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装配工年度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9-27 15:54:47

装配工年度总结

装配工年度总结篇(1)

1.引言

每年我国新增的建筑面积超过15亿平方米,排世界第一[1],但高产量却存在诸多问题。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发展装配式住宅建筑。装配式建筑相较于传统现浇建筑,有诸多优点。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角度来研究装配式住宅,是为了纠正人们对装配式住宅成本投入的错误认识,推动装配式住宅的进一步的开发与建设。

2.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2.1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成本概念

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成本是指装配式住宅在整个寿命周期内所消耗的总成本,包括一次性投入的建造成本、使用期内的运行维护成本、以及最终处置成本[2]。

2.2装配式住宅建造阶段成本

装配式住宅的建造成本包括工厂的前期勘察设计费用、工厂预制费用(含固定资产摊销、原材料购置费及人工费)、构配件运输费用以及现场安装施工费用(含人材机)等。

2.2.1项目南区(装配式住宅)基本情况介绍

项目南区总建筑面积达40982.32平方米,施工范围为3层地面板以上部分,均为预制装配式叠合剪力墙(PCF)结构高层住宅,预制装配率达30%。

2.2.2装配式住宅建造阶段普通砼构件与PC构件的价格对比分析

2.2.3北区A2#楼为模型(计算现浇与PC预估差异值)

A2#楼主体结构建造阶段,将现浇的墙、柱、梁、楼梯等构件工程量替换成PC构件进行成本估算,普通现浇式构件总计5790043元,PC构件总计9719300元,总价差约为3129257元,再除以A2#楼的总建筑面积,可得以PC形式的住宅建造成本单方比传统现浇式高出约400元/m2。

2.3 装配式住宅使用阶段成本分析

2.3.1装配式住宅使用期内能耗成本

能源消耗成本是指在能源使用方面所花费的费用,包括供暖成本、制冷成本、照明成本、通风成本等。在住宅建筑能耗中,供暖和制冷能耗占有最大比例,降低供暖、制冷成本可以通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空调设备和系统的用能效率来实现,建筑围结构的保温、隔热主要依靠建筑保温材料来实现[3]。

2.3.2装配式住宅使用期内维修费用

装配式住宅的维护成本主要用于计划性和零星的维修措施费用,即基本的小修费用。因为装配式住宅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采用了较好的建筑构件、节能措施和设备,所以维修费用较小。而传统现浇式住宅维护费用主要用于住宅使用中逐渐出现的质量问题,常表现为临时的故障性维修[4]。后者单次维护成本不一定高,但其维护成本逐年递增速率要比装配式住宅更快,使用期限越长出现的问题越多,维修频率将越高,维修成本也越大。因此在维修费用方面装配式住宅体现了很大的优越性。

3.降低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建议

(1)PC项目未能从全局角度完成项目的策划工作

工业化建筑模式不同于传统建筑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将技术和管理路线前期化。因此,在项目的策划阶段即需用全局思维来统筹设计、生产、安装之间的关系。设计单位必须与构件厂家、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在设计阶段就清楚了解不同技术方案对模具投入、生产效率、运输方式、安装速度、成品质量的影响。

(2)设计、生产、施工各环节相互独立对PC住宅造价的影响

在我国,PC建筑的设计、构件生产、施工安装的企业基本是独立的,低效率、低配合度、重复缴税和各企业不同的税率的问题导致PC建筑造价一路水涨船高。建筑工业化发展必须将PC整个模块系统整合,增强联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形成一体化经营模式。这样的模式可大幅度减少多环节管理费用,连同税金差异可降低约5%~20%的建安成本。

4.结论与展望

通过具体案例得出国内预制装配式住宅的建造成本实际高于传统现浇式成本的结论,并对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然后又分别对使用期间成本和处置成本进行了分析,得出装配式住宅建设成本虽高,但在住宅运营维护阶段后几年得到节能回报,预制装配式住宅成本在全寿命周期的成本与传统现浇式住宅成本基本持平,甚至略低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陈柳钦.建筑节能要抢抓新型城镇化的历史机遇[J].居业,2013(4).

装配工年度总结篇(2)

关键词: PC构件;预制装配式住宅;安全管理

Key words: PC artifacts;prefabricated residential building;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4-0316-03

0 引言

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建筑工业现代化,预制装配式施工方式将成为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模式,至2014年,上海完成装配式住宅达187万平方米,按照《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2016年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将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已于2016年5月1日起施行。各地纷纷出台相关规划推广工业化建筑,深圳市则宣布政府投资项目将全面推行建筑工业化,装配式施工将是建筑业的一次伟大革新。

安全是各行各业重点关注之所在,建筑业一直是安全事故频发行业之一,建筑业中的安全管理更是尤为重要。住房城乡建设部通报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2015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442起、死亡554人,比2014年减少80起,死亡人数减少94人,事故类型主要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起重伤害等,由此可见,建设工程中的安全管理仍要放在重要位置。预制装配式施工带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环境,给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1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综述

赵挺生、王欣[1]等针对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提出了全面关怀、全员参与、动态管理、角度改变等观点,并提出了从工人教育培训到技术管理人才培养全覆盖的高等教育新理念。何伯森、张水波[2]等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并参考国际FIDIC惯例,详细阐述了建设工程各参与方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职责和法律责任。乐云、毛舒芳[3]首先对建设工程安全事故频发进行了详细的原因分析,包括安全效益特性(滞后性、间接性、潜在性)、施工方多方博弈、企业原因等,提出了逆向保险创新激励机制模型,通过逆向保险体系、建筑安全教育机构、施工企业三方协作,并建议将建设工程安全教育产业化,以期提高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路洪洲、杨高升[4]通过建立初步理论研究模型和修正模型,研究项目管理人员的概念技能对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影响,认为优秀的概念技能对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有很好的正影响,安全管理工作又会促进安全领导力,最终提高建设项目的安全氛围。

2 预制装配式施工特点分析

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顺应了建筑工业现代化的要求,现将预制装配式施工特点总结如下。

四大变革。首先是工地变工厂,原来繁重复杂的施工作业变为工厂流水线生产,预制柱、预制叠合梁、预制叠合板、预制阳台板、预制飘窗等均在PC 工厂完成。第二,施工变总装。原来的流水施工变为预制装配式构件吊运、安装过程,施工现场如同制造企业的总装车间,将一个个预制构件拼装为我们设计的建筑物。第三,农民工变身产业工人。预制装配式施工现场不再需要高强度体力付出,操作工人只需要掌握预制装配、吊装技术即可。第四,技术工人向操作工人的转变。不是说装配式施工没有技术,而是装配式施工对每一个个人的技术依赖有所降低,由此确保工程质量的可控性、均好性。

构配件的流水线生产。装配式施工下主要构配件实现PC工厂预制加工,容易实现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也易于保证质量、大小、产量,最终使整个建设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进入可控范围。

节能环保。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可实现无外脚手架搭设、无现场砌筑、无现场抹灰,最大化实现绿色施工,装配式施工可以节约土地20%,节约材料20%,节约能源70%,节水量更达80%。

现场施工以吊装为主。以剪力墙结构装配式住宅项目为例,其标准层施工工序为:预制装配式构件卸车摆放外支撑架安装划线定准吊装外墙板钢筋校准安装斜支撑安装电梯处钢筋安装PCF板钢筋校准吊装内墙板灌浆封塞现浇部分钢筋绑扎、支模、浇筑混凝土安装叠合板支撑安装叠合板安装楼梯穿管、钢筋绑扎现浇叠合板,传统的“绑钢筋-支模板-浇筑混凝土”转变为吊装PC构件。

3 预制装配式住宅施工影响安全因素分析

考虑以往工程经验并结合预制装配式住宅施工的新特点,装配式住宅施工安全影响因素分为五大类:人为因素、PC构件安装因素、吊装作业因素、技术风险因素、环境因素。具体细分如表1所示。

4 预制装配式住宅施工安全管理方法与建议

海门市新区龙馨家园小区老年公寓项目,地下2层,地上25层,建筑高度85.2m,总建筑面积21265.1平方米,该工程采用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剪力墙结构,除剪力墙部分采用现浇混凝土外,预制装配构件包含:预制框架柱、预制叠合梁(主次梁)、预制叠合板、预制楼梯、预制保温防火外墙板、预制NLC/陶粒混凝土内墙板。该工程结构预制率达到了47.5%,整体装配率达到68.2%,预制装配技术和绿色建造技术的有机结合使龙信老年公寓工程获评三星住宅绿色标准。

以龙信集团老年公寓项目为案例工程,结合预制装配式住宅影响安全因素,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和方法。

4.1 人为因素安全管理与措施

管理人员概念技能:对项目部管理人员进行施工前安全专题培训并考核,考核合格方能进场,其中一线管理人员比如施工员、技术员、塔吊指挥员考核等级提高一级;施工班组进场前对班组长进行安全培训教育,考核合格后准许进场;项目部周例会增加安全专题环节,大家畅所欲言,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早发现、早解决,力争将安全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工人安全意识、技术水平:该工程劳务人员均为优秀施工班组,施工人员80%以上具有五年以上现场施工经验,50%具有10年以上从业经验,且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保证技术水平的先进性;进场前,要求施工班组长对所有进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准予进场作业。考虑到施工人员实际文化水平,考核方式采用卷面考试加面对面问答的方式,收到很好的效果,施工人员也表示可接受度更高。

4.2 PC构件安装安全管理与措施

支撑系统稳固性:预制保温防火外墙吊装到位后立即进行支撑系统安装,锚固端和支撑端均按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和紧固,安全员即时检查支撑体系,质量员跟踪检查锚固端、支撑端质量和紧固程度,预制保温防火外墙支撑系统检查率100%;预制内墙板支撑系统检查率100%,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关系到吊装质量,也即反应工程质量,预制墙板单个质量达5吨左右,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对安全的影响不可小觑。

构件连接可靠性:预制装配式住宅施工的难点之一就是各PC构件的连接问题,文章着重考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PC构件在PC工厂加工过程不考虑,认为其制作精度满足设计要求。现场各PC构件的连接均按设计要求操作,钢筋套筒连接、焊接均合格,预制柱与下层连接灌浆采用BIM技术模拟灌浆过程,预留溢浆孔和出浆孔,保证连接处灌浆密实。

预制构件精度:文章着重考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PC构件在PC工厂加工过程不考虑,认为其制作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4.3 吊装作业安全管理与措施

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性:龙信集团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连续五年创“鲁班奖”,安全管理制度相对完善,因该工程为国内首例最高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专门成立了安全工作小组,制定专门针对预制装配式住宅施工适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工作流程,确保工程安全实施。

现场安全管理到位度:针对该工程配备两名专职安全员,自上至下完全按照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现场安全管理,施工重点、难点区域进行重点监控,有问题第一时间上报。

塔吊交叉干扰程度:该工程施工期间无其他塔吊影响,该工程做好塔吊常规安全管理工作。

PC构件吊点设置:设计阶段,施工方参与方案讨论,设计图完成后,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仿真,并对PC构件吊点进行方案优化,将结果反馈PC工厂,保证吊点预埋件一次到位,也能保证施工期间吊运过程的安全。

现场检查:此项工作内容与现场安全管理同步进行,重点是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四口”、“五临边”围护情况,现场施工人员、管理人员“三宝”配备情况,安全警示标志、防火设备等。

超载吊运: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平面图布置,按照PC构件重量确定塔吊型号,施工期间严禁超载吊运PC构件及其他施工材料,塔吊设置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4.4 技术风险安全管理与措施

基础施工方案:该工程地下两层,属深基坑,按设计要求进行土方边坡支护和降水,保证地基承载力和基础强度。

关键施工技术复杂程度及作业强度:该工程关键施工技术为PC构件吊运与安装,施工前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动画,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确定作业强度,并针对施工做出了详细的时间节点安排,比如上午几点开始预制外墙板吊装,指导实际施工。

时变结构的安全监测:该工程主要针对地基与基础的沉降进行观测,项目部专门制定了安全隐患预警体系,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4.5 环境因素安全管理与措施

临边、洞口防护工作由现场安全管理和安全检查督查到位;文明施工,预制装配式施工属于绿色施工范畴,大幅提升文明施工状况;PC构件堆放,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平面图布置,合理确定PC构件堆放场地,并按PC工厂规格与标准进行现场构件堆放,保证PC构件在卸车、堆放、起吊过程中不发生损伤,防止PC构件发生强度降低的事故。

5 结论

结合预制装配式住宅施工的新特点,确定预制装配式住宅施工安全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在现场安全管理中采取相应的举措,龙信老年公寓项目无安全事故发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挺生,王欣,唐菁菁,刘显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创新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43:379-383.

装配工年度总结篇(3)

龙信建设集团作为传统的建筑企业,抓住改制的机遇发展而壮大,在如今全球倡导绿色建筑的浪潮中,以建筑工业化为突破点,坚持转型升级不转行,坚持建筑为主业不动摇。龙信集团建筑工业化技术体系核心分为住宅全装修工业化和主体结构工业化。住宅全装修工业化分为模块化拼装式装修技术和CSI住宅技术,主体结构工业化则又分为住宅中采用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和公共建筑中采用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龙信集团工业化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94年开始的住宅全装修的探索。在全装修住宅中推进模块化设计及拼装式施工。管理模式中推行 “研发、设计、施工、服务”一体化,实现建筑装修设计一体化、土建装修施工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同时主编了行业标准《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第二阶段:2008年开始进行研究与实践的CSI住宅。CSI住宅是国家重点推进的住宅工业化技术。CSI直观理解为“中国的结构支撑体一填充体住宅体系”。CSI住宅外部结构支撑体采用高耐久性材料,延长住宅的使用寿命。层高在现有室内净高的基础上增加200—300mm作为架空地板层,各种管线铺设在架空层内,相当于每户增加一个管道层,实现了同层排水;土建施工时厨房、卫生间、内隔墙不定位,住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安放。

CSI住宅内部的填充体具有可变性。这些部品可以通过标准化、系列化,实现工厂化生产,以减少现场作业,确保产品质量。龙信集团参与了《CSI住宅建设技术导则》的编制工作,同时在自己开发的小区内进行了CSI构造房的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2010年开始与东南大学、日本鹿岛、中国建科院合作进行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研发及应用。建筑工业化目前不仅限于装配式混凝土(PC),也不等同于主体结构工业化,应该考虑整个建筑业产业链的整合和发展,要从建筑材料开始,包括材料、设备、设计、研发、施工、安装及运行等全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通盘考虑,内外装修一体化,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全面发展来认识建筑工业化。

建筑产业现代化就是用工业化的方式,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实现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生产工厂化、建筑施工装配化、结构装修一体化、过程管理信息化。统计表明,建筑产业现代化比传统施工节能20%、节水63%、减少建筑垃圾91%、节约工期40%、减少用工35%,渗漏空鼓等质量通病减少90%,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一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标准化设计的核心是建立标准化的单元。不同于早期标准化设计中仅是某一方面的模数化设计或标准图集,受益于信息化的运用,尤其是BIM技术的应用,其强大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能力突破了原有的局限性,更利于建立标准化的单元,实现建造过程中的重复使用。

二是部品生产工厂化。这是建筑工业化的主要环节。对于目前最为火热的“工厂化”,很多人的认识都止步于建筑部品生产的工厂化,其实主体结构的工厂化才是最根本的问题。主体结构的工厂化实现毫米级误差控制,同时还实现了装修部品的标准化。真正的工业化建筑,要在生产方式上实现变革,而不仅局限于预制率的多少。

三是建筑施工装配化。装配化施工中的核心在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两个层面,特别是管理层面,工业化运行模式有别于传统形式。相对于目前层层分包的模式,建筑工业化更提倡“EPC”模式,即工程总承包模式,确切的说,这是建筑工业化初级阶段主要倡导的一种模式。作为一体化模式,EPC实现了设计、生产、施工的一体化,使项目设计更加优化,有利于实现建造过程的资源整合、技术集成,以及效益最大化。通过EPC模式,能真正把技术固化下来,进而形成集成技术,实现全过程的资源优化。

四是结构装修一体化。即从设计阶段开始,与构件的生产、制作,与装配化施工一体化来完成,也就是实现与主体结构的一体化,而不是现在毛坯房交工后再着手装修。

五是过程管理信息化。即建筑全过程的信息化,设计伊始就要建立信息模型,各专业利用这一信息平台协同作业,图纸进入工厂后再次进行优化,在装配阶段也需要进行施工过程的模拟。同时,构件中装有芯片,利于质量跟踪。可以说,BIM技术的广泛应用会加速工程建设逐步向工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龙信集团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

案例1:老年公寓。一是采用BIM技术并创国内五个第一。建设成为国内第个建筑高度达到88米的预制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建设成为国内第一个采用CSI体系进行内装修的预制装配式公共建筑。卫生间、厨房采用整体安装;建设成为国内第个总体装配率(含内部装修装配率)达到了80%的公共建筑;建设成为国内第一个在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引入BIM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的预制装配公共建筑;建设成为国内第一个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如表1所示)

二是创立社区养老模式。目前国内养老产业可以归纳成9073,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龙信集团通过对国内外老年住宅开发、建设和服务模式的深入研究和调查,在企业社会责任的驱动下,思考如何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成为现实。龙信创立了国内先进的养老模式,即“社区养老模式”,实现“一碗汤的距离”、“候鸟式”、“一站式”的服务。

案例2:南通政务中心停车综合楼,实现工业化与绿色建筑的深度融合。项目概况:南通市政务中心北侧停车综合楼项目由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承接。项目总建筑面积48972.21m2,地上总建筑面积42085.27m2,地下总建筑面积6886.94m2,抗震7度,总高度为63.3米,共十六层。地下室部分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二层结构及以上为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采用工厂预制结构梁、板、柱至现场直接吊装施工,使传统建筑向工厂化、工业化发展。

项目科技创新;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屋顶太阳能、挂壁式光伏板与窗户一体化;内外填充墙采用成品隔墙板(ALC):装修与土建结构一体化设计、施工:雨水收集回收用于灌溉绿化;全过程信息化管理(BIM技术)。

项目总体目标: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工程、江苏省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三星)、江苏省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

项目总结:一是南通政务中心综合停车楼项目为南通首个工业化装配式公建项目,为江苏建筑业的转型升级起到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二是此项目为绿色三星级建筑,体现低碳、减排、节能环保,在工期缩短一半的同时,为政府公建项目开辟了新途径;三是此项目的承接,是龙信公司加速转型升级步伐的重要一步,公司借机整合内部资源,完成设计、研发、生产、总包、经营等各个环节,开辟龙信工业化模式,大幅提升龙信总包的竞争力;四是此项目以管理信息化为抓手,BIM技术、信息化全过程贯穿整个项目始终,建立龙信企业级BIM平台,逐步向工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龙信工业化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向

经营模式——两面市场模型。第一步:整合公司内外资源,打造一个两面市场,形成独特的、成熟、稳定的商业模式。龙信公司自从93年进军上海开始至今23个春秋,对总承包经验的积累、总结,对开发商和小业主的需求非常明确。利用公司总承包和房地产这两块平台,由研发设计牵头,将建筑承包商、建筑材料商以及各分包商整合。特别对技术研发、深化设计等多方面进行整合,更好地为开发商和小业主服务。同时利用这块平台,联合银行和金融,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为另外一面市场提供更好、更优惠的服务。

第二步;充分利用公司总承包经验,结合房地产开发和科技研发核心技术,以国家住宅工业化基地和建筑工业化发展联盟为基础,做强这块平台,做大两面市场,通过平台整合两面市场,为三方面创造新价值和新空间。

第三步:也是关键一步,龙信按上市规范和方向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并且尽快上市,通过上市这一手段规范企业、提高企业知名度,引进先进理念和优秀人才。只有形成这一良性循环,这样前面两步才能实现。

通过这三步努力,龙信才能成为中国式“鹿岛”,建筑业的“苹果”(见图1)。

龙信集团“三步走”战略。一是自我实践:探讨龙信工业化发展。自主开发老年公寓预制装配式项目,边学习边探索。二是走进南通,走向南京:总结龙信工业化承接模式。做好南通政务中心停车综合楼项目,打响龙信工业化政府公建项目第一枪,树立龙信工业化的行业地位,以南通项目为基础、工业化联盟为推动,走向南京,建立龙信科技创业园基地。三是走出江苏,面向全国:龙信工业化的核心不是PC,不是吊装,龙信的核心在于技术、管理、流程和标准的建立,要将这种核心竞争力可复制,开创龙信产业的新天地。

未来发展方向。龙信集团实行以南通为本部、上海为管理中心、南京为工业化中心、沿“长江经济带”向武汉(荆州)以及成都、重庆方向延伸发展的工业化战略布局,将形成以“长江经济带’为中心,以“京津冀”和“珠三角”为两翼联动发展的局面,同时龙信集团移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号召,开辟东南亚(马来西亚、缅甸)、中东(沙特)等海外市场,整合优势资源,建立龙信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实现从“传统建筑承包商”向“建筑产业现代化整体服务商”转变,为中国住宅工业化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需要政府层面提供的支持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高度重视,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希望在以下几个方面能更加深入细化。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健全质量安全验收监管体系;在工业化推进过程中要加强监管,研究调整市场准入制度,完善现有的质量监督制度:

二是完善配套政策支持,大力推进省政府2014(111)号文件和各地配套政策的实施力度:

三是编制完善工业化发展规划,避免一哄而上,产能过剩后形成无序竞争

四是加大政府项目支持力度,政府投资的保障房、公建、市政基础设施等优先采用工业化方式建造;

五是政府项目推行采用总承包管理模式(EPC),完善招投标等相关管理制度;

装配工年度总结篇(4)

理顺装备档案管理布局结构

首先做到一点、一线、两块、三面。一点即装备档案管理中心点――教育技术装备办公室;一线即从档案柜和计算机文档形成一条立体交叉档案管理线;两块即城区和乡村;三面即中学、小学、幼教,点、线、面、块各有专责。其次做到科室档案建设系统化,制定并落实了科室和中小学装备档案管理岗位责任制。

实行文件资料分类归档

把文本档案分类装盒入柜,每个档案盒都有标签,便于查找和归档。我们把文本档案分别装入30多个专用文件盒。分别设有部级、省市级装备文件夹及建室标准和仪器、设备、器材标准,包括各年度省市和本市装备工作计划和会议要点、装备总结和工作汇报、方案等。也包含一些农远装备、图书装备、小科装备、“四室”装备、历年中小学功能室建设情况等。此外,还包括一些配备统计、装备投入等资料。

除文本建档外,还实现了计算机管理。装备办电子档案分别建有15个电子文档类别,与纸质文本档案相对应,包括规划(省规划、市规划和本市装备五年规划、农远规划等)、计划(省计划、市计划和本市各年装备工作计划)、总结(省总结、市总结和本市各年装备工作总结、加试、工程项目总结等)、方案(农远方案、各功能室装备方案、会议方案、活动方案等)和全市教育自然情况及功能教室建设情况、装备配置等详细数据。现在装备办公室存有教育技术装备文档800多种1 300份,电子文档600多种1 200多份,有些资料特别珍贵。

制定严格执行档案归还制度

新来档案资料要及时归档,档案资料用后要归到原文件盒里,做到装备文本来了有专位存放,查找随手可拿,填报表准确无误。通过档案规范化管理,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带动办公室其他方面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分类指导,加强基层中小学装备档案管理

在做好市级装备档案管理的同时,我们还通过制定装备档案目录指导检查,举办装备档案管理培训班和年终督导检查等形式,加强基层学校装备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在中小学校实行“三配套”管理

“三配套”即要求各学校管理队伍配套,规章制度配套,管理设施配套。仪器陈列表、实验目录、规章制度、仪器账目、资料软件、四室安全卫生、档案本身管理实现规范化。要求各校及时把新到仪器录入到长春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软件系统里,实现对全市教育技术装备的网上动态管理。“三配套”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建立,为装备档案管理提供了保障,使档案管理人员有章可循,责任明确,使榆树市装备档案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昔日的杂乱无章,计算机满桌面都是文件夹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规整、清晰的装备档案体系。

装配工年度总结篇(5)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214

0 前言

近年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整个钢铁企业产能过剩,市场需求减少。大型钢铁企业利润逐渐减少,甚至出现逐年亏损的局面。如何提高操作水平、减少钢包浇注过程温降(降低出钢温度),成为各个钢企近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钢包作为炼钢工序与连铸工序之间的盛钢容器,其在生产周转过程的热状态,直接影响出钢和盛钢过程中钢水温度的变化。钢水温度波动对连铸浇铸的影响非常大,并且影响整个生产节奏。钢包在周转使用过程中加上钢包盖后,对于钢包的散热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也使钢包周转过程中的热状态更加趋于稳定,为准确控制钢包温度和温降创造条件,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钢包在周转过程的热损失。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二炼钢为降成本,实现节能降耗,将在LF工位及VD工位安装钢包加盖系统。 为此,根据其现场环境设计了一种龙门式钢包加盖机构。

1 龙门式钢包加盖机构总体设计

1.1 钢包加盖机构设计原则

钢包加盖机构设计,将遵循三个原则:安全可靠,开合方便,简单实用。

1.2 包加盖机构所要实现的要求

(1)实现钢包加盖:当钢水包落入罐座时,操作人员通过控制按钮迅速将包盖落下并盖上;

(2)实现钢包揭盖:当钢包需要揭盖时,操作人员通过控制按钮可迅速将包盖揭开;

1.3 龙门式钢包加盖机构总体模型及组成

(1)设计完成后的龙门式钢包加盖机构整体模型如图1所示(见附图)。

(2)龙门式钢包加盖机构组成及参数:龙门式钢包加盖机构主要由龙门架主体装配、小车装配、横移装置、横移油缸、提升油缸、轴承座装配、吊具装配、钢包盖装配、事故吊具、楼梯、维修平台、液压系统、电控系统等模块组成。

设备主要参数:提升距离1米、横移距离1米(平行于龙门架方向)、横移距离0.5米(垂直于龙门架方向)、龙门架宽度7米、龙门架高度6.94米。

(3)液压控制系统:钢包加盖液压系统采用开式回路,多负载并联结构,液压缸的速度控制在上下行30mm/s,泵选用28排量的轴向柱塞泵,电机22KW。

2 关键部位的结构设计

2.1 小车装配的结构设计

(1)在整个龙门式钢包加盖机构中,小车装配的结构设计非常关键。因为本机构中,所有动作包括前后、左右及提升都集中通过小车的结构来满足要求。这样同时可以减小整个结构并使布置更加合理。小车装配主要由车轮轴、轴套、车轮、轴承座、小车架、铜滑条等组成。小车装配整体三维模型如图2所示(见附图)。

(2)车轮轴与轴承之间采用紧配合,车轮轴与轴承座之间留0.5mm间隙以防车轮因受力后卡阻。安装横移油缸位置下部采用加强筋,前端两侧布置配重块,以保车体平衡性能。

2.2 吊具装配的结构设计

(1)吊具装配在整个龙门式钢包加盖机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需连接提升油缸,对下连接钢包盖。而且揭盖与取盖动作能否顺利实现,关键在于吊具与包盖之间的关联设计。吊具装配主要由吊具支撑盘、吊具梁、吊具导轴、吊具钩套、吊具挡环、提升油缸销轴等组成。吊具装配整体三维模型图3所示(见附图)。

(2)吊具装配中的三个吊钩分布在直径为2400mm的圆周上,与钢包盖上的吊环相配,呈120度布置。吊钩总高522mm。为方便吊具在现场进行调节方向及安装,吊钩的设计采用活动形式。

3 油缸行程及选型

横移油缸的参数:活塞直径D=80mm,活塞杆直径d=45mm,行程S=500mm。P=250bar,V=30mm/s。

提升油缸的参数:活塞直径D=140mm,活塞杆直径d=100mm,行程S=1000mm。P=250bar,V=30mm/s。

当横移油缸无杆腔进油时,根据公式:

当提升油缸无杆腔进油时,根据公式:

综上计算:龙门式油缸所需流量:

Q=2Q1+Q2=2×9+28=46L/min

4 液压系统电机选型、液压泵阀选型

4.1 电机选型

由于现场实际情况,每个液压站需对应三个工位的钢包加盖操作。经现场与客户当面沟通,客户告知每个液压站连接工作装置同时工作的不会超过两台,每个负载动作都是单动,不存在联动的情况。工作时油缸的流量不会出现分流的情况。根据现场客户的实际要求作出选型。

液压站:P=140bar,Q=Q龙+Q悬=28+28=56L/min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电机功率,为了保证功率储备及散热的功率损耗,P总=1.3P功=19Kw,根据计算结果,选择22Kw的电机。

4.2 液压泵阀选型

根据上述计算,主泵和主阀通过具体的数据匹配选出,为系统合理的提供动力和控制,主泵选择斜轴式柱塞泵,主阀选择华德液压的标准的电磁阀,将控制阀集中在阀块上面,这样利于集中布置和维修。

4.3 电控系统设计要求

因为该液压系统动作少,无需电比例来控制阀的开口,选择开关量来实现动作的开合,电控部分将采用模拟量来控制,并配有操作台,操作台上面将布置各个动作顺序的开关按钮,并会有堵塞和低液位报警的灯,一旦系统油液受到污染,回油过滤器的滤芯将会因大颗粒污染物而堵塞,产生回油压差,进而压差报警启动,提示应该对油液进行跟换或者精过滤。

5 龙门架主体受力分析

5.1 龙门架基本参数

龙门架长7000mm,高6940mm,宽1350mm,总重3.52吨。承受力总重为6吨。

5.2 受力模拟分析

(1)利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对龙门架进行受力分析。模拟出其最大变形范围,确定其结构是否合理,能否承受总重为6吨的力。经过模拟计算,如图4所示(见附图)。

(2)通过分析,图中红色区域为龙门架最薄弱部位,变形为1.067mm,而最小变形处为图中绿色区域,变形为0.001mm。

(3)该龙门架结构简单,在承受总重为6吨力的情况下最大变形才1.067mm。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6 结论

该龙门式钢包加盖机构设计完成后,已应用于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二炼钢。经过一年的运行,整体结构牢固可靠,机构动作顺畅,自动化程度高。为企业节约吨钢成本10元左右。

(1)本文通过钢包加盖所要实现的要求及特点,确定了最佳的总体设计方案,满足特定的工艺和运行要求;

(2)合理计算并验证了主要结构参数,尤其对龙门架的结构进行了受力分析,完全能满足设计要求;

(3)这种龙门式钢包加盖机构整体结构简单、紧凑,自动化程度高,为钢铁企业降本增效发挥巨大作用。

装配工年度总结篇(6)

一、建立控制机制,明确工作职责

装备服务处专业化服务遍及东方公司国际、国内和海上、陆上各个探区,工作区域点多、线长、面广,相当复杂,人员流动频繁,管理难度大。为此,通过多年的探索在薪酬分配上实行了装备服务处与下属单位两级管理模式。一是装备服务处建立薪酬管理委员会,人员构成由主要领导、财务经营主管领导、人事科、财务经营部门等,其主要职责是宏观调控、科学预算、计划管理、平台搭建,横向协调,总量的控制。二是所属单位建立薪酬领导小组,行政一把手负总责,每个单位根据工作量大小均配备了专兼职薪酬管理人员。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政策的落实,薪酬的兑现。

二、坚持总额控制,不准擅自突破

一是完善制度,统一平台。制定了《装备服务处薪酬管理实施细则》、《装备服务处奖金分配暂行办法》,制度工资执行公司统一平台,奖金发放执行装备服务处统一平台。 二是坚持原则,总量控制。奖金分配总的原则:指标挂钩,考核兑现;共性指标为主,个性指标为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总量控制,微观搞活;兼顾地震队水平,考虑探区特点;打破平均主义,体现多劳多得。三是科学测算,计划管理。装备服务处对下属单位的生产奖按价值工作量占35%、职工人数占65%进行核定,做到生产奖讲公平。效益奖按装备服务处与各单位签订的经营责任书考核兑现,做到效益奖讲贡献。四是为保障总额的控制,每年下达三个计划:《工资总额临时计划》、《工资总额调整计划》、《年度工资总额计划》。

三、坚持程序控制,不准先斩后奏

一是规范程序,严格控制。做到了控制前移,重点突出事先和过程控制,各单位工资总额的控制由装备服务处人事科统一控制,先审批后发放。二是发放流程控制。做到了“双签”与“双审”,即所属单位行政领导和装备服务处行政主要领导签字后,人事科工资管理人员和科室长审核后,方可发放工资和奖金。

四、坚持项目控制,不准巧立名目

一是制度工资完全按照东方公司设计的工资单元执行,超出范围的一律不予审批,巧立名目的要认真查处。二是奖金由装备服务处人事科统一明确了项目名称,针对有些单位奖金种类不够规范,下发了《关于规范调整奖金分配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奖金发放标准和项目种类,提出奖金的发放,必须控制在本单位工资总额范围内。奖金项目原则上设月度生产奖、季度考核奖(项目考核奖)、年度绩效考核奖、年度综合考核奖。

五、建立激励机制,营造和谐氛围

装配工年度总结篇(7)

0 引言

随着通信行业基础设施的广泛建设,通信行业市场管理逐渐趋于正规化,在现有的竞标模式下,如何能在竞争激烈的通信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了各个供应商首要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重点对通信机房中的直流配电柜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在满足行业标准要求功能的前提下,提高了直流配电柜结构的通用性,使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成为了可能。

1 总体方案设计

1.1 设计方案分析

低压直流配电柜主要应用于通信局站传输设备机房内机列的端首,为本列通信设备进行直流电源分配和故障告警,其结构在满足行业标准要求性能指标的前提下要满足以下要求:

(1)配电柜组装零部件要具有高度互换性,减少生产物料种类;

(2)单元结构的配置灵活可靠,要满足不同容量单元的安装;

(3)铜排的选取要满足配电柜载流量的要求;

(4)耐电压水平:带电回路两导体之间及任一导体与机壳(或地)之间的耐电压水平不小于1000V(DC),1min不击穿、无飞弧;

(5)绝缘电阻:各带电回路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Ω,试验电压为500V(DC);

1.2 总体布局设计

通常一台低压直流配电柜由柜体、内部安装件、铜排、断路器以及告警单元五部分构成。那么本次结构标准化设计的内容就包含柜体设计、内部安装件设计、铜排设计这三部分,现以相同高度600mm宽的直流配电柜为例进行设计。

1.2.1 柜体设计

常见配电柜的柜体有焊接式和拼装式两种,本次设计的重点在于提高配电柜结构的通用性,减少零件管理的成本,因此按照拼b式机柜结构进行考虑。

既然两种尺寸的拼装柜体仅在深度方向上不同,那么我们可以考虑将不涉及深度尺寸的角部立柱、门板和上下包板作为一种标准化的零件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备货,所有的拼装式机柜角部立柱、门板和上下包板都一样,这样每次只需要加工上下盖板、侧条和侧盖板这三种关系到机柜深度的零件就可以完成一台电源柜体的组装。

1.2.2 内部安装件设计

要提高直流配电柜的通用性,那配电柜内部的安装尺寸、结构形式和装配方式必须统一。该类电源的内部结构形式统一按照中间安装熔丝或空开、两侧进行走线的结构进行设计,中间熔丝和空开的安装尺寸都按照300mm宽度进行设计,那么两侧的走线宽度也就确定了。

在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安装板的设计,以往配电柜中不管多少分路都设计一块分路安装板,那在实际的生产中我们就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不同分路的配电柜我们都必须重新设计它的分路安装板,如果客户对分路进行了调整那我们已经加工的分路安装板就只能报废处理。现在通过标准化设计我们将分路安装板做成标准20mm宽的窄板,在客户选用不同分路时,我们选用不同数量的标准窄板再配合DZ47型材导轨,就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安装也比较方便。

1.2.3 铜排设计

铜排的设计所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必须满足载流量。从实际使用的情况来看,机房内单台配电柜的电流总输入可以划分为两部分,一个是400A以下,另一个400A~630A。按照常用单层铜排载流量计算方法:

40℃时铜排载流量=排宽*厚度系数

厚度系数:母排12mm厚时为20;10mm厚时为18;8mm厚时为16;6mm厚时为14;5mm厚时为13;4mm厚时为12,;3mm厚时为11。

额定载流量为400A时,若选用3mm厚铜排,应选用36.4mm以上宽度的铜排;额定载流量为630A时,若选用3mm厚铜排,应选用57.3mm以上宽度铜排,若选用6mm厚铜排,应选用45mm以上宽度铜排。

配电柜总输入熔丝处的接入导电体考虑到连接铜鼻子的接触面积,现将接入导电体和连接导电体的铜排都选用60mm宽、3mm厚的铜排,这样在保证载流量的前提下减少了铜排的用料,而且统一了结构。但对于分路的单元导电体,当总输入630A的电流时若选用3mm的铜排,铜排宽度将近60mm宽,受配电柜内部安装尺寸限制将无法安装,因此选用6mm厚、45mm宽的铜排作为总输入630A时的单元导电体就能满足要求。当总输入400A的电流时,我们就可以选用3mm厚、45mm宽的铜排作为单元导电体,这样就能在保证内部安装尺寸的同时满足不同安数的电流总输入了。

2 关键参数设计

作为一台配电设备,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到它的绝缘强度和电气间隙。以下从配电柜的电气间隙和绝缘强度等方面进行设计。配电柜中需要考虑绝缘强度和电气间隙的是整个带电回路,在设计中也就是考虑铜排与柜体之间的绝缘强度和电气间隙。

2.1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铜排与柜体间连接最近的地方就是分路的单元导电体通过尼龙垫柱与分路安装板进行固定的地方。目前市面上的断路器包括施奈德、正泰等品牌规格尺寸都是一致的,断路器安装孔底面距离安装板23mm,因此单元导电体与分路安装板之间的垫柱高度为23mm。通过查行业标准YDT 939-2014《传输设备用电源分配列柜》得知绝缘电压≤60V、额定电流>63A时的爬电距离4mm、电气间隙3mm。单元导电体与分路安装板之间的尼龙垫柱用2个M5X10的盘头螺钉固定,那么两个螺钉之间最短距离为9mm,无论爬电距离或电气间隙都满足。

2.2 绝缘电阻和绝缘强度

现在我们得知带电回路与柜体之间的最接近处是空气绝缘,且最小间距是9mm,根据均匀电场下绝缘电阻与绝缘厚度成正比,与导体面积成反比,即

取δ=9mm,A=19.625 mm2,经查资料得知,在20℃时,空气的电阻系数ρV=3×1010Ω・mm,计算可得RV≈1.376×1010Ω,绝缘电阻均远大于标准要求。

按冲击强度计算绝缘厚度公式为:

由(2)可知,绝缘厚度只与冲击电压有关,查资料得知空气的长期工频击穿强度为2KV/mm,将冲击电压UBIL=1000V,Eav=2KV/mm,代入(2)式得t=0.78mm,远小于设计的9mm。

再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首先确认直流配电柜不与输入电源和任何负载连接,使用500V直流档绝缘电阻测试仪在常温环境下测量单元导体与地排之间的绝缘电阻,测量值≥500ΜΩ,远大于行业标准;同时使用耐压测试仪在单元导体与柜体之间以及单元导体与地排之间施加50Hz、1000V直流电压1min,实验结果无击穿和飞弧现象。

综合以上分析和试验结果可知,直流配电柜的绝缘电阻和耐电压水平均满足行业标准要求。

3 小结

低压直流配电柜结构通用性设计旨在提高生产单位的库存管理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结构的标准统一,可以大大减少零部件的种类,减少了库房管理的压力,同时有利于标准零部件的批量生产,从而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其实不止是配电柜,对于其他任何产品来说统一的结构类型可以大大的方便企业的规模化生产,这也是现代化生产的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装配工年度总结篇(8)

1.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适应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形成有利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促进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协同配合,有序发展装配式建筑。

2.坚持分区推进、逐步推广。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产业技术条件,划分重点推进地区、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以点带面、试点先行,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局部带动整体的工作格局。

3.坚持顶层设计、协调发展。把协同推进标准、设计、生产、施工、使用维护等作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有效抓手,推动各个环节有机结合,以建造方式变革促进工程建设全过程提质增效,带动建筑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意见》提出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工作目标:

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同时,逐步完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推动形成一批设计、施工、部品部件规模化生产企业,具有现代装配建造水平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化技能队伍。

《意见》提出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八项重点任务:

1.健全标准规范体系。加快编制装配式建筑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支持企业编制标准、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社会组织编制团体标准,促进关键技术和成套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标准规范。强化建筑材料标准、部品部件标准、工程标准之间的衔接。制修订装配式建筑工程定额等计价依据。完善装配式建筑防火抗震防灾标准。研究建立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和方法。逐步建立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体系。

2.创新装配式建筑设计。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推广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方式,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高建筑领域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加强对装配式建筑建设全过程的指导和服务。鼓励设计单位与科研院所、高校等联合开发装配式建筑设计技术和通用设计软件。

3.优化部品部件生产。引导建筑行业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合理布局,提高产业聚集度,培育一批技术先进、专业配套、管理规范的骨干企业和生产基地。支持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完善产品品种和规格,促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优化物流管理,合理组织配送。积极引导设备制造企业研发部品部件生产装备机具,提高自动化和柔性加工技术水平。建立部品部件质量验收机制,确保产品质量。

4.提升装配施工水平。引导企业研发应用与装配式施工相适应的技术、设备和机具,提高部品部件的装配施工连接质量和建筑安全性能。鼓励企业创新施工组织方式,推行绿色施工,应用结构工程与分部分项工程协同施工新模式。支持施工企业总结编制施工工法,提高装配施工技能,实现技术工艺、组织管理、技能队伍的转变,打造一批具有较高装配施工技术水平的骨干企业。

5.推进建筑全装修。实行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协同施工。积极推广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的装修模式,促进整体厨卫、轻质隔墙等材料、产品和设备管线集成化技术的应用,提高装配化装修水平。倡导菜单式全装修,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6.推广绿色建材。提高绿色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比例。开发应用品质优良、节能环保、功能良好的新型建筑材料,并加快推进绿色建材评价。鼓励装饰与保温隔热材料一体化应用。推广应用高性能节能门窗。强制淘汰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质量性能差的建筑材料,确保安全、绿色、环保。

7.推行工程总承包。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可按照技术复杂类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总承包企业要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造价负总责。要健全与装配式建筑总承包相适应的发包承包、施工许可、分包管理、工程造价、质量安全监管、竣工验收等制度,实现工程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及采购的统一管理和深度融合,优化项目管理方式。鼓励建立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能力。支持大型设计、施工和部品部件生产企业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健全管理体系,向具有工程管理、设计、施工、生产、采购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型。

8.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落实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加强全过程监管,建设和监理等相关方可采用驻厂监造等方式加强部品部件生产质量管控;施工企业要加强施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和检验检测,完善装配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公示质量安全责任主体和主要责任人。加强行业监管,明确符合装配式建筑特点的施工图审查要求,建立全过程质量追溯制度,加大抽查抽测力度,严肃查处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意见》提出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四项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要因地制宜研究提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目标和任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组织具体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指导、协调和支持力度,将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工作,列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定期通报考核结果。

2.加大政策支持。建立健全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结合节能减排、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污染防治等方面政策,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条件的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企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符合新型墙体材料目录的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可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在土地供应中,可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相关要求纳入供地方案,并落实到土地使用合同中。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出台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规划审批、土地供应、基础设施配套、财政金融等相关政策措施。政府投资工程要带头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装配式建筑“走出去”。在中国人居环境奖评选、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评估、绿色建筑评价等工作中增加装配式建筑方面的指标要求。

装配工年度总结篇(9)

一、汽车总装生产车间的规划思路

国内汽车企业针对顾客关注的影响产品安全性能的关键工序,通过事前进行认真研究这些关键工序的过程性能和过程能力,并根据每个影响关键特性的过程性能和过程能力水平,及其对汽车性能的影响程度来考虑资本集中投入。配置相应的自动检测、自动显示、自动控制及自动补偿等功能为一体的生产设备,这些设备既能防止产品关键性能失控造成人为判断错误,达到确保汽车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又能把装配汽车技术状况立即显示出来,并储存在计算机中作为数据分析和交通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

二、汽车总装车间的工艺布局

国外汽车企业总装车间根据产品特点和生产规模均采用精益化、模块化,并按汽车工艺流程进行工艺布局。设计特点都是以适应大批量、多品种、高质量要求为目标。因此,国内汽车企业总装车间工艺布局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汽车总装车间工艺布局基本原则

(1)按工艺路线和生产流程进行设备布局。各种设备应根据工艺路线生产节拍和工序要求按“U”字型排列组合,每3台或4台设备及物料输送装置构成一个生产单元,形成一个流生产方式。“U”字型生产线是一种具有多品种混流,多任务位操作的柔性生产线,其优点是缩小操作者行走路线,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合理利用厂房生产作业面积,充分发挥车间有效面积的作用。正确地规定装配设备与通道的距离,合理考虑工人作业活动面积,工具箱、工作台、工位器具和物料摆放位置都应在车间布局时充分加以考虑。

(3)考虑特殊设备的工作特性。对于有特殊工作要求的设备,在现场布局时应给以特殊的考虑。如高精度设备应布置在光线好、振动小、灰尘少的工作环境,以利于维护设备精度。如易受电流、电压影响的设备应考虑独立的工作线路,或装有可靠的稳压电源,以保证这些设备的工作稳定性和正确性。

2.汽车总装车间工艺布局

(1)总装车间应按照“精益规划”原则建立生产组织。所谓精益规划就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针对汽车企业多品种的生产特点,在关键生产过程合理组合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境和检测诸要素,从而实现用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产出的效果。

(2)总装车间应以顾客关注点来研究工艺布局。企业应从部装质量和总装质量的稳定性出发来实施工艺布局。要实现部装质量的有效控制,在工艺布局中就应以顾客关注的质量、价格和服务,作为工艺布局中部装策划输入,并对影响部装的关键工序的人员、机器、方法、材料、环境和检测合理策划,才能保证部装策划的输出为优质产品。要实现总装质量的有效控制,就应对影响产品总装质量的最终检验按国家标准规定的试验项目配备合适的检测设备。

三、汽车装配工艺和质量控制

1.汽车总成的质量控制

(1)成套仪表总成装配成套仪表总成包括仪器、控制开关、无线电、烟灰盒及其他零件的装配。在装配前这些零件都已进行检验,且在独立装配线上进行装配,其装配过程比较容易。成套仪表总成接线装置是复式布置且与主装配线连结,而不是由单独联结器与主仪表相连结。

(2)车门总成装配车门总成装配包括车门内饰、车门玻璃、车门控制系统及其他零件的装配。在装配前这些零件已进行检验,并在独立的装配线上进行装配。车门总成装配后采用检测仪进行性能检查,在检查过程中能准确地识别缺陷和排除故障。装配好的车门总成由输送机构传送到汽车总装线。

(3)底盘总成装配底盘装配线是一条特殊的装配支线,支线轨道是在总装线一边,其所装配部件由2条相邻的部件装配线运送,各自进行前后桥总成装配。这些部件装配线是吊置的,其前进速度与总装线上主传送器保持同步。车架吊在架空轨道上,吊起高度可自由变换,装配时不用翻转,工人可自由地在车架下面的空间走动。当车架吊到一定高度时,在车架下面装配底盘零件,装配好的底盘经过调整后装车轮。当车轮装到底盘上时,底盘降到架空的轨道上进行打气,每个车轮各自与空气管连结,空气供应回路是一个连续的封闭系统,有一个总的活动开关。车轮打好气后,底盘沿着轨道经传送设备到达装配线,吊挂链条自动脱开,滚动式支架在中途返回到总装线起点,然后底盘进入总装线。

2.汽车总装的质量控制

制定相应的《岗位作业记录表》,要求工人严格按规定执行;制定相应的《关键工序过程能力研究指导书》,要求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关键工序过程能力测定;制定相应的《关键设备点检表》,要求工人严格按规定执行;制定相应的《关键设备机械能力研究指导书》,要求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关键工序机械能力或者设备精度的测定;制定相应的《关键设备预防性管理计划》,要求管理部门严格按设备预防性管理要求执行。

3.汽车总装后性能检验

在汽车总装完成后,汽车将进行检测线检测、调试和道路行驶等检测环节。其检测项目有:轴重、制动、车速表、侧滑、废气排放、喇叭声级、灯光、外观等。其中,在检测线检测之前,需依据检测设备进行车轮定位及灯光照射位置的调试,在数据满足技术条件要求后保存结果,性能检验项目除常规检测线检测内容外,还有底盘测功、发动机测试、油耗、转向角检测、底盘间隙检测等。检测线一般按单线布置,工位数量按4~6个设置,软件系统是按模块化系列设计的,各系统之间应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直接性,检测线必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可靠性及齐全的功能性,并有强大的数据库存储功能。在数据库中需存贮每辆受检车辆的各项数据,可随时查询并统计日检、月检、年检车数并打印出所需报表,同时软件系统应进行注册登记,符合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A 468《机动车安全检验项目和方法》、JT/T478《汽车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规范》及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常规检验资格许可技术条件》等最新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四、结语

装配工年度总结篇(10)

1发动机装配线概述

发动机装配线尽管具备各种功能,但其最终目的、最基本功能就是保质、保量和按节拍装配出合格的发动机。新工艺、新技术及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使发动机装配向智能化、数字化和可视化发展,未来的发动机装配线的规划将有更多选择。并且装配线上的自动化设备主要有自动打号机、拧紧机、自动翻转机以及其他专用装配设备等,可大大提高装配线的装配能力。

2发动机装配线设计

(1)产品质量保证功能。由于质量保证功能定位的依据是制造业产品的档次和产量,质量保证功能也是确定质量保证措施的原则。由此可知质量保证功能是装配线的核心,是一条装配线最基本功能,也是其耗资最大的部分。(2)识别与防错功能。识别是指通过两种以上产品的装配线,对进入装配线的零、部件进行识别,并给全线带有智能功能的料架发出指令,料架自动切换信号,显示应取的零件,同时对有调整环节的设备发出指令。自动调整的设备,按指令自动切换到相应部位与程序;手工调整的部位,指示操作者进行调整;有人机界面的工作站,按指令切换到相应显示和信号[1]。

3实例分析

3.1某发动机装配线及物流系统概述

AMS装配管理控制系统是实现在装配过程中的装配数据收集并进行管理的一套数据库管理系统。

该系统不仅能够满足于解决整个发动机装配生产过程中具体涉及到的各种生产控制要求,而且和国际国内最新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和信息控制技术相结合,使整个系统既满足了生产装配的要求,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柔性便于扩展。

3.2系统拓扑结构

根据AMS系统的控制对象的区域和工位设备化,AMS系统在整个装配线控制过程中采用分布式控制方式;采用区域控制和工位控制相结合的理念,整个系统将分成不同的层次:装配线,区域和工位;每个区域都有独立的PLC进行控制;整个控制系统通过Ethernet与Profibus两种网络连接方式来建立架构,数据采集PC采用Ethernet网络进行通讯,区域控制PLC和区域控制PLC、区域PLC和设备工位PLC之间通过Ethernet方式进行互锁控制。

依据装配线工艺需求将整个装配过程分成主装配线、连杆分装线等;另外为了满足线与线之间的传递。在装配线的上线部位进行(或打刻工位)发动机的条码信息输入和打印,在发动机的下线工位处配置装配数据下线PC,进行发动机的下线数据下载。

结构图如图1所示:

4 该设计系统的AMS功能

(1)实时生产监控模块。对整个装配流水线的生产装配过程操作、电控设备工作运行状态等的监控。

(2)设备故障报警管理模块。实时显示现场出现的各种电控设备的故障及报警,根据生产过程报警等级化,通过文本和声光等方式进行报警;对装配生产线产生的故障代码,进行故障原因分析,提出解决方案(预设在数据库中的代码和解决办法,故障删、补);并归档,可对历史故障进行存储、查询、统计和报表打印。代码和故障内容进行增、

(3)产品质量管理模块。产品质量数据的采集、管理、查询、统计报表、打印等。通过质量报表统计出生产总数、合格装箱数、不合格数。通过铭牌上的产品编号可以查询出该产品的生产数据,实现产品质量追溯。能够对不同的产品机型的生产数据进行每周、每月、每年统计,自动计算产品一次合格率和不合格率,可打印输出。

5结语

总的来说,发动机装配线及物流系统是制造业生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装配线也是发动机最终状态、最终结构、最终精度的展示,对确保发动机的精度、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合理地规划发动机装配线及物流系统,以更好地实现产品的高精度、高效率、高柔性和高质量。

装配工年度总结篇(11)

2实验平台机械结构的总体设计

2.1总体方案设计

在借鉴国内外先进产品的机械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平台实际应用的需要,切割机实验平台的整体架构模型采用龙门架构,如图1所示。控制平移工作台在Y轴方向运动时采用一个机械传动结构,中同步轮固定在步进电机上,大同步轮固定在光杠的中间位置,二者通过同步带相连接,形成传动链。光杠两端分别固定一个小同步轮,与控制柜另一端支架上的小同步轮通过长条同步带相连接,同步带的某一位置与平移工作台支架紧固在一起。当步进电机收到驱动脉冲后,传动链开始传动,光杠带动同步轮转动,使与之连接的同步带传动,进而带动平移工作台沿着导轨在Y轴方向移动,最终实现对Y轴的运动控制。而控制X轴方向运动相对简便,只需通过一个接口,连接下位机与平移工作台即可直接通讯,从而控制切割机喷嘴沿X轴方向的实时运动。

2.2X轴平移滑台设计

火焰切割机割枪放置在X轴上,X轴的运动由滚珠丝杠驱动,由双光杠支撑。在Pro/E环境下设计的X轴平移滑台三维结构图如图2所示,研制的平移滑台实体图如图3所示。

2.3Y轴机械结构设计

(1)Y轴左右支架设计Y轴机械结构为龙门式架构,两侧采用同步带轮驱动,龙门台架的高度通过定位孔可调,设计的Y轴机械结构的左右支架如图4所示。(2)Y轴传动机构设计Y轴传动由两侧同步带传动机构驱动,并由滑动单元在两根SBR型直线导轨上实现滑动平移。SBR16UU滑动单元标准件与Pro/E模型图如图5所示。本实验平台搭建中选用的是HTD-3MBS型同步轮及与其相配的HTD-3M同步带,表1为同步带参数,表2为采用的同步带与同步带轮参数表。滑块与平移工作台支架相连接,使平移工作台可以沿着导轨平行滑动。滑动单元属于标准件,选取时需要综合考虑负重、摩擦、安装工艺等,可参照各系列实物图进行合理选择。本实验台选用开口向下滑动单元SBR-UU,型号SBR16UU中的16代表内径为16mm,导轨与SBR16UU规格配套。光杆总长650mm,两端各留出105mm,其直径为12mm,用于小同步轮;光杠中间的直径为16mm,其长度为440mm,固定大同步轮。设计的同步带、同步轮组装图如图6所示,研制的同步轮支架三维结构图如图7所示。

2.4切割机控制柜设计

控制柜侧面设计成拉门格式,一方面考虑到电机的安装与布线,另一方面可以放置一些维修工具和切割机其他零件;底端连有万向轮,可自锁,方便移动;平移工作台与滑块连接的支架由槽钢加工而成,在适当的位置布满了螺纹孔,满足Z轴上不同加工高度的需要;坐标轴量程处装有行程开关,保障了加工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切割机控制柜三维结构图如图8所示。

3系统在Pro/E环境下的装配

3.1Pro/E简介

1985年,PTC公司开始参数化建模软件的研究。1988年,推出了V1.0版本的Pro/ENGINEER。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推出了Pro/ENGINEER2000i2。PTC的系列软件包括多项功能,主要应用于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大型装配体的管理及功能仿真等诸多领域。此外,Pro/ENGINEER还提供了全面、紧密的产品开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