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空乘毕业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9-28 09:55:58

空乘毕业论文

空乘毕业论文篇(1)

作者简介:王欢(1977-),女,山东泗水人,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空乘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空乘办学热潮下的冷思考”(编号:CC201315279),主持人:王欢。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6-0042-04

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空乘专业已有近十余年的时间。从最早的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开设专科层次的空乘专业,到2003年南昌航空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始招收本科层次的空乘专业学生,直至后来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0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相继开设了空乘专业之后,在各级各类的本科学校中,开始逐渐出现了开设本科空乘专业的热潮,截止到青海师范大学于2013年开始开设本科层次的空乘专业为止,全国共计已有320余所开设空乘专业的高校。在这十来年的办学历程中各高校紧跟市场变化进行教学改革,不断积累专业建设经验,在教学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国的民航事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但由于空乘专业建设时问比较短,各高校在招生就业、课程安排、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学生管理等方面还处在探索阶段,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目前国内民航业呈现出的繁荣景象,也使得越来越多的院校想在这个诱人的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因此纷纷争先恐后地开办空中乘务专业,但是如此盲目扩张也导致了空乘专业的在办学热潮下衍生出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空乘办学热潮的成因分析

如今的神州大地上,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各级各类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形成了一股空乘专业办学的热潮。造成这股空乘办学热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民航业飞速发展造就了空乘办学的热潮

在通往“中国梦”奋斗的道路上,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民航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飞跃的发展。据权威数据统计,目前中国民航已拥有160多个民用运输机场,已有固定航行路线1532条,客运及货运飞机共计1259架。而全民航旅客运输量在2010年已突破了2亿人次大关。预计到2020年,国内将新建机场97个,新增飞机1 600架左右[1]。民航业以平均每年10%的增长速率保持着旺盛的发展趋势,以此发展态势,中国在世界航空市场的地位已然举足轻重。目前,除了国内的航空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机队数量的不断增多,需要招收大量的空乘专业人员外,国外有远见的大型航空公司也青睐中国市场,每年都会在我国招收一定数量的空乘服务人员。在航空业这样空前大发展的背景下,许多有航空背景或艺术类专业的高校,纷纷开设空乘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出现了一股空乘办学的热潮。

(二)空乘专业的优越特点造成了空乘办学的热潮

在许多少男少女心中“空姐”、“空哥”有着光鲜靓丽的外表,是她们所羡慕的职业。另外在收入水平上,空乘人员的收入也非常具有吸引力。这也是众多俊男靓女对空乘专业情有独钟,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同时,在各省的高考招生中,空中乘务专业的专业要求起点低,而文化录取分数线又几乎是所有专业录取线中最低的。因此,许多文化成绩不理想而形象气质较佳的学生都选择报考空乘专业。如此的低门槛高回报,使得很多高校在招生面试时经常出现火爆的场面。再者,空乘专业属于特殊专业,在实践教学、服装配置、学生实训实操等方面都有别于一般专业,学费较高。因此,开办空中乘务专业也能给高校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

由于航空业的巨大需求,充足的生源市场和不菲的经济效益,让许多学校趋之若骛,空中乘务专业遍地开花,目前已成为高校的一个热门专业。

二、空乘办学热潮面临的挑战

高校纷纷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繁荣表象背后,却隐藏着专业发展的局限性,制约着本专业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办学盲目,学生质量下降

目前开办空乘专业的学校,绝大多数都没有做充分的市场调研与市场分析,并且没有民航系统的相关背景,不了解如何开设适应民航系统的专业知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没有对各院校的申请进行论证,对办学资质进行审核,在没有与民航部门进行必要的沟通的情况下,对大部分申报院校予以批准[1]。空乘专业的盲目开设,开办院校的陡然增加,僧多粥少,其后果是导致各校生源争夺战越演越烈。为了能招到条件好的学生,许多学校只有降低各种硬性指标如:文化成绩要求,降低身体条件等使空乘专业生源质量整体下滑,学校办学前景堪忧。

(二)闭门造车,师资实训缺乏

1.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有待提高。在师资方面。空乘专业是需要理论和实训两个方面学习和操作的。理论的课程有:汉语、英语、心理学、法规、旅游理论等;实训的课程有:礼仪、化妆、形体、播音、急救、设备操作等。而这两部分的课程知识,必须由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来完成。目前制约空中乘务专业学历教育发展的瓶颈就是师资问题。大部分院校都缺乏有职业背景的教师,关键是学历高的教师没有空中乘务的经历,有空中乘务工作经历而又具备高校教师资格的人员少之又少[2]。因此,教师队伍呈现出矛盾的局面,由此可见,高校空乘专业的教师队伍需调整充实。

2.实训条件资源缺乏。空乘专业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实训教学条件是必备的。实训设施价格高昂:从模拟客舱、应急撤离、逃生装备、生理救护实验室,大到各种机型的飞机等,这些实训设备需要大量的投入,后续维护更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许多高校开设空乘专业后在硬件设施上的不愿投入冒险,也有许多学校无力承担的。最后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前几乎没有进行过实训学习,这对于高度强调实践性、操作性的空乘专业显然是不现实的。因而,在这样闭门造车的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适应不了用人单位和市场需求的。

(三)沟通不畅,就业渠道堪忧

我国现在开办空中乘务专业的高校,大多与航空公司缺乏广泛友好的沟通与合作。当前,航空公司招聘倾向于看重学生的外在形象。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也以“第一印象”为重心,其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能够顺利地通过航空公司的面试。但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各高校培养的应届毕业生比起社招人员在综合素质上存在较大差异,学生们对于空乘职业的艰辛也缺乏了解,因此一旦遇到困难,就会选择跳槽。而目前我国的空乘专业开办过多过烂,每年毕业的学生与航空公司真正的人才需求成5:1的供需状况,这导致了空乘人员的培养严重供过于求。真正的话语权掌握在航空公司手中。由于大部分学校与民航业缺乏合作沟通,因此培养的空乘人才没有渠道直接进入航空公司,这样情况下势必走航空公司社会招聘这条途径。而参加社会招聘,不确定因素过多,名额有限,条件苛刻,空乘专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不仅要与各高校大学生竞争,还要与其他社会考生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下,就业机会越来越小,许多人多次面试无法通过后逐渐放弃了蓝天梦。而为了达到高就业的假象,银行、酒店、大型企业等已成为许多高校的就业目标,大部分高校中的空中乘务专业已经名不副实。

三、空乘办学热潮下的嬗变

这些问题让很多高校如鲠在喉,困扰着高校空乘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限制了高校空乘专业的进一步发展。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空乘教育必须面对嬗变,必须面对现实。高校空乘专业何去何从,确实到了需要冷静下来仔细思考的时候。如何改变,如何办好现有的空乘专业,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对空乘专业基本性质有合理分析

空乘专业本质属于服务性质,这个职业的初衷在于更好地为乘客服务。空乘服务人员的基本性质是具有较高服务职业修养和能力,空中乘务的工作特点要求空中乘务员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亲切的外表、宜人的个性、成熟的心态、得体的处事方式、还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娴熟的服务技能、灵活的应变能力、良好的团队精神[3]。对空乘人才培养的本质是对高端服务人才的培养。在空乘工作中,优质的服务是获得乘客满意服务的基本,理应成为空乘教学的主要培养内容。冷静合理分析空乘专业的基本性质,才能合理地发展空乘专业。

(二)对空乘课程体系发展方向有理性规划

合理科学的共通性课程。基本理论课程和实训技能课程是属于空乘专业共通性课程的两大组成部分。由于其所包含的内容直接影响到空乘专业的人才培养,所以在整个空乘教学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因此,要将共通性课程规划得更加完整、科学,使其更加有利于空乘人才的培养。

结合实际的特色性课程。空乘专业是具有与众不同的专业特点,其课程中也有许多具有航空特色的课程,这些课程体现出了空乘方向的特色和优势的关键。但是这些特色课程应该要能够为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服务,要结合空乘专业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开设,同时又能够遵循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的原则,这样才能达到既有空乘特色又科学实用。

地位稳固的服务类课程。综观现有的开设空乘专业的高校,在课程设置上都过于偏重艺术性。这首先与空乘方向本来就隶属于艺术类专业密不可分,而空乘方向一般都放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音乐表演或表演专业等范围内;其次空乘专业的招生考试是放在艺术类统考中,考试的内容也大多是艺术为主;还有最主要的原因是担任空乘专业的教师大都是艺术类师资,因此学习的课程大多是艺术科目。基于以上原因,造成了目前空乘专业课程设置的偏差。今后应逐渐改变这种课程教学过于偏向艺术,而实训服务课程欠缺的状况,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心理、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坚持巩固服务类课程的重要地位。而适当选修艺术类课程作为锦上添花的才艺。

(三)对校企合作办学有实质性突破

针对目前高校空乘专业培养计划和目标,适应不了航空公司对空乘人才的需求等问题的现状。学校应积极努力探索校企合作途径,通过与各大航空公司的广泛接触与沟通,寻找空乘办学的最佳模式。

1.邀请航空专职空乘人员来专业培训是实现校企合作的途径之一。高校要聘用航空企业的空中乘务管理者、空中服务资深从业人员来进行专业的课堂教学,增加课程特色。让这些有实践经验和工作体验的专家们专业建设中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学生实习等教学项目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让他们给学生进行岗前培训课程,从而使空乘教学更贴近工作实际,学生的培养能与航空公司的要求接轨。让航空企业人员参与到招生、培养和就业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使空乘人才的培养满足民航服务专业人才发展的要求,高校空乘办学才能真正变得富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

2.派遣教师赴航空公司培训实操知识是实现校企合作的途径之二。以往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枯燥教学方式,要打破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高校应定期送教师赴航空公司进行培训,学习了解空乘服务的实际操作流程,通过让教师走出去这样开阔视野的方式,使更多的高校教师接受航空服务的实际培训,让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效地结合起来。目前国内许多开办空乘专业的院校都采取派遣专业教师深入航空企业学习深造,让教师切身体会了解航空公司的用人需求和实际操作流程,以便于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实用性的专业人才。

3.建立稳定可靠的实习基地是加强校企合作的途径之三。高校要通过与航空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来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各大航空公司都有条件相完善的实习基地,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保障。高校要争取建立与航空公司签约成为人才培养基地,这样对学校长远发展有利的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这对于提高空乘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培养一支稳定的具有特定的企业文化和服务理念的空乘队伍都不无裨益[1]。在此基础上能够保证高校培养的空乘专业学生实习的顺利进行,航空公司招收到了优秀的乘务人才,高校也达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工作的教学效果,为学生解决了就业的机会与平台,推进校企之间的无缝衔接,最终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局面。

四、空乘办学热潮下的转型

空乘办学的转型应该是整体的转型,在教学途径、教学手段、教育模式、学生心理素质和服务意识培养等方面都应进行转型改革。

(一)教学途径和教学手段的转型

在空乘教学中,要设置合理的具有现实环节中的情景来开展案例式教学。这种相对以往教学途径和教学手段的转型,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具有高度的模拟性。在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突出双向互动式教学,突出案例分析与实践教学,运用模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创新、创造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新的培养方式[4]。让学生通过仿真的情景模拟,完成民用航空、民航乘务方面等课程的活动环节,有效地将课堂教学转化为职业体验情景,使学生对在航空服务中的突发事件的接受能力和应变处理能力有所锻炼。在这样的学习中将空乘服务方面的知识和理论,将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二)教育模式上的转型

空乘教育模式应是注重实践教育与实践参与、实践研究,让学生在毕业设计中以实践成果来体现学习的效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接触职场环境和空乘服务情况,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职场环境适应能力都有所提高。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理论,从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养成注重学习的良好习惯。毕业设计是空乘学生学习过程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体现,因此要重视的学生毕业设计。学生在毕业设计方案制定、论文写作等环节的训练中,逐步形成了适应实践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应变、沟通、心理承受等能力,这样才能全面打造学生,使其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5]。更快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教育模式上的转型,使空乘学生的培养具备了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三)心理素质培养和服务意识上的转型

空乘服务是一门特殊的职业,空乘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胜任这一特殊的职业。学校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给予分析、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使学生对空乘这个特殊的职业及工作性质、内容有足够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空乘专业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适应性和多变性[6]。笔者针对部分学生缺乏从事空中服务的心理素质,对本校的空乘专业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测试结果表现出目前学生对空乘这个职业的了解只留于形式,看到的是空乘人员光鲜亮丽的外表,对于这份职业的辛苦和付出的努力却少之又少。因此,针对目前学生的心理状态,只有通过慢慢疏导的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阳光、健康朝气蓬勃的优秀空乘人才,降低空乘人员的流失率。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服务意识上的转型,空乘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来自于城市独生子女家庭,自我意识强烈,服务意识薄弱,这于空乘服务的要求是不适应的。综合的服务意识是专业空乘人员必须具备,所以如何解决管理体制问题,全方位培养空乘学生的服务能力值得研究,而培养出具有服务意识、服务知识和服务能力的空乘人才是高校空乘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总目的[3]。

五、结语

总结与回顾我国空乘专业十余年来办学的发展历程,不可否认确实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和令人可喜的成绩,但是在空乘办学热潮的背后也暴露出许多严重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直接导致办学盲目、学生质量下降、就业渺茫等现状,势必将影响空乘人才培养教育的健康发展。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仅要依靠教育部门自身的问题,同时也有赖于民航部门的相互支持合作。从大学生主体来看,要多从明确自我定位,提升就竞争力和调整心态等角度去寻求就业问题的解决[7]。实践证明,只有校企双方默契合作,相互沟通交流协作,才能使我国空乘人才教育朝着健康稳定的态势发展,进而提升我国民航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为我国的民航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是今.对高校开办空中乘务专业热潮的反思[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10(6):30-32.

[2]黄黎玲.空乘专业学历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2(3):20-21.

[3]李广春.空乘专业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民航学院报,2011(2):18-20.

[4]柴金艳.空乘人才本科教育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1(8)26+256.

空乘毕业论文篇(2)

一、空乘专业发展建设的现状——机遇与问题

1.机遇。1978年,中国民航在国际民航组织的排名是第37位。而今,中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中国正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化。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全行业投资将达到1.5万亿以上,机场数量将从175座增至231座,旅客运输量4.5亿人,机队规模将达到4500架以上。中国民航在国民经济强有力的拉动下必将发生巨大变化。不少高校敏锐地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纷纷开设空乘专业。这其中也不乏一些院校在没有充分调研和市场分析的前提下简单克隆,一窝蜂上马,从而导致办学质量参差不齐,盲目热潮背后也隐藏着问题。

2.问题。首先,办学条件相对匮乏,毕业生难达市场要求。多数院校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尤其是拥有一线航空工作经验、同时又具较高理论素养的教师。此外,作为实践性、操作性强的专业,需要大量的实训教学条件,如模拟客舱、模拟飞行环境、水上救生设备、各种应急设备、服务设施甚至各种机型的飞机。高额的教学成本令不少学校无力承担,必要的实训教学条件严重缺失。因此,在此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很难符合市场的需要。其次,供过于求比例失衡,就业渠道有待疏通。据业内人士预测,每年空乘人员的需求量约3000~4000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开设空乘专业各级各类院校达300多所。按每校每年平均招生50人计算,每年毕业生就在1.5万人左右,将近5︰1的供需比例奠定了航空公司买方市场的绝对优势和话语权。因此,诸多空乘专业学生的蓝天梦必然落空。再次,招生竞争愈演愈烈,生源数量急剧下滑。资料显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往年报名的人数都在千人左右。最高峰时,招生计划120人,报名者1300多人,但从2009年开始生源突然少了。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就连民航直属的5所正规空乘院校之一的中国民用航空学院的招生也遭遇报名人数锐减的情况。一些专家解释说,除了一些老牌名校或是有航空公司背景的学校,毕业生想上机是不容易的,有的学生甚至花上10~20万找中介运作。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再加上一年不低于1万元的昂贵学费,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空乘专业本身的含金量并没有期待的那样高。

二、空乘专业人才培养是一项教育系统工程

面对空中乘务专业发展与建设的境况,亟待思考与解决的是人才培养的问题。如果我们把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当成一个系统,把学生、教师、管理者、教材、设备、课程设置、合作办学企业、用人单位等视作此系统的诸要素,既挖掘每个要素的潜能,又重视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与联结,把它们合理而又和谐地组合在一起,使其构成一个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总和的良好系统,即1+1>2,那么,我们就有望揭示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系统的本质与结构,阐明其功能与发展的规律性,并寻求出解决问题的方略。

三、对空乘专业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1.应用系统思想的相关性和满意性研讨“以教学带管理”。目前,全国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高校中,不同程度存在着该专业学生“学风不正”“纪律散漫”的现象,部分教师甚至外教不愿接受该专业的教学任务。“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情况正说明我们教育教学及管理尚存努力的空间。

系统思想的相关性说明: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有相互制约和依赖的关系;如果一个要素改变了,就会使其他要素及系统本身发生相应的变化。面对以上问题,如果我们能够主动地分析主客观情况,使某个或某些要素先发生变化,那么,系统将可能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众所周知,在所有专业的录取中,空乘专业的分数几乎是最低的。这也从某种角度说明了为什么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基础和动力。在部分高职高专甚至本科院校的空中乘务专业里,一些学生在外语学习上跟不上,而由于师资设备等原因,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吃不饱。因此,学校应有组织有规划地为差生补习英语,当学生的基础稍微扎实一些后,后续的英语精读、口语、语音、听力、英文广播等教学才能顺利开展;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及教学进度的控制上也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上听得懂、跟得上,学生才能乐学。古语讲“欲速则不达”,为该专业学生补习英语看似很慢,较难速见成效,但是,我们认为,这才是长足进步的根基。空乘专业相对提高了外语水平,对其就业是相当重要的。毕业生可以提高就业目标,甚至可以尝试应聘外航;与此同时,再辅以往届学生成功的先例,展示给他们典型的、清晰的成长路径,他们就会主动勤奋学习,为自己的目标奋斗。而从某种程度上讲,纪律与风气的问题就可相应解决。

此外,中国民航局“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出国进修、到民航企业实践锻炼、参观学习等途径提高专业素质与能力。目前,国内很多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院校专业教师相对匮乏,在岗位上负责教学的教师也不是完全熟悉和了解专业。学院管理者应积极创造条件培训已有师资,教师才能充满热情地教,学生才能兴致勃勃地学。进步的核心力量是快乐,快乐教学的核心指导原则是系统思想的满意性原则。即主观上(学生)能做到,客观上(老师)能接受,在主客观都满意时,教师、学生才会有成就感,从而才有快乐感和动力感。我们的教学就应力求符合满意性原则,才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沉闷教学为快乐教学。

2.应用系统思想的目的性研讨“以外援带建设”。每个系统的出现和存在一定有特定的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航空服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及在空中乘务和民航商务活动环境下的外语交流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国内外航空运输企业的空中乘务工作、机场地面服务、航空运输管理工作以及现代服务业高端服务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明确了这个目的,人才培养模式便清晰了:以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训练为主线的工学结合、校企全程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1)可以考虑与具有校企联合办学资质、稳定就业渠道的航空培训公司合作办学。此类公司往往具有多年航空服务经验的专业教师、能提供设备先进的模拟客舱,并配备cbt计算机模拟教学软件等。(2)订单式培养模式值得重视与推广。本专业订单式培养的成果慢慢被社会认可与接收。相关经验告诉我们,空中乘务及相关专业的课程开发、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教学实施、毕业生反馈都必须让企业参与其中,而且要使企业与学校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3)由于航空乘务专业的特殊性和行业性的限制,航空乘务专业现成可使用的专业教材较少,可以充分借助行业背景,利用各学院的自身优势,鼓励专家与教师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共同编写教材,并在使用中进一步调整,逐渐形成紧扣培养目标、实用性强、因材施教的教材体系。

3.应用系统思想的环境适应性研讨“以英语带二外”。任何一个系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某个特定的环境中。系统与包围它的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信息等的交换。空乘专业的学科建设只有在适应航空公司等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社会大环境的进步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未来几年,中国民航局力争扩大国际航空运输,大力发展以枢纽化运作为支撑的国际旅客运输,优化国际航线网络,增加欧美航线航班密度,开辟连接南美、非洲的国际航线,提高国际中转旅客比重。这预示着外语能力较强的空乘人员一定在新时期下备受青睐和重视。因此,建议如下:(1)开展基本功过关比赛,强化英语听说能力。我们在多年的教学中积累了相关经验,认为强化训练并按照适度标准考核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例如,第一学期安排学生“语音过关”;第二学期安排“中英文机上广播词过关”;第三学期安排“客舱服务用语过关”“英文演讲”“口语大赛”等。结合相应的活动和比赛,刺激和鼓励英语的学习,全面提升能力与素质。(2)组织师资力量对pets、托业桥、大学英语四六级等考试进行考前辅导,甚至内定目标,对成绩优异者奖励、宣传,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延续优良的传统。(3)在英语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带动二外的提高。大韩航空、德国汉莎航、日本全日空等航空公司几乎每年都在华招聘空乘。有二外的语言能力不仅对空乘人员的长远职业生涯规划大有裨益,还能更好地完成国内部分航空公司国际航线的服务工作。从长远角度讲,该专业学生英语和二外的水平提升对自身就业和用人单位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

4.应用系统思想的整体性研讨“以素能带就业”。有效刺激招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就业,以就业带招生应该是每一个专业的发展路径。如何搞好本专业的就业?应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力争适应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

培养全面发展的空乘人才是一个系统,又分为专业技能、外语、体能、职业道德、外貌形象等各个要素组成。一个在德、智、体、美、技各个方面都有良好表现的学生,就会表现出一种优秀的素质,这就是系统的整体功能,这种功能显然不是各部分功能的简单综合,它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是一种质变和升华。具体建议如下:(1)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到相关服务领域实习、见习,积累经验,锻炼能力,认识和了解自我的职业兴趣,从而准确定位、回到学校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补充。(2)我国民航从空军脱胎而来,这个团队一直保持部队的优良传统与作风。为了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并融入组织文化,建议对该专业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以及增加“户外拓展训练”的教学内容,该课程对营造团队氛围、培养合作精神、认识自我与团队的关系、对未来工作性质的理解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3)一个系统在结构上是否完善,也就是评价其各个要素或好或差的标准,不在于孤立地看此要素是否优良,而在于看此要素的存在是否能优化整体功能。(4)建立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完善“双师型”教师、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从而激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以提高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科研水平。

四、结语

本文在教育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拟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探讨新的视角与突破口,希望在一定的高度与深度下有更准确的契合点。

[参考文献]

[1]康继鼎.教育系统工程简明教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eb/ol].,2011-05-09.

空乘毕业论文篇(3)

一、空乘专业发展建设的现状——机遇与问题

1.机遇。1978年,中国民航在国际民航组织的排名是第37位。而今,中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中国正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化。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全行业投资将达到1.5万亿以上,机场数量将从175座增至231座,旅客运输量4.5亿人,机队规模将达到4500架以上。中国民航在国民经济强有力的拉动下必将发生巨大变化。不少高校敏锐地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纷纷开设空乘专业。这其中也不乏一些院校在没有充分调研和市场分析的前提下简单克隆,一窝蜂上马,从而导致办学质量参差不齐,盲目热潮背后也隐藏着问题。

2.问题。首先,办学条件相对匮乏,毕业生难达市场要求。多数院校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尤其是拥有一线航空工作经验、同时又具较高理论素养的教师。此外,作为实践性、操作性强的专业,需要大量的实训教学条件,如模拟客舱、模拟飞行环境、水上救生设备、各种应急设备、服务设施甚至各种机型的飞机。高额的教学成本令不少学校无力承担,必要的实训教学条件严重缺失。因此,在此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很难符合市场的需要。其次,供过于求比例失衡,就业渠道有待疏通。据业内人士预测,每年空乘人员的需求量约3000~4000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开设空乘专业各级各类院校达300多所。按每校每年平均招生50人计算,每年毕业生就在1.5万人左右,将近5?1的供需比例奠定了航空公司买方市场的绝对优势和话语权。因此,诸多空乘专业学生的蓝天梦必然落空。再次,招生竞争愈演愈烈,生源数量急剧下滑。资料显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往年报名的人数都在千人左右。最高峰时,招生计划120人,报名者1300多人,但从2009年开始生源突然少了。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就连民航直属的5所正规空乘院校之一的中国民用航空学院的招生也遭遇报名人数锐减的情况。一些专家解释说,除了一些老牌名校或是有航空公司背景的学校,毕业生想上机是不容易的,有的学生甚至花上10~20万找中介运作。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再加上一年不低于1万元的昂贵学费,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空乘专业本身的含金量并没有期待的那样高。

二、空乘专业人才培养是一项教育系统工程

面对空中乘务专业发展与建设的境况,亟待思考与解决的是人才培养的问题。如果我们把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当成一个系统,把学生、教师、管理者、教材、设备、课程设置、合作办学企业、用人单位等视作此系统的诸要素,既挖掘每个要素的潜能,又重视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与联结,把它们合理而又和谐地组合在一起,使其构成一个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总和的良好系统,即1+1>2,那么,我们就有望揭示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系统的本质与结构,阐明其功能与发展的规律性,并寻求出解决问题的方略。

三、对空乘专业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1.应用系统思想的相关性和满意性研讨“以教学带管理”。目前,全国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高校中,不同程度存在着该专业学生“学风不正”“纪律散漫”的现象,部分教师甚至外教不愿接受该专业的教学任务。“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情况正说明我们教育教学及管理尚存努力的空间。

系统思想的相关性说明: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有相互制约和依赖的关系;如果一个要素改变了,就会使其他要素及系统本身发生相应的变化。面对以上问题,如果我们能够主动地分析主客观情况,使某个或某些要素先发生变化,那么,系统将可能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众所周知,在所有专业的录取中,空乘专业的分数几乎是最低的。这也从某种角度说明了为什么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基础和动力。在部分高职高专甚至本科院校的空中乘务专业里,一些学生在外语学习上跟不上,而由于师资设备等原因,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吃不饱。因此,学校应有组织有规划地为差生补习英语,当学生的基础稍微扎实一些后,后续的英语精读、口语、语音、听力、英文广播等教学才能顺利开展;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及教学进度的控制上也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上听得懂、跟得上,学生才能乐学。古语讲“欲速则不达”,为该专业学生补习英语看似很慢,较难速见成效,但是,我们认为,这才是长足进步的根基。空乘专业相对提高了外语水平,对其就业是相当重要的。毕业生可以提高就业目标,甚至可以尝试应聘外航;与此同时,再辅以往届学生成功的先例,展示给他们典型的、清晰的成长路径,他们就会主动勤奋学习,为自己的目标奋斗。而从某种程度上讲,纪律与风气的问题就可相应解决。

此外,中国民航局“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出国进修、到民航企业实践锻炼、参观学习等途径提高专业素质与能力。目前,国内很多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院校专业教师相对匮乏,在岗位上负责教学的教师也不是完全熟悉和了解专业。学院管理者应积极创造条件培训已有师资,教师才能充满热情地教,学生才能兴致勃勃地学。进步的核心力量是快乐,快乐教学的核心指导原则是系统思想的满意性原则。即主观上(学生)能做到,客观上(老师)能接受,在主客观都满意时,教师、学生才会有成就感,从而才有快乐感和动力感。我们的教学就应力求符合满意性原则,才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沉闷教学为快乐教学。

2.应用系统思想的目的性研讨“以外援带建设”。每个系统的出现和存在一定有特定的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航空服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及在空中乘务和民航商务活动环境下的外语交流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国内外航空运输企业的空中乘务工作、机场地面服务、航空运输管理工作以及现代服务业高端服务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明确了这个目的,人才培养模式便清晰了:以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训练为主线的工学结合、校企全程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1)可以考虑与具有校企联合办学资质、稳定就业渠道的航空培训公司合作办学。此类公司往往具有多年航空服务经验的专业教师、能提供设备先进的模拟客舱,并配备cbt计算机模拟教学软件等。(2)订单式培养模式值得重视与推广。本专业订单式培养的成果慢慢被社会认可与接收。相关经验告诉我们,空中乘务及相关专业的课程开发、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教学实施、毕业生反馈都必须让企业参与其中,而且要使企业与学校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3)由于航空乘务专业的特殊性和行业性的限制,航空乘务专业现成可使用的专业教材较少,可以充分借助行业背景,利用各学院的自身优势,鼓励专家与教师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共同编写教材,并在使用中进一步调整,逐渐形成紧扣培养目标、实用性强、因材施教的教材体系。

3.应用系统思想的环境适应性研讨“以英语带二外”。任何一个系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某个特定的环境中。系统与包围它的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信息等的交换。空乘专业的学科建设只有在适应航空公司等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社会大环境的进步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未来几年,中国民航局力争扩大国际航空运输,大力发展以枢纽化运作为支撑的国际旅客运输,优化国际航线网络,增加欧美航线航班密度,开辟连接南美、非洲的国际航线,提高国际中转旅客比重。这预示着外语能力较强的空乘人员一定在新时期下备受青睐和重视。因此,建议如下:(1)开展基本功过关比赛,强化英语听说能力。我们在多年的教学中积累了相关经验,认为强化训练并按照适度标准考核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例如,第一学期安排学生“语音过关”;第二学期安排“中英文机上广播词过关”;第三学期安排“客舱服务用语过关”“英文演讲”“口语大赛”等。结合相应的活动和比赛,刺激和鼓励英语的学习,全面提升能力与素质。(2)组织师资力量对pets、托业桥、大学英语四六级等考试进行考前辅导,甚至内定目标,对成绩优异者奖励、宣传,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延续优良的传统。(3)在英语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带动二外的提高。大韩航空、德国汉莎航、日本全日空等航空公司几乎每年都在华招聘空乘。有二外的语言能力不仅对空乘人员的长远职业生涯规划大有裨益,还能更好地完成国内部分航空公司国际航线的服务工作。从长远角度讲,该专业学生英语和二外的水平提升对自身就业和用人单位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

4.应用系统思想的整体性研讨“以素能带就业”。有效刺激招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就业,以就业带招生应该是每一个专业的发展路径。如何搞好本专业的就业?应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力争适应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

培养全面发展的空乘人才是一个系统,又分为专业技能、外语、体能、职业道德、外貌形象等各个要素组成。一个在德、智、体、美、技各个方面都有良好表现的学生,就会表现出一种优秀的素质,这就是系统的整体功能,这种功能显然不是各部分功能的简单综合,它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是一种质变和升华。具体建议如下:(1)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到相关服务领域实习、见习,积累经验,锻炼能力,认识和了解自我的职业兴趣,从而准确定位、回到学校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补充。(2)我国民航从空军脱胎而来,这个团队一直保持部队的优良传统与作风。为了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并融入组织文化,建议对该专业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以及增加“户外拓展训练”的教学内容,该课程对营造团队氛围、培养合作精神、认识自我与团队的关系、对未来工作性质的理解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3)一个系统在结构上是否完善,也就是评价其各个要素或好或差的标准,不在于孤立地看此要素是否优良,而在于看此要素的存在是否能优化整体功能。(4)建立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完善“双师型”教师、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从而激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以提高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科研水平。

四、结语

本文在教育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拟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探讨新的视角与突破口,希望在一定的高度与深度下有更准确的契合点。

[参考文献]

[1]康继鼎.教育系统工程简明教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eb/ol].,2011-05-09.

空乘毕业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9-0135-01

随着我国对外沟通交流的日益密切,对于人才的语言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除了母语和英语之外,掌握第三门语言也成为增加就业竞争力一个重要的条件。对于空乘人员来说,由于接触到的乘客范围越来越广,只掌握英语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空乘岗位的需要,在空乘教学中开展小语种课程不仅能够有效地满足空乘的岗位需求,同时也能够拓展空乘专业学生的就业面,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本文就对小语种在空乘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具体课程设置进行了浅要的分析。

一、小语种课程的重要性

(一)提升空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由于薪资待遇较高,选择空乘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相关单位对空乘专业人员的需求在逐渐降低,这也导致空乘专业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到了毕业季面试空乘工作的地方往往人山人海。[1]过去航空公司的面试往往更加看重外表,对身高体重和气质身材有着很高的要求,而其他方面相对不是很看重。但是由于空乘人员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航空公司在进行招聘时往往适当降低了对空乘人员外貌的要求,而是加大了对面试人员语言能力的考察。例如英语是否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的表达能力如何,能否直接用英语进行对话,是否掌握其他外语,掌握程度如何,等等。甚至有些航空公司组织了专门的外语空乘的面试,最基本的面试条件就是通过相关的外语等级考试。通过这些面试要求可以看出航空公司对语言的重视程度,所以说掌握一门除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很可能就有了新的就业机会,对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二)拓展空乘专业学生的就业面

空乘专I学生本身就业范围比较狭窄,只有选择空乘工作或者航空公司的其他工作才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果不在航空公司系统内部工作的话,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共同竞争一些岗位相对处于劣势。[2]如果能够掌握一门小语种就将变得大不一样了。首先,空乘专业的学生在外貌上一般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果再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额外的语言,就能匹配很多的岗位。例如企业的行政人员、外语教师、翻译、国际贸易等,对这些学生来说都非常的适合。如果这些学生选择在航空系统内部就业,相对于其他没有掌握小语种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航线上有更多的选择,既可以选择国内航线也可以选择国际航线。而且比较优秀的学生也可能被委派到国外的航空公司工作,这样一来在薪资和待遇方面都会有一个很大幅度的提升。

二、小语种教学的课程设置

(一)针对行业特点进行课程设置

大多数空乘专业学生毕业之后要从事空乘相关工作或者去航空公司其他的部门,那么在进行小语种的课程设置时就要针对航空工作的特点,率先学习和航空工作相关的一些词汇和常用用语。[3]例如日常简单的问候语,利用外语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航班遭遇气流或者到达所在地的天气以及迎送乘客、行李托运、餐饮服务、安检工作涉及的一些常用词汇和句子等。这些都是航空公司比较常用的一些词汇。在课程设置上要对这些和空乘岗位相关的语言进行着重的讲述,增强空乘专业小语种教学的实用性。而且这些词汇在空乘人员的工作中经常能够用到,在应用中能够对这些词汇和句子进行强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语言的效率。

(二)利用比较学习法,减少学习难度

小语种学习中可能会和英语的学习有很大的差异,很多学生觉得学习小语种的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应用比较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联系汉语、英语的一些词汇构成和发音特点比较其他语言进行学习。例如在俄语字母中,书写形式和英语字母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比方说Г=G, Д=D,Л=L,М=M,Н=N等。此外,日语和汉语在一些书写和发音方面也和汉语有相似之处。通过比较两种语言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降低小语种的学习难度,提升小语种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随着我国对外发展的程度加大,只掌握英语对于空乘专业的学生来说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空乘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在空乘专业的教学中开设小语种课程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就业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空乘毕业论文篇(5)

[作者简介]臧杨柳(1978- ),女,江苏徐州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西方文论。(江苏南京210048)徐明(1976- ),男,江苏扬州人,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学。(江苏南京210032)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5-0123-02

一、空中乘务专业岗位需求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空中乘务专业主要是面向民航业空中和地面服务岗位,培养从事空中乘务、空中保安、民航地面服务、礼仪服务、商旅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空中乘务专业岗位群主要包括:机上乘务员、空中保安、机场安检、地面勤务人员、机场要客服务人员;相关工作岗位包括:酒店接待员、旅行社前台接待员、企业公关、企事业办公室文员等。空乘专业的就业岗位主要是面向服务行业,所以语言交际能力是该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此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岗位应变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等。

根据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制定的职业标准――《国家职业标准:民航乘务员》,分析空中乘务专业就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如右表所示。

二、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广而杂

大部分高职院校中,空乘专业基本挂靠在其他专业名下,例如:音乐学专业(空中乘务方向)、艺术设计(空中乘务方向)等。空乘专业普遍开设了所挂靠专业的部分专业课,另外开设一部分空乘方向课(如民航概论、空乘实务、空乘礼仪等)。由于全国性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还没有成立,该专业课程设置显得零散,针对性不强。就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09年该院设置了商务英语(航空乘务方向)和空中乘务(艺术类)专业。2009年和2010年为商务英语下设的一个方向,2011年起以单独代码招生。即便以单独代码招生,空乘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仍由商务英语教研室负责,开设了民航英语口语、民航英语听力两门民航英语类课程,其他英语课程均属于商务英语类课程。同时,职业技术方向课设置多而杂,除了包括航空乘务类专业职业基础课以外,还包括外贸单证、外贸函电、商务沟通与谈判等本应属于商务英语类的专业课。据调查,大部分高职院校空乘专业的课程设置偏多偏杂,虽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拓宽就业面,但是这些课程既与航空服务的关系甚微,又多是基础理论,学生并不能深入学习,实践能力锻炼也不多,同时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更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迁移能力,学生毕业后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机贯通。

(二)实践环节薄弱

第一,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不合理。空乘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课内外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三个环节。其中,课内实训在课程授课过程中完成,课外技能实训结合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或各类竞赛进行;专业综合实训包括航空乘类实践课程和语言类实践课程,之后,学生进入顶岗实习的环节。表面上看,空乘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识岗、顶岗、上岗的递进,但由于受实训场所、师资等的限制,很多高职院校空乘专业的专业综合实训过少,仅能开设礼仪、手语训练和医疗急救等不需要特殊场所的实训,或者依赖挂靠专业所开设的实训。

第二,缺乏专业实训场所。为满足中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空乘人才匮乏,高职院校不顾实训场所的不完善,匆匆“上马”空乘专业。很多空乘专业不具备模拟客舱、模拟候机厅、模拟安检等专业实训室。空乘的典型工作任务需要在模拟实训工作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练习,需要依托实训基地给学生以直观感性的体验,空乘服务的岗位需求对实践操作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成本、大场地的硬件支持。实训场所建设不足是困扰空乘专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第三,顶岗实训等于“放水”。空乘专业的学习时间基本分配采用2+1(2年理论学习加 1年实习)的模式。迫于就业压力,只要学生能够被航空公司录用,在第三学期便可以随时离开学校去上岗。这样的就业模式,打破了原来的教学步骤,顶岗实训的功效无法发挥。

(三)校企合作不直接

由于航空公司在就业招聘上占有绝对的话语权,不屑与高职院校展开校企合作,所以高职院校完全处于“失语状态”,难以与航空公司直接对话,航空中介公司便乘机伸出了热情的“双手”。为了达到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高职院校在无法和航空公司建立直接的校企合作的情况下,不得不与航空中介公司“握手”合作。中介公司负责空乘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学生不仅要向学院交学费,还要向中介公司交培训费。

(四)专业教师队伍“不专”

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专业教师的培养,但由于空乘行业的特殊性和保密性,高职教师没有机会亲身体验航空公司的乘务工作,并接受其专业培训,导致专业教师的“不专”现象,教学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说服力,难以达到岗位需求。而外聘的 “业界人士”虽有空乘行业经验,但没有经过专门教学培训,简单地将课堂教学等同于行业培训,缺乏教育理念及课堂组织方法,教学常规难以规范,学校也很难对这些外聘教师进行管理。

三、优化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一)以岗位需求和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要求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需要基于岗位需求和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走访、调研航空公司,邀请航空服务界专家共同探讨课程体系的制定,引进航空服务行业的新理念,按照航空乘务专业岗位(群)包含的实际工作需求确定课程体系,制订完整、系统、专业、可行性高的课程体系。一是增强课程与岗位的关联性,删掉与空乘服务相关性较小的课程;二是开设更多民航英语类课程以代替大学英语通用课程,如:民航英语取代大学英语,让学生学习关于民航英语类语篇段落,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获取民航知识;英语语言改为机场播音,以纠正学生机场播音过程中的语音语调等;三是将“双证书”制度体现在课程体系中,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及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要求的无缝对接。

(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实现“校航合作”

第一,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综合实训中,空乘专业可增设更多航空乘务类实践课程,如:客舱设备运行实训、客舱餐饮服务实训、客舱安全与应急处理实训、民航地勤实训等。开设空乘服务语言类实践课程,如客舱服务英语实训、民航地勤英语实训、民航值机英语实训、民航要客服务英语实训、民航票务服务英语实训等,代替不属于航空服务岗位需求的实训。

第二,完善实训场所建设。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寻求政府、航空企业等的资金或设备支持,建设空乘实训基地,如模拟客舱、模拟候机厅。

第三,校企合作,变“放水”为“养鱼”。改变高职院校与航空公司之间长期缺乏沟通的局面,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不打破校企之间的隔阂,就无从实现空乘专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全世界的航空事业都在飞速发展,很多国外航空公司纷纷到中国招聘空乘服务人员,空乘职业必将变得更大众和普通,耀眼的光环即将褪尽,航空公司应该看清形势,放平心态,珍惜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机会。政府部门也应积极推进“校航合作”,促进空乘教育良性循环,推动航空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实现“多赢”。

(三)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将空乘服务行业人才引入高职院校成为专业教师。入职后,对其进行教师岗前培训,鼓励其考取教师资格证,成为“双师”(教师和职业技师),促使他们将丰富的行业经验、空乘服务理念引入课堂,再运用合理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空乘服务行业及思考职业生涯定位。

第二,帮助承担空乘服务专业课程的高职教师寻求机会参加空乘行业培训。即便没有机会亲身体验航空公司的乘务工作,但可以通过航空公司中介参加培训课程,各个高职院校的空乘专业通过互访、互学等灵活的方式来获得相关专业知识,为空乘服务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专业师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是今.我国高校空中乘务专业发展现状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8).

[2]吴万敏.行业标准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空乘毕业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1-0252-02

航空服务是一个涵盖面比较宽泛的专业,它涉及旅游、酒店、物流、商务、形象设计等专业领域知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故此,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今天,它无疑有着强烈的市场吸引力。据统计,我国目前开办航空服务专业的院校多达百余所,仅武汉地区就有十余所,其中高职就占有7所(湖北省2008年公布的招生信息资料统计),并且还在不断增加。由此说明,该专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前景十分看好,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特别是各大航空公司大规模的招聘人才,更是将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推向高潮。

1 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社会交往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加,由此对交通运输的选择也越来越重视,对航空运输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武汉地区作为国内首个航空运输综合改革试点,中部经济的中心、高等教育的密集地区,航空服务专业的规模和水平都需要不断提升。根据中国民航局测算,“十一五”期间航空运输年均增长保持在14%左右,为国民经济增长的1.5倍左右,机队年增长达到100-150架,到2010年将达到1400-1500架,2020年将达到3000架。机场将由 2005年的133个增到2010年的190个,2020年的230个。目前国际民航平均的人机比是 100 :1 ,而我国民航业平均的人机比是 200 :1 ,这意味着,仅以过去民航水平计算,未来 20 年我国就需要民航类人才 24 万人,而如果以我国现在的民航水平计算则需要人才 48 万。可见,航空企业每年需要航空服务专业人员数以万计,尤其是既有实际应用技能,又具有一定理论的航空服务人才更加缺乏。这些都为航空服务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然而,在我们对武汉地区航空企业的走访调研时发现,目前武汉地区航空业空乘人员中拥有本科学历者仅占15%左右,大都只是经过三到四个月的“速成”培训便登机服务,地面服务人员中拥有专业学历背景者也是甚少。航空企业表示,随著我国航空业的发展,今后将不再聘用未接受专业院校系统学习与培训的空乘人员和地勤人员。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的航空服务专业正是适应这个社会潮流于2006年兴建的专业。该专业立足于现实,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面向21世纪的既懂理论知识,又具有多种技能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人才。本专业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创新,面向社会,放眼世界,积极寻求与国际接轨,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引导和发展自己,为培养出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掌握多种先进技术方法的高素质、高质量航空服务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自身的前进,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我们可以预见该专业一定会有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

2 航空服务专业培养目标及办学思路的思考

培养目标是教育的起点,也是归宿,是理论指南,也是质量标准、评估标准。它决定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鉴于高职主要是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性质,为武汉地区培养合格的航空服务人才是我们办好该专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目前,随着航空市场的蓬勃发展,整个航空业自身也将演变成集民航管理、机场物流、机械机务、航空气象、空中服务、地面服务、流程派签、票务销售多元化复式行业。针对武汉地区航空业需求的各类人才,结合我院办学的实际,我们把培养人才的目标锁定在空中服务和地面服务两个方面。即建立航空服务专业和开设航空服务(空乘方向)。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我院2008年航空服务专业教学计划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如下规定: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掌握航空服务职业岗位群工作需要的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航空服务工作技能,能从事机场航站楼内辅助服务、航空业务及航空业相关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明确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必将对办学思路进行思考。我们对新建航空服务专业的办学思路是:“重积累、创特色、求突破”。 重积累,由于航空服务专业是新开办的专业,我们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上都需要积累经验;创特色,依托我院酒店管理的专业优势,力求创造出新的专业优势与特色;求突破,在专业建设、教学研究和工学结合三方面寻求突破,将该专业建设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考虑到目前该专业存在的关键问题集中在“基础薄弱,整合不好,实践不足”三大方面。因此,我们对其提出对症的解决方案是“二证二结合”:一是引进职业资格证培训课程的内容,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此为目标进行培养,要求学生参加考证,使学生的航空服务基本理论和服务意识增强,从而达到知识积累与服务技能的有机结合;二是建立顶岗实习经历证的教学管理制度,即根据航空服务专业教学计划安排,学生经过第三学期的教学顶岗实习和第六学期的毕业顶岗实习的锻炼,取得相关实习单位签发的实习经历证明,使学生的职业经历和岗位能力得到认可,毕业时能够顺利谋到岗位,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从而达到毕业与就业的有机结合以此形成专业特色。

3 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我院结合自身办学实际与特色,确定了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其主要思路是:

3.1 体现培养目标突出实用价值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目标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目标的设定应该面向整个职业,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把从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有机整合在一起,把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成课程目标,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航空服务人员是对顾客进行服务,考虑到目前航空企业的对人才形象上的高要求,我们对教学计划中加大了职业基础能力课程的比重,如开设了航空礼仪、形体训练、形象设计、播音技巧等课程。一是满足航空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二是使部分学生毕业后也可以从事单纯的礼仪服务和形象设计工作。另外,由于空乘人员是在空中作业,对于他们的培养就是要既管理知识又具服务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使他们能在企业和顾客之间起到组织、协调和沟通的核心作用。为此,我们开设了职业道德、民航服务心理、民航旅客运输、民航公共关系、民航法律、沟通技巧等课程。但专业培养目标仍是培养以技能为主,管理为辅的技能性人才。

3.2 强化实训比例,突出动手能力

由于航空服务专业的应用性很强,纯理论的课程无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教学时间,我们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比重,增加了课程实践学时,在教学计划中安排有课程理论与实践学时,除此外,还有专门的教学顶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还给出了四个综合性的课程设计供学生选修。使实践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比例达到54.8%。同时,还帮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2007年的“女足世界杯”礼仪服务、“六城会”颁奖礼仪服务,首届湖北省礼仪大赛等,学生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将课堂所学灵活应用,逐步形成职业能力。

3.3 增大选修课程突出个性培养

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适应不同方向的社会需求,结合我院现有的师资情况,我们在修订教学计划时,进一步加大了选修课程的比例,进一步增大了跨专业的比例。如增加了武汉市市情、中西文化鉴赏、酒店督导管理、导游实务等选修课,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4 加入资格考证突出办学特色

为使学生在知识结构上达到高素质与高技能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服务应用能力技能上比中专学生技高一筹,在职业综合能力素养上比本科生服务意识更强,我们为此提出鼓励学生参加资格考证,在课程设置上,我们除了加大了有关职业技术课程的比重外,还专门针对《南太平洋国际航空公司乘务初始培训课程》所包括的六大知识模块,职业道德、旅游常识、机务知识、形象礼仪、救护处理,客舱服务等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如:航空职业道德、旅游文化、航空运输地理、空乘服务概论、乘务礼仪与训练、客舱运行及管理、舞蹈与形体训练、乘务员化妆技巧与形象塑造、机上急救医护常识与训练等对应课程。将航空企业的职前培训下沉到专业教学中,做到专业与职业的有机结合,突出了我院办学的特色。

3.5 加强师资建设突出双师结构

为保证航空服务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我们对教师队伍加强了建设,本专业共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5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助教2人,100%具有“双师”资格,其中:2人取得民航业资格证书、6人具有相关的形象设计、化妆、营销策划等资格证书。专业教师的知识、年龄结构合理,为专业教学的正常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根据高职的性质和培养人才的要求,从民航企业中聘请了3位兼职教师,(其中:高级乘务考评员1人、高级乘务安检员1人、高级人力培训师1人)加强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通过两支教师队伍的建设,确保了教学课程的质量。此外,我们还通过选派教师进修攻读博士学位,加强合作研究,到企业实践或兼职,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引进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人才等模式,尽快建设一支学风严谨,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4 结语

航空服务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虽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其专业体系并不完善,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对我院来说,该专业的建设时间短,办学经验少,必须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强专业特色建设,通过武汉地区该专业社会需求,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工学结合等问题进行探究,逐步形成品牌专业,成为学院办学的特色。并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力图将武汉地区高等职业院校航空服务专业特色建设纳入一个科学、健康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朱中华.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与评价[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

[2]施爱平,等.高校专业品牌化建设刍议[J].江苏高教,2005,(4).

[3]甄贵章.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5).

空乘毕业论文篇(7)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类人才应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所以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加紧构建能尽可能为更多学生提供一个更具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实践环境,以便使每个大学生在大学学习中都能接受多个实践环节的培养,这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好处。实践教学是我院空乘专业人才培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目前我院开设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气质与修养训练(茶道、插花)、舞蹈、健美体能达标测试、形象设计大赛、计算机综合训练、游泳训练、空乘模拟训练、客航模拟训练、服务技能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在空乘专业实践教学中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逐步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

一、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一)加强实践教学场地建设

实践教学场地建设要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匹配,集中力量建设好实践教学场地是完善实践教学管理的基础。要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场地管理制度,做好实践教学场地的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其他经费管理。要健全实践教学场地建设的检查验收制度和实施操作办法。

从1999年空中乘务专业创立以来,我们陆续建立了多个实践教学场地。截止至2008年初,我们已经建立和完善了包括舞蹈教室、仪态教室、化妆教室、餐饮教室在内的多个学科的实践教学场地。2006年我们又上报学院批准购进了A320空中模拟服务舱,并于2006年11月安装调试成功,目前已有多门课程在实践教学中投入了A320空中模拟服务舱的使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我院实践教学场地的建设。

(二)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在坚持实习基地建设标准的前提下,以开放式的思维模式,不断加强学院内、外基地场所建设,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1.服务技能实习基地的建设

由于学生人数多(每届接近300人)、实习周期短(3周),实习活动给实习基地的正常运营带来较大影响,大部分服务性行业不愿意接收此类学生实习,所以实习基地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困难。到2006年底,服务技能实习只有辽宁友谊宾馆一个实习基地。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最近两年我们加大了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主动出击、广泛洽谈,主动与多个单位沟通协商,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到2008年4月,我们陆续签订了4个实习基地的合作协议,成功地将实习基地扩大为5个,即:辽宁友谊宾馆、鸿翔宾馆、正兴宾馆、金辉宾馆和辽宁凤凰饭店。此举大大改善了服务技能实习工作的被动局面。

2.毕业实习基地的建设

空乘专业的毕业实习一直与国内外各大航空公司合作,运行状态良好。目前已经展开广泛联系的有: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及各地分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及各地分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及各地分公司、山东地方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泰国普吉航空公司、大韩航空公司等。学生在航空公司做毕业实习,毕业后大部分将顺利在航空公司就业。

3.游泳训练基地的建设

由于学院新建的游泳馆还没有正式投入使用,最近几年我院的游泳训练都采用租用游泳馆的方式进行。目前建立良好和合作关系的包括辽宁友谊宾馆游泳馆、国奥现代城游泳馆,在我院学生训练期间组织学生专场,较好地保证了训练效果。

二、建立健全实习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级各类实习基地的职责

(一)建立健全实习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专业实际,我们先后制定了实习计划、实习基地协议、实习管理规定、校外实习学生守则、实习带队教师职责等多个实习管理文件。研究制订教学实习的规范和标准及考核办法,上报学院审核、备案。

(二)明确实践教学场地、实习基地在实验教学中的任务和作用

1.各级实践教学场地要确保实践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不应以任何理由阻碍或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如造成不良后果,要追查有关人员的责任。

2.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各级实践教学场地,可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师资等条件与企业、科研单位合作开展科研、技术服务等活动,争取聘请国内外专家、教授到实践教学场地进行科研和指导工作。

2006年底及2007年5月,我院成功与沈阳铁路局客运段联合举办了两期高等级乘务员培训班,不仅扩大了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在业内的知名度,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另外,我们还多次聘请大韩航空的外籍讲师、已担任空乘工作的空中乘务专业毕业生以及多名外教到模拟舱为学生授课。

3.各级实践教学场地要创造条件向学生开放。鼓励、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现有实践条件进行课外学习和训练。为此,实验室设立了专门的开放时间,安排专业教师到实验室值班,对学生的训练进行专业性指导。

4.要定期进行仪器设备维修和保养,为此我们制订了相关维修和保养制度。

三、加强实习管理,逐步完善实习基地的检查与评估体系

(一)实践教学队伍建设

1.实践教学队伍的组成。实践教学队伍由专业教师和专职实践教学人员组成。要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要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环节教学工作。

2.实践教学人员的培养培训。要注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鼓励教师利用实践教学场地教学、担任学生实习带队教师。大力提高专职实践教学人员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科研能力。逐步形成合理的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

(二)实践教学的检查与评估

协同学院教务处实践管理科每学期对各实习基地进行定期检查,责成实习带队教师结合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综合表现及实习基地人事部门签订的对学生表现的综合评价,上报学生实习成绩。综合实习带队教师和实习学生在实习环节的工作和表现,按一定比例评选出优秀实习带队教师、优秀实习班级和优秀实习生。在每期实习结束后要召开实习总结大会,及时总结实习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并请部分学生座谈实习体会,增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实际教学效果。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民航与安全学院空中乘务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正逐步走向正轨。

参考文献

空乘毕业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54-1

空乘专业是目前所有专业当中就业率最高,薪资最高的专业之一,是比较高端的服务专业,也是很多帅男靓女梦寐以求的职业。空乘专业是具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机场服务人员。通过学校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学生能够成为民航行业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从空乘服务专业来说,近年空乘队伍大扩招,该专业毕业生更是吃香走红,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航空公司在招聘的时候,对视力、身高、体形都有严格要求。此外,有责任心、守纪律等拥有良好人文素养的要求也是现在用人单位更加看中的。航空公司的录用偏好已经从“唯学历”的观念上转变过来了。

一、我国空乘人才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业界人士介绍,当前中国民航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无论是“三巨头”――国航、南航、东航,还是新兴的各家民营航空公司,无不具有机队规模扩大的需求。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的民航乘务员的招聘人数在12000名左右。特别是我国将在2015年实现低空开放,民航系统的人员需求量将在现有基数上增加一倍达到80万名。除原有人员和国家现有能力培训的乘务员外,缺额在30%以上。因此,未来航空市场对于空乘人员需求仍将持续旺盛。这让空乘专业报考热进一步升温,有条件的学校纷纷开设空乘专业,已经开设空乘专业的学校则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笔者认为,目前空乘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

空中乘务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这要求教师对新知识、新观念的接受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容易与学生沟通,且不拘泥于课本的内容与形式;注意了解专业发展的新动向;并且能结合实际操作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明确教师的专业定位以及更深层次的培训,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每位老师的特长和优势,确定各自的发展方向和主讲课程,使老师们能清楚自己的主攻目标。

(二)教学模式传统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应该有所转变,模块式辅导教学模式中突出为学习者设计学习方法,强调师生交互,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索问题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一旦被激发,学习热情和参与热情就会空前高涨,从而使他们在学与练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教材建设滞后的问题

模块式教学的教材应以“国家职业标准”中的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为培养目标,重基础知识、重知识应用、重技能训练、重创新能力培养。由于航空乘务与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空乘专业并没有一套完整成熟的教材,并且很难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培训教材,只能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培训时间的长短来编写培训模块教材。应组织力量有计划地编写部分特色鲜明,能满足航空乘务专业使用的专业教材。

二、空乘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笔者通过调研了解到一般航空公司招聘空乘人员需要的素质和条件包括:即使在紧张的情况下也能具备高水准的服务方向和责任感;很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能力;友好的风度和整洁的外观;跨文化的能力;独立、积极、主动的性格等。因此,要做一名好的乘务员,比人们通常想象的难得多。根据这些要求,高校培养目标必须和企业的需求相结合。

(一)注重人文素养培训教学计划的制定

高校空乘专业教学要加大沟通技巧、服务意识与服务理念、专业化形象及礼貌用语、美容化妆、团队建设等素质培训课程的教学以及实用案例教学的力度,及时对教学计划做出修改,调整相关课程的教学。

(二)注重学生相关专业能力的培养

空乘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空乘现代商务基本理论与技能,从事综合性的乘务与旅游、商务公关、文秘等专业人才。可从事空中乘务、旅游、公共关系与礼仪等现代商务社会复合型技术与管理工作。鼓励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其他证书,拓宽自身就业的门路。

(三)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校人文素养教学法该着重培养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应变及压力管理能力等软件教育,帮助学生完善综合素质,用以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学校应根据知识认知、知识转化、知识创新三个层次来设置、组织教学辅导,以期达到分解难点,局部突破,整体理解知识结构来龙去脉的效果,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摆正教师角色位置,运用差异教学策略,强调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培养。结合航空公司聘用人才的标准,空乘专业教学模式应该更多的追求管用、够用、实用的原则,确保为航空公司输送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是今.对高职院校空乘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07).

[2]双建萍.高职空中乘务专业课程评价的创新及效用探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空乘毕业论文篇(9)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从2000年开办空中乘务专业以来,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需要的多元化、多渠道培养空乘人才的格局和机制,学生通过在校的系统学习,合格的达到了民航总局对空中乘务人员必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毕业学生受到了航空公司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和中国民航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开办空乘专业的院校不断增多,竞争日趋激烈,使空乘学院的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中国民航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也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对空乘人才需求的数量和层次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乘学院共青团组织作为直接面向空乘专业学生的基层组织,如何把握自身主要职能,转变思想,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团员和青年大学生,发挥自身优势,结合空乘学院“品行正、修养好、语言强、才艺精、气质佳、纪律严”的十八字办学方针,增强空乘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职业素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新形势下摆在空乘学院共青团组织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一、新形势下空乘学院共青团组织在工作中面临的困难

1.明确空乘学院共青团组织的作用。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是青年人比较集中的地方,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机遇多挑战也多。空乘学院共青团组织作为高校共青团的分支机构,在对空乘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质拓展、综合素质的培养、就业指导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是不容置疑的。

2.空乘学院共青团组织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随着目前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教学改革的深化,以及空乘专业毕业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等问题,对空乘学院共青团组织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但同时面临着许多挑战。

第一,空乘学院共青团组织把握不住自己的主要职能,主观上存在弱化自己主要职能的情况。高校共青团的主要职能主要是:思想政治工作职能、组织职能和育人服务职能。应该说,这一职能定位已基本涵盖了高校共青团的主要工作,但是归根结底,“育人”和“服务”两大职能将成为高校共青团的最终职能。这是团组织健康发展的灵魂,是学院团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空乘学院共青团组织作为高校共青团的分支机构,在工作中往往会强化自己的政治职能和行政职能,而弱化育人服务这个最终职能,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空乘学院共青团组织职能的发挥。

第二,空乘学院共青团组织活动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当前网络的迅猛发展,以及校内外文化的丰富多彩,极大地满足了当前思想活跃的空乘大学生群体追求独立、新颖的个性,而共青团组织多年来组织活动的思路、手段、内容和机制方面等都不同程度地缺乏创新,局限于以往固定的模式中,不够注重学生独立的个性追求和专业素质的培养,使得空乘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大大减低。

第三,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对空乘学院共青团组织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空乘专业来说,随着空乘专业和学院的扩招及世界金融危机对航空业的影响,该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该专业的平均上机率呈下滑趋势,因此能圆蓝天梦的学生所占比例在呈下滑趋势。所以,行业的竞争局势要求在校学生既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积极拓展自身综合素质如敬业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人格品质、思想道德等,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为成才成人打下坚实的基础。曾经有一份针对空乘专业学生做的调查问卷,在调查结果中,仅有15.8%的同学表示能感受到共青团组织发挥的作用,而有75.2%的同学很少或不能感受到,而有79.8%的同学认为活动存在某些方面的形式单一、不太符合当今青年学生实际需求等种种问题;并且,“要真正体现为学生服务”成为学生们最普遍的建议和意见。而共青团组织因为受到现有条件的种种限制,所提供的服务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学生们更是普遍认为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团组织的活动不能解决个人的实际问题,体现出空乘学院共青团组织服务能力的缺乏。

第四,空乘学院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有所降低。由于受共青团组织固有工作模式和工作思路的影响,团组织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往往采取自上而下的拉动,导致参与主体成为单一的团组织动员空乘学生参与,而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由于空乘学生兴趣、爱好、需求的多元化,使组织的活动很难全面满足学生们的需求,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空乘学院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

二、空乘学院共青团组织促进空乘学生成长成才的方法与途径

1.强化空乘学院共青团组织“育人”和“服务”两大最终职能,将它作为团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上述调查问卷结果得知“共青团组织要真正体现为学生服务的职能”已成为学生们最普遍的建议和意见。因此,空乘学院共青团组织要强化育人服务功能,多层次、多渠道地全面满足空乘学生的需求。此外,传统的工作模式使得空乘学院共青团组织着重于执行上级组织的指示和要求,工作理念缺乏创新,工作形式单一,已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作方式、载体和形式可以丰富内容,更好地突出工作内容。但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时候,必须把握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主题,不断探索共青团工作方式的创新,要突出空乘学院共青团组织育人服务功能的社会性和实践性,鼓励共青团组织勇于走出校园,根据自身条件和所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通过多种方式让空乘学生走进社会,服务社会,在社会的这个大熔炉里锻炼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积极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以使空乘学生成长成才。

校园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各类文体活动、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学术科技活动、素质拓展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它能够培养学生与时展要求相适应的全面素质。因此,空乘学院共青团组织要打破固有工作模式的陈规,在思路、手段、内容和机制等方面都要努力寻求新的创新点,注重空乘学生独立的个性追求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乘学院共青团组织要紧紧把握服务于空乘学生成长成才的大局,把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工作的载体,注重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如举办空乘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知识讲座;利用好校园人文环境,开展“空乘学生宿舍文化节”等,提升校园文化的水平和层次,通过特色鲜明、导向清晰的校园文化,全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服务空乘学生成长成才。

3.努力搭建“第二课堂”平台,增强空乘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提升职业竞争力。

大学教育既要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养,又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如职业素养、敬业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人格品质、思想道德等,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就需要空乘学院共青团组织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好“第二课堂”这个工作载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共青团组织的优势来自于对所服务对象的深入了解,最根本的是在提高空乘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竞争力方面下工夫。对于空乘专业来说,团组织要按照民航的要求和专业的特点,结合空乘学院的“品行正、修养好、语言强、才艺精、气质佳、纪律严”的十八字办学方针,开展有特色、有品位的第二课堂专业型文化活动,如“中英文广播词大赛”、“空乘形象设计大赛”、“面试技能技巧大赛”、“空乘职业技能大赛”、“空乘专业知识竞赛”、“我心中的中国空乘”主题演讲比赛,“微笑之星大赛”等,进一步突出民航行业特色和空乘专业的特点,增设行业技能竞赛的内容,尽力拓展学生参与面,让每一个寝室、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有效地促进空乘学生的专业学习,提升职业竞争力。

另外,空乘学院共青团组织还应注重培养空乘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括核心职业素养如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等,以及隐性职业素养如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将其纳入空乘大学生培养的系统工程,及时向学生提供职业教育和实际的职业指导,如开办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讲座,请航空公司资深乘务长、人力资源部经理和已毕业到公司工作的优秀学长们前来讲解,提供相关的经验,提升空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4.深化空乘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学生的择业就业。

空乘学院共青团组织要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让他们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对于空乘专业学生来说,可以开展“走进民航、认识民航”等系列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各大航空公司建立实践基地,走访民航管理局、机场、地面服务部门,开展各类岗位见习和调查等,让学生们深入了解我国民航的改革发展,了解民航企业对相关专业学生素质要求,把学科知识应用于实践,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直接服务于民航企业;明确自己知识的应用方向,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扩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加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社会交际能力,同时了解自身知识的不足,让学生们逐渐了解社会,体验社会,为走入社会做好基础准备。团组织也可以通过走访航空公司,调查空乘学院毕业生在各单位的表现情况,同时也可以及时向民航单位介绍学院的发展状况和实施空乘大学生素质教育情况,从而为空乘学生就业整体工作服务。

总之,空乘学院共青团工作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一定要把握好自身主要职能,抓好工作的载体,大力加强共青团组织能力建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更加坚定的信心,竭诚服务于空乘专业学生的成长成才。

空乘毕业论文篇(10)

学校代码:11510

学校地址:长清校区位于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海棠路5001号;无影山校区位于济南市交校路5号;威海校区位于山东省威海市新威路115号。

办学体制和类型: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办学层次:本科院校,以实施本科教育为主,兼顾专科(高职)教育和部分工程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办学条件:山东交通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泉城济南,始建于1956年,为山东省一所以培养“路、海、空、轨”交通专业人才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典型经验高校、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2200余亩,分为无影山校区、长清校区、威海校区3个校区办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72.4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0777人,在职教职工1384人,专任教师100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6人、副高级职称351人,博士179人、硕士64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11人,省部级优秀教师1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聘请2名院士担任学校兼职教授。学校设有18个二级学院(系)和4个教学单位,开设51个本科专业,专业设置以工学学科为主,以交通为特色,涵盖文、理、工、经、管、法、艺7大学科门类。

多年来,一代代“交院人”秉承“明德至善,格物致知”的校训,发扬“严、尊、勤、全”的优良校风,坚持“立足交通,突出特色,强化素能”的办学方针和“以人为本,特色立校”的治校方针,共为国家培养毕业生10万余名,为交通行业培训各种管理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近9万名,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专业简介

我校现为山东省第一所也是一所招收高速铁路动车乘务专业的普通高校,始招于2013年。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标准的形体训练室和形象设计室,目前正在兴建乘务模拟舱实验室,拥有铁路、航空、邮轮等多个实习实训基地。

培养目标:

高速铁路动车乘务专业主要培养从事乘务、管理、服务与礼仪等业务与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乘务英语、英语交际口语、第二外语、乘务礼仪、舞蹈与形体训练、普通话、沟通技巧、客运心理学、音乐表演、艺术概论、形象设计、交通发展概论、高速铁路概论、铁路客运服务、铁路客运管理、医疗常识与急救、民俗与宗教文化、乘务营销学、现代办公技术等。

基本技能:

通过计算机、社交、英语、乘务实务、礼仪、服务接待、运输法规等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现代乘务服务与乘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强的英语听说交流能力、良好的社交礼仪技能、乘务人员服务和紧急情况处置等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民航、铁路、海运客运等服务的良好的形体素质、人际交往和公关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

毕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服务于民航、高铁、公路、海运等运输企业,也可供职于各类大型商业企业、服务企业。

三、招生地区及计划

2015年学校拟计划面向山东省招生90人,具体招生计划以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的为准。

四、学制、收费标准

学制:三年;层次:专科;学费:8000元/年。

五、招生对象及报考条件

(一)招生对象

取得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部门发放的艺术类考试专业准考证并能够参加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考生均可报名。

(二)报考条件

1.考生年龄原则上不能超过20周岁(1995年8月31日以后出生)。

2.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举止端庄,兴趣高雅,有志于从事乘务事业,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3.身高:男生身高不低于175cm,女生身高不低于163cm;

4.视力:双眼矫正视力均不低于5.0。眼球大小适中,对称,目光有神,无色盲、色弱。

5.身体健康,五官端正、肤色好、举止端庄。形体匀称,步态自如,动作协调。

6.面部表情自然,微笑甜美;善于表达,富有朝气;口齿清楚,中英文发音基本准确,无口吃、舌短现象;听力正常;性格开朗、大方、心理素质好;富有合作精神。

7.无传染病,无狐臭、心脏病、哮喘病史、精神病史,肝功能正常,无明显内外八字,无“X”形腿、“O”形腿,面部、颈部及手部无明显疤痕、斑点等。

8.品行端正,心理素质好,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扎实的英语基础。

六、报名考试

1.报名:考生专业考试时需带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放的艺术类考试专业准考证原件报名。

2.身体初检

由工作人员对考生进行身体初检,主要内容为身高、体重、视力、皮肤等,经身体初检合格后方可有资格进入专业测试。

3.专业测试内容

A 面试,面试包括仪容仪表(包括外形着装及精神面貌)10分、动作表演20分(包括基本仪态和情景动作)、语言表达(包括自我介绍和对话交流)20分、才艺展示(可在声乐、器乐、舞蹈等内容中自选一项,用具自备,3-5分钟)20分,共计70分;

B 英语口语测试(英语听说能力测试,时间为3-5分钟)30分;

专业测试成绩总分为100分。

4.经身体初检和专业测试合格的考生,须满足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颁布的CCAR67FS中规定的体检标准,考生须到我校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体检费用自理。

5.专业测试和体检合格的考生,我校将按照1:4的比例发放《高速铁路动车乘务专业测试合格证》

6.报名考试时间与地点

报名时间与初检时间:2015年3月7日8:30开始

考试时间:2015年3月8日8:30开始

报名与考试地点:济南市无影山中路118号山东交通学院培训中心二楼

七、录取办法

1.凡取得我校《高速铁路动车乘务专业测试合格证》以及高考文化成绩达到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所划定的艺术类专科控制线以上的考生均可报考我校高速铁路动车乘务专业;

2.学校按照综合测试成绩(综合测试成绩=专业测试成绩+高考英语成绩×0.3)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3.最终录取原则依照学校公布的《山东交通学院2015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章程》为准。

八、附则

(一)我校招生录取工作严格按照教育部和相关省份关于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要求,在学校纪律监察部门的全程监督下进行,确保此项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二)我校不委托任何中介或个人进行招生录取工作,请考生及家长谨防上当受骗。举报电话:0531-80687112, 80687478。

(三)新生入校后,学校将进行新生入学资格复查,若发现有舞弊行为者,一经查实,将取消其入学资格。

九、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海棠路5001号

邮编:250357

联系部门:山东交通学院招生办公室

咨询电话:0531-80687112,80687478

艺术与设计学院咨询电话:0531-80683870,80683880

学校网址:www.sdjtu.edu.cn

招生信息网址:zsw.sdjtu.edu.cn

山东交通学院2014年高速铁路动车乘务专业录取信息统计

专业

层次

学制

科类

计划数

录取数

文化课分

/最低

专业课分

/最低

外语分

/最低

综合分

/最低

高速铁路动车乘务

专科

三年

艺术文

55

55

455/241

90.79/68.167

117/30

116.347/91.68

艺术理

15

15

434/237

空乘毕业论文篇(11)

1.航空服务专业总体发展情况1999年黑龙江北开职业学院开办空中乘务专业大专班,开创国内空中乘务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先河。之后多所院校开始试点,面向全国招生。2002年后,空中乘务专业迅速发展。目前全国很多省市院校均开设有空乘服务或航空服务专业。除了公办院校,很多民办院校也纷纷加入招生行列,招生人数逐年增长。但大部分学校办学层次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本科层次只占一成左右。毕业生去向主要集中在客舱服务、地面乘客服务及酒店等其他服务性行业,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就业压力逐渐加大。再加上人才质量不高,尤其是民办学校的毕业生质量令人堪忧,就业质量也不断下降。只有高层次的航空服务人才仍然十分紧俏。

2.人才培养现状目前,国内航空服务专业学历教育主要有三个层次,各层次院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总体而言,高职高专院校是培养航空服务人才的主要平台,其办学方向和办学思路较为明晰。大多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产学结合为方针,立足高等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教育特点。而且这些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较为明确,专业定位比较合理。下面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以下简称华航)航空服务专业为例,在介绍其经验的同时找出具体的问题并剖析其成因。

二、航空服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本专业成立于2008年9月,由外语系负责建设。历经六年的探索、实践和完善,航空服务专业发展成为我院的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中,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结合民航业的发展形势,确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在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和基本教育原则的前提下,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航空服务专业教学体系,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特色建设、第二课堂、教学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虽然航空服务人才培养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本专业建设只有6年时间,经验明显不足。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没有完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课程安排不尽合理,表中公共基础课(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是学院面向所有专业开设的,故无法变动。专业基础课(语言类、民航形塑、礼仪等)和专业类课(航空服务专业理论)及专业选修课等理论课程占总学时比重过半,即使加上专项实践教学,理论课比重是51%,仍然高于实践课的49%。其中,本专业依托外语系,理论课程设置彰显航空服务“以英语为主,兼顾其他外语”的培养特色。英语类课程668学时,占全部理论课程的41%,语言类课程892学时,占全部理论课程的55%。

总体而言,课程体系相对重理论、轻实践。教材建设方面,坚持以选用规划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和航空服务类专业系列教材为主,同时鼓励教师有重点地自编一部分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教材。目前已编写出版《民航地勤英语》、《民航英语基础教程》、《民航客运英语教程》等教材,但是这些教材缺乏国际化的课程开发理念,也没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更没有与企业共同开发。实习实训设施及基地建设层面,经过几年的建设,实验室设备包括航空服务专业技能训练类(如形体礼仪实训室、舱服务训练舱等)和航空延伸服务技能训练类(如语音室、商务英语综合实验室、现代化办公手段实训中心等)。受各种条件限制,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只能基本满足航空服务专业的课程实训、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的需要。同时,本专业与企业合作实践教学,先后建立了华北民航局、航天人才培训中心、中科廊坊科技谷有限公司、新奥艾力枫社酒店等多个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专业与岗位关联度不是很高,因此,有效、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模式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师资队伍方面,本专业任课教师共计12人。其中讲师10人、助教2人。92%教师拥有硕士学位,来自不同高校。教师职称、学历、学缘结构较为合理,但多数老师为语言类,艺术类教师有2人,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1人且为兼职。虽然聘有企业专家来校定期进行专题讲座,但数量上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三、华航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

SWOT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WOT分析又称为态势分析,通过系统地列举分析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内外部因素,得出科学结论,据此制定相关发展战略。下面将采用该方法对华航航空服务人才培养进行分析。

1.优势华航位于廊坊市区,首先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周边遍布首都机场、天津机场。多半面积位于廊坊的首都新机场即将建设,人才需求持续旺盛。其次,本专业以外语为特色,顺应国际化大趋势。第三,专业开办6年有余,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社会影响力逐年扩大,吸引了更多生源。

2.劣势学校位于京津冀高校密集区,知名度较低,无力与京津高校竞争。本专业以艺术类招生,生源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加之外省市考生不参加统一招生面试,外在形象得不到有效保障。此外,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完全与社会需求接轨,理论实践课程比例不尽合理,双师型人才严重短缺,校外实训基地尚待进一步开拓。

3.机会首都第二机场在京廊交界兴建,廊坊开始全力打造临空经济区。随着京津产业外溢以及国际产业转移尤其是近期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航空服务专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4.威胁基于良好的就业前景,本专业已经成为热门专业,公办、民办学校纷纷上马,同行竞争日趋激烈,行业评价标准不断提升。目前,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航空服务学历教育压力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