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初中业务副校长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4:27

初中业务副校长

初中业务副校长篇(1)

二、乡镇中心校校长、副校长,初中校长、副校长公开选拔工作。5月1日,教体局由局党组成员、相关业务股室负责人和初中校长组成面试评委,分别对全县45岁以下的31名初中副校长和17名中心校副校长进行了面试,随即对进入前十名的初中副校长和前六名的中心校副校长进行了考核,建立了教育系统干部人才储备库,为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后续力量。5月13日,根据学校布局调整情况,按照注重业绩、注重一线干部选拔、注重群众公认、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原则,调整了中心校校长和初中校长。校长全部异地交流,提高了工作效率。原初中校长平均年龄43.5岁,调整后平均年龄41.9岁;原中心校校长平均年龄49.4岁,调整后平均年龄43.7岁。

结合目前汝南县学校布局调整及资源整合现状,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作用工作条例》规定,为推进我县教育干部队伍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进程,近期内教体局将让现有中心校副校长、初中副校长年龄超过50周岁人员退居二线。据统计,中心校副校长超龄12人,初中副校长超龄5人,空缺职位将严格按照《汝南县教育系统中小学校长竞争上岗方案》要求进行公开招聘,此项工作将于近期内完成。

三、小学校长公开竞争招聘工作。为加大选拔年轻小学校长力度,优化小学校长队伍,实现小学校长作用优中选优,教体局按照《汝南县教育系统中小学校长竞争上岗方案》,通过自荐、资格审查、面试、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研究决定、任前公示、任命等程序,从全县现任初中各处室主任、副校长和小学校长中公开选拔出16名中心小学校长;从全县现任小学教导主任、副校长中公开选拔出19名优秀农村小学校长。面试工作于2010年2月5日在汝宁三小进行,56名人员参加中心小学校长竞聘,46名人员参加了农村小学校长竞聘。整个选拔工作坚持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的原则。通过竞争上岗,选拔出了一批优秀、年轻的业务型、管理人才,为汝南县基础教育的稳步提升奠定了基础。近期,将对三桥乡安庄小学、张楼乡邢桥和庙东小学校长空缺职位进行公开招聘。

四、公开招聘初中、小学教师。2009年,教育系统中小学空编201个,其中初中空编77个,小学空编124个,计划招聘150名,其中初中教师30名,小学教师120名;实际招聘151名,其中初中教师31名,小学教师120名。

2010年空编292个,其中初中空编110个,小学空编180个,特殊教育岗位空编2个。目前已向县领导汇报,等县领导研究决定具体招聘数额。

2010年汝南高中、汝南二高分流至县直及汝宁教职工37名(一高25名、二高12名),老君庙高中分流至城镇职教中心和县直初中教职工38名,总计高中分流75名教师。空余编制用于引进、招聘优秀普通高中在职教师,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及进入211工程院校的普招师范类本科毕业生。

今年应给清华园学校配备教师160名,其中初中103名,小学57名;给职教中心招聘专业教师20名。

存在问题:截止至2011年8月31日,因到龄退休形成空编就达到202个,还不包括其他原因形成的空编。近几年,是教育系统因民师招转人员到龄退休高峰期,若不及时按缺编足额补充教师,将严重制约汝南教育发展。

五、二高搬迁工作。2010年3月15日,县政府与江苏省泗阳县投资商石志权签订了投资5千万元的办学合同,用于二高搬迁。4月22日投资方进驻实验中学。现学校已翻修新建了学校大门,电线架设完毕,配电房也已建成,学校综合楼基础工程完成,女生宿舍楼出地面,正在整理操场,准备建400米塑胶跑道。

为保证汝南二高顺利搬迁和搬迁过程中一名学生不流失,教体局党组成员多次深入二高宣传发动,并多次召开二高教师座谈会和动员会,统一了广大教职工的思想和认识,奠定了顺利搬迁的思想基础。现正在进行清产核资工作,以利于资产移交和利用。

六、新建初中一所。2010年2月14日,县政府与江苏省泗洪县投资商王家廷签订的总投资8000万元、拥有156班规模、集初中、小学为一体的汝南县清华园学校于2010年3月25日动工兴建,4月20日全面开工。现正建设中的有一栋教学楼、二栋宿舍楼、一栋综合办公楼、餐厅、学校围墙等相关辅助设施。其中,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已进入二层施工阶段,餐厅基础完工。目前,学校整体施工基本顺利。不耽误今年秋季开学招生。

但存在的问题有:

1、位于校园西北角的当地群众的坟地没能及时拆迁,影响了学校院墙的施工。

2、校园内的水渠没能及时改道,影响部分建筑施工。

3、学校院墙没能及时按要求整修,影响栅栏的安装。

初中业务副校长篇(2)

一、机构与职数

中小学内设机构和中层领导职数标准按学校类别与规模确定。

1、机构名称:学校内设中层机构名称原则上要统一,普通高中一般设:教务处、教科室(含师训与电教)、政教处(含安全办、团委)、总务处等;职业高中一般设:教务处(含教科、师训与电教)、实训处、政教处(含安全办、团委)、总务处等;初中一般设:教务处、教科室(含师训与电教)、政教处(含安全办、团委)、总务处等;小学一般设:教导处、教科室(含师训与电教)、政教处(含少先队部、安全办)、总务处等。初高中规模较大的学校可设办公室。

2、中层职数:

(1)高中学校:60班及以上学校可以设置5个中层机构,聘任5名中层正职与5名中层副职干部;42-59班学校可以设置5个中层机构,聘任5名中层正职与3名中层副职干部;42班以下学校可以设置4个中层机构,聘任4名中层正职与3名中层副职干部。住校生数占全校学生数10%-30%的可增加一个副职岗位;占30%-60%的可增加二个副职岗位;占60%以上的可增加三个副职岗位。

(2)初中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48班(下属民工初中学校班级数可计入,下同)以上学校可以设置4个中层机构,聘任4名中层正职与4名中层副职干部;36-47班的学校可以设置4个中层机构,聘任4名中层正职与3名中层副职干部;24-35班的学校可以设置3个中层机构,聘任3名中层正职与3名中层副职干部;24班以下的学校可以设置3个中层机构,聘任3名中层正职与2名中层副职干部。住校生数占全校学生数10%-30%的可增加一个副职岗位;占30%-60%的可增加二个副职岗位;占60%以上的可增加三个副职岗位。

(3)中心小学:60班(下属完小与民工学校班级数可计入,下同)以上学校可以设置4个中层机构,聘任4名中层正职与4名中层副职干部;48-59班的学校可以设置3个中层机构,聘任3名中层正职与3名中层副职干部;48班以下的学校可以设置3个中层机构,聘任3名中层正职与2名中层副职干部。住校生数占全校学生数10%以上的可增加一个副职岗位;下属完小及民工子女学校数在3所以上的可增加一个副职岗位。

(4)升格小学:30班以上的学校可以设置3个中层机构,聘任3名中层正职与2名中层副职干部;30班以下的学校可以设置2个中层机构,聘任2名中层正职与1名中层副职干部。

团、队干部根据相关组织原则和规定配备,其职位数含在上述职位数之内;学校工会主席一律由副校长兼任。学校中层原则不兼任班主任。学校规模特别大或根据学校实际需增加管理机构、另定管理机构名称和职位的,需报教育局组织人事科批准。为减少管理层级,畅通管理渠道,提高管理效率,提倡学校内部管理人员一人多岗、交叉兼职,不得随意增设助理与干事。

完小中层领导岗位设置由各学区、教育总支根据学校规模和实际需求从紧安排。

二、选拔与任用

1、任职的基本条件:

(1)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具有胜任职位要求的业务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2)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勤奋敬业,清正廉洁,实绩突出,群众公认。

(3)担任中层正职的,应具有中层副职二年以上的经历;担任中层副职的,应具有担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优秀班主任等其他具有管理经验人员)二年以上的经历。担任过完小校长的在竞聘中心小学中层正职岗位时可优先考虑。

(4)学校新任中层干部,必须具有县教育局级以上先进或业务荣誉称号。

(5)参加中层竞聘人员原则上男不超过48周岁,女不超过45周岁。

2、竞聘程序:

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学校中层职位出现空缺,学校中层机构调整、重组或任期届满时,原则上须通过差额(1:2以上)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任职人选。竞聘上岗程序一般包括制定方案、报批方案、公布方案、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竞聘演讲、民主测评、公示结果及上报县教育局任免或备案等环节。

对学校班子通过集体讨论,教师公认度很高的优秀教师可直接任命。

3、任用规定:

(1)县属学校中层正职由教育局任免,中层副职由学校支部(总支)任免报局备案;镇(街)中学及中心小学(升格学校)中层正职由学区、镇(街)教育总支考察任免报局备案。

(2)实行中层干部任职最高年龄限制制度。凡男性年满51周岁,女性年满48周岁的,原则上不再担任学校中层干部职务,特别优秀的可至任期届满。

(3)实行中层干部交流、轮岗制度。在同一岗位上连续任职多年的,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中层干部进行合理交流、轮岗,调整分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区域交流的试行意见》中关于中层交流意见执行。

(4)实行中层干部免职制度。中层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免去现职:学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在年度考核中,教职工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中层干部年龄达到最高限制年龄的;中层干部任期已满,在竞选中落选的;由于身体原因,一年不能履行职责的;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原因不再担任现职的。

镇(街)中心幼儿园副园长、村级幼儿园园长选拔与任用参照以上任职基本条件、竞聘程序和任用规定执行。

三、管理与要求

1、要实行中层干部考核激励与警示制度。学校中层干部必须按规定完成额定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每学年,中层正职干部必须述职,并接受教职工的民主评议等方式的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享受绩效工资中的岗位津贴。对年龄到杠工作优秀且连续任中层正职两届的退职人员,可享受1年同职70%的职务补贴,工作优秀且连续任职三届以上的最多可享受2年同职70%的职务补贴。

2、要重视中层干部培训锻炼。要加强师德建设,努力提高中层干部的服务意识、奉献意识;要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采用定期组织岗位培训和鼓励其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中层干部的政策意识、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初中业务副校长篇(3)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有关下达各市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额的通知》(皖政办[xxxx]xxx号)精神,我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额为xxx9名。现结合中小学布局和生源、班额等实际,提出机构设置和编制分解方案如下:

一、定编原则

(一)保证教育教学需要保证教育教学的墓本需求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二〕因校因地制宜。结合教育现状,因校制宜,定量测算,适度调剂,分类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二、机构设置和领导职数

(一)完全中学、职业中学

1,学生数在xxxx名及其以上的配正副校长x名内设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教育科学研究处(简称教研处办公室和教研处配主任或副主任x名,教导处和总务处分别配主任x名、副主任x-x名。

2,学生数在xxxx名以下的配正副校长x名。内设机构和职数同上。

(二)初级中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

初级中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配正副校长各x名。内设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分别配主任或副主任x名。学生数超过xxxx人的,可增配副校长x名,内设处室增配副主任各x名。学生数超过xxxx人的,校级和二级机构领导职数可再分别增配x名。

(三)学区中心学校

学区中心学校配正副校长各x名。内设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分别配主任、副主任各x名。中心学校本部学生数超过xxxx人的,可增配副校长x名,各内设机构可增配副主任x名。学生数超过xxxx人的,校级和二级机构领导职数可再分别增配x名。

(四)小学

村小配校长x名。内设教导处,配主任x名。

(五)党群组织

中小学校的基层党群组织按照相关章程建立。规模在x个班以上小学可配专职少先队辅导员x名。

三、编制名额分解

完全中学和职业中学分配xx9x名,初级中学分配xxxx名(含市聋人学校xx名),九年一贯制学校分配xxx名(其中:初级中学部xx9名,小学部xxx名),小学分配xxx9名,市会计核算中心教育分中心xx名,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x名。

四、机构编制管理办法

(一)教育主管部门对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要实行总量控制,统一管理。未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任何单位不得超编进人,不得超限额增设机构,不得超职数配备干部,其它部门和社会组织不得对中小学机构编制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

初中业务副校长篇(4)

按照“改革要坚决、整合要彻底、效果要突出”的原则,五大连池市早在1997年就将原农高、职高、农民中专、电大等4所职成学校进行了合并,组建了职业教育中心学校;1999年,又将技工学校、农广校、农机校、卫校、五大连池镇职高并入职教中心,组建了跨行业、多功能、综合性的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实行“政府统筹、部门联办、教育协调、一校多制”的管理体制。组织成立了由市政府市长任主任,由常务副市长、主管教育副市长、主管农业副市长任副主任,由各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办学委员会,对全市的职业教育工作统筹规划、统一领导。同时,由市长亲自兼任职教中心校长,主管副市长和教育局长兼任副校长,学校设常务校长主持学校日常工作。职教中心的成立,为深化农村职业教育改革,推进职教中心向开放式、多功能、集团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统筹整合职教培训资源,确保机制灵活有效

近几年,国家逐步加大对城乡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实施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就业再就业、农民创业、商务家政、旅游教育等多个培训项目。为了防止这些培训项目在培训基地建设上的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五大连池市决定各部门集中在市职教中心建立综合性的培训基地,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市委书记在市委常委会上强调:“只要职教中心能开展的培训项目,各部门一律放在职教中心来办”;市长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要求:“各部门要集中力量把职教中心建成‘城乡劳动力学习知识技能的职教超市’”市农业局、发改局、人社局、就业局、商务局、劳转办、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形成了各部门合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局面。三年来,五大连池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10期。培训城乡劳动力9300人次。为学校增加直接经济收入360万元。

三、统筹利用乡镇教育资源,确保城乡均衡发展

初中业务副校长篇(5)

一、省、市2005年高中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市高中阶段教育工作会于11月8日上午在市教育宾馆七楼会议室隆重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人大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出席了会议。各县市(区)分管教育的副书记、副县长、教育局局长、分管副局长、教育股股长、教研室主任、高完中校长、职业中学(含民办教育机构、职专)校长参加了会议。会上,部长、副主任、副市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市教育局局长对过去一年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发展我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对策和措施;包括我县中学、职专等六所学校进行了交流发言。市上对2005年高中阶段教育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进行了表彰,我县综合评价居全市第二名,荣获二等奖;中学、中学、中学、职业中专均在会上受到了表彰。

部长在会上要求,各地各校必须深化熟悉,切实增强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紧迫感;突出重点,扎实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改革与发展;强化保障,努力开创高中教育发展新局面。副市长客观评价了我市高中教育工作,要求把握形势,牢牢抓住当前高中教育难得的发展机遇,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全市高中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局长在讲话中回顾了过去一年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的成绩和问题,提出了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对策和措施,要求做强做大普通高中,加快名校建设,积极争创各级示范性高中,采取措施,将农村高中办好,加强薄弱农村初中的建设,促进高中教育均衡发展。要扩大职教的办学规模,千方百计把“块头”做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高教育协调发展。会议要求我市在2008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比全省提前两年),初中毕业升高中的比例要达85以上。全市还要创建四所部级示范高完中,四所省级示范高完中,我县的和分别纳入了创“国示”和“省示”高完中之列。

会上,市教育局副局长同志传达了今年4月中旬在县召开的省农村高中教育现场会精神。省教厅厅长对今后几年高中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四点要求,即一是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多形式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二是要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建立发展高中教育的多元体制,统筹资源,优化配置,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办民办高中;三是要树立成本意识、效益理念,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并驾齐驱,提高高中办学效益、质量;四是各级政府要积极承担起发展高中教育的职责,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确保全省2010年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省教厅副厅长总结了发展农村高中教育的作法和经验,即一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具体抓了“五个到位”:领导重视到位,政策落实到位,经费投入到位,扶助措施到位,融资机制到位;二是科学规划布局,优化高中教育结构;三是创新发展思路,营造发展环境;四是发展优质高中,带动农村高中,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五是创新体制,实现高中办学多元化发展。

二、过去一年来我县中学教育工作回顾

(一)工作取得的成绩

1、教学质量稳步攀升。各学校进一步抓好了教学这个中心工作,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教学质量进一步有了提高。今年初中毕业会考,我县为不暴露优质生源,在严格评分标准的情况下,总平均分仍然连续第五次蝉连全市第一,七科文考人平分、及格率均遥遥领先第二名几十分。高考同样也得到了突破,在全省考生人数大幅增加、考试规模进一步扩大而全省招生人数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在全县相当部分优质生源外流的不利条件下,广大干部及教职工同心同德,励精图治,协同作战,辛勤耕耘,高考取得了辉煌成绩。从纵向对比看,今年高考本科上线达1427人,比2004年净增286人,增长比例达25.1;比2001年净增1021人,增长比例达251.5。今年上重点线168人,比2004年净增35人,增长比例达26.3;比2001年净增77人,增长比例达84.6。全县上重点、本科、专科线共5070人,上线率98.83,比去年净增1449人,增长比例达40,以上几项增长速度均超过全国、省、市平均增长速度。从横向对比看,以武胜中学为例,今年首次超过一中、中学,取得了历史性的新突破,居全市“省示”高完中第三位。

2、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按照布局调整规划,各学校切实抓好了学校自身发展,一般学校重点加强了校内规范化建设,重点学校切实抓好了规模的扩张,各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从初中学校看,主要表现在一是寄宿制教育发展较快,不少学校抓住机遇,切实解决学生上学路程远、行路不方便的困难。近年来,全县初中新增寄宿制学校13所;二是学校规范化建设得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校风校貌得到改变;三是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不断更新,现代化教学更为普遍。全县初中普及了计算机教学,绝大多数初中安装了远程教育地面接受装置。从高完中看,主要表现在一是校园占地面积和校舍面积不断扩大。2005年,全县高完中及职专占地面积达到692.9亩,比2003年净增123亩,增幅为21.6;校舍面积达到23.6万平方米,比2003年净增7.5万平方米,增幅为46.5。二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普高招生6175人,初中毕业生升普通高中率58,高中在校生15054人,平均办学规模为2150人;2004年,普高招生6540人,初中毕业升普通高中率61,高中在校生16966人,平均办学规模2430人;2005年,普高招生7069人,初中毕业生升普通高率为66.3,高中在校生19119人,平均办学规模2730人。三是办学档次不断提高。中学在成功创办为省级示范高完中后,继续加大发展速度,新建的近6000平方米的教学楼投入使用,青少年活动中心装修已基本完成,学生食堂也已投入使用,目前正在积极申请贷款办理征地手续争创部级示范高中;中学建成了新校区,一期工程教学楼、学生宿舍楼、食堂、小卖部已完工投入使用,老校区的改造也基本完成,创省级实验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已验收达标,目前正积极进行省级示范高中验收预备工作;中学以80年校庆为契机,学校建设和发展日新月异;中学、中学、中学已成功创建为市级示范高完中,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戴帽高中历史。条件的改善不仅缓解了高中招生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3、各种改革不断深化,队伍建设卓有成效。一是教师的学历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由于教师的熟悉水平不断提高和政策上的鼓励,近年来,全县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在职培训,不断地增长了专业知识,全县学历达标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初中达到了94.4,高中达到了42.8。二是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专业教师比例更趋合理。我们每年都从小学中考调业务骨干到初中任教,从初中考调业务骨干到高中任教,从高校选聘优秀本科毕业生到各级中学任教,近年来还在外地招聘了优秀教师到高中任教,同时全县高中骨干教师流失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并出现了回流。三是教研活动效果显著,教师业务素质和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各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集体备课、结对子、教学视导、高初中联合教研、课题研究等办法,使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骨干教师的数量有了较大提高。四是加大了学校内部治理体制改革。校长的办学自不断得到加强,治理工作得到了强化,教职工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与按劳分配制更加落实,教职工的改革意识、竞争意识、生存意识、质量意识大大增强。

(二)工作的成功经验

1、政府主导,部门协调,构筑了中学教育发展的平台。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中学教育的发展。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学校现场办公,解决学校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带队慰问高三教师,了解教学及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解决学校实际困难;各乡镇党政加强了学校的周边环境治理;相关部门整体联动,协调统一,齐心协力,构筑了中学教育发展的平台。

2、加强了对教学工作的治理和指导。初中抓质量思路清楚,目标具体,措施到位。各教办下达目标准确,过程控制做了了心中有数,评价激励较为科学。一是狠抓了班级常规治理;二是月考核与奖惩挂钩,逗硬落实;三是全县实行了抽考,片区内统一阅卷和评价,细致到教师人头;四是常规教研活动扎实有效。高中重点抓好了毕业年级教学及治理,一是治理网络健全,教育局、各学校均成立了高三领导小组,形成了局高三领导小组校高三领导小组校高三年级组校高三学科组的高三质量治理网络,层层落实责任;继续实行了毕业班工作月报制及每月定期召开研讨会制度;落实了领导定点联系高中学校、高中学校领导联系年级,及时协调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二是抓好高三教学工作的指导。局组织了“高中教学视导团”,对全县高中进行了视导,对毕业班通过随堂听课、听汇报、与师生座谈、查看相关资料等形式剖析学校的教学治理、常规教学、教育科研及教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研室组织了两次高三诊断性考试,及时提供高考信息、资料;根据高考改革发展新情况,重新制定了全县高考奖励方案,激发了高三教师工作热情。

3、各学校工作开展得细致高效。一是通进艰辛工作,各高完中、初中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基础设施、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教学楼及学生宿舍、实验设备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等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求,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更加优越。二是各校均坚持了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向治理要质量要效益的原则,在严格目标治理、常规治理、过程理征地手续争创部级示范高中;中学建成了新校区,一期工程教学楼、学生宿舍楼、食堂、小卖部已完工投入使用,老校区的改造也基本完成,创省级实验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已验收达标,目前正积极进行省级示范高中验收预备工作;中学以80年校庆为契机,学校建设和发展日新月异;中学、中学、中学已成功创建为市级示范高完中,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戴帽高中历史。条件的改善不仅缓解了高中招生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4、各种改革不断深化,队伍建设卓有成效。一是教师的学历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由于教师的熟悉水平不断提高和政策上的鼓励,近年来,全县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在职培训,不断地增长了专业知识,全县学历达标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初中达到了94.4,高中达到了42.8。二是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专业教师比例更趋合理。我们每年都从小学中考调业务骨干到初中任教,从初中考调业务骨干到高中任教,从高校选聘优秀本科毕业生到各级中学任教,近年来还在外地招聘了优秀教师到高中任教,同时全县高中骨干教师流失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并出现了回流。三是教研活动效果显著,教师业务素质和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各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集体备课、结对子、教学视导、高初中联合教研、课题研究等办法,使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骨干教师的数量有了较大提高。四是加大了学校内部治理体制改革。校长的办学自不断得到加强,治理工作得到了强化,教职工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与按劳分配制更加落实,教职工的改革意识、竞争意识、生存意识、质量意识大大增强。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年来全县中学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是,与其他兄弟县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非凡是在总体发展水平、校际间差距、师资水平、治理机制和水平、高考质量等方面尤为突出,需要我们加倍努力。

初中业务副校长篇(6)

(一)认真开展开学工作督查

我县教育局与我室于2月23日至25日,抽调32名机关干部,按照责任区分工组成8个开学督查小组,对照《县2011年春季开学工作督查要点》,采取听汇报,检查资料,实地查看,走访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当场反馈检查情况等方式对全县63所中小学的入学保生、安全卫生、收费财务、政工、教学常规和94所民办幼儿园安全等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整改直至合格。

(二)加大队伍建设

我室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划分为5个责任区,聘请教育局机关业务精湛、经验丰富、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为兼职,负责对所辖区域内学校及幼儿园进行不定期随访检查、督导,规范其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打造懂业务、勤督导的队伍,我室对26名集中进行了业务培训。制定了《县责任区工作制度(试行)》(永政教督〔2011〕1号文件),明确了会议学习制度、工作制度、考核奖励制度。要求全县150个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悬挂了县责任区公示牌,向群众公布了咨询电话和电子邮箱,督促学校及幼儿园配合责任区开展工作,接受社会监督。

(三)配合上级领导进行调查研究

6月21日,县政协副主席吴来到我室,与我室工作人员座谈,针对本县义务教育合格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调研,寻求解决方法。我室副主任主任与局教科所所长,就义务教育合格校建设中存在的配套资金不足、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布局出现倒挂结构、引起新的不均衡等问题做了具体介绍分析。

二、开展专项督查

(一)开展控辍保学工作专项督查

今年4月,我室连同教育局基教股对该县三中、永茂、勺哈等13所初中学校的控辍保学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在督查中发现问题,推介经验典型,指导学校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

教育局副局长胡和县人民政府主任王分别带领一队督查组,通过进教室清点学生数、向老师和学生了解情况、检查异动手续等办法,掌握了基本情况。下一步,我室将对全县初中学校建立分类监控制度、建立控辍保学工作的科学导向机制,对辍学特别严重、校长无所作为的,教育局将对其实行诫免谈话,直至就地免职。

(二)稳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合格校建设督导评估迎检工作

由于认真学习、科学安排,我县、建设的14所合格学校全部通过省州督导评估。今年下半年,我县又有11所合格学校将迎来省州督导评估。为了迎接今年的督导评估,我室于5月12日,对来自保坪完小、首车小学等11所实施合格学校建设学校校长进行了业务培训。县教育局局长全智、副局长胡、县政府主任王出席会议并分别作了发言。

县政府副主任以软件资料收集为重点,带领参训人员学习了《自治州义务教育合格学校督导评估评分细则》。紧扣7个一级指标、37个二级指标,依照前两年迎检准备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从建立整理资料的领导小组、汇报材料的格式内容、档案盒编号排序等,都做了认真讲解,力求让学校通过细致的前期准备,完成各个记分点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全面准确地反映学校建设成果。

(三)不定期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视导

初中业务副校长篇(7)

1.大学教师岗位管理的价值判断

研究大学教师的岗位管理,必须考虑到大学教师的职业发展。在高等教育中,师资力量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之一,一所大学要想在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等方面成绩显著,彰显特色,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必不可少,世界知名大学无一例外地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据统计,2007年全国高校有专任教师71.7万人,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奖项和成果获得者有80%以上来自高校教师,有50%以上的自然科学方面的奖项和成果获得者来自高校教师。因此,为了提升大学自身的实力与地位,高校都优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要课题之一。而教师岗位管理聘任及晋升制度是遴选高质量教师并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开放、 务实、 有效的岗位聘任制度会为大学建造一扇宽敞之门,谋得或培养更多的各色各样的教育人才,实行大学教师岗位聘任制被视为高校教育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

大学教师岗位聘任管理及晋升制度的核心价值在于吸引、 留住人才以及促进教师发展。教师的岗位聘任管理最终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水平,反映了学校核心价值所在。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岗位聘任管理的主要思路是由评聘制向岗位聘任制转轨,逐步建立 “突出岗位、 严格考核、 按绩聘任、 优绩优酬” 的教师聘任新机制,[1]实现大学教师管理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并采取了诸如公开招聘、岗位聘任、合同聘用、非升即走等方式,希望优化教师队伍,增加教师之间的竞争,提高教师队伍的流动性,这些改革的初衷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具体的制度设计和实施办法有许多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迫切需要进行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衡量高校教师聘任和改聘的尺度,这是一个很基本的价值判断,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无论是科研型高校还是教学型高校对教师的考核越来越重视教师的研究水平。“不出版即死亡”(publish or perish)不仅出现在研究型高校,也出现在教学型高校中。科研能力与水平几乎成为大学教师的职业发展根据,而发表与出版也逐渐成为影响教师晋升的重要条件。许多人都批评现在大学绩效评估和岗位聘任晋升管理制度是最落后、最原始的“计件工资制”,它是一种非常不人性的管理制度,因为它将教师的所有行为都给量化了,教师完全成了机器,失去了自主,只能一天到头不停地去读啊、写啊,也不知道为什么写,写了有什么用。[2]这些制度背后体现的是绩效考核的量化指标以及目标的年限规定,其背后所隐含的理念在于强调利益的分配和市场竞争的“经济学”理念。这种理念主张通过精确计算和预先计算而选择最有效的手段去达到既定目标。它所关心的是行动的效果和实现目标手段的有效性,以及对手段和行为后果的计算。它所关注的主要是“存在是什么”的事实判断,而不是“存在应该是什么”的价值判断。[3]

2.大学教师岗位管理制度设计的价值选择

大学岗位编制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高校内部管理效率的尺度之一。岗位编制管理是对高校机构级别、类别、职能、规模,以及人员的结构、数量、职责的基本设定,反映了岗位编制制定者的价值取向。岗位编制是统筹兼顾和协调理顺内部管理关系的基本的价值选择。平衡协调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机构内部关系、编制管理与财政管理、组织(人事)管理的关系。

1927年6月,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第27条,明确将大学教员划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等。任职教员必须具有下列资格之一:助教须为国内外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有相当成绩者;在国学上有所研究者。讲师须为国内外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有相当成绩者;担任助教一年,成绩突出;在国学上有贡献者。副教授须在外国大学研究院研究若干年,获博士学位,有相当成绩者;任讲师满一年,有特别成绩,在国学上有特殊贡献者。教授须为担任副教授二年以上,有特别成绩者。

1939年7月,《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章程》第30条赋予该委员会很大的职权,其内容包括:(1)审议全国各大学学术研究事项;(2)建议学术研究之促进与奖励事项;(3)审核学士及硕士学位授予暨博士学位候选人之资格;(4)专科以上学校教员资格之审查等等。该《章程》规定,除教育部部长、次长及高等教育司司长为当然委员外,设聘任委员25人,其中由教育部直接聘任12人,国立专科以上学校、院校长选举13人。

自1940年(民国29年)至1948年(民国37年)7月,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前后共审查专科以上学校教员30批,计教授2728人,副教授1332人,讲师2151人,助教2903人,共计9114人。截至1945年4月,国立专科以上学校及国立研究机关科研人员共有教授及比照教授人数3198人,副教授及比照副教授人数1063人,讲师及比照讲师人数1647人,助教及比照助教人数1955人,教授占各类大学教员总数的比例达40.67%,其中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占各类大学教员总数的比例达43.10%,国立中央研究院教授占各类大学教员总数的比例达37.16%。《教育部检报国立专科以上学校教员及国立研究机关科研人员统计总表》(见表1)可以给我们以数量的认识。

进入21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获得了快速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获得政府与社会的共同认可。根据教育部官方网站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研究生培养机构近800个,普通高等学校增加到2300余所,教职工总数超过200多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363531人,正高级专任教师141999人,正高级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10.4%。教师队伍扩大了,但教授级专任教师比例却大大降低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我们设计岗位管理制度时必须要考量的,是大学的管理者必须要做出的价值选择。

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1999年1月1日起实行的《高等教育法》第47条规定:“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职务制度。高等学校教师职务根据学校所承担的教学、科学研究等任务的需要设置,教师职务设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第48条更是明文规定:“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以评定具备任职条件的,由高等学校按照教师职务的责任、条件和任期聘任。高等学校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由高等学校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这说明,《高等教育法》赋予高等学校具有聘任教师的充分自由,只有任职条件的限制,没有岗位比例的要求。

《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7】59号)第10条规定:高等学校管理岗位分为9个等级。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结构比例和各等级管理岗位的职员数量,根据高等学校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第13条规定: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根据地区经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以及高等学校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实行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高等学校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高等学校正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教授一级岗位、教授二级岗位、教授三级岗位、教授四级岗位,分别对应一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副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副教授一级岗位、副教授二级岗位、副教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教师岗位名称为讲师一级岗位、讲师二级岗位、讲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初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助教一级岗位、助教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级、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

《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限制了《高等教育法》赋予高等学校的自由度,设定了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的调控目标。

北京大学作为我国高校的旗帜,二十一世纪初始便先行先试,提出了系列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和讨论,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做出了初步尝试。《北京大学关于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的若干意见》(校发[2001]167号)第2条规定: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实行总量控制与结构比例控制。教学科研单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数按照2000年人事部下达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数执行。非教学科研系列实行结构比例控制,经学校批准下达年度指标。第3条规定:各单位进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的前提是有岗位空缺。《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暂行)规定》(校发[2004]21号)新聘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在助教岗位上工作2年之后,有两次申请晋升讲师的机会;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工作2年之后、具有硕士学位的讲师工作5年之后,有两次申请晋升副教授的机会;新聘副教授工作5年之后,有两次申请晋升教授的机会。如果第一次申请不成功,第二次申请须在相隔一年之后;如果第二次申请也不成功,属于固定聘期者,一年后不再续聘原岗位。从北京大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来看,这些措施基本上都是在西方大学比较流行、甚或普遍实行的、被很多人视为科学、合理、高效、可借鉴的制度。在美国绝大多数高校里实行终身教授制度,在取得终身教授之前“非升即走”(up-or-out)给人强大的压力。学衔较低的教师如在七年内不能晋升为副教授或教授就解聘。助理教授中能晋升为副教授的、副教授中能晋升为教授的一般只有50%。然而,类似制度在中国实行必须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和大学实情。无论“非升即走”还是“ 非升即转”,保证流动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有地方可以走、有途径可以转。只有入口没有出口,结果必然导致约束力的下降、管理执行力的缺失。激励制度要与约束机制一同起作用,方能成为保障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

古人说,人可皆为尧舜。古人还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在高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的科技知识远远超过了前人,而我们的人文知识似乎却远不如从前了。我们不能限制人才的发展,我们只能给人才的发展和成就创造条件。

教师职业从它本身的特点来看,应是相对稳定的。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明确指出:“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保证雇佣关系的稳定性是重要的。相对于随时有被解雇的危险和年年续约的合同方式,稳定的工作给了教师更大的学术自由。作为一种工资性的补偿,它可以把一些精英吸引到这种稳定的工作中来,即使相对于其他工作来说他们的工资较少。”学校毕竟是一个不太同于其他地方的所在,一定的宽松更适于思想的产生。一般认为:考古学家或诺贝尔奖获得者必须要有一个长期安定而又能宽容反复思考与失败挫折的学术氛围和研究环境,而实施聘任制度也许会影响甚至可能剥夺大学教师和研究者具有这种环境的可能性。既要讲究办学效益而实施聘任制,又要尊重大学教师的独立性和学术性,继续遵循“学术自由”、“专业自主”、“大学自治”的金科玉律,乃是当前发达国家推进大学人事制度改革的两难性课题。[4]所以,不合理的制度设计能够致使人们的畸形发展,合理的制度设计则能够造就学术大师。而造就学术人师的制度环境首先是宽容,即能够容忍大学教师的个性,容忍大学教师做出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而不要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教师,受统一化标准的支配,反而会使大学失去原有的魅力和活力。

3.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价值取向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前任院长张维迎在2004出版的《大学的逻辑》一书中指出:“在大学里只有教授是成品,其它的都是半成品。”而我们所建立的教师梯队,也正是希望助教晋升为讲师,讲师晋升为副教授,副教授晋升为教授。我们暂且不分析教授的增加会给高校增加多大的办学成本,就其编制管理的价值观而言,大学里不要更多的教授,体现的是有限配置教育资源的价值观;而大学里需要更多的教授,体现的是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的价值取向。

学者邱学青(2008年)在分析美国专职大学教师结构时,得出结论:“现在美国专职大学教师中教授、副教授、讲师的比例是483319,基本上是532的结构。高级职称占到了80%的比例。”大学教师的高、中、初级职称比例出现倒金字塔结构,并非政府和教师的一厢情愿,而是高等教育规律使然。陈永明在《大学教师聘任的国际比较》(2007年)一文中对各国大学教师现状进行了分析,如表2所示1。

大学教师数量和质量以及与学生的比例,反映了学生享受高等教育资源的程度。学生享受普通高等教师教育资源的程度=专任教师人数/学生人数,也就是师生比。这个比例,各普通高等院校的差别并不是太大。因此,各普通高等院校都能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如果比例太低(如超过1:20),就会受到教育部的黄牌警告。

学生享受高等教育教授、副教授教师资源的程度,即高级教师资源占有率=(教授人数+副教授人数)/学生人数,在这个层次上,各普通高等院校已有很大差别。学生享受优质高等教育教授资源的程度,即优质资源占有率=教授人数/学生人数,在这个层次上,各普通高等院校已有天壤之别。地方院校则不堪比较,大多数地方院校的在校学生人数已过万人,而教授人数则不过百人,优质资源占有率很低。(相关数据详见表3)

我们有必要让我们的大学生们,得到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一般的意义上,我们还是认为,教授是比副教授和讲师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大学教授作为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由于这资源的比例过低,有些大学的大学生很难听到教授讲课,这实际上是大学教育对大学教育受教育者的亏欠。

社会对产品质量、知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越来越不能容忍一般质量的产品和一般水平的知识。我们要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大学教师队伍。要创造更多高质量的产品、要创造更多高水平的知识,就需要更多高层次的人才。我们需要大量的高级知识生产者,才能使大量的高级知识生产成为可能。以中国“国球”乒乓球为例,正是由于我们有很多的“球手”,才能有很多的“高手”,才能造就“国手”。有很多的“国手”,才能保证乒乓球大国的地位。

从1998年到2009年,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由12.1万人增至61万人(2009年具有博士学历的专任教师为175872人,具有硕士学历的专任教师为434162人),增长4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由1.9万人增至17.58万人,增长825.3%。很多高校的入门条件已是非博士莫入,甚至实行教师队伍博士化,这等于消灭了助教。因此,大学教师的职业生涯绝大多数将从讲师开始,再从讲师晋升到副教授,最后从副教授晋升到教授。在学术组织中获得晋升,既是对大学教师学术能力的肯定,也是大学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讲师、副教授到教授,致使整个选择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成为一个必要的激励机制。

一般院校,尤其是地方院校,它们教授的数量始终有限。而作为重点大学,它们本可以配备更多的教授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可是却受到了教授比例(低的比例)这个“紧箍咒”的限制。在编制和岗位管理中,始终存在着“金字塔”式的旧观念和旧的价值观,受到了一般性思维和惯性思维的约束,实际上是受到了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的约束。既不给更多的教授编制,又让每一个副教授以下职称的教师“非升即走”(up-or-out),结果撞上了“南墙”,走进了“死胡同”,可见,这是一个不让成长的不良机制。实际上,这是没有道理的,是不科学、不合理、不人性的。

更为重要的是国外大学的教师高、中、初岗位的比例,只是一个统计结果,而不是制度设计或管理目标。而我们给出大学教师高、中、初岗位的比例,是完全出自计划经济的考虑。在大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以后,作为监管方的政府,不能干预大学聘任教授的数量。

为什么不学习欧美,超越欧美!为什么不能给大学教师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给他们“蓝天白云”让他们向更高的空间成长,而是要给他们“封顶”,制定一个“天花板”,限制他们的发展。我们要学习欧美,但不拘泥于欧美。

在大学的教师队伍中,教授多一点的价值,远远大于教授多一点的成本。那么,能不能使一个大学的教师队伍都是教授呢?理论上讲,这并无不可。我们不能容忍对教授能大材小用,或者为了节省工资待遇而卡住副教授向教授晋升。而且,这种工资待遇的金钱节约,效果并不明显,而损失却是显而易见的。那正是由于大学教师中教授数量的不足,导致大学教师中教授的稀缺,从而使教授中的一少部分人,产生傲慢的情绪和偏低的道德底线。学阀、学霸、学术腐败,指的就是这一少部分人,其他人,没条件。

我们要得到的是合格的教授,而不是强制规定某一人群中一定比例的高职称人口。因为,大学教师本身就是一个高知识密集的人群,他们的高职称人口的比例本身就应该很高。我们需要更多合格的教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建立宽松的评估奖励晋升职称之体系。让我们大学里的教授多一点,多一点,再多一点吧!这不仅是高校师生的共同心声,也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

一流教师队伍的成长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环境,没有适宜的环境和制度文化是不可能造就出一流的教师队伍来的。为此,政府和大学管理者都必须关心大学教师发展成长,为大学教师发展创造一个更好发挥其才能的理想环境。把大学教师的自我提高和发展,培养高水平的师资,作为大学教育的根本价值。甚至不惜集中一切资源而为之。让高校教师安心教学和研究,学生安心读书和毕业,形成教育因素间的良性循环。

总之,如果大学教授的质量可以衡定,那么,大学之间的竞争,完全取决于各校拥有教授的数量。大学必须培养出数量众多合格的教授,才能满足大学教育的需要,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既符合高等教育规律,也符合大学教师职业发展预期,更符合大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大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问题解决好了,大学教师的职业发展前途问题解决好了,大学的也就办好了。

参考文献:

[1]周春燕.教学科研型大学教师岗位聘任研究刍议[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6):102

[2]王洪才.关心大学教师发展,促进高水平大学成长[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1):13

[3]李运庆.中国大学制度改革的理性基础[J].时代人物,2008(4):40

[4]陈永明.大学教师聘任制是把双刃剑[J].集美大学学报,2003(9):13-14

[5]陈永明.大学教师聘任的国际化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7(2):37-40

[6]张维迎.大学的逻辑「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7]林杰.美国大学教师发展运动的历程、理论与组织[J].比较教育研究,2006(12)

[8][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9][美]罗伯特・伯恩鲍姆.大学运行模式[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10][美]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M].中信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

[11]周刚,杨力行.高校编制管理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8(1)

[12] 榕南.西方大学教师晋升条件的历史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

注 释:

1.美国大学教师主要有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讲师;英国大学教师主要有教授、准教授、高级讲师、讲师以及其他一些教育研究工作者,表2中英国的副教授数据即是准教授数据。法国大学教师主要有教授、副教授、助教。德国大学教师(从事学术性、艺术性教育研究的专职人员)主要有教授(C4级相当于教授, C3级相当于副教授,C2级相当于讲师)、学术助教、艺术助教以及学术合作者、艺术合作者、特别任务教师。表2数据教授包括了(C4,C3,C2级)

作者简介:

曹 仓(1959-),男,汉,甘肃人,副教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初中业务副校长篇(8)

2. 在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时间中向优秀教师学习,认识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树立和巩固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

3. 通过实习,全面检查我们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改进措施,以促进我们的教学能力。

二、教育实习时间安排

我们的教育实习时间为八周,自2009年9月20日至11月15日。我们把时间分为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6月下旬至9月20日,课余时间)

(1) 实习队召开全体成员会议,选定正副队长,落实正副队长的职责。及大家相互认识交流。

(3) 了解学校情况,准备踩点要了解的问题。

(4) 准备调研方案。

(5)讨论在实习期间有可能举办的活动,并落实各队员的主要责积。

(6)踩点完毕,开例会,向队员说明学校祥细情况和注意事项。后勤副队长安排宿舍,按"自由组合,合理分配, 服从安排"的原则分配宿舍人员,按"自愿,明主"原则选出舍长。舍长按队规灵活安排舍务。

(6) 由后勤副队长做好财务和交通安排。

(7) 初定9月19日出发。

2.见习阶段(9月20日至9月25日)

(1) 9月19日,全实习队于中午到校,后勤副队长同舍长协助安排队员购买日用品、安排食宿,各宿舍开展清洁卫生工作,教学副队长带同学熟悉办公室和试讲地点。

(2) 晚上分别请实习学校领导、科组老师、班主任介绍学校、科组、班级的基本情况,请优秀老师介绍教育、教学的好经验,了解实习学校各项工作和各种规章制度。

(3) 9月21日早上,队员跟随原班主任、组长到班与学生见面,并从即日起参加班级活动,了解学生思想、学习情况,在原班主任指导下指定班主任工作计划。

(4) 听原科任老师的课,参加科组教研活动。

(5) 在原科任老师指导下进行备课、预讲。

(6) 准备班会内容。

3.实习阶段(9月28日至11月6日)

(1) 上好试教课,同组实习生或全组队员可互相听课,做好听课记录,开好评议会,认真总结经验,做好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2) 继续认真备课,写教案,预讲,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3) 及时批改作业,了解教学效果,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

(4) 做好班主任日常工作,按计划开展各项活动。

(5) 国庆假期开展调查研究和教育科研工作,收集整理资料,为做好总结作准备。

4.总结阶段(11月9日至11月15日)

(1) 每个队员写工作总结和个人鉴定。

初中业务副校长篇(9)

二、重点工作:

1、组织实施2015年“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及市专项培训。

认真总结经验,发扬优势,高标准、高质量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发挥“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的引领示范作用。

2、拓宽教育管理干部培训面。

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副校长任职、提高培训;幼儿园园长、副园长任职培训;学校继续教育业务负责人培训、中小学教务主任业务培训;中学德育主任培训;学校党务干部、法制辅导员专题培训;学校财务人员培训;中小学图书管理员、实验室管理员业务培训。

3、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程,举办第三期心理健康指导师培训,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4、继续开展义务教育学校体育、美术、书法教师专项培训。

5、根据省、市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继续组织开展“有效教学模式”全员培训,启动“有效学习评价”专题全员培训。

6、开展班主任素质提升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岗位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对尚未参加培训的中小学班主任进行轮训。

7、遴选中小学骨干教师,实施进高校集中培训工程。

8、继续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全员培训。

9、完成小学教师的集中培训和送培送教活动。

组织安排没有参加市级远程培训并且学时没有达到72学时的小学教师参加24学时的集中培训和送培送教活动。

10、为推进教育信息化,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具体由电教馆组织实施)。

三、具体安排:

一月份:1、总结2014年干训师训工作,整理档案;

2、督促参加远程培训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完成线上学习任务。

二月份:拟定2015年干训师训工作要点。

三月份:1、研制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副校长任职培训方案;

2、研制幼儿园园长、副园长任职培训班方案;

3、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美术教师教学技能培训。

四月份:1、举办初中骨干班主任培训班;

2、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副校长任职培训;

3、举办幼儿园园长、副园长任职培训班。

五月份:1、开展小学教师集中培训、送培送教活动;

2、开展书法教师培训;

3、举办中学德育主任培训班;

4、拟定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副校长提高培训班方案。

六月份:1、“有效教学模式”校本研修评估验收工作;

2、制定2015-2016学年度“有效学习评价”专题全员培训实施方案及培训指导意见;

3、分项目落实国培、省培计划,完成信息上报工作。

七月份:1、开展中小学第三期心理健康指导师培训班;

2、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副校长提高培训班;

3、组织安排中小学校财务人员培训;

4、举办党务干部培训班;

5、开展小学、初中骨干教师进高校集中培训活动;

6、完成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录入。

八月份:1、举办中小学校幼儿园继续教育业务负责人培训班;

2、举办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员业务培训班;

3、举办中小学图书管理员业务培训班;

4、举办中小学法制辅导员业务培训班;

5、举办中小学教务主任业务培训班。

九月份:1、各中小学校幼儿园上报校(园)本培训方案,市教师进修学校审核;

2、更新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信息档案;

2、组织安排市级远程培训报名等相关工作。

十月份:1、开展国培远程培训,做好过程管理工作;

2、开展市级远程培训,做好过程管理工作。

十一月份:1、开展义务教育学校体育教师培训;

2、继续做好国培远程培训,做好过程管理工作;

3、继续做好市级远程培训过程管理工作。

初中业务副校长篇(10)

全面推进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机制,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通过笔试、面试、综合素质考核与公示等步骤进行。根据工作需要,在竞争上岗入闱人选中择优选拔校长补充到空缺岗位。

二、报名对象及条件

现任初中副校长,并经2016年及2017年中小学班子考察民主推荐、组织审核确定的校长后备人选;高(完)中、进修学校中层干部,并经2016年及2017年中小学班子考察民主推荐、组织审核确定的中青年后备干部人选;在县教育局机关(含下属事业单位)任职的副股级以上干部。上述人员中具备下列条件者可以报名。

1.须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具备初中及以上层次的教师资格、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年龄45周岁以下(1971年12月31日后出生)。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勤政廉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质。

3.爱岗敬业,业务素质高,在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在师生中有较高的威望。

4.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报名:

(1)两年内本人受过党纪、政纪处分,或正在立案审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或两年内学校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严重违纪事件、严重违反师德师风行为或师德考核不合格等“一票否决”事项的直接责任人;

(2)两年内由于本人工作失职,给单位或学校造成不良影响;

(3)在中小学任职,未担任课程,不在教学第一线;

(4)本年度综合考评全县同类学校排名倒三(县直同类学校排名倒一)且低于同类学校平均分70%以下的学校的后备人选。

三、报名有关事项

1.报名时间与地点:2017年8月7日上午8:30—12:00在县教育局二楼会议室。

领取准考证时间:8月8日上午8:30-9:00在县教育局二楼会议室。

2.报名须带材料:

(1)报考介绍信(样本另行下发,见各校邮箱)、本人身份证、毕业证、教师资格证、职称资格证的原件及其复印件;

(2)两张近期小两寸免冠彩色照片;

(3)加分项目的荣誉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3.报名时须填写《报名登记表》,如实申报业绩加分部分的项目。报名资格由县新任中小学校长竞争上岗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四、业绩考核加分

(一)任职考核加分,9分封顶,加分项目如下:

1.任副股级及以上职务资历得分=任职年限×0.5分,3分封顶。

有2所以上学校任副校长职务经历(含交流轮岗经历)且考核为合格以上的,任副股级及以上职务资历得分=任职年限×1分,3分封顶。

2.任课情况评价考核,满分为6分,评分办法如下:

(1)近三年担任班主任的得3分(每年1分,未担任班主任的不得分)。

(2)完成规定的课时量和工作量,近三年担任中考或高考文化考试学科课程的得3分(所任学科与所学专业相一致的视同为考试学科课程计算得分),担任其它学科课程的得2分;属教育局机关副股级干部,经考核为合格以上的,此项得3分。未完成规定的课时量和工作量的,此项不得分。

(二)业绩加分,3分封顶,加分项目和分值如下(同类项目不重复计加,仅取分值较高者):

五、笔试

1.时间地点:2017年8月8日上午9∶30---11∶30,县实验小学四楼会议室。

2.笔试内容:(1)理论基础知识占70%(含时事政治、教育政策法规、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技术);(2)申论(教育类素材)占30%。总分为100分。

六、面试

1.面试对象:根据岗位职数,按笔试成绩(含任职考核加分成绩)由高分到低分1∶6确定。

2.时间与地点:另行通知。

3.形式与内容:面试分为演讲和答辩两部分,分值为100分。

七、综合素质考核

面试后,根据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之和,由高分到低分按1∶3确定考核人选。考核由县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对入闱人选按照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考核评分,总分为100分。

八、公示

按笔试成绩40%、面试成绩30%、综合素质考核成绩30%,加上业绩考核加分合成总成绩,由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按“岗位职数加一”为岗位侯选人,报领导小组研究后,由县教育局党组讨论决定拟任职公示人选。公示无异议者为聘任校长人选,公示有异议并经领导小组调查核准属实者,将取消其资格。

九、任命

公示对象无异议者,报经领导小组审定后,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到农村中小学任校长职务,按组织程序任命(试用期一年)。

初中业务副校长篇(11)

一、省、市2005年高中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市高中阶段教育工作会于11月8日上午在市教育宾馆七楼会议室隆重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人大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出席了会议。各县市(区)分管教育的副书记、副县长、教育局局长、分管副局长、教育股股长、教研室主任、高完中校长、职业中学(含民办教育机构、职专)校长参加了会议。会上,××部长、××副主任、××副市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市教育局局长××对过去一年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发展我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对策和措施;包括我县××中学、××职专等六所学校进行了交流发言。市上对2005年高中阶段育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进行了表彰,我县综合评价居全市第二名,荣获二等奖;××中学、××中学、××中学、职业中专均在会上受到了表彰。

××部长在会上要求,各地各校必须深化熟悉,切实增强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紧迫感;突出重点,扎实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改革与发展;强化保障,努力开创高中教育发展新局面。××副市长客观评价了我市高中教育工作,要求把握形势,牢牢抓住当前高中教育难得的发展机遇,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全市高中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局长在讲话中回顾了过去一年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的成绩和问题,提出了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对策和措施,要求做强做大普通高中,加快名校建设,积极争创各级示范性高中,采取措施,将农村高中办好,加强薄弱农村初中的建设,促进高中教育均衡发展。要扩大职教的办学规模,千方百计把“块头”做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高教育协调发展。会议要求我市在2008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比全省提前两年),初中毕业升高中的比例要达85以上。全市还要创建四所部级示范高完中,四所省级示范高完中,我县的××和××分别纳入了创“国示”和“省示”高完中之列。

会上,市教育局副局长××同志传达了今年4月中旬在××县召开的省农村高中教育现场会精神。省教厅厅长××对今后几年高中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四点要求,即一是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多形式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二是要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建立发展高中教育的多元体制,统筹资源,优化配置,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办民办高中;三是要树立成本意识、效益理念,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并驾齐驱,提高高中办学效益、质量;四是各级政府要积极承担起发展高中教育的职责,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确保全省2010年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省教厅副厅长××总结了××发展农村高中教育的作法和经验,即一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具体抓了“五个到位”:领导重视到位,政策落实到位,经费投入到位,扶助措施到位,融资机制到位;二是科学规划布局,优化高中教育结构;三是创新发展思路,营造发展环境;四是发展优质高中,带动农村高中,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五是创新体制,实现高中办学多元化发展。

二、过去一年来我县中学教育工作回顾

(一)工作取得的成绩

1、教学质量稳步攀升。各学校进一步抓好了教学这个中心工作,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教学质量进一步有了提高。今年初中毕业会考,我县为不暴露优质生源,在严格评分标准的情况下,总平均分仍然连续第五次蝉连全市第一,七科文考人平分、及格率均遥遥领先第二名几十分。高考同样也得到了突破,在全省考生人数大幅增加、考试规模进一步扩大而全省招生人数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在全县相当部分优质生源外流的不利条件下,广大干部及教职工同心同德,励精图治,协同作战,辛勤耕耘,高考取得了辉煌成绩。从纵向对比看,今年高考本科上线达1427人,比2004年净增286人,增长比例达25.1;比2001年净增1021人,增长比例达251.5。今年上重点线168人,比2004年净增35人,增长比例达26.3;比2001年净增77人,增长比例达84.6。全县上重点、本科、专科线共5070人,上线率98.83,比去年净增1449人,增长比例达40,以上几项增长速度均超过全国、省、市平均增长速度。从横向对比看,以武胜中学为例,今年首次超过××一中、××中学,取得了历史性的新突破,居全市“省示”高完中第三位。

2、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按照布局调整规划,各学校切实抓好了学校自身发展,一般学校重点加强了校内规范化建设,重点学校切实抓好了规模的扩张,各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从初中学校看,主要表现在一是寄宿制教育发展较快,不少学校抓住机遇,切实解决学生上学路程远、行路不方便的困难。近年来,全县初中新增寄宿制学校13所;二是学校规范化建设得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校风校貌得到改变;三是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不断更新,现代化教学更为普遍。全县初中普及了计算机教学,绝大多数初中安装了远程教育地面接受装置。从高完中看,主要表现在一是校园占地面积和校舍面积不断扩大。2005年,全县高完中及职专占地面积达到692.9亩,比2003年净增123亩,增幅为21.6;校舍面积达到23.6万平方米,比2003年净增7.5万平方米,增幅为46.5。二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普高招生6175人,初中毕业生升普通高中率58,高中在校生15054人,平均办学规模为2150人;2004年,普高招生6540人,初中毕业升普通高中率61,高中在校生16966人,平均办学规模2430人;2005年,普高招生7069人,初中毕业生升普通高率为66.3,高中在校生19119人,平均办学规模2730人。三是办学档次不断提高。××中学在成功创办为省级示范高完中后,继续加大发展速度,新建的近6000平方米的教学楼投入使用,青少年活动中心装修已基本完成,学生食堂也已投入使用,目前正在积极申请贷款办理征地手续争创部级示范高中;××中学建成了新校区,一期工程教学楼、学生宿舍楼、食堂、小卖部已完工投入使用,老校区的改造也基本完成,创省级实验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已验收达标,目前正积极进行省级示范高中验收预备工作;××中学以80年校庆为契机,学校建设和发展日新月异;××中学、××中学、××中学已成功创建为市级示范高完中,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戴帽高中历史。条件的改善不仅缓解了高中招生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3、各种改革不断深化,队伍建设卓有成效。一是教师的学历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由于教师的熟悉水平不断提高和政策上的鼓励,近年来,全县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在职培训,不断地增长了专业知识,全县学历达标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初中达到了94.4,高中达到了42.8。二是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专业教师比例更趋合理。我们每年都从小学中考调业务骨干到初中任教,从初中考调业务骨干到高中任教,从高校选聘优秀本科毕业生到各级中学任教,近年来还在外地招聘了优秀教师到高中任教,同时全县高中骨干教师流失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并出现了回流。三是教研活动效果显著,教师业务素质和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各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集体备课、结对子、教学视导、高初中联合教研、课题研究等办法,使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骨干教师的数量有了较大提高。四是加大了学校内部治理体制改革。校长的办学自不断得到加强,治理工作得到了强化,教职工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与按劳分配制更加落实,教职工的改革意识、竞争意识、生存意识、质量意识大大增强。

(二)工作的成功经验

1、政府主导,部门协调,构筑了中学教育发展的平台。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中学教育的发展。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学校现场办公,解决学校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带队慰问高三教师,了解教学及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解决学校实际困难;各乡镇党政加强了学校的周边环境治理;相关部门整体联动,协调统一,齐心协力,构筑了××中学教育发展的平台。

2、加强了对教学工作的治理和指导。初中抓质量思路清楚,目标具体,措施到位。各教办下达目标准确,过程控制做了了心中有数,评价激励较为科学。一是狠抓了班级常规治理;二是月考核与奖惩挂钩,逗硬落实;三是全县实行了抽考,片区内统一阅卷和评价,细致到教师人头;四是常规教研活动扎实有效。高中重点抓好了毕业年级教学及治理,一是治理网络健全,教育局、各学校均成立了高三领导小组,形成了局高三领导小组校高三领导小组校高三年级组校高三学科组的高三质量治理网络,层层落实责任;继续实行了毕业班工作月报制及每月定期召开研讨会制度;落实了领导定点联系高中学校、高中学校领导联系年级,及时协调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二是抓好高三教学工作的指导。局组织了“高中教学视导团”,对全县高中进行了视导,对毕业班通过随堂听课、听汇报、与师生座谈、查看相关资料等形式剖析学校的教学治理、常规教学、教育科研及教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研室组织了两次高三诊断性考试,及时提供高考信息、资料;根据高考改革发展新情况,重新制定了全县高考奖励方案,激发了高三教师工作热情。

3、各学校工作开展得细致高效。一是通进艰辛工作,各高完中、初中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基础设施、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教学楼及学生宿舍、实验设备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等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求,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更加优越。二是各校均坚持了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向治理要质量要效益的原则,在严格目标治理、常规治理、过程理征地手续争创部级示范高中;××中学建成了新校区,一期工程教学楼、学生宿舍楼、食堂、小卖部已完工投入使用,老校区的改造也基本完成,创省级实验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已验收达标,目前正积极进行省级示范高中验收预备工作;××中学以80年校庆为契机,学校建设和发展日新月异;××中学、××中学、××中学已成功创建为市级示范高完中,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戴帽高中历史。条件的改善不仅缓解了高中招生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3、各种改革不断深化,队伍建设卓有成效。一是教师的学历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由于教师的熟悉水平不断提高和政策上的鼓励,近年来,全县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在职培训,不断地增长了专业知识,全县学历达标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初中达到了94.4,高中达到了42.8。二是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专业教师比例更趋合理。我们每年都从小学中考调业务骨干到初中任教,从初中考调业务骨干到高中任教,从高校选聘优秀本科毕业生到各级中学任教,近年来还在外地招聘了优秀教师到高中任教,同时全县高中骨干教师流失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并出现了回流。三是教研活动效果显著,教师业务素质和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各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集体备课、结对子、教学视导、高初中联合教研、课题研究等办法,使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骨干教师的数量有了较大提高。四是加大了学校内部治理体制改革。校长的办学自不断得到加强,治理工作得到了强化,教职工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与按劳分配制更加落实,教职工的改革意识、竞争意识、生存意识、质量意识大大增强。

(二)工作的成功经验

1、政府主导,部门协调,构筑了中学教育发展的平台。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中学教育的发展。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学校现场办公,解决学校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带队慰问高三教师,了解教学及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解决学校实际困难;各乡镇党政加强了学校的周边环境治理;相关部门整体联动,协调统一,齐心协力,构筑了××中学教育发展的平台。

2、加强了对教学工作的治理和指导。初中抓质量思路清楚,目标具体,措施到位。各教办下达目标准确,过程控制做了了心中有数,评价激励较为科学。一是狠抓了班级常规治理;二是月考核与奖惩挂钩,逗硬落实;三是全县实行了抽考,片区内统一阅卷和评价,细致到教师人头;四是常规教研活动扎实有效。高中重点抓好了毕业年级教学及治理,一是治理网络健全,教育局、各学校均成立了高三领导小组,形成了局高三领导小组校高三领导小组校高三年级组校高三学科组的高三质量治理网络,层层落实责任;继续实行了毕业班工作月报制及每月定期召开研讨会制度;落实了领导定点联系高中学校、高中学校领导联系年级,及时协调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二是抓好高三教学工作的指导。局组织了“高中教学视导团”,对全县高中进行了视导,对毕业班通过随堂听课、听汇报、与师生座谈、查看相关资料等形式剖析学校的教学治理、常规教学、教育科研及教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研室组织了两次高三诊断性考试,及时提供高考信息、资料;根据高考改革发展新情况,重新制定了全县高考奖励方案,激发了高三教师工作热情。

3、各学校工作开展得细致高效。一是通进艰辛工作,各高完中、初中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基础设施、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教学楼及学生宿舍、实验设备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等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求,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更加优越。二是各校均坚持了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向治理要质量要效益的原则,在严格目标治理、常规治理、过程理征地手续争创部级示范高中;××中学建成了新校区,一期工程教学楼、学生宿舍楼、食堂、小卖部已完工投入使用,老校区的改造也基本完成,创省级实验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已验收达标,目前正积极进行省级示范高中验收预备工作;××中学以80年校庆为契机,学校建设和发展日新月异;××中学、××中学、××中学已成功创建为市级示范高完中,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戴帽高中历史。条件的改善不仅缓解了高中招生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3、各种改革不断深化,队伍建设卓有成效。一是教师的学历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由于教师的熟悉水平不断提高和政策上的鼓励,近年来,全县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在职培训,不断地增长了专业知识,全县学历达标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初中达到了94.4,高中达到了42.8。二是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专业教师比例更趋合理。我们每年都从小学中考调业务骨干到初中任教,从初中考调业务骨干到高中任教,从高校选聘优秀本科毕业生到各级中学任教,近年来还在外地招聘了优秀教师到高中任教,同时全县高中骨干教师流失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并出现了回流。三是教研活动效果显著,教师业务素质和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各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集体备课、结对子、教学视导、高初中联合教研、课题研究等办法,使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骨干教师的数量有了较大提高。四是加大了学校内部治理体制改革。校长的办学自不断得到加强,治理工作得到了强化,教职工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与按劳分配制更加落实,教职工的改革意识、竞争意识、生存意识、质量意识大大增强。

(二)工作的成功经验

1、政府主导,部门协调,构筑了中学教育展的平台。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中学教育的发展。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学校现场办公,解决学校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带队慰问高三教师,了解教学及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解决学校实际困难;各乡镇党政加强了学校的周边环境治理;相关部门整体联动,协调统一,齐心协力,构筑了××中学教育发展的平台。

2、加强了对教学工作的治理和指导。初中抓质量思路清楚,目标具体,措施到位。各教办下达目标准确,过程控制做了了心中有数,评价激励较为科学。一是狠抓了班级常规治理;二是月考核与奖惩挂钩,逗硬落实;三是全县实行了抽考,片区内统一阅卷和评价,细致到教师人头;四是常规教研活动扎实有效。高中重点抓好了毕业年级教学及治理,一是治理网络健全,教育局、各学校均成立了高三领导小组,形成了局高三领导小组校高三领导小组校高三年级组校高三学科组的高三质量治理网络,层层落实责任;继续实行了毕业班工作月报制及每月定期召开研讨会制度;落实了领导定点联系高中学校、高中学校领导联系年级,及时协调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二是抓好高三教学工作的指导。局组织了“高中教学视导团”,对全县高中进行了视导,对毕业班通过随堂听课、听汇报、与师生座谈、查看相关资料等形式剖析学校的教学治理、常规教学、教育科研及教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研室组织了两次高三诊断性考试,及时提供高考信息、资料;根据高考改革发展新情况,重新制定了全县高考奖励方案,激发了高三教师工作热情。

3、各学校工作开展得细致高效。一是通进艰辛工作,各高完中、初中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基础设施、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教学楼及学生宿舍、实验设备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等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求,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更加优越。二是各校均坚持了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向治理要质量要效益的原则,在严格目标治理、常规治理、过程治理、绩效治理上想了很多办法,健全了规章制度,治理上有了进一步创新。非凡是对毕业班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检查、有总结,治理较为落实,各校都有一套适合自己校情的具体抓法,这些办法很有特色也很有实效,值得进一步总结、完善。三是培育了一支务实敬业的教师队伍。各初中的领导和教师辛勤工作,教学效果显著,为高中培养了优质生源。同时他们顾大局、识大体,在保证优质生源不外流上了做了大量工作。乐善片各学校凡是发现了有干扰招生秩序的,立即层层上报并及时处理;烈面教办何山林主任下到辖区每一所学校去宣传招生政策,确保了招生秩序的井然。各高完中(包括职业中专)领导班子紧密配合,团结协作;教师积极向上,忘我工作,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总结的。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年来全县中学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是,与其他兄弟县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非凡是在总体发展水平、校际间差距、师资水平、治理机制和水平、高考质量等方面尤为突出,需要我们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