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中专计算机实习生大全11篇

时间:2022-02-22 10:00:43

中专计算机实习生

中专计算机实习生篇(1)

于其他学科不同,计算机教学没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计算机作为一种智能化的工具,其硬件的发展速度难以预料,软件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传统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以老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学生只能了解一些最基本的死知识,根本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因此,在计算机实操教学过程,应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被动性的学习转向主动性的学习。

1. 计算机实操教学的特点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实操课是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操课不仅仅是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而且是理论课的延伸和重要补充,是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的重要环节。实操课于理论课不同,其课堂教学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学形式灵活,气氛活泼,教学任务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因此,实操课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控制能力,而一旦学生不具备这种能力的话,就会使得实操课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

2. 中专生学习现状分析

目前随着中专生招生体制的改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整体素质大幅度滑坡和参差不齐,中专生学习能力普遍低下已成为了中专教育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wwW.133229.COM

2.1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中专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学习仅仅是应付差事,只是谋生的手段,缺乏终身学习理念;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无目标计划,过分依赖老师;学习方法单一,不能灵活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策略解决问题。其原因是职教的社会认知度不高,中专生具有自卑心理,认为“低人一等”,上职校往往是无奈之举。

2.2 缺乏运用知识的能力

中专生的表达能力差,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互动环节甚至一言不发;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易逃避退缩;另外,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也是中专生中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尤其是来自农村生源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约束和原就读学校教学设备滞后与陈旧,导致很多实践活动不能开展或草草应付了事。

2.3 自主学习和自我控制的内涵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个体为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即学习呈现自主、主动、创造三个层次并相互依存。[1] 自主性学习具有自愿性,目标性,行为性的特点。即自主性学习者在自身的需求促进下,为完成一定的学习目标,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实现自我满足的欲望,而采取的学习行为。学生要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这是自主学习的课堂特征[2]。

3. 计算机实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控制能力的途径

计算机的实操课是实践性,动手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计算机教育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由于教学主体正在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自主性学习为主,辅以一种或多种媒体完成学习内容已成为实际需要。本文认为,在计算机实操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控制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学效果。

3.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学生不是喜欢上计算机课实操课,而是喜欢在实操课上用电脑聊天、玩游戏,对计算机的操作本身并不怎么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教学中安排一些有意思、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内容。

3.2提供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在实操教学中应着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自主型的主动学习。设立学习目标的作用,一方面在于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针对学习内容设置相应的任务,进而围绕目标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另一方面,由于有了既定目标,学生学习过程就有了目标,会产生一定自我控制作用,使学生专心于目标的完成。

3.3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创设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使学习直观生动。直观生动的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识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表象,自主学习欲望增强。[4]在计算机实操教学中,创设真实情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联想,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例如,可以创设“word文档处理”情景,让学生按照规定的要求对提供的word文档进行处理。

3.4通过合作学习,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合作学习于学生自己自主学习不同,是以学生结合为小组相互帮助为学习的基本形式,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在小组的讨论中共同完成学习的任务。合作学习能够很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从另一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相对复杂的、灵活的学习内容里,我们可以使用分组学习、讨论学习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解、拓宽学生的思路。

3.5加强师生交流,积极反馈

在自主学习和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是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同时应设计好训练的题目,让学生独立、按时完成,教师可在学生训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

3.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自主学习和自我控制能力

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独立自主地收集信息,并锻炼其分析、整合和提炼有用信息的能力,以寻求问题的解答,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学生网上搜索、小组合作学习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以满足其探索的需要。在仅有局域网条件的计算机教室内,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信息资源的网络平台或者是ftp资源,指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时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去解决问题。

总之,计算机实操教学应该从实际出发,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控制能力出发,灵活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自学和自我控制,培养其独立操作、主动探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晓河:《浅谈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中专计算机实习生篇(2)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6-0166-02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计算机已经由单一的数值计算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当前计算机主体语言为英语,在进行核心操作和使用的过程中,英语专业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的重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将学生的专业和实际结合在一起,拓宽了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本文就英语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措施,现结果如下。

一、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意义

英语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水平,还可以促进将自身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加强英语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联系,提高学习效果。通过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拓宽自己的就业面,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计算机应用能力涵义和层次

对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计算机应用能力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第一,要求英语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进行全方位了解和认识,对计算机必备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和应用,提高自身学习的效果和自身能力,提高对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第二,要求英语专业学生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语言进行全面了解和应用,对计算机专业软件进行熟练操作,能够实现对各种CALL软件的合理应用和对软件优劣程度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行软件开发。

当前英语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在大一、大二时,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能力的培训。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操作培训和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确保学生熟悉计算机操作环境和基础技能。例如,学生对word的操作能力、对字表的处理、frontpage的操作等。第二层次,在大三、大四时,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学习能力的研究和培养。通过计算机知识教育和计算机研究能力的培养,展开计算机自主教学,确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实现对英语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熟练应用,将学生的计算机教学和专业教学结合在一起,加强对自身专业的拓展。

三、英语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

当前的高校计算机教育过程中,英语专业学生计算机教学主要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优化和延伸,实现对学生的素质培养目标和技术培养目标。本校英语专业具体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如下。

第一学期主要是对英语专业学生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大一第一学期,我校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教育,确保学生了解当前的计算机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认识和了解,确保学生正确审视和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硬件知识教育、多媒体技术教学、计算机基础操作步骤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认识、网络办公软件功能了解和操作方法学习,实现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初步教学。

第一学期下半学年和第二学期,结合英语专业学生的其他课程对学生的计算机教学进行完善和深化。在该时期,计算机教学仍旧依据基本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术为教学主体,但是要在一定的程度上将计算机教学和英语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实现对英语专业学生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基础英语frontpage制作,将学生的英语录音、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等专业课程包括在计算机教学和计算机技术操作训练的过程中,确保实现学生英语和计算机的完美结合。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Internet上寻找相关的英语专业知识,在英语网站上进行英语学习交流,进行计算机网页操作,充分利用网络外语计算机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该教学阶段,英语专业学生要彻底了解CALL软件,实现对CALL软件中ILS语音分析软件、语音识别软件等的熟练应用。

第三学年上学期,本校开设计算机语言课程,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语言处理教学。计算机语言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需要学生对英语计算机知识进行熟练了解和应用,实现对汇编语言的顺利阅读和自我编写,进行计算机汇编。英语专业学生在大三开始进行英语专业学习,学生开始进行英语专业知识教学,在这一时期加强计算机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教师可以提倡学生应用相关的CALL软件,对自身专业英语学习进行辅助,提高阅读效果和学习效果。在该阶段的相应计算机必备软件有: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机器翻译系统语言知识库管理软件、SOWL语音资料库软件等。

第四学年主要是根据英语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软件知识,将英语专业语言学习渗透到计算机技术中,实现英语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系统功能语言分析软件、语法分析软件、辅助文本生成系统KPML等的熟练运用。在大四学年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将自身英语学习和计算机学习有机结合,实现对自身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延伸,提高学习效果。

四、英语专业计算机能力培养方法

英语专业学生在进行计算机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专业性质和计算机教学的特色联系在一起,将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实现对学生计算机应用和英语学习的全面培养。进行计算机专业能力培养,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逐步将学生的教学深化,增强英语专业学生的自身学习效果。

(一)注重上机操作训练

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选取区别于其他教学方式的教学方法,根据英语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学习特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计算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对英语专业学生的上机操作训练,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指导,将学生的计算机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对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成果,确保学生提高自身计算机操作基础技能和知识,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淡化计算机复杂理论知识教学,将教学知识浅显话,加强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培训和指导,确保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逐渐丰富自己的计算机知识,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技能。通过上机训练,进行反复实践练习和联系,将本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融会贯通,领悟计算机教学内容,提高自身能力素质。

(二)注重教学配合内容深化

在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计算机教学的深化,将计算机教学和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知识紧密结合,确保学生将自身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和应用。注重教学配合主要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特色,将计算机教学和英语教学相互配合,提高教学效果。内容深化主要指教师要将教学的知识进行实际扩充,提高知识的实际应用效果。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将教学知识和教学方法不断深化,确保学生学习到符合当前实际应用的知识技能。将教学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确保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计算机知识和英语知识的高校应用。英语专业教师要对学生在一定的教学环境内创造良好的计算机学习使用氛围,对学生的计算机技术进行一定的要求,实现对学生的加压增加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动力。例如,在对学生进行高级应用试听教学的计算机技术设置。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考量,将计算机技术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应用,提高学生对英语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效果,实现逐级深化。

(三)注重课外活动

教师要注重对英语专业学生计算机技术的活动,组织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方面竞赛,加强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创建良好的计算机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网络资源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进行交流和评价,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进行指导;设置合理的英语专业类计算机交流比赛,增加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

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实现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兴趣培养,确保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进行计算机技术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的计算机知识技能。在校园中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英语计算机应用平台,将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计算机成果进行展示,提高学生计算机学习创新的积极性,创建良好学习氛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一些英语计算机学习机会,为学生的专业英语计算机操作进行指导。

五、总结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要将自身教学和当前的先进计算机教学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英语专业的自身使用效果,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满足当前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式的需求。英语专业计算机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紧密结合,确保学生专业特色的继承和发展,将学生的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提高和完善,为学生的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许邓艳,范年柏.浅谈"教学合一"在新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7:94-95.

中专计算机实习生篇(3)

【中图分类号】G710

引言: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策略指在学习活动中一改以往围绕教师进行教学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培养其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并在自主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局限性很大,仅仅注重对学生灌输式的知识传授和对知识的机械性记忆,这严重影响到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现代科学教育模式提倡积极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渴望。中专计算机的教学也应如此,它本身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科目,只有通过自主教学策略让学生强化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切实高效地完成中专计算机教学任务。

1.中专计算机教学现状

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新形势下,中专计算机教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和进步,对学生计算机水平的进步起到了些微的作用。但是中专计算机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弊端和不足,因为中专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性很强,这是与传统上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相悖的。一些教师仍然沿用旧有的教学思路,用传统老旧的方式对计算机操作方法或计算机原理进行讲解,无法从根本上为学生根植自主学习的学习理念,仍然仅仅是将教学内容照本宣科式地灌输给学生。机械式地对教师的传授进行模仿和记忆,其教学效果远远不如学生自主动手高。这使得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在理论上显得游刃有余,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却往往力有未逮,最终使得学生对中专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被严重挫伤。因此,目前各中专计算机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应把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放在工作的首位。

2.自主学习策略的意义

2.1增强学生的独立性

学生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他们的行为、思考等方面都应当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学习终究是需要学生自己亲自完成无法由他人代替的活动,对自主学习策略的科学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独立性进行培养,使学生具有为自己而学习的观念和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学习活动,同时挖掘自身的学习潜力和天赋,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了学习效率。

2.2增强学生的自为性

自为性实际上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具有的高认同感使得其将学习很自然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对自主学习策略的科学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为性,使得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进行知识的学习,而不是把学习视为一种负担和枷锁。

2.3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自律能力通常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和规范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且不会轻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自主学习策略就能培养学生对自身行为的控制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更稳定长久的学习动力,而且自行对理论知识予以深化加工。

3中专计算机教学中促进自主学习的措施

3.1改变传统上的教学模式

学生的自主思想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但是,目前大部分中专院校一味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对实际的自主实践缺乏足够的重视。根据这一点,中专计算机教育者可以考虑对自身的职能进行细微转变,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教学的接受度,也符合计算机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

3.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中专计算机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会,也出现了各种难题。学生需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强化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一方面使得学生们得以将理论知识合理地应用到操作实践当中,另一方面更是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活动奠定了一个良好的习惯基础。在教师的角度讲,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适当的引导和监督,通过课堂教学和生活中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3.3对计算机课程灵活安排

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推动力。对中专计算机教学来说,教学的初始阶段需要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兴趣为主。学习任何科目都需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中专计算机教学也是如此。

也就是说,教师有必要从学生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以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程度为依据对计算机课程进行灵活安排。例如在计算机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浏览网页看新闻资讯、组织打字比赛和制作图片视频等。通过对这些较为贴近日常生活使用的活动的组织,可以在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到计算机基本操作和知识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对计算机学习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其对计算机知识中的问题和难点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当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之后,再进行计算机硬件结构、语言编程和数据库之类较为枯燥繁杂的更深层次教学。这样一来,学生在良好的计算机基础上能够更容易理解和学习,极大提升了计算机教学效率。只有激发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才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结束语:

时代在进步,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在这种新形势下,中专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呈现出创新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是整个教育体制转型的关键所在。教师们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线工作者,需要以学生自身和学校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改变传统上陈旧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通过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以及对计算机教学课程合理安排,激发学生对中专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为社会输送不仅理论知识扎实而且具有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的计算机人才尽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张小慧.探究自主学习策略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3(10).

[2]周冰.谈自主学习策略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界,2013(1).

中专计算机实习生篇(4)

计算机专业英语非常重要,在学习最新的计算机硬件、软件产品和学习新的计算机技术中都需要计算机英语。计算机专业英语在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可以培养出实用型的计算机英语人才。

大学计算机英语教学需要不断地提高和延伸,大学计算机英语在学生大学期间也是很重要的。国外有很多计算机方面的新技术和新知识,要掌握这些开发工具和新技术,需要扎实的计算机英语知识。在计算机英语教学中,要求学生一定要先掌握大量的相关知识和专业词汇。所以,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要想学好计算机,必须要学好计算机英语。

在计算机英语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这门课程。于是,毕业论文中计算机专业文献和英语摘要的翻译,有的学生就用“金山快译”等软件翻译。我们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老师需要研究,怎么把这门课程上好,争取在教学上取得好成绩。

一、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

计算机专业英语除了有科技英语相同的特点外,还有自己本身的特点。①长句多。②祈使语句很多。③被动语句很多。④专业术语很多。⑤常用缩略词语。⑥常遇到新词和合成新词。⑦一个词语多种意思。其中高频率地出现缩略词,并不断产生数量较多的新词和缩略词,这是其他专业学科英语区别于计算机专业英语的主要的特点。

二、计算机英语目前的学习现状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学好计算机专业英语对他们的计算机专业技术水平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学生们普遍基础差,英语更是他们的瓶颈。计算机专业英语本来是学习计算机的一种工具,为学生们拓宽国际计算机科学领域视野创造了可能。但事实上是在职业院校专业英语课程中出现了令人尴尬的境地:教师教课难,学生学习吃力,效率明显不高。这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学生们乐于学习计算机,并且有着明确的目的――就是提升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因此,我们可以迎合学生的需求,进一步扩展教学资源,突破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瓶颈,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

三、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掌握当前的计算机专业词语,可以看懂计算机方面的英文菜单、提示、出错信息及帮助文件。②学生可以读懂计算机专业资料,翻译计算机方面的手册、说明书和资料。③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四、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师的安排

要想上好计算机英语课,教师必须具备基础的英语知识,还要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所以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就由计算机专业老师来担任。在教学中,计算机专业老师可以轻车熟路,将一些计算机专业知识简单化。但是,这些还是不够的,想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好学生,教师要不断地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刻苦钻研,了解计算机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才能把这门课程教好。计算机英语教师除了具有计算机知识外,还应该有良好的英语水平,能够流利地朗读所教的课程中遇到的英语对话和课文,并且让学生明白英语在计算机专业学习中也是很重要的,督促他们在学习专业的同时也要把英语学习好。老师要增加学生的专业英语的词汇量,在教学中反复应用专业词语,加深学生对专业词汇的记忆和理解,使得他们的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五、教学内容和方法

计算机英语教学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专业方面的英语翻译和写作知识。所以,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并且侧重点不同。第一,专业英语中的知识点要和计算机专业课中的知识内容同步。第二,大量地阅读计算机方面的英语资料和文献,掌握英语的表达方式,并用所学的知识翻译计算机专业英语资料。第三,在计算机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掌握一些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最后,学生在阅读计算机英语资料和文献的过程中,了解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应用前景。

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围绕着教师课堂讲授,学生没有参与到教学中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调整。比如:给学生一个主题,让学生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研究专题演讲。教师布置任务,确定需要实现的目标,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在毕业设计中,翻译摘要,分析、改错,也能提高专业英语水平。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专业英语兴趣爱好的培养。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意识到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更新很快,并且这些先进技术多数是从英语国家引进。我们要对这些技术进行理解和消化,除了把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好,还要学好计算机专业英语。虽然如此,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自身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地学习新的科学和技术,这样才能把这门课程教好。

六、教材的编写

要使该门课程有特色,还需要有优秀教材,教材对教学内容的编写要紧扣教学大纲。它包括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专业英语方面的知识。在编写教材的时候,需要注意下面的几个问题。①选材要有多样性,包括理论、实践,突出计算机英语能力方面的培养。②教材编写要根据教学方式变化,避免呆板单一,突出重点难点,吸引学生。③教材配备有相应的作业题,题目难易分层,适合大部分学生解答。④配备语音光盘或磁带,学生可以通过它掌握正确发音,增强语言的交流。

七、多样化的教学及教辅形式

现在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在教学中,使教学形式多样化,这样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增强师生互动效果。除了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方式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如下的教学方法:使用PPT做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与动画。

结束语:计算机英语在计算机专业中虽然是辅助课,但是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不但能提高计算机英语的专业水平,还可以丰富他们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早日成为实用型人才。所以,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要把一门课程上好,就要付出老师大量的心血,集思广益,探索新方法,采用新理念、新教法。教师要充满激情,学生要充满活力,使教学变得更精彩。要设置情景,多进行社会实践。不必过于追求课堂的改革形式,要从教学的基本点出发,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还应该保持,新的教学方法还应该不断地去摸索。

参考文献:

[1]马铭惠.计算机专业英语[M].青岛:中国

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中专计算机实习生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b)-0119-02

近年来,虽然国家在大力推进职业高中的发展,但是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包括学生生源广、素质低、基础差等,而且各个学校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各不相同,教学水平更是参差不齐。为此,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师需着重分析当前的教学现状,明确定位教育方向,积极寻求和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对策,优化计算机专业教学。

1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首先,教学目标不够科学,在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主要教学目标是普及计算机基础专业知识,过于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对他们计算机实践操作水平的培养与提高,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不符,并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动学习计算机知识。其次,教师计算机水平不高,计算机技术属于一门先进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可谓是日新月异,对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大部分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操作水平也有待提升。再次,在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安排的还有其他文化课,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的机会和时间较少,课余时间则用来休闲娱乐。而且不少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再加上学校的机房设施不完善,计算机软硬件水平不高,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较低。

2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善对策

2.1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决定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举动,特别是在职业高中教育阶段,学生的生源较差,学习积极性往往不足,为解决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问题,教师需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和提高他们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兴趣与动力。职业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对新奇事物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在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够以兴趣为导向,围绕学生为中心进行授课,可充分发挥他们个性特点中的正面情绪,在计算机知识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更加积极。同时,在职业高中教育阶段,计算机专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学生在学校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学习各种计算机专业知识,掌握各项计算机操作技能,这对于职业高中学生来说,整个学习过程十分枯燥乏味。为此,职业高中教师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需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能够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使其认识到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2.2 优化专业课程设计,合理开展教学

在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学校与教师在设计专业课程时,需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实用”上,与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相呼应。为此,职业高中在设置计算机专业课程时,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所学习的课程与知识,真正实施以实践操作为主,倡导他们多上机操作,多动手实践,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只有采用这样的课程设计与学习模式,职业高中学生才会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基础知识,以稳固的基础为前提,教师不断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讲授和技能培训。职业高中教师通过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优化设计,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与竞争力,促使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为其将来的就业和工作扎实基础。职业高中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设计的课程可以计算机硬件维修、网页制作、网页三剑客、动画制作、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管理等为主,确保教学活动的专业性与实效性。

2.3 注重教师引导作用,提升师资力量

在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业务水平与专业素质十分关键,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而且教师作为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对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是起着决定性效果。因此,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注重自身的引导作用,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努力学习和钻研各种与计算机专业教学相关的知识,做到言传身教,以自身的言行举止教育和激励学生。同时,由于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特殊性,知识更新速度较快,计算机软硬件更是更新换代较快,教师需时刻关注当前的计算机行业发展与应用情况,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以免出现教学活动与社会脱节的现象。另外,职业高中学校需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拓展培训范围,增加培训时间,并提倡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社会上的计算机培训活动,拓展知识视野,不断提升师资力量。

2.4 实现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实践能力

在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中,教师为让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需求相符,不仅需要关注精神品质与职业道德的培养,还需注重对他们专业综合素质的提升,将其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在计算机专业能力培养上,职业高中教师需充分利用先进而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手段,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态度,增加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乐趣,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对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师可精心设计一系列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实训与习题,增强他们的应用与实践能力;在教学设计方面给学生留下一定的创新与自学空间,充分发挥其学习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强化他们获取、整理与采用信息的水平。另外,职业高中学生紧靠在校内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远远不够,教师可加强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学习完专业知识之后,去企业或单位进行实践练习,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

3 结语

对于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来说,学校与教师需认清教学目标,从实用性、专业性出发,优化专业课程设计。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紧跟时代步伐,教学活动以就业为导向,着重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中专计算机实习生篇(6)

中专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实用性的技术人才,高素质、高技术等是中专学校的培养方向。现今社会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计算机水平也与时俱进,中专学校为了和社会接轨,在实际教学中加入了计算机教学,希望能够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就业竞争力。然而,中专学校在实际计算机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改善中专学校的计算机教学现状成为迫不容缓的任务。

一、计算机教学中中专学校存在的问题

中专学校在设置计算机课程的时候,都是从计算机硬件基础开始,大部分教学内容都是围绕计算机软件展开。很多学校教材把软件的使用分为很多章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是按照教材开展,重点是对软件的操作进行讲解,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多是对软件的操作。中专学校所设置的这类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有所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就对中专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提出了较大要求。

1.中专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方式过于传统,教学方式单一。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听见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今的计算机教学。在课堂上,学生的听课效率较低,不能达到学校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学生也对这类教学方式较为不满,对课程丧失兴趣,达不到自学目标。

2.实践动手能力较差。中专学校在开设计算机课程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然而计算机教学目标和实际相差甚远。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差,比如,在使用办公软件Office时候,了解软件的基本功能,同时也了解各项功能所对应的菜单栏,而实际操作却无法进行。学生所学不能学以致用,实践和计算机教学相脱节。

3.中专学校对计算机教学的忽视。大部分的中专学校过于重视对学生在本专业内的教学,而对那些和本专业不相关的课程则是能不上就不上,一是降低教学成本,二是减少学生压力。中专学校对计算机教学的忽视,直接导致了学校教师对计算机教学的忽视。计算机教学硬件设施的缺乏也不利于中专学校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提升。部分中专学校只是名义上开展了计算机教学,实际并不重视。学校以一种选修的方式开展,导致教师不好好上课,学生不好好学习,没有一个良好的计算机学习氛围,致使学生意识不到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

4.计算机教材不合理。如果缺乏一个适合的计算机教材,即使有再优秀的硬件、软件资源,也是一种浪费。中专学校在开设计算机课程的时候,没有分析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现状,不管什么专业的学生都使用统一的计算机教材,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有关计算机的知识也在发生着变化,很多中专学校使用的仍然是很久之前的老教材,教材上的计算机知识也很落伍,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在校学习到前沿的计算机知识,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就业竞争力非常不利。还有部分中专学校只是开设基础的计算机课程,而忽略软件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教学,这都严重阻碍了计算机的教学。

二、 改进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措施

1.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把示例演练教学加入实际教学中。通过加入示例演练教学,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学生从实际出发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强化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时,示例演练教学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吸取知识的过程,学生作为主体可以选择自认为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增强自学意识。这种教学方式是以实例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上课激情,便于理解并接受知识,有效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改善学习动机。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习高效学习能力。中专学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中,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现状,结合计算机的教学规律,灵活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改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结合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改善中专学校对计算机教学的认知,改变传统的不重视计算机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传统的中专学校并不重视对学生的计算机教学,在校学生也不能认识到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这就需要中专学校要树立正确的计算机教学理念,重视计算机教学。首先,调整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计划,把计算机课程改为必修课,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计算机课程。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改善学校的计算机硬件措施,让每个学生在接受完理论教学之后,都有机会对计算机实际操作练习。在巩固学生理论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善期末进行的计算机考核方式,既有笔试,还要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样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三、 结论

中专计算机实习生篇(7)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198-01

中专的计算机教学的特点是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更注重对学生在计算机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所以,在独立思考能力、知识技术素质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首当其冲,这就要运用到自主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策略指在学习活动中一改以往围绕教师进行教学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培养其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并在自主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科学教育模式提倡积极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渴望。中专计算机的教学也应如此,它本身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科目,只有通过自主教学策略让学生强化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切实高效地完成中专计算机教学任务。

1.中专计算机教学现状

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新形势下,中专计算机教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和进步,对学生计算机水平的进步起到了些微的作用。但是中专计算机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弊端和不足,因为中专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性很强,这是与传统上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相悖的。一些教师仍然沿用旧有的教学思路,用传统老旧的方式对计算机操作方法或计算机原理进行讲解,无法从根本上为学生根植自主学习的学习理念,仍然仅仅是将教学内容照本宣科式地灌输给学生。机械式地对教师的传授进行模仿和记忆,其教学效果远远不如学生自主动手高。这使得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在理论上显得游刃有余,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却往往力有未逮,最终使得学生对中专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被严重挫伤。因此,目前各中专计算机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应把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放在工作的首位。

2.自主学习策略的意义

2.1增强学生的独立性。学生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他们的行为、思考等方面都应当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学习终究是需要学生自己亲自完成无法由他人代替的活动,对自主学习策略的科学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独立性进行培养,使学生具有为自己而学习的观念和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学习活动,同时挖掘自身的学习潜力和天赋,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了学习效率。

2.2增强学生的自为性。自为性实际上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具有的高认同感使得其将学习很自然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对自主学习策略的科学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为性,使得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进行知识的学习,而不是把学习视为一种负担和枷锁。

2.3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自律能力通常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和规范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且不会轻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自主学习策略就能培养学生对自身行为的控制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更稳定长久的学习动力,而且自行对理论知识予以深化加工。

3.中专计算机教学中促进自主学习的措施

3.1改变传统上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思想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但是,目前大部分中专院校一味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对实际的自主实践缺乏足够的重视。根据这一点,中专计算机教育者可以考虑对自身的职能进行细微转变,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教学的接受度,也符合计算机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

3.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中专计算机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会,也出现了各种难题。学生需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强化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一方面使得学生们得以将理论知识合理地应用到操作实践当中,另一方面更是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活动奠定了一个良好的习惯基础。在教师的角度讲,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适当的引导和监督,通过课堂教学和生活中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3.3对计算机课程灵活安排。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推动力。对中专计算机教学来说,教学的初始阶段需要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兴趣为主。学习任何科目都需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中专计算机教学也是如此。也就是说,教师有必要从学生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以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程度为依据对计算机课程进行灵活安排。例如在计算机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浏览网页看新闻资讯、组织打字比赛和制作图片视频等。通过对这些较为贴近日常生活使用的活动的组织,可以在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到计算机基本操作和知识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对计算机学习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其对计算机知识中的问题和难点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当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之后,再进行计算机硬件结构、语言编程和数据库之类较为枯燥繁杂的更深层次教学。这样一来,学生在良好的计算机基础上能够更容易理解和学习,极大提升了计算机教学效率。只有激发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才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4.结束语

现在,中专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呈现出创新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是整个教育体制转型的关键所在。教师们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线工作者,需要以学生自身和学校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改变传统上陈旧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通过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以及对计算机教学课程合理安排,激发学生对中专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为社会输送不仅理论知识扎实而且具有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中专计算机实习生篇(8)

中图分类号:TP3-4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依赖计算机。设计领域中计算机技术的引入更是深刻地改变了设计的面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仅为不断发展的设计行业提供了新的工具,更因为这种新工具所展现出的强大的功能改变着设计从思维到方法、从过程到结果的各个层面。

作为一种工具,环境设计相关行业的设计人员对软件的驾轻就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设计成果,电子化的设计文件也给设计资料的积累和管理带来便利,经济效益显著。行业对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才的渴求在一段时间内使得软件应用培训机构火热,大有软件操作熟练就等能从业的势头。

作为高校的设计教育而言,虽然软件方面的课程仅仅是其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对于环境设计专业而言,计算机基础课中,限于教师学科背景、行业实践经验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的确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及教学上存在不足。专业教师应该注意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开设与专业紧密结合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进而不断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具有扎实环境技术设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专门人才,学生的就业范围包括建筑、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领域,就业单位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专业教学中,专业教师大都会把学科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在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1 环境设计专业中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现阶段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除了设计类专业软件之外还应包括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与应用等。这类通识性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对培养具有较好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准设计师来说,其必要性表现在:

1.1 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现阶段,信息技术在环境设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环境艺术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人们对环境艺术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的使用可以帮助设计者以更加高效的速度设计出人们满意的作品。比如,对于室内外环境、建筑设计等专业设计人员来说,平面图纸是基本的设计思想的交流语言,但对于非专业的客户来说,却是难以理解的,借助三维设计软件虚拟出的三维效果却直观、生动的多;任何一个设计方案的最终确定都是各方要求的相互妥协和调解,设计过程中反复的修改是难免的,电子化的设计文件易于修改,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保障了图纸的标准化。在各大高校的各类设计专业普遍都很重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是设计教育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必然要求,提高设计者的环境设计效率,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设计,提高设计作品的质量,满足人们的高层次的设计需求。

1.2 有利于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性思维能力,通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计算机的基本运行,学会如何应对计算机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简单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具备灵活的设计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计算机的教学目标与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契合之处,显示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1.3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的实际运用能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重视专业设计软件课程设置的同时却反而容易忽略办公自动化、文献及信息检索、数据管理及分析软件等大学生通识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证明,这些普及的软件应用有时可也能会成为设计类学生的短板。例如,现在的设计不是建立在设计师的个人灵感乍现上,而是建立在对设计环境和条件及目的的客观分析上,设计师需要有收集、鉴别、分析各类信息的能力,像文献及信息检索课程就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拓展收集信息的渠道和方式。而编制预算、规范书写设计文件更是不可回避的基本工作技能。在教学中如果面向岗位要求,将专业理论学习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代表的实践技能相结合,最终能够向社会提供高素质的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

2 环境设计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2.1 环境设计专业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

对于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设计文件的编制和管理,熟练运用计算机的常用办公软件。第二,能够熟练使用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3DMAX等专业设计软件,使学生较好地具备利用计算机绘制图形、处理图像、甚至制作影音视频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和设计表达和表现能力。在计算机课程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其对软件学习的正确认识,帮助其在熟练相关软件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第三,通过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互联网连接了世界各地,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从世界各地汲取自己需要的资源,为自己所用。环境设计人员在设计作品时也需要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为此,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使其可以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资源中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正确查找和整理信息数据。

2.2 部分学生计算机学习积极性不高

虽然近年来计算机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但是依然存在部分学生计算机基础有限。无论是先前归属于文学类下的艺术设计专业,还是2012年普通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现属于一级学科设计学下属的环境设计专业,学生都是艺术类考生,文科生也较多,抽象思维能力不高,学生在计算机课程学习中经常会遇到难以理解的专业名词,面临不熟悉的思维方式,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学生的畏难情绪,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2.3 学生的学习特质不同

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美术教育经历,使其学习习惯、课程基础都与普通文科生有差异。艺术类学生思维更加活跃,非艺术专业背景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在教学中通常无法理解这种学科差异,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充分掉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

3 环境设计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探索

3.1 改进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方法

首先,环境设计专业的计算机教师在授课之前一定要根据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备课,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比如,教师提高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结合使用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并且让他们认识到计算机所具有的强大功能,以及对他们专业学习的重要作用,使计算机教学更加生动,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

其次,计算机教师要转变自己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摆脱传统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计算机学科的特性采用探究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和把握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此外,计算机教师还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发展的快速性,结合计算机的升级速度,向学生讲授最新的知识信息,而不是照搬课本理论知识,让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可以在社会上更好的被实践应用。

最后,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协调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之,计算机理论课的教学大都晦涩难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受损,结合实践教学,例如结合设计实例,进行项目化的课题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但是,对于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应该做到平衡有度,不能忽视任何一方面的教学。在最后的学生学习考核中,教师也应该转变传统的单一式的考核评价方式,不应只把最后的结果作为唯一考评点,而忽视了每个学生在解决设计问题中对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的灵活应用和创造性应用的过程。设计类学生学习中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都会有所不同,设计专业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性思维,采用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不单单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真正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知识。

3.2 计算机教学与环境设计专业知识相结合

在环境设计专业中计算机教学讲解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计算机专业词语,深入浅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教学要紧扣专业知识,帮助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专业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充分发挥计算机对学生专业服务的功能,不断提高学生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避免为讲软件而讲软件,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相互促进。计算机知识是学生未来工作中必要地设计工具,计算机使用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提高他们的专业设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中,以案例教学法,将计算机操作与专业设计实践相结合,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工具的掌握能力。

4 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是现阶段高校各个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向社会各界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实践对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不仅可以为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设计工具,提高艺术设计作品的创作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设计作品时获得更多的灵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辛艺峰.改革中的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系列课程建设及其实践探索[J].室内设计,2009(01).

[2]李平.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02).

[3]孟祥娟,王俊峰,蒲红伟.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10).

[4]明德廷,李娟.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中专计算机实习生篇(9)

1.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取不是纯粹来自教师的传授,而是学生在教师和学习搭档等多方力量的帮助下,以一定学习载体为支撑,通过意义构建获取知识。鉴于这样的认识,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必须克服教师包办的教学思想,充分利用本专业教学的有利条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确保学生通过学习、思考获得本专业教学应该掌握的课程知识。反思传统计算机专业教学,发现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过于突出教师与教材作用,即,过于强调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过于突出教材的载体作用,忽视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被动学习、消极参与。同时,由于教师教学的垄断性,学生在计算机专业学习中已有的兴趣爱好及学习方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他们总是无法摆脱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怪圈,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为了扭转上述种种不利情况,教师应在构建主义思想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重视基础知识学习

构建主义理论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重要表现还体现在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上。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计算机专业文化知识不重要,对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事实上,理论与实践从来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理论的基础,实践必将缺乏支撑,也就是说学生如果没有扎实理论基础的支撑,或者学生理论知识过于贫乏,他们将难以开展计算机实践操作,反过来又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事实上,学生计算机实践过程中暴露的诸多问题,追根到底在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即,学生缺乏理论支撑下的必要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行为理论对计算机专业发展的影响

1.确立主体实践思想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要体现全面育人的思想,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毋庸置疑,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的广泛性已经在社会各个行业中得到证明,这也与中等职业学校总体育人目标相吻合,即,中等职业学校应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应致力于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学习的实践性。我们知道,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毫无疑问必须把实践摆在重要位置,所以计算机教学必须以实践为突破口,挖掘学生实践潜能,教师教学尤其应该体现实践主义思想,即,学生必须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确保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他们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合理、科学的实践操作程序,并在计划的制订、行为的指导以及评价等方面做好准备,确保学生实践的顺利进行。

中专计算机实习生篇(10)

在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当属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计算机协会(IEEE-CS)和美国计算机学会(ACM)在各个时期联合的“计算教程”。1991年,IEEE-CS/ACM联合了“计算教程1991(Computing Curricula 1991,简称CC1991)”。之后,又陆续了CC2001、CC2004和CC2005。

自CC1991后,我国计算机教育界就开始跟踪分析工作。CC2001推出后,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等学术团体的专家在参考CC2001的基础上,在2002年出版了研究成果《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在广泛调研我国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和不同类型的IT企业的基础上,并借鉴CC2004,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年编制并出版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

上述文献不仅对我国各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且均把计算机导论列为核心课程之一,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专业课程。简单地说,计算机导论的主要作用就是“五导”:导知识、导方法、导思维、导意识、导职业。

1导知识

按照教学计划,虽然中小学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是,由于受重视程度、教学时间、实验设备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所了解的计算机知识很少,大多数同学只是会一些Windows、Word等常用软件的简单操作。进入大学后,对于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学习具体的专业课程之前,先从总体上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对于降低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难度、提高学习质量非常必要。

计算机导论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建立专业知识体系框架。把计算机导论作为第一门专业课程,实际上是一种面向学科的广度优先的入门模式,这是一种理想的模式[1]。这种模式有两个优点,一是能够尽早使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框架,有利于提高后续课程的学习质量;二是能够尽早让学生概要了解将要学习的后续课程的主要内容与作用,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当然,这种教学模式要达到预期目的,需要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以及适合大学新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背景与理解能力的教学方法。我们选定的教学内容是计算机发展简史、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计算机组成知识、操作系统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程序设计知识、软件开发知识、计算机系统安全知识与职业道德、计算机领域的典型问题、计算机学科方法论等内容[2]。内容的介绍和讲解要努力做到广、浅、新、易、趣、思[3]:计算机专业引导性课程要包括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的各主要方面;对每一部分内容的介绍应从宏观层面上进行,不宜深入,保持在高级科普的层次;要能反映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产品的最新发展,使学生了解相关概念和术语的基本含义及新型电子产品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内容的叙述和讲解要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要适合一年级大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思维方式;通过计算机导论课程,培养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在介绍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为学好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2导方法

大学新生入学后,一时还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虽然各学校都安排入学专业教育,但由于时间太短,效果不明显。计算机导论作为新生入学后计算机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介绍一些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更需要在学习方法上给予适当的引导,指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

中学时,学生的时间排得满满的,上课、早自习、晚自习、考试,学生几乎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学生习惯由学校安排学习时间、由老师实施灌输式教学。学生能做的就是按学校安排的时间,听老师讲课,完成老师留的作业,答老师发的考卷。由于学时充裕,高中老师能够把教材上的内容讲解得非常透彻,老师讲完后,学生不用看书就可以做作业,而作业大多是有明确解题步骤和唯一答案的“刚性”作业。

到了大学,学生除了上课(包括实验课)外,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于上课时间。由于学时紧张,老师很难充分讲解课堂上的全部教学内容,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教材(甚至于教材上都没有说清楚,需要查阅其他的参考书),一些作业是没有明确答案的“柔性”作业,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后给出自己的答案。作为工科的计算机专业,实践环节至关重要,很多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相对于中学,计算机专业大学学习的特点就是: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勤于实践。在听老师讲课的基础上,一定要认真阅读教材和参考书,要有个人深入理性的思考,还要重视实践环节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学好计算机专业。

在计算机导论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知识进行讲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讲清楚大学学习特点,使学生从思想上主动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另一方面要设置适当的有大学特点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如读书报告、专题讨论、小型制作等。

3导思维

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它包括了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4]。简单说,计算思维是一种基于现代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在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的今天,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员都需要培养计算思维,计算机领域的专业人员更应注重计算思维的培养。

文献[4]给出的计算思维有几个要点:1)计算思维采用了抽象和分解来迎战庞杂的任务或者设计巨大复杂的系统;2)计算思维利用启发式推理来寻求解答,就是在不确定情况下的规划、学习和调度;3)计算思维是数学思维和工程思维的互补与融合;4)计算思维是概念化,不是程序化,不只是能为计算机编程,还要求在抽象的多个层次上思维。

在计算机导论课程中,教师要通过介绍程序设计、算法设计、计算机领域的典型问题、计算机学科中的数学方法与系统科学方法等内容来引导学生初步建立计算思维,为日后逐步建立起良好的计算思维奠定基础。

4导意识

教育部在教高[2007]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求: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5]。应该说,在中学阶段,由于高考竞争激烈,绝大数学生把可用时间全部用在了学习知识上,用在了完成各种各样的作业题、模拟题和考试题上,无暇顾及到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进入大学,有了时间和机会,学生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

学习能力:这里主要是指自学能力。中小学主要是按照学校的安排学习,以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为主。进入大学后,要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安排学习计划、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不仅要从课堂上学习知识,还要通过课后的读书、思考和实践等环节提高自学能力。

创新能力:创新就是用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有效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并在竞争中占先取胜的关键因素。作为大学生,要特别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就是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工科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更要注重实践能力,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科研训练、科技竞赛等环节都有助于提高实践能力。

交流能力:在现代社会,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无论毕业后直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总是要在一个团队中工作和学习,与团队内外人员的沟通交流对于高质量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开发或研究工作至关重要。

社会适应能力: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通过社会实践等方式积极地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把自己所学知识与社会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为社会服务。面对顺境或逆境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整能力,既不为一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为一时的挫折而灰心丧气,要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当然,并不是说,通过计算机导论一门课程的学习就能培养学生上述所有能力,而是通过计算机导论课程,引导学生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意识和综合素质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学生就会在后续的课程学习和实际活动中注重上述能力的训练与培养,4年之后,大学毕业时就能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无论对于继续读研深造和直接就业,都是非常必要的。

5导职业

进入大学,学生选定了所学专业,有了一个初步的职业和人生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才能使学习更具目的性和主动性。现在的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都很努力,除了有教师和家长的监督、鼓励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考大学。进入大学后,一少部分同学失去了努力的目标,觉得考研也好、就业也罢,都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有了放松一下的心理和行动,导致学习上用功不够,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于不能正常毕业。

计算机导论课程,结合教授学生计算机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这个规划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调整,但有一个规划总比没有要强。有志于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要特别注重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理论创新能力的提高,多用一些时间读书和思考。考虑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要特别注重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提高,多用一些时间从事实际项目的开发和实验。现在,各学校都开设了比较多的选修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实习场地,就是为学生进行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6结语

计算机导论课程的重要作用在于引导,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初步建立计算思维,引导学生树立综合素质培养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通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导论的上述“五导”作用,为学生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成为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研究组.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56-157.

[2] 袁方,王兵,李继民. 计算机导论[M]. 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袁方,王兵,李继民.“计算机导论”的教学内容改革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9(24):149-152.

[4] J M Wing. Computational Thinkong[J]. Communications of ACM,2006,49(3):33-35.

[5]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 教高[2007]2号文件.

Teaching Method Reform of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and Its Five Guidance Roles 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YUAN Fang, WANG Bing, LI Jimin, ZHANG Ming

中专计算机实习生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目前,国内高校计算机本科专业在校生人数约50万,每年毕业10多万人,但是真正能够满足社会就业需求的人数却不足50%,软件企业找人难与计算机专业学生找工作难的“怪现象”一直是困扰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工作者的难题。杨芙清院士在计算机事业50年庆典上谈到软件人才培养时指出,“软件人才培养偏重学科型,面向产业、适应企业需求,实际工程能力强的人才缺少,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合理”,强调必须“面向产业需求创新培养模式,大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如何创新教育理念,改革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企业培养急需的专门人才,是当前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实施“质量工程”和人才培养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现状分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明确指出,计算机专业实习可以有多种形式: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科研实习等,这些环节都是希望通过实习让学生认识专业、了解专业。它们各有特点,各校实施中也各具特色。国内高校计算机专业实习普遍存在的问题两方面的问题:(1)学生在校期间很难得到足够的、比较综合或系统的训练,特别是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环节很难有效开展;(2)面对大量的学生,学校的师资和场地等条件不能应付,更难实现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从而造成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数量与质量出现困难。

应运而生的国内“软件人才实训基地”大量出现,以中关村软件园为依托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在产业化、数字化和国际化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并为园区内的软件企业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发展平台。具有代表性的还有“中国苏州软件人才实训基地”、“安博教育集团”,正在建设的“天津软件园区”。根据《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人事部 科技部 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函〔2007〕16号)精神,针对院校就业难和企业用人难的现状,以探讨产学合作人才培养与就业为主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工作办公室联合安博教育集团,举办了“产学合作人才培养与就业高峰论坛暨‘IT实训推广工程’2008年会”。为了贯彻副总理在南京主持召开的服务外包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加强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与专家、学者交流探讨人才培养与软件信息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教育部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工作办公室和天津市人民政府信息化办公室、滨海高新区、天津市教委定于2009年3月28日在天津联合举办了“2009中国天津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可见,从教育部到市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探索软件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中国民航大学计算机专业针对04版培养计划执行和08版培养计划修订过程中的“毕业实习”环节的实施,与众多“软件实习实训基地”,包括民航信息系统开发部门,特别是“海航信”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部分合作。但是由于学生到校外实习一般费用较高、实习点分散,而社会企事业和民航单位还担心泄露机密、干扰正常工作等原因不愿与学校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或同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但对实习时间、实习岗位和接收学生人数加以严格限制,甚至学生只能观摩不能操作。这些问题与目前学校本科专业“毕业实习”管理体制与机制方面存在较大的冲突,突出表现在:(1)毕业实习经费严重不足,根本无法支撑大面积学生校外实习实训;(2)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管理难度大,无法运作。因此,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与实训”问题一直没有寻找到一个具有长效性和良好管理机制的“校外实习”和“校企合作”模式。

为此,立足学校实验教学环境,引进民航信息部门、社会和IT企业的项目与人力资源,通过实习实训教师的强化培养,建立校内计算机实习实训基地,对于切实保证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运行,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3民航院校计算机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民航院校计算机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平台建设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基本思路是:围绕民航信息化建设与社会产业需求,特别是滨海新区软件人才的需求,学习国内“软件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积极引入社会和民航信息部门的优质教学资源,以校内“实训课程+实训项目”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立项+专业认证培训”体制机制为创新人才培养区,依托天津软件园区人才培养基地构建校外实习基地或者联合实验室,搭建计算机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公共平台。

图1民航院校计算机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平台基本架构

3.1 “实训课程+实训项目”的建设与实践

2003年以来,针对计算机专业04版培养计划在第七学期开设12周(6学分)的毕业实习环节,依据“计算机专业教指委”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建设规范与《专业认证》等指导精神,针对我校计算机专业培养计划制定与执行现状,在探索“传统学科知识+前沿知识+工作场所知识”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基础上,构建了以实训课程为核心、有利于市场计算机紧缺人才培养的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并在我院03级、04级和05级三届本科生中不断实践与改进,形成了目前(如表1所示)相对稳定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教学体系。

表1计算机专业目前毕业实习内容构成

序号 实习环节 实习方向 开课名称 时间 考核方式

1 实习方向分组实训课程 网络技术方向 基于JavaEE的项目开发 第1~6周 结课考试

软件开发技术方向 基于.Net的Web应用程序开发

硬件技术方向 嵌入式系统开发

虚拟现实技术方向 VR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地理信息系统方向 GIS开发与应用

多媒体技术方向 基于Matlab的语音图像特征分析

2 讲座 民航信息系统建设与项目管理

(聘请民航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和校外IT企业专家授课)

3 实训项目开发 由各实习方向教师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实训项目的开发 第6~12周 综合考核

4 启动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选题 第15~16周

毕业设计任务确定 第17~18周

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主要包括实训课程与实训项目开发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学过程采用集中实训与分散项目开发、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组织形式。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教学体系的建立,为专业实习实训平台建设积累了有益的实践经验,特别是为后续的毕业设计综合实践环节(表1中虚线框部分)奠定了良好的项目实践基础,计算机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在软件开发主流需求方向.Net和Java两个方面的就业能力明显增强。其中,连续三年外聘“海航信”项目主管为本科生开设“民航信息系统与项目管理”课程,有效促进了本专业学生对民航的了解,近三年计算机专业学生大部分优秀学生都进入“海航信”工作,并成为骨干。为保证课程体系有效实施所制定的《计算机学院本科生毕业实习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二级学院实验实习教学管理体系,为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促进作用。

3.2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在专业培养计划的基础上,通过“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基地”建设、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组织、计算机专业认证等方式,拓展学生专

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企业所需专门人才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也是计算机专业教学面临的一项困难工作。2004年以来,计算机学院在重点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1)“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基地”的建设:“计算机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基地”成立以来,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学校科技立项数目达到了102项,参与科技立项的人数达到215人,接近计算机专业在校生人数的40%,表2数据清楚表明近三年计算机专业学生参与科技立项的增长速度。目前课外科技立项已经成为计算机专业在校本科生从入校开始的一项重要任务,“基地”也逐渐成为计算机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不断打造计算机学院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表2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参与校级科技立项与分布情况

年度 项目数 参加人数

2003 5 5

2004 1 1

2005 4 3

2006 23 20

2007 15 47

2008 43 108

2009 11 31

合计 102 215

(说明:其中2009年只是第一批立项数据)

(2) 计算机专业认证与培训体系的建设:计算机学院通过市场调研,积极引入社会培训优质资源开办了思科网络学院,将“思科网络技术CCNA培训”引入课外实训,在加强学生网络技能的基础上,有效地增强了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计算机专业有近100名学生通过培训并参加了认证考试,04级的刘蔓同学因CCNA和CCNP成绩优异被华为录用。目前计算机学院还在进一步考察并逐步引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2000年5月26日启动的一项面向全国的普及型实用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ITAT教育工程)等社会公信度较高的专业高级认证培训体系。希望为在校学生的社会专业技能培训搭建更好的学习平台。

(3) 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的组织:2006年以来,由计算机学院承办的“校内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在为全校本科生提供计算机程序设计技能竞赛基础平台的同时,还为每年下半年天津市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提供了人才选拔和储备,近三年我校在天津市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中获得包括2次最佳组织奖在内的优异成绩75人次,接近计算机专业在校生人数的15%(如表3所示),其中2008年囊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组所有一等奖,进一步巩固了在天津市位居前茅的地位,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竞赛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表3计算机专业本科生近三年参加天津市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获奖人次

年度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创新成果软件技术类(“华苑杯”、“高新杯”) 第九届“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年一次) 最佳组织奖 合计(人次)

2006 5 5 13 0 / 1 24

2007 1 6 10 7 8 0 32

2008 5 5 4 4 / 1 19

总计 75

3.3实习实训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计算机专业实习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由计算机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成员组成,由学院院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专业负责人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和专业建设的要求负责实习规划、实习方案与相关管理办法的制订,各专业方向负责人、实验中心与学生队负责相关实习工作的组织落实,教务科负责实习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与组织协调。

(1) 教学组织:实习小组组长由专业方向负责人担任,实习小组成员由各方向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授课地点为计算机学院综合实验室。实习项目的教学大纲由各专业方向负责人与授课教师共同研究确定,学生校内实习题目由实习小组教师负责拟定。

(2) 师资队伍的建设:从03级首次试行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环节以来,计算机学院先后组织.net技术方向、Java方向和嵌入式系统方向的课程负责人到苏州实训基地和相关专业方向进行专门培训,并通过教师岗位聘任工作量的补贴等方式积极鼓励所有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参与实训项目的开发和指导,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实训课程授课教师与实训项目指导教师队伍,他们都是计算机专业的青年骨干教师。

4校内实习实训平台建设的思考

校内实习实训平台建设目前在国内普通高校计算机本科专业建设中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几乎没有,仅有一些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或高职计算机专业建立了以校外实习实训为主的实践体系,我们在建设与实践过程中获得以下一些思考:

(1) 实习实训环境和实训项目的开发是平台建设的基础。目前计算机学院综合实验室拥有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和应用4个子实验室,学校投资近1000多万,基本上满足了计算机专业基础与实训课程的实验要求,但是专门用于专业实习课程与实训项目开发所需的软硬件环境还不完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主要以学生在宿舍(个别学生在实验室室)自己开展为主,很难真正满足实习实训质量

要求。为此,还需要学校在大力发展特种专业的同时,统筹发展对学校所有专业都有支撑作用的计算机专业。

(2) 实训教师的持续培养与激励机制建设是平台建设的核心。近年来高校教学管理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教学轻实验实践教学”等不良学术风气对教师实施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积极性影响很大,多数本科生往往接受不到经验丰富和成果突出老师的项目指导,多数致力于学生科技项目指导的教师没能得到足够的政策与精神支持,这种“不正常现象”也需要学校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下大力气纠正并给予政策引导。

(3) 校外资源引进与实习实训管理体制机制是平台建设的难点。校内实习实训教学资源的不足,只能依靠行业与社会资源的引入来补充,目前我们正在加强与天津市软件园区和“海航信”的深度合作,不断完善实习实训师资队伍培训机制。但是学校关于《实验实习费管理规定》、《本科学生实习工作管理办法》、《实习教学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和《本科生校外实习经费管理办法》等文件体系中涉及实验实习教学与经费管理方面的内容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校企联合办学”等实习实训教学发展的要求,尽快实施体制与机制改革、落实校院两级管理势在必行。

5结束语

本文针对民航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实训这一制约人才培养和就业质量的瓶颈问题,通过校内实习实训平台的搭建,一方面,探索新形势下工程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解决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无缝衔接”问题;另一方面,针对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综合能力、实战能力要求高的特点,通过民航与社会优质教学资源的引入和“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解决校内教学资源与实训项目不足的问题,期待更多的领导和老师进一步深入关注本科在校生的实践环节,为切实落实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效果提供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志英,蒋宗礼,杨波,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2):42-44.

[2] 袁驷. 改进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 中国大学教学,2009(1):11-13.

[3] 马小军,王育坚.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浅析[J]. 计算机教育,2009(2):9-11.

[4] 蔡敬民,董强,余国江. 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09(2):77-78.

[5] 王向红,肖雄. 重视学习能力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中国大学教学,2009(2):95-96.

[6] 李焰. 论培养IT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7):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