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大全11篇

时间:2022-03-25 16:06:07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篇(1)

陈光标保钓与姜太公钓鱼一样,“不走寻常路”,都是一次成功的品牌营销。虽然二人相隔3000多年,且陈光标远无法与姜太公的历史贡献相比,但分析他们在“钓鱼”行为上的举措,至少有以下四个共同点:

1、目标清晰。姜子牙的目标是要辅佐周文王,成就自己的功业。陈光标的目标是要提高知名度,以爱国之名提升个人和公司的品牌知名度。有的才能放矢,目标清晰才能思路清晰。

2、思路新颖。凡兵者,以正合,以奇胜。无论是商周时期还是现如今,人才、市场的竞争都相当之激烈,如何在同质化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是营销的一大课题。姜子牙出山时已年过半百,竞争力不及中青年,如何才能出奇制胜?他的创意是在水面三尺之上,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开创人类钓鱼史的革命。而陈光标,今年又砸电动车又卖空气但似乎没什么效果,这次的创意是远涉重洋,以个人名义刊登保卫钓鱼岛的广告,开创广告史的先河。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篇(2)

钓鱼由古至今两个人最出名,一是姜太公钓鱼“钓”上来股肱大臣的官帽名满天下,一是严光富春江垂钓不要官而誉播古今。严光字子陵,后人省称为严陵,东汉人。他少年时与后来的汉光武帝刘秀为同学,刘秀当了皇帝严光反而改名隐遁起来。刘秀派人觅访授他为谏议大夫,他不受,退隐富春山,至今那还有严陵钓台遗址。

正因为以上二人缘故,无数的典故无数的诗都讲钓鱼,许多人效仿他们。《南史?王弘之传》说,王弘之几次被征召做官他不去,性好钓,有一处叫“三石头”的地方是他垂纶之处。此外,《南史?渔父传》载,在浔阳江上一渔父垂纶而大声唱叫,太守觉得奇怪,问他有无鱼可卖,其笑而答曰:“其钓非钓,宁卖鱼者乎。”悠然鼓棹而去。唐代崔铉为江陵太守时,楚江上有钓者不言姓名,得鱼则换酒喝,崔铉问他是不是垂钓的隐士,对方答曰:“姜子牙、严子陵,世上的人都以为他们是隐士,殊不知他们是借垂钓而钓其名也。”简直就像后世的禅宗谈禅。

唐诗中有一首五绝最被称道,那就是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把钓鱼的场景安排在死寂的雪景中,赢得一片追捧,也赢来一片仿效。如宋朝杨万里诗:“夜来富贵非人世,梦钓沧浪雪满舟。”元代黄庚诗:“影落花矶和雪钓,香浮老瓮带春斟。”这些反映着诗人内心中的孤寂和孤傲,这种“钓”其实是“钓非钓”,表现的是一种态度,而非真的去钓,甚至是一种潇洒的符号,有一事可为证。

《溪诗话》中载:唐代的令狐相推荐李远为官杭州,李远有“才收北浦一竿钓,未了西斋半局棋”的名声,唐宣宗说,我知道李远有“长日惟消一局棋”诗,这样的人能派他治理府郡吗?对方回答说,诗人之言,不足为实也。诗人有时为显示洒脱表现倜傥,常常夸大其词或言过其实。像宋诗人陆游有诗:“独钓又逢秋晚后,安眠常到日高时。”陆游一生做官做事作诗,不会总是钓鱼日高不起的。

钓鱼文人们喜欢,帝王们也喜欢。汉昭帝极喜钓鱼,据载汉元凤二年其在淋池桂台下泛舟垂钓,竟钓到一条白鲛,其肉鲜美。笔记《涑水记闻》中记有宋真宗、宋仁宗经常与群臣比赛钓鱼,有一叫曹利用的大臣不知进退,在皇帝之先钓到鱼,结果被罢官而去。

最懂此中杀机的当数明代才子解缙。一次皇帝朱元璋叫解缙和他一起钓鱼,许久过去一条未钓到,朱皇帝脸色大变,解缙一看大事不妙,立刻献诗一首:“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篇(3)

其实,这也不能算是姜太公钓鱼的完整版,还有很多细节淹没在结果里。如果将它们一一展开,我们才能一睹姜太公钓鱼的真正风采。一句话可以概括,那就是有滋有味,两个字可以接近实质,那就是“布局”。

我们且看姜太公如何布局!

“破釜沉舟”,这是姜太公的布局之一。据史记,姜太公博学多闻,曾为商纣门客。商纣无道,太公离开了。四处游说列国诸侯,亦未得知遇之君。但是,年逾七十的他,虽恐来日不多,却不消沉,便把周文王当成了他人生的最后皈依。三年垂钓,风雨无阻,就是因为心中有梦。这与其说是布局,不如说是姜太公蔑视天命的一分傲骨、一种精神。缺少了这些东西,我们是无法给人生布局的,即使布下了局,其结果恐怕也是糟糕透顶的。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篇(4)

摘 要 姜尚现象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智慧”、“尚贤”、“平安”、“长寿”成为其主要的文化符号。本文认为,可从建设姜尚文化知识库、建设人文景观体系、展示姜尚文化主要符号、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旅游文化产业效益等方面入手来提升常熟尚湖旅游的水准。

关键词 姜尚;符号;旅游文化;常熟尚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75(2006)―05―0040―03

姜尚是我国的历史人物,他不仅对我国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更是影响深远。从族源上看,姜尚文化产生于老官台文化时期,即距今7000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那时为炎帝、神农时代。从文化渊源上看,姜尚文化继承发展了“简周礼,因民俗,重工商”的文化传统。从文化形态上看,姜尚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对帝王言行、重大的事件、重要历史典籍都了如指掌,是一个时代的文化集大成者。从文化的成果上看,姜尚文化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付诸实践,并且卓有成效。他做周文王的国相,帮助周文王整顿政治、军事、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征服各部族,开拓疆土。姜尚的功勋在《尚书》、《诗经》、《逸周书》、《史记》、《竹书纪年》等古籍中都有记载,还被作为文学创作题材写入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更以典故、成语、歇后语等形式流传于民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或的组成部分。

常熟尚湖有幸与这份文化遗产结下不解之缘。尚湖已有较好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业态,营建了多种多样的旅游产品,开展许多有成效的旅游促销,并已取得了初步的业绩。如何进一步提升尚湖的旅游文化内涵?如何提升旅游文化产业的水平?本文认为,应充分挖掘、利用姜尚文化的符号,努力创新和发展尚湖旅游的文化产业。

一、姜尚文化的主要符号

散落在各处的姜尚的历史遗迹、在历史典籍中关于姜尚的记叙与描述、在神魔小说中关于姜尚卓越功勋的种种描写、在民间广泛传播的关于姜尚的故事、在民间关于姜尚文化的生动活泼语言的表述等,构成姜尚文化符号的厚实素材。可供研究和利用的姜尚文化的主要符号有:

1.智慧

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盛赞姜尚:“吾适齐,自泰山属之琅琊,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史记.1513页)自司马迁至今,人们赞扬最多的是姜尚的智慧,姜尚成了智慧的代名词。周文王见姜尚就为其智慧所倾倒:“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悦,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之久也’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史记.1477―1478页)。“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史记.1479页)。后世最为赞美的便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朕闻溪叟,一钓而与周公八百之基”(隋唐演义.第二十回);说“太公一钓,享国千秋”(孔尚仁.桃花扇.第十五出);说“太公直钓钓国”(罗隐.题硒溪垂钓图诗)“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钓钓国更谁知”;说“大钓本无钩”(苏轼.壬寅二月有诏作诗五百言)。更有以“太公钓”、“吕钓”、“渭钓”、“子牙垂钓”、“蹯溪钓”、“渭滨垂钓”、“钓周”、“钓渭”、“垂钓硒溪”、“大钓无钩”、“直钓钓国”、“蹯溪直钓”、“直钩鱼”、“渭滨叟”、“渭上叟”、“渭叟”、“硒溪姜叟”、“硒溪叟”、“硒溪老”、“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子牙钓鱼,稳坐钓鱼台”、“姜太公说相声,神聊”等语言歌颂姜尚高超的智慧。

2.尚贤

周文王在渭水之阳遇之而大悦,并“载与俱归,立为师”(史记.1478页)。周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续业”(史记.120页)。又据《周本纪》记载周武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127页),可见姜太公文化与尚贤、纳贤、举贤是密不可分的。在这里“千里马”与“伯乐”是相辅相成、共生共荣的。周文王不因为姜尚年老而不尚、不纳、不举,周武王不因为姜尚是前朝国师而避嫌、遗弃。这种尚贤、纳贤、举贤之风,既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也是知识分子历来所推崇和渴望的。如唐人张九龄《骊山下逍遥公旧居游集》诗感叹:“岂与硒溪老,崛起周太师!”文及翁《贺新郎,西湖》词也感叹:“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硒溪未遇,傅岩未起。”唐人李白《梁甫吟》诗抒发“钓?胃之遇”:“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姜尚因尚贤、纳贤、举贤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周文王、周武王搭建的舞台上演出一出又一出的精彩的剧目,这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展示得十分具体生动。

3.平安

“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已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平安语”。这是因为姜尚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建国、治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特别是他帮助周武王伐纣,消灭商朝,建立奇功,封于齐地,成为齐国的开国之君。姜尚在民众心目中是一位神通广大、能除妖祛邪、拔除百病、福佑天下的神,只要有姜太公在就平安无事。因此“平安”又成为姜尚文化符号。有一个词组叫“太公筹”道出了姜太公之所以能保障平安,是因为胸怀韬略。古代兵书《太公六韬》托名姜太公所著,记周文王、周武王问太公兵战之事。六韬是指文、武、龙、虎、豹、犬。其中有《豹韬篇》,“太公筹”即借此,后人常以“太公筹”咏有韬略而化险为夷。姜尚除妖祛邪、拔除百病、福佑天下的故事,较多表现在《武王伐纣平话》和《封神演义》两部书中,特别是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记载有姜太公的许多故事。

4.长寿

长寿是“福”的标志和象征,也是“平安”的最好佐证。姜尚从韬光养晦到被提拔使用,从镇妖祛魔到封为齐君,其人生光辉全在老年时期,因此“长寿”成为姜尚文化的重要内容。据《荀子・君道》所述,周文王举用姜尚时,“夫人行年七十有二,然而齿坠矣”。周文王在位计50年,周武王十三年(一说十一年)伐纣的牧野之战时,姜尚已90高龄的老人了。据《竹书纪年》记载,姜尚卒于康王六年,加上武王和康王之间的周成王在位37年,周武王卒于牧野之战后二年,如此计算,姜尚的年寿是140岁左右。据《楚辞・九辩》所咏,“太公九十而显荣兮”,即姜尚遇周文王时已是九十高龄,如此推算,姜尚的年寿在160岁左右。顾颉刚著《太公望年寿》一文认为,古文献记载中的姜尚年寿,皆为战国时齐国游士的无稽妄谈。实际上“太公”原意为“老太爷”。按顾先生的推算,姜尚年寿为80余岁。就按此计算,在古代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姜太公也不失为一个长寿者, 长寿作为姜尚文化的符号也是可靠的。

二、尚湖旅游的提升

尚湖旅游已奠定了基础,并有很大的发展。尚湖旅游开发也确有不少优势,但尚湖旅游也存在某些不足,例如文化内涵缺乏挖掘,缺乏文化产品,缺乏文化产业,更缺乏创新性文化产业。所面临的挑战也十分严峻。要在竞争中取胜,就要不失时机地自主创新,不失时机地提升尚湖旅游的竞争水平,关键是充分展示姜尚文化的主要符号。

1.建设姜尚文化知识库

根据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例如韩国,提升和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要建设一个全面、系统、完整、可靠的文化数据库。这样做,一便于民众和旅游者查阅姜尚文化知识(或触摸);二便于回答各种关于姜尚文化的咨询;三为旅游策划者、决策者、规划者、开发者提供姜尚文化的可靠知识;四为旅游经营管理者提供学习和工作的关于姜尚文化的知识;五为作家、艺术家、影视创作者、动漫创作者、游戏创作者提供关于姜尚文化的素材;六为尚湖旅游的宣传促销提供知识。姜尚文化知识库的建设可以以古籍为基础,例如《诗经》、《楚辞》、《尚书》、《逸周书》、《史记》、《荀子》、《竹书纪年》、《六韬》、《武王伐纣平话》、《封神演义》等,同时可以广泛收集民间传说,形成全国首个姜尚文化知识库,以提升尚湖旅游的文化竞争力。姜尚文化知识库的建设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网站、触摸屏、光盘、书籍等。

2.建设完整的人文景观体系

尚湖的生态景观体系初具规模,但人文景观体系还与具有悠久而丰富的姜尚历史文化内涵的名胜地是不相匹配。应按照“智慧”、“尚贤”、“平安”、“长寿”等姜尚文化的主要符号,建设完整的人文景观体系。完整的人文景观体系的建设应贯彻这样的原则:一是人文景观与生态景观结合;二是历史与时尚融合;三是静和动结合;四是与参与性活动结合(如体育、娱乐、节庆、会展);五是可观可视可听;六是多种表现形式结合(如雕塑、影视、表演、活动等)。建议在“智慧区”,以“姜太公钓鱼”为主题,显示姜尚“渭水钓鱼”的历史题材,又根据不同年龄举行不同的活动,以增强旅游吸引力。“姜太公钓鱼”是姜尚文化的核心,钓鱼又是一项老少咸宜的体育娱乐活动,有利于健身养性益志,增智,可以使旅游者动起来、乐起来。在“尚贤区”运用视觉艺术手段展示姜尚一生的功业。可用影视、动漫、游戏展示,改变仅仅依靠雕塑展示的刻板模式,以适应现代人群的游憩需求。在“平安区”可根据《六韬》,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具体生动地展示“太公筹”――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这种展示应学习“迪士尼”的经验,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童话化。在“长寿区”,应有我国传统的与姜太公像结合的静态“百寿图”、“百福图”,营造长寿、吉祥的民族民俗的氛围,营造“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宽松、欢乐的氛围。

3.提升活动旅游的内容和形式

活动旅游本身包含三大方面的内容,一为赛事,二为节庆,三为会展。尚湖活动旅游的提升应在这三方面全面展开。通过活动旅游,提升知名度,进行促销,提升吸引力,提升竞争力,提升效益。尚湖经营多年的“牡丹节”还应下大工夫。“庭中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此时逢国色,何处觅天香。”(刘禹锡・山石榴花十二韵)尚湖的牡丹地处江南水乡,又独具姜尚文化的优势,更应该在营造自己的特色和构建自己的旅游吸引力上下功夫。如在尚湖牡丹节期间,发挥常熟“十里青山半入城”和尚湖江南生态环境的优势,利用尚湖“智慧区”、“尚贤区”、“平安区”、“长寿区”的姜尚文化的特色,营造尚湖牡丹节江南生态环境和姜尚文化的特色。尚湖活动旅游更有开发的新天地。在赛事(赛钓、赛智慧、赛平安、赛歌舞、赛健康等)、节庆(姜尚文化节、钓鱼节、智慧节、长寿节、平安节等)、会展(姜尚文化论坛、姜尚文化大家谈、姜尚文化学术交流、姜尚民俗文化讨论、姜尚文化展示)三方面皆可以进一步开发、提升。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篇(5)

【释义】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用法】作宾语、分句;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相近词】心甘情愿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篇(6)

姜太公钓鱼后面的成语是愿者上钩。

姜太公钓鱼是发生于商周时期的历史传说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来源:文章屋网 )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篇(7)

源出《史记・齐太公世家》:子牙“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悦,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意思是说,姜子牙隐居于渭滨溪垂钓,被出猎的周文王碰上,二人谈得非常投机,就请他主政,拜他为师。传说姜子牙钓鱼用的是直钩,故围绕他的行为,钓鱼地点和工具等形成了不少同类的说法,如“太公钓”、“子牙垂钩”、“渭滨垂钓”、“溪直钓”、“大钓无钩”、“直钩钓国”等,用以形容隐居的贤才待用及被用后大展宏图的情况。杜甫“说落磴溪钓,操持郢匠斤”、刘禹锡“不作渭滨垂钓臣,羞为洛阳拜尘友”、苏轼“苍崖虽有迹,大钓本无钩”等诗作中,都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典故。

显而易见,姜子牙钓鱼钓的是政治,其中奥秘甚多,究之无益。作为常人,钓鱼则大多钓的是情趣,且与人的健康长寿有关,倒有必要在这上面作点文章。

日本人将钓鱼与结婚联系在一起,在小豆岛,要结婚的新娘、新郎要在公证人的监督下到海边钓鱼,每人必须钓到一条5公斤以上的鱼才能进入洞房花烛的程序,否则必须推迟婚期。美国人将钓鱼与行善联系在一起,在旧金山,一个慈善组织要求钓鱼爱好者一次要缴40美元的钓鱼费,然后登上两条专门的钓鱼艇出海。他们每都能钓到约500公斤的鱼,出售后的收入全部捐献给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足够4000人美美的饱餐一顿。生活在撒哈拉大沙漠的非洲人也有他们的钓法,在茫茫的沙漠里挖个大坑,找到暗河,运气好的时候还能钓到一条没有眼睛的盲鱼。这可是需要毅力的,有时连续等待一两天时间还一无所得。钓鱼与中国人的原始生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据考,在上古时代的农牧时期之前,钓鱼就是人们最基本的求生存方式之一。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渔猎时期”,已足以说明了钓鱼与人类的关系了。所以,中国有“垂钓古国”之誉,钓鱼之兴更是出了名的,皇帝中不乏垂钓爱好者,舜少时曾钓鱼充饥,周穆王西征途中还不忘在黄河中钓一阵。汉昭帝白天钓兴未尽,夜里还掌灯而钓。孙权曾发明乘船顺长江而下的“游钓”,宋真宗、宋仁宗垂钓之外还要举办专门的钓鱼赋诗宴会。朱元璋虽然经常空手而归,还从不释手。乾隆皇帝一根鱼杆走天下,从北京一直钓到江南。文人墨客中喜爱钓鱼者更多,庄子、孔子、屈原、韩愈、柳宗元、坡、陆游、欧阳修等不仅有过垂钓的历史,而且还都留下过华章。东汉的严子陵连皇帝给的高官都不要,硬是躲到桐庐垂钓去了。范仲淹写诗称赞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诗人李白的钓趣也不小,钓了鱼还要钓更大的玩意儿,史料上对他有“海上钓鳖客”的称呼。稚子中也有乐于垂钓之人,唐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诗可证:“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小年纪,垂钓就如此专注,看来已初步掌握了钓鱼的要领。老人中的垂钓者更痴迷,清代文人王士祯为《秋江独钓图》的题诗写得形象:“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短短四句诗中用了9个“一”字,把垂钓环境的宁寂、萧瑟,老人钓鱼的恬静、洒脱表现得淋漓尽致。

钓鱼对人身心健康的益处,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日从体力上受益,自家庭到钓鱼地,步行也好,骑车也罢,对身体是一种锻炼,既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又有延年益寿之功。二日从环境中受益,感受风和日丽之时,愉悦山青水秀之间,享受的是日光浴,呼吸的是负粒子,在宁静中调整情绪,在磨蹭中消除烦恼,这是其它活动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三日从静态中受益,钓鱼的静坐功,是一种静养,全身肌肉放松,有助于心脑功能的平衡和全身血液的通畅,许多与之有关的疾病,如烦躁、焦虑、多动、狂妄、心悸、健忘、疲劳、失眠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调理。钓鱼的专注功,对眼睛有调节和保护作用,对近视眼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四日从精神上受益,钓鱼能纠正精神不集中的毛病,使人克服三心二意的情绪。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护理专家,对60名阿茨耳海默氏症(老年性痴呆症)患者进行长期观察后发现,有目的地让他们观察游鱼的活动时,其精神恍惚、踱步及自我行为等相关症状明显减少,且食量增加。在瑞典的波的尼亚海滨,有人专门创办了以治病康复为目的的“钓鱼诊所”,让形形的精神病患者前来垂钓,许多人在这里获得了健康,起到了药物无法收效的特殊作用。

民间有句俗话说得好:“醉翁之意不在酒,垂钓之行不在鱼。”钓鱼之事不能在钓的数量多少上论英雄,而在于参与、消遣,在于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在于增添生活乐趣、享受人生。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篇(8)

2. 孟姜女:最佳女高音歌唱家。

作为秦汉时期最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孟姜女歌声一向以清脆甜美、婉转缠绵著称。千百年来,人们记住的不是她的歌声,而是其骇人听闻的“孟姜女哭长城”事件。

“孟姜女哭长城“事件简介:

时间:公元前211年9月11日

地点:北京八达岭长城

人物:孟姜女

事件起因:孟姜女丈夫在长城旅游时,因意外掉落城墙,经抢救无效――于14:25分死亡。

事件经过:孟姜女来到长城脚下,放声痛哭。

结果:长城狂倒800余里。

3. 嫦娥:首位登陆月球的华人女子

俗话说:花前月下,不如“花”钱“日”下;而花前日下,不如花“钱”月“驾”。

驾驶宇宙飞船登录月球无疑是众多少女的梦想。在“我想和月亮有个约会”的海选活动中,嫦娥凭借其美貌、智慧、胆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有幸成为了第一位登录月球的中国籍女子。

4. 后羿:射程最远的弓箭手

此人天生神力,箭法精准,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并且是射程最远纪录的保持者。射鸟时,由于用力过猛,常把小鸟直接送进了太空。而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没事射太阳玩,曾成功射落九日。

5. 司马迁:最受欢迎作家

此人因揭露社会的本质。从此,每日沉溺于网络,以“我还能”为网名开始了在网上发表长篇历史小说――《史记》。《史记》以其精彩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刻画、精炼的文字深受广大网友的喜欢。司马迁被网友评为“中国古代最受欢迎小说家”,其开创了网上连载小说的先河。

6. :著名天文学家、地理学家

此人身高八丈、重达数吨,致力于“开天”(开发太空资源)“辟地”(煤、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事业,曾多次荣获五一劳动奖章、优秀劳动模范称号。

7. 姜太公:钓鱼能手

姜太公:姓姜,名尚,人们亲切称其“姜子牙”。没事老爱钓鱼,钓鱼并不奇怪,可人家用得是直钩,每天竟能钓到数百公斤,成为远近闻名的垂钓高手,人们问其钓鱼心得,他只说道九字: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据传,其为无数中老年妇女的偶像。

8. 柳下惠:中国古代最正派男人代表

柳下惠,英雄。柳下惠不贪金钱,不近女色。其事件被曝光后,网友称其为“中国古代最正派的男人”。

9. 周瑜:最受欢迎广告形象代言人

周瑜同志有着俊美的面庞、美好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还有一个十分漂亮的妻子。作为成功男人的杰出代表,他成为无数广告商的新宠。并成为消费者心目中最值得信赖与最受欢迎广告形象代言人。当记者问道代言这么多产品,最喜欢的是哪一款时,他直言不讳说道:是龙的电吹风。问他何故,他答道:作为一个水军都督,每天奋战在抗洪一线,风吹浪打,巨浪涛天,常会把我的头发打湿、弄乱。自从有了龙的电吹风,它让我始终保持干爽柔顺的秀发,让我重拾做名人的自信。龙的电吹风,成功男士的选择。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篇(9)

为维持生计,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到了周,还卖过面粉等等,可都不走运。岁月蹉跎,转眼姜尚己是垂垂老矣,他不得不结草为庐,和妻子以钓鱼为生。

姜尚钓鱼,常常几天未能钓上一条,常常空手而回。妻子马氏长像丑陋,性子偏急,但很贤惠,面对姜尚不会钓鱼,却并不唠叨,每天还是让姜尚去河边钓鱼,有时也自己亲自去钓。说来也怪,她一坐下钓鱼,那鱼儿似乎认识她似的,总往她的钓上缠,一下子就能钓到许多。马氏也不贪多,每天只钓那么几条。

马氏钓鱼的本事并不好,她却为什么总能钓到这么多鱼?

这跟姜尚钓不到鱼有关。

一天,妻子马氏走到渭水河边,躲在姜尚背后的树丛里,看他究竟怎样钓鱼。真是怪了:姜尚钩上来的一条条大大小小的鱼又被他放回渭水河里,好象还在和鱼儿对话呢。

姜尚说:“小鱼儿,小鱼儿,都叫你别再上来了,你怎就不听劝呢!”

那浮出水面的小鱼儿咕噜了几声。姜尚说:“你们别这样了,成为我的美味是你们愿意的?这可不得了,也不是我的初衷呀!”那小鱼儿又咕噜了几声。姜尚又说:“我虽然穷困潦倒,一餐饱一餐饥。但在这个世道,有比我更惨的!钓鱼的人很多,你们为什么不上那些人的钩呢?”那鱼儿咕噜咕噜了很长时间。只见姜尚摇摇头,叹了叹气,声音很低沉地说:“不过也是,人心呀,比天高,难以叵测,别看他们投的饵儿有多吸引人,其实他们的心比鱼钩还更弯。”

谈话还没结束,小鱼儿忽地倒跳一下游走了。

原来马氏己来到他面前,轻扯着他的耳朵,作骂状,说:“都说你这死鬼钓不了鱼,原来在这玩耍呢,我问你,为什么钓上来的鱼又放回河里。”姜尚不语。马氏想:这老头怎能与鱼对话呢?也不奇怪,别看这老头寒酸样,却是昆仑山元始天尊的得意弟子。说是钓鱼,其实这老头的内心无时无刻不在企盼得到圣明君主的赏识,使他满腹经纶得以施展,可是,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了,这老头的头发也全白了,他投竿抛饵,两膝跪踞的石头上,也磨出了深深的两个陷。马氏看着他,只觉好奇,又好笑,并不在意地走了。

可这情景,被一个仙人看得仔细。你猜她是谁?

她就是泰山神的第十二个女儿--屏。屏不单相貌美丽,而且心地最善良。这日,她去东海,恰恰经过渭水河。她站在一朵云头上,远远就看见了一老者在钓鱼。她早就听说过姜尚钓鱼又把鱼放生的事,早就想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了。想这老者必是他了,于是变作一羽毛降落在姜尚的身旁。姜尚与鱼儿的对话,夫妻俩说话的情景,她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她想:善有善报,这样的好心人,本应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穿不完的绫罗绸缎才对,可他们,穿着朴素,要以钓鱼为生,是真苦呀!不行,得想个法子。她略思片刻,对了,眼前之急就是让他们能钓到鱼,使他们的生活有所好转。

她赶紧去了一趟渭水河,找到渭水河神,如此这般的商量了一番。

后来,马氏每次去钓鱼,必能一下子就钓到许多。

对神女的帮助,姜尚是不是全然不知呢?

姜尚其实是绝顶聪明的人,他本是昆仑山元始天尊的得意弟子。年轻时,就是钓鱼高手。现在,他发现妻子突然间善钓,心里琢磨:妻子钓鱼水平不高呀,以前不也一天钓不到几条鱼,怎么一下子就成了钓鱼高手?结果,他发现妻子在钓鱼时,一条条大大小小的鱼都拼命向妻子那边游。而自己这边再也无鱼来了。

这其中必有玄机。姜尚默念咒语,掐指一算,果真有神仙保佑哩。

后来,屏最小的妹妹翼嫁给东海海相做妻子。她有个特点,一走动就会伴有狂风骤雨。她回婆家,常途经灌坛县,所以,她每经过灌坛县,灌坛县就要闹灾。那时,姜尚己为东周大司马,执掌大权,他主动请求前去作法消灾。他作法那阵儿,恰逢翼回婆家,又途经这里,被姜尚的黄旗挡住了去路,降落到地面。姜尚问清缘由,得知她是屏的妹妹翼,并未为难她,只递给她一面白色手帕,叫她途经这里时只需拿出手帕,就可相安无事了。

通过这件小事,姜尚表示了对屏的衷心感谢。民间流传的“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符咒和姜太公“忠泽浩恩”的美称,也因此得来。姜尚在渭水钓鱼时,有个忘年之交,叫骥,是个卖柴的。家中只有一个老母亲。他进城卖柴常从渭水河边路过,所以和姜尚成了朋友。

有一次,姜尚对他说;“去吧,小伙子,今天你要赚大钱了。”骥说;“打柴卖柴能赚几个钱,别取笑我了。”姜尚说:“进城后就知道了。”骥到了城里,恰遇一个大财主家死了人,急办殡礼,须用木柴,骥要的价格很高,但管事的人二话没说,就把柴全部买下了。

又有一次,骥从渭水河边走过,向姜尚问好,姜尚闭口不答,骥以为他年老,没听见,连问好几遍,姜尚就是不答。骥不耐烦了,故意提高嗓门:“为何不理我。”姜尚说:“活公人是不与死人说话的。”骥说:“我活得好好的,你怎么骂人呢 ”姜尚说:“太阳下山的时候,你就知道了。”骥边走边咕噜道“这老头真玄乎,尽说瞎话。”他进了城,喊了大半天,他的柴还是无人问津。眼看太阳就要下山了。这时,一个妇女来买柴,给的价格很低,骥不肯卖,那妇女开口大骂.举手就打,骥见她这样粗鲁,并不还手,连忙躲开,可那妇女闪了一下,跌在地上,死了。

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那时候,死了平民,官府并不认真追究,不分青红皂白,先逮捕,或杀,或剁手脚等。骥年轻,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景况,提心吊胆地哭丧着脸跑到渭水河边,跪在姜尚面前,求他救命。姜尚从衣袋掏出一个小葫芦,说;“赶紧回去,挖一尺三深的坑,把死人放在里边,然后,用嘴吸一口葫芦里的水,溅在死人身上,大声说‘没事没事’即可。切莫超过两个时辰。”骥不敢延慢,按太公说的做了,结果,那妇女竟死而复生,皆大欢喜。

一天夜里,周文王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位神女送给他一只飞熊,并对他说:“你是明君,为治国安邦,求贤若渴。到渭河北岸去吧,你将会得到巨大的收获。他是上天赐给你的老师,辅佐您的事业日渐昌盛,并将施恩加惠于你的子孙后代。但你须斋戒三天,方可完美此事。”

文王戒斋三天后,立即带着儿子纪发和一些大臣直奔渭河北岸。在那里见到了一个超凡脱俗的老头正坐在岸边钓鱼。让文王他们感到奇怪的是,这老头钓鱼不用鱼饵,鱼钩提离水面足有三尺,嘴里还不断地唠叨:“钓钓钓,钓钓钓,大鱼小鱼一齐到!”文王想:此人衣着简朴,行为怪异,但精神焕发,鹤发童冠,想必不是平凡之辈。于是走下车,来到老头儿跟前,跟他聊起来。文王问:“先生喜欢钓鱼吗?”老头回答说:“君子乐于实现自己的抱负,平凡人乐于做好自己的事情。现在我钓鱼,与这个道理很相似。”文王好奇地问:“别人垂钓皆钩系水中,先生这般钓法,能使鱼儿上钩吗?”老头回答说:“休道钩离奇,自有负命者。人们都知道纣王无道,西伯长子进殷,明知凶多吉少,却甘愿上钩;纣王自以为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却又放跑了有取而代之的西伯姬昌。”文王想:这老头身居深山,却熟知天下大事,还把我的心事看得如此透彻?果然不是凡人!再经过一番谈话,文王得知此人名叫姜尚,他不单通晓治国方略,还是一个精通兵法的能人。他高兴极了,大声说:“找到了!找到了!先生呀,我可找到你了。我祖父在世时曾对我说过,将来会有个了不起的人帮我把周兴盛起来,你正是这样的人。我的祖父盼望您己经很久了。”说罢,就请姜尚上车,姜尚强忍内心的喜悦,不肯上车,文王让大臣让开,让他亲自拉车,大臣们可都不高兴了,说:“一个小小的鱼翁,摆什么架子。”文王赶紧喝道:“不可造次。”

久经风霜的姜尚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而泪流满面,满腮的胡子都湿了。

姜尚因为是周文王的祖父盼望的人,人称太公望,又称姜太公。

后来,文王和他的儿子武王在姜太公的辅佐下,励精图治,灭商立周,国势蒸蒸日上。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篇(10)

白居易钓鱼并不是为了生计,而更多的是为了排遣内心的苦闷,调节自己的心情。《咏拙》诗中说:“静读古人书,闲钓清渭滨,优哉复游哉,聊以终吾身。”但是,当他真正提起钓竿,就马上想起从前的姜太公,从而想到自己的仕途。渭水曾是姜太公垂钓遇周文王而发迹之地。虽然渭村距离磴溪有五百里,但同在一条渭水边,只不过姜太公垂钓于渭水上游北岸,白居易钓鱼在渭水下游北岸。这怎能不使他抚今追昔呢?有名的《渭上偶钓》,描写的正是此时此景、此地此情:“渭水如镜色,中有鲤与鲂。偶持一竿竹,悬钓至其傍。微风吹钓丝,媚媚十尺长。谁知对鱼坐,心在无何乡。昔有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况我垂钓意,人鱼又兼亡。无机两不得,但弄秋水光。兴尽钓亦罢,归来饮我觞。”诗中,他把自己与姜太公作比较,诉说自己不得志的情怀。说实在,此时的白居易并不是想钓条什么鱼,心里只希望有一位像周文王那样的明君,使自己有施展才能,实现政治抱负的机会。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失望使他更感忧郁。最后两句写的就是这样的情感。

在《垂钓》这首诗中,他回忆十年来的政治生涯,匆匆十年,往事历历,使他感慨万分:“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诗中所说“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指的就是这段飞黄腾达的仕途。后终因“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遭受权贵的打击和排挤,如今却伴江叟垂钓于江边沙头,怎不伤心!此诗最后四句表达了白居易内心无限的感慨!白居易对渭村这段生活感受很深,直到十几年之后,59岁时白居易在洛阳写了一首诗《李留守相公见过池上泛舟举酒话及翰林旧事因成四韵以献之》,诗中还说起退居渭村时的旧事和当时的情景:“引棹寻池岸,移尊就菊丛。何言济川后,相访钓船中。自首故情在,青云往事空。同时六学士,五相一渔翁。”诗中所说“五相”,据宋・计有功《唐诗纪事》说,是指李绛、裴度、裴珀、王播。“渔翁”,则是白居易自指。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篇(11)

同学们,我们中国谚语说“欲速则不达”;法国谚语则有“须懂得等待”;农村俗语也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待中有欢乐,有焦虑,有“无可奈何”与“迫不及待”,其中包含着人间百味。

以“等待”为写作素材,从“等待”的对象来看,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等待;也可以是个体(或群体)对某件事的等待,事情可小可大,可以是身边事,也可以是天下事(比如等待放假,等待战火平息等)。再从等待者的态度来看,可以赞颂主动积极的有目的的等待,在等待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抓住机遇,大显身手;也可以批评被动消极的盲目的等待,在等待中虚度韶光,丧失了锐气,丧失了良机,最终一事无成。

纣王是商代最后一个君主,他暴虐无道,荒淫无度,甚至无故杀害百姓,寻欢作乐。他手下有个大臣叫姜尚,又名姜子牙,他见纣王如此胡作非为,便弃官而逃,隐居在渭水之滨。这里是诸侯姬昌的势力范围。姜子牙知道姬昌胸怀大志,渴求人才,就在渭水边“钓鱼”。

但他钓鱼跟别人不一样,他用的渔钩是直的,上面不放鱼饵,而且离开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高举钓竿,一边自言自语:“不愿活的鱼儿,你要找死就自己上钩吧!”他这种奇怪的钓鱼方法,很快传到姬昌那里。姬昌觉得这人很古怪,就派一个士兵把他叫来。姜子牙见来人只是一个小兵,根本不理,边钓鱼边说道:“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瞎胡闹。”来人看到这个情景,连忙回去报告姬昌,姬昌觉得这个人一定是个非凡的人才,于是,他带上厚礼,亲自去聘请姜子牙。姜子牙见他求贤确实是诚心诚意,便答应替他出力。后来,姜子牙辅佐文王、武王讨伐纣王,建立了周朝。

【内涵解读】

有俗语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就是这个故事。面对自己想要谋取的职位,姜子牙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去面见,去恳求。他动用了自己的智慧――“等待”,结果引来了周文王的盛情邀请,后来功成名就。不过,他不是盲目地等待,在他的等待中,我们看到了自信,看到了方法,也看到了他的才华。

【适用话题】

等待、自信、智慧、过程、尝试等。

一天,一封从察里津前线发来的急电送到了列宁手里,内容是:“冬天就要到了,士兵还缺乏冬衣御寒,弹药将尽,速!总部机关迟迟未予答复。”列宁让通讯员把电报送到军需供给部。一小时后,列宁打电话给部长:“你好,我是列宁,送去的电报你收到了吗?”“没有收到。”“请去查一下邮件。”“我马上去,然后给您去电话。”“不,不,我等着。”部长立即检查邮件,电报找到了。他给列宁回电话:“电报找到了,现在我与同志们研究一下,再给您回话。”“不,不,我等着。”磋商后,部长回电话:“一切说好了,现在和军械服装管理处联系,然后把结果告诉您。”“不,不,我等着。”一番研究后,察里津急电中的问题解决了,并马上告知了列宁。“谢谢!”列宁说完放下了电话。等待对方把事情解决,这是一种无形的催促。

【内涵解读】

如果没有列宁执着的等待,事情也就不会办得这么快。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列宁办事的认真态度。他的认真,来源于他对士兵的体恤,对工作的负责。一个生活细节,让我们看到了列宁的伟大。

【适用话题】

等待、责任、爱心、执着、效率等。

3.在植物界还有等待年代更为长久的种子,那就是古莲子。1952年我国科学家在地下泥炭层中发现了一些古莲子,并于次年种在位于香山脚下的北京植物园中。它们的发芽率居然达到90%以上,并于1955年夏开出了淡红色的荷花。采用同位素C-14地质年龄方法测得这些古莲子的寿命在835~1095年之间。事实上,千年古莲子的发现在我国已屡见不鲜,有消息说,1973年在河南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两枚古莲子,其寿命当为5000年了。它们才是真正做到“千年等一回”的强者,这种坚忍顽强的生命力真让人肃然起敬。

【内涵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