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广播电视新闻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5-08 09:11:56

广播电视新闻论文

广播电视新闻论文篇(1)

(二)拥有组织、协调能力作为编辑需要经常对战役性报道进行组织,其中包括了栏目的开办、策划采访、方案制定等等方面。一个好的节目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这不单单是编辑一个人的任务,更多的是需要编辑与本台各个部门之间的成员以及节目的每一个环节做好相互之间的联系,所以,编辑的组织与协调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三)电视新闻记者需要丰富的经验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不仅需要保持较高的新闻敏感度以及扎实的文字功夫,还需要懂得编排电视图像。只有电视新闻记者经验足够丰富.才能够完美地深入到各个行业之中,了解行业根本,确保自身拥有驾驭全局的能力。

(四)画面剪辑技术要足够的熟练作为电视新闻的编辑人员,还应该懂得画面之间的相互组接,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相互连贯的画面,再配合上听觉的补充,就能够让观众了解到整体事情的发展过程,也能够了解到记者以及编辑想要表达的意图。

(一)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实现途径——制作舆论监督节目对于舆论节目的制作技巧,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懂得对实施建设性的监督。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的相关人员,应该将党和人民作为工作的中心,懂得服务大局,并且通过党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将群众所关心的问题,政府部门重视的问题看成重点解决的问题。重视正确舆论导向的建立;第二,确保科学化的监督。通过科学的态度去面对舆论监督,才能够通过科学化的方式,让观众接受到全新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新闻;第三,懂得依法监督。舆论监督是受到法律所保护的,只要是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就能够进行监督,但是不能够泄露国家机密,也不能违背党的发展根本。

(二)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实现途径——掌握模糊化处理技巧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当中,编辑人员要懂得对新闻进行模糊化的处理。所以,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人员还应该具备模糊化的处理技巧。在进行新闻的编辑之时,编辑人员应该考虑到需要进行模糊化处理的新闻,然后再将这一类型的新闻进行模糊化处理。本身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其实很困难。不过其中却蕴含了一定的技巧f21。比如:模糊化处理一些不允许泄密的新闻;如果没有弄清楚事件的原委,但是又需要立刻进行报道的,也需要进行模糊化酌始理,之后在跟进报道,让观众对新闻的事实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外,如果新闻当中还会涉及到未成年,那么就应该考虑到对于未成年的保护,能够模糊化的处理未成年人的个人资料。

(三)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实现途径——编辑民间DV素材绝大部分行业都降媒体的宣传看称谓重点工作,比如:工商、公安以及消防部门等,当然,部分单位还有专门的新闻宣传机构的设立,比如:整理部门活动的专员以及宣传部等,另外,也有专门负责活动资料管理的人员,并且将部分资料转交给新闻媒体进行刊登。作为这一部分单位的宣传人员,264和广播电视台之间就保持了密切的联系,也拥有以下的优势:从他们手中获取的素材是真实的、有效的,具备较高的可信度;从专业术语方面来看,其用词更加的准确,不会出现任何知识性方面的错误;能够及时地进行新闻的调查取证,尤其是对于执法现场镜头的捕捉,同时也不会耽误新闻的取证和发表工作,并且也能够拥有部分记者无法进行捕捉的镜头。目前,很多广播电视台都使用民间DV所拍摄的关键性画面,进行编辑与加工,然后形成一整套的专业新闻,然后进行播放。

(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实现途径——掌握后期控制指挥技巧导播是后期进行新闻编辑的控制与指挥人员,所以,在后期的新闻报道中,导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一般来说,直播对于导播职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是在操作技能方面要求基础扎实,同时还要具备对全局的掌控领导能力。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直播中,所有参与到节目正常播出的人员都应该服从导播的调遣。相比一般的媒介,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才是其核心内容之一,如果将时间看成为电视节目版面空间,那么编导就是对于这一个空间进行掌握的人员,编导本身的现场指挥能力以及掌控能力与电视画面的活跃性和丰富性有着直接的关系。为能满足这一点要求,就需要在新闻报道的后期制作当中培养导播的控制技巧与指挥能力。

广播电视新闻论文篇(2)

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经常会进行新闻模糊处理,新闻编辑一定要掌握模糊化处理技巧。例如,对急发稿件的模糊处理,编辑在所处条件下很难及时弄清一件事情的原委,但稿子又需要马上播发,这时编辑就应当采取模糊化处理,以保证新闻的时效性,编辑如果盲从确认,虽然也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但很可能造成新闻失实。在编辑过程中,涉及保密内容、社会公德内容往往也需要进行模糊处理,对于模糊处理的技巧,编辑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3]

(二)组织指导技巧

编辑工作是广播电视新闻的“灵魂”,编辑对一段时期党和国家出台的一些方针政策、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梗概,都应该有所掌握,并以此来制定报道计划,把握舆论导向。同时,编辑还要与通讯人员时刻保持联系,经常传递信息,这些是编辑需要掌握的组织指导技巧。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组织指导技巧主要有两点,一是要对一些专题报道邀请一些专家和普通民众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出节目制作的趣味性和针对性。二是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设备、完善的通信联络网络,确保广播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和可观赏性。

(三)后期控制技巧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核心工作是节目的编排。因此,新闻编辑还要对节目进行后期的控制。根据广播电视制作的基本流程制作新闻,这其中包括导播、插播等环节,编辑在后期的工作就是要保证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让节目承载更多更深的内容。在单位时间内,新闻编辑要将素材进行紧密的排列组合,使其更好地符合电视版面的视觉要求。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播出过程中,通常会以直播、专题、录播等方式呈现出来,这主要考虑的是观众在生活作息习惯上存在着差异,通过多种播出方式对节目进行呈现,既能够满足观众的需求,又能够有效地提升节目整体的收视率。[4]以上技巧主要是对新闻节目的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除此之外,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还应把握好新闻标题、导语、结构的编辑技巧,对新闻素材进行整体优化,使之与节目风格相匹配,突出节目的整体效果和感染力,从而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让受众更好地了解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

广播电视新闻论文篇(3)

在新闻采访和录制阶段,数字化的采录设备正逐步替代传统的新闻采录设备。以新闻数字摄像机为例,它对于高清图像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基于数字技术带来的高精确度、高灵敏度以及高稳定性,加之其智能化的设定白平衡、对焦及连续跟拍,免除了复杂繁琐的人工调节,高度的稳定性加上智能化使得数字技术摄像机能够第一时间快速的采录新闻现场,增强了新闻采录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在新闻编辑阶段,传统的线性编辑需要新闻编辑者从头至尾依次安排新闻制作片,前后顺序不可轻易调整,新闻编辑工作流程较稳固,不利于新闻制作效率的提升。基于数字技术的非线性新闻编辑系统采用计算机对新闻片段合成处理,新闻编辑者无需从头至尾依次制作片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先做新闻头尾,后做新闻中段内容,编辑顺序可适时调整,改变了新闻编辑的制作流程。数字技术带来的新闻编刘卓群,吉林电视台初级助理记者,研究方向:广播。辑灵活性提高了新闻编辑的工作效率。

(三)新闻传输数字化

广播电视新闻的传输能力基于现代社会的信息传输技术。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传输过程是:先在新闻现场由工作人员完成新闻制作,然后通过交通工具传递至电视台,最后经过电视台的再次加工才能在电视上播出,新闻播报的即时性难以保证。现代数字通讯技术的发展使新闻实现跨越空间的快速、稳定传播,基于数字技术的卫星通讯、高速光纤以及数字网络等,通过整合数字传输技术,如SNG有力的支撑,新闻工作者可以将新闻现场画面直接传送至电视台实时播出。

广播电视新闻论文篇(4)

二、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

由于是山区县,交通不便,一些记者一想到要下乡就紧张,平时能不下乡就尽量不下乡,围着县城机关部门转,围着会议转,工作虽然轻松了,但老百姓却并不买帐。新闻界老前辈邓拓说,记者工作最忌机关化,上班下班,“公事公办”,这是老爷记者。因此,做一名真正合格的记者,不光要有敏锐的目光,过硬的文笔,更重要的是能把握群众脉搏,捕捉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基层和群众中,蕴藏着大量有新闻价值的题材。实践证明:距离群众的生活越近,越容易捕捉到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2009年受莫拉克台风影响后的一个月,我带着《受莫拉克影响,我县猕猴桃损失惨重》的报题到一个偏远乡采访,在拍摄了一些猕猴桃受灾画面后,就想赶回去完成报道任务,却发现当地果农虽然在采访中有提及猕猴桃受灾严重,表情却很轻松。后来在与果农的深入交谈后了解到,虽然当地猕猴桃大量减产,但是,由于外来订单增多,猕猴桃供不应求,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当地果农对猕猴桃增收信心十足。“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只有深入才会有深度,作为一名记者我牢记这句话。只有多下基层,多同群众交谈,才会让我们山区一线记者的视野开阔、思想活跃,也会获得丰富生动的语言,为写出好的作品提供良好的条件,“脚板子底下出新闻”这名老行话,正是告诫我们的新闻记者要善于在深入基层上下功夫,要不怕吃苦,多到小、散、远的农村走走,多到群众中走走。只有敢于吃苦,至人所未至,才能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好作品。

三、捕捉细节,彰显感染力

生动的细节可以调动观众的情感反应和情绪体验,引起观众的关注,吸引观众投入到新闻中,参与讨论,发表看法。因此,细节把握得好,新闻的质量就高;没有好的细节,新闻的质量就比较低。如果能捕捉到表现力强的细节,那就会使新闻主题更有感染力,否则,新闻就会平淡无奇、枯燥无味。记者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采访对象的生活环境,一边用心体验,一边认真采拍,充分掌握丰富的原始材料,然后通过分析、判断、提炼,把那些最能表现主题,特点鲜明,文字、画面语言内涵深刻的细节筛选出来,确定为典型细节。例如,当一位村主任谈起新农村取得的成就时,脸上流露出喜悦之情,可以将他的表情确定为细节,怎样抓细节呢?首先,选择恰当的位置,这样才能拍摄出满意的效果。其次要对采访对象进行观察,观察不能面面俱到,要选择其中一部分作为重点进行深入、透彻的观察,其余部分稍稍注意即可。既要突出点,又要兼顾面,保持画面的完整性。第三,记者对新观察的事物,要进行思考,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要展开丰富多彩的联想,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小到大,要善于在联想的基础上再创造,丰富其内涵,深化新闻报道的主题。

四、尊重采访对象,营造良好气氛

广播电视新闻论文篇(5)

(一)政治理论素质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强化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新闻编辑需要对新闻内容进行选稿、改稿、整合,如果不对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熟悉,了解党的工作意图,就不能选择合适的新闻头条,做好编辑工作。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需要突出重点,精心编排新闻内容,头条新闻起到“龙头”的作用,会对观众收看新闻的兴趣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些都与新闻编辑的政治理论水平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还需要具有政治敏锐性,坚定党性原则,正确的对人民进行舆论引导。广播电视新闻是党和政府与基层群众联系的重要纽带,要向受众宣传有价值的新闻,这就需要编辑人员能够将受众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从群众对新闻的关注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报道有价值的新闻。

(二)较强的业务素质

高素质的编辑人员需要在进行新闻播报时对相关的政策法规有详细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工作中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当前,新闻编辑人员的数量不多,高素质、业务能力较强的编辑人员更是很少,编辑人员不仅需要在选稿、改稿、审稿等工作中做到准确无误,还需要有较高的剪辑以及播报能力,使编辑人员能够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新闻编辑人员最基本的业务素质就是文字能力,新闻稿件是通过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进行播报的,因此需要编辑人员能够准确、简洁的使用汉字,并进行语法的修饰,使新闻更加生动,能够打动观众。

(三)创新意识

创新是新闻编辑不可缺少的素质,当前,广播电视新闻中动态报道、会议报道、面子上的报道比较多,而对于一些深度的、反映群众的、贴近生活的内容报道却很少。要处理好这一问题就需要编辑人员能够创新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要判断哪些新闻有价值,从文字上下功夫,坚持内外结合的报道方式。新闻编排应从一些弘扬主旋律的新人、新事上进行,贴近群众生活,反映问题,突出时代性和导向性。

二、当前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能的要求

(一)坚持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一句古语,这句话用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中更为合适,尤其是编辑人员所涉猎的行业较广,必须要做到博学,这就要求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不断更新知识,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要做到在稿件编辑时可以统筹全局,增强趣味性,满足受众的求知欲,同时增加收视率。

(二)增强对突发事故的驾驭力

作为广播电视编辑人员,必须要有较强的广播电视新闻驾驭能力,尤其是对突发事故,要做到在第一时间抓住新闻并确定其价值,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编辑工作,第一时间抢占新闻播报,满足受众的权利。

(三)增强新闻的生活化

广播电视编辑人员必须要深入到生活中,使新闻更贴近民众。电视编辑人员在新闻传播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广播电视新闻信息的搜集者,也是新闻的与反馈人员,因此,传播过程中,广播电视新闻人员的素质决定新闻的素质,这就要求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必须要从多个方面探讨新闻,研究新闻,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新闻,为受众提供更高品质的新闻,进而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思想素养提升是强化编辑人员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内容,应努力提高广播电视编辑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积极认真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相关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明确编辑内容的方向。同时,加强编辑人员对广播电视传媒工作、编辑政策的学习,使广播电视编辑的行为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强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在国家政策、理论的指导下,保证编辑内容的时代性,使编辑内容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实际需要,从而促进社会民众整体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二)强化专业素质

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作为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编辑,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之外,还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然而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完善,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要在日常的工作之中不断的磨砺个人的专业水平,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以此为基础来拓展自身的业务水平,例如要对负责新闻采集的记者的工作有所掌握,同时也要不断的培养自身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确保每一则新闻的播报都能将新闻事件的本质展现出来。开展相关的教育培训,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专业素质,使其能够科学的运用相关知识开展编辑工作。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再学习与培训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定期组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再学习和培训,使新闻编辑的新闻敏感性得到提升,新闻编辑的素质要受到编辑观察力的敏感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于新闻敏感性比较强的编辑,编辑内容的方向性以及宣传力度要更强。

四、结论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是群众了解社会发展和身边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动态的媒介渠道,因此,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群众捕捉关键的新闻信息和权威的新闻新闻节目,更好的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提供服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能力,对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人员进行角色的科学定位。这样才能促进电视媒介的发展,在主动适应中寻求拓展,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者,成为海量信息的有效过滤者,促进广播嗲是新闻的发展。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新闻论文篇(6)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主要包括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四个专业。近年来,被称为文科录取中最“牛”的专业。

就其能够“牛”的原因,我们不妨从三个方面看:一是工作性质。“无冕之王”的美誉令记者这个职业的魅力指数很高,该职业所链接的专业也随之凝聚更多的人气。二是就业范围。毕业生既可去一些大众传播媒体,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从事编辑、记者工作,又可以去网络公司或广告公司从事文案、广告设计、广告策划与管理工作。三是就业前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几年我国的新闻传播业将会快速发展,对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

具体来说,新闻学专业担负着培养新闻工作者的重任,它的主干学科是新闻传播学。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大众传媒学等。

广播电视新闻学以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活动为研究对象,以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客观规律为研究内容。广播电视新闻学属于人文学科,传统上以哲学、文学为基础,离不开撰稿和文字编辑,所以要求具备广泛的社会人文知识及较强的写作能力。它的主干学科为新闻传播学,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等。

商品流通的日趋频繁,促进了我国广告业的迅速发展。很多院校在中文系或新闻系都设有广告学专业,也有少数院校设立了广告学院。广告学的主干学科为新闻传播学,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传播学概论、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史、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经营与管理学等。

编辑出版学是一门探讨传播的学科,一般设在传播系,也有少数院校设在中文系。主干学科为新闻传播学,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编辑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出版发行基础、中国编辑出版史、出版美学等。

别有洞天

新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较广,主要集中在新闻单位,如报社、电视台等,或省、市级新闻单位,也可在广告公司、网络公司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记者、策划、文案、宣传、公关、信息咨询或文秘工作。如果对时事政治很感兴趣,对新闻热点比较敏感,同时文笔又很好,且善于交际,可以考虑选报本专业。

广播电视新闻学为各级各类电视台和电视制作机构培养电视新闻、电视编辑、记者及电视栏目策划等方面的人才。毕业生可以在广播电视系统和其他新闻单位从事编辑、记者、新闻评论等工作。广播电视新闻学属于非艺术类招生,分数线较高,报考人数也比较多,竞争很激烈。

广告学专业文理科分开招生,理科生招收的较少,大约是所招文科生人数的三分之一,招生范围并不覆盖全国,在各地区招生名额不同。广告学属于非艺术类专业,其中的广告设计方向属于艺术类专业。广告学专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联系紧密,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及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的广告部门都急需从事广告策划、制作、设计、经营管理和理论研究工作的广告专业人才。因为市场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大,就业难度很小。广告学专业录取分数较高,对考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要求。

编辑出版学专业所要学习的课程主要分五大类:文学文化类、写作类、编辑类、出版及文化经营类、现代传播技术类。毕业生既可到出版部门从事编辑出版、书刊发行工作,也可到文化宣传部门进行文化传播与创作,或是到党政机关从事文秘、宣传等工作,还可从事各类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工作。

淘金地带

【综合性院校】国内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力量较强的综合性院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近几年也在迅速发展。此外像河南大学、湘潭大学、郑州大学、北华大学、河北大学、黑龙江大学、广西大学、济南大学、渤海大学、三峡大学、西南大学等也值得报考。

广播电视新闻论文篇(7)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新闻信息的发现、搜集、整理的工作人员,[1]对于广播电视新闻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他们的素质能力将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广播电视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怎样将最新的新闻客观真实、有深度地报道出来与新闻编辑的素质密切相关。当前,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媒体的数量逐渐增多,网络媒体与广播电视之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政治理论素质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强化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新闻编辑需要对新闻内容进行选稿、改稿、整合,如果不对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熟悉,了解党的工作意图,[2]就不能选择合适的新闻头条,做好编辑工作。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需要突出重点,精心编排新闻内容,头条新闻起到“龙头”的作用,会对观众收看新闻的兴趣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些都与新闻编辑的政治理论水平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还需要具有政治敏锐性,坚定党性原则,正确的对人民进行舆论引导。广播电视新闻是党和政府与基层群众联系的重要纽带,要向受众宣传有价值的新闻,这就需要编辑人员能够将受众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从群众对新闻的关注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报道有价值的新闻。

(二)较强的业务素质

高素质的编辑人员需要在进行新闻播报时对相关的政策法规有详细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工作中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当前,新闻编辑人员的数量不多,高素质、业务能力较强的编辑人员更是很少,编辑人员不仅需要在选稿、改稿、审稿等工作中做到准确无误,还需要有较高的剪辑以及播报能力,使编辑人员能够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3]新闻编辑人员最基本的业务素质就是文字能力,新闻稿件是通过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进行播报的,因此需要编辑人员能够准确、简洁的使用汉字,并进行语法的修饰,使新闻更加生动,能够打动观众。

(三)较高的思想修养

新闻编辑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新闻编辑需要将记者、通讯员的一些不成熟作品或半成品进行加工,自己的劳动体现在别人的作品中,不能追求自己的名利,一旦出现问题还需要承担责任,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编辑人员提高自我修养。还有就是编辑人员需要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编辑人员承担着新闻编辑的重任,编辑什么,先编辑什么,后编辑什么都需要遵从党性原则,[4]坚持真理的传播,根据中央政策和口径对新闻稿进行把关,支持群众的呼声,要秉公办事,不,在稿件的取舍上要坚持质量标准,不唯上级,不注重名气,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时间通常是以秒进行计算的,因此编辑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做到一丝不苟,实事求是。

(四)创新意识

创新是新闻编辑不可缺少的素质,当前,广播电视新闻中动态报道、会议报道、面子上的报道比较多,而对于一些深度的、反映群众的、贴近生活的内容报道却很少。要处理好这一问题就需要编辑人员能够创新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要判断哪些新闻有价值,从文字上下功夫,坚持内外结合的报道方式。新闻编排应从一些弘扬主旋律的新人、新事上进行,贴近群众生活,反映问题,突出时代性和导向性。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从专业、客观的角度对社会新闻进行筛选,编辑人员在工作时需要有较强的工作素质。但是目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情况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逐渐加快,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却是疲态尽显,在目前快速的生活节奏面前不知所措。有很多原本的电视受众由于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没有多余的时间关注电视新闻,他们更多地利用快捷的网络媒体获取新闻信息。还有一些受众由于每天面对大量的网络新闻,信息量十分大,心灵比较疲惫,对于一些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没有兴趣。这就使得很多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出现了这种现象,为了重新吸引受众的目光,他们开始蓄意夸大、假报新闻,利用一些莫须有的新闻吸引观众。还有一些编辑一味地迎合大众的口味,违背新闻编辑的职业操守,关注一些比较低俗的新闻事件。广播电视新闻是党和政府与群众连接的纽带和桥梁,有些不法人员贿赂编辑人员,刻意制造假新闻,使社会出现混乱,严重违背了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职业道德。还有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知识面不够宽广,不能及时接触到社会上的新鲜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整体水平不高,或刻意隐瞒新闻事件中的负面消息,虚假报道,蒙骗受众,受众不能及时了解相关的信息,使受众不再信任广播电视新闻。与此同时,一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每天待在办公室中,对于记者上交的新闻稿,不能了解其中重要的新闻点,经过修改之后使得记者的采访稿变得毫无价值。编辑人员中也存在着不负责任,丢三落四的现象,[5]将收到的新闻稿随意堆放,到使用的时候找不到,使得新闻文不对题,出现假新闻。这虽然不是故意的行为,但是也与编辑人员的职业操守相违背。一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不愿意学习和接触新知识,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相脱节,使得编辑的内容不能满足受众的实际需要。编辑人员的基本能力比较差,一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语言组织和联想能力比较差,不能对编辑内容正确的把握,新闻稿件的真正含义不能被挖掘,使得资源严重浪费。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编辑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为百姓谋福祉为己任,敢于批评,敢于说实话,以保证新闻编辑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新闻编辑素质培训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具体的措施如下:

对于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来讲,科学合理的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进行定位是十分必要的,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需要认识到角色定位对于工作开展的重要影响。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进行角色定位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确定,首先编辑需要参与到新闻稿件的前期策划中,指导记者进行科学的采访,编辑人员可以按照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对新闻报道的计划、关注的内容、舆论导向的把握等进行明确,安排记者采访任务。[6]其次,还需要编辑人员全面对稿件的筛选以及加工进行管理,保证工作的有序开展。节目录制过程中,需要编辑人员进行统筹规划,保证主持人与技术人员之间的协调,使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能够高质量的播出。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思想素养提升是强化编辑人员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内容,应努力提高广播电视编辑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积极认真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相关的基础知识,[7]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明确编辑内容的方向。同时,加强编辑人员对广播电视传媒工作、编辑政策的学习,使广播电视编辑的行为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强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在国家政策、理论的指导下,保证编辑内容的时代性,使编辑内容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实际需要,从而促进社会民众整体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三)强化专业素质

广播电视编辑的专业素质能力对于编辑工作水平和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当前,很多编辑的联想能力不强,稿件不能实现有效地衔接,只是注重稿件文字上的修改以及排序,使得新闻编辑内容的导向性不强。还有些新闻编辑将政治理论强行加入新闻内容中,使得编辑的内容生硬,这些都是由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专业素质能力不强。因此,必须要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综合素质能力,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开展相关的教育培训,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专业素质,使其能够科学的运用相关知识开展编辑工作。专业素质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再学习与培训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定期组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再学习和培训,使新闻编辑的新闻敏感性得到提升,新闻编辑的素质要受到编辑观察力的敏感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于新闻敏感性比较强的编辑,编辑内容的方向性以及宣传力度要更强。同时,还要强化思维品质的培训,提高编辑人员思维的宽度、深度,强化编辑的敏感性、逻辑性以及独立性等,使编辑能够正确地把握新闻导向。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语言素质和表达能力是必备的素质能力,通过优美的语言能够使新闻故事的内容更加丰富,赋予其生命力。广播电视编辑人员编辑文字需要有新的理论和思想作为指导,使新闻内容更加生活化,贴近民众,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可以组织编辑人员通过演讲或者是辩论等互动强化其语言表达以及组织能力。广播电视编辑工作要顺利地进行就需要强化电视编辑的组织指导能力,要求广播电视编辑参与到电视新闻栏目的设计与制定中,并与记者、通讯员保持良好的联系,对其新闻工作进行组织指导,逐步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组织指导能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幕后工作,他们很难被观众熟知,因此需要提升广播电视编辑的奉献精神,[8]感受到编辑工作的独特魅力,使其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五)走出办公室,参与到生活中

编辑可以说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核心人物,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有新闻敏感性,并且对新闻的走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这些素质并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养成的。当前很多电视台都将编辑人员外派,就是希望编辑人员能够扩宽自己的视野,获得最新的消息,打破原有的思维认识,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结束语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是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新闻形式,对于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受到的网络冲击与挑战,需要广播电视台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能力,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角色进行科学定位,强化其思想修养、专业素质、组织人员再学习和培训,使编辑人员能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从而将更加优质的电视新闻节目呈现给观众。

参考文献:

[1]吴伟兰.试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提升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2012(10):165-166.

[2]谢选浩.探讨如何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J].新闻传播,2013(05):234.

[3]赵凯.试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提升策略[J].科技信息,2013(17):497.

[4]王菊.浅析如何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J].新闻传播,2013(06):43.

[5]胡健伟.探讨如何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J].艺术科技,2014(11):69.

[6]田维林.如何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1(05):50-51.

广播电视新闻论文篇(8)

广播电视业务中,新闻编辑是其中的关键,特别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效的信息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加强新闻编辑创新对广播电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新闻编辑创新的关键在于提高新闻价值的识别能力。新闻必须具备时效性特点,其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民生等方面,内容千差万别,可以说包罗万象。正是由于新闻信息的广泛性,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了新闻传播的媒体形式之一。同时,一些人利用网络媒体传播虚假新闻,以谋取私利。加强新闻编辑创新,提高新闻的识别能力,能够对新闻信息的安全保障。2)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信息传播速度较快,同一种新闻充斥着众多的媒体。作为新闻传播的正统,广播电视承担着社会舆论引导的重要任务,正确的舆论导向对社会的发展、民族的精神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新闻编辑创新,充分发挥新闻信息舆论导向的作用,弘扬正气,在满足社会大众欣赏口味的同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2 新闻编辑创新策略

2.1 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

广播电视是正统的新闻传播媒体,不仅承担着普通新闻信息的传播,还是党宣传舆论的喉舌与阵地,也是政府与民众对话的重要平台。因此,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过程中,加强创新必须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原则,在新闻选稿以及修改过程中,除了对新闻编辑本身质量严重把关外,还需要加强对新闻政治导向的把关。可以说,每一位新闻编辑者都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需要能够通过敏锐的观察力,选择正确合理的新闻素材。

在新闻编辑创新过程中,需要从政治导向入手,注重新闻形式以及内容上的创新,通过正确的政治导向,为和谐社会的创建提供帮助。

2.2 紧跟时代步伐,开拓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从物质追求向精神文化追求方向发展,民众的文化生活也不断的丰富。然而,民众的欣赏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新闻编辑需要能够满足不同欣赏层次民众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一要求,需要在新闻编辑创新过程中紧跟时代脉搏,了解各个层析人们的信息需求。时代在进步,人们的兴趣爱好、审美理念、欣赏水平等都在不断的变化中,紧跟时代脉搏正是对这些变化的关注与了解。新闻编辑中,经济、政治、文化等新闻信息必须贴近民众,满足人们对社会了解的需求,把握民众的思想脉搏,重视新闻编辑的服务性,更加关注民生。

另外,在新闻编辑创新过程中,要重视民众的需求,对各个时段观众关注点进行掌握,分时段的对新闻内容进行设计,以满足更多人的观看需求。同时注意把握新闻价值,并重视对新闻价值的合理利用,将日常普通性新闻价值充分的发掘,并重视重点新闻。在编辑新闻过程中,应该打破常规,回归新闻价值的本质,同时重视新闻播报过程中新闻链接与背景内容,让观众对新闻点有足够的了解,让人们认识到新闻的整体价值。对于时政新闻,加强创新还需要满足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应该坚持创新,具备特色;第二时政新闻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第三要能够挖掘新闻背景下隐藏的信息;第四应该能够弘扬正气;第五应该保证新闻内容通俗易懂。

2.3 加强对新闻编辑技巧的创新

新闻编辑技巧是新闻编辑创新的重点,也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前提。其中对新闻导语、标题、结构等编辑是技巧创新的关键,在新闻编辑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听众听觉规律的研究,在新闻趣味性方面加强重视。当然,不同的新闻传播媒体,在新闻内容创新中也有一定的差异存在。其中,广播电视新闻不同于报纸等标题编辑,其标题编辑需要更加鲜明、实在,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提高观众的注意力,激起观众的阅读兴趣。在广播评论、通讯等标题编辑过程中,不能简单的将新闻内容进行概括,需要采取虚实结合的方式,提高新闻标题的新颖度,但也需要保证广播电视新闻标题不至于太过夸张。有时,为了能够更加吸引观众,也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个副标题,对新闻标题的内容进行完善。

新闻编辑是一项心理思维,属于高智商的脑力活动,编辑者应当注重编辑技巧上的创新,保证新闻编辑结构清晰、内容生动、文字简洁。如果是多人采访新闻报道,需要在一个被访人介绍完后再介绍另一个被访人,结构的简洁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特点。

2.4 加强对不同题材新闻的创新

不同的新闻题材编辑创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民生新闻方面,加强创新需要坚持“大民生”路线,关心社会民众之间的交流质量,为人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其中民生问题包括社保、住房、养老、交通、教育、医疗、安全、就业等,这些问题与民众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2)在新[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闻评论方面,加强创新能够提高新闻整体的质量。一方面需要描述新闻事实,另一方面也需要对新闻事实进行有效的评论。现阶段,新闻媒体多种多样,人们不缺新闻内容,对新闻正确的解读是新闻编辑创新所缺乏的。现阶段,我国广播电视在新闻评价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中山东电台的《热点评说》,打破常规原则,在评论时还将电影、小品经典对白、歌曲等穿插其中,别开生面、画龙点睛。

3结论

综上所述,新闻编辑是广播电视业务中关键的内容,加强新闻编辑创新是保证广播电视发展的关键,能够提高广播电视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能力,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健康发展。每一位广播电视专业新闻编辑工作者需要加强业务训练,加强创新,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广播电视新闻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1-0112-02

数字化媒介的日益崛起,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媒体消费习惯和使用方式,开始进入一个“大媒体”竞争的时代。面对“大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要突破重围,不仅要放大其独有的核心竞争力的功能――时效性,提升传播速度,更要加大信息量。新闻就应运而生,以一种全新的概念出现在广播媒体新闻中。式广播新闻也叫滚动广播新闻,它以不超过半小时的时长为单位,将节目时段划分为众多新闻单元,每时段滚动刷新即时资讯,通过这些单元不间断地式播报,将海量信息迅速传播[1]。虽然新闻能够彰显广播传播时效快、信息容量大的优势,但需要人、财、物的大力支持,没有足够实力的地方电台往往因投入不足,新闻的效果也就跟着受影响,极易出现“被”的现象。泉州广播电台889新闻频道,并没有简单的复制中国之声成功的“板块+”新闻模式,而是通过对其内部潜力的不断挖掘,走出了一条格式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城市广播新闻模式。

一、新闻走势

2009年,中央台中国之声尝试用了“板块+”模式进行新闻广播,很快在吸引受众和吸纳广告上取得了成功。互联网带来了海量信息,也使人们对信息量的需求增大。中国之声在新闻编排上密集、紧凑,极大地扩充了信息容量,适应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和对信息的需求。“板块+”新闻模式,将广播即时性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内容设置上有资讯、连线报道、重点关注的深度报道和评论等。对于某一新闻热点报道常会采用半小时单元内横向拓展;全天滚动纵向挖掘的方式。这种组合拳式的报道方式,改变了广播稍纵即逝,一听即过的线性报道缺陷,使传播效力得到放大。此后,新闻越发受到广播界的推崇,东广、陕广、江苏广播等省级新闻媒体纷纷实现式新闻。

二、城市广播新闻在操作中面临的困难与不足

信息是新闻持续运行的核心,没有海量的信息,组成的新闻单元就无法突出信息时效,模式的海量容纳优势就无法实现。中国之声的新闻能取得成功,可以说一方面是取决于自身力量的强大,另一方面是作为中央媒体,它拥有的巨大资源。比如,通过中国广播联盟,中国之声可以快速有效的使用全国一百多家联盟台提供的共享信息,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自身一线采编力量的压力。同时,它还可以借鉴其他部级媒体的采编力量,扩大信息来源。作为中央级媒体,也容易网罗到固定的新闻评论力量。而地方台在新闻的尝试中,面临不一样情况:

1.资源局限性

首先,地方广播在人力资源上明显少于中央台。以泉州广播台为例,整个新闻中心记者加编辑总才共二十几个人,如何与强大的中国之声拥有的采编力量相比。人员的不足,会直接导致有实效性的信息量不足。新闻时间较长,地方台主持力量也是十分有限,在中,只能通过加大主持人的工作强度来完成节目,长时间的结果,可能导致信息传输的质量被削弱,与新闻追求流畅、展现合力背道而驰。财力受限。地方广播大都是自负盈亏,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广告创收。收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容易网罗到一批固定的评论员队伍,这会直接削弱新闻中,评论部分的力量。另外,受到财力的限制,地方台也不可能像中央台可以大量投入最新的技术设备,为新闻的顺利播出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作为地市级台,泉州台信息资源、人力资源都明显少于中央台,如果照搬中央台的模式,用小马拉大车,除了财力的消耗外,还会导致一线工作人员忙得焦头烂额,采编播人员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便如此,信息需求量和采编质量仍难以齐头并进,而且在信息量的收集、调配上还易出现了问题。

2.国内外新闻的趋同性

地方台新闻中,国内外新闻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但对于国内外新闻事件面上的报道,中央级媒体自然是占据了绝对优势,全景式的报道是城市广播可望而不可及的。特别是在如今这个人人都是报道者的自媒体时代,面上的情况,受众可以迅速的了解。此时,地方广播新闻的报道如何吸引受众的关注,如何与中央媒体竞争,成为了难点。

三、内部潜力不断挖掘

泉州广播电视台2011年11月开始推出每天六小时的新闻――《泉新闻》,开播至今取得了不少的成绩:获得了福建省新闻奖广播编排二等奖、泉州广播电视新闻奖优秀栏目奖等奖项。作为城市广播台,推出新闻节目,在资源有限的情况,没有“被”,还取得了这些成绩,关键在于“格式化+个性化”。所以,如何在现有的资源下,城市广播新闻要如何做到保证巨大吞吐量的同时,又保证节目的质量。基于泉州广播电视台《泉新闻》的具体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个性化”新闻中寻求突破。

1.资源的有效整合

(1)队伍建设,人员的优化配置。《泉新闻》在采编播的人员配置上,尽可能优化、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即便是人人都关心的新闻,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关心侧面,记者、编辑抓住了不同的新闻侧面,就等于突出了本台新闻的不同个性。新闻信息个性化的处理能让共享新闻成为独家。比如《泉新闻》中,泉州广播电视台开辟了一个版块“泉新闻”观察,就当日热点话题,综合媒体观点,体现编辑意识,突出评论与深度。新闻主播个性化,对新闻的个性化解读就成为一种必然。节目中,泉州广播电视台注重提升主持人的参与度,增强节目的交流感。要求当值主播提前半小时到导播间准备,熟悉前档内容,准备主播视点,作好节目衔接。避免只是新闻播报者,而是当天新闻的较深度关注者和评论参与者。新闻时间长,主持人有限,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增强主持的力量。泉州台大胆启用有多年采访经验的骨干记者参与到新闻主持的工作中。在一些重大突发新闻事件中,能更准确的了解与记者要交流的内容。(2)整合媒体资源。整合媒体资源,加强与自身市场不重叠的媒体的合作,使对方的有用的资源“为我所用”,以泉州广播电视台的视角重新包装[3]。泉州广播电视台与下属台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平台,除了常规的日常新闻传送外,泉州广播电视台在中另外设置了“订单新闻”版块。对于一些可预见的新闻,提前策划,向下属兄弟台下订单,向泉州广播电视台提供所需的新闻。除了与本地媒体加强合作,泉州广播电视台更是与中央台、国内、省内各兄弟台开展了长期广泛的合作。

2.本土化

泉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泉新闻》,尝试每半小时滚动的“格式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新闻模式,每个整合为上、下两部分,即“泉州”和“天下”,让动态新闻与评论、关注、互动、话题相呼应,随时补充、随时刷新。其中,“泉州”部分以鲜明的“本土化”特色承担起了格式新闻“个性化”的重任。(1)广播新闻本土化:新闻采集本土化,更具贴近性。地方广播新闻本土化,是地方媒体生存的根基,。以本地事件、人物、城市发展、街巷故事为报道核心,反映本地民情、民意、说百姓故事、道百姓心声、成为本地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2]。即使是全国甚至国际性的新闻事件,也应转化为本土的视角来报道。比如对“复旦研究生黄洋投毒事件”的报道,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本地高校的学生,听他们讲述如何处理同学关系、采访了心理专家,这一组完全“本土化”的报道播出后,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2)评论员队伍本土化。《泉新闻》“观察”环节一设立,就要求记者在日常采访中,挖掘了一些专业评论人员,在节目初期,有效快速的建立了一只评论员队伍,通过连线、提前录制等方式参与到节目的评论中。评论环节,地方广播不可能像中央媒体,能找到大量的评论员,所以在原有专业评论员基础上,尽可能挖掘可用资源,发展当地高校老师、学生评论员队伍、记者评论员、编辑评论员、总监评论员以及老媒体人评论员队伍,甚至发展了部分听众评论员。这样的方式,极好的解决了地方台评论员不足的缺陷,而这些本土化的评论员对听众来说显得更亲切、评论的内容也更贴近当地的生活。(3)特色版块个性化。结合地域特点,地缘特色,推出的特色板块体现个性化。台湾版块:泉州与台湾一衣带水,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通,法缘相循。泉州广播电视台与台湾媒体人合作,新闻中,每天推出三档“台湾大小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以“软新闻”为主。“泉州日志”版块:泉州具有深厚的文化,泉州南音、泉州北管、泉州拍胸舞、梨园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高甲戏等。2013年,泉州更是荣膺“东亚文化之都”美誉,泉州文化影响震惊了世界各地。在传播闽南文化上,泉州广播电视台在新闻中设置了“泉州日志”版块,每天讲述一个与闽南文化有关的故事,采取了专家、市民共同向听众讲述“咱厝的文化”。(4)听众服务个性化。个性化服务方式。新闻中,除了随时插播出行参考、即时路况、天气市场行情等,还设置了多种的互动渠道,微博、QQ、微信等,让所有受众都有机会参与到新闻事件中,人人都是评论员。为一些热心热爱闽南文化的受众,搭建了一个“咱厝人讲咱厝”的平台,在“泉州日志”板块,经常播出一些听众提供的“咱厝的文化”另外,对于一些听众热议的其他话题,如新闻线索、奇闻趣事或发现的不文明现象也随时在节目中进行播报点评。

不论如何,城市广播新闻要在大媒体时代让自己立有一席之地,应该要更加立足本地,面向外界。笔者认为,泉州广播电视台《泉新闻》虽然新闻模式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没有“被”,走出了符合自己特色的“格式化+个性化”的模式。但是城市广播新闻要持续的走下去,就要创新不止步,新闻必须不断优化、引入新元素。

四、城市新闻未来发展要与新媒体全方位合作

眼下进入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是为广播新闻借助手机媒体平台提供了极大便利。另外,广播和网络融合而产生的网络广播,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我们可以借此开发极具互动性、个人化的网络博客,听众可以放上自己的“新闻报道”、游记等,既为广播电视台提供了更多的本地化资讯、又为听众提供了施展才能和表现自我的机会,极好的增加了彼此的互动。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新闻论文篇(10)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主要是通过现有新闻素材进行编写及整合,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后期新闻的播出效果。广播电视新闻产业在我国的传媒行业中占有主导地位,它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交活动等,从各个方面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中。因此,可见其重要性。正因为其重要,所以人们对其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如何更好的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工作是媒体人的重要任务,对此,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人员而言,提高新闻编辑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对广播电视新闻后期的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把握新闻事件的中心价值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在整理新闻素材时,主要需要编排出能够突出新闻核心价值的信息。以交通事故为例,在这类新闻事件中,广播电视新闻的价值主要从逃逸司机的道德缺失、旁观者的道德表现等社会良知方面,从而进一步倡导社会的正能量、批评社会的负能量,以此帮助受众群体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2)引导正面、积极地舆论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还要考虑舆论的因素,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在信息的播报过程中一定要监测舆论的发展情况,从而强化新闻的正确引导作用。比如,在一些政治类宣传的工作中,主要体现的是政府对百姓的关怀和帮助,引导人们向着正确的舆论方向,而对于一些违法贪污、受贿的官员则要进行批判,帮助人们了解其危害性,从而在自身的生活和工作中得以规范自身言行。3)与时俱进的编辑技巧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还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创新观念。在新闻的编辑过程中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能力,要符合人们的生活实际,从真实的角度出发,不做虚假新闻,投其所好,从而更符合大众的“口味”。除了要与时俱进外,还需要新闻编辑者另外,电视新闻编辑还要拥有丰富全面的知识,在生活拥有较强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让编辑出来的信息更加丰富有内涵,从而吸引观众。

1)题目及结构的编辑方法广播电视新闻的稿件与其他稿件不同,其自身特点要求新闻具有感染力强和短小精炼的特点。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工作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简单处理,它要求的更是一种艺术的体现。这就要求编辑工作者在对新闻的编辑过程中把握好题目的选取,只有标题具有吸引力,新颖、独特,才能吸引观众去收听、去观看。同时在信息的内容上也要注意结构的调整,避免冗长、枯燥。2)文字处理方法广播电视新闻也要注意把握文字处理的技巧和方法,学会通过颜色、字体型号、动画效果等方面对重点字词起到强调的作用,以此帮助受众群体抓住信息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同时,在播报画面中,巧妙运用文字与背景的反差可以起到更好的强调作用,通过语言文字的情感色彩引起观众的共鸣。3)新闻稿件模糊化处理方法广播电视新闻具有真实性的特点,信息建立在真实基础上,但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也需要进行合理的模糊化处理。比如在采访的对象要求对人脸进行模糊化处理,这样我们就需要尊重他人的肖像权,采取模糊化处理。某些图像稿件如果侵犯了他人的权利,则需要进行稿件的模糊化处理,以此达到对他人的尊重。此外,急发稿件也需要进行模糊化处理。新闻的时效性要求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信息传递给受众群体。以此,在对信息进行模糊化处理时,新闻编辑不仅要重视新闻消息的真实性,还要考虑到稿件发送的时间,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对内容进行模糊处理。

我国广播电视新闻工作可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的支持、国家信息理念的正确解读以及国家政策的有效把握,这种保障是新闻工作正常进行的必要前提。因此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前提是国家正确的政治指导方向。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新闻工作规则,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其社会价值,从而更好的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新闻事业。

2、从受众规律开展新闻编辑技巧创新

我国当前的广播电视新闻行业主要通过观众的点击率和收视率来评定新闻的成功与否,通过这点,新闻编辑工作者可以提炼出受众群体的兴趣出发点,从而发掘出受众群体的基本规律,从而为下一次的新闻编辑提供创新之处。例如在新闻标题的设定上,可以选择趣味性更强、吸引力更大的标题,以此吸引观众的眼球。

3、从不同角度拓宽新闻话题渠道

近年来,新闻素材的来源渠道呈多样化发展,因此,大多数新闻媒体的播报内容几乎存在大部分相似情况,这大大降低了人们对新闻的关注程度。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可以从不一样的角度对相似的新闻开展讨论,从而以新的视角对问题或现象进行阐述。如在对盗窃案的报道中,新闻编辑者除对盗窃行为进行批评外,还可以把居民英勇的行为引入到报道中,进而体现居民的善良和勇敢。通过另一种角度对新闻播报进行创新,可以带来不一样的收视效果。

三、总结

广播电视新闻产业对社会信息和价值的传递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新闻编辑工作需要不断创新与调整。因此,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一定要结合社会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新闻编辑创新工作,这样才能让广播电视新闻行业得到发展。

作者:王媛 单位:吉林人民广播电台

参考文献:

[1]刘丽敏《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分析和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2,(16):189-190.

广播电视新闻论文篇(11)

文章编号:1671-0134(2020)07-069-03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0.07.018

本文著录格式:卢巍.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定位与发展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20(7):69-71.

导语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化技术,依托无线网络、卫星、计算机等渠道,通过手机、数字电视、电脑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与服务的传播形态。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深远影响,及时更正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与社会发展相契合。

1.新媒体环境下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要求

1.1快捷性要求

新媒体是在网络技术发展下逐渐兴起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变革,新媒体技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这决定了新媒体信息传递更便捷,信息的传播能力更强。在新媒体冲击下,传统技术环境下的诸多限制被打破,信息传递能力更强,新闻编辑所承担的任务更加繁复。在当前工作中,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必须从新闻本身的内容入手,按照新聞本身所具有的多样化传播路径进行精准定位,为语言组织、实现信息传递等奠定基础,最终适应未来新闻的信息传播要求。

1.2互动性要求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交流模式,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而这种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对人的日常生活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很多人通过微博、数字电视、微信公众号等获得时事要闻,且这些平台也成为人们交流对话的重要方式。[1]以微信为例,微信APP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其信息传播方式从最初的文字、语音拓展到视频对话、公众号互动等多种类型,在多样化的交流方式下,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新闻的发现者、传播者甚至是者。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基础,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必须正确认识到新媒体环境的这种特征,结合新媒体所具有的互动性要求,在新闻编辑中积极探索与观众互动的新方法,加强沟通,精准传播。

1.3整合导向性要求

整合导向性要求是在互动性要求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特征。因为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递方式是多样化的,所以每天所能产生且传播的新闻信息数量极大,导致网络平台需要充分整合所有信息,这样才能满足传播要求。但是这种情况也会带来一个突出问题,即信息梳理问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每天必须要整合海量的信息,并从中筛选出对于民众有益的内容,这样才能对推动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达到引导民众的目的。[2]因此可认为,在多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必须要具有整合导向性能力,并基于此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样才能适应未来发展需求。

2.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行为研究

2.1新闻角色的组织者

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呈现出的海量信息传递要求,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必须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组织者角色定位,不仅要正确地整合各种信息资源,还需要把握相关信息的发展走向,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能够快速抓取其中的有用资源,通过快速地阅读信息,提取其中的关键内容,并进行新闻资料的深度挖掘,通过这种方法,才能为民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资料。在完成新闻信息筛选之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开展新闻稿件的创作,尽量通过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语言来描绘事件,这对新闻编辑的语言处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针对当前民众的兴趣爱好,新闻编辑单纯将事件内容叙述出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运用多样化的语言进行修饰,如幽默风趣、严肃认真等,这样才能加深民众对新闻的印象,达到新闻宣传目的。最后就是对新闻信息的整合,面对大量新闻信息,应该抓住其中的重要内容来彰显自身价值。使用多样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展示新闻事件的关键内容。可以说,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组织者定位,要求工作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策划能力,从多角度进行数据挖掘,通过策划新闻专题信息,强化新闻资源挖掘能力。

2.2新闻事件的评论者

当前社会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新闻事件,并且新媒体环境进一步强化了新闻的传播能力。正如有学者研究认为,当前新闻信息本身就具有海量性、传播快速性的特征,所以容易出现“信息大爆炸”的情况,而民众对于爆炸性信息缺乏分析能力,甚至一些信息的真伪尚未得到确认,就被不明真相的群众传播出去,使更多人受到误导,一些微小事件在经过新媒体环境的不断放大之后,可能对社会产生极大影响;[3]很多人也会因为新闻的误导而对事件本身缺乏正确认知,新闻的真实性得不到保障。面对这种情况,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要正视自己的定位,通过自己对新闻事件的跟踪调查、判断等对新闻的本身进行识别,针对一些有意误导群众的新闻事件进行更正,通过有理有据的评论,逐渐改变群众对新闻的错误认知,还原真相,使新闻得到有效传播。

2.3新闻舆论的引导者

目前社会上充斥着大量复杂信息,信息的驳杂导致网络上不实信息泛滥。针对这种情况,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应该主动承担起引导舆论的职责,重视自身引导者的身份,此时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1)媒体的责任是传播真相。要正确运用词汇,避免使用有歧义或者错误引导方向的词汇;(2)在编辑新闻时,要保证自己有正确的思想与情感方向,使民众在阅读新闻过程中能够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确定正确的思考方向。(3)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而言,在新媒体环境下必须要关注信息本身的互动性特征,利用这一优势,对舆论进行正确干预,确保舆论方向的正确性,例如在互动评论中,应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使正面舆论能够占据主要地位,使交流更有针对性。

2.4新闻信息的把关者

面对新媒体环境,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该具有极高的政治素养与职业素养,这样才能对信息做出全面而有效的判断。有研究指出,部分别有用心者经常会通过新媒体来传播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信息,而此类信息标题或内容往往十分耸动,吸引观众眼球,这对于建设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是十分不利的。针对这种情况,新闻编辑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把关者作用,通过深度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接触新闻信息之后第一时间判断新闻的真实性,避免不良新闻传播。[4]

3.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发展研究

3.1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正视的问题

新媒体时代对于广播新闻行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发展契机,但是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主要表现为:(1)态度问题。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接收渠道更加丰富,传统媒体受众的数量下降,部分传统媒体发展受限。面对这种情况,部分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出现了错误认知,对行业发展不乐观,在工作中甘于现状,不愿意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出突破,最终影响了自己的岗位工作能力。因此本文认为,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该重点解决态度问题,这样才能不断增强自身岗位工作能力。(2)素质问题。新媒体环境所提供的信息交流方式多样,而面对突如其来的海量信息,很多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都会出现不适应现象,造成工作能力下降。因此在未来工作中,需要重点培养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摒弃传统工作理念,树立创新观念,这样才能适应未来工作需求。

3.2需进一步明确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角色功能定位

针对当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态度问题,未来相关人员必须要充分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并按照该定位来进一步探索新的工作路径,其中的重点内容包括:(1)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在新媒体环境下,其本职角色并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新闻的组织者与信息采集者。当前时代下社会所产生的信息量很大,各类新闻的更新速度更快,造成新闻编辑工作量增加,出现信息失真的风险更大。针对这种情况,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首先要正视自己的岗位责任,充分认识到当前工作的现状与难点,要大量浏览信息,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要吸引群众,也能承担起新闻工作者的岗位责任。[5](2)网络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提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网络本身是一把双刃剑,信息的真假难辨,譬如常见的道德绑架问题,已经引起群众的反感,引发不良影响。很多群众对新闻的认知十分单纯,容易被不良信息蛊惑。因此新闻编辑应充分认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依照角色功能定位要求,从岗位的社会影响出发,对各种社会焦点、时政要闻等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充分发挥自身职业的优势,维护社会秩序。(3)新媒体环境下每天产生的新闻数量众多,信息的保存难度大,所以新闻编辑要进一步明确岗位工作要求,记录下重要信息、传播正能量。

3.3对新媒体信息的整合,保证舆论引导的正确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关键元素,很多人习惯于通过手机查阅信息。这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通过新方式编辑资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修改稿件时,首先应在遵循新闻工作规律前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受众的各种需求;在整合信息过程中,新闻编辑应适时加入自己的主观体验,体现新闻编辑的真正职能,包括宣传正确价值观、传递国家先进思想等,并注意避免宣传无用的垃圾信息。

结合以上研究发现,新闻信息具有很强的引导功能,能够帮助一些不明真相、缺乏主见的群众认清事实,所以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时刻保持客观立场,能够以“第三方”的身份看待事物,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评论;应具有更高的职业素养,坚持“听从党的指挥”,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并将其作为指导工作的关键点;[6]要在日常工作中时刻关注时事要闻,能够做到抽丝剥茧,从繁芜的信息资源中提取有用资料。最重要的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该在新媒体环境下保持崇高的职业道德,对所有信息进行价值判断,不能随波逐流,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为群众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以凤凰卫视的《新闻今日谈》为例,该节目的每期嘉宾都是资深新闻编辑与媒体人,在节目中主持人的话语较少,一般在提出问题之后就直接将话题讨论时间交给嘉宾,因此整个节目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嘉宾之间的交流分析;在节目中,每个嘉宾都能对话题进行深入讨论,旁征博引、有理有据,通过大量的事实来阐述观念,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重视舆论引导,不会因为网络上的舆论放弃自己观点。从《新闻今日谈》等节目的播放效果可发现,此类节目实现了信息的整合,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对于提高新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3.4发挥新媒体优势,做好事前策划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中,信息的传播路径是单向的,一般在编辑编写稿件结束后在电视或者报纸上刊登,在这个过程中群众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对新闻的认知也难以在第一时间反馈给新闻编辑。而新媒体环境改变了这一局面,群众也成为信息的目击者、者、制造者。依托新媒体技术,普通群众可以直接在网络上信息,例如在阅读新闻结束后直接在下方做出评论,或者参与公众号进行讨论。这反映出群众的参与意识增强,他们关注国家的时政信息,并希望通过自己的意见与看法来解决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作好准备,在调研、采访的基础上了解群众的兴趣爱好关注点,并以此形成详细的工作计划,保证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譬如前期策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新闻概况、新闻传播方式等,在掌握新闻的基本信息之后,可考虑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视、网页等方法进行宣传,并在保证信息资料及时更新的情况下,将新闻信息的互动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主要采用电话、短信的方式与观众进行回访,但是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反馈有了更多表现形式,例如鼓励群众参加交流讨论、进行直播评论等,这些信息交流方法已经得到了广大青年人的喜爱。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在策划期间,应注意倾听群众的反馈,并根據策划调整方案。

3.5拓宽视野并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对于新闻编辑而言,其编辑的新闻内容不仅要“新颖”,也要“丰富”,这样群众在阅读期间才会产生更深的理解。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交流方式更加多样,新闻编辑应充分采集新媒体传播的各种资源,通过网络媒介等现代化手段采集信息,不断拓宽自身视野,这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转型具有重要影响。

新媒体行业对新闻编辑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面对未来工作需求,新闻编辑必须根据行业发展方向,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不仅要掌握新闻编辑的基本要求,还要学会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音频、视频以及文字处理的方法,了解多媒体软件的操作手段,这样才能提高新闻文案的编辑能力。最后,新闻编辑应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多种方法来优化新闻的表达,扩大新闻的影响力与受众范围,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水平,最终实现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