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区域经理工作思路大全11篇

时间:2022-08-02 06:38:03

区域经理工作思路

区域经理工作思路篇(1)

第六次大提速重点工作的部署,对京沪、陇海、京九三大干线具体工作目标的要求,反映了全路第六次提速目标与具体工作目标的关系。我们应当牢牢把握大目标与具体指标的关系,线路提速与干部职工“提素质”的关系,装备设施技术改造与管理技术改进的关系,行车交路“调图”与行车人员力量“调强”的关系,自觉主动地把“和谐铁路、和谐安全文化”的观念和意识,注入到自身工作中去,把技术指标转化为素质指标,把物的目标转化为人的目标,把工作指标转化为思想指标,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向运输安全生产的更深层次转化,确保安全万无一失,确保期到必成、安全必成。

制度创新是一切创新的保障。我们必须及时掌握铁路第六次大提速过程中采用的现代网络技术、预测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新的技术革命激发的活力,引入到铁路政治工作机制创新中来,细化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

一、准确把握组织和谐与机制创新的关系,制定一个适应发展需求的政治工作战略。铁路连续六次提速调图,以技术升级的形式,带动了铁路内部的深化改革。因而,每一次提速调图,都是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开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结合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提出建立区域性政治工作格局的战略目标。针对安全管理跨度大、范围广、要求高、难度大的新特点,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与各单位的工作特点结合起来,制定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政治工作战略目标,形成新的政治工作组织网络,逐步抓落实,这样才能推进各项具体改革举措的组织实施,才能与时俱进,形成新的改革发展势头。

二、准确把握文化和谐与机制创新的关系,搭建一个思想政治工作平台。第六次提速调图带来铁路管理文化的新变化,必须运用新的政治工作机制进行文化整合,达到新的文化和谐。我们要围绕第六次大提速健全各站段和各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制度,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平台,严格规范执行,做到在政治工作上领先于当前的提速准备工作;在思想上超前与各项改革决策的实施接轨;在组织架构上先行于安全稳定的举措;在工作落实上抢先一步于重点工作的实施,把思想工作体现在细微之处,融化于无形之中。

三、准确把握管理和谐与机制创新的关系,形成一个新的工作评估体系。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作为铁路产业升级的重要标志,必然引发铁路管理体制的变革。我们要围绕新的安全检查监督体系和新管理关系,改进政治工作格局,形成的新的政治工作评估体系。针对政治工作综合考核过程中发生的新变化、新形式、新办法,构建适应于以安全运输生产为重心的政治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尤其是要改变原先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方式,将安全、稳定、效益作为考核评估的关键,促进政治工作融入其中,发挥作用。

区域经理工作思路篇(2)

大区市场启动阶段一般有如下状态:省区/地区经销商部分或个别已开始合作,市场刚处于前期铺市阶段,下属人员暂时没有或刚招聘到位。一般三个月时间。

这时招聘的下属人员主要是区域经理,主要专职负责指导、督促某个区域经销商的铺市、分销工作,营销讲究“四度空间”,该阶段主要是做“宽度”,快消品行业的通路建设“宽度”是市场成败的重中之重,这时,大区经理对直属区域经理选择与管理工作要偏重以下方面:

重点领悟总部政策的精髓,摸透总部关注的核心问题。成熟企业新品上市更看重各市场的布局和基础建设,等总部媒体和推广方案一旦启动,各大区就形成相互呼应,全面开花之势;而中小企业新品牌上市,由于经验、资源所限,其实更重短期直接利益,希望经销商开发出来后,第二个月起或多或少要有回款,有了回款就说明市场在正常推动,这时能超出总部预期的大区市场,往往容易获得总部支持,营养会更足些。这时大区经理能不能吃透总部政策和关注点,是大区市场能否健康成长的第一步。

身教重于言传。有句老古话“上梁不正下梁歪”讲的很在理,很实用。有些大区经理喜欢玩“小九九”——经常欺下瞒上,包括对经销商,对下属一套要求,对自己又是另做一套,其实做销售的人都是“猴精”,对上司的心理是最喜欢研究的,所以往往“什么样的将就有什么样的兵”,个别看不惯大区经理作风的人往往选择离开。所以,大区经理希望下属是什么样的,对自己也要一样要求,而且必须是带头做好。所以大区经理工作风格可以有差异,但要做好市场,人品和职业道德必须要好,工作思路必须要清晰,团队管理要有手段。

选择比培训更重要。区域市场通路建设要想尽快上路,首先必须找熟悉本行业、本区域(有熟悉的分销渠道、终端客情)、有思路的区域经理;其次,看重该人选的职业素质、工作作风。

往往大区经理选人过程中总喜欢找“自己人”——自己原来的老同事、老下属,因为好管理,“听话”,做市场放心。那又为什么“自己人”到了市场三五个月、甚至大半年,并没有理想的市场业绩?除了公司政策、市场对产品与品牌的认知度等因素外,其实主要问题在区域经理,区域经理对当地市场的熟悉程度、工作思路、与经销商的配合程度、工作责任心、投入市场的精力等都很关键,那么最关键的启动市场因素在哪?有经验的大区经理都知道——经销商配合不配合、配合的程度多大,才是最关键的,因为厂家人手少的情况下,往往前期必须借重经销商的网络、人力、车辆、库房等,那新产品上市为什么经销商跟你签合同,又并不是全力投入呢?

经销商接个新品往往是慎之又慎的,因为他吃不透这产品到底有多大市场,能不能推得出去,厂家政策到底力度多大,而这些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唯一让他有直接信心的人就是厂家驻地的人——“区域经理”,因为他知道大区经理往往签好合同,就会“拍屁股走人”,不会常呆着,所以区域经理熟不熟当地市场,有没有思路,工作务实不务实等,就会直接影响到经销商的人、财、物力的投入力度,一旦前期经销商投入“打折”太厉害,就会直接影响铺市,产品都没铺到位,终端形象(包括流通市场的档口)都没有体现出来,消费者都不知道有这么个产品在卖,又哪来的二次分销?哪来的经销商回款?

过程管理不可忽视。经常有大区经理将一个市场交给区域经理后,就急急忙忙到另一个市场去开发了,或者去“悠哉乐哉”了,或者认为“我既然选择他负责这市场了,就应该相信他,放手让他做”,甚至更有人认为“我的上司对我管的太严了,烦都烦死了,所以要让下属认可我,就应该放给他做”,公司规定的什么“月报、周报、报岗等过过场忽悠过去就行了”。往往,在新品上市阶段,基础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既费时又费力,而且前期见效慢,当过程管理不到位,你会发现,一个市场也许大半年了都还没几个分销点,谈何业绩?这时再换人,再加强管理来得及吗?也许你已经没有机会了,要么经销商要么厂家抛弃了你。

根据经验,这时的大区经理一定要学会统筹管理,白天可以忙你的新市场开发,晚上就可以每天排出时间跟踪进度,解决问题的,或者下属或者经销商的问题;考核一个大区经理专不专业、优不优秀其实就看他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有没有计划性、有没有轻重缓急、有没有合理分工、会不会管人。

管理重在把握一个“度”。经常发现很多大区经理走入两个极端。动不动就发火,动不动就对下属破口大骂,或者给“穿小鞋”,象仇家一样,搞得整个队伍怨声载道或者大家一团和气,却没有业绩。其实,“严制度,重人心”是大区经理管理团队的一付“良方”,公司管理制度如果用得好,甚至当公司管理制度有缺漏时,你在区域市场完善起来,你会发现,一开始团队就不会走偏,新人入职开始,就要很明确告诉每一个直接下属,公司管理制度是“法网”,不能触犯,而且都是为了市场做得更好提供保障;同时,当发现下属职业发展、个人生活、家庭等方面面临困难或困惑时,应积极帮助,做好人心工作。

市场思路和进度一定要牢牢把握。经常听到一些区域经理说“我的上司没思路”,这是一个危险信号,如果下属本身思路清晰,有责任心,那区域市场是能够起色的,但如果下属没思路,而大区经理也没思路或不给方向、方法指导,那市场非死不可,尤其是新品牌新市场。

所以,所管辖的每个市场现在走到哪一步,下步怎么办,这是大区经理运作市场成败的节骨眼。必须对区域经理和经销商每步进度了如指掌,手把手辅导。

二.大区经理是一家企业的封疆大吏,往往会决定一个市场的生存和发展。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往往不同。但往往面临着同样一个核心问题:业绩。

而往往大区市场的业绩并不是靠一个人产生的,自然涉及团队管理。因而大区团队管理的水平或绩效如何就直接影响到大区销售业绩的好坏。笔者前面讲述了市场启动阶段的团队管理之道,现继续剖析大区市场成长发展阶段,大区经理团队管理的关键之处:

大区市场成长发展阶段一般有如下状态:所管辖区域的经销商部分或大部分已开始合作,市场处于继续分销、并且开始树样板市场、样板店阶段,下属人数增加,开始有城市经理、促销主管/促销员(指有终端渠道运作的品牌)。

这时下属区域经理增加,而且他们除了管好自己外,也开始有自己的下属,管理层级逐步体现,人员开始复杂化。该阶段除了继续做“宽度”,重心已开始“深度”——样板市场、样板店、样板分销商开始树立。这段时间短则1年长则2年。这时,大区经理对下属选择与管理工作要偏重以下方面:

复制多个“自己”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前面提到,大区经理选择好区域经理之后,不能放任自流,而且更要在市场启动阶段观察和测试区域经理的区域管理能力、人品作风、敬业态度,然后手把手去教、去指正,因为人无完人。在区域市场进入成长发展阶段,区域经理不再只管好自己就行了,同时面临着下属各层级人员的招聘、选、用、留问题,而且这时的市场通过前三个月推动,到底怎么样了,经销商的耐性已经到了极点,所以还会面对经销商热情下降、抱怨牢骚满度等问题;也许连区域经理本人在市场压力和公司压力之下,也坐不住了,或者干脆在混日子了,市场问题非常多。

这时,大区经理要有意识地根据市场特点和区域经理特点,开始复制自己的思想、理念、工作作风到他们身上。重点引导他们做职业发展规划,帮他们看清当时的市场局面,关键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他们身上的优缺点,尤其是树立全局观念和管理观念,提供人员管理的技能和方法,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指导或示范解决经销商问题等。比如怎么选人、怎么用人、怎么安排日常工作、怎么检查工作、怎么解决突发事件等。

当然,也有不少大区经理不愿过多帮助下属,因为他认为下属一旦业绩好了,能力上来了,自己就得“丢饭碗了”,这种事情发生有三种情形:一是他业绩好了,而你的整体业绩并不好,他取代了你;二是他业绩好了,你的业绩也不赖,公司要求单列他的市场,或者调到其它市场。三是他业绩好了,你的业绩也好,结果你升他也升了。稍微仔细想想,就能清楚,这时大区经理的眼界决定了他的前途!

复制市场操作成功思路。

人的心态、理念、管理方法在改进了,而货也铺了,形象也在做了,这时最不能忽视的是区域市场如何突破销量,提升品牌知名度问题。

其实,市场操作本无定论,而且中国的市场差异性太大,个性化强,无法套用任何成熟或其它市场成功的方案。这时,大区经理要善于发现A区域的阶段性操作的闪光点,善于分析当时当地区域特点,理出一些成功案例的共性点,嫁接到B或C区域中,以点带面,形成突破口,这样下属区域经理就不会在运作中迷失方向,而且容易树立他们自己的信心和经销商信心,起码经销商知道了“我这市场没做好,而A市场做好了,原来是我这里的方法不对,而不是这个牌子/产品不行”。

系统管理流程开始完善和健全。

人多起来了,层级也深了,这时大区经理要非常清楚,这支队伍增人是为了工作更有效率,分工协作,自然无法象早期直接一对一地指导区域经理那么简单,而且一旦人管不好,也许1+1=0

管理重在持续改进。所以在公司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引导和指导区域经理健全和完善细则,显得非常重要;毕竟适用的流程和制度能让区域工作有序开展,离预定目标会越走越近。引导和指导区域经理去做,既能赢得他们认同,便于执行,也能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当然,如果区域经理的本身管理能力较弱,风格较板,最好是亲自配合他去宣贯培训下属人员,有利于工作推进。

团队培训坚持不懈。

当直接下属有3个人或整个团队有7、8号人马时,就得重视培训工作了,这时可分层面对下属培训,而且要杜绝纯理论的培训,最好结合熟悉的人和事指导性培训,如区域经理主要是人员招/用/考核/过程跟进/奖罚激励等、经销商本人及其团队积极性的引导、异议处理、配合重点分销商或门店树立样板等等、自己的时间管理、个人学习成长等。一线员工的敬业精神、具体工作思路方法、个人工作时间安排、终端推广具体执行方法等。

前期工作再忙,大区经理都不能忽视下属培训,最好各层级人员有2-3次/月的机会;当然,大区经理本人更要坚持学习成长,否则整个团队的成长也会受到制约。

树立样板,重奖重罚。

一个团队中,大家一团和气,不求进取,就会出问题。所以必须要有竞争,有竞争的环境。而这个环境可以由大区经理创造的。样板树立包括样板区域市场(阶段性业绩)、样板店(形象和业绩)、样板人物(经销商、分销商、区域经理、城市经理、促销员等)、样本操作个案(如某一次成功的终端促销活动,社区活动等)。

一旦启动样板,事先要有清晰思路和计划,根据企业管理特性申请总部尽快签批,最好让总部明白目的、操作可行性、预期效果、所需费用、执行细则等关键内容。一旦签批后,即对下属做好充分宣传,引导大家积极参与,适时跟踪过程,不要让人感觉有头没尾,尤其第一次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定期评比,准时奖励,以树立威信,达成管理目的。

个人工作时间安排注意事项。(分区域分阶段确定重点)

这阶段的工作量非常大,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无法配置太多的资源和人力,而随着市场的深耕,工作往往没日没夜,这时最忌讳的是大区经理“越忙越乱、越乱越忙”、眉毛胡子一把抓,所以周密的思考,有重点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显得急为迫切。而且针对不同成熟度的市场和不同个性、能力的区域经理投入的时间要有所侧重。

区域经理工作思路篇(3)

大区市场启动阶段一般有如下状态:省区/地区经销商部分或个别已开始合作,市场刚处于前期铺市阶段,下属人员暂时没有或刚招聘到位。一般三个月时间。

这时招聘的下属人员主要是区域经理,主要专职负责指导、督促某个区域经销商的铺市、分销工作,营销讲究“四度空间”,该阶段主要是做“宽度”,快消品行业的通路建设“宽度”是市场成败的重中之重,这时,大区经理对直属区域经理选择与管理工作要偏重以下方面:

重点领悟总部政策的精髓,摸透总部关注的核心问题。成熟企业新品上市更看重各市场的布局和基础建设,等总部媒体和推广方案一旦启动,各大区就形成相互呼应,全面开花之势;而中小企业新品牌上市,由于经验、资源所限,其实更重短期直接利益,希望经销商开发出来后,第二个月起或多或少要有回款,有了回款就说明市场在正常推动,这时能超出总部预期的大区市场,往往容易获得总部支持,营养会更足些。这时大区经理能不能吃透总部政策和关注点,是大区市场能否健康成长的第一步。

身教重于言传。有句老古话“上梁不正下梁歪”讲的很在理,很实用。有些大区经理喜欢玩“小九九”——经常欺下瞒上,包括对经销商,对下属一套要求,对自己又是另做一套,其实做销售的人都是“猴精”,对上司的心理是最喜欢研究的,所以往往“什么样的将就有什么样的兵”,个别看不惯大区经理作风的人往往选择离开。所以,大区经理希望下属是什么样的,对自己也要一样要求,而且必须是带头做好。所以大区经理工作风格可以有差异,但要做好市场,人品和职业道德必须要好,工作思路必须要清晰,团队管理要有手段。

选择比培训更重要。区域市场通路建设要想尽快上路,首先必须找熟悉本行业、本区域(有熟悉的分销渠道、终端客情)、有思路的区域经理;其次,看重该人选的职业素质、工作作风。

往往大区经理选人过程中总喜欢找“自己人”——自己原来的老同事、老下属,因为好管理,“听话”,做市场放心。那又为什么“自己人”到了市场三五个月、甚至大半年,并没有理想的市场业绩?除了公司政策、市场对产品与品牌的认知度等因素外,其实主要问题在区域经理,区域经理对当地市场的熟悉程度、工作思路、与经销商的配合程度、工作责任心、投入市场的精力等都很关键,那么最关键的启动市场因素在哪?有经验的大区经理都知道——经销商配合不配合、配合的程度多大,才是最关键的,因为厂家人手少的情况下,往往前期必须借重经销商的网络、人力、车辆、库房等,那新产品上市为什么经销商跟你签合同,又并不是全力投入呢?

经销商接个新品往往是慎之又慎的,因为他吃不透这产品到底有多大市场,能不能推得出去,厂家政策到底力度多大,而这些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唯一让他有直接信心的人就是厂家驻地的人——“区域经理”,因为他知道大区经理往往签好合同,就会“拍屁股走人”,不会常呆着,所以区域经理熟不熟当地市场,有没有思路,工作务实不务实等,就会直接影响到经销商的人、财、物力的投入力度,一旦前期经销商投入“打折”太厉害,就会直接影响铺市,产品都没铺到位,终端形象(包括流通市场的档口)都没有体现出来,消费者都不知道有这么个产品在卖,又哪来的二次分销?哪来的经销商回款?

过程管理不可忽视。经常有大区经理将一个市场交给区域经理后,就急急忙忙到另一个市场去开发了,或者去“悠哉乐哉”了,或者认为“我既然选择他负责这市场了,就应该相信他,放手让他做”,甚至更有人认为“我的上司对我管的太严了,烦都烦死了,所以要让下属认可我,就应该放给他做”,公司规定的什么“月报、周报、报岗等过过场忽悠过去就行了”。往往,在新品上市阶段,基础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既费时又费力,而且前期见效慢,当过程管理不到位,你会发现,一个市场也许大半年了都还没几个分销点,谈何业绩?这时再换人,再加强管理来得及吗?也许你已经没有机会了,要么经销商要么厂家抛弃了你。

根据经验,这时的大区经理一定要学会统筹管理,白天可以忙你的新市场开发,晚上就可以每天排出时间跟踪进度,解决问题的,或者下属或者经销商的问题;考核一个大区经理专不专业、优不优秀其实就看他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有没有计划性、有没有轻重缓急、有没有合理分工、会不会管人。

管理重在把握一个“度”。经常发现很多大区经理走入两个极端。动不动就发火,动不动就对下属破口大骂,或者给“穿小鞋”,象仇家一样,搞得整个队伍怨声载道或者大家一团和气,却没有业绩。其实,“严制度,重人心”是大区经理管理团队的一付“良方”,公司管理制度如果用得好,甚至当公司管理制度有缺漏时,你在区域市场完善起来,你会发现,一开始团队就不会走偏,新人入职开始,就要很明确告诉每一个直接下属,公司管理制度是“法网”,不能触犯,而且都是为了市场做得更好提供保障;同时,当发现下属职业发展、个人生活、家庭等方面面临困难或困惑时,应积极帮助,做好人心工作。

市场思路和进度一定要牢牢把握。经常听到一些区域经理说“我的上司没思路”,这是一个危险信号,如果下属本身思路清晰,有责任心,那区域市场是能够起色的,但如果下属没思路,而大区经理也没思路或不给方向、方法指导,那市场非死不可,尤其是新品牌新市场。

所以,所管辖的每个市场现在走到哪一步,下步怎么办,这是大区经理运作市场成败的节骨眼。必须对区域经理和经销商每步进度了如指掌,手把手辅导。

二.大区经理是一家企业的封疆大吏,往往会决定一个市场的生存和发展。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往往不同。但往往面临着同样一个核心问题:业绩。

而往往大区市场的业绩并不是靠一个人产生的,自然涉及团队管理。因而大区团队管理的水平或绩效如何就直接影响到大区销售业绩的好坏。笔者前面讲述了市场启动阶段的团队管理之道,现继续剖析大区市场成长发展阶段,大区经理团队管理的关键之处:

大区市场成长发展阶段一般有如下状态:所管辖区域的经销商部分或大部分已开始合作,市场处于继续分销、并且开始树样板市场、样板店阶段,下属人数增加,开始有城市经理、促销主管/促销员(指有终端渠道运作的品牌)。

这时下属区域经理增加,而且他们除了管好自己外,也开始有自己的下属,管理层级逐步体现,人员开始复杂化。该阶段除了继续做“宽度”,重心已开始“深度”——样板市场、样板店、样板分销商开始树立。这段时间短则1年长则2年。这时,大区经理对下属选择与管理工作要偏重以下方面:

复制多个“自己”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前面提到,大区经理选择好区域经理之后,不能放任自流,而且更要在市场启动阶段观察和测试区域经理的区域管理能力、人品作风、敬业态度,然后手把手去教、去指正,因为人无完人。在区域市场进入成长发展阶段,区域经理不再只管好自己就行了,同时面临着下属各层级人员的招聘、选、用、留问题,而且这时的市场通过前三个月推动,到底怎么样了,经销商的耐性已经到了极点,所以还会面对经销商热情下降、抱怨牢骚满度等问题;也许连区域经理本人在市场压力和公司压力之下,也坐不住了,或者干脆在混日子了,市场问题非常多。

这时,大区经理要有意识地根据市场特点和区域经理特点,开始复制自己的思想、理念、工作作风到他们身上。重点引导他们做职业发展规划,帮他们看清当时的市场局面,关键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他们身上的优缺点,尤其是树立全局观念和管理观念,提供人员管理的技能和方法,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指导或示范解决经销商问题等。比如怎么选人、怎么用人、怎么安排日常工作、怎么检查工作、怎么解决突发事件等。

当然,也有不少大区经理不愿过多帮助下属,因为他认为下属一旦业绩好了,能力上来了,自己就得“丢饭碗了”,这种事情发生有三种情形:一是他业绩好了,而你的整体业绩并不好,他取代了你;二是他业绩好了,你的业绩也不赖,公司要求单列他的市场,或者调到其它市场。三是他业绩好了,你的业绩也好,结果你升他也升了。稍微仔细想想,就能清楚,这时大区经理的眼界决定了他的前途!

复制市场操作成功思路。

人的心态、理念、管理方法在改进了,而货也铺了,形象也在做了,这时最不能忽视的是区域市场如何突破销量,提升品牌知名度问题。

其实,市场操作本无定论,而且中国的市场差异性太大,个性化强,无法套用任何成熟或其它市场成功的方案。这时,大区经理要善于发现A区域的阶段性操作的闪光点,善于分析当时当地区域特点,理出一些成功案例的共性点,嫁接到B或C区域中,以点带面,形成突破口,这样下属区域经理就不会在运作中迷失方向,而且容易树立他们自己的信心和经销商信心,起码经销商知道了“我这市场没做好,而A市场做好了,原来是我这里的方法不对,而不是这个牌子/产品不行”。

系统管理流程开始完善和健全。

人多起来了,层级也深了,这时大区经理要非常清楚,这支队伍增人是为了工作更有效率,分工协作,自然无法象早期直接一对一地指导区域经理那么简单,而且一旦人管不好,也许1+1=0

管理重在持续改进。所以在公司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引导和指导区域经理健全和完善细则,显得非常重要;毕竟适用的流程和制度能让区域工作有序开展,离预定目标会越走越近。引导和指导区域经理去做,既能赢得他们认同,便于执行,也能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当然,如果区域经理的本身管理能力较弱,风格较板,最好是亲自配合他去宣贯培训下属人员,有利于工作推进。

团队培训坚持不懈。

当直接下属有3个人或整个团队有7、8号人马时,就得重视培训工作了,这时可分层面对下属培训,而且要杜绝纯理论的培训,最好结合熟悉的人和事指导性培训,如区域经理主要是人员招/用/考核/过程跟进/奖罚激励等、经销商本人及其团队积极性的引导、异议处理、配合重点分销商或门店树立样板等等、自己的时间管理、个人学习成长等。一线员工的敬业精神、具体工作思路方法、个人工作时间安排、终端推广具体执行方法等。

前期工作再忙,大区经理都不能忽视下属培训,最好各层级人员有2-3次/月的机会;当然,大区经理本人更要坚持学习成长,否则整个团队的成长也会受到制约。

树立样板,重奖重罚。

一个团队中,大家一团和气,不求进取,就会出问题。所以必须要有竞争,有竞争的环境。而这个环境可以由大区经理创造的。样板树立包括样板区域市场(阶段性业绩)、样板店(形象和业绩)、样板人物(经销商、分销商、区域经理、城市经理、促销员等)、样本操作个案(如某一次成功的终端促销活动,社区活动等)。

一旦启动样板,事先要有清晰思路和计划,根据企业管理特性申请总部尽快签批,最好让总部明白目的、操作可行性、预期效果、所需费用、执行细则等关键内容。一旦签批后,即对下属做好充分宣传,引导大家积极参与,适时跟踪过程,不要让人感觉有头没尾,尤其第一次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定期评比,准时奖励,以树立威信,达成管理目的。

个人工作时间安排注意事项。(分区域分阶段确定重点)

这阶段的工作量非常大,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无法配置太多的资源和人力,而随着市场的深耕,工作往往没日没夜,这时最忌讳的是大区经理“越忙越乱、越乱越忙”、眉毛胡子一把抓,所以周密的思考,有重点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显得急为迫切。而且针对不同成熟度的市场和不同个性、能力的区域经理投入的时间要有所侧重。

区域经理工作思路篇(4)

华东区域中心在“十三五”期间,按照“优化内部资源,联合外部力量”、“深耕传统主业,拓展新兴市场”、“以苏皖沿江为轴、向南北拓展”的经营策略开发区域市场,起到了较好的经营效果。“十三五”期间,特别是2017年区域中心成立以来,在属地化策略下,区域市场合同额逐年上涨,2020年区域内勘察设计咨询合同额近2.5亿元,其中自营勘察设计合同额约九千万。

(二)“十三五”工作亮点介绍

“优化内部资源,联合外部力量”

结合华东区域经济体量大,区域经营人员少的特点,华东区域中心成立后逐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达到区域市场分片负责且能互相补位,重点项目集中经营的良好局面,同时充分调动南京分公司的经营积极性,特别是在国内市场开发部成立以后,理顺了南京分公司和国内市场开发部的关系,提高了区域中心及分公司人员的主管能动性。

在联合外部力量上,华东区域中心紧跟集团长三角区域总部,借助其统筹经营优势参与了多个区域总部筹划的片区开发等项目的经营工作;其次联合集团内相关工程局,参与了阜阳水环境综合治理、扬州空港新城光线传媒影视产业基地项目、徐宿淮盐高速铁路睢宁站、观音站综合客运枢纽工程PPP项目、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高邮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项目,在新兴业务市场积累了非常多的业绩,拓宽了市场面。

“深耕传统主业,拓展新兴市场”

“十三五”期间,区域中心经营人员直面传统主业项目锐减、经营转型的压力,深耕传统水运市场,承接了扬子石化洗舱站EPC项目、滨州港管廊支架工程设计、滨州港6、7号码头EPC工程、泰州港泰兴港区七圩作业区公用码头工程设计、东营万通1、2号码头工程设计等水运工程,在部分水运市场上不降反升。在新兴市场上主要采取PPP模式参与市场竞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苏皖为轴、南北拓展”

江苏安徽沿江省份是我公司主要经营市场,也是公司主要贡献市场。“十三五”之前,我公司在浙江和山东省的市场竞争处于弱势地位。“十三五”期间,通过高端对接与杭州交投合资成立杭州交投二航院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为杭州乃至浙江市场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山东省采取地区差异化经营策略,“十三五”期间在东营滨州潍坊等地累计自营勘察设计合同额超六千万元,并且与新成立的渤海湾港口集团建立密切联系。于此同时,凭借公司在LNG码头业绩及服务意识,与河北省港口集团建立合作关系。国内市场开发部成立以来,华东区域中心坚持“稳长江、返内河、进沿海、攻城市”的经营思路,重新梳理对接长江内河沿线的老业主老客户、重新对接行业主管部门,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2020年工作总结

(一)2020年工作总体情况

根据公司年初下达的经营目标,2020年应完成新签自营合同额5500万,实际完成约5900万;区域内新签总承包合同额6亿元,实际完成4.3亿元。

2020年5月,公司进行了适应性组织机构改革,成立了国内市场开发部。华东区域中心按照公司部署,快速的调整区域经营工作思路,完成组织机构建设,迅速进入经营工作状态。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仍然较好的完成全年目标。

(二)2020年工作突出亮点

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年经营工作受到极大影响。国内市场开发部成立以后,区域内部多次召开座谈会,确定重点经营区域,统一经营思路,内部分工合作,围绕全年任务分析区域市场情况确定“稳长江、返内河、进沿海、攻城市”的经营思路,对沿江、沿海、内河沿线的老业主老客户重新梳理对接,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为2021年甚至十四五积累了多个项目。

(三)主要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1. 问题

人力资源短缺,生产单位配合始终是区域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 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在区域内应有选择的区分主要市场和其他市场。将主要力量放在主要市场、主要项目上。其次要加强自身技术能力建设,在常规项目上应具有基本设计能力和策划能力。同时加强内部沟通,学习其他区域中心好的经验和教训,进而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形势研判分析

(一)2020年及“十四五”本部门/单位业务的困难分析

“十三五”期间,华东区域中心在深耕传统主业和拓展新兴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先后自营了多个大型市政、水环境治理项目,在非传统区域(如山东、河北)落地多个水运项目。华东区域经济发达,江苏省也在积极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区”和“示范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如火如荼进行,华东区域市场广阔。但竞争也非常激烈,不止中交集团内的各航务设计院,中建、中铁等基建国家队均在华东地区密集布点,抢抓市场机遇。我公司在华东区域的转型、新兴市场的拓展压力巨大,在传统主业的经营上面临着兄弟单位的不断挤压。

(二)2020年及“十四五”本部门/单位业务的机遇分析

“十四五”期间华东区域发展面临多个机遇。

首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12月,在公路、航运、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方面都进行了布局。

其次,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深入实施,不仅仅是沿江化工产业的搬迁转移以及配套码头的搬迁改造升级,更多的是对沿江城市的发展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

另外,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9月19日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完善、立体互联、智慧交通、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提出较高要求。各地也相继针对纲要提出各地方案。

四、“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

(一)“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华东区域中心将以实体分公司建设作为发展的总体目标,成为二航院在华东地区主要服务窗口和平台。

“十四五”期间,我公司应在江苏省沿江市场占据80%以上份额,江苏沿海地区应占到30%以上份额。城乡、水环境等新兴市场业务应占总合同额的50%以上。安徽、浙江、山东等地每年应至少有1个大型项目落地。

(二)“十四五”期间工作思路

“十四五”期间,应始终坚持“稳长江、返内河、进沿海、攻城市”,把长江、内河作为主要战场,同时传统主业和新兴产业并重。同时深刻认识到未来项目大型化、综合化、金融化的特点,广泛联合社会资源共同经营。

(四)“十四五”期间重点工作

按照《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江大保护战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围绕“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大力提升华东地区市场占有率。

五、2021年工作计划

(一)2021年主要工作思路和目标

2021年继续坚持目前的“稳长江”工作,完成沿江、沿海、内河沿线的老业主老客户以及重要新客户的梳理对接工作。2021年勘察设计合同目标6000万,总承包合同目标6亿。

(二)2021年重点工作计划

1,完成区域内各行业主管部门、各业主单位的“十四五”建设计划清单收集和对接工作。

2,大力提升华东区域中心(包括南京分公司)内部技术策划能力,为技术经营实施打下基础。

区域经理工作思路篇(5)

XX年,区域融合发展、互学共建工作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区域融合发展战略方针,克服困难、勇于创新,合力加快某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积极构建和谐某,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兵地融合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大营房城区开发建设。成立了以地区行署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某地区、某大营房城区开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高起点推进大营房城区开发建设。按照某城市总体规划,将原确定的3.5平方公里和312国道以南、北郊路以北、育英路北上沿东河坝至啤酒厂、连益寿路以西至七一路的20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确定为大营房城区一期开发控制范围。在大营房城区建设税收政策方面,确定了“自XX年开始,大营房城区新增税收,前五年以补贴方式全额返还,满五年后新增税收部分按照6:4比例分成”的分配方式,赋予了大营房城区开发建设更加优惠的政策,为大营房城区开发建设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有效增强了某参与某城市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平衡电力供求。地方积极协调某电力公司实施增容扩能工程,并以优惠电价支持某各农牧团场发展;改善红光工业园区电力设施,为兵地共同实施20万吨聚氯乙稀项目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积极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去年10月份,某黄山东铜镍矿因输电线路突然出现故障,造成了安全系统尚未健全的2号、3号矿井共有10名矿工被困井下,地委、行署积极协调电力部门连夜抢修线路,想方设法组织开展营救。经过兵地双方共同努力,黄山东铜镍矿被困井下的10名矿工安全脱险。四是抓好道路建设工作。协调解决了312国道至红星一场全长17公里的国新路工程涉及的电力、电信线路拆迁、路政接口及沙石料采挖等相关问题,有力支持了某油路通团(连)工程的顺利实施。某认真配合协调解决了哈若公路工程建设中涉及火箭农场民房拆迁、机井、水渠、林带、土地征用等问题,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五是加强兵地相互学习和交流。某组团对某广东工业园区、新疆双合碱业公司、金双猫化工有限公司等13家地方工业企业进行了考察学习,地区也组织县(市)及有关部门的同志到某观摩其设施农业、节水农业发展情况,促进了兵地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提升。六是进一步强化兵地联调工作。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兵地联调机制作用,解决了兵地部分基层单位、群众之间的纠纷问题,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区域稳定。七是兵地双方分别选拔40余名干部互派挂职,充分发挥挂职干部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了兵地间的业务、信息沟通,推进了兵地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与合作,有效提高了干部队伍素质。

(二)铁地融合工作。一是全力支持铁路系统体制改革工作。本着“积极稳妥、平稳过渡”的原则,配合乌鲁木齐铁路局做好某铁路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按照自治区的要求及时妥善处理好铁路社会职能移交地方的相关问题,铁路学校、医院、幼儿园等社会职能和644名离退休人员已顺利移交地方管理,确保了铁路系统改革的顺利实施。二是进一步加强铁路运力协调工作。针对某铁路办事处成立后,不再承担运输车皮计划及装车职权的新情况,地区迅速成立以地委、行署领导任组长的区域地产品铁路运输协调领导小组,建立地产品铁路外运协调机制,积极与自治区经贸委、乌鲁木齐铁路局对接,疏通联系渠道,缓解地产品运输难问题,最大限度确保了地方及某硫化碱、纯碱、铜镍粉以及农副产品等重点地产品的铁路外销外运,地区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100.66%,促使了工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XX年,共为区域重点工业企业争取铁路车皮3552个,其中,增加的计划外车皮达1300余个,铁路支持煤业集团完成煤炭铁路外运284万吨。同时,积极与乌鲁木齐铁路局协调沟通,自XX年6月15日开始,铁路部门每天为地区解决一定数量的N949旅游列车车票,方便了来哈宾客出行。三是积极配合铁道部第六次铁路大提速工作,全力支持兰新铁路线峡口—小泉东、尾亚—思甜两段共50余公里铁路提速改造工程建设,确保了提速工程顺利实施。四是铁地联手共同实施和创建“平安大道”畅通工程。驻地各方按照“以铁路安全畅通为中心,强化执勤巡逻,加强基础管理,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应急能力,强化群防群治和提高防范能力”的要求,着力加强铁路沿线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机制,积极做好兰新铁路线护路联防工作,有效确保了千里铁道线的安全畅通。协调某、某市支持铁路工务段在某辖区内铁路线下立交桥涵两边架设限高杆,并减免了相关费用,有效保护了铁路桥涵等重要设施。四是充分利用铁路设施加大某区域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铁路部门将由地区制作的某宣传音像碟片,发放到途经某的各次列车上播放,提高了某的知名度,促进了某旅游事业的发展。

(三)油地融合工作。一是支持吐哈油田公司加大对以三塘湖盆地为重点区块的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使吐哈油田公司在该区域取得了重大勘探发现。二是顺利完成吐哈油田社会职能移交地方工作,为吐哈油田实现主辅分离,谋求更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按照“政府强力指导、企业分轨管理”的原则,制定出台了《吐哈油田协助政府开展有偿解决劳动合同人员再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一次性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2500余个,与石油新城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培训班20余期,培训下岗人员1000余人次,推动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开展。三是全力支持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某段工程建设,及时协调解决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土地征用、水资源使用等问题,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四是积极建立健全西气东输管道安全防护的长效机制,认真开展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生产治安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维护某区域内油田及输气管道生产秩序,确保了吐哈油田及420公里西

气东输管道线的安全畅通。六是支持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能源公司在白石头乡、星星峡镇、南湖乡等地增加了石油工业产品销售网点。

(四)煤地、矿地融合工作。一是煤地双方联合开展整顿和规范煤炭市场秩序工作,为保护企业品牌,开拓市场,提高企业效益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为煤业集团水源地(柳树泉)引水管网及水源地的保护、开发建设提供便利条件。支持煤业集团做好沙墩子、沙儿湖煤田勘探及钻井立项的前期准备工作;配合煤业集团完成矿区道路改造及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协调煤业集团解决梯子泉至红山口高速公路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协调乌鲁木齐铁路局及某办事处共同支持雅满苏矿业公司年产60万吨球团矿、5万吨铁合金基地铁路专运线及货场的扩容建设;解决了工程扩能改造用地、电力配置等问题。四是协调某电力公司、某解决了雅满苏矿业公司球团矿输电线路穿越火箭农场耕地问题,为球团矿一期60万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及生产提供了电力保障。五是积极协调电力部门加强雅满苏矿业公司各矿点加工生产企业输变电线路的维护和管理,有效促进了企业生产用电的合理化。配合雅满苏矿业公司完成了天宝公司选矿厂改扩建项目的立项、审批等前期准备工作。六是积极协调地市各相关部门联合对区域矿山的开采进行治理整顿,规范矿山开采行为,为矿山开采企业做大做强创造条件。七是积极支持双合碱业公司年产20万吨生产线改扩建项目;加强与自治区经贸委、乌鲁木齐铁路局的协调联系,为双合碱业公司争取铁路运输车皮计划,并将该公司与某煤业集团公司、协力棉纺公司一起列为乌鲁木齐铁路局铁路运输大客户,有效保证了公司产品的铁路外销外运。八是不断加大协调服务力度,最大限度解决电信、铁通、金融、保险、林场、气象、伊吾马场、中央储备粮某直属库、烟草公司、植物检疫站、地质六大队、有色金属七0四队等驻地单位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为进一步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

(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一是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成立由区域各方组成的“某区域水资源管理委员会”,认真落实《某区域内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的意见》,抓紧编制《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规划》,完善构建节水型社会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节水建筑、节水设施、节水农业、节水工业以及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了节水型社会、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特别是某坚持挖潜增效,投入资金1.5亿元,完成农业节水灌溉面积近20万亩,减少了水资源浪费,缓解了供水矛盾。二是区域各方共同出资出力,全力配合支持312国道、303省道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确保了该项工程顺利实施。大力支持铁路“千里绿色长廊”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

(六)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工作。一是区域各方联手,广泛开展区域内各族群众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区域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区域干部群众的交流与沟通。二是协调驻地各方政法系统积极开展互学互检活动,坚持定期召开区域治安形势分析例会制度,强化防范措施落实,形成了联动、联防、联治的网络体系,确保了区域社会稳定。特别是区域各方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破获了一批盗窃破坏电力设施和窃电案件,有效保护了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

(七)社区“结对共建”和扶贫帮困工作。一是积极开展以社区建设为重点的铁地、油地“结对共建”活动,以共同需求、共同目标为纽带,深入开展党建联抓、治安联防、卫生联管、教育联办、服务联手活动,形成了建设和谐社区的工作合力,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二是深入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吐哈油田公司、吐哈石油指挥部不断加大对巴里坤县萨尔乔克乡、下涝坝乡和大红柳峡乡的定点扶贫工作力度,仅用于巴里坤县抗震安居、道路、水利、办公以及医疗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就达211万元,比上年增加101万元,其中:无偿支援资金50万元用于三塘湖至牛圈湖村道路前期费用资金,保证了该道路工程的顺利实施;投入资金110万元用于建设砖混结构抗震安居房54户,有效解决了54户农牧民的住房和再生产问题;投入资金30万元用于修建大红柳峡乡小熊沟村全长3公里引水工程;投资21万元兴建巴里坤县山南开发区卫生院,有效解决了巴里坤牧区农牧民搬迁户就医难的问题。同时,认真做好“一点五户”对口扶贫工作,煤业集团公司、雅满苏矿业公司及电信、金融、保险系统等中央、自治区驻地单位,向两县一市投入定点扶贫资金共计48.42万元,及时缓解了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

二、XX年年度区域融合发展互学共建工作要点

XX年年,是地区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前不久结束的地委委员(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大力实施“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南园北牧、增收富民”发展战略,以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为重点,在“南园北牧”特色农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以发展特色旅游业为重点,在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农牧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努力建设“强而精、富而美”的新某。XX年,区域各方要继续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和“某的发展就是各方发展”的思想,紧紧围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以思想和感情融合为基础,以打造产业基础为重点,以利益连接为纽带,以共建和谐某为目标,在新的层面上推进融合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大融合、大发展。

第一,共同促进支柱产业的加快发展。区域各方要围绕地区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总体部署,积极调整工业生产力空间布局,共同打造特色鲜明、机制灵活、优势突出的能源、黑色及有色金属采掘加工、化工、建材、轻纺、特色农产品及有机食品加工、石油、高新技术等产业集群,推动“工业强区”战略的实施。一是全力支持某2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建设,并在资源配置、协调服务和政策优惠上给予重点倾斜。二是油地双方共同做好启动石油工业区的调研论证工作,盘活工业资产,形成有利于石油基地工业区快速发展的良好运行机制;继续配合支持吐哈油田公司做好土地征用和用水等工作,全力支持其对三塘湖油田的勘探开发;认真研究石油、天然气及其下游产品的资源、市场和发展方向,确定具体合作项目,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三是

支持某煤业集团加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扩大生产规模,推进矿区整体发展;继续支持雅满苏矿业公司做好120万吨球团矿、5万吨铁合金原料基地建设及配套铁路专运线、货场的增能扩容工作。四是加大资源配置力度,在全力做好地区四个特色工业加工区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支持某红光工业园区建设,打造优势互补,以产业链为纽带、以专业化分工协作为方向、以集群发展为模式的区域工业发展平台,使加工区真正成为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五是铁路、电力、银行等相关驻地单位要围绕解决好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铁路运力、电网改造、信贷资金等瓶颈问题多做工作,更好地支持区域经济加快发展。

第二,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兵地间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广泛深入开展向某学习活动,充分借鉴某在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节水农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有效提升地区农业生产水平。二是加快建立兵地协作的牲畜疫病防治、防汛抗旱、抗灾减灾工作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工作机构,健全协调联系机制,增强区域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三是着力构建区域一体化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依托兵地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形成品牌产业,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着力构建统一的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和价格核定体系,整合区域农产品市场资源,提升市场开拓能力。四是区域各方要继续加大对农村的帮扶工作力度,特别是在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及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教育和文化设施条件,促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整体面貌明显改观,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第三,共同推进城市化进程。区域各方要把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融合区域各方力量,共同加快城市道路、供排水、集中供热、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辐射能力,营造功能齐全、服务优良、卫生整洁、优美舒适的投资和人居环境。要坚持规划先行,在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前,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与协商,确保城市建设统一协调。继续支持某做好大营房城区的开发建设工作,配合某实施“油路通团(连)”工程,为某公路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油地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尽快将石油基地支油区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纳入到某城市总体规划建设之中,分步实施,积极为吐哈石油职工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第四,共同促进旅游业发展。区域各方要切实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思想,举区域之力,狠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培育旅游产业。特别是铁路部门要会同地区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力求尽快开通乌鲁木齐至某旅游专线列车,缓解客运压力;协助某市做好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物建设;充分利用铁路设施加大某旅游资源宣传力度,提高某知名度。

第五,共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以提高水资源、矿产资源利用效益为重点,全面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活动,提倡鼓励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要坚持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并举,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开发质量和效益。特别是要坚持区域内现有耕地保护和耕地零开发并举的方针,合理规划利用土地,鼓励利用戈壁、荒滩等非耕地进行开发建设。要联手抓好生态保护工作,共同实施“绿色通道”等生态林业建设工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六,共同抓好和谐某建设。驻地各方要加强协作、强化措施,共同努力做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工作,特别要扎实做好扶贫帮困工作,维护好、发展好困难群众的根本利益。共同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区域各方要广泛开展并积极参与文化体育交流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坚持“主动出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方针,区域各方联手,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密防范、坚决打击境内外“”和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牢牢把握对敌斗争的主动权。继续强化区域“大稳定”运行机制,不断完善联动、联防、联治的网络体系和区域社会治安分析例会制度,继续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互学互检活动,达到区域携手联防联控、共保一方平安的目的。定期通报地区内部社情信息及治安难点、热点问题,并按照点线结合的原则,建立群防群治网络,实行联防联治,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要以创建“安全文明铁道线”活动为载体,继续发挥铁、军、地、警、兵“五位一体”铁路护路联防机制,确保铁路安全畅通,有效维护某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区域经理工作思路篇(6)

2006年,区域融合发展、互学共建工作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区域融合发展战略方针,克服困难、勇于创新,合力加快某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积极构建和谐某,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兵地融合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大营房城区开发建设。成立了以地区行署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某地区、某大营房城区开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高起点推进大营房城区开发建设。按照某城市总体规划,将原确定的3.5平方公里和312国道以南、北郊路以北、育英路北上沿东河坝至啤酒厂、连益寿路以西至七一路的20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确定为大营房城区一期开发控制范围。在大营房城区建设税收政策方面,确定了“自2006年开始,大营房城区新增税收,前五年以补贴方式全额返还,满五年后新增税收部分按照6:4比例分成”的分配方式,赋予了大营房城区开发建设更加优惠的政策,为大营房城区开发建设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有效增强了某参与某城市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平衡电力供求。地方积极协调某电力公司实施增容扩能工程,并以优惠电价支持某各农牧团场发展;改善红光工业园区电力设施,为兵地共同实施20万吨聚氯乙稀项目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积极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去年10月份,某黄山东铜镍矿因输电线路突然出现故障,造成了安全系统尚未健全的2号、3号矿井共有10名矿工被困井下,地委、行署积极协调电力部门连夜抢修线路,想方设法组织开展营救。经过兵地双方共同努力,黄山东铜镍矿被困井下的10名矿工安全脱险。四是抓好道路建设工作。协调解决了312国道至红星一场全长17公里的国新路工程涉及的电力、电信线路拆迁、路政接口及沙石料采挖等相关问题,有力支持了某油路通团(连)工程的顺利实施。某认真配合协调解决了哈若公路工程建设中涉及火箭农场民房拆迁、机井、水渠、林带、土地征用等问题,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五是加强兵地相互学习和交流。某组团对某广东工业园区、新疆双合碱业公司、金双猫化工有限公司等13家地方工业企业进行了考察学习,地区也组织县(市)及有关部门的同志到某观摩其设施农业、节水农业发展情况,促进了兵地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提升。六是进一步强化兵地联调工作。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兵地联调机制作用,解决了兵地部分基层单位、群众之间的纠纷问题,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区域稳定。七是兵地双方分别选拔40余名干部互派挂职,充分发挥挂职干部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了兵地间的业务、信息沟通,推进了兵地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与合作,有效提高了干部队伍素质。

(二)铁地融合工作。一是全力支持铁路系统体制改革工作。本着“积极稳妥、平稳过渡”的原则,配合乌鲁木齐铁路局做好某铁路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按照自治区的要求及时妥善处理好铁路社会职能移交地方的相关问题,铁路学校、医院、幼儿园等社会职能和644名离退休人员已顺利移交地方管理,确保了铁路系统改革的顺利实施。二是进一步加强铁路运力协调工作。针对某铁路办事处成立后,不再承担运输车皮计划及装车职权的新情况,地区迅速成立以地委、行署领导任组长的区域地产品铁路运输协调领导小组,建立地产品铁路外运协调机制,积极与自治区经贸委、乌鲁木齐铁路局对接,疏通联系渠道,缓解地产品运输难问题,最大限度确保了地方及某硫化碱、纯碱、铜镍粉以及农副产品等重点地产品的铁路外销外运,地区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100.66%,促使了工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2005年,共为区域重点工业企业争取铁路车皮3552个,其中,增加的计划外车皮达1300余个,铁路支持煤业集团完成煤炭铁路外运284万吨。同时,积极与乌鲁木齐铁路局协调沟通,自2005年6月15日开始,铁路部门每天为地区解决一定数量的n949旅游列车车票,方便了来哈宾客出行。三是积极配合铁道部第六次铁路大提速工作,全力支持兰新铁路线峡口—小泉东、尾亚—思甜两段共50余公里铁路提速改造工程建设,确保了提速工程顺利实施。四是铁地联手共同实施和创建“平安大道”畅通工程。驻地各方按照“以铁路安全畅通为中心,强化执勤巡逻,加强基础管理,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应急能力,强化群防群治和提高防范能力”的要求,着力加强铁路沿线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机制,积极做好兰新铁路线护路联防工作,有效确保了千里铁道线的安全畅通。协调某、某市支持铁路工务段在某辖区内铁路线下立交桥涵两边架设限高杆,并减免了相关费用,有效保护了铁路桥涵等重要设施。四是充分利用铁路设施加大某区域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铁路部门将由地区制作的某宣传音像碟片,发放到途经某的各次列车上播放,提高了某的知名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度,促进了某旅游事业的发展。

(三)油地融合工作。一是支持吐哈油田公司加大对以三塘湖盆地为重点区块的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使吐哈油田公司在该区域取得了重大勘探发现。二是顺利完成吐哈油田社会职能移交地方工作,为吐哈油田实现主辅分离,谋求更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按照“政府强力指导、企业分轨管理”的原则,制定出台了《吐哈油田协助政府开展有偿解决劳动合同人员再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一次性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2500余个,与石油新城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培训班20余期,培训下岗人员1000余人次,推动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开展。三是全力支持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某段工程建设,及时协调解决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土地征用、水资源使用等问题,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四是积极建立健全西气东输管道安全防护的长效机制,认真开展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生产治安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维护某区域内油田及输气管道生产秩序,确保了吐哈油田及420公里西气东输管道线的安全畅通。六是支持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能源公司在白石头乡、星星峡镇、南湖乡等地增加了石油工业产品销售网点。

(四)煤地、矿地融合工作。一是煤地双方联合开展整顿和规范煤炭市场秩序工作,为保护企业品牌,开拓市场,提高企业效益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为煤业集团水源地(柳树泉)引水管网及水源地的保护、开发建设提供便利条件。支持煤业集团做好沙墩子、沙儿湖煤田勘探及钻井立项的前期准备工作;配合煤业集团完成矿区道路改造及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协调煤业集团解决梯子泉至红山口高速公路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协调乌鲁木齐铁路局及某办事处共同支持雅满苏矿业公司年产60万吨球团矿、5万吨铁合金基地铁路专运线及货场的扩容建设;解决了工程扩能改造用地、电力配置等问题。四是协调某电力公司、某解决了雅满苏矿业公司球团矿输电线路穿越火箭农场耕地问题,为球团矿一期60万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及生产提供了电力保障。五是积极协调电力部门加强雅满苏矿业公司各矿点加工生产企业输变电线路的维护和管理,有效促进了企业生产用电的合理化。配合雅满苏矿业公司完成了天宝公司选矿厂改扩建项目的立项、审批等前期准备工作。六是积极协调地市各相关部门联合对区域矿山的开采进行治理整顿,规范矿山开采行为,为矿山开采企业做大做强创造条件。七是积极支持双合碱业公司年产20万吨生产线改扩建项目;加强与自治区经贸委、乌鲁木齐铁路局的协调联系,为双合碱业公司争取铁路运输车皮计划,并将该公司与某煤业集团公司、协力棉纺公司一起列为乌鲁木齐铁路局铁路运输大客户,有效保证了公司产品的铁路外销外运。八是不断加大协调服务力度,最大限度解决电信、铁通、金融、保险、林场、气象、伊吾马场、中央储备粮某直属库、烟草公司、植物检疫站、地质六大队、有色金属七0四队等驻地单位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为进一步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

(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一是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成立由区域各方组成的“某区域水资源管理委员会”,认真落实《某区域内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的意见》,抓紧编制《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规划》,完善构建节水型社会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节水建筑、节水设施、节水农业、节水工业以及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了节水型社会、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特别是某坚持挖潜增效,投入资金1.5亿元,完成农业节水灌溉面积近20万亩,减少了水资源浪费,缓解了供水矛盾。二是区域各方共同出资出力,全力配合支持312国道、303省道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确保了该项工程顺利实施。大力支持铁路“千里绿色长廊”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

(六)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工作。一是区域各方联手,广泛开展区域内各族群众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区域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区域干部群众的交流与沟通。二是协调驻地各方政法系统积极开展互学互检活动,坚持定期召开区域治安形势分析例会制度,强化防范措施落实,形成了联动、联防、联治的网络体系,确保了区域社会稳定。特别是区域各方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破获了一批盗窃破坏电力设施和窃电案件,有效保护了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

(七)社区“结对共建”和扶贫帮困工作。一是积极开展以社区建设为重点的铁地、油地“结对共建”活动,以共同需求、共同目标为纽带,深入开展党建联抓、治安联防、卫生联管、教育联办、服务联手活动,形成了建设和谐社区的工作合力,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二是深入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吐哈油田公司、吐哈石油指挥部不断加大对巴里坤县萨尔乔克乡、下涝坝乡和大红柳峡乡的定点扶贫工作力度,仅用于巴里坤县抗震安居、道路、水利、办公以及医疗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就达211万元,比上年增加101万元,其中:无偿支援资金50万元用于三塘湖至牛圈湖村道路前期费用资金,保证了该道路工程的顺利实施;投入资金110万元用于建设砖混结构抗震安居房54户,有效解决了54户农牧民的住房和再生产问题;投入资金30万元用于修建大红柳峡乡小熊沟村全长3公里引水工程;投资21万元兴建巴里坤县山南开发区卫生院,有效解决了巴里坤牧区农牧民搬迁户就医难的问题。同时,认真做好“一点五户”对口扶贫工作,煤业集团公司、雅满苏矿业公司及电信、金融、保险系统等中央、自治区驻地单位,向两县一市投入定点扶贫资金共计48.42万元,及时缓解了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

二、2007年度区域融合发展互学共建工作要点

2007年,是地区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前不久结束的地委委员(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大力实施“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南园北牧、增收富民”发展战略,以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为重点,在“南园北牧”特色农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以发展特色旅游业为重点,在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农牧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努力建设“强而精、富而美”的新某。2006年,区域各方要继续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和“某的发展就是各方发展”的思想,紧紧围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以思想和感情融合为基础,以打造产业基础为重点,以利益连接为纽带,以共建和谐某为目标,在新的层面上推进融合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大融合、大发展。

第一,共同促进支柱产业的加快发展。区域各方要围绕地区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总体部署,积极调整工业生产力空间布局,共同打造特色鲜明、机制灵活、优势突出的能源、黑色及有色金属采掘加工、化工、建材、轻纺、特色农产品及有机食品加工、石油、高新技术等产业集群,推动“工业强区”战略的实施。一是全力支持某2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建设,并在资源配置、协调服务和政策优惠上给予重点倾斜。二是油地双方共同做好启动石油工业区的调研论证工作,盘活工业资产,形成有利于石油基地工业区快速发展的良好运行机制;继续配合支持吐哈油田公司做好土地征用和用水等工作,全力支持其对三塘湖油田的勘探开发;认真研究石油、天然气及其下游产品的资源、市场和发展方向,确定具体合作项目,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三是支持某煤业集团加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扩大生产规模,推进矿区整体发展;继续支持雅满苏矿业公司做好120万吨球团矿、5万吨铁合金原料基地建设及配套铁路专运线、货场的增能扩容工作。四是加大资源配置力度,在全力做好地区四个特色工业加工区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支持某红光工业园区建设,打造优势互补,以产业链为纽带、以专业化分工协作为方向、以集群发展为模式的区域工业发展平台,使加工区真正成为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五是铁路、电力、银行等相关驻地单位要围绕解决好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铁路运力、电网改造、信贷资金等瓶颈问题多做工作,更好地支持区域经济加快发展。

第二,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兵地间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广泛深入开展向某学习活动,充分借鉴某在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节水农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有效提升地区农业生产水平。二是加快建立兵地协作的牲畜疫病防治、防汛抗旱、抗灾减灾工作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工作机构,健全协调联系机制,增强区域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三是着力构建区域一体化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依托兵地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形成品牌产业,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着力构建统一的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和价格核定体系,整合区域农产品市场资源,提升市场开拓能力。四是区域各方要继续加大对农村的帮扶工作力度,特别是在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及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教育和文化设施条件,促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整体面貌明显改观,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第三,共同推进城市化进程。区域各方要把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融合区域各方力量,共同加快城市道路、供排水、集中供热、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辐射能力,营造功能齐全、服务优良、卫生整洁、优美舒适的投资和人居环境。要坚持规划先行,在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前,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与协商,确保城市建设统一协调。继续支持某做好大营房城区的开发建设工作,配合某实施“油路通团(连)”工程,为某公路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油地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尽快将石油基地支油区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纳入到某城市总体规划建设之中,分步实施,积极为吐哈石油职工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第四,共同促进旅游业发展。区域各方要切实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思想,举区域之力,狠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培育旅游产业。特别是铁路部门要会同地区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力求尽快开通乌鲁木齐至某旅游专线列车,缓解客运压力;协助某市做好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物建设;充分利用铁路设施加大某旅游资源宣传力度,提高某知名度。

第五,共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以提高水资源、矿产资源利用效益为重点,全面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活动,提倡鼓励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要坚持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并举,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开发质量和效益。特别是要坚持区域内现有耕地保护和耕地零开发并举的方针,合理规划利用土地,鼓励利用戈壁、荒滩等非耕地进行开发建设。要联手抓好生态保护工作,共同实施“绿色通道”等生态林业建设工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六,共同抓好和谐某建设。驻地各方要加强协作、强化措施,共同努力做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工作,特别要扎实做好扶贫帮困工作,维护好、发展好困难群众的根本利益。共同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区域各方要广泛开展并积极参与文化体育交流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坚持“主动出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方针,区域各方联手,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密防范、坚决打击境内外“”和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牢牢把握对敌斗争的主动权。继续强化区域“大稳定”运行机制,不断完善联动、联防、联治的网络体系和区域社会治安分析例会制度,继续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互学互检活动,达到区域携手联防联控、共保一方平安的目的。定期通报地区内部社情信息及治安难点、热点问题,并按照点线结合的原则,建立群防群治网络,实行联防联治,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要以创建“安全文明铁道线”活动为载体,继续发挥铁、军、地、警、兵“五位一体”铁路护路联防机制,确保铁路安全畅通,有效维护某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区域经理工作思路篇(7)

 

一、搜集现实和史料素材,创设直观感知情境,引导学生生“疑”,逐步建立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直观的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知识变为形象的知识,静态的知识变为动态的知识,有助于展示事物的内部结构、相互关系和发展过程,有助于知识的“同化”与“顺应”,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和思维方式。

 

创设直观情境就是为学生提供生动而鲜明,可供直接感知的具体事物,让学生对所要研究的现象和问题,先有个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事物的本质,在心生“疑”问、逐步探究的过程中达成课标要求。

 

【素材设计】阅读以下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读黄土高原区位图,以及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景观图,聆听陕北民歌“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

资料2: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表明,古代黄土高原的山地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树木既有松柏等针叶树,也有多种阔叶大乔木,在沟谷中生长着由阔叶树形成的茂密森林。在由厚层黄土堆积而成的黄土高原和黄土丘陵沟壑地区,既生长大乔木,也生长小乔木以及种类很多的灌木。灌木成片连丛生长。还有面积很广大的天然草地,草本植物很茂盛。附地处过渡地带的黄土高原图。 

 

资料3:搜集一些黄土高原生态问题治理成果的图文素材,体会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思考:(1)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能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2)黄土高原生态问题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其主要因素是什么?

(3)在搜集部分治理成果的图文数字基础上,讨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要点】(1)水土流失;耕地变薄、生态恶化、河床抬升。 (2)自然因素(位置、土壤、气候和地质);人为因素(轮荒、露天开矿、无计划施工、破坏植被);人为因素。(3)工程、农业技术和生物措施。

 

【思路点拨】教学中,第一步先通过现实素材的探究,引导学生心生“疑”问,认识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明确水土流失能带来哪些危害。第二步再通过史实素材,认识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农耕以来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结果,所以说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破坏植被等人为原因才是黄土高原生态问题形成的决定因素。

 

最后,形成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分析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西南地区的石漠化、亚马孙热带雨林、洞庭湖湿地等问题,都可以采用这种案例型情境设置方法。

【注意要点】案例型情境设计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利用旧知“同化”新知,或做到认知结构“顺应”新知。

二、虚拟故事情节,创设诱思情境,引导学生行“动”,逐步明确区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本思路

曾有教育工作者说过,施教三功贵在诱导,进学三功贵在领悟。以诱导的方式把学生引入案例情境的分析,这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前题。

设疑诱思的实质就是用悬念来引发学生的思维。根据学习动机理论,学生学习首先要有需要,为满足需要才会有内驱力以至于行动。而学生的需要是靠诱因激发的,教师创设冲突或矛盾的情境是诱因,当教师能激发学生想舒缓矛盾的需要时,学生就会提出问题,并产生想解决矛盾的内驱力。因此,扣住课标要求,虚拟一些故事情节,制造一些悬念,作为案例型情境的素材,有助于学生产生适度学习动机,从而逐步建立分析区域资源开发与发展的基本思路。

 

【素材设计】阅读以下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9世纪后半期,保罗·罗伯特是一家小企业管理者,他的企业位于莱茵河支流鲁尔河畔的杜伊斯堡,经过他和他的工友们几十年的拼搏与努力,他的机械制造企业蓬勃发展,企业规模空前扩大,迅速成为当地一家有名的企业,老罗伯特因此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

 

到20世纪50年代末,退休在家的百岁老人老罗伯特每月领到的薪水越来越少,企业区住房、生活空间的生存环境与生态条件越来越差,后来他因患肺部疾病(肺气肿)而死亡。

 

20世纪60年代起,当地政府提出治理措施,老罗伯特的孙子——怀特·罗伯特,从企业技师的岗位走上了企业家的管理岗位,小罗伯特带领他的工友们,利用政府政策,努力工作,不断改造企业,治理企业周边环境,企业东山再起,成为蒸蒸日上的现代大企业。

 

思考:(1)通过阅读以上三段文字,结合教材内容,从图文中找到鲁尔区的区域特征有哪些?并探寻鲁尔区发展前后期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是什么?

(2)联系提供素材和教材内容,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找出问题的表现和成因)

(3)如果你是鲁尔区政府决策者,针对区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你会提出什么样的治理策略?

【答案要点】(1)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较近;水源充足;市场广阔。 (2)发展前期,区位优势条件明显;发展后期,传统产业衰落,生态环境恶化,人地关系不协调。 (3)改造传统产业,扶持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整治环境污染,营造绿色空间。

 

【思路点拨】第一步,让学生回顾区域特征的内容,包括区域的位置和范围、优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进而结合素材第一段文字和教材第一目内容,分析区域发展特征,评价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如交通、资源、市场等。

第二步,结合素材第二段文字和教材第二目内容,分析区域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如传统产业衰落和生态恶化等现象的成因、表现和危害,认识区域发展中出现的人地不协调。

第三步,结合素材第三段文字和教材第三目内容,分析区域发展的综合治理措施,如产业调整、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整治环境污染和营造绿色空间等。

最后,经过以上逐步行“动”,明确区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本分析思路:分析区域特征探寻、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认识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选择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我国山西省能源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等,也可以采用这类案例型情境

进行教学。

【注意要点】案例素材设计要关注贴近学生真实生活,创意要新颖,以激起学生的亲切感和好奇心。

三、迁移同类案例素材,创设对比情境,引导学生善“议”,逐步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及流域综合开发的分析思路

迁移是人类认知的普遍特征,凡有学习的地方就有迁移,m. s. james就将迁移定义为“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1] 。可见,课堂教学中同类案例素材迁移的情境创设,能影响学生认知迁移能力的提高,达到一举反三的教学效果。

 

当然,近年来基于建构主义的研究也提出,抽象的、一般的知识与技能常常不能促进知识的迁移,因为知识与认知技能双方均高度地依赖于学生获得这些知识与技能时的情境[2] 。只有在特定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才能比一般知识更容易迁移。

 

新课程理念就是要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习技能和经验,而不是知识本身,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创设同类案例素材的迁移,引导学生掌握终身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素材设计】阅读以下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西电东送”工程主要是把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珠江三角洲、沪宁杭和京津唐地区。西电东送分北、中、南3条通道:北部通道是将黄河上游的水电和山西、内蒙古的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中部通道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南部通道是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海南等地。

 

西电东送可有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拉动经济发展,促进江河治理,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意义重大。

 

资料2:我国西电东送的主要路线图。

思考:(1)我国的水能资源、坑口电厂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东西部供需矛盾有什么差异?(为什么要送?)

(2)西电东送的3条通道分别是什么?请同学们在地图上用彩笔描绘下来。(怎么送?)

(3)西电东送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分别是什么?(送后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要点】(1)黄河上游和晋、内蒙古煤产地;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乌江、澜沧江和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以及黔、滇煤产地。东部电力不足,需求量大;中西部电力富余,需求量小。 (2)在图上描绘。(3)促进中西部电力资源开发,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缓解东部电力紧缺和交通压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大气质量,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

 

【思路点拨】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先“议”区域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供需矛盾,引出为什么要跨区域调配资源。第二步,运用地图描绘三条通道,加深学生对西电东送怎么送的认识。第三步,分组活动、查阅资料讨论西电东送对区域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第四步,形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学习思路:为什么送?(该资源有什么特点、供需矛盾是什么)怎么送?(线路方案是什么)带来什么影响?(正面、负面影响,以及如何趋利避害)。第五步,迁移在该案例型情境基础上形成的学习思路,开始分析教材中的“南水北调”案例。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部分内容,也可以运用案例型情境的迁移与对比分析的学习思路来进行。如长江、田纳西河、珠江、伏尔加河等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注意要点】迁移同类案例情境素材的设计,要有详、有略、有对比性,才能突出课标要求的重心。

四、提供图表文字素材,创设“中间开花,带动两头”情境,引导学生巧“辩”,逐步厘定经济发达地区或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利用图表文字素材,创设“中间开花,带动两头”的教学情境,是教学设计的常用技巧。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提出“思维起源于直接经验的情境”。[3] 区域地理可持续发展部分直观内容多,但抽象内容也不少。教师要善于从直观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分析理性的内容,巧选中间案例素材,设置“中间开花,带动两头”的案例素材情境,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构思维模型,以带动课文两端内容的学习。

 

【素材设计】阅读以下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通过大量引进外资企业,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为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外贸依存度远远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资料2: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大大带动了城市化进程,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目前该地区已有城市25座,建制镇420个,城镇密度为108个/万平方千米,城市密度为6座/万平方千米,形成以广州为中心,包括深圳、珠海、中山等大中城市在内的城市群。2010年,珠三角城市化水平已近70%,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答案要点】(1)从资料1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快的成因是什么?

(2)从资料2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高的成因是什么?

(3)从资料1和资料2可以看出,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是什么?

答案:(1)优惠政策、外向型经济、国际产业转移,促进珠三角工业化进程加快。(2)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带动城市化水平提高。(3)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两者相互促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思路点拨】第一步,阅读资料1和2,搜集一些图表文字素材,分析珠三角工业化进程快的成因,以及城市化水平高的成因,初步厘清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的关系。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低或刚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往往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先行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从而预设好“中间开花,带动两头”的案例型情境。

 

第二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珠三角工业经济发展快、城市化水平高的优势条件是什么,结合珠三角区位图,顺着“中间开花”的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完成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成就的分析,认识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利弊影响。

 

第三步,提供巧辩方式,顺着“中间开花”的案例情境,分组梳理珠三角地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探讨区域发展的战略方向。如巧设“要科学发展规划,还是要单纯发展速度”等辩题,以体现学生对区域发展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规划和生态建设等问题和措施的理性认识,进一步了解珠三角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现实意义。

 

“区域农业发展”一节内容,也可以采用这类案例型情境,先预设探讨“区域农业生产和布局特点”这个中间

案例,再引导学生探究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区域农业发展中遇到的生态问题,最终讨论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注意要点】“中间开花”案例型情境设计要关注开放性,以引导学生产生多方面联想,生成相关思维,体现“中间开花,带动两头”的妙境。

当前,案例型情境设计与运用依然存在诸多操作误区。诸如“讲”案例,而不是“用”案例教学;脱离教材,精典案例不选,另选其他案例;新选案例素材设计不当,没有扣住课标要求教学,等等。

 

另外,根据教学业务差异,案例型情境设计的层次性应不同:一个是浅层次案例型情境设计,即教师采用有意义接受式的教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操作方式适合新教师;另一个是深层次案例型情境设计,即学生采用有意义发现式的教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操作方式适合有经验教师。两个层次的案例型情境设计,教师均应把握。

 

参考文献:

区域经理工作思路篇(8)

安吉县域经济的转型、提升是发展思路与时俱进的体现、发展成果集聚裂变的展示、发展优势撞击放大的结果。

生态资源化阶段。“靠山吃山”,安吉处于产业分工底层和区域竞争的末端,是全省25个贫困县之一。穷则思变,广大干部群众想发展、思发展、盼发展,打通交通大动脉,把生态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

资源经济化阶段。安吉工业化发展初期,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在1998年太湖治污“零点行动”中,随着利税大户“老石坎纸厂”关闭而终结。痛定思痛,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成为全县上下的共同愿望。

经济生态化阶段。安吉提出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并在2007年正式确定“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战略。2008年在全省率先建设“中国美丽乡村”,2010年提出打造“全国首个县域大景区”,不断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文明的相互支撑,努力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共赢。

转型的做法

安吉县的每一次大发展,都是伴随着新一轮的思想解放,以此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激发体制机制优势,高标准、全方位地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1.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全力提升科学发展的思路。安吉县以解放思想启动工作、以思想解放推动发展,确定“安吉路径”。通过“走出去”,到上海、苏南和杭甬台温等地学习,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实施“请进来”,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和学者授课指导,理清思路、规划发展;开展“大讨论”,通过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六破六立”、“激情与发展”、“赢在执行”等大实践活动,统一思想、提升思路。在率先建成全国首个生态县后,以科学发展观审视、评估,提出坚持“三大发展战略”,沿着打造“一地四区”、建设“中国美丽乡村”、打造“全国首个县域大景区”的发展路径,深入开展“奋战五年・再造安吉”推进行动,最终实现“建设民富县强和谐安吉”的发展目标。

2.以美丽乡村为载体,全力开创城乡融合的局面。安吉县按照打造县域大景区的思路,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塑造“安吉样板”。构建“三级联动”立体化格局。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构建“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立体化格局,实施建设和经营行动计划,健立全国示范的建设标准化体系及考核指标体系、长效管理体系;出台专项政策,整合支农政策向美丽乡村倾斜,确保五年投入2亿元用于风情小镇建设,每年投入30亿元建设优雅竹城。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加快杭长高速等项目建设,推进天荒坪二期等前期工作;实施“十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健立“户集、村收、乡转、县处理”的垃圾处理网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加快广播、电视、电话等进村入户。推进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实施“共建美丽乡村、共享小康生活”民生改善系列行动健全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化体系,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发展成果。

3.以产业转型为支撑,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安吉县把产业升级作为经济转型主攻方向,突出大平台大项目大产业大企业发展,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安吉速度”。推进工业新型化。坚持“集约集聚集中”原则,打造省级开发区、天子湖工业园、临港经济区工业“金三角”,规划省际边际产业集聚区,推动工业园区向工业新城转型,提升平台承载力。构建“2+5”产业体系,实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主推项目建设,打造区域品牌,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推进农业休闲化。按照一产“接二连三”、“跨二进三”思路,制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政策,全面启动“一区一轴三带十园”基地建设,打造安吉白茶等农业品牌,推进农业规模化、现代化、休闲化发展。推进休闲旅游高端化。坚持规划引领,出台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规划和实施意见,培育竹海熊猫、室外滑雪等新业态,探索“旅行社+景点+农户”等服务外包,打响“中国大竹海”、“中国美丽乡村”品牌,促进旅游产业由“观光”向“休闲”转型发展。

4.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全力优化服务发展的环境。安吉县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优势,打造“安吉服务”。激发体制活力。首创“镇区合一”管理体制,下放重点园区开发权限,优化了资源配置;成立城市管理局、昌硕街道,提升了城市经营管理水平;改革和调整旅游管理体制,增强旅委(环灵峰山管委会)对休闲旅游的统筹力。提升服务效能。深入开展“效能革命”,创设“国地税联合办税”模式,建立“1+3+6”企业服务体系,压缩审批时限、就低标准收费、整顿中介机构,推行项目审批网上预审和四部门“一窗式”服务。创新机制优势。健全落实机制,成立抓落实办,推行领导联系、部门领办、乡镇负责和村组配合的“四位一体”落实体系;强化保障机制,实行乡镇“三线工作制”和部门“两线工作法”,完善干部“一线工作体系”,实施“五百干部行动”;建立激励机制,推行乡镇“加快发展创业奖”、部门“提升效能创新奖”和干部“突出贡献奖”,探索6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进乡镇党委班子,落实村两委主职报酬县乡村三级统筹。

转型的成效

通过持之以恒地推进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更加明晰了以生态文明为主要内容,以“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为发展格局,打造全国首个县域大景区的思路,更加坚定走生态文明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互促互进、共建共享的科学发展路子。

1.县域竞争力不断增强。通过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县域综合实力在省市位次持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继续全国试点,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美丽乡村上升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品牌。

2.城乡一体化不断提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全县142个村完成创建,10个乡镇全覆盖,建成1条旅游大环线和4条精品线;6个风情小镇启动试点,天荒坪旅居小镇项目列入省重点。基础设施一体化明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健全, 18个地域文化展示馆建成并运营。构建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142个标准化村级服务中心,各项社会保障覆盖率居全省前列。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更高,城乡收入比1.96:1。

区域经理工作思路篇(9)

县(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在国计民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快发展县(区)域经济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对此,我们一定要切实提高认识,形成高度共识。

(一)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县(区)域经济的极端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发展县(区)域经济,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性;是增强全市综合经济实力,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支撑;是巩固基层政权、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二)要切实增强加快发展县(区)域经济的紧迫感。近年来,全市县(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实施“一特三化”思路以来,县(区)域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周边市尤其与其他沿海开放城市相比,我市县(区)域经济发展还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总量小;二是发展速度慢;三是财政实力弱;四是结构优化度低。对此,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沉甸甸的压力,不断增强紧迫感,瞄准先进,奋起直追。

(三)要坚定加快发展县(区)域经济的信心。当前,县(区)域经济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有利的发展条件。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中央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近两年中央连续就解决“三农”问题发出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有力的支持措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一线两支撑”的部署,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只要我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开创县(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对此,我们一定要下定决心、坚定信心。

二、创新思路,突出重点,推进县(区)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县(区)域经济要谋求新跨越、实现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思路,创新举措,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实践证明,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县(区)域经济“一特三化”的发展思路是正确的,是符合我市实际和县(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具体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要始终抓牢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把加快发展作为县(区)域经济各项工作的主旋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促进县(区)域经济壮大总量、提升实力、增强竞争力。要注意处理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和谐发展路子。

第二,坚持走工业强县的路子。要把工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领导力量向工业倾斜,把工作精力向工业集中,把工作重点向工业转移,真正让工业在县(区)域经济发展中打头阵、唱主角、挑大梁,为县(区)域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发展工业,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搞好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拉动工业经济乃至整个县(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三,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依托各自的资源、区位、产业等优势,选准发展方向,突出个性,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形成经济特色,走县(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的路子。注意克服两个误区:一是克服“只有人无我有才是特”的片面认识。特色是相对于比较优势而言的,唯我独有是特,唯我独优是特,唯我最全是特,质量唯我最好是特,市场占有率唯我最高是特,只要比别人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就是特色产品。二是克服“只看现有优势、单靠现有资源”的片面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善于通过优越的投资环境和强力的引资手段,实现“无中生有”“小题大做”,创造优势,创造特色,发展非资源性产业。

第四,推进农业产业化。要加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在资金、土地、信贷、税收等方面研究更加切实可行的倾斜政策,把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带动能力。要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尽快在生产布局上形成鲜明的区域性,在经营水平上形成较高的先进性。要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继续支持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提高农业的社会化、组织化、市场化程度,更好地防范自然风险、市场风险。

第五,激活开放和民营两大动力。要树立大开放思想,树立“无外不快、无外不活、无外不强”的观念,创造开放的环境,制定落实改善投资环境的若干政策,营造亲商、安商、优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借助外力发展自己。在招商引资上,要不怕千山万水,不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使尽千方百计,一定要把项目招过来,把资金、人才、技术引进来。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把发展的焦点放在民间,把发展主体定位于民营,壮大私营企业、培育个体大户,使民营经济摇风展旗,成为加快发展县(区)域经济的主力军。要放宽民营经济的准入领域和准入条件,在政治上、政策上、舆论上给予鼓励和支持。要切实维护民营业主的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六,加快城镇化步伐。一要科学规划,以科学的态度和长远的眼光,高起点、高标准地搞好城镇建设规划。二要以业兴镇。引导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各类农产品市场向小城镇集中连片发展。三要运用市场机制开发建设。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引导集体、个人、私营企业等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要走好“以地建城、以地养城”的路子,形成以地生财、以财兴城、以城兴业的良性循环。要加强县城管理,综合整治脏、乱、差问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县城净化、绿化、硬化、亮化、美化水平。

第七,优化县(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这次会上已经印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县(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审议稿)》,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只要进一步下放权力,只要有利于发展,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权力就要下放够,能放全放。市直各职能部门要大力支持县(区)域经济发展,积极帮助解决县(区)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对破坏发展环境行为的查处力度,全市要抓几个典型,一经查实,严肃处理。要进一步深化县区乡镇机构改革,提高县区、乡镇政府的工作效能。要加快县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形成推进县(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要解放思想,坚决冲破一切影响加快县(区)域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要坚持市场导向,着眼于“转”,冲破计划经济的思维习惯,从过去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转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用市场经济的思路谋划推进县(区)域经济发展,不断增强市场意识。坚持与时俱进,着眼于“闯”,冲破稳重有余、怕担风险、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倡导敢于超越、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坚持自力更生,着眼于“干”,坚持摒弃过分依赖上级扶持的等靠要思想,树立干事创业关键在人、事在人为的实干精神,充分发挥主动性,立足自身谋发展。要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促进县(区)域经济的大发展。

二要加强领导,为加快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发展县(区)域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克服“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更多地关注县(区)域,关注“三农”,加强领导,合力推动。市里要成立县(区)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县(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和督导,定期研究调度、协调解决事关县(区)域经济全局的重大问题。要选好配强县区、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并保持相对稳定,原则上没有特殊情况应任满一届。要实行市领导“包县联项”制度,市委常委、副市长分工包县区,帮助指导县区发展,帮助联系项目。各级新闻宣传部门要在各大媒体上开辟专栏,深入宣传报道我市县(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成就、新特点、新变化、新经验,宣传市委、市政府有关政策,努力营造加快县(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区域经理工作思路篇(10)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结合自身实际,从20*年12月起,启动实施了*港保护和利用工作,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是思想认识逐步统一,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港区域保护和利用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市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港畔,传达上级精神,调查面上情况,研究总体思路,部署相关工作,有效带动了各级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港保护和利用工作气氛日益浓厚,沿海各镇保护利用的热情十分高涨,市有关部门的思想逐步统一,工商企业开始关注该区域发展,一些企业已进驻该区域投资,沿港居民对*港保护和利用知晓度逐渐提高,有力地烘托了*港保护和利用的地位和效应。

二是组织保障不断强化,推进力度明显加大。今年1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常务副市长为主的临时协调小组,开展了*港保护和利用总体功能定位、发展思路研定等方面的前期工作。随着工作的深入,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在临时协调小组基础上,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副组长,包括市委办、市府办、市发改局等13个部门和沿海三镇主要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了由各成员单位相关科室负责人为主的联络员网络,从而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机构。同时,为加大推进力度,市委市政府把*港保护和利用列入“十一五”规划、06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06年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港保护和利用工作的扎实开展。

三是规划工作积极跟进,规划体系逐步完善。依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在*市《*港区域保护和利用规划纲要》的指导下,我市研究确定了以*港空间发展布局规划为主,海洋功能区划、生态保护、产业布局、旅游发展、城镇建设、重点区域开发和重大项目建设等系列规划作补充的规划体系,并得到初步落实。其中空间发展布局规划、莼湖镇总体发展思路已形成初稿;海洋功能区划、沿港三镇生态镇建设规划已通过论证,正在完善定稿;*港区域农业产业布局已在《*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中作专门阐述。目前,空间发展布局规划与专项规划相互配套的规划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四是坚持项目带动,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按照项目带动、项目促发展思路,年初市委、市政府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安排了若干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产业推进项目。目前,这些项目正在逐步落实,总体情况良好:红胜海塘围涂工程于5月初完成了政策处理,项目开工在即;城区至莼湖快速通道项目工程可行性和水土保持方案得到上级批准,完成了初步设计送审稿和地质灾害评估;浙江船厂扩建工程启动前期工作;*湾旅游度假项目正在实施政策处理,目前投资累计1100万元;敏杰物流、世捷物流项目完成土地平整,*森林公园项目取得进展;悬山岛项目正在开展招商引资;莼湖小城镇建设批准实施;沿港区域垃圾收集网络初步建成。

综上所述,我市*港保护和利用工作有了良好的起步。但与沿港区域其他县市相比,与*市*港保护和利用工作总体要求相比,我市在推进力度和工作进度上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两个不足”:一是前期研究工作深度相对不足;二是重点开发区块和重大项目推进力度相对不足。

二、我市*港保护和利用面临的困难和存在问题

*港保护和利用是一项事关沿港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虽然我市*港保护和利用有了良好开局,但随着工作的深入,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工作难度和压力正越来越大。

从面临的困难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我市沿*港区域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20*年,沿港三镇的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仅有40.3亿和1.31亿元;区域内基础设施条件不够完善,交通、供电、供水、环保等设施相对落后,对整个区域保护和利用支撑能力弱。按照*市《*港区域保护和利用规划纲要》的发展要求,搞好我市沿港交通、供电、供水、海塘、环保等重大基础设施配套,估算总投资达50亿元以上,其中:沿海中线8亿元,城区至莼湖快速通道3亿元,环港公路3亿元,红胜海塘15亿元(包括内塘平整)、小流域治理3亿元、污水处理3亿元、供水设施3亿元。这些基础设施项目资金单由沿港三镇和*市融资解决难度很大。目前建设项目资金不足已经成为主要障碍,影响了工程推进速度。另外,*港保护和利用工作前期研究经费严重不足,也影响了一些区域开发和项目前期工作的推进。

二是建设用地平衡的困难。据调查统计,我市东部沿港区域共有耕地26.5万亩,其中农保田23.8万亩;林地99.1万亩,其中从莼湖双山到松岙湖头渡临港沿岸国家生态公益林3.8万亩。农保田和生态公益林按现行政策严禁用作建设用地,这给我市沿港区域项目推进形成很大制约。目前,我市正在着力建设的*湾、沿海中线、*省级森林公园项目等都实质性面临用地制约,项目推进因此而变得缓慢。如*湾项目总用地1800亩,都涉及农保田和国家生态公益林,还有沿海中线项目总用地约1000亩,一旦动工就碰到农保田和生态公益林限制,*省级森林公园建设项目总用地统计1.12万亩,全部属于生态公益林。据初步匡算,我市近期排定的沿港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总计用地约2万亩左右,其中绝大部分涉及农保田和国家生态公益林,如果不能调整农保田和国家生态公益林,项目建设用地就无法解决,项目实施相当困难。

三是项目申报和管理的困难。从前阶段该区域项目申报和管理的情况来看,该区域的项目申报和管理难度要比其他区域大得多。除用地难平衡外,主要还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专项规划没有到位,行业主管部门从严控制项目。如*市岸线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未完成,涉及用海用岸线的项目无法审批。二是项目审批部门多,缺少主受理协调部门,给项目申报增加难度。如同时涉及到岸陆、岸线、海塘的项目,需要分头向交通、海洋、林业等部门申报,而且各部门意见经常不统一,申报难度很大。三是项目审批权限不太明确。由于*港是特殊区域,*市有关主管部门对项目审批都很谨慎,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应的审批办法,审批权限不明确,县级管理部门很难操作,增加了申报难度。同时,由于项目申报难度增大,造成边建边申报、先建后报、多建少报的现象不断增加,给项目管理带来难度。

从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缺乏全市总体保护和利用思路的引导。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有关部门和沿港各镇对*港保护和利用工作都有各自的思路,总的目标方向不太明确,就具体的项目、重点区块的发展各有己见,推进工作力度和进度也不一致,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镇之间协调不够顺畅,难以形成合力。这与全市尚未形成沿港区域保护和利用总体思路、明确发展重点,确定重点区块功能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布局直接有关。这种现象存在,既影响沿港区域保护和利用快速推进,也不利于沿港区域一体化发展,制约沿港区域整体发展大局。

二是前期研究和项目前期工作有待加强。前期研究和项目前期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没有前期基础研究,就不可能有好的工作思路;没有项目前期工作就不可能推出好的建设项目。*市《*港保护和利用规划纲要》和《*港区域空间布局规划》是原则指导文件,只有结合*实际,加强深入的前期研究,才能形成适合*实际的贯彻思路;重大项目只有做实做好前期包装设计工作,才有可能获准审批、解决用地、得到实施。从调查情况来看,沿海三镇和有关部门对前期研究和项目前期工作要进一步重视,特别是对重点区块的前期研究、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要加大力度,以切实推进重点区块开发、重大项目建设进度。

三是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进展不平衡。除沿海空间发展布局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和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已初步完成外,生态控制规划、产业布局规划、重点区块规划、重大项目规划等编制进度有待加快。同时,规划之间不衔接问题也相当突出,集思广益做得还不够,达不到统一思想、指导行动的效果,规划编制方式方法有待改进,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度有待提高。

此外,一些单位在困难面前有畏难情绪、存在“等、靠、要”思想,部分区域和一些农村无序利用,部门与镇联系不够,市级部门与*市级部门沟通不够,推进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也值得重视。

三、推进我市*港保护和利用的工作建议

(一)加大宣传发动力度,掀起*港区域建设的强劲声势

*港保护和利用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战略重点,是事关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大局,也是造福百姓,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民心工程。面对*港优越的资源条件和发展机遇,要因势利导,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广泛动员,深入发动,充分运用舆论引导、会议研讨、政策激励、商业推介、典型示范等多种形式,扩大*港保护和利用的“知晓度”和“参与率”。要通过宣传发动,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思路、协调行动、凝聚合力,促成*港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强大动力。要强化政府的先入意识、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激发企业和社会的主体意识、共建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分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走在前列,营造*港建设的良好氛围,赢得区域保护和利用的主动权。

(二)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工作推进和激励机制

建立权威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工作机制,是确保*港保护和利用工作得以扎实有效推进的首要前提。在*港保护和利用初期,要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带动作用,强化协调作用,建立领导、协调、激励和督察机制。一是完善市委、市政府对沿海区域保护和利用工作的领导协调机制。在前期建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同时,抓紧制定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工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强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综合协调能力,加强对具体工作的协调。二是建立沿港区域保护和利用工作计划实施制度。每年初制订沿海区域保护和利用年度实施计划,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加强对任务完成过程的督促指导,确保按时完成年度各项任务。三是独立实施沿港区域保护和利用工作考核、督查制度。按照年度实施计划,建立工作进度统计报告制度,及时汇总通报工作进度,并将保护利用工作列入市委年度特色工作考核,根据工作需要,对阶段重点工作进行检查,将检查考核结果与年终奖金、先进评比等挂钩,以增强考核的有效性和激励作用。

(三)坚持规划先导,统筹区域一体化发展

良好发展源于科学的规划。在遵循区域自然属性的基础上,立足整体联动和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建立健全区域规划体系,科学、有序引导区域发展。一是抓紧修编完善区域空间规划,确定总体保护和利用思路。二是完善城镇体系规划和莼湖中心镇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城镇主体功能和发展支点。三是编制工业和旅游发展空间布局规划,构建有较强优势、较大潜力、较高效益的产业体系。四是编制生态控制和区域环境整治规划,着力保护港区自然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五是编制重点开发区块、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规划,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为区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了规范规划编制工作,保障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必须加强市委市政府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统一领导,研究确定规划体系,布置落实规划任务,审查批准规划,协调规划实施。必须改进规划编制的方式方法,强化规划编制的地方自主性和过程的开放性,充分吸收各部门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必须增强规划实施执行中的严肃性和刚性约束,依据规划要求,统一配置自然资源、统一落实管理措施、统一审批工程项目,建立健全规划评估和考核机制,加大规划执法力度,保持规划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使*港保护和利用规划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四)坚持基础设施先行,优化区域发展环境

按照适度超前、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快推进区域交通、供水、供电、水利、土地整理、保洁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区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是加快构建内联外畅的交通网络系统。在加快推进已建或在建同三高速和甬台温铁路等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完成沿海中线建设方案,启动环港公路前期研究,开工建设城区到莼湖快速通道、全面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区域电网建设,推进裘村110千伏变电项目,启动松岙镇变电项目前期研究。三是改善区域供水条件,研究确定沿港区域供水设施的总体布局方案,启动莼湖自来水厂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缓解近期区域供水矛盾的饮用水工程。四是加快推进红胜海塘围涂续建工程和标准海塘加固工程,红胜海塘工程力争在年底前动工建设。五是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工程,重点是结合新农村建设,搞好村庄整治和区域河道环境整治。

(五)坚持强化产业支持,进一步夯实区域经济基础

发展区域经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提高区域经济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是*港保护和利用的首要任务。要按照滨海生态型综合经济区的定位,坚持“稳农、强工、兴三产”的思路,努力构建以滨海度假旅游业、港口物流业、海景房产业、清洁制造业和特色农渔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一是依托岸陆生态和海洋资源,优先发展滨海休闲度假旅游业。重点推进松岙*湾滨海商务度假区、悬山岛-双山-红胜海塘综合旅游度假区、*森林公园休闲区、松岙红色旅游基地、豪华私家游艇基地和海上渔家乐六大旅游项目建设。二是积极开发深水岸线,培育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加快推进*世捷、敏杰物流仓储基地建设,适度培育、引进具有一定规模、核心业务能力较强的物流企业。三是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发展。按照“工业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约”的要求,加快推进松岙临港产业区、裘村服装服饰区和莼湖红胜海塘生态型综合经济区三个特色产业区块的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招商选资,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促进特色产业做强做大。同时,要整合提升现有工业,重点支持船舶修造、服装服饰加工、机械电器、仪表精密制造等优势产业。四是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和《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实施,做强特色农业。按照区域化、标准化要求,以基地建设为抓手,整合资源,调整布局结构,抓好生态滨海旅游农业、生态型海洋渔业、生态型滨海林果业基地建设。五是强化城镇服务业支撑。重点推进莼湖中心镇服务业发展,强化莼湖镇的集聚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保障和支撑整个*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推进松岙、裘村生态居住镇建设,选择三镇宜居宜业宜观光地块,加快建设海景房产和高档住宅,以提高城镇品位。

(六)切实化解各种制约,保障*港区域保护和利用工作顺利展开

区域经理工作思路篇(11)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后*区域发展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按照市委、市政府“中提升”发展战略的要求,我区明确了建设“两中心一基地”的功能定位,其中浙东生产性港口物流中心已列入宁波市十大功能区块,目前“两中心一基地”建设正加快推进。后*区域作为浙东生产性港口物流中心的主要载体,产业定位和规划已基本明确,发展势头也不错,但由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一直制约着该区域的快速发展。加强后*区域发展管理是区委、区政府贯彻落实“中提升”发展战略,推进我区“两中心一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和谐新*的重要部署。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局高度来认识这一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1、加强后*区域发展管理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变化,特别是能源、土地等资源要素和环境承载力制约不断加大的实际,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相对于制造业来说,包括物流业在内的服务业具有能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特点,能有效降低经济发展对要素资源的依赖程度,减轻环境保护压力。目前后*区域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各专业市场和金属园区发展势头较好,具备承载港口物流业发展的能力和潜力。因此要加强后*区域的发展与管理工作,切实把港口物流产业发展作为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坚持提升制造业和发展服务业相结合,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加强后*区域发展管理是完善城区功能,提升城区生活品质的现实需要。经过近几年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大城区框架全面拉开,老城改造提升不断深入,城区形象不断改善,但城区建设和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集聚和辐射能力还不够强。后*区域作为老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主体不明,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涉及招*街道、蛟川街道、贸粮局、化工区管委会、金属园区管委会、宁波港集团等单位,影响了该区域的统一规划和开发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增长较快,区域内的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社会管理和服务等问题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老城的改造提升,影响了文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把加强后*区域发展管理作为实施城区提升工程和创建文明城区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城区生活品质。

3、加强后*区域发展管理是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目前,“港、桥”是我区的比较优势,*港作为宁波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泊位18个,其中万吨级泊位9个,年吞吐能力2210万吨;随着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舟山跨海大桥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原本处于交通末端的劣势将得到根本改变。这些都是我区发展港口物流业的优势所在,同时我们要看到后*区域存在的发展规划不完善、基础设施薄弱、配套功能不全、社会管理滞后等制约因素。因此要加强后*区域发展管理,尽快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分散优势整合为整体优势,提升后*区域发展水平。

二、认清发展形势,进一步明确后*区域发展管理思路

后*区域总规划面积8.5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81平方公里,区域内主要有省部属企业、有关镇、街道企业及各类专业市场企业264家,从业人员13000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有11000人。20*年以来,后*区域综合整治及管理工作在区委、区府的领导下,通过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在社会治安、社会事务、城市建设及市容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观。

1、整治工作取得明显实效。一是管理思路作了新的调整。按照“责、权、利相统一”和“属地管理”的基本原则,在后*区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形成了整治工作合力。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宏远路拓宽改造工程(平海路到定海路段)有望于7月底提前通车,定海路拓宽改造工程和定海河开挖已全面启动,预计于今年年底可基本完成,宏远路北延工程已于6月底开工,新煤场塘渣已填完90%。三是社会治安、城市管理、社会事务等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区域内的治安案件、违章搭建、占道经营等大幅度下降。

2、体制问题制约后*区域的管理与开发建设。目前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1、管理主体不明,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关系复杂”的局面凸显,招*街道在日常工作中难以做到及时长效的社会管理,社会资源难以整合、沟通协调困难,工作效率不高。2、该区域内由于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主要主干道路破损严重,市政配套设施欠缺,排水、排污不畅,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交通安全隐患较多,社会治安形势较为严峻。3、街道与区域内的企业没有建立起明确的管理体制,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安全生产、党群团组织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4、区域内的企业分属不同的镇(街道),各种统计口径较为复杂,财政分成没有统一的管理办法。

3、以块为主,整合理顺后*区域管理体制。今年“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后*区域的管理体制问题被列入“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的重点破解对象,在前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实施方案,8月份区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了后*区域发展管理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各类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后*区域威海路以东的有关镇、街道及开发区企业和金属园区、煤炭、钢材、货运、木材等各类专业市场在招*街道行政区域内统一划归招*街道,实行属地管理。二是招*街道承担后*区域的经济发展服务、社会管理服务和城市管理服务等职能。区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切实做好在

后*区域的职能延伸工作。三是撤销后*区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招*街道后*区域管理发展办公室,作为街道职能延伸后直接面向后*区域的管理服务平台,做好区域内各项服务工作,要按照社区管理的方式加强对后*区域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四是金属园区及各专业市场和市属以上大工程单位对所属区域范围的绿化、保洁、治安等实行自行管理,后*区域管理发展办公室对其进行指导、服务和督促。金属园区内的安全生产工作由金属园区管委会负责。五是成立招*街道后*区域党委,隶属招*街道党工委,承担后*区域党建工作,同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六是区域内各专业市场及各企业经济指标统一纳入招*街道统计口径,20*年原确定的各项经济考核指标政策不变。后*区域内原开发区引进企业上交地方财政的税收,按20*年实绩核定基数,确

定一定的增长比例由区财政划归开发区。原招*街道在蛟川街道辖区的企业,统一划归蛟川街道实行属地管理。

三、明确思路,突出重点,推进后*区域综合协调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后*区域发展管理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专业市场为依托,以港口物流业发展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把这一区域建成浙东生产性港口物流中心的主要载体,成为宁波现代物流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上述目标要求,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1、科学合理规划,有序开发建设。在完善和实施规划的过程中,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长远与当前相结合。既要有科学性、前瞻性,做到超前规划、高起点规划,又要立足现有基础,明确开发时序,加快当前重点区块和项目的规划建设。二是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既要着眼全局,把后*区域发展管理放到全区发展的格局中去谋划,按照分区总体规划和全区现代物流发展战略规划要求,通盘考虑功能定位和开发建设;又要根据该区域的特点,对区域要素资源重新优化整合,进一步明确区域内各区块的功能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三是规划与管理相结合。在完善规划的同时,要确保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进行有序开发建设。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区域承载功能。一是按照适度超前、配套完善的原则,加快市政项目建设,促进老城市政建设向后*区域延伸,推进区域内道路、排水、排污等配套设施建设。二是加强社区综合办公服务用房、外来人口集中管理用房及生活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今年下半年要完成上述用房规划建设工作,明年上半年要完成建设任务,正式投入使用。三是加快新煤场建设,做好后*煤场搬迁的各项准备和协调工作,今年内要完成搬迁任务。

3、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优化区域整体环境。一是推进公共服务向后*区域延伸,不断满足居住该区域人员对社会保障、教育、卫生、计生等社会事业需求。二是深入平安创建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三是深入开展文明创建,继续抓好区域环境整治,不断优化区域环境。

四、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后*区域发展管理各项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