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大全11篇

时间:2022-05-18 20:13:23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篇(1)

一、认识春天

[主题目标]

(1)组织幼儿观察春天的主要特征,引导幼儿发现周围环境的变化,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

(2)初步培养幼儿观察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能力,从而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趣。

[主题墙面]

(1) 将冬天、春天的图片进行对比。

(2) 了解各种动物、植物在春天的变化,如小蝌蚪的生长、小草发芽等。

(3) 春天人们喜欢干什么,放风筝、踏青、植树等。

(4) 和孩子们共同布置班级开展的各种有关春天活动的照片。

[区域创设]

体育角:准备数量较多的皮球,自制体育器械,供孩子们开展春季体育游戏。

美工角:提供火柴棒、橡皮泥、几何图形,供孩子们拼摆春天的小花、小草等。

语言区:提供有关春天的动物、植物及人们春天活动的书籍,供幼儿阅读。

益智区:提供各种拼摆玩具,供孩子们活动。

科学区:对植物进行观察。

[家园共育]

(1)向家长宣传感受春天对孩子身心发展的意义。

(2)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去公园、植物园或郊外游玩,观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将拍摄的照片带到幼儿园,布置成墙饰,让孩子们看一看、谈一谈。

(3)告诉孩子们红眼病、腮腺炎、流鼻血等春天常见病的有关知识,让孩子们了解一些保健常识。

(4)帮助孩子们认识花草、树木的名称。

(5)让孩子们观察所住社区的卫生、绿化情况,设计制作一些不踩花、不摘花、爱护小树苗的标志,提醒人们注意保护环境。

[活动内容]

二、找春天

1.我找到春天了

教师组织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找春天。根据需要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你是怎么感觉到春天的?在咱们幼儿园里能找到春天吗?”

教师和孩子们一起体会风吹在身上和太阳照在脸上的感觉,寻找春天的脚步,发现春天的秘密:叶子绿子,在阳光里向孩子们招手;花儿开了,在春风里向孩子们点头;池塘里的冰化了,小鱼游来游去;动物也醒来了,在笼子里跑着闹着想和孩子们一起玩……将孩子们带入大自然,让孩子们通过“寻找春天”,来发现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回到教室,教师为孩子们提供纸和笔,请孩子们把自己寻找到的春天的信息记录下来。教师可以提示孩子们用绘画或者符号的方式记录。然后,请孩子们交流自己的观察记录,让每个孩子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怎么记录的?提示其他孩子认真倾听,分享同伴的发现和特殊记录及表达方式。把孩子们的观察记录布置在活动室或走廊上,提示孩子们继续观察、记录,过一段时间再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变化。

2.儿歌《迎春天》

谁在伸懒腰?

哦,是小松鼠。

谁在叫喳喳?

哦,是小翠鸟。

谁在大声地唱歌?

哦,是我宝宝呀!

3.故事《枯树爷爷的幸福》

在风筝飞满天的春天,枯树爷爷老了,他叹着气说:“唉!幸福的日子,已经离我远去了……”

“树爷爷,我能在您的树枝上搭个窝吗?”一只黄鹂鸟唱着清脆的歌儿问。

枯树爷爷点点头说:“搭吧,搭吧,只要你不嫌弃我这光秃秃的树枝。”黄鹂鸟在枯树上高高兴兴地安了家。

“树爷爷,我能在您的树腰上安个家吗?”一只长尾巴松鼠好奇地问。

枯树爷爷点点头说:“行行行,选个你喜欢的洞,住进去吧,只要你不嫌弃我这个没有鲜花也没有绿叶的地方。”

小松鼠在枯树的腰上高高兴兴地安了家。

“树爷爷,您能让我的藤蔓顺着您的枝干生长吗?”一株小小的紫藤萝探出脑袋问 。

枯树爷爷看着嫩嫩的紫藤萝,俯下身说:“美丽的紫藤萝,你就在我身上自由的生长吧,只要你不嫌弃我的丑模样。”

紫藤萝在枯树上高高兴兴地安了家。

转眼到了四月,枯树上热闹起来了。

黄鹂鸟的小宝贝出生了,一天到晚叽叽叽叫个不停,枯树爷爷在小家伙的吵闹声中,露出了笑容。“生活原来可以这样快乐!”枯树爷爷开心地想。

长尾巴松鼠,带着朋友们围着枯树爷爷玩耍;蟋蟀来了,用它的六弦琴弹出好听的曲子;蝴蝶来了,舞动着美丽的彩衣,跳起优美的舞蹈……“生活原来可以这样多彩。”枯树爷爷高兴地想。

紫藤萝爬满了枯树爷爷的全身,开出一长串一长串的紫藤萝花,像紫色的瀑布在流动,在欢笑。“原来生活可以这样美丽!”枯树爷爷快活地想。

他的脸笑得跟孩子似的,幸福悄悄来到了他身边。

三、 种植、观察活动

(1)准备花盆、土和种子。

(2)指导孩子们把种子埋在盆里,然后浇足够的水。

(3)种子发芽了,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探索管理植物的方法以及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篇(2)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状况: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懵了,不知道如何回答。久而久之,学生产生倦怠心理,做了懵懵懂懂的听众。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产生表达的热情。

1.课堂提问要有指向性

漫无目的、信口开河式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大忌。比如,小学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的教学,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难以理解的,更别说概括课文内容了。在设计时,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课文写了哪些小动物?他们为什么喜欢荷叶?然后引导学生用“荷叶是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的句式表达。这样不仅让学生明白了表达要求,规范了语言,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2.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

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例如,教学语文第三册《黄山奇石》时,老师一开始就设置悬念:“石头是普普通通的东西,可黄山的石头却很神奇,你们想知道这些石头到底神奇在哪里吗?”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老师调动起来了,在随后的图文结合中,想象并描述“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的样子。在整个课堂,学生围绕着老师提出的趣味性问题展开交流、描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3.课堂提问要有利于思维发展

教师提问时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问题是不是有意义,不要无疑而问,应让提问具有启发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教师可摒弃一问一答式的提问,将细碎的小问题浓缩为一个大问题:文章围绕植物妈妈写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的方法?学生在一个大问题的统领下,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从而锻炼了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由此看来,“赋予空间式”的提问,对学生思维的活跃、语言表达的丰富,效果是很好的。

4.鼓励学生质疑提问

质疑也是一种表达,在质疑的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如教《司马光》一文的第三自然段之前,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有什么看不懂的。学生提问:孩子是怎么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么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更有解决的兴趣,从而带着问题读书、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二、利用课文插图,提供素材

看图说话、写话是学生语言表达训练的重要手段。它内容统一、目的性强、针对性强,便于教师进行明确、细致的指导,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和掌握,能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打下扎实的基础。

1.按序观察

观察是语言表达的前提。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具有盲目性的特点,往往随心所欲,杂乱无章。因此,在引导学生看图说话之前,教师必须引导他们全面、有顺序地观察图画。按对象的不同,观察顺序可以分为由近及远、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整体到部分等。比如,在学习《秋天的图画》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从近到远、从下到上的顺序观察:近处有高粱、苹果树、梨树,远处有稻田,天空中有大雁。接着,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景物说一说,并按顺序连起来说具体。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的有序性、条理性,让学生视之有序,言之有序。

2.关注细节

低年级学生观察的精确度不高,他们观察事物不细心、不全面,常常笼统、模糊,不能表述细节。经常引导学生精细地观察图画,可以发展学生观察的精确性、思维的准确性,也能为具体表达和描写奠定基础。

《纸船和风筝》一课写松鼠和小熊收到对方的礼物时都乐坏了。文中的插图把它们乐坏了的样子描绘得淋漓尽致。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聚焦小动物的表情和动作,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它们乐坏了,并利用句式引导学生说具体:“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它的眉毛____________,眼睛____________。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它的嘴巴____________,尾巴____________。”

这里,突出一个“细”字,从一个词到几句话,训练学生由概括到具体,由粗放到细致,逐步提高学生观察的精确性和语言的丰富性。

3.联系生活

儿童对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所熟知的生活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旦触及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引导学生把图画与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是指导学生看图说(写)话的极佳手段。

在《看雪》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这一课的插图恰好描绘了小朋友们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活动,回忆以前是怎么玩的,当时的心情怎样。对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还可以鼓励他们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连起来说一说。

将看图说话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训练了学生由此及彼的思维能力,也使学生的表达变得更丰富和充满个性。

4.展开想象

指导看图说话时,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联系图意,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加工再创造。比如教学《爷爷和小树》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冬天,爷爷给小树穿衣裳时会对小树说些什么?小树会怎么回答?夏天,爷爷在树荫下乘凉,小树会对爷爷说什么?爷爷又会说些什么?然后,让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爷爷说:‘____________。’小树说:‘____________。’夏天到了,小树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小树对爷爷说:‘_____________。’爷爷对小树说:‘_____________。’”

看图引导学生想象,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说话水平都大有裨益。

5.看图讲故事

一、二年级的教材,安排了连环画形式的课文,如《雪孩子》《酸的和甜的》等。在教完这一类课文后,教师可让学生看着插图自己讲故事。学生既可以利用课文,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也可以加上自己的创造,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三、抓课文空白点,拓展空间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篇(3)

计算机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正日益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教育而言,要把改革引向深入,教育手段必须现代化,也就是说,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艰巨任务。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创设情境、激发情趣,开发潜能、培养创新,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现将笔者在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做法浅述如下:

一、 利用电教媒体,强化朗读训练。

新大纲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在朗读训练中,应充分利用电脑光盘朗读教材。因为朗读教材是语文朗读专家们认真揣摩、精心制作的语言作品,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文章的语言、节奏、格调和文章蕴含的感情色彩,能帮助学生把握朗读时声音的高低。轻重、停顿、快慢,调节和控制语调。电脑光盘教材还具体分析有可重复使用、操作方便等特点,因此借助电脑光盘来引导学生发挥形象思维能力效果甚佳。特别是朗读好的作品,通过朗读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再借助电脑光盘出示的画面,能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把学生吸引到意境之中,使之如临其境,唤起感情的共鸣。 例如《小小的船》中的“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像这样生动的语句,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能力,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后,再用电脑展示诗中描写的画面,让学生感悟出“我”尽情地欣赏美丽的碧空和满天的繁星,是多么愉快啊!学生从中体会诗情画意。这种美的意境,美的旋律,的确陶冶了儿童美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强化朗读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想象等多方面的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 巧用电教媒体,开发学生潜能。

利用计算机图、文、声、像、动等特点,既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又可使信息传输畅通,达到突破教学难点,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小小的船》中“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这里为了让学生理解月儿和船儿的相似点是“弯弯的”、“尖尖的”,此时运用课件展示:只见美丽的星空中是弯弯的月儿,天底下是小小的船,鼠标点击地上的小船,通过动画效果看到小船慢慢地与月儿复合,这分明呈现出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是多么的相似。教师边演示边问:“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呀?”看着演示,读着课文,想着情景,学生顿悟:作者为什么说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这样比喻是多么恰当啊!学到此,又进一步让学生想象小女孩坐在月球上那种兴致勃勃的样子! 又如:《爷爷和小树》教学中,要学生理解“撑开”、“绿伞”在句中的意思,还需要明白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是什么意思,小树为什么能给爷爷撑开绿伞及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先让学生观察老师撑开伞,使之明白“撑开”的词意,再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看看课件中绿色的树叶一次次地复合上去,分次呈现出小树慢慢成长,树冠渐渐增大,绿叶越来越茂密,以及身穿汗衫,手摇蒲扇,笑容可掬的爷爷在树下悠闲地乘凉的景象。教师边演示边问:“小树怎样?”“叶子怎样?”“好像什么?”,在电教媒体的帮助下,学生很快明白,小树茁壮成长,夏天它就如一把撑开的绿伞给爷爷遮阳。 教师通过电教媒体进行启发诱导,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既能提高学习效果,又能学得轻松愉快。

三、通过电教媒体,反馈学习信息。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因为通过反馈知道结果,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愉悦,同时在反馈中知道自己的缺点,激起上进心,增强克服缺点的决心。而现代媒体以其快捷、便利的优点,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反馈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起了很大的作用。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篇(4)

    目的要求 通过活动使小学生感悟到,只要坚持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能塑造更完美的性格。

    课前准备 投影设施,有关图片。

    辅导方法 活动法、讲授法。

    操作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每个人的性格都有其长处和不足,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性格更完美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内容。”

    2.课堂操作。

    (1)拜访榕树爷爷。

    ①教师:“榕树是一种活的时间很长又很美丽的树,人们都说是由于它有开朗豁达、沉稳、善良的性格才长寿、快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拜访一下榕树爷爷,请它帮助我们。”

    ②请同学们看图(如图7-2,可通过投影展现给学生),回答榕树爷爷的问题。把自己最想做到的写在横线上。

    1.你刚学会刷牙时,每天用不用家长提醒你刷牙呢?

    用(  )

    不用(  )

    2.现在你每天还需要家长提醒刷牙吗?

    用(  )

    不用(  )

    3.假如你从3岁开始刷牙,今年你10岁;你已经刷了(   )年牙了。

    请同学们说说:现在你每天刷牙不用提醒的原因是什么?

    我也想成为榕树爷爷那样的人。我想,我应该从                               几方面做起。

    图7-2 拜访榕树爷爷

    ③教师:“我们是不是能够感受到,一种行为反复做上成百上千次就成了习惯,而性格正是习惯养成的。我们要想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就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2)培养性格的方法。

    ①性格培养计划。

    A. 教师:“榕树爷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性格培养的方法。”

    你可以制定一个性格锻炼计划,每天自觉、客观地检查自己的行为。做得好画“√”,做得不够画“·”。日积月累,你一定会有个更完美的性格。

    星期

    诚实

    认真

    宽容

    忍耐

    有创

    造力

    勇敢

    自信

    开朗

    动作

    敏捷

    友善

    一

    二

    三

    四

    五

    自我评价

    不论你做得怎样,只要你坚持下去就很棒!

    B.请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选择训练的内容,这样的计划更有针对性。也就是说,不要每一项都做,可以从中选择几项去做。

    C. 请把你的选择结果在全班公布。

    D.教师:“无论你开始做得怎样,只要坚持下去,你一定成功!”

    ②在实践中培养良好性格。

    教师:“榕树爷爷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性格培养的方法,看看我们在哪些活动中能得到哪些良好性格的培养。请同学们看图(如图7-3)。”

    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是培养你良好性格的重要方法,请你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参加下列活动。

    我的性格中,有       弱点,所以我选择       。图7-3 性格培养的方法

    (3)找朋友。

    ①教师:“我们可以找一个和自己性格不同的同学做朋友,以便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为了取长补短,培养更完美的性格,你可以找一个和自己性格不一样的同学做朋友,你准备找谁?

    我的性格           ,我想请        做我的朋友,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篇(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技术集文本、图像、声音、色彩于一体,多功能地向学生提供多重刺激,以直观、生动、形象、逼真的形式呈现知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爷爷和小树》,“夏天到了,小树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爷爷不热了。”为了使学生理解小树为什么会撑伞,我播放课件,让绿色的树叶一次次叠加,呈现出小树从小到大,树冠渐渐增大,树叶越来越密,以及身穿背心,手摇扇子,笑容满面的爷爷在树下悠闲乘凉的情景。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情境,直观地领悟到:小树茁壮成长,夏天它就像一把撑开的绿伞给爷爷遮阳。这是它对爷爷辛勤劳动的最好报答。因此,在课堂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与文本、作者、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能把学生带入到充满奇幻色彩的语文学习天地中,让学生畅游其间,感受学习语言、体会语言、运用文字的快乐。

二、化抽象为形象,促进思维发展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抽象思维水平不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直观、形象地显示事情发展的整个过程,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语文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度的桥梁。在教《小蝌蚪找妈妈》时,我课件展示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整个过程。学生通过观看,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在蝌蚪身体不断变化的进程中,感知到了蝌蚪长成青蛙的全过程。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许多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存在差距的。现代教育技术能为学生铺路搭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视听结合,提高阅读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以图文为主,配以声音、动画等,它使学生通过视听结合收集信息,直观地学习课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观潮》一课的第三、四自然段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由于学生没有观潮经历,单凭想象,感知是模糊的。于是我利用课件,直观地再现钱塘江大潮到来时那种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再到“万马奔腾”的景象。学生看着画面,听着潮声,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接着,我又让学生再读课文,进一步感知潮来时的奔涌场面。这样,学生的头脑中便留下了深刻的潮来时的清晰画面。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巧妙地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篇(6)

一、有创意的舞台调度

创意戏剧课程非常注重内容上的通俗易懂和形式上的生动活泼。为此,我们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猴山里不但有猴子,还有各种“精灵”,活泼、可爱、神秘的“精灵”在自己的“天地”里快乐地生活着。因此,剧情不仅应该演绎猴子与老爷爷的故事,还应该展示“精灵”的形象。于是,孩子们在第一幕的排练过程中生成了一段集体舞“可爱的精灵”。

在以往的节目排练过程中,孩子们对何时出场通常要依赖于教师的提醒,很少有人会认为那是自己的责任,更谈不上主动想办法提示自己和同伴。第一幕集体舞中的主角是一群树、花和鸟的“精灵”,在开始排练时,所有“精灵”一哄而上,场面显得又挤又乱。这时,教师对幼儿进行了引导。

师:大家对刚才的表演满意吗?

幼:太乱了,大家都挤在一起,一点也不好看!

师: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幼:我们没有相互提示,大家都想先出场……

师:如果老师不提示,你们怎么来相互提示呢?

幼:我们可以事先讨论好,谁第一个上场,谁第二个……

师:那怎么安排呢?

幼:树和花先上去摆好造型,因为它们本来就在森林里的。

幼:小鸟可以到处飞,有时候还会停在树上休息,在后面飞上去也比较好看……

在排练过程中。教师摒弃了早已习惯了的包办设计、包办排练、包办提示的行为方式,先让幼儿在没有任何设计、组织的情况下进行尝试。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一各种角色都要争先上场,引起了混乱;寻找引发问题的原因――没有提示,无法有序安排出场顺序;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讨论,唤起原有的生活经验,从而确定了树、花、鸟的出场顺序。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培养了幼儿解决问题的意识,锻炼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享受到了解决问题的快乐。

二、自主创编造型动作

在传统的节目排练中,动作和造型都是教师预设好的,孩子们只要记住要求并反复练习就可以了。现在我们的剧本上只有两个明确的要求:一是先出场的“精灵”需要停留在舞台上摆好自己创编的造型,二是同类“精灵”的造型要尽量不重复。

在最初关于角色分配的讨论中,男孩和女孩的选择都比较一致,他们分别要求扮演树和花。在分好角色后。男孩和女孩又分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由于孩子们通过观察树和花的活动已经积累了有关用动作来表现树和花的经验,所以经过小组内同伴间的互相启发,每个孩子都很快想出了自己的造型动作。孩子们的肢体动作表现出了小树和小花的主要特征,但是,音乐剧中的角色扮演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动作表现,更应该是充满情感的表达。我们知道。年龄小的儿童一般不容易对单调的动作产生太大的兴趣。但再现生活经验且具有想象性质的动作往往容易吸引他们。因此,要让幼儿充满情感地表达,就要激发他们的审美想象。我们用充满诗意的音乐、拟人化的场景激发幼儿大胆想象。自主创编,启发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树精灵”和“花精灵”,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情、神态来表现“精灵”的“美”和“变化”。

同伴各具特色的动作激发了孩子们相互模仿以及借鉴和创新的热情。因此,教师根本无需花费精力和时间为每个孩子设计动作。而且,由于减少了机械的训练和冷酷的评价,增加了自由的想象和表达以及平等的相互认可,孩子们的表演也显得更加自然和富有情趣了。即使教师不提要求。孩子们也会每次都努力做出不一样的表情和动作。

三、创造性地模仿动作

第二幕的舞蹈是根据传统民间游戏舞蹈的形式创编的一种“领袖模仿舞蹈”,典型的案例就是“请你像我这样做”。这种游戏舞蹈切合了调皮的小猴子模仿年迈的老爷爷做动作的特殊情景。在这个环节中,任何幼儿都可以扮演老爷爷,老爷爷的扮演者必须即兴做出不少于两个表示生气的动作,以供扮演小猴子的同伴们模仿;老爷爷还必须按照音乐的乐句和节奏做比较缓慢的原创的生气动作,以表现自己的老迈和无奈,而小猴子则必须按照音乐的乐句和节奏尽可能快速地做模仿动作,以表现自己的灵活和顽皮。

最初。我们担心扮演老爷爷的孩子可能会缺乏创造表演的技能,扮演小猴子的幼儿可能会缺乏模仿再现的能力,因此考虑是否需要预设好老爷爷的动作,很快我们就放弃了这一想法,我们发现,幼儿对“创编表现――模仿再现”这一环节有相当大的兴趣。于是,我们抓住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发现创编和模仿动作的规律。在这里,提供创编思路是我们运用的关键性策略。我们引导孩子讨论:老爷爷生气的样子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创编?孩子们一致认为可以从动作和表情两方面来创编,如用握拳、挥手、跺脚、捶胸等动作,用撅嘴、瞪眼、皱眉等表情,既可以用单一的动作或表情来表现,也可以将表情和动作组合起来来表现。明确了创编老爷爷动作的方法,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教师趁热打铁。又将讨论的重点引导到小猴子的模仿再现上。孩子们决定用快速模仿的方法来体现小猴子的顽皮。虽然“老爷爷”的动作简单但足以表现假装生气的情绪。而且一群“小猴子”绘声绘色地加速模仿,连表情和声音都充满了假装“气气你的”的味道。

这种领袖模仿游戏运用的是典型的从模仿到创新的学习方法。孩子们在模仿的过程中发现了创编动作的规律,发现了使模仿动作更为有趣的方法,并且能够主动运用这些规律和方法使音乐剧的表演更富有戏剧性和挑战性。尽管大多数孩子是按照剧本要求来进行模仿性表演的,但这绝不是单纯的个人“模仿”,而是大家在相互学习中进行的具有再加工性质的模仿表演。这种相互学习始终体现着创意,始终体现着热情、自信以及对成功的向往和追求。

四、创造性地变换队形

“传草帽”是音乐剧《猴子学样》中的一个重要情节。我园孩子

已有音乐游戏“草帽恰恰恰”的学习经验:围成圆形传草帽。

为了增强舞台表现的戏剧效果,更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创意拓展能力,教师提出:“我知道围成圆圈传帽子的游戏,你们早就会玩,但是谁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小猴子”们自发组成了小组,商讨起新的传递队形变化来。由于小组讨论的内容已超越了个体经验,因此教师此时要做的,就是给予幼儿充分的空间和时间。

幼:站成一横排吧,我看动画片上是这样的。

幼:对!还可以把横排变得斜一点,这样可能更有趣。

师:是的,这是个好主意,动画片上的小猴子有的在树上,有的在地上,怎么表现呢?

幼:我们可以站在一个东西上,这样可以高一点。

幼:可以站在平衡木上,把它当作山。

幼:太好了,一次在地面上传,一次在“山上”传!

师:我们以前都是往旁边的人头上传的,现在变成“一字”队形,每个人都只能对着别人的背,怎样传才好呢?

幼:往后传就可以了。

师:那你们自己试试。(幼儿积极尝试各种传递方法)好像往后传的方法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谁先来讲讲自己的帽子是经过身体的哪个部位传到后面去的。

幼:我是从腰这儿传的。

师:哦,帽子经过了你的腰,这可以叫“腰边传”。

幼:我的帽子是经过我的肩膀传到后面去的。

师:这句话讲得真精确!这可以叫“肩上传”。

幼:我的帽子是经过我的大腿下面传到后面去的。

师:大腿下面可以叫……

幼:胯。

师:所以可以叫……

幼:“胯下传”(大笑)……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篇(7)

1.依托教材

数学知识和规律是前人生活经验的总结与提炼,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掌握规律及学习规律的方法。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书本信息,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搭建平台,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中,为锻炼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对运算的兴趣,笔者精心设计了下列运算练习,让学生观察得数,发现与节日日期之间的对应关系。学生们高兴地发现了三八妇女节、党的生日、建军节、儿童节,并把发现过程写成了数学日记。

例:计算下面试题,并把你们的体会和发现写成数学日记。

12.48-21.28÷7.6×3.1=3.8

8.64÷2.7+6.5×0.6=7.1

12.15÷(0.82+3.4×0.2)=8.1

18.4-(8.64÷2.7+9.1)=6.1

【点评】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觉得数学运算枯燥无味,对计算练习不感兴趣。小学阶段,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是建立数感、培养其他能力的基础。教师要依托教材,提供具体的数学日记素材,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探究的学习过程,使计算题在学生们的眼中,不再是枯燥的数字和符号,而是充满着无穷奥妙和趣味的知识乐园。从而体现数学课程的人文精神与德育价值。

2.走进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这种教育的核心是注重知识的来源,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把教学归于实践,归于生活。

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寒暑假走进商场、图书馆、工厂,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市场分析,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日记1:参观北京市顺义区燕京啤酒集团

周末,我们“假日小队”的队员参观了燕京啤酒集团,并且收集了许多惊人的数据。

管理员叔叔告诉我们:“燕京啤酒集团一年可生产啤酒182万吨,每吨啤酒可以装65箱,每箱24瓶,平均每箱售价42元,每条生产线一分钟就可以装600瓶啤酒。”从叔叔的话中,我们感受到叔叔为能在这样的公司工作而骄傲和自豪!

我们的队员接着问:“叔叔,每年公司能生产多少瓶啤酒呀?”“包装线一分钟包装600瓶啤酒可以卖多少元呀?”“燕京啤酒集团的年产值是多少呢?”叔叔对我们说:“孩子们,你们回家自己算一算吧!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很快地找到答案。”

回来的路上,大家兴致勃勃地计算:每年可生产啤酒24×65×1820000或65×1820000×24=2839600000(瓶)。600瓶啤酒可以卖600÷24×42或42÷24×600=1050(元)。每年的产值只差一点点就能达到50亿元了。

列式:42×65×1820000=

498600000(元)≈50亿(元)

真了不起!大家赞叹道。

【点评】数学教学不仅应让学生们学到知识与规律,还应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想、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就实践活动内容写出数学日记。这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而且能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数学日记的内容

对小学生来说,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发现是他们数学日记的主要内容。教师要鼓励他们互相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思考方法,借鉴和学习别人的思路,将思考结果记成日记。如在小数混合计算的学习中,学生们灵活运用定律,对同一道题常常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要鼓励并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大胆讨论与交流,在一题多解的比较中学到最简便的方法。经常性数学探究活动与写数学日记相结合,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是十分有效的。此外,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故事也可以收集到日记中。

1.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日记2:木匠爷爷算半径的奇妙方法

周日,我来到了乡下姥姥家,正赶上姥姥家盖新房,我看见一位木匠爷爷正用卷尺量一根木头,底面周长为四尺。老爷爷看到我很感兴趣,就说:“孩子,我给你出道数学题算算:刚才这根木头底面周长为四尺,它的底面半径是多少寸?”沉思了一会,我说:“老爷爷,我可口算不出来,还是您告诉我吧!”老爷爷笑眯眯地说:这根木头的底面半径大约是六寸四。“我大吃一惊,急忙跑进屋里,拿起笔验算:圆的半径=圆的周长÷3.14÷2,木头半径:40寸÷3.14÷2≈6.37(寸)≈6.4(寸)。

我急忙跑出屋,大声说:“老爷爷,您赶紧说说您是怎样算得既快又准确的?”“就六个字:尺变寸,加六成”,老爷爷慢条斯理地说。

原来,木匠老爷爷的计算方法是:四尺变四寸,六成为4(寸)×0.6=2.4(寸),半径为二者和,4(寸)+2.4(寸)=6.4(寸)。如果圆周长为3尺,老爷爷的算法是:三尺变三寸,六成为三六一寸八,半径就是3+1.8=4.8(寸)。我问这种办法为什么有误差,老爷爷说:“孩子,你们做题时习惯把圆周率取值为3.14,而我们在干活时习惯把圆周率当做3.125。虽然有些误差,但在估计半径时却很实用。”“老爷爷,您真是个智多星!我要把这种方法告诉我的同学们。”老爷爷高兴地点点头。

【点评】这篇数学日记,厚重了学生对知识的积淀,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滋润了他们的心田。学生从生活经验和角度出发,学习不同的思考方法,是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应用价值的有效途径。

2.数学故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数学的轶文、趣事以及科学家的故事,写成日记,记录生活中的哲理。

数学日记3:来了多少位客人

从前有个不学无术、自命不凡的人,他说话随便,经常得罪人。

一天,他设宴请客,来了不少客人。他一看,有几个重要人物还没光临,就忍不住自言自语起来:“怎么该来的还不来呢?”

在座的客人一听,心头凉了一大截:“他这么说,我们不该来的喽!”于是,有一半人扬长而去。

他一看许多人走了,着急地说:“啊!不该走的反倒走了!”

剩下的人听了,心里着实有气:“他这么说,明明是指我们是该走的了。”

“看来,我们该走了。”于是,又有三分之二的人不辞而别。

这位东道主急得直拍大腿:“这,这,我说的不是他们呀!”剩下的客人一听:“这是什么话?不是说他们,就是说我们啦!”于是,又有四分之三的人打道回府了。

最后,只剩下一位客人了,主人感到大丢面子,脱口而出:“不来白不来啊!”

这位仅存的客人一听,“他这话里头有刺,分明是在暗示我来了也是白来。我还是识相点,也走吧。”他二话不说拂袖而去。结果,只剩下设宴的这位“孤家寡人”了。请你替他算一算,在他说第一句话之前,已经到了多少位客人?

【点评】学生收集的这篇数学故事,既幽默又风趣,激发了全班学生探究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的数学阅读和研究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学生数学语言水平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增强,从而使学生能自己探索到数学学习的资源,而不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课材料;这也有助于学生的数学个性化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可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自己的最高发展水平。

数学日记4:一次性筷子的话

星期日,我陪妈妈到西单买东西,看见许多人拿着一次性筷子在吃小摊贩的小吃。北京一个月来出现了好几次沙尘暴现象,现在大家纷纷报名“绿色突击队”到内蒙古种树。可前边有人种树后面又有人砍树做筷子,这风沙什么时候才能挡住呀!

回到家,我设计了两张调查表,分别对50个人和50家餐馆进行了摸底调查,并粗粗算了一笔账:40家饭馆每天用掉1740双筷子,40天就得用69600双,我测量了筷子的长、宽、高,计算出了它的体积,假如一棵大树高8米,直径0.5米,那么40家饭馆10个月就用掉一棵大树。虽然一次性筷子用起来很方便,可人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凡卡”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

2.介绍本文的作家。

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3.介绍《凡卡》的写作背景。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出示要求,课内自学。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表达方式。

2.理清思路,找准写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内容与联想;在找准写信的段落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

3.借助课后思考题,逐段细读,尝试读懂课文。

4.自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凡卡教学设计 - 燕子 - zhuyan111111111 的博客

3.理解词语:

摩平:用手轻轻地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弄平。

楦头:制鞋制帽时所用的模型,多用木头制成。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的保护和扶助。

慈悲:慈善和怜悯。

打发:派(出去)。

别墅:在市郊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

捉弄:对别人开玩笑或使别人为难。

祷告: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

抽噎: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

卢布:俄国货币单位的名称。

醉醺醺:形容喝醉了酒的样子。

四、听教师范读课文,疏通文章的内容。

1.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凡卡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

2.理清文章的脉络。

以信为线索,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

3.学生汇报分段情况。

(分为三部分:写信前(1—2自然段);写信中(3—15自然段);写信后(6—21自然段)

第一段: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写信。

第二段:凡卡写信的内容及联想。

第三段: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梦。

追问:大家能说说分段的依据吗?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探寻写作思路,整体感知。

1.回忆:《凡卡》一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主要写凡卡写信的事。是按准备写信——写信——写信后的顺序写的。)

2.围绕这件事,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

①凡卡写信的内容是什么?

②凡卡怎么给爷爷写信的?

③凡卡为什么给爷爷写信?希望爷爷带他回村子?

④凡卡写的这封信,爷爷能收得到吗?为什么?

3.默读课文,找找哪儿是作者的叙述?哪儿是凡卡写信的内容?哪儿是写凡卡在写信中所想到的?

二、从信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

1.默读凡卡写信的内容,想想凡卡在信中写了什么?

提示:可根据“他写道”、“接着写下去”、“他继续写道”、“凡卡接着写道”把信的内容分层来理解。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层:凡卡思念爷爷;第二层: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第三层:凡卡受不住了;第四层:凡卡再次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及他对村里人的问候。

3.了解凡卡的悲惨生活。

(1)默读“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一层,你有什么问题?

①凡卡在鞋铺里受到了怎样的折磨?

②凡卡为什么会受到折磨?

(2)自由读有关的内容,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就研究哪个问题。边读边作标记。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①挨打: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打;老板娘用鱼嘴戳他的脸,就因为凡卡收拾鱼“从尾巴上弄起”;②挨饿:吃的“简直没有”,③挨冻,而且睡不好。

从这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

(4)朗读指导。

一个九岁的孩子担负这么重的劳动,遭受这么多的折磨,怎么忍受得了呢?该怎么读呢?

三、从凡卡的心情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感情。

凡卡教学设计 - 燕子 - zhuyan111111111 的博客

四、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老师引读,……凡卡向爷爷诉苦,请求爷爷带他回村……请一位同学读,从他的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凡卡孤苦无依,受尽折磨,凡卡迫切希望离开这里。)

五、从凡卡的联想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

1.指名读凡卡的联想,围绕凡卡的联想,提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凡卡联想起什么事?为什么会想起这些?)

2.自由读,在书中寻找答案。

(第一次联想到了爷爷守夜的情形和乡村冬夜的景色。第二次联想到与爷爷砍圣诞树的情景。联想到爷爷,突出了凡卡对爷爷的思念;联想冬夜的景色,说明冬夜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这与凡卡的学徒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凡卡思念爷爷,思念家乡的一切;联想到爷爷砍圣诞树可以看出爷爷在农村的生活很贫苦,但在凡卡的回忆里是那样的美好、快乐、有趣,说明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单与凄凉。)

六、研讨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1.学生讨论。

2.交流汇报。

(1)两段回忆是本文的插叙。这两段联想对凡卡的学徒生活起了对比、反衬作用。

(2)文章细节描写很突出。在文中找找细节描写的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

(凡卡倾诉自己怎样挨打、挨饿、挨冻、怎样受折磨、三顿饭吃什么都一一写到了。在回忆爷爷守夜时,爷爷是什么样的,怎样守夜、两条狗怎样跟着,砍圣诞树的山林、枞树什么样等细节描写,使人读了仿佛看见了当时的情景,这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深刻感人。)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篇(9)

只有创新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的学生。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陶行知指出“创造是每个人能做到又必须做到的事情”。“生命只有在创造中才有意义”。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只有在创造中才具有活力。一、凭借教材,发掘教材创造性因素教材是一座创造的宝库。小学阶段的300篇左右的课文,都是创造性的“文”,每篇课文从选材、立意到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造的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善于挖掘创新的因素,凭借教材,开发学生的潜质。例1《林海》教学片断:师:作者说,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绘出这么多绿颜色来呢!现在我的眼前就有许多未来的画家,老师就请你们这些未来的画家们描绘一下大兴安岭的绿吧。学生在老师充满信任的话语,饱含期待的眼神中纷纷举起了小手。生:大兴安岭的绿有嫩绿、墨绿、青绿。生:还有苹果绿、草绿、鲜绿。生:还有些绿颜色从山脚至岭顶由浅入深,有的又由深到浅,简直太丰富了。师:对,这是多么有层次的绿,多么动人的绿,多么令人心醉的绿呀。生:像绿色的云朵,降临到祖国大地。生:像绿色的海洋,所以老舍爷爷给课题叫“林海”。师:看到这么多的绿,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呢?生:看到这么多的绿颜色,我们的心情仿佛都变成了绿色的了。师:好,就让我们怀着这绿色心情与老舍爷爷一道,走近这茫茫的原始森林吧。在这里,学生思维独特,个性得到张扬,想象的潜能得到极大地发挥。例2《鸟的天堂》教学片断:师: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我们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起来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有的(形状、姿态、颜色等)有的有的师:这个片断的最后是句号,现在你能将句号改成省略号,帮巴金爷爷补写下面的句子吗?生:有的在梳理自己五彩的羽毛,有的在悠闲地散步,有的站在树梢歌唱……生:有的在洗脸,有的在互相抓痒痒,有的在与同伴窃窃私语…………师:巴金看了你们这些小作家的创作,一定会露出欣慰的笑。那么究竟是省略号好还是巴金爷爷的句号好呢?请大家发表意见。生:我认为两种符号都可以。生:虽然巴金爷爷是个大作家,但是我个人认为这里用省略号比用句号更理想。因为鸟的天堂里鸟多得不可计数,早晨,百鸟醒来,大家都在为新的一天作准备,姿态万千,用句号就表示结束了,当然不够理想。师:大家很善于动脑,很有见地。那么,究竟哪种方法好呢?老师给你们一条建议,我们一部分同学给巴金爷爷写一封信,亲自向巴金爷爷请教;又因为巴金正在病中,我们另一部分同学给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部的叔叔去封信讨教研讨一下。邮政编码等联系方法请同学们通过多种多样的渠道自己解决。这就是我们同学近三天的一个研究性作业。以上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提倡和激励学生寻求不同的答案,激发学生求异思维和批判性学习精神。2.不用教师的阅读实践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鼓励发现,控制讲授。让学生自主探讨寻找答案。引导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3.延时判断。教师不急于判断。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收集信息,虚心请教,走出课堂,向广阔的生活要答案。二、依托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创造1、以教材为媒介,进行课内外的沟通。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时空发生了重大变革。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材料。教师应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自主性,而不是被动接受别人已经编定的课本。《桂林山水》一课,文中有一段这样精彩的描写: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课堂上我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师:同学们,珠海市一座全国著名的浪漫之城,它的美与桂林的美各具风格与魅力,请同学们周末到海边去走一走,用心地体验一下它的美,然后选用本课的句式或词语,写一段话。生写道:这样的海倒映着这样的城,这样的城围绕着这样的海,再加上空中白云朵朵,情侣路边绿树红花,海上渔帆点点,让你感到像是步入人间仙境,真是“昔日小渔村,今日浪漫城”。2、以教材为媒介,进行课内外的延伸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言教学的真谛就在于引导学生走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使生活成为语文的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丰富教材,灵活使用教材,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我引导学生探讨:圆明园要不要重修?说出自己的理由。珠海现在已经修建了“圆明新园”,你觉得这一举措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请正反方展开辩论赛。作为一名珠海的学生,有了对课文的理解,有亲临圆明新园的感受,无疑这一辩题一石激成千层浪,正反两方唇枪舌战士,势均力敌,好不过瘾,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的能力。而最终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老师并没有给出一个结论,而是请他们回家去采访自己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让他们去听听社会的意见,让学习不断向校外漫延。这样不仅使得课堂丰富多彩而博大,而且更有利于学生愿学、会学、学好。最后大家意见仍然不一致。我就允许大家庭保留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关注珠海的旅游业,关注珠海的发展,长大为这座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规划出美好蓝图。这一教学法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创新的过程,启发了学生多角度去思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埋下了创造的种子。教育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唯有实践,才有创造。三、挖掘教材,精心设计练习1、分层设计练习。对于语文学科,同样的教材,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同一问题的独特感受的也就不尽相同,我们的教学应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设计作业时应因人而异地使用教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潜能。如《火烧云》一课,有位老师设计的一道填空题:这里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曲儿(),一会儿()。(),(),(),这些颜色都有。要求:(1)所填的词语,可以全部选用课文中的;(2)所填的词语可以一部分是课文中的,一部分是自己想出来的;(3)所填的词语,全是自己想出来的(创造)。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人人得到了最佳的发挥,潜能生有所得,中等生有所提高,优等生有所创造。2、自主选择练习。例1《跳水》一课的主体性作业设计: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孩子、船长、水手们会说些什么呢?展开你的想象,请任选一题,把他们想说的话写下来。1、孩子:船长:水手:2、水手:船长:孩子:3、船长:孩子:水手:孩子虽然脱险了,但教训对每个人都是深刻的,到底是谁先说呢?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方式。这道题的设计既体现了施教者对教材的挖掘与理解,又充分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给学生以自主学的权利,有助于学生对故事人物的再理解与深化。例2、《鸟的天堂》练习设计:师:我们多么向往70年前巴金笔下的那个小鸟天堂,多么渴望人鸟和谐相处。我们更感谢巴金爷爷为我们留下这么珍贵的记录。70年过去了,11月25日我们将迎来了这位世纪老人98岁的华诞,首都文艺工作者在北京举行各种活动,庆贺这位文学大师的生日。同学们,我们也用我们特别的方式送给巴金爷爷一份特别的礼物,好吗?请同学们到练习超市购物吧。练习超市任选一种练习方式:既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既可动笔,也可口述。1、为巴金爷爷有感情地背诵自己最喜欢的片断2、送去你对巴金爷爷的问候。3、为新的“鸟的天堂”写一句广告词。4、为新的“鸟的天堂”编写导游词。5、《给新会市市长的一封信》6、新手为巴金爷爷折小鸟。7、其它自我设计的礼物。阅读活动就是这样从教师的主宰下解放出来。3、多维设计练习。灵活使用教材,设计开放式的练习,能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以《跳水》一课为例:填空:1、我觉得这是一个()、()、()、()……的猴子。2、我觉得这是一个()、()、()、()……的孩子。3、我觉得这是一个()、()、()、()……的船长。此题学生能用近十多个答案概括出猴子、孩子、船长的特点。如学生心目中的孩子的答案有:淘气、可爱、顽皮、爱面子、不顾后果、委屈、幼稚、被戏弄、哭笑不得、好胜、不服输、幸运、尴尬、自尊心强、冲动的、可怜的孩子。这一个个生动的个性的化词语,多角度,多侧面地概括出事物的特点。可见,学生通过读书和自主探索内化了自己的感悟,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智慧的唤醒者,作业成了学生创造的乐园。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篇(10)

通过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敬老主题活动和良好的社会氛围的渲染,展现龙王小学少先队员尊老敬老的精神风貌,进一步营造敬老、亲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课件下载[*]尚;激发全体队员孝老爱亲的内在自觉,并由爱家、爱老推及到爱国、爱社会,进一步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到和谐社会建设中来。

二、主要内容

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在各中小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念亲恩、感亲意、抒亲情”主题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展现xx小学少先队员孝老爱亲的良好精神风貌。

1、以中队为单位恩平婚介网[],班队课上各班开展以“念亲恩、感亲意、抒亲情”为主题的班队课,进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孝敬父母长辈,学会感恩。

2、小小真心话。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每位同学准备一张漂亮的贺卡,将自己想要对父母、长辈说的祝福语或最想表达的感谢语写到纸上并带回家送给自己的父母长辈;

3、开展“爷爷、奶奶的重阳节,我做主”的活动,要求少先队员们开动脑筋,为爷爷(奶奶)设计一个有新意的过节方案,向长辈们送上节日深深的祝福。建议少先队员可以为爷爷、奶奶准备一根拐杖,方便他们平时的出行;可以陪爷爷、奶奶锻炼课件下载[*]身体,大家一起来运动;也可以陪爷爷、奶奶聊天,陪老人们说说话,谈谈心,还可以帮助爷爷、奶奶做点家务事,减轻爷爷、奶奶的辛劳等。用实际行动感恩爷爷、奶奶,旨在进一步唤起少先队员们尊老、爱老的意识,大力弘扬尊老、爱老的风尚,让他们学会感谢,学会关爱。共同享受温馨的家庭生活。

4、三分钟小故事演讲。利用晨读课的时间进行“三分钟小故事演讲”。请学生讲述自己亲身感受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父母、长辈真心付出、无私关爱子女,以及作为子女真诚回报、感恩于行的感人故事。

5、自选活动。各中小队围绕主题,自

主设计,鼓励创新。

6、孝歌我会唱。组织学生学唱一首以孝敬父母和长辈为主题的歌曲,曲目自选;

三、总体要求

1、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各中队要充分认识敬老爱老活动对少先队员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推动和谐社恩平婚介网[]会构建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利用少先队组织的优势,积极动员,广泛发动,使尽可能多的队员参与到活动中来。

2、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各中队要结合实际,围绕各项重点活动,精心设计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开展,要充分考虑队员的特点,注重活动实效.

三、活动地点

各班教室

四、活动对象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篇(11)

那是去年的清明节,我和妈妈去给爷爷奶奶、姥爷上坟。站在爷爷的坟前,妈妈告诉我,爷爷是二二一团的烈士,当年,二二一团煤矿发生爆炸事故,身为副矿长的爷爷为了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勇敢地带头下井救人,英勇地牺牲了。而我的姥爷,那个第一代军垦战士,当他的双脚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这里没有一棵树,没有一间房。这里有的就是亘古荒原,盐碱荒滩,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是姥爷和他的战友们,披星戴月,开荒种树,修渠引水,开垦出万亩良田。是姥爷和他的战友们用青春、用汗水、用双手在这戈壁荒滩上建起了生命绿洲!是姥爷和他的战友们把二二一团这片土地变成了绿树环绕、瓜果飘香、景色优美的家园!岁月流逝,姥爷老了。可是姥爷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却从未减少半分!把青春献给二二一团这片土地,姥爷无怨无悔!如今,我的姥爷和他的许多战友都静静地躺在火焰山这片高高的山坡上。他们要看着他们亲手开垦出来的这片绿洲、亲手建起的这座家园在儿孙们的手中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