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3-01 02:58:31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篇(1)

2越南留学生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管理体制不顺

我院越南留学生多头管理,学院主要负责教学实践,教务处负责成绩、学分及其他教学安排等工作,学生处负责住宿、生活管理等工作,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负责评优、奖惩等工作.各部门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信息不对称.出现问题难以追查责任,缺乏统一的、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

2.2缺乏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

留学生是具有特殊性的群体,既是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国情背景的“学生”,也是“国际友人”.在管理中对留学生既要“爱”,也要“严”.我院越南留学生享受到了学院教学管理中的“爱”,如专业课程考核是单独命题,难度偏低,缺课严重者同样准予期末考核;宿舍自炊现象严重,宿管也仅是屡次的口头警告,缺乏正式的书面处理凭据,无章可循;学分未修满者也给予毕业证等等.

2.3汉语教学效果差

越南留学生汉语基础普遍薄弱,部分学生不能完全独立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汉语教学效果差.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1)课堂提问答非所问、词不达意;(2)无法按时完成作业,追其原因,不会做,上课听不懂;(3)考试读不懂题目,无从答题.

2.4课余文化生活不足

学校每个学期都有各种课余活动,但针对性不足.每个同学都是自愿参与,由于越南留学生属于偏小群体,参与性不高.特别是缺乏中国文化社会活动,使他们不能迅速、和谐的溶入中国的文化之中,不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3加强越南留学生教学管理工作的对策

3.1建立合理的教育教学管理机构

3.1.1设立留学生工作办公室

越南留学生学习主动性、自我约束性能力较中国学生有一定差距,上课迟到、缺课现象严重,考试通过率低.因此我院专门设立越南留学生教学管理机构,由教学副院长对留学生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并成立留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留学生课程安排、成绩处理、教学计划的执行等,同时设有行政班班主任和越南留学生总辅导员,共同对越南留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及时了解留学生教学工作的发展情况,用超前的意识与理念指导留学生教学管理工作.针对管理对象的特殊性,我们的留学生人数不多,管理纳入中国学生的行政班级,推行班主任负责制,采取管理与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管理人员承担教学,而教师承担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这样的方式让教师在比较熟悉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和管理的相互兼容,使两者相辅相成,在教学和管理上更易于统筹兼顾,有的放矢.班主任在上课的同时及时准确地掌握所在班级留学生的学习、纪律以及思想情绪等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任课教师担任班主任,直接参与对学生的管理,有利于提高留学生管理和教学质量,优化结构,促进教师科研创新,有利于教师探索管理与教学相结合模式以及寻求两者间重要区别,有利于反哺教学,培养人才,服务社会.

3.1.2设置留学生总辅导员岗

同时,学院专门设定一个越南留学生总辅导员,由总辅导员对全院的越南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召开主题班会、加强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并由总辅导员对其进行综合量化测评,并将测评结果提交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作为留学生奖助学金评定的基本依据,加强了留学生管理“通气”制度.

3.2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符合实际的教学管理体系必须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作保障.建立健全越南留学生教学管理的相关规定,针对完善教学工作、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一些留学生自由散漫、时间观念差的现象,制定出一系列适合学生实际的规章制度,使教学及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如针对留学生迟到、缺课的考勤制度、补考制度以及降级制度等,针对留学生宿舍使用大功率炊具的警告、惩处制度,使教学与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从思想上要清除对留学生“贵宾”的错误认识,留学生的身份首先是学生,然后才是外国来华友人.因此,作为学生,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容许开“绿灯”,不容许有特殊性.完善的制度还需大力的贯彻和严格的执行,否则将会流于形式,适得其反.为此,我院将各项规章制度汇编成册,保证留学生人手一本,要求其按章执行,与此同时,学院加大督查、教育力度,副院长、党总支副书记、总辅导员、班主任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对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3.3双语教学,优化教师队伍

越南留学生汉语基础薄弱,部分学生不能完全独立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汉语教学效果差.英语是世界语言,但英语的教学会对留学生产生依赖感,使学生对汉语的学习产生惰性,不利用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我院一部分课程选择了英语和汉语双语授课的方式.师资是双语教学的首要问题.为了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院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课为双语课,这些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进行培训和选拔,并组织和开展评讲活动,将一些英语水平高、留学生反映好的教师推到教学一线,并加强青年骨干教师、博士的英语学习,在适当的时候让他们参与留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而对于承担双语教学的教师,在课时酬金的计算上给与相应的优惠政策,课时费是汉语教学的双份,从而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双语教学中,加强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同时,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定期检查教学情况,从任课教师选派、课程的安排、教材的选用、教师的备课情况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对留学生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督促和引导,以保障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篇(2)

接受本次调查的计有:普安镇中坪村、城北镇红双村、义兴乡双流村、武连镇武五村、碗泉乡石靴村、王河镇皇观村、吼狮乡龙座村、白龙镇寨门村、羊岭镇太平村、柏垭乡柳清村、汉阳镇中心村、下寺镇石瓮村等12个村,68个村民小组,3090户,总人口__41人。

尽管本次调查的面仅占全县农村人口2%,但由于调查态度严谨,杜绝了估计推算、闭门造车的作法,所以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数据真实可靠,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这次调查,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关心关爱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为了全面了解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留守学生的状况,本次设定调查对象年龄段为0?17岁,即儿童、少年两个阶段。其中的在校生为留守学生。而且严格限定父亲、母亲均不在家的才称之为“留守”,如其父、母亲一人在外打工、一人在家则不计入“留守”之列。

本次调查的12个点共有0?17岁儿童和少年1963人,占调查点总人口的17.2%。其中,留守儿童1035人,占儿童少年总数的52.7%,占总人口的9.0%;在校学生1775人,其中留守学生937人,占52.8%。这两个比例远远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可见,留守儿童在我县是一个数量大、分布广、困难多、情况复杂的特殊社会群体。加强留守儿童工作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破解“三农”问题,必须首先破解留守儿童这道难题;发展农村教育,必须首先做好留守学生教育这篇文章。

通过对调查资料的汇总分析,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分布状况以及与同年龄段儿童对比,呈现以下特点:

(一)留守儿童占同年龄段儿童的比例与该村的自然条件和产业结构调整现状成反相关关系。

如果该村自然条件好,有支柱产业,二、三产业相对活跃,则外出打工人数就较少,留守学生比例偏低;反之,如果该村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没有支柱产业,农民外出打工多,则留守儿童比例偏高。如:中坪村、寨门村、中心村经济条件较好,其留守儿童比例分别占34.4%、39.6%、43.8%,远低于平均水平。而龙座村属升钟水库淹没区,石靴村、石瓮村交通不便,其留守儿童的比例分别为69.5%、58.6%、54.4%,明显高于平均水平;柳清村、太平村的自然条件较差,没有支柱产业,所以留守学生比例也偏高。

表一:留守儿童比例与全村经济状况关系对照表

村 名 自然条件及产

业调整状况 0?17岁儿童少年总数(人) 留守儿童

少年数(人) 占% 名次

中坪村 好 195 67 34.4 11

红双村 中 115 58 50.4 7

双流村 中 174 82 47.1 8

武五村 好 81 55 67.9 -

石靴村 差 70 41 58.6 5

皇观村 中 162 97 59.9 4

龙座村 差 164 __ 69.5 1

寨门村 好 164 65 39.6 10

太平村 较差 322 196 60.9 3

柳清村 较差 108 68 63.0 2

中心村 好 283 124 43.8 9

石瓮村 差 125 68 54.4 6

合计 - 1963 1035 52.7 -

说明:留守学生比例由高到低排列,由于武五村0?17岁人口数明显偏低,数据无法使用,所以对其留守学生比例不排名次。

(二)留守儿童在各学段分布比例相差不大。

小学占55.3%,略高于其他学段。其次是初中占52.5%,幼儿园占50.3%。由于小学生总量大于其他学段,所以小学生中的留守学生绝对数量最大。再加上小学初年级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生活自理能力差,需要更多关照,所以小学应是留守学生工作的重点。

表二:各学段留守儿童所占比例统计表

学龄前未入园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总数 其中l 占% 总数 其中l 占% 总数 其中l 占% 总数 其中l 占% 总数 其中l 占%

168 93 55.4 147 74 50.3 763 422 55.3 631 331 52.5 225 105 46.7

说明:表中“l”,指留守儿童或留守学生。以下各表同。

(三)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与同龄儿童相比,没有明显差距。

但是,由于留守儿童中家庭经济困难面较大,有少数儿童营养不良,所以体弱者达到55.7%,高于平均数3个百分点。

表三:留守儿童健康状况占同龄人的百分比统计表

健 康 一 般 体 弱 残 疾

总数 其中l 占% 总数 其中l 占% 总数 其中l 占% 总数 其中l 占%

1184 630 53.2 477 245 51.4 97 54 55.7 17 8 47.1

(四)留守儿童的不良表现十分突出。

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心理疏导,再加上课余时间、星期天、节假日生活单调,留守学生中染上不良习气的比例明显偏大,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表四:有几种不良习惯的学生中留守学生所占比例统计表

逃 学 染网瘾 抽 烟 偷 摸 合 计

总数 其中l 占% 总数 其中l 占% 总数 其中l 占% 总数 其中l 占% 总数 其中l 占%

8 7 87.5 36 27 75.0 5 4 80.0 1 1 100 50 39 78.0

二、留守学生

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走访农村学生家长和村组干部,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出我县留守学生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家庭收入偏低,生活比较困难。

据我们调查,我县外出务工人员主要进入建筑、采掘、搬运等重体力劳动行业和加工行业,工资收入普遍偏低,多数未达到去年全国农民工月平均工资946元的水平。除去房租费、生活费、水电费、交通费和通讯费等必需的开支,寄回家中的钱极其有限。还有20%左右的人或因一时找不到工作,或因生病、工伤、受骗等特殊情况,花光挣到的钱,两手空空回家。这些都影响了在家上学孩子的生活水平,所以留守学生的生活与其它学生相比,困难较大。

如碗泉小学五年级2班的赵月琴和弟弟赵怀明,他们的母亲已经去世11年了,父亲独自一人在江苏省昆山市打工,每月工资仅有800元,基本无力供养这两姐弟。家中的婆婆也只能供给他们必需的粮食和每星期两元伙食钱,穿的衣服破旧不堪。据他们的班主任老师介绍,他们在家里把酸菜炒好带到学校,几乎从来都不吃荤菜,身体瘦弱,明显的营养不良。

再如该校四年级3班的王莎同学,情况更为糟糕。她母亲离家出走,不知下落;父亲在外打工多年,也杳无音信。爷爷年过古稀,更无力照料她,只好靠生活并不富裕的姑姑接济。每星期定量4斤粮食,两元钱。王莎已经好几年没有买新衣服了,就连身上穿的,也都是好心人捐赠的旧衣服。

(二)亲情关怀缺失,心理健康堪忧。

据调查数据统计,农村留守学生90%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甚至由曾祖父母隔代监护;8.5%由叔婶姑舅或邻居、朋友代为照管;另外1.5%则没有人照管,完全由孩子自我管理。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在性格上任性、孤僻者偏多,由于他们无法得到来自父母的关怀和情感呵护,存在抑郁、自卑等心理障碍,对他们在性格、意志、情绪、道德等方面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吼狮乡龙座村七组农民张××之子张×,父母双双在外打工。由年老体弱的外爷照料,学习成绩每况愈下,但是在花钱上,却越来越大手大脚。吃零食,进网吧,拉帮结派,请吃请喝,讲哥们义气。当外爷的根本管不了。张×的老师说,他动辄就打架骂人,脾气暴躁,为所欲为,有明显的性格异常倾向。

(三)成绩两极分化,不良习惯突出。

农村留守学生的学习由于缺乏有效的督促和辅导,他们的学习表现为两个极端。对于自制能力较强的孩子而言,由于生活的逼迫和锻炼,相对于正常家庭的孩子,往往会显得独立能力更强,更自信,更善于与人交往,他们当中也有人成为学校里的优秀学生、学生干部。对于自制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又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产生很多不良习惯,如组织纪律差、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卫生习惯差,乱丢、乱吐、不讲究个人卫生;生活习惯差,不懂文明礼貌,随口脏话,抽烟喝酒等;严重的还可能离家出走,染上网瘾,甚至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部分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也就很差。

比如普安中学七年级学生岳××,其父母都远在北京打工,已经多年没有回家了。为了戒掉网瘾,这一学期才由农村转到普安中学。为了不让他乱花钱,父母给他的钱都交给班主任代管,吃饭也在食堂记帐,节假日委托其姑姑照管。然而,入学不到一个月,即旷课出走,下落不明。他的爸爸妈妈知道以后,心急如焚,连夜从北京赶回来,四处寻找,劳神费力,虽然找到了孩子,但花去了1000多元。

(四)监护困难加大,上学费用增加。

随着学校布局调整,大多数村小被撤销,原来村小的学生要到中心校去上学,这一部分学生的家长接送和照管的难度大大增加了,费用开支也增大了。以前走路就可以去村小上学,现在要坐班车或租摩托车到中心校,增加了交通费;部分中心校在禁止收搭伙费后,就不再蒸饭了,学生全部用现金购买饭菜,增加了伙食费;以前很多小学生吃住都在家里,现在要住校或到中心校附近的城镇租房子,增加了住宿费或房租费;以前在村小可以自己去学校,现在到中心校后许多学生要爷爷婆婆接送,增加了交通费。这几样加起来,远远超过了国家免去的杂费。更为突出的是,村小撤销后,多数农民家庭都要腾出一个全劳力或半劳力负责接送孩子到中心校上幼儿园或小学,不但增加了教育支出,而且占用了劳动力,还影响了农业生产。

所以,很多农民强烈要求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不要统统撤销,有条件的村要就地办学,使大多数低龄儿童不要过早离开家庭独立生活。

三、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

按抽样调查数据推算,“留守儿童”占全县农村总人口近10%,接近6万人;留守学生占全县学生总数的50%以上,近5万人。对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管理直接影响全县经济社会的全局。建议认真落实县政府[20__]27号文件精神,强化留守学生工作的长效机制和部门工作责任制,落实相关部门的职责,加强检查和考核,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留守学生工作。加强留守学生管理办公室工作,经常性地掌握各地信息,搞好调查研究,协调部门工作。

(二)继续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扶助力度。

关爱留守儿童,重点应放在对贫困留守学生的资助帮扶上。县委、县政府已采取“领导干部结对帮扶留守学生”的果断措施,这是贫困留守学生的福音。希望增加救助工作的透明度,把有限的救助真正用到最贫困的学生身上,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建议政府在发动职工个人帮扶的同时,研究制定贫困留守学生救助政策。可由教育或共青团等部门牵头,建立留守学生救助基金,统一筹集和管理社会的捐赠,使救助帮扶转为经常性的工作。县教育基金会也应把救助重点由贫困大学新生转向贫困留守学生。

(三)大 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

随着学校布局调整,特别是村小快速收缩、撤销,乡镇中心校的办学条件已不适应新的需要。建议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加快农村中小学学生宿舍和食堂的改造步伐,不断改善留守学生的生活条件。同时,要研究适当增加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管理员)的编制,特别要加强对住校低年级学生和幼儿的管理,让家长放心。

(四)普遍建立“留守学生之家”。

由于多数留守学生课余和节假日不能回家,让他们流出学校,必将造成管理失控,形成安全隐患。建议政府协调县内外有能力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帮助每所中学和中心小学建一个标准的“留守学生之家”。提倡城镇社区和各村也建立“留守学生之家”或活动中心。各基层关工委、学校关工小组要动员更多的离退休人员和志愿者参与“留守学生之家”的管理和为留守学生服务。

(五)合理调整学校布局。

根据农村学龄儿童逐年递减的现状,及时收缩村小布点是完全正确的,但收缩步伐过快,农民有意见。如汉阳镇中心村幅员辽阔,占地14.2平方公里,该村去年刚刚筹资数万元将村小翻修一新,结果今年还是被撤销。孩子到中心校上学要坐班车往返,家长极不放心。不少村民抱怨说:“本村一、二年级有17人、幼儿园有10人,咋不可以在村上办班?”而城北镇红双村小学一年级6人,幼儿园11人,共17人,按群众要求,坚持就地办班,大家都很满意。调查组在其他地方也听到群众强烈要求村小低年级和幼儿园不要一刀切,统统撤掉。

(六)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

这次调查发现,极个别教师对留守学生心理疏导不足,偶尔有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发生;还有的因材施教少、个体关照不够,引起学生家长不满。建议教育部门加强教师培训,严格教师管理,制止这类现象的发生。

(七)加强学校尤其是非义务教育学校的收费管理。

现在学校正式收费已较规范,但极个别学校仍有班级附加收费,如高额试卷费、资料费等。也有的学生借机向家长谎报,加重家长负担。应严格监督非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和高中)的各种服务性收费。学校所有收费都应由物价、教育等部门审核批准后公示,并出具正式收据,做到中途不再收费。

(八)坚决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

调查中,家长对网吧危害深恶痛绝。现在网吧是各方都在管,但并没有管住。大部分网吧不仅见钱就进人,而且开放时间违反规定,甚至通宵营业。建议政府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大网吧管理执法力度,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法令规定,真正管住、管好。千万别“富了少数网吧老板,误了一代良家子弟”。

(九)大力加强青年农民技术培训。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005-03

发展留学生教育是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国际交往、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做好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国家开放程度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来华留学生工作已成为我国高校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来华留学生人数猛增是高校国际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据教育部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生源国家和地区数、接受留学生机构数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数创中国成立以来新高。请看一组教育部国际司来华处统计数据。

注:来华留学生人数超过5000名的国家还有法国(7,592名)、蒙古(7,112名)和德国(5,451名)。

二、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特点

1.来华留学生人数猛增。如上文表一所示,2011年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突破29万大关,已发展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值,较2010年同比增长10.38%。政府奖学金生25,687人,较2010年度增长3,297人。中国接收机构增加到660所,比2010年多了40所。生源国家数增加到194个国家和地区。

2.来华留学生宽进难出。由表二可知,来华留学生来源国种类多。来华留学生中亚洲留学生最多,其次是欧洲和美洲留学生。韩国、美国、日本学生列前三位。来华留学生入学门槛低,他们无需参加中国政府的统一考试,只需向中国高校申请入学,获得OFFER即可来华就读。来华留学生申请来华签证一般不会被拒,这些学生入学后,常因语言障碍难以适应中国的教育方式,加上生活习惯的差异使得他们的学习难上加难,导致无法顺利毕业。

3.来华留学生结构欠佳。①学历生和非学历生比例欠佳。由表四可知,2011年来华留学生中选择两年或两年以上的学历教育118,837名,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40.61%,同比增长10.62%。非学历来华留学生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59.39%。②来华留学生所学专业悬殊。59.39%的非学历来华留学生中,学习汉语言最多,其次是学习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专业,中医、戏曲等。由此可见,来华留学生中有一大半是非学历生,其中绝大多数是学习汉语言的语言生,可见来华留学生所学专业悬殊,结构欠佳。

4.来华留学生管理困难。①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加大。从上文图表数据的分析可知,来华留学生发展速度太快导致后续管理硬件条件跟不上,加上来华留学生在华时间短、流动性大导致安全保卫压力加大。另外,来华留学生中语言生占多数,他们无考试压力,纪律松散难以管理。②教学管理渠道不畅管理难度加大。高校各学院和外事处在留学生教学管理衔接处问题多,渠道不畅。多数中国高校留学生的招生与日常管理由高校的外事处负责,由于来华留学生分布在各校区各学院的不同专业,他们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由学生所在学院负责,学校教务处负责协调,常与外事处留学生管理间工作衔接不到位,加之各专业留学生人数较少,各学院不可能安排专职人员负责留学生教学管理,在教学计划的调整与执行以及学籍管理过程中往往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造成对留学生毕业困难显而易见。

三、来华留学生管理面临挑战

1.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提高教学质量是来华留学生管理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我国高校的国际化水平。目前我国高校在来华留学生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在工作中应紧抓教与学,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留学生的技能和素质提高为目标,建立高水平教师队伍、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置、引入竞争机制狠抓教学改革,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教育管理尚待规范。合理科学的教育管理体制是推进留学生工作不断发展的基础。目前,来华留学生无论从国别、地区、数量、层次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沿袭过去的管理经验和措施,显然不能适应目前的情况。再加上我国国情特殊,不能生搬硬套国外的管理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更新观念,摸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的教育管理模式。

3.高校资源亟待开发。完善基础设施是做好留学生教育工作的基本保证。由上文表一、表四可知:各高校招收的来华留学生,从语言生、专业进修生到本、硕、博等种类齐全,需求广泛,从基本的生活资源到留学生专用的教学设备和设施,以及留学生课外活动室等资源都是来华留学生在华学习生活所急需的。而目前我国高校专供留学生使用的硬件设施不完备,难以适应来华留学生的广泛需求。

四、来华留学生管理优化的对策探析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争取到2020年全国当年外国留学人员数量达到50万,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学生流动目的地国家。为此,针对以上留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如下。

1.因材施教、提高质量。具体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打造过硬的教师队伍。②狠抓教育与教学改革。③深入开展教学评估工作。

2.优化环境、规范管理。①优化来华留学环境。优化来华留学环境是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的保障。优化来华留学环境包括:优化教学环境、住宿环境、集体组成和社会服务环境。②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渗透到留学生学习生活的各方面,从其来华开始,管到其毕业。高校应根据教育部指示制定《外国留学生守则》、《外国留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外国留学生出入境、居留、旅行的规定》、《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办法》等,新生入学第一件事就发留学生守则人手一册,并配中英文对照方便留学生查阅使用。

3.创新理念、加大宣传。宣传工作涵盖了国外招生宣传、学校内部宣传、友好学校交流访问等。创新宣传手段、拓宽宣传渠道,加强国外宣传,抓好校内宣传,通过参加教育展、参加国际会议等形式介绍中国高校。加大宣传力度确实有效、势在必行。还可以通过媒体手段(电视、网页、微博等让世界了解中国高校。也可以通过国外友好院校的交流活动,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与互访,互派学生。国内国外高校合作办学是扩大留学生规模、发展留学生教育的有效措施与手段。

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是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各项工作有异常广阔的前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之,才能开创更美好的局面。

参考文献:

[1]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Z].

[2]丁笑炯.来华留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基于上海市四所高校的数据[J].高等教育研究,2010,(6).

[3]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篇(4)

为了加强对留守学生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我镇领导高度重视,以镇中心小学为主要阵地成立了“留守学生之家”管理运行领导小组(下设学科教学组、生活指导组、安全管理组、后勤保障组),确定了一名副校长、德育主任、少先队总辅导员和十名班主任老师负责具体工作,并制定了“留守学生之家”管理、活动、卫生等制度,确保关爱留守学生活动顺利开展。

二、硬件设施完善

镇党委、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留守学生之家”硬件设施,使其配备相应的图书室、体育器材室、通讯室、娱乐室、兴趣室、心理辅助室等,使其成为关爱留守学生的活动基地,确保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帮扶疏导全面

镇团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多次组织志愿者对留守学生在安全、健康、品德、学业、生活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帮扶。

1.建立了学校家庭联系制度。学校要求教师要重点做好留守生的家访工作,每月与留守生家长至少联系一次,促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班主任每周至少一次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与家长或托管人联系,家长及托管人每月至少一次通过书信、电话与学校联系。班主任成为了心理咨询的行家里手,每一个办公室也成为留守生的心灵驿站。在教师中倡导了“温馨”教育、“赏识”教育,让“留守学生”感受学校、班级温馨的“家”的氛围。

2.建立了结对帮扶制度。一是学校组织教职工与“留守孩”结成对子,加强个别辅导,实行全程跟踪教育。二是组织同龄优秀学生与“留守孩”结对子,开展生活、学习互动互帮活动,帮扶效果较显著,留守学生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更加紧密。

四、学生档案健全

准确地掌握了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工作做到了实处,德育处通过各班班主任对留守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清楚留守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清楚留守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清楚留守学生的病史情况;清楚留守学生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清楚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人的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通过摸底调查,整理和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做到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七有”,即有常规制度,有工作计划,有活动,有记录,有总结,有档案,有专人负责。

五、特色活动多样

(一)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学校开展美术、音乐、体育兴趣小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平时以业余文体活动为主,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娱乐,如打篮球、打乒乓球、踢足球、读书、画画、学唱歌等。组织收看一些教育专题片,如《开学第一课》、《让生命充满爱》,并组织学生写观后感。同时在“留守学生之家”设立了一个专用信箱、专用电话,鼓励留守学生定期给在外面打工的父母写信、打电话,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加强同父母的情感联系与沟通。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篇(5)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为我国教育面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较好的外部环境,吸引了世界各国青年来华学习,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伊始,来华留学生人数仅为1200多人,到2008年已经增长到近22万人,分别来自188个国家和地区,接受留学生的学校达到590余所。 

过去的几年,山东科技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工作也有较大突破,每年来自美国、法国、蒙古、巴基斯坦、韩国、日本等国的长短期留学生达百余名,有语言进修、专业进修、本科、硕士、博士五个层次。这些外国留学生在科大学习、生活、交流、提高的同时,也为我校增添了良好的国际化氛围,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 

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留学生层次日益丰富,给留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在加强管理中求得发展,在发展中进一步优化管理,使我校的留学生管理逐步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接轨,仍然是我校留学生管理工作中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体会,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充分认识留学生工作的意义 

留学生工作是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渠道。发展留学生教育有利于我们树立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推动我校的国际化校园建设进程,实现将我校建设成为一所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科技大学的目标;有利于牵动学校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转变和提高;有利于促进学校外语教学水平提高和双语教学的开展。 

做好留学生工作在也会对留学生本人产生积极影响:首先,管理工作者认真周到的安排,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公寓条件,中国同学朴实善良的品质都会为初到中国的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安定和满足感,在科大的留学经历会成为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第二,短期班的特点是接收留学生多、花费时间少、学费低,对周边国家的留学生有地利之便。几周时间,既能学习汉语又可以参观游览、体验中国文化和社情,对留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第三,长期班留学学生接受专门、系统教育,不仅精进专业,还可以增进对中国文化、社会及更广泛方面的兴趣和理解,培养一批将来的双边关系产生积极影响的人才。 

二、完善留学生管理体制,转变教育观念 

我校的留学生管理基本上是在“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协调配合”原则下实施的“一体化”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对外汉语教学、国际交流、接待服务等工作都由国际交流处留学生管理科统一归口管理,工作量较为庞杂,优点是便于统筹协调和及时掌握情况。 

前些年,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如校区搬迁后的起步阶段的条件限制、学科设置、地理位置等因素,来华留学生招收人数少且得不到保证)和主观条件(政治因素、对留学教育认识不够等)的限制,留学生管理人员可能会把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来对待,使留学生教育“殊”于国内高等教育,以致不能充分认识到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共性,没有真正把留学生教育纳入我校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随着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留学生及留学生教育 之“殊”带来的弊端逐渐被认识,于是“同”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出来。我国留学生教育中的趋同思想是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也是理论认识深化的结果,它表明把留学生教育真正纳入了大学教育框架内的教育国际化思想的逐步形成。 

三、加强教师管理,保障教学质量 

留学生管理科承担着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任务,而短期来华留学生的特点是时间短、个体情况复杂、汉语程度悬殊、学习目的各异,因此,更需要强化教学过程的管理,保障教学质量,使学生确实有所收获。目前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数量逐步增加,教学水平等诸多方面参差不齐,我们有针对性地制订《科大对外汉语教师管理办法》,严把教师关,规范教学程序,评估教学质量,建立不定期的听课制度,及时在学生中搜集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并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在多方面共同不懈努力下,课堂效果良好,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此外,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我们设计提供专门的教学方案,比如对来自日本的高龄留学生单独配老师讲解《史记》、《资治通鉴》;对性格相对封闭、语言学习迟滞的学生,我们联系中国学生与留学生结成对子, 为提高留学生成绩创造条件。 

四、增强服务意识、职业素养和献身精神 

留学生管理工作是我校外事工作的窗口,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学校甚至国家形象,每一次周到的热情服务都是在给学校和中国加分,为学校留学生事业的发展打基础。从留学生的入学教育,课业安排到饮食起居,身心健康的辅助,不仅要树立职业的服务理念,更需要奉献精神和人性关爱。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服务得越好,友谊与信任关系越广泛,组织管理工作就越扎实有效。 

    五、提倡健康的校园文化,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教学保障是留学生管理的主要任务,同时,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非常重要。把课堂教学和参观、旅游、文体等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从书本上学,而且在中国语言文化环境中学,在实践中运用。比如游览名胜古迹、学习中国书画、习练武术太极、参观春节民俗、走访街道社区等等,这些活动既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又体验了中华文明和社会的发展,满足了留学生多方面的需求。而留学生积极参与科大的校园广播、文化社团、文艺演出、体育竞技,异彩纷呈,留学生的开放、乐观、独立、热心公益的优秀品质也给科大师生以有益的启示。 

六、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严格组织管理,防患于未然 

近两年来,国际交流学院抓安全、防事故,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了包括《山东科技大学留学生管理办法》、《留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管理办法》等规定的一套管理制度,使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有了完善、明确的管理体制。留学生入学之初及时向每位留学生宣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留学生管理规定,给他们上紧思想弦,提高安全意识和纪律观念,有效提高了对留学生管理的效率。执行留学生班会制度和留学生公寓巡查制度,对待留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注意人性化管理,建立起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 

过去的几年,我校的留学生教育翻开了新一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留学生管理要不断研究和探索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我认为在以下四方面值得我们去提高和改进。 

第一、 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认识,加强领导,做好留学生工作。发展留学生教育有利于牵动学校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转变和提高,有利于创建和谐的多元文化校园,丰富培养人才环境。明确对留学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留学生教育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单位说办好就能办好的,只有学校上下高度重视,为留学生教育发展提供条件,各方面密切配合,才能为留学生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第二、招收留学生是高等教育价值规律的要求。在招收和培养留学生问题上,只能主动积极, 发挥已有招生渠道的作用并积极拓展新的有效的渠道,发展并充分利用我校特色专业和教学资源,把留学生规模进一步发展起来。要在招生工作上取得进一步的成效,就要研究这个市场,研究留学生的需求,找到我校在留学生市场上发展的切入点,而我校,在英语教学的工程类专业上已显现出特色优势,要抓住机遇,发展自身教学环境的同时,巩固和拓展留学生市场。 

第三、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要逐步走上目标化、系统化、程序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留学生教育管理不是简单、孤立的事务性工作, 它是做人的工作,而留学生又有其特殊性,政策性强,影响面大,涉及方方面面,因此组织起一个协调的管理系统,是搞好留学生管理的组织保证。在管理工作中, 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事物的规律,把任务或工作程序化,明确分工,减少失误。而制度化是规范行为的准则,是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依据,留学生管理制度还要不断完善和健全。 

第四、树立为留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这里的服务不仅是指宿舍、餐厅、娱乐等生活服务,而是指留学生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招生服务——争取和培养每一个潜在的生源;教学管理服务——建立以留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体制;课程服务——设置适应留学生需求的多种类课程体系;教育服务——提供多形式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活动;学习环境服务——营造良好的,适应留学生学习汉语、学习专业的多样、多彩、便利的环境,另外精神和生活上的关怀也是我们应该提供的服务。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篇(6)

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完善可以提高我国高校对国外留学生的教育水准,不仅是高校对外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还是我国保留、培养更多优秀国外留学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由于来华留学生普遍情况是由不同国家的成员组成的,其原先所在社会的制度和文化背景都甚有差异。而这些因素都应该作为我国高校制定来华留学生管理制度的重要条件,另外,高校还需要根据留学生自身的不同受教育程度、学习动机和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等对其进行二次培养,使其在原有的生活习性上逐渐适应中国社会生活、传统文化环境。

高校中现有的留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模式还多数处于传统模式中,比较偏向于中国传统教育方式,例如:封闭式、强制式、保姆式。但是,随着我国政府对这方面工作的不断侧重和加强,高等院校也必将加快对留学生思想教育培养的步伐和进程,不仅其教育模式可能改进为开放式,其管理制度也有可能由制度强制性管理逐渐演变为道德、情感、法制相结合的模式。

二、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创新内容

(一)加强入学教育。关注留学生的入学教育不仅可以为来华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院校初印象,还有助于学校管理阶层的日后管理。为了更好地做足留学生的迎新准备工作,学校需要对迎新人员进行一些讲解和关注,使得校内的学生可以认识到不同国别生活习惯的不同,只有越来越尊重他国的风俗习惯,才可以使来华留学生自主学习,适应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与特色环境。只有创造学生之间和谐共处的生活环境,才可以保证处于不同文化、生活基础上的留学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园里和谐共处。

(二)加强辅导员和相关部门的责任。辅导员要定期给留学生召开班会或者私下沟通,要学会利用多种形式来加强与留学生近距离的接触和沟通,从沟通中了解留学生在中国的思想活动,帮助其解决日常困难,尽量减少不良误会的产生。同时,辅导员和管理人员的主动亲近也可以使得身处异地的留学生感受到一个可以给予信任的团体,在帮助其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其更加了解中国特色,自主学习中国语言文化。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篇(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进一步明确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使得留学人员工作方针更系统完善,对新形势下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为此研究高校归国留学人员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特征,更好地调动他们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新思路和新途径,这是对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所提出的新任务、新挑战。

一、高校归国留学人员发展状况

(一)我国归国留学人员整体趋势

根据2013年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来看,“从1978年到2013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306万人。截至2013年底,以留学身份出国,在外的留学人员有161万人,其中107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44万人,有超过七成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1]

根据2013年留学生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目前出国留学人数已跃居世界首位,占到总数的23%。相关专家预测到2016年,中国的出国留学总人数将会超过200万。另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41万人,其中国家公派1.6万人,自费留学38万人。2013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35万人,其中国家公派1.1万人,自费留学33万。”[1]

根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数据统计,“2013年与2012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和留学回国人数均有进一步增加,出国留学人数增加1.4万人,增长了近4%;留学回国人数增加8.06万人,增长了近30%”。[1]

(二)探析高校归国留学人员基本情况(以某高校为例)

据统计,从2003年至2013年十年间,该校各类归国留学人员995余人。2013年度该校博士研究生导师、教研室主任中归国留学人员分别占总数37%和16%。在归国留学人员中年龄在45岁至54岁的占40%,35岁至44岁32%;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比例分别为52%、41%和7%,具有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比例分别为58%、28%和13%。留学国家遍及全球33个国家,其中留学人数前三位为美国、英国、法国。

综上所述,该校归国留学人员群体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人员数量增长迅速,知识学历结构高、专业水准国际化。据统计,该校统战工作中人员数量增长最快的群体为归国留学人员,包括从国外引进的客座教授、客座研究和访问学者、访问研究以及自费和公费做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因此,研究分析高校归国留学人员的发展现状与其特征,对探讨研究高校统战工作的策略,充分发挥归国留学人员的学术水平和国际交流的资源优势,搭建国际化的教学科研实践平台,最大限度激发创造力,对于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我国高校归国留学人员的基本特征

高校归国留学人员通常具备知识分子群体“所具有的拥党爱国、专业技能强、具有强烈的参政议政意识与强烈的实现自身价值的欲望,是知识分子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然而它还具有相对于其他群体不同的一些特征。”[2]

(一)在个体发展上,呈现年龄结构轻、学历结构高的趋势

目前,我国高校归国留学人员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年龄结构轻、学历结构高、专业水准精、国际化合作多的特点,其中中青年学者以其高学历(97%具有博士学位)、外语基础好、业务突出的优势凸显出来。国家制定了相对宽松的政策,结合各高校自生发展鼓励中青年学者出国深造,从而归国留学人员成为高校知识分子队伍中表现活跃,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一个群体,他们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对社会问题有着独到见解。

(二)在学术造诣上,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与品质

在我国知识分子队伍中高校归国留学人员可谓人才济济、精英荟萃。多年的国外学习生活和工作经历,使他们不仅具有高学历和国际化的视野,而且具有多方位视角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在掌握了全球先进的研究理念和突出专业水准的同时,在高校中成为有素质、有专业、有创新的一支先锋队伍。

(三)在社会意识上,政治诉求和民主参与意识强

归国留学人员大多都怀有爱国主义情怀和报国梦想,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议政的诉求,关心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振兴,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上表现出更为进取态势。以某高校为例,在该校的归国留学人员中中共党员占59%,而党外占41%,其中27人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占该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总数的54%。此外,有9人在各派省委任职,占该校党外人士担任各派省委职务人数的50%。

(四)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现阶段归国留学人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趋向于理性与务实,归国留学人员在学习了先进的管理经验,结交了众多的国外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和科学家,在国外多数从事较为前沿的科学研究工作,多数留学人员掌握国际前沿的科研成果和科研风向标,与世界知名科研院所联系紧密,在提升国内科研实力和科研视野方面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

三、高校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首次明确了归国留学人员群体为“留学报国的人才库、建言献策的智囊团、开展民间外交的生力军”。为了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人才已被提升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于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已然成为人才战略的重中之重。高校归国留学人员也因其在高校发展的各个方面所发挥着显著作用,已然成为我国高校人才资源中迅速壮大的群体,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政治引领,推进民主治校的现实需求。因此,高校应从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角度上,根据其整体特点,结合高校发展的总趋势,进一步提高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提高工作认识,推动归国留学人员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

在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之时,归国留学人员已然成为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人才资源,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助力军。从结合高校现阶段发展的现状出发,积极转变观念,运用统战工作的优势,使归国留学人员能够尽快适应国内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动将自身价值实现与国家和学校的发展目标相契合,从而有效激发对其工作认同度与责任感,形成良性互动的格局。

(二)完善工作制度,加强高校归国留学人员的平台建设

1.积极把握国家政策,不断掌握动态深入调查

随着国家《关于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意见》精神不断落实,“”、“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春晖计划”、“海智计划”以及大学科技园等人才培养政策和平台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归国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的政策制度。作为归国留学人员的主要聚集地,高校统战工作也应在这一特殊群体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对于归国留学人员工作、思想、生活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切实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做好双向选择动态信息平台的基础工作,“有条件的高校可在校、院两级建立归国留学人员动态信息库”。[3]

2.加强统筹规划,完善管理工作机制

高校作为吸纳归国留学人员开展工作的聚集地,应当借助统战工作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不断把归国留学人员的管理工作纳入到统战工作的主要议事日程上来。为此,学校要加强统筹规划,完善管理机制,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狠下功夫)。一要进一步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形成资源互动的统战格局;二要进一步强化工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与沟通协调,为归国留学人员建功立业保驾护航;三要不断研究分析并合理配置资源,给予归国留学人员全方位的支持;四要加强个性化的管理,尊重归国留学人员的价值观、人生观,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表现出的鲜明个性要予以认同和包容,使其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开展工作、施展才华。

3.强化人本意识,培养归国留学人员归属感

进一步运用高校统战工作优势,积极协助引导归国留学人员建功立业的同时,要协调帮助归国留学人员解决其所面临工作上、生活上的困难,不仅要在物质上做好服务,而且要在思想上关心,做到政策留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不断完善高校归国留学人员参政议政、报效社会的能力与热情,统战部门应加以合理引导、积极支持,不断完善相应的鼓励机制,帮助归国留学人员能够更快找到并适应其岗位,更好地挖掘发挥其才智,做到人尽其才,为学校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提供保障。

(三)搭建工作平台,促进高校归国留学人员沟通交流

1.满足个体政治诉求,搭建参政议政平台

在高校归国留学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群体数量迅速增长的态势下,其参政议政热情和明确的政治诉求逐渐呈现出较高的趋势。高校充分发挥统战工作的政治引导和激励作用,不断加强与政协、海外联谊会、欧美同学会等组织和团体的联系协调,支持鼓励归国留学人员参与社会活动和政治参与并发挥其作用。为进一步发挥高校归国留学人员学识高专业精、联系广影响大、视野宽观念新的特点,使其充分表达个人的观点与意见,统战部门要通过搭建参政议政平台,这样既有利于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又为地方和学校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2.满足专业进步需求,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高校归国留学人员有着多年的海外求学经历,使其在专业领域与生活习惯上有着非常强烈国际化的意愿。高校应以专业论坛、学术沙龙等形式为归国留学人员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其自身在学术领域的专业优势,这样不仅使归国留学人员展示学术观点,也可通过此平台进行学术科研交流,使其在学术研究和思想观念等方面与本校师生快速融合,建立相互信任,形成合力,从而推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

3.满足信息流通需求,搭建信息沟通平台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对于年轻化的归国留学人员群体来说,国际化的信息沟通方式更为便捷。新时期统战工作应该如何运用新媒体、网络直通车等手段与归国留学人员进行有效沟通提出了新课题。在顺应时展的要求,通过更为便捷的沟通形式,有的放矢的向归国留学人员传达国家和学校的方针政策,沟通协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切实的问题与困难,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归国留学人员论坛”、“海外学人龙江故乡行”等形式建立零距离交流平台,保持群体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总之,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引领下,不断继承和发扬统一战线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新思路与新途径,以形式多样的工作方式和明确的政治引领切合实际地做好高校归国留学人员工作,对推动高校的长远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对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2013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情 况统计[DB/OL],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篇(8)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弥补留守儿童感情缺失、提高留守儿童道德素养为目标,以服务农村留守儿童为重点,以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为载体,以师生结对帮扶为形式,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开展关爱服务,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和良好环境,提供良好的教育保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一代合格人才。

二、工作对象

父母双方(一方)长期或连续3个月或全年累计外出6个月以上的全县中小学在校儿童。

三、中小学留守儿童工作规范要求

(一)组织管理

1.县教育局德育工作办公室负责管理和指导全县各中小学留守儿童工作。

2.乡镇教育管理中心要有人员具体负责留守儿童工作。各学校由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建立由教务处、政教处(德育处)、团委(少队部)等部门人员参加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政教处(德育处)负责本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关爱帮扶、管理“留守儿童之家”等工作,留守儿童工作要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

3.建立完善留守儿童教育的各类制度。如留守儿童教育帮扶管理制度、“留守儿童”学习制度、生活制度、留守儿童管理教师考评制度及“留守儿童之家”日常管理制度等。

(二)队伍建设

1.从在职教师中抽调一批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担负校内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和关爱工作,确保“留守儿童”安全、健康成长。抽调教师的工作量记入教师个人工作总量,作为绩效考核的内容。

2.各学校要争取留守儿童家庭所在社区、村委会、居委会、群众组织等社会各方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及其家庭的困难提供具体帮助,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网络。要动员和组织老干部、老教师、乡(镇) 、村党员等社会各界人士与“留守儿童”牵手结对,保持近距离接触,成为孩子们的“编外家长”,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和亲情关爱。

(三)实施过程要求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各校要对在校的“留守儿童”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各校政教处(德育处)专门负责建档及管理工作,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各校每年春季(3月1日前)、秋季(9月1日前)要组织开展本校留守儿童的普查统计工作,并按照相关要求将统计数据报县教育局。

2.建立并不断完善留守儿童教育的“优先”制度。一要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各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科任教师。科任教师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订立学习帮助计划,明确帮助的时间、内容和方案。要积极动员班内的同学进行结对帮扶,促进学业进步。二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各寄宿制学校要优先解决有寄宿要求的“留守儿童”寄宿和吃饭问题。各学校要积极动员各种力量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衣食住行,全方位的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三要对留守儿童在活动上优先参与和指导。各地各学校要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依据留守儿童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让他们感受活动的愉悦,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开拓他们的视野。

3. 建立并完善教职员工与留守儿童"一对一"帮扶机制,建立优秀学生与留守儿童结伴成长制度,动员社会热心人士与留守儿童家庭结对帮扶。建立互助互爱的同学关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以及同学间“一帮一”、“手拉手”等互助交流活动,增进留守儿童与其他同学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形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对家庭十分贫困的留守儿童,学校应纳入“两免一补”范畴,并开展爱心捐赠活动,给他们以经济资助,切实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同时可邀请热心公益的人士担任校外义务辅导员,了解学生校外表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对走读的学生,要组织教师定期家访,及时反馈在校期间的情况,会同学生的其他法定监护人共同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得到关怀和帮助。

4.建立并完善与留守儿童父母、第二监护人和本人的沟通机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每周与帮扶的留守少年儿童谈一次心,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每月指导其给父母写一封爱心书信或通一次亲情电话,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学期向其父母通报一次学习表现和行为习惯,形成家教合力;每年陪同其过一次有意义的节日,让他们感受浓浓的温情与关爱。学校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定期组织面向留守儿童家长、第二监护人的家教讲座,提高教育子女的方法与技巧。

5.建立完善班主任和"代管家长"协同管理的"双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代管家长制度,组织教职员工担负起校内监管与教育职责。要加强代管家长的管理与指导,提高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要每月进行一次温馨家访,加强代管家长与家长、第二监护人的密切联系,提升代管家长的管理水平。要加强学校管理职能,班主任要切实掌握学生家庭背景,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要与代管家长密切协同,管好思想,管好学习,管好生活,管好身体。

6.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安全保障和应急机制。各校要切实抓好“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学习培训,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常识,及时检查“留守儿童”上学和放学路上交通安全、食宿安全、防火、防水、防毒、防盗、防骗等危及人身安全问题。要经常过问关注“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要加强防范,及时发现苗头,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认真制定安全工作预案,建立处理“留守儿童”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如遇突发事件,要依法迅速采取适当的救助措施,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并报告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任何情况下,以保证留守孩子的安全为第一要求,不得拖延推诿。要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7. 建立 “留守儿童之家”,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各乡镇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均应建立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可下设活动小组,如学科辅导组、心理咨询组、健康卫生组、后勤保障组、文娱体育组等。各校要充分利用“留守儿童之家”在节假日、学生生日等一些特别的日子,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人失缺、家庭失爱”的情况下能真正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1)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应达到以下标准:

②设施配备。必须做到 “五个一”,即:一台电脑(接通互联网)、一部亲情电话、一台电视机(有闭路或卫星电视接收机)、一台影碟机(DVD)、一套适宜儿童活动光碟(内容分别包括为少儿喜闻乐见的乐曲、舞曲、动画片、电视剧等)。

③配套设施。图书500册,并配置桌椅书架、文体活动器材(如篮球、象棋、跳棋、跳绳等),要能够满足留守儿童的文化娱乐需求。

(2)“留守儿童之家”活动要求:

①日常管理原则。责任明确、安全第一、严格有序、关爱到位,加强力量配备,明确专管人员。

②开放时间。周末、节假日开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课余开放。

③工作运行。要通过家校联系、心理抚慰、生活关心、学习辅导、结对帮助、亲情电话等方式给予留守儿童关爱。积极争取农村基层组织、群众团体参与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动员组织志愿者队伍与留守儿童之家实行定点、定向、定期挂钩,协助教育管理,尽力提供服务,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开展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丰富活动内容,扩展活动空间,使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关爱。

④活动开展。要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作用,针对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积极探索和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道德品格培育。注意研究和把握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文明之心。

二是抓好健康文化熏陶。注重适应和满足留守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开展快乐活泼、娱情益智的文化活动,通过收看电视、播放少儿影像、读书竞赛、排演节目、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网上学习等活动,对留守儿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留守儿童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境界得到升华。

三是开展体质体能锻炼。注重关心和增强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开设防病健身卫生常识讲座,组织各类体育运动小组,开展有益身心的兴趣体育,使留守儿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

四是组织社会活动。注重引导和拓展留守儿童与社会接触,开阔眼界、开阔视野、开阔心胸,增长见识、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夏令营、冬令营、调查走访、劳动体验、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使留守儿童广泛吸取社会生活的丰富营养,茁壮成长。

五是培养独立合作能力。注重培养和增强留守儿童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的意识,提升他们善于沟通、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的本领。通过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难面前我能行”等活动,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六是进行心理健康疏导。注重了解留守儿童产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抓好人文关怀,与留守儿童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工作,促进心理健康。

8.工作计划与总结。工作计划主要包括“留守儿童”工作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学期工作历、品德教育计划、体育锻炼计划;要有活动记录、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等,年末要有专题总结。

9.档案建设。主要包括:“留守儿童”花名册;“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活动成果;“留守儿童”兴趣爱好作品展示;“留守儿童”开展活动记录及相关材料;“留守儿童”成长进步记录;“留守儿童”与家长联系手册;留守儿童工作其他档案资料。

10.留守儿童工作研究。要研究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留守儿童工作的新规律,不断创新留守儿童工作机制,提高留守儿童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并积极申报留守儿童工作课题。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篇(9)

我校充分认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工作,让留守儿童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学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以团总支、关工委、少先队为成员的办公室,具体负责留守儿童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讨论我校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现状,制定相关的措施,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确保留守儿童留得下、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1、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制度。

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对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变更相关内容,每学年末做好留守儿童管理的交接工作。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2、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建立“家校”定期联系制度,代管家长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还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学生”家庭,经常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学习辅导,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

三、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1、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为留守学生选配了在职教师与他们结成对子,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进行心理辅导,让留守学生倾诉心中的苦闷,帮助他们排解烦恼,恢复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实行全程跟踪教育。同时选配优秀学生和班队干部与留守学生开展生活学习互帮互助活动,让他们成为知心朋友,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品德行为上互相促进,在心灵思想上互相交流,许多学生邀请留守学生到家里做客或共度周末,感受家庭的温馨。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学校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并侧重于“留守学生”开展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举办“关爱留守学生见真情”主题班会,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等。每学期召集全校的留守学生开展一至两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增强他们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节假日期间,组织留守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在学校设置亲情电话,定期让留守学生与家长通话交流感情;在留守儿童之家开展了图书阅览活动,问题娱乐活动;积极与乡关工委联系,开展了留守儿童的爱心捐助活动等。

四、加强社会教育与学校、家庭构建教育网络体系。我们认为,教育工作绝对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工作,它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协调配合。为了优化“留守学生”教育环境,我校坚持以社区教育活动为支撑点,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成一网络,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实现教育的最优化,我校首先做好家长的教育帮扶工作,经常利用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学校开放日等活动形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技巧,真正有效地履行家长的监护义务。其次尽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近年来,我校与八斗镇派出所,“110”报警中心及镇治安室建立了“警、校联动机制”,建立了校外巡逻队,护送学生上放学,经常邀请相关人员到校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的教风建设再上新台阶,学生学习风气日渐浓厚,学生违规违纪现象得到了根本抑制,“留守学生”更是受益匪浅,学科竞赛、体育比赛、升学考试捷报频传,收到实效。

五、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配备了电脑、亲情电话、活动器材、图书等设施设备。张贴了留守学生之家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家”的基本情况,使活动室充满活力,为留守学生提供了交流活动的场所,使学生感到了“家”的温馨与和谐。

总之,关于“留守学生”的教育,我校虽然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我们也感到举步维艰,单靠学校的努力,缺少大环境的支持,“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将愈来愈难,现就我们感受较深的几个问题提出与各位教育同仁商讨:

1、由于“留守学生”人数较多多,学校和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帮助、关爱显得力不从心,学校和教师无法替代也替代不了家长和社会去履行本应由家长和社会承担的教育责任。

2、家庭教育观念错误,有的甚至与学校教育相悖,家长素质亟待提高,有的家长对子女要么溺爱,要么高压,要么放任,要么简单粗暴,给学校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3、社会不良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使学校教育大打折扣,风气的漫延,单亲家庭的增多,拜金主义的盛行,校园周边环境的混乱,暴力游戏、色情网吧等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使学校教育显得苍白无力。

4、工作做得较多,但是不注重资料搜集准备,许多工作做了以后没有及时的整理成资料,这是我们以后必须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学校加强“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总结

古往今来,家长对孩子最殷切的期许莫过于“望子成龙”,然而,对于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孩子,每个做家长的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该何从入手。孩子的培养与教育关乎其未来的人生旅程,也关乎做家长的责任。我班众多家长自身经济受条件限制,虽然在外经商、务工,但是大多的父母无法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 ,使很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

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我班作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各项制度,采取了各项措施。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现象令人瞩目。至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等五大问题对学校、家庭、社会影响颇深。一年来,在工作中,我班每一位任课教师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我们不会愧对于家长这个神圣的职责。具体总结如下:

1、密切关注儿童、增强情感投资。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学校和教师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我作为本班班主任力争做好本班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让全班留守儿童结对子。

2、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一旦发现学生有病,马上带领学生去医院治疗,并及时和监护人取得联系。

3、学习上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始终注重他们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他们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和同学还买些水果给班上的留守儿童过生日;常关心留守儿童,经常与他们一起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这样使他们亲近、信任老师。

4经常默默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师爱”胜过“母爱”。此外我们还组织班干部协助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跟踪,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关帮扶工作,这样一来二去,留守儿童就觉得自己在这儿读书拥有“大家庭”的心理归属感,使留守儿童能安心

5、健全”留守”档案、便于信息捕捉。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档案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信息,并将这些档案进行管理。

6、保持融洽感情、填补深邃沟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虽然时时惦记着家里的孩子,但是由于工作的繁忙,意识上的疏忽,不能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造成孩子情感和心灵的创伤极为严重。留守儿童中品质低下、心态不良、性格倔强等两极分化也不在话下,我们老师总不能看着这些留守儿童的悲剧一幕幕地重演下去,就想方设法把情况反馈给家长,要求家长通过电话、书信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同时要求家长定期与子女沟通;期初期末还给每位家长发去《致家长的一封信》,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子女的在校情况。许多家长照着这种方法去做起到积极的作用,久而久之,融洽了感情,填补了父子母子之间的深邃沟壑,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身心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 。

第1页 共2页 生活和学习,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大大增强教育实效性。7“第二家长”言教、发展良好事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是一就而蹴,是一件非常棘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篇(10)

[作者简介]范莉莎(1961-),女,河北唐山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育经济。(广西柳州545002)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5-0030-02

留学生教育是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无疑是推进我国高校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途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我国已经成为国际学生流动的重要目的国家之一。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来华留学生总数已达26.5万人。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广西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办学项目日益增多,留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但高职院校的留学生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招收留学生的历史短,经验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因此,我们必须找准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定位,加强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勇于实践,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探索出一套具有高职教育自身特色的留学生教育管理方法和模式,推动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广西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现状

(一)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但总体规模小,且生源国别分布较集中

总体上看,广西高职院校长短期留学生的人数呈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但总体规模仍较小,总数还不到在校生总数的1%。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2009年在校留学生人数为9人,2010年留学生人数为40人。留学生来源国也在增多,但分布较集中。近几年来,我院共招收了来自英国、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泰国、印尼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其中来自印尼、泰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的留学生占留学生总数的70%以上。

(二)留学生层次不高,且大多以语言生为主

高职院校的留学生目前仍然是以语言生为主,学历生、进修生比例较少。以我院为例,2009年的9名留学生中,学历生只有1人。2010年在校的40名留学生中,学历生有6人,进修生有3人,仅占留学生总人数的22 5%。很多高职院校至今还没有学历生。由此看出,高职院校的留学生培养处于一种低层次状态。

(三)留学生的学历教育专业涵盖面窄

从留学生的专业选择来看,高职院校接收的留学生的专业分布基本上是以文科居多,如营销、物流、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商务英语等。以我院为例,近年来招收的7名学历留学生中,市场营销专业1人,商务英语专业1人,其余5人均为酒店管理专业。留学生中学历生对专业的选择比较集中,专业涵盖面窄,并不是留学生对专业的需求少,而是目前广西高职院校还没有开设英文授课的专业,考虑到语言基础,才选择内容相对容易理解的专业来学习。

二、广西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

从纵向来看,近年来,广西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横向来看,与全国留学生教育的平均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对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定位及目标不明确

由于高职院校留学生的教育工作起步晚,很多工作尚处于探索之中,部分院校对教育国际化认识不足、认识不清,不重视来华留学工作,也有些学校只将其作为国际交流的点缀,至今尚未真正把发展留学生教育列入学院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或者有规划,但定位不明确、目标不具体、措施没保障等。

(二)主动出击意识不强,宣传手段单一

许多学校主动出击意识不强,在招收留学生工作方面不善于宣传、推介自己,宣传资料内容陈旧,宣传形式单一,未能采用多样化、低成本的宣传手段推广高职教育资源,与国外交流甚少,坐等上门现象严重。很多高职院校仅在网上招生信息,甚至还有些院校至今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国际交流网站,或者没有学院的英文网页,使得国外对中国的高职教育不够了解,限制了留学生规模的发展。

(三)缺乏政府奖学金的政策支持

为推动高校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加快高校的国际化进程,中国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留学生奖学金的政策。但目前,政府留学生奖学金主要是面向本科院校,政府全额奖学金与高职院校留学生无缘,其他单项奖学金分配到高职院校的名额和金额也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外国学生向高职院校的流动。

(四)主打和特色专业优势不明显,缺乏竞争力

创建以质量为基础的特色品牌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学过程中,盲目追求多专业、大规模的综合性办学模式,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拓展办学空间、筹集办学资金上,对教育质量、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建设和开放合作等问题还考虑不够,专业缺乏特色或特色专业优势不明显,没有市场竞争力,也就无法吸引更多的留学生。

(五)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未理顺,管理制度不完善

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受到国家外事、教育、公安等多个部门领导和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定众多。在严格遵守这些法律法规的同时,要细化和制定学校层面的配套制度,使各项工作规范严谨、有法可循。而由于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数不多,使得很多院校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留学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专业建设、师资队伍、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考评与监控体系等没有较好地适应国际化趋势;留学生的各项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的随机性大,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育声誉。

三、广西高职院校发展留学生教育的优势

(一)天时: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准实施,促进了广西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强调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建设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广西作为中国对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桥头堡,承办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一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一东盟事务与日俱增,对熟悉中国一东盟语言和事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既会东盟国家语言又会专业技能的人才更是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所急需的,这种需求将给广西高职教育提供人才培养的机会,促进广西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

)地利:广西地处中国与东南亚的结合部和前沿地区,占据地缘优势

广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具有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同时处在我国大陆东、中、西三个地带的交汇点,是华南经

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西南乃至西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联结粤港澳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特别是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广西地处中国与东盟的结合部,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既有通往东盟大陆的陆上通道,也是中国走向海上东盟国家的便捷出海口。近年来,交通设施也逐步建成和完善,开通了中国通往东盟国家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一南友高速公路,增加了往返东盟各国的航线航班。便利的交通、低廉的费用以及气候的相近,都是促进东盟国家学生来广西留学的有利因素。

(三)人和:国家和自治区重视留学生教育,高职教育凸显优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教育服务,加大教育国际援助力度,为发展中国家培养培训专门人才。”《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提出:“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积极引进优质资源,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办学,努力开拓职业院校毕业生国(境)外就业市场。”2010教育部颁布的《留学中国计划》明确下一步的发展任务:到2020年,在我国就读的外国留学生人数达到50万人。中国一东盟教育部长首届圆桌会议宣布,将进一步扩大双方互派留学生规模,实现2020年东盟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到东盟的留学生都达到十万人左右的“双十万计划”。

随着国际通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_和国家、自治区对职业教育开展国际交流的重视,高职教育开展国际化职业培训、吸引留学生来华学习的优势将逐渐显现。

四、广西高职院校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对策

教育国际化是21世纪的趋势,我国高职教育应适时抓住机遇,借鉴教育产业化理念,有重点、有步骤地迈向国际化,不断提高高职办学水平和学生能力。

(一)营造有利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对职业教育留学生的优惠政策非常多:在澳大利亚“高职”被称之为“TAPE”,在澳大利亚接受职业教育,年学费5万到6万元人民币,只相当于当地本科学费的一半,留学生读一年职业教育后,可以转到承认的大学继续就读,或者接受完两年职业教育、拿到TAFE证书后,可以在该国永久居留并且享受国民待遇,工作一般年薪4万澳元,折合人民币24万元;新加坡规定中国高考生在450分以上的到新加坡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留学,80%的学费由新加坡政府承担,中国留学生只需承担余下的20%学费,学生毕业后月薪一般也在8000元人民币以上;在法国学习牙医助理专业,学校会为学生提供带薪实习的机会,而且该国政府还会承担一半的费用。同时,国外职业教育还很灵活,一些国家职业教育学院和综合性大学学分互认,接受完职业教育获得相应学分后,可以到承认的大学继续就读,获得本科学位。

为促进我国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的快速发展,政府必须健全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划清学校和社会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对接收留学生的院校加大政策和经济支持力度,鼓励学校积极扩大留学生规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知名学府开设分校,实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成立高层次留学生联合培养基地;支持学校以合作办学和学生交换的形式合作培养留学生,实施高职与大学的学分互认;加大对各接收留学生院校的投资力度,改善留学生的住宿和学习环境;提高高职留学生享受政府奖学金的比例,打造中国政府高职留学生奖学金品牌,完善政府、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设立奖学金的鼓励措施。就广西各高职院校而言,应以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广西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项目为基础,积极争取多方资源,吸引更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出资冠名设立专项奖学金,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留学生奖学金供给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学校自身的奖学金机制。通过多元化奖学金平台的构建,增加吸引力,拓宽留学生市场。

(二)科学规划,健全留学生教育管理机制,促进留学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稳定的秩序、规范的管理、良好的学风和健康的机制,可为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科学与规范的管理是实施教育、提升效益的重要保证;加强战略管理,科学地编制、实施、监控、调整发展规划,是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保障。

各高职院校应坚持“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工作方针,立足国家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保持不断学习进取的开放意识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积极认知和吸纳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理论,时时关注国内外留学生教育一流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战略、发展趋势、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将留学生教育纳入学院的整体发展战略,制定中长期的留学生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总体目标和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步骤及保障措施等。借鉴并引入国际通行的、先进的教育模式与管理服务体制,理顺留学生教育工作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根据外事工作特点,强化归口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各职能部门共同承担培养任务,分工合作。结合各学院实际,制定出科学、系统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逐渐摸索出适合本校留学生管理的模式,确保留学生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西高职院校的国际知名度

自治区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整合区内高职教育资源开展整体营销活动,建立长远、完整的对外文化宣传体系,并有重点和针对性地宣传高职教育。每年都应该确定一个面向周边国家的宣传主题,并围绕主题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办广西高职国际教育展、举办国际或东盟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

高职院校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招生宣传策略,在招生手段上,要制作留学生关心的,包括专业课程设置、生活条件、服务设施、课外活动、学校特色、就业情况介绍等的内容丰富、特点突出的招生手册和视频光盘,加强学院英文或更多语种的网站建设。提高师生宣传学校的意识,通过教师出国进修、团组出访考察、接待各类国际团组访问等文化交流活动以及聘请外籍教师等途径宣传、推介学校。

(四)打造国际化高职教育品牌,确保留学生培养质量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篇(11)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我县35万农业人口中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近10.5万人,而且外出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全县各乡镇都有“留守儿童”,全县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6-15岁)39167人,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已形成一个比较大的群体,全县6-15岁的“留守儿童”占该年龄段儿童总数的27%,一些地方甚至占到40-45%,我县方咀乡“留守儿童”高达48%。

2、“留守儿童”基本上都有人监护,农村“留守儿童”中60%的祖父母、外祖父母隔代教养,26%寄养在亲戚家,13%寄宿学校或托付在老师家,另有1%的孩子处于基本无人监管状态。

3、“留守儿童”能接受父母外出打工的事实,有20%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打工不利,80%的留守学生认为父母外出打工的主要目的是挣钱供子女读书。

4、被调查儿童与父母联系方式:91%“留守儿童”与父母打电话联系,3%的“留守儿童”和父母写信联系,捎口信或带钱物等其他联系方式占6%,还有极少数“留守儿童”常年与父母毫无联系。

5、问题学生中“留守儿童”占到80%以上,而且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多,贫困生越来越多,学校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二、英山县妇联的工作思路

针对我县“留守儿童”现状,我们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联合县教育局,以学校为主体,社会为依托,监护人为辅助,为“留守儿童”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了系列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1、制订“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具体制度。我们通过教育部门制订“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制度,各级都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全方位掌控“留守儿童”的信息,每位“留守儿童”都划分到分管领导、特帮老师的名下,做到责任到人,使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能扎实有序地开展。

2、创办“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或“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我县积极创办“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如我县白石坳小学以“教育要四心,服务要四高”为宗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教师既是“留守儿童”的教师,又是“留守儿童”的父母,为“留守儿童”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3、成立家长学校,促进学校、家庭教育的互动。目前,英山县有家长学校近31所,参加学习的家长达3005人次,加强了家庭与学校的联系,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水平,形成了在校由老师管理,在家由家长管理的动态模式。

4、确保国家惠农政策惠及“留守儿童”。我们要求全县所有“留守儿童”优先享受“两免一补”,对特别困难的学生甚至全免,保证他们完成义务教育。同时,积极号召发动社会各界奉献爱心,捐资捐物救助和帮护“留守儿童”。

5、开展“爱心妈妈、爱心家长”活动。县妇联向全社会发出号召,大家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在全社会以自愿报名的形式征集200名“爱心妈妈”,妇联将发放爱心妈妈证书和标识牌,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让他们和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一样,幸福快乐,茁壮成长。

6、加强横向联系,争取政府、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县妇联积极同乡镇党委政府、各村和社会各界加强联系,共同协商呵护、教育“留守儿童”的对策,让全社会都伸出援助之手,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既是农村教育的热点问题,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尽管我县针对“留守儿童”做了大量的工作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面临着许多困难。

1、监护管理不到位。“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作为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化水平极低,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相距太大,思想观念存在极大的差异,明显的沟通障碍使得在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同时,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这样,就出现监管不到位,从而导致“留守儿童”放任自由,形成各种不良的习性,学习成绩较差,80%以上成绩中等偏下,成绩优秀的不足3%。

2、生活环境不和谐。“留守儿童”中大多都是自主理财,但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极差,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机会,采取开办黑网吧、地下游戏厅、出租房屋收留学生抽烟、喝酒乃至等方式大肆搜刮学生钱财。

3、心理性格不健全。由于父母常外在外,缺乏父母亲情抚慰,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偏差,性格缺陷,即使有爷奶的呵护、教师的关爱、社会的关心,但依然代替不了父母亲情。许多孩子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少与家人交流的机会,容易产生自闭、自卑、内向孤僻的心理。还有一种情况,由于父母在外务工,经济条件宽裕,对孩子出手大手,而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自恃有钱,模仿大人请客过生日,花钱请人做作业,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懒惰贪玩。

4、心理辅导不专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我们大多数教师是一筹莫展,束手无策,因为毕竟不是心理学专业教师。再加上有些老师没有做到与学生平等交流,致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孩子的心理问题没解决,一切就无从谈起。因此,要加强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的培训,要搭建学生心理辅导平台,便于与留守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教育投入不充足。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地区,多为贫穷的山区,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硬件设施滞后,师资力量缺乏,在正常的教育管理之外,学校难以对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进行特别监管。由于缺乏全方位的监管引导,“留守儿童”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致使他们对学校失去信任,逃学、辍学过早流向社会。

四、对策建议

结合英山县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抓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需要家庭、学校、政策等各方面的配合与努力。

1、家庭方面:

①父母及祖辈要转变观念,重视“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不能只为“票子”,丢了“孩子”,孩子的前途远比金钱重要。

②外出务工父母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多渠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正确的家教观。

③外出务工父母要多与孩子联系,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因为父母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2、学校方面:

①建档建卡,加强管理。要求“留守儿童”全部寄宿,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

②结对帮带,正确引导。各班安排班干、团员与问题较突出的“留守儿童”结对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帮助。

③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除家长与学生定期电话或书信联系外,在必要时,班主任教师变可主动与家长联系,介绍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

④定期总结。每个月学校召开班主任会议,定期归纳总结“留守儿童”问题,不断摸索“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方法。

⑤开展有关“留守儿童”的课题研究。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控索,努力寻找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便于教育管理“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的有效途径。

3、政府方面:

①各级政府要把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②对“留守儿童”争取更多的资金扶助,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③着力推动法律的完善和有关政府的调整,制订有利于“留守儿童”随家长进城生活和学习的相关政策。

④把对“留守儿童”教育纳入对各级政府考核内容之一。

⑤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开展“爱心妈妈”征集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重视。政府应积极协调社会力量,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全新的社会问题,它有着范围广、影响大、解决难的特点,只有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积极行动,才能使我们“留守儿童”教育更加完善,社会更加稳定,明天更加美好!

2、生活环境不和谐。“留守儿童”中大多都是自主理财,但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极差,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机会,采取开办黑网吧、地下游戏厅、出租房屋收留学生抽烟、喝酒乃至等方式大肆搜刮学生钱财。

3、心理性格不健全。由于父母常外在外,缺乏父母亲情抚慰,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偏差,性格缺陷,即使有爷奶的呵护、教师的关爱、社会的关心,但依然代替不了父母亲情。许多孩子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少与家人交流的机会,容易产生自闭、自卑、内向孤僻的心理。还有一种情况,由于父母在外务工,经济条件宽裕,对孩子出手大手,而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自恃有钱,模仿大人请客过生日,花钱请人做作业,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懒惰贪玩。

4、心理辅导不专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我们大多数教师是一筹莫展,束手无策,因为毕竟不是心理学专业教师。再加上有些老师没有做到与学生平等交流,致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孩子的心理问题没解决,一切就无从谈起。因此,要加强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的培训,要搭建学生心理辅导平台,便于与留守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教育投入不充足。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地区,多为贫穷的山区,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硬件设施滞后,师资力量缺乏,在正常的教育管理之外,学校难以对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进行特别监管。由于缺乏全方位的监管引导,“留守儿童”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致使他们对学校失去信任,逃学、辍学过早流向社会。

四、对策建议

结合英山县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抓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需要家庭、学校、政策等各方面的配合与努力。

1、家庭方面:

①父母及祖辈要转变观念,重视“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不能只为“票子”,丢了“孩子”,孩子的前途远比金钱重要。

②外出务工父母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多渠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正确的家教观。

③外出务工父母要多与孩子联系,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因为父母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2、学校方面:

①建档建卡,加强管理。要求“留守儿童”全部寄宿,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

②结对帮带,正确引导。各班安排班干、团员与问题较突出的“留守儿童”结对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帮助。

③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除家长与学生定期电话或书信联系外,在必要时,班主任教师变可主动与家长联系,介绍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

④定期总结。每个月学校召开班主任会议,定期归纳总结“留守儿童”问题,不断摸索“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方法。

⑤开展有关“留守儿童”的课题研究。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控索,努力寻找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便于教育管理“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的有效途径。

3、政府方面:

①各级政府要把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②对“留守儿童”争取更多的资金扶助,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③着力推动法律的完善和有关政府的调整,制订有利于“留守儿童”随家长进城生活和学习的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