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10-21 09:15:04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 R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a)-0001-03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Ventricular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to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CHEN Haipi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Zhangzhou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Zhangzhou, Fujian Province, 36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ventricular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on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Methods 100 cases with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September 2014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ll the 100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ventricular test set implantation operation. During the treatment, the intracranial pressure of the patients was monitored and observed for 4-15 days for assessing whether certain clinical effect was achieved. Results GO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onditions of the patients. Of the 100 cases with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there are 50 cases with good recovery, 25 cases with moderate disability, 15 cases with severe disability, 4 cases of death, and 6 cases with vegetative state. Conclusion Ventricular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applied to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he patient's condition.

[Key words]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的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达30%以上,要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有效控制患者的颅内压是关键。临床采用内颅压监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情况,为医务人员提供患者病情进展情况,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为探讨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应用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效果,该研究对2013年5月―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内颅压监测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20~76岁,平均(55.61±10.43)岁。100例患者中,造成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原因有,35例患者为车祸致伤,25例患者为高空坠落致伤,28例患者为砸伤以及22例患者诶跌伤。在患者入院时,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GCS评分与CT检查,经过CT检查发现,38例患者出现脑内血肿,22例患者出现单纯性硬膜外血肿,29例患者出现硬膜下血肿以及11例患者出现弥漫性轴索伤。颅内压>40 mmHg的患者有25例,颅内压

1.2 方法

100例患者,均使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进行监测,该仪器由强生公司所生产。监测时,均使用脑室监护探头。根据患者的情况,对于可进行脑室穿刺的患者,需要放置脑室监护探头,目的是可进行引流脑脊液,达到降低颅内压效果的同时,可进行指导降压治疗[1]。

1.3 疗效判定标准

在患者完成手术治疗之后,进行GOS评分,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5大类,即死亡、植物生存、重残、中惨以及良好。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进行置入脑内压监测仪,100例患者中,有75例患者成功进行一次性穿刺,而25例患者第二次穿刺才可成功。监护仪的留置时间控制在4~15 d,平均置留(7.82±3.18) d,在置留的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患者进行脑脊液引流,平均流量为(185.27±5.12)mL/d。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现有28例患者出现顽固性脑内压力增高,无法有效控制,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CT检查,发现19例患者为迟发性血肿,9例患者为脑肿胀,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GOS评分,发现100例患者中,50例患者恢复良好,25例患者为中度残疾,以及15例患者为严重残疾,并有4例患者死亡,植物生存的患者有6例,见表1。

表1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3 讨论

3.1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分析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外科创伤性疾病,大部分患者是由于车祸事故,高空坠落或是严重撞击致伤,其伤情严重,而且病情发展迅速,给患者生命带来很大的威胁。因此,在患者受伤时,要第一时间进行急救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发现异常现象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颅内压进行监测,为医务人员提供重要的治疗参考信息[2]。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中需要考虑量大因素,一个是手术所采用的方式,另外一个是手术所需的时间,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脑部会出现出血现象,在出血之后的6 h左右,在脑内累积成为水肿,若是没有及时的控制,则会恶化成为细胞性水肿,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出血对患者所造成的伤害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微创手术是现如今临床治疗比较理想的方法,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大,患者很难恢复[3]。为了实时掌握重型颅内损伤患者颅内压水平变化情况,临床上采用脑室内颅内压监护仪进行监测,时刻了解到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4]。

3.2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分析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神经外科监护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在疾病的监护上,采用了新的监护技术,时刻掌握患者疾病的变化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现象,检测仪立马会向医务人员反馈,医务人员在第一时间里采取措施治疗。以往一直是采用脑组织氧分压法进行急性重型路脑损伤的监测,该方法进行监测,操作步骤复杂,医务人员不可在短暂的时间里对患者进行监测,所得到的监测信息准确性不高,为此,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监测中,提倡使用颅内压监测法进行监测[5]。现如今,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中,采用了颅内压监测技术,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严密的检测,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中一种重要的环节[6]。在急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中,颅内压的有效控制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医务人员通过颅内压的监测,掌握患者的颅内压情况,采用更适合的药物对患者展开治疗。健康人体的颅内压数值为0.67~2.0 kPa这个区域范围内,而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明显高于正常人,升高率高达40%~80%,经过手术之后,患者的颅内压会有所下降,但是,在手术也存在颅内压继续上升的可能,若是术后医务人员没法觉察到患者颅内压上升,没有在第一时间里展开治疗,患者病情即将恶化[7]。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完成手术之后,颅内压会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在顺利完成开颅减压手术之后,患者的脑血液通路,可进行循环流动,此时,脑组织出现水肿,会造成颅内压有所升高,另外一个原因是,术后患者出现进展性血肿,颅内压在此情况下会升高。在患者完成手术后,引用了颅内压监测,实时掌握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颅内压升高,会造成CPP显著下降,颅内压监测同样可掌握到CPP的变化情况,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监测掌握到患者脑血流量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治疗信息。

3.3 研究结果分析

该研究对2013年5月―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内颅压监测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采用GOS行评分,发现10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50例(50.00%)患者恢复良好,25例(25.00%)患者为中度残疾,以及15例(15.00%)患者为严重残疾,并有4例(4.00%)患者死亡,植物生存的患者有6例(6.00%)。GCS评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恢复情况越好,并且该研究中,脑内血肿患者的颅内压升高比例,和其他病灶患者的颅内压升高比例进行对比,发现脑内血肿患者颅内压升高比较较高,差异显著[8]。由此可知,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动脉压与血压存在一定的联系,血压升高,患者的颅内动脉压力也会随之升高,从而致使患者脑部组织受到不良影响,出现组织灌注现象,对患者的康复造成阻碍作用。采用颅内压监测技术,医务人员对患者的颅内血液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9]。曾上飞、 吴惺、娄晓辉、蒋聚洪、余一骏在《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中指出,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急性重型颅内损伤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医务人员展开指导工作进行指导[10]。与该研究的结论一直,可见,该研究结论成立。

3.4 展望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救治十分紧急,医务人员需要实时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采用脑室内颅内压监测法进行监测,医务人员可通过监测控制患者的颅内血液,达到降低死亡率,致残率的目的[11]。但是,我国医疗技术还比较落后,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有条件使用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医院并不多,即便颅内压监测仪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远远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值,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12]。

该研究对10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内颅压监测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发现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应用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医务人员掌握患者的病情,在第一时间里对术后出现异常现象的患者采用有效措施治疗,降低死亡率,对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绍鹏,林庭凯,詹锡康,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呼吸困难治疗体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9(12):110-112.

[2] 曾上飞,吴惺,娄晓辉,等.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18(14):517-518.

[3] 罗丹华,林莉珍.经口插胃管法在颅底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1,10(13):114-115.

[4] 徐伦山,许民辉,邹咏文,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创伤外科杂志,2010,21(13):151-153.

[5] 兰荣宝.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新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2009,19(14):332-334.

[6] 徐敏,郑叶平,方莉萍.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持续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监测应用的护理干预[C]//浙江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首届西湖重症医学论坛暨2011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杭州:浙江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11:109-110.

[7] 李成宇,叶奇勋,吴天顺,等.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 现代医院,2013,10(11):12-13.

[8] 高亮,周良辅,黄峰平,等.脑室内颅内压持续监测和阶梯式治疗重型颅脑外伤[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19(7):507-509.

[9] 余丰平. 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有创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1):2841-2842.

[10] 王康,孙晓川,刘科.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监测临床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14(4):370-372.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颅内血肿伤员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2~83岁,平均45.3岁。坠物击打伤35例,跌伤7例,车祸伤6例,入院时病程3小时~10天,平均2.5天。

1.2 临床表现 入院时GCS评分:3~5分2例,6~8分16例,9~12分26例,13~15分4例。合并四肢骨折36例;合并血气胸10例。头皮裂伤44例,需再次清创36例。

1.3 颅脑CT表现 CT发现幕上血肿44例,幕下血肿8例,幕上下混合性血肿4例。硬膜外血肿26例,硬膜下血肿24例,脑内血肿17例。参考多田公式,32例幕上血肿体积大于30ml,5例幕下血肿体积大于5ml。

1.4 救治方法 (1)成立以具有战伤救治经验的医疗救授队队长为中心的决策小组。决策小组决策是否以及何时行开颅血肿清除术。(2)对有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指征但暂不手术病例,组织医护人员,患者家属或陪护自愿者加强观察,积极镇痛治疗,保持大便通畅。对出血停止病例,以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q8h或q6h;必要时联用速尿强力脱水治疗,或联用地塞米松20~40mg静点qd防治脑水肿。(3)凡有头皮裂伤者入院后全部剃去头发,全部肌肉注射TA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对头皮裂伤来院时清创不彻底者或未清创者,不论伤后病程长短,入院后立即清创。 (4)积极处治合并伤,尽力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平稳。其它按神经外科常规进行。

2 结果

(1)死亡2例,均为入院时GCS 3~5分伤员。(2)36例伤员接受了头皮裂伤清创术;病程3小时~4天。无头皮创口感染。(3)39例伤员接受了开颅血肿清除术。除2例死亡外,余37例伤员术后病情明显好转。(4)分批次将46例伤员分别向省外或省内再次转送。转移过程中无意外发生,无伤员死亡或病情加重。

3 讨论

5.12汶川地震是自1976年唐山地震以来我国遭受的最严重自然灾害。地震中我市安县、北川等地严重受损,大量伤员于现场抢救后必须后送到我院进行专科治疗[1]。在震后10天内,我院共接收治伤员1200余名,收治入院等候手术700余名,我科共收治颅内血肿48名。受地震影响,震后我院转入帐篷医院,在帐篷内甚至门诊大厅内开始救治地震伤员。手术条件十分艰苦,手术物资短缺。从帐篷医院撤回后,全院有大量骨科病人需要占用手术资源。因此,在地震后的新形势下如何及时有效地救治颅内血肿伤员,可靠完成本专业的救治任务,同时配合全院整体的医疗配置,对神经外科医师这既是在专业上的考验,也是在伦理上的磨练[2]。

分析本组颅内血肿伤员,地震致钝物坠落击打头部致伤35例,占全体病例72.9%。这部分伤员的受伤机制为冲击伤,受伤机制较单纯。根据伤员病情和颅脑CT,伤情特点有:硬膜外血肿出血来源多来自颅骨骨折后板障静脉出血;硬膜下血肿或脑内血肿伤员合并的脑挫裂伤病变范围相对局限,继发脑水肿程度较轻[3]。同时,入院前病程平均为2.5天,理论上颅内出血已停止。所以,本组伤员入院后病情迅速加重的可能性较小。但是,颅内压的调节机制说明如伤员的颅内压超过临界值,病情将迅速恶化。因此,对于有手术减压指征的伤员,只要具备手术条件,应将尽早开颅手术。

根据患者病情和当时医院手术条件,决策小组对全体颅内血肿伤员的处理思路是:(1)每天积极主动和手术室、麻醉科协调,通报我科病人手术安排情况,争取手麻科对我科手术的支持;(2)在震后帐篷医院时段,因手术条件恶劣,为避免开颅术后颅内感染造成致命后果,尽量少开展开颅手术,仅对2例GCS 3~5分伤员和10例GCS 6~8分且伴有脑疝伤员共计12例患者进行了开颅手术抢救。对非脑疝伤员酌情使用大剂量脱水治疗,对颅内占位效应显著者加用速尿强力脱水控制颅内压[4]。对有脑水肿病例,使用地塞米松防治脑水肿[5]。(3)手麻科从帐篷医院撤回后,手术无菌条件大大改善。决策小组迅速安排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病情不稳定者再次颅脑CT检查。对凡是有血肿占位效应显著或血肿致头痛症状明显者均积极安排手术。决策小组希望通过此阶段工作既能有效治疗伤病,减少开颅手术并发症,又能为即将开展的伤员转运创造条件。(4)在接到转送伤员通知后,决策小组一方面积极向患方宣讲转运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取得了患方的理解信任。另一方面根据每位伤员病情特点安排了详细的转运方案。46例伤员分4批次先后被转送到省内、省外指定医院,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参考文献

[1] 程红群,吴乐山,陈文亮,等.军队医院的应急医学救援[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13 (2): 118~119.

[2] 樱庭和典,冈本天晴. 阪神大地震的医疗拣选与伦理研究[J].医学与哲学, 1997, 18 (6): 322~324.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7~2010年钻孔引流患者135例,其中脑出血一侧脑室引流112例,双侧脑室引流23例,引流的时间为3~7天,未发现颅内感染。

1.2 方法

使用威海村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颅脑外引流器型号为F12用于外伤、高血压、脑出血、血管瘤、脑积水等导致颅内压增高疾病需进行颅脑引流,通过虹吸原理将颅内积气、积血。通过引流瓶下部导管排向集液袋由引流瓶上部带空气过滤的排气口排出;同时设有三通口便于临床加药,不会出现引流液回流和造成病人交叉感染。

以上135例患者均用我科采用的新型的颅脑外引流器引流,术后3~7天CT复查,其中积血、积液完全消失患者118例,大部分消失患者17例,通过无菌操作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1~3万u后,3~5天后复查CT ,大部分患者积血、积液完全消失,均未有患者出现行去骨瓣颅内血肿清除术。

2 讨论

脑室外引流术是神经外科的常见技术,是抢救颅内高压、脑室出血、梗阻性脑积水等严重疾患的重要方法,可在床边进行,操作简单,作用迅速,效果明显,因此临床应用广泛[1],而脑室外引流器的应用能排除颅内积血、积气,有效降低颅内压,缓解脑水肿。传统的引流袋引流脑脊液,由于不易观察引流滴数,引流速度难以控制,引流袋过高则致引流不通畅,过低可引起低颅内压综合征[2];硅胶管接引流袋不易观察,管道堵塞不易发现,使引流液过少,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加重病情。如脑室引流,引流管高于侧脑室前角10~15cm,过高达不到目的,过低会引起脑脊液引流过多过快,导致头疼、呕吐,严重者可诱发颅内出血或血肿形成[3]。现我科引进威海村松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颅脑外引流器型号为F12,此种引流器适用于对人体脑积液、脑出血等导致颅内压增高疾病需进行颅外引流,本品包括引流管、导管、集液袋、引流瓶,引流瓶内设有一开口向下的弯管,弯管另一端从引流瓶下部伸出,通过导管连接引流管,通过虹吸原理将颅内的积血、积气通过引流瓶下部导管排向集液袋,引流瓶上部设有挂环和带空气过滤器的排气口。本实用新型采用三通式引流瓶,便于临床加药,通过设置、调整引流瓶的悬挂高度来设定引流压力,其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不会出现引流液回流和造成病人交叉感染,可随时准确地反映引流的液体量,使用安全方便,减少并发症,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可广泛应用。取代了临床上以往硅胶管接引流袋不易观察,不便于调节引流高度、注药、引流液反流易引起颅内感染,管道堵塞不易发现,使引流液过少,等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加重病情的缺点。

护理同时应严密观察脑脊液,正常的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天脑脊液可带血性,以后为淡红色、黄色、淡黄色、透明。若术后脑脊中有大量鲜血,或术后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常提示有脑室内出血,放置时间长,有可能发生感激,脑脊液混浊。 脑室外引流一般是3~7天,如观察脑脊液变清亮,复查CT,无明显症状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应先试行夹闭管道1d,并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如无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可拔管,拔管后应抬高床头15~300注意观察伤口敷料,避免发生脑脊液漏,以利颅内静脉回流。

3 小结

脑室外引流术的目的是能有效地引流出脑室内的血液和血性脑脊液,迅速降低颅内压,从而防止或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减少脑功能的损害,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但如果引流的速度掌握不当就会导致病情恶化[4]。我科使用颅脑外引流器,取代了以往接引流袋的方法,同时科学的护理能及时有效的观察病情,辅助了临床医师的治疗,有利于术后的顺利恢复,减少了颅内感染,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成秋生,潘小平.脑室外引流术29例并发症原因分析[J].广东医学,2003,24(6):617-618.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篇(4)

[摘要]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有效治疗。 方法 选择于2009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因颅脑外伤行手术治疗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61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结果 通过分析总结,可见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与患者术前GCS评分、颅脑损伤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治疗次数、切口脑脊液漏以及低蛋白血症等因素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年龄及气管是否切开等因素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6项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切口脑脊液漏、手术次数、手术时间及低蛋白血症是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痊愈49例(80.33%),治疗无效死亡12例(19.67%)。结论 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众多,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性措施,及时给予合理的抗菌药物,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关键词 ]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有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5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a)-0024-02

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craniocerebral trauma related factors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LIU Yongming

Benxi City Liaoning province general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Liaoning 11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Factors Related to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s Select the 61 patients in March 2009 to May 2014 in our hospital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due to intracranial infection.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for all patients, 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Results By analyzing the summary, showing the former head trauma and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intracranial GCS score, brain injury type, duration of surgery, surgical treatment times, cut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and low albumin and other factor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P<0.05); but not with sex, age and other factors unrelated to the trachea are c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ix wer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univariate analysis, we found incision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the number of operations, operation time and low albumin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the occurrence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cured 49 cases (80.33%), treatment died 12 cases (19.67%). Conclusio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occurred after a number of risk factors for intracranial infection, take positive and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timely and reasonable antimicrobial drugs,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cure rate.

[Key word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Intracranial infection; Related factors; Effective treatment

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创伤性病症之一,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病率很高,达1.8%~12.9%,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文选取我院61例颅脑外伤行手术治疗后发生颅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病例均为我院神经外科于2009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495例颅脑外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选取其中术后发生颅内感染者的61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2例,女29例,年龄13~75岁,平均年龄(38.7±7.6)岁,受伤至就诊时间0.5~27 h,平均就诊时间为(5.2±1.1) h。颅脑损伤类型:开放性颅脑外伤45例,闭合性颅脑外伤16例。感染部位:脑膜炎或脑炎的32例,脑内脓肿17例,硬膜外脓肿12例。

1.2 方法

1.2.1 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颅脑损伤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治疗次数、切口脑脊液漏、低蛋白血症以及术后气管切开等项目进行评定,并采用统计学分析法得出结论[2]。

1.2.2 治疗方法 先予常用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用药后72 h内,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对脑脊液进行培养以及药敏测试,然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测试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3]。外科处理方法:12例脑内脓肿患者,予以穿刺引流,并用抗生素盐水对脓腔进行灌注冲洗,待脓腔消失后拔管,余下5例,行开颅脓肿切除术;8例硬膜外脓肿者,先通过皮下置双腔管,用抗生素盐水持续灌注冲洗,并给予引流,直至患者症状消失,冲洗液细菌培养呈阴性后拔管;余下4例患者给予去除人造颅骨瓣和脑室管治疗[4]。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与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单因素分析,具体见表1。

2.2 多因素回归分析

对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6项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其中4项是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临床疗效

经治疗,本组61例患者中,痊愈49例(80.33%),另12例(19.67%)治疗无效死亡。

3 讨论

目前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便是手术治疗,但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极高,本组患者中达到12.32%,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5]。

本次探究中,在对颅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时发现,患者术前GCS评分、颅脑损伤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治疗次数、切口脑脊液漏以及低蛋白血症等因素与术后发生颅内感染联系密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上述6项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切口有脑脊液漏、手术次数短期内超过2次、手术持续时间超过4 h以及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均是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论与戎建东[6]等人的研究相一致。

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要求临床医师在颅脑外伤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应重视对开放性脑损伤患者伤口的处理,彻底清理血块和异物,仔细冲洗伤口,尤其要注意清除干净糜烂的脑组织,术中则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术后将头皮缝合到位,以免发生术后切口脑脊液漏,以上措施对于预防感染均有重要意义。经治疗,痊愈49例(80.33%),治疗无效死亡12例(19.67%),与相关文献[7]中30%左右的致死率相比,本次探究中有效的治疗措施明显降低了颅内感染患者的死亡率,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颅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发病率极高,手术过程中应积极控制可能诱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术后加强监护,在发生感染后,应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确保手术疗效,提高患者的预后。

[

参考文献]

[1] 谢贤生,刘胜初,张显强.47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6):848-850.

[2] 孙虎.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65-67.

[3] 樊天禹,向鹏,李京湘,等.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诊治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4):777-778.

[4] 郝彬,赵红果.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易感因素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4):145-146.

[5] 徐长岐,孟伟,张玉林.24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2):150.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 R651.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2-0131-02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致死率高[1]。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是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具有缓解颅内高压、清除颅内血肿、彻底止血、并可提供广泛和充分的减压窗的优势[2]。传统的骨瓣开颅术及颞肌下减压术因手术野暴露不充分及减压不彻底而效果欠佳,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是常用术式之一,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中,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效果及预后、并发症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 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设立为观察组,其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18~72岁;另外选择同期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2例,行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7~70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致伤原因、GCS评分等观察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 > 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3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行CT检查,其中硬膜外血肿8例,硬膜下血肿17例,脑内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伴脑挫裂伤4例。合并单纯四肢骨折26例,血气胸2例,腹部脏器伤5例,脊柱脊髓伤1例,合并休克1例。对照组32例患者,行CT检查确诊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12例,脑内血肿7例,硬膜下血肿伴脑挫裂伤4例。合并单纯四肢骨折22例,血气胸1例,腹部脏器伤6例,脊柱脊髓伤2例,合并休克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 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从切口起自颧弓上耳屏前1 cm,经耳廓上方向后延伸至顶骨正中线,然后沿正中线向前至前额发际内。顶骨骨瓣成形应旁开中线2~3 cm,在颅骨上钻5~6个孔[4],采用游离骨瓣或带颞肌骨瓣,骨瓣翻向颞侧,骨窗前界至额极,下界平颧弓,后达乳突前方,上近矢状窦旁。将蝶骨嵴向深部咬除,显露蝶骨平台及颞窝,取出骨瓣,将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或脑内血肿清除,将颞肌与皮瓣的创面彻底止血,然后常规减张缝合,取颞肌膜减张修补硬脑膜,硬膜下常规放置引流管。

1.2.2对照组 行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格拉斯哥积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法[5]评定预后疗效,见表2。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恢复良好率达65.71%(23/35),对照组患者的预后恢复良好率达46.88%(15/32),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脑积水6例,脑组织膨出或坠出1例,皮下或硬膜下积液1例、远隔部位血肿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脑积水11例,脑组织膨出或坠出5例,皮下或硬膜下积液5例,外伤性脑梗死2例,局部切口疝2例,远隔部位血肿7例,切口感染及脑脊液漏3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常规开颅术不能充分暴露额极、颞极及前、中颅窝底,出血来源不明难以控制,坏死脑组织清除和止血不彻底,减压效果不佳,脑血流不能恢复脑损伤加重,术后恶性脑水肿至脑疝发生[6]。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适应证为[7]外伤后幕上严重占位病变,如脑挫裂伤、脑肿胀、脑水肿、颅内血肿等因素导致的颅内高压,中线结构移位10 mm 以上;脑干周围池明显受压变窄或消失,特别是环池、四叠体池及第Ⅲ脑室消失。其手术时机为越早越好。手术可显露额叶、颞叶、顶叶、颅前窝及颅中窝,清除95%以上的单侧幕上颅内血肿,控制矢状窦、桥静脉、横窦及岩窦撕裂出血及控制颅前窝和颅中窝颅底出血[8]。有效打开颅底诸池,释放血性脑脊液,防止血管痉挛继发梗死。本研究观察组无一例发生外伤性脑梗死。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本研究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预后良好率达65.71%,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其中发生脑积水较多(6例),考虑可能是由于手术创面大,渗血进入蛛网膜下腔,加上脑膨出后局部蛛网膜下腔封闭,使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张尊国等[9]研究显示,观察组3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观察组的GCS评分(11.5±2.7)明显优于对照组(8.0±3.2),观察组的预后恢复良好58.7%,明显优于对照组(25.64%)(P < 0.05),观察组的死亡率7.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死亡率(20.51%),说明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好、并发症少、降低颅内压明显、患者存活率高[10-12]。

综上,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效果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汤建明,谢万福,何成锰,等.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0例疗效分析[J].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10,7(1):15-17.

[2] 卢盛超,单大钊. 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7): 90-91.

[3] 文建山,康利. 重症颅脑损伤476例救治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2009,10(17):495-496.

[4] 姜新建,任祖东,李明,等.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 安徽医学,2009,30(6):643.

[5] 范约君.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的疗效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2008,13(6):483-484.

[6] 王韧,顾奕,魏伟,等.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对比[J]. 河北医学,2011,17(11):1512-1513.

[7] 吴云龙.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对比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7):56-57.

[8] 付俊明.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4):60-61.

[9] 张尊国.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3):81-82.

[10] 唐桂益,石家庆,吴国财.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J]. 广西医学,2009,4:560-561.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 R651.1+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b)-107-02

脑疝是颅内高压后所引起的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综合征。本院2004年2月~2009年1月,在现场救护后直接送入脑外科抢救室,由脑外专科医护人员按急救程序抢救:保持气道通畅,尽早使用脱水剂,同时配合医师以钻孔减压结合开颅手术,抢救颅脑损伤所致脑疝患者112例,效果显著,现将护理及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12例,其中,男82例,女30例;年龄2~93岁;GOS计3~8分。致伤原因:车祸伤73例,坠落伤21例,其他18例。颅脑损伤致脑疝-双侧瞳孔散大时间>60 min 36例(死亡31例);30~60 min 35例(死亡11例);

1.2 治疗方法

保持呼吸道通畅,脱水,迅速剃头,根据受伤机制确定钻孔部位,发现血肿尽量吸出。放置引流管,缝合伤口,根据患者情况决定行头颅CT检查及做开颅手术。

1.3 护理

1.3.1 护理管理

1.3.1.1 建立抢救绿色通道本院颅脑损伤的急救模式是:急救中心现场救护后不经门急诊,不需先办理住院手续,直接送入脑外科抢救室,由脑外专科医护人员按急救程序抢救[1],这种急救模式使每位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1.3.1.2 抢救室的准备抢救室按Ⅱ类环境的标准要求,每日及每次抢救后物体表面以消毒液擦拭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每日消毒液湿拖2次,每月进行空气及物体表面监测,空气≤200 CFU/m3,物体表面≤5 CFU/cm2;内备气管插管用物,气管切开包、导尿包、深静脉置管用物、静脉穿刺用物、各种抢救药品、氧气及吸引装置处于应急状态。另外备2~3个颅骨钻孔包,备皮、清创用物,物品标签明显,定位放置,专人管理,班班清点、检查交接,保证完好率为100%。

1.3.1.3 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护士长每周组织护士进行医学基础理论及专科知识学习,每年对全科护士进行24项护理操作及专科操作的培训考核,新入科的护士重点培训。脑外科单独值班的护士必须有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能正确评估患者的病情,熟练掌握专科护理操作,如:静脉穿刺置管术、剃头、吸痰、给氧、导尿,配合医师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颅骨钻孔减压等,能按急救程序对患者进行抢救。

1.3.2 急救护理

1.3.2.1 迅速建立输液通道本组患者需要快速输注甘露醇及术中输血,输液管径要粗,建立两条输液通道。用18 G的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先抽血留标本便于交叉配血,再接输液,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250 ml加地塞米松60 mg,血浆清蛋白50~100 ml,静脉注射呋塞米40 mg,以减轻脑水肿及减慢脑水肿的发展。

1.3.2.2 保持呼吸道通畅脑疝患者昏迷程度深,咳嗽及吞咽反射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多,而且多伴有颅底骨折,口鼻出血,血液、脑脊液可流入气道。下颌松弛、舌根后坠等因素都可引起呼吸道梗阻,因此,入院后即协助医师行气管插管,给予吸痰、吸氧、过度换气(呼吸机控制),改善脑缺氧状态,控制CO2蓄积,促进颅内静脉血回流,降低静脉窦压力,减少脑血容量。

1.3.2.3 配合医师在抢救室内行钻孔减压在保持气道通畅、脱水剂的应用下,根据受伤机制,确定钻孔部位,局部备皮。护士备好吸引装置,打开颅骨钻孔包,患者头下垫无菌巾,带无菌手套,消毒局部,铺孔巾后双手固定头部,医师用手摇钻或电钻钻一骨孔,根据情况给予吸引,护士配合医师放置管径大的引流管引流并接袋,妥善固定引流袋,缝合伤口后再行CT检查或送手术室开颅手术。

1.3.2.4 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脑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给予留置导尿管,了解脱水效果,也可减轻腹压,间接降低颅内压。

1.3.2.5 动态的病情观察随时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应用脱水剂及钻孔后,及时了解意识瞳孔有无变化,并作好记录。

1.3.2.6 注意合并伤的观察和处理颅脑损伤时约有30%可合并其他部位损伤,常见的合并伤有肝脾破裂、肺挫伤、多发性肋骨骨折、骨盆或股骨骨折[2]195-205。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有无局部肿胀、畸形,并观察胸腹部体征的变化;鉴别颅高压与失血性休克的生命体征并及时报告医师,以便采取合理的抢救方案。

2 结果

根据GOS标准,恢复良好39例(34.82%),中残16例(14.29%),重残11例(9.82%),植物生存3例(2.68%),死亡43例(38.39%)。

3 讨论

双侧瞳孔散大或呼吸停止,是脑干功能遭受损害的危急征象,是晚期脑疝的标志,病情已发展到濒死阶段,其死亡率高达57%~100%[3]。而闭合性颅脑损伤中,GOS计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近20多年来,死亡率下降到40%左右;植物状态发生率为2.7%,重残、中残各占约15%,恢复良好为27%[2]229-239。本组恢复良好率较高,重残及死亡率较低。

本组死亡患者与瞳孔散大时间有直接关系,其中双侧瞳孔散大时间>60 min 36例,死亡31例(86.11%);30~60 min 35例,死亡11例(31.43%);

[参考文献]

[1]郭祚国,吴广球.颅脑损伤的院前与院内急救模式探讨[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2):125-127.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篇(7)

【关键词】 一站式;重型颅脑损伤;救治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one-stop treatment mode (a special management for the whole course from admission to discharge) in rescuing case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to clinical data of 256 case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treated in one-stop mode. Results The successful rate of rescuing reached 78.91% while the death rate was 21.09%; 65.62% of the patients recovered to normal life; the successful rate was higher and the death rate was lower than those reported in domestic literature. Conclusions One-stop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can integrate the medical resources to maximum in basic medical units and standardize the medical management so as to raise the successful rate and decease the death rate.

KEYWORDS one-stop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rescue

随着社会进步,交通运输、建筑业快速发展,创伤病人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也不断上升,急性颅脑损伤的发病率占总发病率的20%,但死亡率却是最高的。积极探索重型颅脑损伤的及时、有效救治措施是医务工作者当前的重要课题。我院从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492例,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56例,我们采用一站式救治模式进行救治,有效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6例患者中,男187例,女69例;年龄9~76岁,平均33.8岁。车祸伤193例,打击伤19例,坠落伤20例,摔伤24例。其中合并身体其他部位伤166例(65.0%),主要的合并伤包括骨折、脊柱损伤、血气胸、肺挫伤、腹部内脏伤等。

1.2 伤情 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入选标准GCS评分全部在8分以下,其中GCS5~8分174例(67.7%),GCS 5分以下82例(32.3%)。

1.3 伤型 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部CT检查,硬膜外血肿32例,脑挫裂伤56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73例,脑内血肿34例,多发血肿23例,后颅窝血肿8例;颅骨线状骨折98例;颅骨粉碎凹陷性骨折7例;颅底骨折35例;头皮血肿132例;头皮严重挫伤或撕脱2例。大多数患者同时合并两种以上上述颅脑伤。其中开放性损伤84例;闭合性损伤172例。

1.4 临床表现 浅昏迷141例,深昏迷115例,其中伴去大脑强直23例。Cushing征阳性132例,呼吸变化76例。瞳孔变化:“120”接入院时单侧瞳孔散大59例,双侧瞳孔散大37例,其余双瞳等大。

1.5 救治方法 “120”在院前发现颅脑损伤患者,急救的同时电话通知一站式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科室,将患者直接送入科室,由病房专科医师全程负责患者的抢救及后期的康复治疗。专科医师快速判断患者伤情后,根据患者伤情确定适宜的救治流程,包括:(1)组织急救、确定CT检查的时机、检查部位等;(2)把握手术指征、手术时机等;(3)选择手术方式、术后规范管理;(4)后期康复治疗等 。伤病员住院的全过程均由一站式救治人员负责。

2 结 果

本组256 例重型颅脑损伤康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者168例(65.62%),成活202人,抢救成功率为78.91%;手术142例,非手术114例。死亡54例(21.09%),其中入院1~2小时内死亡38例,术中死亡2例,术后死亡14例;植物生存4例(1.56%),重残4例(1.56%),中残26例(10.15%)。

3 讨 论

重型颅脑损伤发病迅猛、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及致残率高,是当今颅脑损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有关脑疝病死率有报道为60%~100%,GCS3~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在50%以上[1],近年来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有明显降低,陈华文等[2]报道总体病死率为38.7%。本组资料显示:抢救成功率为78.91%,病死率21.09%,恢复正常生活者65.62%,抢救成功率较国内报道高,病死率相对减少,表明一站式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较好。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死亡常取决于原发性脑损伤的严重程度,虽然患者昏迷,但对急性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单纯脑挫裂伤者如及时诊治,预后较好。反之,广泛脑挫裂伤、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合并原发性脑干伤、多发性颅内血肿预后较差[3]。但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继发的二次脑损伤及并发症,也是致死的常见原因。因此,及时适当的抢救、规范的治疗、并发症防治与康复可以减轻和避免脑损伤后某些继发性病理改变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3.1 重型颅脑损伤一站式救治组对医疗资源的整合

据资料显示成都市新都区公立医疗机构卫生人力资源低于全国和成都市平均水平[4],据此现实情况,为了满足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需要,我们对有限的医疗资源进行整合:(1)急诊科与"120"的联动;(2)成立以神经外科医师为主的专业救治小组,全程负责患者的救治及后期康复,专科医师快速判断患者伤情后,根据患者伤情确定适宜的救治流程,包括:组织急救、确定进行CT检查时机、检查部位等;把握手术指征、手术时机等;选择手术方式、术后规范管理、后期康复治疗等;(3)专人负责救治小组与检验科、CT室、手术室等科室的工作协调。

3.2 现场抢救与病区救治的无缝连接 神经创伤病人的入院前处理和急诊治疗对其最后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有重要影响,许多专家认为在病人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的“黄金时间”内为其提供最重要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5]。重型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主要进行解救、气道处理、出血控制和骨折固定。心跳呼吸停止者,予以心肺复苏;呼吸不畅者,应予以气道清理、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开放性损伤并活动性出血者,必须迅速包扎控制止血;出现颅高压和脑疝表现时,应立即给予20%甘露醇或速尿降低颅压;合并脊柱、四肢骨折者做相应固定。院前急救总的任务是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使伤员尽快得到救治和专科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为院内救治打好基础[6]。同时现场电话通知一站式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科室做好继续抢救准备,充分发挥"绿色通道"的作用,抓紧"黄金时间"救治,并由专人负责协调科室与CT室、辅检科室及手术室的工作,真正做到现场与医院、各科室间的无缝连接。

3.3 规范的治疗、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把握 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治至关重要,由于患者受伤后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呼吸困难、休克等,难于提供病史,应尽快进行头颅CT扫描,并根据患者的GCS评分,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和CT扫描结果确定颅脑损伤的病理类型及病情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若需手术治疗应迅速转入手术室,以免耽误手术的最佳时机,研究表明超早期手术清除血肿,可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7]。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时机与预后关系密切,早期手术的患者预后较好,手术过晚者预后差。不管病人的GCS评分,只要急性硬膜外血肿量超过30ml,急性硬膜下血肿超过10mm厚,或中线移位超过5mm,脑实质内的团块血肿、进行性神经功能减退、难治性颅内压增高以及CT显示占位效应的病人应该及时手术治疗。GCS评分6~8的病人,CT扫描显示额叶或颞叶脑挫裂伤的血肿量超过20ml,中线移位超过5mm和/或脑池受压,以及其他部位的血肿量超过50ml者,应该手术治疗。病人出现昏迷(gcs评分

3.4 积极防治并发症 重型颅脑损伤对机体内环境影响极大,往往表现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机体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障碍等,随时可危及伤员生命[9],严重的并发症是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重型颅脑损伤有着相对常见的并发症[10],正确处理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并发症的出现与重型颅脑损伤后长期卧床、全身应激反应状态、颅内高压对下丘脑和脑垂体功能的影响及治疗过程中脱水剂、激素使用等因素有关。上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常规护胃治疗和使用胃黏膜保护剂以及洛赛克抑制胃酸分泌对防治上消化道出血尤为重要,对于已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时予以禁食、及时输血、补液,防止休克,加强心电监护。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出现水、电解质紊乱时及时纠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有血糖升高,血糖水平和预后呈负相关。大量葡萄糖经无氧酵解途径,产生大量乳酸和氢离子,致细胞内酸中毒,并促发一系列病理反应,加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早期适量应用胰岛素具有脑保护作用。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早期气管切开,加强护理,促进肺部引流及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加强物理治疗能有效控制感染。

4 结 论

重型颅脑损伤发病迅猛、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及致残率高,是当今颅脑损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一站式救治重型颅脑损伤能最大限度整合基层医院医疗资源,充分发挥"绿色通道"的作用,进行争分夺秒的急救,维护好生命体征,积极术前准备,及时手术充分减压,清除血肿,规范的术后管理及恢复期治疗是成功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一站式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万金中,袁先厚,丁 斌,等.伴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经验[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3,8(2):115.

[2] 陈华文,祝 伟,李树生,等.重型颅脑损伤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J],中国急诊医学杂志,2006,15(3):216.

[3] 于春泳,胥全宏,彭顺舟,等.急诊手术救治高海拔地区重型颅脑损伤40例临床分析[J].西南军医,2008,10(06):41-42.

[4] 谭天林,贺 敏,冯光成,等.成都市新都区公立医疗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状调查[J],西南军医,2007,9(06):110-113.

[5] 只达石,崔世民,张 赛.重型颅脑损伤救治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5-70.

[6] 江基尧,朱 诚,罗其中.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34.

[7] 王勇军,杜吉祥,刘宗惠.超早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龄高血压脑出血[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5.14(3):172.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篇(8)

重型颅脑外伤常合并多种严重的多发伤、失血性休克,且病情危重复杂,伤残率和死亡率较高,且平时较常见,有报道显示[1],颅脑外伤约占全身创伤的10%以上,而在创伤致死的患者中,一半以上与颅脑外伤相关,因此,必须快速准确地对颅脑损伤的程度进行判断,并尽快进行救治,较早的采取手术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状况。现对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3月~2010年3月进行院前急救的105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处理措施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有急诊科收治的2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141例车祸伤,52例高空坠落伤,31例击打伤,其他原因造成的重型颅脑损伤8例;临床症状:开放性损伤64例,闭合性损伤168例,昏迷72例,双侧瞳孔不等大42例,双侧瞳孔散大33例,四肢骨折42例,肋骨骨折32例,脊柱骨盆骨折22例,腹腔出血11例。全部患者或家属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是否经过院前急救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未采取院前急救直接入院治疗患者,共127例,其中男83例,女44例,年龄5~72岁,平均(43.6±11.2)岁;观察组为采取院前急救直接入院治疗患者,共105例,其中男73例,女32例,年龄6~75岁,平均(44.2±10.3)岁。两组患者的在临床一般资料及损伤类型、致伤原因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未采取院前急救,直接送至医院进行治疗。观察组首先经专职急救人员采取院前紧急救治措施,再行送至医院进行治疗。其中院前急救处理方法如下:如患者仍处于危险境地,需即刻将其转移至可实施抢救措施的位置,1 min内对心率、神志、血压、瞳孔等进行重点检查,并对开放性创口进行处理,心脏搏动及呼吸停止患者需马上进行心肺复苏,头部创口予以加压包扎,对患者呼吸道异物进行及时清除,必要情况可采取气管插管,双通道快速输入代血浆、生理盐水、甘露醇等,吸氧、留置导尿、输液,并告知家属转送途中的危险,途中对患者呼吸道及输液通道,观察呼吸、神志、瞳孔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对于合并肢体脊柱骨折者需要进行必要的固定制动,包括小夹板,颈托等以避免出现二次损伤;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存在开颅指征者,在转运时即通知相关科室进行好手术准备;而对脑疝不宜进行长途转运者,需就近在有条件医院进行手术,使颅压得到缓解。

1.3 治疗效果判定 恢复良好:生活基本自理;中度残疾:生活需要很大帮助;重度残疾:生活明显依赖,卧床但神志清醒;植物生存状态[2]。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的105例患者经过上述院前急救治疗,入院后继续进行专科治疗及追踪随诊,其中生存63例(60.0%),其中恢复良好27例(25.7%),中度残疾15例(14.3%),重度残疾20例(19.0%),植物生存状态1例(1.0%),死亡42例(40.0%);未经院前急救的对照组127例患者中,生存44例(34.6%),其中恢复良好15例(11.8%),中度残疾8例(6.3%),重度残疾19例(15.0%),植物生存状态2例(1.6%),死亡83例(65.4%)。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由于病情危重,颅内压增高较快,造成继发性损伤较严重,致残、致死率较高[3,4]。院前急救对于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作用在近年来作为急诊科讨论的重点问题之一,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急救工作者的注意:(1)现场急救首先将伤员脱离危险场所,放置于平坦可实施抢救的位置进行急救。(2)呼吸道保持通畅,用简易的方法建立气道,如气道内吸引和应用气囊面罩进行简易辅助呼吸,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最可靠的人工通气办法是气管插管应用气囊等辅助通气,这样有利于气管内分泌物清除,避免误吸,改善通气、换气功能,使机体有足够的氧供,减少低氧血症,防止脑细胞缺氧和减轻二氧化碳潴留,减轻脑水肿[5];同时还可以通过气管内给药。(3)院前急救只应局限于解救、脊柱固定、出血控制和气道处理,不少创伤患者因为生理异常而死于转送途中,院前急救应予以ALS(插管和静脉输液)处理网。因此,在对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首先要设法挽救伤员生命,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维持生命器官的正常灌注;其次正确分类诊断快速转送到确立医院进行专科治疗;要针对患者的伤情、受伤地点与医院的距离、中途转送时间等因素个体化讨论现场急救时间的长短,要尽量缩短现场处理时间,要积极处理诸如大出血、休克、呼吸停止的患者。重型颅脑损合并四肢脊柱骨折、血气胸、腹腔内脏器损伤发生率较高,骨折的固定、制动、胸腔闭式引流等也是重要的抢救措施之一[6]。(4)早期予以脱水剂、利尿剂有利于减轻脑水肿或脑肿胀,减少脑疝形成,从而减少继发性脑干损伤及丘脑下部损伤。在出现脑疝所致的颅内高压与失血性休克扩容这一对矛盾问题时,应采取先扩容抗休克,等血压上升后再脱水[7,8]。(5)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转院者,首先应告知家属病情和途中风险并了解病史及用药情况,运输工具要求迅速平稳,保持侧卧位,避免气道阻塞。途中加强监护,对患者呼吸、神志、瞳孔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有变化及时处理。(6)及早行开颅手术,抽吸引流清除血肿和挫伤的坏死组织,减少脑水肿及颅高压。本组由于院前处理措施较好,手术及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总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治疗能有效的使其神经功能损伤降低,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能力。

参 考 文 献

[1] 陈睦虎,陈红生,官明,等.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院前急救[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9,32(6):631-632.

[2] 何培国.重型颅脑外伤185例急诊救治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11):3205-3206.

[3] 刘大为,邱海波.重症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70-373.

[4] 吴文昌,何一军,梁建新.87例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体会[J].河北医学,2007,13(8):977-978.

[5] 赵会民,龙耀斌,李其斌.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9,16(6):362-363.

[6] 陈卓垄,卢建华.98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院前急救分析[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9,9(4):305-307.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 R651.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2(b)-017-02

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120 cases of severe head injury with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DENG Jianqiang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Loudi City, Hunan Province, Loudi 41700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reatment 120 cases of severe head injury with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with the experience in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Selected 120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d injury with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ok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data and treatment to investigate the severe head injury with multiple injuries and the efficacy of clinical treatment. Results: According to 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 grade, craniotomy discharge treated 70 patients, 52 patients were good (74.29%); 10 patients with moderate disability (14.29%); 4 cases of severe disability (5.71%); 1 patient with splant status (1.43%); 3 patients died (4.29%).50 patients which were not treated with Craniotomy discharged, good 44 cases (88.00%); moderate disability in 6 cases(12.00%), non-severe disability, vegetative state or died. Conclusion: When dealing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should pay the close attention and vigilance on the possibility of multiple injuries. Time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s the key, and promptly corrected after diagnosis of hypotension and low blood oxygen, reasonable arrangements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appropriate use of dehydrating agents to improve cure rate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Key words] Severe head injury; Multiple trauma; 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颅脑损伤是指外界暴力而造成大脑的损害,通常发生在交通事故、地震、摔伤、工伤事故等意外情况下[1-2]。近年来,随着交通业和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人身伤害事件也随之增多,由于受伤机制的复杂性及特殊性,造成了高伤残率和病死率,以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病死率最高。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是临床中常见的症状,合并多发伤的患者普遍存在生理内环境紊乱严重、免疫功能明显抑制等症状,极易发展成为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甚或多器官功能衰竭[3-4],因此处理上比单纯颅脑损伤复杂,抢救措施必须快速准确,规范有效。为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治疗方法,笔者开展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7 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1例,女39例,年龄9~73岁,平均35.36岁。致伤原因:车祸80例,坠落伤20例,跌伤12例,打击伤8例。按我国颅脑损伤伤情轻重分类标准诊断[5],本组颅脑损伤均属中重型,损伤分类和合并伤情况见表1。

1.2治疗方法

1.2.1急救处理患者入院后,创口尽快行简易包扎止血、清创缝合或全麻下扩大清创术。及时纠正呼吸循环功能紊乱,吸除患者口鼻腔血性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为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迅速建立补液通道,及时对伴休克的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积极采取抗休克治疗,输平衡液、清蛋白及血液等纠正低血压;有颅内高血压交替给予甘露醇或予呋塞未脱水。

1.2.2手术治疗对于有手术指征者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本组开颅术70例,骨折内固定68例,气管切开术25例,脾切除术12例,胸腔引流术11例,肝修补术6例,椎板减压术6例,肠修补术4例。开颅70例中有46例患者因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血肿量>35 ml、中线移位>1 cm、不伴或伴局限脑挫伤、颅高压症状经非手术治疗无缓解(或进行性加重)、CT示血肿增大,均行开颅去骨瓣血肿清除减压术;26例脑挫裂伤脑疝、脑肿胀及复合血肿者先颞肌下减压、行外伤大骨瓣开颅。所有患者在术后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积极防治应激性溃疡、感染、肺炎、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1.3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将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治疗以及疗效,采用Microsoft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本组120例患者,住院时间最长111 d,最短8 d,平均26.42 d,患者出院时治疗效果,见表2。

3讨论

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的患者,病情往往非常复杂。同时,此类患者不能主诉和配合检查,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早期诊断的困难[6-7]。由于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既有颅脑外伤又有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患者伤情重,变化快,休克及低氧血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处理时矛盾多,若处理不当,极易导致不良后果。对于中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医务工作者必须加强工作责任心,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做到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提高其治愈率和生存率。在抢救过程中,尽量详细询问患者及家属其病史,仔细检查是正确诊断的关键,如有以下情况,应考虑有患者存在合并伤[8-10]:①呼吸困难或反常呼吸;②腹肌紧张及腹部进行性膨隆;③某一部位皮肤肿胀及皮下血肿;④肢体的活动障碍及异常活动;⑤咯血;⑥血尿;⑦休克。

本次研究中,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采用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式,手术指征及方法均参考文献《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11],对于有手术指征的硬膜下和脑内血肿,提倡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有颅脑损伤以外的合并伤存在时,临床医生面临的情形要复杂得多,必须在对全身伤情综合评估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救治策略从而确定对开颅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

总之,由于颅脑损伤可能掩盖和影响合并伤的诊断,因此在处理颅脑损伤时要密切注意和警惕多发伤的可能性。及时诊治是关键,并在诊断明确后及时纠正低血压和低血氧,根据病情合理安排手术治疗,适当使用脱水剂,从而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韩占胜,孙爽.重型颅脑损伤术后86例死亡原因分析[J].重庆医学,2007,36(2):88.

[2]卢刚,黄礼明,王卫余,等.2969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治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1):553.

[3]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20-441.

[4]涂昌弟,陈卫群,谭强,等.颅脑外伤合并胸腹伤2165例临床分析[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1):17-19.

[5]宋玉平,杨惠芳,张彦.重症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的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8,3(18):124.

[6]董宇峰,吴春荣,高麟,等.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诊治中的失误与教训[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11(7):428.

[7]涂昌弟,陈卫群,谭强,等.颅脑外伤合并胸腹伤2165例临床分析[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1):17-19.

[8]李泽,宋炳军,张志银,等,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80例诊治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10):81-82.

[9]陈宽,夏建学.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68例诊治体会[J].宁夏医学杂志,2007,2(11):1019-1020.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 R7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2(b)-0076-04

Effect comparison of synchronous operation and asynchronous operation for hydrocephalus combined with skull defect

XU Caiba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Jiangbin Hospital,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530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effects of synchronous operation and asynchronous operation for hydrocephalus combined with skull defect. Methods Fifty-four patients with hydrocephalus combined with skull defect admitted to Jiangbin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from February 2012 to January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synchronous operation group (27 cases) and asynchronous operation group (27 case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synchronous operation group was taken ventriculo peritoneal shunt and skull prosthesis at the same time, while the asynchronous operation group was taken skull prosthesis at 4 weeks to 7 months after ventriculo peritoneal shunt. The shunt effect, conditions of nerve function recovery,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quality of life , medical costs, conditions of reoperat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 of shunt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excellent rate of nerve function recovery in the synchronous oper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synchronous operation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synchronous operation group was 11.11%, which of asynchronous operation group was 29.63%,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score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general health of 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 in the synchronous operation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asynchronous operation group (P < 0.05); the medical cost of synchronous oper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asynchronous operation group (P < 0.05); both groups had one case of reoperation. Conclusion The shunt effect of ventriculo peritoneal shunt and skull prosthesis at the same time for hydrocephalus combined with skull defect is similar to that of asynchronous operation, but it has more advantages in nerve function recovery, complications,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medical cost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iority use.

[Key words] Hydrocephalus; Skull defect; Ventricle-peritoneal shunt; Skull prosthesis; Synchronous operation; Asynchronous operation

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可由颅脑外伤直接导致,也可由各种颅内手术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继发引起,该病的发病率约占神经外科收治病种的30%[1],因此正确地处理该疾病对于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对于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治疗,传统上的方法为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期等待脑膨出消失后再行颅骨修补术,但临床研究表明,该术式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2]。随着外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的方法也得到业内界学者的认可,认为它的疗效并不低于分期手术,甚至还可能更高,此外,它的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更低[3]。虽然大多数报道都认为同期手术在治疗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中的效果比分期手术更具优势,但也有学者持不同看法,认为两者差异并不显著[4],另外,同期手术是否在患者住院医疗费用、住院时间、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方面也同样占有绝对优势尚未见明确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评价同期和分期手术在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中的上述指标差别,以提供充足的数据让临床医师和患者来选择更加适合患者个体的手术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患者。将纳入的5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组(同期手术组)和分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组(分期手术组),每组各2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①经CT或MRI证实为外伤性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②临床症状至少包括认知障碍、步态不稳及括约肌功能障碍中的一项;③具有同期或分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适应证;④患者或其家属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术前患者死亡;②术前合并严重其他脏器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精神异常等。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式

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进行常规腰穿测压,检查脑脊液性质和颅内压具体情况,依据患者的实际颅内压及脑膜膨出设置相应的分流管压力,修补材料采用医用一次性钛网,于骨瓣中央将硬膜悬吊4针左右,术后放置皮下硬膜外引流管或引流条,并要求进行加压包扎固定,以防硬膜外血肿。

同期手术组27例患者,在全麻下选择脑室前角穿刺,术中观察脑脊液溢出的速度,评估颅内压力,缓慢放脑脊液,观察骨窗逐渐凹陷,当膨出的脑组织与原骨窗平面齐平时,置入分流管行分流术,当患者的颅内压下降,后行颅骨修补术,术中如出现硬脑膜破裂予严密修补缝合。手术时间超3 h的术中追加抗生素1次。

分期手术组27例患者,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于术后对颅内压进行观察,若无分流过度,可于骨瓣缺损后4周~7个月后行颅骨修补术;若出现分流不足的情况,可通过调节开放压从而增加分流;若出现分流过度的情况,导致调节开放压无效时,应立即进行颅骨修补术。

若患者出现分流感染,应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若感染无法控制,应拔出分流管,行脑室外引流;若证实已经硬膜外感染的患者,应一同取出分流管与修补材料,并重新置入新的分流管,同时进行抗生素静脉注射治疗。

1.3 术后处理和随访

术后患者均行常规抗感染、降颅压、神经营养等支持对症治疗,严密监测分流情况和患者病情变化,出院后嘱患者定期随访,直至所有手术完成后1年。

1.4 观察指标

1.4.1 分流效果 ①分流有效,即在术后1个月根据“脑积水评分表”[5]对患者分流手术前、后的症状进行评分,术后评分减少2分以上,患者脑室前角周围低密度区域减小或消失,复查时头颅CT显示患者脑室明显缩小。②分流过度,即出现下列三项中的两项者:患者有典型的性头痛;术后1周经CT检查显示出现硬膜下积液或血肿现象;颅内压小于70 mmHg(1 mmHg=0.133 kPa)。③分流不足,即术后脑积水评分增加1分及以上,脑室间径/头顶间径增加。④分流感染,即脑脊液细菌培养显示结果为阳性。

1.4.2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术后6个月时,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6]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①5分,优,患者恢复良好,能正常生活,无神经功能障碍;②4分,良,患者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但生活能自理;③3分,可,中、重度病残,意识清楚,生活不能自理;④2分,差,植物生存;⑤1分,死亡。其中≥4分患者之和的构成比为优良率。

1.4.3 并发症 于术中、术后和随访期内评价并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如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脑脊液漏、积液、血肿等的发生情况。

1.4.4 生活质量 于随访第12个月时采用健康{查简表(SF-36)[7]进行生活质量评价。SF-36问卷包括8个维度,分别为心理健康、躯体角色功能、躯体健康、躯体疼痛、情绪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精力和总体健康,每个维度分别含有2~10个条目,总计36个条目,并按照SF-36问卷评分标准对患者以上8个维度条目进行评分。为了便于比较,计算方法按以下方式转换:各维度转换得分=[(原始分-最低可能评分)/一般平均可能评分]×100,经转换后量表各维度得分为0~100分,患者分值越低说明该维度损伤越严重。

1.4.5 其他指标 观察患者医疗费用和再次手术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流效果

对两组分流效果进行秩合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0.237,P > 0.05)。见表2。

2.2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同期手术组神经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分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3 并发症

同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分期手术组为29.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2.4 生活质量

治疗后,同期手术组心理健康和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分期手术组(P < 0.05),两组SF-36量表其余项目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5。

2.5 医疗费用和再次手术情况

同期手术组的医疗费用为(3.38±0.47)万元,显著低于分期手术组[(4.10±1.06)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227,P = 0.002)。随访期内同期手术组和分期手术组均有1例患者行再次手术。

3 讨论

外伤后颅骨缺损病情可迅速发展,合并脑积水时更加使患者的病情危急,它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也极大[8]。虽然同期或分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来治疗该疾病的效果均已得到公认,但学术界也一直在对同期还是分期具有更好的效果和优势展开讨论[9-10]。本研究从分流效果、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和医疗费用等方面对同期或分期手术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分流效果在两种方式间并无差异,而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在同期手术组中显著高于分期手术组,并且同期手术M中脑脊液漏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分期手术组,此外随访1年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总体健康得分在同期手术组中也要显著高于分期手术组,并且同期手术组的医疗总费用更低。

在本研究中,同期手术展示出了较大的优势。吴进松等[11]比较了一期联合手术和分期手术治疗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认为一期联合手术能降低分流过度、硬膜下积液及血肿发生率,与分期手术相比,一期联合手术是治疗脑积水伴颅骨缺损患者更为理想的方法,即使它们在分流有效率上并无统计学差异。而近期何炜等[12]的研究认为同期手术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在分流有效率上也显著高于分期手术。而本研究却认为两种方式在分流有效率、分流过度率上的差异不显著,并且同期手术也仅具有低脑脊液漏发生的并发症方面的相关优势。研究间的差异考虑主要是由患者的基线水平和医师的操作经验不同引起。黎海滨等[13]探讨了早期(去骨瓣减压术后2个月内)同期手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病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采用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GCS评分对患者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认为同期手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病例,手术安全而有效。本研究也同样采用了GC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与之结果一致,本研究也显示了同期手术患者在神经功能恢复上的显著优势。

在生活质量方面,本研究发现同期手术患者的心理健康和总体健康得分显著高于分期患者,考虑原因:一方面是分期手术需行多次手术治疗,而同期手术仅需一次完成,这样同期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和手术创伤均可能相对较小,也使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可能更加,从而直接导致了更优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另外,由于同期手术是一次性完成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不仅减少了手术相关消耗,并且降低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护理等相关措施,因此也直接降低了其医疗费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虽然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在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分流效果与分期手术无异,但它在神经功能恢复、并发症、患者心理健康和医疗费用上更具优势,值得临床优先考虑使用。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则为样本量的局限,因此下一步研究需要更多的样本纳入,提高统计检验效能,为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治疗提供更加充足的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1] Xu H,Niu C,Fu X,et al. Early cranioplasty vs. late crani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cranial defect:A systematic review [J]. Clin Neurol Neurosurg,2015,136:33-40.

[2] 浦志一,李杰.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评价[J].慢性病学杂志,2016,17(4):464-465.

[3] 李世中,赵世强,段晨冰,等.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 17(24):84.

[4] 张法云,刘补兴,陈晓,等.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颅骨缺损并脑积水临床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6):813-814.

[5] Poca MA,Mataró M,Matarín M,et al. Good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normal-pressure hydrocephalus and factors indicating poor prognosis [J]. J Neurosurg,2005,103(3):455-463.

[6] Wright DW,Yeatts SD,Silbergleit R,et al. Very early administration of progesterone for acut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J]. New Engl J Med,2014,371(26):2457-2466.

[7] Ware JE,Kosinski M,Dewey JE,et al. SF-36 health survey:manual and interpretation guide [M]. Quality Metric Inc,2000.

[8] 黄海,龚骞.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28例临床诊治体会[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9(4):234.

[9] 朱东,张春阳,杨文典.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同期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8):1022-1024.

[10] 刘晋军.外伤性正常压力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治疗策略[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1):176-177,184.

[11] 吴进松,张景龙,李光.脑积水伴颅骨缺损联合手术和分期手术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7):44-45.

[12] 何炜,惠鲁生,高卫真,等.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同期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5(22):13.

[13] 黎海滨,任燕华,徐志锋,等.早期同期手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疗效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5,20(8):364-365.

[14] Carviy Nievas MN,H?illerhage HG. Early combined cranio?鄄plasty and programmable shunt in patients with skull bone defects and CSF-circulation disorders [J]. Neurol Res,2006, 28(2):139-144.

[15] 李波,w鹏来,陈永严,等.颅骨缺损伴脑积水的外科联合手术治疗[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3(1):35-37.

[16] 林超,吕立权,李一明,等.外伤性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手术治疗策略[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2, 17(1):20-22.

[17] 李飞,王增亮,吉文玉,等.不同年龄阶段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12(6):467-469.

[18] 王文波,杜贻庆,莫万彬,等.早期同期手术治疗外伤性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595-3597.

颅脑外科医生论文篇(11)

腰穿引流脑脊液及注药是神经外科治疗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及单纯颅内感染的常用方法。我院神经外科2006年至今,行腰穿释放脑脊液并椎管内注药25例,用于治疗外伤性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及单纯颅内感染,均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本组25例中,男18例,女7例;年龄16~68岁,平均38.6岁。其中单纯颅内感染8例,脑脊液漏合并颅内感染17例。其中颅脑损伤开颅手术后伤口发生脑脊液漏并颅内感染7例,颅底骨折未手术脑脊液漏并颅内感染10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8例。

1.2 方法:侧卧位,脊背背部垂直床面并弯成弓状,以L3~4或L4-5椎间隙为穿刺点,垂直脊背面稍向头位倾斜方向刺入。穿刺成功后释放脑脊液约60ml,后行椎管内注药(细菌培养未出结果前一般选用庆大霉素2万单位稀释至15ml),每12小时一次,每次腰穿完毕后行脑脊液常规检查,连续3次常规检查细胞数正常、体温正常后停止腰穿注药。

2.结果

颅脑损伤开颅手术后伤口发生脑脊液漏并颅内感染6例治愈,1例因合并颅脑损伤重死亡;颅底骨折未手术脑脊液漏并颅内感染10例中9例治愈,l例因经济困难中途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7例均治愈, 1例因伤情重放弃治疗。脑脊液漏并颅内感染17例,治愈15例,治愈率88.2%;颅内感染8例,治愈7例,治愈率87.5%。

3.讨论

3.1 脑脊液漏是神经外科常见的问题.大部分病人经常现保守治疗(保持卧向患侧,以利于漏口周围组织相互贴附并愈合;预防性应用抗感染药物;邀免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升高颅内压的因素;适当给于减少脑脊液分泌的药物)后获得痊愈。但仍有一些病例病情反复,迁延不愈,有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其发生率为2-9%【1】。根据Hoffman等人的结论【2】,对常规保守治疗3周以上无效的病人,自愈可能性极小,可视为难治性脑脊液漏。本组17例脑脊液漏患者均为为难治性脑脊液漏,治愈率88.2%。腰穿并椎管内注药明显提高了治愈率。

腰穿可有效分流脑脊液,使其处于低颅压状态,并能持续保持漏口干燥,促使漏口张力下降,组织间相互贴附及肉芽组织生长,形成有利于伤口愈合的环境。

3.2 复杂颅脑损伤手术创伤大,操作复杂,手术及术野暴露时间长,颅脑损伤中的脑脊液鼻漏、耳漏、伤口漏、引流管口漏,以及创伤后机体防御机能下降是导致颅内感染的常见因素。病人一旦发生颅内感染,可使病情恶化,加重了病人致死致残的风险。柳国良,罗世祺【3】报告44例重症颅内感染病人死亡25例,占57%。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细菌耐药菌株增多,颅内感染细菌种类有变异,增加了颅内感染的治疗难度。

颅脑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在加强全身抗感染及支持治疗的前提下,应用腰穿并椎管内注药治疗,能使药物直接进入脑脊液循环,而药物具有一定的半衰期,一日多次给药能使药物弥散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中,在脑脊液中保持有效的杀菌浓度。腰穿释放脑脊液能带走部分细菌、毒素及坏死组织等,因而能短时间内迅速减轻脑膜刺激症状,降低脑脊液内细菌浓度,减轻颅内感染,减少因感染引起的蛛网膜粘连,减少脑膜刺激和癫痫发作,并同时可行简易颅内压监测(4),有效控制颅内压。动态观察脑脊液外观,随时取脑脊液行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十药敏 ,指导治疗。另外,能避免长期联合应用抗生素的副作用,并可节约医疗费用,同时可减少腰穿置管所带来的异物感染,加快病情康复。

3.3 腰穿释放脑脊液并椎管内注药的主要不良反应(5)为释放脑脊液过多引起的低颅压症状,主要表现为轻微头痛,可嘱患者去枕平卧,并适当给予对症处理即可.该研究中部分病人引流后头痛,卧床后减轻,考虑释放脑脊液过多后颅内低压所致。予卧床、休息后症状消失。除此以外,椎管内注药过快可导致中枢神经的刺激症状,表现为四肢突发抖动、麻木、乏力,休息后好转,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腰穿释放脑脊液的禁忌证有:休克、全身衰竭、濒危状态、穿刺局部感染或破溃、高颅压有脑疝形成或脑疝先兆等。对于躁动不安无法配合的患者我们的经验是应用镇静药物甚至冬眠疗法以保证治疗成功,但应严密观察。另外,腰穿前宜常规行头颅CT检查,排除颅内血肿及占位,以避免脑疝的发生。对于颅压较高的患者可在穿刺前半小时用20%甘露醇250ml脱水降压,穿刺时缓慢放液,置管成功后严格控制滴速。本组无一例发生脑疝。

腰穿并椎管内注药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对外伤性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及单纯颅内感染者,可优先采用此法。

参 考 文 献

【1】王忠诚. 神经外科学【M】. 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8,358~359.

【3】柳国良,罗世祺,王涛.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死亡原因及教训【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5,5: 297~300.

【4】姜育同,王卫民,程军,等. 腰穿持续脑脊液压力监护的临床观察【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6,6:365.

【6】朱磊等 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药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观察 [期刊论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