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教师交流材料大全11篇

时间:2022-10-30 02:42:33

教师交流材料

教师交流材料篇(1)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执行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挖掘身边素材,让学生轻松学习。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教师充分挖掘了学生熟悉的物品作为学习的资源,例如:出示“恐龙、鲸鱼、轮船、直升飞机”等大宗物品,让学生感受到用原来的千克作单位太小了,必须要用一个大的计量单位来表示,那就是“吨”;再出示“鸡蛋、奶牛、纯净水、绵羊”等小宗物品的重量,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估算或计算,深刻理解1吨的概念,最后再出示一组吨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马路的承载量、起重机的额定载重量、电梯的载重量等,把数学活动和生活应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教者在尊重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改造。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寻求最佳切入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用。

2.运用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二、亲历过程,主动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亲近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一描述,明确了小学数学的内涵,即数学是一种过程。数学的学习,应努力让学生亲历这一完整的过程。

然而,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偏重于学生“眼看、心记、耳听”的现象,孤立、机械地强化抽象概括,狭隘、生涩地解读方法理论,忽视了小学生“操作中体验、体验中感悟、感悟中建构”的认知规律,使数学逐渐变成一门被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是枯燥、乏味的课程。以前在教学“吨的认识”时,我们一般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袋大米重25千克,请学生算一算4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接着就得出1吨=1000千克,随后的任务就是做很多的巩固练习。从中显现出来的教学方式为:单纯观察----机械记忆----克隆模仿,这是典型的接受式的教学方式。

1吨是个既重又抽象的概念,如何能让学生在头脑中正确建立1吨的观念?本课可谓独具匠心。教师让学生亲历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触摸数学鲜活生动的生命脉息,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得到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中,通过学生的“猜测、验证、操作、感受”等活动,1吨的大小在学生不知不觉的体验中生成。

教师交流材料篇(2)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执行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挖掘身边素材,让学生轻松学习。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教师充分挖掘了学生熟悉的物品作为学习的资源,例如:出示“恐龙、鲸鱼、轮船、直升飞机”等大宗物品,让学生感受到用原来的千克作单位太小了,必须要用一个大的计量单位来表示,那就是“吨”;再出示“鸡蛋、奶牛、纯净水、绵羊”等小宗物品的重量,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估算或计算,深刻理解1吨的概念,最后再出示一组吨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马路的承载量、起重机的额定载重量、电梯的载重量等,把数学活动和生活应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教者在尊重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改造。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寻求最佳切入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用。

2.运用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每一分钟都在孕育着创造,都将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已由完全地预设不断地走向动态生成,时时在彰显着课改的多彩魅力,演绎着课改的新理念。而这精彩的生成,有的在我们预设之中,有的在我们的意料之外。这就要求我教师要从关注预设的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例如,在感受吨在生活中的运用时,教师出示了电梯的载重量1t,盖住了可承载的人数,让学生猜猜应该是多少人?学生的回答是:“二十几”、“20”、“25”、“30”、“27”,教师面对出现偏离预设的生成,没有强行把学生的思维拖回预设的轨道,而是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深入思考,这时第六个学生站起来说:“应该是13人,刚才他们说的是小孩,应该是大人。”教师蹲下身子看孩子的世界,故意反问“那小朋友应该是33人,那我们是不是该写小朋友33人?”这时学生想象着33个小朋友进电梯的情景,突然有同学醒悟:不行,虽然33人的重量没超过1吨,但是33人电梯里面是装不进去的。这时教师再请33人站起来,问道:“如果把这33人装进电梯里,情况会怎样?”学生看着这么多同学,一下子就明白了电梯里面为什么不写小朋友33人了。教师放慢脚步,与孩子同行,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从熟悉的地方显出新的风景,创造出了精彩的瞬间。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走向大气,走向洒脱,走向睿智;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全面、健康发展,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家园。

二、亲历过程,主动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亲近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一描述,明确了小学数学的内涵,即数学是一种过程。数学的学习,应努力让学生亲历这一完整的过程。

然而,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偏重于学生“眼看、心记、耳听”的现象,孤立、机械地强化抽象概括,狭隘、生涩地解读方法理论,忽视了小学生“操作中体验、体验中感悟、感悟中建构”的认知规律,使数学逐渐变成一门被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是枯燥、乏味的课程。以前在教学“吨的认识”时,我们一般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袋大米重25千克,请学生算一算4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接着就得出1吨=1000千克,随后的任务就是做很多的巩固练习。从中显现出来的教学方式为:单纯观察----机械记忆----克隆模仿,这是典型的接受式的教学方式。

1吨是个既重又抽象的概念,如何能让学生在头脑中正确建立1吨的观念?本课可谓独具匠心。教师让学生亲历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触摸数学鲜活生动的生命脉息,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得到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中,通过学生的“猜测、验证、操作、感受”等活动,1吨的大小在学生不知不觉的体验中生成。

1、充分感知,建立表象

学生现有的数学经验是学生学习认知的起点,也是探索、建构新知识的“支架”,吨的认识必须建立在对“1吨的大小”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40袋每袋25千克的大米重1吨;每个同学平均体重30千克,33个共重1吨;每头奶牛重500千克,2头奶牛重1吨;每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吨等,共10组,有了这么多素材积累,学生在头脑里建构了丰富、科学的1吨表象,为后面几吨物体的重量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2、开放的活动,丰富表象

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探索、交流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估计、交流、想象等活动,经历1吨大小建立的过程。课堂上,老师安排了3个层次的活动。⑴通过搬一袋重25千克大米,体验25千克的感受,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有感而发:“太重了”“特别重,实在搬不动”、“我觉得有点象运动会里的举重”……丰富而又真实的感受,接着老师追问:刚才一袋大米重25千克,得要多少袋这样的大米重1吨?进而推出要40袋,教师再问:如果把这40袋大米转到一个大袋子里,你可能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根据刚才搬25千克大米时的感受,想象着可能会有的感觉,自由地谈论着:“重死了,根本搬不动”、“压扁了”“还没搬起来,浑身的力气都没了”、“我浑身都散架了”.,通过搬一搬、说一说、想一想等体验活动,初步建立了“吨”的表象,初次感受到1吨的大米对学生来说实在是太重了。⑵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老师让学生猜猜在坐的同学的体重有没有1吨?多少个同学的体重接近1吨?最后让33个同学起立,让大家看一看、想象一下33个同学的体重,这大约就是1吨的重量。⑶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老师首先出示一组图片:

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班级内交流汇报。然后教师又出示图片:

由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物品,想想需要多少个这样的物品重1吨?

教师交流材料篇(3)

后来,在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中,在领导和其她同事的帮助下,我认识到:从事幼儿工作的老师们真的是我们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位老师,是像天使样的老师。她们给了孩子快乐的幼儿时期,给他们真善美最初的认识。在幼儿园老师每天用汗水和爱心浇灌着孩子们稚嫩的心田,一直以孩子们为伴,以孩子们为友。老师们在这份充满欢乐与温暖的乐园播撒爱,她们在这里充当了不同角色,有时候老师是宇宙超级无敌孩子王,陪他们玩耍;有时候是主持人,因为整天为上课想游戏和花招;有时候是演员,经常扮演各种故事中的角色;有时是清洁工,为我们生活的环境清扫;有时又是工人,搬东西、上梯架、搞修理……只因为幼儿园没有男教师; 有时候是孩子的保姆,因为孩子的吃喝拉撒都由教师掌管;有时候是艺术家,因为整天写黑板、布置教室、环境创设;有时候是教育家,因为整天研究怎样把幼儿不懂的告诉他、做错的事情怎样教育他;有时候是设计师,因为整天要做手工,不停的折剪,贴。所以说幼儿老师是一个让自己身心疲惫却又快乐的天使。

教师交流材料篇(4)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通过全面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等系列资料,尤其是在认真学习了《答好“时代之问” 走好新长征路  推动江西主题教育质量有特色走前列的指导意见》后,我结合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十六字总要求,从思想、学习和工作以及作风等方面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检视,发现在自己身上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并深刻反省,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一、存在主要问题  

 (一)思想上缺乏“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劲

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强,对新时代、新思想提出的新要求领会不够深刻,缺乏时不我待,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缺乏迎难而上、敢于担当作为的勇气和自觉。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越编越密,却还对存一些思想误区和错误理念不敢抵制:如“不做事没事、做事会出事”;“少干事就少出事,越多干事就越容易被问责”;不能清醒地认识到,不负责任、不敢担当、不愿作为的昏官、懒官、庸官,实际上是一种“软腐败”。

  (二)学习上缺少“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进取心

担当需要勇气,作为需要能力。通过主题教育检视问题发现还习惯于“吃老本”,政治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全面性不够,导致自身政治理论知识面窄,从而使得学习的效果不理想。政治理论学习存在时紧时松“三分钟”热度,静不下心,读书看报只是浏览标题,了解个大概,没有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责任。经常是在工作中需要用到某些方面的知识,才去查找资料,在学习上存在实用主义现象。导致学习的强度不够,学习收效不大。平时对国家大事重视不够,对中央的精神了解不及时,敏感性不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斗争认识不足,对一些敏感的问题反映迟钝,鉴别能力不强,不善于从讲政治高度去认识和分析问题。

(三)工作上缺失“千斤重担一肩挑”的铁肩膀

通过主题教育认识到党员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着力锤炼一马当先的严实精神和敢做善成的严实作风,在深化改革中勇挑重担,在推动创新发展中敢于攻坚克难。但在实际工作当中,发现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奋发有为的工作姿态不够持久,“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危机感不强,被动完成安排的任务和布置的工作,缺乏主动性和争先意识。二是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的劲头不坚韧,对于如何创新抓好公安教改的工作缺乏一抓到底的恒心和韧劲。

二、今后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针对自身发现的问题,我进行了深刻反省,并认真制订了改进措施,确保今后的工作落到实处。

(一)强化政治意识,锻造忠诚信念

公安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政治性是第一属性,讲政治是第一要求。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忠诚核心、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的高度自觉,不折不扣落实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诚于党,视党的事业高于一切,为党的事业舍得一切。这样的信仰,随着入脑入心的“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不断深入,使之成为我一名党员教师的座右铭。

(二)强化学习意识,提升育人之能

教师交流材料篇(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我局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并以此为抓手推动教育行风建设,树立教育工作廉洁、高效的形象,提高教育工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和满意度。我县的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做好了“组织、制度、考评、活动、奖惩”五篇文章,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做好“组织”文章,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领导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时代性强,要求高,任务重,责任大。为此,我局从组织机构建设入手,层层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责任,形成局校联动,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县局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成员为副组长,有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局人事股专抓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全县各学校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也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同时,建立了师德建设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规定局党委书记为全县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各学校校长为本校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对工作实行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要求各学校在制定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时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政、工、团等密切配合,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作体系。

二、做好“制度”文章,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教师的行为失范、职业腐败和职业犯罪是师德师风建设必须解决好的一组突出矛盾。近年来,我局针对教师队伍中出现的一些有悖于师德师风建设的行为和现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制度。一是为加强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巩固师德师风教育成果,树立教育新形象,出台了《关于严禁教师有偿家教和校外违规办班的通知》和《关于禁止强制学生征订(购买)教辅资料的规定》,并在县电视台进行了公告,向全县人民作出公开承诺,对一经查实的有偿家教和校外违规办班等违纪行为决不姑息,依纪从严查处。为了全面禁止教师有偿家教和强制学生征订(购买)教辅资料的行为,我局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等规定,对违纪教师作出:立即调往边远山区、停发五年绩效工资、终生低聘一级教师职称和永远不享受县直学校选调教师考试资格的硬性规定;对相关学校校长进行问责,采取诫勉谈话直至撤销校长职务的行政处分的措施。二是出台了《关于严禁教职工参与违规招生和从事保险业务的通告》,全面清理整顿教职工参与违规招生和从事保险业务等违规行为,要求已参与违规招生和从事保险业务的教职业工与外县招生机构和个人脱离关系,与保险公司自行解聘用人协议,有违规者,一经查实,一律按落聘处理。三是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根据国家《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南城县中小学教师十项个人信用承诺制度》,并在县电视台播放,接受全县人民监督。紧密结合教育系统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指导和帮助学校、教师查找腐败风险点,制订防控措施,绘制各项工作腐败风险防控流程图,逐步建立起惩防并举的工作机制,全面提高了全体教师廉洁从教的自觉性和防腐拒变的能力。

三、做好“考评”文章,促进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

我局坚持把考评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环节。一是完善师德考评办法。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师德考核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建立师德考核档案,每年将师德考核结果载入教师师德档案,并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提拔任用、晋级、聘用、评优评先和绩效工资评定的重要依据。二是严把教师准入师德关。在教师资格认定、新教师聘用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品质的考察和考核,严格把好师德师风关,对考察考核不过关者,不予认定和聘用。三是将师德建设纳入学校年终考评。长期以来,我局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考核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纳入到督导评估体系。每年对各学校教育工作目标考评时,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为必查项目,并加大权重,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考核排位后三名的学校,实行“黄牌” 警告,责令限期整改。四是实行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对在师德师风上出现问题的教师,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在年终考核时,不能评为“优秀”等级;对问题严重,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教师,给予行政处分,并在年终考核时定为“不称职”等级,在晋升职务时予以一票否决。对出现师德问题的学校,取消学校和校长的评优评先资格,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校长降级或撤职处分。

四、做好“活动”文章,搭建师德师风建设平台

在师德建设工作中,我局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提升工作实效。一是开展“师德建设年”教育活动。为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我县教育系统以“正师风、扬师德、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主题,深入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引导和激励全县中小学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书育人、敬业爱生、遵纪守法、为人师表,争做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和职业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二是开展师德问卷调查。针对教师的从教行为,我局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问卷调查,广泛收集方方面面的意见,发现不良现象,全面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丰富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内涵。三是开展师德承诺活动。我局在全县各学校开展了“做满意教师,创和谐教育”和“禁止有偿家教”等师德承诺活动,组织广大教师利用家长会、教师会等形式进行书面和口头师德承诺。要求全体教师模范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等师德师风建设规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争创先进教师集体,争做人民群众满意的教师,建立良好的校家关系和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塑造教师公众新形象。四是开展“以学促建”活动。以学习符爱起、郑培民等先进人物事迹为契机,在全体教师中积极推动“比奉献、比育人、比业绩”的“三比”竞赛活动,评选出年度“十佳师德标兵”,以学促建,有效改观了全县教师队伍整体精神风貌。

教师交流材料篇(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我局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并以此为抓手推动教育行风建设,树立教育工作廉洁、高效的形象,提高教育工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和满意度。我县的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做好了“组织、制度、考评、活动、奖惩”五篇文章,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做好“组织”文章,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领导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时代性强,要求高,任务重,责任大。为此,我局从组织机构建设入手,层层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责任,形成局校联动,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县局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成员为副组长,有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局人事股专抓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全县各学校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也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同时,建立了师德建设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规定局党委书记为全县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各学校校长为本校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对工作实行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要求各学校在制定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时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政、工、团等密切配合,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作体系。

二、做好“制度”文章,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教师的行为失范、职业腐败和职业犯罪是师德师风建设必须解决好的一组突出矛盾。近年来,我局针对教师队伍中出现的一些有悖于师德师风建设的行为和现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制度。一是为加强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巩固师德师风教育成果,树立教育新形象,出台了《关于严禁教师有偿家教和校外违规办班的通知》和《关于禁止强制学生征订(购买)教辅资料的规定》,并在县电视台进行了公告,向全县人民作出公开承诺,对一经查实的有偿家教和校外违规办班等违纪行为决不姑息,依纪从严查处。为了全面禁止教师有偿家教和强制学生征订(购买)教辅资料的行为,我局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等规定,对违纪教师作出:立即调往边远山区、停发五年绩效工资、终生低聘一级教师职称和永远不享受县直学校选调教师考试资格的硬性规定;对相关学校校长进行问责,采取诫勉谈话直至撤销校长职务的行政处分的措施。二是出台了《关于严禁教职工参与违规招生和从事保险业务的通告》,全面清理整顿教职工参与违规招生和从事保险业务等违规行为,要求已参与违规招生和从事保险业务的教职业工与外县招生机构和个人脱离关系,与保险公司自行解聘用人协议,有违规者,一经查实,一律按落聘处理。三是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根据国家《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南城县中小学教师十项个人信用承诺制度》,并在县电视台播放,接受全县人民监督。紧密结合教育系统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指导和帮助学校、教师查找腐败风险点,制订防控措施,绘制各项工作腐败风险防控流程图,逐步建立起惩防并举的工作机制,全面提高了全体教师廉洁从教的自觉性和防腐拒变的能力。

三、做好“考评”文章,促进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

我局坚持把考评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环节。一是完善师德考评办法。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师德考核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建立师德考核档案,每年将师德考核结果载入教师师德档案,并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提拔任用、晋级、聘用、评优评先和绩效工资评定的重要依据。二是严把教师准入师德关。在教师资格认定、新教师聘用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品质的考察和考核,严格把好师德师风关,对考察考核不过关者,不予认定和聘用。三是将师德建设纳入学校年终考评。长期以来,我局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考核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纳入到督导评估体系。每年对各学校教育工作目标考评时,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为必查项目,并加大权重,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考核排位后三名的学校,实行“黄牌” 警告,责令限期整改。四是实行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对在师德师风上出现问题的教师,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在年终考核时,不能评为“优秀”等级;对问题严重,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教师,给予行政处分,并在年终考核时定为“不称职”等级,在晋升职务时予以一票否决。对出现师德问题的学校,取消学校和校长的评优评先资格,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校长降级或撤职处分。

四、做好“活动”文章,搭建师德师风建设平台

在师德建设工作中,我局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提升工作实效。一是开展“师德建设年”教育活动。为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我县教育系统以“正师风、扬师德、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主题,深入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引导和激励全县中小学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书育人、敬业爱生、遵纪守法、为人师表,争做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和职业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二是开展师德问卷调查。针对教师的从教行为,我局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问卷调查,广泛收集方方面面的意见,发现不良现象,全面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丰富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内涵。三是开展师德承诺活动。我局在全县各学校开展了“做满意教师,创和谐教育”和“禁止有偿家教”等师德承诺活动,组织广大教师利用家长会、教师会等形式进行书面和口头师德承诺。要求全体教师模范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等师德师风建设规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争创先进教师集体,争做人民群众满意的教师,建立良好的校家关系和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塑造教师公众新形象。四是开展“以学促建”活动。以学习符爱起、郑培民等先进人物事迹为契机,在全体教师中积极推动“比奉献、比育人、比业绩”的“三比”竞赛活动,评选出年度“十佳师德标兵”,以学促建,有效改观了全县教师队伍整体精神风貌。

教师交流材料篇(7)

2、信心。自信是取得成功的前提,可以说信心就是力量。教育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后世”的千秋伟业。教师要不断进行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储备满足学生“一杯水”的“一桶水”,使自己的信心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要对学生充满信心,把自己的坚定信念感染给学生。

3、恒心。恒心是每一个事业成功必备的优良品质。可以说,恒心可以使一切困难让路、直至达到目标,愚公移山的精神正诠释了恒心的意义。“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恒心的力量是天底下最大的力量,教育工作就是需要这一精神。没有恒心,就会使自己的工作前功尽弃。“一曝十寒”正是教育工作者的大忌。有了恒心,就有了耐心,教育工作就充满了别一种明媚阳光,师生间也有了另一种广阔天地.

4、细心。“天下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古往今来,每一位有所成就有所建树者,都不失细心的良好品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不良行为,及时予以纠正、指导;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养成良好品行。粗心大意,往往失去教育的最佳时机,导致教育失败。

教师交流材料篇(8)

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我在于英平老师的身上学会了不计个人得与失,每天早来晚走,认真的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科任与学生之间的协调工作,我知道我是他们沟通与合作的桥梁纽带,为了能够更为顺利的开展工作,无论严寒酷暑我都坚持开展必要的家访工作,放弃了难得的与爱人和孩子共同相聚的时间,更多的是把时间用在了与家长交流、与学生沟通上,把该让家长了解的、掌握的情况都让他们知道,这样,当学生有问题出现时会很容易得到各个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更便于我对问题处理。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在杨丽娟老师的感染下,每天流连在学生中间,做学生的朋友,与他们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做学生的亲人,给他们家人般的关爱与呵护,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做学生的普通老师,为他们辅导,帮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习方法;更要做学生的严厉班任,对他们存在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予以强硬的遏制。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建立良好班集体,我把德育放在首位,对学生进行量化管理,给学生平等的机会,在每一次建校劳动中我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因为我知道我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一直向身边的几位班主任学习,去做学生的榜样,让学生信服。数年寒暑,我与大家一样,就这样点滴的奉献着,很多亲朋并不理解,都说我傻,但是作为松南中学的老师,这么“傻”的又何止我一个呢,至少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很充实、很快乐,我们付出了,为教育奉献了,我们无怨无悔。

教师交流材料篇(9)

记得若干年前参加一个培训,一位主持人,也许自认为是行政权威或学术权威,即兴提问一位老师:要不要向某某(事迹材料中的人物)学习?这位被点名的老师不卑不亢地站起来朗声答道:“要学习,我要学习,你也要学习!”这句话,被我认为是最经典的回答,经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作为教师,一个语文教师,经常会对学生恳切教导,谆谆告诫,要爱学习,爱劳动,爱语言文字,可是扪心自问,我自己做到敬业和乐业了吗?

梁启超的文字,经由阅读缓缓烛照我的精神,让我又一次叩问自己的心灵。

读这些文字,我想到了自己,曾经也为无可奈何地走入这个行业而痛苦彷徨,甚至一度想离开这个岗位。然而,正如梁启超所言,“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大概人都喜欢这山望着那山高,总认为自己是千里马不遇伯乐,天生我才却不遇明主。

读了梁启超先生的话,我开始审视并尝试真正“认识自己”。

开始的工作,我对教育并无感情,就谈不上“敬业”与“乐业”了。而今,我已在这个岗位上走过了二十多年,身边的人流水般变换着角色,而我所处的环境也不断地发生变化,惟一不变的是,我与教育岗位经历了一个不寻常的“先结婚后恋爱”的过程。

从最初的懵懵懂懂遵从父母之命的极不情愿,到现在的爱上她,既有鲜花与掌声,也充满坎坷与激荡。从小学到中学,从数学到语文,从管理岗位到普通教师,从苏北到苏南,从农村到城市,从一般学校到名校,从民办到公办——我几乎走过任何类型的学校,承担过学校里不同岗位的工作。在不停的奔波中,路边的景色尽收眼底,我渐渐看淡来来往往起起落落。回归到语文教师的岗位上,我体味到语言文字的温暖馨香,感觉到自己的脚踏踏实实地落在大地之上。

我常对自己说,工作也像恋爱一样,不爱她,就请离开她。我时常告诫自己,对学生和教育工作,不要发泄种种牢骚和不满。也许,学生、社会、大环境没有我想象的如意和诗意,但这是我自己缺乏应有的认知,而不是社会的问题,因为社会不是真空,有时“乱花渐欲迷人眼”,有时“晴空一鹤排云上”,有时“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有时“几家欢喜几家愁”,但我们可以追寻“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境界。

我也知道,学生都是未长成的人——如若学生生来完美,教育就失去了很多令人着迷的魅力,没有了跌宕起伏的挑战,没有了峰回路转的智力游戏,甚至,没有了不可预知的未来的种种美妙憧憬——未来的魅力就在于此。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需要我们去创造的地方。

梁启超说得好:“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况且,社会不可能为我而改变,教师也不可能选择学生,惟一要改变的只是我的心态。时常看到其他教师对学生的不满、对同事的不满、对环境的不满,以前我总冲动地规劝别人,但我现在更理解和体谅的是,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参差多态乃幸福的本源。

我不想去改变别人,就反躬自省:自己的工作做得怎么样?坦率地说,我刚开始工作时,还没真正地入门,课还不会上,班级还不会管理,面对一群生龙活虎的学生,聪明可爱的,调皮捣蛋的,冥顽不化的,举一不能反三的,我也会牢骚满腹,自怨自艾。至今,我最后悔的是,我入行才几天的时间,就“挖掘”了很多所谓的“不好学生”,在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以贴标签的形式认定过几位同学的“朽木不可雕”。回想起来,那是我对职业没有准确的定位,也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现在,每当遇到一个暂时不能学好的学生,我不是先责问孩子和家长,而是选择了首先要问问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我的工作是不是已经尽善尽美无可挑剔。

梁启超认为,所谓“敬业”,就是忠实二字,也就是朱子所说的“主一无适便是敬”,他自己也解释为“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他借用《庄子》中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这个甚嚣尘上泥沙俱下的世界,充满了种种诱惑与精彩,但是,这些是不是都适合我,需要仔细考量。这山望着那山高,见异思迁,左顾右盼,最终往往患得患失。流年倘若安然过,年华未逝犹彷徨。在犹豫与徘徊中,销了颜色,褪了芬芳,望尽天涯路,魂断肠,却不知梦在何方。

我对自己说,世上或有其他工作可以敷衍了事,惟有教育工作马虎不得。在我们的手中,天使和魔鬼都可能产生。人是要有一种责任意识的,你可以不伟大和崇高,但从事教育工作绝对不能不守住底线,因为这里关系到几十上百个孩子的明天。梁启超的“敬业”,就是对责任心的最佳注解。

我还要对自己说,人与人是不一样的。大师固然值得敬佩,但真正扛起脊梁的,不是几个呼风唤雨的风云人物,而是无数个普普通通的教师来铸就这个伟大基业的。这些默默无闻者,也许没有,没有课题研究,没有学术讲坛,甚至连一次校外的公开课都没有机会出头露面,但这些老师默默地做着自己应该做的工作——每天上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为落后学生补习,输送着合格乃至优秀的毕业生——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教育工作,往往不是在办公室里抄写备课笔记,不是在网络上聊天消磨时光,不是在各种论文评比中拼凑虚构,不是在所谓的课题研究中自欺欺人,不是天南海北地飞来飞去,不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不是像娱乐明星一样到处出镜走秀,而是要把这些貌似琐碎之事一件件落到实处。

教师交流材料篇(10)

一、在管理方法上,我们班突出了班级自主,实行一天一人值日班长。我觉得班级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大家庭,班里的每个孩子都是班级里的小主人公,只有让每个小主人公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才能使他们产生自主约束的能力,并能让他们时刻认识到我是班级里的一份子,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我产生这一想法主要有两个原因:1、听了秦校长所说的“让优秀学生晒优秀”,相对来说,对于小学生我认为他们每个人都是优秀的,没有什么不优秀而言,只是有的孩子以前的行为习惯不是太好,性格活泼好动一些。而实行每人轮流当班长,先抛开他管理别人的效果如何,最起码他自己会约束自己、管好自己,从而也感到自己在班级里的重要性,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2、是由于想减轻总班长的工作量,继续培养学生的管理水平,以前我们班的各项工作都是张晓龙负责,不可否认他确实是一个具有较强组织能力、认真负责的班长,为班级做出了不少贡献,本学期他又进入学生会,长久下来确实有些累,而选值日班长,不仅可以减轻他的工作量,还可以约束调皮同学,给其他同学锻炼自己的机会,更能调动起调皮学生的积极性,当然值日班长要把每天的情况汇报到总班长那里,总班长也要协助值日班长管理班级。

二、突出学生的优点。我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总会遇到些大大小小的事情,比如在以前的自习课上,我让班长记名,一进班就看见黑板上记着一大堆表现不好的学生,就特生气,火气经不住控制就上来了,而被记名的学生也有点不服气,现在自习课上,我就让班长记表现好的学生,并告诉学生谁表现好,实行奖分制,结果发现黑板上表现好的名字越来越多了,我们就让班里的学生说他们到底表现好在哪,让学生去说,其实哪些学生可能表现不好,一般我们心里都有数,因此有时候就故意找他们去说他的优点,时间长了淡化了那些淘气孩子的不足,不去刺激他们的缺点,而多去强化好同学的优点,对他们也是个激励。

三、实行加分的方法。我们班黑板上设有“好学生、好少年、好孩子”的评比活动。(包括:纪律、卫生、作业与家庭表现情况)每个孩子的名字都在黑板上,到周五都进行一次优秀评比:在评比过程中,让我体会到了每个学生都有不服输的心理,都想努力使自己做到最好。

四、班内搭班老师团结、和谐互助。本学期我们班多次获得优秀班级、卫生班级、文明宿舍、两操模范的荣誉称号。这是与两位搭班老师的帮助密不可分的,在我们班不管是那位老师,只要发现问题,他们都会主动去管,我们之间互相协助,努力使班级达到最好,在这里我也很感谢校领导给我配了两位这么优秀的搭档。更要谢谢她们两位在工作中对我的帮助,让我每天都感到很幸福,做什么事都有劲儿。

在工作中我也存在一定的困惑,虽说我们班现在已经走上了规道,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评价方式、管理模式也需要不断的变化,否则对学生就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其实在座的各位老师的班级管理方法都有需我学习的地方,我也一直渴望我们班能够像周老师的班级一样,做到无人管理化班级,这是我需要努力的方向,课下还需要向各位老师请教,让各位老师传精。谢谢大家!

教师交流材料篇(11)

一、热爱学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这也是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不断强调的。而要做到此点,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在民主型的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学习成绩也不会好。这种情况,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和鞭鞑,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怖,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博爱之心”。不把其视为亲人,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保护。要真正化解这些矛盾是不可能的。有时由于学生偏见或教师有“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观念和行为,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的“好心”的误解。但是教师只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说,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爱护,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从教十六载,我认为应该这样热爱学生的。

1.理智公正。在教育中,对学生的爱应该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冲动的。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无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学生自身的不良因素。

在教育中,对学生的爱应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等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真诚地对待他。

2.坚持“三不”。不挖苦学生。当学生做错事时,要耐心开导,不挖苦、不训斥,不拿大话威胁恐吓。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如有的学生因作业没写好,或没有按要求去做,不能让学生写上十遍、二十遍,而是单独找他谈话,帮他找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