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乡镇计生统计员工作大全11篇

时间:2022-02-21 03:08:54

乡镇计生统计员工作

乡镇计生统计员工作篇(1)

(一)统计机构及人员设置情况。2020年,全县*个乡镇均设立统计站,但基本都是“一套人马,多块牌子”,且多数乡镇统计机构实际上是一个“三无”的空壳机构:没有专职统计人员,人员均为兼职统计员,没有专门的工作经费,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和条件,通过4至5年时间*个乡镇均已通过省州验收并达到乡镇统计规范化建设标准,但与没有开展规范化建设前基本上无任何区别。全县*个乡镇共有统计站站长*人,统计站长由乡镇副职担任;兼职统计人员*人,兼职统计人员分别挂靠乡镇相关机构。县级各相关部门也设立了相应的统计机构,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具体统计人员,但人员变动频繁,专业知识不足。县统计局共有人员编制*名,现有人员*人,其中1 人驻村担任驻村队员,专职驾驶员抽调到其他部门,全局人员平均年龄37岁,全局无1人为统计相关专业毕业人员,均为“半路出家”。年龄结构、专业知识结构亟待得到加强和改善。

(二)乡镇统计工作管理模式。现行管理架构是县统计局与乡镇统计工作没有直接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只有业务上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工作联系主要体现在业务培训、工作指导和报表任务的布置收集。由于乡镇统计人员的人事管理和工作经费都在乡镇,县级统计局对乡镇统计工作没有业务经费和人员上的掌控权,导致县级统计局在乡镇统计工作和人员管理上没有更多的发言权或建议权。

(三)乡镇统计人员队伍现状。由于乡镇统计工作基础薄弱,地位比较低,没有必要的工作经费和技术手段作为支撑,没有强有力的手段稳定乡镇统计人员队伍,导致乡镇统计人员队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统计人员兼职过多,多数人员身兼数职,有本职工作、中心工作、包村任务等等,统计工作被视作副业,真正从事统计工作的时间并不多;二是人员变动频繁,虽然《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和《**省统计管理条例》规定乡镇统计人员的变动,应向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但在实际工作中基本没有执行,乡镇往往根据自身工作需要对统计人员进行配备和调动,有的乡镇对统计人员一年一换,有的几个月一换;三是统计工作专业性强,统计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县级统计局的统计业务培训又跟不上,有的乡镇统计员甚至连统计指标都看不懂;四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想干、不愿干、不认真干,这是最普遍、最现实的问题。

(四)乡镇统计数据的采集方式。目前,全县乡镇一级统计数据的采集仍然采取全面统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村统计员采集填报,乡镇统计人员汇总上报;二是乡镇统计人员直接采集并汇总上报。村统计员采集填报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村统计员多由文书或会计兼任,由于农村劳动力中年轻和有文化的大多外出务工,村统计员普遍存在年老体衰和文化偏低的现象;二是村统计员责任心不强,上报的报表普遍存在质量问题。乡镇统计人员直接采集并汇总上报,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各部门及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只重视数据结果,不重视数据产生的过程,导致一些统计人员看领导脸色行事,编造统计数据,或参考上级部门的计划数和调控数上报;二是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差,加上统计人员自身的原因,数据采集非常困难,质量不高,统计源头数据的真实性难以保证。

二、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基层统计工作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统计人员流动性大,更换频繁,乡镇人员编制紧张。**个乡镇兼职统计人员大多挂靠在乡镇相关机构,这些分属于不同部门的兼职统计人员既不便于县统计局统一进行管理和业务培训,更不便于统计人员独立行使统计调查职能,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乡镇人员流动轮换频繁,各乡镇政府根据自身工作的需要,随时更换、调动统计人员,造成统计队伍不稳定。有些乡镇一年要更换统计人员两三次。乡镇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严重影响了乡镇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连续性,造成新老统计人员交接不清,统计资料丢失,统计数据前后衔接不上等严重后果。同样的情况在县级机关各相关部门也存在。

(二)统计人员兼职多,新手多,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全县各部门、各乡镇统计人员均为兼职人员,这些兼职统计人员,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有的是刚参加工作的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既没有评估本辖区经济数据的能力,更无法对乡、村企业上报的生产及居民生活等经济情况的真实性进行准确判断。他们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承担包村、扶贫、维稳等中心工作,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兼顾日益繁重的统计数据采集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没有充裕的时间实地调查收集或核实数据,迟报、拒报、伪造、篡改统计数据资料等弄虚作假现象时有发生,工作时间没有保障,工作精力投入不够,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数据质量就很难保证。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部分乡镇反映,一些统计人员没有相应的职级待遇,开展统计工作有畏难情绪。统计部门是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其特殊性决定了统计只生产数字,在一般人眼里,无需求助统计部门,对统计部门安排的工作也无心去做,更懒得去做。统计人员布置的报表,有的应付了事,有的甚至不搭理。尤其在乡镇,催报报表困难更大。抽样调查,企业不愿协调配合,入户登记,居民冷嘲热讽的情况时有发生。

(四)统计人员事务工作多,培训机会少。目前各种统计调查任务越来越多,统计指标越来越细,每个月、每季度常规的统计报表有**套,各种名目繁多的抽样调查,以及各种大型的专项普查(逢6年份的农业普查、逢0年份的人口普查、逢3和逢8年份的经济普查),因此,统计局一个人要负责多个专业的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上报,一年到头忙得团团转,接受专门培训、进修统计业务、调整知识结构的机会很少。而对乡镇统计人员的培训,特别是统计业务知识培训,往往只能采用“以会代训”的方式培训乡镇统计人员。

(五)宣传力度小,调查对象配合差。调研所到的乡镇均反映,统计工作宣传力度很不够,特别是针对基层的宣传太少,社会上对统计的认识还很片面,调查对象的理解和配合较差,工作难度很大,这也是县统计局应加强和改进的工作。

三、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建议

通过实地调研,深感我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非常薄弱,与日益繁重的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不适应,这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保证源头数据质量,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党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加强统计系统自身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加强党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各级党委政府定期听取统计工作汇报制度,研究并解决统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强化统计部门领导班子配备和内设机构设置,增强统计组织效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统计部门数据搜集、挖掘、整合、分析水平和统计执法能力。加强统计系统党的建设工作,从制度上增强我县各级统计干部管理的系统性、协同性。提升县统计局统筹、指导和协调全县统计工作的能力,加大对乡镇统计站指导管理的力度。

(二)切实解决乡镇有专人干事的问题。目前,全县*个乡镇都是由1名统计站站长和1名兼职统计员承担乡镇的全部统计工作任务,而兼职统计员的编制相当部分是归属于其他不同的垂直管理部门,统计人员不但要承担乡镇统一安排的各项阶段性中心工作任务,由于自身职称、职务晋升、考核等方面的现实问题,这部分人自然要尽力做好所属部门安排的工作,其用在统计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难有保证。因为这样的现实,统计人员不安心统计工作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人员更换频繁,上报报表有时连人都无法联系上,更不要谈数据质量,人一换,原始资料的交接也出现问题。我们认为,这种兼职统计人员承担日益繁重统计工作任务、难以保证工作质量的现状,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乡镇统计作为统计系统数据最初入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好坏、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数据质量,导致统计数据失真,带来的后果必然会误导各级决策机构的正确决策,因此,加强乡镇统计工作,切实解决有专人干事的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建议在县内编制可调剂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统计局人员编制。

在解决乡镇统计人员的这一问题中,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式之一。

1、各乡镇调配一个编制明确为乡镇统计专用,实行以县直管乡镇统计员的方式。县直管乡镇统计员有利的因素有:一是乡镇统计员能充分行使《统计法》赋予的独立统计调查权,由于人财物不受制于乡镇,其工作只对县统计局负责,可以有效减少人为干扰统计数据的因素;二是有利于统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从而有效提高乡镇统计工作的质量,保证工作的连续性;三是县级统计局根据阶段性工作的需要,能够集中乡镇统计人员开展一些综合分析和大型普查的攻坚工作,以有效弥补县局人员不足的问题。

2、在乡镇设独立的统计人员编制,实行乡镇与县统计局双重管理的模式,以乡镇管理为主,但人员调动必须征得县统计局同意。按照中央、省、州各级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中关于“健全机构、强化职能”的要求,尽快由一名乡镇党政副职兼任统计工作站站长,明确一名专职统计员。这样的方式,能相应提高乡镇统计人员稳定性,保证乡镇统计工作的连续性。但这一方式也有其明显不足,主要是受干扰的因素未能从管理体制层面有效消除。

以上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但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迫切需要出发,第一种方式较为彻底,可能的情况下,应首选第一种方式。第二种方式也能解决有相对固定人员干事的问题,比目前的情况也有很大改进,这是退而求其次之选。

(三)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切实维护正常的统计工作秩序。大力推进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县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从严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对虚报、瞒报、屡次迟报、拒报及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以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切实维护基层统计工作的正常秩序,让广大调查对象能如实、按时上报统计报表和配合统计调查工作,把基层统计人员从大量耗时、费力、无休无止的催收报表工作中解脱出来。依靠执法手段,规范统计行为,维护统计秩序,改善统计工作环境。

(四) 夯实统计“双基”,确保统计工作扎实开展。统计“双基”工作是指基层和基础两项工作,为此,必须整合政府统计、乡镇统计、部门统计等方面力量,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的大统计体系,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县级各部门要建立健全部门统计工作体系,加强部门统计的基础建设,确保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工作任务协调完成。各部门(行业)向县统计局报送统计资料,必须由专人负责,杜绝“一门多数”或“数出多门”现象。乡镇统计站要依法履行统计工作职责,做到应统尽统。各基层统计报表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规范统一的统计制度,认真组织实施统计调查。

(五)加强部门统计建设,不断提升部门统计规范化水平。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部门统计工作,将统计工作纳入部门发展规划,列入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到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根据统计任务需要,设立工作机构,明确分管领导,配备统计人员。规范部门统计调查活动,健全部门统计调查行为准则,建立涵盖部门统计调查各环节、各岗位的质量标准、技术规范和原始数据核实核查制度,构建覆盖全面、基础扎实、程序规范、责任明确的部门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加快构建制度完善、方法科学、行为严谨、过程可控、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部门统计调查体系。

乡镇计生统计员工作篇(2)

乡镇统计人员实行双重管理体制,行政上隶属乡镇领导和管理,业务上接受县级统计部门的指导。这种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对充分运用乡镇政府的行政手段,保证基层统计调查对象配合支持统计工作,全面完成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等工作任务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时代,随着乡镇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社会利益格局的不断变化,统计调查业务的不断改革,统计工作职能的不断增强,这种管理模式逐渐显现出以下问题:

(一)统计人员稳定性差

由于乡镇统计人员在行政上隶属乡镇领导,其编制、工资、职务晋升、工作安排等均由乡镇政府领导决定。部分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流程不懂,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频繁调换统计人员工作岗位,造成统计人员流动性大;另一方面,给统计人员安排太多统计以外的工作,导致统计人员把统计工作当作“副业”,没有时间深入细致开展统计工作。

(二)统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第一,统计人员进入统计系统时专业不对口。目前乡镇统计人员,绝大多数是“半路出家”,几乎没有统计专业毕业生从事统计工作。以璧山县为例:2010年全县街镇有67名专兼职统计人员,9人是会计及相关专业毕业,19人是经济管理专业毕业,39人是其他非经济类专业毕业。第二,乡镇统计队伍偏于老化。以璧山县为例:2010年在职专兼职人员平均年龄34.8岁,其中40岁以上的16人,约占四分之一,年龄最大的达58岁。这部分统计人员对新的统计知识接受能力较弱,对计算机操作不熟练,对统计分析几乎一无所知,统计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吃力。第三,统计培训力度不够。统计系统培训途径主要有三种:从业资格考前培训、统计继续教育、“以会代训”的业务培训,前两种培训方式理论知识太多,不注重实际操作;“以会代训”时间不长,不能深入讲解,统计人员理解吃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因理解不到位而产生误差。

以上原因造成乡镇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整体较差,不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对统计力量的需求。

(三)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

部分乡镇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仅只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对统计报表数据只是简单相加,对源头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认真核实,对报表内的逻辑关系不审查;几乎没有统计人员对本地汇总数据进行评估论证,更没有统计人员积极主动地开展调研和统计分析。

(四)统计数据抗干扰能力弱

在现有的考核体系影响下,乡镇领导越来越“关心”统计结果,不关心统计工作过程,更不清楚统计数据如何取得。部分乡镇领导一旦感觉上报数据不符合自己的预计或考核文件的要求,就要求统计人员弄虚作假,有的甚至直接篡改统计资料。由于乡镇统计人员人事关系、职务晋升都由乡镇领导拍板,不敢得罪乡镇领导,只有遵照领导要求篡改或伪造统计数据。

二、乡镇统计人员垂直管理的必要性

(一)乡镇统计人员实行垂直管理是统计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统计工作任务的不断增加,统计服务职能的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现有的“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统计系统实行垂直管理,已经成为统计管理的一种必然趋势。

(二)乡镇统计人员实行垂直管理有利于保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

实行垂直管理,把乡镇统计人员的编制收归县级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的工资、职务晋升等均由县级统计机构负责管理。乡镇政府对统计人员的控制力度减弱,不能随意变换统计人员的工作岗位,有利于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

(三)乡镇统计人员实行垂直管理有利于提高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实行垂直管理后,县级统计机构可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政治学习、经验交流、岗位轮换等方式,提高统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只有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时兼备,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整体提高。

(四)乡镇统计人员实行垂直管理有利于提高统计队伍的积极性

现行的财政体制是各级政府分级负责、分灶吃饭,乡镇政府之间财力参差不齐。就璧山县而言,少数街镇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等优势,财力相对雄厚,职工的待遇较好;但部分乡镇财力薄弱,职工的福利待遇较差。实行垂直管理,统计人员工资、福利统一在一个水平上,还可根据条件逐步提高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有效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乡镇统计人员实行垂直管理有利于保证基层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

乡镇统计人员实行垂直管理后,统计人员的编制、工资待遇、工作安排、职务晋升等都脱离乡镇领导的控制,在从事统计工作的时候,也没有必要再看乡镇领导的脸色,能够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和统计监督的权利,严格依照国家统计制度的规定,如实收集整理源头统计数据,提高基层统计数据的质量。

三、乡镇统计人员垂直管理的可行性

(一)国家统计局调查队系统的建立为乡镇统计人员垂直管理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模式

近几年,作为全国统计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国家统计局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成立了调查总队,部分区县也成立了国家调查队。所有调查队直接隶属于调查总队管理、所有调查总队直接隶属于国家统计局管理。从这几年的运行来看,这种模式对于稳定队伍、减少政府干预、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国家统计调查队的建立也为乡镇统计人员实行垂直管理提供了参考模式。

(二)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为乡镇统计人员垂直管理提供了条件

现行财政体制是“分级负责、分灶吃饭”的模式。乡镇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等由各级政府分级负责。乡镇统计人员实行垂直管理后,统计人员的各种经费由县级财政统一负担。统计人员在乡镇从事统计工作,实际上是免费帮助乡镇干活,减轻了乡镇政府的负担。

(三)现行人事管理体制为乡镇统计人员垂直管理提供了保障

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是人员编制在哪里,就归哪里管理。乡镇统计人员实行垂直管理后,人员编制收归县级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即便是派驻到乡镇工作,乡镇领导也不可能随意变换其工作岗位、也不可能随意安排统计人员大量从事统计以外的工作。公安派出所、工商所、司法所、税务所、国土所等实行垂直管理的单位就是明证。

四、乡镇统计人员垂直管理应选择的模式

(一)不剥夺乡镇政府的统计职能

新修订的《统计法》第二十七条第三款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统计人员,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由此可见,统计职能是统计法赋予乡镇政府的法定职能。从实践来看,乡镇政府也需要统计资料、统计数据为当地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大型普查也需要乡镇组织和动用大量基层人员。因此,实行乡镇统计人员垂直管理,只是将人员实行垂直管理,而不能剥夺乡镇政府的统计职能。

(二)不增加乡镇政府的财政负担

统计人员垂直管理后,人员的工资、津补贴、福利待遇、办公经费等均应由县级统计机构负责协调解决。乡镇政府只负责统计业务经费,如统计工作会议、普查经费等乡镇政府统计职能所必须支出的经费。

(三)设立单独的统计机构,实行统计人员派驻制度

乡镇统计人员实现垂直管理后,应设立单独的统计办事机构,如统计办公室、统计所等。根据各乡镇工作量的大小,对统计人员需求的多少派驻统计人员。派驻人员只从事统计及相关工作,各乡镇政府不能安排统计人员从事统计以外的其他工作。

五、乡镇统计人员垂直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处理好派驻人员同当地政府领导、同事及其他部门的关系

统计人员派驻到乡镇后,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和当地党政领导的关系。要经常向当地党政领导汇报工作,争取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要充分利用统计资料和统计数据,为当地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当好当地领导的决策参谋;二是要处理好和乡镇其他人员的关系。凡事应多与乡镇其他人员进行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协助、相互配合;三是要处理好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不论是上级领导部门还是乡镇的内设机构,派驻人员都要主动衔接,大力宣传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争取他们的配合与支持。

(二)要处理好县级统计机构和乡镇政府之间的关系

乡镇计生统计员工作篇(3)

当前我乡统计工作的现状

1、统计人员不稳定,业务素质不高。根据国家统计方法制定内容适应适应经济体制发展形势转变的需要,乡镇统计的方法制度和统计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乡镇统计工作除了农业统计外,又逐步增加了综合、劳动工资、和规模工业等统计内容。国家的农村抽样调查也逐步扩大,建筑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抽样工作逐步转移到基层,各项普查工作任务直接压了乡镇统计员身上了。因此乡镇统计工作繁重琐碎可想而知。然而乡镇统计人员地位低,难以提拔,待遇差等,造成大多数统计人员不愿意从事统计工作。尽管乡里配备了统计人员,但不是专职人员,而且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有的甚至一年几换。由于统计人员 经常调换新人,而新人往往由于缺乏对综合性较强的统计工作的了解,一时难以胜任。并且新换人员往往是非专业人士,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缺乏统计专业知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造成统计资料的遗失、统计数字不能衔接、统计数据打架、瞎估冒评等现象发生,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真实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根据(统计法)规定,要撤换统计人员,必须征求上级统计部门的意见,但实际上很少这样执行。

2、部分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认识不够,法制意识薄弱。乡镇统计人员形同打杂,身兼数职,统计工作往是附带性工作,统计人员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其它工作上,统计员不能专心搞统计工作,造成乡镇统计员对统计业务一知半解,不能熟练掌握统计必备的知识,难以按要求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再加上乡镇统计人员的人、财、物权在当地党委、政府,统计人员常常不得不按领导意图更改统计数据,造成虚报、瞒报、甚至造成闭门造车现象。

3、统计服务不到位。由于乡镇统计工作繁琐,报表较多;而统计人员少、兼职多、业务素质不强、统计工作附带性强等特点,统计人员无瑕开展统计优质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整理 ,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再加上统计人员地位低、待遇差,部分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工作热情,统计工作也往往局限于马虎应付,不能保证各种统计报表准确、及时上报和国家大型普查工作的正常开展。往往给乡镇党委、政府造成统计服务不到位的感觉。

4、对统计的投入不足,统计办公条件差。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乡镇当前存在财政紧张,不用说大型普查经费,就连正常的统计办公经费也难以保证,统计人员的差旅费、电话费都是自己垫付,更谈不上福利补助。乡镇统计人员工作繁琐、地位低、生活清苦,条件艰苦,严重挫伤了统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二、对当前乡镇统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的要求。因此,如何切实加强和搞好乡镇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咨询服务,成了当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为做好乡镇统计工作,提高乡镇统计人员素质,提高乡镇统计数据质量,提高乡镇统计工作水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现提出如下思考与探索。

1、改革乡镇统计管理体制。当前政府各项政策和管理对统计数据的依赖不断增强,统计数据的准确与否在很**度上决定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我国“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下,乡镇一级统计管理是直接面向农户、面向个体私营单位的,也是任务重,工作条件艰苦,统计力量最薄弱的环节。鉴于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收入来源严重不足,运转困难,必须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为此,对乡镇统计工作可以实行工商、国税等部门模式,执行“垂直管理”的模式,当地政府协助管理,由上级管理部门对乡镇统计人员实行三权在上的管理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增强统计人员的专业性,而且可以减少当地政 府对统计数据的干涉,从而确保第一手统计资料的真实可靠。

乡镇计生统计员工作篇(4)

一、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

乡镇统计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提高农村统计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乡镇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统计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关系到统计调查资料的准确、全面,从而关系到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正确与否。因此,切实加强新时期乡镇基层基础统计工作,将是我国统计事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既可以促进农村统计事业健康发展,又能牢牢把好统计源头数据质量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对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对整个统计事业的蓬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乡镇统计人员已配备到位。20xx年,**市17个乡镇区中均成了统计信息中心,以取代过去的统计办公室,共配备统计人员68人,每个乡镇3-4人。从文化程度看,大专及以上59人,高中及中专9人;按配备资格分,有统计从业资格证的65人,无统计从业资格证的3人。

2、乡镇统计办公全部达标。据统计调查,**市所有乡镇区都有专门办公室一到两间,办公设施齐全,共拥有微机21台,数据整理基本实现自动化。

3、乡镇统计办公经费没有保障。目前,**市所属的17个乡镇区统计机构全年办公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自身的工作性质,统计部门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长远的、隐性的,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在多数领导的心目中,统计部门作用是有限的,地位是不高的。再加之地方财政状况困难,县级统计部门都只能解决有限的工作经费,乡镇统计机构的工作经费根本就无从谈起,进不了乡镇财政预算;少数乡镇统计人员报送报表的差旅费和必要的电话费都无法保证,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就可想而知了。

4、文化程度虽较高,但业务素质较差。目前,**市17个乡镇统计人员中,虽然都是大中专毕业生,但具有统计职称者寥寥无几,统计专业水平偏低,很难适应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统计事业发展历程来看,在上级统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目前统计工作现状与八、九十年代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再上一个台阶仍有很大难度。当前乡镇统计工作难以更好开展,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少,任务重,统计队伍不稳定,工作难尽力。乡镇统计员执行乡镇综合统计功能,履行各种统计调查职责,其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然而,该市乡镇统计机构仅配备3-4名人员,与其担负的工作相比,差距很大,极不对等。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乡镇企业、个体和私营经济迅速发展,统计对象数量急速增加,统计人员的工作任务量愈来愈大;二是由于乡镇特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统计员一人兼数职的现象比较普遍,专心做本职工作的精力与时间受到严重影响。三是乡镇统计工作责任大、要求高、待遇低,其他工作岗位要么省心省力,要么有利可图,而统计一无所有,没有摊上的绕道走,摊上的设法逃,大部分乡镇统计员一年一换,有的甚至一年几换,乡镇统计人员变动频繁。而县级统计部门对乡镇统计人员不管人员编制,不管经费,所以乡镇在调换统计人员时根本不与统计局协商,几乎每年都是一张张新面孔或业务生疏的新手,这就势必影响到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连贯性,影响到统计工作的统一性和一致性,迟报、漏报现象难以避免,进而影响到县级统计部门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全面性,造成统计数据质量的下降。

2、业务素质较低,统计数据质量难以保障。由于统计人员事务性工作较多,很少系统学习统计业务和微机知识,专业素质相对于任务则捉襟见肘,统计台帐、报表汇总仍是手工操作。统计手段落后,致使工作效率低,报表差错率随之增加。加之少数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实,根本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有时官出数字,有时闭门造车,基层统计源头数据的质量是否真实可信,就得打上一个问号了。

3、统计调查对象多,配合差,数据难收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二、三产业急速增长,结构日趋复杂,农村统计调查对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更大难度。加之受利益方面因素的影响,集体企业按需上报,对付税务部门和统计部门用两本帐,个体和私 营企业瞒报、迟报、不报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乡镇统计资料的收集非常困难。

4、统计力量、统计经费与统计工作任务之间不协调,工作难开展。乡镇统计人员少、地位低、待遇差。由于统计部门自身没有收入,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完全要靠财政拨款,普查、抽样调查、临时调查以及各种正常的业务活动,都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乡镇统计人员业务经费不能及时保障,而统计工作时效性又强,他们只好疲于应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求业绩,领导干预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数据实报难。统计数据是考核评比的主要量化指标,直接影响到地区和个人的利益。统计部门在业务上受上级指导,在人员经费上归地方领导,造成其工作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地方领导,导致统计数据抗干扰的能力差。因此,有些领导为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取得优良的“政绩”,不择手段,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有的凭空编造统计数据,有的授意、指使下级虚报统计数据,有的甚至对“不听招呼”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由于统计执法工作因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执行到位,“官出数字”也就不难理解了。因而《统计法》对于那些想着政治前途、捞点政治资本的基层领导来说,已没有什么威慑力,长官意识始终贯穿着乡镇统计工作。基于这些方方面面的原因,统计数据人为因素干扰较大。

四、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的思考及对策

乡镇统计工作中存在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统计数据质量,不利于农村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做好农村统计工作,为各级领导决策农村社会经济问题作好参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从而提高农村统计数据质量。

1、提高认识,加强乡镇统计工作领导。各级政府和统计部门,要提高对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乡镇基层统计基础建设,是提高农村统计工作水平的客观要求,是保证农村统计改革顺利进行的客观要求,是确保农村统计工作能够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客观要求。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基层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领导,摸清情况,抓住重点,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在工作中,县级政府统计部门要真正负起领导和指导责任,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各方面工作。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乡镇统计人员身处统计工作最前沿,既是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者,又是统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者;既要履行统计执法职责,又要完成统计普法任务,要求具备全面的素质。要把统计知识培训列入统计工作的重要体系,首先,县(市)统计局要通过办班、讲座、函授等多种形式,组织乡镇统计人员进行学习,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执法普法能力;学习统计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调查能力与综合评估核算能力。其次上级业务部门要加强指导,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以此保证基层统计工作的全面、圆满完成。

3、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保证统计工作的健康开展。普法是基础。一是统计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守法,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排除对统计数据的行政干预,要敢于依法保护统计机构的完整性和统计队伍的稳定性。二是行政统计部门要把统计法律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不论在报表上报时,还是在统计数据的与开发中,都要坚持以统计法律法规为标准,以统计方法制度为准绳,捍卫统计工作的严肃性。三是坚持执法。把统计工作长期得不到重视、统计基础长期得不到改善、统计数据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的乡镇作为统计执法的重点,严查深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实现统计工作的根本改善。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充分利用“12、4”全国普法宣传日、“五五”普法、各种会议及活动进行广泛宣传《统计法》。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实现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乡镇计生统计员工作篇(5)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我国乡镇基层人口统计与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总体来讲,我国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重视程度与经费不足

在乡镇地区中,个别乡镇领导在对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上认识不足,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且在工作人员的安排方面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有些乡镇政府仅仅注重经济水平的发展,却忽略了与经济水平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统计工作,没有将此项工作纳入到重要规划议事日程中,一些乡镇地区的基层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人员由于受到领导与管理者思想的影响,在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并没有真正地深入到村组中了解相关情况,导致基层信息数据的掌握不全面、不充分,在报表中呈现出来的相关数据信息也就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不实之处。另外,由于乡镇领导没有对基层人口和计生统计工作给予充分重视,因此在开展基层人口和计生统计工作中,并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持,工作开展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2乡镇干部调动频繁,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下

一些乡镇并没有对基层人口与计生统计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此工作的开展缺乏连续性、合理性与科学性。乡镇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讲,干部调动较为频繁,而由于干部调动频繁,一些曾经参与过计生工作的干部在调离岗位时,并没有做好交接工作,导致计生工作再次开展时,制订许多不必要的措施来弥补交接工作的空白,同时又有乡镇人事调动频繁,导致档案资料管理不够规范,总体乡镇基层人口和计生工作十分被动。

3乡镇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较差,效率较低

我国乡镇地区不同于其他地区,乡镇地区的领导干部、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高,并且很多乡镇基层人口计生干部并没有正确理解计划生育的相关概念,同时业务水平较为低下,一些从事统计的人员,平均年龄较大,对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掌握不够熟练,而年轻统计人员缺乏相应统计经验。另外,在乡镇地区,当基层人口和计生统计完成之后,多数乡镇地区的计生统计员都仅仅是将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到我国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作用的发挥。

4计划生育制度管理水平较低

在我国整体网络平台反馈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一些乡镇报表不及时、制度不健全、无法对计划生育统计进行及时的更新补充等情况,这些问题在处理过程中,也往往由于没有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和制度,账册表没有及时填写等原因,导致统计数据和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出实际情况。另外,我国乡镇地区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奖惩措施,严重影响到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不主动积极地学习计算机相关技术与应用等。

加强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建议

1优化统计队伍,提高人员素质水平

各个乡镇地区的计生中心必须要建立起专门的档案资料室,并未派专人进行管理,计生中心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网络资源权限,这样既能够增强资料数据的安全性,同时还能够提高数据资料的有效性。乡镇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统计队伍进行调整与优化,使其能够满足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需求,跟得上形势的需要。通过讲座、培训等手段,提高乡镇干部对基层人口与计生统计工作的重视,同时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每年对乡镇统计人员进行一次培训,每季度对村级计生专干进行一次培训,提高培训的时效性与针对性,切实提高人员素质水平。

2加强监管与核对

乡镇地区应当加强部门月核对工作,不论是镇计生干部还是村计生干部,都要加强对统计数据的核对,保证统计数据是真实的、可靠的。同时要建立起信息反馈机制,加快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信息化进程,结合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有针对性地安排部署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建立起合理的检查制度,从实际出发,下达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各项指标,并根据每个月的信息变动情况,随时调整指标。

3提高统计人员待遇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统计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严重影响到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待遇。乡镇地区相对于其他省市地区的人员工资本身就相对较低,但是乡镇地区的统计工作丝毫不比省市地区的统计工作简单,因此必须要适当调动统计人员工作性。通过建立起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从本质上激发起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确保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4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乡镇计生统计员工作篇(6)

乡镇统计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提高农村统计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乡镇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统计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关系到统计调查资料的准确、全面,从而关系到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正确与否。因此,切实加强新时期乡镇基层基础统计工作,将是我国统计事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既可以促进农村统计事业健康发展,又能牢牢把好统计源头数据质量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对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对整个统计事业的蓬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乡镇统计人员已配备到位。XX年,xx市17个乡镇区中均成了统计信息中心,以取代过去的统计办公室,共配备统计人员68人,每个乡镇3-4人。从文化程度看,大专及以上59人,高中及中专9人;按配备资格分,有统计从业资格证的65人,无统计从业资格证的3人。

2、乡镇统计办公全部达标。据统计调查,xx市所有乡镇区都有专门办公室一到两间,办公设施齐全,共拥有微机21台,数据整理基本实现自动化。

3、乡镇统计办公经费没有保障。目前,xx市所属的17个乡镇区统计机构全年办公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自身的工作性质,统计部门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长远的、隐性的,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在多数领导的心目中,统计部门作用是有限的,地位是不高的。再加之地方财政状况困难,县级统计部门都只能解决有限的工作经费,乡镇统计机构的工作经费根本就无从谈起,进不了乡镇财政预算;少数乡镇统计人员报送报表的差旅费和必要的电话费都无法保证,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就可想而知了。

4、文化程度虽较高,但业务素质较差。目前,xx市17个乡镇统计人员中,虽然都是大中专毕业生,但具有统计职称者寥寥无几,统计专业水平偏低,很难适应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统计事业发展历程来看,在上级统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目前统计工作现状与八、九十年代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再上一个台阶仍有很大难度。当前乡镇统计工作难以更好开展,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少,任务重,统计队伍不稳定,工作难尽力。乡镇统计员执行乡镇综合统计功能,履行各种统计调查职责,其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然而,该市乡镇统计机构仅配备3-4名人员,与其担负的工作相比,差距很大,极不对等。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乡镇企业、个体和私营经济迅速发展,统计对象数量急速增加,统计人员的工作任务量愈来愈大;二是由于乡镇特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统计员一人兼数职的现象比较普遍,专心做本职工作的精力与时间受到严重影响。三是乡镇统计工作责任大、要求高、待遇低,其他工作岗位要么省心省力,要么有利可图,而统计一无所有,没有摊上的绕道走,摊上的设法逃,大部分乡镇统计员一年一换,有的甚至一年几换,乡镇统计人员变动频繁。而县级统计部门对乡镇统计人员不管人员编制,不管经费,所以乡镇在调换统计人员时根本不与统计局协商,几乎每年都是一张张新面孔或业务生疏的新手,这就势必影响到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连贯性,影响到统计工作的统一性和一致性,迟报、漏报现象难以避免,进而影响到县级统计部门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全面性,造成统计数据质量的下降。

2、业务素质较低,统计数据质量难以保障。由于统计人员事务性工作较多,很少系统学习统计业务和微机知识,专业素质相对于任务则捉襟见肘,统计台帐、报表汇总仍是手工操作。统计手段落后,致使工作效率低,报表差错率随之增加。加之少数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实,根本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有时官出数字,有时闭门造车,基层统计源头数据的质量是否真实可信,就得打上一个问号了。

3、统计调查对象多,配合差,数据难收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二、三产业急速增长,结构日趋复杂,农村统计调查对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更大难度。加之受利益方面因素的影响,集体企业按需上报,对付税务部门和统计部门用两本帐,个体和私营企业瞒报、迟报、不报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乡镇统计资料的收集非常困难。

4、统计力量、统计经费与统计工作任务之间不协调,工作难开展。乡镇统计人员少、地位低、待遇差。由于统计部门自身没有收入,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完全要靠财政拨款,普查、抽样调查、临时调查以及各种正常的业务活动,都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乡镇统计人员业务经费不能及时保障,而统计工作时效性又强,他们只好疲于应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求业绩,领导干预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数据实报难。统计数据是考核评比的主要量化指标,直接影响到地区和个人的利益。统计部门在业务上受上级指导,在人员经费上归地方领导,造成其工作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地方领导,导致统计数据抗干扰的能力差。因此,有些领导为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取得优良的“政绩”,不择手段,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有的凭空编造统计数据,有的授意、指使下级虚报统计数据,有的甚至对“不听招呼”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由于统计执法工作因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执行到位,“官出数字”也就不难理解了。因而《统计法》对于那些想着政治前途、捞点政治资本的基层领导来说,已没有什么威慑力,长官意识始终贯穿着乡镇统计工作。基于这些方方面面的原因,统计数据人为因素干扰较大。

四、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的思考及对策

乡镇统计工作中存在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统计数据质量,不利于农村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做好农村统计工作,为各级领导决策农村社会经济问题作好参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从而提高农村统计数据质量。

1、提高认识,加强乡镇统计工作领导。各级政府和统计部门,要提高对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乡镇基层统计基础建设,是提高农村统计工作水平的客观要求,是保证农村统计改革顺利进行的客观要求,是确保农村统计工作能够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客观要求。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基层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领导,摸清情况,抓住重点,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在工作中,县级政府统计部门要真正负起领导和指导责任,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各方面工作。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乡镇统计人员身处统计工作最前沿,既是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者,又是统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者;既要履行统计执法职责,又要完成统计普法任务,要求具备全面的素质。要把统计知识培训列入统计工作的重要体系,首先,县(市)统计局要通过办班、讲座、函授等多种形式,组织乡镇统计人员进行学习,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执法普法能力;学习统计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调查能力与综合评估核算能力。其次上级业务部门要加强指导,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以此保证基层统计工作的全面、圆满完成。

3、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保证统计工作的健康开展。普法是基础。一是统计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守法,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排除对统计数据的行政干预,要敢于依法保护统计机构的完整性和统计队伍的稳定性。二是行政统计部门要把统计法律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不论在报表上报时,还是在统计数据的与开发中,都要坚持以统计法律法规为标准,以统计方法制度为准绳,捍卫统计工作的严肃性。三是坚持执法。把统计工作长期得不到重视、统计基础长期得不到改善、统计数据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的乡镇作为统计执法的重点,严查深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实现统计工作的根本改善。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充分利用“12、4”全国普法宣传日、“xx”普法、各种会议及活动进行广泛宣传《统计法》。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实现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乡镇计生统计员工作篇(7)

基层统计是统计工作的前提,信息时代下,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对乡镇经济的全面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近些年来,国家对乡镇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也需要基于乡镇的实际特点,进行全面构建,为乡镇发展提供更多的有效数据,使乡镇统计基础建设能够更加科学、规范。文章将基于信息时代的特点,分析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建设的相关方式,希望能够对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带来一定的参考性价值。

一、当前乡镇统计基础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纵观当前乡镇统计基础建设的实际情况,主要存在着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统计工作人员比较匮乏以及统计工作制度流于形式等方面问题。

(一)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我国由于受到固有观念影响,一些乡镇单位中比较关注乡镇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工作,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能够直接影响乡镇经济的整体发展。乡镇统计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关心统计工作的过程。

(二)统计工作人员比较匮乏

乡镇统计工作量相对较大,统计工作人员却相对比较匮乏。很多乡镇单位中没有专职的统计人员,乡镇基层单位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情况普遍存在。在这种问题的影响下,统计工作的实际效果不够理想,难以真正展现出统计工作开展的价值,不利于乡镇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统计工作制度流于形式

当前乡镇统计基础建设中,虽然能够认识到统计工作对乡镇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但是实际的工作开展情况却不够理想。虽然乡镇单位中具有明确的统计工作流程制度、统计交接制度以及统计资料管理制度等,但是制度却大多流于形式,实际的管理过程不够理想,统计工作系统化、制度化的管理效果不佳。

二、信息时代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建设的对策

信息时代下,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可以通过增强基层单位重视程度,加强相关设备的支持;健全统计机构工作人员,改善统计工作的环境以及严格落实各项统计制度,实现数据管理规范性等方式全面展开。

(一)增强基层单位重视程度,加强相关设备的支持

信息时代下,统计工作开展的质量,会直接关系到整体乡镇统计工作开展的效果。乡镇单位管理人员需要提升对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乡镇单位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参与积极性。

乡镇统计单位需要基于统计工作的实际需求,通过经费的支持、人员的配备以及基础设备的购置等方式,保证各项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能够有序开展,为乡镇经济的全面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健全统计机构工作人员,改善统计工作的环境

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内容相对较多,工作量相对较大,乡镇单位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方式下,势必会造成工作质量不佳、工作效率难以保证等问题。针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健全统计机构工作人员,通过专门的统计基础部门,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提升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的专业水平。

同时,乡镇单位还需要基于本地的实际统计基础建设需要,科学划分统计人员编制数量,配齐统计人员,加强对统计人员专业技能的指导,注重统计管理工作的人员的全面管理。通过良好的环境构建,适当的激励机制等,调动每一位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人员的热情度,提升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效率。

(三)严格落实各项统计制度,实现数据管理规范性

严格的统计管理制度能够使各项工作规范性、有序性展开,有助于各项统计基础工作的持续性开展,也有利于乡镇经济的稳定发展。信息时代下,乡镇单位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建立健全统计岗位职责,通过数据采集审核报送制度、统计档案管理制度以及信息化管理制度等,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审核与管理的规范性开展。

同时,乡镇单位还可以通过适当的奖惩机制等,保证每一位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使各项管理制度能够落实到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避免使相关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真正实现统计数据管理的规范性。

三、结束语

信息时代下,对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镇单位需要明确信息技术对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重要影响。通过增强基层单位重视程度,加强相关设备的支持;健全统计机构工作人员,改善统计工作的环境以及严格落实各项统计制度,实现数据管理规范性等方式,改善传统乡镇统计基础建设中,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统计工作人员比较匮乏以及统计工作制度流于形式信息时代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建设等相关问题,促进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为乡镇的全面发展与经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乡镇计生统计员工作篇(8)

1、乡镇统计工作客观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洪雅统计站历史上较完整,工作成效也突出,不少市州及其它区县的同仁都来洪雅进行过交流与探讨,省、市也给予了肯定。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的全面深入,我们乡镇统计工作客观上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我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龙头企业带动的奶、茶、竹、药四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农民收入得到很大提高。全县奶业发展使农民年收入达约1.5亿;优质茶园面积达13万亩,采摘面积达8.9万亩,茶叶种植使全县农民收益达1.4亿元;全县DLY优质生猪出栏达约10万头,优质山羊达7万只,长毛兔达38万只。洪雅县村级水泥路的“村通工程”早在几年前就已基本完成,新农村建设,集镇建设等,都无不体现我县农民的收入提高的实在性。但从我们统计调查表反映出来的农民收入状况,却与实际有较大的差距,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我们的乡镇基础数据质量不高,我们乡镇统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今年全国性的乡镇撤并,行政区划的调整,使乡镇基层统计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统计资料的归并整理不及时,造成历史资料缺失,人员变更后业务跟不上;村级基础统计及农村住户记帐缺乏应有的检查指导;统计站建设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等。明年将开展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这些问题若不及时加以解决,不仅普查出来的农业数据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农业普查任务也很难保证高质量地完成。

2、机遇的来临。

一是经济普查工作已经暂告一段落,我们有相对集中的精力。二是借明年将开展的农业普查,加强向领导的宣传。三是但乡镇的撤并、优化组合、人员机构的全面调整,对抓乡镇统计工作又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其一,乡镇个数减少,合并后乡镇工作人员大幅增加,对我们及时调整确定素质较高的同志担任乡镇统计员,是一个好的机遇。其二,合并乡镇后,对于改善乡镇统计办公设施条件,加强统计站建设,是一个机遇。其三,对于乡镇领导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重视,是一个好的机遇。乡镇合并后,各项工作都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乡镇主要领导也正在忙于合并后的各项基础性工作。这时,我们抓住时机,以乡镇统计基础建设为突破口,及时狠抓乡镇统计工作,对于加强各乡镇对统计的认识,提高领导们对统计工作的重视,也是一次极好的机遇。

3、明确工作思路。对如何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我们的总体指导思想是:统一认识,集中精力,抢抓机遇,强力推进乡镇统计站建设。工作的思路: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建设大局,围绕当前领导关心的问题,以抓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抓乡镇统计站建设和统计基础工作,抓制度建设和考核约束机制为主要内容,通过一系列连续有力的措施,切实理顺乡镇统计工作秩序,树立乡镇统计工作新形象。

二、抓汇报宣传,引起领导高度重视

我们利用市里组织到洪雅县检查农村统计工作的机会,及时向县上有关领导进行宣传汇报。县统计局局长邓平先后向县政府分管统计的副县长李勇、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梁勇、分管经济的县委副书记魏文彪,以及县长李学文、县委书记封昌明作了汇报。县上领导对当前农村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非常重视,李学文县长在各部门、各乡镇书记和乡镇长会议上严肃地指出了乡镇统计工作的问题,并要求各单位按县统计局要求抓紧整改。县委书记封昌明指示县委副书记魏文彪要抓紧过问乡镇统计的事。今年6月第一次全县统计工作会议后,县级领导(分管经济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分管统计工作的副县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都亲自深入乡镇进行现场督促检查、落实,各乡镇对统计工作已有了一个斩新的认识,乡镇主要领导引起了高度重视。

三、抓工作措施,扎实推进乡镇统计工作。

1、抓早抓实,连续突击。全县乡镇优化组合刚刚结束,我局就迅速转移工作重心,以务实的统计精神,连续3次召开全县性的统计工作会议,全面展开部门延伸到乡镇的工作,这也是县级部门在乡镇优化调整后抓乡镇工作最早的。

一是6月14日,召开了全县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会,县级农口各部门、各乡镇的领导及统计人员参加会议,通报市里对我县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检查的情况,提出对我县农村统计进行整改的要求,拉开了乡镇统计工作整顿的序幕。

二是6月28日,召开了全县乡镇统计工作会议。会议主要是各乡镇汇报6.14会议贯彻落实情况,再次分析存在的具体问题。会上副县长对个别乡镇仍没有引起重视的问题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并提出,若再不引起重视,下一次会上请乡镇的一把手上台述职,到时请县委书记和县长都参加。

三是开展业务培训,解决人员更换后业务跟不上的普遍问题及提高乡镇统计员业务水平。

2、进行全面培训。在解决了思想认识,查明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乡镇统计规范建设要求之后,我们开展了分级、分系统统计业务培训。一是于7月份下旬,由县统计局组织对乡镇统计人员、乡镇分管领导进行一次全面性的业务知识培训;二是对于未取得上岗证的统计人员,及时开展统计上岗培训。三县级农业部门分系统组织统计人员进行统计业务培训。四是乡镇及时组织对村(居)委会、企业统计人员、农村住户调查记帐户进行培训。

3、狠抓10个落实:

①机构落实。乡镇撤并组合后,要求每个乡镇仍然保持设立单独的乡镇统计机构,即乡镇综合统计站,并单独挂牌。

②人员落实。统计工作是一项业务性和技术性均较强的工作,统计人员既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又要懂得统计专业业务;既要有一定的电脑技能,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所以在乡镇统计人员的落实上,我们下了较大的功夫,有不少的乡镇在统计工作会议后,都对统计人员进行了专门研究,作了相应调整。有一个乡镇为了确定一名合适的人选,乡镇领导班子作了三次研究,才最终定下来。

③办公场地落实。乡镇对统计站办公室的落实也非常重视,原来办公场所较差的,都作了调整。柳江镇还把全镇最好的镇长办公室调整为镇综合统计办公室。

④电脑落实。每个乡镇统计站必须落实统计专用的电脑设备,这是分管统计的县委副书记作出的明确要求。原来有的乡镇迟迟不能解决落实的电脑,现在也得到了解决。目前,基本上每个乡镇统计站都配备了统计专用电脑,为我们今后落实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及大大提高统计工作效率打下了基础。

⑤经费落实。任何一项工作没有必要的经费保障,都难以得到圆满地高质量地完成。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乡镇工作经费就显得异常困难。但县政府领导在大会上要求,再困难也要保证统计工作必要的经费。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每个乡镇都对统计工作经费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落实了1000到30000元不等的统计工作经费。

⑥统计制度落实。为了避免工作中的“短期行为”,即在抓这项工作的时候,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后又松懈下来的现象,我们采取抓制度约束,考核约束的办法,力求“治本”之效。县统计局专门制定了“洪雅县乡镇统计人员工作制度”,其中明确规定,乡镇统计人员每月至少深入记帐户点上检查指导一次,并作好检查指导记录,县统计局将对记录进行检查。县局还将制度“乡镇统计工作考核办法”,从细节着手,严格规范地要求,最后将统计考核结果书面通知乡镇党委政府。另外,我们建立了“调阅制度”,即每个月县统计局对乡镇抽调一定比例的记帐本回统计局,进行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返馈乡镇。

⑦基础工作落实。乡镇统计基础工作方面,主要是历史资料是否齐全、是否按照要求装订档案,有无重要数据统计台帐,统计数据有无基础依据,报表程序是否完善。我们明确要求,从7月份起,凡应以村为起报单位的报表,乡镇必须连同基础表一同上报,以切实保证数据的源头性,真实性。

⑧农村记帐户工作落实。农村住户调查的记帐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全县农民收入状况能否如实地反映,农村住户调查工作是农村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6月上旬,我们组织对全县各乡镇的住户记帐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发现农户的记帐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记帐不明细、记帐不规范、少记收入等。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去年忙于经济普查,县局及乡镇统计人员都无遐顾及,下到记帐点少检查指导的时间很少;二是部分乡镇领导对这项工作还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关心不够,过问得少;三是近年特别是今年全国性的乡镇区划的优化调整,乡镇统计人员变化大,新上岗统计人员多,对业务不熟悉。为了及时彻底解决农村住户记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县采取了狠抓思想认识,狠抓制度约束,狠抓业务培训,狠抓督促检查等一系列措施,扎实开展住户记帐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乡镇计生统计员工作篇(9)

1、乡镇统计工作客观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洪雅统计站历史上较完整,工作成效也突出,不少市州及其它区县的同仁都来洪雅进行过交流与探讨,省、市也给予了肯定。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的全面深入,我们乡镇统计工作客观上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我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龙头企业带动的奶、茶、竹、药四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农民收入得到很大提高。全县奶业发展使农民年收入达约1.5亿;优质茶园面积达13万亩,采摘面积达8.9万亩,茶叶种植使全县农民收益达1.4亿元;全县DLY优质生猪出栏达约10万头,优质山羊达7万只,长毛兔达38万只。洪雅县村级水泥路的“村通工程”早在几年前就已基本完成,新农村建设,集镇建设等,都无不体现我县农民的收入提高的实在性。但从我们统计调查表反映出来的农民收入状况,却与实际有较大的差距,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我们的乡镇基础数据质量不高,我们乡镇统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今年全国性的乡镇撤并,行政区划的调整,使乡镇基层统计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统计资料的归并整理不及时,造成历史资料缺失,人员变更后业务跟不上;村级基础统计及农村住户记帐缺乏应有的检查指导;统计站建设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等。明年将开展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这些问题若不及时加以解决,不仅普查出来的农业数据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农业普查任务也很难保证高质量地完成。

2、机遇的来临。

一是经济普查工作已经暂告一段落,我们有相对集中的精力。二是借明年将开展的农业普查,加强向领导的宣传。三是但乡镇的撤并、优化组合、人员机构的全面调整,对抓乡镇统计工作又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其一,乡镇个数减少,合并后乡镇工作人员大幅增加,对我们及时调整确定素质较高的同志担任乡镇统计员,是一个好的机遇。其二,合并乡镇后,对于改善乡镇统计办公设施条件,加强统计站建设,是一个机遇。其三,对于乡镇领导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重视,是一个好的机遇。乡镇合并后,各项工作都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乡镇主要领导也正在忙于合并后的各项基础性工作。这时,我们抓住时机,以乡镇统计基础建设为突破口,及时狠抓乡镇统计工作,对于加强各乡镇对统计的认识,提高领导们对统计工作的重视,也是一次极好的机遇。

3、明确工作思路。对如何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我们的总体指导思想是:统一认识,集中精力,抢抓机遇,强力推进乡镇统计站建设。工作的思路: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建设大局,围绕当前领导关心的问题,以抓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抓乡镇统计站建设和统计基础工作,抓制度建设和考核约束机制为主要内容,通过一系列连续有力的措施,切实理顺乡镇统计工作秩序,树立乡镇统计工作新形象。

二、抓汇报宣传,引起领导高度重视

我们利用市里组织到洪雅县检查农村统计工作的机会,及时向县上有关领导进行宣传汇报。县统计局局长邓平先后向县政府分管统计的副县长李勇、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梁勇、分管经济的县委副书记魏文彪,以及县长李学文、县委书记封昌明作了汇报。县上领导对当前农村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非常重视,李学文县长在各部门、各乡镇书记和乡镇长会议上严肃地指出了乡镇统计工作的问题,并要求各单位按县统计局要求抓紧整改。县委书记封昌明指示县委副书记魏文彪要抓紧过问乡镇统计的事。今年6月第一次全县统计工作会议后,县级领导(分管经济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分管统计工作的副县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都亲自深入乡镇进行现场督促检查、落实,各乡镇对统计工作已有了一个斩新的认识,乡镇主要领导引起了高度重视。

三、抓工作措施,扎实推进乡镇统计工作。

1、抓早抓实,连续突击。全县乡镇优化组合刚刚结束,我局就迅速转移工作重心,以务实的统计精神,连续3次召开全县性的统计工作会议,全面展开部门延伸到乡镇的工作,这也是县级部门在乡镇优化调整后抓乡镇工作最早的。

一是6月14日,召开了全县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会,县级农口各部门、各乡镇的领导及统计人员参加会议,通报市里对我县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检查的情况,提出对我县农村统计进行整改的要求,拉开了乡镇统计工作整顿的序幕。

二是6月28日,召开了全县乡镇统计工作会议。会议主要是各乡镇汇报6.14会议贯彻落实情况,再次分析存在的具体问题。会上副县长对个别乡镇仍没有引起重视的问题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并提出,若再不引起重视,下一次会上请乡镇的一把手上台述职,到时请县委书记和县长都参加。

三是开展业务培训,解决人员更换后业务跟不上的普遍问题及提高乡镇统计员业务水平。

2、进行全面培训。在解决了思想认识,查明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乡镇统计规范建设要求之后,我们开展了分级、分系统统计业务培训。一是于7月份下旬,由县统计局组织对乡镇统计人员、乡镇分管领导进行一次全面性的业务知识培训;二是对于未取得上岗证的统计人员,及时开展统计上岗培训。三县级农业部门分系统组织统计人员进行统计业务培训。四是乡镇及时组织对村(居)委会、企业统计人员、农村住户调查记帐户进行培训。

3、狠抓10个落实:

①机构落实。乡镇撤并组合后,要求每个乡镇仍然保持设立单独的乡镇统计机构,即乡镇综合统计站,并单独挂牌。

②人员落实。统计工作是一项业务性和技术性均较强的工作,统计人员既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又要懂得统计专业业务;既要有一定的电脑技能,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所以在乡镇统计人员的落实上,我们下了较大的功夫,有不少的乡镇在统计工作会议后,都对统计人员进行了专门研究,作了相应调整。有一个乡镇为了确定一名合适的人选,乡镇领导班子作了三次研究,才最终定下来。

③办公场地落实。乡镇对统计站办公室的落实也非常重视,原来办公场所较差的,都作了调整。柳江镇还把全镇最好的镇长办公室调整为镇综合统计办公室。

④电脑落实。每个乡镇统计站必须落实统计专用的电脑设备,这是分管统计的县委副书记作出的明确要求。原来有的乡镇迟迟不能解决落实的电脑,现在也得到了解决。目前,基本上每个乡镇统计站都配备了统计专用电脑,为我们今后落实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及大大提高统计工作效率打下了基础。

⑤经费落实。任何一项工作没有必要的经费保障,都难以得到圆满地高质量地完成。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乡镇工作经费就显得异常困难。但县政府领导在大会上要求,再困难也要保证统计工作必要的经费。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每个乡镇都对统计工作经费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落实了1000到30000元不等的统计工作经费。

⑥统计制度落实。为了避免工作中的“短期行为”,即在抓这项工作的时候,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后又松懈下来的现象,我们采取抓制度约束,考核约束的办法,力求“治本”之效。县统计局专门制定了“洪雅县乡镇统计人员工作制度”,其中明确规定,乡镇统计人员每月至少深入记帐户点上检查指导一次,并作好检查指导记录,县统计局将对记录进行检查。县局还将制度“乡镇统计工作考核办法”,从细节着手,严格规范地要求,最后将统计考核结果书面通知乡镇党委政府。另外,我们建立了“调阅制度”,即每个月县统计局对乡镇抽调一定比例的记帐本回统计局,进行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返馈乡镇。

⑦基础工作落实。乡镇统计基础工作方面,主要是历史资料是否齐全、是否按照要求装订档案,有无重要数据统计台帐,统计数据有无基础依据,报表程序是否完善。我们明确要求,从7月份起,凡应以村为起报单位的报表,乡镇必须连同基础表一同上报,以切实保证数据的源头性,真实性。

⑧农村记帐户工作落实。农村住户调查的记帐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全县农民收入状况能否如实地反映,农村住户调查工作是农村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6月上旬,我们组织对全县各乡镇的住户记帐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发现农户的记帐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记帐不明细、记帐不规范、少记收入等。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去年忙于经济普查,县局及乡镇统计人员都无遐顾及,下到记帐点少检查指导的时间很少;二是部分乡镇领导对这项工作还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关心不够,过问得少;三是近年特别是今年全国性的乡镇区划的优化调整,乡镇统计人员变化大,新上岗统计人员多,对业务不熟悉。为了及时彻底解决农村住户记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县采取了狠抓思想认识,狠抓制度约束,狠抓业务培训,狠抓督促检查等一系列措施,扎实开展住户记帐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乡镇计生统计员工作篇(10)

(一)人员缺乏 队伍不稳定

目前撤乡并镇改革以及乡镇机构改革,使农村基层统计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撤乡并镇使新乡镇都由以前两个以上乡镇合并而成,在地域、服务对象、经济总量等方面均有大幅度的增加,统计工作量也成倍增加,工作任务更加繁重。撤乡并镇时还由于准备工作不充分,领导工作没经验以及人员的变化产生了资料交接不全,统计数字不能衔接等问题。同时由于乡镇机构改革机构设置变化,使本来就似有似无的统计站消失的无影无踪。化隆县原来的统计工作都是由乡统计站或农经站承担。改革以后统计站被取消,农经站工作被弱化,只是在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或综合服务大厅设一个岗位,个别乡镇没有岗位没有工作人员,更谈不上专职的统计人员了,每年的统计工作临时找人作一天报表就完事了。统计工作人员的缺失和工作队伍的不稳定造成了统计资料的遗失,统计数字不能衔接,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二)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滞后,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县乡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要求统计工作做相应的变化,而多年来,农村统计制度一成不变,相应的农村经济发展却今非昔比,一方面现行的农村统计制度只反映农村经济发展概貌,不能反映符合农村经济日新月异发展深层次内容,满足不了微观要求,另一方面各职能部门为满足需要,在站所都设有统计人员直线上报,造成成了各行其事,缺乏报表整合和综合审核,使有限资源被浪费内耗。再者农业统计许多指标季节性较强,产前统计带有预计性,产后统计却对产前统计不允许做较大调整或改动,而实际的情况有时却有很大的出入。这既不能反映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进度,更凸现出统计制度和统计报表呆板,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三)领导重视不够,工作无组织保证

每一项工作的正常开展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作为一项关系到各级政府正确政策提供参考并反映工作成效的统计工作,有一个现象就是越往基层越不重视,表现在组织保障方面既没有机构又无专项经费,在领导方面视统计工作为只满足上级部门需求,日常工作只是一个年终报表。对于统计工作的重视停留在对年终报表上:就是报表的数据一定要达到并超过乡镇与县委县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上的数字。平时安排乡镇统计工作人员从事一些无关统计的乡镇其它工作。在统计人员方面,人、财、物都在乡镇,绝对服从乡镇领导安排,工作多而复杂。而近年来各种统计调查、普查任务越来越多,统计指标越来越细。乡镇统计人员身兼数职,一年到头忙的团团转,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统计工作,从而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和数据报送的及时性。

(四)统计数据处理手段落后,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

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乡镇的统计工作是分散的,各项经济社会统计分别由不同的统计人员承担,没有专职的统计人员对全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提供的材料往往是片面的、肤浅的,满足不了乡镇党委、政府对全乡镇经济形势全面分析的要求。

(五)统计事业经费严重不足,基层工作人员积极性下降

大部分乡镇财政、民政、土管、计生等工作人员均有工作津贴和工作经费,而统计部门因自身经费严重不足,没有能力给基层统计人员予以补助,统计人员没有任何补贴,也没有事业经费,更谈不上什么福利待遇了,甚至连出差的差旅费都要自己承担。很多乡镇的统计工作,还处于八十年代的手抄,算盘,计算器什么的,工作量很大,与社会的进步严重脱节,绝大多数乡镇未对统计工作配备电脑等先进的工作工具,就算极少数乡镇配有电脑,它也是躺在那里“睡大觉”,既没有必要的培训,又无运转经费,工作条件相对较差。而统计工作繁重而琐碎工作又很清苦,使一些统计工作人员“身在曹营心在汉”,调岗换岗需求近切。

(六)抗干扰能力弱,统计法律意识淡薄

乡镇计生统计员工作篇(11)

1.1乡镇领导重视不够,造成统计工作举步维艰 虽然经过这几年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我国的乡镇统计工作取得了不错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还有部分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这主要跟乡镇主要领导对统计的认识不到位有关,他们平时对统计人员不够关心,不了解统计工作,经常让统计人员从事与统计无关的工作。统计人员除完成日常统计工作任务外,还要兼管其他工作,如劳动保障、招商引资、防汛抗旱、机关事务等工作。因此,乡镇统计人员负担过重,统计工作时间难以保证,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统计人员在上报报表时经常敷衍了事,只为图完成任务。

1.2乡镇农业统计人员变动频繁,造成统计数据质量失真 近年来,由于机构改革留下的后遗症,乡镇农业统计人员变动十分频繁,由于新老统计员在工作交替中没有衔接到位,再加上新统计员业务不熟练,造成农村统计工作出现断层现象,统计数据质量明显下降,不报、迟报、错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个别乡镇要经多次催促才姗姗上报,延误了统计数据的及时性,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全面性。

1.3乡镇统计力量薄弱,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是基层统计力量薄弱,统计人员不堪重负。近年来,涉及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统计报表有增无减,统计专业分类越来越细,农业报表的种类就达35种,指标达2070个,可想而之,报表任务之重。而乡镇统计人员不只负责农业报表,他们还需要填报工业、投资、能源等报表,可见乡镇统计工作的难度和任务很艰巨。另一方面是各级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乡镇统计已由单纯的农村统计发展成为涵盖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这对乡镇统计工作和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统计力量不足与经济发展的更高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矛盾越来越突出。

1.4统计服务不到位,难以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不足以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2.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

2.1稳定基层农业统计人员队伍,强化统计管理 建立健全具有行政管理效能的乡镇统计机构,并将村级统计正式纳入统计体系的框架之内,进行全方位的统计管理,统计人员实行全编制,专岗专人,一经定编定员后,就不能擅自更改,如要更换人员,必须报区统计部门审批,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执行。这样便于上下联系固定,保证农业统计工作的连续性,便于统计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