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沟通发言稿大全11篇

时间:2023-01-17 20:31:57

沟通发言稿

沟通发言稿篇(1)

一、班况分析:

本班幼儿共有35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9人,本学期刚刚入园的新生有6人,经过小班一学期的学习、锻炼,各方面能力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形成了良好的班风班貌。但也存在着不足:同伴之间由于年龄的差异和能力的强弱,所以自控能力较差,卫生习惯也不好,争抢东西现象时有发生,幼儿在上课时插嘴现象也比较严重等等,针对幼儿各方面的表现,制定新的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上学期幼儿基本情况总结

经过上半学期的学习,全班幼儿的各项能力都有所提高,具体表现在:1、大多数幼儿都喜欢上幼儿园,有了集体意识,并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举例)2、大部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好,能做到独立用餐(除了个别孩子吃饭不专心)、独立睡觉,独立入厕,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些孩子还学会自己整理自己的衣物和床铺,学会了把脱下的鞋子排好放齐,用餐时注意保持桌面整洁,餐后自己整理桌面并放好自己的餐具,学习当好小值日生,早上入园会主动向老师问“早”,“好”,“再见”等等。3、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做游戏,走、跑等基本动作的协调性增强,适应能力、语言理解能力也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当然也有需要提高的方面:1、说普通话还有待加强,说普通话在上学期我们一直在强调,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幼儿与老师能说普通话,而和家长交流时,基本都是家乡话。

2、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幼儿时常以自我为中心,活动、生活中常常会表现出任性、自私、娇气的一面。3、部分孩子还存在动手意识弱、动手能力差和依赖性强以及缺乏交往技巧、语言表达能力弱等不足。4、还有个别幼儿由于在家自由散漫惯了,所以自控能力较差,卫生习惯也不好,争抢东西现象有时发生。

三、小(1)班2011学年第二学期班级工作计划介绍(见计划表)。

四、孩子的一日生活安排。

我想各位家长都非常想了解孩子们在幼儿园一天究竟做些什么?接下来由我向你们介绍,让大家更好的熟悉小(1)班幼儿的一日生活情况。

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安排大致是这样的,我们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稍作改变,但改变不会太大。

沟通发言稿篇(2)

这些沟通或多或少帮到我们班的孩子,作用有时未必很大,但一定有作用。教育孩子效果也许不似西药来得那么神速,但好的教育,点点滴滴,也终将汇成孩子良好人格的长河。因为我们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孩子的成长要转变教育方式,逐渐告别了“严打厉责”或过度精心呵护,随之而来的是对孩子管教的迷茫。这个学期我接的家长电话,是这个班有史以来数量和通话时长之最,和家长面谈的时间,也超过以往。我们家长大都感觉到了这个学期管教孩子的压力。我深深感受到在座各位的焦虑、期待等各种复杂的感受。

这个学期数学换了2任老师,英语老师也换了。我们要庆幸,这些变动是发生在三年级,而不是一二年级,也要庆幸我们换的老师都是优秀、负责人的老师。尽管她们都是新老师,但是他们的知识结构、教学理念,比起老教师,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经验暂时不足。我们都希望老师们能教得更好,我建议各位多给我们的数学、英语两位老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我想起我教书的第一年,有几位家长一路鼓励和支持我,给我传递各种正能量,因此他们的孩子也非常支持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快速成长起来。当然我也遇到过个别令我心寒的家长。前几天,有两个学生的家长因为小孩之间的矛盾在办公室对着新班主任大声指责。当时我跟两位家长说:“因为产假请代课老师这种事太正常了。这样怪责一位刚出来工作不久的老师,她还能有更大的信心去教育好你们的小孩吗?”两位家长陷入沉思。

负面的语言对成年人来说,都不是很好接受,何况对小孩呢?我每天也在自我检讨,是不是对学生用错了什么教育方法,以致几个调皮的孩子一直没有好转,反而经常恶作剧。前几天和前任副班进行沟通,她说我管得太严太细了,越压得厉害,孩子就蹦得越高。这让我想起古人常说的:“水至清则无鱼”,它也让我想起了自己教育的原则,即弹性教育,允许孩子犯错误。孩子的错误只是一种表象,一种思想作用的结果,是孩子的思想认识出现偏差了。为什么人家说三四年级这段时间是孩子多事之秋,那还真可能是孩子在这个特殊的心理叛逆期思想认识出现误差了。孩子的思想那绝对不是呵斥棍棒或一顿麦当劳必胜客所能够打通的,很需要在座各位家长放下权威、放弃威逼利诱,俯下身子和孩子来一次真诚的沟通。沟通每个家长都有不同的方式。在座的各位家长都有各自的智慧。曾有家长问我该怎么办?我只能讲理论给你听。智慧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有很多事情你坚持去做,比如坚持培养孩子的习惯,慢慢你就能发现,持之以恒对教育孩子是一种智慧。

沟通发言稿篇(3)

我们之间的关系:是朋友关系、战友关系、同盟军。而不是敌人,不要与老师对立。学校教育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最长任期的老师,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孩子如果是一幢房子,老师只是您的装修师傅,房子最终是您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一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请大家看这幅图,左边的图片是每个老师一天要批改的作业, 看右边老师的手,下边这幅大图,是上学期期末考试后,孩子们放假在家,老师们在最热的天气里批卷子,在屋里开电扇会影响批卷子,就把桌子搬到院子里。

再看这一张,左边是老师们在扫雪,寒冷的冬天,只要下雪,我们实验小学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老师们会在7点之前都来到学校扫雪,为了孩子们的安全。老师再苦再累也值得!看右边这幅图,在冬天,大家几乎都会患感冒,我们的老师有多少在带病坚持工作。感冒了,不请假,晚上去输液。有的老师,因为骨折没养好就来上班,但是上课老师有要求,不能坐着,他们都是左脚站立,右腿跪在凳子上,坚持40分钟。有一个老师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每天带着中药罐子来上班。还有老师右臂网球肘炎,坚持用左手板书、批改作业,有的老师患有咽喉息肉,依然坚持在工作岗位,有的老师,自己手术后本来公假半月,却休息了一周就来上班,还有老师把孩子的婚期定在周末,有的老师生孩子的前几天还在坚持上班,还有老师,自己的妈妈身患癌症住院,妹妹白天值班,她晚上去医院。又有多少年轻的老师,孩子处于最需要妈妈的年纪,他们把孩子扔给公婆放在老家,每周才见孩子一次,每天晚上视频里,孩子都在哭喊着我要妈妈。前些天献血,老师们献完血就回到了学校。回到学校坚持值岗、上课。校长看了说,你快去休息,我给你站岗。说到校长,九月份的时候,他的脚扭伤了,肿着脚,一瘸一拐的来上班。快退休的很多老师依旧当班主任坚持在教育的前线,像这样无私奉献的老师,这样的事情在实验小学太多了。老师们不让说他们的名字,说只是做了一个老师应该做的,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实小人!我们可能不是好母亲,不是好女儿,但却是一位负责人的好老师。有多少人羡慕老师的暑假,可又有多少人知道老师在上班的日子里是怎样的付出?站在您面前的老师,是最认真负责的老师,每个老师的性格、教学方法可能不同,但是有一点请您相信,对孩子的爱是相同的。爹娘有亲有后,老师没有,不管是一年级一直带上来的老师,还是新调入的老师,或者其他原因,老师歇产假啊,下乡支教啊,学校给您孩子安排的老师,他们对孩子的爱是一样的。

对待胆小的孩子,老师可能鼓励会多一些,对待有些小成绩就骄傲的孩子,老师可能会有些严格,在学校,老师会尽心竭力的、会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5+2>7 5+2=0

大家看到这两个算式可能会惊讶,五天的学校生活,老师的管理,加上周末您的管理,效果应该是大于7的。而不是等于0.

小学六年的时间。小学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时期,小学老师是孩子一生中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老师。作为家长,在做好后勤工作的同时,应该更多的了解学校的教学安排、老师的教学思路,充分理解学校、理解老师,及时与老师沟通,与老师的思路、学校的安排保持一致。及时引导孩子,适应学校,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密切配合学校的工作。您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生活上照顾好。

金字塔效应,正金字塔,倒金字塔,低年级您付出越多,随着年级的增长,您越省心,孩子的收获的也更多;反之,您开始付出的越少,随着年级的增长,孩子越来越吃力,您的付出会更多,收效甚微。

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即使拥有家财万贯,也不够一个不成器的孩子挥霍,即使我们生活条件不好,也可以培养出优秀出色的孩子,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家庭教育的两个关键:关爱与管教。平衡: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现在大多数的家长,尤其是隔代的家长,溺爱孩子。

权威、专制、放任、忽视……是你牵着孩子,还是孩子牵着你,还是和孩子手牵手?小学时期是管教的关键时期,管教:边界意识、规则意识。小时候不管教,长大了管不了。

平时,经常听老师说班里又有同学没完成家庭作业,那些放任、忽视孩子的家长,不知你应付的是老师还是你自己孩子的未来?上周班会课我问我们班孩子一个问题,我说,你们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最残忍,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打学生、有的说罚作业……其实,一个老师对学生真正的残忍是放弃。现在很多家长正在用你的行为慢慢杀死你那个有责任心的老师。如果你一个孩子你都没时间管,老师面对的是整个班的孩子,没有时间把精力全花在你孩子一个人身上,请您三思。课堂上老师绝对保证质量,这请家长放心,老师为了孩子,老师教六年,但孩子终归是家庭的,你管,我们管,你不管,我们也管,但是效果是绝对不一样的。就像咱们孩子在广场涂色的石膏小动物一样,老师上了一遍色,家长回家再管好比是喷了油漆,家长不管呢,就好比没喷尤其反而喷了水,喷油漆的颜色持久,喷水的颜色就淡了,我打这个比方可能不太恰当,反正就是家长的复习很重要,他们是孩子啊。想轻松地做个栋梁之才的家长,就要投资。这里我说的投资不是投入多少金钱,家长中不重视孩子的学习,不是为孩子的学习花了多少钱,买了多少学习用品;而是你在孩子学习上给予孩子多少帮助,多少陪伴,这是情感的投资,时间上的投资。

我们该怎么管?

1:抓作业。要规定孩子放学后必须做完作业,必须检查。口头作业、复习、预习作业也不容草率。

2:抓态度。要求学习专心、细心,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书写要工整、清洁、准确,不能"虎头蛇尾"或"龙飞凤舞".

3:抓技能。想问题、做作业时,要求准确而迅速,在质中求快;语言表达务求清楚、生动,口头背诵务求熟练。

我们该怎么做?

1、家长最好能经常老师沟通,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工作。

2、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处事能力,要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

3、要注重对孩子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4、科学的分析子女的学习成绩。不与其他同学作比较,而是着眼于自身的比较。比较前后几次测验考试,看是否退步,原因是什么。比较各科之间的成绩,看哪科是弱项。

5、要学会欣赏孩子,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6、抓好子女在家的行为习惯。如良好的休息、科学的安排学习、适量的家务劳动等。

7、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身教重于言教。

8、无条件信任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请家长配合学校

关于座位,我们学校实行座位轮换制,每两周,前后左右轮换,我们有轮换图,每周学校也会检查各班的执行情况。

关于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在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对今后的成长及终身学习提供文化底蕴和发展后劲的作用。希望家长继续支持阅读工作的开展。

沟通发言稿篇(4)

2沟通原则和技巧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应用

2.1运用把人和事分开、对事不对人的沟通原则妥善处理人情稿和关系稿

我国科技期刊多数是附属于主办单位,小、弱、散,缺乏人事、分配和经营自,官本位较为严重,行政干预较多。编辑独立性是一项基本的办刊原则,既是学术自由的前提,又是学术公平和科技期刊质量的保障,即应当发表什么内容由编辑部判断,编辑部对刊物的学术内容拥有独立自,独立于任何游说或所属机构。科技期刊编辑作为刊物质量的首要责任人,其学术选择关系到刊物的质量和声誉。编辑独立人格主要表现在对刊物的选题策划、市场定位、期刊生产和管理尤其是稿件的选择上。科技期刊编辑要面对领导同事、名人专家、权威人士、亲戚朋友等人际关系,这些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编辑的行为。对领导同事,有时不得不主动或被动地服从;对名人专家和权威人士,有时不敢质疑只能盲从;还有面对亲戚师友的人情压力,有时明知不妥,也只能屈从。例如,在处理单位内部作者的矛盾冲突时,编辑往往不愿损害同事关系,一切“以和为贵”,某种程度上导致“人情稿”泛滥。这些关系处理得不好,就会成为影响期刊编辑选择的难题,有碍编辑的独立性。如何处理好人情稿和关系稿,期刊编辑需要运用把人和事分开、对事不对人的沟通原则,坚持编辑的独立性。当面对强行安排关系稿和人情稿,或是无理剥夺责任编辑学术判断和选择权,或是粗涉编辑流程的时间进度和程序安排,或是随意否决编辑加工了的稿件,在进行沟通协商时,编辑要把注意力放在问题的是非曲直上,只认道理,绝不屈服于威胁,不因外来干涉而改变独立的编辑政策,并针对性格、性别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及时调整沟通方式。科技期刊编辑可采用不反击的方法打破一种恶性循环,具体的沟通方法如下。1)亮出各自的想法。假如对方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不要拒绝,与对方进行沟通讨论,说出各自对问题的认识,消除认识分歧。2)保全面子。当对方反驳你的观点时,不要辩解,表现出你愿意尊重他的意见,视彼此为合作者,使你的提议与对方观念一致。3)对事不对人,变人身攻击为针对问题的批评。如果对方对你进行人身攻击,不要反唇相讥;相反,你要克制住为自己辩护或干脆攻击对方的冲动,倾听对方的诉说,让对方把怨气发出来,将对方的注意力从对自己的攻击转移到对问题的讨论上来。当相熟的作者或有业务往来的人员,通过电话、函件和稿件平台等各种方式了解稿件的审稿情况,如审稿专家是谁,审稿意见如何,录用机会多大等。若这些情况外泄会破坏审稿过程的机密性,使得审稿及定稿过程受到外界的干扰,使编辑工作陷于被动。科技期刊编辑应该理解作者在等待审稿结果时焦急的心态,应予以耐心且即时的回复。可采用以下的沟通方法应对。1)站在对方角度换位思考。在沟通中,要注意换位思考,你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对方的需求,理解对方的压力,说话留有情面。2)要去真正理解对方。对方说话时尽量不要回应,你可以做到理解对方,但同时又不赞同对方的意见;你可以先重述对方观点,再指出其中的问题所在。3)就事论事,不要指责对方。要让对方知道,你对事不对人,洗耳恭听对方的意见,彬彬有礼地感谢对方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仅不要指责对方,还要对他表示支持,强调你也考虑到他的基本要求等。

2.2运用为共同目标(利益)创造选择方案的沟通原则,掌握版权谈判的主动性和防止一稿多投

沟通发言稿篇(5)

编辑的工作能力对期刊质量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对医学期刊编辑的能力要求中往往偏重强调文字的审校和加工能力、医学专业知识背景等,而编辑的协调沟通能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期刊出版行业竞争日益加剧,要想提高期刊质量,打造精品期刊,编辑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且在期刊质量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背景下,编辑人员的工作相对单一纯粹,只需负责对接收稿件的文字进行加工、把好政治观等工作,往往不必考虑期刊的销售,意识不到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久而久之,变得缺乏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只是在编辑部等待好稿件从天而降,没有更多好稿件的选择余地。然而,随着出版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我国期刊出版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编辑人员的工作范围不可避免地扩大起来,要参与选题、组稿、审稿、宣传等一系列活动。在期刊出版的过程中,编辑要与编委、专家、作者、读者、发行、印制等保持密切的联系。如果医学期刊的编辑拙于言辞,对各种关系疏于打理,必然会对期刊的发展产出不良的影响,期刊的质量建设更是无从谈起。因此,编辑的沟通协调能力对一种期刊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2 编辑协调沟通能力在期刊质量建设中的作用

沟通的目的是保障日常编辑活动承上启下、内接外渠道的畅通,对期刊的质量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1 保证选题的准确性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选题已成为编辑工作的重中之重。选题的确定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初步了解到哪些专家、教授在从事什么研究,领域内的研究热点是什么,市场急需什么信息,读者的兴趣点在哪里。编辑有时必须深入到科研机构、管理部门、市场及实验室一线等实地考察,直接与知名专家、教授、学者等进行沟通,才可获取第一手信息。如参加专业会议,与众多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广泛接触与交流,获取高质量信息,与课题主持人保持密切联系,组织他们的研究成果及时发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显然都离不开编辑的沟通能力与技巧。

而这些信息的收集都需要编辑与编委、专家、作者、发行等各各方面做好协调和沟通,编辑才能得准确的信息,进而做出准备的判断,策划和构思出合适的选题。

2.2 提高组稿约稿效率

作为医学期刊,研究的热点层出不穷,医学技术也日益更新,这就要求编辑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向学科带头人、教授和专家约稿和组稿,从而获得更多优质的稿件,不断提高期刊的质量,进而为打造精品期刊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与编委、专家组稿和约稿的过程中,编辑需要有的放矢地去与作者进行交流,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作者,作者也只有真正了解编辑的意图,才能创作出贴近市场、贴近读者的好文章。在反复交流的过程中,只有掌握过硬的沟通能力和高超的沟通技巧,才能高效地达成共识,顺利实现组稿和约稿。

2.3 建立稳定的作者群和读者群

编辑在收到作者投稿后,首先需要从宏观上进行审查,初审符合期刊要求后,再送专家审阅。在专家审阅稿件通过后,按照期刊投稿须知要求,结合专家审稿意见,编辑要及时与作者进行沟通。对审稿通过的稿件,编辑要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告知作者,让作者及时了解稿件状态;修改或退稿时,要详细说明原因,努力让作者对编辑意见心悦诚服。这一环节的高效运行,是编辑良好沟通能力的体现。协调沟通能力强的编辑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作者的信任,增强作者再次投稿的意愿,从而建立良好的联系,形成稳定的作者群,保证了稿件来源。同时,这些作者也会更有兴趣关注期刊的发展,建立忠实的读者群。

2.4 扩大品牌效应

品牌的竖立对于一个期刊是很重要的。除了提供优质的信息内容,还需要主动扩大期刊的影响力。编辑需要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期刊交流等活动,主动将期刊的品牌形象推广出去,努力获取领域专家的认同,加强专业人员对本期刊的认知,进而提高被引率和影响因子,打造品牌期刊。编辑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编辑还要对作者、读者进行分类,及时发现和培养更多的核心作者,鼓励其把不断深入研究的科研成果发表在我刊,从而使期刊的内容具有连续性和深入性,也保证了稿源的数量和质量。同时编辑要有敏锐和超前的洞察能力,时时关注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如果作者投稿中有这方面的稿件,应及时汇报给编辑部主任,批准后进行优先发表和出版。编辑在与现有作者及潜在作者保持紧密联系与交流,与同行专业人士交流,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等过程中,

3 编辑在协调沟通过程中的技巧与体会

3.1 与编委、专家沟通时的技巧

编辑在编委、专家进行组稿约稿前,要充分了解拟约稿专家的专业特长,及时追踪其研究方向。对其经历、已经出版的著作、正在从事的学科领域等均应有比较准确地了解,对其近年来的学术动态要了如指掌。这样,在与专家交谈时,才可以言之有物,取得专家的信任[1]。

在约稿交流时,首先态度要谦虚、诚恳,对专家、教授卓越的贡献表示尊重和敬仰,让专家、教授感受到约稿的诚意。同时,对他们的表达的观点要认真聆听,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要积极去落实。

此外,编辑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着力强化沟通能力。一个合格的编辑,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娴熟的编辑技巧。编辑工作者良好的自身素养能博得编委、专家的认同,更有助于沟通的顺利进行。然而,在与编委、学者沟通时,编辑切忌卖弄学问,与专家进行学术问题上的深入探讨,这样会引起编委、专家的反感。

编辑与专家沟通时,可以不必一味地探讨工作上的事情,可以适当的跟专家聊些工作以外的话题,这样更容易拉近与专家的关系,给专家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更方便日后约稿和组稿。

3.2 与作者、读者沟通时的技巧

审稿过程中如果出现退修或退稿时,编辑要以谦虚的态度与这类作者沟通交流,保持融洽的关系。要用探讨的口吻,恳切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引导作者认真对待审稿结果,正确对待名誉,稿件录用或退稿都是正常现象,并未损害作者形象[2]。

编辑要学会积极调整心态。在实际工作中,每天经常会接到很多作者或读者的电话、邮件等形式的咨询,如询问稿件的审稿进度、发票抬头的修改等事宜。而编辑本身的工作量也较大,难免会出现心情烦躁的情况。此时需要调整心态,尊重作者和读者,心平气和的对待他们的咨询,以最真诚的态度与之交流和沟通,耐心解答提出的问题。

刊物出版后,通过电话、邮件、信函或面对面形式与作者、读者进行坦诚的沟通,广泛征求读者对刊物栏目、内容和办刊方向的意见,及时反馈和改进。尤其是把握好与临床医生联系的时间[1],尽量做到不打扰作者的医疗工作,让作者放心,读者满意。如此方能与作者和读者交上朋友,吸引更多的作者和读者主动将优质稿件投到本刊,进而提高医学期刊的质量,实现品牌效应和服务价值。

4 结语

期刊质量是医学期刊的生命线,是医学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期刊质量的保证编辑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这在保证选题的准确性,提高组稿约稿的效率,建立稳定的作者群和读者、扩大期刊品牌效应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编辑需要时常总结实际工作中的沟通技巧,提高自身的协调沟通能力,才能使医学期刊的出版活动变得更加高效、和谐。

【参考文献】

沟通发言稿篇(6)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3-0026-02

一本图书的顺利出版,离不开编辑和作者的有效沟通。我从事编辑出版工作20余年,接触过形形的作者,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情形,我把与作者的沟通归纳为四“真”法。

1 真心倾听

在与作者的沟通中,编辑一定要学会“真心倾听”。尤其对于主动“找上门来”的作者,切忌居高临下的态度,也切忌漫不经心的态度,更切忌冷嘲热讽的态度,对待作者,要以礼相待,以诚相待。

在倾听的过程中,要耐心、仔细听取其诉求,做好笔记,甄选信息,抓住要点,理清思路,形成初步的意见或建议,并及时反馈给作者。

在与作者的初期沟通中要重点甄选出以下信息。

1)该书是教材,专著,还是市场书?是公开出版还是内部出版?

2)作者的编写目的是什么?是评职称用,教学用书,还是科研成果的总结,抑或以赚取稿费为目的?

3)作者的职称、学历,之前是否编写过图书?

4)作者需要出版的周期。在平时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作者由于评职称或春秋季选用教材等原因而着急出版的情况,这时需考虑在保证图书质量的情况下,能否按时出版。若不能按时出版,需如实地告知作者,并婉转地拒绝作者。

以上这些情况将影响到图书定位、出版条件、图书设计风格、后期推广策略等。

2 真诚待人

“真诚”永远是与人相处的王道,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作者”是一本图书的灵魂,是影响图书质量的核心因素。对待作者应敬如师长,诚若亲朋。与作者的坦诚相待,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1)目前,图书出版要求作者包销或补贴已经成为常态。但不是说所有的图书都需要包销、补贴,也不是让作者包销或补贴越多越好,更不能只要有包销补贴,就无原则地什么书都可以出版。尤其当作者经费有限或者购书困难时就要多考虑图书本身的质量,以及作者的专业水平、写作水平等。如果图书质量较好,内容新颖、前瞻,选材精良,编排合理,作者有丰富的教学及实践经验,学术水平较高,写作态度严谨,以及作品有一定的读者群,这时可以要求少补贴、少包销甚至不补贴、不包销。在实际工作中,不包销不补贴却销售很好的图书比比皆是。而这些图书往往是作者实力较强,写作态度严谨,专业水平较高,图书定位准确。而有趣的现象是,那些一味追求包销、补贴的图书,反而销量一般。所以编辑组稿时要考虑实际情况,多在图书特色、图书质量、图书制作等方面给作者提供宝贵意见,多从出版社的营销方面想办法、谋点子,多挖掘图书本身的“硬实力”,而不是一味地依赖作者的包销补贴。编辑处处为作者着想,日久见人心,作者也会不胜感激的。

2)稿酬支付要诚信。对于合同上签订支付稿酬的,要主动、及时地给作者开具稿费。目前大多出版社稿费采取版税形式,版税是跟图书销售数成比例的,对于实际销售情况,作者是无法了解的,这时就要求编辑做事诚信,图书卖出去多少就应该给作者开具多少册的稿费,绝不能偷滑耍奸。

3)在策划组稿过程中要了解清楚作者要求的出书时间,如果估算不能按时出版的,就要跟作者解释清楚并果断拒绝选题;如果答应作者出书时间的,就要全力以赴、不遗余力的努力按时完成,绝不能找各种理由

“食言”。

3 真心服务

作者与出版社一旦达成合作协议,作为出版社的代表――责任编辑就要全力以赴地做好服务,与作者一道把图书出版好、发行好、宣传好。

1)做好图书的定稿和编辑加工工作。作者交稿后,先大概地审阅全稿,然后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比如图书的篇幅要适中(因为这会影响图书定价,进而会影响图书销售情况)、内容讲解要通俗易懂(可配有丰富实例)、层次体例要统一等,帮助作者做好改稿和定稿工作,直至达到出版社收稿标准。收稿后,要逐句、逐字、逐标点地仔细审读,力争把瑕疵降低到最低。图书质量是一本书的灵魂、核心,出版社一定要严格遵守三审制。

2)监督图书封面、版式设计和校对工作。要安排一流的设计人员设计封面及版式,不能敷衍了事,马虎应付。设计时要跟作者密切沟通,充分争取和尊重作者的意见。监督校对环节,认真审读清样,必要时把清样寄给作者审核把关。

3)做好图书的印制工作。选择责任心强的有丰富经验的印厂印制, 在纸张上,不能偷工减料,降低规格。对于有特殊制作要求(如精装书)的要跟印厂交代清楚,并密切跟踪和监督。在印制周期上要千方百计满足作者的需求,答应作者出版期限的一定要按期出版。

4)做好图书出版后的扫尾工作。比如,及时给作者寄送样书,开具发票,开具字数证明按时、诚信地开具稿费,给读者发送配套课件等。

责任编辑作为出版社的“代言人”,要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作者的需求,为作者服好务,给出版社创立一个良好的口碑,也为今后与作者的进一步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真知博学

1)对于一名科技编辑,除要关注政策法规,更要关注科技动态,才能与时俱进地策划出新意选题、前沿选题。要多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了解专业技术最新的发展情况,多参加一些学会、协会的专业学术会议、年会、展览会等。多浏览一些专业报刊,以便掌握和了解国内外的科技发展情况,使策划出的选题,如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不落后于当前社会实践,符合科技发展需要和读者的需求。

2)加工稿件是一名合格编辑的基本功。在科技稿件中,有很多科技名次术语、公式、符号等,要求编辑不仅有扎实的理工科功底,还要有广博的知识,才敢负责任地下笔去改。所以一名科技编辑平素要不断地学习、总结,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3)平时与作者的沟通应不仅仅限于服务式的沟通,或朋友式的沟通,还应该具有更深层次的沟通DD同行式地交流,只有这样,编辑才能运用专业的知识,在更深层面上给予作者指导性建议,作者也才能对你充满信任。平时多关注、多积累专业知识,这对于提升图书的策划能力也大有裨益。

5 结论

编辑与作者的沟通是一门艺术,很多感受和经验只能意会,不易言传。但万宗离不开一个“真”字,只有与作者真诚相待,彼此信任,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策划、制作出优秀的图书,才能让出版之路越走越宽阔……

沟通发言稿篇(7)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5-0126-03

1 研究背景

2012 年,腾讯公司推出了微信公众平台,平台功能包含了团体用户向微信用户提供订阅服务,实现了团体用户和目标群体的文字、语音、图片全方位互动和沟通[1]。两年多以来,微信平台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改变了原有的沟通方式,提高了沟通效率。出版传媒领域在信息技术的使用方面一向走在其他行业的前面,对于微信平台的使用亦是如此,如同济大学学报自2013年开始运用微信公众平台至今,实现了学报内容向微信用户的推送和信息等功能。

国内一些科技期刊敏锐地捕捉到通过微信传播发展的机会,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以期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渗透力[2]。科技期刊申请微信平台“订阅号”功能有信息推送、阅读原文、聊天机器人等功能。2013 年年底,通过腾讯认证的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可以使用自定义菜单,大幅度提高了平台的交互性。通过公众平台,期刊可以通过信息推送功能向特定的微信用户群体每天发送一条信息,通过阅读原文功能则可放上官方网站相关文章或以前发送的微信信息的链接,而聊天机器人功能可以实现关键词查阅等,依据关键词利用设置好的信息库向用户推送答案,节省人力,提高沟通效率。

新技术的使用和完善,需要使用者的深入探索,科技期刊对微信平台目前的使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推送、精准订阅和接口开发等方面,也有少数学者从校对、组稿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对于微信平台系统使用的研究,有学者从面向对象的分类来进行思考,即从作者、读者、审稿专家、编委等群体[3]。结合学者研究的成果,本文从科技期刊组稿、审稿、编校、出版等流程为框架,系统的对科技期刊应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深入研究,构建完整的应用体系,利用微信平台优化拓展科技期刊的办刊思路,以期为科技期刊的创新提供参考。

2 办刊创新

科技期刊的工作流程主要可以分为组稿、审稿、编校、出版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对于沟通的对象和内容差异很大。结合各个环节的工作特点及其辅助拓展工作,分别对使用微信平台进行创新开展分析。

2.1 组稿环节

传统的组稿主要分为面向公众和面向个体或群体,面向公众组稿是指对外稿约并将来稿进行分类组合,而面向个体或群体组稿指编辑以专栏或专题为目标,主动联系特定的作者或作者群进行约稿。

1)对于面向个体或群体组稿而言,传统联系多使用电话进行联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常常遇到作者不方便接听电话等情况,对作者的工作造成了影响。也有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沟通的,又会遇到电子邮件沟通效率低、时间长等缺点,往往对及时完成组稿工作造成威胁。

当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科技期刊相关的时间碎片化等研究[4]提醒我们,科技期刊的工作要顺应社会发展的特点。人们喜欢充分应用小块的时间来处理事情以避免时间的浪费,而微信正是这种应用方式的典型工具。科技期刊编辑部门建立多个专栏或专题的微信群,邀请相关作者入群,及时约稿通知,答复作者疑问,了解相关稿件的写作进度,为作者提供相关的帮助,提高组稿的效率和质量。

2)对于面向公众的组稿而言,除了要对外稿约,还要及时答复作者的各种疑问等。对于微信的使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期刊的动态和各种文档、稿约等。期刊的相关信息或指导性文档等资料,无法让作者方便及时获取,如投稿须知,参考文献格式要求、稿约等,往往需要登陆期刊的官方网站才能获取。登陆官方网站可能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是科技期刊特别是高校学报,对于网站的建设不足,甚至根本没有官方网站,导致作者几乎无法自主获取;其次,登陆网站需要通过搜索引擎等认真查找、比对等,耗费时间,在碎片化时间状态下很难实现;最后,人们已经逐步用手机上网代替了电脑上网,而手机上网时,产生的流量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使用官方网站,几个页面便要占去上兆的流量。

通过微信平台的聊天机器人功能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的系列问题,及时向微信用户提供所需要的信息,节约了时间,更降低了流量。另外,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主动推送各种动态和通知,使得作者在碎片化时间里可以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可以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最后期刊的相关信息或指导性文档都可以通过微信自动获得,节省了作者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减少了编辑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作者查稿。很多作者习惯打电话到编辑部查询稿件被录用或出版安排等情况,占用了编辑不少的工作时间,影响了编辑的正常工作。有些编辑部门为了优化此类工作,专门设置了具有投稿、送审、查稿等功能的信息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信息系统的软硬件投入需要一笔费用,还有后续的维护、更新等,都会对编辑部的运行产生一些负担。另外每个期刊编辑部门信息系统没有统一的规格,差异较大。对编辑部门工作人员而言要通过培训才能掌握部分功能,对于作者而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操作、重复填写大量的个人信息、记录每个平台对应的用户名和密码等,造成了作者很大的负担,也造成了个人信息的安全隐患。

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对编辑部门而言,设置稿件的查询功能容易实现,简化了和作者沟通的繁琐程序。且由于工作人员生活中对于微信的广泛使用,对于微信的功能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另外使用微信完全免费,不需要投入软硬件,且软件功能会持续更新。

对于作者而言,通过发送稿件编号可以查询到稿件处理程度,相比使用电话、期刊编辑部信息系统而言都更加省时、省事,同时也免去了填写个人信息带来的繁琐手续和安全隐患。另外,由于作者在生活中对于微信的频繁使用,也大幅度降低了操作的难度,节约了作者的时间和精力。

2.2 审稿环节

对于很多编辑部门而言,审稿环节是比较头疼的,审稿专家往往由于工作繁忙,稿件往往难以保证按时按质完成。往往出现稿件送给专家后,三番五次的催促,都难有回复,后面实在是拖的太久了,干脆就草草了事,不利于稿件质量的把关。这显然让编辑部门处于两难境地:审稿专家经验丰富、学术渊博但时间紧张;有的学者时间很多,但学术水平不足,不能准确把握稿件质量。有编辑部门的信息系统也覆盖了送审环节,依然不能解决审稿慢的难题,还偶尔遇到专家不习惯使用信息系统的情况,往往要打印出来手工审稿。

近几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各种年龄、各种文化层次、各种岗位的手机玩家在各种场所低头玩手机的现象到处可见,以至于网络出现了“低头爸爸”的头衔,而澳大利亚更是创造了“低头族”一词。借用微信这样的工具,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让专家们低头一把呢。

编辑部门工作人员可以使用手机或电脑通过微信,以文档稿件或图片的格式发送给审稿专家,专家就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接收和审读,例如等着开会、等人、甚至上厕所时都可以审阅,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对于不习惯打字的专家来说,对于图片格式的稿件,可以使用手机的图片编辑软件进行标记,再使用微信的语音功能,对图片稿件上的标记进行阐述,将微信语音发送至编辑部;对于文档格式的稿件,可以通过手写输入进行审阅,意见较长的,同样可以通过微信语音进行说明。这样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审稿的效率,补充纯文字审稿意见的不详尽之处,通过录音审稿也可以大大的节省专家打字的时间,提高审稿的效率,缩短审稿周期。

稿件校对工作是科技期刊编辑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何与作者进行有效、快速的远程校对是期刊工作者们近年来关注、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微信可以快速发送文字、照片和声音等,适合稿件远程校对所需的“面对面交流”的要求。特别是遇到下述的类似情况时,使用微信沟通可以很好的处理好远程校对问题。

1)不善于使用图片处理软件的作者。

稿件中使用的图片,有很多是仪器出的,不是作者使用图片软件做出来的。让作者修改图片往往是不可行的,而细节的问题往往通过文字很难表达清楚,传统的做法只能是作者打印出图片,在原图上手工修改然后邮寄回编辑部或者扫描后发电子邮件,大费周章。而如果使用微信,作者用手机将图拍照后通过微信发给编辑部工作人员,每一处问题都通过语音微信沟通,及时修改,就可以把问题简单的解决,提高工作效率。

2)作者出差的情况。

作者在外地出差时,往往由于使用电脑上网不方便、软件缺乏等问题,很难在电脑上进行校对修改;通过电话的话,又容易遇到不方便接听等等,导致沟通困难。如果通过微信将校对稿的图片发给作者,并辅以语音留言进行解释说明,在作者方便的时候就可以收听留言并对照图片进行修改,即方便了作者,也降低了编辑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语句有歧义的稿件。

有些稿件在语句语法上不太注意,导致稿件的可读性差,语句有歧义。通过电话沟通的话,需要作者有合适的时间且面对着稿件,占用编辑部工作人员和作者的较多时间。如果通过微信进行沟通,将需要明确的地方以图片和语音的方式留言给作者,在作者有时间的情况下随时进行对照修改,即能有效地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同时又节约了不少的电话费支出。

2.4 出版环节

数字化是近几年来期刊业热议的发展趋势,科技期刊由于受限于自身的规模和实力,目前科技期刊数字化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三个:加入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平台;加入开放存取平台;自建数字化平台。而三种方向都有不同的难题:首先,加入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平台。这些科技期刊专业的数据库平台成为用户查找文献最常用的平台,但科技期刊在这个数字化的产业链中,没有谈判的筹码,只能简单的向数据库提供资源,甚至变成了科技期刊传播的主要途径,学术影响力和经济收入都收到影响,以至于有学者认为中国的 科技期刊数字化行业已经形成了严重的垄断局面[5];其次,加入开放存取平台。在国外开放存取开展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我国的开放存取只能用“雷声大雨点小”形容,开放存取平台影响力甚弱,以至于连很多科技期刊的工作人员都不甚了解。虽然有学者提出了相关创新性的开放存取发展路径[6],但开放存取真正的发展还必须依赖国家层面的举措,目前来看,显然加入开放存取平台的结果是没有任何效果;最后是自建数字化平台。显而易见,以自建数字化平台的方式发展数字化,比起加入开放存取平台难度还要更大。除了影响力小、无人问津外,更大压力是,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开展平台建设,对于绝大多数的科技期刊而言,这是行不

通的。

与传统的门户网站不同,首先使用微信不需要考虑投资的问题,其次微信传播以“人人为者,人人为接收者”为特征,其优点在于信息可以通过微信以裂变式、碎片化地传播。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快速、动态、实时互动、受众多、具有长尾效应等特点,科技期刊可以借此作为期刊传播的新途径。以微信传播为途径,整合科技期刊相关的数据资料、融合科技期刊相关的各种要素,广播平台提升影响,窄播平台强化精准,建立科技期刊的开放存取平台。

对于使用微信平台建设科技期刊的数字出版环节,要结合微信平台和科技期刊的特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1)出版风格特点。

科技期刊的文章侧重学术研究,篇幅长且内容艰深枯燥,适合做学术研究或查阅资料时进行阅读学习。通过微博这个平台,科技期刊应借助微博传播碎片化阅读的特点,摘炼精要,构建一个轻松的微信出版和阅读

模式。

2)传播特点。

科技期刊利用微博平台可以实现编辑部与作者、审稿专家和读者的良好互动。特别是利用作者对期刊的转发,可以更好的拓展读者空间、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多的优质稿源。

3)媒体格式特点。

传统印刷期刊的媒体格式单一,传播内容有限,而使用微信的多媒体属性可以很好的拓展科技期刊的信息传播方式[7],图、文、音并茂,增加期刊的吸引力,可以更好的展现科研成果,促进科技信息的交流和应用。

2.5 辅助拓展工作

1)推送导读。

采用语音的方式向读者传递期刊最新最热门的导读内容,会让读者感受到新鲜的体验和舒适享受,且对于提升期刊本身的影响力和关注度会有非常显著的效

果[8-9]。编辑部工作人员可以将近期具有较高价值的论文成果编辑成5分钟以内的语音消息推送给读者,让读者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中获取最新的相关资讯。

依据读者的不同需求,定期将最新目录推送给相关的订阅用户,将不同专题前沿论文题目通过图文消息展示出来,甚至可以直接链接作者的微信号,以实现读者与作者间的交流和即时互动。

2)推送语音祝福。

重要的作者和审稿专家是科技期刊高水平论文提供者和质量保证者,是决定期刊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微信平台在生日时给他们发一条祝福的语音信息以表达关怀,比起电话少了打扰的担忧,比起冷冷的文字,则更具亲和力、更能增进期刊他们之间的感情。

3)应用平台举办活动。

科技期刊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开展各种活动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度、建立更广泛的粉丝群体、扩散更强的影响力。如对于积极参与互动讨论的读者,编辑部可以通过评选优秀粉丝活动来提升人气;在推送信息时穿插生活小常识等;每期评选转载次数最多的论文以激励作者,以期吸引到更多稿源。合理充分运用微信平台可以将在原来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开展的活动以方便、集约、高效的途径实现,增进读者编者间友谊的同时又打造出期刊的人文品牌形象[9-10]。

3 结论

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创新科技期刊的办刊工作模式,为科技期刊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科技期刊与微信等新兴信息传播工具的融合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互利的工程,需要广大的科技期刊工作者发挥智慧和创造力,积极地参与进来。微信不但引发了信息传播方式上的变革,也给科技期刊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创新平台,将微信平台的功用融入到科技期刊办刊的各个工作流程中来迎合了科技期刊发展的时代要求,值得广大科技期刊工作者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78-81.

[2]梅阳.传统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与经营[J].传播与版权,2013,1(7):142-143.

[3]余溢文,虞蓓蓓,赵惠祥.基于微信平台的学术期刊交流平台构建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5):664-666.

[4]钟琳.时间碎片化环境中科技期刊移动传播构想[J].出版科学,2014(1):89-92.

[5]赵文义.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价值反思与改革取向[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6):150-156.

[6]钟琳,梁光铁,陆娜,等.科技期刊开放存取资源整合模式发展思路探讨[J].编辑之友,2012(7):64-66.

[7]陈晓华.传统报纸使用微信新媒体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新闻传播,2013(1):14-17.

沟通发言稿篇(8)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编辑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和语言文字打交道。无论是书面语言还是口头表达,基本的功能是传递信息与传情达意。在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大时代,各行业都在倡导“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的背景下,思考如何做一个积极向上的编辑,剖析不和谐语境,呼唤编辑的积极语言绝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很有必要。因为编辑的积极语言意味着快乐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职业心境,是幸福人生的外在体现,是编辑提升精神品质出好书的内在基础与保障,也是出版行业正能量的体现与标志。

十年前,邵益文先生在为靳青万《编辑学基本原理》一书的序中说到编辑学界的争论与学术批评时指出:“只有没有理的人,才不能以理服人,以德服人,才会讽刺挖苦、攻击谩骂,或以势压人。”可见,不积极的语言现象,在编辑学术研究领域的高端都有。事实上,在我们身边,“恶语伤人六月寒”“话不投机半句多”的例子屡见不鲜。不能“有话好好说”,究竟为什么?有话为何说不好?是素质问题、情商问题,还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补上这一课未必立竿见影,但重视这个问题,有所觉醒,加之有目标的内功修炼,一定能有改观。

编辑的积极语言应该是什么样的?没有固定的套路模板。但笔者确信一定是智慧的语言,一定是合时宜的语言,一定是符合编辑身份的语言,一定是真心反映真实信息的语言,一定是善意的表达,一定是尊重别人考虑别人感受的语言。有积极的语言,编辑才会表现出自信而不狂妄,谦逊而不奉迎的积极姿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有些人夹枪带棒、抢占上风,语言充满侵略性、非理性,恶语伤人后无所知觉,被人指出后自我谅解不以为然,甚至自诩为个性如此无可厚非。这是眼里心中没有他人,只有自我的沟通方式。以如此言语和作者沟通、同事沟通、领导沟通、合作者沟通,经常出现梗阻,甚至产生矛盾冲突。

一、编辑工作中常见的非积极语言现象

1.诘问

有些编辑习惯于诘问、反问,常常用诘问沟通了解,用反问回答问题。A编辑有稿急需外编帮忙,托B编辑找了C期刊编辑,C抽空如约而至。B带C 见A,A连问三个问题:“你编过图书吗?”“你能保证编校质量吗?”“你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编校并保证质量吗?”话音未落,C转身(此处用转身不用起身,是因为C还未落座)对B说:“对不起,我怕是接不了贵单位的这个活。谢谢您的信任,告辞了。”此后,C再也没和A、A所在的单位有过合作。

平心而论,A所问的问题,是其必须要了解的,这是其本职工作。但是A应事先通过B了解这些问题而不是待见到C后才作一连串发难式的对话。这样的语言既反映出前期自己没有了解该找什么样的合作者,也把对B、C的不信任暴露无遗,让人觉得不可理解:不信任B何必让B去找,不信任C要C来干什么?

其实,A完全可以在向C介绍需要加工的书稿时,通过表达谢意、请多费心的方式交代时间要求、质量要求(如果B已经介绍过这些要求的话,A再做些强调也无妨)。毕竟对方是来帮忙,不是来上课受训的。

用反问作为问题的回答,是许多编辑不经意的习惯。当被问及某个进程怎么样了的时候,编辑用陈述句回答再正常不过,但观察一下,会发现有的编辑就是喜欢用“我不是已经……了吗”来反问。或许这样回答的编辑并没有对他人了解自己抱有过度的戒备,但言下之意,似乎带有“连这个都要问”的些许不屑。对人不尊重也就难以获得别人的尊重,这就不是积极的语言和态度。

2. 否定

否定式在对话中表现为抢白式的否定,对别人表达的某种观点,不管是否正确,一律打断先说“不”,缺乏基本的礼貌与修养。没有倾听,强占话语权,以势压人,其实也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习惯性的否定在前,往往自己在后续表述中观点恰恰与别人并不矛盾,这就自然难以取得良好沟通的效果。有的编辑把这个习惯沿用到审稿改稿的书面语言使用中,只要自己看不顺眼的统统改掉,按照自己的习惯来顺,结果每每改得满篇皆红,扼杀了作品的个性,却是吃力不讨好,得不到作者的认同、市场的认同。

更有甚者,出于个人目的否定他人的兴趣爱好甚至优点与长处,直接反映在言语上,影响了和谐的出版生态。比如你搞出版科研,说你不务正业;你搞合作,就怀疑你有经济问题;你按章办事,说你保守;你在选题论证时指出问题,说你不支持工作;你忍让宽厚,说你怯懦不刚。总之,唯我独尊,强词夺理,无所忌惮。反正你怎么不爽他就怎么说。这样的人极少,用网络语言叫“奇葩”,但绝对影响一个单位整体的文化风气,如此话风可煞不可长。

甘于为人作嫁是编辑的优良传统和职业良心。握笔如刀,一言九鼎,但都不是用来伤人的。编辑首先要善待作者、善待同事,学会发现和欣赏别人的长处优点,学习他人的经验、分享别人的成功喜悦,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通过自身学术水平的提高、从业经验的积累更好地帮助他人。积极的语言有助于良性的竞争而不是斗争,有助于打造有战斗力的团队而不是团伙。

3. 不实

笔者曾经对编辑参加选题论证会的不同发言做过观察分析,写过《选题论证会之痛》的小文。几年过去,一些表面和谐,但没有实质内容的话语多了。选题实现率越来越低,意味着“影子选题”有增无减。选题提出者只论不证,虚言市场、虚言选题价值,论证者的经典评价是“做好了,很有价值;但是做得不好,很有风险”。永远正确的空话,滴水不漏,一团和气。

十之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口号很快在全国刮起一股开短会讲实效、不念稿说真话的清新会风。讲实话和积极语言并不矛盾,只要出于公心、为项目为事业负责,为集体的利益负责,是能够既指出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又通过一定的语言策略保护好创意人的积极性的。让所说的话有积极的意义,需要言者投入真心与助人的善意。空话盛行一方面助长了不负责没担当的投机取巧之风,另一方面打击了真正认真做事、踏实苦干者的积极性。编辑群体的理性思维以及有理性务实的言行,是出版单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的基石。空话浪费生命,浪费财富,当被身为文化人的编辑摈弃。

4. 不适

有些话是否该说,要看场合、时机、对象。这是语言的技巧,也是语言的智慧。所以积极的语言无一不是“过一下脑子”的语言。往往如俗话所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位实习生在初到出版社和一群编辑一起去食堂的路上,听到他们在讨论如何给某本新书做宣传写微博的时候,马上对这个敬业的群体充满好感,觉得这个企业阳光而有前途。相反,当一个作者找到出版社的编辑谈论稿件,却发现上班时间有编辑在“谈股论金”或在津津乐道八卦新闻小道消息时,可能暗自会给整个集体负面的评价。出版社可能因此失去一个甚至多个优秀的作者资源。

编辑喜欢质疑,在和作者商量稿件的时候,质疑之类的书面语言信手拈来。有的出版社在审读记录单上把“质疑”之处赫然列表,用于和作者的沟通。其实,有经验的老编辑往往会选择“存疑”一词,因为他们知道慎用“质疑”是因为自己即使已经是“杂家”,总不如专家专业,万一自己不明就里,存疑也是给自己留一个台阶;即使明确作者的错讹,也要有个谦逊的态度,给作者一个台阶。总之不能以师自居。有些话未必是错,但在有些时机不适宜讲。出版社的编辑应该是一支有修养守纪律的部队,有些话适合在会上说,那就不要在背后讲;有些话应该个别交流,那就不宜公开宣传。

二、编辑如何能用、多用、善用积极语言

1. 能用积极语言

语言是一门艺术,但对编辑来讲,首先是一门必须掌握的技术。编辑会不会运用积极语言,前提是是否了解和掌握积极语言的常识与经验。所谓无知者“无畏”,口无遮拦,对成人而言,不计后果,不知后果,也不知前因,是可悲的和幼稚的。因此,不论编龄长短,出语咄咄逼人者都该补上这一课。

编辑的一项工作是发现并纠正差错。然而,这本来只是处理文稿的一部分工作内容,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准确运用,是对合格产品的基本要求。毫无疑问,编辑对书稿的整体把握、价值判断,则是全局性的考量。同样,对人对事如果只停留在挑毛病的层次,不看别人的优点长处、不注意和他人形成合力,那就真的把编辑对付错别字的职业习惯用错了地方,成为“职业病”。在工作中如何理性地对待自己的所谓正确意见,对待他人的“错误”,首先不要盲目自大,积极的语言诀窍是在肯定对方的基础上寻求共识,不伤人。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怎么说话是一门学问。并不是一团和气好好先生说出的就是积极语言,快人快语就一定不积极。建议编辑不妨抽空反思一下:究竟什么是积极的语言?曾经遇到的尴尬语境是不是因为自己的说话方式和内容太过消极?可不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表达?

关于积极语言的知识和经验一是来自书本,二是来自实践。近年来,积极语言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编辑可以学习借鉴。事实上,掌握编辑心理学的一些常识,对理解什么是积极语言也是有帮助的——调控好心态、有健康积极的心理,积极语言就有了不竭的养分。所谓来自实践,简单说来就是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别人是怎么说得好的。在《文坛故旧录》中,我们可以学到老一辈出版家的言与行。在注意观察身边有亲和力感召力的同事是怎么说的时候,大体可以悟出一些积极语言的要素。

2. 多用积极语言

多用积极语言,首先要从增加积极期望开始。大到出版理想、教育理想,小到项目推进、目标达成、人际关系融洽,脑中有积极的预想,才会有积极的情绪,多说积极的话语。

努力少用动辄否定他人、质问他人的习惯用语,克服背后负面评价他人的不良习惯。当一个编辑面临不同压力时,不断埋怨稿件质量太差、作者水平不高、照排粗心大意、校对把关不严、手续繁琐教条,并不是没有道理,但不解决现实问题,相反,会在集体环境中引发更多的比如工作量太多、收入不见长之类的负面话题,工作的愉悦感也就不见踪影。积极语言不在话多,而在有效。思考之后的一个合理建议,或能“话半功倍”。当然,这个思考首先是一种反思,比如,稿件质量差、作者水平不高,自己有没有尽到责任和义务,如果是自己组稿的,那前期自己没找对人、没严格要求;如果是别人组稿的,那及时与组稿人沟通如何按程序和要求退改。让制度说话,比说风凉话、泄气话要好得多,与其怨天尤人,不如闭口不说,尽力补救。

加强人格修养,提升精神境界,自然就能多用积极语言。多一点牺牲精神奉献精神,自然就少了小肚鸡肠、斤斤计较;放下架子才能平易近人,甘当学生才能不耻下问;出于公心才会在质量面前人人平等,不以私心、小利益为出发点,才会客观公正地执行规章和程序,才会讲出正气,让人心服口服。人正心正,言为心声,鼓励的话、赞扬的话是积极语言,批评和建议照样是积极语言。

3. 善用积极语言

所谓善用积极语言,就是把握时机、区分对象、适当运用语言技巧。这需要更多实践积累,通过反思不断改进。一个编辑,与专家学者的对话和与小学生读者对话,显然不能用同一种方式,与新同事和资深元老的交流也应有所区别,当然,与领导、团队成员或跨部门的沟通,各有需要拿捏的分寸。

再多的技巧,总不该离开坦诚。不要把别人当傻瓜,不要总指望别人大度包容。但过度的技巧往往会成为拙劣的表演,比如夸张的表扬、不实的肯定,起不到积极的效果。积极语言一定离不开方向的掌握、进程的控制,关注语言的效果。处理好了,轻松自如的自嘲、幽默,严肃认真的批评指正,都会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让人受益,而且都有艺术含量。比如,对一位新编辑的策划报告的评价,某编辑先用了“写得比较完整”的肯定,无用多话,新编辑已经听出话外之音。下面的对话如何继续?是道有不同答案的多选题,结果可能殊途同归,也可能大相径庭。

竞争时代,人心浮躁。放眼望去,编辑似乎大有向急性子趋同的态势。催稿急,赶稿急,发稿急,当然还有话赶话的说话急。朱赢椿大师呼吁,编辑要有快思想、慢生活的理念。另一位同行为一些不和谐的编辑生态痛心,直言:出版社已经把编辑宠坏了!此话不代表编辑整体的语言水平能力与状态,但一些编辑似乎已经不再珍惜自己的话语空间,缺乏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动性了。

沟通发言稿篇(9)

【中图分类号】:G214.1【文献标识码】:A

组稿是编辑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组稿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书稿质量的好坏,而书稿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出版社的品牌、声誉和效益。在编辑实际工作中,有时作者提交的书稿与选题策划的设想会有所偏离,有的甚至相差甚远,给选题计划的顺利实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笔者认为,组稿工作,不仅仅是把一个选题落到实处的过程,更是一项细致的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在选题准备阶段与积累作者资源方面做足功课,作者提供的作品才能够与编辑策划意图相符合,组稿工作才能够顺畅进行。

一、选题策划阶段做足充分准备,使作者清楚领会选题意图

组稿工作是将选题策划内容付诸实施的过程,是选题确定之后具体落实的第一步。通过寻找作者,与作者进行充分沟通,使作者清楚地领会选题策划的意图,并能按照选题规划的时间顺利完成书稿,是组稿工作的重要内容。

编辑工作中的稿件来源,一部分是作者自然来稿,一部分则是编辑通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与周密的策划组织的书稿。对于后者,则需要编辑物色能够承担这一选题项目的合适作者。由于作者往往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所以,在与作者进行沟通交流时,编辑有必要在某些方面做足充分的准备,如对本专业图书的市场状况、历史、现状、发展态势要有充分的了解,对这一领域读者需求及口味变化有一定的把握,对同类出版物的特点、优势及最新动态有大致的判断,对图书市场的变化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只有对市场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对所策划的选题有充分的发言权,在与作者沟通、交流的时候,才能把编辑的想法、思路准确地传递给作者,而不至于有时受专家想法的影响而产生动摇。当然,要尊重专家的想法,征求作者的意见,充分协商,形成共识。向作者说明选题策划的详细构想,包括选题的内容、题材、规模、编写体例、作品要呈现的风格、特点、读者对象等等。写作过程中,要随时跟踪了解作者写作进度,如果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选题内容、方向产生不同的理解,要及时与作者商讨、沟通。如果作者在创作中有什么困难,尽可能的给予支持与帮助。当然,不能随意打断作者的创作思路,也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作者。

比如,辽宁人民出版社《课外语文》杂志卷首栏目的组稿工作就是这样。《课外语文》的读者是初中学生,卷首组稿时,首先考虑的是杂志的定位,要给读者传达什么。作为教辅读物,杂志认为还应该以正统但不失趣味的定位来引导学生。杂志希望能通过卷首的文字,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通过阅读,能够让学生的心灵进入文学世界,感受文学世界的广大、丰富,受到文学之美的熏陶,从而领悟文学的内涵,以此淡化文学的工具化、功利化色彩,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减轻学习压力与负担,使学生真正找到精神家园,寻找到心灵的归宿。我们对杂志理念进行了具体而简洁的阐释,即“走出书本、走出课堂,通过课外的广泛阅读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并以此为宗旨向作者约稿。

沟通发言稿篇(10)

少儿科普读物的读者群是广大少年儿童,他们的特点是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持久等,因此少儿科普编辑必须学会蹲下身来,通过孩子的视角看待世界,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吸引小读者。

已出版近半个世纪、印数超过1亿册的《十万个为什么》,在我国目前仍然是无法赶超的传奇,是科普界的超级畅销书。《十万个为什么》的成功有很多因素,比如当时图书品种匮乏的出版背景,独创性地采用了问答式出版模式及百科丛书类型,等等。然而,本套丛书之所以能够常销几十年,深刻地影响我国几代读者,正是源于编辑能够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选择了最合适的作者,并与之通力合作。

二、将创新放在首位

出版属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在于创新。而编辑作为出版业的核心生产力,肩负着创新的使命。对于少儿科普编辑来说,墨守成规是最可怕的,绝不能止步于普通读物,而应该尝试各种新点子,将无尽的创意注入图书之中。比如,可以将传统的科普内容融入文学读物之中,利用孩子喜欢的紧张探案、私密日记、法庭辩论等多种内容形式展现科学魅力;利用玩具书与书玩具、三维立体书、“声画全媒体”电子书、科普实验包、游戏动漫等多种外在形式,跳脱单纯纸质书的固有模式,让孩子动手动脑,在玩儿中学科学。

举个例子,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部不朽的科普著作,但是如果只是出版译本就毫无创新特色。目前在市场上畅销的《昆虫记》类型图书,都是各大出版社的科普编辑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昆虫记”系列(语文新课标必读、无障碍阅读、励志版)将生僻词、重要人物、重点语句、引用内容等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精评,着重突出“无障碍阅读”;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法布尔昆虫记》(儿童彩图版)配上充满童稚的插图,畅销350万册,此外还有邀请知名翻译家重译的名家名译版、包装精美的珍藏版,等等。

三、良好的沟通能力

少儿科普作品的出版往往不是作者的个人行为,必须依靠团队进行缜密的选题策划和环环相扣的出版流程,在各个环节中,都需要编辑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版权环节,常常会进行一场又一场马拉松式的商务谈判。对内要说服和统一出版集团内部的思想,对外要与编辑、作者或版权输出机构协商一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编辑发挥观察能力、决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审稿环节,对于少儿科普作品来说,往往不仅包括专业性知识内容,还涉及到大量的照片、插画等说明性图片,因此,整个过程涉及的人员包括作家、插画家、摄影师、设计师等多个社会角色,这就要求编辑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在营销环节,往往要求少儿科普编辑与少儿、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因此需要编辑具有独特的亲和力,要与孩子自如互动,以此获得第一手的市场反馈信息。

四、背景知识广泛

少儿科普编辑与一般的少儿图书编辑的区别在于,少儿科普读物的知识涉猎面更广,涉及天文、地理、生物、自然、数学、物理、化学等,因此,不仅要求少儿科普编辑的语言驾驭能力较强,而且必须是个“杂家”。优秀的少儿科普编辑往往有着科学背景,在进行市场调研、审理稿件以及与作者沟通等方面,能够利用自己的背景知识更好地参与其中。

少儿科普编辑作为知识产业的从业者,不能只满足于旧有的知识储备,必须让自己时刻处于学习状态中,具备批判精神和知识更新的能力。少儿科普编辑还应当多结交各学科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各学科的最新动态发展。

五、再创作意识

编辑修改稿件其实就是一次再创作。少儿科普编辑在审阅、修改稿件时,既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和发掘原稿中的潜在价值,也要有“为他人作嫁衣”的精神,对稿件进行选择、优化和加工,并且在加工修改稿件中,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对于科学工作者的稿件,少儿科普编辑可以利用自己的出版经验,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对稿件加以润色;而对于文学造诣较高而专业性不强的作者来稿,编辑应当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出版经验,判断稿件中是否有科学性错误,并加以改正。有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作者面对编辑改回的稿件,情不自禁拍手叫绝:“对!我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只是我没找到这样的表达方式。”这就说明了再创作的重要性。

再创作并不是天赋,而是新时代的少儿科普编辑必备的个人素质。编辑在职业生涯中,是可以通过经验的积累和自己的努力,获得再创作的能力的。少儿科普编辑不能拘泥于认为自己只是编辑这种思想,而应当时刻怀有再创作意识,与作者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共同铸造科学性与普及性完美统一的少儿科普作品。

六、要有“完美主义”情节

在今天,“完美主义”这个词也许谈不上是一个纯粹的褒义词,然而一旦从事了出版行业,就意味着必须成为一个标准的完美主义者。从市场调研开始,经历图书选题策划、确定作者、组稿、设计版式、改稿、与作者沟通、印刷、营销等流程,整个过程都必须精益求精。少儿科普读物的读者群是广大少年儿童,传播的内容又是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图书质量必须严上加严,一旦出现了错误,尤其是科学性错误甚至伪科学,就会对少年儿童造成严重影响。

优秀的少儿科普编辑一心想完善自己编辑的图书,竭尽全力达到自己设定的最高标准:他们在书稿的质量上字斟句酌,为了某个独特的创意而绞尽脑汁,因为图书的某个细节而与排版部门“打架”,为了一张图片而辗转于各家图片数据库。

七、永怀热情

沟通发言稿篇(11)

沟通有关的演讲稿1在准备写这篇演讲稿前,我在百度中对“客户”、“沟通”这两个名词进行了搜索,试图从最简单的名词解释中找寻思维上的突破,期望产生新的收获。

“客户”即服务请求方,在客户关系管理中,客户是指对企业产品和服务有特定需求的群体,它是企业经营活动得以维持的根本保证。“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包括声音语气(如音乐)、肢体动作(如手势、舞蹈、武术、体育运动等),最有效的沟通是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的结合。

这个月的 3 日~ 5日,我受邀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由国内权威培训大师张珈豪老师讲解的《总裁商业系统班》的学习,收益匪浅。张老师讲到的“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并保留顾客,赚钱是自动的结果”、“营销的最高境界就是服务客户,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服务员工”、“没有沟通不了的客户,只是你的态度和方法还不正确”等经典论点深深吸引了我、震撼着我的灵魂,他还引用了美国著名目标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一段话“营销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让客户主动找到你”。感谢张老师的教诲,培训回来后我就将这次参加公司组织的以扫除沟通障碍为主题的专题活动月演讲的题目定为“心系客户、沟通之本”。

你的心中有客户,客户的心中就会有你,这个简单的原理往往会被很多人忽略。客户是上帝,如果你能维护好客户,他会让你上天堂,如果你得罪了客户,他会让你下地狱。思维定势以自我为主的人,很难树立“客户第一、自我第二”的思想意识,而且对自己沟通不畅也很难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心系客户”的本质就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充分理解和挖掘客户现实和潜在的需求,用不断创新的技术、管理和服务,满足客户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需求。

作为多佳维的一员,我和大家共同见证着多佳维每一天成长的足迹,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梦想让我们走到了一起,尤其是哪些在 07 年和 08年初就加入我公司的老员工,更是和我一起共同经历了创业的艰辛与坎坷、分享着成功的喜悦与力量,有多少次,我们胜者举杯同庆、败者拼死相救。记忆犹新的是 2 年前的 6月,哪时多佳维的发展正经历着残酷的考验,业务量的不足、资金的短缺、核心人员的流失等一系列的问题一起袭来,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多佳维的发展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接下去的路怎么走?当时大家还都很迷惑,发展思路还没有现在清晰,但我们挺过来了,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我们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时至今日,我忘不了哪时就在我公司任职并且现在还在公司的八位同志。

今天的多佳维,又迎来了许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仁,他们分布在公司的各个条线,为多佳维的发展注入了更为强劲的活力。几年来,多佳维不断致力于工作环境和运营机制的改善和优化、不断致力于先进企业文化的丰富和沉淀,多佳维这个火热的熔炉会很快地使我们大家融入到一起,共同并肩战斗,在“激情、创新、超越、快乐”的企业精神感召下,多佳维必将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多佳维这个大家庭会变得越来越温馨、越来越美好!

对我来说,在座的各位就是我的客户,是我必须用心去服务的对象,关注大家不同层次的需求是我服务好大家的前提,包括生理、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各个层次的需求。我不是救世主,也不是超级能人,我只能怀着一颗爱心去诚实勤劳地做好本职工作,努力让大家一样工作一天,在多佳维能比在其它地方收获得更多一些。要真正把自己工作的动力由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转变到成就员工价值方面上去。

我相信“任何企业和个人有成就,都是内在丰富饱满向外自动延伸的结果”,服务员工、狠抓内功是我工作的主要部分。但作为同时分管公司营销条线的一名领导,我又必须把更多的精力关注在公司的外部客户身上。

在今年三月份的公司文明服务专题活动月中,公司以“挖掘客户需求、满足客户需求”为主题,组织了一次全员参加的“外部客户需求征集反馈”活动,共收到针对 14类外部客户的 54 条需求和建议采纳,公司积极进行消化,并于 3 月 30 日 的全员总结大会上动员落实。应该说,这次活动和 4 月 18 日举行的公司营销专题会议,拉开了公司“ __ 营销发展年”的序幕。

近日,公司于 5 月 31 日 召开了“提高 12345 转派单子服务质量对策专题会议”,客服部加强了电话回访的工作要求,公司 e&ps业务拓展筹备小组成立并于 6 月 18 日 完成了 e&ps业务客户分析,营销中心建立了公司短信平台,正在制定《公司客户短信问候控制程序》,并引进了行健动力客户关系管理( crm)软件开始试用,一系列的活动把心系客户的工作推向了高潮。

在写这篇演讲稿时,我又翻阅了一些有关客户方面的资料,希望藉此使自己对有关客户的理解更加系统化,这对公司下一阶段的客户服务工作必将有一个大的推进。通过对“了解客户的五要素”和“服务客户的七要素”两个方面的学习,我深刻地感到公司的心系客户工作做得还很不够,对待客户,我们的心用得还很不够,与公司提倡的“无微不至、极限服务”的服务观相距甚远,公司客户服务的提升空间无比巨大,前景无比光明。

让我们共同来分享一下“了解客户的五要素”和“服务客户的七要素”的知识,共同从中寻找一下我们在“心系客户”方面的不足。

了解客户的五要素:

一是客户面临哪些商机?竞争环境如何?

二是客户的客户是谁?客户的竞争对手是谁?

三是客户的决策过程是怎样的?

四是客户企业文化是什么?主导思想和价值观是什么?

五是客户的长短期目标和具体重点工作是什么?

服务客户的七要素:

一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二要对客户表示热情、尊重和关注;

三要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四要迅速响应客户的需求;

五要始终以客户为中心;

六要持续提供优质服务;

七要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

可以说,“了解客户的五要素”和“服务客户的七要素”为我们今后更全面、系统、准确地进行客户分析和客户服务提供了理论指导,让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与客户的心贴得越近,沟通自然就流畅。

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在面对客户而工作,把“为客户服务”作为自己终身的追求,树立“客户需求万变,我们努力不变”的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当销售员,又要当客户经理。心系客户,让客户感觉你经常在他身边;心系客户,为客户付出我们的真心、热心和耐心。记得曾有一位经济学家说过:“不管你的工作是怎样的卑微,你都当付之以艺术家的精神,当有十二分热忱。这样你就会从平庸卑微的境况中解脱出来,不再有劳碌辛苦的感觉,你就能使你的工作成为乐趣,只有这样你才能真心实意地善待每一位客户。”

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管理者的真正工作就是沟通。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企业管理都离不开沟通。据调查,管理人员有 90%的工作是沟通,是和人打交道,所以,搞好人际关系很重要,要学会沟通的技巧。许多人在和别人沟通时容易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希望别人能够理解自己,忽略了别人内心的想法,经常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别人应该听自己的,或者爱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结果却给别人造成“以自我为中心、盛气凌人”等不好的印象,尤其是位置越高,这个问题就越严重。心理学家要求这样的人要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想问题,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要考虑别人的利益。

公司提出“ 3 个 2基本认识”的概念是多佳维成员进行有效沟通的思维基础,是建立顺畅沟通渠道的保证。“尊重个体”是多佳维系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多佳维最值得尊重的应该是一线员工,在多佳维,职位越高,地位越低,领导的权力不是让你用来指手画脚、发号施威的,是用来帮你解决实际问题的。领导者既要善于表达,更要学会倾听。

演讲的最后,以一首打油诗《因为心中有了客户》结尾。

因为我爱自己,所以我爱我的客户。

因为有了客户,我的心灵变得更为充实,人生变得更为富有;

因为失去了客户,我的心灵变得一片荒凉和不安。

在中秋节的日子里,我会想起我的客户,因为他(她)们就是我的亲人;

在感烟节的日子里,我会想起我的客户,因为他(她)们就是我的衣食父母;

在春节的日子里,我会想起我的客户,因为他(她)们伴我共同长大;

在我成功的时刻,我会想起我的客户,因为是他(她)们给了我机会;

在我失意的时刻,我会想起我的客户,因为还有他(他)们在陪伴共同度过。

因为心系客户,我因此变得崇高,我的灵魂在不断地得到洗礼和升华。

因为心系客户,让我真正明白,沟通其实如此简单。

沟通有关的演讲稿2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作为一名学生家长,今天非常有幸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学生家庭教育和与老师沟通”的一点心得。

首先,我要感谢我们班的几位老师,为了让这个班的同学好,他们非常负责,也非常辛苦,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班是放学最晚的,每天老师都要守着他们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全部过关之后才回家。特别是班主任谢老师,她不仅要关心孩子们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理、心理的健康。老师们非常负责任的态度,这是我们全班同学的幸运,也是我们所有家长的幸运。

借这个机会,我想给大家分享三点:

第一点,我认为我们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既然老师们都那么负责,我们家长就更应该对孩子们负责,毕竟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以后他们的生存能力强、生活好。关于与老师的沟通,我们每天都可以通过“家校联系卡”监督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我们通过老师的评语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另外,如果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还可以给老师打电话,或者单独到学校与老师面对面进行沟通,因此,我们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是没有任何障碍的。

现在孩子们都正处于青春期,特别逆反、不好管教,而且往往在学校里与家里的表现不太一样。有的孩子还爱撒谎,在学校骗老师,在家里骗家长。但是,如果家长经常到学校与老师沟通,孩子就根本不敢再撒谎。比如我家孩子,他很聪明,但非常调皮,也很贪玩,而且还有一些小的臭毛玻过去我也从来没有到学校与老师单独沟通过,这学期自从我第一次被谢老师请到学校以后,我就坚持几周都到学校与老师进行沟通,我发现每次下来孩子的表现都会有所改变,最终到期末考试的成绩也有了一定的变化。马上就初三了,我相信:家长与老师的有效沟通显得更加的重要!

第二点,我认为我们家长和孩子的心态都非常关键,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他们都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要超越父母,更应该有不断超越自己的能力。

我非常不赞同“我们家长过去就成绩差、学历低,孩子就一定成绩不好”的观点。关键是我们家长有没有决心让孩子的学习有所提升。我给大家举个真实的例子,我有一个表弟,四川大学生物工程系的高才生,现在美国读博士后,他的妈妈是农民、小学都没毕业,他的爸爸是建筑工人,也是小学文化,爷爷奶奶也都没有什么文化,为什么他有那么高的成就呢?我亲眼看到他从小学到大学的成长过程,我记得从他小学三、四年级开始,他妈妈就靠卖菜,省吃俭用坚持给他请家教,而且他妈妈每周都会到学校去与找老师,询问他在学校的情况,久而久之,老师也越来越关注他,一有时间就会去家访。同时,他自己也非常刻苦,因为他知道父母有多苦,只有靠他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他们家庭的这种现实。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所以他们没有刻苦用功的动力和压力,但是在国际一体化的趋势下,未来他们的就业和生存压力是难以想像的。因此,我们家长现在就应该多关注他们,通过“言传身教”影响他们,引导他们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应对挑战”的心态,在家里尽量不要有“消极负面”的言论和思想。孩子遇到挫折时要多鼓励,相信他们没问题,相信他们的潜能是无限的!当然,他们骄傲时,也要打压打压,让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将来才会有竞争力!

第三点,我认为经常给孩子设定挑战性的目标并承诺一定的奖励,是激发孩子潜能的有效方法。

虽然现在的孩子都衣食无忧,但他们仍然有许多想要的东西,我们应该随时关注他们的兴趣与需求,但我们不应该轻易答应和满足他们的需求,而是应该和他们一起设定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而且是需要他稍微努力才能达成的目标,完成后再给予满足。我就经常把半期、期末考试成绩或排名做为我家孩子的目标,而且会得到他的认可。比如,他喜欢打电脑游戏,我平时就不会允许他碰电脑,除非周末把作业做完后。5月份我家电脑坏了,到周末他就闹着叫我修电脑,我就趁机给他谈期末考试的目标,制定了一个比平时高出5-10分的目标,只要达成目标就买新电脑并让他暑假每天可以玩4小时。他很高兴地接受了,在考试前我就把新电脑配好了,但不允许他碰,他看得心痒痒的,就更有动力了。最后的考试成绩虽然离目标还差一点点,但他偏科的语文提升了,年级综合排名也提升许多。所以,我们要经常为孩子制定短期的、明确的目标,最终让他们自己养成设定目标的习惯。

最后,再一次感谢老师对孩子们的辛勤付出!也谢谢在座的各位家长,谢谢大家!

沟通有关的演讲稿3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话题是沟通。

沟通向来是人与人进行交流的桥梁,它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对方,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想干什么。

在生活中,沟通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沟通,那么他永远都只是会照着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有时就是因为他缺少沟通而使自己面临失败,但他却始终不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失败。而有的人,却擅长与人沟通,在与他人的沟通中,他不仅可以将自己的意见说出来,同时也可以倾听他人的意见,做到取长补短,合二为一,完善自己的想法。

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需要沟通不是吗?我们与父母需要沟通,与老师需要沟通,与同学需要沟通,与朋友需要沟通,所以说,沟通无处不在。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自己与他人进行更好地沟通呢?

首先,我们要热情地去与他们说话,去听他们说自己的意思,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他人的想法有时使我们自己没有思考过的。

其次,要谦虚地将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让对方了解自己,告诉自己是否还有哪些方面可以改进。

最后,在沟通时我们必须尊重他人,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让大家愉快的谈论,这样不仅对自己有所帮助,同时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沟通有关的演讲稿4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和技巧。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应重视一些客观存在的心理效应。

一是首因效应。人际交往活动中,我们会很重视开始接触到的信息,包括容貌、语言、神态等,至于后面的信息就显的不是那么重要了,这种心理就是首因效应。首因效应启迪我们一方面要给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另一方面又要在以后的交往中,纠正对他人第一印象的不全面的认识。

二是近因效应。就是指最近一次交往的印象对我们的认识所产生的影响。最近一次交往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印象。一般来说,熟人之间的交往近因效应会发挥较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平时应该注意给人留下良好的最近印象。

三是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是指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从对方的某个优点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方面,由不全面的信息而形成完整的印象。光环效应往往对恋爱的双方起更明显的作用,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

四是投射效应。就是指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假使他人和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形成对他人的印象。有时候,我们对他人的猜测,无形中透露的正是自己。所以,我们不要瞎猜别人的坏处,不要那么小心眼,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五是刻板效应。就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时会把对某一类人物的整体看法强加到该类的每一个个体上而忽视了个体特征。刻板效应有利于总体评价,但对个体评价会产生偏差。比如,农村来的同学认为城市来的同学见识广,而城市来的同学认为农村来的同学见识狭隘。

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我们还应注意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些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

一是尊重原则,尊重包括两个方面:自尊和尊重他人。

二是真诚原则,只有诚以待人,胸无城府,才能产生感情的共鸣,才能收获真正的友谊。

三是宽容原则,要学会宽容别人,不斤斤计较,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

四是互利合作原则,你来我往交往才能长久。

五是理解原则,就是我们能真正的了解对方的处境、心情、好恶、需要等,并能设心处地的关心对方。

六是平等原则,与人交往应做到一视同仁,不要爱富嫌贫,不能因为家庭背景、地位职权等方面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

沟通有关的演讲稿5我是一名小学班主任,感觉孩子小,懂得不多,很少与孩子沟通。

在最近的一次六一露一手活动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孩子内心渴望与班主任交流,但是他们需要的是正常的思想和感情交流。问题是有时候我有时不给孩子这样的机会,因为班主任每天所要做的事情很多,加上课程的压力有时候容易忽视一些想要沟通的孩子,但是一旦有时间我就要趁机过问孩子的学习问题,正襟危坐跟孩子谈。或者就是问那些不知问过多少次的问题。这样的谈话,孩子当然盼望早点结束。

反思自己的过去,我跟孩子谈心交流确实有些少,今后我会对自己要有个适当定位,要有个恰当的心态,还要有个恰当的切入点,更要想方设法营造一个随心所欲的自然和谐的氛围。要随意一些,不要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

通过六一活动的交流,我觉得沟通特别重要,与孩子沟通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首先要倾听

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倾听可以满足对方自尊的需要,减少对方自卫与对抗的意识,为心理沟通创造有利的条件和氛围。倾听的过程是深入了解对方的过程,也是准备做出反应的过程。师生交际中,倾听不仅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体现,而且能避免教师在处理问题时由于武断而造成的失误。但倾听并不是只用耳朵去接受信息,必须用心去理解,做出应有的反应。

二、学会微笑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段话:我多希望老师每天能笑着上课呀!这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感慨。对他们而言,微笑是老师对自己独有的爱与鼓励,是他们渴望获得进步的动力!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学生,微笑着面对人生,会在获得与学生沟通的最佳时机的同时,自己的心灵也获得平静。

三、做好表率

无论班主任还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严以律己,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周围的人很棒,并为身边有这样的人而引以为自豪。这就给班主任与孩子进行正常的交流和沟通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换位思考

老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同时也让孩子做做老师班主任的角色,让他们体验一下互相的难处,角色的互换就很容易赢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进行交流和沟通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不妨试试和孩子轮流做老师,让孩子体验一把做老师的感觉,负责整个班级某一段时间的日常事务。关于沟通的演讲稿关于沟通的演讲稿。到时候,他不和你们沟通,恐怕也不行了。

五、和孩子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