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乡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大全11篇

时间:2022-02-19 15:06:41

乡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

乡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篇(1)

(一)在收集材料能力上的差距

从城乡初中生收集材料的能力比较来看(见附表一),还是有显著的差异性。城市学生能够收集材料的学生比率明显比乡镇学生高,所收集的数量明显比乡镇学生的多,其新颖度、适合度明显比乡镇学生好,收集材料的速度也明显比乡镇学生快。

(二)在分析材料能力上的差距

通常而言,对材料进行分析,其目的是摄取有用的、符合思想品德教材观点的材料,这就要求必须对所收集到的材料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处理工作,具体要做到剔除假材料,去掉重复、过时的材料,保留那些全面、完整、深刻、正确的材料,和阐明所要证明观点有关的材料以及含有新观点、新信息的材料。而城乡初中生在这方面同样存在差异(见附表二)。因乡镇学生收集到的材料数量少,涉及面窄,能够收集到相关或部分相关材料实属不易,要其从有限的材料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确实有难度。而城市学生在这方面相对做得好些。

(三)在提炼观点能力上的差距

学生在学习中对所收集到的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深化认识,把其中蕴含着的思想品德课中的概念、观点指出来,这就是思想品德课中的提炼观点。在提炼观点能力上,城乡初中生依然存在明显差异(见附表三)。城市学生相对乡镇学生来说,观察材料比较细致,分析比较透彻,归纳比较完整,认识比较深刻,指出的概念、观点比较准确。

二、乡镇初中生在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能力方面与城市学生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因素

相对而言,城市初中生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比较正规,收集材料的工具比较齐全,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机会比较多,他们的视野更为开阔,思维更为活跃,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比较强。而乡镇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不够正规,甚至学前教育是空白的,收集材料的工具是匮乏的,收集材料的范围是狭窄的,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机会是很少的,因而他们的视野比较狭隘,思维不够活跃,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相对较弱。

(二)教师因素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方面,城市初中教师做得比较到位。而大多数乡镇学校教师思想观念没有完全转变,教学上还是以教为主,仍然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导致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学习上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比较低下。

(三)学校因素

对于学校教育,城市学校比乡镇学校具有明显优势,城市学校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设备,拥有标准的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图书馆、阅览室和大量的报刊书籍,可以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收集材料的工具和资源。而乡镇学校先天投入不足,尽管近几年加大了投入,但历史欠债过多,缺口过大,还缺乏许多应该提供给学生收集材料的工具和资源,这些直接影响了乡镇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能力的提高。

(四)家庭因素

一般来说,城市家庭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家长的文明素养、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也比较大,孩子从小有机会参加各种社会培训机构举办的兴趣班、辅导班。同时,大多数家长能为小孩提供学习机、电脑、课外书刊等资源,孩子可以接触大量的资料和信息,收集材料显得方便快捷。而在乡镇家庭中,大多数家长的文明素养、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教育投入比较少,很少为小孩添置学习用具和课外读物。城乡家庭的重大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城乡初中生在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能力上的差异。

(五)社会因素

现在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熏陶,而社会上的不良倾向也不时地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如现在乡镇的街道上,很多人谈得最多的还是如何打工,如何赚钱,如何玩乐。乡镇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生活,怎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怎能提炼正确的观点?而城市中绝大多数的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积极的文化还是占主体的,因此,他们所提炼的观点大多是正确的。

三、提高乡镇初中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能力的对策

1.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切实做到“会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把帮助学生学习当作教育的使命之一,可见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尤其是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方法是多么的重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根据问题,通过查询报刊、书籍、网络,实地调查,向他人请教等途径,去收集相关材料,再经过筛选和整理,然后与同学、老师交流、比较。这有利于在比较、交流中鉴别材料的真伪,有利于资源共享,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觉改变教学方式,切实做到“教会”。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因此,要提高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就要求教师把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现代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把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角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角,让学生真正拥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教师要善于充当课堂教学的“导演”,指导、帮助、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收集和分析材料的方法和技能,提高提炼观点的能力。

乡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篇(2)

当代公共艺术具有社会公共精神,以及提升大众审美意识、生活情趣和公共生活环境品质的作用。当代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既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象的,既可以是临时性的也可以是永久性的,既可以是大规模的也可以是小型化的。[1]它可以以壁画、雕塑、环境艺术、标志性设施、园林景观艺术等不同的艺术形式,伴随着新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当代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更加多元化和具有开放性,融合了戏剧、音乐、舞蹈、摄影,影像、绘画等多种艺术元素,包含一切由社会公众参与合作的艺术活动,以及广泛情感交流的公共文化活动。多样性的当代公共艺术更加注重与周围环境产生和谐的美感。在乡村,当代公共艺术甚至可以与田地、湖泊、山川和动植物等进行整合,形成有别于城市风貌、延续当地乡土特色的艺术形式。[2]无论当代公共艺术以何种形态及艺术形式展现,它都凝聚大众意志,承载本土文化,体现了现代生活,诠释了艺术与大众、艺术与城镇、艺术与社会关系的新的情感。与此同时,社会文化的丰富性及科技发展的先进性使小城镇城乡文化精神与城乡大众沟通对话的桥梁。居民的审美出现多样化与特殊化。传统的公共艺术形式已不能满足当代城镇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审美需求。当代小城镇的公共艺术应在继承地方文化的基础之上,借助多样的材料和先进的技术,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传承和创新地域文化,以实现小城镇公共艺术的多元化构建方式,美化小城镇的公共环境,提升小城镇居民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二、当代城乡公共艺术多种表现形态的可行性

社会的发展,使当代城镇居民思想观念出现较大变化,当代公共艺术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成为美化公共空间环境,体现地域特色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进一步通过公共艺术作品展现黄冈大别山历史文化性与地域性;如何科学合理地通过公共艺术这一媒介美化小城镇的面貌,将小城镇地域文化的精髓有效地融入到现有的公共空间中去,从而满足当代城镇居民对新城镇文化的不断追求,是黄冈大别山地区及我国小城镇建设者与艺术创作者所共同努力的方向。同时,我们应充分发挥公共艺术的多种表现手法。探索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小城镇公共艺术鲜明的特色和个性特征,以强化小城镇的形象及人文理念,实现小城镇未来健康、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多元的地域文化可丰富其创作题材

“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的地理结构和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下,长久发展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独特的审美积淀与文化历史传承现象。地域文化体现出一个地区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能力、把握方式和审慎角度。每个城镇因所处的地域不同而具有独特的历史地域文化。作为小城镇地域文化传承的载体———公共艺术,就是要在满足小城镇居民审美的前提下,对那些有益于小城镇创造性发展的优良传统文化加以发掘,提炼和表现,在公共空间中转化为一种有形文化得以传承。这既是小城镇个性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小城镇魅力的体现。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底蕴丰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建党活动的重要驻地,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和鄂皖豫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在黄冈的红安烈士陵园、罗田胜利烈士陵园、麻城烈士陵园、英山烈士陵园里的大量人物雕塑作品,生动地展现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斗争时期,十年红旗不倒的悲壮历程及其所体现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突出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时期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传承了大别山灿烂的红色文化,体现出大别山人民高尚的民族精神。东坡文化是黄冈另一笔巨大的精神文化遗产。为传承东坡文化,在黄冈遗爱湖公园主景区门口的“一词二赋”四块巨幅浮雕,以及全国体量最大的坡雕像等公共艺术作品,再现了坡在黄州的生活、创作场景。地域文化具有多面性与多向性,既有精神性,也有物质性;既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因此小城镇的公共艺术创作应从地域文化遗产、民风民俗中寻找创作元素,将其精神理念作为创作的主要方向与思路,强调地域特色的多元发展,并让其以物质的形式保存下来,以加强公众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和情感。

(二)多样的材料可丰富其表现形态

材料既是公共艺术设计的基础,同时也是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艺术作品得以最终呈现的基础。材料的多样性赋予了公共艺术广阔的创作空间。各种不同形态的公共艺术作品都是通过材料来体现的,同时物质材料作为其创意的延伸,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传统的公共艺术表现形态,如建筑、雕塑、壁画艺术、地饰等都可以根据小城镇特色,因地制宜,合理取材,就地取材,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创作出来的的公共艺术作品,能很好地将传统文化转换成可视有型文化,这样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也能让人们从材料中感受和了解那段逝去的文化历史。如在“陶都”景德镇,采用当地生产的陶瓷来装饰马路两边的路灯灯柱,巧妙地把景德镇工艺陶瓷与灯饰完美结合,形成一道景德镇特有的靓丽的风景,显得是那样的独特和雅致,以蕴涵人文精神的美学风格赋予景德镇全新的风貌与生命力。如黄冈罗田九资河镇,自2009年以来,罗田县深入挖掘当地的红叶资源,以红叶为媒先后成功举办了五届“红叶节”。以开发红叶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每年红叶节期间接待游客呈几何级数攀升。根据罗田地域特色,用石材和陶土材料创作的红叶雕塑作品,营造了红叶乌桕清新洒脱的氛围。再如黄州遗爱湖公园东坡纪念馆前的东坡文化地饰,以浮雕的形式展现了坡“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豪迈情怀,而且将纪念馆前的空间装扮得灵动之韵,营造了气氛、深化公共人文的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艺术观念的拓展,许多新的材料正在被艺术家巧妙地运用到公共艺术创作中去。从大量的现代公共艺术作品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艺术家对于材料的关注和倚重达到相当深刻的程度,现代材料的应用不仅丰富了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为艺术家提供了全新的创作想象空间。同时受众对材料也不再仅仅停留于其外部形态的认识,而更注重材料独立的艺术语言及其在艺术作品中所扮演的角色。因此,数字时代小城镇的公共艺术创作应该合理利用数字技术的媒介材料的新型性能,以使其更符合当代受众的视觉文化需求及审美心理需求。[3]数字化公共艺术的创作材料是基于数字技术的媒介材料,这其中包括:计算机、感应器、LED、通讯工具、数字显像系统、网络等。如黄州东坡外滩上用LED、塑料、玻璃等材料创作出来的“日月同辉”作品,以倒挂玄月之形与遗爱湖水交相辉映,以表达苏轼的“月有阴晴圆缺”的意境。材料不仅丰富着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同时其本身也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属性和艺术价值,它可以使观者从对作品的简单理解,到主动参与的状态,使之成为大众精神交流的自由的舞台。在小城镇的公共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应加强对材料的个性的了解和感悟,通过小城镇当地特色材料与现代科技新型材料的结合,借助不同材料本身的表现力,向受众传达不同的蕴涵和情感,以实现小城镇公共艺术多种表现形态,丰富小城镇公共艺术的视觉样式。

(三)先进的技术可丰富其创作手法

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编程技术、电子技术、交互系统技术、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和平台,为公共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各种可能。在黄冈红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里,综合运用多样新颖的声、光、电、幻影成像、场景复原、半景画、大型沙盘模型、置景等艺术手段与形式,从形势上、视觉上、心灵上以冲击,营造虚拟空间,达到吸引人、教育人的效果,充分展现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雄的山———英雄的人民———英雄的业绩———英雄的精神”。未来的公共艺术作品的技术含量将会更高,公共艺术的创作手段和介入城镇公共空间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先进的技术使得公共艺术作品借助图像文字识别、表情识别、语音识别,以及各种传感器等等,使公共艺术作品不仅是一件作品,它更能通过安抚人心,净化人的心灵而成为一个能跟人进行感情交流的对象,能够愉悦人心,引起公众的情感共鸣与互动,达到艺术作品与受众之间、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交流,因此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目的不仅仅在于信息的输出,而更注重的是受众对信息反馈的输入。[4]公共艺术是一种大众的艺术,互动性是公共艺术的重要特性,大众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数字多媒体技术在不断的丰富,但从目前我国小城镇的公共艺术建设现状来看,借助新媒体技术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数量很有限,互动性公共艺术在我国小城镇里的发展依然处于滞后阶段。只有借助数字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创作出大众能参与、作品与受众能互动的艺术,才是真正的大众的艺术、公共的艺术。

乡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篇(3)

上述观点除了“完善学科体系论”是针对教科书编写不足采取的措施外,其他几种在教学过程中之功用是兼而有之,只是针对不同学段的受教育者,各有侧重而已。当前高考历史命题中的“能力立意”依托的载体就是新材料、新情境试题。这种类型的试题是通过课本以外的材料,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判断信息、提取信息、合理解读信息,以及综合归纳、运用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入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培养学生的能力。乡土史具有浓厚的家乡气息,让人备感亲切,利于拉近课本知识与现实的距离,是绝佳的新材料、新情境,是能力训练的可靠载体。因此,在新形势下对于高中阶段来说,乡土史引入课堂,应是侧重于能力训练,要把乡土史作为能力训练的材料,在训练能力的同时,也实现乡土史多重教育的目的。当然,乡土史并不是随意拈来一段便能起作用,必须将精心筛选的乡土史资源与教材资源进行整合,才能凑效。这里所说的“整合”就是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随着历史教育课程资源的全球化趋势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越来越引起历史教育界的关注。

下面以盛泽丝绸文化史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经济史模块复习课中的整合应用为例,加以说明。

背景资料:盛泽,素有“绸都”之称。位于沪、苏、杭的金三角中心,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至清乾隆年间,盛泽已是闻名海内外的丝绸重镇,与杭州、苏州、湖州并称为中国四大绸都,并享有“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美称。发端于明中叶的盛泽丝织业,见证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改革开放后企业改制,以及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发展的历史,是明清以来中国工商业发展的一部缩影。

因此,通过盛泽丝绸文化史,可对明清以来我国工商业发展作一管窥。

一、古代篇

在复习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相关内容时,引入如下几则材料。

材料一:“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苏州城区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郡人织挽。成弘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

――(乾隆)《吴江县志》

材料二:明成化年间,“居民附集,商贾渐通”。至嘉靖时,“居民百家,锦绫为市”。“入清,丝绸之利日扩,南北商贾咸萃焉,遂成巨镇。”

――(同治)《盛泽镇志》

材料三:(盛泽)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乃出产锦绣之乡,积聚绫罗之地。江南养蚕所在甚多,惟此镇处最盛。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材料四:济东会馆遗址(图1)

“会馆”是中国古代同乡或同行业者出资兴建的“叙乡谊、通商情、敬关爷”的社交性公共场合。济东会馆位于盛泽镇斜桥街,是由清朝嘉庆年间山东商人建造,因此称济东会馆。

材料五:“入国朝,机户益多,贫者多自织,使其童稚挽花,殷实之家雇人织挽……为人佣织者立长春泰安二桥,待人雇织,名曰走桥,又曰找做。”

――(清)《黄溪志》(盛泽黄家溪)

材料六:明嘉靖年间,这盛泽镇上有一人,姓施名复,浑家喻氏,夫妻两口。家中开张绸机,每年养几筐蚕儿,妻络夫织,甚好过活……不到十年,开起三四十张绸机(图2)。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盛泽绸业在明清时期繁荣的原因。

(2)材料四中会馆的出现与明清哪一经济现象相关?会馆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3)材料五中出现了哪种经济现象?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4)材料六中所述施复夫妇的身份是什么?在当时他们为什么没有成为资本家?

借助以上几则乡土材料,通过合理设问,系统地复习考查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尤其是商帮、资本主义萌芽等相关经济现象,以及阻碍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主要因素这些重点、难点知识。

二、近代篇

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复习,引入如下几则材料,设计相关问题。

材料一:清末民初,盛泽丝织生产及贸易均极兴旺,绸领商人获利丰厚,丝绸资本加速积累,巨量资金亟待寻找出路。此时上海已成为我国近代大工业中心,投资环境及技术条件皆优。民国4年(1915)春记正绸行在沪开设肇新绸厂,有电机9台,为我国最早的丝织厂之一……至30年代前期盛泽绸商在沪还开设了海华、华昌、春源祥、大中华等10余家绸厂……至民国22年(1933),续有美丽、民生、三民、勤业、大中华、永祥、仁记等7家,翌年再增建美新、东南、顺记、正泰;兴华、民生华记、民生新记、盛业、勤丰等9家,织机总数254台,工人662人,日产绸254匹。民国25年(1936)底,盛泽绸厂增至18家,资本总额81960元,拥有电力织机292台,年产值1075200元。

――据何冰《盛泽之纺绸业》载《国际贸易导报》

材料二:民国27年(1938)8月,日伪华中蚕丝公司在吴江设办事处,对吴江蚕桑丝绸事业统制扼杀。生丝紧张,供电时断时续,当局横征暴敛,使丝绸业陷入困境。沦陷后期,略有起色,据日本人本位田祥男统计,民国32年(1943)全镇开动电织机229台,手拉机700台……民国38年(1949)3月,全镇电织厂(户)239家,织机862台,日产仅300匹左右,且多为棉织品。

――据盛泽镇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盛泽镇志》(1994)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盛泽绸业获得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严重影响盛泽绸业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其原因。

(3)通过对近代盛泽绸业发展的考察,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你有哪些启示?

民国初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短暂的春天。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又经历了近10年快速发展阶段。日军全面侵华至抗战胜利后,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沉重打击,逐渐萎缩直至陷入绝境。盛泽丝绸工业也不例外。借助以上几则材料,复习考查了这段历史。

三、现代篇

在复习建国后至今工商业发展历史,引入如下材料,设计相关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盛泽绸业一度滞销,1953年逐渐恢复,1955年国家统销……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进入80年代以后,盛泽几家国营丝绸大企业改组成“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于此同时,各种中小企业纷纷建立。东方丝绸市场成立,成为全国最大纺织面料交易中心。

――据盛泽镇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盛泽镇志》(1994)

材料二:到90年代末,盛泽大小纺织企业达1500多家……在世纪跨越之际,盛泽纺织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盛泽纺织业一度低迷,外贸订单大幅度减少。

――《中国纺织报》(2009)

材料三: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纺织品市场,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党工委提出了纺织业“六个更加注重和六个切实提高”的发展思路。纺织品从注重量的增加转变为注重质的提升,强调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把企业的创新作为经济发展要素,不断增强精品品牌意识,提升盛泽纺织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

――《中国纺织报》(2009)

材料四:“大纺织”时代必然以“大市场”作为载体,近年来,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等权威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创建了电子商务信息、纺织科技、外贸咨询、知识产权服务、产品检测等五大中心,极大提升了市场的综合服务功能,有力促进了盛泽纺织业迅猛发展。

――《中国纺织报》(2009)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1955年国家统销……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反映历史上哪个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一中提及80年代盛泽纺织企业改组,其背景、目的分别是什么?

(3)材料二中“在世纪跨越之际,盛泽纺织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指什么?“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盛泽纺织业一度低迷”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4)概括材料三、四中盛泽纺织业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采取的措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通过以上乡土材料,合理设问,对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后企业的转制改组、中国入世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正确应对经济全球化等内容进行了复习考查。

上述案例是借助于盛泽丝绸文化乡土史相关的材料,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还原教材知识,进而培养学生在新情景下应用教材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实现了国家课程资源与乡土史资源二者的有机整合。整合利用乡土史资源创设新情景进行能力训练,不同于应用其他材料之处就在于其浓厚的家乡气息,更切合学生的知识经验,从而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最早的乡土史教材是1907年江苏通州编写的《乡土历史地理教科书》[2]。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更为重视乡土教材建设,尤其是1990年国家教委召开“全国乡土教材建设经验交流会”后,全国又现“乡土热”。但是,长期以来困扰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乡土历史往往与国家历史课程资源联系不紧密,形成“两张皮”,在升学压力下,乡土史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效。究其原因,就是教学过程中未能将乡土史资源与国家课程资源有机整合造成的。因此,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探索乡土史资源与国家课程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势在必行。国家课程资源利用乡土史可以强化能力训练,乡土史利用国家课程资源也实现了其陶冶情感的功用,二者相得益彰,不仅能摆脱“两张皮”的窘境,还起到了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

上述案例虽还不够成熟,但希望能够引发大家对乡土史与国家课程资源整合的更多、更深刻的实践与反思,进一步改善我们的教学与实践。

乡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篇(4)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260-01

一、乡镇群文艺术档案工作的存在问题

1.乡镇文化站的艺术档案普遍存在质量差。由于乡镇文化站受到人员、经费、设施设备的制抑,乡镇群文艺档无法按要求收集、整理和存放,同时,乡镇文化站一般无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和专用档案设施,因而,档案管理质量差。

2. 乡镇文化站的艺术档案的归档不够规范。乡镇文化站的艺术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且各站的档案工作发展条件也很不平衡。加上档案人员对收集材料的范围与内容在认识上存在的偏差,造成归档范围不准确,立卷不合理,反映到案卷上,内容更是五花八门。就简单地把它和这些文件混放在一起,定为综合类,云云。

3.艺术类声、像档案残缺不全。一些乡镇文化站的声像和荣誉档案,根本没有按要求保管。如声像档案,有些单位,照片与底片各归东西,因此流失现象也在所难免。

二、原因分析

1.客观上说,乡镇文化站受人员、经费限制,无法具备艺术档案规范管理的客观条件。一是乡镇艺术档案人员少,精力顾及不到。一般档案人员常常是身兼多职。没有专人进行收集、整理和保管,是文化站档案立卷少的因素之一。二是经费投入少。档案工作与群文活动相比来说,一时不易看出它的社会效应,加上政府拨款有限,故在经费投入方面,往往偏重于群众文化活动者居多,而对档案的经费投入几乎微乎甚微。致使一些文化站档案室的硬件设施落后,极大地影响了艺术档案的长期保护和开发利用。

2.主观上说,各级文化主管部门重文化活动,轻艺术档案的规范管理,档案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不严,保护措施不力,加上多年沿袭下来的艺术档案分散保存,造成艺术档案收集困难,材料不能及时归档,更难以实行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基层文化艺术档案的利用尚未发挥作用,文化主管部门的工作中缺少应有的重视,考核中也没有相应位置。

3.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艺档工作人员对档案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两种误区,一是根本不知道档案的收集范围和整理要求,他们自以为只要把材料装订在一起就是档案了,缺少对艺术档案的形成、整理等自身特点的认知。二是部分工作人员因缺乏全局观念,常常把群众文化活动中形成的艺术档案视之为个人行为。有的为贪图工作方便,不愿把材料及时移交档案室,造成档案材料的严重散失。

三、乡镇群文艺术档案的建设管理对策

(一)市文化馆要重视乡镇群文艺术档案工作

市文化馆要重视乡镇群文艺档案工作,落实专人指导、辅导和监管乡镇艺术档案工作。

首先,加强培训指导。针对文化站档案管理人员变动频繁和档案工作专业性强这一特点,市文化馆应加强培训工作,对管理员从分类、编目、保管、组卷等方面进行培训,然后再行上岗。其次,加强检查督促。除了加强培训指导外,笔者以为每年定期对艺术档案进行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在检查时,应对分类、组卷、编目、保管等加以认真查看,然后将发现问题通报文化站,提出改正意见,督促其及时纠正。第三,加强交流研讨。乡镇文化站的艺术档案管理还是项新工作,就其所涉及的众多内容而言,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因此应不定期地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经验交流,研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取长补短。

(二)乡镇文站应把艺术档案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上来

首先,各站要配备好一名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精的兼职管理员,文化站要将兼职的艺术档案人员的工作纳入到年终的目标考核的内容中去。其次,要加强全站人员的档案意识,要使大家认识到搞好档案工作是全站人的共同责职。对于平时活动开展时形成的资料,一定要在每次活动结束后上交到档案管理人员手中,决不私留。第三,要从财力上为档案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档案工作要上档次,跟上现代化的步伐,投入一定的财力是十分必要的,文化站应申请经费为档案工作添置必需的设备、工具。对于已建卷的档案,文化站应在站内腾出条件较好的房舍,改建成专门或兼用的档案室,使艺术档案资料得到最妥善的保管。

(三)不断提高艺术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乡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篇(5)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30分钟,作答90分钟。

3.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按照"申论作答要求"在答题纸上依次作答。

二、材料

(1)在中国,城市和农村仿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一眼看上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不相上下,高楼大厦、磁悬浮列车、信用卡、来自巴黎的时装。…"这一切甚至让初次来访的外国人为之惊叹,但一走进人口占中国总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村,人们往往看到的是连公路都没有通的村庄,农户家里没有电话,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

(2)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村经济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城市发展更快,城乡差别不但没有缩小,近年来还有扩大之势。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表明,2014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3.4%,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476元,实际增长4.8%。两者比例是3.1:1,大于2014年的2.9:1.而在1993年,这一比例是2.47:1.全国人大代表、原农业部副部长万宝瑞说,如果考虑到农民纯收入中四成是实物折抵的收入,还有两成用于预购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农民可自行支配的货币收入可能不。超过l000元。自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平均只有3.94%,来自种粮的收入则为负增长。

(3)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在世界各国都是存在的,但是中国城乡收入差别之大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是极为突出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日前披的数字,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达到?:1,而亚洲各国一般在1.5~2.0.来自世界银行的资料显示,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城乡收入之比平均约为1.5:1,中国是世界城乡收入差别最大的国家之一。城乡之间的这种鸿沟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4)中国农村的就业压力极为严重,人多地少的矛盾相当尖锐,需要转移及愿意转移的劳动力数以亿计。全国农村仅有约2亿多亩耕地,最多2亿劳动力即可经营好,除去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外,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估计在4亿人左右。这就造成:一方面,农村人均占有资源数量严重不足(目前中国人均占有耕地只有1.2亩,今后还将进一步减少)。另一方面,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隐性剩余劳动力不断从农业生产中游离出来。城乡经济水平差异是城乡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的结果。据统计,城市每个劳动者占有资金比农村高出5倍多,城市劳动生产率为农村的4.7倍。中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正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增大。由于农村的劳动供给量大于城市的劳动供给量,而且农村的劳动与资本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的劳动与资本的比例,所以农村必定是劳动的净输出者。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说,据统计,19.87~2014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了2394.6万亩耕地,至少有3400万农民因征地失去或减少了耕地。按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2014~2030年的30年间占用耕地将达到5450万亩以上,失地和部分失地农民将超过7800万人。

(6)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户籍制度是一种身份制度,也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主要体现。城乡二元结构实际上把城市和农村分割为两个"社会",一个"社会"由城市居民组成,一个"社会"由农民组成。国民被分成具有不同户籍身份的城市人和农村人。他们在接受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劳保福利、住房、就业和大众传播媒介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待遇。这种差别待遇,曾是社会认可的正式制度安排。城镇居民的户口本象征着正规的城镇户籍管理体制,意味着永久居民及其相应的权利。城市居民与农民相比,前者有收入较高的工作职位,享受城市常拄人口的防暑降温费,享受着医疗费用上的优惠以及孩子在入学上的特殊照顾等;后者在户籍制度的束缚下,很少与外界交流,基本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生活,"面朝黄土背朝天"成了他们不变的生活写照,遭受着强劳动低收入、儿童失学、交通不便、就医困难等问题的困扰。

(7)低收入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进入城市后,绝大多数仍然保留着农村居民身份,他们很少能获得城里人所享有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对外来劳动力管理较为规范的城市,如北京、济南等,目前实行暂住证制度,这些农村来的劳动力首先必须获得暂往证。和旧的身份制度相比,它仍旧保留着某些身份制的特征。外地农民首先必须花钱在附近村庄上租用民房,还要缴纳卫生管理费、治安管理费等。外来农民很难进入城里人的社交圈子,很少能够和当地居民交友,极少能够和城里人缔结婚姻关系。他们的子女只能在远离父母的家乡小学求学而不能进入城市的学校读书。外来农民所从事的职业多为城里人不愿从事的体力繁重、环境艰苦、条件很差的工作。他们与城里人相比,虽然都同处一个城市,但在经济收入、生活景况、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却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另类群体。

(8)农村流动人日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改革开放后许多新兴行业急需补充大批劳动力,许多脏、累、收入低的工种无人问津,民工进城补充了这个缺口。仅建筑行业而言,绝大部分就是农民工。他们以廉价的劳务支援了流入地的经济和城市建设,促进了流入地的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但成千上万的民工一下子拥进城市,也会给城市社区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相当多的社会问题,例如增加了交通运输的巨大压力。

由于农民大规模向城市流动,造成许多农村的责任田未能精耕细作,甚至有抛荒、弃耕。农民跨区域大量进入城市,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诸如公交、住房、供水、医疗卫生等设施的负荷,给城市规划、建设、交通、户籍、治安、市容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盲目外出打工的一部分人甚至沦为罪犯。此外,民工大流动过分集中于大中城市,加剧了城市就业矛盾,带来了计划生育等诸多问题。

(9)许多经济学家相信,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最大隐忧。

中国内需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消费"断层".在城市已经达到"需求饱和"的许多商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在农村却因收入低下而不能够形成"有效需求",从而使得产品积压、企业减产,农村市场发展缓慢,进而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消费的"断层"说到底是一种购买力的"断层",购买力的"断层,说到底又是一种收入的"断层"和品位的"断层".也就是说,一方面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物质层面)差距拉大;另一方面城乡居民文化档次(精神层面)差距拉大。进一步的表现就是,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社会"断层"和文化"断层",这或许是比表面上的消费"断层"更加严峻的问题。

(10)"农业贷款仅占全国贷款余额的5%左右,乡镇企业贷款占全国贷款余额的6%左右,而这总共不足11%的贷款创造了超过40%的社会财富,农业利用贷款创造财富的能力远远超过其他行业,我真不明白我们的银行、投资家为什么算不清这个账,给嗷嗷待哺的农业企业多输点血?"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痛心地说。当前农户取得贷款的主要渠道是民间私人借贷。估计有50%~65%的农户获得了非正规贷款,农户借贷中民间借款所占的比例超过70%。我国农村"高利贷"估计有8000亿~1.4万亿元。

(11)湖南省某苗族自治县西南的长安营乡是个典型的高寒山区乡镇,1998年全乡农民人均收入仅667元,贫困户达60%,全乡14个行政村有9个不通公路,85个村民小组有5,5个不通电。群众吃的是自家种植的东西,有的一年到头不知肉味。而通过近几年全乡因地制宜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奶业、高山反季节蔬菜、旅游三大新兴产业,到2014年,全乡"三大产业"创造产值400万元,三年时间人均增收800元,人均纯收入比1998年翻了一番。

(12)城镇化水平越高,农民收入也越高。比如,上海2014年城镇化水平在全国最高,达88.3%,上海的农民收入也居全国第一。据统计,1978年我国城镇人口为1.72亿,城镇化率为17.9%;1992年以后,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最近10年间平均每年新增城镇800个左右;2014年,我国城镇人口超过4.8亿,城镇化率上升到39.1%以上,但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仍然要低10~20个百分点,同发达国家的距离则更大。

(13)2014年2月8日新华社全文播发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第t6个"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党对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增收政策落到实处。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作答要求

乡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篇(6)

Reflections of the township junior high school political teaching

Ye Yu-bin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s township junior high school political teaching, there are still a variety of problems not only affect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ctivities, it also hinders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The problems in the township junior high school political teaching as a starting point, a simple discussion of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do the political teaching of township junior high school.

【Key words】Township; Junior high school politics; Teaching; Effective measures

我国目前发展教育事业比较重视对基础教育的培养,比如语文课程的培养一直比较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倾向于对初中学生的教学,乡镇中的初中学生教学是重中之重,思想政治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然而,就是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乡镇初中的教学质量与城市初中的教学质量差距正在越拉越大,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对乡镇政治教学的复杂环境了解越来越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镇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本文中作者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使我们教育工作者认识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组织好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观念、教师业务培训,发挥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力量。 

1. 乡镇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

乡镇教师自身素质较差,不能达到乡镇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乡镇教师义务支教没有特定的对象和教育人群,知识级别为师范类的大学生,大学生基本素质现阶段比较薄弱,大学4年所学习的知识并不全面,大多数学生也没有很好的学习,在大学阶段没有做好准备,所以造成了在后期乡镇教学中的教学障碍,乡镇教学中的教师素质较差不能相对应的解决学生基本需要已经成了普遍事实,因为开始时就没有解决好人才的输送问题,实行的考核制度比较宽松所以造成了这样的局面产生。 

(二)教学观念陈旧,评价手段单一 

乡镇教学观念一直以来以初中向着高考的目标前进做准备,因为资源差,没有相关的辅导材料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政治课程的兴趣,有没有优秀的教师来引导学生学习先进的政治课程知识,学生与老师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无法形成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在管理中存在问题,学生的问题不能得到合理解决,老师不能与学生很好饿沟通交流,形成了交流饿困难,评价政治课程的方式过于单一,单一停留在政治知识只是形式教学的基础上。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和老师整体素质达不到要求所以对政治学习的层次性做了限制,政治课程其实是哲学的引导,政治课程的学习对未来学生做人做事的指引比较重要,所以欠缺的师生互动和学生评价制度一定要慢慢的健全。 

(三)对政治学科不重视,教学环境较差 

首先,我们应该去深入了解下乡镇教学中同学和老师对教学课程中政治课程的认识,乡镇教学中由于社会经验少,认知程度较差,并不认为政治课程是重要的一门课,大多同学认为文化课最重要,而且老师在选聘中也是以文化课的优秀作为选聘标准的,因为这样也就加强了学生对语文,数学,英语的重视而忽略了对政治课的理解和认识,在心中首先就没有端正学习政治课程的态度,对政治课学习的重视程度也就相应的下降了;其次在乡镇学校学习政治知识,很少会有比较不错的环境,因为乡镇对政治课程的理解始终是觉得他是无关紧要的东西和形式主义,并没有意识到它与哲学和人生的关系。

2. 做好乡镇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措施 

(一)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教师在课前必须精心备课,认真研究教材,以教材提供的理论素材为主线,灵活运用理论材料联系实际进行授课,并精心设计问题(所提问题应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譬如,教师在教学“学会合理消费”时,可给学生设置以下情境:如果本月爸爸给我们100元钱,怎样用好这笔零花钱呢?可让学生自己制定使用零花钱的计划,随后出示课题,整节课围绕学生制定的消费计划展开探究教学,让学生讨论自己的消费计划,然后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消费,让学生有感而发,从而喜欢上思想政治课。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让课堂充满激情,把握好授课时的语言、声调,动作要富有感染力,尽量用准确的措词、幽默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表情,这样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使其对政治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原则,树立师生平等的思想,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作积极主动的求知者。教师不仅要真诚地亲近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此外,还要营造民主、互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现自己思想情感的机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秩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全力探究政治知识、学习政治知识,使其把所学的政治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譬如,教师在教学“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后,可组织学生针对家乡当前社会主义新乡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让学生体会到政治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政治的热情。 

(三)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敢于尝试 

乡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篇(7)

处于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枢纽位置。作为乡镇党委、政府的顾问部和智囊团,乡镇办公室在乡镇与县、村两级之间。乡镇办公室的顾问能力、协调能力和服务水平,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布置最终贯彻落实、乡镇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充分发挥乡镇办公室的作用和优势,近年来,委办坚持把提升乡镇办公室工作整体水平作为优质服务竞赛活动的重点,着力从3个方面对乡镇办公室工作进行逐步规范,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规范队伍建设,提升业务水平。最近几年,由于乡镇政府机构改革、领导干部职数减少等诸多原因,我县乡镇办公室队伍很不稳定,大多数乡镇没有明确由熟悉办公室业务的班子成员分管办公室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流动较大,更换频繁,加上新进办公室人员不多、业务不精,导致整个乡镇办公室队伍面临青黄不接,业务素质偏低,服务水平不高。为此,我们一是明确乡镇办公室必须由熟悉办公室业务的班子成员分管。分管领导的业务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办公室的工作水平。年年初,我们从加强乡镇办公室领导力量、提高乡镇办公室业务层次的高度出发,几次向县委主要领导建言,希望全县统一规定乡镇办公室必须由熟悉办公室业务的班子成员分管。这一提议很快得到县委领导的充分认同和高度重视,通过近3年的努力逐步调整乡镇班子成员分工,目前,全县18个乡镇(区)的办公室工作已全部由熟悉办公室业务的班子成员分管,为全面提升乡镇办公室工作水平奠定了扎实的领导基础。二是对乡镇办公室工作人员实行统一备案和管理。要求各乡镇必须明确2—3名专门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并尽可能做到人员相对固定,人员的基本情况要向县委办上报备案,人员调整后也必须及时上报县委办登记备案。截至目前,县委办已建立了全县18个乡镇(区)共42人的乡镇办公室工作人员信息库,办公室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也日趋合理。为切实加强对乡镇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规范管理,县委办每年都牵头组织召开1次以上的乡镇办公室干部业务交流会,以增进相互了解,促进业务沟通。三是对乡镇办公室干部实行全面培训跟班提高业务能力。近3年,我们先后举办乡镇办公室分管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参加的业务知识培训班3期,全县18个乡镇(区)分管办公室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均接受了1次以上的业务知识培训。同时,坚持每季度轮流安排2—3名乡镇办公室干部到县委办跟班学习,全面了解、熟悉、掌握综调信息、办文办会、督促检查、值班接访等办公室各项业务知识,为更好地做好乡镇办公室工作打下了扎实的业务基础。

二、规范岗位职责,提升管理水平。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后,机关干部队伍得以精减,我县大多数乡镇办公室人少事多,其他线上的工作大部分还需要办公室协助落实,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办公室人员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致使办公室人员不能轻装上阵,影响了办公室参谋、协调、服务职能的正常发挥。为此,我们一是进一步规范了乡镇办公室的工作职能。从年起,我们对乡镇办公室的基本职能予以进一步明确,规定乡镇办公室原则上只承担办文办会、信息调研、来客接待、日常值班、档案管理等5项基本职能,并把5项基本职能的具体要求、操作流程细化后印送给乡镇办公室,以方便乡镇办公室对照操作,促进了办公室工作的规范管理。为不断规范乡镇办公室各项业务工作,近3年,我们每年免费为乡镇办公室赠送统一标准的发文登记本、收文登记本、发文笺、文件处理笺、会议记录本、值班日志等办公用品,要求乡镇办公室按照规定规范使用,有效解决了以往乡镇办公室办公用品样式不统一、填写不规范、管理不一致的问题,受到乡镇办公室的普遍欢迎。二是进一步强化了乡镇办公室分管负责人的责任。每年年初,我们主动和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办公室分管负责人衔接、沟通,征求他们对乡镇办公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归纳总结他们的意见建议基础上制定出台当年乡镇办公室工作考核细则,其中“分管负责人重视办公室工作情况”被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列入考核内容。今年年初,我们经过近半个月的分组调研,出台了《年度乡镇(区)和县直单位办公室业务工作考评细则》,其中“乡镇办公室分管负责人重视办公室工作情况”占整个考核分值的5%。三是进一步细化了乡镇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我们与乡镇党委、政府一道,按照科学分工、责权明晰、相互支持的原则,对乡镇办公室岗位按文秘写作、值班接待、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类,并将岗位明确到人,有力地避免了岗位不定、人员不明、责任不清的问题,使乡镇对办公室人员管理更科学,职责更明确。

三、规范工作环境,提升保障水平。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是乡镇办公室干部做好办公室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为不断改善和规范乡镇办公室工作环境,我们一是加大了乡镇办公室基础建设力度。要求各乡镇(区)党委政府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分别为其办公室配套建设“三室”(专门的办公室、专门的接待室、专门的档案室),目前全县18个乡镇(区)已全部改造或新建“三室”并投入使用。为加快办公自动化建设进程,我们要求乡镇办公室必须配备1台以上的办公用电脑,开通电子公文网上传输系统,配备打印设施和必要的办公设备。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进一步规范了乡镇办公室上报材料的渠道,要求乡镇的上报材料,除材料外,一律要通过电子公文网上传输系统上报,一般情况下县委办不接收纸质材料。现在,县委办和乡镇办公室之间、乡镇与乡镇办公室之间的工作交流90%以上通过网络途径进行,纸制文件数量明显减少,在实现自动化办公的同时也大大节约了办公成本。二是加大了乡镇办公室工作经费保障力度。督促乡镇全力保证乡镇办公室日常运转,在年初安排预算时打足办公室的工作经费。近3年,全县各乡镇(区)办公室工作经费每年均较上年有一定程度增加。据调查摸底,今年来,全县18个乡镇(区)办公室的电话费、印刷费、办公用品购置费、办公设备维修费等费用支出平均达到了1.25万元。乡镇党委政府对办公室工作的资金倾斜,进一步激发了办公室干部的工作热情,主动想事、干事、成事的氛围进一步浓厚。三是加大了乡镇办公室纪律约束和制度建设力度。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严明的纪律约束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重要保证。为不断强化乡镇办公室干部的纪律意识,年,我们借助县委出台《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十条禁令》的东风,明确要求乡镇办公室干部必须走在模范遵守“十条禁令”的前列,以严格的纪律约束推进办公室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要求全县各乡镇办公室必须坚持按规矩办事,按程序办事,以良好的制度保证促办公室规范运转。目前,全县各乡镇办公室均制定了包括上班制度、值班制度、来信来访接待制度、学习制度、保密制度、信息报送制度等在内的办公室内部规章制度,严格做到了以制度管人、管事。

乡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篇(8)

一、从小事做起,微笑着做人,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刚到乡镇的时候,整天觉得无所世事,办公室也显得特别空闲,每天总有一些人在那里闲聊、喝茶······感觉自己无法融入这种环境。也曾迷惑过,也曾彷徨过,这就是乡镇生活吗?刚分到龙田镇不久的师兄也面临着这种情况,至少我看来是这样,但不同的是,我是郁闷的,而师兄脸上洋溢的都是快乐的微笑。他告诉我,乡镇并不是没事可做,而是看你要做什么事,怎么做事,从而寻找到自己的价值。其实就像喝茶聊天也是一种工作,都说关系是生产力,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力,那么这种生产力就可以通过聊天而建立。听了这话,我开始留意师兄的举动,我发现,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的总是他,而当我们都到齐的时候整个办公室已焕然一新;此外,即便是在办公室闲聊,喝茶,也总能感觉到师兄与乡镇其他干部之间的融洽、和谐·······于是,我慢慢开始适应并接手了在办公室的一项重要工作:泡茶、打扫卫生。在泡茶这件小事中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比如泡完后主动收拾茶杯,擦拭桌子;微笑着面对每一个人,主动与他们友好地融在一起。过了几天,办公室有人对我说:“小何,你们党政班出来的就是不一样,扎实!肯干!以后你走了我会不习惯啊!”呵呵······听了这话,那是怎样的一种成就感啊!

二、积极主动,由“找事做”变为“找你做”。

到乡镇挂职,仅有积极性是不够的,还要主动,主动“找事做”,“要事做”。在办公室,经常有人拿文件过来复印,这时,我都主动接手帮忙,慢慢地,他们也就习惯了我的存在,每次来办公室复印都会找我。打印材料也是,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并不相信我能处理多少文字输入编排工作,可是后来我用行动证明,我可以!于是,我的工作环境又由复印机增加了计算机。而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我的计算机文字处理水平也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

三、处理小事更需小心谨慎、仔细认真。

办公室都是一些文字材料处理工作,而且很多材料是需要大量复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过程中必须非常地仔细认真、一丝不苟。其中发生过一件事,带给我很大的教训:抗击台风期间,镇党委政府要出一份“关于实施《预防山体滑坡方案》的通知”的文件,办公室需要打印该文件并大量复印然后发放到各村和各单位。就在我们经过打印、校对、复印、装订等一系列工序准备发放的时候,负责该文件发放的干部匆匆来到办公室,告诉我们文件中“山体滑坡”写成了“山地滑坡”。我不以为然,心里嘀咕着:“不就一个字错了嘛,而且两个字意思也差不多啊,干嘛那么认真啊?。”办公室主任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对我说:“你不要以为一个字的错误而已,这是政府文件啊,一个字都不能错!重做!”一句话说得我惭愧极了,是啊,政府文件怎么能开玩笑呢。于是,那一百多份文件也就作废了。虽然不是自己亲手打印,但这件事同样给了我很大的教训:办公室的工作是琐碎的,但也是严谨的,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投入百分百的专心才能使工作得以圆满完成。

乡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篇(9)

多年来,学生对作文感到是件头痛的事,作文时无话可说,没事可想,写起来三言两语。作文课堂上,教者要求学生:看到了什么,就写什么。结果是每天见到的已是司空见惯,处于茫然状态,没有兴趣。分析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教学观念陈旧。针对这些情况,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作出了一些创新意识的探索。

一、广泛涉猎,积累素材

作文课之前,先让学生通过历史、地理、政治等课程,以及电视节目中的“祖国各地”、“世界各地”的栏目及相关的资料,了解部分名山、异水、高原、沙漠、草原、湖泊等基本情况。首先了解其外部的美,要看到那里的前景,要深思自己在那儿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如何去开创未来,创造生活。不需要教者多费口舌,学生就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二、巧设题目,激发探索

针对课前材料的准备,出示了具有跨越时空的作文题目:我喜欢生活的地方是------(如:家乡、某个风景区、某个草原、某个平原、某个高原、某个矿山、某个城市、某个小集镇)。对跨越时空思考提出了具体要求:①要写出所写地方的环境美;②找出所写地方内在的本质美;③要看到所写地方的前景;④你如何去创造那里的美,如何有所作为,实现梦想。学生一看到这个题目,很高兴很乐意去尝试。有位学生高兴的说:“这个题目很好写,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的飞翔。也就是想怎么想;就怎么想;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很坦然,很自在。”

三、放开手脚,创意作文

由于同学们既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又认真审了题,弄清了题的要求,写起来得心应手。大家普遍认为:这次作文有事可想,有话可说,想什么就写什么,写什么就是什么。“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于大家乐于写,仅进一节课就完成了草稿。我抽查了部分学生草稿,简直叫人拍手叫绝。如:一个学生写道“我喜欢的地方是家乡的西坡”,那里山青水秀人美,这是外部环境的美,还写了本质的美,山中有各种药材,林中有锦鸡、狗熊等珍稀动物,还有甘甜可口的龙洞水。他要在这里办一个大型制药厂,充分利用这里的药材资源,要引进一流的设备,使用一流的技术,生产出药效最好的新药。

四、交流讲评,完善提高

班上交流,教师讲评是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讲评,不能搞一言堂,大家对发言者的作品,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对每位发言者,教者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提出修改意见。有些同学对教师的看法提出了异议,如一学生说:“我要到青藏高原上去吃牛肉,到内蒙古草上去喝牛奶,去大海边吃海鲜。”我问他“你所到的地方是为了吃,为了喝,为了享受吗?”回答是“享受也是人生,很好的吃也能体现人生的意义。”于是,我用“你的发言也很有道理,很好的吃,很好的享受,是为了更好的开发,更好地建设,在吃的过程中进一步思考,你所吃的东西如何变的更好吃,如何变得更多”进行点拨、鼓励。通过点拨,同学们的思路更加开阔,大家认识到:所开发的地方都要考虑它的社会意义,社会价值。

五、铺路架桥,继续深化

乡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篇(10)

“我的家乡在乐从镇”

除了担任澳门顺德乐从同乡会会长外,陈澧信先生亦是“澳门印刷协会”的理事。正所谓“术业有专攻”,陈先生从事印刷工作二十余年,无疑是澳门印刷业的“行家里手”。他所经营的澳门迪高印刷器材有限公司,更是现今澳门工业印刷器材主要商之一。

从1984年举家移居澳门,多年来艰难创业,勤力守业。走到哪,干到哪,每当人们问起他是哪里人时,陈澧信总会骄傲地回答到:“我的家乡在乐从镇”。这份桑梓深情一直魂牵着他,以至于在数十年后的今天,他终究歇下忙碌的步子,满怀激情,全身心地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之中。

乐从镇位于佛山市顺德区的西北部,同时位于佛山市中心组团新城区――东平新城的南部。乐从镇是我国著名的商业贸易集散地,拥有著名的家具、钢材、塑料三大专业市场。孕育在这座商业之都上,陈澧信先生具有睿智的商业头脑,不禁让我们为乐从的热土惊叹,似乎给其赋予了一种“商人摇篮”的神奇色彩。

谈起家乡的经济发展,陈澧信先生绵绵不断地道来:“在商贸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乐从的工业亦稳定发展,行业龙头不断涌现,形成了印刷,家具制造,钢材深加工、洁具、汽车用品等行业。广东万昌印刷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啤酒贴纸生产基地,乐从彩印亦是全省最大的烟包及滤嘴纸生产基地。这样说来,当初我会选择印刷行业,也是和家乡有着密切的关系。毕竟做生不如做熟嘛!”

摇篮孕育儿女,儿女回馈摇篮。这本是一份寻常的因果关系,赋予在乐从儿女身上,在这条回馈道路上更多的注入了一份真情与深情。

朴实乐从人稳中求发展

乐从距广州仅30公里,毗邻港澳,东平河、顺德水道夹镇而流,325国道贯穿南北,水陆交通便利,信息灵通,商业发达,历史上就是商家必争之地,全镇面积78平方公里,下辖19个村委会和4个居委会,户籍人口10万人,流动人口约12万人。是著名的侨乡,拥有港澳以及海外侨胞6万多人。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一批又一批的乐从儿女漂洋过海,走向了全世界。

于是,在商业酒会里,侨胞聚会上,慈善宴会中,我们常常会见到不少乐从儿女的身影,我们还会常常听到这样的评价:“乐从人朴实而尊贵,大多数乐从商人有着聪明的头脑和刻苦耐劳的精神。”

在澳门拼搏的这些年,陈澧信先生的印刷之路也是布满荆棘。1978年,陈澧信先生辞退了家乡的工作,为了儿女们的生活和学习,他带着全家一起移居澳门。刚到澳门,为了谋生,他四处打工,做过很多繁琐且劳累的工作。历经艰辛,直到1984年,他有了一定的资金购买了印刷机器,开始步入印刷业。他认为,在一个平等的社会环境里,只要有才华,够努力,就一定会凸显出来。陈先生凭藉着勤力与毅力一步步地将公司带入正轨。

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在这个科技不断革新的市场,思维也必须迎头赶上。”陈先生说,“现在什么都数码化,对印刷业必然有很大的冲击,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加强信息化,加大科技投入。其次,看准市场,抓住机遇也尤为重要,我们公司就已经转型为印刷器材机构,并且重点是放在工业用印刷器材,这种比较大型的比较专业的方向上。我觉得,做大不如做专,正确地给企业定位。”

陈澧信先生表示,日后会尝试往澳门的地产方向发展,在家乡顺德的地产上,他也开始有些投资。至于对这份不容割弃的印刷事业,他表明:“保持平稳,稳中寻发展。”

人情同于怀土

乐从移民记载已有500多年历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乐从镇侨居海外及港澳台地区的乡亲逾6万人,广泛分布在28个国家和地区,侨乡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现有香港乐从同乡会,海外华侨社团,以及澳门乐从同乡会等多个华侨社团,华侨们乡情浓厚,他们心系家国,时刻关心着家乡的发展状况。

“在澳门居住的乐从乡亲便有几千人之众,从事、工程建筑、贸易等各个行业,但一直没有组织起来。在各方努力下,2009年底,成立筹备大会顺利召开。当日,近160位乡亲出席了会议,会上共募集了近300万元会务经费。同乡会于今年1月份举行了成立大会暨会董就职典礼。澳门乐从同乡会成立之初,即已拥有1200多名会员,以镇一级同乡会而言,在澳门当属最大。”作为澳门同乡会的新一任会长,陈澧信先生颇感自豪的介绍道。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该会秉承创会宗旨,不断完善和发挥作为澳门与家乡沟通的桥梁作用。开展民间多项拜访和互访活动不计其数,曾分别拜访了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各级领导,特别是在家乡乐从,他们组织探访了各项福利事业、敬老院、松柏大学、医院、学校等,对家乡在经济文化各项领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正如俗语所言,“人情同于怀土”,澳门顺德乐从同乡会的同乡们,虽然身在异乡,却心系家国。在去年的11月和12月间,他们分别参与了顺、澳两地的公益金百万行,适逢其会,更参与了顺德举办的第七届恳亲大会以及世界各顺德乡贤的会务交流。在祖国发生特大灾害的时候,他们更是体现了血浓于水的精神,踊跃捐助玉树等特大灾害区,同时也充分的体现出了同乡会强大的团结力量。

慈善,是一种心态,说有多么伟大在慈善家的心目中,却又看到额外的渺小。陈澧信先生便是如此,他言:“这些年来,与会中好友们一同做了这些事,我只求心里的些许满足感,能为乡里乡亲支持一点,为祖国贡献一点,这种从内心散发出来的喜悦,不能言语。”

翻着崭新且精致的“澳门顺德乐从同乡会成立一周年特刊”,陈先生笑道,“这本特刊便是自己公司的印刷成品,是我和太太一同策划与撰写的,反响都还不错。”

乡镇人大交流发言材料篇(11)

教育公平要求乡镇幼儿园提高园本教研的水平经济发展的加快,教育公平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因此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是,城乡学前教育的发展不平衡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城区省示范性幼儿园聚集,有着一流的师资,为幼儿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反之,乡镇幼儿园师资队伍却相对落后。让每一名幼儿都能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加快乡村教育的发展步伐,促进并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是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也是建设和谐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提高乡镇幼儿园的园本教研能力,提升乡镇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应该被提到学前教育的议事日程上来了。

一、以“一课三研”连环跟进教研活动形式,全面提高乡镇教师的素质

在“一课三研”活动中以典型n例为素材,各年级教师共同参加,进行观摩和研讨。如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面具》,一研由乡镇教师执教,乡镇的老师使用的是教师引入――出示范例――示范讲解――幼儿临摹,这一常用的传统的美术教学手段,幼儿作品雷同,难点没有突破;二研由本园骨干教师执教,采用的是观察引入―充分感受―难点讲解,这种方法能让幼儿自由地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去观察、去发现、去感受形状的变法、色彩的搭配、材料的用途、所带来的乐趣;三研由乡镇教师执教,完善了活动方案。

连续几期以研讨课活动为载体的教研引领,解决了广大实验教师确立新理念和站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会上课的问题,教师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互相交换信息、经验分享从而完善活动方案。老师们在对话中激活信息和经验,在思维碰撞中闪烁出智慧的火花;集体直面矛盾,不断积极建构自己的新认识。建立以骨干教师为龙头,以老教师的高尚师德、对事业的执著和奉献精神来感染年轻教师,用年轻教师的大胆开拓进取精神来激发老教师,促使老少共进、城乡共进。

二、为乡镇幼儿园教师营造平等研究的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群体实践能力

承认教师之间的差异性,认同教师性格的独特性,鼓励教师表达的多样性,相信所有的教师都能行。在这样的理念下,我们能为教师营造一个平等研究氛围。在这种研究氛围中,教师觉得自己是教研的主人,就敢大胆地提问请教、提出质疑;就敢大胆地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说出解决问题的想法。教研的问题也是来自于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困惑,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提问权,不管是园长、教研组长还是教师,只要所提出的问题具有代表性、有研究的价值,都有可能园本教研中共同研究的问题,在园本教研中借助群体的研究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群体获益,不断提高教师群体的实践能力。

三、挖掘、利用城区教师的资源,优化组合乡村教师资源

幼儿园管理是对幼儿园各种资源优化组合、合理配置的过程,是开发、利用教育资源以获取成效的过程。基于这种认识,在参与省级课题研究、特色教学展示这个问题上,我们让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禀赋、兴趣、专长,自己发展的领域自愿申报、并与乡镇幼儿园老师组合,使老师们在各领域小组中有自己恰当的位置,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教师在特色教学中各展其才,各尽其才,每位教师都有着不菲的表现,美术组的老师展示了同一类型的活动在内容和材料的创新,让在场的老师耳目一新;音乐组的老师展示了不同类型活动的组织,使在场的老师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语言组的老师让孩子在游戏情景中学说、敢说、会说,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数学组的老师将枯燥的教学游戏化、生活化,体验运用数学的乐趣;科学组的老师让孩子在操作中感知简单的科学现象,体验探索的乐趣。充分显示老师们的智慧,增强了自信,提高了教育实践能力。结对园的老师感受最深,“一课三研”的教研形式让他们受益非浅。

四、拓宽渠道、建立城乡联动教研长效机制,提高城乡联动教研的实效性

1.按照优势互补、多元组合、自由协作的原则,将课题组分为5个小组,民办幼儿园的老师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加入兴趣的课题小组,由我园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分别担任组长,负责制订本组教研活动计划,并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分阶段进行五大领域的教学研讨,该项教研制度的实施,使城乡幼儿园之间、教师之间加强了联系和沟通,先进办园经验在乡村薄弱园所得到应用和推广。

2.运用“骨干先行”的策略,以点带面共同提高。本园为民办园园长、骨干教师作关于《如何进行师资队伍的管理》《如何以“一课三研”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专题讲座,让头脑活、思路清、悟性好的老师先行当“靶子”,让这些骨干们在教学实践中做出来给大家看。然后,组织大家交流研讨,分析其教育行为背后的理念支撑,帮助教师在理念与行为间建立联系。

3.网络互动教研,网络时代信息更新迅速,网络教研作为一种新的平台为我们搭建了广泛、及时、有效的交流。将学习资料、活动录像、活动设计、反思案例、困惑问题等上传,这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和创新精神,改变教师的角色认识和自我观念发挥重要作用。如今,网络教研这种新型的教研模式正在形成,“自下而上”的教研、“互动式”教研、“参与式”教研、“实战式”教研受到教师们的热烈欢迎,“自主、合作、探究”正成为“网络教研”的主旋律。我们开通“城乡联动教研”博客、QQ群,设立电子邮箱,专人管理,形成课题核心组成员轮流在网上与老师互动的良好形式。

参考文献:

[1]李素敏.利用自然资源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