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村庄清洁行动典型材料大全11篇

时间:2022-05-16 10:53:02

村庄清洁行动典型材料

村庄清洁行动典型材料篇(1)

镇直各单位,各行政村

考核方式:

采取自查和督查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自查,镇直各单位各行政村对照目标要求进行自查,认真补缺补差。督查考核,由镇“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带队。对镇直各单位,各行政村进行全面督查考核。

目标任务

通过扎实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进一步美化辖区形象,努力营造环境整洁井然有序,管理科学,文明和谐的集镇和农村新面貌。

(一)“合欢大道“两侧的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镇市容管理行政执法人员要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奖惩制度,其工作目标任务:一是加强沿街店面的卫生、秩序管理达到无乱搭乱建,无占道经营,无乱摆摊设点,无乱扔乱倒垃圾,使街道环境整洁有序。二是刘桥集贸市场管理有限公司要成立专职机构,加强对集贸市场的环境卫生秩序治理,使农贸市场内科学规划各类摊位,做到环境整洁,摆放有序。三是开展交通秩序治理,彻底清理骑路逢集,整治机动车辆乱停乱放、违章占道等行为,确保沿街、集市道路安全畅通。

(二)基层环境整洁采取重点突破。一是突出重点,两矿工人村与镇辖区结合部、工业园区南北路、农贸市场北头以及三个示范行政村。既要清理道路的垃圾、杂物、建筑材料等,又要拆除有碍观瞻的路边广告及违章搭建,还要把垃圾及时清运到垃圾场,确保解决垃圾乱倒的问题,三个新农村示范村要按照“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在道路硬化的基础上,加快村庄绿化、环境净化,积极推进乡村环境和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二是全面铺开。主要针对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物料乱放、棚舍乱搭、杆线乱拉、墙体乱涂、柴草乱堆、禽畜乱跑等“八乱”现象,要全面开展“六项清理”活动,即:1、清理农户室内卫生,摆放物品整齐、住宅与圈舍分离、牧畜不准散养,不要乱拴。2、清理房前屋后和道路两侧的乱堆乱放杂物和粪堆,规范柴草堆放。3、清理公路边、沟塘边、桥涵边以及公共地带的暴露垃圾和牲畜粪便。4、清理、疏流村庄及其周边的污水沟和排水沟。5、清理墙体的乱涂画、小广告和不规范的标语口号,同时增设村规民约等公益广告,以村为单位整理残旧的围墙院落。6、清理集镇村庄乱搭乱建,规范摊点设置,整理杂乱杆线。

(三)建立长效机制。各行政村和企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镇政府成立“一办两队”和综合管理队伍,探索适合农村的环境卫生管理新方式,建立管理制度。

1、巩固镇环境卫生管理机构,镇文明办公室与镇建设规划办公室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作为镇对行政管辖区域内进行环境卫生管理的机构,负责对全镇文明创建,爱国卫生、镇容镇貌管理、监督、考核等工作。

2、建立市容管理和环卫清扫保洁两支队伍。一是建立市容综合管理队伍,在镇建设所人员的基础上成立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监察中队,依法履行本辖区的市容环境卫生监察职权,接受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的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监督中队的组成人员与原机构规格、性质、隶属关系、编制和供给渠道不变,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双重领导模式。二是加强清扫保洁队伍的管理,由镇文明办负责,主要针对镇合欢大道沿街公路两侧,农贸市场北头至镇工业园区路口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垃圾场处理等工作。三是各行政村企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配备保洁人员,负责村庄、道路和单位的保洁以及农户家庭的垃圾清运。

3、落实经费保障,镇清扫保洁人员工资和费用已列入镇财政预算,各行政村和企事业单位配备的清扫保洁人员工资以及费用由单位自筹,根据考评实行以奖代补。

4、为保证该项工作始终如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2010年度起,环境整洁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四)逐步完善配套环卫基础设施,为垃圾日产日清,按时清理,定点集中处理,各行政村选址设置垃圾池,配备垃圾运输车辆,镇在现有垃圾填埋场的基础上,选址建设垃圾中转站,使产生的垃圾能够统一处置。

(五)培育典型、示范带动,全镇按照“四化四改”的标准,“四化”即:环境净化、村庄绿化、村容美化、路面硬化,村通水泥路,自然村通砂石路,农户门面前有硬化道、硬化路面村村通、户户连。积极推进“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工作,普及农户手压井,村村实行集中供水,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100%,全面取缔露天粪坑、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以发展再生能源推动改厨改灶工作,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推行住宅与圈舍分离,家畜家禽分舍饲养,人畜分离,第一批培育典型示范村三个,即:前吕楼行政村、周大庄行政村、大陈集行政村;第二批培育典型试点村三个,即:后吕楼行政村、周口行政村、丁楼行政村;第三批培育典型试点村三个,即:孟口行政村、彭楼行政村、刘桥行政村;第四批全面达标,即:小城、任圩、关帝、王埝、干庄、杨庄、留古、火神庙等八个行政村。

(六)不断加强制度建设,镇环卫队和几个试点村以及镇直各单位,要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工作管理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人员录用办法,清扫保洁工作制度,垃圾收集清运工作制度,垃圾处理工作制度和清扫保洁人员考勤制度,同时制订村规民约,定期开展农民文明素质教育活动。培养农民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不断提升农村文明程度。

考核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参与,各司其职的市容环境卫生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委书记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刘须芹同志,周文彬同志具体抓,镇文明办具体负责。镇直各单位的一把手,各行政村书记要把环境整治活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制定出细化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重点突破,扎实推进。

(二)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镇电视台广播站,要开设专题、专栏大力宣传城乡环境整治目的、意义和要求,宣传各行政村的贯彻落实情况及工作推进措施,重点村(庄)要在有关地段设置专栏,以讲卫生、讲文明、讲科学、移风易俗的生活观念和健康的行为准则去改变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尤其要抓好在环境整治工作中先进典型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之中。推动我镇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三)实施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2010年8月11日至8月20日)召开村两委全体人员会议,制定具体方案,明确专人负责,然后召开党员扩大会议进行动员,镇派宣传车和拉横幅标语,广泛开展宣传,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充分调动广大干群参与行动的积极性。

2、集中整治阶段(2010年8月21日至2010年8月30日)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全面推进落实活动的各项任务,重点开展镇容镇貌环境整治活动并加强日常管理,切实建立清洁工程长效机制,同时对三个试点村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促使起到试点示范典型村的作用。

村庄清洁行动典型材料篇(2)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根据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18个部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农社发〔2018〕1号)和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等十八个省直单位《关于印发****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开展“三清二改一管护”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农办字〔2019〕1号)及《关于印发****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全面实现乡村清洁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居字〔2019〕2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因地制宜、科学整治的原则,正确处理集中整治与常态长效、改善环境与改变陋习的关系,集中力量、集成资源,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典型示范转向全面推开,全力打胜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建设“整洁美丽、和谐宜居”幸福家园,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二、工作目标

通过推进“四清二改一管护”村庄清洁行动,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努力实现“干净整洁、提档升级、美丽宜居”三档村庄整治目标。2019年,全县所有村庄环境达到干净、整洁、有序,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完成300个“提档升级”村庄;加强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和示范农户庭院建设,争创“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组织开展“清洁村庄”申报评估工作,打造一批“清洁村庄”。

三、重点任务

(一)深入开展“四清二改一管护”行动

1.“四清”。以“清得干净”为标准,抓好清理垃圾、清理杂物、清理塘沟、清理废弃物,村庄基本达到“五无、五净”(无卫生死角、无暴露垃圾、无乱堆乱放、无残垣断壁、无污水横流;大街小巷净、房前屋后净、河塘沟渠净、村庄田头净、乡间小道净)。

(1)清理村庄垃圾。对村庄公路(道路)沿线、河塘沟渠沿岸、农户房前屋后的积存垃圾、漂浮垃圾、散落垃圾进行全面清理,做到无垃圾死角、无暴露垃圾。禁止城镇向农村转移堆弃垃圾,防止在村庄周边形成新的垃圾污染。

(2)清理村内杂物。对村内公共场所和农户房前屋后的残墙断壁、废弃建筑材料、丢弃破旧家居等进行全面清理,对柴火杂草、农户劳作工具等杂物要摆放合理、整齐有序,切实解决好村庄乱堆乱放等影响村庄环境的不良现象。

(3)清理池塘沟渠。对村庄内外的池塘沟渠进行疏浚清淤,全面清理污水沟、臭水塘、化粪池。有条件的村庄要积极开展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修建雨污分流和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着力改善村庄水环境。

(4)清理农业废弃物。对病死畜禽尸体、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废旧农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进行全面清理,严格按规定处置,积极推进资源化利用。规范村庄畜禽散养行为,减少养殖粪污对村庄环境的影响。对农业生产废弃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处置工作,禁止随意焚烧、堆放垃圾和随意处理淤泥等,不得随意填埋河沟池塘等水域,防止出现次生问题和二次污染。

2.“二改”。以“改得美好”为目标,重点做到“改美庭院、改好习惯”,达到村庄治差美环境。

(1)改美庭院。按照“卫生美、设施美、绿化美、布局美”的要求,改好新农村建设点和管理提升点的农户庭院;改水、改厕、改沟、改线及入户道整治到位,设施适用美观;在庭院内种花种树种菜,绿化庭院环境;拆除无保护价值的残垣断壁等障碍建筑,对损毁的建筑物和涂料脱落褪色的墙体进行修复或刷新,使庭院内外与周边景致和村庄风貌相协调。同时,引导有条件的村庄,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森林公园建设,强化乡村风景林保护,实施农村生态修复,绿化村庄空闲地。

(2)改好习惯。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提高村民清洁卫生意识。建立文明村规民约,引导激励村民主动爱护和维护村庄环境,自觉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行为,养成不乱丢垃圾、不随意倾倒垃圾、垃圾入桶等文明生活习惯。

3.“管护”。以“管得规范”为标准,加强村庄管护,达到村庄治反弹保长效。健全“县城市管理局、乡环卫所、村环卫站、组理事会”为主体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体制,并将保洁员(管护员)纳入环卫所(站)管理范畴,完善管护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和绩效考核,落实工资报酬,全面推进农村保洁员(管护员)全职化。积极推广***县“七员合一”(保洁员、养路员、护林员、村庄护绿员、河道巡查员、建房监督员、村庄事务管理员等七项职责为一体)的经验做法,加快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N+1”农村生态管护员模式,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管、有巡查、有维护、有保洁”的村庄管护长效机制,形成“卫生有人保、山林有人管、河道有人查、公路有人养、村庄有人护、建房有人巡、村庄事务有人理”良好局面。

(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

1.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积极采用“阳光房堆肥、机械制肥、沼气沤肥”等多种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加快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体系。今年,******等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和机制,稳步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努力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回收利用及有毒有害垃圾处置体系。积极推广“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等垃圾分类积分激励机制,并在村庄所在地、学校、农村超市等公共场所设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兑换网点,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兑换积分服务体系建设。优先利用农家超市、再生资源回收点等现有设施,加快建立和完善“县级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分拣中心)、乡级再生资源回收站,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点”网点建设,构建覆盖镇村的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网络体系。进一步加强废弃电池、农药瓶等有毒有害特殊垃圾的收集处理工作,让群众很方便地找到废旧玻璃、灯管、电池、纸张、塑料等各类垃圾回收网点。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领域,完善垃圾分类物流体系,增强垃圾回收处置能力。

2.稳步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第三方治理。按照****《关于大力推行城乡环卫“全域一体化”第三方治理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坚持以县为单位推行城乡环卫“全域一体化”第三方治理,实行“两同步,四统一”。积极引入城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通过市场化方式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卫设施建设及日常运行,努力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域托管。有条件的乡镇和村庄要积极采取服务外包方式,将农村生活垃圾保洁工作推向市场,达到“管干分离”。年底,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第三方治理覆盖面力争达到50%以上。

3.全面推行农村保洁收费。按照“谁产生垃圾谁付费”的原则,采取“一事一议”、“村规民约”等方式,实行农户按每户每年100元的标准收取保洁费或承担一定村庄日常保洁义务,正确引导村民承担必要的生活垃圾日常保洁费用。规范农村保洁缴费范围、标准、使用、管理、公示等各项制度,并写入村规民约,全程接受群众监督。严格执行帐目公开、开支公示,让农民群众放心,使农村保洁费真正用到实处,确保全县农户缴纳保洁费覆盖面达到80%以上。

4.补齐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短板。积极鼓励偏远乡镇推行中小型符合环保要求的处理设施建设,多渠道解决垃圾处理难的问题。及时增补和更换农村清扫、收集、转运的设施设备,确保农村环卫设施设备运行良好。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 (2019年3月中旬前)

各乡(镇、场、企业集团)成立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行动方案,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工作台账,明确具体目标任务和相关责任人。层层宣传发动,及时召开县、乡、村动员部署会,通过发动广大群众,在全社会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高潮。2019年3月 日前将本地区工作方案报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集中整治阶段 (2019年6月底前)

各乡(镇、场、企业集团)充分利用3个月时间,集中开展以“四清二改一管护”村庄清洁行动,扎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同时在清明、国庆、中秋等返乡人员较多的重要节点,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组织开展村庄卫生大清扫、村庄环境大整治活动,集中解决村庄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

(三)巩固提升阶段(2019年12月底前)

各乡(镇、场、企业集团)在开展农村清洁行动基础上,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工作,有关试点乡镇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有条件的乡镇推进第三方治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补齐治理短板,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四)持续推进阶段(常态化)

2019年底,县里将对各地推进情况和整治成效进行评估。各地要以乡镇为主体,深入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工作,实现村庄保洁的常态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场、企业集团)党委、政府要按照中央关于“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将村庄清洁行动作为打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第一场战役,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发挥好一线指挥部作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乡镇党委、政府要具体抓实村庄清洁行动的组织实施;村支部书记要担任“指挥长”,全面负责辖区的村庄清洁行动。县农业农村局要牵头负责村庄清洁行动,做好统筹协调、指导推进。县发改委、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城市管理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文化广播新闻出版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委、县林业局、县供销社、县扶贫办、县文明办、团县委、县妇联等18个部门对照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所明确职责和任务,全力配合,形成合力。

村庄清洁行动典型材料篇(3)

胶州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推广以“生态林”、“沼气池”、“污水处理站”、“垃圾集中处置”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为全市推进农村生态家园富民行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目前,全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4.1%,形成几个万亩“生态林”。铺集镇以速生杨等林木为主,构成了一个天然氧吧和绿色屏障;九龙镇、洋河镇、杜村镇规划造林4040亩,主要栽植黑松等,目前已完成2000亩,栽植苗木33万株;胶北镇的万亩桃林、万亩红提种植基地,不仅绿化美化了环境,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马店镇伴随着胶平公路、济青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和济青电气化铁路在镇内纵横交错的全面开通,道路两侧分别绿化100米,全部栽植了“107”速生杨。2007年秋冬,计划造林31278亩,其中围城林9297亩。通道绿化14481亩,生态林2800亩,完成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100个,其中高标准绿化15个。

沼气池成为胶州市农村污染减排、变废为宝的突破口。原来影响环境的畜、禽垃圾,变成清洁燃料沼气,用来做饭、烧水、照明,方便了生活,改善了环境,发酵后的沼渣,是上好的有机肥料,用来给瓜果蔬菜,施肥,既改善了土壤质量,又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减轻了农村土源污染,可谓一举多得的好事。2007年胶州市的农村沼气建设项目被列为了市委、市政府九件实事之一。目前9个镇20个示范村已全部开工建设,建设沼气池975个,完成率达48.7%,投入使用的近100个。2座50立方米的小型沼气池,其中胶北镇王家村养殖场1个已经完成,袁家村养殖场正在建设中,两座100立方米的中型沼气池也已进行了规划,将于近期开工。九龙镇的沼气蔬菜大棚技术,带动了当地蔬菜种植业,为农村循环经济做出了典型示范。

污水处理站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难题。胶州市胶莱镇前韩村、北关办事处西松园村,投资180余万元在村里建设“分散式污水及污泥处理系统”,通过完善的村庄下水管网,把生活污水全部集中到污水处理站。处理系统集环保、生态、循环利用为一体,处理后的污水清澈见底,没有异味。成功的村级污水处理技术,成为胶州市农村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的亮点之一。

垃圾集中处置使农村生活垃圾有了归宿。今年以来,胶州市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规范运作、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拨出专项资金,在400多个村庄配备了800多名专业化保洁员,负责每天收集垃圾,所有镇办都配备垃圾运输车,建设压缩式垃圾中转站24处。目前,“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在胶州市半数村庄逐步推开。此外,胶州市还鼓励有条件的镇、村引入物业公司等市场化管理模式。今年2月,九龙镇从明确垃圾清理权责上人手,与青岛德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由镇政府向物业公司支付物业管理费,公司则派出26名工作人员负责镇驻地、河流、道路等公共设施的垃圾清运等工作,农村卫生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行动既可致富农民,又可扮靓村庄、保护生态,可谓一举多得的好事情,必将成为当前胶州市新农村建设纵深发展的新亮点。但是,也应清楚地看到。推进胶州市生态家园富民行动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生态林产业形成不够,发展后劲不足。首先,重造轻管,管护措施责任落实不够。近几年来,胶州市总体表现为栽植较好,管护较差。少数地方树苗栽下不管,不修枝,不治虫,不施肥,任其发展难以发挥经济效益。究其原因,一是造林后没有及时建立管护责任制,有的管护措施不落实,管护不重视。二是缺乏管理经济林技术,养护设施配备不齐,技术指导不够到位。三是个别地方群众对绿化成果了解不够,认识不到位和素质较低等问题,使得滥砍滥伐、偷树伐林现象偶有发生,加之生态林的防护及宣传力度有待提高,造成“年年种树不见树”的现象,影响了造林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有的地方有人植树没人管树的局面。其次,林业特色产业、龙头企业或大户承包起带动和促进作用不够。虽有一些经济林,均属分户栽植,集中成片差,不利于统一管理,规模效益难以发挥,项目建设后劲不足。

(二)沼气建设认识不到位,效益打折扣。虽然青岛市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农户发展沼气,目前胶州市沼气建设尚属初步探索阶段,面小、量少,形不成规模。

一是部分农户对沼气建设认识存在极大偏差。一些农户认为建沼气,唯一的好处只是为了煮饭方便,根本没有认识到沼气的综合效益;没有认识到农村沼气建设,能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没有认识到农村沼气建设,不仅具有解决农村能源的作用,还具有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促进种养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同时,许多农民也存在观望心态,盼望政府给钱修,不给钱就不修,依赖性严重。

二是技术队伍薄弱,建池后运行管理不到位。虽然胶州市今年1月份组织了5处镇3铭同志参加了青岛市沼气建设初级工技能鉴定培训班,并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但目前全市持证人员只有50人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农户的后期管理与维护需求,“三分建池七分管理”,发生故障无法使用,沼气资源难以得到综合利用,发挥不了其综合的效益,农民很难从建沼气池中获取更多的实惠。

三是沼气建设资金和配件到位较慢。目前,对实行了“一池三改”的农户,每户青岛市财政补贴1000元,市财政补贴1000元,主要用于沼气建设以及统一招标采购配置沼气灶具、脱硫仪等设备,其余部分由镇、村和受益农户自筹。但是在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和配件到位较慢,使施工队垫付资金过大,一定程度影响了建池进度。

四是部分农户沼气池原料不足。目前,维持一口沼气池正常使用需要3―5头猪提供发酵材料,这对于养猪多的农户来说,没有什么问题,但由于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部分农户家庭常住人口减少,使农村养猪户减少或农户养猪数量减少。由于发酵材料不足,造成沼气池原料不足,部分农户沼气池建好后被闲置。

(三)部分村庄防污治理落后,控制难度较大。村庄环境是胶州市环境保护的薄弱环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监管力度不够、不良传统习惯和环保意识薄弱,使农村污染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造成胶州市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下降,目前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思想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重城镇轻农村,虽然有部分农村开展了垃圾处理,但仍有很多村尚未提上议事日程。由于缺少系统调查和较为全面的评估制度,目前对农村环境污染给社会、农业和农民造成损失的认识仍较模糊。

二是观念落后,保洁意识不强。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里的生活垃圾逐年增多,但部分村庄对农村污染危害的严重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对垃圾的管理收集和处理未能落实相应措施。个别村庄把垃圾场建在公路边、河流旁,且不能及时覆盖,造成二次污染,影响下游卫生;个别村庄垃圾乱扔乱倒,使道路、农田、村边的河塘成了天然的垃圾场。

三是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存在技术和资金方面困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属于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由于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治污项目很难开展。加之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镇办企业“三废”的排放等方面,部分分散的小企业的工业污水不经有效处理,长年累月直接排入附近河道,对农村地下水造成的污染也不可低估。就农村而言,特别需要研究开发建设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运行无费用或低费用、适合分散型处置的处理技术,目前,这方面成熟技术不多。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着由原来的局部、小范围的生态破坏逐步变成区域性、大范围的生态恶化的趋势,造成土壤和水体的严重污染。

三、几点建议

加快推进农村生态家园富民行动,农民有愿望、有渴求,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和生态效益,既体现了先进生产力,又体现了先进文化和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惠及农民的实事、好事,是真正为农民谋利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一)找准切入点,摆上重要工作日程

生态家园富民行动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是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农村脏乱差的实质是由于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的,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消除脏乱差,必须要统筹生产生活,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垃圾、秸秆、粪便、污水等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转化为肥料、燃料、饲料等资源,发展循环农业,把脏乱差问题解决在生产生活单元内部,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转变,形成资源与环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良性格局。以沼气建设为切人点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上连养殖业,下带种植业,使整个农业生产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成效明显,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助推器。全面推进生态家园富民行动,既是胶州市发展生态农业,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胶州市农业整体实力的需要,又是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二)广泛宣传,深入发动

生态家园富民行动在胶州市大多数农村还是一项全新事业,广大农民群众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也是这项工程的建设主体。因此,必须多途径、多渠道搞好宣传发动,尽快使这项直接为民造福谋利的事业深人人心,变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发行为。要广泛宣传这项工程对节约资源、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及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广泛宣传在生态家园富民行动中的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广泛宣传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的内涵和优惠政策;广泛宣讲有关沼气池建设、使用等方面的技术和知识,为全面搞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陛和创造性。

(三)齐抓共管,协调联动

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在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实施过程中,市新农村办公室要搞好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全面指导;农业、林业、畜牧等有关部门要提供优质果蔬和畜禽种苗,搞好种养技术服务;财政、计统、环保、卫生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及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四)典型引导,示范带动

要从抓典型入手,精心培育示范户。要通过抓典型,树样板。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户干。要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召开现场会等有效形式,充分发挥各类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在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多元化筹资,多渠道投入

在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实施中,要大力探索以政府引导帮扶、社会支持、农民投入的多元化投资发展新机制。在坚持以农民投入为主的基础上,各级各部门要广辟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要按照农村小额信贷的有关规定,尽量为农民贷款提供方便,保证贷款及时足额到位,并在贷款利率上予以优惠。镇办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扶持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并实行专款专用。同时,农业开发资金、扶贫资金、国债资金、产业化资金每年也要安排一部分用于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以确保工程的有效开展。

(六)加强领导,确保实效

村庄清洁行动典型材料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发展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内容,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排水体系工程建设,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注重长效,突出重点,瞄准弱点,破解难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努力打造生产转型、天蓝水净、绿荫环绕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安居乐业、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分级负责、部门联动原则。各乡镇为本辖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村(社区)具体负责推进落实。各有关部门负责督导协调和技术指导。

(二)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原则。集中开展整治行动,迅速解决重点区域的环境问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三)坚持健全机制、长效管理原则。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完善保障措施,健全管理体系,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久、深入开展。

三、目标任务

(一)近期目标。全面开展农村"四清四化"和"五改"("四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和危房、清庭院。"四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五改":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突出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特色民居改造提升村及环县城、乡镇所在地、环景点周边、国省州县主干道、沿高速路两侧等重点区域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机制,继续推行"户清、村集、乡镇运、县处理"的垃圾分级处理模式,扩大农村污水处理试点范围,不断提升农村居住和生态环境质量。

四、工作重点

紧紧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大力推进"四清四化"、"五改两建"、"两抓一控"、美丽乡村和特色民居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一)全面开展"四清四化"工作。"清垃圾",清理村街道路、村庄周边积存垃圾,重点是村街路口、村内主干道、农村集贸市场等关键地段,做到及时清运、集中填埋处理,彻底改变垃圾随处乱扔、随处可见的情况;"清杂物",清理村庄道路、巷道旁乱堆乱放的柴草杂物,重点防止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乱跑等"五乱"现象的发生;"清残垣断壁和路障",拆除村内侵街占道的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坍塌破房、残墙断壁,做到路旁无乱搭乱建、道路整洁畅通;"清庭院",清除房前屋后垃圾、杂物,清理畜禽粪便,规整院内堆放物品,做到房内院落整齐清洁;"绿化",因地制宜种植各类树木、花草,大幅度增加绿地面积,完善现有绿化设施,具备条件的乡(镇)打造园林绿化景观街道;"美化",对村庄建设的选材用料、建筑样式、墙面颜色等进行规划和提升。拆除违章建筑,整治临街、临路建筑立面,统一粉刷墙壁,规范村内主街道建筑色调,规范户外广告、路牌和公共标志。有条件的村庄加强文化广场、文化墙、村民活动中心建设。村庄、广场等地方可设美观整齐的村务公开栏、宣传栏,主要街道两侧院墙可粉刷醒目的宣传标语,也可绘制各种有益健康、文明、向上的宣传画;"亮化",村庄主要道路安装路灯,积极推广节能灯和太阳能灯。修缮维护村内已建好的路灯等亮化设施,对已损坏的亮化设施及时更换,有条件的村实施现有亮化设施提档升级;"净化",重点治理村内主干道污水排放、村街路口、施工现场、集贸市场、公共场所以及公路沿线环境卫生,达到净化要求。

(二)继续推进"五改两建设"工作。"改路",对乡村道路、农村街道进行全面维修改造,基本做到主街硬化,出村道路路面平整,安全畅通,路况保持良好,逐步实现硬化道路户户通;"改水",因地制宜、科学有序推进农村集中连片供水,进一步提高农村饮用水合格率。加大农村供水水质监测力度,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保证水质达标与饮水安全。供水满足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水质合格率达到 100%;"改厕",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逐步改善入厕环境,采用三格池式、沼气池式厕所等多种形式对粪便实行无害化处理;"改圈",科学规划布局畜禽养殖业发展,合理划定禁养区、限养区,严禁在环境敏感区新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采取有效措施对产生的畜禽粪便、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垃圾处理方式",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装备设施投入,继续推行"户清、村集、乡镇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分级处理模式,做到定点收集、定时清运,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辐射范围内管网配套建设,推进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乡镇建成区、中心村建立较为完善的污水、雨水收集系统,实现雨污分流;"垃圾转运和处理设施建设",根据村庄人口、垃圾产生量等,配足配齐封闭式垃圾桶(箱)、垃圾运输车等装备设施。每个村庄有相应数量的垃圾收集点和人力垃圾清洁车,每个乡镇建有垃圾转运站和垃圾转运车。在县内按规划选址建1—3 个高标准垃圾处理填埋场,推广使用垃圾碳化炉或生活垃圾生物处理器等设施。加快农村专业环境卫生队伍建设,每村100户配备1名保洁员;每个乡镇配备3-5名环境卫生监督员。

(四)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和特色民居建设。按照县域镇村空间布局规划和镇村建设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美丽乡村和特色民居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建管并重、综合整治,突出重点、统筹发展,着力推进"美丽乡村计划".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按照"三新五有"(结构体现新设计、建设采用新材料、外观呈现新面貌,有干净整洁的厨房、有安全卫生的饮水设施、有沼气或其他清洁能源、有太阳能或其他淋浴设施、有卫生型厕所)的基本要求,宜改则改、宜建则建,依法依规推进特色民居建设。统筹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城镇供水、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向周边农村覆盖,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5年5月—7月)。县、乡镇要逐级召开动员会议。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浓厚氛围。各乡镇、村结合本地实际,分别制订切实可行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生工程,是着力改善农村环境的重要内容。为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经县人民政府研究,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住建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和环保、农办、财政、农业、林业、扶贫、水务、卫生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综合协调、检查督导和年度工作安排等。各乡镇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环境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摆上重要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相关部门,抓紧细化措施,分解责任,加强督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要结合农村工作特点,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来。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着力报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村庄清洁行动典型材料篇(5)

一、村庄示范点基本情况

1、斑竹村:斑竹村位于罗江县城东面,地处御营镇范家大园(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俺的故居)、108国道,罗桂路,还有正在修建的青轨铁路东站,交通十分便利,是休闲和旅游的好地方。斑竹村辖区共有5个村民小组、615户、1548人、劳动力1048人、耕地面积455.5亩。该村也是罗江县2010年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庄环境优美,符合“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标准。

2、芒江村:位于罗江县城北面,地处中心汽车站,成绵高速公路,宝成铁路,四川警安职业学院,芒江村辖区共有7个村民小组、分布在环山周围之间,耕地面积605亩、农村户数为434户、1293人、农村劳动力849人。该村以发展脆罐梨和蔬菜种植带动该村的农副产业的发展,是首批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生态环保示范村,村庄环境优美,也是罗江县2010年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庄环境优美,符合“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标准。符合“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标准。

3、长虹村:位于罗江县城西南面,地处108国道、蟠龙镇的宝峰山(罗江县贵妃枣基地),白马关景区的倒湾古镇,近邻罗江县城南新区,是旅游、休闲、观光的最佳去处。村辖区共有9个村民小组、农户589户、人口1624人、农村劳动力1134人、耕地面积1208亩。该村也是罗江县2010年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庄环境优美,符合“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标准。

4、柏云村:位于罗江县城东北面,108国道成绵高速公路,紧邻调元镇(李调元故里),村辖区共有9个村民小组、农户656户、人口1945人、农村劳动力1249人、耕地面积2009.6亩。近年来,柏云村通过创模、创卫,结合灾后重建,村庄环境面貌有较大改观,公路沿线、河道沿线得到有效整治,也是省市级2010年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该村村庄环境优美,符合“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标准。

二、主要目标

按照“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效果明显”的要求,确定斑竹村、芒江村、长虹村、柏云村为环境优美示范工程示范村,精心策划,通过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的村庄精品亮点,以点带面,以点促面,整体推进我区镇(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最终实现全镇所有村庄达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的工作目标。

三、工作任务

以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以巩固“双创”及2010年万安镇芒江村的新农村建设和万安镇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果为依托,强力推进我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优美示范工程打造工作,全面提高万安镇(村庄)环境综合治理水平。协调指导各村的整洁工程和村庄清洁行动,加强各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指导户用沼气池建设,进行农村改厨、改厕、改水、改圈工作,搞好庭院美化建设工程,加强农村畜禽圈舍改造和畜禽粪便的无害处理。实现农产品质量无公害化,城乡环境优美、生态良好、风貌协调、庭院美化、田园清洁、村容整洁、民风文明的目标,达到城乡环境“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城乡人居环境和村民卫生意识明显改善。

四、工作重点

(一)规划水平提高

提高村庄的规划水平和布局水平,杜绝在新建公路两侧夹道修房,村落规划充分利用自然地形,错落有致。

(二)风貌特色突出

着力打破“火柴盒”,提高居民设计水平。融合地域和历史文化、传统民居特色,按“外部突出特色、内部优化功能”要求,组织实施农村民居设计和特色风貌控制设计,新建居民随形就势、高低错落、风貌独特。

(三)配套设施完善

通村及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村内主干道硬化。完善给水、排水系统,集中处理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生产和生活污水因地制宜净化处理。

(四)村容整洁卫生

保洁制度健全,村内有公共厕所,提高农户卫生厕所改造率;农户普遍使用清洁能源;村内有休闲健身绿地,主要道路和河道两边实现绿化,住宅之间有林盘绿地,农户庭院绿化。

(五)文明乡风形成

多形式宣传普及文明、卫生常识,倡导文明行为方式和良好卫生习惯,制定“村规民约”推进村庄环境治理,在农村居民中形成讲文明、爱卫生的新风尚。

1、清洁化标准

(1)村庄道路与公共活动场地内不得有人畜、家禽粪便,柴草、肥料、砖石及其他废旧物资应集中有序堆放;有效清理地面痰迹、烟头、纸屑及瓜皮果核等;村庄道路与公共活动场地附属设施(公告牌、宣传栏、标志牌、路灯等)应保持清洁,不得出现明显污损,不得有积尘、痰迹、淤泥或其他污垢。

(2)村设置的垃圾收集点应基本保持洁净,无垃圾吊挂现象;公厕内外保持整洁。

(3)村店铺应履行“门前三包”合同义务,无向店外地面抛洒垃圾或污水现象;村民在自有房屋门前设置的固定摊位,应保持摊位本身和周边环境的整洁。

(4)村小商业设置的门面牌匾,每处不得出现2块以上浮土、锈迹、油渍等污垢;每处建(构)筑物、市政设施立面、公厕内墙和绿地树干上未及时清理的“牛皮癣”不得超过5处。

(5)庭院绿地内不得堆放生活垃圾、柴草、肥料及其他废旧物资;不得出现痰迹、烟头、纸屑及瓜皮果核;附属设施(坐凳、灯具等)应基本保持清洁,每处设施不得出现2处以上积尘、痰迹、淤泥或其他污垢。

2、秩序化标准

(1)道路布局有序,新建主要道路应作环状布局,不得出现断头路,并禁止设置各种妨碍消防的障碍物;道路宽度应满足使用功能。附属设施(公告牌、宣传栏、标志牌、路灯等)应无缺失,并按有关规范有序设置、满足功能要求。

(2)每个村设置的垃圾收集点应不少于15个,收集频率为每周2~3次;一般村庄不单独设置垃圾处理设施;交通不便的村可进行简易填埋,禁止明火焚烧;公共厕所推行三格式化粪池改造,村庄卫生厕所普及率应达到95%以上。

(3)村小商业设置的门面牌匾,不得超过建筑外墙面0.5米以上,不得影响道路通行、侵占公共空间;严厉取缔单位和个人自由散发小广告、张贴启事和涂鸦的行为。

(4)保洁人员数量按每1000平方米不少于1人;保洁工具和小型车辆(密封式垃圾三轮等)的配备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3、优美化标准

(1)把握好“村布局、村落规划、民居设计”三个环节,切实做好农村风貌塑造工作;突出民风、民俗,结合当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进行村庄和村落民族风貌规划设计。

(2)村道路与公共活动场地应实施硬化,整体风貌应保持协调统一、美观大方并基本保持完好;不得有断裂与破损现象;凹陷、锈蚀或脱漆的附属设施应及时修复;路灯亮灯率不得低于98%。

(3)垃圾收集点基本无残缺、破损,封闭性较好;公共厕所建筑即附属设施基本无破损。

(4)村店铺应保持店面完好、整洁。

(5)庭院植物配置经济实用;植物生长良好,无死树枯枝、空秃现象,无大型和缠绕性、攀缘性杂草;附属设施采用当地砖、石、木等材料制作,以农村特色为主,提倡生态自然、简朴亲切,反映地方民俗特色。

4、制度化标准

(1)以万安镇政府出资,村民出劳轮流保洁的方式落实保洁人员;制定简便实用的村庄保洁、设施保修的村规民约。

(2)将公厕、垃圾桶等设施的保洁列入村规民约和清扫保洁人员的职责范围,由村委会专门监督。

(3)定期对村民进行思想和环境卫生意识的指导,提高村民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质。

(4)制定清扫保洁的村规民约,建立村庄日常保洁制度;保洁标准等任务和责任内容;建立村委会监督机制,对清扫保洁人员不履行职责或履行不到位的具体情形,作出相应的处罚规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打造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目标管理和对党政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周密部署,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措施,大力培养和宣传先进典型,务必抓出实效。

2、加大资金投入。将必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大对村庄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要拓宽筹资渠道,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企业投资经营、业主承包开发、个人资本投入等多种形式参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3、严格督察问责,注重工作实效。

(1)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成员部门认识一定要到位、工作一定要到位、责任一定要到位,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进展缓慢的,要进行严格问责追究领导责任。

(2)乡村环境日益优美。按照“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和风貌打造力度,大力整治河库污染。同时,继续开展村庄环境治理,教育和引导农户美化庭院环境。充分发挥示范村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我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工作,最终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工作目标。

六、保障机制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村要高度重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工作,把该项工作作为考核领导政绩和工作效能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周密部署,总结经验完善措施。万安镇各部门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要对各村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调研督导,落实整改。

(二)加大经费保障

万安镇政府要根据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需要,结合当年财力状况,编制专项经费预算。同时创新投入模式,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专项资金,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支出列入财政预算。

(三)落实制度体系

1、万安镇“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村创建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和考核。

村庄清洁行动典型材料篇(6)

1、斑竹村:斑竹村位于罗江县城东面,地处御营镇范家大园(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俺的故居)、108国道,罗桂路,还有正在修建的青轨铁路东站,交通十分便利,是休闲和旅游的好地方。斑竹村辖区共有5个村民小组、615户、1548人、劳动力1048人、耕地面积455.5亩。该村也是罗江县2010年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庄环境优美,符合“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标准。

2、芒江村:位于罗江县城北面,地处中心汽车站,成绵高速公路,宝成铁路,四川警安职业学院,芒江村辖区共有7个村民小组、分布在环山周围之间,耕地面积605亩、农村户数为434户、1293人、农村劳动力849人。该村以发展脆罐梨和蔬菜种植带动该村的农副产业的发展,是首批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生态环保示范村,村庄环境优美,也是罗江县2010年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庄环境优美,符合“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标准。符合“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标准。

3、长虹村:位于罗江县城西南面,地处108国道、蟠龙镇的宝峰山(罗江县贵妃枣基地),白马关景区的倒湾古镇,近邻罗江县城南新区,是旅游、休闲、观光的最佳去处。村辖区共有9个村民小组、农户589户、人口1624人、农村劳动力1134人、耕地面积1208亩。该村也是罗江县2010年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庄环境优美,符合“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标准。

4、柏云村:位于罗江县城东北面,108国道成绵高速公路,紧邻调元镇(李调元故里),村辖区共有9个村民小组、农户656户、人口1945人、农村劳动力1249人、耕地面积.6亩。近年来,柏云村通过创模、创卫,结合灾后重建,村庄环境面貌有较大改观,公路沿线、河道沿线得到有效整治,也是省市级2010年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该村村庄环境优美,符合“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标准。

二、主要目标

按照“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效果明显”的要求,确定斑竹村、芒江村、长虹村、柏云村为环境优美示范工程示范村,精心策划,通过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的村庄精品亮点,以点带面,以点促面,整体推进我区镇(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最终实现全镇所有村庄达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的工作目标。

三、工作任务

以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以巩固“双创”及2010年万安镇芒江村的新农村建设和万安镇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果为依托,强力推进我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优美示范工程打造工作,全面提高万安镇(村庄)环境综合治理水平。协调指导各村的整洁工程和村庄清洁行动,加强各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指导户用沼气池建设,进行农村改厨、改厕、改水、改圈工作,搞好庭院美化建设工程,加强农村畜禽圈舍改造和畜禽粪便的无害处理。实现农产品质量无公害化,城乡环境优美、生态良好、风貌协调、庭院美化、田园清洁、村容整洁、民风文明的目标,达到城乡环境“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城乡人居环境和村民卫生意识明显改善。

四、工作重点

(一)规划水平提高

提高村庄的规划水平和布局水平,杜绝在新建公路两侧夹道修房,村落规划充分利用自然地形,错落有致。

(二)风貌特色突出

着力打破“火柴盒”,提高居民设计水平。融合地域和历史文化、传统民居特色,按“外部突出特色、内部优化功能”要求,组织实施农村民居设计和特色风貌控制设计,新建居民随形就势、高低错落、风貌独特。

(三)配套设施完善

通村及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村内主干道硬化。完善给水、排水系统,集中处理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生产和生活污水因地制宜净化处理。

(四)村容整洁卫生

保洁制度健全,村内有公共厕所,提高农户卫生厕所改造率;农户普遍使用清洁能源;村内有休闲健身绿地,主要道路和河道两边实现绿化,住宅之间有林盘绿地,农户庭院绿化。

(五)文明乡风形成

多形式宣传普及文明、卫生常识,倡导文明行为方式和良好卫生习惯,制定“村规民约”推进村庄环境治理,在农村居民中形成讲文明、爱卫生的新风尚。

1、清洁化标准

(1)村庄道路与公共活动场地内不得有人畜、家禽粪便,柴草、肥料、砖石及其他废旧物资应集中有序堆放;有效清理地面痰迹、烟头、纸屑及瓜皮果核等;村庄道路与公共活动场地附属设施(公告牌、宣传栏、标志牌、路灯等)应保持清洁,不得出现明显污损,不得有积尘、痰迹、淤泥或其他污垢。

(2)村设置的垃圾收集点应基本保持洁净,无垃圾吊挂现象;公厕内外保持整洁。

(3)村店铺应履行“门前三包”合同义务,无向店外地面抛洒垃圾或污水现象;村民在自有房屋门前设置的固定摊位,应保持摊位本身和周边环境的整洁。

(4)村小商业设置的门面牌匾,每处不得出现2块以上浮土、锈迹、油渍等污垢;每处建(构)筑物、市政设施立面、公厕内墙和绿地树干上未及时清理的“牛皮癣”不得超过5处。

(5)庭院绿地内不得堆放生活垃圾、柴草、肥料及其他废旧物资;不得出现痰迹、烟头、纸屑及瓜皮果核;附属设施(坐凳、灯具等)应基本保持清洁,每处设施不得出现2处以上积尘、痰迹、淤泥或其他污垢。

2、秩序化标准

(1)道路布局有序,新建主要道路应作环状布局,不得出现断头路,并禁止设置各种妨碍消防的障碍物;道路宽度应满足使用功能。附属设施(公告牌、宣传栏、标志牌、路灯等)应无缺失,并按有关规范有序设置、满足功能要求。

(2)每个村设置的垃圾收集点应不少于15个,收集频率为每周2~3次;一般村庄不单独设置垃圾处理设施;交通不便的村可进行简易填埋,禁止明火焚烧;公共厕所推行三格式化粪池改造,村庄卫生厕所普及率应达到95%以上。

(3)村小商业设置的门面牌匾,不得超过建筑外墙面0.5米以上,不得影响道路通行、侵占公共空间;严厉取缔单位和个人自由散发小广告、张贴启事和涂鸦的行为。

(4)保洁人员数量按每1000平方米不少于1人;保洁工具和小型车辆(密封式垃圾三轮等)的配备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3、优美化标准

(1)把握好“村布局、村落规划、民居设计”三个环节,切实做好农村风貌塑造工作;突出民风、民俗,结合当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进行村庄和村落民族风貌规划设计。

(2)村道路与公共活动场地应实施硬化,整体风貌应保持协调统一、美观大方并基本保持完好;不得有断裂与破损现象;凹陷、锈蚀或脱漆的附属设施应及时修复;路灯亮灯率不得低于98%。

(3)垃圾收集点基本无残缺、破损,封闭性较好;公共厕所建筑即附属设施基本无破损。

(4)村店铺应保持店面完好、整洁。

(5)庭院植物配置经济实用;植物生长良好,无死树枯枝、空秃现象,无大型和缠绕性、攀缘性杂草;附属设施采用当地砖、石、木等材料制作,以农村特色为主,提倡生态自然、简朴亲切,反映地方民俗特色。

4、制度化标准

(1)以万安镇政府出资,村民出劳轮流保洁的方式落实保洁人员;制定简便实用的村庄保洁、设施保修的村规民约。

(2)将公厕、垃圾桶等设施的保洁列入村规民约和清扫保洁人员的职责范围,由村委会专门监督。

(3)定期对村民进行思想和环境卫生意识的指导,提高村民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质。

(4)制定清扫保洁的村规民约,建立村庄日常保洁制度;保洁标准等任务和责任内容;建立村委会监督机制,对清扫保洁人员不履行职责或履行不到位的具体情形,作出相应的处罚规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打造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目标管理和对党政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周密部署,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措施,大力培养和宣传先进典型,务必抓出实效。

2、加大资金投入。将必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大对村庄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要拓宽筹资渠道,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企业投资经营、业主承包开发、个人资本投入等多种形式参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3、严格督察问责,注重工作实效。

(1)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成员部门认识一定要到位、工作一定要到位、责任一定要到位,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进展缓慢的,要进行严格问责追究领导责任。

(2)乡村环境日益优美。按照“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和风貌打造力度,大力整治河库污染。同时,继续开展村庄环境治理,教育和引导农户美化庭院环境。充分发挥示范村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我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工作,最终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工作目标。

六、保障机制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村要高度重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工作,把该项工作作为考核领导政绩和工作效能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周密部署,总结经验完善措施。万安镇各部门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要对各村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调研督导,落实整改。

(二)加大经费保障

万安镇政府要根据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需要,结合当年财力状况,编制专项经费预算。同时创新投入模式,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专项资金,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支出列入财政预算。

(三)落实制度体系

1、万安镇“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村创建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和考核。

村庄清洁行动典型材料篇(7)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天等为目标,以树立公共意识、规范公共行为、践行公共道德、优化公共环境为要求,积极开展城乡清洁卫生运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全民动员,彻底改变我县城乡、企业、学校卫生面貌。

二、工作目标

在加强城镇“城乡清洁工程”工作的同时,深入推进我县农村、企业、学校的“城乡清洁工程”,解决目前我县农村、企业、学校存在的脏、乱、差现象,优化城乡发展环境。开展移风易俗,提升文明素质,改善城乡面貌,完善农村、企业、学校的“城乡清洁工程”长效机制建设。

三、整治内容和要求

(一)县城范围

县城按照天办发〔2007〕12号文件的要求,由各单位组织实施。政府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责,通力合作,重点整治“五乱”。

1、县城建监察大队、县工商局加大对摊点乱摆,超门槛经营进行重点整治。

2、县工商局重点对乱贴的广告、过期广告、横额、标语进行全面清除。

3、县交警大队牵头,县交通、运管、农机部门配合对乱停车辆进行重点整治;县城建监察大队加大对工地乱象进行重点整治。

4、县环卫站加大对垃圾乱扔现象进行重点整治。

5、卫生责任区各单位要动员主次街道居民清除房顶上的乱搭乱建;对城中村居民的房前屋后乱摆放杂物进行清理。

6、卫生责任区各单位对责任区域内杂草、杂物、陈年垃圾、臭水沟进行全面清理。

7、卫生责任区各单位加大清理河流、水沟、水塘、水渠及漂浮物。

8、县建设局负责填平主次街道的坑洼路面并督促五大公司对各类线路下埋和整改工程进行全面清理,回填铺平挖掘的街面。

9、县水利电业有限公司要检修或添置县城所有路灯,确保路灯打开明亮。

(二)农村范围

各乡(镇)、各村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以包村的班子领导、村干、经联社干部为主导,以群众为主体、层层落实责任,具体到人,全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1、乡(镇)所在地

(1)各种垃圾彻底清理,没有卫生死角,村道干净。

(2)居民房前屋后无杂物,保持清洁卫生。

(3)经营店无跨门槛经营。

(4)河流、水塘、水渠、排水沟无垃圾、粪便、油污、动物尸体、枯死水生植物等漂浮物,保持水面清洁。

(5)各种车辆停放有序,无乱停乱放的现象。

(6)过期的广告、横额、标语要全部清除,无乱贴小广告现象。

(7)建筑材料堆放整齐设围挡,不影响交通通畅。

(8)整改有碍村容的遮阳棚、防盗网等。

2、村庄道路

(1)道路建设应符合规划要求,形成便捷、顺畅的交通系统。村庄外部应通柏油(水泥)路,路面保持平整、完好,出现破损应及时修复;沿路两侧无明显暴露垃圾;沿路乔木、灌木搭配美观、整齐,无悬挂垃圾、杂物。村庄内部道路硬化应达90%以上,路面平整、清洁、完好,无堆放杂物、积水、乱涂乱画,如有破损应及时修复或更换。村庄内、外道路应连接顺畅,交通秩序井然有序。

(2)不得任意挖掘道路或占用道路乱搭乱盖,不得占道堆放农具、柴草等物件。对占用公共道路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和有碍村容村貌堆放的杂物应及时拆除或处理。

(3)桥梁应设置照明设施,保障夜间照明;未经批准,桥体不得张贴、设置广告或标语;桥面无摆摊设点、兜售商品等现象;桥区清扫保洁应参照同等级道路清扫保洁标准执行,保持洁净、美观;桥下地面无垃圾、杂物,无乱搭建。

(4)村庄道路应定期清扫保洁,保持卫生整洁。道路两侧无堆积垃圾粪便、污水乱倒乱排、车辆乱停乱放和物品乱贴乱挂等现象。道路绿化带清除出来的垃圾和排水沟清掏出来的污泥应及时清运处理。

(5)道路两侧排水口(沟)应保持畅通,污水不满溢,雨后积水能及时排除。

(6)在街头临时设置的销售摊点应及时清除所产生的垃圾,保持场地洁净。

(7)车辆维修、冲洗和废旧物品收贮不得占道经营。

(8)道路施工应设置警示标志,施工机具、材料应摆放整齐,工程竣工时应平整现场、恢复路面。

3、建筑景观

(1)严格按经批准的村庄规划审批村民建房和各项设施建设,“一书一证”制度执行率达100%,没有违反规划乱批乱建和一户多宅现象,闲置宅基地应整理置换。

(2)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应按村庄规划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和建造,建筑造型与所在区域周边建筑及空间景观环境相协调,符合节地节能要求。

(3)村庄内无残垣断壁,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挂、乱排乱倒现象。主要道路两侧的建(构)筑物上无违章搭建,保持外形整洁、完好,外墙面无乱贴、乱涂写、乱刻画,屋顶、阳台、平台、外走廊上无垃圾、杂物和积水,无吊挂、晾晒和堆放影响村容的物品。

(4)庭院应整洁卫生,环境优美。住宅建筑整洁、舒适、经济实用,配建有卫生厕所、农具堆放间、农作物晾晒场地和农作物仓房;厕所有墙、顶、门、水封式便盆,有水冲洗,地面和墙壁贴瓷砖;厨房通风透光,墙壁粉刷,使用沼气、电力、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燃气、沼气入户率70%以上;庭院地面硬化,修建有花坛或植树栽花予以绿化、美化;室内室外、房前屋后保持整洁卫生,无杂草、污泥、垃圾、粪便等,及时清理屋顶的枯枝、落叶;农具、柴草、杂物堆放整齐;人畜分居,实行家禽和牲畜圈养或拴养。

(5)注重历史文脉、乡情民风的传承和保护,具有代表性风格和历史价值的建(构)筑物(包括历史遗迹、名人故居和古村落、古民居等)应保持其原有的风貌、格局和特色,不得随意拆除和破坏,并设置保护标志。

5、村庄照明

(1)道路照明设施应以功能性照明为主,路灯的杆型、灯具、光源、及灯具安装高度、角度、外形配色应整体协调,整齐美观。

(2)道路照明设施应保持完好,出现故障或者残缺应及时修复。

(3)道路照明设施无乱涂画、乱张贴、乱悬挂现象。

6、广告标志

(1)户外广告、招牌、标牌、霓虹灯、读报栏、招贴栏等设施设置的位置应适当,布置形式与周边景观环境相协调,并保持完好、整齐和美观。

(2)村名、店名、各种标志和广告应内容健康,用语准确,文字规范、工整。不得有黄色、低级、庸俗的广告和招贴。

(3)各类标语应按规定设置,过时的、破旧的标语应及时清除、洗刷干净。

7、园林绿化

(1)绿化、美化应列入新农村建设规划,绿化用地应占村庄建设用地的30%以上。

(2)村庄行道树绿化应以当地树种为主,整体效果良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树上无垃圾、无擅自悬挂物品或借树搭棚等妨碍树木生长的现象。

(3)小绿地、小广场、小游园等公共绿地应布局合理,乔木、灌木、花草搭配合理,植物生长、维护良好,绿地内无垃圾杂物。

(4)农村工厂、学校、农户庭院内应种植果树、花草,进行绿化、美化,营造景观优美、协调的庭院环境。

(5)古树、名木和各种珍贵树种应重点保护,设置保护标志。

8、公共场所

(1)举办各种节庆、文化、体育等活动的公共场所(包括水域)应保持环境整洁,活动结束后及时清理废弃物和拆除临时设置的设施。

(2)集贸市场内部及周围环境应保持卫生、整洁;经营摊点、货物应摆放整齐;各摊点应自备密闭容器收集垃圾;地面平整、洁净,无垃圾、积水;排水沟渠及时清理,保持畅通;及时清运垃圾,做好除“四害”工作。市场内应设置公共厕所和垃圾收集中转站(点)。

(3)公交车站、停车场的设置合理,设施完好,车辆进出、停放整齐有序。

(4)各类公共场所应保持整洁,每日安排有人清扫,垃圾日产日清,无卫生死角。

9、公共设施

(1)村庄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设施(包括邮政、电力、电信、供水、排水、交通等)应基本配套,符合村庄规划要求和设置规范,标识明显,废弃设施应及时清除。

(2)各类公共设施外观应保持整洁、美观、完好,无乱贴乱画、乱拉管线等现象。

(3)村庄生活垃圾应逐步实行收运容器化和密闭化、分类收集、集中处置。村庄内应设置有符合环保要求和足够数量的废物箱、垃圾池等公共卫生设施,并保持完好、洁净,周围无废弃物,地面无明显污迹。

(4)村庄内应建有硬化的公共排水沟,每户房屋前后应建有排水明沟或暗沟,各类排水沟渠、设施应配套,构成较完善的排水系统,并应及时清理排水沟,无污泥淤塞,保持整洁。应对池塘进行改造和清淤整治,使之具备初级的污水处理功能。粪便和生活污水应经过化粪池净化处理后方可排入村庄排水系统,再排入村庄周边的池塘或其它设施进行生物(无害化)处理。

(5)村庄应有规划地建设足够数量的带粪便净化处理池的公厕,厕所及周边环境应保持整洁卫生,无粪水外溢。

(6)村庄用上清洁卫生饮用水的住户应达到90%以上。

(7)村庄应配套建有村卫生所、计生服务室、乡村学校、农民培训的职校技校以及村广播室、村文化活动室或书报阅览室和文体活动场地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等。

(8)村庄应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建立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10、建筑工地

(1)建筑工地应设置有施工警示标志和围挡。

(2)建筑工地的施工材料、机具等应堆放整齐。建筑垃圾应置于围挡之内,并及时清理。

(3)载运建筑材料、建筑垃圾等的各种车辆应逐步实行密闭运输,无沿途飞扬、洒落现象。

11、村庄水域

(1)应重视治理、保护好村庄内的坑、塘、河、湖等水系,水域沿岸应因地制宜进行绿化美化。

(2)水域应保持水面清洁,无垃圾、粪便、油污、动物尸体、枯死植物等漂浮物。

(3)水域沿岸和跨岸架设的桥梁、管道、闸门等建(构)筑物应保持整洁完好,无违章悬挂,无存积污物。水域沿岸防护堤应保持整洁完好,无违章建筑和堆积物品。

(二)企业范围

企业范围按照天办发〔2008〕8号文件的要求,各企业领导班子要把城乡清洁工程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以企业领导为主导,以企业职工为主体,层层落实责任,具体到人。

1、健全机构,落实责任,完善制度。成立活动领导机构,由单位主要领导亲自统一指挥,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分片负责,包干到人,切实把该项工作抓紧、抓细、抓好。做到三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整治到位。建立完善企业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各项管理制度,促进活动的正常开展,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

2、有效整治“五乱”,规范厂区管理。

一是办公区、住宅区、店面、门口和外墙等处无杂物、机器、生产资料等乱摆乱放;线路无乱拉乱挂;无乱搭乱建构筑物;无乱倒乱排污水;排水沟中无淤泥、杂草及水面漂浮物;办公区、住宅区内不能圈养畜禽;空旷地不能种菜及农作物,按规划种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

二是加强停车秩序管理规划,引导车辆入场,道路顺畅。设有停车场,划出停车泊位。保证厂区停车位内车辆停放整齐,道路顺畅。道路无坑坑洼洼、无积水。

三是垃圾入桶,厂区洁净。有固定的环卫工人,加强保洁工作,做到垃圾日产日清,随脏随扫。在厂区内按规定设果皮箱,设置垃圾集中投放点。并通过宣传教育、处罚“垃圾乱扔”行为,保证厂区内外无乱扔垃圾现象。

四是广告设置规范,厂区空间净化。拆除违章广告牌,清理各类非法小广告,禁止厂区内外乱贴乱涂乱挂广告、标语,按统一规格重新制作安装新广告牌。

五是加强建筑管理,整治工地乱象。按照规划对厂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关于对天等县城区内建筑工地建筑材料规范化管理的通知》,对建筑工地进行规范管理,有效地制止工地乱象。地面旧建筑物要装修粉饰翻新,门窗要维修。属危房的要拆除。住宅楼的防盗网不能超出墙体,不私自设置檐篷、遮阳布。

3、加强建设和管理,全面推进企业城乡清洁工程。编制厂区、生活区建设规划,加强厂区、生活区建设和管理,高起点、严要求地实施企业城乡清洁工程,整治“脏、乱、差”现象,建设干净、整洁的企业环境,彻底地改变干部职工乱丢乱放及生产生活中各种不文明的习惯,进一步优化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企业的品位和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努力达到企业增收,职工受益,社会满意的共赢局面。

4、切实规划落实各项节能减排、降耗控污指标,打造现代企业新形象。各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做好各项节能减排、降耗控污工作。积极完成县环保局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工业企业废水、废气等要达标排放,不断提高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利用率。

(三)学校范围

学校范围由教育局牵头组织实施。坚实“一把手”负责制,各中小学校长要带领全校师生严格按照本方案要求的范围扎实开展,确保学校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顺利进行。

1、教室、办公室卫生要求:

(1)办公桌、书柜摆放整齐,桌上办公用品整洁无尘,书柜上堆物整齐,不要乱摆杂物。

(2)室内及环境并保持整洁。做到窗明几净、桌椅干净,书本摆放整齐。

(3)室内布置要严肃大方,按年级统一布置标语,摆放盆花。

(4)室内要设置统一的卫生设备,包括纸篓、痰盂、扫帚等。

2、对校园内外环境卫生的要求:

(1)要做到路平、路净,无碎石、纸屑、杂草;花坛、绿篱内无杂物、无积存垃圾;水沟无污水、脏物。

(2)建筑物要做到墙壁整洁,无泥迹,无画痕。

(3)垃圾及时清运,经常保持干净,消灭卫生死角。

(4)厕所要每日清扫,要做到地面无乱纸,坑边无粪便,墙角无多余泥土,墙壁清洁无画痕,便池清洁、畅通。

(5)绿化、美化校园,实现校园园林化。

(6)校园周边无垃圾、无杂草。

3、对师生卫生的要求:

(1)要求讲究个人卫生,手、脸干净,衣服朴素整洁,美观大方。定期理发洗澡,勤剪指甲。

(2)男生不准留长发,女同学不准穿高跟鞋。

(3)个人课桌内要整洁,无剩食品烂纸等脏物。

4、对食堂的卫生要求:

(1)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组织健全,卫生责任制落实。

(2)炊事员工作时间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

(3)食具消毒要坚持每餐进行。

(4)食品必须防尘、防蝇、防腐,销售食品时要用食品夹。

(5)菜食要洗净,剩余的熟食必须加热后再销售。

(6)仓库要整洁无尘,生、熟食用分开存放,要离墙离地,经常检查,防止食品腐烂变质。仓库内无鼠洞、鼠迹。

(7)食堂厨房墙整洁干净,地面为水泥地。

5、对宿舍的卫生要求:

(1)每个宿舍要有一名卫生负责人,每天要有一名卫生值日人员。

(2)地面要保持清洁干净,墙角无垃圾。

(3)床铺及桌椅摆放整齐,床上用品整齐干净,床下无乱堆杂物。

(4)每人脸盆、毛巾等设备摆放整齐。

(5)卫生间干净无臭味。

四、目标要求

1、强化工作职责。各部门要把城乡清洁工程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同时,要制定详尽的工作方案,调配得力的工作人员,全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2、建立投诉举报机制。要设立整顿投诉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充分接受群众和媒体的监督。并建立相应的快速反应机制和部门联动机制,及时将处置结果向社会公布并同步上报县清洁办。

3、建立督察指导机制。要加强“城乡清洁工程”各项工作的督察,定期或不定期对各责任区、企业、学校、村屯、社区组织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同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召开专题会、现场会、办公会,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4、加强新闻媒体和群众的监督。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和监督作用,要通过在县有线电视台、今日天等报刊上开设专栏和专题等形式,深入宣传和曝光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中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全面提高群众的思想意识,以人民群众为“城乡清洁工程”活动的主体,全民参与、全民动手,共同搞好“城乡清洁工程”。

村庄清洁行动典型材料篇(8)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二次、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以实施“四美五改、美丽乡村”行动为目标,以农民投工投劳为主体,以政府奖补资金为引导,乡镇严把项目进度和质量关,相关部门做好项目支持及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1.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项目遵循“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先建后补、讲求质量”的原则。

2.本着“村民自筹、财政奖补、项目整合”的原则进行。

3.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保障农民群众的参与、决策和监督权利,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三、奖补范围

省市县确定的年度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对厕所改造、村庄绿化、民居改造、道路硬化、清洁能源利用、乡村文化建设、饮水安全、污水排放、垃圾处理设备设施建设等项目进行奖补。具体范围按照一村一清单方式实施奖补,清单以外、未经乡镇审核、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的,一律不予奖补。

四、项目建设及奖补

(一)建设内容

1.民居改造。对已有民居厨房以及墙体立面、门窗、门楼等实施改造。一是农户单独设置厨房,且厨房墙面、灶台镶嵌瓷砖,地面实现水泥硬化或铺砖,有操作台,安装抽油烟机或排气扇等设施;二是农户采用加抹保温砂浆或其他保温板等方式对民居墙体进行改造;三是农户选用现代新型工艺和产品,提高保温效果,使用塑钢门窗和木门窗对原有门窗进行改造;四是对门楼进行新建或改建整饰。

2.污水治理。主要采用集中式和分散式污水处理方式。具体采取什么方式要因地制宜。

3.街道硬化。村内主街道以水泥硬化为主,辅道、巷道和街景花园坚持就地取材、体现乡村特色,采用青砖、石板、石子、透水砖等形式进行硬化,面层要防滑,造型要多样,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

4.亮化。村内主街道、公共场所、文体休闲活动场所安装路灯等照明设施。

5.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一是农户厕所。主要分为新建和改建两种类型,新建类型主要以推广双瓮式、三格式和水冲式为主。改建类型主要以沼气池式为主,墙面贴有瓷砖,地面用水泥硬化或铺设瓷砖。二是公厕。农村公厕以推广三格式为主,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

6.“三清一拆”和垃圾处理。利用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资金,全面开展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和路障、清庭院、拆除违章建筑活动,做到村庄内外干净整洁。积极开展农村环境保洁工作,探索建立市场化长效机制。合理布置建设垃圾填埋场,要具有防渗、压实、覆盖等措施,符合环保要求。

7.村庄绿化。各村要根据村庄实际制定村庄绿化方案,方案中要明确具体的绿化树种、数量、具体绿化位置,绿化树种原则上要求选取本地树种。节点工程可提高绿化档次。可栽植山楂、杏树、枣树等进行庭院绿化,打造山楂、大枣等一条街美化环境。充分利用村内和周围的“四清”场地,建设绿地。

8.乡村文化建设。县美丽办统筹组织,以村为单位,对村内主要街道两侧墙面及民居墙体多采用具有民俗文化符号的原材料进行全面整饰,使之达到干净、整洁、和谐的目标。同时,绘制文化墙,建设文化广场、游园、设立村庄标识。乡镇村负责建设专门广告栏,配置体育健身设施。

9.大型公益项目。县美丽办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配合,采取招投标等形式,对景观带建设、河道整治、大型公益广场等项目进行设计施工。对于经营类的大型公益项目,由投资人负责项目建设,县美丽办将根据工程建设规模及规格适当给予补助。

10.其他项目。根据村庄实际,对村庄内残墙巷道进行整治,在街道两侧适宜区域建设马路牙子、花坛、花墙等工程。农村电网建设和通讯项目建设按项目要求施工。

(二)建设标准及奖补

年度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分为精品村、示范村、普及村,实行差异化推进。

1.精品村建设标准。对于精品村要围绕产业、景区、生态环境等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完成十二个专项行动目标任务:民居住房达到特色明显、结构安全、基本功能齐全的要求,民居邻近主要街道100%、村庄整体50%以上的民居按要求完成节能改造;农户改厕实现全覆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不低于80%;80%以上农户使用清洁能源;村庄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齐全配套,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健全,特色富民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旅游功能凸显,基层组织坚强有力,农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

2.示范村建设标准。根据村庄区位优势、基础条件、富民产业等,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典型,主要抓好安全饮水、村庄绿化、垃圾处理、民居改造、街道硬化、“一村一品”、厕所改造、电商平台、乡村文化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3.普及村建设标准。根据村庄基础现状,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要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主要抓好改水、改路、改厕、环境卫生、村庄绿化、“一村一品”、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

4.具体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及奖补标准

(1)民居改造。厨房,有操作台、抽油烟设备、节能燃气设备、电器设备齐全,地面墙体炉灶镶嵌瓷砖,物品摆放有序,整体干净整洁,每户奖补800元。门窗,对原有破旧门窗进行改造,用铝合金、断桥铝的,每户奖补1500元,统一按满清风格建设带窗棂的特色门窗,每户奖补2000元。门楼,统一新建满清特色门楼,有翘角、灰色板瓦、仿古面砖,每个奖补3500元;新建当地特色普通门楼,有顶盖,镶嵌瓷砖,每个奖补1500元;对原有当地普通门楼进行改造,镶嵌瓷砖、加顶盖,每个奖补500元。

(2)污水治理。整村集中设置排水管道,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按工程中标价进行奖补;采取庭院式小型湿地、污水净化池、太阳微动力和小型净化槽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的,按工程定额进行奖补。

(3)道路硬化。村内主街道,水泥硬化路面,按国家标准施工,厚不低于18公分,宽不低于3.5米,每平米奖补60元。村内巷道,采用青砖、彩砖、透水砖进行铺设,干硬砂浆垫层不低于5公分,每平米奖补100元;采用碎石板对道路进行铺设,水泥垫层不低于8公分,每平米奖补110元;用鹅卵石铺设道路,拼花,水泥垫层不低于13公分,每平米奖补170元。

(4)村内亮化。普通路灯,六米钢管路灯杆,压塑铝灯头外壳,30瓦LED光源。太阳能路灯,六米钢管路灯杆,压塑铝灯头外壳,30瓦LED光源双板100瓦单晶硅电池板,100安时品牌蓄电池。特色路灯,安装地域文化特色路灯,六米钢管路灯杆,特色造型灯头,30瓦LED光源,按招标采购价进行奖补。

(5)厕所改造。双瓮式,坑深2.3米以上,粪坑下双瓮,有独立卫生间,内有蹲便器,有排气设施,墙体镶嵌瓷砖,干净整洁。三格式,粪坑建成三格式,有排气设施,有独立卫生间,内有蹲便器,墙体镶嵌瓷砖,干净整洁。水冲式,有卫生间,蹲便器,水冲设施,干净整洁。以上三种类型每个奖补到1200元(包括上级补助部分),包含配套物资。旅游公厕,按设计要求建设特色造型厕所,内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干净整洁,每座奖补15万元。标准化公厕,按设计要求建设标准厕所,内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干净整洁,每个奖补10万元。

(6)村庄绿化。对村庄内外、街道两侧、游园绿地采取三层绿化,优质景观树种,乔木、花灌木、花草绿篱三层。房前屋后栽植果树等进行绿化,按实际绿化数量确定奖补额度。

(7)富民产业。一村一品产业,围绕全县果品、食用菌、蔬菜、农家游、肉鸡五大主导产业,发展一村一品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按产业发展政策进行补助。小型水利配套工程,新打机井、扬水上山等小型水利工程,已招投标的工程按中标价进行奖补,非招投标的工程按工程量适当进行奖补。

(8)乡村文化建设。外立面整治,对农户民居外墙、院墙水泥抹面,外墙乳胶漆粉刷,有造型设计,格调统一,灰边白底,每平米奖补38元。绘制文化墙。绘制中国梦、善行、道德文化、保护环境卫生等有宣传教育意义和文化挖掘内容的文化墙,每平米奖补100元。新建文化广场,建设供村民休闲娱乐的文化广场,有彩砖和水泥硬化活动场地,每平米补助100元。村庄标识,在村庄入口立有造型的石头标识,高不低于2米,宽不低于1.5米,外形美观,每个奖补1.5万元;建设大型果标,假山等符合旅游特色的村庄标识,外形美观,经久耐用,每个奖补10-15万元。

(9)其他项目。路牙砖(石),采取水泥砖、大理石块对路肩进行保护,每延长米奖补30元。花坛,用水泥砖砌等形式建设小型花坛,每延长米奖补30元。花墙,用青砖砌建设有特色花墙,每延长米奖补100元。残墙整治,对村庄主街道两侧残破墙体进行拆除新建,24墙,高2米,每延长米补助150元。特色院墙,建设特色院墙,每延长米奖补300元。普通院墙改造,改造原有院墙,砖砌墙头帽,灰顶白墙,每延长米奖补30元。街景公园,建设集绿地、亭廊、娱乐广场、特色小品建筑的公园,已招投标的工程按中标价进行奖补,非招投标的工程按工程定额奖补。上滦线公路两侧绿化,乔灌草结合,进行专业设计,按中标价或实际工程定额奖补。建设小品景观,在重要节点建设,体现旅游和当地文化主题,有明显特色,按中标价或实际工程决算进行奖补。购置小型胶皮垃圾桶,政府统一采购。在建设过程中新增或没有考虑到的项目,按工程定额奖补。

5.项目验收

采取村申请—乡镇审核—县级验收的方式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进行验收。

(1)村申请。工程结束后,由村“两委”向乡镇写出验收申请,明确所完成工程项目、工程量、投资额度。

(2)乡镇审核。乡镇根据村“两委”申请,组织人员对各村工程项目、工程量进行实地审核确认,出具参加人员签字、乡镇、村加盖公章的审核报告单,并向县美丽办提出验收申请。

(3)县验收。县美丽办根据乡镇申请,经县领导小组同意,组织交运、国土、住建、卫生、水务、林业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验收小组,对建设项目采取实地勘测以及抽验方式进行验收,验收过程中有乡镇主管领导、村两委干部、村务监督委员会人员参加。验收合格的项目,由县美丽办出具参验人员签字、县美丽办、乡(镇)、村盖章的验收报告单。

(4)奖补资金兑付。县美丽办汇总各村验收结果,按奖补标准计算奖补资金,上报县委、县政府审批后,向乡(镇)财政拨付奖补资金,由乡(镇)财政所按程序支付项目资金。

五、具体要求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乡镇要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组织,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县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明确一名副职抓此项工作。

(二)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各重点村要根据村庄情况,结合12个专项行动,认真谋划重点村建设项目及工程量,制定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上报到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乡镇对村级申报的项目方案的合规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乡镇审核同意后,签署意见连同申报材料一起上报到县美丽办。县美丽办将组织人员对工程项目进行核定,审核汇总后报县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审批后执行。

村庄清洁行动典型材料篇(9)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做法与进展情况 我县在市定75个村基础上自加压力,一方面增加**镇**路西侧15个村开展农村垃圾整治;另一方面,2006年初以县财政拨出专款,重点开展整治**沿线“绿化、亮化、净化”和沿线四个集镇区“硬化”的工作。 2、亮化:全面提高**县整体形象,一是以**沿线亮化入手,规定从2006年元月始,沿线路灯在上半夜前统一开亮,并拨出专款,对原路灯进行重新布线、油漆和修缮。二是延伸县城区形象,即**路的**路至**收费站路段 按照县城布置形式和标准,把绿化带和路灯移到路两侧,显示道路开阔与宏伟形象。

3、硬化:各沿线集镇区原有人行道标高高低不一,原有铺设的面层五花八门,没有铺设垃圾成堆,县委、县政府下决心要彻底改变“杂、乱、脏、差”面貌,提升各集镇区的镇容镇貌,要求统一铺设红色九格砖,与绿化建设结合,统一标高、统一尺寸,施工严格按照市政道路规范执行,并考虑无障碍要求,县政府给予每平方补贴40元。 重要加强**镇“三废”综合治理,即对废塑、废铁、废线的收集户进行治理。“三废”严重污染镇区周边村庄,到处污水横流,臭气冲天,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生产、生活。考虑到从业群众就业生活出路问题,县政府决定统一选址2-3个点,把“三废”收集户统一集中、统一管理,减少二次污染。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大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召开各种动员会议、座谈会,结合开展创建文明、卫生村镇活动,编写宣传材料、刷写固定标语等大力宣传,努力营造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采用广播、墙报、电视、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整治氛围。要教育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遵守卫生管理、门前三包、自觉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清洁和绿化美化建设,形成“人人受卫生、爱家园”的良好氛围。鼓励群众对垃圾中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回收,积极使用农家肥。要大力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及时宣传、推广一批好的典型,对工作不力的要进行曝光批评。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要加强领导,实行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确保整洁工作的顺利开展。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全镇垃圾整治工作,按规划建设垃圾中转站(总收集点)建立垃圾清运保洁制度,负责全镇垃圾中转站(总收集点)的垃圾收集清运及集镇保洁、负责辖区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

村委会按照“一事一议”的要求,组织村民进行村庄垃圾整治,建立垃圾清运保洁制度,制定实施村庄垃圾整治的村规民约,设置垃圾收集点,负责专业保洁员队伍的建立,负责本村范围内农户、企事业单位的垃圾收集清运和公共区域保洁。

3、制定收费方法和政策,多方进行扶持 4、强化考评督查,确保整治实效

村庄清洁行动典型材料篇(10)

二、整治范围、内容及目标

整治范围:本次整治的范围包括全镇所有镇区、村庄,重点整治镇区所在地、境内主要交通干线沿线和重要水源周边村庄环境。

整治内容:1.始终坚持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一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按照村镇规划和旧村改造方案,完善村镇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美化、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动员和组织村民硬化道路、填坑补凹,方便村民出行;二是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动员和组织村民拆除乱搭乱建和旧村搬迁遗留下来的残墙断壁。规范建设工地秩序,清理占道堆放的建筑材料、粪堆、土堆、柴堆及房前屋后堆放的杂物,清除道路两侧垃圾。对农村以路设市、占道为集的农贸市场要加强引导,进场入院,退市让路,制止占道经营影响交通的行为。2.始终坚持以推进长效管理为重点。各村巩固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成果,制定并落实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办法。一要以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实。实践证明,推行落实好“门前三包”(包门前村容整洁,无乱设摊点、乱搭建、乱张贴、乱涂写、乱堆放等行为;包门前环境卫生整洁,无垃圾、污水、污迹等;包门前责任区内设施、设备和绿地整洁等)制度,是确保卫生长效管理效果最有效的手段。二要以活动落实促进管理落实。要认真开展文明卫生镇区、村的创建活动,开展文明卫生家庭、户评选活动不断增强群众卫生意识三要以督促检查保障制度落实。镇政府领导将成立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对各镇直单位及各村环境卫生开展不定期多轮检查。

整治目标:通过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达到“一树一改两加强三提升”的目标(“一树”即引导群众树立爱卫生、勤清洁、讲文明、树新风的观念;“一改”即改变乡村环境脏、乱、差的面貌;“两加强”即加强环卫设施,加强村容村貌整治;“一提升”即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显著提升,卫生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乡村面貌整体形象显著提升),逐步建立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村民卫生意识、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营造整治有序、生态宜居的镇区及乡村环境。

三、工作要求

村庄清洁行动典型材料篇(11)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而我们也正面临着历史文化遗产确实的危机。传统村落既承载着中华民族关于故乡的情感,也体现出我们祖先创造历史的历程,也是承载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因此,要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寻找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关注具有代表性、文化多样性的传统村落的物质与非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体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1淇县赵庄村传统村落概况

1.1淇县赵庄村的基本介绍

赵庄村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县城西部,隶属于灵山街道办事处。东临大海线(S222)和规划的新107国道,在建鹤辉高速在村南通过,并在东部大海线(S222)设有高速出入口,交通便利。村域范围总面积为12.59平方公里,包含东赵庄、西赵庄、窄狭、地谷岭和碾沟5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220户,749人。姓氏除赵、冯两大姓外,另有李、蔡、王、杨、程、牛、孔、申、刘、梁、魏等姓。窄狭村均为贾姓,地谷岭仅有徐姓弟兄两户人家。全村共有梯田640亩,主要产小麦、玉米、谷子,另有红薯、豆类,树木有柿树、核桃树、桃树等十几种,林木繁茂,郁郁葱葱。村域面积12.59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260余亩。

1.2淇县赵庄村历史沿革

村落最早形成于明末清初,先由李姓自山西省洪洞县迁徙于此,后有冯、赵、蔡、贾等姓因战争避难汇集加入。赵庄村始建于商代,据传赵庄原叫李家庄,清朝乾隆年间,赵姓始祖赵发财被一个自称其家人员的男子带到李家庄,托付给李员外当伙计,做放牛娃,当时年方十三四岁。李员外问他姓啥叫啥,他竟说没名没姓。李员外拿出《百家姓》让他点字为姓,他说:“我就姓《百家姓》第一个姓‘赵’吧。”李员外见其聪明能干,就为其取名“发财”。后人推测,赵发财十三、四岁,不可能不知道姓甚名谁,极有可能是官宦之后,家遇不幸,为躲避灾祸,才隐姓埋名。赵发财长大后娶了媳妇就在这个村里安了家。他们闸沟造梯田种庄稼,开垦荒地栽种树木,繁衍生息,人丁兴旺,后来成了村里的大户,后来李家庄就叫成了赵庄。赵庄村原有9个自然村,随着时间发展,分散居民点出现弊端,较少的自然村向较大的自然村聚集发展。现仅存5个自然村,其中两个自然村的人口较少,仅有两三户。赵庄村是省级贫困村,由于地处山区,土地贫瘠,全村750多口人,三分之二为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千元。作为淇县整村搬迁村之一,村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早日搬出大山,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

1.3淇县赵庄村选址格局

赵庄村传统村落在选址上,多以山为背景,背山面水,藏风聚气,选址基本符合传统风水学说对于村落外部环境的要求,即“背靠主龙脉生气的主山,左右是左辅右弼的山体——青龙白虎,前有水流绕过,水的对面有山体对景”。村落选址注重村落大环境的选址,背山面水,临水而居,符合“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的选址理念,是乡村聚居环境建设的典范。村落多依山而建,因地制宜筑台建在不适宜耕作的沟坡地上,建筑呈曲线或折线,沿等高线平行布局,以“之”字形的小路迂回徘徊其间,既高低错落又层次分明地与地形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在小环境的营造上体现出了较好的传统风水观,是建筑与环境融合的典型代表。这对研究古代村落选址原则中趋利避害的原则与方法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2赵庄传统民居建筑

民居建筑堂屋为两层,厢房为一层,两层建筑底层为居住,二层为仓储,一二层之间用木质楼板分隔。建筑墙体用石块和条石砌成,用泥土和石灰摸缝,门窗为木质;建筑的二层用泥灰抹平,外涂白色石灰涂料。灰瓦坡屋顶,青色石块墙体。

2.1院落平面基本形式及功能

(1)基本形式:多样化,有一字房、“L”型院、三合院和四合院落组合布置,而且正房多为两层的建筑,两侧厢房多为一层建筑。主房一层带阁楼建筑一层作为住宅,阁楼多为储物功能。普通民宅院落进深不大,横向较宽,建筑正房多为三开间或五开间,尺寸在8-12m,进深4~5m不等,侧向的厢房面宽较窄,因此院落多为一字房和“L”型院,即使是三合院和四合院,其平面形式也不同于平原地区的三合院和四合院。(2)功能:首先具有良好的居住功能。比较适合大家庭居住,同时也满足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需要,尊卑长幼,分则各有处所,聚则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其次小气候调节作用。封闭而露天的庭院可有效抵御寒风侵袭,同时又可遮荫纳阳;再次具有良好的自防、护卫功能。整体院落的外界面由院墙或房屋的山墙环绕组合,组成一道坚实的防线。

2.2传统建筑结构形式

赵庄传统建筑主要为抬梁式木构架,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梁,梁上立短小的矮柱,矮柱上再架短一些的梁,如此叠置若干层,再最上层架上立脊瓜柱,这就是一组梁架。在相邻两组梁架之间,用垂直于梁架方向,并位于柱上部的水平联系构件“枋”,把两组梁架组合起来。每层梁的两端上面,垂直于梁架方向放置檩。檩不仅加强了梁架间水平方向的联系,构成稳固的组合构架,而且承受上部屋顶荷载。抬梁式木结构建筑的特点是室内分割空间较容易,但抬梁式构架用料较大,耗费木材较多。屋顶形式主要是硬山式屋顶,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其主要作用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从外形看颇具风格。

2.3建筑材料

(1)石材:主要为红石与青石,多用于建筑墙体、墙基和柱基。(2)木材:木材的运用比重较大,主要为大木作和小木作,大木作如柱、梁、枋、檩等,小木做如门窗等。(3)灰瓦:主要用于建筑屋顶。地传统民居建筑中还用到黄土、树枝、柳条、麦秸秆等材料,树枝、柳条等编织成荆耙,替代传统屋顶内部的望板构造层次,在黄土中掺入麦秸秆作为粘结材料和垫层使用。土坯主要用于建筑二层墙体和室内隔墙。

2.4东赵庄、西赵庄

(1)传统街巷入村路东西向从村址南侧通过,村落街巷主要从袁大线向北发散,向北发散的街巷在村内北部和东西向的另一主要道路相连,形成闭合回路。因地势高差较大,部分路段为台阶。现状路面宽度约2-3米,部分为石板路面、部分为水泥路面,部分未硬化。(2)公共空间西赵庄的公共空间主要在古井区域,东赵庄的公共空间在关公庙和冯家大院区域。也是两个自然村的最早的建设区域,的区域都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全村的公共活动区域,是全村的茶余饭后集会交流场地。

2.5窄狭

(1)传统街巷环形的路网:以中间河道和中心广场为中心向外发散,环状组团发展,入村路南北向串联起各个环,连通各个居民院落,村中道路曲折缠绕,千回万转,环环相扣,犹如迷宫。部分石板铺砌路面保存完好,现状路面宽度2米左右,两侧住宅建筑保留着原来的风貌、尺度和格局。近年来,除部分路面都已经被改造为水泥路面外,其他方面基本上保留原有的石板铺砌的古朴风貌。(2)公共空间中心广场: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区域,也是窄狭自然村的最早的建设区域,的区域都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全村的公共活动区域,是全村的茶余饭后集会交流场地。

3价值评定

(1)古民居整体建筑形式和局部构件朴实简洁,对研究清末民初及近现代时期豫北山地建筑、石头房建筑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对石头房建筑原真性的保护是对一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2)背山面水,依山而建的院落布局,体现的是赵庄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3)赵庄古民居的整体布局和形制,反应了当地传统文化和装饰艺术的结合,体现了豫北地区的风俗人情和地域文化。(4)村落传统街巷地面多石块、石板及碎石铺装,独具特色,街巷两侧民居多为传统的石头民居,街巷整体体现了较强的民风民俗特色,是传统街巷的典型代表。(5)街巷组织形式多样,因地制宜,空间布局富有特色,主次有别,层次分明,各个自然村因地制宜的街巷空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6)大小不一的空间除了各自的功能外,更是村落及住宅内部有组织的自然通风渠道,具有自然空调的良好效应,充分体现了赵庄传统村落居民利用气候原理应对当地特定环境的聪明才智。

4结束语

淇县赵庄传统农耕方式及饮食文化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可以充分利用和开发,能够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这对发挥传统手工业和弘扬当地的地方名牌具有重大的意义。传统历史沿革和名人典故表现了赵庄村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淇县人民政府和灵山街道办事处一直以来就非常重视境内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旅游价值,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做得比较到位。目前已联系专业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了符合本村实际的特色旅游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郑慧铭.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及文化表达[D].中央美术学院,2016.

[2]琚鹏飞.浙江丽水传统建筑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