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行动导向教学法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1-13 01:13:47

行动导向教学法论文

行动导向教学法论文篇(1)

本文立足于提升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通过对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内涵的阐述,结合中职语文教育的基本情况,提出中职语文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策略,希望能够为中职语文教学提供借鉴和思考。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法最初也是源于职业教育,德国作为世界上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就开始讨论行动导向发在职业教育的运用策略。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具有突出的指导意义,因为行动到想法并不是某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多个教学方法的集合,主要包括大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卡片展示法、文本引导法、角色扮演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而运用,我们统称为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的过程别突出学生手、脑、心并用。这些方法对于学生的实际需要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是对于学生的具体的能力培养。

二、现阶段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

从目前笔者对于中职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的考察后发现,现阶段中职语文教学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笔者主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三方面做具体的阐述。

1.教学方法单一

我们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讲授,对于自身的理解和实际能力的训练是非常少的。新课改以来教育教学方法早已发生巨大的变化,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是我们今天教育体系中比较常见的教育方法,但是笔者通过对现阶段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的观察后发现,在职业教育的领域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变,从教学方法就可以明显的看出,这是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的。

2.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

主要的教学内容还是比较的理论化或者是知识化,对于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而言,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职业教育的学生需要的是具体的知识和能力,以职业教育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语文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语言文字写作的能力,这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会经常遇到的问题,在学校就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这方面的训练,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技能,从而能够在社会中更好的立足和工作。

3.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

从笔者对于教学评价机制的考察中发现,目前的教学评价对于职业教育而言还是局限在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平时的常规作业。笔者认为对于职业技术学生而言,这种评价方式不合的,因为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需要的是更扎实的技能和实际的能力,而学校教学评价机制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风向标,现在来看,这个风向标是有问题的,是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的。笔者认为对于职业院校的评价方式应该结合我们的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来设置,特别是结合职业教育自身的办学目的。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行动导向法实施的方法

从上述对于职业教育当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和内容的阐述后,笔者提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1.改变教育理念,为行为导向教学法奠定思想基础

笔者认为要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最基础的是教育理念,只有我们的教育理念从传统的理念向现阶段促进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能力的发展转变,我们的实际教学才能够有效果。行为导向教学法才会有更好的实施效果。笔者认为教师的教育理念的转变需要从学校层面开始,学校必须首先对职业教育语文呢教育的理念发生变化,教师才能够相应的改变,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实际发展提供较好的环境,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才有更好的效果,基础才能够更稳固。

2.创新教育评价,为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创新教育评价这是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外部条件,因为现阶段的教学评价过于单一,而且最终关键的是现有的教育评价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对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现有的评价模式笔者在上文中已经做出阐述,这里不再赘述,笔者认为职业教育语文教育的评价机制应该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因此应该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纳入到评价当中,给学生更多的表现自身实力的机会,这样学生的实际能力才会有更好的环境,这样才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

3.教师自身加强学习,为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条件

教师自身的条件对于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从笔者对于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具体阐述中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当中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非常明显,因此我们的教师需要具备较好的素质,尤其是对于教育教学方法的理解和积累,对于基本的文化知识的掌握这些都是比较基础的要求,但是有时非常重要的要求,对于教师而言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够更好的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彩云.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王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行动导向教学法论文篇(2)

二、教学实施过程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发动机课的课堂实施过程大致分为设计教学任务、制定项目分析案例、组建学习小组、行动学习、总结反思和形成评价六个阶段。其中,行动学习由制定小组行动方案、实施小组行动方案、课堂展示、经验交流、评估改进(反思)五个循环的学习环节组成,在这个行动学习循环过程中,教师要参与研究并适当指导。

(一)设计教学任务

这部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成功设计教学任务,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1.该任务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从而主动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如何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何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并能适应团队工作?2.认真研究任务内容和过程,充分准备在任务中可能会涉及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可能会提出的疑问。3.布置任务时,如何使任务的介绍具有吸引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讨论的热情?如项目《汽缸体检修》一课中,设计教学任务:一分析排气管排气的颜色;二分析故障原因;三汽缸体检修使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四量缸的步骤;五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汽缸体的磨损形式;六确定维修方法。先从观察视频开始,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任务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撰写教案和任务指导手册,准备工具:桑塔纳轿车发动机、工具箱、量缸表、螺旋千分尺。

(二)制订项目分析案例

这是行动学习课堂实施的基础阶段,教师制订项目要贴切,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和互助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的。如要学习汽缸体的结构、各部分作用及故障现象和检修方法,则制订项目《汽缸体检修》,采取视频“排气管冒蓝烟”激发学生兴趣,再采取情景案例法引出任务:一客户将车开到修理厂说:自己的车油耗增大,动力不足,加速无力,排气管还开始冒蓝烟,请维修师傅帮忙给检查修理一下。经初步诊断是汽缸体发生故障,从而引出项目———汽缸体的检修。如要学习活塞环的相关理论知识及故障现象和检修方法,则制订项目《活塞环选配》,采取视频“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提出问题:活塞环的工作环境、活塞环的可能作用、活塞环可能发生的故障。再采取情景案例法引出任务:一辆轿车发动机着车时,伴随有“啪、啪”的钝哑金属敲击声,加速时,响声加大,单缸断火后响声减弱但不消失。经初步诊断是活塞环响,从而引出项目———活塞环的选配。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案例分析可能发生的故障原因和故障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借助资料和网络完成。

(三)组建学习小组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将学生分组是一个重要的准备环节。各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根据任务要求,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工作过程,团队协作完成任务,达到任务目标。

(四)行动学习过程

行动学习是行动导向学习实施过程的核心阶段,行动学习由制定小组行动方案、实施小组行动方案、课堂成果展示、经验交流以及评估改进(反思)五个循环的学习环节组成。1.制定小组行动方案。在明确学习问题、组建学习小组后,小组成员便要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详细分析学习问题,研究并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详细分工。小组行动方案要包括解决问题的思路、小组成员的分工以及学习目标等。如在项目《气门间隙的调整》中,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完成气门间隙的理论知识的整理、故障原因和分析的工作。学生进行首次分工完成资料查询和工单填写。2.课堂实施。包括课堂展示、经验交流、评估改进环节。如在项目《空气流量计的检修》中,学生在课堂上要动手完成项目要求,并验证自己的方案。①教师指导,学生演练。教师让学生找出自认为方案最佳的一组来进行实车操作,其他学生观摩,同时找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有问题教师可适当提示。操作结束后,请其他学生对这组学生的操作过程给予评价。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再由操作的同学总结操作过程中的经验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教师对本次操作进行评价,给出改进意见。最后学生对故障诊断计划进行整理修订。②虚拟练习,攻克难点。空气流量计的故障原因较多,可采用虚拟软件练习。教师设置的故障由易到难,让学生系统学习空气流量计的相关故障,尽快熟悉故障诊断流程,攻克难点。③实车练习,技能提升。学生熟悉了故障诊断流程后就可进行实车练习。实车练习由各组组长负责,按培训要求组织。教师只负责监督。④检查:考查学习效果。技能比武,检查效果。教师在车辆上设置故障,进行比赛,组内学生确定好分工,不同组进行监督并作详细记录。给学生发放评估单,让学生根据评估单的内容对操作的同学进行检查打分。教师巡视时予以详细记录,以便后期点评。

(五)总结反思

找出优点和不足,激发学习动力。首先进行自评和互评,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找出他人存在的优点和长处。(六)形成评价对学生在本节课中取得的成果在全班进行展示,或让学生在学生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展示或汇报,通过展示和汇报,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评价学生的工作情况、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习型的学生,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会用方法去维修操作并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行动导向教学法论文篇(3)

(一)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过于呆板,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没有系统性的案例

现用的健康评估课程教材都是理论性的知识多,概念性的东西多,内容晦涩,难于理解。而该课程知识的传授更多地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所以大量理论教学的安排设置是不合适的。(三)缺乏多样化的考核标准现有的课程考核标准一般都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辅以30%的平时成绩,这样的考核标准过于单一,不能真正验证学生的真实水平。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些笔试成绩并不好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动手能力却高于成绩好的学生。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实用人才,这也是用人单位招聘的首选。因此,对课程的考核标准应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以真正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提出

(一)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概念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情境,致力于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构建知识,形成能力,使受教育者既能适应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能将这种构建知识的能力运用于其他职业。行动导向教学法一般采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不强调学科的知识系统性,而是重视“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的自我管理式学习。

(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特点

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行为的指导者和咨询者。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对一个个任务的完成主动地去学习、思考。学习过程是脑、心、手共同参与的过程。该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高职“健康评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健康评估课程的强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是该课程教学中最佳教学方法。笔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总结出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融汇贯通。

(一)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在上课前,教师应该仔细地阅读课本,找出重要的知识点,然后寻找资料以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含了很多与教学点相关的任务,教师在这些任务里将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体现出来。而且,每个任务都不是独立的,都是有关联的。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目标是提高学生

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能力

1.分组讨论任务,增强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学习任务的完成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每小组3、4人左右。在得到任务后,组员间合作交流,小组内部先进行探讨,然后组与组间再比拼。再经过大家的讨论后,及时在课上报告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设置情境,通过在真实情境中的操作,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分饰不同的角色,模拟实际工作的流程。通过在真实情境中学生真正地动手操作,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课上要更多地创造出融洽的气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正确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第一时间予以解决问题。

4.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当前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是理论知识的评价,不能真实地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学校应建立一种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将个人平时成绩、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四项指标按一定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这样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在“健康评估”中的教学效果

(一)该教学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通过对任务的提出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调动了学生探索问题、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二)行动导向型教学法通过对任务的完成,提高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并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该教学方法的实施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的。每个小组长得到任务后,将任务分派下去,每个组员得到自己的任务,开始从搜集相关有用的资料,之后再集合起来讨论以制定任务的完成方法。通过这个过程,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行动导向教学法论文篇(4)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网络互连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建设科学的教材

《网络互连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一种,知识具有更新快的特点,所以在实际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时候,首先要保证教材的更新。《网络互连技术》的教材大多是以思科的网络互连为主,但是目前国内许多单位的网络建设采用的是华为等设备,所以《网络互连技术》在教材中不仅要设置思科组网的解决方案,同时还要设置一些华为组网技术的实际案例,以增强教材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二)建立真实的实验平台

传统的《网络互连技术》的教学模式就是课堂教学,对于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难点学生没有办法亲自体会,也就难以理解,同时这种传统的课堂枯燥乏味,没有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网络互连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网络互连技术》学习中相关的实验室进行重新的规划,建设一个以真实的网络运行模式为基础的真实的实验平台,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将学生编入不同的功能区,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3]。

(三)完善课堂教学过程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完成某一个任务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可以保证在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因此《网络互连技术》的课堂教学可以遵循这样的过程:任务展示、完成任务演示、布置学生的实践任务、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测试和验收、总结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以真实的网络工程为背景,建立课堂教学的实训环境,让学生深入其中,理解自己完成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明白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演示到实际操作,也就完成了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实现了课堂目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在评价的过程中既要有理论知识的测评,也要有实际能力的测评;二是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在评价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注重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三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在评价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同时也要注重别人对学生的评价。

行动导向教学法论文篇(5)

我国高职院校与现实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定位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本科院校主要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而高职院校则更加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更加指向于现实的厂矿和企业,这些现实的社会企业中更需要动手能力出众的制造者和劳动者,不需要理论层面上高谈阔论而动手能力较差的人才,因此,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的出现,很快迎合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在现实的实施过程中,不再像理论学习那样有好坏学生之分,而是都在一个平台或者一个团队进行合作学习,很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再就是在现实的机械类课程教学过程中,一个小组的学生将会围绕着一台机器或模具进行操作,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近距离地让一部分学生了解到同组学生的操作方法,对于现实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具有积极意义。

二、行动导向型教学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是时下的主导,市场经济的一大特点便是竞争,使得传统的学习观也发生很大变化,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终身学习理念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在现实的高职院校机械类课程进行行动导向型教学的过程中,淡化了课堂上教师讲授的课时,转而注重学生对于所学机械课程的独自探索学习,学生会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摸索一些机械类的使用方法和操作原理,使得现实学生对于课堂上所学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并且在现实的机械操作与使用过程中,学习到很多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好地进行独自学习,这对于现实机械专业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意义。

三、行动导向型教学有利于机械专业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笔者发现由于在教授机械类课程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大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眼界,原先的死记硬背不复存在,转而是在现实的动作过程中学到必要的机械使用知识,和传统的班级学科授课相比,让学生独自去探索必要的知识,这给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行动导向型教学也改变了学生的思维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方式,会让学生明白很多机械知识是在书本上无法学到的,在相互的学习与讨论中让学生明白知识是来自于实践生产过程中的,只要学生不断去探索、去创新便会发现很多以前没有发现的机械操作方法,该教学方法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四、结束语

行动导向教学法论文篇(6)

[作者简介]黄兢(1971- ),男,江西全南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社科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陈曦(1967- ),男,湖南岳阳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社科部,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广州510665 )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3-0148-02

行动导向法是由师生共同确定行动产品,教师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它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训练行为能力的方法,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独立精神;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探讨,培养合作能力;强调行动导向,培养创新能力。行动导向法日益得到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专家的推崇,中国各职业院校也纷纷开展相关培训,将其引入各门课程教学中。笔者曾接受过德国教育专家关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培训,并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教学中做过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现做初步探讨。

一、行动导向法在“概论”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行动导向法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具体教学方法包括项目教学法、引导教学法、探索教学法、教学及作业法、教学辅助法、分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行动导向法在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备受关注。借鉴行动导向教学法,赵欣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分为三大环节,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获得体验;交流展示,评价总结。李霞提出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将理论中最精华的部分整合成若干专题,按照精要原则开展理论讲座,每个讲座结束后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分别进行专题研讨、案例分析、讨论辩论和情景教学等。这些探索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就笔者主讲的“概论”课而言,概念性较多,政治性较强,意识形态性较高,易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同时内容丰富,涉及当今的热点难点问题,教得好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笔者对行动导向法的理解,将教学班级学生依据自愿或以寝室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进行文本研究活动、时事研究活动和实践探究活动三种类型的合作学习。

文本研究活动大致的教学过程为:以学习小组研读教材、从教材中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或由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选择,然后由学习小组集中学习。如果有小组选择同一个内容,将在课上开展竞赛。集中学习遵循四个步骤:第一步,理清文本的逻辑线索、思路并确定文本的重点、难点;第二步,详细解释文本的内容;第三步,评价文本的得失,并总结学习文本的收获;第四步,就文本相关内容提出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或写作类似文本。集中学习后,每组要把学习情况制作成PPT或视频,并选出代表上台讲课,其他同学或教师提问,进行相互交流,最终以每个小组的整体表现作为成绩评定。学生没有选择到的教材内容由教师重点分析讲授。文本研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锻炼写作能力;让学生学会读书,培养以研究性的态度阅读文本的习惯;并在学习中提高表达与合作能力。

时事研究活动大致的教学过程为:每组要选择最近发生的某一国内或国际新闻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集体研讨,背景分析;收集各层次人员对事件的观点看法;阐述小组成员对事件的认识;做好PPT,选出代表上台讲课,也可播放有关视频,然后回答现场师生提问。以学生整体表现来评定成绩。期末的自主命题考试将结合社会新闻出题(学院“概论”课期末考试分两部分:自主命题考试和全校统一考试,各占50分)。时事研究活动将引导学生关注新闻时事,培养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的习惯,增强政治敏锐度,提高学生的信息选择能力和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实践探究活动大致的教学过程为: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与教材有关的最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实践项目主题,制订实践计划,进行项目实践,写出实践报告并制作PPT,选择代表上台交流并回答师生提问。成绩评定将以实践报告为本,按小组整个活动表现进行评分。上台讲课的小组代表实行不重复原则,让尽可能多的成员上台锻炼。除学生独立制定实践项目外,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一般也提供实践主题供学生选择,如各阶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调查;编排一个以“实事求是”为主题的表演节目;参观广州起义纪念馆、烈士陵园、中山纪念堂、一大会址、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中共三大纪念馆、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等;本地改革成就调查;人大代表素质来源调查;本地(村寨或社区)生产行业调查、家庭人口与性别调查、家庭收入和支出调查、本地企业调查、消费状况调查;高校学生会和其他社团机构情况调查等。向实践领域回归、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的必然要求,是培训人才的关键环节。实践探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创新能力、协作和实践能力,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支持。

行动导向教学法论文篇(7)

一、什么是行动导向教学法

20世纪90年代,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研究专家劳耐尔(Raune)教授和他所领导的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系统的理论研究.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以行动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该理论对德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职业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

行动导向是一种以职业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思想,它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行动能力与全面素质。行动导向是以行动为导向,这里的行动本质上是工作,即通过学习情境中的行动(任务)来学习。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协调者,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通过“行动”来学习,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中实现“心、脑、手”的统一。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体验式的学习方法的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方法,而是由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构成,其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引导文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消费心理学》中的应用

《消费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基础知识与市场营销理论的有机结合,是心理学一般原理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延伸和应用。对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来说,掌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和消费行为规律并有效运用于市场营销实践中,是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之一。基于《消费心理学》这种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尝试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三种具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法。

(一)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具体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从中学习相应的知识点,它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首先引用相关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教师进行引导、总结,最后把案例中相关理论知识系统梳理;另一种是先讲理论知识,接着引出与之对应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最后对案例总结点评。第一种笔者认为通过案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不会受先入为主的理论知识的束缚,但要求教师问题设计合理,引导能力强。第二种能使学生更好的把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案例分析中,加强了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差,分析案例时发散思维容易受到束缚。

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可以把两种形式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授商店选址的心里分析时,我先让学生看了“家乐福的选址”案例,提出问题“家乐福商场选址有哪些要求?”学生们纷纷说出了一些要求,然后让学生讨论“家乐福这些选址的要求体现的了消费者什么消费心理?除了这些要求,商场的选址还应注意些什么吗?”通过引导、归纳、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商店选址的心里分析的理论知识。最后再展示“万客隆选址策略”案例,让学生分析该案例中选址的优缺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定某种情境与题材,让学生扮演在此情景下的不同角色,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充分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情景模拟结束以后,请学生对参与演练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看他们是否真正参与其中,是否有意识关注消费者的心理和需要,是否有意识塑造自己营销素质。最后,让学生写一份结论分析。

例如在讲解商品定价与消费心理时,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挑选四人参加表演,第一组四人扮演服装商店的店员,第二组扮演四个大学生,第三组扮演四个农民工,第四组扮演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和两个孩子。每组没有参演的学生负责评价自己组员和别组组员的表现。通过店主和不同的顾客之间议价的过程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商品定价与消费心理的关系。

(三)头脑风暴法。

采用“大脑风暴”教学法时,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地发表意见,在发表意见时,教师不对其正确性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学生不需要为自己的观点陈述原因,其他学生也没有必要立刻对某个学生的观点加以评价、开展讨论或提出批评,最后所有意见均放在一起统一进行整理和评判。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促使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应,从而获得大量的构想,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如在提出“遗憾消费形成的原因?怎样有效防止遗憾消费?”这个问题时,一边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一边做记录,学生发表完意见,大家一起总结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消费心理学》中的应用注意事项

1、积极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刚开始时部分学生参与较少,可能因为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或者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好,不敢表达;还有可能是有些学生已经习惯了“填鸭式”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对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不适应。这时教师要积极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

2.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咨询者或主持人,以达到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效果。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用行为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团队中自主地进行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目的。然而,目前多数教师由于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思路或做法与教学内容出现偏差时,往往对学生进行单独或团队的暗示、指导,甚至以教师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强调,严重遏制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违背了行动导向教学的初衷。

3、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的前期策划与过程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不管是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还是头脑风暴法,一般持续时间长,这对教师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要求更高;另外如何使学生在比较自主的状态下保持学习的自律性和主动性,保证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对行动导向教学的过程有更强的控制能力。这也是今后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1 9.

[2]薄跃萍.德国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研究.天津大学,201 0.37.

[3]尹金金.浅析行动导向教学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当代职业教育,2 011,34.

行动导向教学法论文篇(8)

行为导向法又可以称作行为导向教学法(实践导向教学法),这个概念是由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演变而来的,是由世界职业教学理论发展而来的新型理论。由角色扮演、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模拟教学法组成,是以能力为本位,活动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模式。简单来说,行为导向教学法就是一种理论与实际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法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指导,使学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使学生在模拟的专业环境中不断收集有效信息,并且激励学生不断思考、探讨,最后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行为导向法有着典型特征:注重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注重培养学生参与主动性。

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行为导向法的意义

传统中职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单方面向学生讲解知识,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学起来乏味,大大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难以得到提高。行为导向法和传统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相比,有着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行为导向法有着以下几方面意义:

首先,行为导向法有利于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创新。传统中职语文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忽略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中职学校学生毕业之后面临就业问题,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意味着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学生应该在学校学习时不断提高自身实践技能。但是,在传统教学方法下,教师一味强调课本里的知识而忽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行为导向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其次,行为导向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学习语文的方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行为导向法改变了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不用花大量时间做题目,应对考试,有更多时间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激发,还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最后,行为导向法有利于促进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可以使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巧妙结合起来。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可以创设各种各样的生活情境,通过创设这些情境学习语文知识,并把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在行为导向法教学下,学生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掌握和别人交流、沟通的技巧,从而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行为导向法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行为导向法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主要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167-02

现代职业教育要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能力为中心,让学生即学即用、收获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本文试从行动导向教学的历史背景着手,剖析行动导向教学的涵义和具体实施方法,对行动导向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达到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效和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发展历程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上个世纪80年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新思潮。1996年,在德国一次州文化部长的联席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目的就是要职业院校按企业生产任务的需要组织教学,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学科体系,实施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全面改革,使职业教育成效显著提高,因此,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以“行动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行动教学法的先驱,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的传统教育,探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教育,致力于职业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教学做合一”就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教学论,含义极其丰富。陶行知有言:“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这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极富职业教育理念,其最终目的就是培养手脑并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技能型人才,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思想,是我国职院教育的一座异常丰富的理论宝库,对中国教育乃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值得我们深刻体会、认真学习和努力践行。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目标、原则、特征与意义

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对行动导向教学法评价而言,有这几个比较统一的认识,即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指导思想、一种新的课程理念、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模式、一个先进教育观念、一种新思潮、一个改革新名词等。其实,无论如何翻译、如何理解、如何评价,其最终的结论是一致的,就是“教学做”是以“做”为中心的。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目标。“教学做合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改变师生教与学的分割状况,改变学生死读书、学习与实践脱节的教学弊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学与做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学校的教学进程、教学组织方式要按企业实际生产任务和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要用职业领域代替学习领域,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确定学习领域及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案,才能把职业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原则。行动导向教学最大的特点表现在自主性。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课上和课下的学习活动,即自主性;职业院校的学生通过对某一事件的自主分析与决策,并把零碎的认识在实践中提升、组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才能够理解所学内容并在其他领域的学习中应用所学到的新知识。因此,针对目前学生的特点和职业教育的目标,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交流或交际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创设一个适宜他们实现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条件。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特征。职业院校的学生不再适应过去单向灌输的旧的教学模式。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行为的引导或咨询,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甚至是多边活动,教学过程是双向传递和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再是靠分数维系而是靠学生不断取得成功的喜悦来激励。相对于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行动导向教学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教育者必须首先设计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兴趣盎然、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性工作项目;(2)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是具有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的产品或方案;(3)为了完成项目,需要学生手脑并用,迫使学生自主学习,把不同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

(四)行动导向教学的意义。职业教育的目标包含了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而技能和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定的训练过程,在训练或者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学习知识恰恰是高职学生的最佳认知途径。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组织原则,适当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相结合,使学生自始至终参与项目教学的全过程;教师按照一个工作过程所需的因素进行教学组织,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动静结合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轻松地收获。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形式

行动导向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特定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组合,具体包括:

(一)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以会议的形式将一部分人召集在一起,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思考、分析归纳,各自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预案,会议主持人不对其正确性或科学性做任何评价,任由参会者自由辩论从而产生思维碰撞最终形成共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头脑风暴法使参会者敞开思想,使各种思想在相互碰撞中激发创造性思维,这是一种集开发、创造、创新于一体的“群体思维”方法,是一种依靠集体开发创造的模式。

(二)文本引导法。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特别是项目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的工作。为帮助和引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需要把讲授和演示的材料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即能够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和独自实施工作过程的学习引导材料,供学生学习和决策时参考。这些引导性的材料就被称作引导文,这种教学方法称为文本引导法。

(三)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师生互动为前提、以学生为主角、情景与现实完全融合的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对工作者角色和管理者角色的扮演,使他们能够在模拟工作环境下,掌握实际工作的方法、实际动手的技能及与人沟通的技巧。同时,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体验某种具体的生活或工作,感受自身角色的内涵、体验其他角色处境,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为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起到桥梁的作用。

(四)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是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在一种特定职业环境下,给人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在该环境中学习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训练技能和培养能力。在模拟教学中可以提供许多重复的机会,既可重复利用资源、节约成本又随时可以进行过程评价的机会。模拟教学法可分为模拟设备即虚拟教学和模拟情境教学两大类。技术岗位的工作通常在模拟工厂或虚拟设备进行,管理岗位通常在模拟软件或模拟公司等中进行,成本较低。

(五)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或情景描述,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或情景展开讨论,从而形成一种独特认知和归纳出一般性结论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特别适合应用于故障处理类的课程,在设备故障分析处理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

(六)卡片展示法。卡片展示法是由学生或教师填写有关卡片的内容,把所有写好的卡片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横向排列、展示在全体与会者面前,通过添加、移动、更换卡片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形式。卡片展示法借用类比关系把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从而产生新观念,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克服语言表达不便于信息储存和黑板文字更改、归类和加工整理不便的缺点,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信息且一目了然。

(七)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法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基于大脑的发散性思维模式创造的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它要求从一个中心点出发,扩展出许多二级关键词,再以这些关键词为中心,扩展出更多层次的关键词,运用图文并茂和人类在记忆、阅读、思维方面的规律,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法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八)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真实或模拟的“学习性工作任务”,他们独立地寻找资料、制订具体实施计划、逐步实施并且检查和评价整个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内容。项目教学法不再是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项目引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营造了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良性竞争的范围。

四、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知识与任务的承接关系。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首先要理清教学目标与岗位能力的关系,做到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相结合,从教学过程中能找到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的清晰脉络。其次必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知识结构,即形成一种工作和任务的意识,理论和实践的整合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即课程内容要以项目来开发并需要有相应教材的支持,教学过程需要运用项目教学法来实现。

(二)明确师生角色关系。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担任行为引导、过程调控、总结评估的角色;学生负责制订计划、组织实施、成果展示;不是靠教师的严厉和分数来强迫学生学习,而是靠不断取得成就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

(三)明确行动导向教学的三个导向。具体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时要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从实验导向性、问题导向性、项目导向性等三个层面分别设计教学组织方法和教学形式。

实验导向即通过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发现问题,从中引出知识点和引导学习过程。问题导向即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从中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项目导向则是行动引导的最高境界,项目导向即以某一项目的完成为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创新思维。

总之,行动导向教学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学生手脑并用,行知结合,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同时,经济发展需要加速高技能人才培养,在职业教育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情况下,行动导向教学法适应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条件,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华.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项目化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5(4)

行动导向教学法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352-01

兴起于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因其“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方面颇有成效,近些年来逐渐受国内教育界熟悉、推崇,并开始广泛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中国知网收录的1995年到2013年1月间关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文章将近1150篇。研究行动导向教学法于2006年兴起,此后风生水起,逐年递增。到2009年初具规模,达137篇,之后更是逐年攀升。在2011年297篇的基础上,2012年达333篇。短短不到十年时间,行动导向法的运用、研究蔚然成风。大多数文章集中于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高职院校的文理各科中的应用、对行业教育的启示、对教学法理念变革的影响、意义及教师、学生在此理论下角色之转变等等课题上,很少有文章探讨该方法于高等教育中的运用。当然,这和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现状及其定位有关系。和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等教育相比,以就业为导向的中高职教育突出职业能力的训练,这种定位和现状正好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优势相契合,二者更易相辅相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需求更加多元化,更需要理论和实践两手都发展、两手都硬的综合性人才,因此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等教育体系里也大有发展潜力,应加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实践教学,笔者粗略阐述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大专职业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背景

1.学生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英语基础良莠不齐,整体水平偏差,作为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必修公共课教材的大学英语新理念综合教程(北京出版社)对于为数不少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些难度。如果固守传统高职英语教学的灌输的模式,教师在课堂长篇阔论,学生被动的接收,效果很有可能是会差强人意,学生也没有太多的实践机会,要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的可能性甚微。针对这种实际情况,部分班级运用了行动导向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比照传统教学模式下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下不同的班级的学习效果。

2、教学设置

遵照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模式,让学生、老师的分工更为明确。坚持以教师为辅,学生主的理念。作为行动的策划者、咨询方,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是主体,根据作业,在课后布置小组成员任务,收集资料,准备功课,展现小组工作成果,综合评价方式:由组员进行自评,再由其他组进行评估,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发言。

3、教学目标

这种融多种教学方法、开放性的教学方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让学生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深入知识点,沉下心思认真准备,并且在观摩其他组员的成果时,能借鉴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规避不足之处。

二、行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施

教学实施过程以学生组成小组,开展活动。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材,教学内容包括听说读写。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布置的作业范围设置在每个单元的课文、词汇、语法及课文后的应用文写作中,以每个单元为一个主题范围分配给每一个组,提前将教学内容分配给各组组长。组长综合组员情况,分配组员任务,最后以演讲的方式在课堂中展现。在每组的组内评论员自评后,临时邀请其他组的评论员就其各自表现进行综合点评。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在下面听并且在最后给予点评。活动的过程实现教、学、做、评一体,提高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之余,最终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1、第一阶段——— 分派任务

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的成员限定在7个以内,组员自己确定组长和评论员。课程共有十个单元,由每个组长集中起来确定自己组要准备的单元及顺序。由组长分派、核实每个组员的任务,各自准备功课。评论员负责跟进组员们的进展,众人在课堂上完成现场讲解后,评论员就本组成员的表现进行客观的点评。之后会任意抽查其他组的评论员进行跟进的点评,就长处和不足进行点评。

2、第二阶段———实施

指导第一组学生制定工作步骤和范围。单词领读、词汇、时态的讲解、课文语法的解析、课文后的应用文写作都应有所涉及,当然,组长可以根据组员的实际情况和人员的多寡进行一些调整,教师参与讨论中,并适时地给与建议。在展示成果时,学生可以进行板书,也可以制作PPT。其他组应参照这种步骤和范围进行准备。

3、第三阶段———展示

在教师开始讲解新单元之前先由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在自评和他组评论结束之后,教师做总结性发言。肯定学生们的表现,就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例如在板书时,应提醒学生要整洁有条理,在讲解词汇时,挑选重要的词汇进行延展,附上通俗易懂的例句等等。

三、分析与反思

和没有进行行动导向法的班级相比,这种实行发现式和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会花心思体会自己所要讲解的部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进行板书或者制作PPT方面会规避不足。现场讲解,也有助于克服怯场,锻炼表达和应变能力。为了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运用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让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以更积极的态度学习。

综上所述,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行动导向教学法自成一体,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范玲玲.基于主题实践的高职英语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J].海外英语,2012,(10)

行动导向教学法论文篇(11)

1.前言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其功能迅猛扩展,计算机的应用操作、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已成为必备的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本文就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究。

2.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

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行动导向教学是依据完成某一特定职业岗位工作活动所需的行动及行动产生和维持所必需的环境条件,以及学习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其目的侧重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其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可融入教学过程的每个环境,包括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评价方法、教学组织及教学方法。

3.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根据中职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要求教学内容选择必须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以实践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实践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素质的养成。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更能让学生在实践行动中提高知识技能,形成职业素质。以更多的“行动”来实施教学过程,以行动导向为指引,以实际岗位专业能力要求确定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内容,依据工作岗位流程设计教学过程,按照岗位要求确定考核标准,根据职业技能级别划分教学模块,确保教学内容的相对完整。

3.1 以学生为主体,在行动中全面提高职业素质

教育应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中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行动为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设计行动,参与行动,在行动中全面提升职业素质,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网络技术、软硬件维护等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作为学习实践的主体,必须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并在教师主导下不断探究,

3.2 以项目为中心,设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对理论知识和实践项目在内容上要统一规划,形成有机整体。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突出理实一体化,突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界限,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师生双方在教、学、做中做到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与抽象交错呈现,理论与实践相互交织,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3.3 以模块为形式,明确实践行动阶段整体任务

教学内容可分为基础模块和创新模块两大部分,其中基础模块侧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而创新模块则用于培养创新能力。以职业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教学模块,以做好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整个程序为主线,构建具体的“任务模块”,每个模块具有详细的实践行动任务,实践内容以应用任务为基础,实践项目则确定实践行动的整体任务,从而建立以实践任务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

3.4 以标准为准则,评价结果做到客观科学有效

评价标准是在评价中对教学进行评价的尺度和界限,客观性是评价标准具有科学性的重要依据,评价标准是评价模式的核心部分。为确保评价结果客观科学有效,为检测教学目的是否达到,学生学习目标是否达到,必须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应建立多元化评价模式,评价内容和主体的呈现多元化,评价角度的多维化,评价标准的个性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侧重评价的激励作用。

4.结语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当前国内外职业教育领域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本文对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简要介绍,并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本文就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1]韩茂源.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释义及实践解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