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24 02:43:31

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电子商务背景下中小城市的发展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概括了我国中小城市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概况,着重探讨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而讨论了我国中小城市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我国中小城市电子商务的良好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一、我国中小城市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城市的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处于初步开展向成熟运作的转变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之中,显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电子商务工作开展滞后

表现在企业管理体制、管理理念与组织机构上的不适应,企业主对电子商务应用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多数企业不仅整体规模偏小,而且普遍存在信息管理水平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运用计算机网络不充分等问题。 缺乏较成熟的市级电子商务网络平台

目前大多中小城市还没有一家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门户网站,现有电子商务活动一部分依附于市外其它网站,一部分在市内其它行业网站,个别企业建有自己公司网页。由于没有综合性的商务网站,难以有效的组织本市企业开展各种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难以发挥。 货物供应市场还不成熟

电子商务的实现要经过商情查询到网上购物和实现交易等阶段。比如有些城市现有的供货市场如建筑、五金、粮贸市场等规模较小,很多尚属于小型店面,配给力量不强,货源的质量保证上,由于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行为,假冒商品、伪劣产品、售后服务不能兑现等现象,使顾客对网上的消费心有疑虑,所以即使拥有上网条件的顾客,也愿意传统的选货方式。 有关电子商务鼓励政策等需要完善

从全国范围来说现有的行政法规不适应电子商务发展之处未得到及时修订,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法规较滞缓,从市级范围来看,大多中小城市还没有一套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的奖励办法。 电子商务人才匮乏,人员素质急需提高

电子商务是新生事物,它的知识亟需普及。就大多中小城市而言,人员在计算机及电子商务方面知识与其它地区相比较低,人员培训工作需要加强,特别需要提高企业领导计算机水平,商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网络技能。

6.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

电子商务的发展急需出台电子商务合同规范,加强对电子商务合同的监管,以减少或消除在线交易双方的风险,促进信用体系建设。

二、我国中小城市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1.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要注重从中小城市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中设立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根据中小城市电子商务实施进度统筹安排电子商务宣传、培训和研究,高层论坛和交流合作,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支撑保障体系建设,组织推动机构建设的奖励、资助和经费等。

2.支持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

要采取企业主导、市场化运营、政府支持的方式,鼓励各行业骨干企业、重点产业集聚区或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等积极参与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建设。 培育电子商务重点示范企业

要制订中小城市电子商务重点示范企业评选办法,每年从中小城市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和服务较好的企业中,通过考评,择优认定一定数量的企业在一定期限时间段内成为电子商务重点示范企业,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开展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培训

要制定培训方案,每年在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培训经费,用于组织电子商务大型专题讲座,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建设电子商务培训体系等,对中小企业(包括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的微型企业)参加电子商务培训班的培训费用给予资助。 加快构建中小城市电子>!

目前电子商务测评的理论研究仍然集中于国际权威组织和少数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在我国,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几乎空白,中小城市则更尚未涉及。在实践上,由于缺乏可操作的的城市电子商务测评体系,政府部门难以制订以定量统计数据为基础的,真正具有指导意义的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因此,要积极主动推动中小城市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套兼具代表性与前瞻性、实用性的电子商务测评体系,对中小城市的电子商务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6.注重与周边城市结盟,共同构建城市群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能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进行贸易,因而它的出现必将进一步促进大量城市的集群化和一体化,而这些当这些城市被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们原来所具有的一些发展优势(如:地理、资源和经济基础)往往会成倍的增加,而其一些发展成本(如: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物流成本)将会相对减半,其电子商务对周边的辐射和带动范围也将会扩宽,以城市群来发展电子商务将会加速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提高其影响力。中小城市要注重城市群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模式,结合自我的地理地貌、优势产业特点等积极跟进周边城市的城市群电子商务的构建进程,并且寻求自我在城市群电子商务建设过程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调动兄弟城市的电子商务进程。

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摘要] 电子商务作为商务活动的新形式,是指以电子装置为媒介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高收益、低成本、方便、可靠的优势,使电子商务获得了绝大多数人的肯定,电子商务正以极快的速度发展着。然而,基础设施、信息化、支付安全、法律、信用体系等因素阻碍了它的发展,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来解决这一情况,以助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电子商务制约因素对策

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简写为EC。顾名思义,其内容包含两方面: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贸活动。一般来说是指利用电子信息网络等电子化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电子商务将传统的商务流程转化为电子流、信息流,简化了流通环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大大提高了商业运作效率。这种方法通过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服务传递速度,满足政府组织、厂商和消费者的降低成本的需求,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加快信息交流以支持决策。

电子商务的特点和优点决定了它必然会取代传统贸易形式而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新的贸易形式。从长远来看,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具有十分诱人的发展前景,其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当然,与任何其他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生事物一样,电子商务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就发挥巨大的潜力。它不可能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就解决自身所产生的全部问题,而尽善尽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电子商务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1.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

我国互联网是近两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滞后。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在逐步改善,并取得了一些成就,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些较大的互联网络中心,如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国科技网,中国教育网等,在公用电信网方面,传统窄带ISDN网,新型宽带多媒体网,智能业务网都已基本完成,但是由于我国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不足,使得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与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仍然相差较远;因此要想促进电子商务的快迅发展,就必须加大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尽早解决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2.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

我国信息产业是在低水平上的快速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或软件,仍是由世界顶级的研究和发展机构IT厂商所拥有,产品的关键部件和软件开发的平台技术,基本上是由境外厂商或者是研发机构所提供,国内厂商多是完成组装、拼装或属地化的应用开发。行业垄断远未彻底打破。涉及到企业、行业及国民经济基本情况与运行状况的综合信息,在其开发利用与有效传输实现社会共享方面,以及规范管理与商务运作方面,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大多数企业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许多企业把企业信息化片面地理解为添置电脑,上网信息,满足于“上网露一面”,出现了许多网页信息长期不变的企业网站。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有关官员曾明确表示,企业信息化作为电子商务的基础,现阶段的重点是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长远目标是积极稳妥地开展电子商务;其相应对策是“以企业信息化应对电子商务的挑战”。

3.金融体系支撑不足

网上支付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它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金融风险”,例如网上银行的存款有被盗取的可能,就是一种最主要的金融风险形式。电子支付,不但涉及国内跨行网上支付,更存在跨国网上支付问题,由于电子支付、网上银行都是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中国人民银行对于如何监管这类业务缺乏经验,尤其对其所涉及的技术问题缺乏了解,无法制定规则。网上支付风险,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

4.缺乏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环境

200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正式实施,为电子商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环境。但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的新型商业模式,在开放的互联网上如何安全地进行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网上数据传输的准确无误,并保证商业秘密的不被窃取破坏,对电子商务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电子商务交易方式及途径逐渐成为主流,同时也对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出挑战。电子商务活动在互联网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开始显现,域名抢注和商标侵权成为某些商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方式。网上大量无授权软件下载,使用未经授权的他人作品、链接他人网站、网页、网络原创作品下载和转载等侵权行为和纠纷大量存在。建立和完善包括电子商务立法在内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5.社会化信用体系不健全

从电子商务登陆中国以来,诚信一直都是影响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信任的缺失已成为当今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障碍,我国网民对厂商信用的担忧近几年来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信用体系尚不完善,消费者最担心的是支付后所获得的服务以及产品非网络购买时当初所想,商品质量问题使用户心理不安全。由于客户与电子商务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相关信息平台进行交流,双方减少或失去了面对面直接沟通的机会,这种虚拟性特征,使电子商务比之传统贸易存在更加严重的信用风险。

二、加快发展我国电子商务的有关建议

1.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电子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子商务打好物质基础。(1)互联网的普及广泛应用是电子商务的基础。经济不发达地区,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资金发展互联网和交通,尽快建成宽带网,提高上网速度,加大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使网络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经济发达地区应重点抓紧建立功能强大的金融通信网络。(2)是要加快各类银行的发行和功能拓展,更新完善电子网络系统,增加金融电子设备。在设备上,可以通过购买、租赁等方法,选择并拥有诸如硬件设备、系统软件、网络通讯及银行前端等基础设施。(3)是应加强国内商业银行之间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逐步建立集中统一的信息中心,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益和质量。(4)是由国家出面建设统一公认的CA认证中心,保证认证中心的中立和权威。

2.提高网上支付的安全性

如果具备有效的网上支付手段,电子商务就能随时 随地实现。因此有必要做到以下四点:(1)要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安全防御能力。主要通过提高操作系统的安全管理能力和不断完善安全机制以加强网上银行的安全性,在运行过程中要不断检测各种网络入侵,审核安全记录,发现对网上银行安全构成威胁的情况及时做出处理。(2)要大力提高应用软件的科技含量,敢于使用创新技术,特别是在在安全策略上,更应注重采用新技术,提高系统安全管理自动化程度,减少人为因素对系统安全的影响。同时,要注意借鉴和汲取国际上先进经验,使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与国际先进技术同步。(3)要特别加强管理机制的建立,加大执行力度,加强对内部员工的计算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4)银监会要严格市场准入、退出和市场运作机制。网上银行的设立或电子支付业务的开展,必须具备完善的风险识别鉴定、管理、风险弥补和处置方案、计划。监管当局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实施非现场检测,以不断适应金融监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3.健全必要的法律保障体系

应参考国际《电子商务示范法》框架。根据我国国情,制定一部用以全面规范我国电子商务活动的示范法律,以解决电子商务发展所面临的法律法规问题。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应包括电子合同的效力问题、电子支付及金融管理、税收与保险、网络管理与信息安全保护、电子证据与电子签名的法律认定、政府的强制性措施及审查机制、市场准入规则、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司法的国际管辖和国际协助等等。同时应制订相应的法律,用法律的手段严惩那些违反商业道德、恶意获取他人机密信息等犯罪行为。

4.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者的认识及组织。需要领导者下大决心,除了安排必要资金投入外,重要的是组织实施。提高企业信息化有如下两点建议:(1)制定规划,强化政策配合。 结合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的阶段性,将重大技术开发与运用列为技术创新专项。要求将国家重点企业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发展的有关规划、计划中。在技术改造项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风险投资和股票上市等方面。对信息化确有成效的企业,给予积极支持。(2)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推广网络体系,逐步形成覆盖全国、面向企业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体系。发挥中介咨询机构的作用,依靠高新技术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学科技园区、创业服务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各方面的力量,培育一批有水平、有信誉、有知名度的市场化的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机构,指导、帮助、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

5.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

信用问题是事关电子商务发展的重大问题,涉及厂家、商家、网站、银行、消费者等多方面利益,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以加强电子商务的可信度、安全性和稳定性,保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1)设立强制性信用认证机构,并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贸易各方在网上交易时,可利用第三方数字认证机构鉴别对方是否可信,通过该认证机构颁发数字证书来确认各方的身份,保证网上交易的安全性、高效性和专业性。(2)制定电子商务信用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基于数字平台的“部级电子商务诚信平台”和“城市电子商务诚信平台”,作为政府部门职能的延伸,在全球范围内披露企业诚信问题。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公民的诚信意识,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使全社会建立起一种自己守信同时也相信别人守信的健康心态。

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电子商务发展对传统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电子商务 会计假设 影响

[论文摘 要]随着高新技术的日益普及,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目前,我国多数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也在建立网络化信息系统, 积极参与电子商务活动,随着传统会计运作环境的改变,电子商务下的会计问题将逐步显现出来,本文就电子商务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进行简单的探讨。

电子商务是伴随着社会进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应运而生的贸易方式,其代表了未来商务的发展方向。联合国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电子商务是发生在开放网络因特网上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商业交易。它集开放性、全球性、流动性、无中介性、隐匿性等特点为一身。它不仅仅是商业贸易方式的一场革命,它的影响从宏观上引发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教育的巨大变革,把人类带入到以网络经济为发展特征的信息社会,在微观上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一场革命,对客户的购买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它的产生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电子商务的商品交易方式,劳务提供方式、支付方式等都与传统的方式不同,这使我国以传统的商务活动为基础的经济领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触及了现行的法律制度体制等社会规范。也动摇了传统会计理论的框架,会计基本假设、基本原则、会计报告等已无法一一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了迎接电子商务的挑战,就必须对建立在工业经济基础上的传统会计理论进行研究,从而有效地发挥会计对电子商务应有的作用。在此就电子商务对会计四大基本假设的影响进行探讨。

会计始终处于动态变化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环境中,为了保证会计的相对稳定性与相对独立性,必须明确会计的边界和决定其运行、发展的基本前提与制约条件。会计假设也就应运而生,会计假设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中,根据以往会计的实践与理论,对会计领域中尚未肯定的事项所作出的合乎情理的假说或设想,其实质是对会计实践活动所做的一般性概括;比较公认的基本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它们是基于对客观环境、历史惯例和重大趋势考虑,而对会计准则、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及其规范下的会计实务所作的逻辑性控制。但传统会计假设是建立在工业经济环境基础之上的,随着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出现,原有会计所依据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影响着会计假设的合理性。

一、电子商务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

传统会计主体假设认为:“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一个特定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这一假设强调会计主体是一具有稳定性、独立性的经营单位,并具有“实”的物理空间。决定一个会计主体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根据能控制资源、承担义务并进行经营运作的经济单位来确定;二是根据特定的个人、集团或机构的经济利益的范围来确定。然而,伴随着电子商务而产生的虚拟企业使传统会计中构成会计主体的依据已不再适用。虚拟企业是一种为了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制造商联合供应商、经销商、顾客,共同、及时地开发、生产、销售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的企业组织,是一个寿命与空间随时间变化的松散联盟,极有可能在完成某一笔或几笔交易后即告消失。其不是法律意义上完整的经济实体,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只是存在于网络中;没有固定的实物形态,也没有确定的空间范围,通过国际互联网络克服各个联合公司之间的空间和时间障碍,具有高度的弹性与灵活性,导致会计主体多元化和不确定性,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这使得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处于一种模糊状态,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就没有空间的归属,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理解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

二、电子商务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在可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年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因清算、解散、倒闭而不复存在,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持续经营假设是一个长远的经营理念和无限的时间段概念,在传统会计理论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它反映了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愿望和目的,只有在这一假设下,企业的再生产过程才得以进行,企业的资本才能正常循环,会计人员才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但在电子商务情况下,会计主体所面临的是竞争日趋激烈的经济环境,知识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产品寿命周期大大缩短;各种复杂的金融业务和金融创新工具的大量涌现,使金融市场更加变幻莫测,波动频繁;而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使资金流动轻型化,交易手段多样化,买卖双方足不出户就可以顺利完成交易;同时虚拟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联合公司间的时间间隔,它们的组合可以是双方,也可以是多方,各个独立企业可以在虚拟企业开展业务前组合,也可以在开展业务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可以在完成一项交易后即行解散,也可以视情况继续维持这种组合关系。企业合并、重组、破产解散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一切使持续经营假设受到挑战。

三、电子商务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

会计分期假设又叫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分割成一个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连接的期间。其目的是为了结算账目,计算盈亏,按期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从而及时地向各有关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显然,会计期间的出现既有会计技术上的需要,也有会计信息内容上的内在要求。从会计技术上看,传统的会计信息加工方式既需要时间也需要成本,会计信息传统加工方式上的成本性和时间性限制了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于是,定期加工并提供会计信息便成为了传统会计信息加工方式下的最佳选择。从会计信息的内容上看,会计信息具有两种时间属性时点性和时期性,反映某时刻静态会计要素的信息(资产负债表信息)即是时点性的会计信息,反映一定时期内动态会计要素的信息(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信息)即是时期性会计信息。显然,时期性会计信息的加工与提供总是必须以“时期”为基础或前提的,而不管这个“时期”的长短。而在电子商务时代,会计分期假设将会完全被否定,其原因:第一,由于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网络上的一笔交易可在瞬间完成。虚拟企业可能在交易完成之后立即解散,换言

之,虚拟企业的存续时间即是某项业务从开始到结束的期间,具有很大的弹性。第二,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财务报告采用实时报告系统,任何时候,会计信息使用者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最新的财务报告,而不必等到一个会计期间结束由报告企业编制财务报告后才得到。这使得会计信息的加工和传送成本已不再是重要问题。于是,满足管理需要,提供实时会计信息成了会计信息加工处理上的首要目标,人为地按月、年编制报表意义不大。

四、电子商务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币值稳定性和记账本位币的币种惟一性是传统会计货币计量假设的两个方面。对实体企业的对外财务报表来说,为提高其可比性和可靠性,货币计量假设是必要的。但随着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产生了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的商务模型,一方面,通过货币反映的价值信息已不足以成为管理者和投资者决策的主要依据,对无形资产特别是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的计量、对高级技术管理人员价值的计算、对高科技企业潜在的高额风险回报的计量、对通货膨胀的计量等,成为人们更关心的信息。它们更能代表一个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而它们又不能在报表上用货币来表示。另一方面,随着“网上银行”的兴起,“电子货币”的出现,使企业间的交易不再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钞票和货币化的单证作为交易媒介,而采用“电子货币”和“电子数据”来进行交易和记录。这时的货币将只是一串有特殊意义的数字,而不再是实际量化的货币,货币真正成为观念的产物。最后,国际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国际间资本流动加快,资本市场交易更加活跃,汇率变动更为频繁,加剧了货币需求的不稳定性,冲击了币值稳定假设。

总之,会计基本假设是在会计所处的特定经济环境下对经济活动所做的假定性限定, 是社会环境的产物,而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就要求会计基本假设应当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

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我国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的研究

1我国小微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现状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占据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在各个行业、供应链的销售终端、商圈和各类专业市场都存在大量的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普遍生产规模较小,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种类比较单一,在特定区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而且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2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2.1小微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不强

在我国,由于小微企业的资源和业务能力有限,其精力主要集中在其主营业务方面,而且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电子商务的理解比较片面,认为电子商务就是将企业网站放在网上展示而已。在面对当前互联网经济的来临,没有一点准备,甚至觉得与自身无关,这些思想都阻碍了企业与电子商务实现对接,利用电子商务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2 小微企业缺乏电子商务的长远规划

通过对我国部分小微企业的调查可知,目前约有三分之一的小微企业应用了电子商务。有的企业建设了企业网站,但是不重视网站推广,后期维护跟不上,网站利用率极低,最后网站就变为了一个空壳。电子商务的发展应该是一个长远规划,从建设网站到网站推广,再到实现网络交易、网上采购,最终通过网络完善自己的供应链系统,在规划的基础上分步实施,才能带来持久的发展动力和回报率。

2.3政府政策倾斜力度不够

小微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政府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引导。如果政府仅仅把电子商务作为一个产业来理解和扶持是不够的,需要政府把电子商务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外贸经济发展、物流园区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战略结合起来,出台政策引导,创新本地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2.4 缺乏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小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核心竞争力是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而小微企业往往因为自身经济实力原因,无法承担起专业人才的薪酬费用,所以很多企业的网络营销和推广工作,大多由原有销售人员或管理人员从事。专业人员的不足直接导致电子商务模式缺乏创新,电子商务的优越性表现不出来,许多小微企业涉足电子商务心有余而力不足。

3我国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方向

3.1由实体经营向网络经营发展

很多传统小微企业开设的网上商城,其运营都基于线下实体商城,早期来说,传统企业开设的网上商城更像是在互联网上开设的一家分店,是线下业务在网络里的延伸。目前正在向网络经营模式发展,减少固定资产的投入,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第三方支付平台、第三方仓储等资源,以最低的固定资产投入和运营成本降低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

3.2由标准化产品向个性化产品发展

满足消费者个性化信息需求和商品需求将成为电子商务发展方向。小微企业也将转变经营重点,走精品零售和专业零售道路,通过特殊产品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取得竞争优势,占据专业市场份额。小微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往往是不同于大型企业的主流产品,而是提供一些新颖和差异化的小众化产品,提供一些基于用户体验的消费内容,例如视觉体验、互动体验、产品体验、服务体验、功能体验等,以满足年轻人个性化需求以及商务人士的定制化需求。电子商务能够更好地支撑“多品种、小批量”的范围经济,基于云平台的亚马逊和淘宝网是信息时代的零售基础设施。通过电子商务,消费者将把个人的偏好参与到商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去。大量分散的个性化需求,推动企业甚至整条供应链在生产方式上具备更强的柔性化能力。

3.3由以厂商为中心的模式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模式发展

电子商务的本质,不仅是把商务行为从线下搬到线上,而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未来的电子商务应该是消费者驱动的企业,商务的重心正在从厂商向消费者转移,而互联网则加速了这种重心的转移。简单来说,工业时代以厂商为中心的模式,正在逐步被信息时代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模式所取代,通过搜索和社交网络营销平台,开展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精准互动的个性化营销。这种电子商务模式不仅适用于商品买卖,还可应用于一些信息服务。

3.4由独立分散的网站>!

电子商务将由最初小微企业的全面开花走向新的整合。一是同类网站之间的兼并。目前大量的小微企业网店货品相同、定位相近、业务内容趋同,激烈竞争的结果只能是少数企业最终胜出。二是不同类别网站之间互补性的兼并。国内那些处于领先地位的电子商务企业将利用资源、品牌、客户规模诸方面的优势,在未来扩张过程中采取收购兼并若干同业小微企业的策略,达到规模扩张、资源整合、提高集中度的目的。三是战略联盟。每个小微企业网店在资源方面总是有限的,客户的需求又是全方位的,所以不同类型的小微企业网站以战略联盟的形式进行相互协作也势在必然。

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发展策略的分析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对逆向物流给出的定义是:由于修理和信誉问题,对售出及发送以顾客手中的产品和资源的回流运动实施专业化的物流管理。亦有定义为:与传统供应链反向,为价值恢复或处置合理而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消费地到起始点的有效实际流动所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

而随着全球的环境问题继续恶化、可用资源不断收缩,各国环保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各国相继立法,加大法律约束力,使逆向物流的社会价值不断增大,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问题日益凸显,深入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逆向物流发展策略,对于我国逆向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国外逆向物流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左右,各国就已开始进行逆向物流相关方面的探索和研究。FlEischmann等人在1997年将逆向物流研究领域分成三个主要研究方向:逆向物流网络规划、库存控制和生产计划。其中物流网络的构建是整个逆向物流的基础,具体建模时一般将各种随机情况进行确定性的近似,将逆向物流网络设计问题建模成混合整数规划问题或者非线性规划问题,得到了一个较优的逆向物流系统。Kokkinaki(2002)提出了逆向物流实施的三种电子商务模式,分别是退货集合中心、专业化处理中心和综合方案提供商模式。

Ovidiu Listes等人(2005)以一个含有回流物品的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应用类目设计模型,构建了一个包含逆向物流的供应——回流网络模型,并求解出该模型的最优解。Saman等人(2009)研究了基于模拟退货方法的逆向物流网络设计。先对各种回收渠道进行分类,再结合整数线性规划,由此得到一个多类型回收平台方案,以供企业参考。美国、欧盟、日本等一些国家已都有强制立法,要求生产商或供应商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要求其回收处理所生产的产品或包装物品等。有效的逆向物流管理能够减少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成本、增加利润,改善企业的现金流,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并为企业赢得信用和改善企业品牌形象。所以,企业也比较重视逆向物流的管理。通用汽车、IBM、3M、西尔斯、施乐、柯达、佳能、强生、雅诗兰黛等是世界上较早在产品退货管理方面开发商机的企业,他们通过引进信息化系统,实施一系列控制措施,以降低由商品退货及回收所引起的损失。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现状

在我国,虽然还尚未对逆向物流方面进行有关的权威数据统计,但生产企业以及流通企业早已开始了在逆向物流领域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我国逆向物流标准化的探讨与展开从整体上来看,还只是处于开始阶段。丁跃进和李晓琦(2006)提出了逆向物流园区建设的设想,并分析了在我国进行逆向物流园区建设的可能性以及建设逆向物流园区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谢家平等在(2008)关于逆向回收产品的不同状态的办公室,剖析其状态转移过程,以Markov链的原理,构建了一个不同状态下的转移议程,在给定的初始状态下,预测某一时期期末所处不同状态的回收产品数量。邢光军等人(2009)研究了逆向物流系统的利润协调机制,通过对无协调机制情况下的逆向物流系统利润和有协调机制情况下的逆向物流系统利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协调机制下的逆向物流系统能够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邓波等人(2009)阐述了供应链上实施逆向物流的重要现实意义,分析了基于供应链和逆向物流管理存在的诸多难点,重点研究了基于供应链的逆向物流管理对策。郝书池等人(2010)分析了发展逆向物流的意义,阐述了企业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在构建可持续发展企业竞争力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逆向物流与提高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一个概念图来阐明。

相对发达国家而言,逆向物流并未引起我国企业的广泛重视,大多数企业的逆向物流意识淡薄,而且由于第三方物流业在我国的发展本身并不成熟,现阶段我国第三方物流公司中开展过逆向物流服务的较少。我国理论界主要是对逆向物流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对逆向物流的支持系统研究相对较少,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产生的原因

由于电子商务的线上经营模式的特殊性,引起退货的原因和传统经营的原因相似但亦有不同。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的产生原因有:

政府立法。各国在环境方面对处置问题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为了保护环境以及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规范网站行为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许多国家已立法,明确规定必须实施退货政策。

网络的虚似化。网络的虚似化使网络购物中客户只能看到图片,以及一些产品说明,但不能形象地了解自己选择的产品,买完收到产品后感觉与自己了解的有差异性,就会形成退货,同时就导致逆向物流的产生。

商家的策略。商家为了增加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向消费者承诺一些退货政策如无理由退货政策,当一件商品售出后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或消费者追求更满意的其他产品时,则会利用商家承诺选择退货。

产品的相关问题。生产商生产的产品本身存在缺点或者质量问题,或者商品在物流过程中遭到损坏,以及与网络销售商相关的物流商在发送货物的时候因差错而造成发错货物。技术更新越来越快的条件下,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被淘汰的物品进入了逆向物流区域。

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实施障碍分析 (一)国家角度

逆向物流的相关理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理论基础有待进一步完善。如逆向物流的供应链系统。国家在这方面的相关法律政策亦还不够完善,虽有一些国家已颁布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政策,如《电子》,但相对其他领域还不够完美,影响了逆向物流的发展进步。

(二)企业角度

第一,企业对于逆向物流的认知程度不够。企业有着自身的主营业务,经营重点不在于逆向物流方向,管理层对其不够重视。企业对与回收相关问题意识更为淡薄,忽视了资源再利用的经济效益,认为逆向物流会造成企业的经营成本上升,却未看到回收资源的利用价值问题;另一方面亦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另对于逆向物流的管理不够重视,用相对少量的时间去处理逆向物流问题。

第二,企业在政策方面没有变化,并未因为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逆向物流而改变相关业务流程。企业为了减少退货率,会对产品退、换制定严格的认定政策,而手续往往比较麻烦,会极大地降低退货效率,影响逆向物流的有效运作及其发展。

第三,企业在新的环境下,因逆向物流行业发展的程度不够,企业缺乏逆向物流信息系统。逆向物流信息系统用于有用信息的收集、对逆向物流产口进行管理,并向企业反馈信息和更好的服务客户,促进企业发展进步。另由于缺乏逆向物流信息系统,上游企业得到的由下游企业层递来的信息因“长鞭效应”已经失真,导致上游企业的风险大大增加,相当于下游企业的风险在逐级转移,影响了企业对逆向物流发展的期望。

逆向物流信息系统的缺乏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因为逆向物流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对信息系统的要求较高,并难以以现有的物流信息系统为基础进行改进。另一方面因为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会为主要经营业务投入大量资金,但不愿意为开发逆向物流信息投入资金,使逆向物流信息系统研发严重不足,技术难以进步。

第四,逆向物流本身特点问题以及国家政策问题:产品进入逆向物流系统的供应和需求的不确定性。逆向物流产品的供应通常由下游客户决定,时间、地点以及产品评估的不确定性,使上游企业难以进行经济批量,并企业难以制定相关的完整生产计划。

第五,企业的财务问题。逆向物流系统的建立及实施需要大额的财务支持,对企业而言是一笔相对较大的负担。

(三)人员、技术相关角度

实施逆向物流,需要大量的专业型人才。当前逆向物流从业者多为刚从农村转移过来的剩余劳动力,他们大多没有掌握现代的信息技术和逆向物流的行业标准,不能胜任信息化和标准化的逆向物流管理和操作,难以与国际逆向物流业接轨。

从技术上来看,目前我国虽然颁布了环境法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依据,但是逆向物流未引起业界乃至整个社会的足够重视,多数企业认为自己不应该对消费者使过的产品负责终生,同时又缺乏相应的法规和有效的责任机制对企业进行约束。因此,企业在逆向物流信息系统方面人力和财力投入较少,从而难以形成畅通、高效的逆向物信息系统,信息不能及时获得,将直接影响逆向物流的发展。

应对策略

首先,社会或政府建立及完善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的相关政策或法规,并加强宣传教育。使企业把逆向物流问题放在企业的重要日程里,提高对逆向物流的重视程度,为逆向物流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社会和政府应为逆向物流提供相关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发展逆向物流的动力。为企业实施逆向物流提供必要的相关绿色通道,如2012年初的支持物流业的政策,逆向物流业发展中的各种税收减免政策,使企业有更多的运营资金。

其次,企业应该完善相关商务流程。企业应该积极适应逆向物流的发展,改善企业与逆向物流相关的政策规定,并建立起企业相关部门负责逆向物流的各种业务以及信息收集和处理。并推动企业研究、发展绿色包装,提高企业的资源回收利用率,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再次,完善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较大障碍是逆向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因逆向物流自身特点和其本身的复杂性,使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难度大大增加,社会各相关部门联合攻关,为逆向物流信息系统的研究提供助力。

第四,建立资源回收中心。因逆向物流的不确定性,使逆向物流发生的时间、地点不确定,为逆向物流的实施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建立资源回收中心,以应对企业逆向物流的不确定性。并可以推动社会企业逆向物流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我国已有初步的完整回收物流网络,但还没有大型的资源回收中心。

第五,成立相关回收资源评价分析中心,为企业和社会逆向物流回收的资源进行评价估计,以利于企业能更快、更好的完成逆向物流的起始工作。

第六,培养逆向物流相关技术和实施人员。为推动逆向物流的快速发展,应成立相关的培训业务,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的相关人才,支持逆向物流的发展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