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大全11篇

时间:2022-04-01 04:46:25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篇(1)

引言

设备工程以及建筑环境是比较复杂的学科,在发展现代科技的过程中,应当进行内容以及形式的更新和改变。因此,科技人员应当加以改善,加强对于行业的了解,并充分了解到专业相关的知识结构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等,这样才能够使综合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综合水平,使工程质量在实施的过程中得到保证。

一、建筑生态环境

建筑生态环境是对建筑有影响的一切外在事物,包括室内外的光源、声量、热度、湿度、水源,以及包含的生态理念,即人、建筑、环境的共同发展。建筑是为人们提供基本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建筑也能反应出不同阶段社会的潮流、人们的审美。建筑有着物质形态的基本特征,从本质上来看,建筑是人工环境一部分,同时也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它是指建筑周围对建筑的存在和发展有所影响的一切外在事物。建筑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的建筑环境一样,建筑生态环境也会分为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两部分。

二、护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外墙保温隔热节能设计

(1)深入分析我国建筑物的实际建筑情况,护墙体占据了整个建筑中的绝大部分。因此,建筑节能中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解决护结构中墙体材料上的节能问题。

(2)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能源,首先应利用太阳能改善建筑的日照条件,住宅日照间距要达1∶2,同时争取最好朝向,双鸭山地区住宅朝向以南偏东15度为好,是日照时间最长的方向,良好的朝向不但能减少住宅的冷风渗透和围护结构的耗热量,有明显的节能效果,还能增加室内的舒适感和改善室内卫生条件。

2、门窗环节的节能设计

合理设计门窗,南北窗应按功能分别选择大小合适的尺寸,南向窗的面积不宜大于窗墙面积比0.35,北向窗的面积不宜大于窗墙面积比0.25,东西向窗的面积不宜大于窗墙面积比0.30,可将北向窗的玻璃改为三层玻璃,减少其导热系数,同时塑窗框与墙体连接处的保温应将外保温材料延伸到内墙边,以杜绝热桥。

3、屋面保温隔热节能设计

屋面为建筑物接受外部环境温度的关键位置,其保温和隔热的功能在建筑物的节能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屋面保温隔热节能设计中,传统建筑业大多采取正铺法,即将新型的节能屋面材料铺设在屋面的两层建筑材料之间。

三、现有暖通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较多供暖入口

在进行供暖入口的设置过程中,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其中包括供暖的合理与否以及与室外接线的合理与否,眼光不能只放在室内的方便和节约,还要全面考虑,注意到室外管网系统的合理与否。比方说,有些供暖入口的设置并不合理,在七层综合楼中设置了较多的供暖入口,把室内供暖进行了十个环路的划分。

2、没有合理的供暖系统设计

供暖系统设计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存在:第一点,很多供暖系统的引进是通过一条主立,也被称为主干管,分为几个环路,在分别的环路上并没有阀门的设置,这给系统调节增加了不便。第二点,很多管道并没有进行合理布置,不协调于建筑专业,或者有些窗子上不加任何防护直接设立了管道,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美观。第三点,有些供暖系统设置不够全面,缺乏排气装置,很容易出现集气现象,使用受到严重影响。第四点,有些供暖系统属于同程式,环路单程比较长,使得供暖系统的干管坡度难以达到要求。

3、排风系统没有合理的设置

假如在某工程的地下室的卫生间,也就是暗厕中设置排风系统,风管长度为六十米,断面却比较小的话,那么由于沿程和局部阻力损失过大可能产生排风不能有效排入风井及室外的情况发生;如果选用排风方式为屋顶排风的话,在外墙上安装风机,会导致不协调的情况发生,另外排风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4、没有合理设置空调系统

假如说某工程的计划中有会议厅或者计算机房等房间的设置,那么其相应的空调系统应当为低速风道,但是如果设计采用的是风机管盘系统的话,很容易导致不合理的情况发生,存在可能出风口风速过高问题,但此时可通过修改送风口尺寸予以解决。

5、卫生间风机盘管系统无新风

卫生间内的通风可加入新风系统,以更换清洁空气。但若卫生间设置新风系统,则应保证新风量与排风量比例,以确保卫生间微负压,以免臭气污染其他房间。

6、设置合理的平衡阀以及口径

空调冷冻水系统应当只在回水管上进行平衡阀的设置,但是在一些工程中却在空调冷冻水系统供水管上也设置了平衡阀,且其大小与回水管相同。这就导致了浪费以及维修与调试的麻烦。

四、暖通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有缺陷的设计说明内容

在《设计深度规定》之中,已经明确规定了暖通空调设计说明之中应当包含的内容。其中包括室内外不同的设计参数,另外还包括散热器的型号以及管道材料等多个方面。对于这些,很多设计说明内容都不够全面,或不同工程套用相同说明及设备材料,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设备及材料。

2、平面图遗漏很多内容,没有相应的深度

《设计深度规定》除了说明设计的内容和深度以外,还对暖通空调平面图设计深度做出了说明及解释。但是,虽然有这些说明,还有很多工程设计的绘制平面图并没有依照规定。其中主要有以下问题存在:比如管道平面图缺乏立管标注,难以让看图者将管道系统图与平面图联系起来,更有甚者,不标注水平管管径。还有一些,在设计公共建筑的过程中,对于厨房的供暖通风系统并未具体设计,而是留给了制造厨房设备的厂家,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

3、没有具体的锅炉房和制冷站设计

在《设计深度规定》之中,还详尽规定了锅炉房和制冷站的施工图。但是,即使这样,在有的锅炉房和制冷站设计图中也仅仅只有平面图,并没有其他角度的图形绘制或者立体图的绘制,这就导致很多内容没有交代清楚,与设计深度规定的要求相差很大。

五、问题原因及设计中的克服方法

1、并没有完全执行现行的设计规范,也没有充分学习设计规定,这就导致了工程质量的下降。对此,应当加强对于规范以及现行工程和标准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觉性,使执行力大大增加。

2、设计过程中的随意性比较大,并不够严格,也没有多方案技术之间的经济比较。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虽然是建筑的部分功能设计,但也应该像建筑总体设计一样,多方面比较,从而得到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

3、没有严格审查图纸的质量,甚至审查只是表面形式,对此应当坚持三种审定形式,包括自审、审核以及审定,这样才能够确保设计图纸的质量,避免差错的出现。

结 语:

总而言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是一个复杂型学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不断改变形式和内容。作为设备工程类科技人员,应不断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科技最新成果、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综合技术水平,以适应建暖通节能建筑筑技术复合发展的要求,提高空调系统的节能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露.建筑环境心理与人居设计[J].山西建筑,2008,05:

[2]张吉礼,马良栋,赵天怡.建筑环境热舒适性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1,01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篇(2)

1 建筑设备与环境工程概念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是设计组建建筑中的燃气、电气、给排水、和空调消防等工程及其应用使用,以及利用各种设备及方式对建筑系统中的冷热环境、热湿环境、空气品质、光环境和声环境等环境质量进行控制,从而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合理利用、创造低能耗的建筑设备系统的目的

2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意义

新世纪里,健康、能源、环境已成为倍受人类关注的三大主题,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和这三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明天,本专业有着重要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2.1随人类的进步而发展,更好的满足人来需求

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着传统生产过程,如农业、冶金、制造已经提出了更好的环境要求;新的生产领域如计算机、信息、航天、生物工程等要求的生产环境更是前所未有的。每一个人类社会的新进步都推动着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拓宽领域,研究新问题,发展新技术,建设新的建筑环境控制工程。

人类初创建筑是为了躲避自然环境中的灾难,获得一个安全的休息环境。人们很快发现,在自己可以调控的建筑环境中,人类的许多活动都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和更大的收益。从生活起居、学习研究 、社会娱乐、工作生产、体育锻炼乃至战争行为,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从自然环境转移到了建筑环境中,人类在建筑环境中的时间越来越长,大多数当代城市人,其一生中90%的时间是在城市环境中度过的。按照人类活动的要求,调控建筑环境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基本任务。建筑环境质量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建筑从仅能容纳一个人或仅有几个人的窝棚,到一群建筑构成城市,再到一栋大厦就是一座城市,房屋建筑的发展是惊人的。人类在建筑内的活动规模扩大,活动类型增多,使建筑体量空前增加,内部空间及相互间的关系多变,服务设备系统复杂,使建筑环境的安全问题突出。本专业的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2.2通过建环,保护大自然:绿色环保建筑

发展建筑设施与设备工程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更好地满足人类需求,让我们在生产上提高生产率,在生活和工作中享受到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它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利用这一专业更有效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必须正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不足,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在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需要的建筑环境的同时,也大量消耗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能源,并产生温室效应和对大气环境有负面影响的有害气体。建筑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的1/3左右。在全球能源紧缺、地球温室效应日渐显著的严峻形势下。提高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一个重大课题。

随着房地产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都在改善居住条件,不断改进室内设备和部品质量,进一步发展完善住宅建筑工业化,研究与开发新型建筑材料,开发建筑节能和新能,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环境治理的技术,加强对质量技术与管理研究等。

3 对各设备系统简要归纳分析

3.1 暖通空调

供暖,是为了创造适宜的生活或工作条件,用人工的方法,保持一定的室内温度的技术。整个系统由热源、热媒输配和散热设备三个部分组成。按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可分为局部供暖系统和集中供暖。而按照供暖媒介,可分为热水供暖和蒸汽供暖。通风,是为了保持室内的空气环境满足卫生标准和生产工艺的要求,报室内被污染的空气直接或经过净化后排至室外,同时将室外新鲜空气或经过净化后的能够其补充进来。它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而空气调节,是为了满足生活、生产奥求,改善劳动卫生条件,用人工的方法使室内空气温度、湿度、纯净度和气流速度达到一定要求的技术。它包括制冷、保湿、加热和过滤净化。

3.2 燃气工程

说到燃气工程,首先得说说燃气。燃气是一切可以燃烧的气体的总称。如常见的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和硫化氢等等。它的用途很广:作为燃料,在生活方面,它用于烧水、做饭、取暖、空调等;在工业方面,它用于烧锅炉、热处理、工业采暖、废物处理、陶瓷器干燥与焙烧、玻璃和塑料加工等,还可作为汽车和各种机动车的燃料,可用于发生惰性气体或保护性气体,同时还是宝贵的化工原料,可支取多种化工产品;在商业方面,它用于多种食品的烹调、冷冻以及许多气雾剂的载体。而燃气工程,就是开发利用各种天然及人工燃气,以起到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保护环境的目的的能源工程。

3.3 建筑给排水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是将城镇给水管网或自备水源给水管网的水引入室内,经配水管送至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设备,并班组各用水点对水量、水压和水质要求的冷水供应系统。按照给水系统的用途可分为:生活给水;生产给水;消防给水和联合给水。常见的给水方式:直接给水;以水箱给水;以水泵给水;水箱水泵联合给水;水压给水;分区给水;分质给水。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任务是把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废水及房屋顶的雨、雪水,用经济合理的方式迅速排到室外,防止室外排水管道中有毒或有害气体进入室内,为室外污水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提供条件。可分为生活排水系统,工业废水排水系统和屋面雨水排除系统。

3.4 建筑电气

建筑电气是以电能、电气设备、电气系统和电技术为手段,满足工业或建筑物对电气方面的要求,并能创造、维持与改善空间环境的一门学科。

3.5建筑消防

建筑消防,顾名思义,是利用各种消防设备和器材及相关消防措施,达到火灾消防预防,火灾事故扑救的目的的系统。它分为室内消防给水,建筑防排烟和火灾报警及联动装置。建筑消防是建筑设备较为重要的方面,是充分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的必要措施。而室内消防给水包括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其它系统(如干粉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和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等)。防排烟则是利用多种设备管道系统,将对人体有害的烟尘等排放到室外或进行净化处理,以达到保护人员健康及生命的目的。火灾报警及联动装置,分为主动及被动两种方式,是用于火灾初期报警及自动扑救以及一系列的自动处理过程,是建筑消防中必不可少的装置。

参考文献: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篇(3)

1 分析暖通工程设计现状

1.1供暖入口设置过多

设置供暖入口时,既要考虑室内供暖 系统的合理性,又要考虑与室外管线衔接的合理性,不能只图室内系统设计方便 省事,而不顾及室外管网系统然而,有的工程供暖入口设置过多如某7层综合楼,室内供暖系统分为10个环路(1~2 层4 个,3~7 层6 个),供暖入口设置亦达10个之多,同外线衔接点过多,几个方向均有,不仅给外线施工造成麻烦,也给将来室内系统调节带来不便。

1.2供暖系统设计不合理

供暖系统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1有的供暖系统由1条主立(干)管引进,分几个环路,分环上不设阀门,给系统运行调节、维修管理造成不便。2有的供暖管道布置不合理,与建筑专业不易协调,或供暖立管直接立在窗子上,既影响使用,又不雅观;或者供暖水平管道敷设在通道的地面上,既影响行走,又不便物品放置。3有的供、回水干管高点漏设排气装置,一旦集气,难以排除,影响系统使用。4有的供暖系统为同程式,一个环路单程长300 m ,致使供 回水干管坡度很难达到规范规定的不小于0.002的要求。5有的供暖系统为双侧连接,两侧热负荷及散热器数量相差悬 殊,而两则散热器供,、回水支管却取用相同管径,两侧水力不平衡,难以按设计流量进行分配。

1.3排风系统设计不合理

如某工程地下室的暗厕(卫生间)等若干个生活用房和设备用房设一排风系统,水平风管长60m ,断面只有200mm×200mm ,风阻较大;选用屋顶风机排风,却将风机安装在外墙上 ,显得很不协调还有的工程的地下室设若干个包间(均为暗房),各包间均采用吊顶排气扇,排风经数十米长的水平风管排出室外,风管断面仅150mm×150mm,阻力大,排风效果差。

1.4 空调系统的选择不合理

如某工程设有指挥大厅、会议厅、计算机房等,此类性质的用房,理想的空调系统应是低速风道系统,而设计却采用了风机盘管系统,且未设新风补给系统,显然是不合理的。又如某工程甲方要求部分房间室内设计参数为:冬季tn=18~22℃,φ=55%±5%,夏季tn=25~26℃,φ =60%±5%;另一部分房间 tn=22±2℃,φ=40%~60%,洁净级别小于10000级,新鲜空气40~60 立方米/(小时*人)。对这两类性质的用房,设计上统统采用了风机盘管系 统,且未设新风补给系统这样的系统满足不了甲方所提的要求。

1.5厕所采用风机盘管时未加新风

厕所内既要满足温度要求,又要排除臭味,保证卫生要求。然而,有的工程的厕所既无排风,又无新风补给,单纯采用卧式暗装风机盘管供冷供热,造成臭气自身循环,这是不妥当的。

1.6平衡阀的设置与口径选择存在问题

空调冷冻水系统宜设置平衡阀,一般应设在回水管上。而有的工程新风机组冷冻水供、回水管上均设置了口径与管径相同的平衡阀。笔者认为,供水管上不必设置平衡阀,仅在回水管上设置即可平衡阀口径应通过校核计算确定。

2 设计图纸方面存在的问题

2.1设计说明内容不完整

《设计深度规定》对暖通空调设计说明应包括的内容作了明确规定。设计说明应有室内外设计参数;热源、冷源情况;热媒、冷媒参数;供暖热负荷及耗热量指标,系统总阻力;散热器型号;空调冷、热负荷;系统形式和控制方法;消声、隔振、防火、防腐、保温;风管、 管道材料选择、安装要求;系统试压要求等。然而,有些工程的设计说明内容很不完整。

2.2平面图深度不够,有些应该绘制的内容遗漏

《设计深度规定》对暖通空调平面图要表示的内容作了详尽的规定。然而,相当多的工程设计未完全按规定绘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暖平面图,有些未标注水平干管管径及定位尺寸;有的立管未编号;有的虽标注了立管号,但却将立管漏画;有的二层至顶层合画一张平面图,散热器数量亦分层进行了标注,但却未注明相应层次;有的仅画有首层供暖平面,而未画二层至顶层供暖平面。通风空调平面图,有些未注明各种设备编号及定位尺寸;有的未说明冷冻水管道管径及定位尺寸。还有的公共建筑设计,将厨房部分的供暖 通风空调等内容留给厨房设备生产厂家去做,这是很不合适的。

2.3系统图深度不够

《设计深度规定》对暖通空调系统图绘制有明确要求。但有些工程设计未按规定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暖系统图,有的立管无编号,而以建筑轴线号代替;有的管道号注了坡度、坡向,但未注明管道起始端或终末端标高;有的管道变化处(转向处)标高漏注;有的甚至未画供暖系统图或立管图。空调通风设计,有些工程未画空调冷冻水系统图和风系统图(如果平面图完全交 代清楚,可以不画系统图,但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通风空调设计,单靠平面图是难以表达清楚的)。

2.4锅炉房设计过于简化

《设计深度规定》对锅炉房施工图设计作了详尽的规定。然而,有的锅炉房设计,仅画了一个平面图,无任何剖面图和系统图,许多应该交代的内容未交代,距设计深度要求相差甚远。

2.5计算书内容不全甚至全部空白

《设计深度规定》对暖通空调设计计算书应包括的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然而,相当一部分工程设计没有暖通空调设计计算书。有些供暖空调设计虽有计算书,但内容残缺不全。有的供暖设计,仅有耗热量计算,而无水力平衡计算和散热器选择计算;有的高层建筑集中空调和防排烟设计,仅有夏季冷负荷计算,而无空调风系统及水系统水力计算,无制冷空调设备选择计算,无防排烟计算。有的空调设计,不管房间大小、朝向、层次、所处位置(中间或端头)均按同一指标来估算夏季空调冷负荷与冬季空调热负荷,并以此来配置空调设备,这是不妥当的。

2.6设计图纸与计算书不一致

暖通空调设计,所有设备、管道、部件的选择均是通过计算确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设计图纸即是计算书的体现 ,所以设计图纸与计算书应完全一致。但有的供暖设计,散热器数量、立干管管径等设计图纸与计算书不一致,甚至差别相当大 ,计算书没有的 ,图纸上出现了,计算书小的,图纸上放大了,计算书大的,图纸上缩小了。计算完毕,绘制图纸时发现不合理之处,允许调整,但应有调整计算书或调整说明,使设计图纸与计算书最后统一起来。

3 问题原因及克服方法

3.1对现行设计规范规定、标准学习不够,贯彻执行不够 ,因此应加强对现行设计规范、规定、标准的学习,提高贯彻执行设计规范的自觉性。

3.2设计过程中缺乏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随意性较大。应像建筑方案设计一样,进行多方案比较,作出合理的设计。

3.3 图纸审查不严甚至流于形式。应坚持三审(自审、审核、审定)制,确保设计(含图纸 计算书)质量,杜绝出现差错。

4 结语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是一个复杂型学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不断改变形式和内容。作为设备工程类科技人员,应不断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科技最新成果、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综合技术水平,以适应建暖通节能建筑筑技术复合发展的要求,提高空调系统的节能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篇(4)

实习地点:上海百富勤空调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博物馆、上海世博园、节能示范楼。

实习时间:2011年7月5日——2011年7月16日,共两周。

实习学生:龙盛梅

本专业培养具备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及建筑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特殊环境的研究开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及相关的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从事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它主要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机械原理、电工与电子技术、建筑环境工程、建筑设备工程等

2011年7月5日,怀着一颗期待已久的心情,我们终于迎来了大一的第一次认识实习,从中我们学习到许许多多课堂上无法接触到的东西,开拓了视野,巩固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发现了我们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

实习目的和要求:

《认识实习》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认识实习对本专业的各个方面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专业设备从外观上有所了解,使同学们明确自己的专业范围,了解专业一些简单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调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认识实习,使我们了解专业方面的知识,同时在以后的学习以至今后的就业对本专业的范围有所明确,通过现场管理体系和与工人,技术人员的接触,更进一步的了解自己的专业。同时要求学生在现场认真的参观学习,在参观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在今后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中带着这些问题学习,使学习的目的和目标更加具有明确性。

实习内容:

7月6日参观上海百富勤空调制造有限公司,了解空调的基本创建结构,和车间的基本要求设备。百富勤集团成立于1996年8月,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市级集团公司。集团在发展中,坚持以高效益为目标、跨越式发展为指导,努力开拓奋进,实现了中央空调制造、安装业、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招商引资多元化经营。公司占地面积50000多平方米,科技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39%,高、中级职称技术、管理人员占37%。制造业的主要产品有中央空调末端设备的组合式空调器、变风量空调器、风机盘管、风机箱、离心风机、管道风机、风口、防火阀、调节阀、消声器等设备。中央空调安装业持有上海市机电设备安装二级资质证书,并拥有精良的空调安装施工队伍。公司开发的五星花园别墅在上海奉贤区行政部门所在地南桥卫星城,闹中取静,配套齐全。该项目为欧陆建筑风格,田园风光,小桥流水绿茵环抱。公司现为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上海市冷冻空调机械工业协会理事单位,中国制冷学会、上海市制冷学会、上海市商标协会、上海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中国国际商会上海分会会员单位。曾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奉贤区财富50强等多项荣誉,并已通过iso9001:XX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主要产品荣获部级新产品、上海市名牌产品、上海市节能产品、上海市星火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新产品奖、上海市优秀科技产品及中国制冷空调设备信得过产品。部分工程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上海市建筑工程白玉兰奖。

公司创业多来以来,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以优良业绩赢得用户的信任和赞誉。展望未来,百富勤公司将坚持求新、求精、求实的科学理念,积极奋进,继续发扬“百倍努力、富于创新、勤奋踏实、真诚服务”的企业精神,在公司董事长——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人大代表唐秋荣的带领下,以更高起点的科学决策,更优良的科学管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努力多作贡献。

7月7日参观五星花园,了解别墅的设备和环境要求。五星花园在奉贤区行政部门所在地南桥卫星城,闹中取静,配套齐全。尊贵建筑:欧陆风格,田园风光,小桥流水绿茵环抱。本项目以独幢别墅为主,三面环水,小区绿化面积达25901平方米,集中绿化8640平方米,水景面积达5000平方米。五星花园别墅是南桥目前唯一个纯别墅社区,位于奉贤区南桥新城,这里紧邻南桥繁华商业社区,周边大润发超市、古花园、银行、医院等生活配套一应俱全。小区整体占地近10多万平米,共建有100多幢独立及连体别墅。绿化率高达6106%,水景面积达5000平方米。另配有设施完备的私家会所。五星花园别墅项目内种植有各类名贵树种,整体绿化设计确保覆盖区域内每一个角落,达到黄土不见底的要求。同时五星花园别墅在绿化布置上一大小搭配、高低错落,使整体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在小区内还利用周边天然水系,引水入社区,在小区的中心位置开挖一个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中心景观湖,将水景与绿化结合,既调节了小区的空气质量,改善小区的气候,将蓝天、湖水、绿地相结合,为业主营造一个天人合一的理想居住环境

7月8日参观上海博物馆,进一步了解了博物馆的建筑设施和馆内古董,增加视野,培养丰厚建筑的想象力。

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该馆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分别设中国青铜器陈列室、中国陶瓷器陈列室、中国绘画陈列室、古代雕刻陈列室。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建筑风格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建筑高度29.5米,象征“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构成了新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从远处眺望,圆形屋顶加拱门的上部弧线,整座建筑宛如一尊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建筑面积共4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半,地面四层半,建筑总高度为29.5米。上海博物馆的平面布局,分开放区、库房区、学术区、科研区、管理区、设备区等6个区域,现开设12个专题陈列室,展示的珍贵文物以青铜器、陶瓷器、书画为其特色,此外尚有钱币、玉器、雕塑、查印、少数民族工艺等。上海博物馆陈列面积共计1XX平方米,一楼为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雕塑馆和展览厅;二楼为中国古代陶瓷馆、暂得楼陶瓷馆和展览厅;三楼为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查印馆;四楼为中国古代玉器馆、中国历代钱币馆、中国明清家具馆、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和展览厅。

馆内设施上海博物馆采用了先进的消防安保设施、电化教育设施、文物图书资料电脑管理系统和楼房自动化管理系统、陈列室和库房有自动化控制温湿度设备,各专题陈列室的讲解工作由事先编制好程序的轻巧听讲器担任,观众可以根据文物编号,使用按钮选择任何~件文物的讲解词,包括汉语和多种外国语种,陈列室还备有电脑控制的放映机,向观众提供各种有关的文物图象和专业知识。上海博物馆还建有一批研究工作专用室和用于学术报告和辅导活动用的演讲厅,设有同声传译和音响系统。这些一流的设施,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良好的参观环境,体现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品位。

7月9日参观上海世博园,了解各国的建筑构造和节能设备,世博之旅真的让很多人大开眼界。每个馆的设计都是别出心裁,触目惊心。对于学建筑设备的我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个馆:

中国国家馆

中国国家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瑞士国家馆

展馆主题:城市与乡村的互动

造型亮点:未来世界的轮廓

高智能瑞士馆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错综复杂的建筑结构、太阳能科技和网状帷幕、互不包容的元素,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设计师参照中国阴和阳的原则,将缆车作为一个游戏性元素纳入到设计中,它带着乘客从负荷沉重的城市进入馆顶的自然世界。该设计完美地呼应了2011年博览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基本主题。

卢森堡国家馆

展馆主题:亦小亦美

造型亮点:“袖珍”的森林和堡垒

卢森堡国家馆在设计理念上将突出卢森堡被称为“欧洲绿色心脏”的国家特殊身份。展馆的设计者设想出了一种几乎只用独块巨石的雕刻方法,这实际上受到了中文传统译名“卢森堡”的影响。中文“卢森堡”的意思是“森林和堡垒”,所以卢森堡展馆自喻为一个周围绿树环绕的开放式森林。展馆的建筑结构就像有许多通向邻处的宽敞出口的堡垒,环绕着中世纪塔楼。

西班牙国家馆

展馆主题:通过科学和技术创新来重塑城市社区

造型亮点:绿洲竹篮天然降温

从远处看,西班牙馆是一个不规则的篮子形状,建筑外墙圆润灵动,高低起伏,和普通四方形建筑外观有很大不同。据悉,整个展馆是用钢建筑建成,然后用柳枝、竹子等材料覆盖钢结构,呈现一栋亲近自然的“藤编”建筑物,预计造价1800万欧元。

藤编是西班牙的传统工艺,且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编织工艺和流行颜色。届时,西班牙馆的外墙将融合所有藤编工艺,拼接、组合成外墙,最终成就一所集西班牙编织工艺之大成的展示馆。

在西班牙,无论是大城还是小镇,都能在中心区域看到供人休憩的广场,是当地居民放松、玩耍的地方。同样,在西班牙馆的中心位置,也专门设计了1000平方米的广场,不仅让参观者有身临西班牙的感觉,也体现了西班牙人历来“享受城市,享受生活”态度。

俄罗斯国家馆

城市与人”为主题的俄罗斯馆由12个塔楼和“悬浮在空中”的立方体组成,外形设计类似古代斯拉夫人的小村落,象征着生命之花、太阳以及世界树(斯拉夫人枝叶繁茂的橡树)的根。塔楼由白、金、红三种颜色构成,白色和金色塑造了俄罗斯建筑的历史形象,而红色底色加上富有俄罗斯各民族元素的图案,则赋予了塔楼顶部镂空部分以生命力。

前苏联著名儿童文学家尼古拉·诺索夫认为,“最好的城市应该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城市。”俄罗斯馆内部设计理念就来源于诺索夫的作品《小无知历险记》,力求呈现一个美丽、精湛、充满童话色彩的儿童花园城。展馆分为“花的城市”、“太阳城”和“月亮城”三部分,在充满诙谐、童趣的布景下,参观者将在馆内隐秘的小路上感受到许多神秘而又有趣的发现,这些发现是来自俄罗斯儿童和年轻科学家的创造发明与科技成果。

7月12日-7月13日参观节能示范楼,了解节能措施,节能设备。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工程研究中心办公楼位于上海市莘庄科技发展园区内(上海市闵行区申富路568号,近中春路口),占地面积905m²,建筑面积1994m²。建筑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屋面为斜屋面结构。南面两层、北面三层。其中参观的写字楼的一层被作为展示厅,二三层已成为上海建科院科研示范基地办公场所。房屋的通风、采光、空调等各个系统,将根据天气的具体情况和人们的真实感受自动调节,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颇具人性化。生态办公楼总面积XX平方米,从外型看呈火柴盒状,大楼正中竖着个巨大“烟囱”,外墙装有200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作为空调主要能源。生态楼内采用导光系统,即使在朝北的房间内依然可以感受到阳光,而中庭屋顶上盖着一块巨大的透明玻璃天窗,通过玻璃天窗开启角度的随意调整,白天基本不用开灯。

整个建筑围绕“节约资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该示范楼的总体技术目标是:综合能耗为同类建筑的25%;再生能源利用率占建筑使用能耗的20%;再生资源利用率达到60%;室内综合环境达到健康、舒适指标。为实现该目标,示范楼采用了四种外墙外保温体系、三种遮阳系统、断热铝合金双玻中空low-e窗、自然通风系统、热湿独立控制的新型空调系统、太阳能空调和地板采暖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雨污水回用技术、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室内环境智能调控系统、绿化配置技术、景观水域生态保持和修复系统、环保型装饰装修材料等众多新技术和新产品,通过建筑一体化匹配设计和应用,形成了自然通风、超低能耗、天然采光、健康空调、再生能源、绿色建材、智能控制、资源回用、生态绿化、舒适环境等十大技术特点。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篇(5)

中图分类号: TU8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高校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办学特色的竞争,我们只有充分的重视与强化特色专业的建设,才可以增强学校核心的竞争力。建环专业应该在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本科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规范”的框架基础之上,充分的依据建环专业现有的基础与条件,通过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内容设置等方面的研究与建设,积极的探索具有特色的建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培养宽口径、强基础、有特色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1、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建设目标

1.1、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的在高等教育上逐渐趋向大众化,高校体制也在不断的深化和改革。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我们向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所以要求各大高校在特色专业建设方面一定要加大力度,决不可忽视。因此,如何办出有特色的专业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专业建设的内容非常丰富,如使用新课程、建立专业实验室、强大师资队伍、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等。开展特色专业、加强教学规划、提高教学质量等等,对人才的培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2、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断得变大,因此,建设特色专业迫在眉睫。学校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有重点的创建平台,为专业调整一条新的思路,优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推进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手段的改革。现阶段,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培养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2、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2.1、市场导向原则

现今,我们国家的大学生就业已经逐渐的趋向于市场化,学生以及用人单位之间进行的是“双向选择”。评判一所大学教学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就是大学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假如我们要充分的提高就业率,就务必得瞄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特色专业建设也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

2.2、自主创新原则

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之中,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内容,其本身就具有创新性、探索性,再加上各校各专业都得充分的依据自己的内外部条件来形成自己的特色,更无先例可循。所以,特色专业建设要要在教育观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坚持创新。

2.3、相对稳定原则

对于特色专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是一个不断的完善、不断建设以及不断积累的过程。其特色的形成应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此同时,还得充分的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未来社会以及市场的需求变化。

2.4、以人为本原则

特色专业建设就得全方位的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充分的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按照新时期对建环专业人才的需求,夯实基础、面向工程、强化特色、全面发展,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3、存在的问题

3.1、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我们从课程体系的设置来看,实践教学环节与国内其他高校的设置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在大二下学期的暑期来进行的,生产实习则是安排在大三下学期的暑假。受学校所在地域及实习经费的限制,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即生产实习难以保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无疑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3.2、实验教学分的过细过早

在教学中,老师经常会自作主张将一些实验项目进行分割,他们认为分割可以明确课程的重点所在,但是造成了实验教学分的过细过早的局面。如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的分割、工程热力学与建筑环境测量的分割等等。然而这些分割却忽视了实验项目内在的联系,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3.3、实验教学内容的知识面窄

实验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是注重课本上的知识,但是却忽视了当前新兴的技术知识,对相关学科的认识程度也不够。有的学校对实验室建设投入的经费过少,导致实验室建设的步伐太慢,实验教学指导书也没有得到及时更新,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实验教学的发展。

3.4、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管理需要加强

处在这个就业压力大的社会,许多学生都不重视毕业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导致他们都不主动去了解设计的规范,主动性不强,有其表现在系统方案的选取以及设备的布置等方面。所以,学校在这方面必须加强管理,规范毕业设计过程,加大考核力度。

4、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建设的探讨

4.1、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建设调研

在开展专业建设的活动时,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开展调研工作。可以派专人去一些名校进行调研,收集教学计划和大纲、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教学资料,还可以观察并了解他校的教学结构体系和专业发展的方向,以便为学校专业发展目标的制定做一个铺垫,为学校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奠定良好的基础。

4.2、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调研后的反思

我国高校在1952年创办了供热供燃气及通风空调专业,当时全国只有少数大学开设了此专业。四十多后,一些高校才陆续建立该专业。随着教育制度的深入改革,1998年国家教育部研究决定,将供热供燃气及通风空调专业和城市燃气工程专业合并到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专业,这就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这个专业的由来。到了21世纪,全国有许多高校已设立了该专业。

4.3、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促进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发展

为了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基金项目上,我们要加强其他专业技术课程的课件建设、综合性实验教学课程建设、双语课程建设等等。为了形成合理的教学体系,还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如加强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适当的培养模式,构建两个体系(专业平台课程体系、专业技术课程体系),对于核心课程要建设多媒体课件等等。

4.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特色专业建设的过程之中,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保障。因其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它需要一个由相互协作、敬业奉献的教师及管理人员组成的团队来完成。特色专业需要配备有学科特色的师资队伍,其在教学和科研方向专长上必须和专业特色的培育相匹配。教师个体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比较高的研究能力,丰富的实践阅历。教师团队要结构合理,梯队科学,整体素质高。

结束语

当前,中国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还不够成熟,还需要各大高校的不断努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各大高校在特色专业的建设上一定要花费更多精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篇(6)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在1998年把“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和“燃气工程”两个专业合并,新组建而成的新型专业。随着我国大学本科人数越来越多,就会给毕业生就压带来很大的压力。怎样才可以提升建筑环境和设备工程专业的教学水平,增强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呢?

一、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

2007年,在四川长虹置业有限公司、重庆隆鑫地产有限公司、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等十多个用人单位的校内宣讲会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用人单位都对毕业生有着以下几个要求:①毕业生在校学习成绩要好,起码不能挂科情况严重;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相对扎实,素质高;③毕业生学习能力要强,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要能够积极参与团队当中;④能够吃苦耐劳,也有一定的特长和创新思维。有些用人单位甚至还要求毕业生拥有英语四级证和计算机等级证,这也表面,毕业生就业压力在不断增大。

二、毕业生对就业的考虑

面临如此的情况,毕业生也有自己的考虑。有一些是不着急落实自己的工作岗位,只不过想借助招聘会来增加自己的求职经验,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如果遇到了满意的单位或者公司,方才去进行应聘。有一些人毕业后就恨不得马上到单位或者公司上班,只要有单位或者公司要,他们就愿意签,即便工资不是很高也没关系。最后一种人是介乎前两者之间,他们先在一个单位上班,然后私下里寻找更好的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单位。这样的话,他们可以在有着基本工薪保障的条件下另觅高位。

三、教师培养目标

教师有着传授知识和经验的责任,他们自身也是要经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十多年来,不管是教育理论的推广、教育改革的更新和教学质量的完善,教师都是有着举足轻重地作用。新课程体系的推出,要求教师对专业知识要更加熟练和掌握,要逐步培养学生有兴趣愿意去阅相关学术专著和学术期刊,从而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了适应社会要求,为了提高毕业生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很好就业。许多高校都对教师的学历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一般的大学对教师都要求至少为硕士学历,甚至还要求为博士学历。这样一来,教师整体力量就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学水平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

四、组建专业教学团队

身为教师,要能够清晰地了解教学的进度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从而设定学时的多少。一个教师,或许能够教好一门专业课,但却没办法上好所有的专业课。而且,一个专业也包含了许多不同的课程,这就需要一个教学团队。教学团队里的人是不同学科的老师所组成,但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帮助学生熟悉相应专业的要求,掌握相应专业的知识,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

蛇无头不行,一个教师团队的组建自然也需要一个负责人。这个负责人可以是学院院长,也可以是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身为一个教学团队的负责人,他有义务和责任凝聚团队力量,促进团队交流、文化建设,也要形成一个具有特色的教学风格。为了使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变强,学校方面应该招聘高学历的教师。对于资历浅的青年教师,负责人也要相对性地关注青年教师的经验增长,促进他们快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教师。

五、实践教育非常重要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付祥钊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践环境的调查。据结果显示,大多数毕业生最差的就是实验能力。而到了毕业应聘的时候,用人单位都会着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他们要的不是光会嘴上理论长篇大论,一点动手能力都没有的“好好学生”。

实验教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进行实验的时候,要有很高的实验素养。对于实验当中的测量、数据收集、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方案设计、进程规划等等,都需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要不然,就会使得实验得不到准确的结果,浪费了实验材料和器材。虽然实验课时不多,可其中的难度却是不低。而且,有些实验相对复杂、计算繁多,而且枯燥乏味,这也导致了不少学生有对实验很不感冒的心理。不仅如此,由于不少学校的实验设备落后,而且数量不多,也就使得一些学生没办法能够亲身尝试,让他们心中有些不平衡,更加厌烦实验。

近些年,一些高校也都发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故而也对实验室加大了投入力度,使得实验条件得到明显地改变。不过,即便如此,实验设备依然难以满足实验需要,主要原为:①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这个专业的实验设备有不少都是大型设备,购进需要消耗不少的资金;②那些大型设备体积庞大,需要占用较大面积。而大多数的实验室面积都不大,如果放置大量的大型设备,更是会花费不少实验室,也会给学校带来很重的负担;③由于设备贵重,在实验的时候,为了防止学生因为大意而弄坏设备的情况出现,还需要配备不少的专业人士。这么一来,就会给实验带来很大的困难,给学校带来另外的负担;④随着本科学生越来越多,倘若进行实验的话,不但需要大量购买设备,而且管理起来也有很大的难度。如果买少了,不少学生就只能站在一边“看热闹”,大大地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至于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实验能力那更是空口白话了。

六、对实验教学的一些粗浅建议

对于实验室的管理,首先就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随着实验教学越来越重要,对于实验教师的专业素养、实验教学、仪器操作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验室的开放制度形成后,会大幅度增加实验室运行的费用。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需要对此做好协调和思考,为了节省资金,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联合,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等,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当中,不断培养他们动手实验的能力。等这批学生毕业后,可以为联合的企业输送大批有用人才,也顺便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问题。

结论:有些高校的基础课偏多,专业课较少,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难以让毕业生达到市场要求,形成了大片毕业生难以就业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的困境,对专业教师和专业的教学团队质量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积极推荐优秀教师出国进修或者深造,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人才。古人云“学以致用”,就是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要能够应用到实际当中。故而,对学生的培养就要以市场情况为导向。

参考文献: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篇(7)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科概述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包括建筑环境设计和设备系统相关的内容,包括室内环境布置和设计,设备系统设计和安装,以及系统运行和管理相关的工作。其涵盖了建筑的采暖、空调、通风除尘、空气净化和燃气应用等现代建筑配套功能,以及与之相关的设备工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集中体现在该专业涉及的内容包括现代建筑的空调、采暖、给排水、电能供给、通讯网络等方面,成为建筑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世界能源日益紧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及可持续经济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影响,构建舒适便捷、经济低碳、和谐美好的人居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融合了建筑学、环境学、土木结构、设备机械等学科内容为一体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发展和应用是时展必然趋势。

二、本专业在欧美日本等国家人才培养发展现状简介

美国是当今暖通空调制造业世界第一强国,但是其大学里没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只是在机械工程某些专业领域里开设一些供热、通风与制冷空调相关课程,但是由于其学生具有扎实的机械设计基础能力,所以美国在冷热源动力设备开发利用研究上具有很大优势。但是由于其毕业学生经常处理不好暖通空调末端系统与整个土木建筑工程的整体关系,所以近年来美国部分大学也开始加强室内空气环境与建筑设备的应用研究,并进行专业调整,开设了建筑技术科学等专业方向。西欧国家代表如英国有二十余所高校设置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其专业覆盖面较广,涉及到了建筑环境领域相关的制冷空调、采暖通风、电气照明及其自动控制、弱电通讯、建筑消防、室内给水排水等方向。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在日本是在土木建筑系中设置,大概有四十余所高校开设建筑设备工程专业。在大学一、二年级就开设一些如“室内建筑环境学”、“建筑设备工程”等相关课程。大学三年级才开始根据自身就业前景选择专业方向。现在日本共分成建筑结构工程、建筑学、建筑设备工程三个专业方向。所以日本的建筑本体及结构设计与其设备工程系统设计结合得非常好,显示了学生扎实的建筑工程功底。

三、国内发展趋势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在国内的发展始于上个世界90年代,最初由“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发展而来,1998年专业教学指导委员将“暖通空调工程专业”改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并赋予了该专业新时代内涵,该专业不仅包括了传统的暖通空调设备,同时还包括建筑设备、建筑环境和燃气工程等,涉及到土木工程、建筑学、动力工程、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内容,属于高等教育的交叉性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舒适优雅的建筑居住环境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促使该专业的内涵和特性也不断变化和发展,其不仅要解决建筑中的环境问题,同时还涉及到室内设计、居住绿地设计、设备节能系统等,充分体现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建设特征。

国内建筑环境和设备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人才包括:建筑环境工程师,建筑环境包括室内环境、建筑外部格局、建筑周边环境等,建筑环境工程师应当充分把握各个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构建环境友好型经济模式,此外工程师还应具备环境测试和相关软件的研发和设计;建筑能源工程师,在能源日益突出形势下,建筑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节能环保,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现代建筑,同时还包括建筑能耗相关计算和模拟;建筑设备工程师,具有现代功能的建筑必须配套相关设备设施,包括电力系统、燃气供应、给排水、净化设备等相关设施,建筑设备工程师应结合低碳经济理念规划和设计建筑设备系统,并进行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等。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各领域经济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在当前环境能源问题日益凸出的形势下,健康低碳、节能环保不断影响人们观念,作为时代新生的专业,应当不断融合时代新元素,应当充分考虑能源、生态、健康元素,设计和规划适合人类和谐发展的人居环境。因此要求专业人员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应具备创新意识,才能在变迁的时代中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四、当前对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的任务新要求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原基础上的新要求

当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生要求培养成为品德高尚、身体强健、专业知识全面扎实、工程技术能力强,并且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技术应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各类设计研究院、建筑设备制造企业、建筑工程施工及监理公司、市政工程运营公司、高等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本专业设计、安装、设备研发、系统运行管理、教学等技术工作。由于本专业内涵范围已经扩展很多,不仅要求毕业学生掌握传统的供热、通风、空调、制冷以及建筑给排水、燃气供应为代表的水暖工程,新形势下还应强化以建筑节能、环保为核心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同时需适当增加建筑电气及其楼宇智能技术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以便培养更加全面的建筑设备工程领域人才。

2、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任务新要求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以某一建筑本体为研究对象,在优先考虑使用天然可再生能源基础上,充分利用能源工程技术为人类创造环保、舒适、节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还应满足精密制造工业的生产工艺环境以及如地下人防工程等特殊建筑环境要求。随着建筑能耗逐年增多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当前人们对建筑环境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导致本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社会需求量大增,使得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层次要求。多年以来,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就业形势一直较好。

五、质量管理人才存在的问题及培养对策

1、对产品质量人才道德领域的进行教育

产品质量往往关系到企业的核心机密,在产品质量人才培训时就注重职业道德的培训有助与企业对人才的渴求,怎样正确对待本职工作,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2、对产品质量人才的培训更注重能力的培养

产量质量人才是企业中的实干家,它的岗位有质检员、内审员、助理质量工程师等等,是企业理论发展的数据收集者、是企业问题的发现者、更是默默无闻的英雄,因此,产品质量管理人才必须立足于产品质量管理职业能力培养,使培养的人才适应质量管理与管理,服务生产第一线的要求。

3、产品质量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本文所指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其实质就是企业人才竞争的优势,其本质就是差异化定位,企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必需紧扣企业需求原则。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就是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标准。应当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应当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具体到产品质量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质量管理技术是以控制、保证和改进产品质量为目标,把质量管理技术、质量管理理论及其实践与现代工程技术成果有机结合而开发、应用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产品质量管理是技术与管理的交义学科,首先是质量管理离不开工程技术学科,如化工工程、机电工程、食品工程、纺织工程等等。 其次,建立在工程与技术学科如标准化学、计量学和工业工程之上的基础学科。 再次,它充分吸取了统计质量控制、企业管理、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等领域的理论成果。

最后,质量信息的基础是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转换,也是质量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工程学的基本与核心。

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建筑环境和设备工程学科的发展,高校教育应当立足市场需求,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注重人才质量的提高,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于南,于浩,刘珊珊.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3:156.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篇(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人是从事科学技术的主体,因此当今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主要来源于大学教育。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部在上世纪末对大学很多专业都进行了调整,包括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和“燃气工程”两专业合并,调整、拓宽组建而成的新专业[1]。该专业以培养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环境及建筑设备、公共设施、建筑热能供应系统的设计和建筑自动化与能源管理工作的人才为目标。这次调整,不是简单的合并,而是产生了一个面向21世纪新的专业学科。近年来,该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范围91所各类众多高校中涌现出来,问题也随之凸现。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

一、主要凸现的问题

(一)办学思路不清晰

虽然很多学校秉承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思想,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建筑环境、建筑热能供应以及建筑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并把建筑环境学列为了专业的平台,搭建了新的本科专业的框架体系。但是“厚而宽”不是“大而全”。知识口径的拓宽不是各种知识的堆积和罗列。专业的办学首先要服从于所在大学的办学思路,即学校的定位。一般院校和重点院校不同,创新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和综合型大学也不同。如果全国九十一所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教学体系都参照某一两个名牌大学的教学体系,那么这样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一,专业建设没有或者散失了原有专业的特色;二,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没有特色。

(二)教材建设的质量不容乐观

目前围绕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教材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教学体系中的教材应该具有知识的系统性、延续性和完整性。而不是各个知识块之间简单的粘贴或移动的关系。以《暖通空调》为例,集结了原来供热、供燃气及通风空调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空气调节》、《工业通风》以及《供热工程》的主要内容。剔出了三门课管网输配的交叉部分,而另设了一门课:《流体输配管网》。但就这两门课程的教材来看,共同的缺点是把原来空调、通风和供热三门课的三个系统简单地归类总结,系统总结有余,阐述不足。使得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出现老师觉得不好讲,学生不易接受的情况。

(三)配套的师资队伍结构有待改善

由于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由原来的暖通空调专业或燃气专业演变而来,因此师资基本上是暖通空调或燃气专业的。但是专业的领域已经扩充到建筑室内环境、建筑设备、公用设备和智能建筑等方面。专业的内涵已经由原来的设备或系统扩充到既包括设备、系统,也包括智能建筑。其中的弱势部分是智能建筑。因为智能建筑技术也是一门交叉学科,而大部分搞自动控制的人才是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或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对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及设备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建筑结构、建筑设备、供热空调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搞设备的人才又缺少对建筑自动化、BAS功能科学要求的理解,缺少有效的上层控制管理逻辑与算法。两方面人才又缺少“接口”,从而制约了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2]。因此合理搭配师资,在教学安排方面与其它专业知识交叉融合,才能培养出新时代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复合型人才。

二、改革的内容

(一)明确办学思路,办出专业特色[3]

明确办学思路是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是以科研人才为主,还是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不仅与专业本身的内涵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专业所在大学的性质有关。这样才能形成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良性竞争。办学思路还与专业特色有着密切联系。专业特色与专业在多年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教学和科研历史有关,如有的学校在暖通空调的系统工程方面是强项,而有的学校在制冷空调设备的研究与开发方面是强项。那么在培养人才方面,这些特色就应该很好的继承和发挥,在课程设置和训练中要体现出来。

(二)稳固基础知识,拓宽专业口径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的工科专业,学生基础知识应包括数理方面、工程热物理方面、流体机械方面、建筑热物理方面和自动化控制的知识。只有牢固的基础知识, 学生才能深刻地理解专业课程,拓宽本专业的服务领域。当然,正如前面强调的,专业办学的前提是要继承和发扬本专业的特色。这些基础知识本身就是属于很多领域,要与专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特色结合起来,构造和稳固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的拓宽,是构架新时代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部分。专业教学体系不仅仅局限于暖通空调,或是供热供燃气,或是把这两方面的课程全部笼统地包括进去,或是把建筑环境、公用设备和智能建筑方面的知识硬塞进去。在专业学时有限的条件下,很有可能会造成各种知识的七拼八凑。因此,要有侧重点地把某些方面作为原本专业特色的延伸和发展,切忌一口吃成一个胖子的思想,盲目地贪大。

(三)编制优秀的教材,配备合理的师资队伍

正如前面所说,由于原有专业教学体系架构的割断和组合,使得最近几年采用的教材在编制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在教材的建设方面还必需投入更多的精力。而选用合适的优秀教材的基础正是现在的教学体系的完善,必需从根本上理解和制定本专业的教学体系和知识模块。

师资的知识结构要分布合理,除了保留原来专业特色的知识结构以外,还要补充新的知识,如智能建筑和建筑环境方面的知识结构。师资的梯队建设也很重要。教学梯队的形成有利于知识传授的传承和不断更新。每个专业知识模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群下面,形成以教授为龙头,教授副教授主讲,青年教师为重要组成的教学梯队。

三、我校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路

中南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主要源于长沙铁道学院的制冷空调学科。长沙铁道学院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开展了制冷空调及冷藏运输方面的研究工作, 1985年在机车车辆系成立制冷空调教研室,并开始招收制冷空调专业专科学生; 1989年开始招收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本科学生; 1998年根据教育部文件调整为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因此,在二十多年的建设中,形成了制冷与暖调、系统与设备并重的特色。我专业在调整后修订了教学计划,增加了供燃气、建筑环境和建筑自动化方面的知识模块,保留了原来的制冷方面的知识模块,包括有制冷原理、制冷压缩机和铁路车辆制冷、制冷装置自动化等课程。

目前已拟定完2008级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计划,主要的思路有如下几点。

(一)明确办学思路,与学校的定位一致。

我专业隶属于以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为主的高层次综合性大学——中南大学,学校的定位是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创新型大学[4]。因此,我专业的办学思路是以创新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标准,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才需求,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二)继承和发扬专业特色,整合知识架构。

充分利用能源知识的平台。从2008年开始本专业与同属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热能专业进行能源与动力大类招生,使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的基础知识面广,起到“厚基础、宽口径”的作用。

继续保留专业的特色之一:制冷模块。从毕业生就业的反馈来看,用人单位对既懂制冷,又懂暖通,既了解系统,又了解设备的人才非常欢迎。

加强暖通和建筑环境的优势。把空调、供热、通风和建筑环境的节能、环保、热舒适与空气品质结合起来,也是当前时展的需求。

减弱供燃气和燃烧模块。从本系教师多年从事的科研工作来看,燃气和燃烧模块并没有形成特色,因此可以适当减少其份额,作为选修课程开设。

加强智能建筑模块。智能建筑是楼宇发展的重要方向。本系在制冷和空调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方面有着多年的研究和实 践经验。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充相关领域的知识内容。

(四)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创新人才

实践环节包括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应受到更多的重视。既保证实践环节的“量”,又要保证实践环节的“质”。即:实践环节的课时量必需严格保证,同时要求学生在实践环节动手、动脑,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从选题开始抓起,选题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工程实际,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严格把握好实践环节的考核。本系在近两年所有的专业实践环节考核中都涵盖有答辩部分的考核,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自信和表达能力,又能很客观地反映实际的情况。

参考文献:

[1]肖勇全,李岱森.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J].高等建筑教育,2002, (2).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篇(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人是从事科学技术的主体,因此当今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主要来源于大学教育。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部在上世纪末对大学很多专业都进行了调整,包括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和“燃气工程”两专业合并,调整、拓宽组建而成的新专业[1]。该专业以培养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环境及建筑设备、公共设施、建筑热能供应系统的设计和建筑自动化与能源管理工作的人才为目标。这次调整,不是简单的合并,而是产生了一个面向21世纪新的专业学科。近年来,该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范围91所各类众多高校中涌现出来,问题也随之凸现。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

一、主要凸现的问题

(一)办学思路不清晰

虽然很多学校秉承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思想,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建筑环境、建筑热能供应以及建筑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并把建筑环境学列为了专业的平台,搭建了新的本科专业的框架体系。但是“厚而宽”不是“大而全”。知识口径的拓宽不是各种知识的堆积和罗列。专业的办学首先要服从于所在大学的办学思路,即学校的定位。一般院校和重点院校不同,创新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和综合型大学也不同。如果全国九十一所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教学体系都参照某一两个名牌大学的教学体系,那么这样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一,专业建设没有或者散失了原有专业的特色;二,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没有特色。

(二)教材建设的质量不容乐观

目前围绕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教材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教学体系中的教材应该具有知识的系统性、延续性和完整性。而不是各个知识块之间简单的粘贴或移动的关系。以《暖通空调》为例,集结了原来供热、供燃气及通风空调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空气调节》、《工业通风》以及《供热工程》的主要内容。剔出了三门课管网输配的交叉部分,而另设了一门课:《流体输配管网》。但就这两门课程的教材来看,共同的缺点是把原来空调、通风和供热三门课的三个系统简单地归类总结,系统总结有余,阐述不足。使得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出现老师觉得不好讲,学生不易接受的情况。

(三)配套的师资队伍结构有待改善

由于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由原来的暖通空调专业或燃气专业演变而来,因此师资基本上是暖通空调或燃气专业的。但是专业的领域已经扩充到建筑室内环境、建筑设备、公用设备和智能建筑等方面。专业的内涵已经由原来的设备或系统扩充到既包括设备、系统,也包括智能建筑。其中的弱势部分是智能建筑。因为智能建筑技术也是一门交叉学科,而大部分搞自动控制的人才是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或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对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及设备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建筑结构、建筑设备、供热空调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搞设备的人才又缺少对建筑自动化、BAS功能科学要求的理解,缺少有效的上层控制管理逻辑与算法。两方面人才又缺少“接口”,从而制约了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2]。因此合理搭配师资,在教学安排方面与其它专业知识交叉融合,才能培养出新时代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复合型人才。

二、改革的内容

(一)明确办学思路,办出专业特色[3]

明确办学思路是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是以科研人才为主,还是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不仅与专业本身的内涵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专业所在大学的性质有关。这样才能形成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良性竞争。办学思路还与专业特色有着密切联系。专业特色与专业在多年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教学和科研历史有关,如有的学校在暖通空调的系统工程方面是强项,而有的学校在制冷空调设备的研究与开发方面是强项。那么在培养人才方面,这些特色就应该很好的继承和发挥,在课程设置和训练中要体现出来。

(二)稳固基础知识,拓宽专业口径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的工科专业,学生基础知识应包括数理方面、工程热物理方面、流体机械方面、建筑热物理方面和自动化控制的知识。只有牢固的基础知识, 学生才能深刻地理解专业课程,拓宽本专业的服务领域。当然,正如前面强调的,专业办学的前提是要继承和发扬本专业的特色。这些基础知识本身就是属于很多领域,要与专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特色结合起来,构造和稳固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的拓宽,是构架新时代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部分。专业教学体系不仅仅局限于暖通空调,或是供热供燃气,或是把这两方面的课程全部笼统地包括进去,或是把建筑环境、公用设备和智能建筑方面的知识硬塞进去。在专业学时有限的条件下,很有可能会造成各种知识的七拼八凑。因此,要有侧重点地把某些方面作为原本专业特色的延伸和发展,切忌一口吃成一个胖子的思想,盲目地贪大。

(三)编制优秀的教材,配备合理的师资队伍

正如前面所说,由于原有专业教学体系架构的割断和组合,使得最近几年采用的教材在编制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在教材的建设方面还必需投入更多的精力。而选用合适的优秀教材的基础正是现在的教学体系的完善,必需从根本上理解和制定本专业的教学体系和知识模块。

师资的知识结构要分布合理,除了保留原来专业特色的知识结构以外,还要补充新的知识,如智能建筑和建筑环境方面的知识结构。师资的梯队建设也很重要。教学梯队的形成有利于知识传授的传承和不断更新。每个专业知识模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群下面,形成以教授为龙头,教授副教授主讲,青年教师为重要组成的教学梯队。

三、我校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路

中南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主要源于长沙铁道学院的制冷空调学科。长沙铁道学院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开展了制冷空调及冷藏运输方面的研究工作, 1985年在机车车辆系成立制冷空调教研室,并开始招收制冷空调专业专科学生; 1989年开始招收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本科学生; 1998年根据教育部文件调整为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因此,在二十多年的建设中,形成了制冷与暖调、系统与设备并重的特色。我专业在调整后修订了教学计划,增加了供燃气、建筑环境和建筑自动化方面的知识模块,保留了原来的制冷方面的知识模块,包括有制冷原理、制冷压缩机和铁路车辆制冷、制冷装置自动化等课程。 转贴于

目前已拟定完2008级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计划,主要的思路有如下几点。

(一)明确办学思路,与学校的定位一致。

我专业隶属于以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为主的高层次综合性大学——中南大学,学校的定位是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创新型大学[4]。因此,我专业的办学思路是以创新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标准,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才需求,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二)继承和发扬专业特色,整合知识架构。

充分利用能源知识的平台。从2008年开始本专业与同属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热能专业进行能源与动力大类招生,使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的基础知识面广,起到“厚基础、宽口径”的作用。

继续保留专业的特色之一:制冷模块。从毕业生就业的反馈来看,用人单位对既懂制冷,又懂暖通,既了解系统,又了解设备的人才非常欢迎。

加强暖通和建筑环境的优势。把空调、供热、通风和建筑环境的节能、环保、热舒适与空气品质结合起来,也是当前时展的需求。

减弱供燃气和燃烧模块。从本系教师多年从事的科研工作来看,燃气和燃烧模块并没有形成特色,因此可以适当减少其份额,作为选修课程开设。

加强智能建筑模块。智能建筑是楼宇发展的重要方向。本系在制冷和空调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方面有着多年的研究和实 践经验。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充相关领域的知识内容。

(四)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创新人才

实践环节包括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应受到更多的重视。既保证实践环节的“量”,又要保证实践环节的“质”。即:实践环节的课时量必需严格保证,同时要求学生在实践环节动手、动脑,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从选题开始抓起,选题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工程实际,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严格把握好实践环节的考核。本系在近两年所有的专业实践环节考核中都涵盖有答辩部分的考核,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自信和表达能力,又能很客观地反映实际的情况。

参考文献

[1]肖勇全,李岱森.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J].高等建筑教育,2002, (2).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篇(10)

实习地点: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楼

主要过程:

气源部分

熟悉天然气锅炉的构造、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熟悉天然气锅炉的工艺流程及设备、发生站流程及设备;

输配部分

熟悉城市管网的布置特点、压力级制和各种构筑物(门站或储配站、区域调压站)的工艺流程、工作原理及站内主要设备。熟悉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布置、工艺流程及运行原理。

燃烧与应用部分

熟悉各种燃气应用设备的构造、特点和安全措施;熟悉工业焦炉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施工部分

掌握室外管道、室内燃气及暖通系统的施工程序和方法。

供热部分

掌握集中供热系统运行及管理情况;室内外采暖的设计及安装;了解集中供暖系统中换热站主要设备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设计方案。

空调部分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篇(11)

1 建筑环境设备施工组织与经济课程主要内容

 

建筑环境设备施工组织与经济涉及的内容非常多,概括起来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的内容,另外一部分则是工程经济方面的内容。而这两部分的内容对应的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知识和工程造价方面的核心知识。因此,建筑环境设备施工组织与经济课程的教学目标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施工组织与管理部分主要介绍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组织及项目管理目标; 熟悉工程施工成本、进度、质量和安全目标控制的基本方法; 了解建筑设备安装合同的概念订立、履行和管理,掌握合同违约责任的界定和施工索赔。培养学生从事工程施工组织和管理的综合能力。这些内容对应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设计管理、工程合同管理、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质量管理[3].工程经济部分主要是工程造价及其计价的基础知识,包括: 工程造价的计算原理、方法与工具; 编制施工图预算和设计概算,进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方法; 工程招投标、施工合同的订立、合同的履行、变更和终止、合同违约责任以及施工索赔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也对应工程造价课程体系当中的概预算课程、工程经济学、合同管理等[4].由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建筑环境设备施工组织与经济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不仅包括工程管理方面的内容,还要求掌握工程经济方面的基本知识,知识点多,又相互关联; 既有基础理论,又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2 建筑环境设备施工组织与经济课程现状

 

现有的课程体系当中存在如下的现状。

 

2. 1 课时安排较少

 

本人所在的学校教学计划中,本课程安排了 32 个理论课时,使用教材《建筑设备安装工程经济与管理》( 第二版) .而上述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很难在 32 个课时内全部实现。此外,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中没有安排课程设计的环节。而在工程管理和工程经济相关专业的课程当中都设置有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践环节来强化理论知识的实际操作。

 

2. 2学生的相关基础知识缺乏

 

本课程面对的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的本科生,规范中设置的课程体系当中( 见表 1) ,传统的暖通空调的核心技术基础和专业课设置的较多,而建筑设备施工组织与经济课程需要的支撑课程如工程经济学和工程管理学等方面的相关课程则没有设置,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基本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概念。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同学在较短的课时内接触比较陌生的课程,教学难度相对较高。

 

3 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

 

针对现有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笔者在进行建筑设备施工组织与经济课程教学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 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由于本课程不仅要介绍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同学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而案例教学法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手段 [9,10],既可以避免简单概念和方法的灌输,又可以解决同学不知道如何学以致用的问题。例如,在讲解项目管理有关概念和方法的时候,以暖通空调的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即兴分析讲解; 讲解概预算和清单计价等,首先讲解最新版的预算定额和计价方法,通过工程案例,带领同学们在课堂进行实际操作,将基本概念如工程量清单、直接费和间接费等融入到实际操作中。

 

2) 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式教学,是相对于“布道式”教学而言。参与式教学是新型的教育理念,其主要特征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5-7].根据参与式教学的基本原理,笔者开展了如下实践: a. 在讲述本课绪论部分的时候,从介绍本专业毕业生未来就业出发,如果从事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需要获得相关的执业资格证书,如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将这些考试的大纲与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对比,从而使同学对于本课程的重要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b. 在讲述工程项目管理相关内容时,先介绍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项目管理成本、质量和时间目标,然后从同学们的大学学习、生活规划举例,带领同学以学习或者生活片段作为一个项目进行管理,利用所学的概念对成本、质量、时间目标进行分析探讨,让同学结合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对项目管理的方法有一个直接应用。通过采用参与式教学,带领同学将本门课程与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结合,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3) 避免采用程序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传统的程序教学法思想,按教材内容和框架组织教学,或根据教材内容编写案例并进行教学[8].本课程具有内容多课时短的特点,采用程序教学法必然无法在较短的课时内保质保量的传授相关内容,为此,在进行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组织教学。a. 通过多媒体形象化展示抽象的理论内容,使得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如讲解到施工平面、工作面、施工段等抽象概念时利用施工现场的图片进行分别讲解,同学们一目了然。b.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工程管理类软件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如在讲解网络计划、施工组织设计等时,使用专业施工管理软件讲解有关例题和方法,较原有的板书或者 ppt 讲解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让同学们对专业软件的使用有了初步了解。

 

4 总结与展望

 

建筑环境施工组织与经济是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结构当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将来从事管理工作乃至成为行业领导者的重要基础。

 

本文针对本课程知识点多课时少的特点,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通过对笔者所带学生的跟踪,绝大多数同学们可以在课程结束后掌握施工管理与工程经济方面的基本知识,并且在毕业参加工作后较快的适应相应岗位的要求,有的同学较快通过执业资格考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目前,新的专业教学规范正式实施不久,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有了一定的调整,本门课程需要根据培养目标进一步调整与其他专业课的关系,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如增加课程设计部分或者在毕业设计和相应专业课的课程设计时适当增加相对应工程管理与经济的内容,以弥补授课时间不足带来的问题; 进一步利用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法和多媒体等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 倪 龙,姚 杨。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10,4( 8) :54-56.

 

[3] 陈建国,李秀明,刘德银,等。 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及其优化[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 5) :23.

 

[4] 鲍学英,王恩茂,莫俊文。 工程造价计价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0,19( 1) :48-50.

 

[5] 周金其,李水英。“参与式”教学的理度与实践[J]. 高等教育研究,2000,21( 3) :74-76.

 

[6] 苏文平。 参与式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创新[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3) :74-77.

 

[7] 张广兵。 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2009.

 

[8] 邵士权。 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