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智力游戏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2-09-09 07:37:25

智力游戏教案

智力游戏教案篇(1)

现代生理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脑细胞的发展在3岁时已形成70%~80%,人的智力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就是学前期。学前儿童的智力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发展的可能性往往超乎我们的预想。智力教育因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生动有趣的智力游戏形式则是学前智力教育中采用最多最有益的一种方式。

一、智力游戏的特点和指导

不同年龄班幼儿的智力游戏有着不同的特点。小班幼儿的智力游戏比较简单,游戏任务容易理解、容易完成,游戏方法明易具体,游戏规则一般不复杂。中班幼儿的游戏任务比小班要求高一些,游戏的动作逐渐多样化,游戏规则更多带有控制性,游戏中运用具体实物和教具并增加了一些语言的智力游戏和竞赛的因素。大班幼儿智力游戏的任务和内容都较为复杂,要求幼儿在智力游戏中完成较多的活动,游戏动作难度较高,多为一些有相互联系的、迅速而连贯的动作,游戏规则的严格程度也提高了,幼儿不仅要学会控制自己遵守游戏规则,而且要迅速、准确地执行游戏指令。

幼儿智力游戏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并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老师对幼儿智力游戏的指导主要有:

1、编选和设计合适的智力游戏

2、教会幼儿正确地游戏

3、使每个幼儿在参与游戏中得到充分发展

指导案例:七巧板

我们大班的《我的数学》里有七巧板的游戏。最初孩子们游戏的积极性很高,都能用七巧板拼成一幅图形。但是一旦他们完成了拼图,继续游戏的兴趣也就随之减少了。能力较差的幼儿缺乏坚持性,总也拼不好,而失去了信心。前一阶段孩子们学习了认识钟表,我就建议能力较强的孩子进行七巧板拼图计时比赛,孩子们的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了。吴刚第一个拼完,用时5分钟,没拼完的幼儿都加快了速度。能力差的幼儿我采取和他们一块拼的方法,建立信心。再请能力强的两个幼儿带两个能力较差的幼儿进行双人拼图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发展观察力的智力游戏和观察力游戏的指导

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自发感知,是人们主动运用人体感觉器官来感知客观事物,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心理过程。

幼儿观察力的发展,对其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智力及良好的心理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对感官教育极为重视,她认为:“感官的参与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精确化,有利于发展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

观察游戏一般以“寻找”、“发现”、“比较”等为主要玩法,通过听听、看看、摸摸、尝尝等外感受器的反复活动,对事物典型的细微的特征进行观察,发展观察力的智力游戏包括听觉游戏、视觉游戏、触觉游戏、嗅味觉游戏。

指导观察力游戏:首先,要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其次,要引导幼儿掌握观察的方法。最后,老师还应通过游戏后的再启发,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听觉游戏案例:铃儿响叮当

蒙上幼儿的眼睛,将他们排成一路纵队,老师手持一只小玲,在幼儿的前、后、左、右各方向摇动,让幼儿根据铃声的方向改变行走的方向,或者跟着铃声走。

三、发展注意力和记忆力的智力游戏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开端,也是各种心理活动共有的一种心理现象。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学习的门户。”如果不打开这扇大门,人们就无法学习,也无法获得知识和技能。因此,幼儿注意力的发展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注意品质是发展幼儿智力的必要条件。

注意力游戏的任务主要是通过游戏训练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扩大其注意的范围,发展有意注意,提高注意的分配和转移的能力。注意力游戏设计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感觉渠道入手,以看、听、想作为游戏活动的方式。

注意力游戏的指导:1培养幼儿的兴趣。2引导幼儿明确活动目的,发展有意注意力。3发展注意力的游戏应在幼儿平静的情况下进行,过度的兴奋和烦躁都不利于集中注意力,而使游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设计思路:“听”。把收录机的音量调得很低,播放一段故事,要求幼儿能从微弱的声音中听出故事的意思,这种游戏能高度集中幼儿的听觉注意力,不过游戏时间不要过长。

记忆是人对过去感知的事物和语言的再认和再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记忆力和智力的关系也不一样。幼儿期记忆能力占了人的智力的主要部分。研究表明,在3~6岁阶段,幼儿的记忆能力与智力的相关为6~6.5左右,表现出较高的正相关;到了青少年及成年阶段,人的智力结构发生了变化,记忆力能发挥作用的比重开始下降。

记忆力游戏的指导:老师首先要使幼儿明确记忆的任务,讲明哪些东西需要记,哪些不必要记,从而使幼儿明确记忆的目的性。其次,引导幼儿学会正确记忆。

案例:什么东西不见了

在一张桌子上摆放一些实物让幼儿记住,等幼儿记完老师拿掉一个实物,请幼儿发现缺少了什么?或将实物的位置发生变化,要求幼儿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

智力游戏教案篇(2)

网络时代的今天,如同木木这样的学生太多了。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然而在“不输在教育起跑线上”的理念下,孩童的游戏时间严重缩水。受到压抑的孩童,轻者叛逆,无法无天;重者寡欢,抑郁自杀。木木是前者,因为他以明显的冲突表达出了自己的需求。就案例中的木木,我们怎样开出一张教育良方呢?

大多数父母是很难自己开出教育良方的,哪怕他们听了多少教育讲座,了解了多少教育技巧。木木的母亲亦是如此,不过,木木的母亲聪明,也算前卫,于是去咨询了心理医生。那么心理医生开具了怎样的教育药方呢?你敢照方施教吗?会有效果吗?

心理医生的药方是:妈妈与木木一起玩游戏,并且在玩的过程中引导木木和高手比赛。当木木有不懂的知识时,妈妈就给他买电脑书籍。

看到这样一个方子,你是否目瞪口呆。经验表明,如果是木木的老师开出,那么家长准要怀疑老师的师德品格。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而且“游戏越玩越上瘾”,这不就害了孩子吗?作为教师,为了避免闲话,开出的药方几乎是正方:例如带孩子外出旅游,一方面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增长孩子的见识。看上去,这是一剂良方,没有副作用,但实践表明,这一良方治标不治本。而心理医生开出的方子却是偏方,偏方往往又能发挥奇效。可这样会有效果吗?

久而久之,木木改变了兴趣,游戏已经不是他的最爱,设计游戏程序渐渐成了他的爱好。不仅如此,木木还慢慢成为一个电脑软件高手。这是什么奇效?木木不玩游戏了,却爱上了设计游戏,这不更害人吗?是的,这不仅害己,而且害人。如果我是法官,那我就非得把心理医生判监入狱不可。

据了解,游戏设计师的年薪很高,有的甚至过亿。软件设计是一项极高的智力活动,能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可以算是一等的人才。因此,真正有智慧的人,必定与时俱进,更新观念,顺应时代潮流。从这个意义上说,木木成为了新时代的骄子。

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大家都了解不少教育的技巧,但是我们把眼光都限定在“在校学习成绩”上,限定在“文凭”上,限定在“编制”上,因此也就限制了我们的教育智慧。在缺乏教育智慧的环境下,学校成为了最没有智慧的地方。不是吗?应试教育不正是缺乏教育智慧所催生的恶果吗?

再回到上面案例,木木自己虽不再沉迷于游戏,那么他设计的游戏会坑害其他孩子吗?实际上这是一个伪问题,木木其人就说明:不仅木木设计的游戏,而且所有游戏都不会坑害人。坑害孩子的不是游戏,而是压制孩子游戏的做法。

智力游戏教案篇(3)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9―0125―01

智障儿童的思维直观具体,概括水平低,兴趣持续时间短,信息储存差。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扑克牌的特殊性,⑵丝擞蜗纷魑智障儿童的艺术休闲课程内容加以开发、设计,选择适合他们玩乐的扑克游戏,丰富他们的休闲生活,可为培智学科教学助一臂之力。

一、让智障儿童在观察迁移中认记牌面

扑克游戏直观鲜明、丰富多变,能吸引智障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多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我用扑克游戏引导智障学生观察牌面,寻找规律来记住数字。如:让学生找出数字“2”的四张牌,数一数“2”的牌面上各有几个图案;再找出数字“3” 的四张牌……依次这样找,A类学生发现:数字是几就有几个图案。这时继续引导B类学生再数一数……再利用课上课下时间指导C类学生也数一数。学生在找、数、看的玩乐中,学会了数数,发现了规律――牌面数字和图案个数是相同的。数字牌识记了,但在认记图案复杂、字母抽象的“J、Q、K”时,却有了难度。为此,在教学中采用知识的迁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利用多媒体将“丁”演变为“J”,识记名称了;然后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拐杖和网上搜索的形似“J”的拐杖帮助识记J。学习“Q”时利用直观形象的图形“0”再长个尾巴转化记住名称圈。学习“K”时,出示汉语拼音字母“k”做比较。之后又将“J、Q、K”放在一起比较辨认;还将“J、Q、K”和大小王一起放在“找朋友”游戏中进行识记。有趣的迁移,开发了思维,训练了记忆。

二、让智障儿童在游戏玩乐中认准花色

扑克游戏玩起来千变万化,趣味无穷,可使智障学生自觉投入其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但因智障学生的心智特点,游戏设计要常变花样。如:每节课开始,我都要设计一环节――认牌,为了避免学生的兴趣在“认牌”时消失,我将“认牌”放在游戏“分一分”中完成,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具体方法是学生平均揭牌,然后将牌横向分类:我叫红桃A,学生从手里的众多牌里面找红桃A,叫黑桃A,找黑桃A……依次叫到10,学生依次找到10,这样把牌分成10列;或者纵向分类:按同一花色叫牌:红桃A,红桃2,红桃3……依次叫到10,学生依次找到所叫的牌,这样把牌分成了4列。玩久了,学生发现了牌的规律,便很合拍地跟我一起叫牌。这时,我放手让他们自己叫牌:先由A类学生叫牌,其他学生出牌;再后来让B类学生也尝试叫牌,虽然他们每叫一张牌都要思索一阵,但在叫牌的过程中,他们找到了扑克牌的规律,同时也找回了自信。这个在大人眼里称不上游戏的游戏却让智障学生那么喜欢,他们享受着每一次叫牌的快乐。每次游戏结束,我都引导学生依据“分法”算一算“一副扑克牌有多少张”。在游戏中,叫牌即数数,找牌即认牌,“算一算”旨在发现牌的规律,按序揭牌、出牌,培养了智障学生的秩序感。

三、让智障儿童在合作互动中玩会数序

智力游戏教案篇(4)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48-01

一、教学案例

案例1:边跑边读真好玩

这节课教学生认读生字“跑”,我问他们:“你们会跑步吗?”学生都说:“会。”我说:“那现在就排队,在教室里跑一跑。好不好?”学生听了,有点不信,其中一个说:“教室里能跑步吗?”我说:“当然能跑步,来,孩子们,排到我后面吧!我们一起来跑步。”在我的鼓励下,学生站起来排到我后面,跟着我一起跑步,他们一边跑一边说“我们在跑步。”“我会跑步。”在教室里跑了三圈之后,我让他们停在原地,此时我出示字卡“跑”,让他们一起读“pǎo”,反复了几次,学生特别兴奋。当我要求大家坐下来休息时,竟然有四位学生跟我说:“我们还要跑。”我当然同意,不过在他们跑之前,我出示生字“跑”,跟他们说:“你们能不能把这个字读一遍给我听听?要是能的话,我就同意你们跑。”大家很爽快地答应了,大声地读了生字,然后就像快乐的小鸟一样飞了出去,他们飞得是那样地轻快。

学生学习“跑”的那个高兴劲,让我也觉得兴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教学中如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通过多种渠道,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以积极的情绪,带动正确的行为。

案例2:齐心协力来写“众”

这节课是教写生字“众”,为了让学生能快速地记住字形,我用两只手的食指搭成“人”,他们看了后觉得特别神奇,有一名学生笑着说:“老师,真好玩,手指头还能搭出字来。”另一学生开始模仿。看他们那么感兴趣,我就教他们用食指搭“人”字,并让他们相互看看对方的手势,读读字音“人”。接着再告诉他们,人一多就成了“众”。我邀请班上另外两位学生,和我一起共同合作搭“众”字。我搭出的“人”在最上面,两位学生搭出的“人”都摆在我搭的“人”字下面。我跟学生说:“老师是大人,有责任好好保护你们两个小小人。所以你们一定要躲在翅膀下面,千万不能乱跑哦!”学生听了不停地点头。这样说的目的是让学生记住“众”的字形,写字时能把上面的“人”写得大一些、宽一些。六只手指搭出了一个形象的汉字,学生很开心,积极的学习情绪油然而生。手指达成的“众”鲜活地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他们大声地读着、看着,让他们到黑板上写“众”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出错,完全正确。

我还把全班分成三个小组,每组三人,让他们合作书写“众”,一个孩子先写出“人”,我在一旁指导他写得大而宽、请另外两名写出下面的两个“人”,并写得小一些,一定要躲在大“人”的下面。

这样的游戏教学使孩子的学习变得很快乐,边玩边学,不知不觉地孩子们就学会了书写生字。

案例3:小纸条上的“秘密”

教生字“吹”时,我先和学生一起分析字形结构,然后将课前准备好写有“吹”字的长纸条发给每位学生,鼓励他们用小嘴去吹手上的纸条,要求他们一定将纸条吹得飘起来。学生可开心了,一个个努力地吹,当看到小纸条飘动时,他们特别兴奋,一个个地喊:“我的纸条飞起来了,飞起来了!”这时我再提醒学生,激励他们去观察“吹”。我是这样说的:“你们真厉害,小纸条都飞起来啦。那你们再看看,小纸条上有没有秘密?”很快就有学生发现纸条上的“吹”字。此时我再出示大的生字卡片,带着所有学生再次观察字形,并集体读生字“吹”,读过之后,笔者又安排时间让学生吹纸条,学生学得都很有兴致。

新课后的反馈证实学生学习的效果很不错,他们都能认读生字,并正确书写“吹”。飘动的纸条带给学生不同的力量,促使他们努力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分享交流

1.游戏能焕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目标达成

教育家卡罗林说: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各种学生们喜欢的游戏,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维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

智障学生的思维往往离不开具体形象,形象思维占优势,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绪状态,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尽可能采用生动形象的方法,使教学具体化。为了让学生能认识“跑”、能够正确书写“众”、“吹”,教师将游戏串联进去教学,智障学生都非常喜欢,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有着浓厚的兴趣,跃跃欲试,正确有效地完成了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教师也达成了教学目标。

2.游戏是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捷径,便于重难点突破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时,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都会提高,这样容易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智障学生更乐于选择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学习。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特点及发展需要、选择恰当的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识字情境,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样的教学符合智障学生的心理、年龄,而且动静结合,学生都非常喜欢,真正实现对孩子多角度的智力开发,有效地促进智障学生的发展。

三、我的思考

“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勤而功半。”在培智学校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只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才能使智障学生的学习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只有采用切合实际的教法,才能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游戏仿佛是舞动的精灵,它将智障学生们带入有情有趣的语文学习中,将课堂也装扮得色彩纷呈。让游戏在课堂上时常穿行,回应它的将是智障学生那澎湃的学习热情,串联神奇的游戏,定能营造出快乐的培智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智力游戏教案篇(5)

[DOI]10.13939/ki.zgsc.2015.40.182

国务院总理2015年2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提出要创新职业教育模式。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改善学生学习效果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但效果并不显著,学生依旧热衷玩乐,对会计的学习缺乏兴趣。

教育游戏是教育信息化时代出现的一种寓教于乐的新型教学手段。Chile&Rosas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将教育游戏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效果。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有利的学习工具,可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玩中学”。经查证,教育游戏的开发和应用面向中小学生多,面向高职教育,特别是高职会计教育很少。笔者认为应根据高职会计课程的特点积极开发会计教育游戏并嵌入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1 高职会计课程教学及教育游戏开发的现状

1.1 高职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会计环境与会计教育环境呈动态发展,会计理论与实践与时俱进。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具有严肃和严谨的特点,阻碍了会计教学趣味性的提高。全国1200多所高职院校,开设会计相关专业的高达1000多所,学生数量高居前列。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而会计课程教学又多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机械式学习,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近年来,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模拟实训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行动视角下的实践教学、模仿秀和角色体验等教学方法,对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起到了很大的提升作用,但学生的学习兴趣仍未得到明显提高。

1.2 会计从业者对趣味教学需求强烈

著名自媒体“马靖昊说会计”的微信与微博受会计从业人员热捧,马靖昊《玩的就是会计》系列会计读物热销,中华会计网校高志谦老师幽默诙谐的培训课程火爆,可见会计从业人员及会计学生渴望互动新颖、轻松活泼的课堂形式,趣味化的教学手段,生活化、形式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1.3 现有会计课程游戏开发的现状

教育游戏开发研究和专业的教育游戏开发公司日益增多,但主要面向儿童和青少年。教育游戏与会计职业教育结合的产品少。厦门网中网公司开发的“虚拟商圈”和用友新道开发的“VBSE”,都只是将会计实践绑到网络或软件上,缺乏趣味性。朱迪斯・奥尔洛夫的著作《会计游戏》通过一个孩子的柠檬汽水摊来讲授会计方面的基础知识,对会计课程教学的帮助有限。

2 高职会计课程教学与教育游戏开发结合的理论基础

2.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强调学习必须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开,最好是一项真实的任务,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性,强调非量化的整体评价,强调学习任务的复杂性,而不是简单的“对”或“错”,它要求设计能够保证学习任务展开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帮助。

建构主义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根据以上建构主义环境下学习特点的分析,教育游戏可以为学习提供以下支持:教育游戏有利于创造虚拟的情景;教育游戏中学习者更容易学会合作;教育游戏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教育游戏的趣味性有利于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2.2 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

2.2.1 游戏化学习理论

“游戏化学习”是桑新民教授大力倡导的新一代学习方法,是指在学习游戏化观念的指导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就培养目标与发展、评价手段方面,就学习者年龄心理特征与教学策略等方面,借鉴游戏,设计、选择适当的发展工具、评价方法、教学策略。游戏化学习理论主要包括:游戏情景、任务促进探究性学习,游戏的趣味和竞争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

2.2.2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有如下7种: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这七种基本智能,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就形成学生个体之间的智能差异,也造就了每个学生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发展。因而,课程内容应呈现多元表征形式,即语义表征、情节表征、动作表征、音乐表征、影像表征等形式,以最大限度挖掘学习者的智力潜能。多元智能理论倡导能促进学生语言智力、逻辑智力、交际智力及自知智力发展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通过自我探索,通过与别人的沟通、交流、合作来实现自我建构、自我创造。

2.2.3 沉浸理论

沉浸理论认为当人们在进行活动时如果完全地投入情境当中集中注意力,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知觉,即进入一种沉浸之状态。沉浸是一种暂时性的,技巧和挑战是沉浸理论的两个重要因素,两者必须互相平衡,并驱使自我朝向更高更复杂的层次。由沉浸产生的是一种自我的和谐,在活动中享受着。在游戏中,因玩家全心投入,能完成平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玩家完全没有意识到活动带来的挑战早已超过以往所能处理的程度,这种感受会让玩家更加肯定自我,并促使个人更加努力学习新的技巧。而随着自我评价不断提高,则可能衍生出所谓的经验。当沉浸于学习时,学习者可以最大化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深度。

3 高职会计课程游戏开发模式

3.1 会计课程类型和特点

以泉州轻工职业学院为例,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两部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理论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企业准则实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法、经济法和审计等。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模拟实验、会计综合模拟实验、企业真账、出纳实务、商业会计实务、纳税实务、初级会计电算化和电算化会计等。

理论课程主要以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任务驱动和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实践课程主要以讲授训练、分岗实训和角色模拟等方式进行。虽然教学方法比较丰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缺少学习的乐趣。

3.2 教育游戏类型和特点

目前市面上与教学相结合的游戏有以下三种类型:大型电脑网络游戏、手机游戏、课堂游戏。与财会相关的大型电脑网络游戏有大富翁、钢铁大亨、金融帝国等,主要以游戏角色创业经营为主,部分内容直接涉及会计。手机游戏与会计相关的,只停留在各种考试的做题软件的层面上,真正具有趣味的游戏几乎没有。课堂游戏主要出现在培训课堂,日常教学课堂中出现较少。

3.3 会计教育游戏开发的建议

笔者将会计的课程特点、教育理论、教育游戏理论和游戏的特点综合研究,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提出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游戏开发的建议。

3.3.1 重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应站在经济社会对会计的需求、地方产业需求、企业需求、第三方机构的需求和学生个人职业发展需求的角度,进行大量的实证研究,形成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培养目标细分,提取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对形成这些能力的课程和知识模块进行重新整合和精练,并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会计专业课程游戏开发的基础。例如“基础会计+基础会计模拟实验+初级会计电算化”、“中级财务会计+企业准则实务+会计综合模拟实验+企业真账+会计电算化”和“财经法规+经济法+税法+纳税实务”等。

3.3.2 建立综合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库

在重构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综合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库,形成新的课程标准、情景剧本、课程游戏库等。对课程标准的知识点进行横向匹配,形成会计专业课程游戏开发的丰富素材。

3.3.3 形成单项模块和综合模块的课程游戏

以综合课程为单元,在培养学生单项能力阶段开发相匹配的单项模块课程游戏。在模块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探索闯关式的游戏模式,编制游戏剧情,设置关卡提供线索,引导学生在游戏角色扮演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例如真人剧情表演方式对纳税申报过程进行教学;可以采用互动合作竞争式的游戏模式,例如采用你说我猜、一站到底的游戏模式进行会计科目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阶段,开发相匹配的综合模块课程游戏。可以采用虚拟式游戏模式进行教学,例如借助“虚拟商圈”和“VBSE”大型实践教学软件资源,加入提问付分等具有趣味性的条件和环节,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训练。在游戏的开发过程中,现场版和软件版的游戏,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相结合。

3.3.4 会计教育游戏表达方式

在对每个知识模块进行游戏开发时,形成固定的游戏文案表达方式。

游戏编号:在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预先设置好知识模块的编号,游戏编号与之匹配。

游戏名称: 名称要有识别度及趣味性。例如将竞赛游戏命名为“武林大会”。

游戏类型: 根据预先设置好的游戏类型进行分类。

材料准备: 说明游戏需要哪些材料辅助,务必详细,如果材料准备的不对或不充分,很可能会影响游戏的正常进行。

游戏时间:说明进行游戏所需要的时间。

参加人数:说明游戏所需人数,是全体学员一起,还是分小组或个人单独做。

场地要求:说明适合游戏进行的地点,教室、户外或是网络。

活动目的:说明游戏的主要目的、应达到的目标,即最终的归纳方向。

操作程序:说明游戏的具体流程,详细说明游戏进行的先后步骤、教师要做什么、学生要做什么、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需特别注意的要点。

相关讨论:说明游戏结束后应如何进行讨论。从活动目的出发,设计一系列问题,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关注所应掌握的要点。

游戏总结:说明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正确答案、引导方向以及教师对每个问题的总结方向等。

编者提示:编者带领学员做游戏时曾遇到的其他问题、要点及心得体会,以供其他老师参考。

3.3.5 会计课程游戏的开发原则

(1)教育游戏引入课程要恰当。教学内容有些可以游戏化,有些则不能。游戏开发时应立足学生和教学实际,找到合适的位置,不夸大或缩小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确保教育游戏内容的正确性。游戏无法像教科书般十分精确地反映事实,难免存在偏差。所以教师必须提前了解游戏及偏差,适时告知学生,并随时关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保持教育游戏的严肃性。从某种意义上看,教育游戏是严肃的,但游戏的趣味性往往使学生陷入其中而忘记学习任务。教师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合理安排游戏进程,积极监督,根据课程需要停止或启动游戏或转入其他学习形式,不能让游戏的娱乐性掩盖游戏课程的严肃性。

(4)体现游戏的基本特征。游戏教学从本质上讲,是学习者依游戏的基本规则,自主、自觉、创造性地玩游戏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师使用教育游戏时,除了必要的引导外,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5)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游戏并不是放任学生没有限制的探索,而是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具有更宽的知识面,帮助引导学生。

(6)教育游戏可以模仿现实中存在的情境,也可以模拟现实中不存在的情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有一定的优势。但游戏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并且应提醒学生将游戏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

4 结 论

笔者通过对会计、教育和游戏三个领域的交叉研究,通过分析高职会计课程教学及教育游戏开发的现状,结合高职会计课程教学及教育游戏开发结合的相关理论,提出高职会计课程游戏开发模式。但是,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游戏开发具体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动态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晓宏,李鸿科.对我国教育游戏研究现状的思考――基于“娱教”理念的信息化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0):16-20.

智力游戏教案篇(6)

一、教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1、智能游戏与体能游戏相结合,促进幼儿智力和体质的开发

想要在幼儿教育中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就需要设计和使用一些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的智能游戏和体能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成长和锻炼。在幼儿教育阶段,比较侧重幼儿的认知教育,使其认识和了解周围的事物,为后期教育打下基础。如在玩“猜水果”游戏中,先让老师描述,小朋友们猜,“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多,个个黑脸膛”,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小朋友很容易猜到是“西瓜”。然后让小朋友来出谜语,对一个水果进行描述,其他小朋友来猜。在这个小游戏中不仅使幼儿对不同的水果有了认知,而且锻炼了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其智力得到开发。

在智能游戏进行的同时,可以辅以一定的体能游戏。如孩子们都很喜欢的“掷沙包”和“跳格子”等,这些体能游戏能够使幼儿的臂力、应变能力、弹跳能力等得到增强,还培养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巧性,加强幼儿呼吸、循环等系统的活动,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2、引入传统民间游戏,扩大幼儿知识面

在传统的民间游戏中通常配有朗朗上口的童谣和优美动听的儿歌,如绕口令“小老鼠”:“小老鼠,偷酒喝;喝了酒,开汽车;东扭西歪满街跑,见了警察叫大哥”。这些韵味极强的童谣和儿歌不仅能够训练幼儿的语言辨识能力和记忆能力,还可以帮助幼儿正确发音,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在进行传统民间游戏时,可以灌输给孩子们一些知识和教育,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如“抬花轿”游戏,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们思考:“花轿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要抬花轿?”等等,在孩子们的好奇心下,教师就可以将民俗、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知识贯穿其中,使孩子们在玩乐的同时学到东西。

3、注重动手实践游戏,增强幼儿的操作能力

在进行游戏设计时,要注重动手实践游戏的创新。在进行“搭积木”、“拼火柴”等动手能力比较强的游戏时,老师可以先简单讲解示范,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充分发动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们就会根据自己的想象拼凑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由简单图形到复杂图形,由汽车房子到轮船动物等,使幼儿的想象力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有些手工游戏只需要简单的道具就可以实现,如“线翻花”游戏,只需要一根毛线就可以实现,而在游戏过程中需要孩子们通过手指灵活地支、撑、勾、挑、翻、收、放等动作,翻出各种生动有趣的造型图案。不仅要求幼儿做到眼尖、脑灵、手准,而且要求幼儿手脑一致、手眼协调。于是幼儿的视觉、触觉、运动觉、知觉得到了有机的训练。

4、开展角色游戏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幼儿好胜心强,而一般游戏都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所以在教育游戏中要注重对孩子们面对成功与失败时正确的心理引导,使他们能够享受成功喜悦自信的同时不被困难挫败所打倒,调整方法策略后继续进行挑战,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和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品质。同时加强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使他们在游戏中学会协作互助,谦让团结等优良品德,引导培养他们良好个性和积极情感。

智力游戏教案篇(7)

棋类游戏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尽管幼儿园的棋类游戏不像成人棋艺对决那样精彩、激烈,但是可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在棋类游戏中,幼儿要思考棋子的排布、行走棋子的方式,在运用多种下棋方法的过程中,幼儿可以逐渐养成大局观念,这有助于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另外,棋类游戏能加强幼儿之间的语言互动和情感交流。棋类游戏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生活道理,有利于启发幼儿的智力,锻炼幼儿与人交流的能力,加强幼儿的情感体验,帮助幼儿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幼儿可以接受思想的洗礼,得到一些道德方面的启示,提高幼儿教育的有效性,达成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影响幼儿园棋类游戏活动开展的因素

(一)教师方面

幼儿园棋类活动的有序开展,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棋艺水平,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棋类游戏活动,尤其是跳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军棋等,丰富幼儿教育的内容,提高自身的指导水平。当幼儿出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反应,帮助幼儿解决在对弈时出现的问题,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推动幼儿园棋类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幼儿方面

幼儿年龄较小,理解能力差,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认知能力发展缓慢,处于智力启蒙的初级阶段。在棋类游戏中,部分幼儿无法理解游戏规则,部分幼儿不能遵守游戏规则。因此,在开展棋类活动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强调规则,向幼儿说明棋类游戏的玩法,引导幼儿理解什么是成败,帮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观念,为幼儿今后的思维发展奠定基础。

(三)游戏方面

按照与幼儿的互动关系,棋类游戏可以分为合作类游戏和竞争类游戏两种。通常幼儿园的棋类游戏是竞争类游戏,例如传统的对弈棋,游戏的目标是击败对方玩家获得最后的胜利。笔者发现,在这种情况下,能力强的幼儿经常获胜,而能力稍弱的幼儿会经常失败。虽然竞争类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抗挫折能力,但长此以往,幼儿没有得到积极、正面的评价,会导致能力弱的幼儿不愿参与棋类游戏,降低幼儿游戏的主动性和兴趣。同时,传统棋类游戏规则复杂、抽象,对幼儿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幼儿很难理解规则,真正按照规则进行游戏。这不是幼儿仅凭经验积累便能轻易掌握的,因此喜欢玩棋类游戏的幼儿人数较少。

三、幼儿园棋类游戏的指导方法

(一)在原游戏基础上进行创新

教师在为幼儿选择棋类游戏时,要从幼儿实际的认知水平出发,根据幼儿教育内容的特点,引进一些简单的、易于幼儿理解的棋类游戏,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原有棋类游戏结构的基础上,改进游戏规则,扩展游戏内容,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帮助幼儿获得相应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幼儿开动自己的头脑,发挥棋类游戏锻炼幼儿思维的作用。例如,井字棋是一种传统的幼儿游戏,其规则是两个玩家轮流在3×3的格子内放置印有“O”和“X”标志的棋子,每人每次只能放一枚棋子,最先以横向、纵向、斜向连成一线的玩家胜出。在井字棋游戏中,第一位玩家为攻,另一位为守。由于游戏规则简单,幼儿容易发现下棋规律,所以游戏出现和局的概率会逐渐变大,这降低了游戏的耐玩性和吸引力。因此,笔者改进了井字棋游戏的结构,将平面上的3×3格子发展成3×3×3的立体空间棋盘,引导幼儿使用塑料、玻璃、钉子等制作小型三维棋盘,增加了纵向不同平面、斜向异面等连成一线也可以获胜的规则,丰富了幼儿棋类游戏的开阔内容,增加了棋类游戏的趣味性,开阔了幼儿的想象。同时,笔者还鼓励幼儿使用4×4×4的棋盘,搭建更多平面的棋盘以增加玩家的人数,加入了印有“V”标志的棋子,将原有的棋子替换成红、绿、蓝色的棋子等。在改进后的井字棋中,幼儿加入了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对弈游戏活动,提升了棋类游戏的教学效果。

(二)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在幼儿进行棋类游戏时,教师要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要以引发幼儿的兴趣为主,提供简化版的棋盘让幼儿接触、学习;对于中班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慢慢掌握游戏的规则和方法,将完整的棋盘提供给幼儿,增加游戏的难度;对于大班的幼儿,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与合作意识,引导幼儿认识规则、遵守规则,让幼儿理解输赢不是棋类游戏的真正目的,鼓励幼儿在游戏中与同学进行互动,帮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升幼儿学习的专注力,促使幼儿之间相互合作,增强幼儿的记忆能力。以弥尔顿·布拉德利版的专注力游戏为例。棋盘是5×6或6×6的形式,每一个小格中都有一个棋卡。两至四名玩家每次可以任意翻开盘面中的一张棋卡。如果两次翻开的图案一致,那么玩家赢得2分并将这两个棋卡从棋盘上移走。如果两次翻开的图案不一致,那么玩家要将翻开的棋卡还原到原来的背面朝上状态。如果一名玩家翻出的图案和另一名玩家翻到的图案相同,那么两人各得1分。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可以移走棋盘中的万能卡,锻炼幼儿的记忆与合作能力,时刻关注幼儿之间的有效交流,让幼儿互相提示翻开棋卡的图案,帮助幼儿掌握规则;对于中班和大班的幼儿,教师可以创新游戏内容,引导幼儿重新制作棋盘或是将所有棋卡更换成其他图案,强化幼儿对拉丁字母的认知,增加游戏的挑战性和趣味性,提升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选择游戏时,教师要开展一些规则简单、幼儿易学易懂、可开展合作竞赛的游戏类型,支持小、中、大班的幼儿混合组队,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引导幼儿之间互相帮助、互相配合,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指导能力稍弱的幼儿,增进不同年龄段幼儿之间的感情。

智力游戏教案篇(8)

2连连看游戏设计与实现

本游戏UI注重趣味与知识的融合,最大特色就是把音标设计成游戏图案,把音标发音设计成游戏音效,学生可以直接从游戏界面认识音标符号,从游戏声音中练习听读能力,从操作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眼与手的协调能力。本文核心是构建游戏化的教学环境,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它以一款网络上流行的“连连看”游戏为例,借助了该游戏特点,引用了该游戏的一些评价激励机制,将课程的知识点融入到游戏竞技环境中,从而起到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1)知识直接传递把教学内容中需要记忆的知识国际音标符号制作成游戏图案,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兴趣。(2)知识简接传递把理解型的知识融入到该游戏系统中,学生可以通过在线答题的形式赢得分数,并记入后台数据库,累积一定分数后,就可以用分数来兑换“炸弹道具”、“查找道具”、“重列道具”等。(3)游戏规则连连看游戏,玩家可以将游戏界面上相同图案的一对连接起来,且满足条件:不超过三根连接线,就可以将该对子消除;网络连连看联机对战,多个玩家联机对战,谁最先消除游戏界面上的所有图案,则胜出,胜出的玩家得到相应的分数奖励;游戏道具,为了胜出,除了眼明手快外,还可以借助道具(查找、重列等)以提高自己的游戏速度;达到一定的游戏积分,就可提升自己的游戏等级。(4)激励措施积分等级激励,每进行一轮游戏,奖励5个积分,1个金币;若在游戏中胜出,再奖励5个积分,5个金币。积分用来计算等级,而随着等级的提高,可以享受VIP特权以及个性化特权等。金币可用来购买道具,借助道具就会有更多的胜出机会,获得取胜的喜悦以及更多的奖励。道具奖励激励,游戏玩家都喜欢赢,他们可以借助道具,从而战胜对手。VIP会员奖励激励,达到VIP的积分(300分)后,可以以85折的价格购买道具。个性奖励激励,达到个性特权积分后(500),可以在游戏中上传自己的头像,定制自己喜欢的游戏背景。(5)游戏首页游戏首页见图2。在该页面中,有4个按钮,分别是选择关卡、背景音乐、音效、游戏说明。点击选择关卡,就可进入关卡选择页面,点击背景音乐按钮,就可以打开或关闭背景音乐,点击音效按钮就可打开或关闭音效,点击游戏说明就可以进入帮助页面,查看基本的操作说明。(6)游戏关卡选择页面游戏关卡选择页面见图3。在该页面中,有56个关卡按钮,按钮表面的图案是48个音标图案,以及8个水果图片。点击某个关卡按钮,就进入相应的关卡,在该关卡中,侧重对该音标进行练习,该音标会在游戏页面中多次出现。(7)游戏页面游戏页面见图4。在游戏页面中,游戏图案呈一定的形状排列,给学习者一种视觉上的享受。该页面有游戏区域、倒计时器、查找道具按钮、重列道具按钮、暂停按钮、返回按钮。用鼠标在游戏区域里连接点击两个相同的图案,并且两个图案能够连通,不超过三根连接线的话,就可以将两个图案消除,并且发出该音标的读音。当在限定的时间内,倒计时器还有时间剩余的前提下,把所有的图案都消除,则取得胜利,顺利通关,给予查找或重列道具的奖励。查找道具按钮,当在游戏区域没有发现可连通的相同图案,可以点击该道具按钮,游戏区域中的一对可连通图案就会以闪烁的形式提示,提示完后查找道具数量减1。重列道具按钮,当在游戏区域没有发现可连通的相同图案,可以点击该道具按钮,游戏区域中所有图案就会重新排列,排列完后重列道具数量减1。暂停按钮,当游戏进行过程中,有要事离开,可点击此按钮,点击后会有一个遮挡窗口遮挡住游戏区域,且倒计时器暂停计时。返回按钮,点击此按钮,可以返回到游戏关卡选择页面。

智力游戏教案篇(9)

关键词:数学游戏;培养;创造性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将数学融入各类游戏中,既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数学、感知数学,又能让幼儿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巩固数学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这几年,我们致力于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探索和研究,精心设计了诸多的数学游戏,并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游戏化的教学手段,不仅促进了幼儿主动学习,还大大提高了幼儿学数学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取得了一些经验,讲出来与大家共享。

一、在情节性的数学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想象是思维跳动的火花。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而创造性想象就如同创造性思维的翅膀。童年是想象发展的黄金时期,对幼儿而言,想象比知识更加重要,对其一生创造力的发展意义非凡。情节性的游戏是通过游戏的主题和情节,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我们发掘了一些旨在想象的数学内容,让幼儿在情节性的数学游戏中发展想象。

1.数形想象

如游戏“数字火车”。幼儿围成圆圈,一幼儿戴数字头饰当火车头,边听音乐边开火车,音乐停止时,火车头停在哪个幼儿处则问这个幼儿:“嗨、嗨,数字几,像什么?”比如说火车头停在数字7处,被问的幼儿就可以说:“嗨、嗨,数字7,像手枪。”这个被问的幼儿就可以上车。在“不能重复别人的想象”的引导下,幼儿得出了数字“7”像拐杖、烟斗、锄头、斧子、门把手、调羹、钩子等多种答案。每一个适合而新奇的想象,都能得到大家热烈的掌声。同时当火车头的幼儿也可以问:“嗨、嗨,数字7,可以表示什么?”被问到的幼儿可以说:“嗨、嗨,数字7可以表示7条鱼。”回答正确,就可以上车。其他幼儿不能重复别人的答案。游戏“图形火车”的玩法也差不多,提问换成“嗨、嗨,圆形圆形像什么?”幼儿在高高兴兴的玩乐中展开了对数字、图形的联想,既深化了幼儿对数字、图形的认识,又发展了创造性的想象能力。

2.图形拼摆

如游戏“火柴拼图”。供给幼儿每人10根火柴,培养构图的创造能力,学习长度守恒。幼儿可以创造性地拼出小鱼、房子、小树、蝴蝶、草莓、泥鳅、火箭、宝剑、电视机、小蛇、樱桃、眼镜、苹果等二十多种图案,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最后引导得出,10根火柴不管拼成什么形状,10根火柴连起来的长度都是不变的。

二、在竞赛性数学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竞赛性数学游戏有利于增强幼儿的竞赛意识,对于知识的巩固程度和发展思维的敏捷性,作用较为突出。我们设计制作了许多副数学游戏棋供幼儿在棋乐区玩。如数学加减游戏棋《爬梯子抢红旗》。以两名幼儿为一组,幼儿自己出计算题进行比赛,幼儿每答对了对手所出的题目,就可以爬梯子一格,答错了就要后退一格,直到夺到红旗为胜,幼儿非常喜欢玩。同时,我们还积极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骰子、棋子和棋谱,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的欲望。于是就有一个个可爱有趣的骰子、棋子出炉,一副副手笔稚嫩、蕴涵着孩子们的经验和智慧的自制数学游戏棋出现,有“爱心棋”“恐龙棋”“西瓜棋”“旅行棋”等等。在下棋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幼儿思维的独创性和敏捷性,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在数学智力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智力游戏是一种以发展智力为主要任务的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的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儿童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大班的游戏“改错题”。给幼儿一个错误的算式,如“2+3=6”,要求幼儿用多种方法进行改错,每次只能改题中的一个数字。幼儿很直接的想法就是:2+3=5,我们启发幼儿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3+3=6,2+4=6。

实践证明,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行之有效的。正如德国心理学家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的:“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教师只有先使自己富有创造精神,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有新设想、新追求、新探索,充分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才能为幼儿的思维插上翅膀,使其飞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许政援,沈家鲜,吕静,等.儿童发展心理学.吉林教育出版社.

智力游戏教案篇(10)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2.083

Abstract This paper reports a case study of social interaction intervention for autism students.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parents of the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 in charge of the third grade students with autism on an ordinary primary school of social intercourse for a period of eight months of intervention, intervention adopted visual text intervention, games and culture (PCI),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 (RDI), in the process of intervention effect game intervention intervention peer the most obvious. The case study shows that the intervention, peer intervention game interven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special children's social skills improved, and is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ordinary children charity, for autistic students social integra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words autism; social interaction; games and cultural intervention (PCI);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RDI); peer intervention

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晓东是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基本情况如下:

(1)性格特征:该生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是害羞,听从老师指令,待人友善。容易兴奋,情绪容易波动,有些刻板与固执。

(2)家庭情况:该生是独生子,父母均是大学本科毕业的老师,曾系统学习特殊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尽心尽力,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

(3)学习情况:该生堂上表现较好,认真听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但是注意力不够集中,有时会和同学说话。课后能够按时完成作业,思考问题难于转弯,成绩处于中下等水平。

(4)确诊及康复训练情况:该生三岁时于广州市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为孤独症,其父母就带他去医院及特训机构做康复治疗,持续到小学一年级。曾接受过应用行为分析(ABA),结构化教育(TEACCH),地板时光(DIR),游戏文化介入(PCI)等多种方法训练,多年的康复训练预后效果明显。

(5)医疗机构量表测验结果:该生于2015年8月在广州市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测验。受试者在《中国修订韦氏智力量表(C-WISC)结果分析软件》中获取的言语、操作和全量表智商分别为74、92和81,其百分比分别是4.70、30.50、10.40。受试者的言语智商较操作智商弱,差度具有高度显著性。

2 研究对象社会交往行为问题及原因分析

该生有较强的社会交往意愿,喜欢参加班集体活动,愿意与同学交往。但是语言表达不流畅,不能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感觉比同龄人天真幼稚,不容易得到同学的认同;行为有点刻板固执,在同伴游戏中容易出现分歧而不懂得处理,因而不受到男同学们的欢迎,班里也没有好朋友。而与老师交往,因为老师的包容性使他表现出较大的社会交往的兴趣。

该生在社会交往中出现的较大的障碍,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语言文字理解与表达能力较差。孤独症儿童病症之一就是语言沟通障碍。该生不能较好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也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人的话语,因此在社会交往中较难与他人交流,尤其是同龄人。

(2)刻板固执,以自我为中心。孤独症儿童病症之二是重复刻板行为。孤独症儿童刻板地遵守自己认同的游戏规则,不会灵活改变。该生在游戏时只会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玩法来玩,而不会改变自己去迁就别人,因而不易受到同龄人欢迎。

(3)社会交往技能薄弱。社会认知障K及引发的社会交往困难是孤独症儿童固有的核心问题。该生有强的交往意愿,喜欢和小朋友玩。但在眼神辨认、表情解读与情绪理解方面能力较弱,缺乏交流的技巧,与同伴的交流多以失败告终。

3 确定行为干预方式

针对研究对象的上述情况,拟采用以下的干预方式:

(1)视觉文本干预。重点干预措施是心智解读,通过心智解读的训练来引导儿童,增进他们对社交行为的理解,从而改善他们的社交技巧,提高他们在社会适应与人际互动的能力。所谓心智解读能力是指个体理解自我和别人的愿望,意图和信心等生理状态,并依此对行为做出表明和预测的能力,是个体顺应社会的最根本的能力。

(2)游戏与文化介入(PCI)。游戏与文化介入模式主要是以文化学习有关的能力为主要的介入目标,包括社会性趋向、相互调控、模仿、意图解读、社会性参照、游戏、分享式注意力、会话与叙事等。介入的做法,主要是以日常生活中介入与游戏介入为主,在介入时,特别着重儿童的兴趣与主动性,让儿童亲身体验与建构各种的日常文化活动。

(3)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Steven Gutstein博士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缺陷提出的训练方法。该方法着眼于孤独症儿童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的发展,强调父母的“引导式参与”,在评估儿童当前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的方法触发孤独症儿童产生运用社会性技能的动机,进而使其习得的技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迁移。

4 干预研究过程

4.1 干预研究阶段

本个案的干预研究时间为2015年9月―2016年5月,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个案观察记录阶段(2015年9月),对个案个性、学习、家庭、社会交往等情况进行细致调查研究,分析个案的在社会交往障碍产生的原因,确定行为干预的方式。

第二阶段为视觉文本干预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1月),重点是心智解读:运用不同的相片或图片做辅助引导儿童辨认基本情绪表情,再根据实际情况辨认与愿望有关的感受,正确表达自己要求与情绪。

第三阶段为游戏与文化介入(PCI)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2月),在集体游戏中学习基本的交往原则如轮流、合作、分享、互让等。

第四阶段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阶段(2016年3月―2016年5月),根据个案的测试结果,选择《儿童人际关系活动手册》第二级学徒第五阶段至第七阶段的内容开展干预训练。在这一阶段引进同伴,教导对象要负起责任去维持与同伴互动的协调性。

基于三种干预方式各有交集,在干预过程中会按实际情况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

4.2 干预研究过程与结果

研究者对个案干预研究是每周一次,时间是每周五16:25-17:15(见表1-4)。

5 干预效果评估

(1)个案自我评价。现在喜欢和班里的几位同学玩,放假也想找他们玩,称徐xx同学是自己的“兄弟”。

(2)个案班主任的评价。个案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主动语言变多,会主动和他人打招呼、问好并且会赞美别人如“你今天好漂亮哦”,能够向他人表达自己的需求“我想”“我不喜欢”,会寻求帮助,与同学们交往时分歧减少。

(3)个案父母评价。个案之前不接受游戏规则的变化,同小区的两位小哥哥交往相处容易闹矛盾,现在可以跟随两位哥哥的变化玩新游戏,相处比较和谐。个案在与父母交往过程中,会主动关心父母,看见妈妈生病吃药会倒水给妈妈,同理心增加。

(4)研究者评价。个案在表情解读与情绪理解方面能力增强,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会逐渐理解别人的感受,猜测别人的想法,并调整自己的行为。刻板行为减少,可以接受规则与环境的改变,情绪比较稳定。

(5) 医疗机构量表测验评估。个案于2016年5月到中山三院进行测验。受试者在《中国修订韦氏智力量表(C-WISC)结果分析软件》中获取的言语、操作和全量表智商分别为77、95和84,其百分比分别是7.20、35.50、15.40。与干预研究之前的测验评估相比,言语、操作和全量表智商分数分别提高了3、3、3,证明干预效果明显。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本次干预研究针对个案的社会交往中的实际问题采取了视觉文本干预、游戏文化介入(PCI)与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每种干预方式都至少持续了两个月,结果表明:这三种干预方式对于改善个案的社会交往状况都都有较明显的效果,而游戏中的同伴介入干预效果更为明显,在训练过程中,同伴可以做到很好的引领,个案能模仿同伴,社会交往技能得到提高;家长在家庭及日常生活的积极干预对个案社会交往状况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6.2 建议

融合教育理念下的随班就读不能仅仅是一种形式,更应该是一种全纳与融合。如何让孤独症学生不再孤独呢?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学校师生观念的转变。首先,学校对随班就读的孤独症儿童应该是接纳与宽容,而非视为负担。学校应该对师生如何与孤独症儿童相处有正面的引导,还应该普及关于孤独症的基本知识。老师要教给孤独症学生具体的社会交往技能的常识,还应该引导孩子们都来关心帮助孤独症儿童,既使孤独症儿童提高社交能力,也使普通儿童懂得仁爱互助。

(2)专业特教人员的介入。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在开展随班就读的学校投入专业特教人员,以促进融合教育的真正实施。目前开展随班就读的绝大多数的普通学校在硬件(资源教室)与软件(特教人员)上都严重短缺。例如,增城区全区小学143间,目前只有5间资源室,没有专业的特教人员。没有专业的特教人员,就难以针对特殊学生开展普特结合的教育工作。

(3)家庭干预的增强。家长在家庭及日常生活要积极干预。邹小兵(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主任、儿童发展行为中心主任)认为:治疗孤独症,父母才是最靠谱的康复机构。家长应该坚持每天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系统干预活动,节假日应该多创造机会给孤独症儿童与同龄人交流玩耍,发现问题及时介入干预,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交技能。

本文是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融合教育理念下特殊学生社会交往行为的干预研究(120157397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阿斯伯格症学生实用教学策略[M].杨宗仁,译.台北心理出版社,2005.

[2] 甄岳来,李忠忱.孤独症社会融合教育[M].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

[3] 欧阳佩婷,何修瑜.解开人际关系之谜[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5.

[4] 刘慧丽.融合教育理念下资源老师角色的指导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5] 黄B译.人际发展活动手册――少年、青少年与成人版[M].台北:久周文化出版社,2007.

智力游戏教案篇(11)

填字游戏是字母语言国家人民老少咸宜的一项娱乐活动。纵横字谜游戏最早出现在1913年12月21日的《纽约世界》上。如今,填字游戏已经发展成了形式多样、趣味横生、可以满足不同游戏者爱好和需求的国际性游戏。

游戏中的智慧健脑

也许有人会迷惑:为什么这个只需要一张报纸和一支笔的“幼稚”游戏会受到上至总统下至摇滚歌手、家庭主妇的狂热追捧,为美国增加近2亿美元的产值,每天会有五千万人对着空格冥思苦想?毋庸置疑,填字游戏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不同于某些游戏方式,它既不需要昂贵的游戏器械,也不需要开阔的游戏场所,只需要一道题目,人们就可以驰骋于智力拼杀的战场。对横向和纵向的数个问题进行解答,理清各答案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做出能够各项皆通又整体合理的答案。这就需要答题者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度的统筹能力。答题者每完成一道填字题,就像攻克一道有无数个关卡的敌阵,胜利的喜悦难以言表。填字游戏可以锻炼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人们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做几道有趣的填字游戏,就好像是漫长的西餐点缀几口醉心的红酒,怡情养心,调兴益智,怀着愉悦的心情重新投入到工作状态中,事半功倍。中老年人在家休闲放松时也可以玩填字游戏,填字游戏对思维的锻炼能够有效地活跃中老年人的脑细胞,延缓脑神经的衰老和退化,激发新的脑细胞的形成,预防老年痴呆。

中国式填字游戏

当填字游戏在英国“大行其道”之后,中国人也用无尽的智慧创造了中国人自己的汉语填字游戏!与字母语言国家的传统填字游戏不同,汉语填字游戏考查的不是词汇量,而是你是不是这个时代的“知道分子”。纵横20个题目,从唐诗宋词到金庸小说,从周星驰电影到最新的科技成果,几乎无所不包。不过没有台下道貌岸然的评委,每个人都不必紧张得不到分数,知之为知之,不知可求助他人或上网搜索,轻松享受解题过程的无限乐趣。

基本常识知之不多者,也可玩填字游戏。数独是填字游戏中较为简易的一种。九九八十一个方格,每九个方格构成的正方形区域为一个区,用1到9的数字填满每个区域,同时保证横列和纵列的1到9的数字都不重复。不要小看这几个数字噢?如果是初次玩此游戏,初级程度的题目都可能要花费半个多小时!不断练习才能使自己积累经验,寻找到巧妙的规律和方法,最终在游戏中百战不殆。

我是填字游戏的老粉丝,最初就是喜欢上了它的操作简单、规则简约。第一次玩,不知道从何填起,凝视了半天,终于找到了突破口,运用排除法填上了第一个空格,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迈出第一步,感觉找到了一点解题的规律,依照同样的方法,又填出了好几个空格,始有沾沾自喜之意。但是之后一个两面悬空的空格着实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左推不成,右也难测,可选性太大,所知信息不足以推出答案。看着题目上方的计时器秒针一点一点消逝,心像炸了锅的蚂蚁,心急求胜但又不敢贸然臆测,痒痒地难受无比有喜悦,有挑战,过了这一关,还有那一关,在前进中启发了思维,同时也让工作中的紧张压力得到释放。这就是填字游戏的迷人之处。

游戏中的人生哲理

填字游戏还可以使我们领略到深刻而丰富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