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校消防安全研究3篇

时间:2022-12-30 14:54:53

高校消防安全研究3篇

高校消防安全篇1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普及率的迅猛发展,招生规模的扩大,各高校不断扩建校园面积,建筑功能日趋复杂,学校规模快速膨胀,师生人数迅速增长给安全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校园消防安全是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安全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部分高校只顾发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却未能同步跟上,普遍存在领导不重视,师生整体消防素质不高,安全意识薄弱等现象,导致高校火灾事故频发,消防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普及消防基本知识,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全员消防素质,就成为高校火灾预防和降低火灾危害的重要保障。

一、高校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对消防工作的影响

消防安全意识是一种潜在危机意识,直接决定着人们对消防工作的态度和防火安全行为,若一个人没有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便不会重视消防工作,更谈不上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积极参与消防主动防火了。高校很多师生对消防工作概念认识不清,他们认为消防工作只是保卫部门的事,忘却了“消防安全、人人有责”的管理理念,导致高校保卫部门在消防工作上唱“独角戏”,只能疲于应付,难免出现漏洞,久而久之,火灾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严重危及高校的消防安全。

(一)领导消防安全意识不强,对消防重视不够

作为高校的领导工作千头万绪,工作重心大都放在教学、科研等事关学校发展的中心工作上,往往疏忽了消防安全,不重视消防工作,这也正是很多高校保卫部门消防管理力不从心、叫苦不迭的问题所在。消防法规定,校长为本校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并明确了其消防安全职责和义务,不得不说,这是国家为强化单位领导消防安全责任意识,保障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所打的一剂“强心针”,虽然在法律上给单位领导施加了消防安全责任“紧箍咒”,但很多高校领导依然我行我素,对消防部门举办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教育培训以工作繁忙为由一推了之,不愿参加,试想,一个从未接受过专业消防培训,对消防工作全然不懂的领导,如何带领大家开展消防工作,保障消防安全?

(二)消防专职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不强,消防管理漏洞百出

消防专职管理人员是高校实施消防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人员,其消防安全意识、工作能力与责任心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消防工作水平。在消防法的约束下,各高校相继设置了消防专职管理岗位,实现了消防有人抓、有人管的良好局面。由于消防安全涉及高校工作的各个细枝末节,且很多的消防事务需要日复一日不厌其烦的重复去做,才能防患未然,对于这些不发生火灾即被看作“无用功”的工作,很容易让一些意志不坚的消防工作者产生麻痹心理,一旦思想松懈,在消防管理上就会出现很多的漏洞,比如:消防制度不切实际不予完善,制度仅停留在书面上不贯彻落实,防火检查走马观花式不解决实际问题,消防设施器材损毁不维修等,使得部分高校本来很规范的消防管理机制逐渐“失真”,漏洞百出。

(三)师生员工消防安全意识薄弱,人为火灾隐患屡禁不绝

高校都曾经或多或少组织开展了一些消防安全宣传与培训工作,但由于宣传形式单调、呆板、枯燥,教育不深入,在师生中渐渐形成消防安全与自己无关的心态,失去主动关注和学习消防的积极性。致使广大师生消防知识匮乏,消防安全意识越发薄弱,一些师生违规用火用电,挪用甚至破坏消防设施,封闭安全出口,堵占消防通道等人为因素造成的火灾隐患比比皆是,且屡禁不绝。如:学生在宿舍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至今仍然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且难以根除,导致高校电器火灾频发。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一学生宿舍发生火灾,四名女生慌不择路从六楼跳下当场死亡,事后分析,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引发火灾。火灾发生后,她们没有采取任何自救措施,无逃生自救能力,最终造成四人死亡的惨剧。如果有一名同学能够掌握一点火场逃生知识,发现火灾时,即用自己的被子包裹身体冲出房间,或用床单、窗帘等结绳滑至5楼阳台,都能幸免于难。可见高校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亟待加强。

二、对策

一些发达国家从小学开始就有消防安全课程,可以说,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课程内容,无疑是从根本上提高国民消防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此项工作在我国至今都未能很好地开展起来,导致国民整体消防素质不高,消防安全意识薄弱。而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教育平台,开展消防教育,最易形成教育一人,带动一家,影响一片的良好消防教育氛围,是提高国民消防素质推动社会消防安全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领导和消防管理人员的消防培训教育,是抓好消防安全工作的先决条件

作为高校负有消防安全管理责任的领导和专职管理人员,其消防安全观念直接决定着他们对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态度,对于一些不曾参加过消防专业培训,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的领导,或非消防专业出身的消防专职管理人员,即使签了消防安全责任书也常常是流于形式,使得消防责任制无法有效落实,消防安全管理混乱无序。因此,高校领导以及消防管理人员首先应接受消防安全教育,主动参加消防部门举办的消防培训,学习消防有关专业知识,持有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合格证书,以身作则,始终保持高度的消防安全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时刻警钟长鸣,才能切实加强消防工作领导,真正形成上下一心、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消防安全工作机制,防患未然,保障高校消防安全。

(二)加强师生员工消防安全教育,是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根本条件

高校消防安全涉及方方面面,无论是火灾的预防、火险隐患的整改以及火灾的扑救,都离不开师生员工的支持和参与。将传统消防专栏、板报、消防手册的教育方式与课堂理论教育、实践消防演练、火灾案例警示、参观消防基地等活动有机结合,强化互动教育,增强师生对消防知识学习的兴趣,引导师生了解消防、走进消防、学习消防,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强化消防安全意识,自觉规范消防安全行为,积极参与防火形成群防群治的消防安全工作氛围,避免人为致灾现象,都将大大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是高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有效预防火灾事故的根本。

(三)加强重点岗位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是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必要条件

重点岗位人员分布在各个部门,是预防和扑救初起火灾的主要力量,重点加强她们的防火、灭火和逃生等消防常识和基本消防技能的宣传培训和岗位安全责任教育。使其达到“懂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懂预防火灾措施、懂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懂逃生自救技能,会查改火灾隐患、会报火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的“四懂四会”要求,对有效预防、减少火灾危害和控制恶性火灾事故至关重要。总之,在当前高校师生员工消防安全意识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唯有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员工消防素质,真正形成消防安全、从我做起的良好消防安全工作局面,自觉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和规范消防安全行为,减少人为致灾因素,才能有效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和火灾危害,切实保障高校教学、科研、生活顺利进行,促进高校安全和谐发展和社会稳定。

作者:韩强 单位: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保卫处消防科

高校消防安全篇2

火灾事故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更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高校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火灾事故易导致群死群伤,造成的损失及影响不可估量,如2015年4月5日徐州某大学发生火灾,造成1人死亡5人受伤;2016年9月21日上海某大学发生火灾,造成3人受伤;2018年12月26日北京某大学发生火灾,造成3人死亡。据调查,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知识薄弱是导致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如何通过消防安全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消防知识技能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高校消防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据《中国消防年鉴》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2017年这5年间,高校共发生火灾810起,其中电气、用火不慎导致的火灾事故为496起,占比高达61.23%,且呈现上升趋势。大量统计数据表明,由于消防意识淡薄,大学生普遍存在违法违规用火用电行为。这一现象在宿舍尤为普遍,高达75%的大学生存在使用明令禁止的大功率电器行为,且其中绝大多数大学生存在主观上的漠视,仅2%的学生明确意识到违规用电的危害。消防安全意识的淡薄更在同一高校连续发生多起火灾的情况屡见不鲜,如福建某大学学生宿舍分别于2017年3月19日、2016年4月11日、2015年4月21日发生火灾。

(二)消防技能不足

大学生对于消防设施、疏散出口、逃生自救等消防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乐观,消防技能亟待加强。问卷调查显示,17.7%的大学生选择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方式逃生,21.3%的大学生选择采用奔跑或拍打等方式扑灭身上的火,个别学生甚至选择跳楼等极端方式逃生。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在火灾状态中,专业技能不足的普通人员在强烈的刺激下,呈现焦虑、慌乱状态,几乎不能够正确报警并自救。不会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不熟悉建筑的疏散楼梯位置,不能采取正确的方式逃生等都会导致在火灾发生时失去黄金处理时间,进而导致更大的损失。例如,2012年12月5日,东方大学学生宿舍发生火灾,五楼4名男生被困寝室,未采取任何防止烟气侵入的措施。由于烟气蔓延进室内,其中一人未采取任何措施直立奔跑冲出房间逃生,导致严重的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生命垂危;其余3人在室内将上身探出窗外躲避浓烟,但也未采取湿毛巾掩鼻等措施,致使呼吸道吸入性损伤。

二、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系统性不足

在我国的高校课程体系中,消防安全教育并未获得应有的重视,缺乏相应的执行力度。除少数几所高校设有相关课程外,大部分高校仅在新生入学或发生重大火灾等特定时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教学形式多为临时性专题讲座。据调查,未开设任何模式消防安全教育的高校占比31%,每学期开设1次的占比40%,每学期开设3次以上的占比12%。消防安全教育并未纳入我国的高校的教学体系,消防安全教育的教材、时间等没有统一规划,内容、要求、效果没有明确规定,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深度广度不足,系统性、完善性有待提高。

(二)教育内容缺乏时效性

我国高校的消防安全教育在内容上偏重于消防安全知识的传授,重点介绍火灾的原理、灭火器材的使用等,火场逃生方法、相应的急救措施(心肺复苏等)及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等火灾逃生实际相关的内容或缺失或一带而过,内容单一简略。这导致大学生对消防的认识只停留在理论上,实际避险能力、自救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提高。消防安全教材忽视教育对象的年龄、生理、心理认知特点,针对性不强。表达形式以文字概述为主,缺少火灾逃生等的细节措施、具体案例、图片视频等,直观性、可操作性差。此外,由于从事教材编撰的师资力量长期脱离消防一线,消防教材与当下的研究形势不符,往往浮于表面甚至存在不当之处。以实验室为例,高校实验室具有大量的易燃易爆品,发生火灾的概率极高,但教材对实验室常用易燃易爆品的存储条件、加料顺序、操作注意事项、灭火方法、逃生方法的介绍少且不全。大学生实验操作失误引发的火灾案例层出不穷,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2017年6月18日,北京某大学化学楼216实验室,因实验操作不当引发火灾;2016年9月22日,上海某大学松江校区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实验室,因钠试验误操作引发火灾;2014年3月18日,北京某大学化学楼实验室,因学生实验操作不当引发火灾。

(三)教育途径重理论轻实践

我国高校消防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为海报展板、影视作品,其次为消防会议、消防讲座,高达90%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消防演练。消防安全教育更倾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互动和实践训练,这种方式不能有效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理论与实践衔接不佳,大学生即使很好的记忆了课程内容,由于不能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面临火灾仍会慌乱惊恐、不能从容应对。根据问卷调查统计显示,92.00%的大学生掌握火灾逃生理论知识,但只有10.67%的大学生平时会观察安全出口的位置,12%的大学生可以正确使用灭火器。目前的高校教育方式适合消防知识的传播,但对逃生技能、安全自救技能等的培养收效甚微。

(四)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是消防安全教育课程的执行者,教师自身的理论功底及实践技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大部分任课教师学习掌握的消防知识已趋落后,加之就职后继续培养政策的缺失,导致专业知识薄弱、落后。在消防安全教学中,教师拘泥于课本内容的原貌灌输,缺乏个人的认识见解,不具备理论实际相整合的能力,不能够把最新的消防技术、成果与动态带到课堂上,其必然结果是教学内容僵化陈旧,学生难以接受。在消防实践技能培养方面,教师实践技能不足为目前的普遍现象,有的甚至从未深入消防一线,这导致教师不太清楚如何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进而导致大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提升高校消防安全教育的途径

(一)纳入大纲,构建高校消防安全教育体系

高校应当将消防安全纳入教学大纲,细化教学目标、实施途径、课程设置等,构建完善的高校消防安全教育体系,把消防安全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确保消防安全教育的连贯性、系统性。新生阶段尤其重视消防安全的科普常识、用电安全与火灾防范等的掌握,树立新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此外,针对不同年级、阶段、学科大学生的消防安全知识诉求,制定具体的教育方案。消防安全教育与其他学科、社团活动等的有机结合,使消防教育无处不在,可以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消防知识技能。消防安全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与多个学科都有交叉重合,可在其他课程中穿插渗透消防相关知识,如把消防安全教育和军训、专业课、体育课等其他课程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加深大学生对消防知识技能的理解。此外,高校社团是大学生自愿选择的课外实践活动团体,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在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中融入消防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主动了解、掌握消防安全知识,能够弥补课程的不足,实现“教学做合一”,促使高校大学生对消防安全的认识从自发走向自觉,进而内化为自身的认识。

(二)注重实践,提升疏散逃生能力和灭火技能

通过消防演练等实践活动,实际运用消防安全知识完成紧急自救,能够提高大学生疏散、自救和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都十分注重消防实践的培训。如日本幼儿园、小学每年举办至少2次防灾避难训练,中学则每年至少1次,此外还有呼救比赛、烟雾逃生体验、攀绳游戏比赛、登高救人体验、参观消防队、防灾馆等多种形式的消防实践技能教育。美国则注重各种形式的消防逃生训练,包括儿童逃生训练、高中生逃生训练、家庭逃生训练等;此外,各大中小城市均有设备完善的消防训练中心,内设高塔、高楼、烟雾试验室等模拟火灾实况的训练场所。此外,高校联合消防部门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实践活动,比如消防设施设备的现场教学观摩、模拟逃生疏散路线设计等,也是提高应对火灾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融入日常,展开丰富的消防安全教育活动

消防安全教育事关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和高校的稳定,教育的内容、角度、形式等都需要经过科学严谨的论证。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消防安全教育措施的制定均经过对火灾案例统计、受众特点等的深入研究。“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高校大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消防安全教育一定要重视大学生在消防安全方面的相关诉求,通过学生会组织、问卷调查等信息反馈渠道真正了解学生对于消防安全的困惑、需求,并把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列入教学内容,实实在在把消防教育纳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比如,针对大学生乱扔烟头、乱拉电线等不安全习惯,有的放矢的讲解宿舍火灾原因、防火注意事项;在开学季等大量学生外出租房时段,提示校外住房应注意的消防安全问题等。此外,消防安全教育还可以采用微电影、微信推送、动画、游戏等当下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四)专兼职结合,加强消防专职人员业务培训

消防安全教育在高校真正落实下去,一方面,应大力培训消防专职教师,建立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制定消防安全培训计划及教师上岗标准,邀请消防教育专家开设专题讲座,指导教师获得消防安全知识的途径、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的方法形式、讲授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打破课本的拘泥束缚;通过定期组织教师研讨等方式,分享课程经验,探讨教学过程中的困难问题,促进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鼓励教师到消防基层调研、锻炼,了解消防一线的实际工作,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建立考核标准,对教师培训学习的成果进行审核管理,确保教师的消防知识、消防技能得到提升;推行奖励机制,对消防教育成果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表彰,引导教师注重提升专业水平,起到正激励的效果。另一方面,招聘兼职教师解决教师不足的问题。聘请高水平、高技能的消防队员、消防工程师等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着重消防实践技能的培训,并形成机制以保证教学的持续稳定。此外,从事消防工作的离退休员工消防经验丰富,也可以纳入聘用范围。以日本为例,东京都的本所防灾教育馆共有员工29人、讲解员22人,除馆长外,均为东京都消防厅退休员工。

作者:池云彦 冯胜梅 单位:西南医科大学

高校消防安全篇3

高校作为人才培育与输出的重要基地,唯有在切实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才能使各项科研教学活动得到正常开展。唯有通过加强消防安全教育,从思想源头上帮助广大师生树立起正确的消防安全意识,使其具备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与应对知识,才能更好地保障校园安全。

一、高校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校园是学生最为主要的生活场所和学习场所,消防事故的危害与影响已经无需赘述,无数的火灾事故呈现的都是血淋淋的伤痛,而深层次的原因,往往与安全意识缺乏、自我救护能力不足有关。所以,高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是校园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第一,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最为直接的效果就是能够有效地保障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学生的一生要经历多个阶段,或许在学校接受的消防安全教育并不一定能在学校里用上,但是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消防安全防范技能将伴随其一生,在走出校园,进入社会之后,这种意识能够很好地守护学生的生命安全。第二,高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广大师生的行为。比如部分校园火灾事故就是由于不恰当的行为所导致的,在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之后,学生的安全意识有了显著提升,一些危险性的可能导致火灾事故发生的行为就会得到控制,从而有效地遏制校园火灾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通过消防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还能够对隐藏的消防安全风险进行有效识别,提升校园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二、高校消防安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一)消防安全教育模式落后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的发展时期,无论是整体的社会环境,还是学生的思维与行为习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对高校消防安全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符合消防安全的本质,又要贴近当前学生的特点。而高校在消防安全教育模式上,未能与时俱进地突出时代性,还是采用传统的口头讲解的形式,教育氛围沉闷,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就使得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二)消防安全教育缺乏科学的规划

消防安全教育要落到实处,必须有目标、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而不是毫无章法地想到哪教到哪。当前高校在消防安全教育上还缺乏科学的规划,这主要体现在没有对学生进行规划。消防安全教育应该是循序渐进地,先打好理论教育的基础,提升认识,再结合实际的操作演练来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当前,高校在消防安全教育时,常以完成教育任务为出发点,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三)消防安全教育缺乏实践演练

消防安全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是没法发挥出有效作用的。停留在理论上就无法有效提升学生对消防安全的重视,没有演练就无法有效掌握相应的消防安全知识以及应急救援知识,例如,逃生的路线识别、逃生时的自我救护方法以及火灾发生初期的一些扑救知识等。高校师生众多,牵涉的消防安全演练人员就多,这不仅给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也对一些相关的设施设备造成极大消耗,例如,灭火器、消防水带等。所以,高校出于管理以及成本考虑,在实践演练上的投入力度还有待提升。

三、高校消防安全教育的有效路径

校园安全一直是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消防安全管理。众所周知,火灾事故不同于一般安全事故,火灾一旦发生,就会迅速蔓延、扩大,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而且火灾事故一旦错过了最佳的扑救时机,人力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效扑灭。很多消防事故证明,火灾发生的原因与人为因素密切相关,究其背后的原因,还是缺乏足够的消防安全意识。所以,就需要做好相应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

(一)构建科学的消防安全教育体系

虽然消防安全教育不同于专业课或文化课,但对教育方法也有一定的要求。要实现良好的消防安全教育效果,就要从教育体系的构建着手,从消防安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出发,将教育内容进行分解和细化,比如分为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在理论课程上,可分为火灾隐患的识别、火灾发生的自我救护、火灾早期的扑救知识等;在实践课程上,可分为紧急疏散演练、消防器材使用演练、应急救援演练。通过设定目标,设置环节,科学实施,将消防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二)创新消防安全教育模式

当前高校消防安全教育质量不佳与教育模式不无关系,如果一直沿用传统的口头教育、灌输教育模式显然是无法达到教育效果的。所以,要积极结合当前时展的特征、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消防安全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例如,通过在教育过程中设置一些趣味性的提问环节,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不仅可以有效调节教育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实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反应与表现对教育模式进行调整或改善。除了进行面对面的教育之外,可以积极利用互联网以及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平台等,不定期地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推送;也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就消防安全教育的内容进行在线考核,以更加快捷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再结合学生的表现对后续的消防安全教育方式进行调整,切实提升消防安全教育质量。

(三)加强消防安全教育的实践与演练

消防安全教育除了在理论上加强外,还可以通过建设消防安全体验馆,提升学生的直观感受。例如,定制一些安全体验区,以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安全隐患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开展实践演练活动,例如,呼救训练比赛、烟雾逃生体验、登高救人体验、参观消防队等,以此来落实消防实践技能教育。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高校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有效的消防安全教育手段,切实提升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对于保障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和谐校园、安全校园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高校校园的消防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一些火灾事故更是敲响了安全教育的警钟,严重的火灾事故,不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也给学校的安全和谐发展带来极大困扰。火灾事故的发生,某种程度上与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薄弱有关,因此,必须加强高校消防安全教育,确保消防安全质量,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安全意识,让学生具备基本的风险识别能力、自救以及互救能力,同时也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行为习惯,切实保障校园安全。

作者:杨斌 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