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智力残疾人协会大全11篇

时间:2022-06-12 14:53:07

智力残疾人协会

智力残疾人协会篇(1)

   【残联发言稿范文】

亲爱的各位同事,朋友们:

你们好!

我非常高兴有机会再次来到韩国,来到美丽的仁川。今天在这里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我谨代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向康复国际会议顺利举行表示衷心的祝贺!

一周来,我与各位同事和朋友分享了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经验,有很多收获,希望今后我们能够加强交流与合作,为残疾人康复事业多做贡献。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中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一些情况。

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这个数字凝结着几千万个家庭巨大的痛苦。康复对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认为,残疾人应该有质量、有尊严地生活,康复和训练能够帮助残疾人恢复功能。康复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希望。意味着他们可以重新获得学习和就业的机会,也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于1988年,二十多年来,中国残联在促进残疾人的立法、国家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促进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文化生活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我们重点推动残疾人康复工作,使1000多万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我认为,康复是残疾人工作的重中之重,抢救性的康复如同给人新的生命。

20多年来,中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初步建立了社会化的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体系。我们依托城乡社区服务网络,开展社区和家庭康复服务,满足残疾人多种康复需求。目前,中国有残疾人康复机构19000多所。我们拥有大型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那里有一流的设施和专家;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四川建起了更加现代化的八一康复中心。近年,很多省、市、县也相继建起了康复中心,社区康复服务能力得到提高,更多的残疾人获得了康复的机会。我访问过一些脑瘫儿童康复机构,一些孩子的康复是令人满意的,他们紧张的肌肉得到了松解,有的能够站起来,有的还学会了自己行走。

我们继续开展抢救性的白内障复明手术、肢体残疾矫治手术和聋儿听力语言训练等国家重点康复工程,还与卫生部、国际狮子会合作开展“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使很多盲人重见光明。在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和一些地方的聋儿康复中心,我见过的很多聋孩子,经过语训的孩子听力和语言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有的孩子已经走进普通学校。中国残联优先组织开展0至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很多孩子得到了及时的康复。每当看到聋孩子学会说话,或是在舞台上唱歌,我都会无比欣喜,特别是听到可爱的孩子们说“海迪阿姨,你好”的时候,我总是深深地感动。我想我们的康复工作多么重要,康复把美好的未来送给了孩子们。

我们还开展了精神病综合防治康复、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孤独症儿童早期训练等工作,并且为残疾人配备辅助器具,安装假肢,还给很多贫困残疾人免费安装。目前,残疾人部分康复项目已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有条件的省、市还将部分辅助器具也纳入了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我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提高残疾人的社会福利水平。

我们一直重视残疾预防工作,针对遗传、疾病、药物中毒、事故、环境污染和其他致残因素,宣传普及优生优育和残疾预防知识。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爱耳日”、“爱眼日”和“精神卫生日”等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预防残疾,增进健康”的观念,减少残疾的发生。

我们高度重视残疾人康复科技进步和创新工作,积极借助社会各界力量,加大对康复科技创新的支持,用先进的医疗技术攻克致残的疾病,借助辅助器具替代残缺的肢体和器官,实现身体的功能外化。中国残联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定能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得到康复,建立新的生活方式。

去年夏天,我从报纸上看到一个男孩子去参加高考。他没有小腿,只用两个膝盖走路,他的膝盖上穿着一双鞋!我立刻打电话给康复部,请他们找到那个孩子。我说,我们一定要让他站起来!后来,陕西省康复中心给这个孩子做了截肢修整手术,不久又给他安装了假肢。秋天,他走进了一所大学的校门。我对同事们说,我们不但要帮助一个孩子,还要帮助所有的残疾孩子。

尽管中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8500多万残疾人,康复需求量很大。但是,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还不健全,县乡一级的康复机构条件并不理想,康复人才还很缺乏。我们将继续实施“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大力开展社区康复,提高康复质量和水平。2009年,中国残联与吉林大学合作,建立中国康复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公共卫生硕士,一些医科大学还开设了康复专业,支持康复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残疾人康复事业科学发展。

中国是“1993~2002年亚太残疾人十年”的发起国之一和积极支持者。为残疾人服务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将努力帮助残疾人克服困难,解除痛苦。在新的亚太残疾人十年中,与各国同事一道,为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而奋斗,把光明和幸福送给千家万户。

谢谢大家。

【残联发言稿范文】

初冬时节,我们在美丽江滨城市芜湖召开中国智协五届五次全委会,同时启动“心连心—心智障碍人士救援服务系统试点”工作。这次会议得到了芜湖市市委、市政府,镜湖区党委、政府以及安徽省残联的大力支持,我谨代表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表示感谢;同时也向参加本次会议的各省智协代表、试点城市代表,向与会的厂家代表、嘉宾和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这次会议是在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党的十八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十八大指出了我们走什么路,扛什么旗,就是坚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这次会议提出了建成“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意义深远。特别指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收入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怎么办?这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严峻的课题。监测表明,中国有8520万残疾人。残疾人事业尽管不断取得新进展,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残疾人总体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残疾人同全社会一道实现小康的任务非常艰巨。2011年度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944.9元,仅为全国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4.5%,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8%,比全国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8.3%高出11.5个百分点,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及其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也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度,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仅为47.4%;学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比例为72.1%,差距十分明显;城镇残疾人登记失业率为9.9%,是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4.1%的2倍多,并且残疾人就业层次低、工资收入不高、劳动保护和工作环境较差的问题非常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城镇和农村未就业残疾人的生活来源仍然以家庭供养为主,生活艰辛、家庭负担沉重。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加强研究、科学谋划,抓住机遇、有所作为,特别是在破解发展难题、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拿出办法来,切实在缩小残疾人总体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上见到成效。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社会。我们的任务艰巨,任重而道远。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智力残疾人是值得关注和支持的群体,要时刻把他们挂在心上

中国现有智力残疾人554万,加上多重残疾人中的智障者430万,总数将近1000万人。智障人由于自身缺陷和习惯势力的影响,是更加弱势的群体:他们的民事行为能力全部或部分受限,他们的意愿表达严重依赖家长和亲友,他们自身融入社会的能力非常薄弱,社会对他们的接纳程度也最低。能主动表达意愿的肢体残疾人、聋人、盲人,可大声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以自主参加社会活动,但智障人就很难做到这一点。长期以来,近千万智障人群,无论是生活状况,或是康复、入学、就业、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境遇,都遇到比别人更多的困难,可以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特别是农村的智力残疾人,许多还处于贫困线以下,还在为温饱而苦苦挣扎。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下面我引用第二次抽样调查的几个数据:

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第六部分“中国残疾人口生活状况和社会保障”中,有关于智障人的以下一组数据:

教育方面:“智力残疾人受教育水平较低”;

收入来源方面:“所有残疾类别的残疾人均以家庭其他成员供养为主,以智力残疾人比例最高”;

婚姻状况方面:“智力残疾和多重残疾的未婚比例较高,超过40%”;初婚有配偶的比率“最低,不到45%”;

社会保险方面:“智力残疾人未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最高,达74.05%”,“未覆盖率最高的是农村的智力残疾人,这一群体中有74.8的比例未参加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险”。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智障人在教育上,享受到的资源最少,所以整体素质偏低。智障人大部分依靠家庭供养,说明他们的就业严重不足,不能自食其力。他们较难组成家庭,即使组成也可能随时破裂,说明前面所说的“家庭”,基本是指家长,随着家长年龄的增长或离去,他们将面临无人供养的境地。他们很多人没有社会保险,一旦遭遇天灾人祸,面临的也许就是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说明社会对智障人的关照严重缺乏。应当说,这是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密切关注。我们残联作为残疾人的代表服务组织,更应该把智障人这个弱势中的弱势群体时刻放在心上,在整个残疾人事业规划的大盘子中,在“两个体系”建设的大局中,把智障人的愿望和需求摸清、摸准,根据他们最需要解决的困难,给予工作和政策上的倾斜。

二、中国智协的特质,决定了协会要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

中国智协是1988年中国残联成立后才组建的。比起解放初期就存在并开展活动的盲协、聋协,以及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活跃在全国各地的肢残人草根组织,历史相对较短,积累相对较少。但是,二十多年来,在历任主席、副主席和各位委员的努力下,中国智协的工作同样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应该说,智协的工作是有许多特殊性的。其他协会,都是残疾人自己的协会,只有智协和精协,是残疾人与亲友的联合组织。所以,充分发挥好家长、亲属和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的作用,非常关键和重要。实际上,历届智协都是这样做的,成效也是显著的。

智协自成立以来,一向重视发挥家长、民办机构、专家学者和爱心人士的作用。协会经常联系的家长组织、民办机构和专家教授、爱心人士中,有的是协会的忠诚的志愿者,有的是协会工作的重要参谋和得力助手。有的还千方百计为协会筹划募集资金开展活动,我们要借这个机会,向这些家长、机构、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协会这些年做了大量扎实工作。比如,协会经常深入实际,结合智障人士需求,开展专项调查研究工作,这些年曾就提高家长素质、支持民间草根组织、开展支持性就业、成年智障人托养等专题,写出调查报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又如,协会坚持为智障人士维权,一经发现智障人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总在第一时间代表他们在社会上发声,及时联系相关地区的残联,协助地方政府查清事实,做出处理;协会还经常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学习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组织海内外专家普及维权、服务意识,传授和培训康复治疗、心理辅导、专业护理、劳动技能等知识,不仅提高了专业人员的水平,还把家长和机构负责人也培训成为准专业人员,以便为智障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协会积极募集资金,为智障人和智障人服务机构解决资金短缺略尽绵薄;今年,中国智协还多方联络联合国儿基会、世界劳工局等国际组织,在基层开展有倡导性的为智障人康复增能的项目;同时,为有特殊需求的群体,开发、设计并探索为他们服务的新途径,例如近两年,协会通过深入调研,启动了心智障碍人士家庭财产信托保险试点项目等。协会对加强民间组织的建设也付出了很大心血。如马廷慧名誉主席亲自指导几家新成立的家长组织,建章立制,规范行为,为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张宝林主席正在动员专业机构对法人注册后的智协进行总体设计,想方设法开展好协会工作。

各地智协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在日常工作中,举办智障人的歌咏、绘画、体育、综合性户外活动,家长也纷纷组织起来,成立了联谊会、合唱团、演出队,和孩子们一起,愉悦身心,宣传社会,扩大了智协的影响力。

建立专业委员会,是协会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抓手。中国智协成立的特奥活动委员会,以及一些省市的特奥活动委员会,利用特奥日、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节日,积极组织智障人开展体育训练和比赛,并开展区域间的交流互动,既活跃了智障人的生活,也增进了他们与社会的联系。

上周,中国智协又成立了一个“顾问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是中国智协的第二个内设机构。这个委员会秉持“代表、服务、维权”的理念,为广大智力残疾人及亲友,提供咨询、参谋和智力支持,以推动智力残疾人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顾问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都是与智力残疾人工作有关的各领域的资深专家、教授、知名人士和爱心人士。比如德高望重的老法学家江平教授也同意担任我们的顾问。老教育家余俞慧耕,今年87岁高龄还在继续培养智障孩子们,力求破解音乐教育对启智的作用。著名表演艺术家王姬,不仅愿意担任顾问,还经常为协会工作建言献策。这个委员会虽然只是一个松散型的咨询服务机构,但我相信这些具有社会影响力、具有爱心的顾问委员们,一定能利用各自的身份、地位和专业知识,在积极宣传残疾人事业,在相关领域采集残疾人的需求、意见和建议,在呼吁社会大力关注智障人士,维护和争取智障人士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对智协工作非常重视,王新宪书记多次指示,要加强对智协工作的领导,关注智障人的特殊需求。我相信,在协会全体同志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三、近期需要着力推进的几项工作

(一)心智障碍人士救援服务

这次会议启动了“心连心——心智障碍人士救援服务系统”的试点工作。我们所以要启动这个试点,是因为近年来,一些中重度的智障人走失的现象屡有发生,这些人中的一部分甚至被犯罪分子捋掠到黑窑厂当奴工。智障人走失给家庭造成的痛苦不言而喻。实际上,由于中国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也常发生老年失智者走失的事。各地的科研单位,已经研制出通过网络跟踪使用者的电子设备,都可以解决这个难题。为了推动这项工作,今天,我们和十几家试点城市签订了协议,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试点工作做好。当然,启动这个项目的本意,还是提倡关注智障人的需求,为残疾人做些实实在在的事。轰轰烈烈的大事要做,平平常常小事更要经常做。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要依法办事,在当事人和家长同意的基础上进行,把好事办好。

(二)促进成年智障人士就业

成年智障人的就业问题,是智力残疾人工作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智障儿童在培智学校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许多家长只好和学校协商,让孩子继续呆在学校,但最多再呆几年,十七八岁,最终还是要离开学校。大城市现在有“阳光之家“、”温馨家园“等类机构,但毕竟数量有限,而且这类机构大多是日托性质,孩子们无法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实现自食其力。

在554万智障人群中,中轻度的三级、四级残疾人占74.66%,其中,15—59岁的工作人口占64.4%,也就是说,智障人中约有266万青壮年完全能够参加适当劳动,或者自食其力,或者通过劳动减轻家庭的负担。但是,整个残疾人口在业比例只有31%,可以想见,最难就业的智障人的处境环境一定十分严酷。智障人就业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各地残联或民办机构,也开展了一些劳动技能培训活动,通过培训推荐就业。但一是这样的培训太少,二是培训的技能较为单一,三是推荐到工作岗位后,真正坚持下来的也不多。这个问题多年来未得到解决,需要我们下大力气、下苦功夫。当然,这是全社会劳动保障方面的大问题,主要靠政府主导,残联配合政府来整体推动,但智协也完全可以在这方面做些调研,提供具体建议。各地有好的典型,也可以总结经验,组织交流,加以推广。

(三)加快发展智障人士的托养服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都明确要求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这里的残疾人,主要指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今年8月,中国残联和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了〔2012〕16号文件,就残疾人托养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多元化发展、加强管理、加大扶持力度和加快专业化建设等提出了十九条意见。

作为智力残疾人的代表组织,智协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学习和宣传文件精神,为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建设做出贡献。各地在政府的主导下,正在加大财政投入,改善托养服务的基础设施条件。无论是建设专业性和示范性强的骨干机构,还是街道和社区的日间照料和居家托养,我们智协对智障人的需求和愿望最有发言权,要把这些具体要求及时反映上去,让政府和社会了解。

另外,国家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在托养服务上发挥作用,我们智协在这方面更可大有作为。智协要发挥社会联系面广、家长资源丰厚、海内外朋友多的优势,争取有爱心的人士投资或捐献。国家已经规定,凡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对托养服务机构进行捐赠,可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协会要对此政策进行广泛宣传,让社会周知。

智协前一阶段进行的残疾人家庭财产信托保险,也是残疾人托养的主要内容,希望智协在继续配合广东省残联搞好试点的同时,继续在其他省份调研和探索,特别是在家庭房产信托方面下大功夫,争取有所突破。

同志们,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了。在政治报告第七部分阐述“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第四节”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专门提到“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这说明,维护和保障残疾人权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我们智协要在全党全民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的热潮中,特别是协会法人登记注册后,抓紧时机,团结奋斗。通过这次全委会,充分讨论,怎样发挥各地智协的作用,把两个体系建设贯彻到协会工作中去,为智障人谋取更多的福祉!

【残联发言稿范文】

尊敬的主席先生、报告员先生、各位委员:

在短短的两个半天中,中国代表团与委员会进行了建设性对话,坦诚地回答了各位委员提出的问题。委员们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们由衷敬佩。审议过程加深了我们对《公约》各项条款的理解和认识,也为我们审视和思考中国残疾人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

我们把此次审议看做是推动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难得契机。对于委员们所提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只要有利于促进和保护残疾人权益,符合公约精神,适合中国国情,都将会成为我们制定残疾人事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参考,都将会转化成为政府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

主席先生,各位委员,

中国政府历来认为,人权的进步与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中国庞大的残疾人群体的状况改善,根本上讲,离不开国家的整体发展。中国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也是不容怀疑的。我们已经做的努力有目共睹,但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还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朝着公约要求的方向加倍努力。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一些非政府组织关注并参与中国的审议。对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和建议,我们高度重视,并愿与非政府组织进一步加强对话与合作。

主席先生、各位委员,

与委员会开展务实有效的合作是中国既定的工作方针。我们欢迎各位委员有机会访问中国,增进了解和互信,共同推动国际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香港和澳门特区与内地政治经济制度不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但履行公约、保障残疾人权益的目标是一致的。通过此次审议,香港和澳门同样受到启发。我们相信,两年后,当中国再次接受委员会审议时,委员们一定会看到,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在履行公约、保障残疾人权益方面新的成绩和进步。

最后,我代表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衷心感谢各方积极参与,感谢主席先生、报告员先生、各位委员以及秘书处的辛勤工作。

谢谢!

【残联发言稿范文】

2012年是落实《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举办这次全国残联系统维权干部培训班,既是提升残联系统维权干部业务能力的学习培训;又要利用这次培训班对今年残疾人维权工作开展情况认真总结,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残疾人维权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任务目标。

一、“十二五”残疾人维权工作扎实起步

为切实推进“十二五”期间残疾人维权工作,落实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要求,去年年底,中国残联等相关部委联合印发了《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十二五”实施方案》、《残疾人法律救助“十二五”实施方案》和《无障碍建设“十二五”实施方案》,为更好地落实实施方案,中国残联维权部又分别制定了实施方案的实施办法。各地根据国家规划要求,也制定了本地的“十二五”残疾人维权工作规划。残疾人维权工作在相关规划指导下全面展开。

法制建设方面,目前,已有浙江、山西、北京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残疾人保障条例》和修订后的《〈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各地积极争取立法机关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增加条款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残疾人医疗康复费用减免、特殊教育经费保障、社会保险个人缴费补贴、残疾人就业岗位单列、定向招录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中国残联和各地残联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做好《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工作,这是《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二十多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执法检查,同时配合全国人大做好《残疾人保障法》立法后评估工作,《残疾人保障法》立法后评估是我国社会法领域第一个立法后评估项目,通过执法检查和立法后评估工作的开展,协助提出促进《残疾人保障法》进一步完善和贯彻实施的建议,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权益保障奠定更为坚实的法制基础;中国残联和各地残联认真做好参政议政服务工作,协助代表、委员提交建议、提案,认真办理人大、政协交办的建议、提案,充分发挥残疾人、残疾人亲友、残疾人工作者代表、委员在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权益保障重大、疑难问题的解决;各地残联积极探索完善法律救助工作机制,办理了一批法律救助案件;各地按照残联系统“六五”普法规划的要求,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权益保障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于2012年8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完善了无障碍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全面、系统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提高城乡现代化水平,维护残疾人权益,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法制保障;《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宣传贯彻工作深入开展,出版《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释义》,印发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宣传挂图和宣传册;国家有关部委积极贯彻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公安部在全国推行12110短信报警求助服务;《无障碍设计规范》国家标准颁布实施,完善了无障碍设计内容,提高了规范执行强制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稳步推进,全社会依法开展无障碍建设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工作制度逐步健全,加强了规范化管理,惠及数十万残疾人。

信访工作方面,继续深入落实全国第四次残疾人信访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各级残联树立解决问题为本的工作理念,积极畅通残疾人信访反映问题渠道和解决残疾人信访反映问题的渠道,强化信访工作机制,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信访积案督导解决等工作,从源头上防止信访问题的发生,信访工作已成为有效维护残疾人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方式。

二、残疾人维权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要求

(一)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残疾人维权工作应当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我国农村残疾人口为6225万人,其中有超过2300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占农村贫困总人口的20%左右,而且残疾人大部分处在贫困人口中的最底层,只有农村贫困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切实改善,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目标。目前,残疾人在生活保障、就业、医疗等领域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贫困地区残疾人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工作难度很大。残疾人维权工作应当立足残疾人需求,促进相关政策贯彻落实,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的关心和保障落到实处,努力使残疾人同全国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

(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进步对维权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实现“十二五”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目标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覆盖面还比较窄,特别是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亟待改善;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在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还缺少稳定的制度性保障;社会上还存在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这些困难和问题势必通过残疾人的权益保障诉求集中体现出来。维护残疾人权益是残疾人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动力正是来源于残疾人不断提出的利益诉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使广大残疾人权益得以实现。残疾人维权工作应当适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形势,针对残疾人的利益诉求,不断拓宽工作领域,推动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残联组织的健全和发展需要高度重视维权工作。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发挥人民团体的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共同维护群众权益,兼顾好各方面群众关切,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各级残联是残疾人的代表和服务组织,维权工作是残联的核心业务工作之一,维权工作和残疾人事业的各项业务工作密切相关。认真做好维权工作是充分发挥残联组织职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各级残联维权干部应当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要求,发挥好人民团体的优势和重要作用,积极反映和解决残疾人的困难与诉求,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共同维护好残疾人权益。

三、进一步做好残疾人维权工作

“十二五”是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阶段,也是全面推进残疾人工作的关键时期,目前,“十二五”残疾人维权工作开局良好,在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完善残疾人维权工作机制,更加积极主动开展维权工作,为残疾人谋福利,解决好残疾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 各级残联领导应高度重视残疾人维权工作。

各级残联党组、理事会要把维护残疾人权益作为贯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线,把残疾人维权工作作为残联的核心业务工作来抓,将残疾人维权工作纳入当地残疾人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继续按照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要求和残疾人维权工作“十二五”实施方案及配套实施办法的安排部署,严格落实相关任务目标,进一步发挥好维权工作在密切残联与广大残疾人联系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好维权工作对残疾人事业各项业务工作的促进作用,为保障残疾人权益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二) 进一步深化对残疾人维权工作的认识。

维权工作是集中直接体现残联组织代表和服务残疾人职能的业务工作,残疾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权益保障工作中体现出来,残疾人维权工作领域不断拓宽,对残联组织的维权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残疾人维权工作要客观分析残疾人的生存现状,认真对待残疾人的利益诉求,从个别典型案件中发现普遍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有理有据的立法和政策建议。要善于把维权工作和残联的各项业务工作结合起来,随着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中相关理念的深入推广,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不仅是残疾人工作某一业务领域的问题,而且是残疾人权益保障问题,需要残疾人维权工作积极开拓,促进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履行对残疾人的应尽责任,切实维护残疾人权益。

(三)建立健全残疾人维权工作长效工作机制。

随着各地残疾人维权组织建设的发展,残疾人维权工作业务格局的确定,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是今后残疾人维权工作发展的关键。目前,在立法工作、参政议政服务、法律救助、法制宣传教育、政策维权、无障碍环境建设、信访维稳等方面已经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总结经验,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地加以推进并得到落实,履行好残疾人维权工作的职能;在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发放以及残疾人维护自身权利诉求等涉及残疾人直接利益的工作,要及时总结经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督保障措施,形成规范管理制度,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使国家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每一位残疾人身上。

(四)加强基层残疾人维权组织建设。

各地省级残联维权机构建设已完成,今后要按照中国残联2006年下发的《关于残联维权机构建设的通知》要求,切实推进市、县级残联维权机构建设。残疾人维权工作具有业务范围广、工作难度大、矛盾冲突多等特点,做好残疾人维权工作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维权干部队伍。各级残联党组、理事会要选派各方面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充实到维权工作部门,增强维权工作力量,强化维权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对残疾人维权干部要关心培养、信任使用,要做到强进强出,促进残疾人维权干部队伍的全面发展;要关心维权干部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调动和发挥维权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残联将加强对维权干部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各地残联也要做好基层维权干部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不断提高残联维权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升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做好残疾人维权工作任务艰巨,希望各地残联的领导干部和维权部门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参加本次培训班的学习和讨论,客观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残疾人维权工作的形势和要求、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以高度的责任感,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全面完成“十二五”残疾人维权工作任务目标而努力奋斗。

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党中央将会出台一系列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各级残联的领导干部和维权工作者要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做好残疾人维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深入开展残疾人维权工作,推动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

【残联发言稿范文】

先生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共聚一堂,总结推动前两个“亚太残疾人十年”的成功经验,谋划今后十年本地区残疾人工作的具体战略和目标,开启第三个亚太残疾人十年,这对于促进本地区残疾人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府十分赞赏亚太经社会所做的协调和努力,赞赏与会政府的积极参与,愿藉此机会,与各位代表广泛交换意见,为会议取得实质性成果做出贡献。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主张将国际社会残疾人工作的最新理念和原则同本国国情密切结合,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实现。过去的十年,中国政府认真履行《残疾人权利公约》和《琵琶湖千年行动框架》,使中国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不断得到改善,各种权益得到有效保障。2008年对《残疾人保障法》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强调了公约所主张的不歧视、机会均等、无障碍等基本原则。中国将残疾人人权保障纳入“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将残疾人事务纳入国家发展规划。

中国政府已实施第六个“残疾人事业五年发展纲要”,总体目标是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促进残疾融合发展。我们的工作重点是:一,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逐步提高基本医疗、康复以及社会福利水平;二,全面实施残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提高融合教育质量,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完善残疾人就业政策,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四,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开展适合农村和少数民族残疾人特点的扶贫项目;五,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完善无障碍建设标准体系;六,加强残疾人事业统计和残疾人状况监测;七,加强普法宣传,开展残疾人法律救助,特别关注残疾妇女和儿童的权益保障。

智力残疾人协会篇(2)

一、强化参政议政意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让残疾人专门协会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有利于强化和提高残疾人参政议政意识,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认真听取各协会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各协会围绕残联的中心工作、重大活动积极出谋献策,充分发挥参政议政、参谋助手的作用,成为残联不可缺少的助手。“十五”期间,协会主动配合市政府无障碍城市创建工作,开展系列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专门协会先后两次组织残疾人参观了东莞市行政中心广场、东莞市展览馆和广州新机场和广州大学城的无障碍设施及环境建设,切实做好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义务督察员工作。同时还与东莞市人民医院、东莞图书馆等单位联合发起“关爱残疾,无障碍设施行动”倡议,呼吁各单位完善无障碍设施,为东莞建造无障碍城市贡献一份力量,在社会上引起积极的反响。

二、组织开展活动,唤起社会关注与支持

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使残疾人总想以自己的才艺为社会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各类专门协会经常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广大残疾人,不拘一格地开展各种活动。在市残联的指导下,我市各专门协会重视在重大节日里组织残疾人活动,在活动中扩大社会影响,从不同的角度去宣传残疾人事业,去体现残疾人自身的价值。一是利用残疾人节日组织活动。2004年,盲人协会利用盲人节组织50多名盲人参观爱国英雄袁崇焕纪念馆,培养残疾人的爱国情操。2005年,聋人协会在“全国爱耳日”以“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人人享有健康听力”为主题与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共同举行咨询及演出活动,掀起社会关注语言康复的热潮;在助残日期间五个专门协会举行了一场“健残同乐”文艺晚会,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今年助残期间,举办了聋人手语规范培训班、盲人电脑培训班和东莞市首届残疾人卡拉ok歌唱比赛;此外,还举办了东莞市首届残疾人计算机打字比赛,一共有200多残疾人参加比赛,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励了残疾人树立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信心。二是组织各类助残活动。组织残疾人参加了市政府发起的“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为贫困人群捐赠衣物。2006年春节前夕,协会组织人员到3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走访慰问,免费为患病的残疾人送去医药。近几年,各专门协会共发放救助金30万多元,临时救助400余名外地来莞的无生活来源、流浪和求职残疾人,让残疾人得到真正的关爱。

三、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

智力残疾人协会篇(3)

东莞市残联有五个残疾人专门协会——肢残人协会、盲人协会、聋人协会、精神残疾人亲友协会、弱智人士亲友会,于1998年成立,每个协会配备了3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均由残疾人担任,现设有主席、副主席及委员多人,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市残联办公大楼二楼,办公面积500多平方米,五个协会每年的活动经费共35万元。东莞市残联各专门协会遵循“三个活跃”的宗旨,在代表本类残疾人、密切残联与残疾人的关系、团结教育残疾人、丰富和活跃残疾人生活、协助残联为残疾人排忧解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切实履行了“代表、服务、维权”职能,有力地推动了东莞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一、强化参政议政意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让残疾人专门协会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有利于强化和提高残疾人参政议政意识,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认真听取各协会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各协会围绕残联的中心工作、重大活动积极出谋献策,充分发挥参政议政、参谋助手的作用,成为残联不可缺少的助手。“十五”期间,协会主动配合市政府无障碍城市创建工作,开展系列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专门协会先后两次组织残疾人参观了东莞市行政中心广场、东莞市展览馆和广州新机场和广州大学城的无障碍设施及环境建设,切实做好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义务督察员工作。同时还与东莞市人民医院、东莞图书馆等单位联合发起“关爱残疾,无障碍设施行动”倡议,呼吁各单位完善无障碍设施,为东莞建造无障碍城市贡献一份力量,在社会上引起积极的反响。

二、组织开展活动,唤起社会关注与支持

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使残疾人总想以自己的才艺为社会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各类专门协会经常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广大残疾人,不拘一格地开展各种活动。在市残联的指导下,我市各专门协会重视在重大节日里组织残疾人活动,在活动中扩大社会影响,从不同的角度去宣传残疾人事业,去体现残疾人自身的价值。一是利用残疾人节日组织活动。20__年,盲人协会利用盲人节组织50多名盲人参观爱国英雄袁崇焕纪念馆,培养残疾人的爱国情操。20__年,聋人协会在“全国爱耳日”以“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人人享有健康听力”为主题与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共同举行咨询及演出活动,掀起社会关注语言康复的热潮;在助残日期间五个专门协会举行了一场“健残同乐”文艺晚会,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今年助残期间,举办了聋人手语规范培训班、盲人电脑培训班和东莞市首届残疾人卡拉ok歌唱比赛;此外,还举办了东莞市首届残疾人计算机打字比赛,一共有200多残疾人参加比赛,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励了残疾人树立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信心。二是组织各类助残活动。组织残疾人参加了市政府发起的“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为贫困人群捐赠衣物。20__年春节前夕,协会组织人员到3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走访慰问,免费为患病的残疾人送去医药。近几年,各专门协会共发放救助金30万多元,临时救助400余名外地来莞的无生活来源、流浪和求职残疾人,让残疾人得到真正的关爱。

三、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

智力残疾人协会篇(4)

“我得谢谢小桑,是她改变了我一家的生活。” 走进社区21栋的甄焕新家,你就会听老甄如是说。

2003年的一天,小桑来到老残一体的甄焕新家,看到家徒四壁的空屋子,看到坐在轮椅上的老甄和两个智力残疾的儿子。听到同来的邻居说:他家的日子没算计,月初大手大脚,月末捉襟见肘。她心里不是滋味。通过对甄焕新一家的日常观察,桑佩燕决定自己充当他家的“管账先生”。她先取得了甄焕新单位的支持。每月开支都有她替甄焕新领取,每天再按照生活需要“发给”他们生活费。平时甄焕新要买电扇、买插座、买热水器等,都得先跟桑佩燕“请示”,再由桑佩燕亲自去购买。冬季购买冬储大白菜,桑佩燕主动替他家联系销售商,采取送货上门的方式,并让社区工作人员帮忙码放到位。这样一年下来,甄焕新家居然有了存款,生活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在桑佩燕管理甄焕新家财务的两年间,共为甄家积攒了16400多元钱。2004年,甄焕新的大儿子去世了,小桑又是跑前忙后,不仅联系好了医院,还亲自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街道安排甄焕新和小儿子住进了养老院,按理桑佩燕应该轻松轻松了。但是她怕他们不习惯那里的生活环境,怕他们吃不好。经常抽时间到养老院去探望,与护士和服务员交流。而甄焕新每当看到桑佩燕的时候都亲切得不得了。逢人便说,小桑这个专职委员选得好,选的管用,她可真是咱们的娘家人啊。

身残更要办实事

桑佩燕视力残疾,由于平衡不好,她走路常常跌跌撞撞,路上被自行车碰撞是常有的事;手也缺乏准确度,有时挤牙膏都挤不到牙刷上,但就是这样她还是努力为残疾人服务着。

为了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她利用业余时间遍访了社区60多户残疾人家庭。有的残疾人家属对她入户不理解,有的甚至甩闲话,桑佩燕同志不急、不躁,而是语气更加柔和、态度更加诚恳。随着入户次数的增多,许多开始不理解的残疾人家属,慢慢地开始理解了,开始配合了。在此基础上,她建账建册,规范管理。经过认真的梳理,社区残协共建立工作台账32种,内容涉及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残疾人就业登记、残疾人活动登记、残疾人社会需求调查、社区残协固定资产登记等。通过桑佩燕同志的努力,社区残协的台账管理作为范本在全街道进行推广。

视力残疾人李某有意在社区经营小食品,自己多方托人都没能批下经营场所。桑佩燕马上站出来找首钢物业联系,首钢物业破例为李某批了经营场地。有了经营场地,小桑又陪他跑工商办营业执照。现在小李一家也过上了好日子。精神残疾的李雅琴和丈夫肢体残疾的闫增江是再婚,经常吵架,桑佩燕找到李雅琴谈心、交心,逐渐与其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姐妹,经常多方调解,两口子和好了。

当了解到社区残疾人因经济拮据,多年没体检了。她萌生了每年为社区残疾朋友进行体检的想法,在古城街道残联的帮助下,她来到首钢古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做工作,大夫们被她的执著和热情所感动,每年的年底,都主动来到社区,免费为社区残疾朋友进行测量血压、心脏检查、心血管疾病预防、康复功能恢复等检查。圆了社区残疾朋友们多年的梦,大家纷纷感谢桑佩燕为他们谋来了福利。

让残疾人生活的更美好

在桑佩燕的努力争取下,社区周边的社会单位有五家与社区残协建立了协作关系,并全部与社区签订了扶残助残协议,成立“一帮一”助残服务队。

在无障碍建设方面,桑佩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了对残疾人坡道有直观的了解,桑佩燕利用业余时间到星级宾馆实地考察残疾人坡道。回来后再根据社区的实际提出改造意见。

智力残疾人协会篇(5)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安利北京志愿者成立了50人的志愿者拉拉队和30人的党员拉拉队,参加了奥运火炬传递、击剑比赛、马拉松比赛和残奥会田径比赛现场服务,向赛会志愿者和守卫鸟巢的公安干警送去15万元慰问品。在北京市志愿者协会组织现场拉拉队最紧张的时刻,安利北京志愿者拉拉队凌晨接到通知,毫不犹豫地领受任务。由于他们的突出表现,荣获北京市志愿者协会颁发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突出贡献奖。

安利北京志愿者还在宣武区培智学校、东城区特教学校、通州区培智学校等18个志愿者服务基地开展长期服务,平均每月服务10次以上。汶川大地震后,安利北京志愿者为灾区捐款近80万元。

安利北京志愿者协会,于2003年12月成立,2004年3月成为北京志愿者协会团体会员,注册志愿者2211名,累计服务时间62770小时。2008年,协会参加公益活动300余项,投入资金500万元,服务活动包括奥运残奥城市志愿者站点服务、朝阳区奥运会残奥会城市志愿者誓师大会、北京三市残联五代会、第四届北京盲人按摩比赛、宣武区培智学校六一展能活动、北京残奥会倒计时50天庆祝活动暨《奥运会与残奥会无障碍服务指南》赠送发放仪式、慰问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值勤干警、北京抗震救灾捐赠物资转运站服务等。(纪 刚)

西安职业中专转型公办启智学校

西安市适龄智力障碍少年儿童无法就学的局面有望改善,西安市政府近日决定,将原西安培华职业中专学校更名转型,组建西安市启智学校,2008年开工建设,2010年秋季正式开始招生。

据陕西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西安市现有适龄智力障碍少年儿童约5100人。多年来,无一所独立正规的启智教育学校,80%智障少年儿童无法就学,只有少数通过普通中小学附设的特教班或采取随班就读等方式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智障少年儿童就学问题,西安市政府常务会议日前决定,将原西安培华职业中专学校更名转型,组建西安市启智学校。

学校计划总投资2600万元,占地面积近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逾1.3万平方米,运动场地2328平方米。学校规划为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6人,除对智障少年儿童开展九年义务教育外,还进行适当的职业教育和康复训练。所有建筑物充分考虑智障少年儿童实际需求,除普通学校教学楼、食堂、运动场外,还专门设置康体楼,包括生活与劳动教室、职业技术教室、康复训练室、感统训练室、语训教室、心理咨询室、卫生保健室等设施。

西安市教育局已把学校建设作为2008年十项建设工程,完善全市特殊教育体系,使学校成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智障教育实验基地、培训中心和教研中心。

(郑双成 张未来)

“帮您建个家”活动走进江西

金秋送爽山烂漫,老区人民喜洋洋。日前,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办,江西省肢残人协会承办的“你行,我行,大家同行――帮您建个家,走进江西”助残公益活动,在井冈山著名的五大哨口之一――桐木岭举行揭牌仪式。首期由北京帝恒集团捐资40万元,扶助2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危房改造,落户井冈山10户。李梅香、肖善福、石桂球等10位残疾人在一片祝贺声中搬进新家。年近古稀的肢残老人胡礼贤代表受助户激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作为一名残疾人同样爽。愿广大残疾人生活如井冈翠竹一节更比一节高!”

(柳正扬)

智力残疾人协会篇(6)

1、积极组织残疾人工作者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通过解放思想的学习讨论,提高工作目标定位,提升工作方式和方法,使残疾人工作者的整体思想水平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2、以社会工作试点为活力,引入社工服务机制,创建“社区、社团、社工”三社互动和“社工、义工”两工联动的社会工作机制,大力开展专业化、多元化的社会服务。

3、建立社区残协专职委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力争对已建立的社区残疾人协会,选聘残协专职委员达到100%。同时要加强专职委员的业务培训和学历培训,提高他们自身文化素质。

4、加强专门协会工作,进一步建全组织,支持专协独立开展活动,发挥专协作用,实现专协工作与残联工作的互动。

5、充分发挥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作用,采取部门协作,社会力量配合,进一步拓宽为残疾人服务的内容和服务方式,以人为本、全方位为残疾人服务。

二、加大投入、加速发展,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1、认真做好迎接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在已完成创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抓好和完善康复网络和服务网点的建设,迎接国家检查组的检查验收,确保完成2008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落实残疾人通报评估转介体系,加强各类康复服务机构建设,落实各项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覆盖面。按要求推进“白内障无障碍区”的创建工作,完成年度工作任务指标。

2、最大限度地发挥四级康复服务网络的作用。利用街道综合(职业)康复服务中心、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社区残疾人康复站、社区残疾人服务站、工疗站等现有的机构、设施、人力等资源,切实发挥四级康复网络的作用,为智障人士和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开展工疗和娱疗,为需要康复服务的各类残疾人提供综合康复服务。

3、拓展残疾人康复服务项目。进一步充实服务内容,重点实现六类残疾人的康复服务和各类服务项目的两个全覆盖,满足各类残疾人的不同需求。今年我们要在已有的传统的康复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项目。要做好残疾人通报评估转介工作,做好居家助残和送服务上门、配送辅助器具等个性化服务。对残疾人本人无生活自理能力,且家庭无护理能力的残疾人实行家政、护理服务,对精神病患者和肢体、智力残疾人开展上门康复服务,每人每月上门服务2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今年将按市里的安排上门为1190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除市里安排外,区残联也将安排1000名残疾人接受上门康复服务。各街道残联要协助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社区残疾人康复站确定上门服务对象,并签订《深圳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协议书》。各街道要把有关残疾人的政策传达给每一个残疾人,让他们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

三、做好残疾人的就业服务工作

1、做好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宣传,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保护、就业扶持和就业服务的各项政策。鼓励残疾人分散就业和自主创业,扶持残疾人个体和集体从业。

2、大力促进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落实好长江高科技助残培训项目,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各类培训机构,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大力开展残疾人职能培训;残联系统要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开展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同时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技能竞赛,表彰残疾人职业技能能手。

3、构建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开展残疾人就业数据调查、就业援助服务等,健全求职登记、失业登记、职业评估、职业指导、招聘登记、就业推荐、就业管理工作机制,切实做好残疾人培训向就业安排的转介,加强残疾人就业供求市场和信息平台建设,定期公告招聘求职信息和举办招聘大会,多层次、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

4、建立实施残疾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职业培训衔接计划,推进精神、智力和重度残疾人的托养服务。

四、发展教育,提高残疾人整体素质

1、巩固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适龄接受普通教育(即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切实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2、针对我区目前没有特殊教育学校点的情况,在继续办好宝安区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基础上,将利用干预中心的师资力量,再设特殊教育点,接爱未能到市元平学校上学的7岁以上特殊儿童少年接受教育。

3、鼓励和支持残疾人接受高中、职业、大学教育,提高残疾人的知识水平。

五、完善残疾人保障体系,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

1、落实覆盖全社会的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抓好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深圳市特殊困难救济补助办法》、《真挚的关爱——深圳市2007-2008年扶助残疾人服务计划》等相关文件精神,根据残疾人的不同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为困难的残疾人发放补助,帮助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解决难题。同时根据我区的特点,贯彻落实好我区《关于若干扶助残疾人优惠措施的通知》,确保我区六类残疾人得到各种社会生活保障。

2、积极开展“一助一”、“众助一”和“志愿者助残”等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为残疾人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把解决低保边缘的残疾人、精神和智力残疾人、重残人、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残疾人家庭的特殊困难作为重点,加大扶助力度,提高帮扶实效。

六、着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1、围绕改革开放30周年、2008年残奥会、中国残联成立20周年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加强与宣传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将残疾人事业宣传列入年度宣传工作计划。

2、积极配合上级残联开展以“牵手残疾人,走进残奥会”为主题的第十八次全国助残日活动和“自强健身与残奥同行”活动,组织选拨残疾人参加第三届深圳市残疾人运动会;依托职康中心举办社区特奥活动,大力营造社会助残环境。

智力残疾人协会篇(7)

领证残疾人数。截止20__年10月底,全区持证残疾人为 人,其中女性为 人。

二、主要工作。

1、开展服务与培训,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促进残疾妇女就业。

我们贯彻实施市府____号令和区府__*号文件精神,开展了20__年残疾人按比例分散就业申报工作,推荐 名残疾人就业。据统计,全区就业年龄段有就业能力、就业愿望的残疾人 人,已就业的 人,未就业的 人,就业率 %,其中女性就业人数 。

依托全区各个培训机构资源,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以培训促就业,提高残疾妇女职业技能。今年先后举办了营业经理中级、种植养殖业、残疾人工作者社工培训、残疾人餐厅服务、残疾人工作者和法院法官中国手语初级培训班等各种培训班 期,培训人数 名,其中参加培训的女性人数达 %。

2、加大力度,做好农村残疾妇女扶贫工作。

继续推行各种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发挥残疾人扶贫基地的辐射带动效应,帮助扶持残疾人脱贫。目前,____个区级残疾人扶贫基地共安置残疾人 名,其中残疾妇女有 名。基地还定期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的培训,提高贫困残疾妇女的劳动技能,为贫困妇女残疾人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3、落实现行社会保障法规政策,保障残疾妇女和儿童基本生活。

至 月底,全区享受重残无业人员社会保障为____人,其中城镇____人,农村____人。符合申请的____名城镇重残人员已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障。对农村____名重残人员进行了门急诊补贴,补贴金额____万元。对____名农村患大病、重病贫困残疾人进行了医疗费补贴,补助金额近____万元。新增____名城镇重残无业人员参加养老补助,转入5名,退补5名,领取16人。为8 名城镇推保人员按月足额缴纳了社会保险。实施20__年扶残助学“春雨行动”,有 名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获得入学补贴,金额共计 万元,其中高中学生 人,大学生 人。

4、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推进残疾妇女和儿童的康复工作。

今年我们对7岁以下在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发放“阳光宝宝卡” 张,组织 批 名残疾人到市、区医院进行免费康复体检,有 名重残无业人员到寄养机构实现了寄养,有 名白内障患者享受复明手术经费补贴。为____名下肢残疾人免费发放轮椅车。筹备建立精神病人社区日间照料站,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全天候的服务管理。区残联康复科与____幼儿园共同开展“幼儿多动症康复训练方法的初步探讨”课题研究,向市残联提出立项申请,现正在调研之中。

5、智障人士“阳光之家”工作取得新成果。

全区____家“阳光之家”、____家“阳光工场”共吸纳____名智障人士学员参与简单劳动、康复训练,其中女性学员 人。对全区____家“阳光工场”分片定期举行教研活动,依托辅读学校开展教学人员跟班随教培训,探索更适宜智障人士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活动,促进阳光之家学员发展。6月组织两批智障学员参加上海市“阳光之家“训练营。参加上海市“阳光之家”智障人士文艺汇演,荣获“阳光编排奖”。开展全区“阳光之家”学员技能大比武,____名智障学员参加了烹饪、面点、剪纸、文字录入等6个项目的竞赛选拔,经过角逐选出10名优秀学员参加上海市“阳光之家”的智障学员技能比武活动,他们在比赛中赛出风格、亮出技能 ,获得个人一、二、三等奖各一名,团体三等奖的佳绩。

6、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妇女和儿童文化生活。

助残周期间举办首届残疾人____比赛,百名盲人看电影,区残疾人文艺汇演,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组织____名视力、听力、肢体等残疾运动员参加市第七届残运会。开展“庆奥运、迎残奥”系列残疾人体育系列活动,600多名残疾人运动参加了比赛。各专门协会结合残疾人特点,组织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活动。

7、积极推行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疾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便利。

智力残疾人协会篇(8)

广大残疾人生活在基层,残疾人事业在基层,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是残疾人事业的基础所在,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市残联抢抓机遇、夯实基础、全面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乡镇(街道)、村(社区)专职委员配备到位,全市共配备286名专职委员,21个社区,265个行政村残疾人专职委员全部落实。其工资待遇、误工补贴由于财政紧张未能解决

二、加强培训,提高技能,打造高素质的基层残疾人工作队伍

残疾人基层组织队伍健全了,如何发挥好这支队伍在残疾人事业中的作用,是摆在各级残联面前的重大问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是加强培训。各镇(街道)残联在完成了专职委员配备后,结合工作实际,及时的对专职委员分批、分片进行培训、轮训,使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真正认识到做好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残疾人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也让他们掌握了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在培训过程中注重结合实际,让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在干中学、学中干、边干边学,近年来我们通过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工作等,积极贯彻边干边培训的思路,使广大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加强了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从事残疾人工作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智力残疾人协会篇(9)

(一)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不断完善。

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把残疾人工作列入重要且特殊的民生工作议事日程,建立了区委领导、区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在组织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等重大工作时,做到残疾人工作与之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检查。对于涉及残疾人工作的重要事项,列入区长办公会议集体研究讨论,重大事项提交区委常委会。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残疾人工作汇报,帮助解决问题。区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全区的残疾人工作,建立了工作规则、职责分工和年度任务分解等制度,各成员单位都将残疾人工作纳入部门职责,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区政府主要任务分解也把“进一步强化、细化残疾人生存和发展权益的保障措施,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列入其中,使全区残疾人工作责任更加明确,确保了各职能部门能更好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每年全国助残日期间,区四套班子有关领导分头走访调研基层残疾人工作,参加主题庆祝活动,并已形成制度化,给残疾人工作以有力支持。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加速残疾人工作与全区经济社会的融合进程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保证。

(二)残疾人组织建设取得新进展。

残疾人工作的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区、街道残联召开了第四次代表大会,各级残疾人组织在换届中得到调整、充实和加强,“代表、服务、管理”职能不断增强。一是通过贯彻中国残联等四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区残联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二是各街道均建立了残联,由民政助理员兼任街道残联理事长,具体承担各项助残政策的落实。按照上级要求,各街道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实行半天工作制,给予一定的工作补贴。三是加快工作重心的下沉,及时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基层,开展好残疾人工作者业务培训班,切实将各项工作引向深入。引导广大残疾人和基层工作者的理念实现从“有困难,直接找残联”到“有困难,就近找社区”的转变,使社区成为直接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工作层面。四是加强残疾人专门协会规范化建设,使残疾人群体逐渐树立起大局意识、法制意识和理解意识。

(三)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

围绕残疾人群体最为关心的救助、养老、医疗等问题,年均投入资金180余万元,着力建设惠及所有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扩大生活救助覆盖面。7月起实施《残疾人分类补助实施办法》,909名残疾人享受70-200元/月不等的生活补助金,基本做到了全区未就业残疾人帮扶救助的全覆盖面。通过实施《残疾人临时救助实施办法》,解决残疾人因病、因灾等突发性特殊原因造成的暂时生活困难。二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对229名以自由职业者、失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身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残疾人给予1200元/人的补贴;对5名老年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一次性趸交给予3000元/人的补贴。三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政府买单的形式,对485名一、二级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给予全额免费。另外,对187名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三、四级残疾人,以残联补贴的形式,给予个人自理部分50%的补助。

自月起,年均投入350万元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目前,已有357名贫困重度残疾人全额享有440元/月的最低生活保障金;143名生活不能自理的一级残疾人享受2000-9600元/年的集中托养、日间照料或居家安养补助;为619名贫困残疾人提供免费康复服务或康复补助。这项政府推动的民生工程,得到了广大残疾人、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10月份,远东零点市场调研咨询有限公司开展的残疾人服务满意度调研显示,382名被访残疾人对“残疾人康复工程”的满意度为92.17分。同时,我区还积极深化残疾人帮困救助工作的配套措施改革,向管理要效率,加大政策文件清理力度,强化基层培训,优化操作流程,逐步将临时性、应急性、补缺性的助残服务转变为长效性、常态性、全面性的政策保障体系,确保了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的规范、有序。

(四)残疾人康复工作成效显著。

我区坚持改善民生、维护民利的价值导向,年均投入120余万元康复经费,使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明显提高,推动了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累计为204余名听力残疾人免费配发助听器216只,人工耳蜗4例;向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机构、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免费配发各类康复训练器具、辅助器具6200余件;为100余名截肢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和矫形器;组织3000余人次到各类康复机构训练;为370名白内障患者施行免费手术;为404名低视力患者配送助视器;大病救助125名;发放康复医疗救助卡2843只;精神病救助3700余人次。

目前我区正结合公共卫生服务属地化建设,加快建设肢体、听力语言、视力、精神、智力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依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和社区康复服务站,并配备了技术人员及协调员,有利于今后为残疾人提供便利的康复服务。

(五)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我区完善了残疾人就业登记制度,充分发挥区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的就业援助和服务转介职能,根据残疾人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进行登记,并及时联系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和各类企业,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根据2009年开展的残疾人就业联系走访服务活动调查显示,全区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共2133人,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1191人,占就业年龄段残疾人的55.8%,其中按比例就业578名;福利企业集中就业510名(其中在海曙区福利企业就业有168人,其余在其他地区的福利企业);个体就业103名。692人就业困难,250人有就业意愿和能力但未能就业。加强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缴、管理和使用,加大了审计和监管力度,5年来累计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突破1亿元,其中我区分成49%,主要用于残疾人职业培训、就业扶持和特殊困难补助,使广大残疾人受益。

(六)残疾人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

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和其他教育方式为补充的残疾人教育体系。

一是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巩固提高,残疾人学生及残疾人子女基本接受了免费教育。区教育部门出台了《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实施办法》,使残疾儿童少年能在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中愉快地接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学到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的劳动技能,增强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为他们今后能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二是特教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支持性教育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通过整合达敏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和智力残疾康复。围绕“关爱残疾孩子,发展特殊教育”的全国助残日主题,大力扶持达敏学校的智障学生特殊教育、智障康复课程推广等支持性教育资源,赞助出版了《支持性教育资助丛书》,并向全区491户智力残疾人家庭进行了书籍赠送。

三是残疾人高等教育助学力度不断加大,年均投入10余万元,累计对127名残疾人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给予了4000-5000元/年的助学金。

(七)扶残助残的社会环境更加文明

我区逐步形成了全社会扶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工作格局,关爱残疾人蔚然成风。区人大对区残联和各街道落实《残疾人保障法》进行执法调研;区政协班子领导带领政协委员对残疾人工作开展视察活动。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残疾人工作积极呼吁,献计献策,有力地提高了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关注度,部分建议提案被采纳,切实解决了基层残疾人的实际困难。81890盲人电影院、盲人图书室、盲人网吧、GPS“一找灵”等助残服务相继推出,深受盲人及智障家庭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成为我区残疾人工作的一张重要名片。残疾人书画才艺展、残疾人手工艺品网络义卖等活动,展示了残疾人的精湛才艺和良好精神面貌。鼓楼、段塘等残疾人工疗站的不断发展,连续三年政府购买残障康复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良性运作,教育部门支持性教育模式的导入,使中、轻度智力残疾人得到了良好的托养、康复服务。孝闻社区积极推广“你行我也行”特奥精神,组织社区居民经常性地与智障人士开展康复性、拓展味运动,有效地促使智障人士走出家庭、融入社会,被中国残联、中国特奥委员会授予“全国特奥示范社区”称号。(我省共有三个社区获此殊荣,其中孝闻社区是宁波市唯一的授牌单位。)面向全体低收入家庭开展的“文化助残,共享和谐”报卡、书籍赠送活动,“携手参与展示风采”残疾人趣味运动会等活动的举办,使残疾人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及相互间团结意识得到加强。区国税局、质监海曙分局、区行政服务中心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方便残疾人办理业务。团区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和社会企业长期开展的针对残疾人结对助学服务,使全区关注、关心、关爱、帮扶残疾人群体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八)残疾人素质逐步提高

智力残疾人协会篇(10)

王新宪:抓住“十二五”促进康复“两个体系”建设

康复是广大残疾人有别于其他弱势群体的最特殊、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没有康复作为前提,残疾人的教育、就业、脱贫及回归社会生活主流就缺乏起码的条件。因此,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是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基础,是实现残疾人生活总体达到小康首先要做好的工作。残疾人康复保障体系和康复服务体系的建设,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重大举措,没有康复的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我们的“两个体系”建设不仅不完整,而且缺乏起码的基础,残疾人的自身发展就缺乏基本的条件。

2010年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显示:2010年度与上年度相比,各类残疾人在一年内接受过康复服务的比例均有大幅度的增加,其中精神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的比例增幅最快,比上年度增长了14.4%,其他类别的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的比例均有10%左右的增长幅度。这表明政府与社会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在2009年的基础上有较大提高,残疾人受益面迅速扩大,残疾人康复工作成效显著。

康复协会在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历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康复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同志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围绕康复事业发展大局,积极发挥广大专家学者的聪明才智,为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参与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的制定起草;修订了我国六类残疾标准,为残疾人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了依据;积极参与康复人才培养和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以及各项残疾人康复工作,促进了康复政策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同时,在自身建设方面,协会也进行了大胆尝试和创新,健全了组织,完善了功能,加强了管理,指导地方普遍建立省级康复协会,康复协会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攻坚时期,《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即将出台。制定和落实好地方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意义十分重大。希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制定本地区“十二五”发展纲要的过程中,充分重视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基础地位,加大支持力度,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将残疾人需要的基本康复服务作为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部分,逐步将残疾人急需的各种康复项目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或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帮助残疾人康复;继续做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不断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有条件的地方要对重度残疾人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残疾人家居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日间照料、护理和居家服务实行政府补贴。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进一步做好康复人才培养工作,努力营造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加强康复机构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在标准化、规范化上下工夫。加强区域性康复中心建设,打造一批康复技术过硬的、禁得起考验的康复机构;形成完整的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帮助残疾人改善功能、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使残疾人同全国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康复协会及各专业委员会、省级康复协会要从康复事业发展大局出发,协调配合残联工作,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残疾人康复协会工作要与国家发展、残疾人事业发展相结合,要与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相结合。不断增强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意识,秉承全面康复的理念,强化帮助各类残疾人康复的责任感,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急残疾人之所急,想残疾人之所想,着重解决基层残疾人最急需、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康复问题。要真正做到与残疾人康复工作紧密结合,促进康复工作加快发展。

中国残联将进一步加强对康复协会的领导,给予协会工作更有力的支持,赋予协会更多的任务,充分发挥协会及各位专家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省残联也要积极做好省级康复协会工作,让他们成为康复事业不可或缺的方面军。

我们一定要按照朴方主席在贺词中提出的“协会要有更新的面貌,康复工作要有更加活跃的局面”的要求,倍加珍惜当前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好环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为残疾人康复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卢世璧:回顾往昔成绩卓著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团结广大康复工作者,积极拓展业务领域,热忱服务残疾人,不断增强自身活力,取得了卓越成绩。

康复协会在康复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积极参与,摸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人才培养之路,全面推行残联系统康复人员培训学时学分管理制度。并自2008年起正式成为“全国继续医学教育行政管理用户”单位,负责组织全国残联系统和各专业委员会“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统一申报和管理工作。各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举办了各类培训班,极大地普及了康复知识,丰富了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储备,提高了他们更好地为残疾人开展康复服务的技能和信心。

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协会许多专家成为抽样调查专家委员会成员,协助制定残疾标准,确定调查方法、工具,培训调查人员,提供决策建议和技术咨询,确保了调查工作顺利开展。

在中国残联统一部署下,协会许

多专家成为《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制定专家组成员,承担了大量工作,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康复工作的规范化、康复服务的专业化、康复结果的有效化。

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特大地震后,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及各专业委员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和全国人民一道投入抗震救灾之中。很多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抗震救灾做出了巨大贡献。各省残疾人康复协会也积极行动,投身于灾区康复服务工作。

几年来,协会举办了各类专业论坛,扩大了康复协会在国内的影响力,提高了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程度,为今后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拓宽了道路。各专业委员会广泛开展学术活动,进一步确立了在各自领域中的学术地位。

本届理事会将加强省级残疾人康复协会建设作为重要工作之一,全国已有基本形成了工作网络和业务格局,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及其专业委员会涵盖了各类残疾康复及主要康复技术领域。

孙先德:完善自身发挥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康复协会要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强化协会职能,要顺应三个方面的需要。顺应国家保障民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要;顺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顺应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需要。希望新一届理事会发扬团结进取、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为残疾人服务。强化协会职能,发挥好残联的智囊团作用。协会是沟通残联和专家的桥梁与纽带,应强化服务功能,要积极参与到残疾人康复工作中去,特别是康复工作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和难题,需要协会及各位专家出谋划策,为各级政府、各级残联决策当好参谋。从康复领域的整体出发,集百家之言、献千家之策,推动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规范、有序、高效发展。

在自身建设方面,康复协会和各专业委员会要借助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开拓协会工作新领域,新内容,不断提高学术水平。要始终站在残疾人康复领域的前沿,只有这样,康复协会才会充满活力、充满生机。要注重引进各类创新型、知识型的人才,凝聚各方专家的集体智慧,为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积蓄雄厚力量,牢固奠定协会工作基础。要进一步强化协会和各专业委员会的职能,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和各位专家的聪明才智,推动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在残疾人康复中的应用,让更多的残疾人享受到便捷、经济、质优、高效的康复训练与服务。

智力残疾人协会篇(11)

王新宪(以下简称王):专门协会在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史上承担着代表本类残疾人、维护残疾人权益、服务残疾人的历史使命。20多年来,中国残疾人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残联组织架构的合理、科学和有效,符合中国国情。但是任何事业和工作要取得更大的发展,都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朴方同志在给中国聋协、中国肢协、中国智协、中国精协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中,分析了专门协会社团登记工作的深刻内涵,辩证地阐述了残联和专门协会的关系,特别强调全体残疾人“共性”的愿望、需求存在于各类残疾人“个性”的愿望、需求之中。个体主动了、活跃了,整体才有生机。充分认识并发挥好专门协会的作用,是一个了解、认知“个性”和“共性”的过程。这个过程要经过反复、比较和实践、认识、再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摸准残疾人的脉搏,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更加贴近残疾人群众,更加富有成效。

实践证明,专门协会社团登记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民主和增强代表职能,更充分地代表并维护残疾人利益;有利于进一步体现协会主体地位和残疾人“主人翁”地位,让专门协会发挥更大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协会优势和增强协会活力;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门协会是各类别残疾人的代表组织,在联系残疾人社会组织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更广泛地与残疾人社会组织进行合作,既加强专门协会的代表性、自主性、灵活性,又调动了残疾人及亲友的积极性。依法遵章开展工作,进一步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增强中国残疾人事业国际影响力。

记:请您介绍一下中国残联各专门协会的发展状况

王:1988年中国残联成立后,根据《章程》规定先后设立中国盲人协会、中国聋人协会、中国肢残人协会、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2006年,为探索新形势下活跃专门协会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中国残联启动专门协会社团登记试点工作,中国盲协率先注册成为社会团体。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四个专门协会进行社团登记将推动专门协会工作进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时期。

各地专门协会组织建设逐步健全完善。全国省级以下共建立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15500个,全国大部分省级残联和部分市级残联都成立了专门协会工作办公室,提供一定工作经费,有专(兼)职工作人员从事协会工作。各地专门协会工作各具特色。各地残联进一步加大了对专门协会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地方专门协会工作的进一步活跃给残疾人事业带来了新的动力、新的工作方式,提高了残联组织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各级专门协会成为本类别残疾人的利益代言人、服务组织者和权益维护者。各级专门协会捍卫残疾人权益,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反映诉求、表达愿望、呼吁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各级专门协会发挥天然优势,代表残疾人利益,积极反映残疾人需求与愿望。配合残联中心任务,参与残联各项业务工作。

记:请您谈一谈中国残联各专门协会与残联的关系

王:2001年,朴方同志明确指出:五类专门协会是残疾人联合会的主体协会,发挥好专门协会的作用可以充分体现残联的代表职能,更加密切联系残疾人,更加紧密地把残疾人团结在一起。

多年来,各级专门协会工作进一步活跃,呈现出立足本职、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工作特点,起到了配合业务、开拓业务、推动业务的积极作用,在增强残联组织代表性、加强与基层残疾人血肉联系、促进业务工作进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今后仍要坚持并完善“残联领导、部门协同、协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专门协会与残联各部门分工合作,有机配合,形成共同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合力。

记:最后请您谈一谈专门协会注册之后对残联组织和专门协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王:一是专门协会要勇于承担历史使命,为残疾人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进一步加强完善工作机制。坚持中国残联领导,围绕残联中心工作,纳入大局、服务大局、协助理事会、配合业务部门,积极参与“两个体系”建设等中心工作。遵守《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章程》要求依法开展工作。充分运用社会化工作方式开展活动,项目和经费都要做到公开、透明、公正、廉洁,对事业负责、对残疾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树立社会公益事业榜样。

进一步加强专门协会自身建设。海迪同志一直强调这个问题。要加大协会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协会负责人的领导能力、协调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服务能力。积极发现、培养、推荐优秀残疾人骨干,保持生机与活力。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素质教育活动,提高残疾人社会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

进一步加强专门协会文化建设。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既要分享公共文化服务成果又要积极推动参与,以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在残疾人事业文化繁荣发展中发挥特殊作用。各级协会要创建成为学习型、文化型、服务能力型、创新活力型协会,结合本类别残疾人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基层残疾人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构建文化精神家园。

进一步加强探索创新。充分发挥社团工作优势,加强制度创新,增强协会活力,始终把广大残疾人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脚点,探索社团法人模式下活跃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积极反映基层残疾人的迫切需求与愿望,在更大程度上团结本类残疾人,增强残联组织的代表性、亲和力和凝聚力。

进一步加强专门协会的基层工作。完善基层协会规范化建设,县级以上专门协会组建率在“十二五”末达到100%。延伸工作触角,影响、带动基层专门协会发挥作用。

进一步加强同残疾人社会组织的联系。我多次讲到,残疾人社会组织是我们同根生的手足、了解诉求的触角、服务体系的延伸,是残联履行职能的重要抓手和提升服务水平的得力助手。专门协会要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与服务,团结、引导残疾人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残疾人事业,为残疾人提供更多更直接服务。

总之,社团登记后的协会要在“五个增强”上下工夫,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组织的活力和发展动力,增强亲和力和感召力,增强国际合作交流的影响力,增强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

二是各级残联要加强对专门协会工作的领导,对专门协会工作发展给予充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