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大全11篇

时间:2022-03-14 01:56:09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篇(1)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的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篇(2)

过去的教学方式下,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教师大都是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则是当听众。教师概括好重点,强调学生都要一字不差地记住,历史课一点新鲜感都没有。现在课改后,教学内容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改变教学方法,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讲三大战役时,我就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参与性,课下带学生去参观西柏坡纪念馆,从中了解了许多有关三大战役和等一些党的领导人的事情,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进行交流,同时,教师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许许多多的前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应该把自己的学习搞好。学生能够把自己身边的事物和课本联系起来,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

现在的学生都生长在千变万化的新时代,接受的思想、事物不是单一的,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通过网络、影视、书籍等,因此,得到的知识是千变万化的,也是有真有假的。当然,这些知识中包括很多的历史知识,这就给历史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也给历史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例如,现在的一些宫廷剧,在内容上和真实的历史有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教师告诉学生,电视剧的内容有一些夸大,有一些虚构,我们不能认为电视剧的内容就是历史,真正的历史在课本中。传统教学中,在追求升学率下,历史学科成为单纯的复制性学科,记忆知识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历史教师过分强调历史知识的教学,很少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例如,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是单一、陈旧的,都是以教师讲课为主,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历史课上得有滋有味,让学生都喜欢历史课,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框架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是把历史知识复制给学生,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主人翁感,这一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不一样的。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知识有着鲜明性,它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影响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每一社会、每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偏重于具体内容的传授,而不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做解析材料题时普遍得分很低,不能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材料题相互结合,不会迁移知识。新课改后,教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成为历史教师必须面队的一个问题。从对学生的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时,不能只局限于书本中的一些英雄人物和英雄事件,告诉学生他们是爱国的,他们是为国捐躯的,而是要从学生身边的一些熟悉的人物来讲,例如,平山的戎冠秀,抗日英雄王二小。这样,学生感受到教育不是苍白的,而是有血有肉的,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了成为一位适应新课改要求的合格教师,使自己逐渐成长起来,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通过课堂学生反映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有很好的洞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那一定是教师的教学环节中有些问题。例如,我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课时,让学生对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让几个同学来回答,教师再进行总结。有位同学平时回答问题很积极,但那节课却一句话也没有说,显得很沉默。下课后,我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对抗日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日本为解决经济危机而对外进行侵略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日本发生经济危机的历史知识缺乏了解。于是,我对如何讲这节课进行了教学反思,改变了一些方法,在其他班级上课时,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见,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教学有很好的帮助。

二、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反映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是主体,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要让学生对上历史课有兴趣,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要用一些有趣的话或有趣的故事穿插在课堂当中。如果教师所作的努力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教师就是失败的,这节课就是失败的课,就需要教师课后进行反思。例如,教师在讲《美国独立战争》时,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教师在课前给学生留一些问题,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来回答问题。在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学生的答案有一些偏离,而教师只是在各小组间穿行,没有进行有效地引导。所以,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还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讨论中,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通过请同事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果教师把课准备得很好,课堂效果也很好,就觉得是一节好课。其实是不对的,因为自己深陷其中,什么问题也是看不到的。但要别的教师来听一听,就会找到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从而使自己很快地成长起来。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篇(3)

在历史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利用已学历史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认识现在、预见未来,“鉴古知今”、“鉴往知来”的能力。

一、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在教师《鸦片战争》一课时,让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二、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学生由于受传统偏见的影响,仍认为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论的思考和理解,所以,他们缺乏学习历史的内驱动力。为此,教师应十分注意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促进他们大胆地驰聘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发展他们的智力。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做好几点:第一、要科学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疑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从具体史实入手,去归纳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如讲华盛顿会议,先让学生概括背景、时间、地点、内容结果,然后进一步设疑: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是否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什么?从而揭示出帝国主义的矛盾,为这一体系的崩溃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埋下伏笔,使学生了解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

第二,要把握好度,难易适中。太容易会流于平淡,学生不屑于回答,更无助于启发思维,太难会使学生如坠迷雾中,所以设疑要难易适中,循序渐进。

第三,要激发思维兴趣。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通过设疑,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讲《美国内战》前,教师首先设疑:八十年代美国民意测验结果,开国以来四十多任总统最受尊敬的是林肯,出身平民的林肯何以在美国人民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威望?大家知道《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吗?那位伟大的林肯曾对这部书的作者斯托夫人说:“一部书导致了一场战争。”那么这部书导致了什么战争呢?它的原因、性质、结果如何呢?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和评价,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较好。

四、教会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开始讲世界史时,首先指导学生看教科书前的目录,然后教师概述世界史的分期、每个社会阶段的特征、基本内容等。在讲世界近代史时,要让学生明确必须抓住三条基本线索,即:资本主义发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战争,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重点。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四方面去确定教材中的重点:第一,能够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观点的内容;第二,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属于“中国之最”、“世界之最”的内容;第四,教科书上有插图,课后有练习题的内容。学生掌握了上述原则,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五、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篇(4)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主要途径,故而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即便明确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还是有着主导地位。故而,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反思,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就是笔者的一些分析与思考。

一、教师需要定时定期进行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是一门较为有意义的学科,但倘若教师没有寻找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集中精神进行历史的学习。故而,教师需要定时定期地进行教学反思,如此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而这主要包括教师的成长经历、教学经历、教学方式等,如此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自身的历史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历史的相关学习。由此,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明确素质教育的意义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这样才能积极转变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二、针对学生进行教学反思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其学习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的教学反思,如此才能帮助学生进行更有意义的历史学习。对此,笔者认为就需要提高教师的观察力,如此才能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以及课外的一些行为举止来进行相关的教学反思。如此,教师才能设计同学生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初中人教版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针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进行探讨,然后根据学生的推荐选出几位代言人进行发言。这样,有效地促使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思考与总结能力。同时,教师应针对此次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设计下堂课的教学模式。倘若学生能够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并积极寻找答案,教师就可以下次沿用此类方式,而学生反应平平,教师还需要继续实践,以此找到学生最能接受的方式,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历史学习。

三、通过扩大阅读范围来进行教学反思

历史这门学科本就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故而教师要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教师还需要加大自身的阅读范围,并且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历史阅读。这样一来,不仅促使学生对历史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促进学生阅读范围的扩大。由此,教师在每进行一次教学时,都可以根据要教学的历史内容翻阅资料,寻找相关的书籍。比如,在进行《秦王扫六合》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过秦论》找出来,让学生看一下,以此导入教学。如此,不但提高了历史教学水平,并且为学生今后相关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以上是笔者对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的所有思考,教学反思对于教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质量。当然,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足,但希望通过笔者的一些分析,能够帮助更多的历史教师进行更好的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篇(5)

一、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必然性

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的改革,新课程不断强调提高教师的素质,建立教师不断反思与自我评价的体系,相关部门要求教师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与进步,实现教学实践,努力使得教师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2.学生发展的需要

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发展基本在于学生的发展,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符合初中学生的成长特点,因为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他们的身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学生的好奇心和探讨问题的欲望比较强烈,因此,老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使行为符合学生的切实需要,从而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3.教师发展的需要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发展的需要。历史老师要在教学中获得良好的突破,就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吸取新的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促进自身的成长。因此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是一种必然,并不是偶然,是时展的需要。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学

1.教的反思

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育,首先就应该进行教的反思。作为一名初中历史老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反思。在教学准备工作方面,教师应该保证历史教学内容的充实,借助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媒体来丰富教材。并且还应该把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更好地去感受其中的奥妙。再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反思,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恰当,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过程与环节,结合学生的反应情况,如果遇到不合适的环节,要适时地做出调整。在教学后,教师依然要进行反思,找出前一堂课中的优点与不足,扬长避短,来不断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2.学的反思

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育,还应该进行学的反思。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是教与学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在教的方面进行努力,还应该在学的方面进行努力。反思是努力的一种途径,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不断促进教学的进步。第一,对学习态度进行反思。因为学习态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学生能够端正态度,必然会使得学习效果得到提高。第二,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反思,才会明白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现在很多学生依然喜欢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其学习效率并不高。老师应该督促学生积极地开展学习反思,学才能真正致用,才能不断地提高学习成果。第三,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初中历史的学习应该尝试多元化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能够找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然后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改进,提高学习效果。

3.教与学的反思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育,还应该进行教与学的反思。在我国现阶段,初中历史反思性教育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除了对教的反思与学的反思之外,还应该进行教与学的双向反思,从而提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配合程度。初中历史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采用新的指导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还应该在学生反馈方面进行努力。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开展积极、广泛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方法或者手段去补救,使得初中历史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老师要避免对学生采取生硬的管理方法,以免影响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反思性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进一步落实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保证学生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地获取知识,同时让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

作者:陈惠忠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滨江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篇(6)

“初中历史师生互动教学反思”是指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践师生互动教学反思。教师创设情景,启发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索反思,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发现者。

一、研究内容

1.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学会随时进行教学反思。

2.改变教师教法,课堂教学中实施师生互动教学反思教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反思,生生互动反思,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指导、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反思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二、实施过程

1.增强互动反思的意识

首先教师要增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反思意识,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历史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的过程。

2.将互动反思行为贯穿教学过程

从课前钻研教材、设计教案、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环节。

(1)课前设计互动反思

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对课堂各种可能做出预设,精心设计教案,然而很少对设计好的教案进行反思,所谓课前设计互动反思,指教师在设计好教案后,上课之前对教案设计的每个环节进行反思,就必要性、合理性、有效性、灵活性等进行思考,力争达到优化的目的。

这种备课时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不断反思修改问题的设计中,使问题更趋于合理,更具有启发性,从而引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

(2)课中引导学生互动反思

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随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行为, 努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主获得历史知识的过程。

在课堂上,因为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回答问题的方向不同,随时调整了备课时的设计意图。例如教学《三国鼎立》时,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插曲,视频中再现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历史人物,引导学生阅读、探究、讨论“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位,你会如何治理国家?”

学生1说:“如果我是诸葛亮,我不会立刘禅为皇帝,因为治理国家靠的是才能。”学生2说:“如果我是曹操,我要重视农业,也要发展商业。”学生3说:“如果我是诸葛亮,我首先要发展蜀国的经济,我不会急于北伐曹操。”

事实上,在我创设的历史角色情景中,学生早已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因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课后激励师学生互动反思

①批改作业时,通过发现学生独特解决和存在问题,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

②课后同行交流,同科教师谈论课堂效果时会有不同的见解、启发。

三、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互动反思行为

(1)激发学生参与互动反思课堂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得好,必须有兴趣。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相伴相随,是一对孪生姐妹。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我们的教学目标。

(2)教师改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

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留给学生互动反思的时间和空间。激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进行反思,且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教师只起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用期待的眼神、手势、微笑、加鼓励、宽容的态度、委婉的语言,宽容学生的错误,学生才会有胆量参与互动反思活动。

总之,教师利用课内外互动反思活动,为学生拓展历史学习时空。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教学反思的主体

在学生自觉、初步反思的基础上,教师讲授新课并适当进行引导,整个课堂中教师扮演助学者,任务的组织者和完成任务的监督者角色。首先,4人小组间生生互动反思:小组问答,共同解决问题。小组长做好记载,并归纳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注意指导、调控。然后教师让讨论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余各组作适当的补充、质疑,各组提出质疑问题。最后,教师作出公正、客观评价,同学生一道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解决与反思。这样,绝大多数学生有更多的自主体验的时间、空间。有了自我反思,与同伴合作交流共同反思的机会,并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分析、判断、推理解决问题的多种思维能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历史知识,学生学习潜力,创造、创新能力得到发挥。

四、实施的体会

教师的教学更加注重情感渗透,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反思,生生互动反思。教师能从学生“用所学语言做事”的角度来设计各种教学任务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M].

[2]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试论《历史课程标准》框架下教师的角色定位[J].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篇(7)

一、历史教学的意义和现状

目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对新课改的肤浅理解,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

“历史是过去的现在,现在是将来的历史”。历史并不是像教科书中为了教学方便而一课课的分节分章的,历史是一个连续的相互联系的过程,历史课的内容在看似不同的章节中有着属于历史的内在的关系,历史课程本来就应该是开放的。传统教学割断了这种天然的联系,把历史教学弄成一个封闭的体系,大大影响了历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

二、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历史教育观念陈旧落后

从传统上来看,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习惯于“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以接受为主的教学方法。这样的历史教学,除了应付考试,没有任何用处,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源头”。加上课堂上讲究“师道尊严”和“上下尊卑”,学生的个性被压抑,泯灭,潜能得不到开发,历史的魅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2.历史教学手段简单枯燥

旧的历史教学基本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上,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由此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历史课本的内容与数、理、化、英等各科比较,毕竟不是那么深奥难懂,对学科重要性的收益也无法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这不仅造成了众人对历史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而且对它的教学困难性也同样缺乏足够的认识。

3.“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

长期以来,评价一个学生好坏,主要看分数的高低。这使得中考、高考成为学校教学的指挥棒,片面追求升学率、及格率成为各学校重视的指标。同时也使得各学科有了主科和副科之分,由此又令学生心目中认为历史、地理、生物等科是可有可无的。这样作为社会学科的历史科就被搁置冷落于一旁,导致很多历史教师因为肩无多大重任,从而缺少了奋斗的动力,这些都令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感到极为困惑与失落。

三、教学反思

1.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2.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让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3.通过请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作了精心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什么不足,但如果请同事或教学专家来听课以后。总是能找到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篇(8)

一、教学案例回顾

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的十年》

班级:某市直学校八年级(8)班

教学过程:

(一)师导入。

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前进,有成功也有失误,成功和失误分别是什么?“”、“”化的错误还未得到纠正,一场更大的错误又来了。

生:。

师:你们了解“”吗?“”是怎么开始的?又有哪些影响?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

生:禁止高考;学生批斗老师;国家开始落后......

板书:第7课的十年(1966)

一、动乱和灾难

师:指导学生思考“乱”在哪里。

生: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

师:讲授大串联、破四旧。

板书:停课、停工。

师:什么原因造成动乱和灾难?有没有人阻挡?说明什么?

生:的错误决定。没有人阻挡。民主被破坏。

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推动?

板书:二、、反革命集团

师:对于、的行为,有没有人抵制?这个事件被称做什么?

生:有,“”。

板书:“”

1.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2.四五运动

3.粉碎反革命集团

师:简述反革命集团的覆灭。集团压制人民的典型事件是什么?

师:简述四五运动和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强调粉碎“”后,主持工作。(口误?)

板书:三、影响

师:从经济、教育、民主法制等角度讲述“”影响。指导学生阅读“课后阅读卡” 的“上山下乡”。

师:以后能否再发生“”这样的事情?要怎么做?

生:不能。要有民主法制。

师:总结影响和教训。

(二)小结,布置作业。

二、教学后反思

《礼记・学记》有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而知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常反思,会不断发现困惑,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本节课优点: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前学生集体阅读、课中问题式教学法等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助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教师语言简练,具有亲和力。不足:教师提问速度过快,频率过高,学生无思考时间;教学重难点没有得到较好的突破;仍属于传统教学,没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缺乏合作探究,情感教育缺乏渗透。具体分析并发现导致不足的原因包括:

(一)对学情了解不足。

1.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缺乏了解。由于“”这一历史事件本身非常复杂,十几岁的孩子很难深刻把握“”发动的原因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而很难理解“”中的种种怪现象。例如,本节课教师板书竟然把教材标题中“”的双引号省略,写成了。教材中采用双引号标题是为了凸显“”这一历史事件的性质:它不是任何意义上的进步革命,而是一次倒退、动乱。教师本可以抓住标题,启发学生思维,但是教师忽视甚至弄错了这个问题。从“”发动的原因这个教学难点看,教师没有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初中学生认知能力和迁移能力较弱,但对历史课普遍兴趣较高,尤其对感性知识具有强烈兴趣,学习历史课的时候较少带有功利性心态。因此如果教师教学时适当增加感性材料,如历史图片、故事等,少一些理论解释,在学生理解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理论点拨,则教学效果一定会好一些。

2.对当前学生的需求掌握不足。初中学生对社会时政缺乏应有的敏感度和认知能力。据调查,对国事漠不关心是这几年学生存在的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历史事件知之甚少,能说出是男是女的学生没有几个。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只能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先对知识感兴趣,结合当今时事新闻热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热点,启发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在兴趣中把握古今中外历史的联系。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标对历史教学的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在教学中潜移默化进行的。从这一点看,历史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只为了教知识,而要反思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1.历史知识具有多元性、可拓展性,在课堂教学上刻意求同,阻止学生争论就会犯教学武断的错误。本节课中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的反应比较单一,缺少评价、追问和很明确的鼓励,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刻意求同,应该鼓励学生争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2.历史教师应构建科学、完整的知识体系,包括渊博的历史专业知识、触类旁通的相关学科知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等。同时要成为学习型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历史教师可以模仿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方式,多参加听评课活动,取长补短。不断反思教学,创造自我境界。教师通过对课前、课中、课后、学生、同事、自我等方面的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三)教学资源不足。

1.初中历史教师负担重,不利于教学创新。本节课教师身为班主任,并担任八、九两个年级共8个班的历史教学。教学任务量重,没有充足的精力备课,更别说及时反思教学、进行教学创新了。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师资力量不足问题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水平。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篇(9)

反思性教学指的是教师在对学生指导过程中,要对自己的行为来进行反思,要反思学生是否能够真正通过历史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量,反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真正参与了进来。新课标规定,在教育过程中,要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使得学生乐于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反思性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进行反思,还需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反思性教学使得自身的反思能力提升起来,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不断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来进行反思,最后达到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梳理知识脉络,提高课堂效率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就是说在进行课程开始的时候,为了能够激发起来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气质的欲望,这样才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的时候,一方面就是要对旧的知识点来进行回忆,另一方面就是要对新的知识点进行启发,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在两部分的知识点之间形成衔接,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感兴趣,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辛亥革命”这部分知识点的时候,在进行新的课程讲解之前,教师就引导学生来对旧的知识点来进行回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这段时间里面,分别经历了太平天国(农民的抗争)、洋务运动(守旧派的抗争)、维新变法(革新派的抗争)这三段的历史,但是有没有成功,因此就需要辛亥革命通过革命的方式来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过这样的梳理,学生对于近代史的知识脉络就会很清晰,然后在进行新课的学习的时候,就会觉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历史事件讲解的时候,要让学生去历史的思维来理解当时的历史事件,比如像辛亥革命,尽管通过革命造成了少部分的伤亡,但是对于整个国家的生存发展来说却是有极大的好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当时的历史事件中来进行思考,这样才能够对历史有更加透彻的理解。

二、鼓励学生合作,全面思考问题

在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时候,还需要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来进行反思。学生在对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一定的历史事件有所了解,还需要注重自己在进行具体知识点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反思,需要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养成合作的精神和习惯,通过合作学习能够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加的深刻,而且学生在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够主动来向别的同学来进行请教,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的历史水平的不断提高。

比如在学习“辛亥革命”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更加的深刻,就可以让合作来寻找有关辛亥革命的资料。课本上的内容一般都是比较表面浅显的内容,而学生通过合作查找资料就能够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比如有的学生对辛亥革命中涉及到的地点背景来进行查询,有的同学来对相关的人物背景来进行查询,而有的学生来查找后人对辛亥革命评价的资料,最后学生将自己找到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每个人对于知识又有新的理解,这样学生对于辛亥革命的理解就会比较透彻,在遇到开放性的问题的时候,学生也能够按照要求来进行回答。总而言之,教师需要对教学效果来进行反思,使得学生通过历史学习不仅是能够掌握知识性的内容,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将这种能力迁移出去,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善于进行总结,改善学习方法

教师在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的时候,还需要对总结的过程来进行反思。尽管历史教学以事实性的教学为主,看似事情的发生有随机性,但是从整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来考虑,事件与事件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学生在刚开始的时候往往并没有发现这样的事件逻辑,这就需要通过总结过程来进行完成。在总结过程中学生就会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反思,对事件的逻辑进行把握,这样就能够从整体上对知识点有所了解,学生在总结反思过程中也会获得成功的快乐。

比如在对“辛亥革命”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学生刚开始进行学习时候,对于该事件的理解只是一次革命事件而已,并没有与前面的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以及维新变法联系起来,因此让学生来谈一谈为什么会发生辛亥革命的时候,学生往往不能够正确分析。因此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对于近代史的事件的发生顺序来进行梳理,这样学生在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局限性的时候,学生也都能够正确分析。比如在对辛亥革命的革命性和妥协性分析的时候,学生就能够具备一种全面思考的思维,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要看到事件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事件不好的一面。通过这样的分析,然后再讲解后面的“”的发生的时候,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该事件会发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对自己教学的总结过程来进行反思,也让学生对自己的总结水平来进行反思,然后不断加强学生的总结训练,使得学生的总结能力不断提升。

总而言之,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反思性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不断改变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学生也需要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改变学习方法和态度,从而实现对知识全面的掌握。

【参考文献】

[1]崔凯.关于历史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调查及实施[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篇(10)

一、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时,让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二、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篇(11)

I see o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reflection

Wang Nian-duan

【Abstract】In teaching practice, often teaching reflect critically examine their own teaching behavior and situational ability.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er education students, the teachers themselves to reflect, colleagues or experts to listen to rating their own class, reading education monographs and teaching literature teaching reflection.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Reflection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

多年初中历史教学,深感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乐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

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探讨、联想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生活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愈来愈浓。 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个人物是爱国的,学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如何在课堂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得成长、成熟起来,我认为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1)学生。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时,让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

(2)教师。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