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光伏合同大全11篇

时间:2022-10-10 12:59:05

光伏合同

光伏合同篇(1)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光伏电站在输电侧并网对常规电网的潮流大小和分布会产生影响,并使电网各节点电压发生变化。相对于小型并网光伏电站通常只向电网输送有功功率,不参与电网无功电压控制,中型和并网光伏电站应具备根据PCC 电压水平调节无功输出,参与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的能力。目前,针对光伏电站无功电压控制的研究较少,国内一些标准文件只给出了简单规定。研究了不同容量的光伏电站对并网母线电压的影响,指出光伏电站与外部电网间的线路阻抗是影响母线电压值的重要因素。提出利用逆变器有功和无功解耦控制向电网提供无功补偿,提高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性能。文献[9]研究光伏电站并网后广义负载功率波动、功率因数对配电网电压波动影响,指出稳定并网点功率因数是提高电压稳定性的根本方法。以电力系统有功网损最小为目标函数研究了含光伏电站的配电网无功优化问题。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分布式电源对电网各节点电压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的有:1)把光伏电站看作一个独立电源或者只搭建光伏阵列和逆变器模型,没有考虑光伏电站内部线路、变压器损耗对电网的影响;2)注重研究光伏电站对电网电压的影响和控制,没有涉及接入点功率因数的控制;3)没有给出具体的无功电压控制策略;4)采用单一的无功补偿装置,没有考虑多种补偿装置的综合调节;5)仿真时负荷侧均为静态恒功率负荷模型,不能反映一天内负荷大小的实际变化。

本文将光伏阵列和逆变器等效为PQ(PV)可控等效电源,对包含变压器、汇集线路和送出线路的光伏电站进行了建模;针对PQ 电源型和PV电源型光伏电站,提出了以电压和功率因数为控制目标的无功电压控制策略;通过光伏电站逆变器、无功补偿装置SVG 和主变压器的综合调节实现控制目标;考虑不同时刻光伏电站出力和负荷大小的动态变化,并以算例对所提策略进行了验证。

一、光伏电站建模

(一)光伏电站并网系统结构

并网型光伏电站主要由汇集线路依次连接光伏阵列、逆变器、升压变压器至并网点(POI),再经送出线路连接至PCC。并网后电压测量点可选择POI或PCC,本文选择PCC 做为无功电压控制点。图1 为通过二次升压集中并网方式接入110 kV 电网的光伏电站典型系统结构图。

(二)光伏电站等效模型

1、光伏阵列和逆变器等效模型

根据潮流计算的要求,当逆变器采用电流源输出方式、恒功率控制策略时,光伏阵列和逆变器等效为PQ 可控等效电源;当逆变器采用电压源输出方式、恒电压控制策略时,光伏阵列和逆变器等效为PV 可控等效电源。如图2 所示。

2、光伏电站交流一次系统

对电站交流一次系统不进行等效,具体参数以典型系统参数为准。光伏电站等效模型由PQ(PV)可控等效电源和电站交流一次系统连接组成。

二、光伏电站无功电压控制策略

(一)光伏电站无功电压控制系统结构

1、光伏电站无功电压控制系统的两种控制方案

(1)地区AVC 给定PCC 电压和功率因数值,光伏电站按照AVC 的给定值投入无功电压控制系统。

(2)光伏电站采集PCC 电压和功率因数测量值,根据预先设定的策略进行控制。

2、光伏电站无功电压控制系统实现方式

光伏电站无功电压控制的实现可分为就地控制和远方控制。就地控制为无功电压控制系统不经过调度中心,直接通过光伏电站无功电压控制装置进行控制。远方控制为光伏电站无功电压控制系统按照调度中心下达的指令进行无功电压控制。光伏电站无功电压控制系统结构主要包括远动终端(RTU)、主站服务器、无功电压控制装置以及连接这些设备的通信网络[13]。RTU 为调度中心和主站服务器的信息交接点。调度中心应能识别光伏电站类型,下发PCC 无功电压控制指令。无功电压控制系统主站接收调度中心下达的指令,向无功电压控制装置(SVG、逆变器、主变压器)发送调节指令,实现无功电压控制目标。光伏电站无功电压远方控制硬件总体框图如图3。

(二) PQ 电源型光伏电站站内无功电压控制策略

1、控制目标和手段

(1)控制目标

PQ 电源型光伏电站接入电网会影响PCC 电压和功率因数,为了控制PCC 电压合格和功率因数为1,同时考虑电压和功率因数不能同时满足控制要求的情况,设置最优控制目标和次优控制目标。

(2)控制手段

PQ 电源型光伏电站无功电压控制手段主要包括调节SVG 补偿量和调节逆变器功率因数。考虑逆变器自身有较大的无功剩余容量,无功补偿时优先调节逆变器,其次为SVG。由于变压器是通过改变系统无功功率分布来调节各节点电压,PQ 可控型电源提供的无功在设定后不变,变压器调压效果不明显,PQ 电源型光伏电站不采用变压器调压方式。

2、 控制策略

采用九区图控制策略,通过控制光伏电站无功电压控制装置实现上述控制目标。PQ 电源型光伏电站无功电压控制策略具体如下。

9 区:U、cosφ均合格,为不动作区(最优控

制目标区)。

3、7 区:U 合格,cosφ 越限,调节PQ 电源型光伏电站无功电压控制装置使U 和cosφ 均合格;若不能,为次优控制目标区。

1、5 区:cosφ 合格,U 越限,调节PQ 电源型光伏电站无功电压控制装置适当降低cosφ ,确保U合格(3、7 区)。

2、4、6、8 区: cosφ 、U 均越限,首先调节PQ 电源型光伏电站无功电压控制装置使cosφ 合格(1、5、9 区);若U 仍越限,按1、5 区控制策略确保U 合格。图4 为9 区图示意图。

PQ 电源型光伏电站无功电压控制策略实施流

程图如图5。

(三) PV 电源型光伏电站站内无功电压控制策略

1、控制目标和手段

(1)控制目标

PV 电源型光伏电站接入电网会影响PCC 电压,导致PCC 功率因数一般较低。因此功率因数目标值可略微降低。

(2)控制手段

PV 电源型光伏电站无功电压控制手段主要包括调节SVG 补偿量、调节逆变器交流侧电压和调节主变压器分接头,调节顺序为逆变器优先、其次SVG、最后变压器。

光伏合同篇(2)

中图分类号:TK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22-124-1

1 光伏建筑一体化

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V,PV即Photovolta-ic,简称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主要是将太阳能发电设备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它有别于光伏系统附在建筑物上(BAPV:Building Attached PV)的形式。光伏建筑一体化是我们在建筑安装光伏发电方阵,通过太阳能来提供电力的新概念。由于建筑物的不同,我们使用的光伏方阵形式也不同,光伏建筑一体化我们一般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把光伏方阵与建筑物相结合,就是把光伏方阵附在建筑物上,建筑物起支撑作用。第二种是光伏方阵集成到建筑物的技术上。这种方式是指将光伏组件作为一种建筑材料使用到建筑中去。在以上的两种方式中,光伏方阵与建筑物的结合是最常使用的形式,因为它不占用额外的地面空间,在城市中被广泛的应用。我国2008年奥运会的体育场和游泳馆都采用了光伏方阵和建筑结合的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而光伏方阵与建筑物的集成是光伏建筑的最高形式,而且对光伏组件的条件要求也比较高。

2 关于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的优势

对于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的优点我们分为四种:1)绿色环保能源。光伏建筑一体化主要是应用太阳能发电,对环境不会有污染。太阳能使最干净无污染的能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对我们的环境产生污染,更加不会排放有害物质。太阳能是免费的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我们不用担心它会被开采完。2)不占用土地。光伏阵列一般安装在建筑物的屋顶或者是外墙,不需要占用土地面积,这一点对于土地价格昂贵的城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四季中,夏季的用电量最高,刚好夏季太阳日照时间长量大,同时也是光伏系统产生电量最多的时候,对于城市电网起了缓解用电高峰的作用。3)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技术一般采用的是并网光伏系统,它是不用配备蓄电池的,这样既可以不受到蓄电池的荷电状态限制又可以节省投资,能够充分的使用光伏系统所发出的电力。4)节能减排。光伏阵列对建筑起到了节能的作用,因为光伏阵列能够把太阳能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电能,有效的降低室外的综合温度,并减少了室内空调的冷和墙体热的负荷,对建筑起到了节能作用。所以大力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可以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世界上不少的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建筑物,我国也有很多建筑物是在借鉴外国的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例如2003年。北京建成了一幢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综合利用新能源的生态工程,并在2004年时被专家评为“中国第一幢综合利用太阳能解决能源问题的建筑示范工程”。北京南站,它的主战房屋面中央的采光带就运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总发电量为320千瓦,帮助南站解决了用电问题。

以上的这些例子都很好的证明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对我国的益处,并为以后的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3 光伏建筑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在光伏建筑一体化中需要引起注意的热点问题。

1)在光伏组件中应考虑力学方面的性能。一般情况下,所需的光伏组件必须要通过的IEC61215检测,并且在抗风、抗恶劣天气,诸如冰雹等都具有不错的表现。当然,如果采用采光顶面板或幕墙的面板采用光伏组件的话,我们就不单单要考虑它本身的力学性能了,还必须同时考虑是否满足三性实验要求和建筑物安全性能的要求。

2)保证建筑一体化美观。光伏建筑一体化首先它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建筑物,或者说就是一件艺术品。它就想作家笔下的文章,音乐家指尖跳动的音符,书法家的一副墨宝一样,那么对于一个建筑物来讲,它的灵魂就是光线。一般的光伏组件玻璃使用布纹超白钢化玻璃,因为布纹它具有磨砂玻璃阻挡视线的用途。对于设计师来说建筑物的外观效果最重要,外观上一点细小的错误都是不允许的。一般的光伏组件接线盒较大,容易影响建筑物的外观美感,一般不会被设计师所接受,所以在光伏建筑一体化建筑中,接线盒要求被隐藏在幕墙结构中,这样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外形美观。

3)与电学性能配合。光伏建筑一体化在建筑时会考虑电池板本身的电流与电压是否方便光伏系统设备选型,很多的建筑外面是不规则的几何图形,这种不规则会影响电流与电压,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考虑对建筑立面进行分区,使光伏建筑一体化组件能够接近标准组件电学性能。

4)隔热隔音。一般的光伏组件没有中空玻璃的隔热空气层,它只是被简单的安装到建筑物上,并没有与建筑物形成一个统一整体。同时还会把很对的热量带进房间内,造成耗能,而且不能够满足建筑要求的隔热和隔音。如果想要解决隔热隔音问题,我们需要将一般的光伏组件做成中控Low-E玻璃的样式或者是采用双层循环系统的幕墙形式。

5)建筑物对采光的规定。普通的光伏组件电池片距离在2 mm-5 mm,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效率。但是由于要考虑采光的问题,在光伏建筑一体化中我们会把电池片间的距离调整为25 mm,这样可以保证光伏组件的透光率为30%左右。

6)安装方便要求。光伏建筑一体化安装难度较大,因为光伏建筑一体化组件的安装高度较高、安装控件小。所以考虑到今后长期的使用,我们很有必要把光伏组件做成方便拆卸的单元式幕墙,另外,这样做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提高安装的精准度。

4 未来发展

目前我国的建筑物空气温度调节消耗着大量的能量,占建筑物消耗总能量的70%。用空调来调节室内的温度不但会消耗大量的能量还会给环境带来污染。主动式的太阳能供能成本较高,和我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能很好的适应。因此使主动和被动更好的结合并能与常规能源相结合。我们需要根据房间的不同供能,运用不同方案的配合与交叉,这样可以大程度的降低太阳能用于建筑供能的一次投资和运行成本,使这个方案能够在商业化的意义下进行操作。新能源的不断发展与改进,为了更好的实现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目标,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已逐渐成为使用太阳能发电的新潮流。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始终把建筑的安全性放到第一位,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对系统进行优化,达到多发点的效果。以上本文所提的意见和光伏建筑一体化中存在的一部分问题,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大家进行探究与分析。

光伏合同篇(3)

中图分类号: TK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能源与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何改变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新焦点。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且没有污染的清洁能源。随着全球常规能源的紧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 太阳能被用在供热、空调、制冷及发电等越来越多的领域。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直接将太阳光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形式,具有安全可靠、清洁卫生、无噪声、无污染、建设周期短、维护简单等特点, 正成为一种快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而被广泛应用。其中,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有机结合,这项技术为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源动力,也开辟了新的光伏应用领域。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综述

1.1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概念

(1)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简称BIPV)技术即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或结合到建筑上的技术, 它不但具有护结构的功能,同时又能产生电能供建筑使用。光伏与建筑一体化(BIPV)是“建筑物产生能源”新概念的建筑,是利用太阳能可再生能源的建筑。

(2)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不等于太阳能光伏加建筑。所谓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根据节能、环保、安全、美观和经济实用的总体要求, 将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建筑的一种体系进入建筑领域,纳入建设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与建设工程同时投入使用,同步后期管理, 使其成为建筑有机组成部分的一种理念、 一种设计、一种工程的总称。

(3)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核心建筑是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制造、一体化安装,而其辅助技术则包括了低能耗、低成本、优质、绿色建筑材料的技术。光伏建筑一体化也是光伏建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4)光伏建筑一体化赋予了建筑物以新的属性,首先它使建筑物具有了能源的功能,建筑物不仅能够供人居住,还提供能源。随着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今后房产的升值将会逐步地转变到更多地依靠科技价值的含量和提升,以及采用更加科学和严格的价格评价体系上来。BIPV极大的丰富了建筑物的科技内涵,提高了建筑物的使用价值。

1.2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在光伏建筑方面,德国、日本走在了前面,代表了人类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发展方向,德国、日本光伏推广模式都非常成功,值得借鉴。这两个国家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将晶体硅太阳电池作为主导产品,并采用屋顶计划和并网发电的基本形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政府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和银行贷款的激励机制。如德国政府带头利用太阳能,像柏林的议会大厦、柏林火车站等许多公共设施与场所,都大量采用光伏发电设备[2]。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取得了振奋人心的进展,为今后的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发展观念和经济实力分析来看,在太阳能光伏示范推广方面,上海、江苏和广东有望像发展经济和高技术产业一样走在国内的前沿。我国政府拉动光伏产业和自主创新的政策日臻完善,各方利益逐步协调,将使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同时,还会推动我国太阳能科技快速跨入国际前列。

二、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设计

2.1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安装

(1)光伏建筑一体化主要安装类型如下。

建材型,指将太阳能电池与瓦、砖、卷材、玻璃等建筑材料复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建筑构件或建筑材料,如光伏瓦、光伏砖、光伏屋面卷材、玻璃光伏幕墙、光伏采光顶等。

构件型, 指与建筑构件组合在一起或独立成为建筑构件的光伏构件,如以标准普通光伏组件或根据建筑要求定制的光伏组件构成雨篷构件、遮阳构件、栏板构件等。

与屋顶、墙面结合安装型,指在平屋顶上安装、坡屋面上顺坡架空安装以及在墙面上与墙面平行安装等形式。

(2)屋顶一体化方式是指将PV板做成屋面板或瓦的形式覆盖平屋顶或坡屋顶整个屋面,后者与建筑的整体结合方式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为在旧房改造中使用PV板提供了可能。PV板与屋顶整合一体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的照射,且可兼做屋顶的遮阳板或者做成通风隔热屋面,减少屋顶夏季热负荷。PV板与屋顶的构造做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兼为屋顶防水构造层次的部分,要求PV系统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另一种是单独作为构造层次位于防水层之上,对屋顶防水具有保护功能,可延长防水层的使用寿命。

(3)墙面一体化方式是指PV板与墙面材料一起进行集成。现代建筑支撑系统和维护系统的分离,可使PV板能如同木材、金属、石材、混凝土等预制板一样成为建筑护系统的贴面材料。 PV板墙面一体化主要有PV板外墙装饰板和PV板玻璃幕墙两种方式。PV板玻璃幕墙是指透光型PV板和玻璃集成制成的光电幕墙。 该组件由太阳电池芯片和双层玻璃板构成, 芯片夹在玻璃板之间, 芯片之间和芯片与玻璃板边端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以便透光,芯片面积占总面积的70%,也即透光率为30%,可有效解决幕墙的遮阳,降低建筑的热负荷,同时可为室内提供特殊的光照气氛;更因其特殊的颜色和质感,拓展了建筑的表现空间。目前PV板价格和某些天然石材己没有差别,今后随着PV板的发展,成本只会越来越低,这就为PV板在建筑的广泛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光电屋顶与光电幕墙的出现,为建筑师展示建筑艺术作品多了一种新的选择

(4)建筑构件一体化方式是指将PV板与建筑的雨篷、遮阳板、阳台、天窗等构件有机整合,在提供电力的同时可为建筑增加美观的细部。 PV板和遮阳板的结合不仅可为建筑在夏季提供遮阳, 还可使入射光线变得柔和, 改善室内的光环境, 且使窗户保持清洁。但应注意,高效率的PV系统并不一定是高效率的一体化系统。一体化建筑除要求美观外,还要求通过科学的计算和设计,满足建筑构件所要求的强度、防雨、热工、防雷、防火等技术条件。

(5)光伏LED一体化——光电LED多媒体动态幕墙和天幕。 将光伏LED一体化夹层内的太阳能电池和LED半导体的透明基板放置在幕墙、屋面边框内构成光电单元,可以模块化。常规交流供电系统作为LED供电电源,必须将电源转换成低压直流电才能使用。考虑到功率因素的影响和LED供电的特殊性,需要合理设计复杂控制转换电路,这不仅增加了照明系统成本,又降低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与LED结合的关键,在于两者同为直流电、电压低且能互相匹配。因此两者的结合不需要将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太阳能电池组直接将光能转化为直流电能,通过串、并联的方式任意组合,可得到LED实际需要的直流电,再匹配对应的蓄能电池,便能实现LED照明的供电和控制,无需传统的复杂逆变装置进行供电转换。 因而这种系统可获得很高的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太阳能电池与半导体照明LED一体化是太阳能电池和LED技术产品的最佳匹配,是集发电、照明、多媒体、建筑节能、动态幕墙和动态天幕于一体的多功能新产品。

2.2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系统工作原理

(1)光伏建筑一体化主要是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光伏组件用于建筑屋顶(光电屋顶)、墙面(光电幕墙)、遮阳(光电遮阳板)来获取电能的一种方式。光伏系统工作时,安装在建筑物上的光伏组件产生直流电源,通过接线盒与逆变器连接,将直流转换成交流,给建筑物负载供电或给建筑物以外其他负荷供电。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发电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独立的供电系统,即所发电能直接用于建筑物内部分负载;另一种是过剩时采取蓄电池储存。

(2)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分为独立光伏系统、并网光伏系统和混合光伏系统。带蓄电池可独立运行的PV系统是独立光伏系统。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与电网相连,并向电网输送电力的光伏发电系统。从长远角度来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更有优越性。因此,建筑物光伏市场正在或即将从独立发电系统转向并网发电系统。混合光伏系统是独立发电加并网发电,又称防灾型系统。

2.3 在我国发展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必要性

(1)我国人口多,电力需求很大,大、中城市更为突出,电力负载主要在建筑物内或其四周,BIPV可充分利用建筑物的外部空间面积,自产能源,减少电缆线架设及电力输送(就近利用),BIPV使PV系统与建筑、艺术及生活紧密结合。

(2)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系统,如幕墙光伏发电系统,其成本随建筑物的设计阶段和光伏电池与建筑装饰材料生产过程的结合程度有很大的关系。研究表明,如果设计院、建材生产商和光伏制造商能够充分协作,建材光伏一体化的发电单元制造成本与单独生产光伏组件的成本类似,甚至比建材加光伏组件的成本还低;而逆变和布线系统则可整体并入建筑物的电力系统中去,BIPV的成本可能比单独的光伏发电低得多。

三、结语

和世界上的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在我国还处于示范项目阶段,虽然不断有示范项目建成,但大部分项目都是由政府全部或部分投资建造,光伏建筑技术本身难以在能源市场竞争中获得份额。这与德国、日本等光伏产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关键问题是光伏技术发电成本高,而我国缺少保障光伏产业发展的法律和经济激励政策[4]。为此,光伏产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现有适合光伏产品的建筑,并在新建建筑上进行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设计;通过对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经济与社会评价,增强投资者和民众的信心,引导生活习惯及居住理念的转变,鼓励民众使用太阳能光伏产品。

参考文献:

1.张雪松.太阳能光电板在建筑一体化中的应用[J].建筑,2005(2):80-83.

2.陈维,沈辉,褚玉芳,等.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现状与展望[J].新材料产业,2007(7):36-39

光伏合同篇(4)

纵观诸多可再生能源,当属太阳能资源丰富、分布也最为广泛,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我国目前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来看,虽然说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但同样效果显著有效缓解了我国能源紧缺问题。可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适当推广普及。众所周知,虽光伏电站建设周期相对较短,但是一定性投资高,成本回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光伏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便是支架这一重要性因素,其不仅是确保光伏电站正常使用的前提条件,更是确保光伏电站安全可靠的基础。据相关资料表明,发展到2030年,光伏发电将会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主流能源,缓解甚至于解决全球能源问题,而这也成为了本文研究的关键。

一、光伏电站特点及基础设计难度

1.光伏电站特点

光伏电站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例如:地形条件、太阳能丰富程度,在无特殊情况下,建设光伏电站的地区多为沙化或是石漠化山地,地表起伏不平,形态各异,可以安装大小不等光伏组件。在上述中也提及到光伏电站建设成本较大,但是土地成本相对较低,因为地处人烟稀少地区,所以管理方面,受外界因素也比较小。以山地光伏电站为例进行分析,其受地势形态影响,同处于戈壁滩或者是沙漠等地区的光伏电站比较后发现,前者布局欠合理加上自然协调性较差,将直接导致系统损耗大,设计、施工工作也难以顺利进行。换一种方式来说,新形势下如若要建设山地光伏电站,首要条件便是克服因自然因素给光伏电站建设带来的影响,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当然其中也包括协调性、经济性等其它因素。

2.光伏电站支架设计难点

光伏电站支架设计中需考虑的因素:其一,方阵设计,在上述中也提及到光伏电站建设要考虑地形因素,在支架设计中同样如此,必须考虑好安装方式、方阵基础等因素,只有这样光伏电站支架设计工作才能顺利进行,确保光伏电站方阵与支架完美匹配,既保证了土地充分利用,也确保光伏电站效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其二,组件选择和支架布置设计,如何根据自然条件和国家相关标准,选择安全系数高和经济性能高的设备,例如:支架布置方案、系统防雷接地等,只有这样光伏组件和光伏电站支架才能有效匹配起来,系统效率才能最优化处理。再有光伏电站支架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场内道路、消防,最大限度降低光伏电站因受外在因素产生的不必要损失。同样光伏电站支架设计难点也多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一,支架假设难度比较高,受各种因素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光伏电站选址地方先前都是未经开发,因而地表起伏程度难以确定,如若处理不当极容易形成不同于平地的山风,此时就需要对支架承载力或者是抗拔力进行预测,但是就我国目前光伏电站发展现状来说,关于这方面技术还有待提高。其二,光伏电站施工成本相对较高,众多周知,光伏电站支架对基础的强度要求比较高,换一种方式来说,施工过程中对机器设备、原材料等都有特殊要求,如果将光伏电站建于风化岩或者是白云岩地区,无疑都会加大施工难度,建设成本直线上升,这是我国光伏电站支架设计的又一难点所在。

二、光伏电站支架及基础设计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得知,光伏电站工程条件复杂,在建设场内有冲沟、岩石,若处理不当将会引发塌方。基于此,在光伏电站支架及基础设计过程中,除了依据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建设计划外,还需要综合考虑材料、设计结构等多方面因素,依据多方面数据精确计算出光伏电站支架在有或者无地震效应时的风荷载、雪荷载下支架横梁的弯曲程度和弯曲量,安装螺栓的强度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适应地形变化。再有,光伏电站基础设计,同样也要考虑诸多因素,设计强度必须符合建设要求,尤其要选择对地表扰动相对较小的基础形式,既经济又实惠。就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光伏电站基础设计主要有:微型钢管桩基础、锚杆式基础、混泥土基础等。

三、安全性保障

上述中提及到光伏电站要不是设在沙漠化地带就是在海拔较高的地方,例如:对于山地光伏电站来说,如果防雷措施没有落到实处,光伏电站遭遇雷击的几率将直线上升。基于此,整个光伏电站应当充分好支架基础做好相关金属接地网工作,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将光伏电站所有地网都连接在一起,这样能够将电阻最小化处理。与此同时还需要做好接地极工作,在各方面都得到保障情况下,延长光伏电站设计寿命,以此降低运营风险或者维护成本,更好作用光伏电站发展。再者,光伏电站支架及基础设计过程中各组串工情况不同,这就需要在光伏设计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对相关技术参数实时操控,在这个基础之上结合光伏电站支架特征,安装能发现组串、汇流箱等信息的计算机软件,当光伏发电相关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予以解决,将损失最小化处理。

参考文献:

光伏合同篇(5)

中图分类号 S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185-02

光伏农业是近年来在国内外新兴的一种产业模式,是通过在农业设施棚顶安装太阳能组件发电、棚下开展农业生产的形式,将光伏发电与农业设施有机结合,以期达到“1+1>2”的产业融合效果。同时,光伏农业也极大地吸收了最新的光伏与农业技术,有效促进了2个产业的健康发展与技术进步。在经营模式上,除了基本的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外,还可结合观光采摘、乡村旅游、民俗文化游、科普基地、田园景观等形式,提高单位土地的收益,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增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有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1 光伏农业设施的主要模式及其优缺点

1.1 光伏春秋大棚

光伏春秋大棚是将太阳能组件支架立于春秋大棚的北侧,使组件发电与棚内种植生产互不干扰,达到有机结合。一般情况下,太阳能组件支架高度在5.3 m左右,远高于正常春秋大棚(3.0~3.2 m)的高度,为避免南侧组件对北侧大棚及太阳能组件遮挡,需要加大南北方向春秋大棚的间距,造成大棚建设土地利用率降低;同时,为了有效利用土地,太阳能组件支架与大棚结合紧密,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组件板上降雨冲刷、板上融雪冲压会对大棚棚膜及棚架造成破坏;此外,为了定期清洗太阳能组件,也需要在大棚南侧预留水车通行道路,降低了土地种植利用率。

1.2 光伏日光温室

光伏日光温室分为架式与平铺式光伏日光温室,架式光伏日光温室是将太阳能组件支架立于日光温室的北侧,使组件发电与棚内种植生产互不干扰。一般情况下,日光温室太阳能组件支架高度在6.2 m左右,远高于正常日光温室脊高(3.4~4.8 m)的高度,为避免南侧太阳能组件对北侧温室及组件遮挡,需加大南北方向温室间距,造成温室建设土地利用率降低。同时,因支架防风、建造成本、组件维护等考虑,架式光伏日光温室的脊高一般就低不就高[1]。

平铺式光伏日光温室是将太阳能组件在日光温室棚体顶部或棚体坡面上间隔安装,以保证棚下作物有足够的受光率,满足作物光合作用的需求,棚体建设与棚间距可基本按常规日光温室设计,土地利用率与常规日光温室基本相同。同时,为满足棚下作物光合作用的需求,一是太阳能组件要有一定的透光率,一般为10%~40%,降低了单位面积太阳能组件的光转化率;二是太阳能组件要在棚体上间隔安装,不能满棚铺装,影响了单棚发电量。

1.3 光伏联栋温室

光伏联栋温室是以一定透光率的太阳能组件安装在连栋温室的南坡,适合喜阴与耐阴作物的生长,特别适合发展食用菌产业。光伏联栋温室所用覆盖物南方地区多用棚膜或PO膜,北方多用PC板或浮法玻璃。

常规联栋温室一般是东西排跨、南北开间,而光伏联栋温室因太阳能组件采光及结构需求,一般是南北排跨、东西开间,棚内如种植高秧作物会影响采光或通风[2]。

1.4 牧光互补设施

牧光互补设施是将太阳能组件安装在开放式或封闭式的联栋框架结构上,框架下进行畜牧或禽类养殖,框架高度可根据养殖需求进行设计,一般在1.5 m以上,能起到遮荫避雨的效果,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与投资效能高。

1.5 渔光互补设施

渔光互补设施是通过打桩将太阳能组件架设在湖泊、鱼塘、滩涂湿地等水面上,太阳能组件组成开放式矩阵,组件支架要与水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影响鱼类生长及养殖作业。该模式能提升湖泊、鱼塘、滩涂湿地等水面资源的使用效能与经济效益,开拓了光伏发电的新模式,丰富了光伏发电与农业产业结合的内涵,真正实现了“1+1>2”的产业融合效果。

该模式太阳能组件的遮荫会降低水体温室效果、削弱水下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水体含氧量,造成个别鱼种生长缓慢,如果水体深度不够,甚至会造成在北方地区难以越冬。

2 光伏农业产业的优势与特点

2.1 优势

以棚顶发电、棚下种植为主要结构特征的光伏农业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在中国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光伏农业广泛地融入了现代工业、农业、生物、信息、管理等多学科的先进技术与理念,将第一、二、三产业高效结合,在不改变土地性质、节约土地资源的前提下使光伏发电与农业融合发展,开创了新型产业模式。

2.2 特点

(1)土地利用率高。光伏农业项目不额外占用耕地,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在同一片土地上实现光伏发电与农业并行发展,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增值,属于高效的设施农业项目。

(2)投资与生产规模大,对运营与管理的要求高。光伏农业项目的投资总额、占地面积、生产规模都远高于一般的农业项目,对农业产业的制度建设、生产技术水平、过程管理、成本控制、销售渠道的建立与稳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这样企业才能获得稳定的预期收益,得到长足发展[3]。

(3)适宜采用现代高新技术进行规模化生产与运营。光伏农业因其投资、生产规模大,投资回收与运营成本压力大,同时因其设施设备规范、占地面积大,便于将现代农业工程技术、生物技术、生产技术、信息技术、电站运营与管理技术等融入光伏农业的设计与日常生产运营中,适合规模化发展高端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再结合品牌化运营,能将现代科技的优势发挥出来,大幅提升运营效率与市场影响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克服产业短板,这样才能按预期收回投资、获取收益,支撑高额投资与运营成本。

(4)光伏农业设施使用年限长。光伏农业大棚使用年限一般要求25年,比传统农业大棚使用时间长,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设施的使用效能,降低年摊销成本,另一方面适宜开展生长周期长、附加值高的作物生a。

(5)适合电网达不到的偏远地区发展农业生产。在国家电网达不到、没有电力供应的地区,可发展光伏农业大棚设施,既可满足灌溉、照明、温控、补光等农业生产用电需求,也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降低贫困人口。

(6)部分棚型与地区太阳能组件对农业生产产生一定影响。太阳能组件平铺在温室顶部,或温室坡面的棚型不利于采光,或区域光照资源不充足,均会造成棚内光照条件不均匀或相对较弱,对棚内作物生长会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太阳能组件在工作状态下可产生热量,在冬季可提升棚内温度,但在夏季会造成棚内温度过高,作物越夏困难。

3 光伏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光伏农业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光伏农业设施与生产模式也不断丰富、完善,光伏农业项目的前期设计、标准化施工、光伏与农业相关技术的应用与融合都获得了实质性发展,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也逐步加强,但是从整体上讲,我国光伏农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1 缺乏成熟的理论体系

光伏农业没有成熟系统性的产业研究成果与体系,商业模式、盈利模式、运营模式、管理模式、融合发展等还处在探索与发展阶段。

3.2 光伏与农业的融合还处于探索阶段

目前,多数光伏农业项目光伏与农业并没有真正融合,不是光伏企业搞农业,就是农业企业在做光伏,光伏农业企业的发展战略、光伏与农业产业布局、业务比重、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人员配置等还停留在或者偏重在企业的第一产业(光伏或农业),并没有将2个产业真正地同等对待,没有根据2个产业的特点与实际,分别制订、建立可行的发展战略、制度体系、专业团队,或者更高层级地建立可充分兼顾、推动、管控光伏与农业2个产业健康发展的制度系统与专业团队。只有做到这些,光伏农业才有真正发展与成功的可能性[4]。

3.3 光伏农业政策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与丰富

国家对光伏农业的优惠政策还是停留在单一针对光伏发电或者农业上,没有针对光伏农业产业融合的相关优惠政策。而光伏农业的健康发展,绝不是仅对单一产业的扶持,更需要系统性、综合性的支持与推动。

3.4 光伏农业项目用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差

因国家土地政策的要求,光伏农业项目不能占用基本农田,只能在一般农田等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土地上开展农业生产,这类土地种养殖条件比基本农田差,有些甚至水质或水源都难以保障,造成农业生产投入大,产量及品质不高,农业部分效益不理想。

3.5 光伏农业项目管理层级多,结构相对复杂

光伏农业项目跟常规农业项目比投资较大,管理层级多,管理人员数量大,人工效能不高,管理效率低,不能真正满足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

3.6 光伏农业项目投资建设速度快,农业生产与团队建设滞后

光伏农业项目推进速度快,分布范围广,统一管理难度大,农业生产与经营风险高。常规农业项目是首先在一个地点启动生产,在主要生产品种、生产技术、管理制度与体系流程、销售渠道等方面逐步成熟与稳定后,根据市场或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同地或异地逐步扩大生产规模,新增产能能够使用或借用原有管理与销售体系,企业生产与经营风险低。而光伏农业的发展与项目地点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光资源、国家政策导向、各地光伏发电政策、企业发展战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光伏农业项目建设、启动速递快、分布广、土壤气候条件差异大,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体系建设、团队建设、销售渠道、发展方向、战略规划等远远跟不上项目建设的速度与需求,造成农业生产、销售与管理易出现混乱局面。

4 产业发展对策

(1)建议国家农业、能源部门、相关科研机构、协会、企业设立专项资金,深入系统地研究光伏农业产业战略发展方向、运营规律、系统性行业标准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奠定光伏农业产业健康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2)光伏农业企业应依据光伏与农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特点与实际情况,结合企业项目分布区域、各区域气候等自然条件、项目地政府的政策导向、国内外农业产业情况等综合因素,组织专业团队深入分析、研判、制订企业战略规划,明晰各自的发展方向。

(3)光伏农业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需求、产业分布情况、战略发展方向,分别建立能够有效监督管理协调光伏发电与农业产业的制度体系、管理流程、专业团队,使2个产业的管理与专业团队在独立运行的基础上,能够相互支撑、融合发展。

(4)针对光伏农业项目土地等自然条件不足的问题,光伏农业企业应加大现代光伏与农业高新技术的引进力度与研究,通过现代科技的应用与创新,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开展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生产,向科技、管理、规模要效益,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5)光伏农业产业要重视、秉承清洁、生态、有机、安全的发展理念,通过种植、养殖过程的全程监控,采取标准化的生产与控制流程,通过科技手段,生产安全放心的农产品,并适时开展品牌化运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与知名度。

(6)要重视专业团队建设、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光伏与农业产业要有各自独立的管理与生产团队,不能一支队伍管两块业务,甚至外行管专业的事,真正做到专业人士负责专业的事,规避生产与运营的人为风险。

(7)农业不同于光伏产业,很多生产、管理、产品品质、销售过程与环节难以进行有效的管控与标准化,管理者的个人经验、专业技术水平、责任心、管理水平、对企业的忠实度等对生a销售过程与结果影响巨大,应适时开展农业绩效考核制度,调动生产人员与销售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光伏农业企业良性发展。

(8)注重规避农业生产与经营风险,特别是光伏企业在开展农业项目的初期要注意把控农业项目的推进速度与规模,避免盲目冒进。要将农业产业放到与光伏产业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农业团队建设、制度体系、管理流程、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销售渠道、自然条件改良等方面没有成熟完善之前,不宜同时异地多点大规模建设光伏农业项目、启动农业生产。

(9)要研究设计将多个光伏农业基地统一协调发展,降低生产与运营成本,提升产品供应能力,延长供应时间,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规模效益。

5 参考文献

[1] 房裕东,黄绍华,秦树香,等.光伏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长江蔬菜,2015(18):35-40.

光伏合同篇(6)

作为中国智能电网的先行者,国家电网对智能电网的发展进行了持续探索。不过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仅仅依靠国家电网,中国能源互联网还不能完全覆盖,需要很多在国网体系以外的能源电力企业参与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而光伏产业正是最主要的清洁能源之一。

2015年,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互联网+”概念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能源领域已经开始探索开拓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互联网道路。

据了解,目前从光伏全产业链上来看,行业中正掀起了一场从制造端、应用端,到融资租赁等环节的光伏互联网浪潮。这番热情的背后,则是巨大的清洁能源市场。

在刘振亚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中指出:2050年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目标。届时,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0%左右,每年可替代相当于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减排二氧化碳670亿吨、二氧化硫5.8亿吨,全球能源碳排放115亿吨,仅为2009年的50%左右,可以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同时,全球能源互联网累计投资将超过100万亿美元。

不难看出,光伏在清洁能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未来的光伏市场可想而知。而一直致力于分布式电站开发的航禹太阳能董事欧文凯向媒体表示,众多光伏企业在剖析自身优势之后,都在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光伏互联网之路,圈里的人都在试图将互联网的思维和光伏产业进行结合,目前已经有公司初具成效。

据了解目前中国光伏行业和行业外的资本,都将目光集中到了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上来,因为电站建成并且并网发电之后能够带来几十年持续的收益,而电站的转换率成为一个电站效益高低的关键。

能源行业大佬开始布局

当前,与“互联网+”结合已成为光伏市场的最大卖点,携手“互联网+”也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创造出无限想象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强大的颠覆能力对光伏产业既是发展机遇,也是巨大挑战。部分看似无坚不摧的光伏龙头企业,极有可能在短期内被率先找到“互联网+光伏”新路子的小企业颠覆。

在这个革故鼎新的过程中,光伏企业要想抓住机遇,首先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互联网化商业模式。据了解,目前光伏互联网结合的模式大体分为以下几类:光伏制造领域的B2B平台、光伏系统服务领域的B2C和B2B平台、第三方大数据运维公司、互联网众筹和互联网金融、光伏电站交易平台、光伏发电量交易平台。

日前,华为集团在黄河上游水电的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项目中,将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光伏发电技术相融合,通过“智能化”提升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和运营管理效率。同时,华为还通过无线宽带集群和多媒体运维系统,实现专家和现场运维人员协同工作,用实时的视频和语音通讯,让远程专家提供“一站式”专业、安全、准确的技术支持。数据实时采集、云存储、大数据挖掘及在线专家分析系统,可使电站自动体检,给出最优清洗、部件更换和维护等建议。

而光伏行业龙头协鑫集团目前已经建成并布局“六位一体”能源微网、清洁能源电商交易平台、能源智能建筑、区域能源互联中心、“能源+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在从多晶硅到光伏电站全产业链生态圈的构建中,互联网将成为协鑫集团整合金融、产业、市场及服务等各种资源的重要工具。

此外,数月前,作为能源互联网技术服务提供商的远景能源,也推出了以太阳神名字“阿波罗”命名的第三方光伏电站管理云平台。行业大佬的诸多新动向表明,光伏产业正在开始加速与互联网的融合。

大数据支持新能源行业

光伏互联网市场的炙手可热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两者结合的诸多不确定性。在国家力推的背景下,光伏产业仍未呈现繁荣发展的景象,究其原因,有效数据的缺失导致投资光伏电站风险过大,进而“逼退”金融投资机构是重要原因。

而在光伏数据的收集上,国内光伏电站已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经验,国内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数据采集模式并高效运作。“有了大数据基础,国内光伏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才能走得扎实。”欧文凯说,“逆变器作为光伏电站运行数据的集散地,完全可将其看作是能源互联网在可再生能源电源侧的‘入口’,这也是光伏电站相关大数据采集的唯一端口。”

逆变器龙头企业阳光电源已意识到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市场潜力。4月1日,阳光电源宣布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基于全新的“智慧光伏云iSolar Cloud”平台,共同推动新能源向“互联网+”的产业革新。阳光电源此次强势涉足互联网,引起行业极大关注,近20年逆变器生产、太阳能电站运维管理采集的大数据会令人刮目相看,被行业认为是光伏互联网合作迈出坚实的一步。同时,数十万太阳能电站接入“阿里云”,变身“互联网+”发电站,对电力行业乃至整个新能源产业都将产生深远的启示性影响。

据了解,阳光电源仅一项新型的智能精准解决方案,预计每年就可为光伏电站提升3%-7%的收益。未来,阳光电源将融合企业太阳能电站的运维管理经验以及全球领先的系统设计能力和产品技术,通过阿里云提供海量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连接能力,向太阳能电站提供智能运维服务。

“光伏发电将从单一的电站管理进入集团化电站管理阶段。”阳光电源副总裁赵为告诉记者,“我们的光伏运维经验和大数据基础与阿里云计算的结合,为光伏产业里程碑升级提供了最好、最具想象力的平台。”

光伏合同篇(7)

1 光伏阵列作为建筑表皮的组合表现力组合表现的特点

光伏表皮通常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这之间包括多种光伏材料运用在不同部位,也有光伏材料和其他材料诸如:混凝土,木材,玻璃,金属等材料组合使用。由于光伏材料其特有的形式,色彩,质感和比例,所以最终呈现的表皮状态也会有不同的色彩和肌理。光伏表皮的组合表现研究包括三个方面:(1)光伏组件如何表现建筑形体。(2)光伏组件在相互组合阵列与其他材料组合中如何表现自身。(3)光伏材料的运用如何结合光线和环境等表现建筑特征。这三个方面总体来说跟视觉是有关的,在以下论述中应用很多视觉造型理论和经验,从四个方面阐述。

1.1光伏阵列表皮中建筑形态的组合表现

光伏阵列的“形”与“质”与建筑形态的展现是相辅相成的。为了表达建筑造型特征,其外表不宜采用过多材质,而光伏材料阵列的效果可以将形体变化统一起来,在实现大规模发电的同时,形成整体的艺术效果。但是光伏组件由于其构造和功能限制,往往很难做到塑性。这往往需要建筑形态和光伏阵列一体化设计。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不同建筑形体和光伏阵列的表达与对话。

1.1.1规则平面建筑形态表达

案例分析:SolarCube――Discovery科学应用中心(如图1)

应用方式:光伏立面

组件类型:薄膜

竣工:2007年

地点:加利福尼亚州,美国

4000薄膜光伏模块(BP SOLAREX)每年产生约30000Kwh电力,南向倾斜角高效率吸收太阳能,黑框薄膜光伏组件镜面效果达到很到的反射效果的同时给建筑形体赋予高技表达。发电量为20kwp。

1.1.2弧面建筑形态表达

案例分析:Solarshowcase――G8峰会会议展厅(如图2)

应用方式:光伏立面

组件类型:单晶硅

竣工:2009年

地点:伯明翰,英国

该建筑建于英国政府作为8国峰会的展览建筑,1998年英国伯明翰。奥雅纳工程顾问,无框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和塑性钢材一起,形成弯曲的一体化设计。由于单晶硅模块的限制,尽可能缩小每块尺寸以顺应表面弧度。

1.1.3反曲面建筑形态表达

案例分析:柏林太阳能墙展厅(如图3)

应用方式:光伏墙面

组件类型:薄膜

建筑师:msp Architekten,海尔布隆

竣工:2007年

地点:柏林,德国

费迪南德布劳恩高频技术研究所重组计划,该技术和生产设施,光伏一体化区域既有其城市美学功能通过西南太阳辐射,朝向一个最佳方向,优雅的弧形墙脱离其主体结构,其支撑结构为平行多边形。薄膜组件技术通过其均匀的黑色外观达到统一视觉效果,每块组件提供45-60W功率。

1.1.4非常规建筑形态表达

这里的非常规是指相对于光伏板现有结构来说很难以做到的形态表达方式,例如三角形屋面或者其他不规则平面形式。常用的方法是用光伏板材料制作成不规则组件,但牺牲光伏板发电功能,不将不规则光伏板接入电路,以保证建筑整个形体的美学特征。

案例分析:2010年世博会主题馆(如图4)

应用方式:光伏屋顶一体化

组件类型:多晶硅

竣工:2010年

地点:上海,中国

2010年世博会主题馆屋面菱形分割,为保证整体美观效果,在菱形边角处单独处理制作假模块,不接入电网发电。

1.2光伏表皮中材料色彩组合及表现

色彩具有很强的视觉效应,在建筑表皮设计中成为非常重要因素之一,光伏表皮的材料组合包括色彩的造型,色彩的对比和色彩的协调三个方面。

1.2.1色彩构成变化

其中色彩的造型主要有点线面综合等形式。大多数光伏板的造型以矩形为主。这里着重讨论光伏板的面式色彩,即由大规模光伏组件形成的色块组成的建筑外表面的构图效果。其造型效果鲜明,对比强烈,在群里环境中,面式色彩具有较强影响力。

案例分析:Thyssen krupp Stahl公司总部(如图5)

应用方式:光伏立面一体化

组件类型:薄膜

竣工:2002年

地点:杜伊斯堡,德国

设计的挑战如何最大限度得增强建筑物的外观效果,建筑师选择黄绿色彩钢板和蓝色光伏板,通过大面积的彩钢板和线性蓝色光伏板的对比形成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太阳能光伏系统。

1.2.2色彩的对比

色彩的对比,由于大多数光伏板在色彩呈现上是以蓝黑色为主,故在整体建筑设计上考虑到其他建筑材料和它一体化设计,如通过色彩上对比,色块面积大小,形状对比,色线长短,对比色的应用等变化。达到一体化视觉艺术效果。

1.2.3色彩的协调

光伏合同篇(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能源面临着供应不足,各国都在努力寻求稳定充足的能源供应,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尤为引人注目。光伏发电指利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具有转化环节少、资源蕴含量取之不尽、能源质量高、建设周期短、发电方式接近零排放等优势。

1 太阳能光伏发电概述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类工业化文明的日趋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电力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其中火电、水电、核电等占了很大的比重。我国发电的主要来源仍是火力发电,但火力发电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造成了资源的匮乏和环境的破坏。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逐渐兴起,这是一种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电能的新型发电技术。目前中国的太阳能发电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技术问题,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成本高,竞争力弱,这不仅需要技术的引进、开发,产业的管理模式,这更是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作用。

2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具体应用

2.1 光伏并网发电

光伏并网系统通常可以看作是大电网的组成部分,它可以传输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到与之相连接的电力系统中。按照有无储能装置,光伏并网系统可分为有储能装置光伏并网系统和无储能装置光伏并网系统。根据功率级别和光伏阵列的分布情况,可将光伏并网系统分为集中型大型光伏并网系统和分布式小型光伏并网系统。光伏并网发电就是利用并网逆变器将光伏系统连接到大电网中,将光伏系统所产生的电能传输到大电网中,由电网进行分配,为当地的负荷供电。随着对系统稳定运行要求的逐步升高,光伏并网发电已成为当今社会光伏发电系统主要采用的运行方式。

2.2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的建立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由于不与公共电网相连接,因此其建设地点一般选在与电网隔离的偏远地区,比如海岛、移动通讯站及边防哨所等。储能元件是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这是由于太阳能发电一般选择在白天,然而负荷用电是全天24h实施,这就需要在光伏系统中设置必要的储能元件。在气象环境影响下,其供电可靠性很难得到保障,然而对于偏远无电地区而言这一系统的建立已然产生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

2.3 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

关于光伏建筑的一体化应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通过在建筑物屋顶安装光伏器件的方式实现电网与光伏阵列的并联,进而构成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 通过建筑和光伏器件集成化的方式于屋顶位置设置光伏电池板,利用光伏玻璃幕墙替代原有幕墙,提高墙面积屋顶的太阳能吸收量,这就同时实现了建材功能与发电功能,是对光伏发电成本的有效控制。与此同时,在墙体外饰材料研究方面也出现了全新的彩色光伏模块,这在充分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原理的同时也使得建筑物外观更具美学欣赏价值。

2.4 混合型光伏发电系统的构建

所谓的混合型光伏发电系统是将多种发电方式相互融合并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过程,混合型光伏发电系统的构建旨在发挥不同发电模式的技术优势,扬长避短,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电能的利用率。例如光伏发电经常会受到天气状况的影响,在冬季风力较大地区,就可通过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混合模式,尽可能减少天气变化对发电系统的影响,进而达到控制负载发电率的目的。

2.5 光伏发电在LED照明中的应用

作为半导体材料制作而成的组件,LED与光伏发电的结合可实现电能至光能的转化。这一半导体照明技术不仅有着环保、节能、高效的技术优势,并且照明周期较长,且易于维护。光伏发电在LED照明系统中的应用突出了光生伏特效应的技术原理,通过太阳能电池实现对太阳能至电能的转化,再借助LED照明系统将其转化为最终的光能。

3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前景展望

目前在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的应用,通常是通过建立集中式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及一些分散式小型并网光伏系统来实现光伏发电。此外,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也不断发展,其投资小,而且不需要占有多大的面积,建设周期较短,发展较快。总体来看,当前光伏发电的主流还是大型并网电站和分布式电站,而分布式发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常规的发电系统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优点,由于其是利用太阳能来进行发电,不仅安全可靠,而且无污染,没有噪音产生,同时太阳能资源也不会存在枯竭的危险。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不用受到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而且可以充分的利用建筑屋面,不需要消耗燃料,同时也不需要架设输电线路,能源质量较高,而且易于建设,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即可获取到能源,使用者对太阳能光伏发电更易于接受。其次,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开采与利用,使人类面对的能源危机问题日趋严重。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低成本、高效益,尤其具有极高的清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合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对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光伏组件材料的价格也随之不断降低,光伏发电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其经济效益和可利用的社会价值,使其作为缓解能源压力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战略引起发达及发展中国家重视。此外,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功经验,近年来国家也针对光伏电站的前期核准备案、电价补贴、电力接入以及税收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这对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建设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各项目的建设和投产,我国光伏发电的装机总量将不断增加,根据国家能源局的“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2015年中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可达35GW。

4 结语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得以快速的发展,无论是太阳能电池的产量还是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都得以不断增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取代常规的发电系统,成为能源的主体。

光伏合同篇(9)

(一)加快建设光伏高新区是推动秀洲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

通过多年来的努力,秀洲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工业化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区向现代工业区的历史转变。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秀洲工业正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要素制约日益趋紧、产品附加低端锁定等严峻挑战。在转型升级的爬坡过坎阶段,传统产业是发展的基础,是吸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政府税源的主力军;新兴产业是发展的引擎,是破解可持续发展瓶颈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点。秀洲工业经济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同时,更需要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步伐。结合秀洲产业基础,从增长潜力、带动效应、技术优势等方面看,加快培育以光伏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建设光伏高新区是最好的选择。

(二)以光伏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前景光明

从长远看,传统的石油、煤等化石能源将枯竭,再加上低碳发展、绿色发展、保护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已是大势所趋,且进程日趋加快。光伏产业作为我国为数不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话语权的新兴产业,近两年由于受国内市场启动缓慢、国际贸易保护等多种因素影响,全行业陷入低谷,但这一困难是暂时性的、结构性的。随着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今年以来已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支持光伏企业结构调整,开发国内市场,加快技术创新,优化信贷支持等,从今年下半年的情况看,国内光伏行业已经“回暖”,态势向好。同时,随着目前光伏产业正步入大规模整合提升、大规模技术创新、大规模资源要素重新配置的阶段,对于不具备明显先发优势的秀洲而言,是“中途发力”、“弯道超车”的窗口期。

(三)光伏高新区创建以来开局良好,成效初步显现

自去年12月正式启动光伏高新区建设,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通过共同努力,创建工作开局良好,成效初步显现。

最直接的成效就是引进了一大批项目。至2014年4月,累计已引进光伏类项目23个,总投资折合人民币达100多亿元,今年在谈的意向项目也已有16个。国家电网浙江省分布式光伏并网技术研究院、国家纳米中心长三角研究院、中国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华东区总部项目等“国”字号单位纷纷在秀洲设立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南源环保等一批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与此同时,一批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项目也正在密切对接之中。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是产业层次高、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好,是我们多年来一直想引进的企业。可以这么说,光伏高新区的品牌效应开始显现,影响力不断扩大。

第二,最重要的成效是理清了建设光伏高新区的思路,且实践证明这一思路是可行的、卓有成效的。围绕一个产业,建设专业园区,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符合下一步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要求,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强化“应用促创新、创新促发展、改革促发展、开放合作促发展”的开发模式,符合新兴产业培育的路径。坚持从秀洲和行业的实际出发,高端切入,错位发展,主攻光伏专用设备和光伏发电核心部件、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及高效光伏电池与组件、新一代光伏发电技术及光伏光热集成技术等三大重点领域,符合光伏行业下一步发展的趋势。坚持专业化招商,委托专业中介机构编制“产业地图”、“招商地图”,有的放矢开展招商,符合产业招商的特点。坚持自我加压,倒排计划、倒排时间,在园区成立的第一个100天和第二个100天分别举行活动,邀请一批客商,签约一批项目,推介园区,展示园区,也充分证明了我们有一支很强战斗力的队伍。

第三,最“给力”的成效是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政策集成创新本身就是“五位一体”试点内容之一,光伏高新区的建设得到省、市的有力支持。同时,近一年来,光伏高新区建设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省、市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批示,国家能源局、国家科技部、国家工信部领多次实地调研,高新区已经获批承建国家“863计划”项目,也有望获得“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称号,这为下一步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总之,建设光伏高新区、培育以光伏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是秀洲工业经济应对新形势、实现新突破、得到新跨越的关键所在,也是省、市交给我们光荣而重大的任务。同时,通过近一年来的创建工作,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基础扎实奠定。因此,下一步,需要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心聚力,全力以赴推进。

一方面,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建设一个专业园区,培育一个新兴产业,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经过20年的开发,才构筑全国领先的生物医药创新链和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框架。再如平湖光机电产业基地,自1999年引进第一家机电企业,经过10多年的坚持,才发展成现有规模。光伏高新区的建设同样如此,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劲头。绝不能抓一阵子,烧三把火,也绝不能稍有成绩就沾沾自喜,更绝不能一有困难就轻言放弃,定了干,干就干到底,抓就抓到位,有始有终,善始善终,才能真正见到成效。

另一方面,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建设光伏高新区绝不仅仅是秀洲工业园区的任务,应该是全区上下,各级各部门的共同任务,需要区级各部门包括各镇、街道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建设光伏高新区需要聚全区之资源,进一步强化土地、资金、人员等各种要素保障,也需要汇全区之智,出谋划策,共同探讨、研究建设的思路和举措。要通过举全区之力,加快建设光伏高新区,打造秀洲工业的“升级版”。

二、发挥光伏高新区在推动秀洲工业经济转型发展中核心作用的举措

回顾光伏高新区创建一年来的情况,成效明显,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 困难:一是园区尚未成型。尽管引进了一批项目,但真正对园区建设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还没有实质性突破,特别是与国内领先的成都双流新能源园区、中国电谷·保定国家高新区等相比,差距比较大。二是面临技术和市场风险。新兴产业代表未来,存在一定技术和市场选择的风险,引进什么样的企业,走什么样的技术路线,这也是一个大的挑战。三是工作力度上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外,由于光伏产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在应用、商业模式、技术、金融等方面需要创新,而创新需要得到上级的支持,如何向上向外争取更多的支持,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对内,加强产业发展、示范应用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协同上还需要进一步推动,招商选资、产业培育的重点需要进一步明确、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要素瓶颈制约的突破上需要进一步创新。

如果说,2013年是光伏高新区创建的开局之年、起步之年,2014年则是完成全省“五位一体”试点三年目标的关键之年,是抢抓国内外光伏行业整合良好机遇,创建“国内一流、面向世界”中国光伏科技城的发力之年。因此,2014年,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对新的形势,进一步以百倍的工作努力,全力以赴推进。具体要进一步做好七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明确方向

围绕“五位一体”试点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光伏高新区的发展方向,要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光伏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国领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化园区。

全国领先,就是定位要高,这也是全省“五位一体”试点的要求。要全国领先,最核心的标志是全国领先的重点企业,要在光伏电池、系统集成、新一代产品、光伏配件等领域,着力培育若干家销售规模上百亿,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规模效应高、创新能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鼓励发展一批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创新型成长性中小光伏企业。最直观的标志是全国领先的应用示范,要加快实现园区光伏发电全覆盖,原有屋顶全面改造,新建建筑逐步安装,真正全面打造国家“新能源示范园区”。

具有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创新方法,聚集资源,打造高新区独特的竞争优势。一要走“产业链垂直整合”的道路。紧紧围绕光伏整个产业链的相关环节,依托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把研发设计、装备制造、生产制造、应用开发等相关环节上的龙头企业、优势企业聚集整合起来,形成强强联合的优势产业链,打造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二要走“产业培育、示范应用和技术创新协同推进”的道路。坚持以产业培育为核心,以示范应用带动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通过三个环节的协同推进,打造工作推进机制的核心竞争力。三要走“强化公共服务平台”的道路。在继续完善高新区基础政策硬平台的同时,加大检验检测、投融资、交易展示等公共服务软平台建设力度,打造服务体系的核心竞争力。

专业化园区,就是要围绕一个主导产业来打造园区。这一主导产业主要聚焦光伏产业,但同时也要树立“泛光伏”的理念,要把与光伏相关的光电一体化、电力电气、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纳入培育的范围,以拉长产业链、抵御单行业风险。

(二)进一步加快产业基地建设

一是明确招商重点。按照高新区现有的产业基础与资源,按照光伏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按照高新区需要尽快成形的要求,必须要突出重点抓招商,即以“四个为主”为重点开展招商选资:要以重大项目为主,光伏产业作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作为市场“大起大落”的新兴产业,要把具有较强实力、较强技术研发能力的龙头企业作为招商的重中之重,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支撑高新区发展。要以电池及组件制造为主,光伏电池的特点决定电池及组件制造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只有引进了电池及组建制造的龙头企业,才能聚集中后端的逆变器、智能电表、控制系统等企业,也更容易突破引进附加值更高的、也是最理想的光伏装备项目。要以“泛光伏产业”为主,在重点突破光伏产业的同时,拓展LED、新一代环保高效储能系统等产业,整体打造产业优势。要以光伏制造业为主,通过引进制造项目,带动研发设计、应用推广等高端生产业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

二是创新招商机制。要在继续发挥“招商地图”等有效招商手段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四个“专业招商”:要推进专业中介机构招商,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信息量大、招商专业性强、组织网络覆盖面广、招商成本低、市场空间充分的优势,在继续加强与欧洲清洁能源协会、SEMI、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等知名专业中介机构合作同时,进一步拓展与其他国内外知名中介机构合作,大力推进招商。要依托专业人员招商,加强与一批专业水平高、在行业内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客商、专家和领导的合作,通过他们开展招商选资工作,提高项目的针对性和成功度。要参加专业展会招商,组织参加德国慕尼黑太阳能展、日本东京国际光伏展、上海太阳能光伏展等国内外知名光伏专业展会,积极筹划举办“光伏发电应用博览会”和“中国(嘉兴)光伏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对接和汇聚国家产业联盟、国内外重点企业、重点科研院所、产业关键人物等产业资源,推广光伏高新区。要强化专业化队伍招商,探索建立区光伏产业招商组,以光伏高新区为主体、区相关部门全力参与和配合,共同开展招商;进一步开展学习和培训,提高光伏高新区招商人员素质;健全招商内部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推动实效性。

三是加快项目建设。项目引进只是第一步,项目落地、建设、投产才是最关键的。从目前招商形势看,服务、推动、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将成为下一步光伏高新区建设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要建立1个重大项目+1个推进服务小组的机制,由区相关领导牵头,抽调区相关职能部门和光伏高新区管委会的精兵强将,建立推进服务小组,在审批、落地、建设、投产等各个环节,超常规集聚资源,超常规解决问题,超常规提供服务,切实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

(三)进一步推动示范应用

一是更好服务于产业培育。要紧抓国内光伏市场启动的重大契机,把握“市场促产业”的发展规律,建立健全光伏发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通过推动光伏发电应用示范,聚集行业内的目光,不断完善光伏产业链。要在继续抓好今年61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规模,妥善处理好有限屋顶资源与项目需求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新一轮项目规模,积极稳妥予以推进。

二是更加注重示范性。继续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先行、规模适度”原则,注重应用产品的多样化、应用领域的多元化。在继续大力抓好企业、集中式屋顶发电项目的同时,切实抓好国家“863”项目,努力成为全国示范。在推进光伏发电应用的同时,积极推进与储能系统的结合,探索更有效的技术模式。

三是更快推动应用模式创新。通过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应用,以政府为主导、相关政策为配套,鼓励以第三方建设合同能源管理为主,鼓励用户自建,逐步建立健全光伏发电标准化的规划设计、建设、运维管理规范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光伏发电商业创新模式,向全省、全国推广应用。进一步推动融资模式创新,积极探索金融租赁、收益权抵押、企业债、电站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四)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

一是发挥好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作用。以国家电网浙江省分布式光伏并网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六研究所光伏装备与智能控制研究院为依托,充分发挥省级企业研究院在人才资源集聚、技术研发突破、行业创新引领等方面的作用,支撑产业发展。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扶持一个”的建设思路,在园区内建设不同研究方向的太阳能光伏省级及以上重点企业研究院。

二是积极引导开展协同创新。全力支持重点企业牵头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重大科技项目,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 在园区内联合建立包括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大公司地区研发总部等在内的光伏技术创新综合平台,对新型光伏技术、分布式光伏并网技术、光伏装备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公共应用性技术和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和科技成果输出,从“制造”向“智造”并举。

三是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国电通、36所、中科优恒公司等机构,积极筹建部级光伏质检中心,实现光伏产业研发生产和检验检测服务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大力发展技术评估、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移、专利、科技信息、投融资、人才培养、法律服务等各类中介组织,形成完整的服务保障体系,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五)进一步促进产城融合

一是加强相关规划衔接。进一步细化光伏高新区建设规划,注重与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服务业发展规划等有关方案规划的衔接,制定生产体系、生活体系与社区居民服务体系三个产业专项规划,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空间的优化布局。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光伏高新区及其周边交通网构建,加快东升西路延伸段、新08省道建设,完善加创路北段、洪高路延伸段等次干道和支路网络,着力构建立体式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光伏高新区内燃气、供水、绿化、污水处理等重大设施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推进中山西路、新塍大道绿化建设或改造,实现光伏高新区内道路绿化全覆盖,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六)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

一是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充分利用上级扶持光伏产业发展以及鼓励光伏应用的政策,争取光伏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科技技术创新、重点科研机构建设、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等资金补助。加强财政资金整合,向光伏高新区建设倾斜;努力降低融资成本,加强与中国进出口银行浙江省分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对接合作;设立园区天使投资基金,组建政府创司,支持处在孵化期的光伏重点产业项目和重大科研团队项目。依托创业投资中介服务平台,组建民间私募风险投资基金,吸引民营风险投资公司参与园区科技风险投资。鼓励直接融资,引导光伏企业进入浙江股权交易中心等挂牌融资。

二是强化土地保障。积极推进光伏高新区范围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编,做好光伏产业用地规划。对于符合省重大产业项目申报条件的光伏产业项目,积极争取纳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库,力争重点项目用地计划指标由省单列下达解决。对于预评估好的光伏产业项目,确保全区新增工业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倾斜。鉴于光伏高新区内不少地块已开发建设,必须加快“两退两进”工作步伐,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光伏合同篇(10)

(2)建筑光伏的风荷载对于建筑光伏系统,光伏阵列的抗风能力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在既有建筑上安装光伏系统,光伏阵列在设计与建筑的结合方式时往往不希望“生根安装”,对于既有建筑安装光伏,往往设计成配重抗风或集中连片的支架形式。在采用适合的支架形式后,为保障建筑光伏的安全性,在进行建筑墙面安装或屋面支架安装时,光伏系统的风荷载应按国家标准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设计,并应考虑:分离式光伏面板的风荷载应计入迎风面风荷载和背风面风荷载;支架的风荷载应计入面板传来的风荷载和支架直接承受的风荷载;合一式面板系统应分。

(3)安装便利性的要求为了与建筑结合和安装方便,一般将太阳电池制作成太阳电池瓦,组件结构和安装方式与普通的建筑用瓦并无差异;对于应用于光伏幕墙的组件,其边框结构也要求与建筑幕墙的模数相同,安装方式也要与普通幕墙玻璃一致。如果采用普通光伏组件,则需制作专用托架或导轨,可方便将普通太阳电池安装在其上;另外,太阳电池也常常被制作成无边框组件,而且接线盒一般安装在组件侧面,以便于安装。在一些特殊应用场合,会对太阳电池组件的形状提出要求,不再只是常规的方形,如圆形屋顶要求太阳电池呈圆带状,带有斜边的建筑要求太阳电池组件也要有斜边,拱形屋顶要求太阳电池组件能有一定的弯曲度等。

(4)建筑光伏寿命问题众所周知,一般的混凝土建筑物设计寿命在50年以上,但普通光伏组件寿命只有25年,尤其是采用EVA胶的组件,相比之下采用PVB封装的组件寿命会相对较长。建筑光伏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光伏并网逆变器,通常寿命仅有8~10年,因此为保证光伏系统与光伏建筑的寿命相一致,需考虑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定期更换问题。普通光伏系统的大部分连接线都是敞开在大气中,空气对流充分,温度低,BIPV建筑系统中的连接线大多都在幕墙立柱、横梁等密闭结构中,温度不易散去,电线电缆的寿命也受到影响,因此对BIPV建筑系统中电线的要求更高。综上可知,在建筑光伏系统设计中需统筹考虑各个部件,使其使用寿命或与建筑本身协调一致,或做到易于更换。

二、建筑光伏的光伏特性

(1)电气设计从成本上考虑,仍建议采用集中型并网逆变器;对于BIPV系统,由于光伏组件安装角度多样,电池组件安装地点分散,一般建议采用小功率逆变器或者使用组串型逆变器。所有建筑内使用的电缆均应为阻燃型电缆。在某些应力较大的场合,应使用铠装电缆。当用于光伏发电的电缆需与建筑配电电缆敷设于同一槽、孔、桥架内时,宜选用与建筑配电电缆相同材料的电缆。在人手可触及的电缆敷设场合,电缆外皮的温度不应高于70℃。在严寒的环境中,室外敷设的电缆要求耐低温。当电缆布线需穿墙时易造成“冷桥”,应做特殊断桥和保温构造处理。对于以低压380V接入市电的系统,对配电网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配电网末梢电压的升高,尤其是出现逆功率时,这种电压的升高会更加明显。电压升高超限会对用电设备造成损害,如果采用不可逆并网方式,应设置逆功率保护。

(2)监控通讯设计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的通讯通常采用无线和有线两种方式。无线主要包括:Zigbee和GPRS用于RS485、WIFI用于以太网;有线主要包括:双绞线用于RS485和以太网、同轴电缆用于以太网和视频信号、光纤用于以太网。对于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通常设置监控的位置主要有智能型光伏汇流箱、逆变器、多功能表和环境监测仪。对于需升压的项目还包括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一般用于变电站。站内的每台高压开关柜都是一个独立的监控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将继电保护功能和监控功能等集成在一起,实现就地数据采集和就地控制,并提供远动通道。

光伏合同篇(11)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见证了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但是自2011年光伏产业辉煌不再,多次遭到国际市场各国家贸易保护的影响。各国家对我国光伏企业实施经济制裁,涉及金额巨大,影响广泛。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空前危机。

一、欧美对我国进行的“双反”措施概述

2011年10月19日,由德国Solar World美国分公司Industries America Inc. 发起并联合了其它6家相对较小的公司,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希望美国政府立即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的调查。次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光伏产业做出最终裁决,将对中国的光伏企业征收18.32%—249.96%的反倾销税,同时征收14.78%—15.97%的反补贴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也于11月8日做出终裁,认为从中国进口的晶硅电池、组件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将对其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在美国的带领下,欧盟的贸易制裁也来了。2012年9月25日,德国Solar World怂恿欧洲行业协会向欧盟委员会提出申诉,认为欧洲市场的光伏产品价格低于成本,存在倾销行为,且企业获得过多的政府补贴。随后欧盟正式立案调查,并于8月27日披露终裁结果,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合并税率为33.7%—64.9%。

二、欧美对我国光伏产业实行“双反”的原因分析:

1. 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规模大幅攀升

我国光伏产业具有过度依赖国外市场的特点。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中欧美占比几乎达到了80%之多。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1年11月美国国内光伏企业提起“双反”申诉前,中国出口美国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大幅增长。到2009年,我国超过日本成为输美太阳能光伏电池最多的国家。这期间,我国输美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增长了29倍,而日本输美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只增长了约2.5倍。

由上表能看出,虽然我国的光伏产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的十分迅速,生产能力旺盛。中国巨大的光伏产品出口,致使欧美国家国内的光伏企业在其国内的销量降低,欧美国内的光伏企业必然会进行申诉。

2.欧美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一直存在

欧美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一直存在,尤其是金融危机后,欧美国家的贸易保护手段更加多样化、贸易保护趋势不断加强。一方面,我国的光伏产品大量出口到欧美国家,挤占了其国内企业市场份额,使得欧美国内光伏产品积压,企业面临减产甚至破产的压力。另一方面,在美国对我国光伏企业进行“双反”调查前,美国的三大光伏企业宣布破产,他们认为导致其破产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政府的补贴使得中国光伏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因此,为了保护本国光伏产业,欧美必然会对我国提起“双反”调查。

3.我国的光伏补贴制度存在不足

近年来,我国经常面临贸易摩擦问题,为了避免贸易争端、免受反补贴诉讼,我国政府也在不断完善补贴政策,尽量遵从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则,虽然如此,但我国的补贴制度依然存在不足。正如本次“双反”调查,美国光伏企业就对我国光伏产品提出了多项补贴指控,包括优惠政策性贷款;低于适当的报酬提供多晶硅、土地、电力以及各种税收减免政策等。由于光伏产业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转型的要求,不光是中央政府,各地方政府也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这些都导致了光伏产业过度发展,造成产能过剩,从而招致国外的反补贴指控。

三、欧美“双反”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影响

1. 中国光伏企业出口成本增加,降低我国光伏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如果我国光伏企业应诉不利,“双反”调查发起国会对我国的光伏产品征收很高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这意味着我国光伏产品的价格会提高,价格优势会被削弱,且价格的上升必然会导致对我国光伏产品的需求下降,我国光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降低,降低了我国光伏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我国的光伏产业带来深远的打击和影响。

2.我国光伏产业面临危机,加速产业整合

一方面,“双反”调查降低了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量,使得产品大量积压;降低了光伏产品国际市场价格,使得制造成本较高的中小企业陷入亏损,甚至倒闭的境遇。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国光伏企业在“双反”调查中面临的危机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是有一定好处的。我国对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生产者只注重数量而忽略质量,欧美的“双反”有助于我国光伏产业等新能源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产业整合。

3.导致其他国家对我国光伏企业进行“双反”调查

美国对我国光伏企业展开“双反”调查引起了欧洲的效仿,不仅如此,这种连锁效应还扩展到了欧美之外的地区。2012年9月中旬,印度光伏企业要求对原产于中国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进行反倾销调查并要求印度政府对从国外进口的太阳能产品征收15%的关税。可以看出,美国的“双反”调查引发了欧洲、印度等多国联合制裁我国光伏企业的局面。进入2013年,我国出口欧美国家的光伏产品从2012年占总出口量的80%下降到40%左右。与此同时,在日本、南非等新兴市场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量出现大幅增长。截止到2013年11月,我国输日本光伏产品的比重超过了20%,成为我国光伏产品第二大出口国,因此我们应当提高警惕,防止日本光伏企业跟风,对我国进行制裁。

四、我国光伏产业应对“双反”的对策建议

从国际方面看,我们要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和合理的手段应对来自美欧的“双反”调查,做好积极应诉准备,共同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政府也应采取合理适度的反击手段,对美欧对华出口的产品实行相应贸易保护措施,以达到防御和反击的目的。另外,我们还应努力学习并运用WTO的相关规则保护我国的出口企业,适时地将争端提交至WTO裁决,以维护我国在国际贸易方面的正当权益。

从国内方面看,要鼓励技术创新,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调整产业结构,注重产品差异化和质量的提高;最后,调整市场结构,扩大内需的同时着眼于开辟新的国际市场。改变光伏产业出口导向的战略,将发展重点放在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内需。(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本项目受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新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