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感染科自我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4-25 13:11:11

感染科自我总结

感染科自我总结篇(1)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44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70-01

医院内感染,一般发生于患者住院2d之后,主要和医院环境有关,一旦出现医院内感染,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护理,轻则延长住院时间,对患者造成额外的经济负担,重则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不容忽视[1]。骨科患者一般都为手术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几率一般较高,更需要我们严肃对待,因此探讨骨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原因,并寻找防治对策,临床意义重大。基于此,笔者总结了671例符合条件的患者治疗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采集671例患者的治疗资料,均来自我院数据库,真实可信,患者纳为研究对象之前,均已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本研究,并书面签署知情协议书。患者男女比例441:230,年龄范围(19-77)岁不等,平均(39.4±11.8)岁,均行手术治疗,具体骨折部位包括脊柱、骨盆、四肢,比例为41:4:626。患者基本数据存在差异,然而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1.2.1医院内感染诊断诊断标准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确定,主要为:①若确诊感染性疾病具有明确潜伏期,则将入院到感染时间超出其潜伏期的患者纳为院内感染病例;②若确诊感染性疾病没有明确潜伏期,则将入院道感染时间超过2d的患者纳为院内感染病例;③感染症状证实与各项医院工作(包括住院、门诊、就诊)有关的患者;④对原本存在感染症状的患者,在院内治疗过程中分离出新型病原体的,也归入医院内感染[2]。

1.2.2研究方法统计医院内感染患者的人数、感染部位、细菌培养结果、手术前后状况等,总结治疗经验。

2结果

671例患者中,共出现7例感染,占1.04%,男女比例为5:2,感染部位主要为手术创口(4例,占感染总数的57.1%)、肺部(2例,占感染总数的28.6%)、泌尿系统(1例,占感染总数的14.3%),符合骨科手术常见医院感染部位。详细分析感染患者具体情况,有如下结论:手术创口感染患者中2例为多发性骨折患者,1例为下肢粉碎性骨折患者,1例为右小腿不全离断患者;肺部感染患者均为股骨骨折患者,且患者年龄均超过71岁;尿路感染患者为颈椎损伤患者。手术创口感染主要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MRSA(1例),肺部感染主要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尿路感染主要病菌为大肠杆菌(1例)。

3结论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正逐年降低,这说明医护人员相当重视该问题,本例中医院内感染的比例仅为1.04%,符合这一论点。本例的研究同时显示,医院内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为手术创口,最主要的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两点值得我们重点注意。

总结骨科患者治疗经验,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3.1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功底尤其是需要注意医院内感染的相关知识,以本例而言,手术创口感染多发于创口较大的患者,呼吸道感染多发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则与卧床时间较长有关,与此同时,为了有效降低感染,我们还必须注意所用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

3.2尽量减少手术几率部分研究显示,骨科患者行手术治疗,比通过保守方案进行治疗,医院内感染几率要高得多,本例中手术创口为主要感染部位,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因此,对骨科患者,我们应首先考虑进行支持性保守疗法,以纠正酸碱水电平衡、补充蛋白质、增强体质等措施作为治疗的开始,对必须的患者才实行手术。

3.3行规范性操作,做好消毒杀菌工作①对开放性骨折患者,应首先彻底清创,能缝合的部位,一定要首先缝合,减少感染率;②对Ⅱ期手术患者,清洁换药环节是感染的关键时刻,应特别注意,必须要行一切措施,促进创面尽早愈合;③做好病房消毒、手消毒工作;④长期卧床患者,还应鼓励其适量锻炼,增强体质[3];⑤糖皮质激素的用量用法需得到严格控制,减少对患者免疫系统的抑制。

参考文献

感染科自我总结篇(2)

1.1 调查对象

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检验科进行标本采集的患者5650人,检验科医护人员19人,其他接触频繁科室人员58人,保洁人员8人,共计5735人。其中男1863人,女3872人;年龄0-53岁,中位年龄27岁。

1.2 方法

通过收集检验科采集标本患者信息,对比医院感染发生记录,并将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与其他相关科室进行比较。同时通过对发生医院感染的人员进行感染溯源,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分析

数据用SPSS17.0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用率或相对比表示。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间分布

调查的5735人中,共发生医院感染123例,感染发生率2.14%,其中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度分别发生32例、38例和53例,发生率分别为1.86%、1.97%和2.55%,见表1。

表1 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间分布

2.2 医院感染人员分布

调查的5735人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1例,感染发生率1.96%,占感染人数的90.2%,检验科医护人员感染发生率36.8%,占5.7%,其他科室医护人员感染发生率6.9%,占3.3%,保洁人员感染发生率12.5%,占0.8%,见表2。

表2 医院感染人员分布

2.3 医院感染途径分布

发生感染的123例中,57例来自血液感染,19例来自粪便感染,33例来自其他体液感染,14例来自试剂及其他感染,见表3。

表3 医院感染途径分布

2.4 感染性疾病分布

发生的医源性感染中,共观察到7大类感染性疾病,其中4大类肝炎共计发生96例,占总感染人数的78.0%,其分布见表4。

表4 医院感染感染性疾病分布

3.讨论

本次回顾性调查发现,我院检验科2012-2014年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14%,感染发生率低于全国医院平均水平[3](2001年5.2%,2003年4.8%,2005年4.8%),这可能和近年来医院感染防控水平提高有关,与其他报道接近[4]。2014年比2012年和2013年其感染发生率反而有所上升,说明我院在防控医院感染方面还有很多漏洞,应当引起重视。

我们在调查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的同时,也结合专家咨询、自身纠错、征求患者意见等,分析导致医院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总结如下:(1)检验科使用面积严重不足,分区、布局不合理。我院检验科总面积不足60平方米,近年来病人数量急剧增加,而医院整体用房面积没有扩增,使检验科使用面积不仅未增加,反而压缩部分空间用于其他用途,导致空间狭小,通风不畅,细菌滋生等;功能性分区不明确,由于总面积小,各区域分区不明,尤其是污染区和清洁区无严格界限,容易导致交叉污染;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医院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医院的检验科布局近20年来未作修正,规模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医疗服务的需求。(2)检验科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由于我院并非大型医院,同事间关系较为密切,各科室人员互相“串门”现象普遍存在,而检验科部分区域属于生物危险区,其他科室人员原则上不能进入,尽管制定了管理规范,但碍于情面并未阻止其他科室人员进入,有时连患者也能顺利进入,管理松散,并未将实验室管理规范落到实处。(3)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淡漠。作为专业医护人员,深知医院感染的危害,大多数医护人员却对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淡漠,医院也未经常组织防控医院感染的专业培训,医院上层管理人员只注重效益,并不关心技术科室的管理,导致工作人员不严格遵照标准规程操作,极易造成锐利器皿和器械划伤,存在着被感染的风险。(4)医疗废物的处理不当。检验科的医疗废物较多,排泄物容器、一次性采血器械、残留样品等都可能带有致病菌或病毒,采血器械中还有锐器,容易导致划伤。本次调查发现保洁人员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12.5%),这可能是因为保洁人员多数没有医学背景知识,尚无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意识。医院虽有特定的区域进行废弃物及污染物的处理,但工作人员图省事,对于废弃物和污染物随便处理,出现卫生死角,造成污染物的堆积蔓延,使清洁区退缩,如若消毒不当,造成污染区扩大。

鉴于目前防控医院感染形势的严峻性,我们结合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相关报道[5,6],提出如下防控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具体措施。(1)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切实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施问责制,科室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人,发生医院感染后对责任人进行处罚,起到警示作用。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程序、安全操作标准流程等,制定并实施医院感染应急处理预案,建立病原微生物的标本采集、运输、储存、使用、销毁的标准流程,在实践中逐步完善。(2)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功能性分区。因目前条件所限,在不能扩大使用面积的情况下,通过改善功能分区预防感染。明确划分三区、三通道,使人流、物流分开;配备空气消毒器和生物安全柜等;安装感应式水龙头,提供速干手消毒剂和抗菌洗手液等;改善采光条件,减少锐器划伤;加强房间通风和清洁消毒,防止病菌滋生。(3)增强自我防护,防止交叉感染。认真学习并落实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防控基本知识培训,提高自身防控感染的意识;进入实验室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手套;在进行操作时,穿防护服、戴护目镜,避免接触患者标本导致的感染;生活和工作共用物品应注意消毒并加以防护,防止被污染;对传染病患者的标本必须进入生物安全柜操作。(4)加强医疗器械及废弃物的处理。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加强实验室消毒,明确消毒方式和消毒次数,对不同分区采取不同的消毒方式;严格管理实验室内的无菌环境;严格区分生活垃圾与医疗器械、废弃物以及污染物;禁止随意处理废弃物,对医疗器械、废弃物以及污染物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 Jin YH,Gong JH,Quan LF. The effect of fiber bronchoscope in the treatment of tracheotomy combined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in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China Journal of Endoscopy, 2010,16(5):539-541.

2. Xiong CL,Liu HL,Chen WG.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in clinical laboratory.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2010,20(15):2280-2281.

3. 宋璇.某县医院医院感染调查和致病菌分布及药敏情况分析[D].泰山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4-5.

感染科自我总结篇(3)

关键词:妇科手术;感染原因;手术室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50-01

妇科手术是治疗妇科病常见的医疗手段。众所周知手术存在着被感染的风险,妇科手术也不例外。由于妇科手术属于高侵入型手术,而且身体对这些接触性病原体没有很好的免疫能力,妇科手术的感染率要高于一般手术。

1 参考资料与方法

1.1 参考资料:

本报告的数据主要来自随机选择的本医院在2009年至2012年四年期间接诊和治疗的600例妇科手术患者,不设对照组。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对患者的手术全程和手术后的跟踪观察记录。本报告所选观察对象排除了地域、年龄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2 治疗方法:

为了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本实验所有患者均是按照正常流程进行妇科手术。对于感染的诊断与治疗也是根据相关规定进行。

2 观察结果

表一所给出的是不同年份患者年龄数据统计,总的平均年龄在35.31±2.99岁这个范围。所选观察对象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这个比例高到72.50%。

表二所给的数据是不同年份妇科手术感染数据统计,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所观察的600例患者中,有43例感染不同炎症,总的感染率为6.83%。不同类型的感染分别为:上呼吸道20例、肠胃道8例、泌尿系统3例、切口感染3例、下呼吸道2例、阴道顶端1例、皮肤软组织1例、多系统感染1例。

表三所给的数据是不同感染类型的病原统计,从总体上看:大肠杆菌28例、肺炎球菌1例、葡萄球菌1例、绿脓杆菌4例、其他病菌6例。其中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概率为70.0%。

3 观察结论

从表一可以看出各个年份患者的年龄差异不大,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从表二可以看出患者的主要感染类型是上呼吸道感染,分析其感染原因主要是可能是由于手术后病人免疫能力下降,在腔体手术过程需要插管导致呼吸道感染。当然还有可能是由于患者本身体质较差。泌尿系统和肠胃感染也是感染率较高的类型分析其原因主要由:泌尿系统发生感染的患者通常都进行了插管手术,因而插管是引起尿道等腔道感染的主要原因,而胃肠道感染很有可能是由于饮食不卫生造成的。

从表三我们可看出大肠杆菌是主要的病原体,结合表二可知妇科手术的主要感染是腔道感染,很有可能是由于手术后免疫能力降低,而手术后患者通常进行葡萄糖输液,没有给大肠杆菌足够的刺激。

综上所述妇科感染主要是由于手术对身体造成创伤使免疫力下降和插管时消毒不彻底造成的。

参考文献

感染科自我总结篇(4)

【关键词】 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临床

近些年来,现代社会结构的老龄化加剧,还有人们使用抗生素越来越频繁,所以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是因为真菌对肺部的感染,,其中念球菌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真菌。肺部感染的概率也在逐步增加,造成肺部感染的因素主要有经常使用抗生素、营养不良、放疗和化疗。而且现在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器官移植手术也比较先进,但是在移植的时候可能会导致肺部真菌感染,也大大增加了肺部真菌感染的几率。在现在肺部真菌的感染中,感染的菌种也越来越多,在这些菌种中感染率有真菌的结构特性决定,在感染的时候,真菌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并且找到其病因比较困难。本文通过对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56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肺部真菌感染的类型、危险因素、临床症状以及治疗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原则,选取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56例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4例,年龄在25-78岁,平均年龄在61.2岁;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26-81岁,平均年龄在60.5岁。所有患者都满足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并且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疾病史等方面并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均衡性。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统计研究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产生的基础疾病的主要类型、引发因素、临床的症状以及治疗的效果。

1.2.2 治疗方法

对于患者的基础疾病和真菌感染疾病,采取对症支持和抗真菌治疗,并且对56例患者运用伊曲康噢、氟康哇等抗真菌药进行配合治疗。 疗效的诊断标准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后,患者的疗效主要分为三个级别,有效、一般和无效。有效是指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控制,X线检查后,患者肺部的阴影不见了,已经完全被吸收完,患者的临床症状已经基本消除;一般是指患者的病情只得到了初步的控制,临床症状有消除但是不太明显,X线检查后,患者肺部的阴影的面积有所减少,部分被吸收;无效是指患者的病情没有被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缓解,并且X线检查之后,患者肺部的阴影部分没有消失,没有被吸收。 统计学方法

对此次研究收集的数据结果运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来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t检验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来进行检验,以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在本院呼吸内科中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占患者总人数的3.1%左右。

其中经常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抗生素、营养不良、放疗或者化疗等都是导致真菌感染的主要的危险因素。具体情况见表1。

56例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患有基础疾病一共有49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总共23例,占46.94%,具体情况见表2。在真菌感染的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较常见。

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年龄越大,其风险也就越大,在此次研究中的所有的患者中,有43例为60岁以上的患者,占据总数的76.79%。

所有患者在经过抗真菌治疗之后,其治疗的总有效率达85.71%,具体情况见表3。

表1 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的引发因素情况

引发因素

例数

占据比例

P值

经常使用抗生素

19

33.93%

<0.05

经常使用糖皮质激素

21

37.50%

<0.05

营养不良

9

16.07%

<0.05

放疗或者化疗

7

12.50%

<0.05

表2 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所患基础疾病的情况

基础疾病

例数

所占比例

P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3

46.94%

<0.05

慢性肾病

6

12.24%

<0.05

肺部炎症

5

10.20%

<0.05

肺间质纤维化疾病

7

14.29%

<0.05

糖尿病

6

12.24%

<0.05

其他

3

6.12%

<0.05

表3 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情况

组别

例数

有效

一般

无效

总有效率

P值

真菌感染

56

29

19

8

85.71%

<0.05 讨论

现在随着社会中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抗生素的泛滥使用,呼吸内科患者中肺部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真菌大多数在人体的皮肤和粘膜上寄生,在正常的时候对人体无害,属于条件性的病菌,但是当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下降的时候,就可能导致感染。随着现在人们对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等的广泛使用,促使真菌大量繁殖,并且自身的免疫力也在下降,抗体的生产在减少,使感染加剧。除此之外,放疗或者化疗,营养不良等也会导致真菌感染。现在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器官移植等手术也日渐成熟,但在手术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感染,有些患者长期住院,服用大量的抗菌药物,自身机体的免疫抵抗能力弱,这样大大增加了真菌感染的可能性。

呼吸内科的患者大多属于老龄患者,经常住院,并且服用很多药物,长期的卧床又会使患者的呼吸粘膜的能力下降,自身机体的抵抗力降低。老年患者大多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比较容易受到感染,在此次研究中,有76.79%的患者在60岁以上,为老年患者。而且在呼吸内科肺部感染患者患有的基础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占46.94%,在临床上应当足够重视。患者在起初主要是咳嗽、发热等基础症状,在早期的检查中,及时诊断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在X线检查中显示患者肺部有阴影,应当判断可能为真菌感染。在真菌感染的病菌中,念球菌是最为常见的。如果患者一旦发现存在肺部真菌感染,应当及时进行抗真菌治疗,在治疗前也要进行药物敏感测验,根据检测进行用药。在本次研究中,在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抗真菌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5.71%,对患者治疗的效果显著。在发现治疗的时候,应当及时进行抗真菌治疗,这样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患者在治疗的时候后,应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避免真菌感染的发生,而且应当进行积极的科学规范的治疗,全面进行预防真菌感染的危险发生,一旦发现真菌感染,要及时进行抗真菌治疗,使患者可以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 苏传芝. 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4):469-470.

[2] 柏红雨. 肺部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8):53-54.

感染科自我总结篇(5)

老年人群本身体质差,并发疾病种类多,多数还合并有慢性疾病,经历外科手术治疗后,自身免疫抵抗力下降,切口容易发生感染,延误身体康复,影响疾病预后,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因此,围手术期控制感染不容忽视[1]。现将我院收治的普外科手术老年患者切口感染情况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普外科手术感染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60-78岁,平均(66.8±1.2)岁;胃穿孔12例,急性阑尾炎5例,胰腺癌2例,胆结石5例,肠梗阻6例;切口感染情况:切口表浅感染22例,切口深部感染5例,深隙感染3例。

1.2分析方法收集30例切口感染老年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切口感染因素。

1.3护理方法①心理护理:手术前详细向患者讲解病情、手术方案及注意事项等,举一些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治愈的信心,缓解紧张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手术前评估患者健康状况,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营养加强,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纤维素的食物,提高机体免疫力;③积极治疗合并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严密监测血糖变化。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者遵医嘱在手术前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给予吸氧,保证呼吸道畅通和血氧浓度,帮助患者排痰和深呼吸;④围手术期其他护理:做好手术准备工作,按医嘱禁食、禁水、排空肠道,急诊手术者要严格进行术前备皮,全程保证无菌操作,控制感染源,降低感染率。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定时测量体温,严密观察引流管及引流液情况,了解是否有出血或感染发生。同时,维持患者大便通畅,每天清洁口腔1次,对切口定期消毒,预防感染。尽早给予营养支持,由流质食物逐渐过渡到软食,鼓励患者多喝水。最后,为患者准备温暖、舒适的休息环境,调节室内温度23℃-25℃,湿度55%-65%,定期通风和消毒;⑤健康教育:教导患者注意卫生,及时告知身体不适,不可自行去除敷料或按压切口等,积极配合治疗,身体允许时及早下床活动。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在P

2结果

老年患者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见表1。

3讨论

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对细菌入侵耐受力较差,且反应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极高[2],主要影响因素包括:①患者健康:老年人群本身活动量较少,机体新陈代谢缓慢,食欲较差而进食少,部分还伴有营养不良,总体体质较差,术后感染几率大[3];②合并疾病:老年患者往往合并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其他慢性病等,普外科手术治疗后手术切口恢复过程缓慢,感染几率上升;③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延长,老年患者活动量进一步减少,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通常患者情绪不佳,由此机体反应更慢,感染几率更高[4-5]。而且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发生交叉感染的概率增大。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切口感染患者中住院时间在7天以上的比例77.00%明显高于7天以下的比例23.00%,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张紫竹,马玉茹.郊区医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4):6041-6042.

[2]翁为珍,赖克,黄业娟.老年患者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1):123-125.

[3]王湘云.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492-493.

感染科自我总结篇(6)

2010年感染科护士实习总结怎么写?2010年感染科护士实习总结那里有范文?了2010年感染科护士实习总结供大家参考:

在感染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不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在本科室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勤学好问,能将自己在书本中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感染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从一个实习生逐步向护士过度,从而让我认识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以前在学校所学都是理论上的,现在接触临床才发现实际工作所见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并非如书上说写那么典型,好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所以只有扎实投入实习,好好体会才能慢慢积累经验。

感染科自我总结篇(7)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606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90-02

1 建立健全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组织体系

我院对医院感染管理高度重视,组成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诊疗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成的一个由上至下的三级网络,实行临床科室自我管理为基础,感染管理科负责各项制度措施的监督落实,感染管理委员会宏观调控。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控制的各个环节,联合医疗、护理、药学、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部门,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协作管理制度,各组织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和传播,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院感科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职能科室,应该要注重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3]。

2 制定管理工作制度与工作流程

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综合绩效考核体系中,建立健全医院三级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一级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并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制度及防控措施,通过感染管理科(二级机构)下达,监督临科室(三级机构)落实情况。半年召开一次院感总结会议,各部门将年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在总结会中相互沟通,妥善解决,使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工作有序地进行。加强全院医务人员的培训,感染管理科人员及时将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信息传达到全院医护人员及保洁人员,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控院感的自觉性;开发领导,及时请示报告,争取医院人、财、物及各级领导的支持。

3 各级机构紧密配合,共同阻击多重耐药菌感染

3.1 临床科室发现病原菌培养结果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时,立即上报感染管理科,严格按照多重耐药菌防控指南进行操作,杜绝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暴发。每月对本科室病原菌送检情况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床进行分析总结。

3.2 检验科每季度向全院公布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以及重点科室前三位的医院感染病原体信息,使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及时了解多重耐药菌监测和抗菌药物耐药率的情况,为临床科室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以主动采取控制措施,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发生率。

3.3 感染管理科通过医院内网每日查询微生物实验室检验结果,动态了解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时对临床科室防控措施进行督导,防止多重耐药菌感染在院内传播。每季度将多重耐药菌统计分析情况进行公布。院感科每半年将监测资料汇总分析,并以《院感通讯》的形式反馈到各临床科室,并传发到院内网供医务人员实时掌握院感信息,指导临床工作。

3.4 感染管理委员会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决策机构,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中,负责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并指定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专家组,负责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的技术咨询和指导。根据每季度药敏结果,对耐药率大于75%的抗菌药物给与停用通知。不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应用,在抑制革兰阴性杆菌生长的同时,使革兰阳性球菌过度生长,也是促使该菌感染发生率逐年上升的原因之一[4]。

3.5 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医院感染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革兰阴性杆菌在院内感染占重要地位,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大幅度上升,一方面与细菌针对抗生素压力自我突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临床医生使用抗生素的习惯不无关系[5]。医教部、院感科、药剂科多部门联合参与抗菌药物管理工作,邀请专家授课,全员参与;依据卫生部相关法规及时更新修订抗菌药物规章制度,加强临床药师的培养,深入到临床,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三级审核,加强Ⅰ类清洁手术预防用药管理,加强抗菌药物使用检查,并把检查结果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中。

4 总结

我院作为德阳市唯一一所三级甲等医疗机构,肩负着德阳地区四百余万人的医疗保健工作。多重耐药菌(MDROs)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举措,已成为医疗领域日趋关注的焦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衡量医院诊疗水平的指标之一,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保障患者的医疗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平满,周建英.常见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2):1434-1437

[2] 林冠文,刘瑛,刘婷,等.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控系统的建立与管理.中华现代管理杂志,2009,7(1):35

感染科自我总结篇(8)

      1  资料与方法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医院例大量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等药物的长期胡乱使用,造成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相关研究表明呼吸系统发生真菌感染的概率最高[1]。真菌与细菌存在一定的差别,细菌无真正细胞核与核膜,真菌结构复杂,不单有染色体且具有细胞核、细胞膜等结构,真菌的一系列独有的特性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感染率。生理实验证明真菌属条件致病菌,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致病,当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时,真菌感染就容易发生[2]。我院对呼吸内科收治的78例经临床诊断为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易感染因素和治疗情况进行探讨研究,现总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2月-2011年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78例患者,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为肺部真菌感染,其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在20-80岁间,平均年龄(64.4±4.8)岁。对患者的原发疾病进行统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0例,支气管哮喘 10例,肺炎14例,肺间质纤维化5例,肺脓肿6例,肺癌3例。原发病统计情况见表1。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营养状况、疾病史等对回顾性分析无显著影响。

  

     1.2  试验方法

对随机选取的呼吸内科收治经过临床诊断均为肺部真菌感染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方法主要使用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进行积极的治疗,总结造成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原因和相关治疗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和X2对前后指标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通过回顾性分析和统计发现,我院呼吸内科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2.4%。患者年龄在20-80岁之间,其中60岁以上发生感染的占到了76.9%,20-40岁占1.56%,40-60岁占20.5%,随着年龄的增长真菌的感染率升高,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年龄分布情况见表2;其中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受真菌感染的占51.3%;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约占53.8%;造成真菌感染的因素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的滥用、放化治疗及营养不良等,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易感因素分析情况见表3;

  

  

     3 讨论 

     3.1 肺部真菌感染  肺部真菌感染是临床治疗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感染,其感染发生率所占比例约占50%,研究表明肺部真菌病染逐渐成为免疫受损感染后致死重要因素[3]。真菌的一系列独有的特性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发生真菌感染的原因是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下降、真菌自身的感染力高和环境不良等,易受感染的一般是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或者是菌群失调的患者。本次回顾性分析的78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中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受真菌感染的占51.3%,说明该疾病是感染易发病,需要引起重视,加强对该疾病的护理和治疗工作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方式[4]。支气管哮喘和肺炎也占了30%,是不可忽视的一类易感染疾病。通过对易感染基础疾病的统计,院方要加强护理管理,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

     3.2 易感染因素分析 通过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造成真菌感染的因素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的滥用、放化治疗及营养不良。本次分析中滥用抗生素导致感染的占到80.8%,比例极高,提示我们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使的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而病菌的抵抗力上升,机体不能通过自身的免疫功能杀死病菌,使得病菌有了可趁之机,真菌是有条件致病菌,免疫功能健全,可以通过炎症反应、吞噬作用将病原抑制,不给真菌可趁之机[5]。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免疫功能的下降,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这些均说明真菌感染的发生主要和自身免疫功能相关。

     3.3  真菌感染治疗 目前真菌感染的治疗主要是使用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进行积极的治疗,另外加强患者自身的锻炼来提高其免疫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要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患者免疫功能再受伤。

     3.3 小结 造成呼吸内科真菌感染的因素较多,主要原因是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滥用、放化疗和营养不良造成的自身免疫功能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提高,因此要重视老年患者感染的预防,对感染的患者采取抗真菌的综合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夏德华,焦建国.呼吸内科对患者中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分析[J].健康必读杂志,2011,(6):74-75.

[2]韩颖莉,郑黔雯.呼吸内科对患者中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1,(7):78-79.

感染科自我总结篇(9)

关键词 PDCA循环 感染管理 价值分析

Value analysis of PDCA cycle in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Jin Tiemei

Yanbi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Care Hospital of Jilin Province,133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strengthen the hospit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to explore the new mode of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Methods:According to the PDCA cycle management,collect data,make the improvement plan,analyze the causes,organize the implementation in each department,organize inspection,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found in inspection,to enter into the next PDCA cycle management.Results:In our hospital,since we took the implementation of PDCA cycle management mode,no serious nosocomial infection outbreak.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PDCA circulation method in the management of infection in hospital play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the management of hospital infection.

Key words PDCA cycle;Infection management;Value analysis

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一种最新的管理模式,它是在美国首先被提出和使用,与普通的管理模式相比,它具有更加程序化和标准化的特点。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实施主要包括4个步骤,分别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就是不断对这4个步骤进行循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不断提高工作质量[1]。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门新型的管理学科,我国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时间还不长,我院通过开展PDCA循环法应用于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管理感染中发挥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计 划

组织专职人员到医院感染管理开展好的医院进行参观学习,并且邀请外院专家到我院进行现场检查,查找医院感染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在我们对医院存在感染问题比较严重的科室进行管理时,发现其科室内的感染重点分布和分区不合理;相关设施设备配备不全;有些院内医护人员针对医院感染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由于有些院内医护人员针对医院感染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差,使得她们在具体的工作中运用存在很大问题。我们对上诉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和探讨,然后根据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

实 施

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对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点问题召开一次管理会议。感染管理科负责整个院内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2]。感染管理科要督导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并培训相关医护人员,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控制。科室内的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小组要负责本科室内相关工作的督导,发现不利于质量控制的问题,及时提出并监督其改正。医院感染三级管理体系要充分发挥作用,对于整个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细化分工并且责任到人,确保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各个科室得到落实。

加大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设施和设备的投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根据评审条款,对不符合条款内容的重点科室的硬件设备予以改进或改建。增添相应的设施设备,使相关设施和设备做到布局合理,并且符合功能流程,做到洁净区和污染区分开,且标志物和标识要醒目。避免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从而提供硬件保障。

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专职人员到省级以上医院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知识培训,以便掌握最新的管理动态。感染管理科要定期组织全员医护人员尤其是重点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培训。主要内容包括[3]:手部卫生、多重耐药菌的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报告、医疗废物分类等。使全体医护人员提高医院感染的防控水平,认识到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科室对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控制,要求分科室进行单独培训。感染管理科负责培训人员要主动到各科室进行现场培训,要做到医院各个科室的人员有较强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并且合理运用和掌握医院感染防控知识。

在我们对医院制定相关的感染管理和改进计划时,所遵循的最基本原则是国家制定的针对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然后对我院工作进行指导,最重要的是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制度,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协作机制,通过以上的这些工作,逐步改进我院的感染管理工作,使之逐渐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强感染管理的效果。

检 查

我们通过完善每个科室的感染管理考核标准,然后让具体的每个科室参照这个考核标准,每月进行一次自身的考核,并且每3个月将考核结果上报给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科[4]。要求科室负责人在自身考核的同时,要勇于发现问题,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改进,由科室内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小组监督指导,各科室认真执行。感染管理科现场检查对感染质量考核标准落实不到位的要给予警告。此外,为了加快我院感染管理进步的步伐,我们会邀请外院的有关感染管理方面的专家,让他们对我院进行现场的指导检查。对于在各级检察中所发现的问题,我们都要进行足够的重视,然后针对每个具体问题制定完善的改进方案,使得我院的感染防控质量水平能够稳步的提高。

处 理

医院感染管理的总结反馈阶段为处理阶段,也是PDCA循环的关键阶段,根据检查的结果又针对性的进行总结分析,分析结果反馈到感染管理委员会、各科室主任、护士长等相关质量管理监控人员[5]。待解决及未解决的问题要进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管理中。本着持续改进的原则,在全新的层面提高感染防控中作的适量水平。

结 果

我院在实施PDCA循环模式管理以来,未发生严重的医院感染爆发事件。重点感染科室的布局和分区得到了合理规范,且均符合医院感染规范的相关规范。切口感染率0%,洁净环境后反而二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上升1%,其他的都是0%切口感染率。这个与部分科室在具体实施中,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有关,这需要相关科室继续改进。

讨 论

我院运用PDCA循环管理医院感染管理[6],及时发现感染防控中的缺陷,及时分析原因,有计划地进行方法检测,控制处理等。改变以往凭借经验管理的防控模式,使医院感染防控的质量管理更具有科学性。从而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标准,我院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理念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作风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通过开展PDCA循环法应用于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管理感染中发挥了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润琳,徐巍.PDCA循环圈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实际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3):486-487.

2 匡庆丽.PDCA循环管理在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J].医院管理,2010,48(18):98-99.

3 吴杰.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148-149.

感染科自我总结篇(10)

【关键词】精神科,医院感染,研究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精神科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科院,住院患者主要是一些精神有障碍的,导致精神科必须实行封闭式管理,从而精神科的医院感染也有了自己的特点?笔者对我院精神科2012年到2013年间的1500名精神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记录信息进行回顾分析,并为医院精神科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提出了防治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精神科2012到2013年间的1500名住院患者的临床记录信息,其中男性1009名,女性491名,平均年龄为48.7岁?

1.2 方法 对1500例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发生了医院感染患者病例,并对感染部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的进行记录?

1.3 诊断医院感染的标准 按照《使用医院感染监测方法与技术》中的监测方法作为诊断医院感染的标准?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都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率 共1500名精神病患者,发现有71例发生了医院感染情况,占总患者的4.73%,其中男性52例(占男性总人数5.2%),女性24名(占女性总人数的4.9%),经过分析可得精神科男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与女性感染的发生率无明显差距(P>0.05)?

2.2 感染部位分布 71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感染部位主要是上呼吸道?胃肠道以及下呼吸道,分别为34例(占48%)?14例(占19.7)和11例(占15.5%)?

2.3 医院感染季节分布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呼吸道感染多发于春秋季,而肠胃道感染多发于夏秋季,泌尿感染多发于夏季,由此可得出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具有季节性?

2.4 抗菌药物的使用 调查发现71例精神科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有使用抗菌类药物,其中使用较多的依次是头孢类?喹诺酮?青霉素以及大环内酯类,次数分别为31次?15次?13次以及10次?

3 讨论

精神科与其他科院不同,其护理对象主要是精神有障碍的患者,导致精神科必须对患者实行封闭式管理,从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也由其独特的特点?经过点差显示,我院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比率约为4.7%,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以及胃肠道?

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易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原因由以下几个方面:①精神病患者住院时间都相对较长,切都实行封闭式管理,长期进行监管;②精神科患者都有精神分裂症状以及精神障碍,往往不能说出自己真实的感觉,这导致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困难,不会根据气候变化而添脱衣服等;③精神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这类药物容易引起过度镇静及椎体外系等不良反应,导致呼吸道的防御能力降低,发生咳嗽?吞咽苦难等情况?

胃肠道是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易感染的第二部位,具体原因由:①精神病患者由于会出现精神障碍,导致不讲究个人卫生,甚至出现偷喝污水生水,食用赃物等,严重者会无意识暴饮暴食;②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物会引起便秘等不良发应,导致泻药在精神科十分常用,经常使用泻药等会降低患者肠胃的抵抗力,使肠胃菌群发生紊乱而发生医院感染现象?因此,为了控制和预防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现象,应该首先预防胃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同时改善精神科住院环境和加强对病区的管理?如可以加强精神科的基础和生活护理,同时加强对抗精神病及抗菌类药物的使用的监测,如发现不良发应,应该及时进行安全处理;此外组织患者多参加一些室外的活动,改善精神科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保证病房干燥通风,并定期进行消毒杀菌处理?

最后,精神科住院患者易在春冬季感染呼吸道疾病,其原因是:春季为精神病多发期,医院住院人数多,病房狭窄,导致空气质量较差,易引发呼吸道感染;而冬季由于天气严寒,患者不愿到室外进行活动,切又不知道根据冷暖添加衣服已发生感冒等现象,而诱发呼吸道感染?胃肠道多发于夏秋就原因是:夏季气温偏高,患者会由于口干舌燥而偷喝脏水或生水从而导致胃肠道感染;秋季则是致腹泻病毒的活跃期,由于精神病房患者较多,相互之间接触多了易发生交叉感染,从而引发胃肠道感染现象?

4 结论

通过对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对医院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提出了一下建议:①:加强精神科医院感染控制预防意识,严格做好消毒隔离措施;②加强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子的管理,做好发部位及多发季节的控制和预防工作;③加强对基础护理的管理,尽可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④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可以减少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控制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军,虞洪. 精神科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01:44-46.

[2] 吴明德,齐莉容,余修忠. 精神科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03:659-661.

[3] 吴建杰. 精神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05:526-528.

[4] 吴建杰,王晓. 精神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探讨与对比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06:647-649.

[5] 蒋庆仪,冯婧,程宇,等. 精神科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16:1234-1235+1237.

感染科自我总结篇(11)

传染性疾病在人类几千年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不能忘记2003年突如其来的一场“非典”风暴使我们切身体验到了传染病的暴虐,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诊治、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1 传染病报告管理 

1.1 笔者在工作中总结出了传染病报告一条龙工作程序:“一填写、二收取、三查对、四直报、五登记”。即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疫情管理员收取卡片,核对无误后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疫情登记。传染病报告管理不能坐、等、靠,必须主动监测。

1.2 建立传染病自查制度及防止漏报制度。充分发挥三级网络作用[1]医院应健全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监测网络明确各级各位职责,使各级人员重视医院感染[2]。专职每天深入检验科及影像中心查看阳性结果登记本,掌握第一手疫情监测信息,堵截漏报于当日,并根据阳性结果,找到开据检查单的医生,由医生根据临床做好的传染病诊断进行传染病报告。

1.3 及时收集卡片,接到门诊或临床科室的电话通知后,疫情管理员要及时去收取传染病报告卡,认真核对。疫情管理员收取卡片时,要进行“三查九对”。三查:卡片填写是否完整准确;传染病登记项目是否齐全准确;卡片是否与各种登记相符。九对:对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诊断、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发现问题及时请医生改正,以保证报告质量。确保门诊初始工作,加强对门诊日志填写质量的管理,要求凡初诊患者一定要详细登记个人基本信息资料,特别对疑有传染病或发热待查的患者。以及时发现疫情做到“五早”。

2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传染病报告管理,为疾控部门提供了疫情信息,完成了传染病管理的第一步。传染病报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2.1 专职人员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严格履行职责,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并贯彻落实。加强对重点部门的管理。如口腔科器械繁杂,容易通过多种途径造成感染。加强对口腔科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流程的监控。依据《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程》要求,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制定“口腔器械清洗、消毒操作流程”,首先对手机、器械进行收集及分检,及时用酶洗或流动水彻底清洗擦干,对能耐高温的器械必须采用小包装形式高温灭菌,对不能耐高温高压的器械采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处理,浸泡时间大于10 h,物品必须完全浸没,并登记浸泡的起止时间,器械从消毒液中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使用中的消毒液严格按要求定期更换。这样可大大降低口腔科发生交叉感染。

2.2 加强传播环节的控制。医院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与传染患者接触的环境、产生的分泌物等相关,我们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双向防护,切断传染患者的传染途径。加强季节性的预防和控制,加强发热门诊院感控制措施的督查,及时转诊,杜绝传染病蔓延。

2.3 加强科室间信息共享,感染专职人员接到报告卡后要确定传染类型和隔离种类,指导科室根据个案病例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建立计算机监测系统[3],感染管理科在一定程度上是医院的一个执法部门,感染管理科对全院医疗安全起着很正要的作用。

2.4 加强总结和培训,每天对出院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监测;每月对环境、医务人员手、空气等进行卫生学监测;对院内感染日常监测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反馈,总结各项工作实际效果,找出在管理控制环节中存在的不足,对全员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员及时培训,及时评价整改效果。

总之,通过对传染病报告管理的每天自查和追踪调查,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或传染病的发病和流行情况,及时进行调查分析、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是院感科专职人员的主要职责。把传染病的报告管理与预防控制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疫情管理员为疾控部门做好监测的同时,也能为本院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做好监督管理和检查指导,达到持续改进传染病管理工作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午声,薛凌波,缪慧英.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的路径.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2):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