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大数据下会计人才培养范文

时间:2022-12-07 11:53:51

大数据下会计人才培养范文

大数据下会计人才培养篇1

2020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开启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提出通过整合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化技术,积极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2021年,教育部印发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旨在推进数字化升级改造,构建未来技术技能。其中高职财务会计类专业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分别更名为“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审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数字化时代驱动企业的业务创新和管理变革,财务会计工作也在积极转型升级。

一、数字与数据

计算机系统中,将信号或数据表示为一系列0和1的数字。数字化,就是将复杂多变的信息以数字形式表现,建立数字模型进行统一规范的处理。数字化带来了数据化。数据是经过人加工的、有意义的信息,比如企业财务上各式各样的报表和报告。财务管理以数据分析为切入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科学决策。

二、大数据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企业财务部门天然就是数据加工处理部门,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项业务数据收集、处理、披露和支持决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财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着企业财务更加精细化和实时化,必须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活动各个方面的详细数据。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表现为:财务工作实时化、业务财务一体化、财务管理智能化。

1.实时财务

财务结账是有周期的,要做到日清月结。现在周期大大缩短,甚至要做到实时清算、日日结算,实时反馈企业的经营状况,实时进行财务处理,由静态反馈系统向动态反馈系统转变。企业按照业务事件场景,连接内外部数据,实现业务驱动财务模式下的实时会计处理。

2.业财一体

财务是业务的反映,而且需要伴随业务,只有通过数据自动化生成才能实现。数字化财务工作模式将从原来的“记账——报告”模式转变为由管理会计人员在大数据驱动下履行各种财务职能,从而构建更加敏捷高效的运营环境。财务团队能够通过更直观的业务数据,及时掌握企业的业务变化情况,洞察企业市场竞争风险,及时调整应对策略,防范风险,确保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

3.智能财务

财务是基于一定会计主体的核算,大数据时代的会计主体将无限细化,每一个订单、每一个产品,甚至细化到每一笔交易都可能是一个研究主体。财务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比以往大得多,很多规范性的处理必须智能化、批量化。智能财务旨在帮助企业实现财务管理、报告和分析决策趋于高效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价值化。

三、财务会计人才培养

面对企业财务转型新时代的严峻形势,高校要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新技术,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改造老专业,开拓创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转型需要,满足新型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转型需求,满足现代企业的业务财务、共享财务服务组织,积极培养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智能财务人才。

(一)人才培养目标

新时代财务人员转型的方向是业财融合,会计职能更多表现为管理、决策、分析,财务会计实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及事后监督全流程管理。财务不仅要参与业务发展,更要促进业务创造更多利润。相应的,财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从事大数据时代的会计核算与管理、业财一体化管理,并且具备“精业务、懂数据、会工具、擅分析”的岗位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精业务”,即业财融合,具备资金管理、会计核算、成本核算与管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务处理能力,精通企业业务,能够运用专业设计、优化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懂数据”,即能够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收集、预处理、分析、并进行可视化呈现,能让“数据说话”,具备搭建数据结构与分析框架能力。“会工具”,即熟悉分析流程、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工具及技术,能够使用工具完成分析与报告,为企业创造价值。“擅分析”,即懂得指标选择、计算和数据分析,能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在经营活动中提供决策意见和建议。

(二)智能财务人才岗位

智能财务,是继会计电算化、财务信息化后,会计行业的一个重要研究和发展方向。智能财务是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通过人机有效合作,可以实现财务会计工作的自动化和规模化,甚至部分替代财务专家的管理和分析活动。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智能财务管理、智能财务分析、智能审计等新型岗位的需求不断增加。未来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将有智能财务核算、智能财务IT、智能财务运营和智能财务规划四个岗位。“智能财务核算师”能够在传统核算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基础上操作智能设备。该岗位体现的是财务管理智能化进程中最需要的一个职能。相关专业人才能够很好地对接新技术工具与财务管理职能,是传统财务人员转型的重要方向。“智能财务IT”能够设计财务系统,使用算法工具把海量数据提炼为有价值的数据。智能财务IT不仅要了解会计原理,还要懂系统设计和智能化算法。该专业人才要有理工科背景,比如计算机、人工智能、数学等。“智能财务运营师”需要对业财融合有深刻的理解,能帮助企业创造价值。该专业人才具有会计原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等方面的知识,还要了解企业生产运营的特点。“智能财务规划师”负责企业战略与财务的联动,参与商业模式和战略的制定。该专业人才除了需要具备必要的会计知识,还要有企业战略、风险和宏观经济知识。智能财务规划师有很强的知识整合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制定并实施战略。

四、财务会计教学改良

在大数据时代,职业教育需要紧密响应大数据的发展形势和会计岗位实际需求的各种变化,在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实验资源、软件平台、职业评价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培养高素质、适应性强的会计人才。传统职业教育在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上基本是走低端路线:主要培养掌握基础专业知识和简单专业技能,能从事基础核算工作的初级会计人才。这导致在提高财务自动化水平后,其战略决策和财务分析水平远远跟不上。学生进入就业岗位后,发展空间有限,发展后劲不足,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通过会计信息与技术的整合,加强应用,强化财务分析能力培养,拓展和培养学生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核心能力,确保财会专业教育适应社会需要。

(一)重构教学体系

首先,要掌握财务会计的基础理论,加大实践课时,通过理实互融互通,为学习财务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专业课程的筛选,取消原有过时的手工会计实训。以数据处理信息技术为重点,适当增加编程、数据开发等课程。紧跟大数据对信息平台和财务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的需求,进一步落实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实践能力,实现财会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的无缝对接,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对财务会计信息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的高要求。

(二)改变培训模式

职业院校通过数字化校园和模拟实验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学与行业实际的无缝衔接。教师调整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基于互动学习的教学方法,结合大数据下构建的国家财务管理政策,发挥数据收集、分析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导向作用,培养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财务会计人才。2019年,教育部等多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简称1+X证书)。“1”是学历证书,“X”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院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要深入研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相关专业教学标准,促进“1”和“X”有机衔接,将证书培训内容和要求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对职业技能水平的评价,是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的凭证。学校在培训评价组织支持下,针对专业课程未涉及的内容或需要特别强化的部分,科学合理地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条件成熟时,学校可以对社会成员开展培训。目前,与财务管理、会计、审计相关的X证书超过10个,其中直接体现新技术背景的有“智能财税”“财务共享”“财务数字化应用”“业财一体”“大数据财务分析”“数字化管理会计”等。

(三)培养高素质教师

人才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要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精心打造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专业教师队伍。作为大数据时代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职业院校教师,不仅要熟悉和掌握相关金融专业知识,还要积极参与大数据培训,在企事业单位进行临时培训,将专业知识融入大数据,将信息素养融入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专业教师要应对专业改革,快速学习大数据技术在财务、企业税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管理会计中应用的理念和价值,了解大数据分析的基本思路、方法,提升大数据财会相关课程教学能力和专业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水平。通过校企合作,共同举办师资培训班。依托先进企业数字化运营的成功经验,参照企业工作场景搭建财务大数据实践教学平台。打造融合Python数据采集、数据清洗、MYSQL数据存储、数据可视化分析软件、数据挖掘等大数据工具,获取内外部业务环境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新课程。指导学生结合传统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和大数据预测模型,基于业务问题模拟需求场景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培训。通过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师资培训,加深了教师对1+X证书制度的认识,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四)信息资源共享

与相关信息化企业和教学系统开发商合作,开展实验教学系统专业资源平台建设,共建校企协作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建立共享资源的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推进国家、省、校三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课程、立体化新型活页式或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社会认可度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并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专业教学资源库、“金课”、规划和重点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都要改进和优化,以适应时展的需要。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符合现代学生个性和思维方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要结合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打破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壁垒,共建共享符合社会人才培养需求的优质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通过高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和未来需要的会计人才。

五、产教融合培养数智财会人才

财务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产教融合是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产教融合将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企业的实践性内容提炼、归纳、总结,形成有指导性的教学产品;学校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于一体,促进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

(一)培养一支应用型教师队伍

教师不仅要有财务和会计知识,还要增加大数据知识。学校可以推荐教师进入一流大学交流访学,加强会计相关信息技术,迅速培养教师的大数据技术能力。优秀教师通过学习各种数据挖掘技术,具备开发适合职业院校的大数据会计教学系统的能力。此外,委派具有一定大数据技术的青年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活动,帮助企业建立大数据会计体系,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互学互访,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培养大数据时代的会计专业学生,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学生参与大数据会计活动

接受过高校访学或企业实践培训的教师拥有最新、最实用的会计系统知识,可以在日常教学中传播这些知识,鼓励学生参与新的大数据会计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大数据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实践,在实践中会获得直观的体验。师生团队运用原始数据收集、原始数据清理、数据挖掘建模和分析等原始数据分析技术,帮助企业发现欺诈和错误,并提出相应的管理解决方案,控制企业风险,提高企业利润。

(三)创新大数据财务课程

大数据财务新课程主要包括: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信息系统操作。数据分析,通过分析经营、财务或生产的相关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数据挖掘,将离散的数据分析出具体的问题,帮助管理层提高企业的利润。信息操作,主要基于校企合作,开发适合企业大数据应用的会计教学系统,培养实用型会计人才,提高学生对大数据会计应用的认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只有掌握大数据分析的手段和技巧,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新的时代需要崭新的财务工作理念和手段,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必须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

作者:陶红 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大数据下会计人才培养篇2

引言

会计属于重点专业,在高职类专业教学中最为繁琐,涉及内容较多。另外,该专业也是十分敏感的,其发展需要遵循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从而体现会计专业教学价值。大数据背景下,需要借助高职大数据优势,实现会计类高等职业教育新的突破,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品质。

一、高职大数据的应用与思考

随着科技进步,信息化教学逐渐深入,在高职院校中处于飞速推进的状态,网络学习平台功能正在完善丰富和完善中,开始被院校看重和使用,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学信息的资源库更加充实。正是因为这样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不足被弱化,同时可以看出课堂氛围得到改善,教学的内容与广度不同程度得到扩展。但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尽管教学成果喜人,却依然存在短板,例如:学习进度不受控、掌握知识的程度模糊,教师很难弄清。针对这些弊端,大数据开始发挥优势,在教育领域施展拳脚,结合现有情况看,SPOC和M0OC平台推广范围较大,属于大数据教学平台的代表,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效果十分突出。研究发现,在平台运行阶段,自动化采集属于核心优势,可以针对学习行为进行精准的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动化采集,这样便可以掌握以及多角度解读学生状态,记录专属学生的学习日记,通过辅助功能,提高在线讨论质量以及答疑的效率等。在获得数据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开展更加深入以及细致的教学分析,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计划的严谨性和针对性,辅助学生们提高成绩,并及时调整教学进度,让其和学习进度匹配。实践表明,这种基于大数据的高质量教学模式,推广价值较高,学生自主学习时,可以得到教师有效地帮助,从而催化学习热情,在多项措施辅助下,促使学生夯实基础,实现会计专业素养的优质提升。通过推行这种方式,可以告别灌输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行为,发挥教师作为辅助者的功效,让学生成为主角。

二、会计类高等职业教育亟须改善的问题

(一)现有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实际需求存在偏差

目前来说,提高就业率,帮助学生入职上岗是作为职业教育的最大心愿,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目标,但实际却存在较大偏差,从高职院校走出的学生,无法得到社会企业的认可,不能满足人才需求,导致脱节现象严重。通过了解发现,新时期会计专业人才标准与要求十分严格,需要综合能力较强,懂得会计核算这只是基础,还要具备管理知识,最好是懂得运用电算化,对会计信息化有深层次、多角度的了解,知道利用技术,提高会计实操能力。只有这样的人才,才会成为企业哄抢的对象,符合企业的根本需求。但现实情况却是职业教学阶段新技能方面的传授少之又少,再加上会计工作极为特殊,会涉及企业机密,所以校企合作开展存在障碍,协同培养人才方面不和谐的现象显著,已经形成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不成熟。

(二)学生欠缺大数据操作能力

结合现状了解到,我国市场经济正处于升级、转型期,各领域企业需要结合自身重视并强化管理会计。从目前来看,会计专业学生时代意识并不敏感,数据收集、整理等能力有待加强,研究、财务报告编写水平不足。在大数据影响之下,数据处理能力提升速度缓慢,只会单一运用Excel表格,不懂得如何借助大数据和充分运用网络资源等。另外,会计类课程教材内容同样没有渗透大数据技术,重点全部在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方面,再加上,教学时间有限,会计专业实操性得不到机会提升,时间浪费现象严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教师实践水平有待提升

会计类专业教师,虽然理论扎实,教学能力出色,但关于实践,却明显经验不足,导致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降低。从现阶段了解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主攻方向依旧是财务会计,在管理会计培养方面有所欠缺,与企业需求不符。

三、教育创新发展途径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实践表明,在具体的人才培养阶段,除了基础性专业知识和配套的技能外,需要结合企业需求,对学生能力进行综合性、针对性培养,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变化节奏,贴合企业人才需求。虽然学生刚毕业,无法顺利到达管理岗位,但在普通岗位中,依旧可以凭借出色的能力,获得企业的认可。在了解以及发挥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要搭建相关的财务法律规律知识框架,同时灵活应用税法体制,将财务核算、预测进一步优化。为了培养出色人才,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和企业的匹配度,在现实教学中,需要更新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以了解行业发展形态为前提,在基础课程中,加入云计算等教学内容,借此辅助报账、查账、做账,完善财务流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阶段,高职院校要全面分析与多角度调查人才实际需求,合理明确人才培养方案,将高职院校打造成为社会价值较高的有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二)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大数据背景下,作为会计人员来说,综合预算管理的实现,是最为重要的目标。会计人员这方面能力的升级,能够促使资金管理流程清晰,得到系统化管理,同时加强监管效果,从而科学控制成本。基于此,高等职业教育想要发挥人才培养优势,需要在实际设置课程阶段,增加新的内容。在原有教学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关键性数据的能力。在日常课堂中,为了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现状,提供给学生专业性较强的学习网站或平台,针对学生能力的不足,积极开展数据运用实践类活动,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对网络抱有热情,在会计专业知识中融入移动智能技术,提高财会工作品质。运用大数据平台去深入挖掘财务资源,强化学生思想意识。此外,针对学生财务报告编写水平低下的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详细步骤进行规范,通过报告编写能力提升,体现出学生的素养。基于这样的前提,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需要在原有课程中,增加统计、管理等相关课程比重,可以通过选修课程多角度、全方位提高会计专业学生能力,实现多种素养的提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利用课堂讲解时间(比较有限的),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通过多种资源整合和教学手段优化,催化学生探索热情,辅助学生获得优质的学习资源。除了以上方法外,微博、QQ、微信等都可以作为教学渠道,通过合理利用,全方位、多角度向学生推送实用性强的会计类知识,基于大数据,促使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增强,获得理想教学效果。

(三)双师型教学团队构建

在新的历史时期,想要提升会计教学的品质,不断开发新的培养渠道,教师团队搭建同样要高度重视。但目前来说,这方面工作比较停滞,存在较大的不足,由于教师能力不足等主观方面的原因,学生毕业后,实践企业、岗位选择局限性较大,预期的实践效果被弱化。除此之外,当代企业中,也有不少企业不愿配合,相对轻视教师实践,没有将校企合作精神吃透,企业认为学院教师深入到企业中,会让企业成本增加,同时让教师进行实践并不能获得对等的效益,甚至会影响工作秩序,对企业机密也会构成威胁,所以多数企业对教师实践不是很欢迎。基于这样的前提,需要教师强化意识,将专业知识带到企业,形成辐射效应,为企业发展提供助力,提高教师自身服务企业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主动走进企业,运用自身知识,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共同攻关,攻克企业发展难题,帮助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企业可以走进学校,将现场难题带到学校寻求帮助,与教师合作共同攻关。现实表明,以此方式可以全方位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且为企业提供契机,注入活力,帮助企业脱颖而出。与此同时,还应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科研能力。随着人才需求加大,职业教育前景良好,目前人才培养方向正在向着专业化、系统化方向转型,对教师科研水平影响是积极的。大数据背景下,教师科研呈现出的特征如下:第一,科研奖励力度加大。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教师发表的论文重视程度较高,凡是获得科研获奖的,需要依据层次、级别的不同,给予相应的科研绩效奖励。通过奖励措施,调动教师科研热情,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第二,科研定量化考核逐渐完善。考核科研业绩时,需要尊重差异化,针对不同年龄、职称,设置不同考核标准,并结合具体的科研任务选择考核方案,是进行年度考核,还是采取周期考核。对一些表现积极,超额完成的要给予肯定,通过相应的奖励,催化教师团队热情,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教师表现得相对消极,没有按要求完成科研任务,需要通过组织激励和关心,给予重点的指导,帮助其克服困难,提升绩效考核成绩。结语总而言之,会计类高职院校想要脱颖而出,在相关工作落实期间,需要以市场形势为依据,真正了解当代企业对高素质会计人员的需求,将综合因素考虑进去,不断优化专业课程,提高人才综合素养。研究发现,基于大数据的趋势,创新会计类职业教育意义非凡,可以从不同层面推动职业教育的革新,借助专业人才优势,帮助企业消除危机,平稳转型,从而助力中国经济腾飞。

作者:伍伟 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大数据下会计人才培养篇3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社会各产业、全领域、多形式的渗透,大数据的运用给人类社会各行各业带来深刻影响和巨大变化,大数据与会计工作深度整合已是必然趋势。“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构建适应技能中国建设需要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提升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力度”。2021年3月公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新的专业目录中,最突出的改革重点之一就是大数据和多个学科专业的融合,涵盖财税大数据应用、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审计四个专业。因此,研究大数据技术背景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是对会计理论的适时补充和更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是当前会计教育事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不仅对在校会计专业学生,对社会会计从业人员转型也极具重要实践意义。

一、文献综述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库克耶首次提出“大数据”。大数据是指工业传感器、互联网等固定及移动设备产生的海量结构、非结构数据总和[1]。大数据时代,从企业的视角看,大数据分析在帮助企业洞察客户需求之外,也可以使客户了解企业的相对优势(Motamarri,2017)[2];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的企业,能够提升企业业务流程规范化,优化企业作业方式(Festa,2018)[3];大数据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有助于加强审计过程(Dimitris,2020)[4]。大数据时代,从高校的视角看,谢诗蕾(2020)提出我国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应对信息技术挑战的增量式、渗透性的整体改革思路[5];姚美娟、董必荣(2017)认为高校的会计教育应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及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6];李晓东,(2020)提出未来高校的会计教育应在人文教育、数字意识和通识教育等方面改善[7];聚焦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孙刚,2021))[8]。综上,大多数学者论证了利用大数据有利于企业发展,论证了大数据技术与会计工作结合的可行性,较多学者也探讨了大数据时代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方案,并就如何进行改革与创新多提出了不同方案。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大数据技术背景下高职学校会计人才培养如何改革与创新,怎样提高大学生数据分析思维等问题进行探讨。

二、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延续蓬勃发展态势,规模达39.2万亿元,数字经济增速为9.7%。数据驱动企业发展,企业在业务发展过程中产生数据,会计人员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各阶段相互促进、循环往复。大数据技术与会计工作相结合是当下企业的实际需要,也是学生立足于当下面向未来的重要基石。以嘉兴为例,根据对126家中小企业的调研情况分析,发现企业对会计人员评价中,50%以上的企业认为:会计人员财务管理意识薄弱,内控意识较差;信息技术掌握能力较低,工作效率较低等。然而,85%以上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大多体现在既懂业务又懂财务的会计人员,也有很多企业认为会计人员要善于整合内外部业务、财务数据,熟练运用RPA工具等。可见,目前会计人员的能力未能及时匹配到企业的真正需求,对于业务、财务,会计人员未能真正做到有效融合,会计人员的“数商能力”[8]即数据的收集能力、辨别能力以及解读能力、应用能力有待加强。为了解高校会计人才的“数商能力”,对浙江省内一些高职院校会计学生进行问卷调研,调研得知,85.21%的学生认为“数商能力”很重要,但是对其具体内容还没深层次的领会。对于“你常看数据处理相关书籍吗?”这一问题,23.11%会看,41.72%偶尔看,还有35.17%没有看;被问及“是否会运用RPA等工具处理数据?”54.17%表示不会,35.27%表示会一点,10.56%表示较熟练。可见,大学生的大数据相关知识量储备不足,导致目前很多学生对“数商能力”的认知不够深入。对于其中原因,多数学生反映高校开设的数据处理课程相对较少,关于处理数据运用到的软件也较少。由此可以看出现有的会计课程教学理念、知识和方法已经不足以满足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的发展需求。这种不能体现时代变化以及个人需求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影响了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迫切需要革新会计人才培养理念,重视培养“数商能力”,注重培养业财融合背景下对数据的分析与利用能力,学会透过数据看本质,利用数据合理分析问题并提供科学决策。

三、“大数据+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一)以大数据为视角,五步法培养与大数据岗位零对

接的数字型会计人才。随着大数据、人工智等新技术被引入到会计、税务、审计等工作,财务工作方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社会对会计职业的需求和要求,也将发生很大变化。数据型专业人才将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财务人员应当是数智化管理型人才,数智化管理型人才是拥有数据化思维,有能力对多样化的海量数据进行管理和使用,进而在特定领域转化成为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的跨领域专业型人才。为对接企业发展的会计人才需求,注重大数据背景下会计岗位能力的需求,调整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从知识-技能-工具-实务-就业五方面进行递进式培养,如图1所示。数字化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包括五步法:第一步,学习知识,包括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拓展课、专业实践课等;第二步,在学好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相应的技能,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会计核算能力、管理能力、财务分析能力、金融科技应用能力、税务处理与筹划能力、业财融合能力、ERP应用能力、数据加工能力、职业态度等;第三步,会熟练运用一些工具,比如EXCEL、RPA、PYTHON、PBI、SPSS等;第四步,通过前面学习知识+技能+工具,要会根据业务资料进行实务处理,涉及到数据采集、分类、处理、统计、分析等,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第五步,学生进行校内外实训,选择就业岗位包括“大数据+会计”“大数据+税务”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理实结合的会计专业与大数据技术融合的数字型会计人才。

(二)构建理实一体化、四阶段、递进式会计系列实践

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高职阶段,实践课程的设计,应该按照岗位能力的需求,构建“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大数据财务分析实训-业财一体化实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的理实一体化、四阶段、递进式会计系列实践课程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在切合企业需求的同时,紧跟产业行业端需求,结合大数据运用、财务机器人运用等开设专业课程,去前瞻职业的变化,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同时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数字化会计人才。在传统课程中融入“业财融合”“大数据技术”等新元素,要突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要加大数据应用能力等的培养,将数据应用能力培养融入课程,培养数字型会计人才。同时,在课程教学中引进大数据企业会计业务资料,强化校企深度合作。一方面,引入大数据企业会计业务资料,利用实践教学平台推送任务,及时自动甄别学生所做的任务,并通过后台数据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知识掌握程度,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能力评价和教学行为诊断,满足教学、实训、实习三种层面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校校联合打破交流壁垒,打造高校间的资源互动生态圈,实现教育资源优势互补。例如,院校在引入大数据课程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高校之间可以进行联盟,促进各类资源共享。通过强化校企深度合作关系,有利于突破学校实践教学仿真瓶颈,克服实践教学环境虚拟化问题,通过集中实习提高实务操作能力。

(三)培养“数商能力”,实现数据挖掘、分析和应用能

力三位一体。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应紧跟数据时代的步伐,注重“数商能力”的培养,做好与行业、企业间的沟通,保证人才供给和人才需要的有效衔接。“数商能力”的核心是拥有大数据分析思维,通过选择最快能达成目标的有较高性价比的大数据工具,用数据证明、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具体包括:

(1)提出业务问题:根据数据发现问题;

(2)框定业务数据:根据业务问题选择业务数据;

(3)探索业务问题:面向业务问题,探索业务数据,确定数据处理基本流程;

(4)开放数据流程:面向业务问题,围绕业务数据,利用大数据工具,开放具体的大数据全链路处理工作流程;

(5)解决业务问题:把大数据工作流运行得到的结果应用到业务流程中,解决目标业务问题。通过对接高职会计三年专业课程,打造“认识-培养-提升-拓展”递进式“数商能力”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第一阶段(第1—2学期):务实专业基础,认识“数商能力”。大一是高职会计专业学习的起步阶段,该阶段重点打基础,学习专业知识,培养数商意识。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大数据引领会计行业的变革之处及挖掘“数商能力”的重要性,促进专业教学向可视化、科学化、智能化、综合化发展,夯实学生专业基础,认识“数商能力”的重要性。第二阶段(第3—4学期):做好职业规划,培养“数商能力”。大数据参与下的课堂教学是时代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做好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精准教学模式,培养“数商能力”:注重课前预习,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大数据,并找到学习的难点,在教师进行新课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听课,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大数据的运用案例,从收集数据、辨别数据、解读数据、应用数据等方面,分阶段、分层次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大数据处理工具,提升数据整合能力;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知识点,使学生熟练利用数据处理工具处理数据,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商能力”。第三阶段(第5学期):校内综合实训,提升“数商能力”。在学生完成了各门课的专业学习后,集中时间安排为期一个月的校内综合实训,完成一个月或一个年度的账务核算流程,同时运用大数据处理工具如RPA等进行数据收集、辨别、分析与应用等,提高学生“数商能力”。这个阶段,一方面主要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责任意识、敬业爱岗”等职业素养,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另一方面,将学校专业基本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科学、合理地对学生做出综合性德育评价,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实用性人才。第四阶段(第5—6学期):校外企业实训,拓展“数商能力”。在完成了校内实训后,学生到行业企业进行跟岗实习,让学生熟悉企业真实的财务环境,了解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需要完成的事情。跟岗结束后,学生进行校外顶岗实习,在实践中了解企业数据处理流程及使用工具,拓展“数商能力”,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学生通过在会计岗位上的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在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数商能力”,胜任所任职的岗位,从而为就业打好基础。与此同时,企业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也能更加清楚地了解,见习实习期间表现良好的学生直接成为企业的员工,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招聘共赢。

四、结论

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应主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紧跟数据时代的步伐,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数据思维等方面不断探索、改革与创新,做好与行业、企业间的沟通,保证人才供给和人才需要的有效衔接,形成符合大数据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作者:章云君 单位: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