四至范围等进行确认,公告15个工作日无异议,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予以确权,房产登记依据已办理的规划手续和竣工验收资料,为住户及时办理不动产登记,做到应发尽发。

截至目前,除1537套兜底户安置住房外,全县应登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15421套。其中:具备登记发证条件的5437套,占应登记任务35.26 %;暂无法登记的9984套,占应登记任务64.72%,主要为公共租赁住房2953套,缺少竣工验收住房3314套,同步搬迁非建档立卡户住房3717套。已登记颁发不动产权证书1133本,占具备登记发证条件任务的20.84%。其中:“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7890套,具备登记发证条件的2038套,占应登记任务25.83%;暂无法登记的5852套,占应登记任务74.17%,主要为尚未竣工验收的3314套,同步搬迁安置的2538套。已登记663套,占具备登记发证条件任务的32.53%。

五、存在的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量大面广,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涉及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发证工作总体进展缓慢,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一是由于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整合了多项资金进行建设,搬迁安置方式较为复杂,村组之间存在差异,难以集中统一办理。如4、5、6号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属公共租赁住房项目,根据《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百问百答》要求,需回购后向移民搬迁户颁发产权证书,但回购资金筹措困难,导致无法及时向农户登记发证。二是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安置点住房大部分属统规联建,各安置点内户型面积基本一致,整乡整村搬迁后移民群众已实际搬迁入住,但部分建档立卡户安置住房面积超出控制标准25%或每户超过20平方米,“十三五”期间同步搬迁安置的非建档立卡户每户仅交纳了1万元房款,后期产权分割、户型置换、改造住房结构及补缴房款等工作存在难度,致使登记发证难以推进。三是部分搬迁安置户因住房资金未交纳清,仅交纳了部分房款,存在经济纠纷,无法申请登记;同村同时搬迁安置户因“十二五”和“十三五”政策存在差异,缴纳的房款数额不同,群众意见较大。四是黄花滩易地扶贫搬迁12个安置点和绿洲小城镇安置点群众原宅基地属集体土地,而现搬迁安置住房占用的土地属国有土地,向搬迁安置住户颁发的不动产权证书为国有住宅用地,将不利于下一步集体资产折股量算等“三变”改革。五是我县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涉及7.1万宗,易地扶贫搬迁涉及2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农户1.69万户,6.9万人,量大面广,加之农村不动产权属来源证明材料严重缺失,各类矛盾纠纷较多,需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投入,而我县属国家深度贫困县,年初刚刚脱贫摘帽,登记发证所需经费严重不足,乡镇和各部门的工作重心集中在脱贫攻坚和产业扶贫,加之移民区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收入,安置点内多为老弱病残或锁门户,仅靠县不动产登记中心10名干部开展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困难重重。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恳请上级部门在政策、经费方面给予协调支持。

六、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调研座谈会和冷局长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按期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任务,让搬迁群众早日吃上定心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确保问题及时解决。积极向县委、政府汇报,争取上级支持,建立健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登记发证联席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一月一调度,听取各乡镇工作进展汇报,及时协调研究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登记发证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矛盾,确保做到应发尽发,合法合规,切实维护搬迁群众的合法利益。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篇(9)

一、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情况

**是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甘肃58个贫困县之一,也是甘肃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新一轮扶贫开发以来,针对南部山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际,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举全县之力实施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的新堡、干城、横梁3个乡镇实施整乡搬迁,对黑松驿、定宁、古丰等8个乡镇的58个完全干旱山区行政村实行整村组搬迁,新开发土地18万多亩,沿省道316线两侧集中规划建设12个移民新村和绿洲小城镇,累计搬迁安置贫困群众1.53万户6.24万人,县域内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得到显著优化,走出了一条高深山区贫困群众易地搬迁脱贫致富和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二、安置住房项目建设和分配入住情况

2011年以来,全县累计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4个(行政村内就近安置点11个),建成房屋16997套,安置农户16958户,人口68979人(建档立卡户13167户54906人,非建档立卡户3717户14073人)。其中:“十三五”期间共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6个(行政村内就近安置点11个),共建成房屋9227套(绿洲小城镇4790套,黄花滩康乐新村、富民新村、兴民新村、富源新村2678套,黄羊川镇、黑松驿镇、古丰镇、十八里堡乡、西靖镇行政村内就近安置点1759套),安置农户9227户34849人(建档立卡户6689户26113人,非建档立卡户2538户8736人。)

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由发改部门立项,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办理用地报批、征地供地手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办理规划许可、竣工验收等手续,安置点工程建设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安置住房的数量、分布、土地性质、土地取得方式等具体情况如下:

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共建设安置点13个,建成住房15583套。分别为:爱民新村747套,立民新村589套,富民新村1379套,为民新村926套,圆梦新村1000套,阳光新村1035套,感恩新村918套,富康新村335套,惠民新村768套,兴民新村1259套,康乐新村779套,富源新村1058套,绿洲小城镇4790套(小户型792套)。绿洲小城镇土地属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其他12个安置点土地均为国有土地,以划拨方式取得,其中圆梦新村、阳光新村、感恩新村、富康新村3288套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富康新村335套房屋属商铺,尚未进行移民安置。

行政村内就近安置点:共建设安置点11个,建成住房1759套。分别为:黄羊川镇一棵树村50套,菜子口村116套,周家庄村25套,石门山村131套,马圈滩村185套;古丰镇古丰村211套,西山堡村490套;黑松驿镇黑松驿村249套;十八里堡乡曹家台村71套,东庙儿沟村181套;西靖镇七墩台村50套。土地均为即有集体建设用地。

三、安置住房手续办理情况

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和绿洲小城镇13个集中安置点中,圆梦新村、阳光新村、感恩新村3个公共租赁住房安置点2953套住房规划、用地审批、竣工验收手续均齐全;绿洲小城镇4790套安置住房规划、用地审批、规划手续齐全,已完成62幢1476套的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剩余安置住房正在进行竣工验收。上述4个安置点共有住房7743套,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总套数的45.56%。其他安置点因位于规划区外,未办理规划手续,竣工验收由有资质的第三方和住建部门进行工程质量鉴定后,出具了《**农村住房危险性定性鉴定报告》或《住房安全等级认定(鉴定)表》,用地审批手续齐全,共7495套,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总套数的44.1%。11个行政村内就近安置点安置住房1759套,土地属即有集体建设用地,规划手续、竣工验收手续齐全,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总套数的10.35%。

其中:**“十三五”期间共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6个(行政村内就近安置点11个),共建成房屋9227套。具体为:绿洲小城镇安置住房4790套,规划、用地审批手续齐全,已完成62幢1476套的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剩余住房正在进行竣工验收,占51.91%。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康乐新村、富民新村、兴民新村、富源新村新建安置住房2678套,位于规划区外,未办理规划手续,竣工验收由有资质的第三方和住建部门进行工程质量鉴定后,出具了《**农村住房危险性定性鉴定报告》或《住房安全等级认定(鉴定)表》,用地审批手续齐全,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总套数的29.02%。黄羊川镇菜子口村等11个行政村内就近新建安置住房1759套,土地属即有集体建设用地,规划手续、竣工验收手续均齐全,占19.06%。

四、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情况

我县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自2015年开始,在黄羊川镇先行开展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17年全面铺开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工作。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开展确权登记,招标金额874.92万元,已支付532.04万元,支付率60.81%。目前已全面完成70995宗农村不动权籍调查工作,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完成权籍调查16997宗(“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完成4437宗)。绿洲小城镇162幢3998套楼房已完成楼盘落宗,正在进行楼盘首次登记。

为切实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稳得住”和“后顾之忧”,我县严格落实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通知》精神,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积极稳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不动产登记工作。一是明确责任分工。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住建、财政、林草等部门分管领导和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领导小组,建立易地扶贫搬迁登记发证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先后2次组织召开全县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推进会,结合实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明确各方职责,推动责任落实,为确权登记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等新媒体和出动宣传车、张贴宣传标语、发放《给群众的一封信》、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宅基地、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目标和政策法规,在移民区重点宣传实施异地搬迁的相关政策和《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百问百答》,争取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累计向移民区群众发放宣传资料2万多份,悬挂横幅38幅,张贴发证通告200多张,向各村组微信群发送信息300多条,召开各类会议20多场次,使确权登记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程序和所需资料做到了家喻户晓。三是坚持试点先行。坚持“依法依规、房地一体”“应登尽登、能发尽发”的原则,充分利用乡镇、村组底子清、情况明的优势,发挥乡镇的主体责任,在各移民乡镇设立不动产便民服务点,正在多方筹措资金架设专网、配备硬件设备、培训业务人员,确定1个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或新型农村社区先行开展登记发证试点工作,熟练掌握和总结登记发证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解决办法和措施,为全面铺开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登记发证积累工作经验,培养登记队伍,夯实工作基础。2019年11月19日,全省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颁证仪式在**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举行,现场为李应川等10户村民代表颁发了《不动产权证书》。四是主动下沉服务。为方便群众办证,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组成“心连心办证工作组”,利用节假日时间,携带笔记本电脑、打印机、高拍仪、复印机,到移民村现场进行拍照,对群众提交的身份证、结婚证、户口簿、房屋和土地权属来源材料提供免费复印,指导填写表格,咨询解答疑惑,受理群众不动产登记申请。针对老、弱、病、残等无法到社区当面申请的群众,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一对一进行办理。自工作开展以来,已累计上门服务100余次,为1000多户移民群众发放了不动产权证,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五是分类办理登记。对手续完备的安置住房,及时进行登记发证;对因规划许可、用地审批、竣工验收等手续不完善导致不能登记的,主动加强与发改、扶贫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认真摸清情况,梳理问题清单,按照“缺什么补什么、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采取联合会审方式,努力完善相关手续;对缺少竣工验收材料的,依据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出具的《**农村住房危险性定性鉴定报告》或住建部门出具的《住房安全等级认定(鉴定)表》,办理登记发证;对产权比例一时难以明晰的,在不动产证书附记栏注明“该不动产权属易地扶贫搬迁保障性住房,产权比例以县政府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为准”,先行办理登记;对在行政村内即有集体建设用地上就近安置的,由所在农民集体或村委会对宅基地使用权人、面积、四至范围等进行确认,公告15个工作日无异议,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予以确权,房产登记依据已办理的规划手续和竣工验收资料,为住户及时办理不动产登记,做到应发尽发。

截至目前,除1537套兜底户安置住房外,全县应登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15421套。其中:具备登记发证条件的5437套,占应登记任务35.26 %;暂无法登记的9984套,占应登记任务64.72%,主要为公共租赁住房2953套,缺少竣工验收住房3314套,同步搬迁非建档立卡户住房3717套。已登记颁发不动产权证书1133本,占具备登记发证条件任务的20.84%。其中:“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7890套,具备登记发证条件的2038套,占应登记任务25.83%;暂无法登记的5852套,占应登记任务74.17%,主要为尚未竣工验收的3314套,同步搬迁安置的2538套。已登记663套,占具备登记发证条件任务的32.53%。

五、存在的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量大面广,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涉及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发证工作总体进展缓慢,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一是由于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整合了多项资金进行建设,搬迁安置方式较为复杂,村组之间存在差异,难以集中统一办理。如4、5、6号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属公共租赁住房项目,根据《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百问百答》要求,需回购后向移民搬迁户颁发产权证书,但回购资金筹措困难,导致无法及时向农户登记发证。二是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安置点住房大部分属统规联建,各安置点内户型面积基本一致,整乡整村搬迁后移民群众已实际搬迁入住,但部分建档立卡户安置住房面积超出控制标准25%或每户超过20平方米,“十三五”期间同步搬迁安置的非建档立卡户每户仅交纳了1万元房款,后期产权分割、户型置换、改造住房结构及补缴房款等工作存在难度,致使登记发证难以推进。三是部分搬迁安置户因住房资金未交纳清,仅交纳了部分房款,存在经济纠纷,无法申请登记;同村同时搬迁安置户因“十二五”和“十三五”政策存在差异,缴纳的房款数额不同,群众意见较大。四是黄花滩易地扶贫搬迁12个安置点和绿洲小城镇安置点群众原宅基地属集体土地,而现搬迁安置住房占用的土地属国有土地,向搬迁安置住户颁发的不动产权证书为国有住宅用地,将不利于下一步集体资产折股量算等“三变”改革。五是我县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涉及7.1万宗,易地扶贫搬迁涉及2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农户1.69万户,6.9万人,量大面广,加之农村不动产权属来源证明材料严重缺失,各类矛盾纠纷较多,需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投入,而我县属国家深度贫困县,年初刚刚脱贫摘帽,登记发证所需经费严重不足,乡镇和各部门的工作重心集中在脱贫攻坚和产业扶贫,加之移民区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收入,安置点内多为老弱病残或锁门户,仅靠县不动产登记中心10名干部开展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困难重重。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恳请上级部门在政策、经费方面给予协调支持。

六、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调研座谈会和冷局长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按期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任务,让搬迁群众早日吃上定心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确保问题及时解决。积极向县委、政府汇报,争取上级支持,建立健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登记发证联席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一月一调度,听取各乡镇工作进展汇报,及时协调研究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登记发证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矛盾,确保做到应发尽发,合法合规,切实维护搬迁群众的合法利益。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篇(10)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县长杨东

等10位代表

承办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

全国人大代表张令平等10位代表建议

近年来,甘肃省定西市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抓手和关键举措,累计争取国家专项资金13.7亿元,帮助20多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贫困,成为新时期贫困地区“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的治本之策,在推动减贫脱贫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市、县区财政资金有限、群众贫困程度深,国家安排的住房补助资金仅能供砖瓦、水泥、砂石料等费用,对搬迁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等没有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导致安置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后续产业发展滞后。

我们建议国家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重点县区的转移支付力度,逐年提高补助标准,设立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完善配套安置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支持搬迁群众发展特色种养、林下经济、设施农业等富民产业,改善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办理并复文

一、关于加大易地扶贫搬迁重点县区转移支付力度、逐年提高补助标准问题

为确保“十三五”时期约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任务所需资金,国家在大幅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基础上,通过创新政策工具、拓展融资渠道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建设了资金保障能力。根据《“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所需资金,将通过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调整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加大专项建设基金支持力度、引导农户自筹资金以及由有关金融机构发放长期低息贷款等多渠道筹集解决。《工作方案》明确的资金渠道,已基本能够满足“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资金需求。

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机制,“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搬迁户住房建设补助标准,由各省结合中央预算内补助标准,根据贷款和项目资本金承接情况自行确定。目前,经报请国务院领导同意,国家发改委已一次性调整提高了“十三五”期间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标准,并实行区域差异化补助政策,将“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标准分为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以及新疆、和四省藏区三档,均较“十二五”时期补助标准有较大幅度提高。其中,甘肃非藏区按人均8000元标准补助、藏区按人均10000元标准补助。

二、关于设立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发展资金问题

为确保“十三五”时期约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任务按期保质完成,《工作方案》已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际出发,明确了建档立卡搬迁户安置住房、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与此同时,根据国务院有关会议精神,对于搬迁任务完成后的结余资金,允许用于支持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目前,国家发改委已下达2016年度易地扶贫搬迁中央预算内投资,各地正在有序承接其他相关渠道资金。此外,中央财政已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和相关涉农资金,支持培育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提高扶贫对象就业和生产能力、帮助扶贫对象缓解生产性资金短缺困难等,这些资金也可以统筹用于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鉴此,各地可统筹整合使用相关渠道资金,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予以支持。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加大易地扶贫搬迁中央预算内投资投入力度,指导地方承接用好专项建设基金、地方债和长期低息贷款等各渠道资金,扎实推进搬迁对象住房、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等工程项目建设。同时,指导省级政府特别是贫困县统筹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相关涉农资金,推动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搬迁贫困户长远生计问题,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目标。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篇(11)

一、基本情况

xx县隶属于xx州,总面积xx平方公里,辖x个镇x个街道xx个村(社区),居住着汉、布依、苗等20余个民族,总人口xx万,少数民族占41%左右。xx年末,全县有贫困人口xx万人,占全省0.49%、全州4.09%;贫困发生率12.58%,比全省低1.72个百分点、全州低4.08个百分点。共有贫困村xx个,分别占全省0.82%,全州8.85%。需搬迁xx人,搬迁人数占全省0.38%、全州2.81%,其中需整村整寨搬迁xx个、xx人。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围绕解决好“搬迁谁”的问题,多回合排查核实。紧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边远村寨,进村入户,精准识别,做到心中有数、胸中有策、手上有法。根据搬迁户劳动力、房屋破旧等情况实施分批搬迁,逐步实现整组整寨搬迁。一是多级调度,做到动态精准。成立了以县长为指挥长,常务副县长及分管副县长为副指挥长的县级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坚持半个月一调度,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成立由镇(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人为指挥长、行政主要负责人为常务副指挥长的二级指挥部,形成了“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建立了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5个一”模式,确保了相关工作“处处清”“时时准”。二是屡次研究,达到责任精准。经过反复研究,制定了“321”领导包保责任制,由县级领导包保3户、科级干部包保2户、一般干部包保1户,各镇(街道)落实班子及干部职工包保到户到人,层层签订军令状,实行挂图作战,并将其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前提下,多次科学调整,将

xxx年搬迁计划从xxx人增加至xxx人,实现自我加压。三是反复核查,实现底数精准。成立6个工作组,由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及县委常委挂帅,按照“一看、二查、三核准”要求,进村入户摸排,积极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多次核准核实,确保了“六个到户”(责任包保、政策宣传、影像采集、评议公示、对象确定、信息对比)精准无误。经排查,“十三五”期间,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为xxxx户xxx人,其中,贫困人口xxx户xxx人;整体搬迁xxx户xxx人,零星搬迁xxx户xxx人。

(二)围绕解决好“搬哪里”的问题,多方案考量比选。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综合考虑交通、产业、就学、就医等因素确定迁入规模和地点,切实为群众谋好福、选好家。一是充分调研,为群众规划建造美丽家园。强化规划引领,突出安置点规划、选址、建设与同步谋划落实增收途径相结合,积极鼓励搬迁群众向县城、小城镇、产业园区、美丽乡村及中心村集中安置,确保实现规划一片、建设一地、美丽一方。二是多方考量,为群众提供多种安置方式。大力整合“危房改造、土地增减挂钩、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等政策资源,为群众提供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等多种选择。xxxx年,集中安置xxx户xxx人,分散安置xx户xx人。三是多措并举,为群众盘活现有资源。注重迁入点就业容量和资源利用,切实保障搬迁户“三块地”(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权益,利用搬迁户承包土地、县扶贫资金、“特惠贷”资金等参与入股各企业及大户能人,构建以“三变”(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为主要内容的利益联结机制。制定《xx县电子商务助推精准扶贫“四个一”工作实施方案》等措施,提高搬迁户生产组织化程度和项目成功率。如:xxxx年度湾滩河镇上摆绒安置点结合观光农业旅游,将种植与养殖、观赏与经济相结合,打造四季有果、长短结合、有吃有玩的“世外桃源”。计划建设精品脆红李基地xx亩、刺梨基地xxx亩;养殖土鸡xx只;种植花生等经济作物xx亩。

(三)围绕解决好“怎么建”的问题,多渠道整合管控。强化整合,严格管控,逐一对比测算每户搬迁对象所得补助资金与所需住房投资,打造多种面积的户型供群众选择,确保每户补助资金有结余,有效降低建设成本、减少群众压力。一方面,严管严控,最大限度降低建设成本。一是以集约节约降低成本。邀请设计单位直接进驻县移民局开展项目设计,研究解决因结构设计加大工程投资等问题,防止保守设计、建设超标等造成投资浪费,确保方案科学、合理和实用。并安排专业骨干常驻现场监督管理,切实打造群众放心的“良心工程”。二是以优化建设降低成本。充分考虑项目点生产规模,商请有资质的建材企业现场安装设备生产并抽样送检,大大降低工程成本。如:摆绒安置点根据群众意愿选择较平坦的地方,有效避免大挖大填,并将砖厂建到现场,预计总节约成本约xx万元。三是以严控规模降低成本。通过工程施工预算编制及财政评审等方式严控成本,将中心村住房、城镇安置住房分别控制在1200元/平方米和1500元/平方米以内。另一方面,全面整合,最大可能减轻群众压力。一是整合各方资金减轻群众负担。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尽可能减轻群众资金负担。目前,已整合小型水库后期扶助项目20万元、水土保持面上治理项目160万元水、防汛项目60万元,申报不稳定斜坡治理项目约300万元。并出台《xx县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拨付程序审核流程》等文件,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二是发动社会力量减少群众投入。通过联系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捐赠价值20万元住房装饰瓷砖,减少群众搬后装修投入。

(四)通过多元化社会服务保障,实现搬后“稳得住”。紧紧围绕敏尔书记“四个三”指示精神,就盘活好“三地”、统筹好“三就”、衔接好“三保”及建设好“三个场所”,编制各镇(街道)“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实施方案,切实解决好“搬后怎么办”的问题。一是以就业发展立住脚。积极与县内企业签订就业推荐协议,引导培训合格人员入企就业;出台《xx县公益性岗位管理及安置方案》,计划xxxx-xxxx年,开发保洁、环卫、安保、等公益性岗位xxx个,优先向易地扶贫搬迁户和贫困户倾斜,确保搬得出、能就业。如:xxxx年度醒狮镇醒北路集中安置xx户,通过开展根雕、印苗刺绣等技能培训,与贵州艺合民族工艺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用工协议,确保“零就业”搬迁户至少一人就业。二是靠政策兜底保平稳。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做到应保尽保。xxxx年上半年,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xxx万元、覆盖对象xxx户xxx人,农低保金xxxx万元、覆盖对象xxx户xxx人,医疗救助金xxx万元、救助xxxx人。

(五)通过多方式提升创业就业技能,实现搬后“能致富”。着眼长远发展,着力加大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搬迁群众增收致富能力,确保搬迁户致富快、发展远。一是用鼓励创业助增收。大力实施贫困劳动力创业培训与小额贷款联动机制,形成“创业培训+小额贷款+跟踪扶持”的互动模式,实现全方位配套服务。2015年至今,全县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xxx户xxx万元,带动就业xx人,吸纳扶贫对象xxx人;发放“特惠贷”xxx户xxx万元。二是重技能培养快致富。充分利用就业创业培训、扶贫夜校等培训,引导帮扶群众摈弃“等靠要”思想,增强贫困户就业创业能力。大力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资助政策,确保贫困生能上学;充分发挥中职校技能培训,推行贫困学生“订单式”培养,努力实现“上学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2015年至今,通过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实现就业xxxx人,其中精准扶贫对象xxx人,投入培训补贴资金xx万人;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输送技术人才xxx余名;通过xx期创业培训开办小微企业xxx家,带动就业xx余人。三是凭产业发展促长远。通过产业发展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结合扶贫资金和当地特色优势,组建竹鼠、山羊、豌豆尖、刺梨加工等各类种养殖和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目前,全县共有专业合作社xx个,辐射带动农户xx户,能解决贫困人口就业xxx余人。

三、存在的问题

经调查研究,我县易地扶贫搬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高。个别镇(街道)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领导干部存在消极等待观望态度;组织机构和力量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要求不相称,简单地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安排给工作人员,电话遥控指挥,对搬迁对象情况不清,对政策宣传不力。如:调研过程中,存在帮扶人员与帮扶对象对联系不够多,以物资等方式帮扶多、为群众谋路子少等现象。

二是政策宣传不到位。相关政策宣传不精准、不到位,群众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知晓率不够高,导致工作推进过程中,有的群众思想工作难做,要求苛刻、无中生有,或将政策张冠李戴。如:调研发现,有些群众对相关政策不了解,有将扶贫政策和农村低保等混为一体,群众等靠要思想没有彻底根除,有的群众甚至开口向帮扶人员要物资等情况。

三是产业支持不足。脱贫工作产业支持不够,县域经济产业链不完善,产业发展规模小,发展后劲不足,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产业脱贫成效有待加强。

四、几点经验启示与思考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骨头,能否快速决战决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的好坏。我县在全面发起脱贫攻坚战中,积极探索,攻坚克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得到了一些经验启示:

(一)尊重群众意愿是抓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基本前提。群众是搬迁的主体,搬迁工作的成败关乎群众安居乐业,必须以着力解决搬迁群众的“生活”“就业”等问题为重点,了解群众所盼所想,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为群众提供多样化“菜单式”安置方式,积极发挥群众搬迁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才能确保搬迁工作推进快、见效早。如:醒狮镇赵腊平一家,身体条件均有缺陷,生活条件极为艰苦,起初时坚决不同意,后来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顾虑,通过反复引导、多次动员,态度逐渐由“坚决不”到“搬哪里好”再到“我们搬”转变,并积极签订搬迁安置及旧房拆除复垦协议。

(二)科学比选是抓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关键环节。必须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好交通、区位、产业、生态等优势,科学合理地规划产业布局和安置分布,做到搬后群众有事做、稳收入,达到贫困群众愿搬迁、要搬迁、想致富、能致富的目的,彻底改变原来“山不养人、水不泽民”的现状,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群众“住新房子,过穷日子”现象发生,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

(三)就业带动是抓好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保障。要将扶贫搬迁与后续产业发展、劳动就业同步规划实施,正确处理好“住得下”与“富得快”之间的关系。大力实施贫困人口转移就业行动计划,政府公益性岗位优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支持各类企业、经营户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多措并举消除贫困户“零就业”家庭,实现贫困户户均1人以上转移就业,确保“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才能确保搬迁群众住得下、有事做、能致富。

(四)配套改革是抓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制度保证。搬出来不易,留得住困难,能够长远发展更是难上加难。要切实保护搬迁户原居住地承包土地、宅基地、山林等权益,充分整合搬迁户承包土地、县扶贫资金、“特惠贷”资金等生产要素,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统筹处理好搬迁户就学、就医、就业保障,科学处理好跨行政村搬迁、农村向中心集镇搬迁、农村向城市搬迁后各项政策的无缝衔接,让搬迁群众无后顾之忧、脱贫致富。

五、下步工作措施

(一)注重精准施策。按照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的理念,在“六个精准”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六个一批”工程,力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确保按期或提早完成脱贫任务,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