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0 16:15:54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论文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论文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秘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国家人事部2008年的第二季度全国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在招聘数量上,文秘专业位居第六位;在求职数量上,文秘专业位居第七位。而且在对中小企业的调查中发现,办公室文员的绝对需求量非常大。但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近年来各中职学校文秘专业的招生逐步萎缩,以我校为例,近三年文秘专业的学生由2010年的百余人缩水到2012年的七八人。很多学生认为文秘是“万金油“,专业性不强,大量学生毕业之后因无法从事本专业工作都走向了各类型的服务行业。产生这种矛盾现象说明中职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出现脱节,文秘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中职文秘教学现状分析

文秘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交叉性较强的应用专业,除责任心、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为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要求的基本素质外,学校教学强调培养学生专业理解能力、公共关系、口头表达能力、应用写作能力的重要性,而用人单位更重视毕业生的质量意识、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的优势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职业能力

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有些学生即便是掌握了书本的理论知识,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仍会束手无策,而用人单位对于学生技能的要求明显高于知识,导致中职文秘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很大差距。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突出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的内容不是传统的学科体系,而是以职业行动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行为活动为依据,综合各科的知识点和技能,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进一步拉近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的就业做好铺垫。

(2)以学生为主体,锻炼综合能力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注重对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行动导向型教学法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按照展示技术的要求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对学生的展示技术和教学内容进行鼓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个性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文秘专业学生就业适应性、更好适应市场需求。

三、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在中职文秘教学中的实施

附教案:《合理安排领导公务活动》

教学目标:掌握安排领导公务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

能熟练运用安排领导公务活动方法,严格按照原则行事培养团结协作、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安排领导公务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安排领导公务活动的主要方法;如何运用原则方法安排实际工作中的领导公务活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全班分成4小组,每组8人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分身乏术的王经理》

王经理刚结束了在广州召开的全国企业家协会的年会,原定于上午10点赶回上海公司约见新加坡客商,商谈明年合作事宜。但因航班延误9点半飞机还未起飞,公司那边却来电告知客商已提前到达,王经理深感分身乏术。

这个问题是怎么造成的呢?

(二)创设情境

万通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企业有一位徐总裁,两位分管业务生产和财务的朱副总和张副总,其中张副总因德高望重还兼任公司党委书记。

10月15日有以下活动需要我们的领导参加,请各组同学讨论如何安排,并说明理由。

1.接待《商业周刊》记者来访,上午2小时。

2.参加全市外商投资企业财务年报会议,上午半天。

3.下午中网建材公司领导一行8人来企业参观生产线。

巩固练习:那10月16日的这2个活动,我们又该怎么安排?

1.上午要参加市红字会举办的“爱心助学”活动启动仪式

2.下午市五大班子领导来企业调

学生结合合理安排领导公务活动的基本原则思考并回答问题

(三)分析感知

设计问题:具体的计划中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要与哪些部门进行协调,现场又要查看哪些布置呢?

请各小组结合《领导公务活动安排表》完成公司10月15日这天“中网建材公司领导一行8人来企业参观”活动的安排

(四)综合运用

布置任务:完成10月17日到10月18日这两天的领导公务活动安排

10月17日,公司领导走访困难职工,时间1天

10月18日,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现场会在本公司举行,时间1天

在这节课中,学生改变了以往把自己当做听众的态度,积极参与其中,小组成员互相配合,不仅理解了这节课的理论知识,而且将理论知识进行内化。

四、中职文秘教学运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主要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同时也是知识的传授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全面的观察,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2.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师生互动交流、共同探讨,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更多地传授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时,教师必须具备完成一个项目所涉及到的所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论文篇(2)

G712.4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举世瞩目,被德国人比喻为“经济腾飞的翅膀”。所谓双元,是指参加职业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二元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主要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元是企业实训场所,侧重于传授职业的实际操作技能。实施双元制教学模式,让学生解决“怎样做”和“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对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强与企业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德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课程教学法特别是行动导向教学法也具有独特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秘书实务是技工院校文秘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课程操作性和实用性非常强,而行动导向法注重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秘书实务的教学,将能够有效改变当前学校培养模式与企业脱节的问题。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溯源和内涵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溯源。所谓行动导向,是适应于劳动过程导向的学习过程,因此行动导向教学又称为实践导向教学,主要源于人们对职业人才要求的重新思考以及对教育和学习概念的重新认识,是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方案,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的实际需要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在行动导向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教师同学习者一道学习,并为学习者提供咨询、帮助,最后进行评估,其实质上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由于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于培养人的关键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所推崇。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学生用脑、心、手相结合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人,或者说是学习行动的“导演者”,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师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要求按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积极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改思想。

(三)行动导向教学采取的主要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不是单一的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几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指导思想,是由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方法所组成,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包括:项目驱动教学法、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文本引导法等。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可能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当前秘书实务教学与企业接轨面临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与实际需要相脱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宋代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提出的哲理。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秘书实务的教学目标,就是将秘书专业知识从抽象理论延伸至具体实践的过程。而现行教学过程中,部分理论授课教师由于缺乏实际秘书工作经验,不知用人单位秘书岗位需要使用哪些理论知识,常常根据自己的想象或学科逻辑体系组织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学的一些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用不上或知识陈旧,而一些实际操作如公务接待、会场布置、办公设备使用等必需的理论专业知识却没有学深学透。加上受技工院校生源质量的影响,脱离实践的理论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也就达不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造成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脱节。

(二)教学方法不适应时展的要求。近年来,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出现,给传统的办公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对秘书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秘书工作由原来以手工操作和纸笔为主的办公方式向以电脑技术为核心的办公方式转变,特别是当前流行微博、微信等传播工具的使用,对企事业单位秘书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秘书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和应用各种办公自动化设备和日常办公软件以及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办公技术,仅靠教师在课堂讲解或者演示的教学手段显然无法实现。因此,必须拥有逼真的实验室或实训室,甚至与企业合作,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定期或不定期到企业跟班学习、上岗操作,真正适应现代办公自动化的工作需要。

(三)秘书专业毕业生对自身的职业定位模糊。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秘书的职业定位己逐渐从事务型向智能型转变,从“偏重动手”向“既动手又动脑”转变,这就要求秘书专业的学生不仅掌握秘书工作技巧,也能适应社会,善于动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比如,企业的秘书要分别掌握企业管理、经济学、金融、保险、税务等方面知识,财务秘书需要掌握财务方面专业知识,人力资源秘书需要掌握人力资源专业知识等。

三、运用行动导向法推进秘书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从企业对秘书人才的需求看,必须围绕秘书岗位的关键能力,明确秘书实务课程培养目标。秘书作为上司的“左臂右膀”,随着时展的要求,其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变化,现代企业对于秘书各方面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在知识方面,一般企业要求秘书具有文秘类或管理类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熟悉文书写作、档案管理、行政事务管理、财务等相关知识,并具有一定外语基础;在技能方面,要求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设备及软件;在工作经验方面,一般要求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熟悉企业运作规则;在职业素养方面,能够与上司和谐相处,准确把握领导意图,具有较强执行力和保密意识。秘书实务作为技工院校秘书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根据企业的需求,突出秘书职业特点,结合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职业资格标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进行课程改革。围绕秘书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以秘书岗位职业环境和真实业务为载体,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进行秘书实务课程的建设,将课程按秘书核心能力分为秘书接待、沟通协调、会务服务、事务管理、文书档案管理、信息调研工作等项目,从而在教学中推进各项目课程改革,使学生掌握秘书工作的核心技能,适应当前企业对秘书工作的要求。

(二)从秘书实务的教学方法看,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明确秘书实务课程改革的思路。要运用行动导向法推进秘书实务课程教学改革,首要的前提是要明确课程改革的思路。根据秘书职业的特点,秘书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要突出“三个改变”,推进“三个转型”。突出“三个改变”,即是:改变教学内容,打破传统秘书实务课程以专业理论知识逻辑为主线的教学内容,以秘职业活动为主线,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打破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教学方式,形成学生主动构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改变教学情境,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课堂化教学环境,创设尽可能与秘书工作实际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三)从人才培养方向看,必须根据秘书职业岗位的要求,准确进行秘书职业定位。秘书作为传统职业之一,要在文字、调研、信息、督促和协调等方面发挥作用,其岗位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文电处理,包括收发文、上呈下达以及撰写会议通知、会议纪要、日常信件和报告、方案等材料。二是会议服务,主要安排商务会谈,做好会务相关工作。三是接待工作,做好接待访客,安排商务旅行,做好预订服务等工作。四是档案管理,秘书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做好文书档案的立卷归档工作,确保资料完备、检索方便,及时为领导提供服务。在现实工作中,许多秘书专业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是高级白领,是领导的参谋、助理,做的是传达领导指令、协调矛盾、检查督促的工作。至于让他们从事打字、复印、收发文件、接打电话、接待来访等琐碎工作,他们认为简直是委屈了他们。而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却是很多秘书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大事不会做,小事又不愿意干,对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没有完全掌握,导致招进来不能马上胜任工作需要,增加企业人才培养成本。因此,能否熟悉掌握秘书实务技能,是秘书称不称职的具体体现。

(四)从当前秘书毕业生的能力看,必须强化实践技能训练,培养复合型秘书人才。一是坚持校内校外“两个结合”建立实训基地。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在校内建立秘书实务的实训中心,利用学校传真机、复印机、摄像机、投影机等现有设备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同时在组织毕业生“双向选择”招聘会、文艺演出、校运会等大型活动时,适当安排秘书专业的学生参与策划方案,参与接待和会场的布置工作,帮助他们在实践动中提高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与有关企业联系,建立秘书毕业生实训基地,真正参与企业秘书实际工作。这样做,既为学校节约了培养成本,也为企业储备人才和学生今后的就业开辟了道路。二是创新“三位一体”教学方法。主要突出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计划书教学法,将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五)从师资队伍角度看,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进行秘书实务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关键。要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必须着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组织理论教师利用节假日到企业秘书岗位顶岗锻炼,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组织实习指导教师参加秘书专业理论培训班,以提高其理论水平,打造一批“双师型”师资队伍,以确保行动导向法在秘书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得到顺利推进。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171-02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加深,市场对商务英语口语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但目前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商务英语口语能力都有待提高。笔者在参考前人一些关于商务英语教学法应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希望探索出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将它应用于商务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中。新教学法“目标导向任务型教学法”是在“任务型教学法”的基础上引入“目标树图法”发展而来的。“任务型教学法”以其“做中学”的基本原理已经被证实是一种有效促进语言发展和习得的教学方法,但在应用过程中却常因为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向而使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而“目标树图法”虽以其层次分明及直观性强的特点已在管理学中广泛应用,但在语言教学应用领域却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国内学者黄丹(2009:143)认为,目标树图法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商务口语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口语能力。目前,结合使用目标树图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并使二者有机融合的教学实践研究很少涉及,更没有系统的论述。本文旨在探索教学新模式“目标导向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目标导向任务型教学法

目标树图法是20世纪60年代初,在C·W·求克曼等人提出决策树基础上,加上矩阵理论发展而来的。所谓目标树图法,就是为某一目的分出各类问题,并清理出各类问题的从属及交叉关系。因其直观性强、表达清晰而简洁、容易查漏补缺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管理学中。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由Prabhu(1987)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在此基础上,Nunan(1989)对交际任务设计模式的研究以及Willis(1996)对任务型学习框架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任务型教学的内涵。笔者在参考纽南和威莉斯任务型模式的基础上,引入目标树图法,形成创新应用型的目标导向任务型教学法新模式。

以“商务会议”这一话题为例,对比具体教学过程:在控制班采用传统3P教学法。教师就商务会议话题以演示

(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成果(production)为基本步骤,向学生讲授知识的同时,对课堂进行组织和控制。在实验班采用目标导向任务型教学法,根据课程性质,其单元培养目标为掌握在商务会议组织、准备、召集等场景下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实现此宏观单元教学目标,首先给学生布置一个宏观单元任务,即分组模拟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与会者组织商务会议,题目自拟,如讨论广告或销售等。情景模拟任务设计如下:角色A,组织者召集商务会议;角色B,与会者就会议议题提出建议;角色C,秘书速记与会者发言内容并整理会议记录(一人)。为了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教师为学生分解了各级微观教学子目标并安排了相应教学子任务,如就会场布置、会议组织程序、商务会议组织原则、会议讨论模拟情境、中外会议文化及礼仪、英文速记等教学模块,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自由演讲、口译、复述、速记等多种形式的实践练习。教师在教学子目标完成后引导学生完成宏观单元教学任务——模拟商务会议。之后,在学生分组互评的基础上实施教师评估,针对薄弱环节互换角色反复练习。课下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实训活动,如在实训室进行商务会议实训(如模拟商务话题讨论、谈判、商贸展等)。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实验班(授以目标导向任务型教学法)和控制班(授以传统3P教学法)进行对比实验分析。两个班级由同一教师授课,在实验前(2012年8月)、实验中(2013年1月)和实验后(2013年1月)进行了三次学习动机情况和商务英语口语水平调查,以确定两组学生学习动机类型和强度以及商务英语口语能力的变化。为确保测试的信度和效度,测试考官均为全国商务英语口语考官。本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科学统计,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动机问卷结果和商务英语口语学习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值检验,来分析两组学生学习动机的变化和成绩提高的显著性。

三、实验结果和讨论

(一)动机水平提高程度

经过两学期的试验,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商务英语学习动机水平上都有提高。在实验中期测试时,实验组学生的融入型动机(T=8.983,P=0.037)和工具型动机强度均显著高于控制班(T=10.059,P=0.024)。在实验结束时,实验组的工具型动机强度仍明显高于对照组(T=4.03,P=0.038),而融入型动机强度则更为显著地高于对照组(T=10.45,P=0.002)。

(二)学习成绩讨论

在实验前,两组同学商务英语口语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0.929,P=0.556);实验中期,实验班成绩略高于对照组,但仍不呈显著性(T=2.724,P=0.27);实验后期,实验班口语成绩显著高于控制班(T=8.65,P=0.003)。

这表明:第一,目标导向任务型教学法在实施前期对学生工具型动机提高最快,随着时间推移,部分工具型动机弱化并转化为融入型学习动机。第二,两种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都有积极影响,其中融入型学习动机能维持该课程学习长久的学习效果。这个结论也证实了应用语言学家Ellis得出的结论,即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对于语言学习成功都是非常重要的,而融入型动机能维持第二外语学习的持久成功(Ellis 1994)。

【参考文献】

[1]Ellis,M.& Johnson,C.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Gardner,R.C.& W.E.Lambert.Motivational variabl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959,3:24-44

[3]Locke,E.A.,&Latham,G.P.A Theory of Goal Setting and Task Performance.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1990.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论文篇(4)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Berufsbildenden Schule),被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它是以在企业培训为主,与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相结合。其中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最被广泛推广,它使职业教育进入一种新的概念与模式下运作,对世界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学计划》所决定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的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目标、计划、实施、评价。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反映和体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运用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念和模式,结合中专职业模块的课程要求,笔者以外研社《饭店英语》一书,前厅服务一章中的客房预订任务为例子,进行了如下的课堂教学实践。

下面介绍案例“客房预定”行动型导向法的教学课堂案例操作步骤

(一)行动导向法之确定目标

目标是行动导向教学法顺利进行的指挥棒。根据本部分的内容,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现状和需要,确定本课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能用英语熟练地受理客人的当面预定、电话预定及团体预定的职业技能,

学生的任务是通过头脑风暴得出针对不同的情况正确熟练帮客人办理客房预订手续。

①明确客房预订通常有哪几种情况。

②明确每种情况下具体包含哪些步骤。

③明确每步骤具体形式是什么。

④从用词、造句、时态、语态等方面分析登记入住的语言表达。

(二)行动导向法之计划阶段

各组讨论确定如何介绍主题并展示任务。学生们有的用一段视频展示一星级酒店的前台及员工处理客人客房预订的工作情形;有的学生采用头脑风暴归纳出预定的三种情况:电话预订,当面预定,团体预定,然后开始分类别进行准备。

然后各组在听老师播放一段录音。帮助学生了解当面预定的对话内容,在这部分,学生可完成模仿语音语调的任务,对完成客房预订使用的英语初步认识。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补充新的为完成客房预订所需要的词汇及表达。

(三)行动导向法之实施阶段

这是一个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引下,学生主动探究摸索,独立自主寻求问题、发现问题、逐渐尝试完成任务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按照小组讨论——各组汇报——教师总结的模式,分两个层次进行。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以组为单位围绕第一个小任务——当面的客房预订,讨论办理客房预订的常见的词句,和相关步骤。学生讨论出来的结果可能不完整,不过教师以鼓励为主,不要急于补充内容。结合书本的提示,学生还是能找出大部分的重要的词汇和相关表达方式。语言方面如 book a room, make a reservation of , single room, double room , available, check if etc.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分工进行角色表演的准备。一人执笔,二人口述,二人表演。要求各小组做好文字资料和表演的准备工作,并告知以评价标准。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对讲台进行了一番布置,摆上电话,标志牌,鲜花,客人的行李包等,模拟前台创造一个相对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分组进行表演。

(四)行动导向法之评价阶段

互评: 让其他每组推选出来的评委根据教师提供的评分标准,给上台表演的同学打分,分数最高组获“五星级酒店”的称呼。

自评:让学生就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自评。

a.概括出当面预定的基本程序

b.找出当面预定的关键要点

c.学习关键词汇的意义及用法

d.学习重要句型和规范的表达方式

e.解释相关的语法点,如将来时的用法

f.做练习

教学反思及结语

本文对行动导向法在中职饭店口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在对有关理论和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口语教学实施行动导向法的实施个案,并把行动导向法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行动导向课堂中,教师是任务的设计者和管理者,怎样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设计出既让他们感兴趣又要体现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任务型教学活动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所以,身为教师,我们日益感到加强校企融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在学习德国双元制时,真正做到洋为中用。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论文篇(5)

近代社会的发展促使各行各业的劳动关系组织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其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疗护理作为社会最为基本的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服务理念和要求水准的提升也使得护理教学实践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种行业性的时展要求促使一种更加适应社会、技术发展的教学模式的出现成为可能,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是上世纪90年代末被德国相关学者提出,后体现出其巨大的优越性而被广泛关注和进一步发展。

1.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

1.1行动导向型教学。行动导向型教学法也称为实践导向或者活动导向,其称谓有多种,它是当代社会上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理念,是世界高职教学模式的领跑者,近年来在国内也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发展应用普及。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整体素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有效的作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在实践中对专业产生兴趣,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他更加的强调脑、心、手同时参与的学习状态方法。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方法的过程可以分为信息手集阶段,制定学习计划阶段,决定阶段,实践阶段,检验阶段和测评阶段。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地位,这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解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动手应用。

1.2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特点。行动导向型教学的教学方法手段较为丰富,改变了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弊端,这是一种先进的全新教学体系。在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中教师以组织者、协调者的身份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完成各自的教学和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问题,并通过自身的查阅资料,实践去摸索解决问题,通过这种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将职业技能知识充分转变成自身的技能,能够更加透彻的看待问题和高效的解决问题。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是一个多方面能力培养的过程,包括专业技能能力,方法手段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个人素质能力等。知识的掌握吸收一方面是由学习理论知识而掌握,另一部分是通过实践去掌握。实践往往是理论知识的前提和检验的标准,因此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应当重视实践的应用。在护理专业的学习教学活动中,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以护理职业活动作为教学的学习情景模式,学生参与到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任务的实施、检查和评价等环节,并对实践中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用过实践行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思维活动。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针对不同的职业,同一职业的不同教学内容都有着一定的差别,他能够体现出教学对象的特点。同时他本身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在教育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教育的目的在于适应社会目前的职业需求。

2.行动导向型教学在护生护理学习中的作用体现

护理生护理核心胜任力是行动导向型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职业性护理课程内容繁多理论课程枯燥,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性。传统上的护理教学常采用教师灌输型理论知识的讲解,之后单独进行实践性的护理环节实习。这种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分开,会导致在学习理论知识时缺乏实践而对知识理解不透彻,无法完全掌握。而在实践环节脱离于理论环节使得不能够达到真正的实践目的。这种理论、实践相分开的的教学也使得学生学生对护理知识学习缺乏兴趣,不能够提高学习效率,甚至导致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这都不能满足现代护理胜任能力的要求。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对象,教师创立仿真的职业实践环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进行讲解,在理论讲解下进行实践,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直观教学,以多媒体方式对护理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之后在实验室进行仪器操作,这种最接近实际护理环境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此外学生应当学会从患者的病理表征进行灵活性的护理行为。导向型教学要求在行动中进行教学,护生护理专业性较强,教材课本较多,教师应当认真研究分析教材的特点,将较为抽象的理论护理知识通过细致的讲解或者通过实践的教学让学生在过程中体会理论知识。护生护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充分的站在病人的角度去进行相关的护理工作,医患转换角色可以是护理学生从患者的角度去考虑分析问题,进行采取一系列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的护理行为。

结束语: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专业性人才,而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对基本医疗护理水平的要求的不断提高,相关制度规范不断完善,使得对护生护理核心胜任力的要求逐步提高,职业院校在对护理生的培养方式上面临着迫切的改变,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来社会时展的产物,将行动导向教学方式引入护生护理核心胜任力的教育教学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生的专业技能。通过实践的观察和论证这种教学方式是十分可行的。

参考文献: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 G642 [中图分类号]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4-175-02

内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是各临床学科的基础,而且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内容上涉及到大量的基础医学、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内容较多,涉及面广,逻辑性强。传统教学法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我们在内科学临床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了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4级临床专业本科学生共30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52人,对照组150人。

1.2方法

1.2.1授课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以老师讲授为主。实验组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进行教学,具体如下:(1)课前提出相关问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任务,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选择典型的临床病例,教师提前将问题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过程。(2)课堂教学。课堂上教师简明扼要分析病例并列出讨论内容,学生分小组开展讨论,每人就自己课前查找的预案各抒己见,教师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指导,确保讨论紧紧围绕主题开展。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对不足之处启发学生进一步补充,引导学生将临床病例和教学内容紧密融合。

1.2.2考核方法(1)考核分为操作技能考核和理论测试考核两部分,两项考核满分均为100分。(2)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认知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共10项,每项满分10分,学生回答肯定或否定,在学习结束后统一发放,由学生独立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302份,回收有效问卷302 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χ±s)表示,采用t 检验。

2 结果

2.1考核结果

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学生在临床操作技能和理论测试中的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两组学生操作技能和理论测试考核成绩对比,见表1。

2.2调查问卷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职业道德等方面与传统教学组存在显著差异,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见表2。

3讨论

德国教育界于20世纪80年代起开展了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讨论,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学计划》决定应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教学法,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我们在内科教学中应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不仅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也适应了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方法,更代表一种教育教学理念[2]。它还涉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等一系列的教学过程的开展,以及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定位等。我们应用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主要有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病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具有明显的教学活动和优势,它的生命力就在于实现四个转变[3],即实现以知识为本向以能力为本的转变,由单向灌输向双向合作教学转变,由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由学生单一听讲向手脑并用转变。这些转变为我们的创新教学改革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所体现的先进理念,展示了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趋势,是提高医学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4]。具有以下作用:(1)促进医学生全过程参与。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行为引导型教学法通过创造某种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施展个性能力的机会和舞台,并倡导学生参与教和学的全过程。这种教和学通常是围绕某一问题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2)利于医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并在团队学习中发挥每个人的主体作用。(3)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率。行为引导型教学针对性强,教学效率高。教学是以学习任务为载体,采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4)养成医学生的行为习惯。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的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收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学习计划、学习质量评估的过程,其各个环节都是完整的行为导向模式,有利于养成行为习惯。

通过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对比,我们发现在内科学教学中使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后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理论测试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并且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提高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医学生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可以在其它医学课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严家宝.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探索[J]. 机械职业教育,2002(9):20 -21.

[2] 袁咏平. “以行动为导向”课程整合的实现与创新[J]. 职业圈,2007,7(21):107-108.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论文篇(7)

二、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不同的课程特点不同,因此实施问题导向式教学不能完全一个模式。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进行问题导向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要点问题。

(一)问题创设

问题导向式教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问题的质量。如果问题的质量较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不仅能够顺利地引出所要讲授的内容,而且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如果问题的质量较差,不仅达不到预期目标,甚至成为画蛇添足的败笔。针对政治经济学的课程特点,本文认为应该突出理论争论方面的问题创设。这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是失业、经济危机、两极分化等复杂的经济问题,关于这些问题的理论研究很多,各经济学派的解释千差万别,如果在争论中创设问题可以彰显政治经济学的独特魅力;二是政治经济学应用的是规范分析方法,回答的是应该怎样的问题,如果不介绍其他的理论解释,从教材中来,到教材中去,有说教嫌疑,让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产生质疑。如果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其他主要经济学派的解释,并在此基础上介绍政治经学的解释,学生不仅会从比较的角度理解政治经济学,而且会减少学生对政治经济学规范分析和价值判断的抵触。

(二)问题包装

问题包装是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又一重要环节,如果问题太直白或太枯燥,很难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也就很难取得预期效果。那么如何进行问题包装呢?就政治经济学而言,本文认为应该突出理论背景方面的包装。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首先,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讲授的很多内容涉及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而古典政治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产生的标志,一个学科从无到有显然有很多理论背景可讲,因此问题包装的素材取之不尽。其次,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所讲授的内容主要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同样从未发生过,改革每前进一步学者们都进行了激烈的理论争论,因此从理论产生背景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包装可以取得引人入胜的效果。比如,在讲授劳动价值论时,我们就可以借助该理论的产生背景对“为什么1件上衣等于2把斧头”的问题进行包装。通过经济史的学习我们知道,最初学者认为,1件上衣之所以与2把斧头相交换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但经过争论学者们发现,供求关系只能解释交换价值的变化,却不能解释最原始的交换价值。于是,有的学者提出了使用价值决定论。也就是说,1件上衣之所以等于2把斧头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看法。比如亚里士多德从理论抽象的角度指出“:没有等同性就不能相交换,没有可同约性就不能等同”,由于使用价值不具有可通约性,因此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亚当•斯密则从现实角度对使用价值决定交换价值的观点进行了批判,他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了,然而它不能购买任何东西,也不能交换任何东西。相反,钻石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但它却往往可以交换到许许多多的其他商品。”通过上述包装,1件上衣为什么等于2把斧头的问题就变得特别耐人寻味,学生有强烈的愿望想知道答案,此时讲授劳动价值论往往事半功倍。

(三)模式选择

根据学生参与程度的不同问题导向式教学可分为“学生主动型”问题导向式教学和“学生刺激型”问题导向式教学。“学生主动型”问题导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以自主学习的形式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刺激型”问题导向式教学以教师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教师自问自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刺激学生学习兴趣。问题导向式教学的两种模式优缺点各异。“学生主动型”问题导向式教学的缺点是要求学生有更高的参与热情并且占用的教学时间较多,优点就是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刺激型”问题导向式教学正相反,它对学生的参与热情要求不高,占用的教学时间也不多,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不足。本文认为,在政治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刺激型”问题导向式教学为主,理由主要有三点:首先,政治经济学的课时不足以支持“学生自主型”问题导向式教学。目前各大院校政治经济学的授课学时一般都被压缩了,完成教学任务已经非常紧张,没有更多学时开展“学生自主型”问题导向式教学。其次,政治经济学的授课对象是新生,他们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查阅资料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实施“学生自主型”问题导向式教学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最后,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向式教学其目的主要是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因此“学生刺激型”问题导向式教学更适合。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论文篇(8)

一、实行研究型教学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必然趋势

1.实行研究型教学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最重要的是创设和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条件和环境。美国原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说,最令哈佛大学骄傲的,不是培养了6个总统,培养了36个诺贝尔获得者,而是为每个学生提供的良好的、充分的发展环境。积极创设和营造有利于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条件和环境就必然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教育内容、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发生革命性转变,实行与创新性教育相适应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2,实行研究型教学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2002年7月,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在北京参加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时指出,国内大学学生教育培养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他们往往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学生应付考试的本领不错,但写起论文来往往不如人家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在这里,潘校长所讲的教学模式就是目前我们不少高校在教学实践中仍然采用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具有能够传授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便于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成本低和可批量实施的优点,但这种模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由于过分倚重于教师的作用,因而,普遍存在着重理论体系阐述,轻现实问题研究;重理论知识传播,轻学生能力培养;重教师的单向教育,轻师生的双向交流沟通等问题。其教学效果也由于学生对教学过程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大受影响,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学生记得手酸”,“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这种尴尬教学现状,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实行适合时展要求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3,实行研究型教学也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教教相长、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必然要求

当代大学生思想敏锐,求知欲强,关心社会,对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对于这样的教学对象,即使是权威的专家和教授,也不可能对所有理论和实践问题都给出令所有学生都满意的回答。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组织、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引导他们去发现和探索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动手、动脑培养他们实践和创新能力,而且也可以使学生体验到“研究生”的生活,并通过“研究”使他们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得到夯实,发现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更好地锻炼,从而促进教教相长、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4.实行研究型教学也符合高校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心理发展的特征

高校学生,一方面,正处于从青年向成年期过渡的转折时期,生理机能、心理智能趋向成熟,自我意识增强,个性品格逐渐形成;另一方面,学习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学习方式的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以自学为主以及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这些特点使得高校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新思想,不迷信权威,敢于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而研究型教学正好能够满足大学生的上述学习和tl,理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其特点

1.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指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的,以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为目的、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研究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开展教学的教学模式。就一般程序而言,这种教学模式包括以下五个步骤: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根据自己的学识、经验、兴趣和爱好确定选题;二是选题确定后,学生通过图书馆、资料室和互联网等各种途径查阅、搜集资料,自主开展研究,撰写研究论文;三是论文完成后,学生们首先在学术小组内开展研讨,对研究成果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四是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全班范围内进一步展开研讨,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五是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要进行全面评价,还要介绍和补充相关知识和信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有的学者也把这一教学模式称为研讨式五步教学法。

2.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1)在教学目标上,研究性教学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更要“授之以渔”。

(2)在师生关系上,研究型教学过程由“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师生的关系由“主动一被动”的单向关系变成了“主动一主动”的双向关系。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是通过自主学习、研究和师生的共同探讨实现的。

(3)在教学内容上,研究型教学立足于具体问题的研究与解决,除了教材和教师能够提供一部分现成的内容外,绝大多数内容要靠学生自己在各种社会资源中寻找。

(4)在教学形式上,教学形式由教师和学生协商决定,或讲授,或自学,或实践调查;或撰写研究论文,或撰写调查报告既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结合起来进行,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5)在教学过程和结果方面,研究型教学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主动地接触社会生活实际,关心社会、关心他人,从而树立正确世界观、培养起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加强能力的培养是各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中外许多一流大学围绕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实施研究型教学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研究型教学一国外一流大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

在国外,象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以及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都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关键之一是要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学习,促使他们能力的不断提高。

以美国高校为例,虽然美国高校83%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渗透着研究型教学的方法。

(1)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美国学者普遍认为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时,能学到更多东西,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为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在美国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中非常盛行。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的讨论课是美国高校教学的基本课程之一。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研活动。美国的许多高校不仅把“科学研究方法”当作大学低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来开设,而且从学生一入学起,就让他们在教师指导下从事一些科研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科研训练。即使是教师为学生布置的课外作业,也是煞费苦心地使作业题目具有研究探索的价值,极力反对学生在做作业时照抄照搬某书某人的观点,强调学生在大量翻阅参考资料、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为此,美国许多高等学校都为大学生从事科研创造有利的条件,如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科研经费,让学生免费使用学校的计算机系统,实验室每天24小时向学生开放等。

由于美国许多高校能够将研究型教学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因而美国高等学校大学生的能力水平普遍较高,这在国际上也是被普遍承认的。

2.研究型教学——国内一流大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推出“211工程”建设以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一些重点大学都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大学的目标,并且在教育改革方面都形成了很多新的思路,找到了很多创新性的方法。特别是在加速实现从单向知识传授的传统型教学向关注创新性教育的研究型教学的转变方面已取得共识。在推动教学改革,实施研究型教学方面,清华大学起步最早,认识也最为深刻。

清华大学新时期的办学理念就是通过“创新性教育”、“研究型教学”,为社会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清华大学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要由传统的“注入式知识教育”转变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研究式素质教育”;授课方式要由“连续型细节式授课”转变为“跳跃型平台式授课”;教学形式要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多形式的互动交流”;教学氛围要有浓烈的研究气氛。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开展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建立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

在具体操作上,清华大学选择了200多门课程开展研究型讨论式教学;在课程考核方面,全面推广小组研究、课题论文、口试答辩、开卷考试等方式;创造性地建立了“数码印刷工作室网站”,使师生交互式的网络教学得到快速发展;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清华大学于1996年就开始实施了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即SRT计划。在这一计划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项目,“以我为主”,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分析论证、制定方案、设计或实验、分析总结等方面的独立能力训练。除此之外,清华大学的各种学科竞赛也是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有效载体。清华大学在实施“寓学于研”的研究型教学改革实践中,已逐渐形成了一套有利于启迪学生理解力、判断力、洞察力、想象力和应变能力的教育新机制。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与操作流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借鉴国内外一流高校研究型教学实践和探索的经验基础上,努力构建能够适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实际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新的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教学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是:(1)主体性原则。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自主地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使其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

(2)开放型原则。研究型教学就其内容来说,是开放的。进行研究型教学首先要突破教材的束缚和课堂教学的封闭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因特网采集最新的信息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从课堂向课外延伸。

(3)研究性原则。研究型教学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主动探究和亲身体验以及基于真实任务进行的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教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主动地去科学研究,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的过程。

(4)过程性原则。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获取新知,并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起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5)创新性原则。开展研究型教学,通过研究、解决问题获取新知,开展创新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流程设计

在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条件下,为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能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得体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1)准备环节:学会自学。开展“研究型”教学,必然要大大减少教师课堂教学时间,这就必然要求学生在课前,要通过自学教材和适当借阅一定量的参考资料,对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做到基本的掌握和理解。为保证学生的自学效果,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善于使学生保持高昂而持久的自学热情和兴趣,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制定具体的自学计划。内容包括:①自学内容要达到的识记目标;②相关知识的收集整理;③提出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能力目标;④提供相关的参考或工具类书籍。同时,还必须以相应的评价机制来督促和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推动其自学过程的有序和高效。

(2)主导环节:教师的课堂设计。这一环节要求教师能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周密设计和有效调控,以保证教学过程的高效、有序。教师的课堂设计,主要包括:①研究课题的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理论性、政策性强的特点,以及学生对学科所要求的相关知识的匮乏,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课题的选择,既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又要对基础性的、典型的和重点的知识问题有所侧重。②疑难解析。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十分广泛,而学生所掌握的相关知识、材料的限制和社会经历等又很缺乏,因此,学生不可避免在自学、研究过程中对许多概念、理论理解不深或理解模糊,这必然会直接影响着“研究过程”的展开和深入。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有限的课堂时间及时进行疑难解析,帮助学生搬掉“拦路虎”。③创设课堂研究氛围,控制节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课堂的研究气氛,适当介绍一些不同角度问题研究的新观点,打破学生思维定势,使学生能够在不受拘束的环境下,积极思考,获取新知。当然,教师也要善于控制教学进行的节奏。

(3)中心环节:学生的主体探讨。学生自主地对研究课题进行分析、探讨,阅读相关的知识信息,运用基本的研究方法,开展主体研究,是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核心。

一是课题材料的阅读。课题研究材料的阅读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前提。一般来说,材料越丰富,学生研究的余地越大,但考虑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限制性因素,课题材料的阅读应注重教材所提供的资料,使问题的研究更有针对性。二是观点的论证。学生们通过材料阅读~归纳概括~比较分析一理论推演一形成基本的观点。这不仅大大加深了他们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有利于他们在尝试运用各种基本研究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基本的方法转化为能力。三是问题讨论。在课堂上,学生们将各自的研究成果拿出来,展开讨论。这既可以使他们在讨论中更全面地把握基本知识,加深他们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会使学生兴趣激增,大脑思维空前活跃,有利于新的问题、新观点产生,从而实现教材知识外的“增殖”。

(4)反馈环节:建立研究型教学评估机制。评估是检查教学质量的基本形式,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研究型教学中得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需要有一个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评估机制来加以评价。对研究型教学质量的评估检查由两方面构成:一是要建立由专家、领导、学生、专业教师、授课教师相结合的“五维评估”体系,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估;--是要改变课程考试“一支笔”(笔试)的“唯一”方式,全面推广课题论文、口试答辩、开卷、操作性考核等考核方式,重点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考核评估考核的实施既要客观、公正,也要具有灵活性。

3.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1)研究型教学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必须树立起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念。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且还包括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现代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途径交给学生。其次,要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要胜任对研究型教学的有效指导,必须具有丰富、多元的知识结构。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依照一成不变的教材一般化地“完成”教学任务,而要通过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途径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使中能够处于学科的前沿。再次,要具有相当的科研素质。课程讲授内容的精选、开放式与综合型问题的设计、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文献调研和科学研究、把握学科基础与发展的联系等,都要求教师具有相当的科研素质。只有具备了相当科研功底的课程教师才有可能自觉地把创新意识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也才有能力营造出研究性教学、创新性思维的氛围。因此,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必须有一支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作支撑。

(2)研究型教学必须实现“两个转变”即教学内容由封闭到开放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由传授型向研究型的转变。由于教材内容相对于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来说,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尊重统一教材基本精神和要求的前提下,应主动剔除过时的内容和在实践中发现的错误,及时引进、补充新理论、新知识、新信息等新的教学内容,把封闭的教材变为开放的教材,把积淀凝固的“知识库”变为富于生命力的“知识流”。同时,教学方式也要根据研究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特点,实现由传授型向研究型的转变。

(3)实现系统教学与专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将系统教学与专题研究结合起来,既要照顾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又要对学生关注的问题、现实性较强的问题以及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研讨。一般来说,教师对所要讲授的内容应该先做一简单而系统的综述,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介绍,然后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在对教材内容做到基本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上开展专题研究。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参考书目和文献,利用图书馆、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收集,独立写出专题报告,最后课上答辩或讨论,并由教师做出点评。

五、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几点理性思考

1.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前提

任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忽视都会犯舍本逐末的错误。“空中楼阁式”的研究是不可取得。

2.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长期来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因此,开展研究型教学,需要教师善于同学生们进行沟通,逐步引导、培养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浓厚兴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走向“主动”的学习和研究。

3。注意“量”和“度”的把握

研究目标确定要有针对性,对重点、热点知识,学术界有一定争议的疑点知识开展研究,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准备过程都要充分,并且要保证研究要有一定的深度。

4.教师是研究的“主导”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论文篇(9)

一、实行研究型教学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必然趋势

1.实行研究型教学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最重要的是创设和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条件和环境。美国原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说,最令哈佛大学骄傲的,不是培养了6个总统,培养了36个诺贝尔获得者,而是为每个学生提供的良好的、充分的发展环境。积极创设和营造有利于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条件和环境就必然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教育内容、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发生革命性转变,实行与创新性教育相适应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2,实行研究型教学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2002年7月,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在北京参加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时指出,国内大学学生教育培养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他们往往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学生应付考试的本领不错,但写起论文来往往不如人家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在这里,潘校长所讲的教学模式就是目前我们不少高校在教学实践中仍然采用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具有能够传授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便于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成本低和可批量实施的优点,但这种模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由于过分倚重于教师的作用,因而,普遍存在着重理论体系阐述,轻现实问题研究;重理论知识传播,轻学生能力培养;重教师的单向教育,轻师生的双向交流沟通等问题。其教学效果也由于学生对教学过程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大受影响,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学生记得手酸”,“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这种尴尬教学现状,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实行适合时展要求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3,实行研究型教学也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教教相长、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必然要求

当代大学生思想敏锐,求知欲强,关心社会,对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对于这样的教学对象,即使是权威的专家和教授,也不可能对所有理论和实践问题都给出令所有学生都满意的回答。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组织、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引导他们去发现和探索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动手、动脑培养他们实践和创新能力,而且也可以使学生体验到“研究生”的生活,并通过“研究”使他们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得到夯实,发现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更好地锻炼,从而促进教教相长、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4.实行研究型教学也符合高校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心理发展的特征

高校学生,一方面,正处于从青年向成年期过渡的转折时期,生理机能、心理智能趋向成熟,自我意识增强,个性品格逐渐形成;另一方面,学习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学习方式的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以自学为主以及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这些特点使得高校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新思想,不迷信权威,敢于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而研究型教学正好能够满足大学生的上述学习和tl,理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其特点

1.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指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的,以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为目的、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研究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开展教学的教学模式。就一般程序而言,这种教学模式包括以下五个步骤: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根据自己的学识、经验、兴趣和爱好确定选题;二是选题确定后,学生通过图书馆、资料室和互联网等各种途径查阅、搜集资料,自主开展研究,撰写研究论文;三是论文完成后,学生们首先在学术小组内开展研讨,对研究成果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四是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全班范围内进一步展开研讨,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五是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要进行全面评价,还要介绍和补充相关知识和信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有的学者也把这一教学模式称为研讨式五步教学法。

2.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1)在教学目标上,研究性教学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更要“授之以渔”。

(2)在师生关系上,研究型教学过程由“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师生的关系由“主动一被动”的单向关系变成了“主动一主动”的双向关系。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是通过自主学习、研究和师生的共同探讨实现的。

(3)在教学内容上,研究型教学立足于具体问题的研究与解决,除了教材和教师能够提供一部分现成的内容外,绝大多数内容要靠学生自己在各种社会资源中寻找。

(4)在教学形式上,教学形式由教师和学生协商决定,或讲授,或自学,或实践调查;或撰写研究论文,或撰写调查报告既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结合起来进行,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5)在教学过程和结果方面,研究型教学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主动地接触社会生活实际,关心社会、关心他人,从而树立正确世界观、培养起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加强能力的培养是各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中外许多一流大学围绕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实施研究型教学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研究型教学一国外一流大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

在国外,象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以及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都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关键之一是要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学习,促使他们能力的不断提高。

以美国高校为例,虽然美国高校83%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渗透着研究型教学的方法。

(1)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美国学者普遍认为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时,能学到更多东西,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为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在美国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中非常盛行。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的讨论课是美国高校教学的基本课程之一。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研活动。美国的许多高校不仅把“科学研究方法”当作大学低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来开设,而且从学生一入学起,就让他们在教师指导下从事一些科研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科研训练。即使是教师为学生布置的课外作业,也是煞费苦心地使作业题目具有研究探索的价值,极力反对学生在做作业时照抄照搬某书某人的观点,强调学生在大量翻阅参考资料、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为此,美国许多高等学校都为大学生从事科研创造有利的条件,如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科研经费,让学生免费使用学校的计算机系统,实验室每天24小时向学生开放等。

由于美国许多高校能够将研究型教学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因而美国高等学校大学生的能力水平普遍较高,这在国际上也是被普遍承认的。

2.研究型教学——国内一流大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推出“211工程”建设以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一些重点大学都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大学的目标,并且在教育改革方面都形成了很多新的思路,找到了很多创新性的方法。特别是在加速实现从单向知识传授的传统型教学向关注创新性教育的研究型教学的转变方面已取得共识。在推动教学改革,实施研究型教学方面,清华大学起步最早,认识也最为深刻。

清华大学新时期的办学理念就是通过“创新性教育”、“研究型教学”,为社会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清华大学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要由传统的“注入式知识教育”转变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研究式素质教育”;授课方式要由“连续型细节式授课”转变为“跳跃型平台式授课”;教学形式要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多形式的互动交流”;教学氛围要有浓烈的研究气氛。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开展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建立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

在具体操作上,清华大学选择了200多门课程开展研究型讨论式教学;在课程考核方面,全面推广小组研究、课题论文、口试答辩、开卷考试等方式;创造性地建立了“数码印刷工作室网站”,使师生交互式的网络教学得到快速发展;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清华大学于1996年就开始实施了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即srt计划。在这一计划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项目,“以我为主”,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分析论证、制定方案、设计或实验、分析总结等方面的独立能力训练。除此之外,清华大学的各种学科竞赛也是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有效载体。清华大学在实施“寓学于研”的研究型教学改革实践中,已逐渐形成了一套有利于启迪学生理解力、判断力、洞察力、想象力和应变能力的教育新机制。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与操作流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借鉴国内外一流高校研究型教学实践和探索的经验基础上,努力构建能够适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实际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新的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教学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是:(1)主体性原则。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自主地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使其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

(2)开放型原则。研究型教学就其内容来说,是开放的。进行研究型教学首先要突破教材的束缚和课堂教学的封闭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因特网采集最新的信息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从课堂向课外延伸。

(3)研究性原则。研究型教学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主动探究和亲身体验以及基于真实任务进行的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教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主动地去科学研究,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的过程。

(4)过程性原则。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获取新知,并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起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5)创新性原则。开展研究型教学,通过研究、解决问题获取新知,开展创新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流程设计

在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条件下,为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能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得体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1)准备环节:学会自学。开展“研究型”教学,必然要大大减少教师课堂教学时间,这就必然要求学生在课前,要通过自学教材和适当借阅一定量的参考资料,对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做到基本的掌握和理解。为保证学生的自学效果,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善于使学生保持高昂而持久的自学热情和兴趣,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制定具体的自学计划。内容包括:①自学内容要达到的识记目标;②相关知识的收集整理;③提出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能力目标;④提供相关的参考或工具类书籍。同时,还必须以相应的评价机制来督促和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推动其自学过程的有序和高效。

(2)主导环节:教师的课堂设计。这一环节要求教师能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周密设计和有效调控,以保证教学过程的高效、有序。教师的课堂设计,主要包括:①研究课题的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理论性、政策性强的特点,以及学生对学科所要求的相关知识的匮乏,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课题的选择,既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又要对基础性的、典型的和重点的知识问题有所侧重。②疑难解析。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十分广泛,而学生所掌握的相关知识、材料的限制和社会经历等又很缺乏,因此,学生不可避免在自学、研究过程中对许多概念、理论理解不深或理解模糊,这必然会直接影响着“研究过程”的展开和深入。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有限的课堂时间及时进行疑难解析,帮助学生搬掉“拦路虎”。③创设课堂研究氛围,控制节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课堂的研究气氛,适当介绍一些不同角度问题研究的新观点,打破学生思维定势,使学生能够在不受拘束的环境下,积极思考,获取新知。当然,教师也要善于控制教学进行的节奏。

(3)中心环节:学生的主体探讨。学生自主地对研究课题进行分析、探讨,阅读相关的知识信息,运用基本的研究方法,开展主体研究,是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核心。

一是课题材料的阅读。课题研究材料的阅读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前提。一般来说,材料越丰富,学生研究的余地越大,但考虑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限制性因素,课题材料的阅读应注重教材所提供的资料,使问题的研究更有针对性。二是观点的论证。学生们通过材料阅读~归纳概括~比较分析一理论推演一形成基本的观点。这不仅大大加深了他们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有利于他们在尝试运用各种基本研究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基本的方法转化为能力。三是问题讨论。在课堂上,学生们将各自的研究成果拿出来,展开讨论。这既可以使他们在讨论中更全面地把握基本知识,加深他们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会使学生兴趣激增,大脑思维空前活跃,有利于新的问题、新观点产生,从而实现教材知识外的“增殖”。

(4)反馈环节:建立研究型教学评估机制。评估是检查教学质量的基本形式,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研究型教学中得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需要有一个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评估机制来加以评价。对研究型教学质量的评估检查由两方面构成:一是要建立由专家、领导、学生、专业教师、授课教师相结合的“五维评估”体系,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估;--是要改变课程考试“一支笔”(笔试)的“唯一”方式,全面推广课题论文、口试答辩、开卷、操作性考核等考核方式,重点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考核评估考核的实施既要客观、公正,也要具有灵活性。

3.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1)研究型教学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必须树立起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念。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且还包括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现代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途径交给学生。其次,要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要胜任对研究型教学的有效指导,必须具有丰富、多元的知识结构。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依照一成不变的教材一般化地“完成”教学任务,而要通过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途径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使中能够处于学科的前沿。再次,要具有相当的科研素质。课程讲授内容的精选、开放式与综合型问题的设计、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文献调研和科学研究、把握学科基础与发展的联系等,都要求教师具有相当的科研素质。只有具备了相当科研功底的课程教师才有可能自觉地把创新意识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也才有能力营造出研究性教学、创新性思维的氛围。因此,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必须有一支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作支撑。

(2)研究型教学必须实现“两个转变”即教学内容由封闭到开放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由传授型向研究型的转变。由于教材内容相对于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来说,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尊重材基本精神和要求的前提下,应主动剔除过时的内容和在实践中发现的错误,及时引进、补充新理论、新知识、新信息等新的教学内容,把封闭的教材变为开放的教材,把积淀凝固的“知识库”变为富于生命力的“知识流”。同时,教学方式也要根据研究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特点,实现由传授型向研究型的转变。

(3)实现系统教学与专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将系统教学与专题研究结合起来,既要照顾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又要对学生关注的问题、现实性较强的问题以及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研讨。一般来说,教师对所要讲授的内容应该先做一简单而系统的综述,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介绍,然后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在对教材内容做到基本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上开展专题研究。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参考书目和文献,利用图书馆、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收集,独立写出专题报告,最后课上答辩或讨论,并由教师做出点评。

五、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几点理性思考

1.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前提

任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忽视都会犯舍本逐末的错误。“空中楼阁式”的研究是不可取得。

2.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长期来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因此,开展研究型教学,需要教师善于同学生们进行沟通,逐步引导、培养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浓厚兴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走向“主动”的学习和研究。

3。注意“量”和“度”的把握

研究目标确定要有针对性,对重点、热点知识,学术界有一定争议的疑点知识开展研究,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准备过程都要充分,并且要保证研究要有一定的深度。

4.教师是研究的“主导”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048

1 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其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它倡导通过行动来学习和为了行动而学习。(韩茂源,2011)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和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管理者、组织者、监督者和协调者,并且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顺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基本技能,对专业知识进行掌握,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知识、能力及经验体系。

2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第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传统高职英语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收,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行动为导向的英语学习,学生是语言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语言活动、如扮演职场人物用英语接待客户、向外宾推销产品、拟写活动方案等。在职业行动过程中学习语言,凸显语言学习的趣味性。第二,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任务为依托,学生应用英语完成职业活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第三,注重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高职学生学习更容易受同伴影响,同伴的肯定与鼓励可以让学习过程充满动力,学生在合作中相互配合、协助,共同提高。

3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高职英语教学可采用模拟仿真教学法、项目引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

3.1 模拟仿真教学法

教师通过与学生专业、职业、业务有关的仿真的任务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英语课堂里面用心,用手,用脑(职业活动),主动参与英语学习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模拟的职场情境中,用英语交际、表达思想、解决业务问题,能促进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实施模拟仿真教学法可采用以下步骤。

3.1.1 教师创设职业工作情景

教师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相应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情景,如招投标工作情景:某建设工程公司市场部经理小王在招投标网上阅读一则招标公告,了解到某地产公司计划在成都开发住宅项目,小王要完成哪些工作任务才能参加竞标呢?同学们运用专业课知识描述主要工作任务:询问招标信息、购买招标文件、参加标前会议、编制招标文件等。教师从列举的任务中设定一个具体学习情境:小王如何用英文询问招标信息呢?

3.1.2 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教师导入招投标流程中常用英文词汇及句型,学生通过词汇、句型等练习熟记单词、句型,分组模拟小王和招标业务员的对话,小组内进行会话演练。

3.1.3 学生实施计划,师生共同评估

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实战会话大比拼,教师从每小组选择一名学生组成评委组,教师提供评分标准,如从语音、内容、肢体动作、表演等方面评比,师生共同点评,评出最佳小组。学生通过模拟会话训练熟记招投标流程活动的英文表达方式,激发了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应用英语巩固专业知识,提高职业综合能力。

3.2 项目引导教学法

项目引导教学, 就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的学习重点在于项目的实施过程,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基本步骤是:选定一个项目任务制订项目计划实施项目计划提交成果并评估。(王正海,2011)。

以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为例,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要阅读、签署或管理合同,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小王所在建筑工程公司通过参加投标活动,成功竞标,准备与房地产公司签署合同,让学生拟写一份建筑合同协议书,学生可分小组完成。

学生根据任务,分工合作,学生课后可借助工具书或在网上搜索英文合同协议样本,讨论合同写作的流程,查找词汇、句型,按合同的逻辑顺序逐段书写,形成合同草本。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点评提交的英文合同,如合同是否阐明了各项条款、语言是否规范、写作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及如何应对等,教师也可提供英文合同的范本供学生对比和参考。在拟写英文合同的过程中,学生学习了合同写作的流程,锻炼了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也加深了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3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收集或者设计相关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分析和研究,寻找对策,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如在工程造价专业英语教学中处理索赔(claims)的问题中,教师应收集一些国内外工程索赔案例,用于教学讨论,吸引学生兴趣,然后分析案例、讨论案例,让学生学习如何应对业主的索赔和如何向业主进行索赔、索赔的方式和时机、索赔的法律依据等。案例的分析、讨论以英语为主要课堂语言,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掌握工程管理中工程索赔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在行动导向理念下开展语言教学活动,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把英语作为一种沟通交流的工具,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自觉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成为适应职业市场发展需求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论文篇(11)

电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单一的讲授型教学方法,也就是我们所称的注入式教学法,学生只能机械而被动地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的主体得不到体现。改进注入式、提倡启发式,这是教学上多年来一直提倡的教学方法,也是作为一个现代的双师型教师在上课时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任务导向法”是一种能有效地结合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法,是以适应社会工作为导向,促进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全面发展的教学法。它结合了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创新的教学方法。在这些行为引导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参与教学,并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解决了以往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足,解决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

将“任务导向法”应用到电类教学中,能更好地培养人的主动实践和操作能力,下面就以“日光灯电路”实验为例,谈谈“任务导向法”的教学过程与教学优势。

一、教学过程

设计“日光灯电路”实验的教学方案。

1.背景:学生在学完“自感现象”知识后,根据教学安排做“日光灯电路”的实验。教师简要说明和提出要求后,要求学生自制日光灯电路。

2.提出任务:在规定的时间里用自制的日光灯电路,说明日光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用实验的方法来提高整个电路的功率因数,观察起动器中的电容去掉后有什么现象?

3.问题:如何自制日光灯电路来提高它的功率因数?起动器中电容的作用是什么?

(1)选用制作日光灯电路的材料(开关、熔断器各一个,日光灯一支(220V,20W),整流器一个,起动器一个,电容器若干)时应注意什么?

(2)电路中的整流器起什么作用?

(3)如何来提高电感性电路的功率因数?

(4)在实验过程中起动器中有电容和无电容有什么现象?

(5)日光灯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4.学生准备材料,搭建电路图,收集相关信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学生要通过自我整理已学知识、同学间进行小组讨论、请教指导老师等手段进行有关信息资料的收集。

5.制定计划:各小组根据要求制定工作实施计划,在计划中应反映出工作应分几步进行,怎样分步完成,哪些环节是关键的,应引起重视,各个环节如何衔接,多少时间内完成,需要采购哪些材料,需要哪些工量具或相关仪器设备,实验过程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小组成员间的分工,等等。

6.实施计划:按制定计划有序地进行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培养协作精神,有针对性地把已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操作过程中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7.展示与评价:实验完成,对实验结果要进行展示与评价。

8.教学反思:本课程的教学能够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在一起,从做中体现出本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体现电工的教学重在实践。纯理论的教学很难让学生真正了解知识的真谛。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时间上的控制很难把握,我们在课前要做好更充分合理的准备。

二、教学优势

下面就以传统型的教学方法与任务导向型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

1.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学习模式以面授为主,人们积累和实践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提问、论证等,教师的基本责任是向全体学生传授知识,此时师生的语言交流是单向的,即从教师到学生。它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这样,课堂教学教师成了发号施令者,学生只是知识存储者,如此只能强化学生的轻信,而不是怀疑,更不是发现。

2.“任务导向法”的教学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任务导向法”存在明显的教学优势,从整个项目完成的过程看,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法,而是各种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方法的统称。我们把它定义为: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通过多种不定型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行为引导型教学的主要特点有:(1)采用跨学科的,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2)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定工作计划,作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完整的行为活动模式”;(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4)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从传统的主角,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5)采用目标导向,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评估(形成性评价)。

“任务导向法”着重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组织和执行工作任务的能力;培养学生社会活动能力。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身份,因此学生能更自主地去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因而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

“任务导向法”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由于使用的学习材料来源于行业、企业具体的职业活动之中,材料本身就蕴含着展开职业活动的职业行为,完成这一职业活动的学习,就要完成这些行为活动过程,就必须凸显相应的职业能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应用“任务导向法”,不但可以让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当中对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会使学生的社会能力得以培养。

参考文献:

[1]顾永杰.电工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