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认识角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2-09-02 12:37:38

认识角教案

认识角教案篇(1)

1、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会画锐角和钝角。教学重点: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锐角和钝角。教学难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锐角和钝角。教学手段:三角尺、多媒体课件、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年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老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想)出示一个长方形纸片。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长方形)。谁来说说长方形有几个角,都是什么角?(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直角如果老师将这个长方形剪掉一个角,那现在这几个角都是直角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锐角和钝角。评析:我从学生熟悉的长方形中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入手,再现场动手剪掉一个角,引导学生观察,剪了一个角的图形,除了有直角外,还有一些角,为学习新知打下伏笔,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二、出示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师口述:

1、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会画锐角和钝角。

师:同学们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吗?(有)那请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吧!

三、认识锐角和钝角

1、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一)教师口述

自学指导(一)认真看课本课堂活动下面的内容,看图、看文字。怎样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这个三个角的大小?并用你的三角板比一比。在比的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再读一读黄色方框的内容。对照下面的图,认一认比直角小的角是什么角?比直角大的角是什么角?

评析: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第一次自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等学习活动独立地发现其他两个角与直角的关系: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不但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同时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

2、看一看。自学比赛开始,比谁坐姿端正,自学时最认真。学生认真看书自学,动手比一比。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3、做一做(略)

4、议一议。(1)更正。如有不同答案的请举手,并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更正;(2)说说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根据学生的回答板收。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3)第⑥号角可能有不同意见的较多。怎样才能正确判断?指名回答(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一比)小结:有的角用眼睛无法直接判断它是什么角时,我们最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一比。

评析:在评议分一分的结果时学生的意见有分歧,尤其是第⑥号角,鼓励学生在无法用眼睛直接判断时,要用三角板的直角进行判断,通过“比一比”,巩固了判断锐角和钝角的方法,对锐角和钝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四、画锐角和钝角

1、自学指导(二)(课件出示,教师口述)

请仔细观察方格纸中画的锐角的顶点在小正方形的什么位置?两条边分别在小正方形的什么位置?并借助方格纸,完成画出一个钝角。评析:这一自学指导重在指导学生观察方格纸的特点,怎样利用方格纸画角,关键在于确定定点的位置,其中一条边要与方格纸的边重合,这样便于观察画的角是什么角。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动脑,同时又能动手;不仅善于研究探索,又能勇于实践。

2、看一看:学生看锐角的画法,并画出钝角。

3、做一做: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在下面的方格中画出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

检测(二);抽生板演。

4、议一议:(1)更正;(2)说说你是怎样画的?抽多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画法。

五、当堂训练

1、用一只手臂比出大小不同的角。

认识角教案篇(2)

1、玩过套圈游戏吗?(录像01)

如果现在有几位同学要进行套圈比赛,站成什么形状比较合理?

2、你见过圆吗?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能说说吗?一直说下去能说完吗?的确圆是无处不在的(显示)

问:同学们你们从中又看到圆了吗?

3、你会画圆吗?动手试一试,看谁想的方法多。

4、怎样可以画出一个圆?还有其它方法吗?

师根据学生口答边画圆边归纳方法:(1)定长(2)定点(3)旋转

5、请大家用这个方法再画一个圆,并很快把它剪下来。

要进行套圈比赛的圆肯定比较大,用圆规画行吗?怎么办?

小组研究大圆的画法。(录像02)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圆心

1、圆形画好了,游戏可以开始了吗?套圈用的瓶子要放在哪儿呢?

2、你能很快找出圆的中心吗?试一试,找出刚才剪下的圆的中心。谁先发现,谁就先上来介绍。

3、说明:圆的中心叫“圆心”,就是画圆时针固定的一点,用字母O表示。

(师板书:圆心O)

(二)认识半径

1、圆画好了,瓶子放在圆心了,接下来怎样?(录像03)

人站在哪里?(圆上)哪儿是“圆上”?指给你的同桌看一看,谁能上来指一指?

2、只要站在圆上,随便哪一点都可以吗?为什么?怎样证明?(引导学生画一画、量一量)(录像04)

3、说明:象这样,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

4、认识特点:在同一个圆里,有( )条半径,它们的长度( )

5、想一想: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其实就是圆的什么?针尖固定的一点呢?

(2)在白纸上点两个点,以它们为圆心分别画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和一个半径1.5厘米的圆,比比哪个圆大些?想想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

(三)认识直径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刚才我们用折纸的方法确定圆心时,会发现圆上有许多折痕。这些折痕叫什么?有什么特点?与半径有什么关系?请大家看看书、动动手,并在小组中说一说。

2、组织学生交流,教师画直径时有意两端不在圆上,让学生判断。

教师板书:(1)直径:d       (2)d=2r或r=d/2

追问:直径肯定是半径的2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一下你手中圆的直径,会不会是黑板上圆的半径的2倍?你认为应该怎么说?(板书:在同一个圆里)

3、填表:P118 1

4、口答: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是( )

5、判断:P118 2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现在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玩套圈游戏时大家站成圆形、瓶子放在加以比较公平吗?

四、综合练习

问:同学们想一起到篮球场玩套圈游戏,你会怎么安排?说说你的想法。

问:在这片篮球场上要画一个最大的圆,至少要准备一根多少米长的绳子?

站在这个圆上的同学中,离得最远的两个同学最多相距多少米?同意的请举手。追问:依据是什么?怎样证明“两端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利用发现的规律你能测出硬币等圆形物体的直径吗?

五、延伸拓展

生活中哪些物体必须做成圆形的,为什么?(显示小车的动画)

若愚之观点:

从实际出发,从实用考虑,用活动场景引发思考,悄然无声进入“圆”的世界;

以探究为主,以交流辨析,使圆的知识自然渗透,豁然开朗发现“圆”的秘密。

 

案例之二:美而雅的教法

一、画圆导入:

事先画好一个圆

1、指着图形问:同学们,这认识吗?

生:认识,圆形。

2、师:同学们,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圆?

生:硬币、光盘、圆桌、车轮……

师:同学们,这样说下去,你们觉得能说完吗?

生:说不完!

师:呃!正所谓“圆无处不在”

3、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

问:见过平静的水面吗?

生:见过

师:(手指着图片)看!现在扔一块小石子,发现了什么?

生:圆

师:其实呀,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

 师:(放图片)瞧!十五的月亮,美丽的光环……

师:同学们,在这里你找到圆了吗?

这些图片美吗?

生:很美

师:的确,圆是一个很完美的几何图形。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画一个?

4、师:给你一支粉笔你会画圆吗?

生:会

5、谁能到黑板前快速画一个圆。

师:他画得怎么样?

生:不够圆。

看来只用一支粉笔,是不太容易把圆画好的。想画好,咱们就得借助工具。

下面请你们打开信封,看里面有什么工具?(硬币、瓶盖、带有空心圆的三角板或直尺……)

生:硬币、瓶盖……

现在就请你动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最多。(学生画圆,教师指导。)

6、师:画完了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画圆的?(提问的时候有意识的先问利用圆形物体画的同学,最后才问用圆规画的)

师:当然我们可以用不同工具画圆,但最常用的还是圆规。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师根据学生口答边画圆边归纳方法:(1)定长  (2)定点   (3)旋转

8、师:刚才老师看到有的同学用圆规画,画得不够理想,甚至到现在还没有画完,你们猜猜看他可能是什么问题?

生:针尖没有定好、手没有拿在上面的小圆柄上……

师:其实呀,这都是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9、师:刚才我们画的圆大小不一,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使我们每个人画的圆都一样大呢?

生:用直尺,使针尖和铅笔之间的刻度定得一样。

师:我们每个同学将针尖和铅笔之间的距离定得一样长,然后画出来的圆大小是不是就一样了?

生:是

师:请将针尖和笔尖之间的距离定为3厘米。会定吗?然后也把这个圆画下来。

师:画好的同学在小组内互相看看,比比看现在的大家画的圆是不是一样大?

二、圆的半径、圆心、直径的初步认识

1、师:好!同学们,现在圆有了,要是人家问你这是多大的圆,我们该怎么说呀?

生:这是半径3厘米的圆。

师:行,同学们用到了半径这个词来描述这个圆。好!还有吗?(板书:半径)

生:还可以用直径。

师:还可以用直径来描述这个圆。你们同意吗?(板书:直径)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个圆了解得还真不少!

师:(指着板书说)同学们,在圆里,除了有半径和直径,还有一个圆心,你们听说过吗?(板书:圆心)

生:听说过。

2、师:那么到底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我想同学们多少有了点了解,是吗?

师:这样,同学们一会儿可以互相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它们的认识,当然也可以查一查资料。这个信封里的资料里面就有有关它们的描述。

师:现在抓紧时间开始吧!

(师参与各组)

2、师:好!同学们学完了吗?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圆心?同学们,你能找到这个圆的圆心吗?

生:能,就是针尖那个点。

师:那什么是半径呀?谁愿意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半径就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师:谁愿意上来画一条?同学们一起来看看他能不能画对。

师:好,你来。(指着板演的一条半径说)半径我们通常用r来表示。

师:他画对了?

师: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生:两个端点一个在圆心,一个在圆上。

师:那到底什么是直径呢?同学们瞧!这儿有三条线段,你认为哪一条才是圆的直径。

生:第三条。

师:他认为是第三条,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第一条为什么不是呢?

生:因为没有通过圆心。

师:那第二条不是通过圆心了吗?

生:因为一端没有在圆上。

师:谁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是直径。

生: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投影定义)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圆片上画出一条直径。

(生画的同时,师也在黑板上画直径)

师:直径我们一般用字母什么表示?

三、进一步认识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师:听到同学们精彩的回答,老师真的感到很欣慰,这都是同学们努力的结果。

只要你肯脑筋,相信等会儿你还会有更大的收获!

1、师:(手举一圆片)你们的信封里,都有一张这样的圆片,不过先别忙拿。你们能找到这张圆片上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可以在小组内商量一下。

2、学生汇报。

师:谁找到圆心了?你是怎么找的?

生:对折

师:你们同意吗?

师:谁找到了半径?你找到了几条?哪几条?他找对了吗?你们有没有找到,有谁比他找的更多的吗?如果给你更多的时间,你能找到多少条?

生:无数条。

出示课件练习题 :在同一个圆里,有(   )条半径,它们的长度(  )。

师:谁找到了直径了?哪里?找到了几条? 这样找下去你能找到多少条?

出示课件练习题 :在同一个圆里,有(   )条直径,它们的长度(  )。

2、师:刚才我们用折纸的方法确定圆心时,会发现圆上有许多折痕,(显示课件)这些折痕叫什么?有什么特点?与半径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想知道吗?

  师:那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集体的智慧来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哪个小组最出色!

3、学生自主讨论并填写汇报资料

生:每一条半径都一样长,每一条直径都一样长。

生: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你能能用你的方法证明给大家看吗?

生:对折  (量)

师:看来同一个发现同学们的表达方式还不一样,同一个如果用上字母我们还可以怎样表示?

生:d÷2=r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师:如果更规范一点,我们可以写成)d=2r 或者 r=d/2

师:(指着黑板上的公式问:你们能看懂这个公式的意思吗?表示什么意思?)

生: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师:(手拿一个圆片)那这个圆的半径是黑板上这个圆的一半吗?

生:不是

师:那说这句话时要加一个什么样的前提。

生:在同一个圆里。

师:唉!研究数学要讲究严密性。

四、巩固练习

(1)师:现在要是告诉你一个圆半径的长度,你能求出他它的直径吗?倒过来行不行?好,我们现在就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说半径,你们说直径,老师说直径,你们说半径看谁反应快,好吗?  半径: 5厘米   半径:3厘米   直径 : 2分米   半径:0.12米

生:……

师:好玩吗?课后你们也可以自己玩。

(2)判断

全部出示,让学生思考一会,然后请同学回答。对学生有争议的题问一下即可,不必多说。

(3)

师: (1) 出示  图片,这个你们认识吗?

生:阴阳太极。

师:想不想这个图案是怎么形成的?

生:想

师: (出示图片)它是由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成的。

现在如果告诉我们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生讨论

师:好了,看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响亮的说给大家听

生:小圆的直径6厘米,大圆的半径6厘米……

师:看来同学们的发现非常丰富,那么为什么古代的阴阳太极和圆结下了不解之缘,看来古代人对于圆也是情有独钟。

五、拓展

(1)数学史料再现

师: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对圆的精确记载,墨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在他的一部著作中有这样的描述 “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就是一个……圆心,那“同长”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猜猜看。

生:一样长

师:这个发现比西方整整早了1000多年,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觉得怎么样?

生:自豪

师:特别的自豪,特别的骄傲!

师:同学们,我国古代对于圆的记载还远不止这些。这不,在《周髀算经》里有这么一句话“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并不是由圆规画成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的切割而成的。一起看!(出示课件图片)

师:(先出示一正方形)这是一个正方形,现在我们一起切割,再切割,再切割……直到把它切成一个……圆。

师:现在如果告诉你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生;直径是6厘米,半径是3厘米……

师:你说,你说,还有吗?没有了,跟他们一样。

师:同学们,看来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往往能获得更多的信息。

(2)师:同学们,不仅古代人对圆情有独钟,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放图片,配音乐)

(放完后)师:同学们,感觉怎么样?

生;很美

师:想说点什么吗?

生:圆无处不在

 师:说得真好!

六、小结

师:同学们,短短一节课,要真正走进圆的世界是不现实的,我们只是走“近”了圆的世界,打开……

若愚之观点:

大千世界,纵贯古今,催生万物尽显“圆”满之神韵,令人拍案叫绝;

小小课堂,自主空间,效仿历代探究“圆”形之规律,弥漫文化气息。

总评:

认识角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有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的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直观感知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

小棒、尺、纸片若干、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2.生按要求搭图形。

3.揭示课题:认识角。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认识角

1.认识实物角

(1)从情境图中寻找角。

①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②你能在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

(2)从身边寻找角。

师:你能从教室里找到角吗?

2.认识图形角

(1)出示第2幅图。

①让学生说一下这些图形有角吗?

②把角画下来。

(2)把三角板中一个角画在黑板上。

3.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1)摸角谈感受。

(2)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3)任意找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边。

4.试一试

用两根小棒搭出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5.做—个角

能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二)感知角的大小

1.师示范将角变大变小

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变化。

2.学生操作活动角,感受角的大小

3.出示钟面图(通过观察能直观比较大小的)

师: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4.再次比较角的大小(比较接近的)

师:这两个角谁大谁小,你有办法比较吗?

三、巩固练习,检查应用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

2.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3.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

4.数一数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小朋友们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角教案篇(4)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知道乘法各部分名称,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

⒉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实际操作能力。

⒊培养学生合作性、探索性学习品质和迁移类推能力;

⒋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哲学思想。

一、课前谈话(语速慢)

播放“哪咤传奇”音乐,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哪咤传奇》吗?孙老师也特喜欢看,因为小哪咤是一个爱动脑筋而且勇于战胜困难的人。这一节课上我们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你们有信心迎接挑战吗?孙老师真佩服你们,小小年龄就很有自信心,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行!来,为自己加加油——我真棒!我一定行!

小哪咤特别喜欢研究数学知识,他呀,写了一首奇怪的数字诗,想欣赏一下吗?(课件出示)

1

2、2

3、3、3

4、4、4、4

5、5、5、5、5

6、6、6、6、6、6

7、7、7、7、7、7、7

8、8、8、8、8、8、8、8

9、9、9、9、9、9、9、9、9

他的好朋友小猪熊总是记不住这首诗的内容,你们有什么绝招赶快告诉它吧!比一比,看谁最能干。

小结:这个方法真妙!小猪熊很快就记住了这首诗。用几个几来说相同的数,真是又快又准确。

好方法就要把它用起来噢!大家现在一定能记住这首诗了吧!来,让我们一齐来说一遍。(做手势)

二、探究新知。

⒈分乒乓球,初步感知几个几。

⑴师:咱们中国可是乒乓大国,在刚刚结束的第47届世乒赛上,又一次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小哪咤今天也赠送了一些乒乓球给各组同学,到底有多少只呢?想知道吗?好,请各个组长带领大家数一数,小哪咤要看哪个组表现最好吆!

(要求)一看哪组数的最准确,二呢要看哪组数的方法最多。

⑵各组汇报

师:说说你们组是怎样数的?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呢?

引导各组学生按照“我们组是×个×个数的,数了×次,一共有×只”的格式汇报,接着追问:将数的过程列成加法算式你会吗?

师:这组小朋友说的真棒,表达得非常清楚,其它组也要这样说噢!

表扬汇报得好的组长,让其它组来学习。

师:你说得太多我都记不住了,你能想个办法让大家听明白吗?

引导得出6个2,3个4,4个3,6个2、12个1等情况,同时写出总个数12,并针对汇报6个2、12个1等复杂情况,引导学生用几个几来叙述让大家听得更清楚。

(课件随机点击)

⑶读算式

黑板上的算式你会读吗?谁来试一试?引导学生读这些算式,强调用几个几相加来读比较方便。

⑷观察算式,发现相同加数

引出“相同加数”这一概念,并及时板书,并让学生齐说。老师质:什么相同,以示突出“加数相同”这一新概念。

⒉由特长算式,引出乘法

⑴可爱的小猪熊和小哪咤今天他们准备搞一场写加数相同的算式竞赛,可好玩了!你们想参加吗?那这边的小朋友是可爱的小猪熊队,口号是“猪熊猪熊力量无穷”。那这边的小朋友做调皮的小哪咤队!口号是“哪咤哪咤把你吓傻”。你们真的很勇敢,看谁能获得冠军,(课件点击头像)比赛开始。

请听要求:每小组只推选一名选手参加比赛。但这名选手的写字速度要快!

(课件出示)第一轮:

请听题:哪咤队2个5相加,小猪熊队5个2相加;(要写出结果)

⑵宣布比赛结果,说说比赛的体会,反思比赛的过程。

下面我宣布小哪咤队获胜!颁发奖状(课件演示)

哎!我就奇怪了!小猪熊队怎么就输了呢?

归结为猪熊队没取胜的原因是加数的个数多,式子长。

⑶发明符号

质:这个算式真的很长。(板书:2+2+2+2+2=10)哎!我们能不能发明一种神奇的符号,将这很长的式子来一次减肥变短呢!小朋友们你能发明这样的符号吗?

小结:1、数学可离不开猜想哟!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长大了肯定是一个很厉害的发明家。古人很早也发明了一种符号叫乘号。想听听他的自我介绍吗?

2、了解得真多,连乘号都知道啊!对!这种神奇的符号就叫乘号!想和它交朋友吗?先听听他的自我介绍吗?

(4)(课件出示)录音内容:小朋友们好,我的名字叫乘号,我今年已经三百七十几岁了,我出生于1631年,是英国的数学家奥特雷德发明了我,我能简便的表示几个几相加的算式,不管它有多长,我都能让他变短。

(5)让学生联想:观察乘号,说说这像什么呀?(拼音X,做错题的X,睡斜的加号等)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

⒋将加法算式改为乘法算式。

⑴这道式子太长,怎么将乘号用上去呢?有谁知道的?

请大家看,引导:这儿有几个2,5个什么,写上5和2后,老师:现在我们只要轻松地把这个新朋友请到这个新家来就可以啦!这就是乘法里的乘号。(板书:乘号)5×2是哪道算式变来的?对!5×2也就是表示5个2相加。那么它的结果是多少呢?(板书:10)你是怎么知道的?

⑵指导读算式

有谁会读这个算式?齐读一次。

乘号和加号是一对很好的朋友,学乘号可别忘了加号哟!要学会把他们联系起来。把这两个算式一起读一下。你有什么想说的?哪道读起来更简单些呢?

⑶2×5出示

调皮的小猪熊呀很不服气,他终于也掌握了其中的窍门,变成了另外一道乘法算式。想知道吗?眼睛闭上不准偷看哟!。板书:2×5=

眼睛睁开,看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对!他们只是调了个个儿。2乘5也表示5个2相加(用手势提醒)。那么他的结果是多少呢?(10)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们看,5个2相加可以写成……(学生说出两道乘法算式),对这两道乘法算式也都表示5个2相加。他们只是位置不同而已。齐读黑板上的板书。

⒌介绍乘法的各部分名称

师:加号两边的数叫加数,那乘号两边的数我们就叫……(板书:乘数乘数)前面叫……后面也叫……加法的结果叫和,那乘法的结果叫……(板书:积)他只不过比和多了两条腿。小朋友们说得真棒!这么快就认识了乘法

(板书:认识乘法)

⒍刚刚的比赛有些不公平,想不想再来一次呢!

第二轮:3个10相加10个3相加

第三轮:根据算式摆一摆圆片,看谁动手能力最强。

请根据算式,摆圆片:5+5+53×5

怎么你们两队摆得一样呢?

三、巩固引伸。

小朋友们愉快地和乘法交上了朋友,也一定想用乘法做一些游戏吧!哪咤为我们设计了四关,你们敢闯关吗?有信心获得胜利吗?他可请来了小猴博士做裁判哟!

⒈第一关:(口答)

选择你喜欢的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⒉祝贺你们顺利闯过第一关。小朋友们的猜数能力怎样呢?肯定也是顶呱呱吧!

第二关:猜一猜,看谁猜得准。

5+5+5+5+5+5+5=5×=7×

×=4+4+4+4+4

3×7=3+3+3+3+3+3+

4×=4+4+4+4+4+4+

(用作业纸,小组讨论后展示)

⒊小朋友们表现的太棒了!小哪咤请大家帮个忙,淘气的小猴子在大森林里迷路了,你们快快送他们回家吧!

第三关:连一连,看谁连得对。

出示:4+4+4+4+46×4

2+2+2+2+22×5

4+4+4+4+4+44×5

5×2

⒋我替小猴感谢大家,你们真的很厉害,不仅和加法交上了朋友而且还认识了乘法,哎!如果这两个朋友同时出现了,你还能分清吗?

⑴第四关:想一想,看谁想得快。

想尝试一下吗?

3+22+5

3×22×5

让学生要题板上写出答案,并质疑是怎么想的。

⑵自己编一道乘法算式,算出它的结果。

总结:大家团结一致,终于顺利地闯过了四关,难道不应该为自己的勇敢和聪明庆贺一下吗?其实乘号在我们生活中还有着很多的用途,只要小朋友们能发扬今天的学习精神,一定会学得更好!

四、总结延伸。

认识角教案篇(5)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用三角板确定直角角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整堂课中,我除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 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使教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教学实况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对数学意义上角的认识;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充分体验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和直角。

教具准备:课件 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手工制作吗?“喜欢”,学生回答。老师也非常喜欢,快来看,这是我的作品……(出示五角星)同学们观察一下,五角星上有许多的……角。

对有许多的角,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角的知识吧!(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直观感受生活中的角。)

二、操作实践,感受新知

1.找角

(出示情境图第1页)在这里我们还能发现哪儿有角,你能找一下吗?

学生自由发言(电视上有角,三角板上有角,扇子上有角……)

他的教室里藏着许多的角,那我们教室里有哪些角,你能找一下吗?

(学生发言,找教室里的角)

“角”有时非常的淘气,常常藏在我们周围的事物中,你能把这些物品中的角找出来吗?(课件第2页)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再一次让学生直观感知生活中处处有角。)

2.指角

出示三角板,让学生用手来摸一摸角。学生由于只对实物中的角有感知,可能用手指这个尖尖的“点”。

老师要明确:这个点不是角,只是角的一部分。通过引导,让学生能完整的指出一个角(指出尖尖的点,直直的边),让学生拿出三角板自己动手完整的指出一个角。

3.认识角的形状和组成

通过指角,让学生总结角的形状。这时学生对角有了初步认识能初步总结出角是“尖尖的,直直的”(出示课件第2页,把角从实物图中表示出来,把实物去掉抽象出数学上的角),并告诉学生,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出示课件第3页)让学生总结角的组成:角是有1个尖尖的顶点和2条直直的边组成的。(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4.画角

怎样画一个角呢?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教师边说边示范画角。(课件第4页)把学生花的角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学生,对画得不规范的学生给予指导,规范画角过程。然后先让让学生总结画角的步骤,老师引导。(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课件第5页) 出示儿歌: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5.折角

(课件第6页)让学生动手操作亲手折一个角,展示学生的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出示扇形角,让学生明确扇形角只有一角。通过扇形角,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角是有1个顶点和2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各个活动,让学生清晰的认识角的形状,角的组成,把认识的生活中的角提升到对数学意义上角的认识,从而抓住了本节课的重点。)

三、自主训练(一)

(课件第7页)出示练习题1,让学生分析出示的图形是否是角,不是角的,要求是学生说出原因,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练习,让学生辨析角,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四、认识直角

把巩固训练中出现的角让学生分类,(课件第7、8页,出示分类后的直角)学生很自然的会把直角分成一类,这类角和三角板上其中的一个角一样,我们把这样的角叫做直角。让学生寻找我们周围的直角,加深学生对于直角的印象。为了便于把直角和其他角区分开来要给学生标上直角符号(课件第9页),展示标出直角符号的直角。展示钟表上时针、分针构成直角的情况,加深学生对直角的认识(课件第10页)。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认识特殊的角——直角,既巩固了对角的认识,也为以后角的分类做好了准备。)

五、自主训练(二)

(课件第11页)出示课本25页自主练习2,让学生找图中的直角,并用直角符号表示出来。给学生总结,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对比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巩固对直角的认识。)

六、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在角的乐园里玩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谈收获,梳理知识,总结提升认识。)

七、欣赏生活中美丽的角

钟表、凳子、摩天轮、央视大厦、鸟巢、卢浮宫、风车………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美丽的角,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教学预设与实践的对比分析:

教学预设符合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

观察与动手有机结合。动手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与理解。小组活动时提供给学生材料,学生可以借助这些材料做出角,学生展开活动时,我参与学生中间,及时采集有用信息,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层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们多向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这样, 学生在“做”中学,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学生学习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教学环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是有效的教学,教学预设与学生的活动能有效结合。

教学反思与感悟:

一、首先这节课所确定的教学目标都基本完成。

第一个环节老师出示手工制作“五角星”,学生通过观察,很轻松的发现“角”,知道这是角。这是最直观的认识。第二个环节,在信息窗中,生活中找角,这里有好多不同的角,再一次直观认识不同的角。这时对角的认识,形成的印象还是模糊地。第三个环节,感受角,也就是摸三角板上的角,感知角的样子,感知角的组成,此时学生对角的认识和理解,已经是由“物”到“形”,第四个环节,用语言描述角,在三角板上摸出一个完整的角,此时,学生对角的认识已经走向明朗化。第五环节的画角,第六个环节的折角,第七个环节的认识特殊的角——直角,通过各个环节的展开,“角”在学生的头脑中的印象走向清晰化。

最后,通过课堂小结,欣赏生活中的角,在美感教育中完成本节课。

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二、整个课堂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体现了“以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轻松的自主探究中获得新知。

教学流程设计清晰。先用手工制作引入课题激发学生探知生活中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对图形特别是角的感性认识;其次,从生活实物中抽象出平面的角,引导学生把原始概念提升成为数学概念,掌握角的特征,并能够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角进行判断并分类;最后,动手实践,巩固新知。整个过程,环环相扣,点拨到位而不越位,学生的学习气氛浓而融洽。

此外,整个教学过程于老师都注意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渐体会到数学的本质,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认识角教案篇(6)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角,感知角的大小和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角”

1、导入:瞧,这是什么?(三角尺)你知道为什么它叫三角尺吗?(因为它有三个角)

2、揭题:角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怎样的图形是角呢?它又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研究角。(板书:认识角)

二、观察实物,认识角

1、初步感知角

(1)师:谁能上来在三角尺上选一个角指一指?(生一般只能指出一个点)

师:老师明白了,你们指出的角是这样的(黑板上画1个点)。问:这是一个角吗?这是什么呀?(点)

师:对,1个点,除了要指这个点,还要再指出什么才是一个角呢?谁再来试试?

生指师引导:对,大家有没有看到,他不但指出了这个点,还指出了和这个点连着的两条线,看明白了吗?(在黑板上画两条边)

师:小朋友们伸出手指一起来跟老师指一指(示范指角:这是1个角)

(2)师:在三角尺上你还能找到另外的两个角吗?(指名生上来指)

(3)师:小朋友身边都有三角尺,请你在自己的三角尺上选一个角指指。

(4)师:现在请小朋友用选定的这个角戳戳自己的手心,感觉怎么样?(点很尖)

再摸摸两条线,感觉这线怎么样?(平平的、直直的)

2、抽象角

(1)师:小朋友,刚才我们在三角尺上找到了三个角(课件出示),数学书的封面上有角吗?想一想一共有几个角呢?谁来指指看?(边指边说:这是1个角)

师: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也形成了一个角,谁来指一指?(生指)

(2)师:现在老师在每幅图上选一个角移下来(点击课件),看,这三个图形都叫角,他们摆的不一样,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同桌讨论:都有一个尖尖的点,两条直直的线,还有1条小弧线。

3、角的各部分名称

指出:这条小弧线,是角的符号。角就是由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线组成的。我们把这个点叫作角的“顶点”(板书:顶点),从顶点出发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叫作角的“边”。

这是角的一条边(板书:边,),这是角的另一条边。(板书:边)

电脑第1个角:一起说说,这是角的什么?(顶点)这是什么?(边)

4、角的组成

问: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板书:角有1个顶点,2条边)

师:谁来指一下另外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

三、判断比较,内化特征

1、判断角

师:小朋友,现在你们对角有点感觉了吗?那我们来玩一个快速反应的游戏。(出示:“想做”T1)下面哪些图形是角?是角的我们用“√”表示,不是角的,我们用“×”表示。我说一二三,大家一起判断,行不行?(学生判断思考,哪些是角,哪些不是,为什么?)

(旋转最后1个角)追问:这是角吗?为什么?

小结:看来,要判断是不是角,要看有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2、找角

(1)教室里的角

师:小朋友们认识了角,你能在我们教室里找到角吗?找找看。(顶点和边指一指)

(2)图形上的角

师:小朋友真厉害,能从这么多的物体上找到角,其实在一些平面图形中也有角!你知道这些图形各有几个角吗?如果你找到了角就给它画上小弧线作为标记,找到几个就填在括号里。

投影作业,交流讲解。

3、做角

师:刚才小朋友找到了很多角,那你想做一个角吗?(想)老师给大家准备了3种材料:小棒、吸管、长方形纸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

(学生做角)展示,汇报。(1)小棒搭出1个角:两根小棒看成角的两条边。

(2)折吸管:吸管弯曲处当作角。

(3)折长方形纸片:可以用小弧线标出折出的新角。

四、比较辨析,体验角的大小

师:小朋友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不同的角,真了不起。老师也做了一个角,是个特别的角,两条边还能怎么样?(能活动)像这样的角就叫做活动角。你想做吗?请小朋友用口袋里的绿色塑料条做一个活动角。(生操作)

师:把你的活动角拿起来看看能不能活动?

(一)感受角有大小

1、师:你能把你的活动角变大吗?试试看(生操作)你是怎么把角变大的?(把角的两条边拉开),指出:这个拉开就是张开。(把角的两条边张开,角就变大)

问:如果把角的两条边合拢,小朋友合拢看看(生操作)角就怎么样?

小结:对呀!把角的两条边张开,角就(变大),把角的两条边合拢,角就(变小)。看来,角是有大有小的。(板书:角是有大有小的)

2、师:你在生活中也见过这种可以变大变小的角吗?

A、剪刀(实物):剪刀上的角在哪里?(两个刀口夹的部分是角)

师:其实,剪刀就是一个活动角。小朋友,用剪刀剪东西时我们先要把剪刀怎么样?(张开),角就变(大)。剪的时候就要把剪刀(合拢),角就变(小)。

B、扇子(课件):折扇上也藏着活动角,我们可以把扇子的两个扇柄看作角的两条边。当我们慢慢打开扇子,你能发现扇面上的角有什么变化吗?(变大)想想看,怎样可以让扇面上的角变小呢?(把扇子慢慢合上,角变小)

(二)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3

个钟面)

师:钟面上转动的时针和分针也会形成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指出:我们一眼就能看出第三个角最大,第二个角最小。

2、重叠法

师:老师这儿还有两个角(板贴教具),你看看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学生猜)看来我们不能一眼准确的看出谁大了?你能想出好办法来比一比吗?(生演示,并说说怎么比的)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把两个角的顶点重合,其中的一条边也重合,看另一条边,很明显白色的角的边在外面,所以白的角大。

(剪短白角的边)问:现在哪个角大?说说自己的想法。(一般学生会说黄角大)

(活动角)集体讲解: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而是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把角的两条边张开,角就变大,把角的两条边合拢,角就变小。(重叠法)

五、课堂总结,内化角

认识角教案篇(7)

《角的初步认识》作为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一部分,是学生在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为以后深入学习角的含义、角的分类、角的度量等知识奠定基础。本课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和感知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简单地比较角的大小。第二部分是学会用直尺画角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学生分析:

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角”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并且知道一些图形中有角。

2、知道生活中存在着的“角”:如桌面上有角,教室的黑板和铁柜有角,也有把角误认为是那个尖尖的点。

3、不能形成角的正确表象: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以直观思维为主,不易理解抽象的概念。对角的认识还处于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阶段,学生必须通过亲自操作和感知获得直接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索发现角的特征,认识角,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角的共同特征,能够正确画角,知道如何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为角的度量打好基础。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角、长方形)、学生学具、学习单

教学流程:

猜图形导入研究角的特征根据角的特征画角找生活中的角角的大小比较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猜图形导入:

1、猜图形,教学法:

出示图形①:遮挡了一部分的三角形

请学生说清猜图形的方法。

提炼学法:抓特征,猜图形

2、用学法,猜图形:

出示图形②、③、④

请学生回答图形特征及所猜图形

3、找共同特征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入手,先教学法,再放手让学生用所学方法,继续猜图形,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自然导出新知识。)

二、研究角的特征:

1、课件出示:

问题:这些角有哪些共同特征?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

2、学生反馈,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3、教师点拨:明确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4、变式练习:判断下面这些图形是不是角,是的打√,

不是打X。并说明原因。

(讨论:你为什么这么判断?)

指名讲解。

(设计意图:从图形特征到角的特征,学生认识到“特征”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角的共同特征,尊重学生的认识,再给予数学规范性的语言。通过变式练习,巩固学生建立的角的表象)

三、根据角的特征画角:

1、明确用具

纸、笔、尺子(再次强调角的特征)

2、学习画角

电脑动画指名汇报教师示范动手画角展示评价儿歌牢记

(设计意图:通过电脑、指名说、教师示范等强化画角的步骤,让学生牢记画角的步骤和方法)

四、生活中的角

1、找一找,身边藏着哪些角。

2、教师指导指角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认识数学书的角,回到生活中,用学过的知识更理性地找角,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五、角的大小比较

1、“谁的眼力好”

信封里的东西倒出来:缺一角的长方形,三个角

找一找合适的角,向同桌解释为什么不选择另外两个角。

全班交流(请同学到黑板上演示)。

2、三个角的大小比较

独立思考,你是怎么比较的?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突破角的大小比较的难点,让学生通过“补一补”的方法,判断长方形原来的角,并能够通过动作明确角有大有小。之后进行三个角的大小比较,学生的比较方法多样,要尊重孩子有价值的想法。)

六、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师的三种滑梯草图,请同学们利用角的大小的知识,看看哪个设计又安全又有趣?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生活中常见的滑梯中的角引发思考,里面蕴含着角的大小比较的知识,学生能说清楚选择哪一种滑梯的原因,也就明白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及意义。)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特征:

共同特征:

3个角

1、尖尖的一个顶点

5个角

认识角教案篇(8)

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并在操作的活动中感受角是有大小的,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角的概念,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扇子、剪刀、钟面、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认识角

1.引导学生观察实物面上的角。

(1)出示大三角板,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大三角板上面的角,指出哪些是角,再数数共有几个角(注意:老师在示范时要规范,不能只指着角的顶点。)

(2)出示一个五角星,学生说出五角星上的角,再说出有几个角。

(3)出示钟面,指名学生指出钟面上的角,示范时用手指着从顶点起沿两条边指,说明这就是角。

(4)再转动时针和分针,让学生指出哪里是角,然后老师演示出大小不同的角,边演示,边说明时针和分针张开得大,角就大;张开得小,角就小,(只是引导观察,不做进一步说明。)

2.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1)将剪刀、三角尺、钟面上形成的角抽象出来说明是角。

(2)提问:这里的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在每个角上指一指。)

都有几条边?(在每个角上的两条边上描一描。)追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相应板书各部分名称。)请学生上黑板分别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3.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1)让学生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哪些角?

(2)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什么东西的上面有角。

(3)学生们独立判断。

(4)集体订正时,请学生们说判断的理由,特别是对反例判断的理由。

二、制作角,感悟角的大小

1.我们认识了角,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角吗?

(1)提问:角必须具备些什么条件?(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顶点要尖,边要直。)

(2)学生动手操作。组织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2.初步感悟。

(1)将两根硬纸条钉在一起,拉动开合两根硬纸条。提问:看一看这样能不能形成角?角的大小一样吗?

(2)说明: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就是这样的原理出示钟面模型,从

12点开始转动分针。提问:现在时针和分针叉开的角度怎样?(越来越大。),它们所形成的角又有什么变化,(角也越来越大。)

(3)提问: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为什么?(因为它们时针与分针叉开的角度最大(或最小)。)问:通过观察,你觉得角有没有大小之分?角的大小与谁有关?

3.进一步感知。

(1)请学生们用手边的扇子进行操作,进一步感知。

(2)组织学生小组活动,一边动手,一边观察角的大小、扇子两边开合的大小。

(3)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请学生们用剪刀再操作一下,观察一下。

(4)提问:你现在明白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吗?角大,说明什么?角小,又说明什么?

三、比较角的大小

1.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角是大小之分的,那么如何比较角的大小呢?

2.两幅钟面图:

(1)请学生指出钟面上的角。

(2)组织分组讨论:有没有好的办法可以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

(3)组织全班交流,只要方法合理均可。

3.重点说明重叠比较法。

先把用硬纸条做成的角拉成与左边钟面上的角一样大,再把它放到右边钟面上,就可以看出右边钟面上的角比较大。

4.动手比一比。

认识角教案篇(9)

1、使学生深化角的初步认识,能比较角的大小;进一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能判断直角、锐角、钝角;初步体会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角的特点。

2、使学生通过识别、判断、拼摆等活动,培养判断、推理等初步的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体会数学知识的综合性。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感受角的特点和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角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两副三角尺。

学具准备:一副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动画人物表示的直角、锐角和钝角

提问:他们三兄弟,谁是哥哥,谁是弟弟?

学生根据角的大小来确定他们的关系,得出:钝角>直角>锐角。(结合学生的交流,在黑板上画出钝角、直角和锐角。)

2、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对角的知识掌握的不错,今天我们就联系这些知识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给直角、锐角、钝角三兄弟找哥哥和弟弟,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复习了直角、锐角和钝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基础练习

完成练习九第1题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能找出我们少先队活动室里这几种物体面上的角吗?

出示:指出下面物体面上的角,说说它们各是什么角。

翻开书88页第1题,同桌之间找一找,说一说。

交流:指名把找到的角指一指给其他同学看一看。(同时课件展示,如果有学生找出少先队队旗面上的那个大于180°的角,告诉学生这个角不是钝角也不是直角和锐角,是一个特殊的角。如果有学生找到队旗面外的钝角,告诉学生这个角不是队旗面上的角。)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队旗上的那两个角是直角的?

追问:怎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设计意图:基本题的练习,通过第1题找物体面上的角,第2题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体验角的基本特点,主要是强化本单元的基本知识,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三、综合性联系

1、做练习九第3题

学生自己数一数边和角,在(

)里填一填。

交流:每个图形里各有几条边和几个角?

引导: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有5个角,六边形有6个角,你能从这里发现什么呢?

指出: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2、做练习九第4题

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提示如果不能判断大小,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

交流:这里的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哪两个角相等?你是怎样指导它们是相等的?

谈话:你能说出各是什么角吗?用什么方法确定这两个角是直角的呢?

3、做练习九第5题

学生独立找一找,数一数。

交流:每个平行四边形里都有几个锐角和几个钝角?

指出:平行四边形里一般有两个锐角和两个钝角。

4、做练习九第6题

学生先独立判断每个三角形中各是什么角。

交流时提问:你发现三角形的三个角可以各是什么角?

指出:三角形的三个角,可以是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也可以是一个钝角和两个锐角;还可以是三个都是锐角。

5、做练习九第7题

学生独立找一找直角,并要求用直角的符号表示。

谈话:你在图形里各找到了几个直角?

指导学生有序地找直角,如长方形里由上往下找或由左往右找;正方形可以由四边往中间找。

【设计意图:在综合性的练习中,设计根据教材的安排,有意识地渗透简单的几何知识,使学生获得相应的体验,有利于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例如平行四边形一般有两个锐角和两个钝角,三角形中的三个角一定有两个锐角。】

四、拓展练习(思考题)

学生独立找一找,能找到几个角是几个角。

交流:找到了几个角。能找到几个角,学生找到几个是几个,不必要求学生全部找出来。

引导:学生有序地找角,看图里有几个角。(可以以左面或右面的一条边为始边,依次和第二、第三、第四条边组成3个角,再依次以第二、第三条边为始边,分别找出2个角、1个角)

提问:这6个角里有几个直角?能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吗?

五、动手做

出示“动手做”,明确要求。

(1)

分小组活动,要求用两块三角尺拼直角。

交流:你有几个拼法?拼给大家看一看。

指名学生演示,呈现两种拼法。

(2)

分小组活动,要求用两块三角尺拼锐角和钝角。

组织交流,指名小组代表演示。

(3)

试着用三块三角尺拼成直角,再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做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判断角的大小的能力。】

五、练习总结

认识角教案篇(10)

尽管导学案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大量的问题,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的发现这些问题,那它将会影响到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因而,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科学的利用导学案教学,让导学案教学对学生起到真实的教育教学作用。

一、小学数学导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实际教学意义

部分教师在采用导学案教学时,通常教师会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分组研究和讨论教学内容,从而引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然后,根据对导学案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的教学效果分析,导学案教学并没有起到实际的教案意义,当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研究教学内容时,大部分学生没有将精力放在学习上面,而是在谈论的过程中无所事事,摆出一副小组合作和自己毫无关系的样子,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团队意识,导致学生很难养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

2.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虽然数学教师通过导学案教导学生,为学生布置教学作业,但多数教师在对导学案认知时产生错误的偏差,导致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课堂作业也缺乏实际的作用。如:教师在为学生布置教学作业时,教师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反复的大量的做练习题,使得学生感觉数学知识枯燥乏味,而且学生面对大量的习题时,学生无法理解哪道题才是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使得学生的学习思路发生混乱。

3.教师缺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上文提到,通常教师在采用导学案教学时,会选择小组合作教学方法,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却对学生缺乏引导,多数学生不知从何学习数学知识,甚至不理解小组合作的意义,使得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受到限制。

4.缺乏拓展性

其实,部分教师对导学案都缺乏真实的了解和认知,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将主要的知识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有效的课堂教学,但实则不然,导学案注重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如果教师看重学生的学习成果,那教师将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此外,教师也很难为学生拓展学习范围。

二、针对导学案教学在小学数中应用提出的对策

1.明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

为了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按照科学的教学方案对学生讲解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为自身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因此,在课前,教师应结合《数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研究教学方案,将导学案融入到教学方案中,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实施导学案。这样教师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展现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时,教师要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只有教师合理的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学习数字知识。

2.构建完整的教学体制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特征,构建完整的教学体制,让学生在学习时依旧教学体制学习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准确的理解数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其次,教师在构建完整的教学体制时,教师应激励与鼓励学生,让学生勇于面对学习时出现的问题,并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使学生能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学年级下册《锐角与钝角》时,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分析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让学生通过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从而使学生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让学生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然后,在进行锐角与钝角的教学,使学生自主正确辨认锐角与钝角,让学生会画钝角与锐角。

3.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的利用导学案培养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和目标性的研究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这样学生就能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并学会正确的解题技巧。例如:在学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时,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属于小数互化的方法,让学生熟练、正确的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让学自主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4.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主动的对教学问题进行探索交流。然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时,教师让学生分组谈论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并使学生研究圆周率的近似值,从而有效的求出圆的周长与面积。这时学生就能体会到小组合作的意义,从而主动和小组成员交流互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应合理的应用导学案教学,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特点制定教学方案,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素养,只有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教师才能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认识角教案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或者是创设案例,融入教学知识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活用知识的能力。在高职民法教学中,要能够积极使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法学习积极性,解决民法教学枯燥空洞理论性强问题,以促进民法教学的有效发展。

1高职民法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手段的意义

在传统的民法教学中,基本上都是以教师讲解民法条例的方式开展的,课堂内容理论性太强,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对相关理论掌握理解的情况也不是很好,学生学习民法的积极性很差。在课堂上,学生只是读读背背相关民法条例,死记一些民法法则,其实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很差,如果要他们解决实际民法问题,学生是很难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一直是困扰民法教学的重要问题,而利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转变传统民法教学的方式,极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成功的案例设置能够使学生有效进入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环节,对于促进学生有效掌握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民法的案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实现了有机的结合,学生可以利用自身所学的民法知识,进行独立思考,积极分析案例问题,成功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得到培养。实际上,案例教学就为学生提供了实战演练的机会,促进学生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发展。不仅如此,在案例民法教学中,学生之间针对案例问题,会产生理解和认识上的分歧,在这种状况下,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阐述,改变其他学生的认识,每个学生都认为自己的分析是正确的,在学生不断的争论与研究中,学生的思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都可以得到发展,这对于提升法律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2高职民法教学应用案例教学的手段分析

具体到高职民法教学而言,应用案例教学的手段主要有两种,第一是案例导入教学;第二是案例总结教学。我们针对这两种案例应用手段进行分析:

2.1案例导入教学

案例导入教学是在民法课堂上,一开始上课,教师就通过案例导入教学,这种案例中融合了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学习,分析思考,学习知识,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导入教学中,有时案例只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一种手段,课堂的重点内容还需要教师讲解,而利用案例的价值是把相关知识通过案例进行形象的展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深入了解和认识,对于增加课堂的可感性,增加学生的学习民法的兴趣具有积极的作用。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案例导入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在案例引入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自主学习教材知识,分析与案例有关的相关法律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学习,针对案例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辩论,通过辩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形成对案例问题解决的策略,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法律知识,提升学生利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案例总结教学

案例总结教学与案例导入教学方式不同,案例导入教学在课堂一开始就导入案例,但案例总结教学,案例引入方式是在教师对相关的民法理论内容讲解之后,引入案例,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理论内容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解决案例问题,从而有效的通过案例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应用,巩固知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案例总结教学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开展:

(1)角色扮演,模拟法庭进行演练。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是引导学生根据案例中的人物关系,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角色分配,学生可以分别扮演当事人、诉讼人、法官,并能够进行角色互换。角色分配之后,进行模拟法庭的训练活动,每个角色都能根据自己的身份、需要,选择法律知识进行法律辩论,进行自我申辩,进行宣判,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进入到法庭的一般程序,学生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需要不断学习相关法律问题,需要搞清楚民事诉讼的环节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合作把这台戏唱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应用到很多民法理论知识,需要进行角色适应,需要进行合作演出,学生的法律素养可以得到提升,同时学生的合作能力,思辨能力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2)相对双方抗辩法。这种方法是教师把学生分为对立的两队,分别代表不对立的当事人双方。开展这种抗辩活动,需要学生对案例进行有效的分析,明白案例情况,根据案例进行角色选择,进行抗辩活动。对立的双方都有两次角色互换的机会,通过开展这种形式的案例教学,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角色进行法律知识的选择利用,并且在角色互换中,学生能够清楚地感受到自己法律知识应用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能够有效检查自身学习的漏洞,对于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公正无私的精神,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在高职民法教学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法律知识讲解,法律条例背诵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要积极引入案例教学法,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法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案例教学手段,在民法教学中应用的价值是很大的,每个教师都需要重视这种教学手段,能够通过导入案例教学法和总结性案例教学法两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案例分析研究中,不断丰富民法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法律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