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母婴活动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11-12 22:31:21

母婴活动总结

母婴活动总结篇(1)

二、目标任务

一是重点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为切实加强全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质量管理,规范专项技术服务行为,建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质量管理办公室(设在区妇幼保健所),主要负责聘请本市产科和相关学科的专家以及有关临床质控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做好全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的督导检查、业务指导及技术培训工作。

二是着力抓好标准化建设。要进一步改善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条件,提升服务质量,按照《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许可及人员资格管理办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基本标准》、《省助产技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加强全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特别是新申请机构的建设,从房屋、设备、科室、人员、服务职能等方面达到相关要求。

三、加强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将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数量、服务范围、有无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以及持证人员上岗、培训等情况纳入日常监管范围。规范执业行为,严格落实准入制度,对不具备准入条件和未经许可擅自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严肃查处。

三、活动范围及评选对象

在我区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均要参加创建活动。

三、创建活动内容

参见《区星级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评审标准》,星级母婴保健星级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创建活动内容包括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能力建设项目、服务项目等二大类内容,具体分:机构资质、人员标准、科室设置、房屋标准、设备及药品标准、管理规范要求等10方面的内容。评定标准为:机构总分达1000分,各子项目的单项得分不低于该项指标分值的85%。将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分为三星至五星级三个级别,其中分值低于700分的将不予评分;得分700-800分的,为三星级;得分在800-900分的,为四星级;得分900-1000分的,为五星级。

四、评审程序及方法

(一)准备阶段(年2月)

制定并印发《区星级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和《区星级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评审标准》(以下简称评审标准)。

(二)实施阶段(年3月-11月)

各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实施方案》和《评审标准》,在明确创建工作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制定本机构创建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开展自查自评工作,确定自评结果,并将工作方案、自查报告和创建申请表于年8月8日前报区妇幼保健所办公室。

2、考核督导

区卫生局组织医政科、区妇幼保健所、区卫生监督所专家组,每年对照《审评标准》对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考核评定1次。

3、情况通报

区卫生局根据督导情况,及时通报考核结果及整改意见。

(三)总结表彰(年12月)

区卫生局对星级评定工作进行总结,对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表彰通报。

五、有关要求

母婴活动总结篇(2)

各盟市卫生计生委:

为做好2019年“世界母乳喂养周”的各项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总工会办公厅、全国妇联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2019年世界母乳喂养周宣传活动的通知》,现转发你们,请按照如下要求认真落实:

一、积极开展母乳喂养周宣传活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通知要求,围绕今年世界母乳喂养周的活动主题,联合当地妇儿工委、工会、妇联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积极推行母乳喂养,努力提高母乳喂养率,营造爱婴爱母的社会氛围。

二、切实加强爱婴医院的管理与监督。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积极探索建立爱婴医院管理长效机制,将爱婴医院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将爱婴医院监督管理与助产技术管理、产科、儿科医疗质量管理等工作相结合,加强爱婴医院日常监管。

三、加强爱婴医院内涵建设,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已申报创建爱婴医院的各助产机构要严格落实《爱婴医院标准(2019)版》,加强爱婴医院内涵建设,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未申报创建爱婴医院的助产机构应按照《爱婴医院标准》,积极创建爱婴医院。各助产机构在加强母乳喂养宣传力度的基础上,大力宣传爱婴医院惠民利民措施,解决母乳喂养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积极推行母乳喂养,不断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剖宫产率。二是通过开设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和本机构母乳喂养咨询热线,及时解决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是通过孕妇学校、12320公共卫生公益电话,提供母乳喂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三是倡导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设置母乳喂养室,使工作中的哺乳期妇女能够继续母乳喂养。

四、请各地在“世界母乳喂养周”活动结束后两周内将活动总结(包括照片、视频、海报、宣传画等)报自治区卫生计生委。

世界母乳喂养周宣传活动方案二:

各区县卫生计生局、妇儿工委办公室、工会、妇联,市直属相关单位,市注册医疗保健机构:

2019年8月1-7日是第24个“世界母乳喂养周”。今年世界母乳喂养周主题是“职场妈妈,‘喂’爱坚持”,目的是强调多部门、多层面、多渠道促进哺乳期女职工坚持母乳喂养。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9-2020年)》,营造支持和促进母乳喂养的社会氛围,根据省卫生计生委等4部门《关于开展2019年母乳喂养周宣传活动的通知》(x卫办发〔2019〕x号)精神,现就我市开展“世界母乳喂养周”宣传活动提出如下要求:

一、组织开展系列活动

(一)各区县妇儿工委办公室按照《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9-202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9-2020年)》要求,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加大《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措施》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实施力度,落实支持母乳喂养的相关政策,主动推行母乳喂养,努力提高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周期间,各区县卫生计生局、妇儿工委办公室、工会、妇联等部门要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爱婴爱母社会氛围。

(二)各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爱婴医院日常监管,不断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剖宫产率,将爱婴医院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各爱婴医院要严格落实《爱婴医院标准(2019版)》,不遗余力的宣传爱婴医院惠民利民措施,通过孕妇学校、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和热线电话等途径向孕产妇传播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及时解决产妇在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母乳喂养周开展相应宣传活动。

(三)各区县工会女职工组织要主动组织开展母乳喂养进单位宣传活动,推动用人单位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保证女职工98天生育产假,为哺乳期女职工每个工作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设置哺乳室,发挥好“妈咪宝贝屋”的作用,为孕期、哺乳期女职工提供私密、卫生、舒适的休息哺乳场所,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

(四)各区县妇联要认真组织开展母乳喂养进万家宣传活动,以新婚夫妇、孕产妇和哺乳期妇女家庭为重点,举办形式多样的公益讲座和亲子活动,为家庭成员及母婴照护者传授母乳喂养、科学育儿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强化家庭对母乳喂养的支持和参与,引导父母创造优良的家庭养育环境。

二、相关要求

(一)请各区县自行到世界母乳喂养周中文网站(xx)下载2019年宣传海报和画布。

(二)请各区县工会组织做好哺乳室在线登记工作,逐级通知各有关单位登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网站(xx)填写基本信息。

(三)各区县、各单位要认真总结活动开展情况,主要包括活动组织、活动效果、典范特色活动(每个活 动提交2张jpg格式照片,以“日期-地点-活动名称”形式命名)、意见建议等。请于2019年8月25日前,以区县各部门为单位,将活动总结(含视频、照片和宣传画等)以电子邮件形式发至相应部门联系人邮箱(见文件)。

母婴活动总结篇(3)

一、加大母乳喂养宣传力度

各单位要以计划怀孕夫妇、孕产妇和哺乳期妇女为重点人群,充分利用宣传栏、显示屏等媒介,通过制作宣传版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母子健康保健手册发放和使用、亲子活动、产后随访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倡导全社会重视和关注儿童营养,营造支持母乳喂养的社会氛围。要大力普及婴幼儿喂养知识,传授母乳喂养技巧,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提高。台城各单位将于8月1日集中开展大型广场宣传活动,其他各单位因地制宜开展专项宣传。

二、加强爱婴医院管理

充分发挥爱婴医院宣传推广母乳喂养的主阵地作用,按照《爱婴医院标准(20XX版)》要求加强爱婴医院日常监管,提升爱婴医院品牌价值。加强对产科、新生儿科、儿科等相关医护人员母乳喂养知识、技能、母婴健康咨询技巧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积极推行以孕产妇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提高围产期保健服务质量。保持母乳喂养咨询电话畅通,及时提供科学咨询服务。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保护、促进和支持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加强孕期保健指导,及早识别高危妊娠,严格执行高危孕产妇转诊制度,保证母婴安全。

三、构建母乳喂养支持环境

各单位要将母乳喂养管理等作为考核重要内容,广大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和《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措施》、《爱婴医院十条标准》,严禁参与母乳代用品宣传和使用。倡导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设置母乳喂养室,让哺乳期女职工能够继续母乳喂养,为哺乳期妇女提供便利。各医疗保健医院在产妇出院时要履行告知义务,告知产后母乳喂养支持组织,并通过爱婴医院母乳喂养咨询门诊、母乳喂养咨询热线和12320公共卫生公益电话,及时解答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母乳喂养咨询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

四、积极参加省卫计委组织的系列宣传活动

省卫计委安排了两个专题,开展公众宣传。各单位要组织收看江苏省广电总台教育频道《健康万家行》栏目播放“世界母乳喂养周”系列专题节目,播出时间为7月23/24日、30/31日、8月6/7日,将在7月23日、30日、8月6日12:00首播,次日12:00重播,江苏网络电视台(荔枝网)同步播出。8月1-7日全省开展基于“健康万家行”微信平台的母乳喂养知识竞答活动,各助产机构引导公众关注“健康万家行”、“健康江苏”微信公众号(二维码见附件1)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组织本院就诊、住院孕产妇及其家属(不少于30人)积极参与“健康万家行”微信平台的竞答活动。

五、相关要求:

母婴活动总结篇(4)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2(c)-0134-03

产褥期是女性一生中很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女性在生理、心理及社会角色上都面临着巨大的转变,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存在诸多健康隐患[1]。产妇从妊娠期及分娩期的不适、疼痛、焦虑中恢复,需要接纳家庭新成员和组成新家庭,这一过程对产妇及其他家庭成员都有着深远的影响[2]。但现阶段由于各种因素,医院与家庭存在脱节现象,且产后家庭访视面临经费严重缺乏、基础设施不足、护理人员数量不足等诸多问题[3]。本研究对出院后产妇在产褥期发生的各种健康问题或育儿问题进行调查和指导,以便保健部门提供针对,进一步探讨适合本地区的产褥期促进母婴健康的新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1~6月于我院分娩并定期回访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调查500名产妇。

1.2 调查方法

参照有关文献自行设计产褥期妇女母婴保健知识需求调查表,并经5名专家进行效度测试。在产后42 d回访时,派遣专业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取得知情同意后,调查人员采取面对面半结构访谈形式对产妇进行现场调查。共发问卷500份,最后完成调查且资料完整者496份,有效率为99.2%。调查问卷内容包括3部分:①产妇一般资料,如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住址、经济情况、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是否初产等;②产褥期母婴健康状况,如有无母乳喂养困难、产褥感染、新生儿黄疸等;③最想了解的产后母婴保健知识排位。

1.3 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通过预调查反复修改定稿;随访过程中调查人员固定不变;所有人员通过统一培训;遵循知情同意原则,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Fridman多个相关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对11项母婴保健知识进行分析比较,以P

2 结果

2.1不同文化层次产妇对各项母婴保健知识的需求情况

总体上,母婴保健知识需求顺序排列前5位的是婴儿日常护理、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早期教育、新生儿疾病认识及预防、婴儿意外预防。其中,不同文化层次产妇对各项母婴保健知识需求状况见表1。在相同文化层次组内,各项母婴保健知识的需求顺序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2.2不同居住地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需求情况

不同居住地产妇对各项母婴保健知识需求情况见表2。在相同居住地组内,各项母婴保健知识的需求顺序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产妇渴望得到多渠道、全方位的母婴保健指导

本文通过对496名产妇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需求的调查与分析表明,由于住院时间短暂,产后健康宣教无法在住院期间完全提供[4]。同时由于产妇身体的原因,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各方面的自我保健和婴儿护理知识,绝大多数产妇在调查中表示缺乏母婴保健知识。在产后最初的阶段,新父母要适应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但其往往对要承担的新角色缺乏准备,出院后随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大多数的需求都体现出来[5]。因此,为产妇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母婴保健指导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

3.2 母婴病房健康教育流程需进一步完善

本组研究表明,婴儿健康需求明显高于产妇健康需求。由于本研究多为初产妇,母亲更加关注婴儿健康,但又缺乏育婴经验,因此,育儿知识在产褥期妇女知识需求中占相当大的比例[6],其中,婴儿日常护理、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早期教育、新生儿疾病认识及预防、婴儿意外预防的平均秩次较高,产妇希望得到医务人员较多的指导和帮助;而对产后疾病知识预防、产妇膳食营养、性生活及计划生育的相关知识需求相对较低;另外,关于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需求也并不高。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产妇认为住院期间医务人员对产褥期饮食、卫生、休息、母乳喂养等相关知识宣教到位,而新生儿相关知识则相对薄弱。因此,应制订更全面的母婴病房健康教育流程,并灵活主动地实施,以提高产妇自我照护及新生儿护理的能力。

3.3 不同文化层次、居住地的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需求有所不同

产妇的文化层次直接影响其获取母婴保健知识的多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善于学习,接受新事物较快,能够主动或被动参与孕期保健知识的各种培训,能够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而城市产妇的整体文化水平比农村产妇高[7],因此,不同文化层次、居住地的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需求有所不同。结果表1提示大专及以上学历产妇对婴儿早期教育的需求相对较高,这与产妇受教育的程度呈正相关。结果表2提示不同居住地产妇对产后康复的需求不同,可能与外来务工人员面临的就业及经济压力有关。

3.4 产褥期延伸服务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更好地促进母婴健康

现阶段我国“80后”独生子女明显增多,且民间产妇有“坐月子”的习俗,传统的产后修养误区依然在部分产妇中存在,加之住院时间短暂、产后访视存在局限性等相关问题,因此,尽管已经开展的产后延伸服务对母婴保健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发展产科延伸服务新模式,提高护理质量,将护理的范畴从医院延伸到家庭、社会,是现阶段产科护理需要解决的问题[8]。医疗机构应根据不同产妇的具体情况,以及产褥期不同阶段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提供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的优质母婴保健护理服务,扩大服务领域,使临床整体护理得到延伸,提高母婴健康水平,切实保障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素勉,田溢卿,王敬联,等.产褥期妇女知识及生活需求调查与母婴保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4(23):3371-3372.

[2] 卜秀青,尤黎明,颜君,等.产褥期妇女压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065-1067.

[3] 赵春霞.母婴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7(6):266-267

[4] 尤艳,刘春红,李东妹.孕产妇健康教育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136-137.

[5] 肖艳琼.产后家访对母婴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1):1383-1385.

[6] 刘爱君.产后访视中新生儿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4):96-98.

母婴活动总结篇(5)

2016年8月1日上午,第25个世界母乳喂养周主题宣传活动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举办。宣传活动主题为“母乳喂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河南省委省计生委副主任谢李广指出,做好母乳喂养宣传和落实工作,要认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大力开展母乳喂养宣传活动及建立母乳喂养工作长效机制。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扩大宣传工作的覆盖面,营造爱婴爱母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和公众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和支持母乳喂养。

世界母乳喂养周活动开展25年来,在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下,母乳喂养率大幅提高,人口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据了解,2016年1至6月份,河南全省各级妇幼保健院分娩量比同期增长了11273人次,综合医院同期分娩量减少了10597人次。全省妇幼保健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呈现了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

据了解,该活动由河南省卫计委、河南省妇女联合会、河南省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郑州市卫计委、郑州市妇女联合会共同主办,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承办。

范文二:

8月1日-7日为世界母乳喂养周 ,今年“世界母乳喂养周”的主题是“xxxxxx”,其目的是强调成功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措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我科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活动 ,举办知识讲座 、有奖问答 ,加大母乳喂养的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

8月4日 ,我院在健康教育室举办了婴儿喂养的知识讲座。内容以宣传母乳喂养为主,包括母乳喂养的好处、正确姿势、方法技巧、常见问题处理等,同时讲解了婴儿期辅食的添加和制作;主讲人妇幼保健协会宁书记提到,目前大多数人知道母乳喂养是婴幼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一些母亲不得不提前中断母乳喂养;为此,全社会要给她一个氛围,需要社会和单位给她支持。

宁书记讲得绘声绘色 ,准爸爸妈妈们听得全神贯注,在课后提出了许多问题 ,都得到了耐心的解答 ,并为每位家长发放婴儿养育知识宣传资料。准妈妈们课后纷纷表示希望保健科多多举办此类讲座,“能把我们这些孕妇聚在一起真是挺不容易的,老师讲的内容对我们特别有帮助。”李妈妈高兴地说,“大家在一起特温馨,你们下次的讲座一定要记得通知我啊!”

范文三:

每年8月1日至7日为“世界母乳喂养周”, 今年活动主题为“母乳喂养:致胜一球,受益一生”。 按照四川省卫计委关于开展母乳喂养周活动通知的要求,在活动周期间,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以响应主题,巩固爱婴医院成果为主。,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医院十分重视此次活动,从8月1日起通过院报、网站、电子显示屏、宣传资料、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向社会大众告知“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母乳喂养,母婴健康”等理念,以此促进婴儿正常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发展,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增进母子情感等。发放问卷调查100份,并向大众公布了我院母乳喂养咨询电话:xxxx-xxxxxxx。

二、加强妇幼保健人员培训工作

在活动期间,我院妇产科主要针对母乳喂养知识对全院妇幼保健人员及相关人员做了 “住院分娩好”、“母乳喂养好”、“婴幼儿喂养知识”等讲座,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孕妇思想理念

8月6日,我院在孕妇学校举办了母乳喂养知识讲座,众多孕产妇及家属到场聆听,授课老师为我院妇产科相关人员,讲解内容为母乳喂养的好处、技巧、孕期护理、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洗澡、新生儿换尿布、哺乳方法等相关知识,

并现场对马上初为人母的准妈妈、准爸爸们进行了手把手的培训工作,消除家长对母乳喂养的顾虑,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做好理论功课。

四、广泛参与,成效显著

我院认真按照爱婴医院双十条标准和我院母乳喂养十条措施开展工作。通过这次活动,促进母乳喂养的经验交流、沟通和分享,传播科学育儿知识,增强全社会倡导和支持成功促进母乳喂养的意识,广泛普及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提高知晓率和普及率,营造一个“关心母乳喂养、关注母婴健康、关爱儿童成长”的良好氛围。同时在大家的关心、支持和我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爱婴医院成果得到了巩固,医护人员自身素质得到了升华,母婴保健服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母婴活动总结篇(6)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规范我市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件发放管理工作,提高母婴保健服务质量,严把审核关,我股室严格依照程序办事,对2014年12月31日前未通过合法渠道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和《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的单位和个人,勒令其不得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工作。对于通过合法渠道取得以上三种证书的单位和个人,我们采取相关证书三年一换的办法,即•••目前我市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单位有21家,相比往年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态势,有力的缓解了妇保院??的压力。

二、委托专家,举办培训班和资格考试

为切实提高我市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技能,规范产科急救流程,降低孕产妇和幼婴死亡发生率。我们委托市妇保院请专家于11月10日为全市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共110人开展培训班活动,并进行资格考试。通过此次培训,使新申报人员达到准入要求,一些在岗人员较之以前更符合岗位要求。

三、深入基层,创建母婴安全乡卫生院

按照局的统一安排部署,今年给新岗山、绕二、万村三个中心卫生院和黄柏、泗洲镇两个卫生院创建母婴安全乡卫生院。我科室在11月份组织力量分别对这五个卫生院创建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12月中旬,上饶卫生局组织专家组到我市进了行母婴安全乡卫生院的复评,经专家组评审意见,已确认以上五家卫生院为我市第一批母婴安全乡卫生院。

四、制定社区中心与社区服务站的考评计划及实施方案

母婴活动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9-0034-04

学会说话是婴幼儿早期最重要的发展任务,若幼儿到达某一年龄后仍有说话和理解上的困难,他们以后更可能产生社会交往、情绪和行为方面的问题。〔1〕影响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很多,家庭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外部因素。那么,哪些家庭因素会影响婴幼儿的语言发展?本文将综述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并尝试提出相关教育建议。

一、父母对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1.父母的言语行为对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亲子交流机会的出现常常有赖于父母对婴幼儿言语行为的回应。研究表明,对婴幼儿的发声行为和相关活动经常给予言语回应的母亲比较少回应的母亲提供给了孩子更多的语言刺激,前者的孩子在言语能力发展方面会表现得更好,例如更早说出第一个单词,更快掌握50个词汇,有更复杂的口语表达等。〔2〕另外,父母的主动提问越多,婴幼儿语言能力的表现越好。

亲子间共同注意的状态也会影响婴幼儿的语言发展。研究表明,在14~15月时能较好达到与父母共同注意状态的幼儿表现出更好的语言发展水平。〔3〕但这种亲子共同注意的状态不是由父母通过命令产生的,而是由婴幼儿的注意焦点形成的。父母命令式的语言反而会阻碍婴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这可能与命令式语言的结构和词汇特点有关,因为它们往往很短,且较少提供新的信息。

2.父母社会经济地位对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包括父母职业、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也会影响婴幼儿的语言发展。总体来说,来自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幼儿比来自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幼儿拥有更好的语言能力。例如,更多使用名词短语和较长的句子,显示出更好的复句使用能力,在幼儿语言发展的测试中得分也更高。〔4〕Erik Hoff分别考查了33名来自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2岁幼儿和30名来自中等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2岁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们母亲的交流情况,结果也显示,前者的词汇量显著高于后者。〔5〕

是什么原因导致具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婴幼儿具有更好的语言能力呢?可能的产生机制有二。第一,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婴幼儿父母和孩子在一起交谈和阅读的时间更多,所使用的词汇也更丰富,句法更复杂。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婴幼儿父母更多时候只在指导孩子的行为时才说话。〔6〕第二,在和孩子交流时,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父母比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父母倾向于使用更多富有意义的手势语帮助表达,孩子也倾向于使用更多的手势语,而丰富的手势语能够促进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曾有研究者考察了50名来自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50名14个月大的婴幼儿与父母的交流行为,并评估了他们在54个月时的语言发展情况,结果显示,来自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婴幼儿在14个月时使用更多的富含意义的手势语(这些手势语多从与父母的交流中获得),并在54个月大时拥有更多的词汇量。〔7〕

3.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建立,Beck等人对19个有关母亲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进行元分析后发现,产后抑郁症对亲子交流有较大程度的负面影响。〔8〕有高自杀倾向的产后抑郁症患者较少对婴幼儿发出的言语交流信号给予积极回应,她们的孩子也逐渐表现出较少的言语交流意愿。〔9〕此外,父亲的抑郁倾向也会对亲子交流产生负面影响,如这类父亲较少为孩子阅读。〔10〕Goodman对128个有2~3个月月龄婴幼儿的三口之家(其中半数母亲有产后抑郁症症状)的研究发现,母亲产后抑郁可能会诱发父亲的抑郁倾向,从而导致父子间较少交流。〔11〕

另外,母亲在养育婴幼儿期间产生的焦虑也会妨碍亲子交流。Nicol Harper等对32位高焦虑和32位低焦虑的母亲与其10~14个月孩子的亲子交流行为进行评估后发现,高焦虑的母亲对婴儿的交流意愿更不敏感,更少有积极情绪反应。〔12〕可能的原因是母亲因焦虑更关注负性事件,从而干扰了母亲对婴幼儿交流意愿的关注,妨碍了亲子间的正常交流。

总之,父母的个体差异是影响婴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常的人类环境能够基本满足婴幼儿习得语言的需求,但是不同环境会对婴幼儿的语言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婴幼儿的语言发展进程。

二、家庭环境对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1.双语环境对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在我国,双语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在婴幼儿期就开始接触第二语言的孩子越来越多。与学习一种语言的婴幼儿比较,同时学习两种语言的婴幼儿接收到的语言输入刺激更为复杂。当第二语言的输入刺激少于语言总输入刺激的25%时,婴幼儿一般很难学会第二语言。〔13〕而且,语言输入刺激必须直接在人际交往中产生,只是听或看他人说话并不能使婴幼儿获得口语表达能力。婴幼儿和说某种语言的人交流得越多,他们就越倾向于能学会这种语言。

母婴活动总结篇(8)

    母子依恋一旦建立,婴儿就时常表现出情绪欢快、活跃,喜欢操作物体,好探索,尝试接近新事物。所以母子依恋有助于婴儿形成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养成自信、勇敢、好奇、探索的良好性格,并促进婴儿智力发展,培养婴儿乐于与人相处、信任人的基本交往态度。

    母子依恋不是遗传决定的,它是婴儿在母亲较长时间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依恋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期(出生~3个月)。这个时期婴儿不能区分母亲和别人,他们对所有人的反应都一样,只要看到人的脸,听到有人说话就高兴,手舞足蹈;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这时期婴儿对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对母亲的脸更为偏爱,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更多的微笑、咿呀学语、依偎、接近,而在其他熟悉的人面前这些反应就少一些,对陌生人反应更少;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

    这个阶段的婴儿出现了明显的对母亲的依恋。与母亲在一起特别高兴,当母亲离开时则哭闹不停,别人无法让其安静,而当母亲一回来,他就马上停止哭泣并转为高兴。母亲在身边,就能安心游戏,母亲一离开则紧张、哭泣、大喊大叫或边哭边追随,对陌生人则有怯生反应;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这个阶段的婴儿把母亲作为一个交往的伙伴,并认识到他有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交往时双方都应考虑对方的需要,并适当调整自己的目标。这时婴儿与母亲的空间上的临近性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比如母亲要离开一会儿时,只要给孩子解释清楚,孩子就不会强求母亲留下,自己可以呆在一旁玩。虽然母子依恋关系形成于6个月至2岁这个时期,但6个月以前是母子依恋形成的铺垫期,所以不能忽视6个月前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

    由于母亲与孩子的交往态度和行为方式不同,因此母子关系也有不同类型。心理学家经过研究把母子依恋分为三种类型:安全性依恋、回避性依恋和反抗性依恋。

    安全性依恋的婴儿与母亲建立了稳定的感情联结。母亲在场使婴儿感到足够的安全,他们能安静地玩玩具,偶尔靠近或接触母亲,不时用眼睛看看母亲,与母亲有距离地交谈,而且能够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操作,对陌生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当母亲离开时,其操作、探索行为会受到影响,婴儿明显地表现出苦恼、不安,想寻找母亲回来。当母亲回来时,婴儿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并很容易宽慰、安静下来,继续去做游戏。

    回避性依恋的婴儿对母亲并无特别密切的感情联络。这类婴儿对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母亲离开时他们并不会哭闹,继续玩自己的;当母亲回来时,也往往不予理睬。有时也会欢迎母亲回来,但只是短暂的,接近一下又走开。

    反抗性依恋的婴儿被称为“矛盾性依恋”。具体表现为当母亲要离开时婴儿显得很警惕,甚至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当母亲回来时,他紧紧盯着母亲,希望得到母亲安慰。但是当母亲亲近他时会生气地拒绝、推开。

    以上三种类型中,安全性依恋是良好、积极的反应,回避性和反抗性依恋是不良的、消极的反应。安全性依恋有利于儿童认知、创造性的发展,有助于儿童稳定、愉快情绪的形成,对儿童成长为适应社会的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母亲们要注意母子良好依恋关系的建立。那么,怎样建立良好的母子依恋关系呢?

    首先,母亲要给予婴儿积极的反应。人们往往认为只要多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充分满足孩子生理需要就能建立起良好的母子依恋。而有关研究表明,母子依恋不是建立在婴儿与母亲交往时间以及婴儿生理需求满足基础之上,而是取决于母子交往中母亲对婴儿所发出信号的敏感性和对婴儿是否关怀。研究人员(克拉克斯特瓦特)从反应性、积极的情绪表达、社会性刺激三个方面考察了母亲与婴儿交往时的行为,结果显示安全依恋性婴儿的母亲在这三个方面得分最高,而回避性和反抗性婴儿的母亲在这三个方面的得分都低。因此母亲在抚养孩子过程中,对婴儿发出的信号要作出积极的反应。具体措施是:

    (1)学会辨别孩子不同信号的含义。如:根据孩子哭声的长短、高低就能判断婴儿的需要;根据婴儿面部表情和四肢动作知道他们的情绪状态。正确辨别孩子的信号是母亲对婴儿积极反应的前提条件。如果母亲经常对孩子的信号反应判断错误,孩子与母亲间就会缺乏正常的情感交往,那就不利于母子依恋的建立。

    (2)母子交往中,母亲要用热情、温和的语言与婴儿交流,鼓励、支持孩子独自玩耍,如通过捉迷藏逐渐延长母亲离开的时间和距离,使孩子知道母亲会回来的。母亲做出示范怎样与人友好交往,如微笑、点头、主动打招呼、亲切交谈等。如果母亲对孩子的信号长期冷漠,对孩子的态度变化无常,就会形在回避性依恋和反抗性依恋。

    (3)多多关注孩子。心理学家(谢弗和埃默森)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与成人的身体接触。不喜欢抱的婴儿通过寻求与母亲目光接触,使自己得到宽心。不喜欢抱的婴儿和喜欢抱的婴儿一样都能形成良好的母子依恋关系。母亲在与这样的孩子交往中,目光是交流的无声语言。当婴儿注视母亲时,母亲要立即注视婴儿,并用语言或玩具逗引儿童。

    其次,母亲要了解孩子的气质特征,针对孩子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养育方式。托马斯、切斯研究表明,孩子的气质类型会影响母亲对他们的抚养方式。他们在追踪考查了大量婴儿的基础上,将婴儿气质分为三种类型: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容易型婴儿的生理机能活动有规律,容易适应新环境,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他们情绪稳定、愉快,对成人的抚养活动反应适度。困难型婴儿生理机能活动无规律,情绪波动大,易怒、好哭闹,对新环境和新事物常常退缩,适应环境较缓慢,在没有压力或在适应的环境中,对新刺激慢慢发生兴趣。婴儿气质类型的不同影响着母亲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态度和行为。由于容易型婴儿易于教养,母亲就会给他们更多的关怀、抚爱,交往态度和方式也较积极、愉快,婴儿也会因此觉得自己被父母所关爱、重视,因而情绪、行为表现更加积极、愉快,从而形成良好的母子依恋关系。对于困难型婴儿,母亲通常会束手无策,或因照顾不好孩子感到内疚,或怨恨、责备孩子,要不就是在孩子的坏脾气面前让步。对迟缓型婴儿,母亲往往失去耐心而责备他们,给他们造成压力。这样的教养方式都不利于安全性依恋建立。所以孩子出生后,母亲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特征,针对不同的气质采用不同的教养方式。

    对于容易型的儿童,母亲可以制定一个周密的时间表进行喂养,但要注意逐渐训练他们自己玩耍。

母婴活动总结篇(9)

美国著名依恋问题专家安斯沃斯发现,1周岁左右的婴儿大部分存在类似玛丽的依恋表现,但也有个体差异。她与同事一起创设了一个“陌生情境”,观察儿童的表现,作为评定婴儿依恋的方法――

研究者让母亲单独带婴儿进入一间实验室。在这间屋子里有三把呈三角形放置的椅子:一把是儿童椅,周围摆着许多玩具;一把是母亲坐的椅子;一把是给陌生人坐的椅子。

事先设计了一系列的情节,母亲和陌生人都按照“情节”行动。“陌生情境”由一组八个3分钟的情节组成。借助这些情境,观察“婴儿与母亲在一起”、“婴儿与一个陌生人在一起”、“母亲和陌生人在一起”和“婴儿独自一人”时的表现。

情节1: 在研究者的伴随下,母亲和婴儿进入房间,研究者离去,在场的人物是母亲和婴儿;

情节2: 母亲把婴儿放在地板上,在自己的椅子上坐3分钟;

情节3: 陌生人加入母亲与婴儿当中,陌生人在自己的椅子上坐1分钟,与母亲交谈1分钟,然后渐渐地接近婴儿,时间也是1分钟;

情节4: 母亲离开房间,陌生人和婴儿一起在房间里呆3分钟;

情节5: 母亲回来,陌生人悄悄离去,留下母亲和婴儿在房间里呆3分钟;

情节6: 母亲再次离开,婴儿被独自留在房间3分钟;

情节7: 陌生人又回到房间,与婴儿一起呆3分钟;

情节8: 母亲再次回来,陌生人离开,母亲和婴儿在一起。

研究者通过单向屏观察了56位49~56个星期的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各种行为。婴儿的探索、接近、寻求接触和维持接触等行为都被详细地记录下来。研究发现,婴儿的探索行为(走动、摆弄玩具、视觉搜索)当只有母亲在场时出现最为频繁。当陌生人进入房间,婴儿的这些行为就急剧减少;在母亲离开,只有陌生人和婴儿在一起的那段时间里,婴儿的探索行为大都保持着低水平。当母亲第二次离开房间时又一次减少,当陌生人再次进来时,又进一步减少。

婴儿要求接近和寻求接触的行为在这些情节中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母亲在场的几个情节中,婴儿取得和保持与母亲接触的努力是微弱的,在短暂的分离期间则明显增强了。在与母亲第一次重聚时(情节5),婴儿保持与母亲接触的反应上升,而在第二次重聚时(情节8),这种行为更急剧地增加。

情节4、5和情节6、8是关键的场景:婴儿和母亲分离,与陌生人在一起或独自一人,直到母亲重新回来。安斯沃斯观察到每个婴儿有明显不同的表现,主要表现出以下三种典型行为:

A 这类儿童对母亲在场或内部在场并不是很在意。母亲离开时,他们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母亲回来了,他们往往不予理会,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到来,但只是短暂的,接近一下又走开了。这一类儿童能够接受陌生人的安慰,就像接受母亲的安慰一样。

研究者的观点:这些儿童并未形成对成人的依恋,暗示着母婴之间缺乏真正的感情联结,是“无依恋”的婴儿。

B 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的时候能安心地摆弄玩具,而且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能与陌生人一起玩,并不是一直依偎在母亲身边。当母亲离开,孩子的探索行为会到受影响,明显表现出一种焦虑和苦恼,尤其是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当母亲重新回来时,他们会立即扑向母亲,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在母亲的安慰下能很快地平静下来,继续独自游戏和探索。

研究者的观点:这类儿童被称为“安全依恋”婴儿。

C 第三类婴儿在母亲离开之前就显得十分紧张、警惕,有些大惊小怪。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他就会表现出极度的反抗,紧抱着母亲不愿她离开。但与母亲在一起时又无法安心地玩玩具。他们不愿意与陌生人接触,表现出明显的拒绝。见到母亲回来会立刻扑向母亲,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过分亲近,如他们会要求母亲抱,可刚被抱起来又挣扎着要下来。在经历母亲离开、回来,又曾经有陌生人介入地情境之后,让他们重新去玩心爱的玩具似乎不怎么容易,时不时朝母亲看。

研究者的观点:这类儿童被称为“反抗”婴儿。

为了进一步研究婴儿为什么会表现出如此不同的依恋行为,安斯沃斯和同事长期观察了乌干达和美国家庭中母子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深入研究了26对母子在婴儿出生第一年的互动情况。

研究者在头3个月中,每3周一次到他们家中观察母亲喂养婴儿的情况,记录母亲什么时候给婴儿喂奶;婴儿大声哭叫时母亲的反应速度;母亲给婴儿喂奶时是哄着吃还是强迫吃,等等。

当这些婴儿1周岁时,研究者利用创设的“陌生情境”来观察婴儿的各种表现。结果表明:

那些对婴儿喂奶需要十分敏感、细心的母亲,其婴儿都属于安全依恋类型;而那些对婴儿进食不敏感或表现拒绝、冷淡的母亲,其婴儿大都属于回避的或反抗的依恋类型。

接着,他们又对6个月以后的婴儿进行了观察,在这个依恋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发现母亲的教养方式影响着婴儿的依恋。对婴儿的哭、叫唤、咿呀声有积极敏感的反应,对婴儿总是充满感情地微笑、谈话,给予婴儿较多视、听觉刺激的母亲,其婴儿在将近1周岁时会表现出安全的依恋。而那些对婴儿的需求和反应持拒绝、干扰或不敏感,甚至不理会态度的母亲,她们的孩子往往发展为不安全的依恋。回避类型婴儿的母亲表现更多的是拒绝、不敏感;反抗类型婴儿的母亲更多表现出干扰和不理会。

另两位研究者则深入探究了婴儿在环境发生变化,对母亲的依恋以及对环境探索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置了两间相邻的没有家具的屋子,婴儿被放在其中一间屋内,待在母亲身边。婴儿的年龄都在10个月左右,都能用蹒跚行走或爬行的方式移动。母亲所在的屋子称为“出发室”,婴儿可以自由地探索这间屋子和隔壁的屋子,隔壁的屋子称为“开阔地”。

母婴活动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4(b)-139-01

早接触早吸吮是指顺产的产妇在产后半小时内进行母婴皮肤接触,时间不少于30 min。为了解住院分娩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现状,对2009~2010年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分娩早接触早吸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归纳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9~2010年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分析方法

按年度分组统计住院分娩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状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采用构成比及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09~2010年住院分娩新生儿1 803例,早接触早吸吮1 007例,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率为89.13%;其中,2009年住院分娩新生儿791例,早接触早吸吮699例,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率为88.37%;2010年住院分娩新生儿1 012例,早接触早吸吮908例,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率为89.72%。年度间早接触早吸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P>0.05)。见表1。

3 讨论

住院分娩后实行早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重要措施。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89年发表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的联合声明,1991年提出了创建爱婴医院的全球性号召。1992年我国开展了“爱婴医院”及“爱婴病区”的评比活动。1992年5月20日(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前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和计划单列市发出《关于加强母乳喂养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按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的10项措施,积极创建“爱婴医院”并抓好母婴同室的试点工作,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国际母乳代用品的销售守则》。我国全面开展“爱婴医院” 及“爱婴病区”的评比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母乳喂养率[1]。

本调查表明,2009~2010年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分娩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率为89.13%。新生儿出生 20~50 min 时正处兴奋时期,新生儿断脐后护理人员要在 30 min内把孩子抱给母亲,帮助新生儿有效地、频繁地吸吮,能持续刺激产妇的腺垂体及神经垂体释放催乳素,同时可促使垂体后叶分泌缩宫素,而垂体后叶素的分泌,可使乳腺泡周围的肌上皮收缩而泌乳,保持乳腺管通畅,及早建立泌乳反射,有助于产后早期母乳喂养成功[2]。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对母婴都有好处,母亲产后就能看到自己的小宝宝,增加母婴感情,体会到做母亲的责任,建立起照料婴儿的信心和兴趣,从而可不断增加坚持母乳喂养的信念。早接触、早吸吮能促使胎盘娩出,减少产后出血,使新生儿体温稳定,吸吮良好。根据王广香[3] 报道,经阴道分娩存活2 336新生儿例,产后5~10 min内进行早接触、早吸吮者,胎盘娩出时间在15 min之内者占98.2%,胎盘娩出时间在15~30 min之内者占1.8%,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44%。10~20 min内进行早接触、早吸吮者,胎盘在15 min内娩出者占81.8%,15~30 min内娩出者占18.2%,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36%。产后20~30 min内早接触、早吸吮者,胎盘15 min内娩出者占70.6%,15~30 min内娩出者占29.4%,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21%。92%的母亲乳汁分泌良好,100%的新生儿均吸吮成功,且安静、舒适,皮肤红润。根据王耕[4]报道,对69对剖宫产母婴(A组)与阴道分娩正常的母婴172对(B组)早吸吮对促进乳汁分泌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早吸吮可使新生儿正确学会吸吮姿势,对剖宫产母亲术前、术中实施心理护理,坚持术后母婴皮肤早接触,早吸吮,可使母亲术后3 d内乳汁早分泌、多分泌,增强纯母乳喂养信心,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参考文献]

[1]肖相云.广西2所医院分娩新生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状况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3):125.

[2]张春丽.7 821例住院分娩新生儿母乳喂养现状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8):1064-1064.

母婴活动总结篇(11)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306-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产科护理也非常重视产妇及家属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需要,在产科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可以满足孕产妇住院的日常生活照顾,也可以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教育服务及母婴护理技能。我们对母婴采取床旁护理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7月在我院产科分娩60对母婴为对照组,2010年8月~12月分娩的母婴60对为实验组。入选标准:①所有的产妇都是足月初产妇;②排除心、脑、肾等器官疾病及精神疾患;③所有患者意识清楚、沟通良好,且知情同意。两组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孕周、分娩方式、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婴儿的一般治疗及护理工作都安排在病房完成。护理包括:新生儿洗浴、抚触、脐部护理、更换尿布、皮肤护理、预防接种等在产妇病房完成,采取个体一对一的护理及健康教育,专业护士边操作边讲解,要求产妇及家属均参与;健康教育指导采取示范、讲解、书面资料及多媒体播放等形式,内容包括:护理方法、母乳喂养优点及技巧、饮食搭配、产妇合理活动和休息、产褥期常见症状处理方法、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的观察及处理方法、新生儿预防接种、抚触、脐带护理、大小便的处理、产后复查、计划生育知识等。

1.2.2 对照组采取产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模式:对产妇进常规的护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验组相同,采取发放资料、多媒体播放和集中集体讲解形式,如产妇遇到具体问题后再行指导。

1.3 判定标准:①知识达标:自行设计问卷共40个条目,涉及健康教育的所有内容,每一条目回答正确得1分,部分正确得0.5分,错误0分,总分40分,如≥30分为达标,≤29分为未达标。②护理技能掌握:包括产妇护理技能(正确喂养、会阴护理)及新生儿护理(洗浴、抚触、脐部护理、皮肤护理),出院前由产妇操作,家属协助完成,专业护士采用产妇护理技能评分表测评,总分100分,≥75分为掌握,60~74分为部分掌握,≤59分为未掌握。③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护理人员的态度、耐心、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及时处理产妇需求、技术熟练程度、对护士的工作是否信任及满意等。所有测评工作都在产妇出院前完成,由护士长和科室质控小组成员进行测评,测评调查表回收有效率为100%。

1.4 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5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从(表1看出),实验组产妇健康知识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3.1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产妇掌握健康知识及母婴操作技能。母婴床旁护理是一个连续的、有针对性及程序化的护理过程,帮助产妇及家属树立现代健康观,改变错误认知,有利于产妇康复[1],它不仅重视宣教,还强调护理技术的掌握。传统护理模式,没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因此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母婴床旁宣教将所需物品及操作过程全部展现在产妇及家属面前,护士边操作边讲述,让产妇及家属提高了对护理技能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解决产妇及家属的疑问,有许多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产妇及家属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了产后教育的实际效果。从结果中看出,母婴床旁护理组的知识达标率及护理技能明显高于传统护理模式组。

3.2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传统护理采用产前、产时、产后分阶段服务,母亲与婴儿被认为是分开的对象,这种分段分离的传统模式致护患沟通受损,护理的连续性中断,淡化了人性化服务[2]。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注重新生儿心身护理,增强了母婴感情,有利于母婴接触,保护了母婴安全,可以增加新生儿体重、减少婴儿患病率和死亡率[3],取得了产妇及家属的信任,满足了健康服务的需要,让健康服务对象享受知情、选择、参与、监护、隐私权,陪受产妇及家属的欢迎,因此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3.3 母婴床旁护理促进护理工作质量。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周到的服务、娴熟的操作技能及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尊重,也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产妇及婴儿,因此专业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综合素质,主动进取,保证护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4 母婴床旁护理需要注意的问题。①环境:要求产科要求病床单元宽敞便于操作,病房的环境要清洁、通风良好、光线充足、能有取暖及降温设施,病房有消毒设备及措施,防止母婴感冒及发生感染。②护理人力资源:母婴床旁护理要求“一对一、个体化”护理,护理时间相对较长,因此要求有足够的护理人员编制,并注意合理安排工作流程。③产妇睡眠:保证产妇每天至少睡眠累计8小时,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教会产妇养成与婴儿同步睡眠的习惯。

4.小结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可以让产妇及家属掌握相关母婴知识及操作技能,提高母婴生活质量;同时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进一步推动了护理质量的提高。母婴床旁护理是今后产科护理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