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财务比率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8-04 01:35:03

财务比率论文

篇(1)

研究综述

当前,中小企业财务面临着一个多元管理环境,企业财务分析不再是各种单一指标的汇总,而是吸收了战略管理的原理与理念,更加关注企业财务的长远问题和战略问题。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关注的焦点是企业财务分析活动的风向标,企业战略管理思维下的财务分析不同于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其目标是合理调集、配置和利用企业资源,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力助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国外研究现状。近百年来,西方国家企业管理理论研究不断发展和深入,尤其是美国经济学家、管理专家对企业财务分析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Leopold A.Bernstein和JohnJWild认为在财务分析对企业未来的状况及经营业绩进行最佳预测的过程中,有效评估企业过去、现在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Duarte Trigueiros认为比例分析经常应用在财务报表分析中,但比例分析也有其不完整的一面,有效信息指标是比例分析无法有效体现和揭示出来的,为此,Duarte Trigueiros提出了常被忽略会计信息的改良指标,并深入阐述了这些改进指标的具体运用和优势所在;Smith认为比例分析法重点考虑的是分子和分母的关系,严重影响了该分析方法的广泛应用,应充分考虑影响企业业绩的因素,并将诸多因素融入传统比例分析;Water B Meigs认为财务分析是搜集、整理、剖析与企业管理决策有关财务信息的过程。

2.国内研究现状。长期以来,财务分析一直是企业经济管理的一部分,但其应有的作用并没有凸显出来。随着改革进程不断深入,国内的理论学者及财会工作者在财务分析的理论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吴正杰从财务战略、会计政策选择、财务比率、企业收益质量与成长性四个视角阐述财务报告分析的过程;李心合认为需要转换视角,以公司价值为目标,以价值驱动因素和价值源泉为主体架构分析路径;张先治从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的角度把财务分析分为四个部分,即资本经营、资产经营、商品经营分析和生产经营分析。

综上所述,目前对基于战略管理视角的财务分析研究仍处在初步阶段,在战略管理方面更多的是引进西方的相关思想和方法,缺乏系统地结合我国企业现状所进行的深入研究,基于战略管理视角的财务分析研究还未建立起逻辑清晰的理论与实践操作体系。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波士顿矩阵理论从战略的高度分析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存在的机会与威胁,剖析企业内部因素的优势与劣势,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指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引入波士顿矩阵理论相关的研究视角、路径和方法,并结合特定的本土企业会计文化与制度背景进行企业财务分析相关的理论分析和印证。

财务分析本身就是会计学与管理学、经济学学科都相关的边缘性学科,因此,在研究中有必要充分考虑财务分析的定位,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联性,并借鉴各相关学科的理论,从不同理论角度进行财务分析研究会使得财务分析更加立体、透彻。

2.实践意义。波士顿矩阵作为一种企业战略管理工具,更加关注的是战略性财务指标数据还是战术性财务指标在起决定性作用。它致使企业战略管理模式下财务分析产生根本性变革,开辟了中小企业财务分析的全新视角,进而对中小企业财务分析体系与理念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以波士顿矩阵工具为依托,拓展中小企业财务分析理念,将波士顿矩阵理论和中小企业财务分析相互渗透,解读中小企业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以期实现波士顿矩阵理论支撑下的财务分析工具的有机创新。因此,基于波士顿矩阵视角构建中小企业财务分析综合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视角

市场竞争的加剧推动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财务分析又是财务管理中的核心。财务分析作为企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战略管理视野,给予必要的关注。毕竟,财务分析是在与企业业务的相互支持和触合中发展,离开了企业财务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则缺少了灵魂。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历程表明: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决定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主导地位,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已经进入了以企业发展战略管理为目标的新阶段,面对这种现状企业必须从新的视角构建财务分析体系。传统的财务分析体系已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得到认可和推广。本文基于波士顿矩阵视角构思中小企业财务分析框架是财务分析的一大突破,也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工具应用于企业财务分析的有益尝试。这些理论和工具的应用,不仅将企业财务分析提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而且将较大程度地提升人们对财务分析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基于此,本文拟从整合视角切入,将中小企业财务分析的愿景和企业战略管理结合起来研究,旨在揭示战略管理理念对企业财务分析的指导意义。通过分析和解读波士顿矩阵原理,构建中小企业财务分析的基本框架,拓展中小企业财务分析理念,将波士顿矩阵理论和中小企业财务分析相互渗透,解读中小企业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以期实现波士顿矩阵理论支撑下的财务分析工具的有机创新。

波士顿矩阵基本原理分析

1970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布鲁斯·亨德森首创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鲁斯·亨德森在二维矩阵图中标示组织中的每一个战略事业单位(SBUs),以横轴表示市场占有率,纵轴表示企业销售增长率,将坐标图划分为四个象限,依次为“问号(?)”象限、“明星()” 象限、“现金牛(¥)” 象限、“瘦狗(×)” 象限,通过图像直观地显示出提供高额的潜在收益SBUs、处于组织资源漏斗的SBUs。BCG理念是将战略规划和资本预算紧密融合,通过优化组合企业业务最终实现企业现金流量的平衡。

问号(Question Marks,意为高增长、低市场份额)。问号产品和业务通常是企业的新产品和新业务,虽然利润率较高,但占有的市场份额较小,需要大量的货币投入。该象限内的产品和业务的现金流具有较强的期权特征,其净利润平衡状况一般不确定。企业可以用留存现金收益作为问号业务的货币资本,也可以引入风险投资基金进行有效的联合投资。

明星(Stars,意为高增长、高市场份额) 。一般情况下,问题业务的发展前景将是明星业务,明星业务和产品不断发展也将成为指日可待的现金牛业务和产品,若企业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在能够发展成为现金牛的业务和产品上,该象限的业务和产品将能有效推动企业高速成长。

现金牛(Cash cows,意为低增长、高市场份额)。又称厚利产品,现金牛事业是成熟市场中的领导者,采取“榨取”(milking)策略,仅投入少量现金即可维持目前的市场份额,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实现边际利润收益递增的优势,适合采用稳定的财务战略。

瘦狗(Dogs,意为低增长、低市场份额)。也称衰退类产品,该领域中的产品常常是亏损或者微利的,但往往占用大量企业资源。因此,通过收缩战略,把该象限内的业务和产品进行出售和清算。

波士顿矩阵理念的关键点在于战略规划和资本预算紧密融合,企业可将产品按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增长率归入相应的二维象限,使企业现有产品组合清晰明了,实现企业业务产品及资源配置结构的良性循环。

波士顿矩阵理念下企业综合财务分析体系构建

(一)基于波士顿矩阵理念的财务分析图

随着企业竞争加剧,会计制度的深入改革,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应更加重视影响企业经营战略的表外事项,对现代企业的战略财务分析更深入、更广泛。本文依循企业战略管理工具波士顿矩阵的理念,基于财务数据分析,更多关注与企业战略发展密切相关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构建新型的战略财务分析图,如图1所示。

(二)各象限指标的定义及财务分析对策

1.问号指标(question marks)。问号指标一般考虑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等指标。这些指标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偿债能力的重要标志,但也不是越高越好。因此,企业应根据行业实际情况确定最佳比率。问号指标所指向的产品是处于高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象限内。企业偿债能力应是此象限产品的财务分析的重点,基于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可有效披露企业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

2.明星指标(stars)。明星指标一般包括存货周转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该类指标主要衡量企业部分长期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明星指标所指向的产品一般处于高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象限内。此阶段的财务分析,主要是通过企业营运能力指标、成长分析等指标分析企业资产的配比,评价企业资产的3E,充分提升资产利用潜能,实现资产的帕累托最优。

3.现金牛指标(cash cow)。现金牛指标一般包括营业收入增长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该象限内的指标主要是体现企业资金利用的综合效果及部分评价企业发展能力。现金牛指标所指向的产品和业务一般处于低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象限内。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速度等指标应是该阶段的财务分析重点,从总体上权衡企业的发展模式是集约型还是粗放型,剖析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力和发展模式。

4.瘦狗指标(dogs)。瘦狗指标一般包括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瘦狗指标所指向的产品或业务处在低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象限内。该象限内的财务分析指标是企业财务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主要关注债权人所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及企业在偿还债务时股东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结论

本文以波士顿矩阵理论为研究支持点,以中小企业财务分析路径选择为主线,实现了财务报表分析与波士顿矩阵有机结合,有利于实现企业产品及资源配置的优化。

文章通过探讨波斯顿矩阵理论,沿着波士顿矩阵理论的发展与应用脉络,为完善中小企业财务分析方式与途径提供理论支点,试图建立基于波士顿矩阵视角的企业综合财务分析体系。文章立足于企业管理的战略层面、实施于企业管理的战术层和作业层,逐层深入,尝试构建一个适应当今企业管理模式要求,能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战略经营管理服务,有效推动中小企业价值创造的波斯顿矩阵视角下的综合财务分析体系。

参考文献:

1.[美]Leopold A.Bernstein.John J.Wild 著,许秉岩,张海燕译.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美]Clyde P.Stickney著,张志强译.财务报告与报表分析—战略的观点(第4版)[M].中信出版社,2004

3.罗宾斯,库尔特著,孙健敏等译.管理学(第9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篇(2)

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不仅会计核算工作应坚持谨慎性原则,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也应遵循谨慎性原则。下文是关于财务管理如何运用谨慎性原则的论文,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提供,内容如下: 财务管理如何运用谨慎性原则 一、财务分析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为了客观地评价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需要计算各种财务指标。在进行财务分析、计算财务指标时遵循谨慎性原则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进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时除计算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外,还应计算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主流动负债比率是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速动比率的延伸,能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用该指标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更为谨慎; (二)进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除计算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外,还应计算有形净值债务率和利息保障倍数。有形净值债务率是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扣除无形资产价值后的比率,它是产权比率的延伸,能更谨慎地反映企业清算时债务资本受到保障的程度。利息保障倍数是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作为分母的利息费用不仅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同时从谨慎性角度出发,最好比较本企业连续几年的该项指标,并选择最低指标年度的数据,作为标准,以保证企业最低的偿债能力。 二、筹资管理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筹资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取得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包括筹资数量、筹资时间、筹资来源和筹资方式等。为了规避筹资风险,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遵循谨慎性原则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筹资数量适当。不同时期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是不一样的,企业财务人员应采用一定方法,预测资金的需要数量,合理确定筹资规模。这样,既能避免团筹资不足,影响生产经营活动,又可以防止筹资过多,造成资金闲置。 (二)筹资时间与用资时间相适应,这样,既能避免过早筹集资金形成资金投放前的闲置,又能防止取得资金的时间滞后,错过资金投放的最佳时机。 (三)采取多种形式的筹资组合,以分散筹资风险。权益资金的风险一般小于负债资金的风险,但资金成本较高。采取多种筹资方式筹集资金,可以扬长避短,分散筹资成本。 (四)根据利率变化趋势及偿还债务能力来确定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合理比重。如果预期利率将持续上升,应考虑增加长期债务比重,可以节省资金成本;反之,可适当增加短期债务比重。但是实际上,利率很难预测出来,企业最好能合理搭配长短期资金来源,使企业在任何利率环境中都能生存。 (五)采取融资租赁和寻求债务担保等方式转移筹资风险。融资租赁既可以将设备过时的风险转嫁给出租者,又可以适当减少不能偿付租金的风险;寻求债务担保既可以增强企业对外举债能力,并将部分偿债风险专家给担保人。 三、投资管理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投资管理须考虑投资规模,同时还须通过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的选择,来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以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由于投资时间的长短不同,其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也不相同。 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不仅会计核算工作应坚持谨慎性原则,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也应遵循谨慎性原则。下文是关于财务管理如何运用谨慎性原则的论文,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提供,内容如下: 财务管理如何运用谨慎性原则 一、财务分析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为了客观地评价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需要计算各种财务指标。在进行财务分析、计算财务指标时遵循谨慎性原则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进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时除计算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外,还应计算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主流动负债比率是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速动比率的延伸,能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用该指标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更为谨慎; (二)进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除计算资产负债率、产权比

篇(3)

摘要:在企业运行管理当中,其会计管理者往往使用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财务或运行状况进行统计并评估,然而当前企业中使用的财务报表以及其评价指标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使得财务报表不能完全发挥其有效作用,导致进行财务评估的结论不能使人信服。本论文对财务报表中影响其发挥有效作用的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和讨论,同时根据探讨结论给出解决方案,目的是为了促使财务报表在企业运行中发挥最大作用,使得报表使用者从中获得最大收益。

关键词 :财务报表;局限性;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5(2015)04-0148-01

收稿日期:2015-01-20

作者简介:常甡(1981-)女,河北满城人,中级讲师,研究方向:财务。

引言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也叫做财务分析,其基本原理如下几步:首先对财务会计报告中有用的数据进行整合处理;第二步,根据数据以及其它扩展信息,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运行情况等进行分析评估;最后是通过以上评估结论指导企业的运行管理工作。但是同时,我们应当有个明确的认知,也就是这些财务分析和结论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原因是我们在进行财务分析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利因素而使得财务报表不能完全发挥正常作用,使得财务分析有一定缺陷,这些缺陷导致了分析结论可能不符合预期,达不到人们的要求。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一)财务报表缺乏一定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进行分析中,财务报表分析的结论在实际中不能完全对应,这样的后果就是企业财务评估结论不是很可靠。归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财务报表分析时候列入表中的只是能够使用的货币资源,而现实条件中,企业里还有许多经济资源未能在报表中显示,不能显示是因为这些经济资源受到现实条件或者是被会计管理限制。

(二)财务报表分析者的分析能力有限

财务分析的主体是人,也就是说,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评价是由报表分析者进行的。而现实情况里,财务分析者不同,他们对财务表都有各自的认识和判断,这些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财务报表认识不同;②对财务报表的解读能力不同;③对财务分析理论认识差异。这些不同点使得分析结果不同。除此之外,在进行财务报表时,分析者仅仅根据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远远不够,不光要有理论知识还要有在实际工作里的实践经验。

(三)财务报表的数据结果失真

财务报表的数据质量与其企业管理者的职业素质息息相关。企业的目标就是为了挣钱,同时当前会计制度以权责发生制为基本出发点,这样一来企业的内部员工可以根据这一出发点自己设定一些他们理想中的财务数据,通过这些数据能够使企业满足最大收益。总之,不管是财务报表自己的不足,还是企业运行着对财务数据的不真实的处理等等,都会使得财务报表有很大误差,会对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不利影响。

二、针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提出的改进措施

(一)注意财务比率分析体系内各指标的内在联系

所谓财务比率分析指的是一个具有系统联系的、不能人为改变或者独立提出来的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各个因素互相关联,在分析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财务比率分析时,应当将各个指标有效结合一起进行考察探讨,单独分析一个指标是不科学的,不能正确的分析企业整体情况,对考察来说没有意义。主要原因在于单个财务比率在没有其他比率作用下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在实际中,如果通过财务比率分析对一个企业的运行状况考察的时候,应将该企业所在的行业、行业内其他企业、企业之前的成绩以及市场环境这四点结合起来进行考察,这样才能很好地认识到该企业处于市场中的地位以及之后发展趋势等,能对该企业的运行状况做出一个全面的考察。

(二)注意所提供比率的及时性和可比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会计行业也就是会计电算法的发展,“适时”财务比率应用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者能充分结合计算机技术,最快时间的将“适时”财务比率送达到相关信息使用者手中,最快的发挥财务比率分析的有效作用。同时电算法会带给信息使用者多种方法计算得出的财务比率,而不需要额外增加投入,同时在不同财务比率下企业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横向上的比较

(三)注意所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状况等大环境因素

财务比率分析应该考虑到整个行业的状况以及周围市场经济,也就是说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候,不仅要考虑到该企业在这个行业中处于何种地位,还应该考虑周围经济对该企业发展的作用。因为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都有各自特点,所以财务比率也差别特别大,有时候即使是一个行业,不同企业也有不同的财务比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外界经济形势对企业财务比率的影响,比方说,通货膨胀很厉害,或者说经济衰落时,销售收入以及利润降低就很正常,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企业都会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除上述两个因素之外,还有季节性因素,很多企业往往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经济状况,在处于旺季时候财务比率和淡季时候财务比率一定会有很大差别。

总结

上述内容是对财务报表分析存在不足的分析讨论,并对其解决方案具体深入研究。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前进,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会意识到财务报表分析的必要性。结合当前财务分析的特点,取长补短,不断通过对深化财务报表内容等许多方面进行改革分析,会很大程度上帮助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总之通过以上分析,希望能为完善和发展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篇(4)

1、本文将st公司定义为财务困境企业,将st公司亏损前的财务特征视为财务困境征兆,重点研究st公司亏损前1-3年、财务指标在st与非st公司之间的差异程度,以此判断财务困境征兆。

2、本文选择在1998年至2002年期间因财务状况异常而成为st的115家公司作为财务困境企业研究样本,采用配对样本设计方法(paired-sampledesign)选择非失败企业样本,即对应每一个st公司,按资产规模相近、行业相同的原则,选择一个非st公司,共选择非st公司115家。

3、本文研究使用的数据来源于香港理工大学中国财务会计与金融研究中心和深圳市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csmar数据库。使用spss计算st与非st公司财务指标的平均值及衡量均值差异程度的t值。计算结果见表1至表7.

4、本文通过比较st公司亏损前第3、2、1年的st与非st公司财务比率的平均值以及通过分析衡量st与非st公司财务指标差异程度的t值,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财务困境企业在陷于财务困境之前的财务比率均值特征。

二、财务指标选择说明

本文指标的选择及设计考虑到以下因素:

1、选择的指标能反映企业财务困境形成的可能原因。财务困境最主要的表现是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因此我们选择了偿债能力分析指标。财务困境的形成是企业营运能力差、盈利能力差的结果,为此,我们选择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指标来反映企业财务困境形成原因。资产结构影响企业的风险及盈利能力,资金结构影响企业的风险及资金成本,最终影响到企业是发展还是陷于财务困境,因此,我们设计、使用了一些资产结构、资金结构指标来反映资产、资金结构对财务困境的影响。一般认为,财务困境企业在陷于财务困境之前表现出发展速度慢,甚至停止不前,而非财务困境企业发展速度快,为了反映财务困境企业这方面的特点,我们使用了一些衡量企业发展速度的指标。

2、选择的指标能反映财务困境企业财务项目特点。我们的研究表明,财务困境企业具有这些特点:(1)企业陷于财务困境之前货币资金少,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多;长期投资、在建工程减少,表现在现金流量方面,投资支出减少。(2)企业陷于财务困境之前短期借款多以及财务费用高,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少。(3)企业陷于财务困境之前主营业务利润低,表现在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低。(4)企业陷于财务困境之前营业利润以及利润总额低,使得这些企业交纳的所得税、计提的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少,以及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未分配利润少,这些特征进一步导致所有者权益主要项目偏低。为了更好地反映财务困境企业上述财务项目特点,我们除了使用一些常用财务比率外,还选择了一些不常用财务比率,也设计了一些比率。例如,在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方面,我们分析了常用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同时,为了反映财务困境企业资金短缺程度,也分析了不常用的超速动比率以及现金比率,以及设计了现金/总资产等比率。

三、实证分析

本文建立如下假设来比较、分析st与非st公司财务比率均值,探讨财务困境企业的财务比率均值特征:■为st与非st公司财务比率均值相等,■为st公司财务比率均值大于非st;或者,■为st与非st公司财务比率均值相等,■为st公司财务比率均值小于非st.

本文主要对显著性水平α为0.05、0.15的两种情况进行分析,所提出的结论也主要建立在这两种显著性水平条件下。显著性水平α为0.05及0.15对应的tα值分别为1.645和1.04.另外,本文使用的“显著性水平极低或很低”表述时的显著性水平是指显著性水平小于0.01的情况。如果t≥tα,则st公司财务比率均值大于非st;否则,st与非st公司财务比率均值相等。如果t≤tα,则st公司财务比率均值小于非st;否则,st与非st公司财务比率均值相等。在一定显著性水平α下,如果st公司某项财务比率均值显著大于或小于非st公司,即这个比率不同于st公司,那么,本文认为该比率是st公司的特征比率。

(一)财务困境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征兆

1、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征兆。本文选择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超速动比率、现金比率4个指标来分析财务困境征兆,这几个指标的均值以及衡量差异程度的t值见表1:

表1 st与非st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均值比较

比率

亏损前年度

3

2

1

流动比率  st 1.897  1.734  1.715

fst 2.117  1.880  1.884

t -0.885 -0.798 -0.909

速动比率  st 1.391  1.242  1.233

fst 1.642  1.420  1.342

t -1.200 -1.193 -0.651

超速动比率 st 0.375  0.270  0.278

fst 0.659  0.567  0.519

t -2.997 -4.278 -2.886

现金比率  st 0.299  0.209  0.184

fst 0.553  0.498  0.476

t -3.152 -5.094 -4.325

表1显示,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亏损前3年,st公司的流动比率平均值以及速动比率平均值与非st公司没有显著的差异;st公司的超速动比率、现金比率显著大于非st.根据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超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的构成,上述研究结论说明,st公司的货币资金大大低于非st公司。

我们对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的研究结论不同于陈晓(2000)的结论,他认为st与非st公司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有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我们选择的研究样本企业与陈晓的样本企业所处的时间不同造成的,根据陈晓的标示方法,我们研究的是st公司在t-3、t-4、t-5年度的指标,而他研究的是t-2年度的指标。

2、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征兆。表2列出了st与非st公司4个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均值以及衡量均值差异程度的t值:

表2 st与非st公司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均值比较

比率

亏损前年度

3

2

1

资产负债率

st  0.488 0.503 0.520

fst  0.377 0.401 0.402

t

4.655 4.838 5.311

债务与有形净值之比 st  0.502 0.519 0.539

fst  0.388 0.413 0.412

t

4.636 4.818 5.476

负债与权益之比

st  1.274 1.379 1.623

fst  0.753 0.825 0.860

t

4.405 4.787 4.447

从表2来看,在显著性水平极低时,st公司资产负债率均值、债务与有形净值之比均值、负债与权益之比均值都显著小于非st公司。t值变化趋势表明,随着亏损的临近,t值增大,这说明,随着亏损的临近,相对非st公司而言,st公司负债增加。利息保障倍数是分析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本文对这个指标没有进行分析。因为在计算利息保障倍数时,很难得到各个公司利息支出额,虽然有些学者用财务费用代替利息支出来计算利息保障倍数,但我们认为财务费用的内涵与利息保障倍数有很大的区别,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并不能反映利息保障倍数的本来含义。综合上述,财务困境企业在偿债能力指标方面的征兆是困境企业超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小于非困境企业,而资产负债率、债务与有形净值之比、负债与权益之比大于非困境企业。

(二)财务困境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征兆

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常用指标是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st公司、非st公司这4个指标的均值及衡量均值差异的t值见表3:

表3 st与非st公司营运能力指标均值比较

比率

亏损前年度

3

2

1

总资产周转率

st

0.505  0.209  0.424

fst

0.671  0.498  0.578

t

-2.409 -3.051 -2.963

流动资产周转率  st

0.942  0.270  0.778

fst

1.267  0.567  1.189

t

-2.301 -3.015 -3.488

存货周转率

st

4.750  5.473  3.797

fst

4.378  6.790  4.484

t

0.302 -0.527 -0.723

应收账款周转率  st

7.867 12.076  8.351

fst

12.581 20.378 24.174

t

-1.586 -1.007 -1.857

表3说明,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st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显著小于非st公司;在显著性水平为0.15时,st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显著小于非st公司,但存货周转率在st与非st公司之间并没有显示出显著的差异。上述结论说明,财务困境企业在营运能力指标方面的征兆是困境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小于非困境企业。

(三)财务困境企业获利能力指标征兆

表4列出了st公司、非st公司的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率、所有者权益报酬率、销售毛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比率6个指标的均值。从表4可以看出,在显著性水平很小的情况下,st公司的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率、所有者权益报酬率小于非st公司;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亏损前第1、第3年st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小于非st公司,亏损前3年st公司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小于非st公司。表4中的营业利润比率是指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之比,它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强弱程度。该指标越大,主营业务越强;反之,主营业务越弱。表4显示,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亏损前第1、2年,st公司营业利润比率小于非st公司;从t值变化趋势来看,随着亏损年度的临近,t绝对值增加,即st与非st公司营业利润比率的差异增大。上述特征说明,财务困境企业在获利能力指标方面的征兆是困境企业该类指标小于非困境企业。

表4 st与非st公司获利能力指标均值比较

比率

亏损前年度

3

2

1

总资产

st

0.056  0.051  0.036

报酬率

fst

0.088  0.085  0.074

t

-3.458 -4.639 -5.252

总资产

st

0.028  0.025  0.015

净利率

fst

0.064  0.065  0.056

t

-4.175 -5.851 -5.408

所有者权益

st

0.045  0.048 -0.023

报酬率

fst

0.110  0.109  0.088

t

-3.176 -4.183 -2.269

销售

st

0.278  0.279  0.254

毛利率

fst

0.377  0.300  0.262

t

-2.324 -0.602 -1.973

成本费用

st

0.118 -0.005  0.089

利润率

fst

0.232  0.256  0.204

t

-2.542 -1.719 -3.569

营业利润

st

0.445  0.458 -0.575

比率

fst

0.627  0.814  0.650

t

-0.869 -1.748 -2.228

(四)财务困境企业财务结构指标征兆

1、财务困境企业资产结构指标征兆。表5列出了st及非st公司的流动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现金以及营运资本分别与总资产的比值:

表5 st与非st公司资产结构指标均值比较

比率

专损前年度

3

2

1

流动资产

st

0.595  0.585  0.594

fst

0.565  0.570  0.566

总资产

t

1.182  0.634  1.148

存货

st

0.168  0.174  0.194

fst

0.146  0.157  0.179

总资产

t

1.225  0.962  0.744

应收账款

st

0.128  0.139  0.143

总资产

fst

0.087  0.117  0.126

t

2.700  1.532  1.200

现金

st

0.083  0.069  0.063

总资产

fst

0.133  0.135  0.121

t

-3.957 -5.678 -6.005

营运资本

st

0.186  0.159  0.148

总资产

fst

0.243  0.225  0.218

t

-2.120 -2.699 -2.827

表5说明,在显著性水平为0.15时,亏损前第3年,st公司的流动资产/总资产、存货/总资产显著大于非st公司,但在亏损前第1、2年,st公司与非st公司的流动资产/总资产、存货/总资产没有显著差异;亏损前第1、2年,st公司的应收账款/总资产显著大于非st公司。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亏损前3年,st公司的现金/总资产、营运资本/总资产显著小于非st公司;亏损前第3年,st公司的应收账款/总资产显著大于非st公司。

2、财务困境企业资本结构指标征兆。表6列出了说明st与非st公司不同资金来源的4个指标数值。从表6来看,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st公司的长期负债/总资产显著大于非st公司;在显著性水平极低的情况下,st公司的流动负债/总资产显著大于非st公司,st公司的股东权益/总资产、留存收益/总资产显著小于非st公司。从t值的变化趋势来看,随着亏损的临近,衡量st与非st公司流动负债/总资产指标均值差异程度的t值逐渐增大,股东权益/总资产指标的t绝对值也逐渐增大。

上述分析说明,在资产结构方面,财务困境企业的现金、营运资本比例指标小于非困境企业;而应收账款比例指标大于非困境企业。在资金结构方面,财务困境企业的权益比例指标小于非困境企业;而负债比例指标大于非困境企业。

表6 st与非st公司资本结构指标均值比较

比率

亏损前年度

3

2

1

长期负债

st

0.078

0.077  0.073

总资产

fst

0.053

0.056  0.053

t

2.036

1.787  1.690

流动负债

st

0.410

0.426  0.446

总资产

fst

0.322

0.345  0.349

t

3.838

4.011  4.574

股东权益

st

0.497

0.478  0.464

总资产

fst

0.610

0.587  0.582

t

-4.510

-5.082 -5.151

留存收益

st

0.070

0.062  0.047

总资产

fst

0.106

0.102  0.103

t

-3.418

-3.330 -3.788

篇(5)

自1958年Modigliani与Miller提出著名的MM定理以来,调整资本结构成为提高企业市场价值、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经典思路,最佳资本结构决策成为财务管理学界关注的焦点。资本结构的效应,概括起来主要有“财务杠杆效应”与“公司治理效应”两种,我国上市公司的两种效应均比较弱化。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选取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家电行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最佳资本结构与财务杠杆效应的实证分析,为上市公司合理利用债务融资、动态优化资本结构、发挥财务杠杆效应提供一定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理论分析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本的价值构成及比例关系,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本的构成,不仅包括长期资本,还包括流动负债;狭义的资本结构专指长期资本结构,流动负债列入营运资金管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流动负债在资本来源中约占80%的比重,因此本文所指的资本结构将流动负债考虑在内,运用广义的资本结构概念,以资产负债率作为资本结构的代表指标。财务杠杆效应是指企业通过对资本结构中负债比例的选择而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关系到股东财富的扩大和企业价值的提升。本文以股东财富的代表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最大化作为出发点,对其进行逐项解析,通过公式(1)将资本结构的财务杠杆效应加以定量描述:ROE=■=■×■×(1-T)-■=(1+■)×ROA×(1-T)-■=ROA×(1-T)+■×ROA×(1-T)-■=(ROA+■×ROA-■×Rd)×(1-T)=[ROA+(ROA-Rd)×■]×(1-T)…(1)。

其中:ROE为净资产收益率;Rd为债务利息率;D为债务资本(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合计);E为权益资本(股东权益合计);V为资本总额;T为企业所得税税率。由公式(1)可以看出:第一,当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ROA大于债务利息率Rd时,企业如果适度扩大债务资本比重,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ROE,使股东财富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产生财务杠杆的正效应;第二,当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ROA小于债务利息率Rd时,企业如果继续扩大债务资本比重,就会进一步降低净资产收益率ROE,侵蚀股东权益,甚至有可能出现财务危机,产生财务杠杆的负效应;第三,当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ROA等于债务利息率Rd时,企业就不能获得财务杠杆效应。但由于借入的债务资本无法增值,企业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扭转这种局面,就会演变为财务杠杆的负效应。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财务杠杆效应的核心指标,主要受到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债务利息率、债务资本比重等因素的影响。尽管理论分析结果并没有明确指出各因素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具体影响程度,但为企业适度运用债务融资获取财务杠杆的正效应提供了借鉴思路,也为本文进行财务杠杆效应的实证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公式(1)给出了净资产收益率的理论公式,但在最佳资本结构的实证分析中,需要将理论公式作出一定程度的修正,即只考虑债务资本总额中的有息负债比重,准确客观地揭示出当期债务利息,才能符合企业实务现状。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极少发行债券融资,因此本文所指的有息负债包括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的合计数额。因此,本文将公式(1)变换为公式(2),并且重点研究净资产收益率(代表股东财富和企业价值)与资产负债率(代表资本结构)之间的函数关系,即:ROE=■=■=■×■=(■-■)×■=(ROA-■×P×Rd)×■。

其中:P为有息负债在负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其余同公式(1)。设资产负债率■为ALR,公式(2)可以表达为公式(3):ROE=(ROA-ALR×P×Rd)×■。从公式(3)可以看出,净资产收益率ROE与资产负债率ALR之间并非简单的单调增减关系,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讨论。同时,债务利息率与资产负债率有关,通常资产负债率越高,债务利息率随之而增大。利用公式(3)对ALR求导,可以得出公式(4):■=■×[ROA-P×Rd-P×(1-ALR)×ALR×Rd'(ALR)]。

由于1-T≠0,令■=0,可以得出公式(5):ROA-P×Rd-P×(1-ALR)×ALR×Rd'(ALR)=0。

为进一步研究净资产收益率与资产负债率的关系, 现对公式(4) 进行二阶求导,得到公式(6):■=■×[ROA-P×Rd-P×(1-ALR)×ALR×Rd'(ALR)]-■×[-2P×(1-ALR)×Rd(ALR)-P×(1-ALR)×ALR×Rd''(ALR)]。。

为了得到净资产收益率的最大值,需要讨论公式(6)的极值点性质。当■=0时,公式(6)中第一项为0;一般债务利息率具有加速递增的性质,若Rd''(ALR)>0,则公式(6)中第二项小于0,且■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家电行业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随着我国全球经济化进程的加快,制造业外向型发展趋势的确立,对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最佳资本结构及财务杠杆效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考虑到地域分布性、行业代表性以及沪深股市覆盖面等因素,选取了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为样本,其基本概况如(表1)所示。这三家样本公司的资本规模较大、财务状况较好、品牌价值较高,均是家电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其经验数据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电行业上市公司当前资本结构的整体状况,从而为本文研究结论的形成提供合理保证。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资讯网(省略)、巨潮数据库(省略)。

(三)模型建立和变量定义 为了验证财务杠杆效应,本文设解释变量ALR、ROA、Rd作为自变量,被解释变量ROE作为因变量,由此建立多元回归模型:ROE=?茁0+?茁1×ALR+?茁2×ROA+?茁3×Rd (7)。其中:β0为常数项;β1、β2、β3分别为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回归变量的定义见(表2)

二、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3)描述了样本公司2006年至2009年的资本结构现状,包括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来源及比例,以此作为最佳资本结构决策、财务杠杆效应分析的基础数据。可以看出,样本公司的流动负债比率严重偏高,基本上保持在95 % 以上,只有四川长虹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家电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不太稳定,需要频繁安排债务清偿而使企业形成财务压力,甚至出现财务危机。与此同时,青岛海尔历年债务资本比重都很低,虽逐年上升,但仍在50%以下,存在强烈股权融资偏好;美的电器资产负债率主要维持在60%以上,尽管2009年略有下降,负债水平依然较高;四川长虹资产负债率稳步上升,由2006年的44.22%上升到2009年的63.23%,负债经营规模在不断扩大。样本公司2006年至2009年财务杠杆效应各变量描述性统计见(表4)。

(二)最佳资本结构实证求解 现以青岛海尔为例,详细论证其最佳资本结构的决策过程。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短期借款占比很高,因此本文选取商业银行一年期的贷款利率作为债务利息率,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利率”加权平均得出。以2006年为例,一年期的贷款利率处于国家动态调整过程,1-5月份为5.58%,6-8月份为5.85%,9-12月份为6.12%,由此可得:2006年度的债务利息率=5.58%×■+5.85%×■+6.12%×■=5.83%。理论上,随着资产负债率的上升,债权人面临的违约风险增大,必然要求更高的债务利息率作为补偿,即债务利息率与资产负债率是同向变动的。但当前财务理论并没有提供二者之间具体明确的函数关系。本文通过大样本观测,认为债务利息率Rd与资产负债率ALR之间存在近似的函数关系:Rd=■-b,其中a、b是根据实际情况得出的常数。代入(表5)中的数据,就能推导出青岛海尔2006年至2008年债务利息率和资产负债率的函数关系大致为Rd=■-0.0912,即Rd'(ALR)=■。将其代入公式(5)得到ALR=■,由此可以求出青岛海尔的最佳资产负债率。依据上述求解过程,样本公司2006年至2009年最佳资产负债率见(表6)。需要说明的是,资本结构的确定受到企业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共同制约,本文所提出的最佳资本结构决策方法仅考虑了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ROA与有息负债比重P两个定量指标,所确定的最佳资产负债率只是大致估算,只有当有息负债比重大于0时该模型才适用。由于青岛海尔在2009年度的有息负债比重为0,从而导致其最佳资产负债率为100%,理论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青岛海尔当前的资产负债率严重偏低。通过当前资产负债率与最佳资产负债率的对比,样本公司在2006年至2008年资产负债率大都低于最佳水平,表明其当前资本结构中负债规模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债务融资的财务杠杆正效应,净资产收益率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三)回归分析 通过最佳资本结构决策可以看出,样本公司的财务杠杆效应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7)至(表9)。由于(表8)中的Significance F值6.52E-06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因此可以判断ROE与ALR、ROA、Rd之间总体上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根据(表9)中的回归系数,可以得出ROE与ALR、ROA、Rd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ROE=-14.4699+0.2268ALR+2.3529ROA+0.1565Rd。

各回归系数的实际意义为:β1=0.2268表示:在ROA和Rd不变的条件下,样本公司的ALR每增加1%,ROE平均增加0.2268%;β2=2.3529表示:在ALR和Rd不变的条件下,样本公司的ROA每增加1%,ROE平均增加2.3529%;β3=0.1565表示:在ALR和ROA不变的条件下,样本公司的Rd每增加1%,ROE平均增加0.1565%。由于样本公司具有较高的行业代表性,本文将样本公司经验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推广到整个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进而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并对其合理性予以解释:第一,β1=0.2268,小于β2,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与资产负债率呈正相关关系,且资产负债率对财务杠杆效应的影响程度远远低于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一方面,该行业上市公司如果扩大债务资本比重,就能进一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其资本结构整体上发挥着财务杠杆的正效应;另一方面,实证结果与本文最佳资本结构决策的研究结论相匹配,即该行业上市公司并没有充分发挥债务融资的财务杠杆效应,应合理利用债务资本,适度扩大负债规模,形成最佳资本结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第二,β2=2.3529,大于β1与β3,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与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呈正相关关系,且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是影响财务杠杆效应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该行业上市公司在资本结构不变的条件下,提高总体资产的利用效率与营运水平,就能增强股东权益的投资回报,同扩大债务资本比重一样,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两大并行途径。大多数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均较高,大都有效利用了整体资产的获利能力来提升企业价值,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第三,β3=0.1565,小于β1与β2,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与债务利息率呈正相关关系,且债务利息率对财务杠杆效应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一方面,该行业上市公司在债务融资时,即使面临较高的利息率,也可以适度扩大负债规模,只要增加的利息支出小于带来的节税利益,同样能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发挥财务杠杆的正效应;另一方面,应考虑到过度负债对企业价值产生的财务杠杆负效应,合理确定最优债务区间,既能充分获取财务杠杆利益,又能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三、结论

本文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以净资产收益率最大化为出发点,对我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及财务杠杆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财务杠杆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关系。研究结论对于促进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理性回归,保证财务杠杆效应的充分发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大股东出资行为及经济后果研究――基于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的经验证据”(项目编号:09S

A04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朱叶:《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张虹、林祥友:《企业负债融资中正负财务杠杆效应决策模型研究》,《财会通讯》2009年第17期。

[3]刘军辉:《公司财务杠杆效应的实证分析》,《经济述评》2009年第6期。

[4]胡援成、姜光明:《基于风险与收益对称的最优资本结构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第5期。

篇(6)

一、引言

自美国经济学家大卫・杜兰特于20世纪50 年代首次提出资本结构理论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对资本结构进行研究的队伍中来。1958 年,美国金融学家莫迪利安尼和米勒提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成为现今有关资本结构理论的雏形。此后的学者们不断地修正和补充这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税的 MM 理论、权衡理论、成本论和新优序融资理论等资本结构理论。虽然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研究才短短几十年,但是其研究成果对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不够完善,客观决定了我国学者们对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还未形成完整的系统,研究的内容还比较肤浅。此外,我国企业由于缺少科学的管理,对最优资本结构问题并不是很重视,这与我国刚从计划经济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情是基本符合的。无论是理论上还是企业实际操作中,对资本结构问题的探讨和运用都不够成熟和完善。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通过对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希望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最优资本结构理论以及提高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认知度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Stephen Nickell,Daphne Nicolitsas,Neil Dryden (1997 )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中发现,资产负债率高可以有效地防范管理层在公司经营决策时,侵占所有者的利益。资本结构的集中度达到一定范围时候,也可以阻止公司的管理层在融资过程中做出有损所有者利益的行为,从而可以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从而使财务绩效表现为正相关系。James S. Wallace (1997)认为,在富裕的国家中 27 家大公司,当资本集中度对公司的财务绩效呈现正相关系,公司的资本结构有效的集中对公司的发展有利,这个发现是通过对现实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Stephen Nickell,Daphne Nicolitsas (1999) 认为,公司绩效和公司的账面价值衡量的关系是负相关的;Laurence Booth, Varouj Aivazian, Asli Demirguc Kunt,Vojislav Maksimovic (2002)在对公司绩效与资本结构关系的研究中,具体论述了破产是一种成本。公司的负债率越高,产生破产的可能性越大。在公司可能面临破产时,即使有新的可以导致企业价值增加的项目,股东也不会去投资。因为在濒临破产的情况下,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列在顺位赔偿的最后一位,要承担可能的全部成本和风险。而在收益方面,由于债权人固定的得到收益,所以股东不愿意负债太多,不愿承担比较大的公司破产成本。由于破产一般出现在负债较大的公司,所以负债率高的公司更 容易放弃高价值的项目,这是一种因害怕破产而引起的权衡理论,这样的公司治理比较保守,财务绩效也相对比较安全。

(二)国内文献 吕长江、王克敏(2002)以托宾 Q 值和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公司财务绩效的衡量标准,结论是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钟玮、杨天化(2010)认为以资产负债率、综合财务绩效为变量,以公司成长性、公司规模为控制变量,建立模型,进行线性回归,发现资本结构与公司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系。王春峰,周敏,房振明(2008)在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公司财务绩效的研究中发现,两者的关系可以用成本假说来解释,得出公司绩效随负债的增加而增加,即两者呈正相关。王敏(2004)选用净资产报酬率、企业成长性作为公司财务绩效的衡量指标,选用债务融资率作为资本结构的衡量指标,通过实证分析,得到债务融资规模对公司成长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当债务融资在某一水平时,公司绩效会达到最大。赵英军、俞辉(2006)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得出债务作用的有界性,即只在一定负债率水平 内,负债有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姚德权、陈晓霞(2008)得出了传媒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财务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流动资产负债率与公司财务绩效显著负相关。汪旭晖、徐健(2009)分析了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发现长期负债率对公司财务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影响,国有股持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资产负债率对公司财务绩效存在显著负相关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假设1:当资产负债率低于 55%时,资产负债率对公司财务绩效有显著正相关影响;当资产负债率高于 55%时,资产负债率对公司的财务绩效显著负相关影响

公司的资本结构对公司财务绩效以及公司的经营风险影响是受到一定范围的影响,提出了适度负债水平,认为适度负债水平是负债收益和负债成本之间权衡的结果。对于不同的行业来说,适度的负债水平是有差别的,财务理论上认为最优的总负债率为 50%左右,但是本文考虑到钢铁行业的负债特点,将选择上市公司的平均总负债率 55%为适度资本结构与非适度资本结构的分界点。根据权衡资本结构理论,公司在进行高负债时,一般会考虑高负债带来的高财务风险,在负债带来的税遁收益和破产成本之间衡量,找到一个均衡的负债率,本文将根据前人的经验假设为 55%,当公司的负债率低于 55%的时候,公司的资本结构对公司财务绩效影响是呈正相关的。根据同样的原理,当公司的负债率超过 55%时,公司资本结构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是负相关的。资产负债率与公司财务绩效负相关,这在我国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论证,我国的研究结果与国外的理论呈现悖论的原因一般解释为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够完善,公司的融资市场的条件制约。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具有其他行业所不具有的特点,这个假设将在实证分析部分验证。

假设2:负债率与公司财务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根据财务理论,流动负债的比重与长期负债的比重比较理想的组合是 1:1,但是我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中总负债率比较高,而且流动负债率相对长期负债率而言比例更是相差悬殊,在资本结构对公司财务绩效影响研究中,有学者用资产负债率和流动负债率以及长期负债率作为因变量分析,得出的结论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但是结合前人分析的条件和其他因素,结合本人所选研究样本的特点,提出假设2。

假设3:负债率与公司财务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根据我国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有税的 MM 理论认为,由于负债可以享受税收收益,因此负债的融资成本相对于股权融资成本比较低,负债对公司财务绩效有利。而根据长期负债的特点,负债周期长,还款压力小,资本成本低。这样,公司利用长期负债,既可以解决资金的需求也可以享受到税收带来的好处,并且相对流动负债而言,公司的还债压力相对较小,财务风险小。因此本文假设长期负债率与公司财务绩效显著正相关。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样本数据来源为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自 2008年至 2012的财务数据。数据主要来自于大智慧数据库、wind 数据库,新浪,金融街等网站和数据库。本文采用 2008年至2012 年钢铁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为防止不正常的样本对研究结论的干扰,也是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本文对所选取的样本进行了预处理:剔出了无法取得完整数据的样本,用处理数据的软件处理掉;(2)本文中剔出了个别由于退市等原因造成数据不全的钢铁行业的上市公司;经过手工录入后仔细核对和依照上述预处理的两个方面处理后,钢铁行业的上市公司的样本最终为 37 家样本公司。本文将选取37家样本公司的数据,来分析我国的钢铁行业资本结构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

(三)变量选取 具体包括:其一,自变量的选取。包括:(1)资产负债率,是指负债总额÷(总负债+股权权益)×100%,该指标反映了在企业的全部资本中,有多大的比例是由负债融资所形成的,而其余部分则为所有者权益所形成的。(2)流动负债率,是指流动负债率=流动负债÷(总负债+股权权益)×100%,其中:流动负债=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流动负债率主要度量公司的流动负债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即反映了在企业总资产中有多大比重是由流动负债来承担。(3)长期负债率,长期负债率=长期负债÷(总负债+股权权益)×100%,长期负债主要是从公司借入负债时间的角度而言,超过 1 年,一般为有息的长期负债,它与流动负债共同构成了公司的总负债,是提供公司运营资金的一个来源,长期负债率与流动负债率相比较,具有其还款时间长,借款成本比较低而言。本文选择长期负债率和流动负债率作为资产负债率的细分指标,进一步深入分析资本结构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其二,控制变量的选取。包括:(1)公司规模,选取公司资产自然对数作为衡量公司规模的指标。(2)成长能力,选取总资产增长率作为衡量公司成长能力的指标。由于公司业绩一般会表现出一定的惯性,公司的成长能力也会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因此本文将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成长能力作为影响因素之一。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在有效率的资本市场上,公司成长能力对公司财务绩效有正相的影响,具有高增长速度公司的应该有更好的财务绩效表现。(3)国有股比例,选取国有股持股比例来衡量股权性质,根据前人的研究,国有持股比例在资本结构对公司财务绩效影响的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国有性质的取值为 1,非国有性质的取值为 0。(4)资本结构的虚拟控制变量,资本结构的虚拟控制变量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从行业角度来看,即行业虚拟变量,由于本文研究的范围为一个行业,所以不考虑次变量。二是从时间上来把握,本文选取的时间段为 2005年至 2009 年,为了避免会引起多重共线,以 2005 年作为基年,将其它年份设置为虚拟变量,当样本所处年份为 2006 年时,变量取值为 1,否则取值为0;其余年份虚拟变量的赋值依此类推。将资本结构变量和控制变量总结起来,如表(1)所示。 其三,因变量公司财务绩效的选取。单个或者几个财务指标不能比较完整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一方面为了能够比较完整地、全面地评价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状况,本文将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的指标见表(2)。本文中,由于所采用的财务指标是进行标准化处理后整理的数据,因此计算得分有正有负,负数表示该上市公司财务水平低于平均水平,正数则表示该上市公司财务水平高于平均水平。运用 SPSS 软件处理 175 组数据,得到样本公司的财务指标相关性检验结果为表(3)。可以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变量的缩减。各主成分是原始财务指标对应特征向量分量的线性组合,运用 SPSS软件得到 175 家样本公司财务指标分别为 Z1,Z2,…,Z10,且对应的特征值与贡献率如表(4)主成分的特征值和累计贡献率。取累计贡献率88.33%,可以得出主成分子数 N取6,即取前6 个主成分来代替原来10个变量。这6个主成分就能较好地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在综合计算主成分因子的权重时,将利用表(4)的特征值及其分别在累积解释上所占的比重,累计贡献率就是主成分因子顺次能够综合解释全体变量的百分比,这在表(4)的第二、第三和第四列显示。选择了表(4)前6个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向量,这 6 个因子之间的特征值之间的组成矩阵,可以得到表(5)主成分因子矩阵。 结果根据原始数据处理所得按照前面所述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原理,可以利用表(6)的 6 个主成分来表示原始数据的线性方程,得到:

Y1=0.469X1+0.898X2+0.832X3+0.074X4+0.514X5+0.166X6-0.057X7+0.452X8+0.008X9+0.473X10

Y2=0.694X1+0.137X2+0.285X3-0.198X4+0.577X5+0.610X6+0.596X7-0.243X8+0.057X9-0.614X10

Y3=0.381X1-0.081X2-0.189X3+0.146X4+0.429X5+0.649X6+0.695X7-0.259X8-0.092X9+0.482X10

Y4=0.123X1-0.039X2-0.079X3-0.041X4-0.002X5+0.099X6+0.085X7+0.335X8+0.937X9-0.017X10

Y5=0.064X1+0.011X2+0.027X3+0.964X4-0.164X5-0.006X6+0.596X7-0.033X8+0.064X9-0.073X10

Y6=-0.126X1-0.067X2-0.136X3+0.033X4-0.106X5+0.180X6+0.112X7+0.741X8-0.327X9-0.149X10

根据上面的公式,用SPPSS直接运算可以得到 X1、X2、X3、X4、X5,X6值,根据前面的公式,乘以各自的权重就可以综合得分。每一个主成分对应的权重就是其贡献率,计算构建所选样本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综合评价函数: Y=h1×F1+h2×F2+h3×F3+h4×F4+h5×F5+h6×F6。其中 hi 为贡献率,F 为主成分。

(四)模型建立 鉴于前述的理论分析和假设,以及变量的分析和选取,财务指标运用综合财务指标,从而可以得到:当资产负债率小于 55%的时候,资产负债率对公司财务绩效影响的模型 I:

F=?琢0+?琢1x1+?琢4x4+?琢5x5+?着

F 表示公司财务绩效指标的综合绩效;a0为待估截距项,a1、a4、a5为系数;X1为资产负债率;X4、X5均为控制变量,分别表示公司规模和成长能力;?着为残值,表示被解释变量的变化中不能完全由变量的变化来解释的部分。流动负债对公司财务绩效影响的模型 II 为:

F=?琢0+?琢2x2+?琢4x4+?琢5x5+?着

F表示公司财务绩效指标的综合绩效;a0为待估截距项,a2、a4 、a5为系数;X2为流动负债率;X4、X5均为控制变量,分别表示公司规模和成长能力;?着为残值,表示被解释变量的变化中不能完全由变量的变化来解释的部分。长期负债对公司财务绩效影响的模型 III 为:

F=?琢0+?琢3x3+?琢4x4+?琢5x5+?着

F 表示公司财务绩效指标的综合绩效;a0 为待估截距项,a3、 a4 、a5 为系数;X3 为长期负债率;X4、X5 均为控制变量,分别表示公司规模和成长能力;?着为残值,表示被解释变量的变化中不能完全由变量的变化来解释的部分。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通过对 2008年至2012 年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的收集、处理和整理,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率、长期负债率的描述性统计如表(6)所示。从表(6)可以看出,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比较高,超过财务理论 50%的理想资产负债率,也超过了上市公司的平均数值 55%;流动负债率的平均数值达到 82.62%,最大值为 100%,最小值 49.93%,流动负债率相对于长期负债率所占比重比较大。从数据统计结果还可以看出,样本的资产负债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从 2005 年的 54.59%上升到 2009 年的 63.49%,上升了 10%以上。流动负债率 5 年里平均数据均超过了 80%,分别为:82.08%、81.97%、82.23%、82.64%、84.16%,均大于 80%,最高为 100%。综合财务绩效主要反映该公司和行业平均值的偏离程度,从表(6)可以看出所选样本的平均水平(59%)大于行业平均水平(55%)。

(二)相关性分析 用 SPSS 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变量之间相关性分析,得到结果如表(7)。从表(7)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率以及长期负债率之间的相关性关系。长期负债率和流动负债率在 0.01 双侧相关性显著,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资产负债率与流动负债率之间以及资产负债率与长期负债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模型通过了变量之间相关性的检验。

(三)回归分析 (1)资产负债率对公司财务绩效影响的回归分析。 第一步,把第一组样本数据代入模型 I,运用 SPSS 统计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回归。首先得到 ANOVA 检验的结果,如表(8)。从表(8)可以得到,模型一通过了ANOVA检验,F值为5.75,p=0.002,即通过了F检,变量数据之间不存在异方差。模型I通过了异方差检验,其回归结果如表(9)。从回归的结果表(9)可以看出,当显著性水平为 5%的时候,P=0.004,通过了t检验。模型 I 的参数分别为-0.428,-0.789、0.039、0.302,代入模型可以得到模型 I :F=0.428-0.789X1+0.0398X4+0.305X5。资产负债率系数 a1=-0.789,说明公司财务绩效与资产负债率成负相关, 资产负债率提高 1%,则公司财务绩效则会下降 0.927%,这一结果与假设 1不相符合。第二步,把第二组样本数据代入模型 I,运用 SPSS 进行回归计算,利用线形回归分析方法回归,得到 ANOVA 检验的结果如表(10)。从表(10)可以得到 F 值为 6.897,p=0.0001,即通过了 F 检验。模型 I 通过了 ANOVA 检验。变量数据之间不存在异方差。所选取得样本数据是有效的,模型 I 的回归结果为表(11)。从表(11)可以得到,当显著性水平=0.05 时,P=0.003,t 检验通过;模型 I 方程式的系数分别为-0.438,-0.793、0.040、0.028,即可得到模型I方程F=-0.438-0.793X1+0.040X4+0.028X5。系数 a1=-0.793,说明公司财务绩效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资产负债率提高 1%,则公司财务绩效则会下降 0.927%,这一结果与假设1 是相符合的。从回归分析可以得出,资产负债率与公司财务绩效是负相关的,其自身的高低对财务绩效的方向一致,均为负相关。实证的结果与理论分析不吻合,可能是缘于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金融市场不完善的缘故。接下来,本文将进一步细分资产负债率这个变量,将其划分为流动负债率与长期负债率两个变量,运用全部数据进行补充论证。(2)流动负债率对公司财务绩效影响的回归分析。根据理论假设 I2,把样本数据代入模型 II,运用 SPSS 统计软件,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同时进行 ANOVA 异方差检验,ANOVA 检验结果如表(12)。表(12)中 F 值为 4.500,p=0.004,表示样本数据通过了 F 检验,变量之间不存在异方差。选取的变量是有效的,可以进行线形回归分析,得到回归分析的结果为表(13)。从表(13)可以看到,当显著性水平为 10%时,P 值为 0.009,t 检验通过。回归系数为c2值为-0.927,表明流动负债率对公司财务绩效显著负相关。实证分析结果与理论假设2 相吻合。将系数带入模型方程式,得到模型 II :F=-0.619-0.741X2+0.029X4+0.134X5。(3)长期负债率对公司财务绩效影响的回归分析。根据理论假设3,把样本数据代入模型 III,运用 SPSS 统计软件,进行 ANOVA 异方差检验和线形回归分析,异方差检验结果如表(14)。表(14)可以得到,F=4.519,P=0.004,F 检验通过,也即变量之间不存在异方差,数据有效可用。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结果如表(15)。从表(15)可以得到,当显著性水平为 5%时,P 值为 0.004,t 检验通过。其中长期负债率系数为 0.582,可见其影响是显著正相关,也即长期负债率对公司财务绩效影响正相关。实证结果与理论假设 III 相吻合。将系数带入方程式,可以得到模型 III :F=-0.683+0.582X3+0.028X4+0.134X5。

(四)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对 2008年至2012 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所选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资产负债率与公司财务绩效呈负相关关系。根据权衡理论和文献综述:当资产负债率处于某一特定水平之下时,资产负债率与公司财务绩效成正相关;在资产负债率处于某一特定水平之上时,资产负债率与公司财务绩效成负相关。因为负债必须按期偿还本金和利息,存在破产困境成本。因此管理者必须努力工作,减少开支,以降低企业破产的概率。权衡理伦认为,企业会在负债收益和负债产生的破产困境成本之间均衡,所以存在某一特定的负债水平。在这个水平之下,负债收益大于破产困境成本,负债有利于财务绩效。按照此理论,当钢铁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小于上市公司平均负债率时,资产负债对公司财务绩效产生正相关的影响,即假设1成立。而实证得出的结论是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是负向的,实证结果与理论假设不相符合。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公司不能够按照最优融资方式融资。(2)流动负债率与公司的财务绩效呈负相关关系。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流动负债与公司的财务绩效负相关。流动负债率越大,企业短期偿付风险也越大。当外界的环境发生变化,如国家银行紧缩银根,上调利率时候,流动负债偏高的上市公司将因为还债压力而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可能性增大,从而陷入破产的困境成本也就越大。因此流动负债与公司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这是符合我国钢铁行业的现实情况的。从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比较偏好流动负债,这也许跟实务界中公司从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取得进行长期债务融资的难易度有关系。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公司的资金构成比例不能够反映自己的真实意愿。(3)长期负债率与公司的财务绩效呈正相关关系。根据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负债有利公司享受税收收益,而其中的负债主要是指长期负债。长期负债的优点是还款付息的年限比较长,还款压力相对于流动负债要小得多,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因此长期债务率与公司财务绩效正相关是符合理论分析的,但是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长期负债率均很低,其主要原因是我国融资环境还不够完善,企业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融资,调整自己的资本结构。(4)控制变量企业规模和公司成长能力与公司财务绩效正相关。本文模型中均用到了控制变量,即公司规模和公司成长能力。实证结果表明,公司规模和公司财务绩效正相关,公司成长能力与公司财务绩效正相关。现在分别解释如下:一是公司规模越大,公司财务绩效越好。公司规模是公司实力的一个方面,公司规模越大,固定资产比重也就越大,容易在银行或金融机构融到所需资金。二是公司成长能力与公司财务绩效呈现正相关,可能是因为当公司成长性较好时,外界对该公司有一个正面的期望,所以能够较为顺利地募集到资金,享受到合理的资金比例,合理降低资本成本。

五、建议

根据结论,资产负债率与公司财务绩效负相关。我国钢铁行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整体的资本结构不太合理,不利于公司的财务绩效。因此应该加强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适当降低负债比重,增加其它融资比重。把资产负债率进一步细分,划分为流动负债率和长期负债率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流动负债率非常高,而长期负债率非常低,组合很不合理。根据论证结果,公司应该在负债的时候考虑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例,充分利用税收所带来的收益,权衡好高负债带来的破产风险成本,特别是流动负债所带来的还款付息压力。从资本结构方面提升公司的实力,使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好。公司在选择融资渠道时受到很多条件约束。比如,公司从银行融资借款,必须要大量优秀资产担保或者担保机构担保,如果公司不能够满足其要求就不能够借到所需资金,满足公司正常经营资金要求。同样,公司想要从证券机构融资,选择股票或者债权流通上市募集资金,更是困难重重。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依靠制度创新。一方面,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和准则,加强声誉制度的建设。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之所以对公司融资设置重重关卡,主要原因是公司的信誉度普遍不高,做假账等负面新闻频频出现,使公司的信誉度受到很大的质疑。因此一定要加强公司声誉制度建设,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和准则,使公开的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公司管理层在种种诱惑下就会会计舞弊,导致财务信息失真,从而使公司的信誉下降。如果公司的信誉度低,就会增加融资困难,从而难以募集到资金来满足正常地经营或者扩大规模经营的需要,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另外,还可以从公司的诚信管理上入手,公司的诚信不能仅仅只从财务报表方面判定,应该为每个公司建立一个诚信档案,使得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均要遵循诚信原则,不然就会影响其它方面的运作。诚信档案的存在就会对公司的管理层有一个威慑力,从而使公司的诚信得到真正的维持。

参考文献:

[1]黄少安、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经济研究》2001年第11期。

[2]洪锡熙、沈艺峰:《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厦门大学学报(哲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3]白丽晗:《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实证分析》,《重庆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4]戴菁:《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篇(7)

如何利用财务杠杆原理使企业价值最大化,一直是财务管理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该课题的实质是企业应保持什么程度的资产负债率。目前,在这方面还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有关文献对企业适度负债点的研究,也是通过对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及策略所作的调查。笔者通过对财务杠杆原理和企业负债经营的分析以及根据西方国家传统的经验负债比例与我国国情的进一步分析,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公共事业企业的负债规模明显偏小,财务杠杆系数偏低。而非股份公司(主要是国有企业)的负债比例明显偏高,基本上处于60%以上,且近年来绝大部分仍有上升趋势;同时认为:运用财务杠杆,带来的财务风险进行任何定量方法的研究只是一个理论方法和理想模式。在实务中必须综观全局,根据各种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周苹英,2003;杨桂兰,2005)

另有学者通过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实证研究,提出对财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应当把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作为一项重要课题。(陈共荣 胡振国,2003)也认为,资本结构中适当的负债率可作为一种担保机制。一般来说高质量的企业对应着高负债率的资本结构。在企业经营效益较好时,增加负债比率,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点,即企业价值最大化点。

综观目前学术界对企业财务风险、适度负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已引起企业决策者的高度关注。但也有很多企业长期以来对如何把握合理的负债程度处于迷茫中。负债率高低飘浮不定,找不到保持理想债务比率的路径和办法。以我国企业近年来的情况为例。我国国有工业企业和上市工业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存在较大的差异。1995年-1998年间,两类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分别是:1995年:65.5%、54.05%;1996年:64%、52.55%;1997年:64.1%、47.36%;1998年:60.3%、44.55%。到了2003年,全国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进一步上升为65.9%,而上市公司则继续保持比这低得多的负债率。大量研究证明,形成国有企业与上市公司负债率差异的原因很多,却并非企业有意识调整债务比率的结果。企业在负债率的决策上不可否认地存在盲目性。对企业高负债是否一定高风险等方面的认识仍然模糊不清。

为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企业财务风险,阐明企业高负债不一定高风险,破解企业适度负债点这一难题,本文运用了财务风险动态函数模型和动态模型的立体图的研究方法。研究的结论也佐证了一些学者的研究结论,比如(章之旺,吴世农,2005)撰文指出:……当出现行业经济下滑时,选择高杠杆的公司将丧失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在企业经营效益较好时,可以增加负债比率,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一、以利润率、资产负债率为变量的财务风险动态模型

篇(8)

关键词:

财务保守政策;上市公司;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2009403

1引言

按照长期债务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可以把财务政策分为激进的财务政策和保守的财务政策。一般而言,保守财务政策是指长期债务占资产总额的比例持续地低于20%,以便保持财务灵活性和债务融资能力,避免陷入财务困境。

在中国,企业的财务保守行为已经十分普遍,这种现象不免使人感到困惑。为什么在经济快速发展、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的环境下,企业却要选择保守的财务政策?影响财务保守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为此,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采用保守财务政策的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分析;然后,以采用保守财务政策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保守财务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2文献综述

2.1国外文献综述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从企业、行业和宏观经济等层面对财务政策的选择进行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在企业层面。Myers(1977)把企业资产分为当前业务(Assets in Place)和增长机会(Growth Opportunities),发现企业增长机会(以“市值/账面价值”)与财务杠杆负相关,即企业增长机会越多,财务杠杆越低,而且短期债务越多,长期债务越少。Smith和Watts(1992)、Gaver J.和 Gaver K.(1993)等实证研究也发现,财务杠杆与增长机会显著负相关。Barclay、Morellec和Smith(2001)认为,增长机会越多,债务相对于当前业务的比例应该越低。Baker和Wrugler(2002)发现,公司的市价面值比与资产负债率的变化负相关。

在行业层面。Brander和Lewis(1986)、Bolton和Scharfstein(1990)、Dasgupta和Titman(1998)等研究表明,行业特性和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财务政策具有直接影响。Brander和Lewis(1986)构建的双寡头博弈模型证明,企业的融资结构影响产品市场均衡。Bolton和Scharfstein(1990)提出的掠夺理论认为,内部资金是决定产品市场竞争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持有足够的现金有利于实施旨在夺取产品市场份额、增加产品市场业绩的掠夺策略(比如低价竞争、增加研发开支、扩大分销网络、兼并供应商或合作伙伴等)。Dasgupta和Titman(1998)研究发现,财务杠杆高的企业容易陷入财务危机。

在宏观经济层面。Campello(1999)、Zingales(1999)研究发现,在宏观经济环境、商业周期和产业政策急剧变化的情况下,财务杠杆高的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大于财务杠杆低的企业。Baker和Wrugler(2002)发现,公司的融资政策和资本结构受公司股价变化的影响;高财务杠杆的公司往往在股价较低时进行股权融资,低财务杠杆的公司往往在股价较高时进行股权融资。

2.2国内文献综述

朱武祥(2002)认为,财务保守政策是竞争型行业上市公司为了保持后续投资能力、避免财务风险的战略选择。赵蒲和孙爱英(2004)发现,产生财务保守行为的最重要原因是企业本身的内源融资能力,这种能力由产品市场竞争决定,受资本市场、政府管制和产业组织等因素影响。封(2006)发现,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具有“激进型”资本结构选择偏好的公司,负债水平较高,资本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较大。周联丰(2007)认为,公司选择融资策略应综合考虑经营风险、收益波动状况、风险偏好、竞争对手状况等因素;财务保守行为有利有弊,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所处经济环境,改善资本结构状况,从而使企业达到较好的竞争状态。章细贞(2007)基于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对企业外部环境与财务保守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政策与外部环境存在明显的不匹配现象,处于环境稳定、市场竞争程度低的行业的上市公司,财务政策趋于保守。刘曦和陈沁馨(2010)基于对惠泉啤酒公司的研究发现,惠泉啤酒之所以采取财务保守政策,是为了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为求自保。惠泉啤酒投身燕京啤酒后的战略多是起辅助燕京的作用,而不是追求自身规模的发展。由于上市之前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提高了固定资产所占的比例,经营杠杆一度偏高,才使得其不得不在前几年采取低财务杠杆的政策。黄立江(2013)分析了财务保守行为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包括对企业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流动性以及财务资源配置等的影响。认为管理层的风险偏好决定了财务政策的选择,财务保守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风险,另一方面也会引起机会成本和资本成本上升。

2.3对国内外研究的简要评论

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不同,国内外企业财务政策的选择存在明显差异,上市公司财务保守政策的影响因素也不完全一样。通过文献综述可以发现,宏观经济政策、行业特性、市场竞争等因素对财务保守政策有显著影响。但在企业内部,影响或决定财务保守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国内外研究的不多,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为此,本文在对采用保守财务政策的企业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内部影响财务保守政策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3财务保守上市公司的市场分布和行业分布

3.1财务保守政策的衡量标准

在国际上,一般把长期负债占资产总额的比例长期地低于20%作为财务保守的衡量标准。本文采用这一国际标准,以RESSET数据库中的“长期负债/总资产”作为衡量财务保守政策的指标。如果“长期负债/总资产”小于20%,说明财务保守。

根据上述衡量标准,对2008-201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采取财务保守政策的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中,从2008年到2012年财务保守公司比率分别为92.20%,86.50%,86.20%,88.10%,86.30%,均处于较高的水平,财务保守现象明显。深圳交易所上市公司中,从2008到2012年财务保守公司比率分别为94.50%,92.80%,94.40%,94.80%,92.50%,也都处于较高的水平,财务保守现象明显。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上市公司财务保守行为较为普遍。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中,从2008年到2012年长期负债/总资产比率平均值分别为5.58%,

7.77%,7.63%,728%,7.99%,均小于20%,深圳交易所上市公司中,从2008年到2012年长期负债/总资产比率平均值分别为465%,5.39%,4.61%,4.02%,4.94%,均小于20%,这些数据说明了中国上市公司财务保守政策确实非常普遍。

3.3财务保守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

从国内外文献中可以发现,行业竞争性对公司财务政策具有显著影响。为此,按照一般的分类方法,把行业分为竞争性、垄断竞争性和垄断性三类。竞争性行业用制造业代表,垄断竞争性行业用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垄断性行业用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代表。2008-2012年三类行业采取财务保守政策上市公司的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在竞争性行业和垄断竞争行业中,不论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还是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其财务保守公司比率均在80%以上;而对于垄断性行业,不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还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其财务保守公司比率均在50%到85%之间。这说明,处于竞争性行业和垄断竞争性行业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财务保守,而垄断性行业公司的财务保守行为没有竞争性行业和垄断竞争性行业明显。

4财务保守政策的影响因素

4.1理论假设

从理论上讲,盈利能力强的公司的财务行为应该比较激进,盈利能力不强的公司的财务行为会趋于保守;获取现金能力强的公司的财务行为应该比较激进,获取现金能力不强的公司的财务行为会趋于保守;长期偿债能力强的公司的财务行为应该比较激进,长期偿债能力不强的公司的财务行为会趋于保守;长期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例大的公司的财务行为应该比较激进,长期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例小的公司的财务行为应该比较保守。因此,提出以下理论假设。

假设1:盈利能力对财务保守政策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盈利能力越低,财务政策越保守。

假设2:获取现金的能力对财务保守政策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获取现金的能力越低,财务政策越保守。

假设3:长期偿债能力对财务保守政策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长期偿债能力越高,财务政策越保守。

假设4:负债结构对财务保守政策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长期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例越小,财务政策越保守。

篇(9)

财务杠杆是因为公司的负债经营引发的,当前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较为成熟,对财务杠杆的研究和利用也比国内相对进步,而且负债资金在全部利用资金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市场不够成熟,经济不够发达,对负债经营与财务杠杆的相关研究远落后于世界其它国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无法对实践进行指导。另外,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对资本结构、财务杠杆和公司业绩单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的行业实证研究的成果较少。所以,探讨和研究财务杠杆在我国房地产行业公司中的利用,并以此为基础得出结论,为我国房地产公司在负债经营过程中提升利润和业绩,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对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进行实证研究,首先要弄清两个概念,即“公司业绩”和“财政杠杆”分别是什么,明确二者的概念和度量之后,再对本文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和阐述。本文提出了三个可能性的假设:“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不相关”、“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负相关”和“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正相关”,进行了样本的选择、研究和分析,并得出了结论,根据样本分析得出的结论,对当前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的提升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合理建议,希望本文的实证研究对房地产公司的财务实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公司业绩

公司业绩。公司业绩管理是当前所有行业领导者和管理层高度重视的内容之一,公司的运营和战略发展决定其业绩水平,公司的业绩直接影响其未来发展步调和未来发展方向。公司业绩考核是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成果和运营目的进行相应标准的考核。公司业绩的度量。公司业绩的度量不是单方面的,是通过很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和衡量的。从资金的运用、人财物等全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产品的研发销售等各方面,都需要进行业绩度量,但总的来讲,公司业绩度量,主要是针对公司的资金利用的管理展开。

(二)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的概念。财务杠杆是由固定筹资资本产生的,通常是指公司的负债水平,是用企业债务资本与所有者的权益资本或是公司的资本总额二者之间的比例计算得出来的。财务杠杆的度量。根据财务杠杆的概念,它是公司负债在公司资本结构中的比例,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度量,一是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例,二是负债与资产总额的比例。房地产行业公司与其它行业公司所处的行业、利益增长和负债偿还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财务杠杆也会有很大的区别。财务杠杆作用程度用财务杠杆系数测量,是指资金盈余对利息前和交税前的利润变化的反应灵敏程度,息税前利润变化会对每股盈余产生影响。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是公司运行的经济基础和支撑,是公司经营管理需要考虑的重点内容。当前对资本结构这一概念有不同的定义和讨论:一种观点认为,资本结构是股权资本各部分的比例数值,或是债券资本各部分之间的比例数值;第二种观点认为,资本结构是股权资本与债券资本之间的比例,也就是指财务结构;第三种观点认为资本结构是指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二者之间的比例,其中物质资本包括股权资本和债券资本。

(二)MM理论

MM理论是米勒在研究“负债杠杆与公司价值”二者之间的关系时提出来的,此理论认为公司的负债数额越高,则公司产生的价值也会随之赠大,二者之间呈正比。MM理论对公司所得税加入考虑范围,同时也考虑了个人所得税的因素,个人所得税与个人投资中所获取的利息二者抵消,那么企业在负债背景下进行资金筹措所追求的避税效果根据个人所得税的抵消而消失;在不考虑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因素时,无论是否负债,所有企业的价值都是其经营利润和报酬率的比值。

(三)权衡理论

权衡理论在米勒的理论结果加入了财务危机成本的理念,这一观点认为企业在负有较高负债的情况下,不存在财务危机成本,企业价值与负债资金的数额成正比。负债增多,价值也随着上升,这时,企业的风险增大,形成潜在的财务危机的可能增大。当负债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负债税额庇护利益与财务危机成本对等,二者可以抵消,这时,企业价值出现最大值,出现最优的资本结构。如果负债继续增加,那么企业财务危机成本就会增加,负债越多,企业的价值也会以同样的速度降低。

(四)信息不对称理论

依据逆向选择理论的观点,Myers认为公司进行融资时采用“啄食”顺序,即首先进行延留收益进行资金筹集,然后通过发行债券和变更股权等形式进行资金筹集,这种理论将公司业绩与资金结构定义为反向关系。依据成本理论,Jensen等人认为公司业绩与资金结构呈现正向关系,因为公司领导和决策者会过多注重私人收入,意在通过公司增加债务的方式改善收益者的行为方式。另外,在1977年的一种观点认为公司的资本结构可以向市场发送信号,所以在此基础上一些投资者就认为公司业绩与资本构成之间是正相关的,因为业绩好的公司通常会存在较高的财务负债。

通过对以上几种理论的阐述,可以看到,对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就将对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提出合理建议,促进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的提升,改善公司运营。

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的可能性假设

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不相关。首先,第一个假设是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不相关,即二者不存在直接的相互影响。在这种假设下,无论财务杠杆发生怎样的变化,公司业绩都不会随着变化或仅产生微弱的变化。在提升公司业绩时,就不必考虑从财务杠杆入手,进行战略和战术的调整。

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负相关。假设财务杠杆存在一定的效应,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呈正相关。在这种假设条件下,房地产行业公司错误运用财务杠杆进行财务管理与干涉,就会减少投资者的收益,增加公司财务风险,降低公司业绩。那么,在提升公司业绩时,就需要考虑通过哪些手段,尽可能规避财务风险,提高企业收益。

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正相关。假设财务杠杆存在一定的效应,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呈负相关。在这种假设下,房地产行业公司合理运用财务杠杆进行公司财务管理和干涉,那么公司的业绩提升,资本利润增加,企业甚至会出现额外的收入。那么在公司经营中,就要考虑如何恰当地运用负债,发挥财务杠杆的效应,提升公司的业绩水平。

(二)研究设计

选择研究样本。本文将2010年我国沪深两市的91家A股上市房地产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为了保证研究结构的科学、客观和准确,在选择样本时排除了上市房地产中的ST公司。

研究过程。众所周知,在房地产行业公司中,影响其业绩的因素有多个,在本研究中笔者将重点分析资本构成对公司业绩所产生的变化。公司业绩的考核标准是总资产收益率,影响选择的是净资产规模、主营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其中资产负债率又有流动负债率和长期负债率两项衡量标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总资产收益率y等于净利润与总资产之间的比值;流动负债率x1等于流动负债与总资产之间的比值;长期负债率x2等于长期负债与总资产之间的比值;主营利润增长率x3等于本年主营业务利润减去上年主营业务利润再与上年主营业务利润之间的比值;总资产周转率x4等于销售收入与平均总资产之间的比值;净资产规模x5取其对数进行回归分析。

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本文研究样本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得到这一数据:Y=-3.251-0.057x1-0.041x2+0.00016x3+0.0879 x4+0.038x5-0.245

通过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公司总资产收益率与资产负债率二者之间成反比,与净资产规模、主营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之间成正比。然而,由于长期负债率x2、主营利润增长率x3、净资产规模x5无法通过T检验,因此公司长期负债率、主营利润增长率与净资产规模三者对公司总资产收益率的作用不大。流动负债率x1和总资产周转率x4这两个变量可以通过T检验,所以二者对总资产收益率y的影响较大,根据流动负债率x1的变化,总资产收益率y会反向变化;同样,随着总资产周转率x4的变化,总资产收益率y会正向变化。

(三)研究结论

本文对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进行实证分析,因此对公司的流动负债率对总资产收益率的作用、长期负债率对总资产收益率的作用进行了重点分析。依据权衡理论的阐述,公司盈利能力较强时,需要增加负债增强财务杠杆的效应,如果公司盈利能力差,则需降低负债弱化财务杠杆效应,降低财务风险。从以上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公司的盈利水平与流动负债之间作用较大,之间成反比,但是长期负债对公司业绩没有太大作用。

流动负债影响总资产收益率,二者成反比。房地产行业公司通常是经过银行进行贷款获取资金,而银行出于自身利益贷出的多为流动性资金,流动资金对于房地产公司来说有着长期负债资金的功效。公司的盈利水平较低的情况,就会对流动资金的依赖程度较高。

长期负债对总资产收益率影响低于流动负债。公司的长期负债是公司进行常年运营的很重要的稳定的资金来源,长期负债是公司日常运营中的一部分,公司的偿还意识不强。而流动负债是公司筹集的短期贷款或资金,这部分资金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偿还,公司就必须利用这部分资金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流通,增加收益水平。由于领导者对二者的偿还意识和利用渠道不同,就使得长期负债对总资产收益率影响低于流动负债。

相关建议

房地产行业公司应当慎重使用财务杠杆。从实证研究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资金结构中的某些构成部分可以促进业绩的提升,但这并不代表财务杠杆与公司业绩就成正比。因此,房地产行业公司在利用财务杠杆效应时,要慎重考虑,加强财务风险防范,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房地产行业公司应当适当扩大发展规模。规模化生产可以提高公司的负债水平,增强公司低于财务风险的能力。房地产行业公司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基础之上,适度扩大公司经营规模,提高盈利能力,改善公司业绩,完善公司财务体系。

房地产行业公司应当不断提高运营能力。公司领导者和决策层需要强调债务意识,对公司资金和其它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资金结构和财务结构进行优化,并加强对资金利用的监督和审核,提高公司运营能力。

房地产行业公司应当增加自身融资渠道。目前我国市场竞争压力巨大,以银行贷款为主同时拓宽房地产公司的融资渠道,不仅可以降低银行贷款压力,还可以增多公司筹集的资金。一方面,可以发放债券、转让股份等方式进行融资,吸引民间闲散资金进行资金筹措;另一方面,还可以将房地产产品进行证券化,降低融资风险和融资难度。

综上所述,房地产行业公司业绩与财务杠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公司领导者在进行财务决策和资金筹集时,要重视二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张欢.基于竞争战略的财务杠杆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2010

篇(10)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

财务报表分析是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方法,系统的分析企业现在和过去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用以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为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相关的依据。

财务报表分析的的指标主要包括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等。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所欠债务的能力,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是否健康的标志,主要包括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是评价企业利用股东和债权人的资金获得利润的能力,是衡量企业的能否长远发展的重要指标;营运能力是反映企业的生产管理、资金运用的效率与效益的指标。几个指标结合起来分析,可以反映企业的综合实力,为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依据。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对同一会计报表的不同项目之间或不同会计报表的同一项目进行分析,通过比率反映各个项目之前的关系,从而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比较分析法是将财务报表上相关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特别是将一个时期的报表同另一个时期的报表进行比较;趋势分析法是指通过比较连续几期的财务报表,分析有关项目的金额、方向和变化幅度,从而探索出企业的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的企业、债权人、股东和投资者普遍的采用财务报表分析方法都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以提高投资的正确性,但是由于目前我国财务报表分析的分析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使分析的结果不能很好的给投资者正确的信息,甚至会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本文通过阅读文献以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详细说明我国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以提请财务报表分析的使用者注意。

二、我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财务报表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1.偿债能力指标的局限性。此处主要指短期偿债能力指标,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主要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分析,但是这两个比率有两个很明显的不足之处,一个不足是无法从动态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因为计算指标的数据,如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都是用期末数,是每年12月31日的数据;另一个不足是具有很强的粉饰效应,流动资产中存货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企业可以马上增加存货等流动资产而达到粉饰流动比率的作用。

2.盈利能力指标的局限性。评价盈利能力的指标中最重要的就是权益净利率指标,该指标可以反映企业用股东的资金为股东带来的净利润是多少,是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但是该指标也有自身的缺陷。首先表现在该指标只能反映一个时期的盈利能力状况,因而有时效性缺陷;而且权益净利率不能反映公司在获得净利润的时候承担的风险,因而具有风险性缺陷;同时,权益净利率的计算中,分母使用的是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而非市场价值,因而具有价值性缺陷,因为对于股东来说,股东 的市场价值更加重要。

3.营运能力指标的局限性。营运能力指标主要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效率和效益能力,反映营运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等,现本文只就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局限性进行分析。

(二)我国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1.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比率分析法是主要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虽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但是还是有其局限性的一面,例如比率分析法属于静态分析方法,而企业的经营环境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的,用此方法预测未来并非十分可靠;同时财务指标容易被人为操纵。

2.比较分析法的局限性。比较分析法也是分析者经常使用的方法,分析者按照分析的目的对各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通过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比较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例如进行纵向比较,不同的行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不能一概而论;同时比较的项目也要有适当的“量”,比较的太多会增加工作量,少了则不能得出适当的结论;而且比较分析法中知识考虑了财务信息,没有把非财务信息考虑进去,这些都使比较分析法不能很好的为使用者提供服务。

3.趋势分析法的局限性。这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增减变化的方向和趋势的一种指标,这种方法的有点是对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动态分析,但是其局限性很很明显,就是一直是利用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历史代表过去,未来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这样分析的趋势就不一定符合企业的发展趋势。

(三)分析理论和分析体系与实践存在一定的差距

财务报表分析理论和分析体系与实践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假设前提是在经济相对稳定的环境下进行,即一段时间内货币的价值保持不变,但是在现实的环境中,货币的价值是动态的、可伸缩的,这样就会导致财务报表分析缺乏实际效果。

2.分析的专业化程度的局限性。财务报表分析时适应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我国的财务报表分析出现的相对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化的做法。我国的财务报表分析者主要是企业内部和投资者,在企业内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是财会人员,他们既是财报的编织着又是财报分析者,这样分析的数据可能难免会有失偏颇,并且财报分析不仅需要财务信息,也需要很多的非财务的、表外的信息。投资者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是为了将拥有的资源投资到使用效率最高的企业中,但是由于投资者的知识水平有限,很难进行专业化的分析。所以我国目前就需要一批专业化的分析人员,能对财务报表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才能使我国的财务报表分析水平达到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篇(11)

从财政理论和实践来看,一国或地区的财政风险通常用财政赤字率和债务负担率两大指标来衡量。这里,财政风险警戒线可界定为财政赤字与债务规模的安全区和危险区之间的分界线。在此方面,“国际警戒线”通常指的是1993年正式生效并标志欧盟诞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中规定的两大财政标准:(I)欧盟成员国财政不应有“过度赤字”,赤字占当年GDP的比重(即财政赤字率)不应超过3%;(2)一国政府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债务负担率)不应超过0%。在国内,常有学者引用上述两大“国际警戒线”来判定我国财政风险状况。然而,就其产生背景而言,《马约》关于财政赤字率和债务负担率的标准只是欧共体成员加人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入围标准。尽管这一标准是对财政风险的某种度量,但就其本身而言,并不直接具备所谓“国际警戒线”的属性。因此,部分学者对“国际警戒线”的适用性纷纷质疑。例如,罗云毅(2003)¨1认为,对社会经济条件各不相同的其他国家而言,该标准显然难以成为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国际标准。贾康、赵全厚(2000)[51认为,警戒性指标只是起警戒作用的一般性经验指标,并不一定与其他各国的具体情况吻合,特别是难以适应对各国某个特定时期债务适度规模的判断。倪红日(1999)哺1则认为3%和60%并不是赤字和债务的警戒线,而是欧盟成员国的限制线。为此,理论上就需要重新研判财政风险“警戒线”问题。刘迎秋(2001)"1曾运用债务一赤字模型对赤字率和债务率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王宁(2005)¨1进而运用类似刘迎秋的模型,得出我国最大可承受的财政赤字率在4.04%一4.67%以及最大安全债务负担率在50.5l%一58.36%的研究结论,但其模型较为简单,数据也较为陈旧,从而削弱了其对目前我国施行的积极财政政策的现实指导意义。总体上,现有文献对如何确定适用于我国的财政风险警戒线水平方面鲜有研究或研究不够深入。本文认为由于国情的个体差异较大,具有普适性的财政风险“国际警戒线”的存在性本身就是一个伪科学命题,而专门探讨具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政风险警戒线往往更具现实意义和政策参考价值。为此,本文在财政赤字率和债务负担率的模型推导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探求我国财政风险两大警戒线的大致水平,从而期望能够对我国目前全面施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有所启迪和参考。

二、模型的推导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政府预算约束理论和个人跨期消费理论,这里先对财政赤字率的警戒线模型进行推导,进而对债务负担率的警戒线模型进行推导。

(一)财政赤字率模型

在内生增长理论中,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ProductionFunction)可表述为:Y=AK"(EN)9,其中A>0,a>0,p0,且a+p=1(即假设规模报酬不变),Y为总产值,A为综合技术水平或全要素生产率,N为投入的劳动力数量,K为投入的资本,E为劳动生产率。这里假设劳动生产率与每个劳动者的资本数量成正比,即E=K/N。这样,总生产函数就可简化为:Y=AK(1)假设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则利率和工资率应该由资本和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决定,即利率应该等于资本的边际生产率:r=aY/aK=d(2)

工资率等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OJ=aY/aN=BY/N(3)在“三部门”分析框架下,总产出Y可以表示为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的函数,即Y=C+I+G。于是,不同经济主体的行为分析及其函数表述如下:

1.考察政府行为

假设政府支出为国民收入或GDP的一个给定比例g,即G=gY;同时政府财政赤字也为国民收入或GDP的一个给定比例b,即B=bY,此处b和g均为常数。本期财政赤字和本期债务余额之和应该等于下期的债务余额①,即D+B=D+。。于是有:D+l=D+bY(4)若用r表示公债利率,则本期公债利息则为rD。政府对国民收入(包括利息收入)以t的平均税率征税,税额就可表示为T,即T=t(Y+rD)。根据政府预算约束B+T=G+rD,则有:bY+t(Y+rn)=gY+rD(5)

2.考察个人行为

若将每个劳动者的生命期间相对地划为两个不同阶段,即:(1)第一阶段劳动者参加工作并取得相应报酬,报酬的一部分用于消费,另外一部分用于储蓄,储蓄的部分可用于购买政府债券或私人债券;(2)第二阶段劳动者进入退休年龄,并依靠利息所得或出售债券获取收入,而该期间的收入所得将全部用于消费,以实现生命期间消费效用最大化目标。由于个体效用取决于工作期间的消费c1和退休期间的消费c2,相应的个体效用函数即为:U=71nel+艿lnc2其中:7>0,艿>0,且7+8=1(6)由于劳动者在工作期间的净工资收入为(1一t)ct,,并用于消费c1和储蓄s,因此其在第一阶段的预算约束函数为(1一t)∞=c1+s。储蓄的净利率为(1一t)r,所以第二阶段的消费函数为c2=[1+(1一t)r]8。于是,跨期预算约束条件就可表述如下:.2c1+再≮}矸=(1一t)c-,(7)可见每个劳动者都可通过合理分配两期的消费水平,实现既定预算约束下(即公式7)的目标效用最大化(即公式6)。通过求解,得到个人第一阶段的储蓄额:s=(1一t)CO—c1=(I—t)跏结合公式3,则得到全体劳动者在第一阶段的储蓄总额函数:S=sN=(1一t)邸Y。显然,这里的储蓄总额S将为下一期的政府赤字和私人资本提供最大可能的融资条件,表述为公式:D+。+K+l=(1一t)翻SY(8)考虑公债的变化,用D除公式4则有D+。/D=bY/D。将之代入公式1,定义X为债务资本比率,即x=D/K。于是有:I+一bA(9)可见,公债的变化取决于赤字率和债务资本比率。考虑资本的变化,对公式5求解得到t=[(g—b)Y+rD],[Y+rD]。因为Y=AK,r=o.A,代入后得到:t=[(g—b)K+曲]/[K+。【D]。

再对分子分母同除以K,并用X表示D/K有:1一t:埤尘卫(10)

将公式1和公式10代人公式8后,有D+。+K+。=(1+b—g)耻列(1+a】【)。再代入后解出K+。,于是可得公式:警=(业高学山)A-x⋯)

根据公式9和公式11作几何图,横轴表示债务资本比率,纵轴表示公债或资本总额的变化。

其中:D表示公式9所描述的大致曲线形态,K表示公式11所描述的大致曲线形态(见图1)。显然,在b值较小时,D与K相交,交点有两个,如Do(K)所示;随着b值的增加,D曲线向右上方移动,K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直到两条曲线相切与一个点,如D1(K1)所示;如果b值继续增加,则D曲线与K曲线将没有交点,如D2(1<2)所示。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在b值不变的情况下,无论是公债的变化还是资本的变化,都取决于债务资本比的变化。在给定b值的条件下,如果存在至少一个X(即债务资本比率),则可认定此b值能够使经济处于稳定状态;如果不存在一个x值,即债务资本比率将无法稳定在某一个值。则可认

定此b值无法使经济处于稳定状态。根据图形以及上述分析,若存在一个b一,在b<b~时,存在至少一个稳定状态;在b>k时,则无法实现任何稳定状态,资本数量将持续减少至零。由理论上可将b一视为财政赤字率的警戒线。

基于上述逻辑思想,结合公式9和公式11式对b一求解,于是有:l+警:(业掣-b)A—x(12)X、l+cDc,⋯7从而得到一个可用于直接求解b一的一元三次方程式:∞【3+(a+Aba4-I)x2+[I+Aba+Ab一(I4-b—g)A∞]x+Ab=0(13)

(二)债务负担率模型

这里仍用B代表本期财政赤字;用D代表本期债务余额,它等于上期债务余额与本期新发债务额(ND)之和再减去本期还本付息额ID,从而得到政府财政预算恒等式:

D。=D.1+ND。一ID。(14)这是一个赤字中包括到期债务还本付息的预算模型①,此时的财政赤字等于新发债务减去到期债务还本付息后的差额,用公式表示就是B。=ND—ID。,代入上式有:DI—Dt_l=B。(15)对公式13两边同除以GDP,,经过推导,于是有:1驴dt—d¨=南d1.•“t(16)其中:d。和dr-1分别代表本期和上期的债务负担率,b。代表本期赤字率。Ad。代表本期债务率与上期债务率的差额,GDP的名义增长率也是GDP实际增长率Y。加上通货膨胀率7c。,即q=y。+巩,代入上式后移项有:

b。=dl+鼎“-(17)当Ad。=0时,理论上可认为财政赤字率和债务负担率都达到了稳定状态下的最大值,前者仍b一表示,后者则用d一表示,二者的函数关系可表示如下:

b一=南鼍d一(蝎)

三、实证结果

基于上述推导模型以及公式13和公式18,并运用相关的宏观数据,就可对我国财政风险两大戒线(即财政赤字率和债务负担率)的理论数值进行测算。相关数据处理及其假设如下:根据1994年至2008年间我国央行公布的1年期储蓄存款利率算出平均值4.47%;假设平均资本折旧年限为15年,得到资本报酬率(即模型中的利率)r=1.93;基于张静(2004)[91曾给出的a估计值(约0.17),得到A值(约为11);根据已有数据得到近15年的中国平均储蓄率(约40%)以及财政支出占GDP的平均值(约20%)。于是,根据不同的b值假设,可测算出对应的x值(具体见表l,这里略去负根和虚根)。

在测算过程中发现,当b<0.0405时,方程(即公式13)有两个正数解;在b=0.0405时,方程有唯一解;当b>0.0405时,方程无解。因此,通过模拟测算得到的中国财政赤字率警戒线为:b一=4.05%。该结果与王宁(2005)的测算较为相近,但与《马约》规定的财政赤字警戒线水平增大了1.05%。

结合上述测算结果,探讨中国公债负担率的警戒率水平。考虑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到8%的GDP增长率较为适宜,且国内理论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全社会通货膨胀率的最佳控制目标应在正负1%范围之内。将上述指标值代入公式18,就可测算出我国公债负担率的警戒线水平,即d一=49.05%。显然,该测算结果与《马约》规定的警戒线水平相比降低10.95%。

运用测算出的上述两大警戒线水平值,将之与我国1994年以来的实际财政赤字率和债务负担率进行比较,不难发现:1994年以来我国大多数年份的实际数据均比理论上的警戒线水平低很多,也就是说,我国财政风险基本处于可控的或安全的范围(具体差额见表2)。

四、基本结论及政策含义