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大全11篇

时间:2022-04-18 23:26:12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篇(1)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学会12个生字及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弄清“区、滚、著、状”的字形。

(二)查字典、观察图画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引题激趣。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游览圣地,你们也许去过“五岳独尊”的泰山,也许去过“天下奇秀”的庐山,但不知你们去没去过“人间仙境”的黄山。从今天起,老师要和同学们一齐游览黄山奇景,你们愿意吗?

(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三)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齐学习。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四)汇报学习情况。

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区:共4画,笔顺是:区。

滚:右边中间部分是“公”,不是“合”。

著:要和“着”区别字形。

状:要和“壮”区分形、义。

(五)理解词义。

1.观察图画、查字典理解词义。

2.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齐解决。

重点理解:

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清秀美丽。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六)指导书写。

翻:左右结构,“番”写在竖中线以左,“羽”写在竖中线右边。左高右低。

滚: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在横中线以上。

省:上下结构,“少”在横中线以上,“目”在横中线稍靠上起笔。

其:上横短,下横长。里面第二横在横中线上,避免“其”写得下坠。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生字词。

3.搜集有关黄山景色的图片或介绍的文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二)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黄山,激发兴趣。(出示第一图)

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风景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几百年来,游过黄山的人,无不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倾倒,明朝的徐霞客把黄山列为群山之首。奇松、云海、怪石、温泉这黄山“四绝”名扬天下。下边我们就到黄山看一看吧!

(二)逐段学习。

1.第1自然段:

默读再结合第一图说一说黄山风景怎么样?抓住“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谈理解。(板书:秀丽神奇、奇石有趣)

齐读这一段。

2.指名读第2~5自然段。

(1)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奇石?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2)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图上的岩石像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看书上是怎么介绍的。

指名读第2自然段。结合插图说一说哪些地方像仙桃?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它所在的地方像石盘(观察石头的形状、观察周围景象。)

再读这一段。

(3)出示第三幅图。图上的岩石像什么?

默读第3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翻滚的云海”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可以这样解决:①同学们,谁坐过飞机,谈谈你在云层之上看到的景象。②由于黄山的山峰高耸入云,从黄山上往下看,云彩在脚下,又浓又厚,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非常壮观。

读这一段,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出示第四幅图,阅读第4自然段。

小组讨论学习:

①先观察图中的石头像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②读课文,看课文中怎么说的?

③从哪儿看出像“仙人指路”?

④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解决。

指名一组同学汇报讨论情况。

(5)学习第5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师生共同解决。

重点理解:石头怎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雄鸡”?(联系上下文阅读思考)

山峰上几块巨石的形状很像只雄鸡,太阳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闪闪,就更像是一只美丽的“金鸡”了。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睁开眼睛,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黄山石可真奇妙,就像人们精心雕琢的一样,有的像巨大无比的仙桃,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仙人指路,还有的像金鸡叫天都。是不是就有这些呢?

(6)齐读第6自然段。

指名说说还有什么奇石?板书: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分小组学习,任选一种展开想象,说说奇石的样子。

请三组同学分别说一说。

黄山石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妙趣横生。让我们一齐亲眼目睹一下黄山的美景吧!

(7)请一位同学读全文,同时放一段黄山风景的录像,使大家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老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体会到了黄山石的奇妙,领略了黄山秀丽的景色。希望同学们长大后,能亲自去目睹黄山奇景,看一看那里的奇松、云海、温泉是一番什么景象。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二)完成课后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背诵。

三、教学过程

(一)读本课生词并听写。

岩石 怪石     巨石      仙人      仙桃

闻名 著名     名字      风景区

(二)指导背诵。

1.你喜欢哪段读哪段,要读出语气来。

2.指名有语气地读全文。

3.把你喜欢的选两段试背下来。

4.接龙背,齐背。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2.写出黄山奇石的名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填空,再读句子,注意读出句中的停顿。

(1)闻名中外的(   )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   )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篇(2)

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作业的趣味性就显得尤其重要。我在布置学生抄写生字时,要求学生用生字卡片做个游戏:第一步,把生字按字形结构归类;第二步,把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再按在田字格中所占比例的不同情况重新排列,即按左宽右窄、右宽左窄、左右各半、上大下小、下大上小、上下各半的字归类。学生在归类的过程中,动眼、动脑、动手,兴趣盎然,同时反复观察每个生字的字形结构,加深了印象,一般抄写三遍就足够了。我还把抄词语变为写词语,就是鼓励学生在抄词语的时候,抄写一遍生字组成的新词,再根据生字的意思自己组一个到两个词语写下来。这样的设计,给学生留有创造发挥的余地,又引入了竞争机制,学生就不再视抄写词语为枯燥的事,而是津津乐于此事。

二、作业设计要有开放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学习的触角应该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开放性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使作业和实际生活接轨。让学生通过课外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知识,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提高。书报、影视作品、网络知识、乡风民俗、传统节日等都可以作为作业内容的资源。例如,《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写了黄山一绝——奇石。课文具体描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特点。语句生动,十分有趣。在课前预习时,我让学生上网搜一搜黄山奇石的照片和视频。第二天上课之前,就有很多学生非常兴奋地展示了他们搜到的奇石照片,有课文中提到的奇石,也有课文中没有提到的奇石。课堂上我抓住课文中对奇石形状和姿态的描写,配上直观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朗读,让学生充分领略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课文的最后一节,作者列出了另外一些奇石的名称,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但没有具体展开描写,最后还写到“还有一些没有名字的石头,正等着我们给它们取名呢!”留给读者遐想的空间,让人意犹未尽。

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两份选择性完成的作业,作业A:将最后一小节中,作者没有展开描写的奇石,选择一块进行合理的想象,模仿课文写具体。作业B:在网上搜索的黄山奇石的图片中,选择一块自己最感兴趣的石头,发挥想象,自己给它起一个有趣的名字,并配以书面的特点介绍。两份作业给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了选择的空间,后者创意的空间更大,难度也更高。

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既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园地,所以,我也把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内容引进语文作业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提高语文素质。例如,我们学校响应教育局号召,开展“朱子文化进校园”活动,我就布置学生回去背诵、练写朱子诗词,让学生感受到朱熹伟大的人格魅力,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三、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

多元智力理论指出,学生的智力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结构的不同,没有绝对的差生,只有智力发展速度上的差异。因此,在设计作业的时候,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要考虑到难易的不同要求、题量的轻重分配、时间的长短安排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努力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对那些优等生,则让他们“吃饱”又“吃好”。

例如,关于背诵方面的作业,一般学生只要求按教材要求背诵,而对那些优等生要求他们多选择一些精彩句段背下来。再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文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

1.把课文中介绍的奇石讲给父母听;

2.将课文中提到但没有具体介绍的奇石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给父母听;

3.在网上搜索的黄山奇石的图片中,选择一块自己最感兴趣的石头,发挥想象,自己给它起一个有趣的名字,再讲给父母听。

这几项作业难度依次提高,分别适应于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他们各取所需,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作业设计要有自主性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篇(3)

(一)悬问设置法

小学生具有特别强的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浓厚的兴趣。

如教《狐假虎威》一课时,我这样导入:“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会害怕?”学生回答:“这还用问,肯定是狐狸害怕被老虎吃掉。”我接着说:“但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却是,老虎不但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呢,你们说奇怪不奇怪?”这一段导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认真学习课文。

我在上《惊弓之鸟》时,开篇就故布疑阵:“现在,天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那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学生纷纷回答:“用箭射,用枪打,用石头砸……”至此,我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然后话锋一转,说:“可是古时候有个神射手更厉害,只拉弓,连箭都不用,‘嗖’的一声就把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到。”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们认真地读书、思考。

(二)释题引申法

解释题目中关键性的字词并由此而推演、生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一位老师在教《黄山奇石》一课时,先板书课题,然后提问:“读了课题,可以看出课文将向我们介绍黄山的什么?”学生回答:“黄山的石头。”师:“是一般的石头吗?”生:“是奇怪的石头,和一般的石头不一样。”师:“说得好,通过读课题,我们知道了这篇看图学文就是专门向我们介绍黄山各种各样奇妙有趣的岩石的,那么黄山到底有哪些奇石,奇在哪里?”这儿老师抓住课题,通过引导学生审题,明确了学习重点,自然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三)背景介绍法

有些课文,由于写作年代较早,内容与学生生活想去甚远,学生感到生疏,难于理解。对这些课文,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新课。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授《月光曲》一课时,这样导入:“同学们,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这首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的一首,叫《月光曲》。”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对理解课文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篇(4)

一、凉山沉积与构造旅游资源盘点

(一)断层、褶曲、节理壮观多姿

在地球构造运动史中,凉山地域属“攀西古裂谷”和“康滇地轴”地质构造带。境内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切割岩圈的深断裂较多,断裂岩层广泛出露,形成凉山乡村奇形怪状的断层景观。如:昭觉木佛山背斜及次级褶皱轴部的高角度冲断层发育为挺拔雄伟的山峰。竹核断层出露成为著名的竹核温泉。日斯公断层属于木里--盐源弧形断裂带的出露断层之一,断层的角砾岩带裂面擦痕光滑,展示着自然力的强大。丁央断层是亚扭性断层景观,。前波断层是地壳抬升造成断裂的断层景观。其他断层景观如跑马断层、回龙湾断层、黑家村断层、满银沟断层、海塘大断层、田坝断层、马拉哈断层、黑马断层、顺河断层、大桥断层、裤裆沟断层、申果庄断层等景观直观壮丽,有鬼斧神工之妙。

凉山的褶皱、褶曲景观非常普遍,并以背斜、向斜和复背斜、弧形构造等形态出现。如:水打坪背斜、马颈子向斜、盐源弧形构造等自然景观。

各种外营力通过节理加速对凉山岩石圈的侵蚀作用,形成姿态万千的奇特节理景观。如:木里公母岩高耸入云,雄伟壮观。盐源公母山形象逼肖而名扬海内外。木里白水河中段的月亮崖浑然天成。会理八景之一的秀气龙盘“绝似龙形,秀骨嶙峋,宛若鳞甲,风动云移,势欲飞腾也。”小相岭有双龟山中有“念经石”、迎客松、“诗人天问”、“灵猴望月”、“泥牛喘月”、“商妇望归”等奇岩古树,构成“盆景沟”。

(二)乡村的地层剖面跻身国家地质公园

1、凉山地层剖面出露广泛,类型齐全。凉山地处攀西大裂谷中段,长期的地壳运动,境内地层剖面景观形态多姿,分布广泛,类型较为齐全。如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等有4~6级阶地多级剥夷面、多级阶地出露,有马湖溶洞、西昌仙人洞等以层状喀斯特溶洞出现;有在木里海拔3000多米高的冷杉林里广泛出露的古红壤,是低海拔土壤被抬升到高海拔地区的奇观。

2、凉山著名的典型地层景观

昔格达组是早更新世区域性湖相沉积,是地貌发育与构造活动发生重大转折的标志地层,也是中更新世以来构造活动的客观记录。雷波马湖地质公园地层剖面位于杨子地台西缘,川滇古隆起与新华夏系沉降带四川盆地的交接带之间,这里分布着多达14种成因类型,科研价值及观赏价值极高的地质遗迹。甘洛县乌史大桥乡是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的南界,众多悬岩村庄是峡谷风光组成部分。

(三)分布广泛的矿点、钙华与泉华

凉山有数不清的溶洞和岩泉,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不少钙华与泉华,往往以“石山”或钟乳石等形态出现,如木里县呷洛村神仙洞内钙化的石头形态多姿。列瓦乡盖地原生态景观区瀑布下遍布着黄色泉华地貌。唐央乡日麻温泉瀑布,是世界上极为少见的红色瀑布,色彩绚丽,极为漂亮。

攀西大裂谷是地壳受到强烈引张力破裂时形成的狭长谷地现已探明凉山储有矿种84种。其中大型、特大型矿床30处,中型矿床63处,是世界罕见的“聚宝盆”,西昌、会理、泸沽、宁南、越西等都有大型矿山景观。

(四)古老生物的远古记忆

凉山的生物化石点对解读地层年龄,地球生命诞生、演变、发展史有科普教育活教材意义。如昭觉恐龙游泳足迹应是中国至今发现的最大面积的恐龙足迹群,且多种类恐龙脚板印在同一岩层上出现,实属罕见,是亚洲首例恐龙游泳足迹化石,是我国西南地区远古生物遗迹的重大发现。昭觉古里动物化石点经专家鉴定属于古代的东方剑齿象化石。冕彝海地下古森林是我国第一处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中全新世森林建群。会东上龙化石点、打儿窝洞穴化石点、洛洼河子垮山化石点等都是珍贵的历史记忆,有很大的旅游价值。

二、 凉山乡村沉积与构造旅游资源禀赋分析

1、凉山乡村沉积与构造景观得天独厚。州境赋存着《旅游资源分类表》中“AB亚类 沉积与构造”所列的全部7种旅游景观基本类型,类型齐全且单体景观数多量丰,广泛分布于全州17个县市的乡村。

2、凉山的沉积与构造景观自然审美与人文内涵结合良好。单体景观天生形态独特,似物象形,村民根据其形象附会出诸多相关神话、传说,其主题往往蕴含着各族村民的价值理念,寄托着村民的愿望,反映着当地环境特征。如公母山、公母岩,是自然地貌与中国生殖文化天人合一的奇观,赋藏着地质学、人类文化学多学科知识,反映着中国传统的阴阳观,揭示出阴阳平衡则村寨安康的哲理。

3、凉山沉积与构造景观科学技术内涵丰富。沉积与构造景观是地壳受地球内营力作用,不同质点受到强烈挤压、拉伸或扭动,岩层原始产状被改变的结果,所产生的褶皱、断裂或扭曲等,记录着当地地质构造运动过程,是地球几十亿年演变留下的一部“石头大书”。每个地层代表着它形成的地质年代地壳的成分结构,具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观赏价值。能让游客既得观赏审美享受,又能认识一些科学事物,学到新的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启迪。

4、凉山诸多沉积与构造景观是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不少单体景观具有高度的奇特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如2013年新发现的昭觉恐龙游泳足迹、雷波马湖地质公园多达14种成因类型的地质遗迹,昔格达组标志地层、公母山、三渡水断崖都是天下无双,不可复制的景点景区,科研价值及观赏价值都非常高。

5、数不清的矿点矿脉证明凉山矿藏“得天独厚”决非虚言,不少沉积岩是生产旅游纪念品的宝贵原料。如黄金、白银、南红玛瑙、苴却石、水晶石、大理石、黄蜡石等,兼有观赏、实用、收藏价值。如凉山水晶石有无色、黑、紫、黄等颜色。体积大小不一,长短粗细各有不同,形状却天生一致为菱锥体,每一块水晶石中段是六菱柱体,两端分别是六面凌锥体,三者浑然一体构成一个18面透明体,光线折射,闪烁多彩。往往有几十个六菱柱体聚为一团的“水晶石山”,更是奇特美观。

6、诸多生物化石点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研究生物起源、进化的科学依据,又是重要的地质遗迹和不可再生自然遗产。如专家们根据雷波县古生物地层发现的六个孢粉组合带各个地层的孢粉类型、数量变化推断:从1.6万年前的晚更新世晚期至今,雷波小海子一带虽然经历了冰后期的转暖期--寒冷--温冷到温暖--温暖微干--温凉--温暖冰期变化,但这里受黄茅埂高山阻隔和金沙江河谷干热气候影响,气候变化波动较小。

总之,凉山各地的沉积与构造景观多样,壮观奇特,是当地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底本,又是深刻影响各族人文旅游资源品位和种类的重要因素,可以长期为乡村旅游业开发利用。

三、凉山乡村沉积与构造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1、断层景观出露广泛,凡交通方便之处的断层景观都得到实质性利用。断崖绝壁令人赞叹,断出的冷泉、温泉都为所在乡村添景,吸引路人驻足,吸引游人前往。古今皆有影响的是雅砻江流三曲地带锦屏山秀丽河湾,雷波马湖地质公园中的彝、汉新村都具备了较好的旅游接待能力,以竹核断层的大小温泉为代表的温泉乡村大多有客自远方来。

2、姿态万千节理景观外形奇特,又富人文内涵,最具吸引力,开发利用最好的是盐源公母山,但创造的主要是景点门票收入,所在乡村的餐饮、民俗文化、购物等收益较少。一些独特性很高的节理景观因受交通制约尚待开发。

3、众多的矿脉矿点引人关注,但很少有专门的旅游产品;现有南红玛瑙石任人自由挖捡加工,没做到有序开发,资源浪费几乎近于枯竭。

4、大多数生物化石点的化石已异地保存,新发现的昭觉恐龙游泳足迹化石引起中外专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已采取了相应保护措施。

四、市场定位与开发思路

将本类乡村旅游市场定位于面向大众游客,分类开发与综合开发并举的开发思路。小长假及寒暑假游客为主体,调查各乡村沉积与构造景观特色,选定本村本寨乡村旅游主题,设计既能突出景观特色又具有可操作性的乡村旅游产品。重点开发休闲观赏游、科学考察游、科普教育游、纪念品加工购物、特色餐饮等旅游活动项目。

五、根据资源特色分类设计打造本类乡村旅游产品

1、设计打造休闲观赏类乡村旅游产品。奇形怪状的断层景观、地层剖面景观壮美、伟岸,秀丽河湾,断头山、断尖岩、横断山等等村庄境内,刀劈斧削般的断崖展示着自然力的强大;螺旋岩村、黎溪区莲花石村等地那些被扭曲成螺旋状、莲花状的褶曲,莫不有鬼斧神工之妙。让游客到乡村休闲时能观赏到这些景观,体味奇特之美,摄影录像,把神奇与壮美带回家。

2、根据乡村实际,以乡境赋存的沉积与构造景观为主题,设计打造旅游审美与科学考察结合、审美与科普教育结合的乡村旅游活动项目。明确研究沉积岩的原生构造,可以确定沉积介质的营力及流动状态,从而有助于分析沉积环境,或确定地层的顶底层序等作用。附近乡村可建成为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的地质考察服务基地,提供食宿、导游和后勤保障、安全服务,帮助他们完成不同主题的调研。

3、设计实施以沉积与构造为主题的旅游项目,为普通游客提供观赏休闲游,为中小学生组织科普夏令营旅游。帮助游客认识矿藏实物和相关科普原理。如认识铜矿,了解凉山铜矿分为火山沉积变质型、 沉积变质―热液富集型、沉积型、热液型四个类型;认识镍矿并懂得镍是机械制造业、航空工业、国防工业不可或缺的有色金属;明白石灰岩是制造水泥、石灰的原料和炼钢添加剂;认识芒硝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钠,用于制革、玻璃、制碱工业等,也是泻热润燥,清火消肿的中药材,常用药西瓜霜就是芒硝和西瓜配制而成的;懂得重晶石即硫酸钡,是钻井、提炼钡以及医学造影的重要原料。

4、以沉积与构造景观开展热爱祖国河山教育的旅游活动。以矿石聚集地旅游体现凉山矿产得天独厚;以节理、地层剖面景观让游客深刻体验祖国山河之美,激发爱国爱乡之情;以裂谷理论和攀西大裂谷成因展示凉山地质构造的古老性和奇特性。

5、继承凉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创新传统手工艺技术,利用凉山特产的矿石资源,设计制作凉山文化内涵丰富,具有较强装饰性和较高收藏价值的特色旅游纪念品,丰富乡村旅游购物内容。组织凉山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把传承技艺与制作工艺品相结合,发扬光大布拖银器、会理苴却砚制作等技艺,利用黄金、白银、南红玛瑙、大理石、水晶石、黄蜡石等制作凉山特色的首饰用具,如水晶眼镜、项链、手链和室内摆件、苴却砚等旅游纪念品。

6、利用珍贵的化石资源,建立凉山古生物博物馆。众多生物化石点对解读地层年龄,地球生命的产生发展史有科普教育活教材意义,对游客有强劲的吸引力。但很多地方的化石已被取走进行异地保护,乡村游客少有机会观赏。昭觉恐龙游泳足迹是凉山2013年新发现的一处早白垩纪恐龙足迹的新组合,是中国首例明确的非鸟兽脚类恐龙游泳足迹。覆盖面积大,足印痕迹多,目前尚未采取异地保护措施。若于此建立古生物博物馆,将对昭觉乡村旅游发展有重要作用。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篇(5)

一、弥补文本不足,开放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再不是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知识也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网络正成为输送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有些信息,学生就不能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获取、吸收知识,而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弥补此中不足。

例如《黄山奇石》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区——黄山的情况。课文以文本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黄山的美妙风光,文字非常优美动人。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黄山毕竟离他们的现实生活比较远,而我们也不可能真正带他们到实地去欣赏。学生没有亲临现场去欣赏这些奇石,单从文字来理解就显得比较空洞、抽象。那么,对于这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的事物,我们如何让学生理解呢?有什么办法能让学生领悟到祖国风光的奇特、美妙呢?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怎么办呢?传统课堂无法弥补这个缺陷,但是现在我们利用网络就能够做到。在组织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师利用教学虚拟网,将课堂链接到互联网上,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上课伊始,教师有意设问:“你对黄山知多少?”这样一问,学生们便通过网络平台,输入关键词“黄山”,通过相关网站的搜索引擎很快便进入,登陆黄山网站,黄山的风景名胜、人情风俗、历史掌故等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些丰富的资料,更激发了学生们去探索课文内涵的欲望,为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开放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人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有了网络环境的支持,我们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中,我们尝试了分层教学的施教模式:A组学生快速搜索,复制网上有典型意义的图片和摘抄描写优美的文字并编辑这些信息资料,完成一份黄山旅游的报告;B组学生搜索黄山“四绝”的另外三绝——奇松、云海、温泉的相关句子,粘贴在word文档中,并可以插入自己喜欢的图画,进行简单的编辑和保存文件;C组学生只需要搜索出黄山的地理位置、网站栏目的介绍等简单信息。

这样的教学收到了“同步教、异步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在增加表象积累、开阔视野的同时,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

三、网上互动,创建新的交流方式,促进多向协作交流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协作学习,即要求学生主动地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与他人进行公开、坦诚的沟通,学会面对个体的差异,学会把个人的目标升华为团队的利益,最终促使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的养成。

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即协作学习,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就是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尽可能地开放给学生,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计算机充分自读、自悟,带着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疑难问题走向同伴,走近老师,相互合作,相互探讨。通过网络的交互、监看、广播、发送、对讲等多种功能,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习之间构成一个多维互动的交往空间,从而形成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黄山奇石》一课的教学中,正是基于上述理解,教师在制作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课件时,除了为学生搜索好一些现成的课件资源,课上还让学生通过因特网的搜索,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让学生利用“网上邻居”和“聊天室”进行交流探讨,让学生扮演小导游在网络里畅游,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下利用网络各抒己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这个环节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学时空的开放,有利于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思维火花的迸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十分高涨,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交流都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四、网上冲浪,开放求知领域,促进学生课外阅读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篇(6)

一、弥补文本不足,开放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再不是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知识也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网络正成为学生输送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现行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有些信息,学生就不能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获取、吸收知识,而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弥补此中不足。

例如《黄山奇石》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区――黄山的情况。课文以文本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黄山的美妙风光,文字非常得优美动人。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黄山毕竟离他们的现实生活比较远,而我们也不可能真正带他们到实地去欣赏。学生没有亲临现场去欣赏这些奇石,单从文字来理解就显得比较空洞、抽象。那么,对于这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的事物,我们如何让学生理解呢?有什么办法能让学生领悟到祖国风光的奇特、美妙呢?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怎么办呢?传统课堂无法弥补这个缺陷,但是现在我们利用网络就能够做到。在组织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师利用教学虚拟网,将课堂链接到互联网上,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上课伊始,教师有意设问:“你对黄山知多少?”这样一问,学生们便通过网络平台,输入关键词“黄山”,通过相关网站的搜索引擎很快便进入省略,登陆黄山网站,黄山的风景名胜、人情风俗、历史掌故等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些丰富的资料,更激发了学生们去探索课文内涵的欲望,为课堂教学的顺利有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开放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人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有了网络环境的支持,我们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中,我们尝试了分层教学的施教模式:A组学生快速搜索,复制网上有典型意义的图片和摘抄描写优美的文字并编辑这些信息资料,完成一份黄山旅游的报告;B组学生搜索黄山“四绝”的另外三绝――奇松、云海、温泉的相关句子,粘贴在word文档中,并可以插入自己喜欢的图画,进行简单的编辑和保存文件;C组学生只需要搜索出黄山的地理位置、网站栏目的介绍等简单信息。

这样的教学收到了“同步教、异步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在增加表象积累、开宽视野的同时,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

三、网上互动,创建新的交流方式,促进多向协作交流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协作学习,即要求学生主动地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与他人进行公开、坦诚的沟通,学会面对个体的差异,学会把个人的目标升华为团队的利益,最终促使学生的组织能力、交往沟通协作能力的养成。

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即协作学习,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就是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尽可能地开放给学生,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计算机充分自读、自悟,带着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疑难问题走向同伴,走近老师,相互合作,相互探讨。通过网络的交互、监看、广播、发送、对讲等多种功能,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习之间构成一个多维互动的交往空间,从而形成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黄山奇石》一课的教学中,正是基于上述理解,教师在制作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课件时,除了为学生搜索好一些现成的课件资源,课上还让学生通过因特网的搜索,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让学生利用“网上邻居”和“聊天室”进行交流探讨,让学生扮演小导游在网络里畅游,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下利用网络各抒己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这个环节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学时空的开放,有利于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思维火花的迸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十分高涨,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交流都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四、网上冲浪,开放求知领域,促进学生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特有的优势,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开展网上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通过网上冲浪,可以轻松地阅读和课文有关的读物,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阅读效率也十分高。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篇(7)

每个文本,都有其内在的文本意义,即内在的价值取向,新课标中,加入“必须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是大有深意的,体现了个性化阅读要以文本为本,以文本的言语形式为本。语文教学就是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这课时,我就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一块“奇石”来品读学文。课文介绍了哪几块“奇石”用心地读一读你最喜欢的那一块“奇石”。学生先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由读书;然后,老师把志趣相同的学生进行临时分组交流,即分别喜欢“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学生各组成学习小组;最后,学生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喜欢的理由,并用朗读的方式进行汇报。学生在读完课文后,很快理解了课文中浅显的内容,但意犹未尽,渴望进入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深入感受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但如果这时就让学生想象黄山风景区还有哪些奇石,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总觉得差点什么。差点什么呢?是情感体验的铺垫。因此,当我带着学生一边感悟描写黄山奇石的文字,一边欣赏着犹如仙境般的画面,学生们即兴表演,不仅把自己当作了“凝视云海的猴子、热情迎客的仙人、高声啼叫的金鸡”,还凭借着想象把自己当作了“快乐游戏的小鱼、眺望远方的少女……”此时,整个课堂活起来了,动起来了!再现了黄山石的奇特美。学生读得更加有兴趣,说得也更加有条理,对黄山奇石的美就有了更加深切的体验。

二、以生为本,调动心理体验,唤起个性表达

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共性特点;但同龄儿童的思维特点,又是有差别的,是“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因此,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指导,既要有几次的从整体上的把握,也要有一部分一部分的或针对重点部分的阅读指导,要根据文本特点,综合运用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维,交叉运用激感的教学策略和引发知识经验的策略,有效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如《圆明园的毁灭》,文本意义在于揭示圆明园毁灭的意义,激发读者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文章的第三段主要通过写圆明园的建筑宏伟来展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对圆明园的辉煌感悟有多深,对毁灭的惨痛的理解就有多深。个性化的阅读与文本意义的解读要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从圆明园的几个“有”去体会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其次引导学生联系有关知识或生活经验体会,如:对圆明园的建筑宏伟,你还了解多少,是怎么了解的?你到过平湖秋月、安澜园等风景名胜吗?身临其境,你有过什么感受?有关知识与生活经验参与的个性化阅读,能使学生更加深刻体验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再次,播放有关圆明园建筑的图片,引导想象和谈感受。圆明园图片的欣赏和由此引发想象,对拥有有关背景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同学,是对个性化阅读的一次整理和提高,对缺乏有关背景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同学,对文本意义的个性化阅读,是非常有效的帮助。

三、以情动心,把握阅读动态,致力个性发展

课堂阅读的动态,是指学生在开展课内阅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各样现象总和。由于整个过程中所凸现学生自主、张扬的个性,学生对阅读材料所作出的个体反应是教师难以预设和估计的。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

(一)营造氛围,引发思维碰撞。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拥有对教材文本的绝对的解释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被限制在教师的理解范畴之内。受其影响,学生的思维拘泥于同一方向,造成“千人脸面,一个意念”的局面。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打破“唯我独尊”的思想,创设民主、和谐的创新情境和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为友,引学生多思,树立让全体学生都真正“动”起来的观念,积极引导他们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允许并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发现,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篇(8)

一、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思维

首先,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便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敢于大胆质疑。“质疑”就是发现并提出有思考价值、探究性强、能发展学生思维的问题。如在教学《题临安邸》时,教师简介背景后,就有学生提出疑问:“从地图上看,当时的南宋明显比金国要大得多,为什么中原会被金兵占领那么多年,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南宋无法收复失地?”学生围绕这一问题积极展开讨论,查阅资料,学习古诗,不仅理解了诗意,体会到了作者当时的悲愤心情,又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相机引导,学思结合,发展学生思维

高质量的思维必须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由于受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心理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小学生的思维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教师要相机引导,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和多向发展。教学《一夜的工作》时,对于文中“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句话学生普遍认为,花生米的分量和平时的分量差不多,因为“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此时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联系上下文讨论“花生米的分量和平时一样吗”,很快就有学生发现了“好像”一词,并且还有学生从上文中的“两杯”绿茶推断出花生米也应该是两个人的,既然是两个人的,当然应在一个人的基础上有所增加。仅通过“吃宵夜”这一个细节的教学,学生就不由的感叹:工作上不辞劳苦,生活上却低标准要求自己,真是人民的好总理!在学生思维质量不高、深度不够时教师相机引导,适当提醒,就能提高思维向纵深发展和多向发展的能力。

三、巧设悬念,激发想象,拓展学生思维

小学作文训练为学生创造性想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运用想象思维指导学生写作,利用写作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是打开学生思路、丰富文章内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一节作文课上,教师首先给出一个故事:“飞速行驶的列车上,一位老人刚买的新皮鞋不慎从窗口掉下去一只,周围的旅客无不为之惋惜,不料老人毅然把剩下的那只也扔了下去,众人大惑不解,老人却坦然一笑,说……”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学生七嘴八舌,纷纷猜想老人会说些什么,悬念的设置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大同小异:“老人觉得留下另外一只也没用,还不如扔掉算了。”教师适时点拨:“大家再看看,老人扔掉另外一只鞋时,是一脸的坦然,会不会有其他的想法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设置的问题引发了学生新一轮的思考,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整堂课上老师不时巧妙的点拨与指导,使得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思考、主动表现的状态之中。课堂上学生既习得了写作方法,又得到了思维的训练。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篇(9)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05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03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小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积极创新教学策略,发挥主导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小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此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语文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无法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语文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语文学习技巧的指导;语文教师缺乏责任心,教学偏向优等生等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如何提高语文教师个人素养,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主要分析冀教版小学语文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 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式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才能够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认知水平,使小学生达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实施新课改以后,对小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严格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给小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锻炼小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帮助小学生掌握学习技巧,从而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比如,讲冀教版小学语文《黄山奇石》时,教学目标是要求小学生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并通过看图体会黄山石的奇妙,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课堂上我摆脱了“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充分创新,大胆改革。我通过大屏幕给学生展示了黄山奇石的图片,以及游客游览黄山时的视频等,让小学生对黄山有感性的认识;然后让小学生拿出图画本,把自己想象中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画出来,在班级中进行绘画交流,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读课文、课件演示等多种形式,培养了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积累丰富的词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指导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重视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因此,要对小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小学生快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后面都有综合训练,语文教师需要利用这部分内容积极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锻炼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小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精读课文,我会让小学生自主阅读,明确阅读的要求,找到课文的中心思想和值得借鉴的地方,一方面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感,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冀教版小学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引导学生想象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古诗由于与现代生活相隔较远,小学生在学习起来难以理解。我首先进行范读,纠正读音,确保小学生熟练掌握字词,然后让小学生大声地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调。在讲解古诗时需要逐字逐句,面向全体小学生,我设计了自主探究的问题:“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你们找找作者游园看到了那些事物?”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苍苔,红杏,柴扉。”

三、创设探究情境,培养自主意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情境教学法逐步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方式之一,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好感,还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自信心和审美能力,促进小学生身心活跃和思维开放。在设计教学情境时需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以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给小学生提供开放性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由此可见,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

比如讲冀教版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时,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要通过自主朗读、理解、搜集、欣赏、品味、感悟文中的精美佳句,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品味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我让小学生自己去搜集整理关于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并且在课堂上交流。然后我创设情境:“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奇峰突起,怪石峥嵘,江流弯转,岩洞幽深,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做导游,我们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这样就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全情投入课文学习。

四、 课外拓展实践,增强综合实力

语文教学需要做到课内教学与课外拓展相结合,利用实践的机会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实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小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课外拓展活动,比如组织小学生背诵古诗,教师说出古诗的上一句,要求小学生背出古诗的下一句,或者教师说出古诗的下一句,让小学生说出古诗的上一句;带小学生到操场上或者公园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促进小学生的情感共鸣,为小学生作文写作提供素材;提倡小学生成立语文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安排的语文实践任务,达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有很多,需要语文教师进行尝试和探究,关注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小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篇(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读和写的有机训练,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文练笔作为一种特殊的读写训练,以文本为范本,融读写为一体,引导学生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以读引写,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深受师生欢迎。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潜心领会教材的前提下,针对课文内容的可挖掘性,抓准训练点,立足于学生个性的理解,给学生一个内容的凭借,为学生提供一个台阶,通过仿写、补写、续写、改写等方式,为学生打开习作之门。

一、仿写

现行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文质兼美,是学生习作的很好的范例,让学生把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积累起来,从中体味到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出表达方法的真谛,这将使学生受益匪浅。

如学习了老舍先生写的《猫》一课后,让学生也试着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特点。有的学生写道:“我家的三只小白兔可真能吃啊!每天放学后,我都要采一大篮青草喂它们。它们看见我拿青草来了,立即蹦过来,两只前脚搭在笼子上,还不停地抓笼子。我把草一撒在笼子里,它们马上转过身去,用三瓣嘴迅速吃了起来……”有的学生写道:“我家的小狗课顽皮了,一个皮球,一张废纸,都是它很好的玩具。看,它抱着皮球打两个滚,不小心从沙发上滚到地上,也不吭一声,爬起来又玩。瞧,它用爪子把废纸揉成团,后退两步,再从后面冲上来,冲着它撕咬或威风凛凛地叫几声。那股凶狠认真的劲儿,仿佛真的在同敌人搏斗。

很多学生仿写出了他们熟悉的动物的特点,把自己家的小动物都写得生动活泼,让人喜爱。这样的仿写,让学生从范例中获取表情达意的语言模式,获得简单的习作方法,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使学生体会到了“练”之快乐。

二、续写

有不少课文结尾很含蓄,常常会使人觉得言犹未尽,好像故事还没有结束,其感人的艺术魅力往住使人浮想联翩。这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大胆去想象故事发展下去会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新奇大胆的设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学完《穷人》,可引导学生紧接课文的结尾续编故事,让学生想象一下,西蒙的孩子来了以后,渔夫和桑娜带着自己的五个孩子和西蒙的两个孩子是怎样生活的,有的孩子写道:“第二天早上,桑娜的孩子一觉醒来,发现家里多了两个小弟弟。桑娜告诉孩子们:‘这是西蒙婶婶家的孩子,她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从今天起,他们就是你们的小弟弟了。’孩子们听了,好像明白了什么,就带着桑娜的孩子一起玩,给他们好吃的干面包。从此,渔夫照样每天都出去打鱼,桑娜就带着七个孩子在家里料理家务,干地里的农活。孩子们都来帮忙,虽然力气很小,但是干得很起劲。每天晚上,渔夫一回家,孩子们就围着渔夫‘爸爸、爸爸’的叫个不停,渔夫虽然很累,一看到孩子们高兴的小脸,就舒心地笑了。桑娜站在一旁,看到这温馨的一幕,也欣慰地笑了。”通过改写,课文的情节得以延伸,穷人那善良、勤劳的品质得以再次体现,孩子们的语言能力、思维能也得到了丰富和提高,善良勤劳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三、补写

作者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去想象。教学时,让学生填补这些空白,对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黄山奇石》一文,课文根据黄山岩石名形相似的“奇”,通过“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具体描写,突出黄山奇石的“很有趣”。而其他奇石,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等,作者却一笔带过,进行略写。同时,黄山奇石还会有哪些奇怪的形状,作者都一一用省略号表示,这样就形成了意义上的空白,留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学中,我们可引导学生紧扣“奇形怪状”,抓住岩石的名字,发挥想象力,分别把这三块略写的岩石以及想象中的黄山奇石的具体形状写出来。如,有的学生写道:“就说‘天狗望月’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只天狗,站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一动不动,翘着尾巴,伸着头,目不转睛的望着圆圆的月亮,好像在看嫦娥姐姐跳舞呢。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仙女弹琴’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两块巨石就像一位美丽的仙女坐在一架钢琴前面,弹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通过补写,岩石的千姿百态得以充分展现,这不仅是卓有成效的吸收、内化、积累知识的过程,更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习作能力提高的过程,可谓一举多得。

四、改写

古诗文语言凝练,含意丰富,令人遐思,具有无限的思维弹性,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再造空间。在了解诗文大意后,学生反复吟诵、品味古诗文,充分感受了诗的意境和情感。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改写练笔,在想象中拓宽思路,使学生深刻体验到藏匿诗中的那份情感,在练写中“入境”,使读写相得益彰。

如《游子吟》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幅儿子即将远出,母亲在灯下为儿子缝制衣服的情景,再现了伟大的母爱。在学生理解诗意后,我让学生借助课文的插图和诗句进行改写,注意写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有学生在文中写道:“明天就要进京赶考了。吃过晚饭,我拿出书本在油灯下温习。一会儿,收拾完家务的母亲拿着几块裁剪好的布和针线坐在了我的对面。我一看,知道她又要为我缝制一件新衣了,就对她说:‘母亲啊,你已经为我缝了不少的衣服了,你累了,早点歇息吧!’母亲抬起头,望着我慈祥地笑了笑,说:‘我不累,明天你就要出远门了,这一走,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得再多缝一件,出门在外只多得少不得!’……”这样的练笔深化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抒怀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篇(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讲究教学艺术,打造丰富多彩的趣味语文课,提高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展开快乐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学活起来呢?对此,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课堂组织教学的艺术

组织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教学不但在上课一开始时进行,而且应贯穿在一堂课的全过程。教师能否把准备好的教材内容,有成效地传授给学生,组织好课堂秩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组织教学工作,应注意:一是组织课堂秩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课文《蚕姑娘》时,我在分析课文,有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我采用猜字谜的方式引导他们:“一只黑狗,不叫不闹”谁猜到了就发奖品,学生得注意力一下子就全集中了。二是善于利用反馈信息,组织教学进程。在讲课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组织好教学进程。如果在讲课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表情都不对,如皱眉、瞪眼、精神萎蘼等等,说明他们没有很好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再讲下去了,应该问学生什么地方听不懂,必须进行重讲或辅导性讲解。

二、课堂导入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