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写作习惯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1-27 20:55:18

写作习惯论文

写作习惯论文篇(1)

应该如何写提纲才合要求呢?

一、提纲要切题。例如,有同学写《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提纲是这样写的:1.“有心”就是有明确的目的;2.“有心”就是有正确的方法;3“有心”就是有认真的态度和创造精神。认真审一下题便可知道,这一种提纲就比较切题。

二、提纲要体现体裁特点。假如要以《门》为题分别写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则其提纲,应该分别体现出不同的体裁特点。

议论文提纲:

总说“门”启迪我们要入好、把好人生的扇扇大门。

知识、生活、社会的大门,门门入好:①入好知识门,才能获得知识;②入好、生括门,才会懂得生活;③人好社会门,才可能成为社会的好成员。

家庭、国家、思想的大门,门门把牢:①把好家门防风雨盗贼;②把好国门防敌人侵犯;③把好思想门防腐蚀变质。4 努力入好、把好扇扇人生的大门,让生命的航船扬帆远航。

说明文提纲:

l.门有古老的历史——与人类向时出现。

2.门有独特的构造——由门面、门框、门袖等构成。

门的种类多种多样——按质地分,有金属门、非金属门;按作用分,有多用途门和专用门;按位置的所属物分,有建筑物的门、交通工具的门、其它器具的门。

门正向轻巧、牢固、美观、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记叙文提纲:

首先,舅舅家是一扇寒伧的小门;

后来,有了一扇红漆大门;

现在,新楼前是一扇威武的大铁门。

三、提纲要简洁。写提纲要根据需要或详或略。但详不是繁琐哆嗦, 略也不是空洞无物,要

做到不管详略,都力求简洁、精炼。

例如有同学写《十年以后返校来》时,其提纲是:

1、宣传窗内,有声有色地放映看历届校友和在校三好生的动人事迹。

2、展览厅里,小爱迪生们的小发明干奇百怪,琳琅满目;

写作习惯论文篇(2)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把正确的写作思想和写作规范贯穿到写作实践中去,从而养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写作态度和写作行为。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时重知识技巧轻视习惯训练,没有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的习惯,对周围发生的新鲜事缺乏敏感,熟视无睹,因而每到作文时就感叹“无内容可写”“写来写去都是老调”,于是搜肠刮肚,乱编胡诌。

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有一个过程,都有它的艰巨性。对学生来说特别是写作习惯的养成带有系列性就更难。以表达习惯为例,要做到使学生养成把话说清楚、说明白、说准确来表达一个意思的习惯,就要从开头抓起。例如 “十五的月亮”与“月亮”有同有异,特指时用“十五的月亮”,有定性;而泛指时用“月亮”,有共性,这类表达训练,应该穿插于作文教学当中,养成学生准确的表达习惯。

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还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平素的写作习惯和平时的口头表达习惯则是这个学习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它具有导向和强有力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应当写自己身边的事,写师生耳闻目睹的事,从而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如师生共同开展的活动,由教师写下来,不仅从内容上、方法技巧上启发学生提高表达水平,而且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写作的心理素质。例如教师在表达中习惯用规范化的语言记叙、说明、议论,学生就会很快克服随意用方言、土语的习惯;教师有说话、写文章注意分寸、斟酌字句、精心选用恰当词语的习惯,学生就会受教师的影响,也会有意无意地模仿,逐步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表达习惯,切不可放松。

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是长期训练出来的,在这个方面教师应有计划地让学生练,既要注意练的数量,又要讲求练的质量;既要有指令性,又要有指导性。因为良好习惯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终身收益。

二、训练写作技巧

作文教学注重多种形式的训练,把“讲”变为“导”,多从训练角度给予引导、诱导、疏导,使学生通过实践“自悟其理法”逐步达到“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技能境界。

1.教会学生写作技巧。作文是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发展和语言运用的具体实践,大部分学生难免出现“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的难题。要解决好这些难题,就必须教给技能,过好“三关”——积累素材关、手法技巧关、组织语言关。

写作习惯论文篇(3)

1.调查对象

①“学生问卷对象1”为三所城区学校三、四、五、六年级各一个班,样本总数为600人。“学生问卷对象2”为四所农村小学六年级学生,样本总数为749人。两项合计为1349人。

②“教师问卷对象”为课题组7所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师,总数为178人。

2.调查内容

学生问卷涉及小学生作文习惯中积累、观察、表达、书写、修改、交流等各种习惯,通过单项、多项选择题了解学生作文习惯的实际情况。教师问卷涉及作文教学、研究和学生作文习惯培养等方面,以及了解教师作文教学现状。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作文教学遭遇“寒战”

虽然作文教学是公认的教学难点,但很多语文教师对它不够重视,仍然习惯性地把阅读教学作为研究重点,作文教学只凭借以往的经验,没有创新、没有研究、没有方向。即使是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后,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内容仍然缺乏关注,不明确课改的新动向。通过调查,仅有30%的教师认真阅读过《语文课程标准》,有30%的老师还没学习过这个内容。对作文教学研究得少,既有教师个人原因,也有其他原因。调查中发现,有近50%的老师一学期没有听过一节作文观摩课,还有近50%的老师听作文课不超过3次。教师没有观摩学习的机会,必然使作文教学停滞不前。

2.作文习惯陷入“途”

学生对作文怕苦畏难,有消极逃避的思想。对调查问卷中“你喜欢写作文吗”一问,有78%的学生表示不太喜欢,6%的学生不喜欢,甚至感到害怕。对于作文课,29%的学生感觉严肃沉闷、乐趣少。20%的学生觉得平稳单调、没乐趣。对作文的畏惧,加上一些另外的原因,学生作文习惯性地陷入“途”:

一是积累不足。不爱读课外书,读书少,不做笔记,词句积累少。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时无话可写、表达不清、不知所言,与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水平、阅读习惯等有着莫大的关系。问卷中,只有50%的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44%的学生偶尔阅读,6%的学生从不阅读;而在课外阅读过程中,47%的学生属于漫无目的地阅读。

二是不善观察。对生活不善于观察,即使对重要活动、场景,观察时也缺乏要领,不够得法。只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学生才能捕捉到日常生活中有意义和有趣的事物,才能积累下写作的素材,才会感觉有东西可写,写起作文来才能下笔如有神。只有22%学生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59%的学生不会留心观察事物,19%的学生从不观察身边的事物。仅有11%的学生能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记录下来,为写作储备素材,只有11%的学生能摘抄优美句段或写读后感。对于“平时,你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吗”这个问题,有39%的学生是在老师叮嘱后才留意,28%的学生不太留意。

三是自我迷失。对于“写作文时,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的回答,29%的学生认为没有东西可写,31%的学生认为缺少好词句,24%的学生觉得肚里有话表达不出,16%的学生觉得自己缺乏想象力。这些直接反映出很多学生在写作时考虑更多的是“完成任务”和运用“他人话语”,而不是实现自我表达的需求。

四是书写马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成练字的过程。”学生把抄写作文视为完成任务,没有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对书写的重视,没有用对待书法的态度抄写作文。

五是修改不够。对修改的认识不到位,只有38%的学生有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日常的习作评改仍是以教师修改为主,学生没有修改的自,更没有掌握修改方法,没有从修改自己的作文中获得提高。

六是交流不广。对于“你的文章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吗”这一项,6%的学生选经常,67%的学生选偶尔,27%的学生选从没有过。只有教师和学生本人阅读作文,其他人没有交流共享的机会,不利于学生获得激励,提高习作积极性。

3.作文教师缺少“功夫”

只有热爱写作的教师,才能经常思考作文教学,指导学生写好作文。从调查中了解到,教师自身的写作实践太少,除了论文、随笔、案例之外,很少写下水文。对于下水文,70%的老师不常写,30%的老师没写过,一般是找班上的作文高手现身说法,并找几篇满分作文示范。因为写得少,所以不知学生作文的甘苦,很少有贴近学生实际的科学指导。在日常教学中,对作文教学研究得少、思考得少、创新性实践也少,在问卷“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你有哪些好的做法或建议”这一相对宽泛的应答中,没有老师能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建议。

三、调查结论及建议

(一)调查结论

1.缺乏正确的“写作习惯培养”认知

老师都习惯于从自己出发,研究写作教学的策略,忘却了写作是“与人交流,自我表达”的需要,忽略了写作的源头――学生。写作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实践,需要在长期的有意识的表达实践中形成良好习惯,最终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但是写作习惯培养究竟对学生写作有多大影响?如何让写作习惯在“自由表达”和“规则指导”的融通之处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还没有清醒的认识。

2.缺乏合理的“写作习惯培养”目标

任何教学都必须循序渐进,各个击破,可惜写作教学发展到今天,找不到一本专著可以为一线教师提出写作习惯培养的目标序列。一线教师的作文教学处于单打独斗、零敲碎打的层次。对作文习惯的培养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系统的思考,更没有形成可操作、可检测的序列。

3.缺乏有效的“写作习惯培养”策略

调查显示,没有教师为写作习惯的养成而有意识地坚持一些教学行为:比如用观察记录表来着重培养观察习惯;用“每日盘点”来帮助学生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用“妙句对对碰”使学生养成主动积累词句的习惯;用“作文交流会”“一句话精彩”来着重培养学生与他人分享习作的习惯……这些有效的策略潜藏在教师群中,但没有被放大、被整理、被研究、被科学化。

4.缺乏和谐的“写作习惯培养”合力

对作文习惯的培养,不能只重视个别方面。写的习惯不仅是语文老师的专利,数学老师的数学日记,科学老师的实验记录、科普小论文,美术老师的“创作设想”等都是在培养孩子的写,可惜大家都是“各扫自家门前雪”,有时重复教学,有时忽略教学。其次,作文是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关注,系统培养,并且经过长期努力,才能见到成效。

(二)若干建议

1.加强作文教学理论研究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忽视作文教学,必将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进而影响民族文化素质。因此,要把作文教学提高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作为国家对作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语文课程标准》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下对作文教学的要求进行了修订,“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语文教师要重视学习、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尤其是关于作文教学的内容,更要认真学习,仔细揣摩,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作文教学的前沿理论,把握具体动向,让学习引领研究、促进教学。

2.明确小学生作文习惯序列

作文是一种综合能力,包含着一系列能力,需要系统培养。国外在这方面已有全面的研究,在作文教学中有着系统的操作方式,有利于小步子、螺旋式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本课题的研究正是要从积累、观察、表达、书写、修改、交流等方面入手,构建各年段习惯培养的明细要求,明确培养目标,形成序列,便于一线教师对照实践,落到实处。

3.探索培养习惯策略

作文教学具有很大的探索空间,语文教师可以依照作文习惯培养目标,探索研究,创新思路,知行结合,形成培养良好习惯的具体策略。教研部门应加强作文教学的研讨,共同交流习作教学的指导策略,集合教师的智慧,形成合力,形成一系列培养策略,在实践中得到检测,并尝试推广。

4.全方位培养良好习惯

写作习惯论文篇(4)

二、培养学会做笔记的习惯。

小学老师在课堂上讲课一般比较细致,重复较多,板书具体、详尽,而中学老师讲课较少重复,板书也仅仅是粗线条的,较为概括。刚刚进入中学的初中生往往会很不适应,不知道究竟该怎样做笔记,常常是顾此失彼,一节课听下来,笔记本上只抄下老师在黑板上写的简明的板书,其余的是“一无所记”。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应指导学生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在书上做笔记。而且在刚开始的几个单元,教师还应该督促,检查学生的课本,看学生是否记下了重点,所记载的内容位置是否得当。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自主学习就是课前预习习惯、运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思考创新的习惯。因为课前预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可以使你及时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准备好听新课必需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水平。大部分学生习惯于上课听老师讲课,被动接受,不习惯预习,即使有的学生有预习的习惯,往往也只是把课文读一遍就完事,没有将预习落到实处,就达不到预习的效果。我要去学生预习要做到“三看二读”。一看训练重点,明确学习目的;二看预习提示与课文注释,并且掌握预习提示和注释中的生字词,明确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内容;三看课后练习,可以作为初步思考文章的方向;一读即是在前面三看的基础上仔仔细细地读课文,同时在生词、难词上做记号,然后再次查阅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二读是边读边思考,在课本上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圈、点、批、划。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四、要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

有些学生习惯于接受老师讲诉的现成的结论,忽视推出结论的过程,对寻求结论由来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如对词句的理解,段落的划分,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中心思想的归纳等等,只希望老师作出结论,然后抄结论,背结论。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本人去思考。”显然,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思维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的分析、判断和处理的过程,只有通过积极的思维才能深刻理解,才能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也只有通过积极的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的全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地启发学生爱思、会思、多思,深思,对某项知识不仅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五、培养学生认真阅读、作读书笔记的习惯。

学生阅读文章的时候,往往一目十行,浮光掠影,甚至出现读添字、掉字、错字的现象,根本就不认真咀嚼,也不认真体会语言文字运用的奥秘,往往是一知半解,不求甚解,而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要“初步掌握精度、略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但教材大多只提供学习的例子或杨奔,而阅读的习惯养成需要靠用教材学来的方法去多多阅读。叶圣陶先生也曾这样指出:“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悉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当然,好记性莫不如烂笔头,在读的同时还要做读书笔记,如优点语句,精彩描写的摘抄,阅读提纲,读书心得等,这都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写作习惯论文篇(5)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习惯分别是良好的阅读习惯、书写习惯,只有坚持了这两个习惯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以下本文将围绕培养这两个习惯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建立在具备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的丰富多彩,其中文学性、常识性、科普性等应有尽有,尤其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对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生从一年级刚接触语文这门学科的时候,就让其保持每天的阅读习惯。时间长了学生就把阅读当成了习惯,形成了自觉的行为。当然,学生的阅读不能影响他们的正常休息,作息要有规律,该玩的时候痛快地玩,该学习的时候也要全神贯注。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对于每个人来讲,字的好坏关乎一个人的脸面问题。因此写字是一项基本功深厚的体现,为保证小学生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

就必须要求他们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在小学生学习书写的过程中,存在着坐姿及执笔方法不正确的弊端,有部分小学生书写不工整、字迹潦草等。由此可见,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小学生在书写的时候,在一开始尽管写得不好,教师也应给予适当的表扬,往往一句不经意的表扬,能够影响小学生的一生。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有效地建立小学生书写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书写的兴趣,让学生都自主地养成书写的良好习惯。为进一步提高书写的效果,教师要经常开展一些关于书写的比赛。

拿破仑曾经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其阅读习惯和书写习惯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写作习惯论文篇(6)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要提高写作水平,就必须扩大阅读量,古人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非常有道理的。

《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各种类型的读物”,意即范围广,包括报纸、杂志、科技书籍、历史书籍等。

从第三学段起,学生开始进入阅读的高峰期;到第四学段,学生的阅读总量更需要成倍增长。以课外阅读总量为例:第一学段为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增至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则增加到不少于260万字,并要求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里所说的名著,通常指长篇小说,其字数多在三五十万到一百多万之间。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就意味着每年增加一百万至一百五十万的课外阅读量。设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的目标,其目的就是要加厚加宽学生的人文底蕴。

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学习习作的难点,主要是无话可写或言之无物,这就需要教师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使他们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儿童作文同样离不开生活,世界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新奇、富有魅力的天地。通过观察,生活中那些鲜明生动的形象就像一幅幅图画,会永久地保留在儿童的记忆里,成为他们日后写作素材的宝库。

三、培养学生勇于发言的习惯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人们大都比较重视写的训练,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说的训练。其实,嘴巴子和笔杆子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勇于发言,使他们养成勇于表达、畅所欲言的好习惯。

教师应通过持续地培养学生说的兴趣,逐步提高他们的说话技巧,引导他们从写发言提纲到积极发言,从课前即兴演讲到课后演讲稿,从讲故事到编故事,从讲课内外讨论到撰写小论文,从而使说写互相促进,同步发展。

四、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

勤于动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勤于摘抄,积累习作素材,形成搜集写作材料的习惯;二是勤于写作的习惯,即:及时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手记下来。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写日记或随笔的习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了好的素材,会立刻记下来;有了新的感触,会立即写下来;一旦学习、工作的时候需要,不管有没有人督促,都会自觉地动笔写东西。为此,教师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指导写读书笔记。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做不同形式的笔记。学生在自己的书上做读书笔记可灵活些,即可采用圈点和评注。这对学生的写作有明显的帮助。例如:有的学生搜集了各种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从中找出了规律性的东西。这样,在自己写文章时,便改变了以前单调的写作手法。

2、指导学生课外写作,在班上成立写作兴趣小组,在全校范围内成立文学社,培养写作尖子。要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给学生上写作辅导课。对习作尖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让他们担任“小老师”,带动全体同学。教师应定期抽查学生的课外习作(课外习作包括读书心得、评论、观察日记等),抽查后给予适当指导并让全班同学欣赏优秀习作。

五、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呢?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教师只是引导指导,该怎么做由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写作习惯论文篇(7)

“语文是工具。”它既是生活的工具,又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如何,无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语文素养的内涵

什么是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素养”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它要求学生有“语言的积累”“语感”和“思维”作为知识基础,注重“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品德、审美情趣、个性、人格等各个方面及其相互作用,以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与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密切相关。

二、中学语文教学现状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不愿意学,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和动力,老师教起来索然无味的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搞好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有利于为将来提供创新人才。那么,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语文学习习惯呢?

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三、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1.培养学生乐学的习惯

如今的学生敏感,活跃,接受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庞杂,这就为习惯的培养奠定了生理和心理基础。尤其是受“应试教育”影响的老师,搞机械重复地抄写,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宗旨和规律,使学生渐渐丧失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乐学语文的习惯。

首先,遵循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既了解他们的共性,又了解其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挖掘其内在兴趣。

其次,培养对语文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即主动进行学习。

2.培养学生书写规范的习惯

字要写得规范、清楚、匀称、整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悉心指导并严格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定期举行展览评比,褒扬优秀者,特别耐心说服字迹潦草者限期改正,督促其纠正不良的书写态度和习惯。

3.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

这主要指养成做听课笔记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听课或阅读时在书上“圈、点、勾、划、批注”,把中心句、关键词、过渡、照应和结构层次、主要内容以及学习重点、难点等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并随时把自己的想法和质疑写在旁边,这样边阅读边思考,效果更佳。

4.培养学生养成“好读书”的语文学习习惯

适当增加阅读课,发动和组织自主读书活动,养成“天天读几页,一月一本书”的读书习惯。凡是习惯大都是经过反复实践养成的。然后,通过读书比赛、演讲、辩论等语文活动,加大监督力度,督促他们多读书,读好书。

5.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习惯

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作用与日俱增,对初中学生来说,口头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也是锻炼情商,增强与人交往和沟通能力的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大力开展语文的第二课堂活动,把它纳入有目的,有组织的,有指导的活动之中。

实践证明,通过这些活动的有效组织和开展,同学们不但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性格也活泼开朗起来,为将来参与社会交际做好心理准备。

6.培养学生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质疑、探索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是验证语文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尺。在改革与创新的今天。创新、质疑、探究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热烈的课堂氛围。

总之,从一定意义上说,习惯的养成有助于能力的形成,所以在语文教育教改中,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尴尬局面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们如果能切实地抓好两三种良好习惯的培养,就可能走出教育困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深信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必将使学生受益匪浅,影响他一生的发展。

写作习惯论文篇(8)

在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对写好英语短文具有重要意义,是素质教育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内容。为了提高学生写作中运用英语的正确性、写作思维的敏捷性以及整体写作素质,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十个方面的习惯。

一、教师可按以下4个步骤来培养学生背诵习惯

1.归纳用法上易混淆的词组、语法项目和词语固定搭配形式,然后让学生背诵,适时复习检查。2.挑出重要句型,让学生背诵,适时复习检查。3.列举精美的句子和段落,让学生先抄写后背诵。4.让学生背诵自己写过的英语短文,因为自己的作文在经过修改订正后,印象深刻,背诵起来容易上口。学生在尝到背诵输入语言的甜头后,英语短文也就越写越顺手,越写越愿写,自觉进行语言背诵的习惯便油然而生。

二、培养查找资料的习惯

养成查找资料或工具书的习惯对写好英语短文有重要作用。写作中,如果遇到不会写的词、词组或对其用法举棋不定时,要鼓励学生勤于查找相关的工具书、参考资料或读书笔记。因为在查找中,要开动思维机器去分析、理解和判断。这时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会得到巩固。用法会更清楚,识记更持久。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查找的能力,而且查找资料的习惯也随之养成。

三、培养合作交流的习惯

所谓写作合作交流是指处于小组团队中的同学之间通过听觉、视觉和触觉来接受他人的写作思想,再把自己的写作思想用语言和动作等其他直观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彼此之间弥补、沟通自己已有的知识。由此可见,这个习惯的养成对写好英语短文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1.写前的合作交流习惯。写作前,把学生分成二人或四人一组,认真讨论,分析写作提示中的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和写作要求等相关内容,然后进一步讨论用什么人称、时态等语言知识来构思写作。通过写前的合作交流活动,写好短文就有了保障。2.写后的合作交流习惯。学生把自己写好的短文在小组或同伴中互相传阅,让别人来评价自己短文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同时也借鉴别人的写作优点来拓展自己的写作思路,优化自己的写作方法和提高自己的用词造句的能力。这种写后的合作交流可以帮助学生促进写作优势互补,从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四、培养发散思维的习惯

由于学生对英语知识掌握得还不够牢固,运用英语还不够地道,因此写作时,留下了不少母语干扰的痕迹。这就要求教师在写作训练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即在培养学生定势思维的同时应注重发散思维习惯的培养。1.培养从同一词形联想到其它变化的习惯。2.培养从普遍的语言规则联想到特殊现象的习惯。3.培养及时转换写作思维角度的习惯。一个句意往往有多种表达形式,当一种表达遇到阻碍或太繁琐时,就必须及时转换思维角度、简化语言表达形式,使写作活动走进“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五、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学生在开始写作时,往往无从下笔,再加上平时积累的词汇较少,学生容易失去信心,所以在学生一开始写作时我就注重引导。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单元时有这样四个句型:“This is Jenny she is a girl. she lives in Canada .she is my good friend .”练习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口述以上句型,然后用这种句型介绍班上的某一同学,紧接着用这种方法练习第二单元的颜色、长短、高矮的表达方式,然后将第一、二单元这种句式结合起来,指定题目“my friend.”介绍你最喜欢的朋友,学生利用这种句式,很快写出了所写的内容,学生发现原来书面表达这样简单,在这种练习中逐渐消除了学生心理障碍,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六、由易到难、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初中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的进行。首先要积累一些单词和词汇,然后让学生做连词成句的练习:例如”book ,a book ,This is my English book.” 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可以完整的写一句或写一段话。也可以利用英语课本的编排体系进行这方面的练习。譬如每篇课文开头都有三个问题,这些问题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最好材料,在练习中,用参与式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要求学生把讨论的问题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互相交流,这种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给学生创造书面表达的机会,使学生在语法和词汇方面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七、开展各种兴趣活动,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

1.利用校园广播。指定书面表达好的同学写好英语稿子,在校园广播时间进行朗读,这样既展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以点带面,促进大部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利用校园厨窗。鼓励学生每月出一期自己写得英语稿件,并经过老师的批改,选择较好的稿件贴在英语厨窗,让全体学生阅读,促使学生积极投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利用校园网。引导学生相互发电子邮件,贺年卡、英语书信等方式,诱发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英语书面表达的能力。

八、抓关键词组,提高学生书面表达水平

学生英语作文一般都有明确提示和说明,无论是信、表格还是图画,都要求学生认真分析提示信息,列出能体现要点的词、句、短语及重点句型。学生写作时,应尽可能用现成的句型、单词、短语和句式来进行书写,句子一般不要太长,句型也不要过于复杂,并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过渡,使文章衔接自然流畅。

九、多读好文章、开拓英语写作视野

创设语境是语言学习的关键。多读多背好文章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词汇和短语,学生在书面表达时就会用固定短语,这样学生写作时会文笔流畅,写作速度加快,多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写作能力也有提高。并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收集素材,多读多记范文,这对于培养学生语感、书面表达都有明显的效果。

写作习惯论文篇(9)

写作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件天大的难事。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一、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就是用笔写话。因此,学生的话说得如何,对写好作文至关重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课堂上叫学生发言,往往效果不佳,不是照本宣科,就是语无伦次,好好的一个孩子,一上课堂便发怵,现代教育提倡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如果不能让主体主动,效果可想而知。要让学生真正把话说好,就必须提供一个让他们想说话的情境。这除了需要教师的教学民主气氛外,还需要适当开展一些让学生主动说话的课内语文活动。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三、培养学生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写文章和建筑师盖房子一样,要盖一座楼房,必须有木材砖瓦。我们写文章也必须有好的素材,没有建筑材料再高明的建筑师也盖不出房子。只有多读多记多积累,才能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古人云“开卷有益”,我们要多读报刊杂志及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在阅读中可以积累材料,汲取营养,接受新信息,收集一些名言警句、典型事例。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专门用以摘抄一些优美的语句,最好能熟记于心。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写作知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内容就鲜活多了,生动多了。

学生写作能力低下,除不善于读书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的写作教学是一种封闭式的教学,把学生锁在教室里,致使学生写作文出现无“米”下锅的局面。因此,要想办法帮助学生找“米”下锅。我认为开展活动是最好的途径。比如让学生逛书店、逛市场、逛集市;开展社会调查,诸如餐饮业、家电业、服装市场的经营销售情况;调查社会环境污染情况、调查商店牌匾不规范用字情况等。通过开展上述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的情怀,并从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为学生写作打基础。

四、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

练笔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周记是较常用的方式,其实周记就是随笔,它能够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人生。内容越来越丰富:班级的生活与风波,家庭的欢乐与忧愁,社会见闻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尽入笔底。有个学生对校园常作细致观察,从景到人,从人到事,连续写了校园生活之一、之二、之三……在周记里,我看到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也看到了学生因创作热情而引出的观察兴趣。不仅有话可写,而且更真实,更贴近生活。

五、学会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并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习惯论文篇(10)

了解案件基本情况,主要是了解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检材形成过程以及当时案件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在书写人已死亡的鉴定案件中,应认真查阅案卷,详细了解检材形成时书写人的年龄、健康状况、心理状态、书写环境等情况。在条件许可时最好能接触相关人员,亲自询问有关文件材料形成时的细节情况。因书写人已死亡,鉴定人员了解案情更要全面客观,综合分析案件当事人的说法,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迎合案情作鉴定结论,要用辩证的观点分析案情,不偏听偏信。

二、全面分析检材,多层次选用笔迹特征,准确判断检材书写变化的形成原因

(一)在书写人已死亡的案件中,要从多方面入手全面分析检材

对检材所用纸张、书写工具的种类以及文件排列格式等均要仔细认真分析。在准备检验前,仔细观察检材是否有反常现象,如文字布局、签名落款时间等的对应关系是否正常,如发现有不能合理解释的异常,则应引起特别注意。如某检察院检验的受理刘×诉朱×欠工程款一案,刘×持该公司业务员朱×签名的欠条一份,要求给付欠款。而朱×因交通事故已死亡,该公司对协议书不认可。刘×要求鉴定朱×签名,同时一再强调协议上的签名是朱X本人书写。在检验中发现,检材上朱X签名书写水平较高,单字笔画书写流畅自然,书写速度较快,无伪装现象。欠条系用单页白纸书写,上半部分空白,纸张发脆,有暗黄斑痕。经用文检仪检测后发现纸张字迹有消退现象。据此出具鉴定书认定签名与朱X本人字迹一致,但欠条不是一次形成,是利用有朱×签名的其他文件变造而形成。最后法庭审理时采用该结论驳回了刘X的诉讼请求。

(二)充分了解各种伪装笔迹的变化规律,正确分析检材变化原因

作为专业文检人员,受理检验每一个案件首先就是确定检材是否有伪装。这就要求文检人员充分了解伪装笔迹的变化规律,不能把检材中偶尔出现的特征生搬硬套到伪装笔迹中去,更不能把伪装水平较高的笔迹当成是书写人本身的书写习惯而定性。在书写人已死亡的笔迹检验中,要特别注意书写人书写时的身体、精神、心理状况,正确分析检材中出现的异常特征。如某检察院受理的李×遗产纠纷一案,李×对其出示的前夫李×水的遗嘱存有异议,称遗嘱不是其前夫所写。检验发现,遗嘱内容是委托律师,李×水签名书写水平较低,单字笔画有抖动,有少笔画、断笔现象。李X提供的样本字迹书写水平较高,单字运笔流畅自然。比较检验时发现二者在单字笔画起收笔动作、搭配特征上相符合,同时检验中也发现部分特征存在差异。结合送检单位介绍的文件形成经过,即书写人在书写遗嘱前,突发心脏病刚刚被救醒,当时身体极度虚弱,是在病床上书写而成。据此认定二者属同一书写习惯,出具同一认定的鉴定结论。

(三)研究检材中的细微特征

书写人已死亡的案件中,检材字迹一般较少,这就要求鉴定人员必须细致地研究每一字迹所反映的特征,分析哪些是本质相同点或差异点,据此认定是否属同一人书写习惯。在一般情况下,伪装笔迹是“同在明显处,异在细微处”,伪装者只注意到易于摹仿的明显的特征,而对一些细微特征,则因自身的书写习惯和注意力的局限性被忽视。在单字书写完后,有的人习惯性地点一个小点,小点的位置与单字之间的关系也会因人而不同,这些细微特征反映书写人本人书写习惯,是本质的特征,可以加以充分运用。如某检察院在受理鉴定一起股权纠纷案中,书写人王法文已死亡,其亲属要求分割王法文生前在某公司的股权,该公司拿出一份签名王法文的股权转让协议书,由于所收集的样本数量少、年度跨度较大,检材中的“王”“文”可利用特征少,检材签名整体笔压力较小,“法”的最后收笔且长翘,而样本中是下压的,所有样本中签名均习惯性点一个小点,而检材中却没有。综合分析发现的所有特征,认定“法”的最后收笔及习惯点小点是王法文本人的书写习惯,据此出具否定同一的鉴定结论,被告对该鉴定未提出异议。

三、充分收集样本,尽量收集书写人生前各个时期的样本

对于涉及书写人已死亡的案件,收集样本要特别谨慎。要求当事人把能找到的死者生前文字尽量全部提供,检验时按书写时期分别整理,找出死者自身书写习惯的变化规律。对于收集到的样本材料一定要认真分析,要让案件当事人双方辨认确定样本,对有异议的样本宁可舍弃不用。要去伪存真,不能被当事人故意提供的虚假样本蒙蔽视线,要对每一份样本来源进行细致审查。对于只能提供少量文字的样本,要对仅有文字样本特征进行多层次分析,充分利用样本反映出的每一个信息,多渠道、全方位选用特征,分析出书写人固有的书写习惯。对于此类案件样本,有条件的情况下,鉴定人员应同办案人员一起深入实际,协助收集,以确保收集到真实可靠、有比对条件的样本。

四、综合评断差异点及符合点

对于书写人已死亡案,由于双方当事人各执一词,样本又得不到书写人辨认,因此,对检材与所选用样本笔迹要进行多角度、多方位比对。在正确掌握检材与样本各自一般特征及局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比对,要对二者的相同点及不同点作出判断,并对二者笔迹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不能机械地用特征点的数量加以比对,而要分清特征点是否属本质的,是否是同一人书写习惯及非同一人书写习惯上本质的相同点或不同点,要对那些非本质的相同点或差异点作出科学解释。鉴定涉及书写人死亡的文检案件,决不能单纯讲求办案效率,而忽略科学公正原则,鉴定人员要重复多次检验,必要时可以进行科学实验。

五、检验此类案件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案件检材要使用原件。只有使用原件才能发现细微特征,才易于排除各种伪装方式,保证鉴定结论的准确性。

写作习惯论文篇(11)

作文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洞悉学生心理、情感的良好媒介,是学生心智的反映,是学生情感的真实表达,以及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个人感想,学生对家庭、学校、社会的心理和情绪,最先从作文中流露出一些蛛丝马迹。作文是小学生对语言的组织运用能力的综合考查,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困生的写作能力令人担忧,写作题材陈旧、主旨不明确等现象频频出现。本文以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为线索,从学生尊严维护、鼓励学生感情流露、批阅学生作文等方面讨论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学困生的作文辅导,改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式,激发学困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困生的写作水平。

一、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维护学生的自尊

实际上,很多学困生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富于其他学生的社会经验,有很多与其他学生不一样的经历,且明白很多道理,只是不善于用文字将自己的情感和见闻表达出来。很多小学生被大家视为调皮捣蛋,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优点,在作文教学时多为学生考虑,多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小学生的内心非常敏感,一些学困生面对作文时有恐惧心理,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作文写得不好,遭到同学的嘲笑。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察觉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在作文教学时,多鼓励教学。在批阅学困生的作文时,切忌在学困生的作文上动“大手术”,不要在作文上画叉或者大面积圈改批注,这些都会给小学生的心理蒙上一层阴影,让学生的自尊心受挫。批阅学困生的作文时,要以鼓励的态度进行,语言上避免“语句不通,离题万里”的评论,而应给出中肯、鼓励的评语。批阅作文时,多找学生的进步与亮点,少挑剔学生的问题,针对跑题的作文,教师可以尝试换个角度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例如,可以这样写评语:“虽然选题上还有待修改,但文章感情真挚,比起抄袭的文章强多了,希望下次继续保持真挚的情感,并多花点工夫在选题上,就会更加完美,期待你下次的进步!”这样的评语,委婉地指出了文章不足之处,肯定了学生的态度,给了学生很大鼓励,很大程度上呵护了小学生的尊严。对学困生的写作是有很大帮助的,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作文,不再排斥作文。

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作文教学也要注重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学困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共性问题是错别字多文章结构混乱、有病句等。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教师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优美的文章,培养学生多看课外书,摘抄优美语句的好习惯,并鼓励学生多模仿摘抄的优美词句,并在作文中运用。为了鼓励学生养成摘抄美文的好习惯,教师可以请学生在课堂上朗读摘抄的美文,在全班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坚持这个好习惯。多看一些优美的文章,对学生的语言素养提高有很大帮助,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对写作有很大益处。

其次,培养学生列提纲写作文的好习惯。一些学生文章结构混乱,爱跑题,中心思想不明确,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列提纲造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列提纲来理顺写作思路,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结构。教师要认真引导,尽可能一对一地辅导学生的提纲写作,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更有动力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渐渐养成好的写作习惯。

最后,培养学生反复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古人作诗,曾为一个字反复推敲,作文亦是如此,好的文章很少一气呵成,需要反复修改。这样的习惯要从小开始养成,在小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与同桌互改作文,交流意见,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又有利于学生间写作知识的交流沟通。帮助学生养成反复修改的写作习惯,避免一些常见错误,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最后得到的评论会更好,这对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有很大帮助。

三、鼓励写作,不吝赞美之词

小学生渴望得到肯定,对于一些学困生的作文,哪怕写作水平很差,教师也应该持鼓励态度,评分时放宽标准,尽量不要给出不及格的分数。在作文批阅中,只要发现学生的作文有闪光点,一定要不吝赞美之词,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当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一定提高时,教师可以请学生一起参与作文的批阅,在批阅过程中,发现其他人写作中的亮点与不足,通过发现别人的优点与缺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扬自身的写作优点,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四、结语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学困生,教师要灵活开展写作辅导,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尊重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写作,然后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多阅读课外书籍,培养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养成列提纲写作文的习惯,写完文章后反复修改。教师在批阅学生的文章时,要用肯定鼓励的态度评论,培养写作信心,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提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郭子荣.加强常规训练,激活情感——探求作文教学的新路[J].小学时代(教师),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