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科技工作交流材料大全11篇

时间:2022-04-27 12:56:38

科技工作交流材料

科技工作交流材料篇(1)

二、科技投入不足。我县每年的科技三项经费从2016年起一直保持在200万元,5年来从未增加过,可能在邵阳还算比较多的;另据了解,其他地级市都有科技经费对县一级科技工作和科技成果转换进行扶持,而我们邵阳市的科技经费面对的就是三区和本级工业园区。

三、科技人才缺乏。科技离不开创新,创新离不开人才。尽管县内很多企业想聘用高端科技人才或专业技术人才,但因政策、环境、待遇的原因,根据找不到或留不住合适的人才。我县目前有效高企数是25家,其中工业这块只占15家,而我县的规模工业企业已达172家,高企数占比不到10%。

科技工作交流材料篇(2)

共掀IT新浪潮

“物联网”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依托IT技术,让孤立的物品(冰箱、汽车、设备、家具、货品等)接入网络世界,让物与物、人与物之间能沟通交流。目前,物联网技术开始运用于智能交通(如公交实时查询、智能打车、实时交通指挥)、环境保护(如污染源实时监控)、公共安全(如周界安全防范系统)、平安家居(如实时监控报警系统)等领域。

智能电网是将物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电力系统,从而使电网运行更加可靠、安全、经济、高效,满足更大的用电需求,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等功能。物联网作为“智能信息感知末梢”,在线监测和实时掌控电网各个环节重要运行参数。从发电环节的接入到检测,变电的生产管理、安全评估与监督,以及配电的自动化、用电的采集,还有营销这方面都要采用物联网技术。国家电网已经确定了2020年全面建成智能电网的目标。

为了大力发展物联网、传感网和智能电网,培养更多的相关人才,教育部在2010年批准设置了“物联网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这两个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物联网专业知识,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具备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和施工管理、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应用平台设计与开发、物联网维护与管理、物联网设备营销与技术支持等职业能力和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特色课程:物联网工程概论、高性能网络计算、物联网信息安全。

就业去向:主要在电力、能源、交通、医疗、贸易等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物联网相关的电路硬件(如无线传感器)开发、维护,网络部分(如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信息安全等)的开发、管理与维护。

我国开设该本科专业的高校较多,目前已超过100所,考生报考时可优先选择这些专业实力强的学校。

推荐院校: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其中,天津理工大学为了利用和借鉴台湾电子技术领域的先进经验,培养方案采用“3+1”联合培养,学生大一、大二在天津理工大学学习,大三到台湾中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四回到天津理工完成毕设,毕业后颁发天津理工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智能电网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新能源发电与智能接入技术、电网智能调度与控制技术、电能计量与监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方面有专长,可以在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电气系统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特色课程:自动控制理论、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电网技术。

就业去向:主要在电网公司、发电公司、科研设计院、高等院校等相关行业或部门,从事设计、开发、生产运行与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支持等工作。

推荐院校:华北电力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青岛科技大学。

物流管理、物流工程:

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物流术语》中提到: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日益突出,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已在发达国家得到了空前的应用和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面对我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引进和发展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培养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的高级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现代物流业是我国“朝阳产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家对物流专业的人才需求很大。下面为大家介绍物流行业的两个热门专业,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学习经济、会计、贸易、管理、法律、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培养具有一定的物流规划与设计、物流管理、物流业运作等能力,能在经济管理部门、贸易公司、物流企业从事政策制定,物流业运作管理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物流管理人才。

特色课程:物流规划与设计、采购与供应管理、采购项目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包装学、采购决策与库存控制、现代物流管理学、电子商务与物流系统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去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和工商企业,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和与物流相关的铁路、航空、港口、仓储等管理和技术工作。也可以去一般企业(工厂、贸易公司)里做物流工作(比如仓库收发货、保管、计划、采购、运输管理、进出口关务),或去物流企业里工作(比如销售、客服、物流咨询策划)。

推荐院校: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南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由于国外的物流行业发展早,教学理念、师资等较国内更优,如果有意出国继续深造,可以考虑报考新加坡东亚管理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

物流工程专业

物流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物流学、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运输经济学、运输商务管理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物流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及机械或电子制造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机构等部门,从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技术设备和物流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集成、物流系统运行与维护的复合型以及应用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特色课程:管理学、运筹学、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生产与库存控制、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物流机械技术、国际物流学、电子商务概论、物流系统工程、运输会计学等。

就业方向:在各类制造单位、商贸、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系统分析设计、物流系统运营管理、物流项目规划建设等相关技术及管理工作,也可在专业咨询公司、教育培训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其他社会团体从事物流相关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交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浙江大学

通过对以上两个专业的介绍,我简单总结下它们的区别:

一、物流管理专业应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物流系统的运行达到最佳状态,实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标。物流工程专业是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工程和技术的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的工程领域。

二、物流管理专业以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学科基础,同时跨工商管理和经济学学科;物流工程专业以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学科基础,同时跨交通运输类学科和机械类学科。

三、物流管理专业偏向文科性质,授予管理学学位;物流工程专业侧重理工科,授工学学位。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将低碳进行到底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2020年世界能源需求将达到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将达到136.50亿吨油当量。近年来,受石油价格上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各国都纷纷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制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规和政策,我国亦是如此。十报告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属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之一。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两个与新能源技术相关的两个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和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重点研究与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技术和器件(如通讯、汽车、医疗领域的动力电源),发展新能源材料(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新型燃料电池材料和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学术研究方向。新能源技术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五个技术领域之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是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专业,是由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多学科交叉,以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及其器件设计、制备工程技术为培养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专业。

新能源材料是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材料,该类材料包括晶体硅材料、硫系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等。新能源器件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成人类所需的光、电、热、动力等任何形式能量的载能体,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形式的储能器件。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攻读“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工程”“光电工程”及其他电子信息和电气类相关学科的硕士专业。能到国外一流研究机构进行相关专业的留学深造,能在新能源企业、研究所、汽车公司等单位,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动力蓄电池、电动汽车设计与制造、燃料电池、节能环保等热门领域的前沿研究、设计、制造、建设、运行与管理等工作。

推荐院校:电子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为了满足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及循环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该专业是在2010年设立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涉及环境科学、经济、管理等诸多学科交叉与融合。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是依托化学工程与基础的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主要以资源循环过程和产品工程为特色,在矿产资源优化利用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开发上进行研究。

科技工作交流材料篇(3)

10月11~13日,由中国科协主办、华东交通大学院承办的中国科协第250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轻型材料连接新技术研究”在南昌召开。华东交通大学副校长史焕平教授代表承办单位华东交通大学致欢迎词。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华东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南昌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近40名青年专家、学者参会。

本次论坛的执行主席由华东交通大学黄志超教授、西北工业大学詹梅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汽车车身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所李永兵副教授、南昌大学刘勇副教授担任。

在论坛讨论中,西北工业大学詹梅教授介绍了焊管数控弯曲有限元分析,焊管数控弯曲变形约束与协调机制分析,焊管数控弯曲成形极限研究;上海交通大学李永兵教授介绍了多材料对汽车车身连接的挑战及先进连接工艺研发,介绍了SPR、焊接、胶接、先进高强钢磁控电阻点焊技术、异种材料自冲摩擦铆焊技术等先进新型板料连接技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方刚副教授介绍了铝型材的挤压焊合,详细阐述了金属材料塑性成形性能、材料塑性加工工艺的数值模拟、高温超导带材成形制造、机械设备及成形制造装备的现代结构;华东交通大学黄志超教授介绍了机械变形连接技术包括:实心铆钉、半空心铆钉、管状铆钉等自冲铆接技术以及无铆钉铆接技术的研究成果;南昌大学刘勇教授介绍了大块非晶/铜合金复合材料的挤压成形技术的相关研究,描述了该技术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技术方法;南昌大学赖家美教授对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径向铆接研究中的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和径向铆接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

本次论坛围绕“轻型材料连接新技术”这一主题,在焊管数控弯曲、多材料对汽车车身连接的技术探索及先进连接工艺的研发、SPR、焊接、胶接、先进高强钢磁控电阻点焊技术、异种材料自冲摩擦铆焊技术、铝型材的挤压焊合、大块非晶/铜合金复合材料的挤压成形技术研究、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径向铆接等议题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本次论坛内容安排合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参会者讨论深入,畅所欲言,气氛热烈,促进了国内从事材料连接技术事业相关研究单位的青年科学家相互交流、学习与合作,并拓宽了研究视野,受到与会青年专家的一致好评。本次论坛在提高板料连接领域学术科研水平的基础上,促进了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并在轻型材料连接新技术研究等方面的技术问题达成共识。通过本次青年科学家论坛主题的研究讨论对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相关建议。(责任编辑:王以芳)

(来源:学会学术部供稿)

科技工作交流材料篇(4)

在科学研究上,他是一名勇于探索未知的先行者;学术交流上,他是一名乐于分享知识的布道者;学科建设上,他是一名默默耕耘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者……多年的刻苦攻关,让他在计算流体力学与生物流体力学领域取得了多项原创性、开拓性成果,其研究结果多次被国际知名专家、研究团队引用并受到高度赞扬和广泛认同,并在产业化应用上有重要作用。

敢于探索前路的未知

朱庆勇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现已改称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这个专业是学校的金牌专业和全国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院系之一。在这个师资力量雄厚、名师荟萃的学府,他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良好的培养,为以后从事与流体力学相关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在那个年代,大学生还是一块金字招牌。但是,朱庆勇并没有满足,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未知的好奇选择了继续深造。经过五年的努力,他顺利拿到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流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为之后的研究工作积蓄了力量。

此时,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趋势正方兴未艾。朱庆勇很快意识到流体力学与其他学科间交叉融合的可能和必要。很快,他便来到中山大学数学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数学专业从事流体力学数值计算方面的研究工作。计算流体力学与生物流体力学交叉领域的大门已朝着朱庆勇缓缓打开,门内是一片有着无限可能的新天地,他长期的积累有了喷薄的出口。

“多孔有机材料力-热-电-流多场耦合模型与计算属于计算科学、力学、生物医学工程的交叉领域,是目前计算科学领域充满生命力的研究内容。”朱庆勇告诉记者。这个领域里,充满着无限的未知和挑战,而这也正是吸引他前进的动力。

很快,多孔有机材料力-热-电-流多场耦合模型与计算的课题被纳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朱庆勇是负责人。

作为课题的负责人,朱庆勇组织团队对多孔有机材料力-热-电-流多场耦合的机理与规律进行理论探索和数值模拟研究,并基于应力场-温度场-电场-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索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和计算基础。针对多孔有机材料建立了其材料物性多物理多尺度可计算模型,研究了不同层次、不同物理机理耦合动力学模型,发展了材料物性耦合模型的高效并行算法,实现了从建模、算法到数值模拟的融合研究,为提高我国相关领域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做出了直接贡献。

针对多孔有机材料中液体流动问题,他提出以无量纲GS数作为判断准则,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针对多孔有机材料的多尺度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研究了纤维表面改性后的多孔有机材料的输运特性。

他还进一步研究了考虑双电层影响的多孔有机材料内液体流动问题,建立了考虑电动效应的多孔有机材料输运特性的数学模型,并推导得出了考虑电动效应的多孔有机材料的有效渗透率,进一步研究了具有随机孔分布的带电有机材料内的传热传质过程,得到了考虑双电层效应的无量纲GS数,这些成果可以为研制性能优良的生物医学材料提供理论指导。

朱庆勇提出的无量纲GS数已经成为多孔有机材料中液体流动的判断准则。相关研究在多个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已多次被国际上的研究小组引用,并受到高度评价,在国际同行间有着很高的声望。

在项目攻关过程中,他富有创意地将高性能并行计算技术用于多孔有机材料传热传质过程的数值计算中,计算了唾液在口罩内的流动过程,进而研究在唾液中病毒的运动规律,相关成果已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上,这对研制SARS、禽流感等防护设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这项研究的基础上,他的合作者成功研制出纳米杀菌口罩并获得世界科技创新博览会的金奖,其中,朱庆勇做出了关键性贡献。

多年来,朱庆勇陆续主持了高分子纤维材料传热传质过程的多尺度建模与计算、低渗透有机材料液体流动的特性与模拟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在国内外的研究界产生重大影响的成果:研究了经过壳聚糖表面改性后的高分子纤维材料的输运特性,为进一步研制性能优良的生物医学材料提供理论指导。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上,已经引起国际同行关注,如乌克兰苏梅应用物理研究所高级研究员Vadym D. Chivanov博士曾来信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感谢对他的研究工作的帮助;提出了针对分形纤维材料的无量纲电阻力数对多孔材料中流动、传热、传质的影响,无量纲电阻力数给出了考虑双电层影响的判定准则。基于此建立了考虑电动效应的多孔纤维材料输运特性的数学模型,并推导得出了考虑电动效应的多孔纤维材料的有效渗透率,进一步研究了具有随机孔分布的带电纤维材料内的传热传质过程,得到了考虑双电层效应的无量纲GS数,这些成果可以对微流控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上,受到广泛关注;开展了基于响应性水凝胶的时滞微分方程数值计算方法研究,这些成果可以对药物控释载体的研究提供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相关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等。

乐于分享学术的魅力

在潜心组织科研工作的同时,在学术交流、教学与成果转化等方面,朱庆勇也发挥着他的积极作用。

来到中山大学后,朱庆勇结合中山大学力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前沿研究动向,利用他在高性能计算方面的研究基础,整合中山大学可用的资源,组建了一支成员配置合理、学术造诣深厚、优势和特色鲜明、团结奋进并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团队。为解决计算科学、力学、生物医学工程的交叉领域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技术支持,为中山大学发展交叉学科贡献了一支强有力的中坚力量。

科技工作交流材料篇(5)

关键词:物资管理;“互联网+”;格式化链条;标准化

Key words: material management;"Internet+";formatting chain;standardization

中D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8-0109-03

0 引言

随着施工企业竞争的加剧,项目管理需要“开源节流”和“精管细算”,占项目投资比例50%左右的物资方面,大多采用的还是传统粗放式管理,这种管理有诸多弊病:①量价多为综合核算,“下沉”不到单位工程,最终的核算结果“揉”在一个“锅”里,单位工程节超情况不明,成本预控得不到有效实施。②施工进度与技术部门量的计价、物资部门材料的消耗、试验部门材料的检测不能匹配,工程质量无法追溯到原材料质量上。③成本控制不及时,与施工进度脱钩,易出现“秋后算账,事后诸葛亮”的局面。④粗放式管理不注重数据的可追溯性,彼此数据之间缺乏逻辑关系。⑤施工队经济责任不明确,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为了解决这些弊端,我们建立了项目物资“互联网+链条+接口”式管理。

1 项目物资“互联网+链条+接口”式管理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1.1 内涵

我们项目依托大众化的聊天工具QQ,建立信息化平台QQ群,通过信息平台上传物资技术交底、采购、验收,消耗等相关情况,打造物资管理信息化平台。同时我们参照项目物资管理中相关登记台账、记录及报表,将这些表格记录汇总优化成相关表格,通过相关数据链接,形成格式化链条,打造一条“链条式轨道”,同时加强了各个部门的接口关系。

1.2 理论依据

我们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理论(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同时参阅现代企业集约化管理、流程化管理的一些现代管理理念,建立信息化平台群,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办事效率,让信息多跑路、部门少跑腿,起到坐在办公室内就能掌控施工现场所发生的一切情况,同时通过打造格式化链条,优化各部门之间的接口管理,用数据说话,在过程中“堵漏、预警”。

2 主要做法

依托“QQ”信息化平台、格式化链条,打造物资管理标准化流程,可以从图1绘制的流程图中得到最直观反映。

下面分步对流程图进行解析:

2.1 流程第一步:技术交底

技术科根据施工图,按照单位工程编制《工程数量管理台账》,纸质版打印存档,电子版上传(上传信息平台,供现场技术人员、计划、物资部门参阅学习),《工程数量管理台账》中包括工程数量汇总、物资汇总、物资采购技术交底书、相关计算数据说明等。单位工程物资采购技术交底,作为本单位工程的物资采购依据,实行一次底,后期施工过程中如果数据有更改,技术科用工程数量通知单的形式通知物资部,不另做交底,除非遇到设计变更或优化施工方案。

2.2 流程第二步:物资采购

物资科根据技术科提供的单位工程技术交底,统计本工程需要采购的物资材料,编制物资采购申请表。同时物资采购申请表要结合计划科每月下达的施工计划,在充分考虑存储、运输、库存量等外在因素后进行编制。采购计划通过相关领导审批后,物资科向供应商下达供货通知单。

2.3 流程第三步:材料入库登记及检验

材料进入现场后,由收料员进行量的验收,并将材料分类、分项进行有序存放。收料员开具入库单,同时将收料单和对应的到货实物拍照、合格证(材质书)、车牌号一起上传信息平台。物资科资料员根据信息平台上传的入库信息及时登记材料进场台账及材料逐日消耗台账。

物资资料员根据信息平台上传的材料到场信息,依据试验室提供的原材料检验频率,向试验室提交试验委托单,通知试验室对进场材料进行检验检测。

试验室接到物资科试验委托单后,及时对材料进行取样检测,检测合格后将检测反馈单扫描上传信息平台,同时将纸质版反馈给物资科,物资科及时登记报检台账。

2.4 流程第四步:材料加工及消耗

物资科在接到试验室检测反馈单后,材料合格,通知现场原材料可以加工使用。检测不合格,通知现场原材料加工工班该批次材料不可以加工使用,同时通知供应商将不合格材料退场处理。材料加工工班接到技术科技术交底开始加工,加工完成由安质科检测合格后,统一包装、装车,输送到指定施工工点。半成品出库时,现场收料员要逐一清点出库数量,并检查包装情况是否合格。检查通过后开具半成品出库单,并将半成品出库单及出库半成品拍照上传信息平台,物资科资料员在看到信息平台上传的半成品出库信息后,及时登记半成品出库台账及材料逐日消耗统计。

进行混凝土施工时要提前填砼使用通知单并拍照上传信息平台,混凝土拌和站在接到砼使用通知单后开始生产砼,出库时拌和站要打印混凝土出库单交由罐车司机,混凝土出库必须过磅,材料员及时登记过磅信息,并将过磅信息填写在混凝土出库单上,同时将出库单和对应罐车拍照上传信息平台(拍照时注意拍摄罐车车牌号)。物资资料员根据上传的信息登记混凝土消耗台账及材料逐日消耗统计表。

2.5 流程第五步:月末核算

每月20日通知供应商对本月已供应材料数量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物资科出具对账单,双方签字盖章。供应商及时根据对账数量,开具增值税发票递交物资科,物资科及时登记发票统计台账。同时物资科对现场材料库存情况进行盘点,填写盘点表。

物资科根据对账信息和现场盘点情况,做材料点验入库和材料出库,生成本月材料成本费用。同时根据本月成本费用情况结合次月施工计划,预估次月施工材料成本。登记物资总账和原材料收支存,统计个单位工程材料消耗情况。根据每月入库出库数量与财务进行账务核对并出具对账单。同时核对供应商欠款情况,便于对供应商付款进行资金分配。

物资科根据半成品出库台账、混凝土消耗台账统计单月施工队钢材和混凝土消耗数据,结合材料入库数据、库存数据及技术交底数据,对原材料加工工班、拌和站、工点施工队进行材料节超考核,并汇总生成项目部材料节超考核表。

物资科根据施工节超考核情况和劳务合同约定对施工队进行材料节超考核,对超耗部分进行扣款。同时根据半成品出库台账、混凝土消耗台账统计当月钢构件半成品和混凝土加工数量,对原材料加工工班和拌和站施工队进行月末计价,并将计价单提交计划部。

物资科根据现场盘点结果,对现场加工生成的废料及时处理。

3 实施效果

自从我项目部实施了物资管理“互联网+链条+接口”以后,物资管理流程变得清晰化,物资人员职责变得明朗化,现场物资管理变得条理化。物资管理实施效果明显,有效的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解决了施工现场和项目管理脱钩的问题,同时表格化使物资管理更规范,物资资料更完整。②解决了物资采购技术交底重复、遗漏问题。③物资人员需熟知现场才能有效采购物资,强化物资人员责任心。④半成品加工工厂化管理,工厂化出库流程便于控制材料消耗,利于项目成本控制。⑤按时盘点,当月核算节超,有利于物资管理的过程控制。⑥按月对账、理清债务、做到工完料清。⑦物资管理信息化,缩短了大家沟通途径。

4 结语

该项目依托信息化平台、格式化链条,着力打造物资“互联网+链条+接口”式管理,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粗放式物资管理的各种弊病。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流程,让物资管理的目标更加明确,达到“查缺堵漏、增值创效”的目的。

当然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像“链条”中各个表格数据统计填写有点繁琐,部分数据需要重复填写,还不能通过一次性数据链接,自动生成有效数据,数据不准确还不能自动“预警、报警”,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摸索、进一步改进。

“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为适应工程施工的发展趋势,项目的物资管理方面还有许多潜力可挖,我们计划和软件开发单位沟通合作,探讨把这种“互联网+链条+接口”物资管理模式研发成完整的物资管理系统,通过软件系统的数据统计、归集和分析能力更好的实现物资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如果能够利用相关软件,将会很好地将“互联网+链条+接口”物资管理模式实行真正的网络化、自动化。

参考文献:

[1].2015年3月份国务院总理做的政府报告[R].

科技工作交流材料篇(6)

2材料化学工程二级学科发展现状

近十年来,材料化学工程学科作为化学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新增长点,发展迅速。目前,国内外一些大学的化工学院或材料学院均出现了材料化工的研究领域,有的大学(如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甚至出现了专门的“材料化工”系等人才培养和科研机构。材料化工的交叉研究已经展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在该领域取得了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内的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2005年7月,南京工业大学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省部共建材料化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6年5月在南京召开了第一届材料化学工程大会,大会总结了国内外材料化学工程的研究进展,明确了我国材料化学工程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2007年10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化学工程和材料学科的交叉融合,国内多所重点院校开始在“化学工程与技术”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置“材料化学工程”二级学科。2002年,南京工业大学首先在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立“材料化学工程”二级学科。随后,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始设立“材料化学工程”二级学科。据初步调研,已经有11所重点大学设立材料化学工程,如表1所示。该学科的设置,有力地促进了“化学工程与技术”与“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有利于材料化工领域交叉型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建设。

3材料化学工程二级学科的建设对策

3.1重新定位“材料化工”学术硕士培养目标的定位

“材料化工”学术硕士的培养定位以工程为主,理工结合,既要考虑到与化学、化工、材料学的学科交叉以及与生物、环境等学科的渗透,又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产业发展的需求,培养符合现代科技发展趋势和地方产业要求的素质高、专业宽、基础厚、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工程和工艺结合、理工结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3.2构建“材料化工”学术硕士学位课程体系

在“材料化工”学术硕士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强化两个方面,一是开发新材料为基础的化工单元技术与理论,二是用化学工程的理论与方法指导开发材料制备技术,因此,设立与之相适应的学位基础课和学位必修课程体系,而学位选修课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突出特色。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逐步借鉴或采用国际一流大学的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3打造“材料化工”学术硕士点的师资队伍

引进具有企业背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国外学习进修经历的教师,发挥他们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和国外人才培养经历。聘请相关企业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给学生讲授理论联系实际内容较多的工程设计类课程,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另外,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国外进修,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企业工作经验和国外学习经历。

3.4建立“材料化工”学术硕士的教学管理体制

一是围绕研究生课题的研究方向,理论教学不再单独突出“化学工程与技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而是强化交叉性和相互渗透性,再结合科学研究,既满足了“材料”“化工”交叉与渗透的理论教学的要求,又可让理论来支撑科研的深入开展;二是科学研究中强化理论基础,构建解决科学问题的理论体系。研究生采用化学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开发材料制备技术,同时也运用在开发新材料为基础的化工单元技术与理论解决相应的科学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这种体制强化了“材料”“化工”交叉与渗透性的理论教学,同时也促进了科学研究,建立了既增强研究生理论学历,又培养了学生科研能力的教学管理模式。

科技工作交流材料篇(7)

Abstract: scientific and complete, standard file management, not only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of labor one kind of affirmation and recognition, also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played a referenc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role. Therefore, explor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chives management has the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importance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chives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yste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chiv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and analytical thinking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technology archives; Moder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l 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性

科技档案,是科技人员在科学技术研究和生产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其现代化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1 档案是机关、单位和个人科技活动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知识形态存在的历史记录档案是过去工作和历史情况的记录,它可以为机关工作提供备查的依据。档案是历史的真凭实证,是第一手的参考材料。还有一些文件材料,如合同、契约等制发的目的就是备忘,其凭证作用就更加强烈、更加明显。

1.2科技档案是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以及科技思想结晶,具有数量大、科技含量高、利用率高、效益明显等特点科技档案是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生产、基本建设等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应归档保存的重要技术文件材料(包括图纸、图表、照片、影视片、多媒体、技术总结材料和重要运算数据等)。它是国家全部档案的组成部分,是今后科学技术研究、生产、基本建设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必要条件。

1.3科技档案的保管和开发利用为科学研究、新技术开发以及生产活动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形式和手段科技档案资料是生产和科研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郝分,科技档案资料的利用被人称为科研的必要劳动,有时它贯穿某项生产和科研活动的始终,和直接的生产和科研活动密不可分。

1.4科技档案是实现信息传递进行技术交流的工具

大到各个国家、地区,小到各个不同领域的集团、公司,无不对科技档案的信息交流给予极高的重视。很多地方都成立了大大大小小的科技信息交流中心,并由专人负责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以至跨国、跨省、跨地区的信息交流。

2其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缺乏专职管理人员对科技档案进行系统、科学地管理,致使档案材料在页码编号、档案排序及材料分类、入库等环节上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2.1档案材料页码编号及书写位置不规范。

2.2档案材料移交混乱。

2.3档案材料分类不清。

科技档案资料不完整原因主要包括:一是科研部门对材料的收集不完整、不及时;二是科技人员外出参加各种学术交流、科学考察等,会议文件及考察报告很少有人主动将资料文件交档案人员归档,而档案管理人员又对外派人员情况不了解,造成会议文件不能及时入档;三是有的科技人员对科技档案缺乏了解,认识不够,只向档案部门移交科技成果阶段的技术材料,大量研制阶段的第一手资料仍保留在个人手中。科技档案的不完整,直接影响了科技档案整体质量的潜在价值。

2.4技术手段欠缺。。

3、对于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3.1依法治档是加强企业科技档案工作的根本保证国家和行业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管理规范》等法规性文件,为科技档案工作依法治档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在企业档案工作中,依照档案法规标准管理科技档案还存在不少差距,有法不依、有标准不执行的现象还很突出,忽视管理法规和标准要求导致科技档案归档不全、材料不真实、整理不规范的情况常有发生。

要提高对企业科技档案工作的认识。企业档案工作者应善于与领导沟通,使之了解国家关于科技档案的法规标准,了解科技档案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取得领导的理解和重视支持,争取到在本单位行使依法管理科技档案的职权,企业档案工作者才能行之有效地依法做好科技档案工作。

要不断提高企业档案工作人员依法管理科技档案的工作能力。依法治档主要依靠档案专业人员加强执法,这就要狠抓档案工作队伍的自身建设,加强档案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和培训,加强工作责任感,使档案员成为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能适应在具体科技档案工作依法管理的要求。

要建立完善的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结合企业的实际,把科技文件的形成、收集整理归档、开发利用各工作环节纳入有关人员的岗位经济责任制,形成既具有指导意义又有约束力的科技档案工作程序文件,使相关部门有法可依。同时,要形成档案部门必须参加科研成果鉴定、新产品开发定型、基建工程竣工验收、重要仪器设备的开箱验收与生产技术活动等各项具体工作的制度。

3.2建立健全企业科技档案的领导机构和管理制度

科技文件材料的归档。要做好科技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健全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制度。哪个部门产生的科技文件材料,由哪个部门负责归档。做到每一项生产、建没、科研、管理等工作活动。完成后都有完整、准确、系统的科技文件材料,并按制度归档保存。

档案部门对归档的科技档案要进行分类、编目、登记工作。应根据本单位档案的数量,设置专门档案库房和配备相应的档案设备。库房内应保持适当的温度、温度,同时要具有防盗、防火、防潮、防阳光、防腐蚀、防有害生物和防污染等设施,并应具备齐全的消防器材,确保档案的安全。在进行档案的著录工作时,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局颁发的《档案著录规则》进行,同时应结合本单位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逐步实现科技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科技档案部门应建立健全科技档案的借阅制度。,借出科技档案应根据使用范围、保密程度履行一定的批准手续。凡是根据档案材料编制的各种汇编、索引、手册等,在对外交流时,均应按原档案材料的使用范围,经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才能进行。档案部门要建立健全档案的统计工作。统汁内容包括档案管理基本情况、档案数量、档案提供利用及其利用效等。

3.3开发利用是企业科技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科技档案的利用服务是衡量企业科技档案工作的最高标准。

积极主动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把企业各阶段重点工作作为档案部门的重点工作。这就要求档案员走出卡当案部门,了解企业各项工作的动态,及时提供和介绍企业各相关工作所需的档案料,使档案的技术和管理功能在各项生产经营、科技研究等活动中实现,提高经济效益。

应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科技档案利用服务质量。使用计算机全面辅助科技档案管理,应用激光扫描、缩微技术将重要科技档案存人计算机,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传播科技档案信息,使科技档案查询利用达到方便、快捷、准确。

开展科技档案信息的编研。随着计算机在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档案管理人员学会专题史料编制等等,提高科技档案管理效率;同时还应根据生产经营科技开发等需要,深层次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领导决策、各部门日常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资料。

结语。

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科技档案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艰巨的工程。我们务必要加强科技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从而为增强科技档案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提高我区科技整体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科技工作交流材料篇(8)

新材料也被称为先进材料,主要是指那些新近发展或者正在发展中的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优异性能的一类材料[1]。新材料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是我国实现科技革新与产业转型的重要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良好的信息环境越来越成为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随着西部大开发推进,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西部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但是由于西部信息环境建设一直存在着基础落后、人力资源不足等原因,使得新材料西部信息环境一直落后于西部新材料研究与产业的发展,无法为新材料领域提供有效信息支撑。因此,如何促进西部新材料信息环境建设,成为新材料产业能否在西部地区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1 国内外新材料信息环境建设由于新材料产业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撑和通畅的信息交流。当前,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新材料信息环境的建设与发展。美国已经建立了世界最大的MaterialConneXion(MC新材料图书馆),该图书馆是世界惟一的国际化创新材料咨询服务机构,并且也是全球最大的创新材料集成与应用的图书馆。在欧洲,MaterialXperience被Materia公司在2008年创始于荷兰,并快速成为欧洲极具影响力的新型材料信息中心。同时,欧盟也建立了欧洲技术平台(EuropeanTechnologyPlatforms,ETPs)其中也涵盖了新材料发展各领域,主要目的是制定新材料相关路线图,并加强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和信息交流最终增强欧洲科技竞争力[2]。日本早在1961年就设立了专门负责包括新材料在内的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的特殊法人——新技术集团,并制定了“委托开发”和“开发斡旋”等制度,为新材料产业化、信息交流和科技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新材料信息环境建设在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为新材料技术和产业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国内主要的新材料信息环境系统有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中国新材料网等。

2 西部地区新材料信息服务现状与问题在西部虽然也集中大量的新材料科研单位,比如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有机所等,同时地方政府也积极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但西部新材料信息环境建设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无法支撑整个西部新材料领域科研与产业发展,其科技信息支撑系统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与东部沿海地区和世界发达国家仍然有巨大差距。学者一般认为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循环中至关重要的桥梁[3]。因此,在全国积极加强新材料信息环境建设同时,西部地区也开始建设自己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其中建立最多的是各种新材料相关的特色数据库,比如四川大学创建皮革导航数据库、西安交通大学创建了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等等,通过这样的特色化服务把整个学科信息资源更加细化和专业化。西部一些地方政府也注意当地新材料知识环境建设。四川省以高校图书馆为基础,进行“四川高校特色数据库”建设,将新材料作为四川高校一个重要的特色数据库来建设,并建立全省范围的资源共享平台,以增强其文献资源的保障能力。通过近几年的资源建设,与新材料相关的普通科技文献信息环境建设方面,西部地区的落后局面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其次,西部地区也有大量的专业科技情报机构为新材料研究、产业发展以及政策制定提供信息服务支撑。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经常为西部地区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等提供新材料领域的发展动态报告、专利分析等各种信息服务。同时在西部各大新材料研究机构自身也提供大量新材料相关信息服务。各省也有相关的科技情报研究所,为当地的科技情报服务。根据以上分析,西部新材料信息环境建设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在新材料专业知识信息的集成、学科服务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仍然不能满足西部迅猛发展的新材料研究及产业化的需求。其主要的不足有以下几方面:

2013年3月第33卷第3期现?代?情?报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Mar.,2013Vol.33 No.32013年3月第33卷第3期西部新材料信息环境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Mar.,2013Vol.33 No.32.1 新材料相关领域的科技资源建设相对不足新材料研究本身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研究,研究过程中需要利用大量的科技文献,特别是电子信息资源。但是由于西部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滞后导致政府对文献资源建设投入不足,难以满足科研人员日益增长的文献需求。以西部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四川大学为例,其只能检索ISIwebofScience1995年以后的文献资料,同时一些重要的新材料期刊杂志,比如JournalofPolymerEngineering、Polymer-PlasticsTechnologyandEngineering等都无法全文下载。因此,新材料相关领域的资源建设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部新材料科学研究的发展。

2.2 缺少专门为新材料研究提供的信息服务首先,在西部地区,由于高水平科研机构相对较少(西部地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只占全国总数14%,工程中心占全国不到10%),导致了为其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服务的动力不足[4]。其次,新材料相关的信息服务种类也比较单一,研究动态分析、专利分析、网络咨询等定向信息服务开展都比较少,缺少专门针对新材料研究与产业化的信息门户建设。例如,虽然在西部有四川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之类的信息平台的建设,但是这些平台基本都是通用性的,所提供信息服务还处于提供一般的科技动态报告的层面,因此这些信息平台和服务难以满足新材料领域所需要的专业化和深度化的服务要求。最终,落后的信息服务导致了信息资源流动不畅,阻碍材料科研工作和产业化的开展。

2.3 深层次学科化服务不足随着科技情报服务的发展,它已经不只是局限与提供文献资源、科技动态报告等一般服务,已经发展到科研工作一线,开展契合科研需求的学科化知识服务,这种知识服务是在原有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信息服务方式,其也属于情报学范畴,并与传播学、心理学以及知识仓库技术等紧密结合。这种知识服务注重用户问题的解决方案,涉及价值观问题、权益平衡问题等,不仅需要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为支撑,还需要价值理论、伦理理论、产权理论、交流理论等来共同构建[5]。但是在西部地区,这些情报服务的新方式还未完全展开,只有国家科学图书馆开始了前期的尝试。因此如何给科研部门提供满足其实际需求,真正嵌入课题的深层次情报服务是西部科技情报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

2.4 新材料领域参与单位交流互动不畅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指出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基于科技条件资源信息化的数字科技平台,促进科学数据与文献资源的共享,构建网络科研环境,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推动科学研究手段、方式的变革[6]。在东部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利用长三角大量的科技企业与科研单位,很好地将生产企业需求与当地科研发展有效结合在一起,为当地的产业转化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但在西部虽然也已经集合了一部分的高水平的新材料生产企业,比如中石油、实德集团等。但在西部始终没有形成一个既满足了解科研发展,又了解本地企业需求,促进科研与生产参与者交流的信息服务平台。

3 西部地区进行新材料信息环境建设的必要性与可实现性 随着新材料研究发展越来越深入以及西部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人力资源,西部逐渐成为新材料研究与生产的重要基地[7]。但是西部本身发展滞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过去对于新材料信息环境建设力度不够,其服务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文献传递与借阅服务上,一直未形成现代新型科技服务模式(如图1)。进而无法形成一个专门针对新材料领域参与者之间交流的平台,促进新材料产学研之间转化。因此,专门针对西部地区新材料服务的信息集成服务项目就拥有了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图1 传统文献服务向新型科技服务发展转型

在西部进行新材料信息环境建设也具有很强的可实现性。(1)新材料信息环境建设能够依靠西部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基础信息资源,通过行政手段、经济手段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信息资源,最大程度满足科研人员与企业的基础信息服务。(2)在西部地区学科知识服务在一些机构已经开展起来,比如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已于2006年就开始形成学科馆员制度,设计了学科化服务的各种内容。通过几年的发展,学科化知识服务在西部一些主要的科技单位逐渐得到科研人员的认同。同时还有一部分信息服务人员开展地区产业发展合作,走进企业,嵌入到企业实际生产中。(3)西部地区新材料信息平台发展也得到各种政策的支持。《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提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展国家与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建设。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也提出建设基于科技条件资源信息化的数字科技平台,促进科学数据与文献资源的共享,构建网络科研环境,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推动科学研究手段、方式的变革。因此,针对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加强西部地区新材料信息资源集成建设,在提供高质量的学科化信息服务的前提下,为西部地区新材料技术研究发展、产业发展、配套政策的制定等提供信息支撑,对提高西部地区新材料技术领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产业化发展都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4 优化西部新材料信息环境建设措施

4.1 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新材料信息环境建设一直落后于全国。随着信息化发展,信息化程度地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产业的发展,因此加快西部地区新材料信息环境建设成为促进西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西部经济相对还比较落后时,要加快西部新材料信息环境建设就必需政府处于主导地位,从资金调配、政策规划、组织协调等方面做好信息环境建设准备,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8]。

4.2 培养和吸引信息服务专业人才进入新世纪,信息服务内容已经从过去单一的资料检索扩展到包含数据统计、态势预测等的复合型信息服务。信息服务方式也从过去粗放型服务,发展成为定制服务,即针对不同群体甚至不同个人,为其量身定制符合需求的信息服务。正是信息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巨大变化,使从事新材料信息服务的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情报学、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与人沟通能力和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背景。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新材料现代信息服务工作的要求。作为信息环境建设落后的西部地区,对于这样的人才需求就更为紧迫,因此制定人才培养和吸引政策是西部新材料信息环境建设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4.3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拥有丰富多样的新材料信息资源是提供优良、畅通信息服务的前提。从新材料信息资源种类上看,除了传统文献外,更为重要的资源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灰色文献(比如多媒体资料、政策、报告等)。因此对于新材料信息资源建设,首先就需要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搜集各种信息资源,从传统文献到其它灰色文献进行分类建设;其次,建立多种的信息渠道,实现科研与产业、企业与研究机构以及政府与基层的无缝衔接,使信息能够快速、准确、顺畅地达到所需人员和单位。

4.4 创新服务方式新材料是一个注重应用的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是信息服务的最终目的,因此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材料领域的信息服务需求。同时在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西部新材料信息环境具有起点低、资金不足、信息复合程度低、专业性不强等特点,其信息环境建设就不能照搬其它地区的模式,而应根据西部地区特点和实际需求,突破创新,统筹兼顾地进行信息环境建设,开展服务模式的创新工作。

5 小 结新材料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代表,在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中对信息环境有着更为深刻的需求,同时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开展和经济发展转型,对于支撑整个科研与产业发展的信息环境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因此如何建设一个既满足西部实际,又契合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信息环境是促进新材料产业在西部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唐见茂.发展新材料产业的战略思考[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2,(2):50-51.

[2]张娟.欧盟〈第四期欧洲技术平台现状〉报告[EB/OL].http:∥ftp.cordis.eur-opa.eu/pub/technology-platform,2009.

[3]李建,杨淇?.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与信息服务实践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1,增刊(3):144-146.

[4]陈怀宁.我国西部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EB/OL].http:∥/xw/zjsd/200906/t20090608641652.shtml,2002.

[5]丁杨.知识服务与情报研究之比较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30(4):17-20.

科技工作交流材料篇(9)

从开始从事高分子材料这个专业起,解孝林就意识到,这个专业交叉性,应用性非常强,又是国际前沿的热门学科,必须具备很扎实的基础研究。1995年12月,他在四川大学获化学纤维专业博士学位后,次年在浙江大学聚合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在潘祖仁教授,李伯耿教授的指导和他个人的努力下,他的研究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997年12月,年轻的他来到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的华中科技大学工作。至此,华中科大对他来说,就有了不同的意义,既是他“事业的开端”,也是他人生的转折。他立足于液晶高分子、高分子复合材料和高分子加工流变学领域,主要开展高分子复合体系界面与分散相结构调控的研究,提出了聚合物可控接枝碳纳米管以及聚合物在电中性滑石粉中插层的方法,以促进高分子复合材料在纳米尺度上的均匀分散,并利用液晶诱导效应实现了纳米分散相在聚合物基体中的有序复合;建立了填料/单体原位(共)聚合改性无机填料以优化高分子复合材料界面的新方法,提出了基于界面结构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协同增韧机理和流变学“滚珠”模型。

高分子复合材料在国际上的研究日新月异,学术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从不会放弃任何学习和国际学术交流的机会。2003年4月,他远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作访问学者、研究员,与澳大利亚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Mal Yiu-Wing教授合作。2006年11月至2008年1月间,他先后两次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作为访问教授,继续与Mai Yiu-Wing教授合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近年来,他发表了SCI收录论文近50篇,scl他引次数460多次,论文被美国化学会Heart Cut和materialstoday点评。报道,被美国ISI评为Essential Science lndicators论文,获中国和美国授权专利各1项。

十二载春秋,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擅于学习和不懈努力的解孝林真正地成熟了。作为主要学科带头人,成功申请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湖北省重点学科,创建了材料化学与服役失效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合作建设的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8年顺利通过验收、并评为优秀。2004年他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教师支持计划”资助:2007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8年成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并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我最喜爱的导师”称号……

着力技术应用

解孝林常告诉学生,要选择对社会发展有益的研究课题,要做能够确实提高生产力的科研。研究成果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这是科研工作最大的动力。

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是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沥青改性剂,但SBS与沥青不相容,熔融状态下机械强行分散的改性沥青易产生相分离,表现为SBS与沥青离析、分层,严重影响了改性沥青的使用性能。另一方面,工厂化模式已成为生产改性沥青的主流,克服其相分离、提高高温存储稳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解教授带领课题组与湖北国创高新材料有限股份公司合作,选用四臂星型结构的SBS代替线型结构的SBS作为沥青的改性剂,使用自主研制的高性能有机一无机杂化稳定剂“安特析”,使SBS与沥青在熔融状态下发生原位接枝和物理/化学交联反应,提高了SBS在沥青中的分散度,增强了沥青与SBS之间形成的三维热塑性物理交联网络结构的强度,从而使沥青与SBS形成了稳定的双连续相结构,有效地解决了SBS与沥青的离析和高温存储的难题。通过配方和工艺的调整,广泛适用于来自国内外不同原质沥青的改性,且生产流程简单,操作弹性宽、质量稳定。该成果实现了道路沥青的国产化,产品上市后使改性沥青的价格由8000元/吨下降至3000元/吨左右,在京津塘高速公路改造,京珠高速公路、武汉长江大桥维修等100多项国家工程中应用,每年为国家公路建设节省10多亿。

在激光全息防伪烫印材料中,最为关键的是成像层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热塑性丙烯酸酯树脂。由于其玻璃化温度低,脆性大,因而耐热性和耐磨性差,只能用于一些食品,药品、烟酒等产品的防伪,而难以满足货币,税票、金融证卡、国家证照和外交护照签证等防伪的要求(耐磨、耐划伤,通过打印机打印时不收缩)。国外则采用化学的方法,合成刚性分子链的耐热高分子作为成像层材料,工艺复杂,成本高昂,加工温度高,且在现有的生产线上无法使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有机一无机杂化是改善激光全息防伪烫印材料耐热性和耐磨性的有效途径,但面临的困难是保持原有材料的高透明性。课题组依托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华中科技大学图像技术公司合作,在现有的生产线上提高了全息防伪烫印材料的耐热和抗磨损性能,满足了国家外交护照签证的技术要求,并成功应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记者和相关人员证件的防伪。

科技工作交流材料篇(10)

近十几年来大规模的高速公路建设、干线公路改造建设和通达、通乡两通公路建设使我国公路交通发展水平步入了发达国家水平。如何同步建设管理好公路工程档案,使之发挥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变得尤为重要。如何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笔者谈以下几点体会和认识。

1、把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系作为工作重点

建设项目一般有几个特点,一是都有一定的建设工期,工期一般都较长,从立项审批到最后竣工,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工程一完就“人走楼空”;二是参建单位多。有设计、监理、施工等几十家单位。三是流动性强,不仅参建单位流动性强,施工人员流动性也强;四是参建单位档案意识较差。由于档案的完整准确性是在文件资料形成时就已定格,事后无法补,所以资料形成也会有几个这样的特别:一是形成的档案数量庞大,数据的齐全完整做起来特别难。二是单位众多,各单位记录数据所用表格、模式不统一。三是参建单位对档案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档案的准确性控制难。四是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太大,不能保证档案资料员的稳定,不利用档案资料的收集齐全完整。针对以上几个特点,必须建立档案管理体系,从项目开始立项就要把工程档案作为工程管理不可分割的内容,建设档案质量管理体系,这是创建工程精品档案的前提和保证。一是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归档,管理,利用等制度,让参建单位有章可循,用制度来规范档案工作。二是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网络。成立由单位领导分管,档案工作部门主管,专兼职档案人员分管的档案网络,层层抓,层层管。三是做好档案队伍的培训工作。在项目开工之初和工程进行中,必须做好档案人员的培训,在保证参建单位档案人员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对档案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与指导,出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一个网络,一套制度和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档案队伍,可以有效地推进参建项目的档案工作。

2、将档案管理纳入合同管理

项目单位要将档案工作纳入项目建设管理计划和工作程序之中,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工程档案完整、准确;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和档案部门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重视和支持档案工作,努力形成条块结合、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加强监督指导,做到完成一个项目,验收一个项目,归档入库一个项目;项目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要同步进行,做到同计划、同实施、同验收。从实践来看,业主单位与各参建单位签订合同、协议时就将档案纳入条款,并以经济手段加以约束,以督促参建单位在交工验收后及时整理工程档案,并按约定及时移交业单位,杜绝了以往工程结束后,人去楼空的现象,这是一个比较有效地办法。

3、做好工程档案的预立卷工作

预立卷工作是科技文件材料随时收集积累最有效的形式,它是指科技项目责任者或业务部门立卷人员,随时将科技活动实施前和实施中办理完毕的文件材料按照所编的归卷条款,归入相应的卷盒,预见性做好平时文件材料暂存管理的工作。做好公路工程档案的预立卷工作,对于工程档案工作来说非常重要。要做好预立卷工作,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正确选择预立卷的地点。如某一工程或科研项目在实施之前,就应由项目负责人指定专人或兼管人员对该项目的科技文件材料进行收集、积累、做好平时立卷工作。待项目、课题告一段落或结束后,在单位档案部门或档案人员的指导下,调整立卷后归档。二是拟定科技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分类方案、案卷类目等业务指导性文件。三是设置预立卷盒(袋)这是由进行预立卷的部门和个人,按照案卷类目条目设置的。如果某科技项目的科技文件材料较多,可将该项目分为阶段、问题或子项设多个立卷盒。如果项目材料不多,可设置一个立卷盒。四是随时归档。预立卷工作必须要手勤腿勤,及时收集文件材料,按照文件登记簿随时积累归档;按科技、生产程序和有关规定、标准对照检查,积累归卷;按工程性质、阶段随时收集,积累和归卷。要保证平时立卷工作的质量,一方面在文件办理告一段落或办毕后随时归档;另一方面要建立文件借阅登记簿,登记清楚,归还后要随时归卷。

4、做好档案案卷质量的控制工作

为保证工程档案案卷质量,首先要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小组由项目法人,管理、承包、监理、设计、施工等各单位档案人员共同组成,工作小组的职责一是要组织宣传工作,使参建单位了解工程档案的重要性,理解并支持档案工作,使参建单位人员熟悉档案整理办法。二是要经常开展检查指导工作,平常注意加强业务交流,尽快提高工程档案人员业务能力。三是要负责本单位形成的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四是负责全程的工程档案检查,跟踪了解工程进度以及工程资料的进展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五是负责本单位资料的移交管理工作。其次是要及时组织档案案卷质量的检查工作,在立卷时,对照办法,检查档号、案卷题名、目录编制是否正确。在档案立卷完成后,再次抽查案卷质量,如资料的齐全完整性,装订是否牢固规范。在档案移交时,根据目录组织验收并办理移交手续,通过这几个环节,使案卷达到高质量,从而创建出精品的工程档案。

5、深入贯彻工程档案归档整理办法

公路工程档案的整理,要求达到《关于印发公路建设项目文件材料立卷归档管理办法的通知》(交办发[2010]382号)、《关于印发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交公路发[2010]65号)、《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2008)的规定,分类科学,组卷合理,保持卷内文件材料排列的合理有序。公路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应严格依据竣交工验收办法,逐项排查,确保过程中产生的资料不遗露。归档严格按照交办发[2010]382号文执行。哪些文件应该存,哪些文件不该存,文件资料的排序,应严格按照办法,按照施工工序的过程进行排。案卷的构成则根据科学技术档案构成的一般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所有参建单位统一规范,统一办法。

科技工作交流材料篇(11)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材料工程专业型硕士的培养刚刚起步,比起国外著名高校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就材料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企业工作站科研与生活、毕业论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调查了已经毕业和在站的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生普遍反映,与同一工作站其他高校的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生相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在站时间为1年半至2年,其他高校学生大多为1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在进入工作站之前已经开展了10周的工程实践训练,学生进入企业工作站所安排的研究课题相对较快,他们在进站工作中和工作站的员工接触非常融洽,都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增长了社会见识,增强了沟通能力,而且企业工作站导师与校方导师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学生能够很快地融入企业工作站的科研工作中。学生可以经常到油气田现场工作,对现场工作的认识更加深刻,现场工作经验非常丰富。学生也反映,尽管已有10周的工程实践经验,但是由于缺乏科研经验,导致进入课题研究的时间比较长,而工作站还很少对学生的课题研究进度进行考核和监督,致使课题的进展缓慢,最终影响论文的完成进度。工作站地点离学校较远,学生很少能回到学校和导师进行深入的面对面交流,致使导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不了解,而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导致学生不能对课题进行深度的研究。在实际的课题研究过程中,由于现场工作条件测试手段的局限性,学生只能学会一些简单的检测技术,导致学生的学术深度不够。学生对目前的情况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包括:(1)研究生应带着项目进工作站,且在进入工作站之前,应该进行一些有关项目的培训工作;(2)要求进站研究生定期回学校汇报工作情况;(3)加强和工作站的沟通,由工作站抽查学生的出勤情况;(4)根据情况,实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与不同的企业工作站实行双向选择;(5)在派遣学生进入工作站之前,应考察工作站的食宿医疗状况。通过分析,我们总结出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1)由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没有科研经验,不知道如何开展课题研究;(2)学校导师不知道每个研究生的具体研究内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课题进展情况、现场导师的指导情况等;(3)作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应该掌握现代化的检测手段,并能够利用这些手段分析研究材料的性能、结构,但由于现场实验室的实验手段、仪器设备相对比较落后,导致现场的学生只是从事比较简单的金相分析、硬度分析、尺寸测量等没有科技含量的工作,这对于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极为不利;(4)学生到现场后,认为自己不属于单位的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不去单位,甚至长期不到试验现场,缺乏自律性的学生没有把自己看做是一名研究生,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高,而现场导师也不能及时把他们的状况反馈到学校,导致学校、企业工作站和研究生之间缺乏相互沟通。由此可见,真正培养出市场紧缺的应用型人才,仅靠企业工作站明显不能满足要求。

(二)授课与学术交流的现状

专业型研究生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实践和应用能力。教育部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在校研究生的培养大多仍然采用“教师授课—学生听课—考试”的本科化模式,即以教师为授课主体,将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或者教师布置要讨论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准备某一专题的内容,然后由该生讲授。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会导致学生专业知识面狭窄、综合能力低和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和教师资源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较低。从学术交流角度来看,研究生本是学科前沿的代表,应主动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的研究生比例偏小,尤其是到工作站后参与学术交流的机会更少,大多以课题研究代替社会实践居多,不少学生没有安排实践,参与科研课题级别分布明显,牵头主持过课题的学生数量不多。可见,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教育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区别之所在。因此,我们应对学生的学术交流、工程实践训练、企业站实习等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三)毕业论文现状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实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在评价学位论文质量时要摒弃以学术需求为导向的传统思维。专业学位论文不像学术学位论文那样注重原创性,而是侧重实践探索的创新,体现综合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独立承担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此外,专业学位论文要突出社会性、经济性和实用性。专业学位论文必须立足于实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实践工作中需要研究的问题,或者制约某个部门、行业或企业发展所亟须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再次,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多种形式,主要体现专业型研究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但并不是不要求了解最先进的分析手段,只是解决具体的问题即可。而已经毕业的2009级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远没有达到上述目标,其存在一定缺陷。譬如,一名学生开展二氧化碳驱输送系统腐蚀控制研究,主要针对近年来国内几大油田均进行二氧化碳驱先导试验后发现,二氧化碳驱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问题,导致某些工艺设施使用寿命仅为1~2年,为此必须开展缓蚀剂、防腐涂料等技术攻关以解决二氧化碳驱油注采输系统中金属设施的腐蚀问题。该生研究了二氧化碳驱采出水的腐蚀规律,针对二氧化碳驱的腐蚀条件,选择了多种材料进行筛选试验,确定了两种可行的金属材料,并筛选了缓蚀剂和防腐涂层。文中采用的实验手段包括压腐蚀挂片试验、高压腐蚀试验、腐蚀速率的测定、缓蚀剂合成及筛选试验、涂层优选试验。在论文中,只是开展了腐蚀试验,测定了腐蚀速率,没有提出较为创新性的试验。大多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论文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即创新能力不强、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企业工作站工作人员就可以开展的工作、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大多是比较普通的仪器设备,这表明专业硕士的培养环节仍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

(一)授课方式

要求在完善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以启发讨论式为主,辅之以其他多种形式的教学形式。在讲授基础知识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启发式教学。研究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表各自见解,同时将点滴的灵感融入集体配合协作之中。在授课内容上,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际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去组织内容,提供若干参考教材、课程相关论文以及在相关学科中具有影响力或者有争论的论文给学生,扩大学生阅读面,跟踪最新的与课程相关的热门理论和实际应用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授课教师可讲授学科前沿领域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以及所对应的措施,使研究生少走些弯路,研究生学位论文也能够站在更高的起点,引导研究生进行深入思考。

(二)招生与录取对策

我们对报考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研究生大力宣传国家关于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各项政策,大力宣传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大力宣传发挥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作用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形成优秀人才踊跃报考专业硕士的氛围。同时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推荐免试的人数并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报考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优先录取,报考学术型研究生若不能被录取,没有机会转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录取为专业型研究生的,给予全日制专业学位更高的待遇,奖学金的评选也采取倾斜政策,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所享受的待遇高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与此同时,由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都要到工作站开展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工作,学校导师也希望招学术型研究生而不希望招专业型研究生,为此,应制定政策要求带学术型研究生的导师每年缴纳不同数额的配套经费,带的人数越多缴纳的数额越高,而指导专业型研究生不需缴纳任何费用,并且给予一定补助。

(三)制订合理的培养方案

材料工程以材料科学、机械和力学等自然科学学科为基础,主要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合成与加工、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材料问题。随着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不断向高原、沙漠、山地和海域等地质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扩展,恶劣地质条件对油气装备用材料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需解决复杂油气田开采及储运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难题,因此提出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应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并进行调研分析的能力,应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材料工程专业理论和技术手段提出、分析并解决材料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确定了几个培养方向。(1)腐蚀与防护工程:开展油气装备金属材料的H2S/CO2腐蚀机制与寿命预测研究,研究钢和耐蚀合金在高温高压H2S/CO2条件下的腐蚀失效机理及防护措施,解决油气安全生产所面临的关键问题。(2)高分子材料工程:基于高分子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关系,通过分子结构设计、修饰新方法新技术,以高分子材料在高温高压高H2S/CO2介质中的老化机理为指导,开展高强、耐磨、耐腐蚀橡胶、涂层及工程塑料的研究与应用。(3)石油工程材料:基于材料科学理论,开发石油新型装备材料以及材料性能表征,满足日益苛刻的油气田环境对材料的要求。(4)先进功能材料:以材料的多功能化与智能化为目标,研发先进的功能材料及智能材料,满足现代高技术发展对先进功能材料的需求。要求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学校导师和现场导师的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学习相关课程及进行资料和文献调查研究。每位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至少40篇与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相关的文献,其中外文文献的数量不得少于15篇,并写出文献综述报告。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工程管理类型。论文工作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或来源于工程实际,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对不同形式的论文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要求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设计符合行业标准;对于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类项目论文,要求分析过程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对于工程管理的论文,要求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开展中期考核,包括考核学生的选题与工程实际、工程技术和产业背景的关联度,对工程实际产生作用或价值,以及是否有利于解决当前工程实际、工程技术面临的难题,是否对产业有重要技术创新。考核学生课题的进展情况,如与开题报告时相比,完成课题研究工作的比例,是否在中期考核前取得相应科研成果;考核学生是否完成实践活动并提交实践报告;考核学生参加课题组内报告和参加国内外教授的学术报告情况,以及下一阶段工作安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是否能按期完成课题研究,是否能按期完成学位论文等相关工作。

(四)工程实践课程的制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材料工程研究生工程实践课程,安排在入学一年课程学习之后。以腐蚀与防护工程方向为例,我们开展10周的涉及腐蚀与防护相关的专业实习,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了解油气田生产开发过程中石油装备材料与腐蚀防护技术专业知识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现场材料与腐蚀工况、防腐措施的调研实习,辅以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的讲授等实践环节,熟悉油气田生产开发的主要设备和工艺流程,了解我国油气田生产开发过程中使用材料以及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应用现状,增强学生对油田现场所使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及材料腐蚀与防护专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现场腐蚀与防腐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专业实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井下管柱系统、井口装置与阀门、集输站场等关键部件的材质、腐蚀工况条件及腐蚀失效现象;(2)了解油田现场主要采取的控制或预防腐蚀的各种措施及其效果;(3)了解油田现场采取的腐蚀速度监测检测技术、腐蚀评定方法和标准;(4)总结油田现场腐蚀失效规律,分析油田现场发生腐蚀失效的可能原因和腐蚀机理,评价防腐措施的有效性。

(五)试验平台建设

重点是筹措经费建立研究生专用实验平台,大力开展实验教学,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实验室环境、硬件设置、软件安装方面,按照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要求进行规划。如腐蚀与防护工程方向的实验室,设有制样室、常温常压室、高温高压室、电化学室、环境力学室等。近年来,学校加大投入,先后买入了多台电化学测量仪器、高温高压釜、慢拉伸试验机、拉扭疲劳试验机等,完全可以满足学生在腐蚀与防护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需求,所提供的优质科研条件在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中得到了充分利用,使研究生科研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系统和全面,极大地提升了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企业工作站与学校优势资源共享,合作申报科研课题

重点是拓宽企业工作站与学校的沟通渠道,大幅增加前沿实践性、创新应用性课程,打通学校和企业工作站的沟通渠道,让三大石油公司相关机构参与大学课程体系建设。为此,学校组织导师深入三大石油公司相关机构实践基地考察调研实践课题,根据企业工作站对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目标要求完善课程设置体系,强化课程的实践创新性。与此同时,我们聘请了大量企业工作站的导师,让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走进课堂,讲授实践性质较强的课程,导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实践性课题中的设计、研究和问题等,依托各企业工作站实践基地或以实践基地为主组织研究生课程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感受。学术型研究生主要从事自然基金项目的基础研究工作,专业型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从具有高技术难度的技术难题入手,其中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科技部星火计划和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对于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巨大推动作用。我们与部分企业工作站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譬如,我们与一家企业共同申报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主要开展采输系统二氧化碳腐蚀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进入该企业工作站的学生主要围绕该计划开展如下工作。(1)开展二氧化碳驱产出井及集输管线腐蚀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研究:针对二氧化碳驱高含二氧化碳采出液性质,找出影响二氧化碳驱产出井及集输管线腐蚀的主要因素。(2)产出井及集输系统耐二氧化碳腐蚀涂、衬层以及耐蚀材料的优选研究:针对二氧化碳驱体系的特点,研究玻璃钢环氧树脂内衬层、煤焦油环氧树脂防腐涂层、纳米陶瓷涂层、超高分子量PE内衬复合管、玻璃钢管、合金管等在该腐蚀体系中的耐蚀性能并优化耐二氧化碳腐蚀涂、衬层。(3)产出井及集输管线二氧化碳腐蚀体系缓蚀技术研究:在确定二氧化碳驱产出井及集输管线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筛选、复配、优化等技术手段研究适合二氧化碳驱腐蚀体系的缓蚀剂,并研究缓蚀剂可行的现场加注工艺技术。(4)产出井及集输系统阻垢技术研究:利用筛选、复配、优化等技术手段研究适合不同部位的阻垢剂并研究阻垢剂的加注工艺技术。通过共同攻关,许多技术难题得到克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实践证明,共同合作申报科技攻关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是切实可行的培养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