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两个全覆盖工作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12-01 21:26:13

两个全覆盖工作总结

两个全覆盖工作总结篇(1)

一、推广“四个覆盖”工作开展情况

学习肃宁经验后,结合我乡实际,我们按照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使“四个覆盖”工作机制在全乡逐步实现。截至目前,全乡27个村庄全部实现覆盖。加强党组织建设全乡共建党组织27个,新发展党员22人。基层民主组织建设方面,全乡27个村均成立了村民代表大会,全乡27个村全部实行了村财乡管,监督委员会签字报账,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干部一个清白。经济合作组织方面全乡共有各种专业合作社5个,现已成为带动全乡农业经济发展的龙头。综治维稳方面,全乡划分了综治小区,全乡27个村均成立了巡逻队,负责村内巡逻,队员总数89人。

二、推广“四个覆盖”取得的成绩

通过推广“四个覆盖”工作以来,龙华店乡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发挥,农村安定和谐,各项经济事业蓬勃发展,综治维稳组织方面,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5起,全部在乡村两级得到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量较同期下降近70%,尤其是基层民主建设方面的改进,村民代表说了算,让群众的心更顺了,得到群众的普遍赞扬。

三、工作中的主要做法

在推广过程中,为确保增强活力加强效果,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使“四个覆盖”工作更加生动有效。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立足各村实际制定了推广“四个覆盖”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使每名村干部对推广“四个覆盖”工作任务做到目标清楚,责任明确。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随时随地为群众提供帮助,解决群众困难。乡党委、政府定期召开推广“四个覆盖”工作调度会,了解村情民意,及时掌握“四个覆盖”推广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督导跟进,确保创建“四个覆盖”工作不走过场。为包村单位和工作人员搞好服务,力促“四个覆盖”向纵深推广。

两个全覆盖工作总结篇(2)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烤烟生长前期提温保墒以及降低肥料流失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一是烟株陡长,生育期缩短,干物质积累不足,烟叶内在质量不协调;二是连续多年盖膜,土壤中残存的地膜越来越多,造成严重 “白色污染”;三是盖膜后由于膜下水分、温度比较适宜,根系上翻,在大田后期高温、高湿下容易促使根系老化,烟株早衰;四是地膜覆盖前期烟株根系不下扎,吸收不到底层肥料,揭膜后根系又急剧下扎大量吸收肥料,导致肥料吸收相对滞后,吸收的肥料主要集中供应了上部烟叶,导致上部叶过厚、烟碱含量过高的突出问题。

烤烟地膜覆盖的负面效应日愈明显,另辟覆盖途径已势在必行。根据邵武市烟―稻轮作区稻草来源丰富的区域优势,充分利用资源,推广稻草覆盖,降低生产成本投入,为烟叶环保生产、提质增效的前瞻性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保证烟区烤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意义重大。

1推广情况

2003年,和平镇平潭村的一户烟农在生产中发现,稻草覆盖的烟叶在生育后期病害发生非常低,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明显好于地膜覆盖,但产质效益较地膜覆盖的低。邵武分公司获悉这个发现,连续5年在平潭村通过定位试验,进行技术的配套研究,烟叶效益明显得到提高,使稻草覆盖的优势逐渐表现出来。

近年来,稻草覆盖技术使用主要以和平镇坎头村为主,逐渐辐射到附近村落和乡镇。规模也从2004年的2户,14亩,户均面积7亩,发展到2009年的36户,总面积为620亩,户均面积17.2亩。说明稻草覆盖作为一项新型的技术,随着其优势的不断挖掘,已逐渐为烟农所认可。

2应用效果

2.1 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

稻草覆盖栽培的土壤容重低于地膜覆盖栽培,达13.5%,总孔隙度高于地膜覆盖栽培,达到11.7%。说明经过5年的稻草覆盖栽培,土壤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除速效钾略有下降外,其余养分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均有升高的趋势。产生差异的原因特别是速效钾含量下降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2 调节土壤温湿度

两种覆盖方式地表(5cm)温度变化规律基本相似。稻草覆盖在揭膜前的地温均明显低于地膜覆盖,造成稻草覆盖烟株前期地上部生长较慢,但利于地下部根系的生长。揭膜之后,二者地温基本一致。进入成熟期,两种覆盖方式地温差异明显加大,稻草覆盖的地温基本处于适宜范围,这也是后期根茎病害明显降低的原因。

稻草覆盖土壤含水量在伸根期、旺长期、成熟后期之间的变幅较地膜覆盖小。稻草覆盖旺长期含水量高于地膜覆盖,而成熟后期又限制了一定的水分,使得水分含量处于适宜的范围内,有利烟株生长。因此稻草覆盖在相对缺水时具有较强保水性能,在雨量较多时具有保护地表,防止雨水冲刷积涝性能。

总之,稻草覆盖在烤烟生长前期保温性能不如地膜覆盖,但对烤烟生长中后期高温及干旱有明显的缓冲作用,烤烟整个生育期稻草覆盖的土壤水分和温度变幅明显降低,维持适宜于烤烟生长的土壤温湿度的天数明显提高。

2.3 烟株农艺性状得到改善

稻草覆盖在前期低温多雨的情况下,烟苗来势稍慢而使烤烟的生育期相应推迟5~7 d,有利于烤烟对营养物质的积累和烤烟品质的改善。2003年~2008年,稻草覆盖均比地膜覆盖晚4~8d进入团棵,且下部叶单叶重高出0.2~0.5g。但进入旺长后生长迅速,各农艺性状指标开始接近甚至超过对照。表明稻草覆盖有利于烤烟下部叶干物质积累和大田中后期的生长发育。

2.4 促进烟株根系发育

全生育期覆盖稻草,能调节墒情,促进根系发育、下扎,提高了根系的发达程度,根系分布和分根支数都较多;而地膜覆盖由于前期保温、保湿性能强,膜下水分向上蒸发,根系上翻,影响了后期的下扎强度和幅度,并且部分上翻根系因为膜内高温容易产生早衰,影响根系干重。

2.5 减少根茎病害的发生

从2004年至2008年,青枯病和黑胫病的发生逐年下降,且稻草覆盖比地膜覆盖分别低30%和50%。同时病指也逐年降低,且稻草覆盖比地膜覆盖分别低61%和57%。说明,稻草覆盖可有效降低根茎病害的发生,其原因可能是:地膜内的高温高湿,为病菌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地膜内的水气流动也有利于交叉感染,产生连锁侵染;地膜覆盖栽培白色部分的的杂草多,通过田间锄草及揭膜培土等农事操作多,容易伤害根系,造成青枯、黑胫等土传病害的发生。而稻草覆盖由于烟株生长的土壤的通透性能好,病原菌繁殖扩散的条件相对较差,再加上不进行中耕培土,防止了对烟株根系的伤害,因而其发病较轻。

2.6 改善烟叶的外观质量

与地膜覆盖相比,稻草覆盖的X2F、B2F颜色鲜亮,色度增强;C3F身份、油份、色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B2F的叶片结构明显得到改善,收购中易上等级。这说明稻草覆盖通过改善土壤温湿环境,根系发达,能够使烟株养分吸收平衡,更易烘烤,桔黄烟比例增加,从而提高烟叶的外观质量。

2.7 提高经济效益

从亩产量、亩产值上看,在2003年、2004年的两年中,稻草覆盖均低于地膜覆盖,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从2005年到2008年,均高于地膜覆盖栽培,产值差异显著。

从2003年到2008年,稻草覆盖除2004年的均价、上中等烟比例略低于地膜覆盖外,其余年份中,均高于地膜覆盖,其中2007年和2008年的上中等烟比例差异达显著水平。

综上说明, 稻草覆盖烘烤特性较好,能够显著提高烟叶外观质量,改善烟叶的等级结构,在收购中保证了较高的均价,从而使烟叶亩产值也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在2003年、2004年,稻草覆盖的产质效益低于地膜覆盖,这可能是与当时配套的各项技术不相适应,2005年以后,通过不断的摸索和试验,形成了一套比较健全的稻草覆盖技术体系,有效地提高了烟叶产质效益。

2.8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

两种覆盖方式的烟碱、总氮、K2O、淀粉均处于适宜范围内;还原糖和总糖,地膜覆盖方式的均高于稻草覆盖,只有稻草覆盖中的X2F、B2F处于适宜范围内;氯含量总体偏低,糖碱比总体偏高。因此,综合比较分析,稻草覆盖方式的各化学成分比地膜覆盖方式更加协调。

2.9 烟叶评吸质量更佳

与地膜覆盖相比,稻草覆盖的香气特征较明显,香气优雅,清甜香气较突出,烟气细腻柔和、湿润感较强,杂气较轻,刺激性较小,余味较舒适干净。从总体质量档次来看,以稻草覆盖的X2F和B2F较好,可用性较强、烟叶配伍性较好,满足卷烟工业企业的需求。

2.10 减少用工及降低成本

通过调查和统计可以发现,稻草覆盖栽培与地膜覆盖栽培相比,地膜覆盖在整畦覆盖环节需要多花0.5个工,其主要是在压膜上;在追肥环节上,稻草覆盖因多一次追肥次数,约要多花0.5 个工;稻草覆盖只需进行小培土,不象地膜覆盖要进行掀膜大培土和揭膜,所以地膜覆盖要多花3个工。因此稻草覆盖在总用工上每666.7m2可以减少3天时间,节约用工成本150元。

两种覆盖方式在物资投入上也不一样,地膜覆盖需要投入地膜;稻草覆盖因其需多施0.5kg/666.7m2的纯氮,所以需要多用肥料。因此在物资上稻草覆盖可节约14.4元/666.7m2。综合用工成本,稻草覆盖每666.7m2总成本可以节省164.4元。

不同的覆盖技术会造就不同的劳动生产率和田间投入产出比。稻草覆盖在用工成本上无疑具有优势。这对于今后引导烟叶规模化种植,提高烟农的种烟积极性具有典型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3结果与讨论

3.1 稻草覆盖有改良土壤物理性状的作用,尤其是对土壤结构的改良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3.2 稻草覆盖栽培措施能较好地调节土壤含水量,在相对缺水时具有较强保水性能,在雨量较多时具有保护地表,防止雨水冲刷或积涝性能。因此土壤水分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变幅不大,这样更有利于烤烟的生长,有利于烤烟产量及品质的提高。

3.3 稻草覆盖促进根系发育、顶叶开面、减少病害的发生,烟叶烘烤特性好,提高了桔黄烟的比例,收购易上等级,均价高,有效增加了烟农的效益。

3.4 稻草覆盖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更协调,中上部叶的评吸质量更佳,提高了工业的可用性。

3.5 采用稻草覆盖方式栽培烤烟,能有效减少地膜污染,采用稻草覆盖方式栽培烤烟,符合可持续烟草的发展要求,符合烟草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3.6 稻草覆盖种植烤烟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稻草覆盖的施肥技术明显不同于常规地膜栽培技术,其纯氮要高于地膜栽培0.4~0.5kg/666.7m2,适当提高追肥比例,追肥除了第一次提苗肥用浇施外,其它追肥在土壤水分适宜的情况下尽可能穴施深埋,提高肥料利用率,杜绝直接在稻草上浇施肥料;二是移栽前要使用芽前除草剂清除杂草;三是稻草覆盖量宜在每亩350~400kg,不宜过多或过少,每666.7m2稻草量可以覆盖1~1.5(666.7m2)的烟畦。

4展望

烟叶是烟草行业的基础,如何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 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在发展烟叶生产的同时,合理利用资源,保持环境清洁,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烟农利益,增加烟农收入,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实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 孙德梅,汪耀富,叶红潮.地膜覆盖对烤烟营养元素含量和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3,39(1):22-28.

[2] 姜茱.浅议山东烟区三项栽培技术的应用[J].中国烟草科学,2002,(1):33-35.

[3] 蔡仁林.甘蔗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福建甘蔗,2003, (1) :l1-12.

[4] 李斌,李成,何高,等.稻草覆盖对大麦生育特性的影响及高产配套技术[J].大麦科学,2004, (1):16-18.

[5] 陈萱,李倩,谭周进,等.稻草覆盖少耕对晚稻土微生物数量及活度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7,(2) :1-13.

[6] 黄伟生,黄道友,汪立刚,等.稻草覆盖对坡地红壤培肥及作物增产的效果[J].农业工程报,2006,10,22(10):102-104.

[7] 孙进,王义炳.稻草覆盖对旱地小麦产量与土壤环境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1,17(6):53-55.

两个全覆盖工作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380-01

一、 现安全稽查现状分析

当前公司的安全稽查工作主要分三级稽查(公司、单位、班组)及3G视频监控。三级稽查及视频监控人员自行制定稽查计划,各自实施稽查工作,从而使稽查力量不能合理分配,出现同一工作点公司与单位、公司与班组稽查、现场稽查与视频监控出现重复,部分工作点确未开展稽查工作,导致稽查力量的重叠与浪费。

二、安全稽查覆盖率的提出

为此,我公司就如何让安全稽查取得最佳实效,更好的服务于安全生产展开调研,及时推出了公司统筹安排稽查工作计划制度,该制度使公司的安全稽查更具备务实性、高效性的特征。通过公司统筹安排,使稽查覆盖面更广,提高稽查覆盖率,及时制止和纠正违章行为,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并按规定提出处罚意见,指导、协助现场作业人员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降低、消除安全风险,真正形成安全监督至每个工作点,每个工作人员,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安全稽查的“覆盖率”管理就是结合周生产计划与作业现场风险评估,确定周稽查计划。编制周稽查计划需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现场风险评估需实行到岗到位的工作点,由到岗到位人员负责现场安全监督工作。

2、各单位上报的生产工作计划中使用车载(移动)视频监控设备(监控探头具备遥控功能)的由视频监控人员负责现场全过程安全监控工作 。

3、公司稽查队集中公司、单位级的安全稽查力量,统筹安排公司、单位级的安全稽查工作点,使公司、单位级安全稽查的工作点不予重复。

4、事故抢修工作均以单位稽查力量为主,较大的事故抢修公司稽查队也进行现场稽查。

为贯彻落实安全稽查覆盖率,促使稽查工作取得实效,我公司提出了安全稽查必须做到两个“坚持”,建立两个“机制”,落实两个“要求”。

两个“坚持”

一是坚持周生产工作计划正确上报。正确的周生产工作计划,是安全稽查的信息来源。要求各正确填报相关内容,包括风险等级、到岗到位人员、视频使用情况。

二是坚持稽查工作落实到实处。公司及单位稽查人员应严格按照稽查计划指定的工作点,开展现场稽查工作,不得随意变动、取消。

两个“机制”

一是建立工作取消上报机制。如遇其他原因取消工作计划及使用3G视频工作,提前一天通过OA至安全稽查队报备;在当天如遇天气原因取消工作计划及使用3G视频工作,于9点前报OA报送安全稽查队,如工作繁忙可先通过电话告知运营监测中心视频监控人员。

二是建立公司、单位稽查沟通机制。接到工作取消的通知后,公司与单位级稽查人员及时沟通,根据当天的工作计划调整稽查地点,避免重复稽查。

两个“要求”

一是现场稽查要求:

1、检查现场勘测记录与工作票对应情况,现场不同电源、交叉跨越、应停电的线路、断开的开关、挂设地线位置等安全措施执行情况。

2、检查现场工作票和工作许可、监护、终结等组织措施及停电、验电、接地线挂设等停电工作的技术措施执行情况;

3、检查施工作业票执行情况,针对工程或作业场所实际情况开展的危险因素辨识或制定项目危险因素预控措施是否到位,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施工方案(技术措施)编、审、批、交底是否规范。

4、检查施工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个人安全防护情况,各类安全工器具、生产用具、特种设备、仪器仪表等使用情况。

5、检查现场危险点分析预控,机械、电气伤害的防护措施是否到位,设备、材料、工具、模板是否按照文明施工要求堆放整齐。

二是视频监控要求:

1、线路杆塔组立、线路放线、综合检修、线路交叉跨越点作业等复杂、重要的工序节点。

2、检修作业的现场站班会、工作许可及签字、“二交一查”、现场安全措施布置、工作监护、安全工器具使用、接地线装拆、登高作业、工作结束终结汇报等环节。

3、 涉及起重、登高、动火或带电作业等多工种交叉作业的复杂工作的关键工序节点。

4、根据实际情况,各相关专业部门认为有必要进行远程视频监控的工作环节。

5、作业现场的关键环节必须进行全过程视频监控,其它作业环节视重要程度有选择性地监控。

三、为提高稽查覆盖率,持久实施应把握的关键点

要使安全稽查提高覆盖率,有序开展,必须实行计划、准备、执行、总结的全过程管理。在此过程中稽查队要合理安排好稽查计划及视频监控计划,各单位稽查人员需及时反馈稽查工作的开展与完成情况,确保顺利实施。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也需要及时总结稽查工作组织、实施中的不足,及时整改、落实。

稽查人员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现场稽查工作,加强现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夯实安全基础,使稽查工作具有实效性。

四、深化安全稽查工作的改进方法

稽查工作两级统一安排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为了进一步推动及持续开展安全稽查全覆盖工作,运用以下两种办法加以改进:

1、单位上报周工作计划时,注明班组开展稽查额工作点,公司稽查队统筹安排公司、单位两级稽查工作,达到稽查覆盖率100%。

2、单位上报周工作计划时,注明单位、班组开展稽查额工作点,公司稽查队统筹安排公司、多经企业的两级稽查工作,达到稽查覆盖率100%。

两个全覆盖工作总结篇(4)

(一)在“责”字上强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从强化责任入手,着力解决重视不够、合力不强、投入不足等问题。落实“四个纳入”机制,把“十个全覆盖”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年度发展目标、党政“一把手”工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明确牵头单位、督导组成员单位、市纪委监察局相关科室和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的督导责任。采取“半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的方式,强力督促各项覆盖工作落到实处。

(三)在“带”字上求突破,大力打造工作“样板”。采取“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方法,积极实施典型示范工程,做到以先进带后进促前进。以“两线一片”5个重点乡镇(街办、开发区)、15个重点部门单位为示范创建主体,按照选示范点、制定标准、落实创建、推广典型、巩固提升“五步走”工作法,高标准打造“十个全覆盖”百里示范带,精心培育了观山石油仓库廉租房等148个单项覆盖示范点、检察院等13个反腐倡廉教育示范基地和10个勤廉示范户。依托示范点和基地,以示范带为龙头带动全市“十个全覆盖”工作上档升级。

二、建好“三体系”,力推“十个全覆盖”成为构建防腐新体系之举

(一)着力打造“多层立体”的监督体系。一是建立“立体式”财政资金和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体系。去年以来,对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惠农资金、其他财政性专项资金等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清理,共排查资金项目246项,检查发现问题56个,全部督促整改到位。二是建立健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和动态监管体系。以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清理、“小金库”治理工作为突破口,不断深化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公务卡“三项”改革,大力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向乡镇、财政部门预算向二、三级部门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向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等“三个延伸”, 努力实现市镇两级国库集中收付全覆盖。三是探索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体系。按照“一局一中心”模式,开创性地成立了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产权交易以及其他公共资源交易等项目,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统一纳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市场化运作,彻底实行“管、招、监”分离。四是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动态监控管理体系。14个乡镇(场、街办)全部高标准建起了“三资”监管服务大厅和资产资源交易中心,“三资”委托制覆盖面,村民理财小组审批制、专项审计制落实率,资源处置招标投标或公开竞价、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制落实率均达到或接近100%。

(三)着力打造“点面结合”的防控体系。密织点面结合、全面覆盖的廉洁教育和腐败预警防控体系。狠抓“点”上(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全市各单位领导干部严格按照“自己找、互相帮、领导提、集中评、组织审、公开晒”六步法,查找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公开廉政承诺。同时狠抓“面”上(单位、系统、区域)的腐败风险防控覆盖率,深化廉政文化“六进”工作,不断扩大廉洁教育社会覆盖面。全市各部门单位按照有廉政宣传牌、廉政宣传栏、廉政书屋、开展系列廉政文化活动“三有一开展”要求,大力开展环境熏廉、书信传廉、教育醒廉、文艺宣廉、党课讲廉、组织考廉等“六廉”活动,营造了崇尚廉洁、反对贪腐的社会风气。

三、把好“三加强”,力推“十个全覆盖”迈向规范化发展之道

(一)统一要求,加强标准化推进。一是探索制定考核标准。紧扣《全省“十个全覆盖”工作考核评估细则》,制定出台了一套更加细化量化的考评细则(共21个),按照百分制细化工作标准,实施量化考核,推动工作规范开展。二是坚持高标准建设。按照统一的设计模板和建设标准,实施“五公开”平台标准化建设工程,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村务公开栏标准化改造。实行镇村纪检组织阵地“四统一”建设,即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式样、统一悬挂地点,做到了整齐划一。

(二)顺应发展,加强科技化手段。注重利用电子、信息、网络等科技手段,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科技化水平。实施改进党政机关办公内网、改版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全市网站群等“三项提升工程”;推进电子政务网络向村延伸、电子监察系统向乡镇延伸、电子监察系统向公共资源交易、财税资金监管延伸等“三项延伸工程”,灵乡、陈贵等镇在全省率先实现电子监察系统省、市、县、镇四级联网运行,此项创举使我市一举获得20**年度全省纪检监察工作“改革创新奖”;探索建立电子监察、终端评议、行风热线“三位一体”的廉情网络监测系统,公安局、工商局等单位建起了领导干部电子廉政档案信息库和预防腐败电子监控管理平台,全方位、实时采集风险信息,对受预警处置的单位和个人实施长期、有效监控。

四、抓好“三结合”,力推“十个全覆盖”发挥综合作用之能

(一)抓组建与增强效能相结合。投入近1千万元推进市委局机关“五保障”、乡镇“七有”、村(社区)“五落实”纪检组织建设,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全市所有村(社区)纪检监督小组高标准组建到位。在硬件建设上,高规格为4个纪工委(监察分局)、14个乡镇(场、街办)纪委备齐电脑、摄像机、小车等办公办案装备,333个村、37个社区纪检监督小组建起规范化独立办公室;在发挥功能作用上,积极探索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村级纪检监督小组干什么、怎么干以及如何长效的问题,充分发挥其作用。实践证明,我市综合派出改革在全省最彻底、保障最有力、效果最明显,得到了省纪委的充分肯定。村级纪检组织建设工作两次受到省委常委、纪委书记黄先耀的重要批示,并在全省纪检监察工作座谈会上交流经验。

(二)抓基础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在完成规定工作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推进财税体制、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体制、行政审批体制等一系列改革。推行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双轨”运行,实现了单位会计核算和财政资金拨付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在财政改革的进程中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创新建立公共资源交易 “四大阳光监管体系”,有效地遏制了围标串标行为;实施“10+N”流程再造工程,对十个全覆盖涉及的流程化工作进行优化创新,充分发挥“十个全覆盖”工作既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又促进行政改革的双重功效。

随着“十个全覆盖”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创了历史性新局面。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组织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继续在实践中探索新做法、积累新经验,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十个全覆盖”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保证。

十个全覆盖典型材料(二)

20**年,是*****县“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攻坚之年,在明确“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奋斗目标后,我县积极协调部署,广泛动员推进,全力以赴攻坚,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及时总结经验,在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积累更多的办法,现将我县“十个全覆盖”工作取得的成效、经验做法总结如下。

一、取得成效

(四)群干关系日益和谐。“十个全覆盖”工程,不仅能提升农牧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它还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刻体现党对农民群众的关怀,解决百姓困难的实际行动,是联系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桥梁、纽带。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县始终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出发,通过向群众讲透政策,讲清机遇,把政策知情权、方案选择权、工程监督权交给群众,努力做到思路由群众酝酿、办法由群众提出、建设以群众为主,充分发挥了群众主体作用,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群干关系日益和谐。

二、经验做法

一是注重考察调研。为全面做好我县“十个全覆盖”工作,先后多次组织了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党政考察团,带领乡镇、科局有关干部,赴鄂尔多斯、巴彦淖尔、赤峰、通辽、兴安盟等地考察学习“十个全覆盖”工作,个别乡镇又先后组织当地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通过一系列的考察调研、实地观摩,认真学习考察地区的先进做法和经验,转变了观念、拓展了视野、创新了思维、增强了干劲、提振了士气,为我县“十个全覆盖”工作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注重规划设计。坚持“城乡统筹、因地制宜、节约用地、保护文化、尊重民意、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群众参与、专家论证等方式,结合实际制定了既保持原有风格、又突出本土特点的总体实施方案。同时,我县组织规划、住建、林业等部门,对全县126个行政村、8个林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结合土地整合利用、产业布局和村庄布局,逐村逐户编制规划,做到“一村一规划”,确保各村工程建设有章可循、特点突出。

三是注重组织推动。成立了十个专项推进工作组,由各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具体负责各项工程推进工作。同时,制定了县四大班子领导带队包扶、科局包村的工作机制,县委、人大、政协的领导每人负责一个包扶村,指导示范村打造和村屯环境整治工作,定期听取工程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合力推进工程建设。

四是注重群众意见。组织干部深入农户家中,广泛开展宣传引导,为农户讲解“十个全覆盖”工作是党和政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通过广大干部的努力,工程的实施得到了农民的理解和支持,并就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与农民共同探讨,取得了较好成效,在农民自筹和出工出劳上形成了明确的实施方案。

两个全覆盖工作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072-01

马铃薯是化隆县种植面积最大的的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在0.57万 hm2以上,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几年来,我县开始大面积推广双垄全膜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1],但一部分农民却认为全膜覆盖与半膜覆盖对马铃薯生育期及产量影响效果一样,为全面了解全膜覆盖和半膜覆盖两种覆膜方式对高海拔地区马铃薯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掌握哪种覆膜方式增产效果更好,2012年化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栽所合作,设置了高海拔地区马铃薯全膜覆盖和半膜覆盖两种覆膜方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的试验研究,探索马铃薯最佳覆膜方式,为今后马铃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点、试验地基本情况、供试地点

1.1试验地点

位于化隆县扎巴镇拉二村,地貌特征为旱梯田,地理位置:纬度36°12′57″、经度102°01′48″,海拨:2865m。

1.2试验地基本情况

土壤名称:黑黄土,土层厚度:2.5m,耕层厚度20cm,土壤养分状况:有机质含量21.8 g/Kg、碱解N76mg/Kg、速效磷25mg/Kg、速效钾174mg/Kg、pH值8.25。

1.3供试品种

青薯9号,目标产量:2400Kg/666.7m2。播种方式:点播。播深:20cm。播种量:200Kg。

2.试验设置及肥料用量

试验设置为两个处理,2次重复。其中:处理1为半膜覆盖(起宽70cm、高30cm的垄,用幅宽100cm、厚0.008mm的地膜将垄面覆盖),面积666.7m2;处理2为全膜覆盖(起大垄宽70cm、高30cm和小垄宽30cm、高15cm的双垄,用幅宽120cm、厚0.008mm的地膜将大小垄面全覆盖),面积666.7 m2。

施肥量:2个处理4个小区的化肥施用量都为每666.7m2马铃薯配方肥50kg(青海专用肥厂生产“青羊牌”40%马铃薯专用肥:N含量16%、P2O5含量14%、K2O含量为10%)。

3.田间管理 试验于2012年4月10日播种,播前结合深翻一次性施入基肥。出苗期进行人工放苗,确保出苗整齐,并进行补苗,每666.7m2保苗4000株。出苗至初花期人工除草2次,盛花期喷施50%代森锰锌800倍液两次对晚疫病进行预防。9月22日收获。

二、结果与分析

1.生育期主要基础信息记载

1.1马铃薯生育期记载表(见下表一)

1.2主要生育期作物长势长相汇总表(见下表二)

1.3主要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地温测定结果(见下表三)

2.产量及结果分析

2.1试验示范产量记载表(见下表四)

2.2 生育期比较

据试验观察,各处理间的苗期、现蕾期、初花期、块茎膨大期、终花期、成熟期无明显差异,一般相差2~4d左右。

2.3 植物学性状比较

由表1.3可知,从株高、主茎粗细等比较来看,处理1都较处理2有显著差异,处理2的性状表现都优于处理1。

2.4产量比较

由表2.1可知,处理1和处理2有显著差异,处理2的产量较处理1的产量有大幅度提高,增幅明显。

三、结论与讨论

从产量结果来看,两个处理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处理2的平均产量较处理1的平均产量多650kg,增幅达24.6%,说明在该地区全膜覆盖种植马铃薯较半膜种植更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全膜覆盖技术更适合该地区的马铃薯种植。

两个全覆盖工作总结篇(6)

在2012年的第六届校技能竞赛节上,学校首次提出,技能竞赛活动要实现“覆盖所有学生,覆盖所有教师,覆盖所有专业,覆盖所有培养能力”的“四个覆盖”和“由学生技能竞赛向教师技能竞赛延伸,由教学竞赛活动向素质教育、德育教育活动延伸,由看到成绩向发现问题延伸”的“三个延伸”要求。这是在响应国家职业技能竞赛精神要求下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创新,旨在实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培养“文武双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突显校技能竞赛活动全面育人的作用。

笔者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指导工作的指导教师,特别是近年来作为承担校技能竞赛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工作的具体工作人员,对中职学校如何开展“四个覆盖、三个延伸”校技能竞赛活动的具体组织做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提出学校技能竞赛“四个覆盖、三个延伸”的背景和目的

1.响应“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要

技能竞赛是中等职业学校展现办学实力、办学成果的重要方式,是中职学生展示专业技能、个人风采,塑造自信的重要舞台。笔者所在学校自2007年举办第一届校技能竞赛活动以来,到2012年已成功举办了六届。

2.学校自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育人的需要

为了实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适应现代企业一线生产管理岗位需要、会学习的劳动者这一目标,学校很早就提出了“专业+技能、能力+素质”的“重技能、重素质”“双重”的育人要求,并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学生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为了探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教育、素质教育载体,学校于2012年首次提出了校技能竞赛节要实现“四个覆盖、三个延伸”的要求,以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育人的目标。同时,校技能竞赛节也是一个展示师生风采、检验育人质量的很好平台。

二、开展“四个覆盖、三个延伸”技能竞赛节活动的具体做法

开展“四个覆盖、三个延伸”技能竞赛活动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宣传动员

“舆论先行扩影响,宣传造势热氛围”,宣传动员是开展技能竞赛活动的首要环节。首先要精心策划宣传动员方案,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电子屏、广播、校园电台、校园小记者、召开全校动员大会等各种形式和媒体开展技能竞赛节活动宣传工作。其次在宣传动员阶段还应完成竞赛报名、竞赛徽标、主题口号、宣传标语的征集等活动,并评选出本届技能竞赛节的徽标、主题口号、宣传标语等。宣传动员阶段大概需一个月左右。

2.预赛

在宣传动员阶段结束后,大概需要利用半个月的时间进行师生教学技能各项目的竞赛准备和预赛。各教学部门按照报名情况提出竞赛申请,做好竞赛各项费用预算和预赛安排,各赛项的竞赛规则报教务处备案。教务处按照竞赛申请和预赛安排督促开展师生教学技能竞赛工作。各教学部门在完成预赛工作后,确定决赛名单报教务处。教务处根据前期准备开始制作竞赛秩序册。

3.决赛

在预赛结束后,首先进行教工组的教学技能决赛工作,项目主要有说课、课件制作、教案设计、教具制作等,由教务处统一组织。专业技能竞赛由各系组织,教务处监督。

在教工组竞赛完成后,集中一周时间作为学生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周,主要是完成学生组各专业赛项的决赛工作,评出优秀获奖选手。

4.开展宣传报道、征文及摄影摄像等学生德育教育、素质教育类活动

针对整个技能竞赛节开展板报、手抄报制作、评比活动,竞赛快讯、通信报道稿件撰写、评比活动,征文投稿、评比活动以及摄影摄像评比活动。

5.总结表彰

举行隆重的技能竞赛节颁奖典礼,表彰获奖的教师、学生和班级,并邀请省级宣传媒体进行现场录像、报道。

6.撰写工作总结,提炼工作成果

在竞赛活动结束后,从不同层面撰写竞赛工作总结,为今后开展竞赛活动提供经验借鉴。

竞赛总结包括整个技能竞赛节活动总结、教学部门竞赛工作总结、项目竞赛工作总结和学生个人参赛心得体会等四个方面。总结的重点在于发现问题,查找本届技能竞赛节活动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办法,为办好下一届技能竞赛节活动、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提供现实经验。

7.竞赛风采展示

各部门对竞赛成果、竞赛精彩瞬间进行实物、图片或视频展示。开展竞赛技能之星评选活动,制作“技能之星”优秀事迹展板,号召全校师生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

三、实施“四个覆盖、三个延伸”对提高育人质量的成效

学校实施“四个覆盖、三个延伸”校技能竞赛节活动,大大提高了全校上下对技能竞赛活动的认识,浓厚了师生学技能、比素养的氛围,提高了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上的成绩,人才培养质量也进一步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学校的品牌效应得到进一步彰显。

1.近两届校技能竞赛节参赛情况比较

2012年实施“四个覆盖、三个延伸”后,校技能竞赛活动无论是竞赛项目、参与人次还是经费投入,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是2011年、2012年学校技能竞赛节的情况。

(1)参赛人次、参赛项目及经费投入比较,见下表。

项目 2011 2012

学生预赛人次 17000 33520

教师竞赛人次 586 708

学生项目数 60 70

教师项目数 18 19

经费投入 994 975 1 426 290

(2)2012年第六届校技能竞赛节德育教育、素质类项目参赛情况,如下图所示。

2.近两年参加省级、部级竞赛情况

2012年提出技能竞赛要实现“四个覆盖、三个延伸”的目标以后,师生的参赛热情空前高涨,为参加各级各类校外技能竞赛活动培养选拔出了一批优秀苗子,并在省级、部级技能竞赛及全省、全国文明风采活动中取得了新突破,竞赛成绩有很大提高,充分显示了校技能竞赛节的推动促进和引领作用。

(1)省赛。参加近两年的省赛,学校连续两届获省属学校团体总分第一名,高出第二名90多分。2012年第九届省技能竞赛节共获得24个一等奖,其中12个第一名;2013年第十届省技能竞赛节共获得27个一等奖,其中17个第

一名。

(2)国赛。学校学生连续多次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并获得优异成绩。2013年共有15人次参加全国竞赛,获团体一等奖一个。

(3)文明风采活动。2012年共获得省级奖项202个,其中一等奖23个,部级文明风采奖项47个,其中一等奖9项;2013年获得省级奖项401个,其中一等奖64个。国家评比结果虽然还没有出来,但从省级获奖情况来看,2013年的成绩肯定会好于2012年。

3.教师参赛情况

由于校技能竞赛节提出了“覆盖所有老师”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教师参赛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的热情日益高涨并屡获殊荣。在刚刚结束的省“创新杯”说课比赛中,学校派出的7位教师全部获奖,并有两人将代表江西参加全国比赛。

四、实施“四个覆盖、三个延伸”的条件保障

校技能竞赛活动“四个覆盖、三个延伸”的实现,必须在组织保障、人员保障和资金保障三个方面得到全校上下的支持,否则这项工作很难开展。

1.组织机构要健全

学校要指定专门的部门为技能竞赛活动的组织机构,全面负责技能竞赛工作。在竞赛节期间要成立以校长为主任的竞赛组织委员会,下设赛务组、宣传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仲裁组等各种工作组,确保竞赛工作的有序实施。

2.制度要规范,措施要得力

学校要出台奖励性政策,鼓励师生参与技能竞赛活动。比如给获奖师生一定的物质奖励,或者在教师评优评先、出国进修、职称晋升和学生评优评先、就业推荐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3.经费投入要充足,到位要及时

开展“四个覆盖、三个延伸”技能竞赛活动,必然要增加各项人力、物力投入,因此学校应在经费投入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学校2012年的第六届校技能竞赛节活动上费用投入就高达140多万元。

五、思考

由于“四个覆盖、三个延伸”的校技能竞赛要求的提出时间还不长,实践经验还不丰富,活动的形式、内容还有待在今后的校技能竞赛节活动中进一步挖掘和丰富,特别是如何通过举办符合“四个覆盖、三个延伸”要求的校技能竞赛节活动,改革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创新教育内容,提高学校的师资队伍水平,更好地与国家技能竞赛和文明风采活动相衔接,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和探讨。

一是做好竞赛活动工作归纳总结,及时提炼工作当中好的做法,为今后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提供借鉴。

二是把校技能竞赛活动与德育教育充分衔接起来,把技能竞赛节作为开展德育教育的一个平台,充分挖掘德育教育、素质教育类竞赛活动的形式、内容和媒体,不断丰富“四个覆盖、三个延伸”的活动内涵。

三是集思广益,深入调研,真正从本质上而非形式上实现校技能竞赛节的“四个覆盖,三个延伸”要求。

四是广泛宣传,提高认识,让“四个覆盖、三个延伸”深入每个师生的心中。

参考文献:

[1]茹秋生,宁宗奇.技能竞赛对学生综合素质影响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1).

两个全覆盖工作总结篇(7)

日前,就解决中央和国家机关存在的“灯下黑”问题作出重要批示。在今年初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就曾强调:“大量案例表明,权力越大,越容易出现‘灯下黑’。强化党内监督,首先要把中央和国家机关管好。” 的重要指示非常有针对性,切中了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要害问题,对中央国家机关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也为中央国家机关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指明了方向。从前九轮对中央国家机关63个部门巡视的反馈情况和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对15个部门巡视整改专项检查情况看,普遍存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共性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中央国家机关的信用、声誉和形象。解决这些问题,要靠各部门党组(党委)和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更要靠各级基层党组织。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重要批示精神,强化责任担当,深化问题意识,保持高度警醒,更加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抓党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共同努力推动解决“灯下黑”问题。

要牢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政治要求,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深入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学习党的十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向党中央看齐。中央国家机关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执行者,是各个部门、系统、行业的领导者,必须带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服从”,在自觉向党中央看齐上作表率,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带头学习好党规党纪,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带头坚持从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把握问题,始终把工作放到整体中去思考、去定位,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带头坚决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政令畅通,用实际行动高标准向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中央的决策部署看齐。

要着力服务中心和大局,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改革攻坚任务重,要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成效,着力体现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攻坚克难上。特别是推动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完成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的顶层设计并推进落实。引导党员干部积极投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职能、提效能。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同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把党员干部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上来,确保“十三五”规划实现良好开局。

要聚焦做合格共产党员,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党的十以来,就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核心就是“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些要求和“两学一做”对合格党员提出的“四讲四有”要求是内在一致的,明确了党员干部的时代标准。要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新标准提高自己,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针对不作为、懒政、怠政等突出问题,积极从机关党建角度制定对策措施,特别是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干成事。加强教育培训,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

认真落实“两个全覆盖”要求,高标准做好社会组织党建专项工作

近日,就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着眼于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开展专项工作,用一两年时间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的重要批示,阐明了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重大意义,指出了当前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强调要作为专项工作来抓,为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社会组织建设中指明了方向。为贯彻落实批示要求,做好中央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工委研究制定了《落实两个全覆盖要求 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总的考虑是:从现在开始到党的前,中央国家机关所属1455家社会组织全部实现“两个全覆盖”。

要切实增强实现“两个全覆盖”的紧迫感。目前,民政部登记的全国性社会组织为2293家,包括800余家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其中,中央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有1455家,约占63.5%,总共涉及到64个部门,党组织覆盖率约为36.2%。总的看,这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极不平衡,有些做得很好,但多数党的工作比较薄弱,普遍存在组织制度不健全、党内生活不正常、有组织无活动,甚至党组织管理和监督职责形同虚设的情况。特别是社会组织情况差异大、工作隶属关系松散、人员流动性强,还有许多无人管理、无人监督的“口袋党员”。加上各部门机关党委编制少、人员紧张、经费不足等,给“两个全覆盖”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要把握好“两个全覆盖”的主要任务。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是社会组织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两个全覆盖”主要有三项任务:一是把党员组织关系理顺起来。做好专兼职人员、正式与聘用人员等5种不同党员身份的区分,坚持应转尽转,只要在社会组织中专职工作超过6个月,都要将组织关系转入社会组织党组织或联合党支部、临时党委。对于兼职党员,要鼓励调动他们多参加社会组织党组织生活。二是把党的组织建起来。结合社会组织党员数量、党组织强弱等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分别采取强化党委建设、组建联合党委、强化党支部建设、成立党支部、组建联合党支部、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等6种不同方式,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党的组织。三是把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出来。党组织建设和党的工作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强化党组织功能、激发党组织活力,着重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社会组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改革方向和办会方向,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建活动,配强工作力量,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融入社会组织各项工作之中。

要强化“两个全覆盖”的责任落实。“两个全覆盖”工作,是一场需要工委、部门和社会组织上下联动、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的攻坚战。工委要履行好统筹督导责任。工委以制定实施《关于加强中央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实施办法》和《落实两个全覆盖要求 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为抓手,抓好面上的统筹规划、督查检查。同时,以直接领导的脱钩行业协会商会“两个全覆盖”工作为重点,发挥带头、示范的“龙头”作用。部门要履行好领导推进责任。部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要把“两个全覆盖”工作作为今明两年的重点任务,做好组织领导、工作指导和人员经费保障等。部门机关党委按照工委制定的办法、方案要求和部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做好调研摸底、理组织关系、组建党组织、部署开展党的工作等重点工作,确保“两个全覆盖”工作不落下所属的每一个社会组织和每一位党员。要把“两个全覆盖”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到年底进行阶段性总结,对进展缓慢、久拖不动、应付敷衍的进行问责。社会组织要履行好具体落实责任。社会组织按照时间进度安排和工作要求,抓好具体落实工作。特别是要结合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两个全覆盖”重要批示精神上来,确保“两个全覆盖”工作取得实效。

继续坚持以《实施方案》为总抓手持续发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深化拓展

为把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具体地、认真地落到实处,工委于去年3月制定印发了《实施方案》,今年年初又作了修订完善。方案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具体化为8个方面42条举措,规划了中央国家机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路线图”。在工委和各部门机关党委的共同努力下,方案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从体制机制上推动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机关党建的老大难问题。要继续按照这个既定“路线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和“最大政绩”意识。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要强化政治担当,把抓好党的建设作为“最大政绩”,作为主责主业,作为分内之事,抓紧抓细。要坚持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到机关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形成上下联动、层层负责、环环相扣、齐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真正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支部,落实到每名党员。要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要求,加强对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的进行严肃问责。

两个全覆盖工作总结篇(8)

1 背景介绍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发展迅速,相应地铁无线网络覆盖也随着人们的需求而迅速发展。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将从语音业务占主导地位转向以数据业务为主导,在地铁内提供稳定、高速的移动网络覆盖已势在必行。

为保证移动通信网络的性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地铁项目作为室内分布工程建设中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影响力也较大的目标,应予以优先覆盖,需重点解决。因此,地铁覆盖是一个可以实现通信运营商、地铁运营商、乘客“三赢”的举措。地铁覆盖与其他场景最显著的区别在于隧道覆盖,所以本文将主要研究地铁隧道覆盖设计方案。

1.1 地铁隧道无线网络覆盖特点

(1)地铁隧道为封闭式环境,无线信号在隧道环境中传播容易产生快衰落;

(2)列车车体会对无线信号产生屏蔽作用;

(3)接入系统多,覆盖要求高,安装环境要求高;

(4)采用POI(Point Of Interface,多系统合路平台)对信号进行合路;

(5)采用漏泄电缆对隧道进行覆盖。

1.2 地铁隧道无线网络覆盖需要注意的问题

(1)系统间干扰分析;

(2)切换区设定和重叠区域计算;

(3)隧道区间链路预算;

(4)容量分析。

2 地铁隧道无线网络覆盖方案介绍

地铁隧道中一般采用漏泄电缆进行无线网络覆盖。漏泄电缆是在隧道等狭长环境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解决方案,具有信号场强分布均匀、覆盖距离长、有效覆盖范围窄等优点;其缺点是造价较高、弯曲半径大、施工难度大。

2.1 POI配置

隧道无线网络覆盖采用POI设备,将三家运营商不同的通信系统信号进行合路,并将合路信号馈入漏缆,从而保证覆盖指标,提升频率资源利用率并降低投资。POI功能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

以图1接入的8系统为例,根据链路预算,最受限的系统是频率最高的中国移动TD-LTE系统,覆盖距离为300m左右;覆盖距离最长的是中国电信CDMA800系统,覆盖距离为1000m左右。各系统由于频段不同,在漏缆中传输损耗也不同,因此造成覆盖距离长短不同,出现高频功率受限但低频功率富余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隧道无线覆盖中可采用方案:在隧道中增加高频POI,对DCS1800、3G、4G等高频信号进行放大,而CDMA800、GSM900等低频信号进行透传。具体如图2所示:

根据上述分析,在隧道内对各个系统进行有源放大时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对全部系统进行放大;二是只对高频系统进行放大、低频系统透传。

2.2 链路预算

公式如下:

漏缆覆盖距离=(注入功率-(要求覆盖边缘场强+漏缆耦合损耗+车体和人体损耗+衰减余量+宽度因子+POI插损))/漏缆百米损耗

区间有源设备覆盖距离详见表1所示。

按照LTE系统切换完成所需时间最长0.5s考虑,地铁列车最高时速为80km/h,则所需场强重叠区为:s=v×t=(80000/3600)×0.5≈11m。

由上述计算可知,低频系统切换带长度为266m,高频系统切换带长度为66m;为了保证切换质量,笔者对上述结果做了一定预留,最终确定本工程隧道覆盖低频系统切换带长度为300m,高频系统切换带长度为100m。

2.4 隧道分段无线网络覆盖方案

所谓隧道分段无线网络覆盖方案,是指以地铁站点分段,将部分POI安装在地铁站厅层商用通信机房内,用7/8馈线将信号引至站台层漏缆合路点,覆盖站台及站台附近两侧隧道;其余POI放置在隧道内,根据隧道长度、三家运营商不同制式通信系统覆盖距离,合理布置全频、高频POI位置,将切换带放置在高速区域,且不能将切换带落在站台上。隧道分段覆盖方案示意图如图3所示。

2.5 隧道连续无线网络覆盖方案

所谓隧道连续无线网络覆盖方案,是指将地铁隧道看作一个整体,POI全部安装在地铁隧道内,根据隧道长度、站台长度、三家运营商不同制式通信系统覆盖距离,合理布置全频、高频POI位置,将切换带放置在高速区域,且不能将切换带落在站台上。隧道连续覆盖方案示意图如图4所示。

3 地铁隧道无线网络覆盖案例

3.1 站点概况

天津地铁6号线一期共26个车站,包括1个地上站和25个地下站,覆盖隧道长度为55.24km(双向)。

3.2 设计方案

针对天津地铁6号线区间隧道及站台实际长度,分别给出分段覆盖方案和连续覆盖方案,具体工作量如下:

(1)分段覆盖方案:新增POI 152套,包括全频POI 66套和高频POI 86套,7/8馈线5000m,漏缆116 950m;

(2)连续覆盖方案:新增POI 120套,包括全频POI 84套和高频POI 36套,漏缆116 950m。

天津地铁6号线隧道连续覆盖方案示意图如图5所示。

4.3 工程造价对比

针对隧道无线网络覆盖,方案1共使用152套POI设备,方案2共使用120套POI设备;全频POI设备数量有所增加,节省了高频POI设备。

(1)方案1总投资2 215 994元,其中需要安装的设备费为2 103 065元,建筑安装工程费为112 929元;

(2)方案2总投资1 681 571元,其中需要安装的设备费为1 630 679元,建筑安装工程费为50 892元;

(3)差额为534 424元。

根据以上投资对比,可以看出:

(1)方案2比方案1节省了POI设备,从而节省了部分设备投资;

(2)由于方案1的POI设备安装于机房,额外增加了一部分POI至站台合路点之间7/8线缆投资;

(3)方案2节省了POI和7/8线缆的施工费。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地铁隧道无线网络覆盖进行深入研究,剖析了影响地铁隧道无线网络覆盖指标的重要技术节点。根据天津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这一实际案例,分别给出2种地铁隧道无线网络覆盖方案并比较各自的优缺点,得出结论如下:

与分段无线网络覆盖方案相比,采用连续无线网络覆盖方案覆盖地铁隧道在保证覆盖效果不变的前提下,节省了整体工程投资,降低了施工难度并加快了网络建设速度。在各运营商竞争激烈、压榨建网成本的今天,隧道连续无线网络覆盖方案以其优秀的覆盖质量、较省的整体投资,为探索地铁隧道无线网络覆盖指出了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YD/T 5120-2005. 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设计规范[S]. 2005.

[2] YD/T 5115-2005. 移动通信直放站工程设计规范[S]. 2005.

[3] GB 8702-2014.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S]. 2014.

[4] 朱春生. 地铁覆盖方案浅析[J]. 数据通信, 2012(2): 52-54.

[5] 王旭. 地铁TD-LTE覆盖方案研究[J]. 邮电设计技术, 2013(8): 39-42.

[6] 郭峰. 基于共建共享规范的地铁型公共场所无线信号覆盖及优化研究[D]. 天津: 天津大学, 2012.

[7] 龚小聪. 地铁移动通信系统切换设计[J]. 铁道通信信号, 2005(12): 49-50.

两个全覆盖工作总结篇(9)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笔者在南昌城区开展了“南昌语言生活状况调查”,本次调查采取非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52份。调查的对象是具备语言能力的南昌市民,从幼儿园小朋友到老年人,年龄从3岁至80岁之间,最后有效调查人数共计452人,其中男女大致各占一半。在选择样本时,基本做到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结构、出生地结构和居住地结构等大致均衡、合理,因此样本是可信的,具备对总体的代表性。通过对452位被试者调查材料的统计分析,可以大致宏观地了解南昌语言生活中市民普通话和南昌话使用比例消长变化的

情况。

二、普通话和南昌话使用比例的消长变化和趋势

普通话和南昌话使用比例的消长变化从三个方面考察:(1)普及率(使用人数)的消长变化;(2)覆盖率(使用范围)的消长变化;(3)使用率(使用频率)的消长变化。

(一)普通话和南昌话普及率的消长变化

普通话和南昌话普及率是考察南昌市普通话和南昌话的使用广度,它是指该地区掌握使用普通话和南昌话的人数分别占地区总人数的比例。调查问卷中“现在能用哪些话与人交谈” 一题的统计数据(见下表1)反映了被试人群普通话和南昌话普及率情况。

表1显示:被试人群“会说普通话”的幼儿园小朋友比例最高,成年人比例最低。“会说南昌话”的成年人比例最高,幼儿园小朋友比例最低。从数据可以看出成年人普通话和南昌话普及率都在一半的水平;而未成年人中普通话普及率则远远高于南昌话普及率,可见未成年人中会说普通话很平常(比例高),但会说南昌话则不到半数。

综上从普及率看,被试人群中未成年人普通话普及率均在80%以上,南昌话普及率均在一半以下;而成年人的普通话和南昌话普及率都在一半的水平。可见这些年来普通话不仅在未成年人教育中普及广泛,在成年人中也得到了一定范围的扩大。相反南昌话的普及率跟八十年代“几乎人人都说南昌话”相比明显降低了。从调查结果可见南昌市普通话和南昌话普及率消长变化的趋势是:普通话的普及率正逐渐扩大,已经渗透到城市的大部分阶层人群中,逐步演变成为一种“全民语言”;相反南昌话的普及率正逐步缩小,其使用人数不断

萎缩。

(二)普通话和南昌话覆盖率的消长变化

普通话和南昌话的覆盖率是考察南昌市普通话和南昌话的使用宽度,它是指该地区普通话和南昌话在日常生活的覆盖面占总体语言使用面的比例。由于这个面积是抽象的,在这里根据调查问卷中被试者“不同场合语言选用”的调查统计结果,把各种场所使用普通话和南昌话的人数比例相加除以场所总数量的平均值来表示普通话和南昌话的覆盖率,最后再计算出不同年龄段人群使用普通话和南昌话的平均覆盖率。(见下表2-5。注:为排版方便,普通话简写为“普”,南昌话简写为“南”。另所有数字均为百分比数字。)

(1)幼儿园小朋友的语言覆盖情况

表2显示:总体看被试的幼儿园小朋友人群,普通话和南昌话的覆盖面包括了被调查的所有10个活动场所,但普通话的覆盖率远远高于南昌话。其中“上课发言”普通话覆盖率最高(97.14%),相反南昌话覆盖率最低(2.86%);“在家与爷爷奶奶对话”南昌话覆盖率最高(21.43%),相反普通话覆盖率最低(也达到72.86%)。最后计算出普通话和南昌话在幼儿园小朋友日常活动场所的平均覆盖率分别为88.86%和9.14%。由此可见在被试幼儿园小朋友日常生活中,普通话的平均覆盖率占绝对优势,高出南昌话近八十个百分点。

表2 幼儿园小朋友

(2)小学生的语言覆盖情况

表3显示:总体看被试的小学生人群,普通话的覆盖面包括了被调查的所有11个活动场所,南昌话的覆盖面包括除了“上课发言”和“下课后与老师对话”之外的其他9个活动场所,同样普通话的覆盖率远远高于南昌话。其中“下课后与老师对话”和“上课发言”普通话覆盖率最高(分别为98.57%和97.14%),相反这两种场合下南昌话的覆盖率为0%;“在家与家庭成员对话”南昌话覆盖率最高(37.14%),相反普通话覆盖率最低(58.57%)。最后计算出普通话和南昌话在小学生日常活动场所的平均覆盖率分别为82.47%和15.71%。由此可见在被试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普通话的平均覆盖率占绝对优势,高出南昌话近六十七个百分点。

表3 小学生

(3)中学生的语言覆盖情况

表4显示:总体看被试的中学生人群,普通话的覆盖面包括了被调查的所有11个活动场所,南昌话的覆盖面包括除了“上课发言”、“下课后与老师对话”和“文化场所参观”之外的其他8个活动场所,同样普通话的覆盖率远远高于南昌话。其中“文化场所参观”、“下课后与老师对话”和“上课发言”三种场合普通话覆盖率最高(分别为98.25%、96.49%和96.49%),相反这三种场合南昌话的覆盖率为0%;“在家与家庭成员对话”南昌话覆盖率最高(31.58%),相反普通话覆盖率最低(68.42%)。最后计算出普通话和南昌话在中学生日常活动场所的平均覆盖率分别为88.52%和10.53%。由此可见在被试中学生日常生活中,普通话的平均覆盖率占绝对优势,高出南昌话近七十八个百分点。

表4 中学生

(4)成年人的语言覆盖情况

表5显示:总体看被试的成年人群,普通话和南昌话的覆盖面包括了被调查的所有16个活动场所,普通话的覆盖率略高于南昌话。其中“与非南昌籍朋友对话”普通话覆盖率最高(95%),相反南昌话覆盖率最低(5%);“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菜场买菜”南昌话覆盖率最高(66.67%和65%);“在家与父母对话”普通话覆盖率最低(13.33%)。最后计算出普通话和南昌话在成年人日常活动场所的平均覆盖率分别为55.56%和42.04%。由此可见在被试成年人日常生活中,普通话和南昌话平均覆盖率相当,普通话略高出约十四个百

分点。

综上从平均覆盖率看,在被试人群中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中普通话占绝对优势,普遍高出南昌话七八十个百分点;而在成年人日常生活中普通话和南昌话则相当,普通话略高出南昌话十四个百分点。这跟八十年代“几乎处处都说南昌话”相比明显大相径庭了。从调查结果可见南昌市普通话和南昌话覆盖率消长变化的趋势是:普通话的覆盖面正逐渐扩大,已经渗透到城市的大部分场合中,逐步成为一种“全社会语言”;相反南昌话的覆盖面正在逐步缩小,其使用空间日益萎缩。

(三)普通话和南昌话使用率的消长变化

普通话和南昌话的使用率是考察南昌市普通话和南昌话的使用频度,它是指该地区普通话或南昌话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的大小。这个指标比较难科学地测量,在问卷中则直接设计了相关问题考察被试者对使用频率变化情况的评价。

(1)普通话使用率的消长变化

调查问卷中 “日常生活中说普通话的频率比以前(80年代)”一题的统计数据显示各年龄段人群中100%的被试者选择“明显增多”,由此可见“时下南昌日常生活中普通话的使用率比以前(80年代)明显增多”已是被试者的共识。

(2)南昌话使用率的消长变化

调查问卷中 “日常生活中说南昌话的频率比以前(80年代)”一题的统计数据(见下表6)反映了被试者对南昌话使用率的消长变化的评价。

表6显示:所有各年龄段被试人群中选择“明显减少”的人数比例最高,均在30%以上。由此可见“时下南昌日常生活中南昌话使用率比以前明显减少”是被试者中比较突出的第一感受。下面再进一步合并归类后结果会更加明朗些:

由上可见,三类人群虽然选择五个选项的比例前后不同,但分类归纳后三种结果的人数比例很接近。50%以上的被试者都认为日常生活中说南昌话的频率比以前“减少”。由于小学生和中学生正处在南昌话不断学习增长的过程,所以有二、三成人认为说南昌话比以前“增多”也是情理之中。而成年人由于语言比较定型,他们中一半的被试者认为说南昌话比以前“减少”,26.67%的被试者认为“不变”,这与他们的实际情况也是基本相符的。

综上从使用率的变化看,全部被试人群普遍认为时下南昌语言生活中市民说普通话比以前(80年代)“明显增多”了;一半以上的被试者认为说南昌话比以前(80年代)“减小”了,其中有30%的被试者认为 “明显减少”了。这跟八十年代“几乎时时都说南昌话”相比也是今非昔比了。从调查结果可见南昌市普通话和南昌话使用率消长变化的趋势是:普通话的使用率正逐渐提高,已经频繁地出现在市民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逐步成为一种“高频语言”;相反南昌话的使用率正逐步降低,其使用频度日益下降。

总结从普及率、覆盖率和使用率三个方面的考察结果看,时下南昌语言生活中市民普通话的使用比例高于南昌话,变化呈现出“南消普长”的趋势。在普通话日渐普及并深入人心、南昌话日趋边缘并失去人心的今天,作为语言工作者对于今后南昌话的生存和发展应积极关注和保护,这样古老灿烂的方言文化才能长久不衰,发扬光大。

两个全覆盖工作总结篇(10)

“两部门”模型最早是由Mincer(明瑟尔)提出来的,该模型最初主要应用于分析最低工资对失业的影响问题,他把经济部门划分为最低工资的被覆盖部门和未覆盖部门,并运用这一模型分析得出:因最低工资的存在使得被覆盖部门部分劳动者选择退出劳动力市场,或者进入未覆盖部门寻找就业机会,不完全覆盖会引起就业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从而使得在被覆盖部门产生的就业损失同样出现在未覆盖部门,而且无论未被覆盖部门的规模大小如何,未覆盖部门导致的总体就业损失小于被覆盖部门所产生的就业损失。

本文所提到的“两部门”是指把经济部门划分为带薪休假制度的被覆盖部门和未覆盖部门,在这两个部门之间分析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所受到的来自个人、企业、社会等三方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关对策建议。

二、利用“两部门”模型对我国带薪休假制度的分析

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带薪休假制度已经开始实行,但实行情况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在经济部门中,带薪休假制度在一些规模较大、垄断性较强的企业实行得较好,但一些竞争能力弱、利润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却没有能力实行带薪休假。“两部门”模型正是根据这种分化情况,具体分析这两类部门实行带薪休假的障碍,达到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以下为利用“两部门”模型分析带薪休假制度实施面临的企业、个人、社会三层面的困难:

(一)带薪年休假制度带来的企业效率损失

带薪休假制度会增加企业成本,这是过去研究已经得出的结论。然而,在存在两部门的情形下,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效率损失会更严重。在被覆盖部门,由于劳动者带薪休假,短期内使得企业用工成本增大。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企业要维持正常利润,必然要提高产品价格,从而使得产品需求量减少。需求量的减少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规模,使得企业减少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而减少劳动力的雇用数量。产品和服务的减少意味着一定时期内工作量的减少,劳动力数量虽减少,但由于剩下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变,根据 “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可知,工作效率会下降。在未覆盖部门,因不存在工作量和工作时间的变化,基本上也不存在因此产生的效率损失。总之,只要存在“两部门”分化情况,被覆盖部门就会产生一定的效率损失,这一阻力也是在实施带薪休假制度中需要解决的。

(二)带薪年休假制度带来的劳动者福利损失

通常认为带薪休假制度会为劳动者带来福利,但是在两部门模型下,考虑到制度和政策实施的覆盖差异,从整体上来看,带薪休假制度可能会给劳动者带来各方面的福利损失。在被覆盖部门,当其他员工生产效率和产品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带薪休假会带来企业产品成本的提高。这部分成本除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另一种方式则是转移到生产产品的劳动者身上。生产者以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在没有国家法律约束的前提下,生产者会选择降低整体受雇者的工资或其所享受的福利来保证企业总支出与总收入的平衡,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此时劳动者休假时享受的带薪福利一般无法弥补工资降低的损失。而在未覆盖部门劳动者面临的福利损失则是受到被覆盖部门的影响。产品成本的提高还会影响被覆盖部门的生产规模,缩小生产规模部分劳动者转移到未覆盖部门,进而使得整体劳动者工资降低,即未覆盖部门劳动者所承受的福利损失是由被覆盖部门影响造成的。综上所述,“两部门”都会使得劳动者面临一定的工资和福利损失。

(三)带薪年休假制度带来的社会整体失业风险

带薪休假所带来的这种失业危险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的。在被覆盖部门,带薪休假使得劳动者工作时间减少,生产量相对减少,但是其工资却没变,这意味着企业的生产成本会上升。生产成本上升的影响的第三个方面就是企业会缩小生产规模,生产规模的缩小会减少劳动力需求,而被解雇的劳动者则只能再次回到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即部分剩余劳动力会进入未覆盖部门进行就业。这部分劳动者会增加未覆盖部门的劳动量,导致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会使得未覆盖部门劳动力价格下降,即导致工资率下降,从而使得就业量有所增加。虽然未覆盖部门增加了就业量,但是也要考虑到现实情况。离开被覆盖部门的劳动者在未覆盖部门就业的几率取决于未覆盖部门的规模,实际在现实生活中,未覆盖部门的企业通常都是一些规模小且管理不健全的企业,所以那些等待重新分配的劳动者基本无法实现就业,或者即使就业也会造成其他劳动者的失业,这也就是经济学中常说的有效需求不足所造成的失业。带薪休假带来的这种失业是一种长期、整体的影响,带薪休假所引起的失业是以一种长期目光审视问题的,无论是在工资角度还是在有效需求方面,它都影响着我国失业情况,这也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的一个方面。

三、相关政策建议

可见,基于经济学角度的分析,带薪休假制度的全面展开可能需要一定的过程,但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是要求带薪休假制度实现社会全覆盖,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劳动者获得相应的休息休假权。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尽快实施带薪年休假制度的全面覆盖。这是最主要的方面,也是其它几个方面政策得以实施的基础和保证。要坚决杜绝部分部门严格执法、部门不完全落实的现象,杜绝两部门的产生以及所带来的相关问题。目前我国着力建设依法治国,对法律法规重视提高,而且这一环节也是保证带薪休假制度顺利实施的后盾,既可产生威慑作用,又可对某些非规定行为进行惩罚,所以这项措施也需要做得充分。

其次,对不同行业和产业之间的具体要求可以有所不同,即可按照社会发展程度分阶段划分,可先短后长,具体到行业和产业时则是具体分析企业状况实施不同长度的带薪休假制度。待到带薪休假制度在全社会获得很好的发展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国家对行业和产业的做法。

两个全覆盖工作总结篇(11)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land cover, one of the geographical regionalization factors of the world heritage city reg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variation. The related work on the research of land cover is summarized at first. Then,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such as the world heritage city regions, city region are defined and the data sources for this research are introduced briefly. Next, we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ity regions regarding their land cover structure and land cover characteristics, and divide them into four types in accord with the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system(LCCS) by the UNEP and the FAO, that is, primarily vegetated terrestrial ares、primarily vegetated aquatic or regularly flooded ares、primarily non-vegetated terrestrial ares、primarily non-vegetated aquatic or regularly flooded ares. Typical cases belonging to each type are studied. Finally, conclusions are made and the future work is discussed.

Key words:World Heritage Cities;City Region;Geographical Regionalization;Land Cover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2)-04-04(8)

1 导论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民族世代栖居的场所,如果把视野放到全球,世界遗产城市则无疑在整个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相关研究的拓展,本文同样以土地覆盖为例对世界遗产城市地区进行地理区划研究,并试图从比较的视角考察两者之间的异同。

2 全球尺度的土地覆盖相关研究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人文领域计划(IHDP)将土地覆盖定义为地球陆地表层和近地面层的自然状态,认为其是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土地覆盖反映了地表空间的差异性。国际上关于土地覆盖的研究主要涉及土地覆盖数据研究、土地覆盖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土地覆盖特征以及其他相关研究等方面内容,在全球尺度的相关研究如关于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与马里兰大学1km土地覆盖数据的比较研究[1];关于四个1km精度全球土地覆盖数据的空间比较研究[2];关于土地覆盖变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影响评估[3];关于土地覆盖变化对全球气候影响的模型研究[4];基于遥感的全球土地覆盖分类研究[5];以森林为例关于全球土地覆盖变化的人文驱动研究[6];以及关于全球和区域尺度二氧化碳倍增与土地覆盖对蒸发、降水以及径流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研究[7]等。由此可见,土地覆盖与气候变化关系和土地覆盖特征的研究基本上都开展于上世纪90年代,而随着遥感获取数据精度的提高,关于土地覆盖数据本身的研究则在近10年来被广泛关注,在全球尺度以城市地区土地覆盖为研究对象的比较研究并不多见。

3 世界遗产城市地区土地覆盖概述

根据欧洲航天局(ESA)全球覆盖计划(GLOBCOVER)所提供的土地覆盖数据,整理出全球土地覆盖图如上(图1)所示,总的来说,灌溉农业主要分布于东亚和南亚地区,而雨养农业在全球的分布则比较广泛,基本涉及到除南极洲以外的其他大洲,图中点为世界遗产城市分布。世界遗产城市联盟是世界遗产城市自下而上形成的联盟,截止到2008年年底,世界遗产城市联盟共拥有242个城市成员。

研究提取出以城市地区中心点为圆心,半径为100km地域范围内世界遗产城市地区的土地覆盖数据,并与全球的土地覆盖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其结果如图(图2)所示,可以看出,灌溉农业(IC)、雨养农业(RC)、落叶阔叶密林(CB)以及水体(WB)是世界遗产城市地区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土地覆盖类型;而常绿或半落叶阔叶林(EB)、常绿针叶疏林(ON)、草本植被(HV)以及裸地(BA)是世界遗产城市地区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土地覆盖类型。具体到世界遗产城市地区土地覆盖的比较研究,又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城市地区内部的土地覆盖结构与城市地区之间的土地覆盖特征研究。

3.1 世界遗产城市地区内部的比较:土地覆盖结构

各土地覆盖类型在城市地区所占的比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称为土地覆盖结构,本次研究整理出的各世界遗产城市地区土地覆盖结构如图(图3)所示,以我国的世界遗产城市苏州为例,其土地覆盖主要由灌溉农业(IC)(49.42%)、雨养农业(RC)(9.27%)、植被农业交错带(VC)(9.08%)、常绿针叶密林(CN)(3.60%)、人工地表(AS)(7.92%)以及水体(WB)(17.52%)等类型组成;而以巴西的世界遗产城市戈亚斯为例,其土地覆盖则主要由雨养农业(RC)(65.29%)、植被农业交错带(VC)(9.95%)、农业植被交错带(CV)(19.35%)、落叶阔叶密林(CB)(2.20%)以及灌木林地(SH)(2.43%)等类型组成,括号中数值为该土地覆盖在研究地域范围内所占的比例。根据上述关于土地覆盖结构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判断:灌溉农业(IC)是苏州城市地区土地覆盖的主要组成部分,而雨养农业(RC)则是戈亚斯城市地区土地覆盖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地覆盖结构指数(格网中数值)被定义为某类土地覆盖在该城市地区地域研究范围内所有土地覆盖中所占比例的分级表示方式,共分为11级,其取值分别为0、1、2、3、4、5、6、7、8、9以及10,数值越大表示该类土地覆盖在研究地域范围内所占的比例越大,所对应的格网颜色也越深,通过对土地覆盖结构的研究主要是揭示出城市地区内部的空间特性。

从对土地覆盖结构的分析可见,灌溉农业(IC)、雨养农业(RC)、落叶阔叶密林(CB)、稀疏植被(SV)以及水体(WB)等土地覆盖类型在世界遗产城市地区地域研究范围内所占的比例普遍较高;而常绿针叶密林(CN)、草地与林灌交错带(GF)、淡水或半咸水阔叶林(FB)、咸水或半咸水阔叶或针叶林(SB)、水生草本或木本植被(GW)以及人工地表(AS)等在世界遗产城市地区地域研究范围内所占的比例则普遍较低。

3.2 世界遗产城市地区之间的比较:土地覆盖特征

以某种土地覆盖类型在研究地域范围内所占比例作为参数,其在所有城市地区之间的位置称为该类土地覆盖的特征,其值确定的依据为:以进行比较的城市地区为样本,该类土地覆盖在不同城市地区所占比例数值进行标准化(0-100)后的结果,根据本次研究整理出的各世界遗产城市地区土地覆盖特征的情况如图(图4)所示。从世界遗产城市之间的比较来看,以灌溉农业(IC)土地覆盖类型为例,排在前三甲的城市分别为中国的苏州(100)、乌兹别克斯坦的希瓦(61.6)以及撒马尔罕(53.9);而以雨养农业(RC)土地覆盖类型为例,排在前三甲的城市分别为巴西的戈亚斯(100)、法国的巴黎(90.8)以及普罗万(85.5),括号中数值为所对应土地覆盖在所有世界遗产城市地区之间位置的标准化(0-100)值。土地覆盖特征指数(格网中数值)被定义为城市地区研究地域范围内该类土地覆盖所占比例在所有城市地区之间位置的分级表示方式,共分为11级,其取值分别为0、1、2、3、4、5、6、7、8、9以及10,数值越大表示该类土地覆盖特征越明显,所对应的格网颜色也越深,通过土地覆盖特征的研究主要是揭示出城市地区之间的空间特性。

从对土地覆盖特征的分析可见,灌溉农业(IC)、雨养农业(RC)以及水体(WB)等是所有世界遗产城市地区特征值普遍较高的土地覆盖类型;而淡水或半咸水阔叶林(FB)、咸水或半咸水阔叶或针叶林(SB)、水生草本或木本植被(GW)等土地覆盖类型的特征值则普遍较低,其他土地覆盖类型的特征值则分布相对比较均衡。

3.3 世界遗产城市地区土地覆盖分类研究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粮农组织(FAO)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LCCS),研究将世界遗产城市地区划分到四大类:陆地植被覆盖类型(VT)、水域植被覆盖类型(VA)、陆地非植被覆盖类型(NVT)以及水域非植被覆盖类型(NVA),在这四大类中又可以根据具体的土地覆盖特征进行细分,其中陆地植被覆盖类型是最为主要的世界遗产城市地区土地覆盖类型,具体又可分为农业覆盖和自然植被覆盖两种,本文将各类型中前5名典型的世界遗产城市地区进行整理如下表(表1)所示:

这里根据研究的成果选取其中土地覆盖最为典型的10个世界遗产城市地区进行比较,其相关的信息如下表(表2)所示:

如图(图5)所示,图中1为灌溉农业(IC)最为典型的城市地区中国的苏州;图中2为雨养农业(RC)最为典型的城市地区巴西的戈亚斯;图中3为常绿或半落叶阔叶林(EB)最为典型的城市地区斯里兰卡的加勒;图中4为常绿针叶密林(CN)最为典型的城市地区中国的丽江;图中5为草本植被(HV)最为典型的城市地区英国的特尔福德;图中6为水生草本或木本植被(GW)最为典型的城市地区马里共和国的迪耶纳(杰内);图中7为人工地表(AS)最为典型的城市地区中国的澳门;图中8为裸地(BA)最为典型的城市地区利比亚的古达米斯;图中9为水体(WB)最为典型的城市地区百慕大群岛的圣乔治;图中10为冰雪(SI)最为典型的城市地区尼泊尔的加德满都,对应于各类中最为典型的城市地区,各组图中左为世界遗产城市地区土地覆盖的情况,而各组图中右则为世界遗产城市地区中该典型土地覆盖类型在研究地域范围内所对应的土地关系,尤其值得注意的的是我国的几个世界遗产城市地区苏州、丽江以及澳门其土地覆盖所具备的典型性。

4 世界遗产城市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间的比较

作为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区相关研究的拓展,本文用同样的方法考察了世界遗产城市地区土地覆盖情况,在对两者各自独立研究基础之上也试图考察两者之间的异同,得出的一些初步比较结论如下:土地覆盖的多样性是世界遗产城市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区共同的特点,这种特点从典型城市地区示意图中可见一斑,但相对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区而言,世界遗产城市地区的多样性更胜一筹,这也同样可以从两者土地覆盖结构与土地覆盖特征示意图的比较中得以明显判断;农业用地同样是世界遗产城市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区土地覆盖的主导要素,但灌溉农业(IC)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区所处的位置明显高于世界遗产城市地区,以苏州为例,其在所有世界遗产城市地区中是灌溉农业最为典型的城市,但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区的比较当中却并不显著,淮安、南阳、商丘等城市地区灌溉农业(IC)的土地覆盖结构指数都远比其更为典型;水体(WB)同样作为世界遗产城市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区土地覆盖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两者与全球土地覆盖情况的比较中可以发现,水体(WB)在世界遗产城市地区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全球土地覆盖水平,而水体(WB)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区所占的比例则明显低于全球土地覆盖水平,这与世界遗产城市多为滨海城市,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多为内陆城市有关。总之,不管是世界遗产城市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都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遗产城市地区作为人类文明的空间简史,对其地理区划即空间差异性的考察可以指导人类社会更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Hansen,M.C.and B.Reed.A comparison of the IGBP DISCover and University of Maryland 1km global land cover produc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00(6-7): 1365-1373.

[2] McCallum,I.,M.Obersteiner, et al.A spatial comparison of four satellite derived 1 km global land cover datase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 2006 (4): 246-255.

[3] Leemans,R.and G.Zuidema.Evaluating Changes in Land-Cover and Their Importance for Global Change[J].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1995(2): 76-81.

[4] Salmun,H.and A.Molod.Progress in modeling the impact of land cover change on the global climate[J].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2006(6): 737-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