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工程教育大全11篇

时间:2022-01-29 03:13:12

工程教育

工程教育篇(1)

苏联(1922-1991)时期继承了俄罗斯帝国技术教育体系,俄罗斯联邦(1917-1991)只创办了一所全新技术大学———莫斯科矿业学院。此时,在物理数学系和工程大学的学生人数略高于革命前水平。工程教育体系得到承袭并继续发展。1930年的教育改革是解散老院校,在其教研室和系的基础上成立多科学校,按速成教学大纲批量培养窄口径人才。与此同时,苏维埃政权禁止“剥削阶级”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同时限制家庭对教育的影响,而沙皇政府在后20年是鼓励父母参与教育的。20世纪30年代,苏维埃政府意识到人才培养质量下滑的危险性,其原因是中学阶段的教育没有提供足够数量的知识,没有彻底解决为技校和高校培养掌握基本科学知识的人才问题,随后恢复了考试并取消了进入高校的阶级限制。苏维埃政权在教育领域的成果与恢复教育传统有关,首当其冲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教育领域,以此来扩大教育的社会基础。20世纪前20年,俄罗斯工程教育实现了决定性的突破。此时正值俄罗斯数学、自然科学和技术教育的繁盛时期,形成了俄罗斯独一无二的“物理技术”教育模式。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德国、美国和俄罗斯的专业人员把复杂的数学方法和成果应用到理论物理、机械、化学和生物学领域解决具体问题,进而形成了应用科学领域,建设相应的实验室、研究所等。俄罗斯研究基础科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中心是彼得堡工学院、彼得堡电子技术学院、尼古拉海军学院、基辅理工学院、莫斯科帝国技术学校等,这些学校建有大型实验室,从事机械、材料科学、电子学和船舶制造领域的研究。有些科学家和工程师在这些科学教育中心教书或学习,有些后来创建了科研所,对世界科学和工程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当时,俄罗斯工科类大学所有教师除了纯粹的理论研究,还要为国家需求和工业发展进行实践研究。1916年,俄罗斯最终形成了“物理技术”教育模式,即运用现代数学和物理方法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把工程、工厂的方法“搬”到科学实验中。“物理技术”对欧洲和美国的科学和教育产生了一定影响,随即出现了工程精英专业———物理工程师。俄罗斯工程教育的“古典概念”发展于18~19世纪,达到巅峰是在20世纪初,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二)俄罗斯工程精英教育理论

1.精英教育理念21世纪工程师应具备创造性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善于在紧急情况和不规范条件下做出判断,清楚科学技术发展、科技进步的基本方向和趋势,掌握生态生产和环境的工程保护方法,不断完善专业和个性,具有高度的沟通能力,崇高的道德立场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

2.精英人才培养确定达到教育目的的方法,即培养精英人才过程的组织方法论。在大学里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科学认知方法。大学科学教学与其说是传递知识,不如说是教师阐述科学知识,不仅仅是向学生阐述研究结果,而是展示如何得到这些结果。讲座的形式能激发学生对教师阐述问题独立研究的欲望,对科学产生积极的态度。这类讲座和课堂讨论课相互补充,吸引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传统的讲座和课堂讨论形式无论在低年级还是在高年级都应该进行,但高年级的课程应更具个性化,包括在教师监督下的大量独立工作。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应该由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和科研资料)和个别课程工作大纲、基本和补充教材参考书等作保障。高年级学生在完成独立研究时能访问局域网和互联网,专业文献———专题学术著作、科技报告、期刊文章及会议资料的查找具有特别意义。

二、莫斯科国立工业大学工程精英培养经验

莫斯科国立工业大学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确定了精英人才教育模式及实现路径,即培养开发工程师和研发工程师,两个专业高年级学生平行教学,组织国际“融合”教育,系统培训担任工程课程的教师。

(一)确立精英人才教育模式

莫斯科国立工业大学主要培养学生获得“开发型工程师”和“研发型工程师”的技能,教学主要任务是深化已有并获取工程领域的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获得从事科研工作的技能。精英教学是依据个性化教学计划进行的,核心是完成基础或应用研究、工程设计或其他创造性工作形式下的技能性工作。教学计划中也包括传统的课型(讲座、课堂讨论、辩论),介绍行业科学与实践最新成果及掌握专门数学知识、科学实验方法等,最近几年在教学计划中补充了心理教育学系列课程、交际方向课程及社会人文学系列课程。技能性工作可以有两种类型———新型工程研究和解决科研问题。工程研究应该有实践价值,可以包括发明新型原装机、部件及仪器,研究新的计算方法,创建新的软件产品、数据银行等。科研应该做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学习以技能性工作在国家鉴定委员会上公开答辩而结束。该委员会能够接受在研课题的继续研究,包括研究生阶段。获得开发工程师和研发工程师文凭的毕业生所工作的科研机关和生产企业的评语显示出他们高水平专业知识、创造积极性、科学分析能力及合理选择工程解决方案的能力。

(二)双重能力人才培养

当代工程师所具有的个人专业素养奠定了合理培养的基本思想,即专业基础、普通工程学和社会人文知识培养。大学毕业生如果平行掌握了第二学位的补充教学内容,就业的机会就大。毕业生获得主修和辅修专业的现实意义得到了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毕业生本人的正面评价。按补充大纲学习期限一般为2~3年。学生掌握补充教学大纲内容有助于充分开发其智力和创造潜力。双重能力人才的专业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两个(或更多)通常是异质的培养方向一体化下出现的所谓系统效应决定的,表现为学生形成的独特品质,这些品质在这些方向分开培养时是发现不了的。

(三)开展国际融合教育

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国外大学和公司进修形式的融合教育模式在莫斯科国立工业大学已经实践了很长时间。据国外大学反馈,所有赴国外大学的该校本科生和研究生都顺利地实现了融合教育的目的,成为具有广阔视野、超强沟通能力的高水平人才。与国外大学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给学生提供在另一种高等教育体系下体验的机会,获取专业和相邻知识领域的补充知识,提高外语水平,了解外国文化。

(四)“专家-教育家”模式的教师综合培训

工程教育篇(2)

2CDIO教学法在“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理论及其课程项目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2.1总体设计

目前,“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安排共计54学时,我们将理论教学内容与课程项目实践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设计。在整个教学周期内,按照软件生命周期并结合CDIO、案例与项目驱动的教学法,设计理论课程案例教学过程中的相关活动,配合对应的课程项目实施活动加以有效组织与实践,在整个教学环节结合项目开发活动的进展与深入,要求学生记录自己团队活动中的相关内容,按照我们事先制定的规范撰写并维护项目文档。具体解决方案是:第一,正式课程教学的1~6周,设计项目描述和需求获取与分析、系统设计中的具体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分别标识实体对象、边界对象和控制对象;将用例映射成对象;建立对象之间的交互;标识关联、聚集和属性;对单一对象状态依赖行为的建模;对对象之间的继承关系建模;对本阶段的分析对象模型进行评审;基于分析对象模型标识出设计目标,进行子系统分解和标识;将子系统映射到系统构件元素上;标识并存储持久性数据;设计访问控制策略;设计全局控制流;标识服务;标识边界条件;对系统设计进行评审。第二,7~14周,设计对象设计与实现中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学习软件复用和设计模式,并在详细设计中加以应用;对对象之间的接口进行说明,涉及标识遗漏的属性和操作、说明接口类型、签名与可见性,说明接口中相关方法的前置条件、后置条件和不变式等。第三,15~16周,设计测试阶段中的活动。第四,17周,进行相关的总结活动,包括项目文档的静态检查和验收,以及课程项目的动态演示与现场回答问题。

2.2设计课程项目

在设计课程项目中,将考虑提供给学生一个贯穿整个学期的课程教学项目描述,为此我们将选择开发一个基于Web的应用系统。这类系统的实例很多,可以由教师设定或者由学生自选,如教师可根据教学中的需要设定一类基于Web的师生交流系统,以方便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关于做项目时的沟通。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网游软件开发,或者选择基于Web的电子商务网站系统等。总之,相关项目的设计需要教师事先准备好项目描述或问题定义。为了开发这类基于Web的应用系统,教师需要指定项目使用的环境和工具,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开发环境与工具、数据库管理系统、界面开发工具等,另一类是项目管理工具。这一阶段设计的活动属于CDIO中的构思阶段。

2.3设计理论课程教学过程

首先,在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中,我们主要依据的是第3版的SWEBOK标准(2013),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知识体系教学设计。在SWEBOK2013版中的17个知识点中(其中2个为候补知识点),我们选择了其中10个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融合到“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理论课程教学中。这些知识点可有效地体现着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如软件需求体现了CDIO的构思,软件设计体现了CDIO的设计,软件构造和软件测试体现了CDIO的实现,软件维护体现了CDIO的运作等。其次,在此基础上设计理论教学过程。一方面,以案例/项目驱动教学方法为基础,“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程中相关知识体系及理论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掌握“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相关知识、术语、理论和技术基础,并通过团队方式共同学习、讨论和完成作业,并以团队形式参加全体同学的各种讨论活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围绕着项目描述或者待解决的问题描述,完成团队组建、工具选择、项目计划制定,并开始执行需求工程中的需求获取和需求分析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系统设计活动,这些阶段的工作结论需要学生加以记录,特别是需求获取与分析的结论和总体设计结论更要以文档形式加以记录。第三,结合案例/项目驱动教学,进一步完成“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理论课程。具体做法是一方面引入小型案例,另一方面引入面向应用领域的实际项目,并在项目描述、需求获取和分析活动、系统设计和对象设计中,将该项目的具体情景或者可行的系统设计解决方案引入课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这些基于场景的案例,将需求阶段和系统设计阶段中涉及的重点知识、术语、过程与步骤等重点和难点融入到案例中来讲解和学习,以便于学生真正理解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这一阶段的活动设计对应着CDIO中的构思阶段。

2.4基于项目驱动的课程实验教学设计

解决软件项目中的问题或实现软件项目中的任务,要求学生以团队方式进行活动,并在整个活动中的各个阶段贯彻CDIO工程教育的理念,即让学生能够对软件项目中的任务完成进行构思,获取与软件项目相对应的软件系统的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和系统约束,并以文档方式进行描述;接着,通过设计手段来完成项目任务,用系统来对应将来要完成的任务,并在该系统设计中落实项目的各项要求,这需要通过对系统的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等环节来达到,并将设计结论记录在软件设计文档中;在前面构思和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础设施,用编程的方式实现该系统,并完成相应的测试任务,注意在实现过程中,同样要将相关结论以文档的形式加以记录,以备维护之需;在系统实现后,通过部署和运行等方式,让该软件系统(可以看成是本项目的解决方案)呈现出价值。在这一完整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项目驱动下的团队活动过程,体验到软件产品从构思、设计、实现到运行(包括维护)所经历的全生命周期过程。这一阶段的活动设计对应着CDIO中的设计、实现阶段。

2.5项目总结与项目验收过程教学设计

项目总结过程的教学设计是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自我总结并撰写项目总结报告,以个人为单位撰写学习心得,教师主要验收和检查相应的项目总结报告和学生学习心得。项目验收过程的核心是开展两阶段验收活动,即在学期的15~18周中,选择第15周进行一次中期检查,第18周再进行一次期终项目验收。全体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组成一个答辩小组(一般为4人),他们事先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现场点名以确认学生的有效身份并结合点名宣布学生团队的答辩顺序,保证答辩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由答辩小组组长宣布评分标准细节和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本次验收活动的标准。

3实践活动

在“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活动中,共有45位学生(组成了15个团队)全程参与了我们的教学改革过程,现在仅就验收答辩环节进行说明。整个答辩所耗时间共计7个多小时;答辩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最低底线是学生必须完成项目要求的最基本功能),充分肯定了学生到目前为止所完成的开发成果,同时建议相关学生利用即将到来的假期进一步完成或完善该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及时修改设计上的缺陷。在本次教改实验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教学过程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是需要在理论基础教学上过硬,还需要具备软件项目开发的经验,这样才能够做到既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能给出实实在在的课程项目开发活动中的技术指导。

工程教育篇(3)

经过两年多的不断摸索,我校远程教育领导小组探索出一套较为先进的远程教育工作模式,概括起来即领导小组总揽全局,管理人员具体实施,全体师生贯彻落实。

二、 资源接收工作

本学年,我校认真做好远程教育收视工作,坚持工作日每天早上8:00开机收视、及时浏览及处理收视信息,下午5:00左右关机。每天抽取一至二小时加工整理有用信息,及时到校园局域网中以服务于教育教学。

三、 培训学习

本学年,我校围绕多媒体教学课的相关需求,认真组织了教师学习有关多媒体教学课方面的知识,开展了多媒体教室设备操作培训和powerpoint课件制作培训。通过培训,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考核合格率为100%。此外,我校还对计算机教室进行了开放,时间为每周星期二、四下午7:00—9:00。同时,远程教育领导小组还积极与团少队、党支部、教务处及教研组等取得联系,配合他们开展了相应的培训工作。

四、 学生活动

本学年,我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丰富的资源,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组织了学生进行学习。如:法律法规、品德教育、卫生宣传、禁毒宣传、团队活动等。并积极与团少队、党支部、教务处及教研组等取得了联系,配合他们开展相应的学生活动。

五、 多媒体研讨课

本学年,我校组织了教师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课。学校改变了上一学年定人定时的规定,只规定凡45周岁以下教师每学期至少应完成8节多媒体教学课。这样一来,教师们可以地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安排多媒体教学,同时也使教师们上多媒体课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工作,教师们进一步掌握了多媒体教学所需的基本技能,截至日前,我校教师共开展多媒体教学课五百多节。教师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教学成绩也因此有一定的提高。

六、 其它工作

在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同时,我校也非常重视各种资料的记录与分类归档管理工作,各种档案资料详尽而有序;在电脑设备维护方面,远程教育领导小组竭尽所能,充分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工程教育篇(4)

关键词:

高等工程教育;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一、两所院校的电子工程的培养计划简介

威斯康星大学的工程专业在全世界排名位于前30名,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有一定的成就。其工程学院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科学的相关知识。学校为准工程师们提供教育,是希望他们能够在未知领域进行开发、研究以及应用,并且推动世界先进科技的发展。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理工类全国重点大学,电子工程专业也是哈工大的优势学科之一。该校倡导“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式”人才培养理念,电子工程学院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在电气工程领域从事电子类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等实用型的创新型人才。

二、两所院校本科生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对比

威斯康星大学电子工程专业要求本科生在校期间修满121个学分,大一就配有专业咨询服务,一边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业。在大三时会开设较多专业领域课程,例如,电磁场、模拟电子学等等。在大三、大四阶段,学生可以自由选择50多个专业课程(本学院或者其他学院都可)。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本科生学业年限是4年,在大一和大二两学年主要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如:电子线路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等),而专业课大部分集中子大三、大四学年(如:微波技术,嵌入式设计与实践等)。(一)通识教育比较从两个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学分比例表看,威斯康星大学通识教育比重大于专业课比重,可以看出学校更加重视通识教育。其中,人文与社会科学教育相对重视,共16学分。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自由选课,为了使学生在人文与社会科学方面的学习无论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都有所进步,学校规定:在人文学科的选课至少选够6学分,在社会科学的选课至少选够3学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专业教育比重高于通识教育的比重。其中在通识教育的课程中,自然科学和公共基础课所占很大比例,而人文社科类专业只有4个学分,并且是限选课,学生没有自由选课的权利。人文社科限选课仅仅在两个学年夏季的小学期中修完,开设时间短,且大多以讲座的形式开设,没有贯穿在几年的本科学习过程中。哈工大的通识教育课中,政治类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占到了很大的比重,这也是中国高校都要开设的国家规定的几门政治必修课。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美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是“通才教育”,也展现了美国高等工程本科教育“厚基础,宽口径”的特色。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专才教育”,专业化教育是我国高等工程本科生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

三、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启示

美国是高等工程教育公认的最成功的模式之一,我国处在学习别国先进经验、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的阶段,合理学习和借鉴美国在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方面的成功经验,有利于优化我国高等工程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提高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高质量合格人才为我国的工程建设做贡献。首先,要重视通识教育。要全方位、宽领域的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其次,要给学生更多的自,大量开设选修课和实践课。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对专业以及专业外领域的研究。最后,要重视跨学科教育。重视基础学科之间,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之间的碰撞和摩擦,为传统领域及新兴领域提供更加优秀的高等工程人才。

工程教育篇(5)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教育;制药工程;教学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是促进高等工程教育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创新能力强和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各个经济强国都非常重视医药产业,建立现代化的医药产品工业是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现在整个医药产业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伴随着新药研发,治疗方法不断创新。整个医药产业迫切需要新型的制药工程师。新型的制药工程师需要掌握制药产品生产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具备多学科交叉的能力,同时要掌握制药行业发展动态和政策法规。现在制药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多为药学、工程和管理等学院分别培养,这样培养的学生只能掌握单一学科门类知识,已不能适应现代制药业对制药人才的需求。因此,制药工程教育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将国家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制药工程教育紧密结合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将卓越工程师教育融入制药工程教学中,探索和改革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的制药工程学生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适应不断发展的医药卫生市场的需要。

1产学研结合

实行全面的产学研结合是制药工程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要将产学研这个中心思想融入到制药工程教育的整个培养体系中,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现代药企的需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来促进产学研结合。高校制药工程专业要与知名的制药企业和科研机构签署联合培养协议,实行高校三年、企业一年的“3+1”培养模式。高校和企业、科研机构之间建立相关的实践和实训基地。这样的话,能够保障制药工程专业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和融入相关制药企业和药品研发机构,从事药品生产和研发。另外聘请制药工程专业相关行业的管理者和一线生产技术人员为行业或校外导师,让这些导师能够深入并参与整个高校制药工程教育的全过程中,包括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建设、学生工程相关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等多个方面。这样让企业和科研单位真正参与到制药工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

2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

制药工程师的必备素质之一是良好的实验和实践技能。通过对制药相关行业调查,普遍反映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这与现行制药工程专业教育培养方法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制药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中,验证性的实验项目过多,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项目。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要要加强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基础实验素质的培养和加强实验操作技能训练。而在高年级阶段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科研设计思路和方法。同时加大本科生创新性开放实验室和工程实训中心的建设,让学生积极参与申报创新项目。通过完成创新项目的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创新和创造性思维。

3课程设置改革

由于很多高校制药工程专业特色不同,因此在制药工程课程设置有的以化学制药为主,有的以中药制药为主。要想达到卓越制药工程师的工程教育要求,在制药工程课程设置上应该重点加大工程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活动,突出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选择或者编写符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教材,不断地将适合制药工程专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纳入到专业教学内容中,保持专业课程内容与制药工业的发展同步。

4教学方法改革

培养卓越的制药工程师要求探索和研究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输入式教学,建立一套为以学生为主的输出式、问题式和研讨式的教学方法体系。教学指导思想要求以解决工程问题或科学问题为目标。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如课堂教学、小组项目、独立项目、工程设计和制作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善于思考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5结语

综上所述,实施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要进一步改革现行的制药工程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建立一整套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制药工程人才的新模式。同时要进行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探索与改革,以期能达到为我国的制药工程工业培养卓越制药工程师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化,殷以华,刘霞.产学研合作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模式探讨———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11,114.

[2]罗晓燕,刘宏伟,任福正,等.校企合作培养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2(05):5-7+14.

[3]刘宏伟,罗晓燕,马红梅,等.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识实习教学模式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12(05):47-50+58.

[4]罗晓燕,任福正,刘宏伟,等.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3(01):8-12.

[5]李琼,王凯,蒋尹华,等.制药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药学教育,2013(01):6-9.

工程教育篇(6)

1、组织机构:为了加强我校远程教育教学工作的力度,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一线教师为管理人员的远程教育领导组。使更多的人参与课程资源的学习研究和课件的收集利用工作。并特成立以远程教育管理员为组长的远程教育教学教研组。为远程教远程教育工作总结育的管理和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有力的条件。

2、维护与管理:我校在远程教育工作09/10学年下期远程教育工作总结中首先自行制定和完善《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工作制度》、《远程教育计算机使用注意事项》、《远程教育室管理规定》等制度。从严从实进行项目管理维护设备安全,以利于开展远程教育工作,进行一系列工作规章制度修订和工作计划的制定。重视设备安全,做好防盗、防火、防湿、防潮等工作。完善《设备登记表》,《远程资源下载登记表》、《多媒体教室使用登记表》、《教师资源使用登记表》的填写。

二、努力促进农远教学应用效益最大化。

1、利用农远促进各科教学。学校教学把农远工程的教学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和每一个教师的身上。目前,45岁以下的各学科教师都可以使用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使农远教学设备使用规范化。

工程教育篇(7)

余教授:早在1985年左右,教育部高教司组织过少数的专业评估。1993年前后,建设部就对建筑学、土木工程等若干个专业进行过工程专业的评估。当时它叫评估,不叫认证,但内容一样。如果将早期工程教育的认证称作评估的话,那么可以说在20世纪90年代初,这项工作就已经开始了。清华大学是最早进行这一认证的5个院校之一。后来, 对工程专业的认证开始并逐渐展开,并逐步开展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国际交流。

《计算机教育》:为什么要进行工程教育认证呢?

余教授: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我们国家的教育有很大的发展,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有很多学校、很多专业,学生的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对工程教育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我们通过工程教育的认证,可以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这一点在过去十多年的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认证中也有明显的效果,近年来从土木和建筑专业进一步扩大到其他专业。第二,经济发展是全球性的,工程中加工的各种产品,参与各种工程的人员、工程师所受的教育,都逐渐具有国际交流的特征,这都会对工程人员所受教育的质量有所要求, 也必然要追溯到注册工程师所受教育的专业曾经有过什么样的认证。就像医生持有行医执照一样,我们也要考察学生所学专业是否满足一定标准。另外,我们要关注人力资源的国际流动,《华盛顿协议》就体现了签约国之间关于工程专业教育在实质等效性的标准下面的互认,今后我们要为这样的国际互认准备条件。第三,我们国家非常重视与国民经济、人身安全等相关工程的发展,比如土木工程、桥梁工程、矿山工程、食品工程、安全工程和化学工程等都和人们衣食住行及健康紧密相关。当前,我们面临大地震后的重建,就涉及到房屋的修造,它与人们的生命安全有直接的关系。就像医生对人的健康有直接关系一样,我们国家对这些重要工程的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颁发执照或将要考虑如何认定执业资质。因此,我们在这样三个因素下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从 试点来看,一个重要的动因就是加强了企业与高校的联系。认证过程中,除了教育界的人员外,还有三分之一到一半参与认证人员是来自生产单位,来自于用人部门,来自人力资源的管理部门。这样,就把我们的学校教育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认证过程中间连接起来。企业作为用户,参与了工程教育的评价和设计,这对进一步加强生产部门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从2005年开始,在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电力工程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扩大试点。从2005年到2008年,我们进行了三批试点,每年涉及10至20个专业点,2008年后我们会在这个基础上总结经验,把认证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计算机教育》:您能否介绍一下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组织体系,特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概况?

余教授:在试点阶段,我们的组织体系是在教育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经过国家认证相关组织的授权,开展认证。这个认证组织了全国工程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在专家委员会下面设立秘书处。与专家委员会相平行,设立了工程教育认证的监督和仲裁委员会,在工程认证专家委员会下面分设若干个根据不同工程部门的专家分委员会或专家试点工作组。分委员会中有教育界的专家,同时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专家来自产业部门,也包括邀请的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家。全国的工程认证专家委员会的成员则来自教育界和18个相关的部委、协(学)会。

应该说,这个组织体系正在逐渐地建立起来了。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方面,我们已对山东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展了三到四轮的试点,试点的结果是很好的。经过试点的几个学校,都通过了认证,前期认证的学校已经专家委员会审批通过,最近的一批还要经过投票确定。

《计算机教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国内外有什么重大意义?

余教授:在第一个问题中, 我们谈到三个动因,这也就是它的意义。即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加强教育界和产业界的联系;建立与国际上等效的认证标准,为我们国家今后开展国际互认准备条件,也为我们今后若干专业工程师执业资格的认证提供先期的准备。看看你所得到的工程教育学士学位是否达到了国际等效认证要求中最起码的标准,这就是一种准入的标准。

《计算机教育》:认证过程需要哪些程序?

余教授:第一,认证专业需要提出申请。我们的认证试点分委员根据申请情况决定是否受理。受理以后,申请者必须根据认证标准要求写出一份报告。我们有8条认证准则,根据这个标准,申请者还要写出自评报告。认证组的专家会仔细研究这些报告中的内容和提交的资料,在适当的时候派出认证专家组,到当地进行两天或两天半访问并会见相关课程设计方面的领导及学校师生。访问的主要目的是以考察自评报告中的资料作为实证,考察资料是否属实,以便进一步提出需提交的补充材料。在这个过程中,专家委员会会给出一个结论,对于那些通过的专业,我们还将提出一到两个关注项,即还要加强的方面。根据关注项我们会写出意见,留给被认证的专业自己考虑。学校收到意见后,可以做出同意或不同意的反馈,也可以提出申诉的要求,交到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裁决以后,其仲裁结果将作为终审的决定。在认证和以后的时间里,学校有义务保持认证状态,并进一步完成认证中所提出的需加强的部分。认证的有效期是6年,试点的有效期3年,3年过后视认证情况考虑如何延长,认证过程大致的情况就是这样。

工程教育篇(8)

日本在二次大战后,国力十分薄弱,但是日本国政府举全国之力,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整个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二十年后,收效巨大,成为亚洲四小龙的领头羊,且经久不衰,成为世界继美国之后迅速崛起的第二大经济强国。

中国是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科技文化曾登极世界峰巅,资本主义萌芽早于西方各国,四大文明称著于世。马克思曾有过一段十分精辟的论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变成对精神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但是由于封建专制的统治,一个又一个封建王朝为维护其统治阶级利益,用极端的专制制度,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生、成长。封建统治的专制与腐败,最终导致国力微弱,在列强面前只有割地剖款,任人宰割的份,最终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至力于教育的发展,成效明显,第一颗原子弹炸成功是最显著的标志。但好景不长,历次政治运动特别是“十年”内乱,将教育与科技的发展泯灭于摇蓝之中,直至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于1977年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确立,所以,又重新把国家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引到正确的轨道,也在这一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人才和培育培养工作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期。

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在“发展是硬道理”的指导思想引领下,国家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年GDP达11万亿人民币,经济总量据世界第六位。同志在*报告中有一段十分精辟的文字: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背后是教育的竞争。因此,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必须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

二、教育实事工程的内涵

去年9月,县委、县政府隆重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并作出了“基本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县教育局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过程中,推出了“教育实事工程”。这实事工程是:

1.学前教育工程。至*年,全县31所中心幼儿园和15个幼儿办学点按照《*市幼儿园“九五”建设标准》,全部完成达标改造任务,25%的幼儿园成为一级以上园所。0~3岁婴幼儿受教育率达到90%,3~6幼儿入园率超过95%。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在巩固中小学“达标工程”成果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初中建设工程”,使28所初中的硬件建设项目,其中60%以上达到或超过市一类学校标准。全县中小学创建市级素质教育实验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学校、双语教育实验学校各3~5所;小学毕业生合格率超过98%,初中学生按时毕结业率超过99%,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9%。

3.高中教育精品工程。*年,崇明中学通过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验收,成为市级重点中学,并与民本中学、扬子中学两所县级重点中学形成错位竞争,逐步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品高中教育群体。力争2005年进入市县重点中学的学生数达到全县普高学生数的42%,*年为54%,*年为62%。

4.职业技术教育工程。积极创建高等职业教育,至*年,引进4所以上高等职业学校和我县职校建立合作办学关系;从*年开始以电大崇明分校为基础,积极筹办社区学院;至*年创建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加强竖河职校教育联合体建设,至*年形成在全市职校系统有一定影响的适合崇明生态岛建设的技能型的加工制造、电子信息、农林、卫生、商贸旅游、艺术、服装、文秘、财经等专业品牌。至*年培训300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并每年使3000名以上实现就业。

5.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工程。构建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互动框架。至*年使每一所中小学都成为行为规范合格学校,其中2/3的学校成为行为规范示范校;至*年有50%的学校成为绿色学校;发挥“青少年教育矫治中心”的作用,在校学生案发率控制在万分之三以下。制定并实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推进计划,从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人格中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6.新世纪园丁工程。至*年,教师学历水平进一步提升,45岁以下的幼儿园、小学教师全部达到大专学历,其中25%的教师达到本科学历;45岁以下的初中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学历,其中10%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水平;高中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学历,其中20%的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水平。骨干教师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强,到*年培养和引进名师、特级教师8~10名,县级学科带头人60名,县级骨干教师600名。优秀教育人才引进力度继续加大,从2004年起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每年招聘、引进研究生10名、本科生200名。

工程教育篇(9)

(一)明确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我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工科院校都迈入了综合性大学的行列,使原本鲜明的工科特色变得模糊,人才培养目标不再仅局限于工程技术人才。殊不知更高目标的追求,则迷失了工程教育的方向。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强调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是造就具有创新能力,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含本科、硕士和博士三种类型,这就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对工程技术人才的狭隘理解。

(二)强化工程教育的实践性

工程教育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实践教育,我国工程院朱高峰院士在谈到工程教育的理念问题时,特别强调“实践”理念[2],这恰恰是目前工科人才培养的硬伤。招生规模扩大带来的教学资源紧张;多媒体教学资源盲目代替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经费紧张,无力支撑下厂实践的高成本;具有行业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不足;行业特色型高校改变行政隶属关系后,与行业联系减少;企业追求短期效益不愿提供实习场所等等因素都极大地制约了工程教育“实践”理念的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过对学校工作方案中专业领域、培养模式、教师队伍、政策措施和国际化培养等五个方面提出要求,并明确规定了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时间、专兼职教师的条件、人才培养方案由校企联合制定等等,强化了工程教育“实践”理念的实施方式和途径,从而确保其能够落到实处。

(三)强调“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1998年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使得对“双师型”教师的描述,多见于高职院校,这无形中造成了人们对“双师型”教师的偏面理解。“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专职教师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的要求,将“双师型”教师的外延扩展到所有高校工科专业的任职教师,这是教育思想上的一次重要突破。一流师资是一流教学质量、一流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高校教师只有在思想上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主动积累实践教学经验,才能顺利将其内化为教学能力,从而保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顺利实施。

(四)突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社会地位和责任

长期以来,我国对工科大学生的培养理念是:在校期间主要进行工科基础教育,而系统的工程师职业训练由毕业后所到企业,通过若干年的工作逐渐完成,即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企业概不参与。然而,随着敏捷制造时代的来临,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人才培养周期相应要调整。企业作为用人单位一般希望工科大学生毕业时就具备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这决定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时间点必须提前。因此,企业与高校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势在必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充分肯定企业在高级工程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将其工程技术专家请入大学课堂本身就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突破;计划规定企业需提出人才培养方案,与学校方案相结合,更加促使其自觉承担起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职责。

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工程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促进课程体系的创新

由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明确要求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联合培养,如:4年制本科推荐“3+1”模式,即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和做毕业设计[3]。这就促使学校修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和建设。务必以强化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重新构建课程体系[4]。首先要梳理“实践性”课程,考虑校企双方如何合作与实施;其次要优化课程体系,合理配备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学时比;进而加强课程设计、教学设计以及评价方式设计的配套改革,以实现课程体系的创新。

(二)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契合

工程教育的特性是:实践性、综合性、经济性和创新性[2]。其中,实践性尤为明显,是工程教育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各高校通过各级重点实验室、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校内外实训基地等的建设,已极大地增强了实践教学的力度。但限于师资、环境、内容和学时等因素的制约,使上述努力很多均停留在纸上谈兵、生产模拟、理想状况和浅尝辄止的阶段,无法实现在实践中理解工程的综合性、经济性和创新性的教育目标。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出专职教师可以去企业工作、轮训,甚至到跨国公司研修等方式丰富工程实践经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学校还要从企业大力引进高水平工程专家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人才培养的重任[3]。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师资结构,重新建立了一只围绕“实践能力”培养的全新师资队伍。而核心专业课程、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设计等主要在企业学习阶段完成的规定,在环境、内容和学时上对工程教育的“实践性”给予充分保证,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工程的综合性和经济性,进而提高其工程创新能力。彻底改变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脱节的状况,真正实现两者的契合。

(三)打造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一改以往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单方制定的常规,提出培养方案由校企双方联合制定并组织实施,确保了工程实践和设计环节的真实性和有效性[5]。企业的参与打破了高校原有人才培养的单一、脱节和封闭模式,使高校的工程教育不再画地为牢、闭门造车,而是依据参与企业的不同呈现出多样化、灵活性、实用性和开放性的特征,便于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养和工程能力的形成,进而打造基于我国工程教育特点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此外,对工程人才实施分层次培养——本科阶段、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每一阶段均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且彼此衔接,很好地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培养流程。同时,对各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层次提出建议,便于其把握主攻方向。

三、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各影响因素分析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面勾画了工程人才培养的框架,但实施过程中还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来自四个层面: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

(一)学校因素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虽说是教育部针对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出台的改革措施,然而,究其产生的背景、国内外形势、战略意义以及覆盖范围,可以断言这是人才强国、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全国高校均将其视为促进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育改革工程。因此,把握住此次机遇的高校必然会在办学水平上迈上一个新台阶。在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过程中,各高校首先在思想上要有足够的重视,只有做到举全校之力、弃本位主义、破门户之见、走协作之路,才能在教育理念、办学思想、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教学质量和师资建设等多方面实现飞跃;其次,在制度上要敢于创新,有效保障其顺利实施。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如人事、财务、教务、学生等应适时调整现有政策,保障、鼓励“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有效实施。

(二)教师因素

学校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和铺垫,教师将成为影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学校专职教师要能够走出去,在思想上认识到此次变革的意义,并积极顺应时代的需要,拓宽个人发展的新平台;另一方面从企业引进的兼职教师还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责任心,以尽量保证不同教师面对同一授课对象时,在教学理念、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等方面有效延续和协调。

(三)学生因素

工程教育篇(10)

加快建设公办幼儿园。争取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财政配套资金230万元用于新建乡和乡中心幼儿园。现两所幼儿园均完成了主体施工,进入装饰阶段,即将完工。

二、义务教育

2014年春季学期,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4744人的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125320册,免费提供作业本239880本,免费总金额104.0353万元,做到了“应免尽免”。

市上下达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目标任务为1000人,实际完成1000人,做到了“应补尽补”。

三、职业教育

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和教学设备建设,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400万元用于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和设备采购。

截止目前,我县中职招生196人。

中职贫困资助情况。按照国家新的政策,已经全面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免学费学生目标是870人,已经完成870人。资助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目标是485人,上级资金和县级配套资金均已到位,并已及时兑现给学生,实际资助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85人。

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

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计划,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切实做好“三儿”、中职及高中学生资助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确保贫困学生顺利入学。截止目前,完成大学生基层就业学费奖补16人,发学费奖补22.77万元;资助高中生509人,资助金额42.47万元;资助初中生443人,资助金额19.52万元;资助小学生490人,资助金额26万元;资助“三儿”679人次,资助金额33.95万元。上半年共资助各类学生2137人,发放资助金共计144.71万元。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213人。

五、关爱农村留守学生

2014年创建星级留守学生之家目标任务为10所。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积极筹备中。(团委)

六、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建设

2014年开工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目标为2485平方米,涉及胡长保小学、新添中学2所学校的食堂建设,现已完成主体工程,进入装饰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前竣工。

七、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全县31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均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共6727人(目标任务6500人)。其中5所学校共690人享受食堂供餐,其余26所学校采用课间牛奶加餐。

按照《县2013-2015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模式实施方案》要求,2014年,我县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模式将达到50%左右。因此,今年秋季学期开学,我县将在青龙小学、青龙复兴村小、民建小学、民建大坪村小、新庙小学、三合小学、石龙小学共7所学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模式。其余学校到2015年实现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全覆盖。

八、化解大班额工作

我局已于2012年下发了《关于加快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的意见》文件,着力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2014年秋季,我局将严格执行文件精神,确保全县普通中小学起始年级班额原则上控制在省定标准(小学45人、中学50人,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56人)以内。

工程教育篇(11)

一、工程教育认证的重要性

工程教育认证源于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该协议对签约成员国本科工程学历资格互认,毕业生被其他签约国视为获得从事工程工作的学术资格,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是该学术资格的基本要求[1]。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遵循成果导向(OutcomeBasedEducation,简称OBE)理念,通过系统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满足毕业要求,并能够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理有据的持续改进,使得专业教育能够良性发展。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程教学是现阶段本科教育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每一门课程的达成度最终决定整个培养体系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同时,持续改进也必须融会贯通到每门课程中,在课程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测试和作业等各个环节的持续改进,从而使课程教学满足达成度要求。水文学原理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众多后续专业课程的先修基础课。水文学原理主要分为两大部分:(1)水文循环的概念及其环节,主要讲述自然界水体的循环过程和流域水量平衡方程的构建以及水循环各要素的基本理论与方法。(2)产汇流理论,分别讲述单点产汇流机理、洪水演算和流域产汇流计算[2]。由此可见,水文学原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综合性,是水文预报、水文分析与计算、流域水文模拟和水资源评价等课程的基础。同时,该课程内容宽泛,概念和理论繁多[3],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课程基础理论多,课堂教学和学习过程易乏味,且部分概念抽象难于理解。如基质势是包气带中土水势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大,在土壤中具有毛管作用而产生。学生通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课堂讲述,能很快理解毛管力,但是对于基质势总为负值常难以理解。2.课程知识覆盖面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抓不住重点。由于该课程涉及水文循环各要素的概念、产生条件和计算方法等,又包含产汇流理论和洪水演算等复杂过程的概化和计算,并且众多的知识点是后续课程的基础,造成该课程需要掌握的内容多、综合性强[4]。3.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学习。随着专业的发展,培养方案涉及的课程日益细化,水文学原理的内容偏理论和基础,课堂教学过程不同于水文测验学、水环境保护等课程具有众多的现场实习和动手操作,也不同于水文预报、水文分析与计算等课程具有统一的内容体系和课程设计,更不同于水资源规划与评价等特色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使得水文学原理的教学过程更多的是内容讲述,进而使工科学生缺乏学习动力。4.学科前沿引入不足,现代化教学方法急需成熟化。正如前文所述,水文学原理知识点众多、覆盖面广且综合性强,涉及的学科前沿比比皆是,虽在课堂教学中会尽量补充,但受于课时的限制仅能点到为止,缺少英文教材和文献的引入。另一方面,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尤为重要,而目前的教学手段一般为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急需将GIS、网页课堂、APP等现代化流行技术成熟系统应用到课程教学中。

三、进程式课程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